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对于物理现象比较复杂的实验,可以人为控制其条件让它的现象一个一个地表露出来。或者虽不能分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对于一闪即逝的物理现象可用闪光照片进行时间放大,用投影仪进行空间放大,以便深入观察和分析。在做完各种运动实验之后。及时地让学生观看对应的闪光照片、能使学生明白变化的细节。比如,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时,新教师往往把物体排开的水一次倒入阿基米德小桶内,但是这种过程不够明显。如果采用先倒入一半水,然后停下来让学生观察弹簧指针指在何处,为什么未指到原处。分析清楚后,再倒入一些水。但还留下一点水未倒出,让学生观察指针还差一点未指到原来的位置,强调水还未倒完呢。第三次才倒完排开的水。这就使实验突出了重点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新奇。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实验可以采用此法进行创新演示讲解。如电磁感应实验,楞次定律实验等,而且教学效果很好。
三、自身体验法
演示实验优于学生实验之处主要在教师的示范与启发引导方面,但从学生吸收的感性材料看,从实验技能及创造能力培养看,均以学生实验为优。从长远来看,学生实验比重将提高。而演示实验比重将下降。从心理学来看,学生对演示实验是以视觉、听觉、触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进行综合感知的,因而对学生的锻炼更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放到视官跟前,一切听得见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跟前”这番话对物理实验教学是很有启发的。自身体验可以有‘学生实验’,‘课堂即席实验’及‘课外小实验’等形式,这里只对第二种叙述如下。‘课堂即席实验’,不做过多的课前准备,例如讲振动图线时,先不做沙摆实验,每个课桌两名学生为一组,一个人手持铅笔在桌面一张纸上,模拟简谐振动,另一人匀速地沿着振动方向拉白纸以模拟时间,可绘出等幅振动,阻尼振动图线。当用此法也可以模拟打点计时器做运动学实验。讲惯性时,让学生把用墨水瓶压着的纸条迅速拉出。再慢慢拉出,比较两者的不同。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用两块相同的橡皮相互挤压,观察形变情况。讲压强时以铅笔两端分别刺激手掌,体验压力效果的不同。讲声波振动时,让学生触摸自己的嗓子体会声带的振动,讲热和功时以两手摩擦体验热与功的关系;讲静电学时以钢笔塑料管与头发摩擦起电,如此等等,只要教师认真摸索,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条件观察一些现象,能收到演示实验所达不到的效果。
篇2
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是整个教学层面要考虑的问题,不同学科都应根据自身创新教学特点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物理学科在这一方面的并不存在较大的问题,但细节方面仍然要去处理,比如小学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普及,小学物理知识的选择,小学初中之间不同性质物理学习的过渡,初中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的跃升,高中与大学物理学基础部分的重叠,以及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上的物理学习。衔接上的处理,要从整体物理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适当的补充新的内容,补充创造一些适合的知识,可以插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作为其中新的一部分来学习。衔接与过渡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增加不同程度物理教育者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广大物理教育者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彼此交换意见,对于物理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物理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物理创新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们获得创新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物理方面的自学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于世界科学的认知。不断进步的整体物理学教学水平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要增强趣味性教学,引领性教学,价值性教学,增强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可以更多地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基本物理理论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注重试验教学,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用什么方式做实验,怎样总结实验上来。同时要增加教学者对于学生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更高效率的情况的了解,在创新教学中适当加入奖励的思路,这里的奖励包括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要运用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辅助物质奖励,会有更好的效果。现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加入让物理教学更加多元,更多的动画等等新的呈现方式都让创新教学看起来更方便,但新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创新,同时更要注意过多的多媒体的呈现,可能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缺失,所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并不是说全盘代替,而是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并且更要注意板书对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
4.物理教学中学生是主导
在最早的对于物理教学的认知中,老师作为核心的角色出现,不过,现在看来,要明确的是学生应是教学的核心主体部分,要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处,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突破,不要仅仅在教法上下功夫,也要在人文关怀上做足准备,总之创新,教学过程中,互相的迁就理解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物理教学理性思考较多,但由于处于不同阶段年龄的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情感需求,所以要结合实际年龄的特点在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式上有所改变,比如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同时物理学习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并不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推导,所以在教学中,生活方面的关怀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也许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综述,学生作为受教的主体,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核心研究对象,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导作用和重要位置。
5.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要明确
物理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整个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要为其他学科服务,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方面鼓励大家对于这一学科不断探索,不断加深认识,甚至进一步发现总结新的物理观点,另一方面,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不仅是对物理方面与和物理方面有关的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为终生学习做基础和准备。
篇3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的学科教学进行结合,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那些无法在课堂中开展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与展示.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例如,在讲“原子弹爆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实验的视频或者动画,促进物理课堂白热化.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针对学习内容,开动自己的头脑,利用身边资源,设计个性化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二、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为了证实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做了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大大的出乎卢瑟福的意料,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个别的a粒子甚至被弹回.实验中产生的a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让卢瑟福感到惊奇,因为只有当原子的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集中在狭小的空间,并且与a粒子十分接近时,才能发生大角度的偏转.面对实验现象,卢瑟福没有牵强附会的用汤姆逊的原子模型进行解释,而是对当时的原子物理学的权威──自己的老师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发出了挑战,提出了全新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取得了重大突破,奠定了他在原子物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物理学史教育学生,不屈的探索,是成功者的阶梯,在探索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不合事实的,不迷信名家,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设想,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三、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培养学生的求新精神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a粒子大角度的偏转问题,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其一是不能解释原子的相对稳定性,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应该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它的能量要逐渐减少,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也应逐渐减小,电子将沿螺旋线的轨道运动,最后落到原子核上,这样原子应该是不稳定的,而实际并非如此.其二是不能解释氢光谱的不连续性,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绕核运动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就是电子绕核圆周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逐渐变化的,因此,运动的频率也将逐渐变化,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该是逐渐连续变化的,而实际也并非如此.课程分析到这里,学生们会觉得茫然,感到束手无策,卢瑟福错在哪里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们困惑与不解之时,响亮的告诉学生:卢瑟福错就错在他将经典的、在宏观低速领域中正确的电磁理论生搬硬套的运用于微观高速的新领域.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击,使学生们震惊!他们为卢瑟福挽惜,挽惜他没有打破旧的理论的条条框框对自己思维的束缚,取得新的成就.
篇5
我们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物理,而不是教师“讲”物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高效地投入学习,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适时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类学生都能按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是灌输知识,那决谈不上创新,但如果是由学生“自我构建”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必定包含着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逻辑地包含着基础知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启动并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哪怕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背诵,都可以作为学习任务来启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要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要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要由学生自己确定,推选负责人,教师则从旁指导和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就可以充分展示出来.
3、要搞好考试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鼓励创新,有创见的答案要给高分等等.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可以用实验、图形、表格、模型、实例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这样大家开动了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知识的总量.
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人身两大宝,双手和大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智慧始于动作”.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强.教学时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动促思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看到斑斓多彩的物理天地,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的奥秘,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积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凭借教材,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2、鼓励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思维形式,发展发散性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是创造思维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
(1)注意训练、梳理,培养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量的指标.所谓流畅,是指学生的智力活动反应灵敏,思路通畅,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
为了达到思维流畅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基础训练,要使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烂熟于胸中,成为随时可以呼之欲出、信手拈来之物,这样,在具体运用时,学生就可以左右逢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其次,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将证明某一类问题所需用到的定理,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这对于学生从知识贮存中迅速检索相关的定理、公式,顺利、畅通地进行思维、分析,是颇有益处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思考出较多的解题方法.
(2)注意多变、多联想,培养变通性
变通性,是思维活动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中,不受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巧妙地应用公式与定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变通性,一方面体现发散思维的质,表现了思维的灵活、适应、通达;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发散思维的量,变通的结果必然带来了发散思维量的增加.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所给的例题、习题、试题的形式应富于变化,防止学生的思维桎梏于某种固定的程式,不动脑筋地照套某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在条件和问题的不断变化中锻炼和培养变通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受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如果长期坚持把简洁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会大有益处的.
(3)鼓励别出心裁,培养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是指思想方法新颖、奇特,能从一般所考虑不到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提出超常的解决问题的构想、方法.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标志.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不因袭前人,敢于突破相关知识的局限,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想过的方案、问题、方法.教师引入新课不平铺直叙,不落俗套,力求有创意有创见,以此感染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作创新探索,利用兴趣题组,勇攀高峰的阶梯题组和做题擂台赛、抢答赛等方式互出考题,开设错题诊所,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一图深钻,一理多变,一法多用等活动诱发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的独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篇6
兴趣能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但局限于简单的兴趣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学与创新能力才是最终目的。在学习动量守恒与反冲运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仿照火箭原理,组织学生独立做“水火箭”实验。把塑料汽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水,瓶口处用带有气门的塞子塞紧后,瓶口朝下,用打气筒充气。当瓶内气压足够大后,瓶塞会突然弹出,瓶中的水和空气快速喷出的同时,瓶子会很快升到高空。这种由学生自己设计、亲自制作的科技活动,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很多学生还能别出心裁的想出许多新的创意来。他们在瓶口系上塑料袋充当降落伞,用来控制瓶子下降的速度,往瓶子里加入彩色纸条,随着瓶子的升空,满天彩带飘舞。这些成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成就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探索知识,培养了创造意识,增强了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慢慢体会到任何发明创造必须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试验,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现在的师范生思维活跃,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教学时应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提高自学能力。在演示共点力平衡的时候,取一根两端系上小环的橡皮筋,两个小环套在水平的横梁上,在橡皮筋的中间挂上重物,将小环之间的距离的变大,橡皮筋会变得越来越细,说明两段橡皮筋之间的夹角变大,受到的拉力就越大。这个简单的演示非常直观形象。当轻轻晃动处于平衡的系统时,两个小环开始向中间滑动,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产生了探索由“静”变“动”原因的欲望。这是教师并没有直接揭开其中的奥秘,而是鼓励学生进一步做实验、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寻找答案。于是有的学生发现了由“静”变“动”的临界位置,又发现了由“动”再变“静”的临界位置,发现橡皮筋长度的不同,小环、横梁的材料不同,都会引起临界位置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个实验还能得到什么结果,能否计算出小环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力。这样由现象、实验、理论的一步一步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师范阶段的教学中,有些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教材和教师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方法。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常规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已经坚信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同时落地。但一张薄纸片从空中落下,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变化,而且落地时间也变长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般都会用一句“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而一带而过。其实这个时候不妨告诉学生任何物理定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在一定物理模型下成立的。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是树叶落地这样非常简单常见的现象,人们也很难准确描述树叶的运动规律。这个事实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能产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愿望。
3注重人格品质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事实上物理学每一个理论的创建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精神、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是严谨科学态度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包括牛顿、伽利略观察简单现象在内,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深入研究的出发点;而敢于突破前人的结论,创建新的学说,提出新的理论,是物理学家创造性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献身科学是创新人才的基本人格品质。结合物理教学适当地介绍物理学家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经历,插入一些物理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培养科学精神和心理品质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但是,如果总是给学生讲牛顿和苹果、伽利略和吊灯这些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会给他们造成误导,以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牛顿一边吃苹果一边在考虑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的问题,还没等他吃完苹果,把苹果核扔掉就已经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了。其实从牛顿研究月亮的问题到他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其间经历了千难万险,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教师在选择事例时要慎重考虑,正确引导。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师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如讲述物体导热现象,通常把金鱼放在用网状物隔离的试管里加热试管上部,直到水沸腾时,底部的鱼还自由自在地游着。当加热试管底部时,金鱼会很快死亡。这个演示实验学生会感到很惊奇很神秘,也能够得出水不利于传热的结论。但这种实验却是失败不可取的,因为科学研究与科学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在完全可以用其它实验替代的情况下是不应该这样做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做实验用硫酸泼熊事件的教训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篇7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策略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习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了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淙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篇8
2.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放心让学生去做实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源于观察力,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科,所以细致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主动展开想象,分析其内在的问题,并尝试让学生动手试一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定要注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高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2.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知识,这是根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关键.只有基础与创新思维并重,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而牢固的观点,了解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以致用.
3.高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知识的比较时
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间的联系,哪怕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这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解,也能使知识产生纵横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测定液体的密度”时,可以用密度工具进行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进行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和压强的知识进行测定,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进行分析.
4.高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过程的分析,再到实验报告的完成,在每一步的思维活动中,教师都要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高中物理教师要教给学生创新型的学习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要把创新型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少量的时间里尽量多地阅读课本,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以致用,通过已知来找到未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思考,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走出思维误区,进行多元化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一方面转移到多方面来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要加强求实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善于创新的方向.教师应通过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能够按照一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概括,并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与独创性.再加上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进行多种多样的成果展示,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提供很多可能,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1.2学生的创新基础能力不足
学生,是学生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具有创新欲望,往往会推动教师开展创新的教学行为。当前,部分高中生受到社会思潮及家长错误教育思想的影响,眼里只有成绩。成绩提高了,才证明自己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被抵制,他们不知道创新为何物,也不知道创新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因此没有创新欲望。学生缺乏创新的积极性,会影响创新教学的开展。
2.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手段。
2.1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工作者都了解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但是,要让让这些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而且是主体,更是课堂活动中的主要发言人。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都只关注自己如何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感受,也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讲解《力的三要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白,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力的组成要素。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得以调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欲望的激发,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进步。
2.2加强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改革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学设计的科学度有重要关系。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将自己设计为主动者,学生反而成为被动的配合者。学生只在课堂中接受知识,大大影响学习积极性。在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关注学习内容,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模式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高效学习。比如在教学《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设计平抛运动的实验,验证课本中的物理概念的正确性,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美妙。
2.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平等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当代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乐于改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感受,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就学习问题与方法进行交流。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利用情感上的接近让学生热爱物理教学。师生关系的创新,是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才能更活跃。
篇10
(二)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是保证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开展,务必要和相应的舞蹈教学理论挂钩,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那种盲目求快、一味加量的舞蹈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资料来看,那样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反感,甚至埋没学生的创新才能。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一些学生表演能力强而创造能力欠缺,一些学生则恰恰相反,创造能力强而表演能力有待提高。舞蹈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能力,弥补学生的不足。重视学生的个性,要求舞蹈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多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个性,掌握学生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来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舞蹈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给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四)提升学生舞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浓厚,自然学习效果就会好,而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舞蹈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有利于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的教学工作偏重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对于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造成的,也反映了舞蹈教师教学能力不够和教学思想落后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必须重视起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对教师进行一些先进的舞蹈教学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其综合舞蹈教学能力。另外,应当加强对于舞蹈教师教学实效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中增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考核,使考核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
(二)创造学生主导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舞蹈课堂偏重于老师对于学生舞蹈动作的指导,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舞蹈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在改进舞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展示,强化学生舞蹈弱项。具体来说,可以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舞蹈自由展示时间,让学生在自由随性的舞蹈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也应当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创新,来源于自身对于舞蹈动作的熟悉和掌握,也来源于对于其他人的舞蹈动作的欣赏、观察和模仿。在舞蹈课堂教学中,舞蹈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观察力,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其他人舞蹈动作的细心观察,可以让学生心中积累更为丰富的舞蹈动作,使学生在不同的舞蹈动作的结合、运用过程中更容易进行舞蹈动作的创新。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室非常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舞蹈教师在平常的舞蹈教学中,应当对观察力强的学生多表扬,对观察力较弱的学生多鼓励、多帮助,力求通过适当的方法,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
篇11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如“摩擦”一节,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来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叫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篇12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对于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或听,偶尔也有让一两位同学帮忙一起完成实验;对于分组实验,老师一般会提前将实验的原理先讲一遍,有时甚至会直接将实验步骤告诉学生,学生就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积极充分的思考而只是被动的进行简单操作,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失去了主动创新精神。这和新课程标准不相符,现在要求应该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主要有:首先,物理课程安排的课时少了,而学习的任务又比较重。初中物理包含的知识点本来就较多,为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试题上,而花在实验探究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其次,中考试卷中出现实验技能等相关的试题比例较小,即使不做实验,考试也能够得高分。
(3)初中物理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据调查了解到,部分条件相对好的中学,组织开展实验的硬件设施基本符合教学的要求,但目前的实验仪器和物理实验器材已经不能满足新教材中实验探究的新要求,有些仪器的损坏程度较大,由于经费有限,这就必然减少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更不用说在一些贫穷的落后地区,这方面问题则更为严重,很多学校甚至都从未开设过学生实验课,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实验课,由于仪器不足,只能7-8人组成一组,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动手机会的。
二、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着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师重视实验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
首先,学校应该不断改善物理实验条件,多购进一些实验设备,为学生配置更加齐全的实验设备,并且将实验课程融合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调动教师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应该不定期地安排物理教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要求物理教师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着力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意识。
(2)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重视演示实验效果。
首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物理实验结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创新物理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得到显著的提高。
(3)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实验教学方法,将习题练习方法转变为探究性的实践方法,把演示性的实验转变为边讲解边实验的方法,尽量将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学的实验内容为基础,尊重科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安装实验装置,学会调试实验装置,并且在实验之后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和实验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
(4)师生自制实验器材,降低成本。
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都存在经费不足,实验教学仪器短缺或破旧等问题。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师生可以一起动手,自制器材;也可以身边的物体作为物理实验器材,这样会大大降低了实验器材的采购费用。
篇13
一、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即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关注师生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它包含丰富的涵义,即:自主指的是主体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学习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在学习中主要的表现有:意识到自已是独立自主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自己的一切学习行为、效果负责;能自主地对自已的学习行为进行支配、控制和调节;创新主要是指创新意识,即对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财务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确定学习目标
财务管理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学习的基本目标,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注重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激感开始,其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情境化,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形成强烈的达标意向,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
3.理论教学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读书报告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新模式,分专题进行自主学习与团队研究性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的新进展,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写出小论文,在研究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在系统思考中学会学习和合作。
4.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除要讲授好基础知识外,还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在财务管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树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教学观,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那么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老师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还可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所谓实践教学内容即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亦即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多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到实践基地参与实际的财务运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运用。鼓励学生组织企业财务运作的模拟团队,每个团队可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团队成员按专业或特长分配角色,相互协调配合,模拟企业采购、订货、生产、销售、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并在团队之间进行比赛。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即是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的努力程度和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进行的评价。评价应贯彻鼓励性原则,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可在评价前进行达标检测,并在组织互批练习后作反馈评价。
以上六个程序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而作调整,这六个操作程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