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初二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署名问题”的实质
程颢、程颐并称“二程”,其学说一致性在学界已得到承认。①但相信最让研读《二程集》的学者们头疼的就是书中部分言辞的归属问题,因为全书中属于“二先生语”而未明确署名的内容多达130页以上,加之程颢传世之作很少,更增大了区分二人学说观点的困难。学界历来比较重视二程的差异。
朱熹说:
明道语宏大,伊川语亲切。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转好;伊川说话,初看未甚好,久看方好。〔1〕
清代黄百家指出:
顾二程子虽同受学濂溪,而大程德性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二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峭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自各有殊也。〔2〕
冯友兰认为:小程开程朱理学一系,而大程开陆王心学一系;小程属客观唯心主义,而大程属主观唯心主义。他说:
其实,他们兄弟之间的分别是很大的。他们所用的名词虽然相同,但所讨论的哲学问题并不相同。〔3〕
陈钟凡认为大程是神气一元论者,小程是理气二元论者。张立文分析二程的哲学逻辑结构认为,二者“有其大同,亦有其异”。陈来教授也认为“其实二程之间差别很大”。
若从二程思想的一致性来看,“署名问题”亦无大碍。但学界对二程差异的讨论强化了辨别未署名内容的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其理学体系全貌及发展路向。本文认为,从学说概念建立到最终的学术使命,二程之共同点仍为主要。《伊川先生年谱》载:
初,明道先生尝谓先生曰:“异日能使人尊严师道者,吾弟也。”先生既没,……尝谓张绎曰:“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4〕
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说: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4〕
程颐以其兄有明圣人之道的大贡献,并自觉置身于传授圣人之学以“觉斯民”之列。于是,二程之差异更引发我们追问:他们如何去完成共有的学术使命?从《墓表》的褒扬可看出程颢开创理学之功,但程颐亦并未因此有所懈怠,反而日益精进,写成《程氏易传》后仍不断修改,希冀有所“少进”,授予门人之际仍言“只说得七分”。结合学术生涯、修养境界及心路历程,我们确实无法否定程颐在其兄逝后二十二年间对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二程学说之间是前仆后继的发展、完善关系,此即“署名问题”的实质内容。
二、“自然而然”与“因象以明”:程颐对程颢在理本论上的完善
与程颢相比,程颐对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有何完善?先从“理”来看。程颢曾说: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4〕
程颢明确规定了理的自然性,《二程集》中也有多处程颢关于理之自然的论述。如冯友兰所说:
若专就《遗书》中已标明为程颢所说者观之,……则程颢所谓理,似指一种自然的趋势。一物之理,即一物之自然趋势。天地万物之理,即天地万物之自然趋势。〔5〕
《二程集》中有借赞邵雍而以理为自然的文字,并强调“观天理”须“开阔得心胸”,以及“天人无间”、“充塞化育”、“万物一体”、“万物皆备于我”等等,都是说天理的自然而然。正是因为“百理具在,平铺放着”、“元来依旧”,所以物虽不能推却不可谓物无其理,人虽推得却对天理丝毫增减不得。只有抛却私念,置身于天地之间,方能达到充塞无间,与理为一。很明显,这是自然之理下的心性、工夫论。此段文字虽未明确署名,但就上下文逻辑联系、句义相似度来看当出自一人。
程颢曾对其《识仁篇》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观点进一步作喻:①
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4〕
既然作为仁者的“我”能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达到“浑然与物同体”、“莫非己也”的境界,“天地之用”也就“皆我之用”、“万物皆备于我”了。这种观点,与上述未署名文字意指相同。可以断定,未署名文字当为程颢之语。
从“出于理”、“只为从那里来”等字样看,程颢把自然之理放在了宇宙生成论的本原地位。尽管程颢在体用问题上有过“理义,体用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者,体用也”、“《咸》《恒》,体用也。体用无先后”等简单论述,但出自于其中的物又不能推,终未对“理”的体用关系做明确、完备的概括说明,在“理”本论问题上论述不够成熟。
程颐论述“理”时用了一个“照”字: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4〕
“照”在此用的很生动,说明了物象因本体理而得以显现、存在,部分体现出本体与物象的关系。《二程集》中又有一段未明确署名的文字:
今日须是自家这下照得理分明,则不走作。形而下形而上者,亦须更分明须得。虽则心有默识,有难名状处,然须说尽心知性知天,亦须于此留意。〔4〕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说明理本体对万物的根本作用,“须是自家这下照得理分明,则不走作”又说明以理为本体而存在的万物是理的体现。程颐用“照”连接理、象,注重形而上、下的区分和理、象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应为程颐之语。
《程氏易传》是程颐关于理学体系最为成熟、完善的著作。在《程氏易传》中,程颐对理本体作了系统论述。
第一,天下之理为一。
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4〕
程颐将华严宗的“事理三观”总结为“万理归于一理”,认为事事皆有其理,万事之理最终归于一理,从而厘清事、理关系以建立其理本论。
第二,理有对待而恒动无穷。
《程氏易传》云:“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天理恒动无穷不仅在于其内在的、阴阳相互关系的运动机制,而且在于“理必有对待”的关系为生生之本。程颐解释《大有》卦《彖传》:“事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兴而后有衰,衰固后于兴也。”成败、兴衰具有对待意义,而先成后败、先兴后衰则从时间流动、超越空间的意义来讨论相互对待关系。在不断成败、兴衰中生成新的事物,新事物衰落之后又被新生事物替代,阴阳关系如此相互对待,乃生生不息之本。程颐解释《未济·序卦》认为,既济矣,物之穷也。物穷而不变,则无不已之理,《易》者变易而不穷也,故既济之后,受之以未济而终焉。未济则未穷也,未穷则有生生之义。〔6〕
既济则物穷而不变,然而《易》者阴阳之道,阴阳相互对待变化无穷,天理恒动生生不已,故《既济》卦之后为《未济》卦。未济即未穷,未穷则生生不已。如此,既济与未济、穷与未穷的阴阳对待关系正是“生生之本”。
第三,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易传序》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气聚则有形,气散则形灭,气之聚散发生形象的变化最为明显可见,“以气明道”也就是以“象”明道。理的体用关系具体为理象关系讨论。程颐说: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6〕
“有理而后有象”。理”是事物之所以然而至微无形,故“理”虽决定“象”却要假借“象”以体现自身。乾有刚健不息之理,却又不为人所见,于是通过“龙”这种形象可见之物以显现乾道变化、消息进退之理,即“假象以显义”。“理”把“象”作为表现自身的形式,就是程颐在《答张闳中书》里说的“因象以明理”。
程颐易学中的“圣人之道”合体用为一并以实有可见,“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成为对理象关系的最好解释。“至显者莫如事”,世间事物皆因气而成灭,最为显著可见,属于“象”的范畴;“至微者莫如理”,凡事背后皆有其所以然,便是至微之“理”;“事理一致,微显一源”,至显之事正因其所以然之“理”而得其然。程颐厘清事理之间的体用关系,超越了王弼老庄易形为物之累、无为有之本的矛盾,确立了“理”的实有地位,在《程氏易传》中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理学体系,而这些皆为其兄长所不及。
三、明言“不容说”的天命之性:程颐对程颢在性论上的完善
有观点认为二程思想的差异主要在工夫论,工夫论的差异则归结为对本体把握和认识的差异。程颐较程颢更为完善的理本论,是探讨二人工夫论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程颢认为万物一体皆自“理”来,只是“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这涉及到“性”的问题。《二程集》有一段论述告子“生之谓性”的文字未曾署名,②文中同意告子“生之谓性” 的提法,认为天地所生之物皆有其性,只是需要对其在“性”上加以区分,不能像佛教那样“只道一般”。文中通过解释《中庸》前三句来阐发“性”,再次强调了万物各有其性,当“循其性命而不失”乃是“道”。文中“以失其本性,故修而复求之”说明了之所以修道复性是因为主观人欲对自然天性有所蒙蔽、毁失,《中庸解》“道之在人,有时与位之不同,必欲为法于后,不可不修”则强调了修道的客观必然性。此文对“性”的解释与《中庸解》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修道复性的原因。“随时取义”作为《程氏易传》三大解《易》原则之一,是程颐结合一卦所处的时位、时机,即卦义的特定背景以及卦爻性发生功用的时空环境对其作解。据此原则,我们即便不能确定《中庸解》尽出自程颐之手,至少可以肯定上述未署名文字非程颐之语了。①更重要的是,程颐的“时”与“位”虽有环境和时域的特殊性,但因其流变、交互性又具客观普遍意义而“必欲为法于后”。这样,程颐就为其提出“性即理”做好了准备。
相反,程颢虽提出“道即性也”,但在具体区分“性”时却显得模糊不清。程颢解释告子的“生之谓性”时曾以清浊之水作喻,将“性”看作可善可恶的气禀之性,认为“性即气,气即性”,“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程颢意识到水有清浊而元初之水为清,以及善、恶皆为性但“元者善之长”等矛盾,同时坚持性本善并提出“此理,天命也”,认为本善之性为天命之性。却又因天命之性在“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之上,终以“不容说”来了结。②朱熹“若比来比去,也终有病。只是不以这个比,又不能得分晓”的评论点到了程颢性论的痛处,张岱年先生之所以认为程颢有关“性”的观点与告子相近,也是这个原因。③
既然物因其气禀为昏而推不得,人究竟何以能推得呢?这还是一个涉及性理关系的本体论问题。程颢引《书》、《易》之语解释“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位乎中。无人则无以见天地”以证明“惟人万物之灵”、人不同于万物而能识天地之处。而他接着解释“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时自设问答说:
何不言人行其中?盖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则人只于鬼神上求矣。若言理言诚亦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人默识而自得之也。〔6〕
“无人则无以见天地”,程颢并未明确说明其中原因,不得不回到人虽为万物之灵而仍为万物的思路上来,这显然与其“人则能推”的观点矛盾。尽管“言理言诚亦可”,但对理、诚与人的关系及其在人身上的表现未有说明。至于“欲使人默识而自得之”,则与“不容说” 一同走上了不归路,难免有牵强无奈之嫌了。确实,程颢虽然也讲“万物皆备于我”,但他并没有解决万物如何皆备于我的问题,④因为如果不把与道、理为一的“性”讲清楚,人如何能够“反身而诚”以推出天理则始终找不到可挂搭处。若从自然而然之理出发认为人能推而物不能推当属自然,人之性自然不同于物之性,那么“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则将再次发生断裂。
从子贡那儿留下“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问题,到程颐这里归结为性理关系。程颐明言“性即理也”,而他说的“在乎人焉”则是要求人努力摈弃气禀之性中恶的成分,归于天理善性,即“继之者善也”。“动静相因而成变化,顺继此道,则为善也;成之在人,则谓之性也”,程颐在《易说》中对“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解释强调了先天善性之所成在于人,人能够成就先天善性,即继善成性。这样一来,程颐在《易传序》中虽只是说“所传者辞也”,但人却能“由辞以得其意”,程颐继其兄之后欲传承儒家学说、“尊严师道”的目的得到了论证。
经过此番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程颐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和完善。于是亦可重新面对《二程集》“署名问题”。程颐云“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之气质变,方是有功”,事实上在兄长逝后程颐也确有变化。正如朱子所言:“今之想像大程夫子者,当识其明快中和处;小程夫子者,当识其初年之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程颢作《定性书》年方二十二、三,试想,程颐在其兄写成《定性书》后六十余年间对理学若无创新与完善,焉能担负“尊严师道”、传承儒学之大任?朱熹又何以择其学说以继承之?牟宗三“凡属二先生语者大体皆是明道语,至少亦当以明道为主”的判断自然有其标准,但就学问研读则必不只是穷究其话语归属而已。二程的特殊关系及其在哲学史上的“罕见”现象,更要求我们在享其遗语时不能总困扰于“署名问题”,以致与辨别之初衷南辕北辙。至于二程各开心、理派系的说法,牟先生也认为“朱子实开自伊川,而象山却并不由明道开出,象山亦不自以为学出明道也”。②但凡此种种,都不能影响到二程学说之间应有的密切联系。
〔参 考 文 献〕
〔1〕黎靖德.朱子语类(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篇2
实验班级是武汉六中初三(l)班,全班47人。把该班初二年级的学习情况作为实验的参照情况。
三.实验班级基本情况
该班在学校内是一个四类班级,在这个班前面有两个竞赛班,三个重点班,两个次重点班,这七个班的生源情况从学校的分班情况来看,那都是要高于该班的。另外,与其处于同一层次的一共有六个班级,在这一层次下面还有五个更低层次的班级。从该班的实际情况看,班上有近30人情况还是不错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是有一点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该班的学生同他们前面的数学老师有着这样那样的隔阂,该班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初一时,教他们的一个数学老师,由于是在我们学校原来是长期教竞赛班的老师,所以该老师在该班讲的内容和题目,对该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讲,实际上是难了一些,超出了很多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一年级就觉得数学很难,从而使班上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种恐惧。在初二上学期时,教他们的一个老师,由于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与他们的前任的数学老师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缺乏一定的信任,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实际上可以说是很糟糕的。另外,由于该班在初一时候的班主任是一个英语老师,该班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很浓的兴趣,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存在问题,数学教学对他们来讲,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四.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16个月:从2006年3月到2007年6月下旬。
五.实验方法
在这16个月中,一直由我来担任该班的数学老师。在这16个月中,我一直按照我的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来操作。同时我还保留了学生历次的考试成绩和观察到了他们近一年半时间的变化。我还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六.实验步骤
由于2006年3月我接手该班时,对该班的情况我有所了解,针对该班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步骤和做法:
(l)由于该班学生对他们的数学老师很挑剔,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打算先让他们学生对我们老师感兴趣,从而让学生去对老师所教学科感兴趣。为了让他们对我感兴趣,我通过给学生讲故事,上公开课,找学生谈心,家访,给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演,等等,让学生能够在你的课堂上能够感觉到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从而进一步去喜欢数学。
(2)充分利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和‘住理特点进行组织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初二下学期时,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够高,因此,在这半年,我对他们学习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对于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我只要求他们把我讲的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就可以了,我知道只要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到了初三,他们会有很大的改变的。另外,我知道很多学生在初二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所以,我在初二下学期,尽量的不和学生发尘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学习的提高还是次要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认可你,服你,愿意听你的,从最后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点我是做得还比较成功的。在初三时,山于中考的逼近,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也相应的提高了对他们学习的要求,记得时时给他们鼓励,时时去激励他们。由于很多学生实际上原先的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一年里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3)通过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好帮扶对象,重点帮助那些有学习潜力,但又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帮扶,要抓住时机,在他们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要适时迎上。不仅如此,你还要注意方法,要多观察他们,在他们有了那一个想继续上进的前提下,猛拉他们一把!
(4)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通过我对很多学生的接触,我深深的感觉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的,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天赋,我根据不同的学生,去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寻找不同的努力的方向。
七.实验结果
通过我16个月的努力,班上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进,在2007年中考中,该班有19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线,35人达到了普通高中的录取线,出色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班上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我充满了感激之情。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我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这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但从我接手后,这个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几乎每一次都有提高。通过表格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四月调考和中考中的进步是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到了初三下学期有了更充足的学习动力了,学习起来更加刻苦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四月调考前,试说明已经下达到了各学校,我们在四月调考前和中考前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训练和模拟训练,很多学生在有效的复习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际上,我们这只是看到了学生学习上的变化。事实上,很多学生不仅是在学习上有所改变,很多学生在自信心上,行为习惯上,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我班上有一位学生范亚现,该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不错,但到了初中来后,由于和初中的数学老师发生了矛盾,一度该生不愿意听课,也不愿意去交作业,数学成绩下滑很快。到我接手该班的时候,该生数学成绩仅仅只能够在及格左右晃动了。该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度低迷。在我接手该班后,我和该生交朋友,和他一起打乒乓球,谈心,再另外该生也的确感觉到我比他的前任数学老师要强,他佩服我,就很虚心的向我学习。一年后,该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信心上提高了很多,学习兴趣上也强了不少。在中考的最后阶段,他继续发奋,最后中考数学考到116分,达到了位置值满分的情况。还有一位女学生张贤,该生学习一直很认真。但数学对她来讲,的确还有不少⑧羔默s’s难度。初一初二的历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该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了疑惑。在我接手后,我了解了该生的学习况之后,我发现了该生学习数学的问题。该生虽然上课听讲很认真,作业也很认真,但该学生却不能够很好的将其联系起来。简言之,课本上讲的定理定律,她不知道如何去用,在什么时候用,该这么用,她都是不清楚的。在我教会了她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后,该生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后来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好,学习起来也很有方法。在中考中,该生的数学成绩考到了104分,为她赢得中考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实上,在我教的这个班,像他们两位学生一样,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学生还有很多。我觉得他们的成绩的提高还是一个次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学习成绩的提高,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方法。
八.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我16个月的努力,可以让大家感受得到,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办法,对于同一个班的影响是不同的。事实上,我知道,这个班的前两任老师也还是在尽职尽责的。但不同老师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其中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很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这次教学实验,我们能感受得到,采用一定的做法,我们能够对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改观。进一步说明,我们的一些想法切实可行。
九.通过此次实验成功后的几点反思
(l)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别快,对世界的认识尚处于形成阶段,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各方面充满了变数,作为教师、家长应认识到学生的内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及非智力因素教育,多让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学习观。
(2)“习惯决定成败”,说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的地位,初中生年龄小,培养好的习惯还来得及。这时,学校和家长应达成共识,对学生各方面的习惯都要加以规范,并予以督促,必要时,还要强制执行。
(3)多进行典型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题目解答中,增强解题的感性认识,提高解题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篇3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篇4
内容摘要:
2001年人教版初中《代数》第一册(下)第80页B组题中第3题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册第187页所给参考答案及提示是错误的,人教版初二《几何》课本第四章第167页新增添了4.8实现作业一节的图形变换也有错误,笔者以此为标靶对学生进行数学批判思想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 批判思想 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中间就有数学批判质疑的思想,批判思想也是实现勇于创新的基础。
一、 批判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
任何科学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数学也不例外。我们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数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数学文化的发展史、数学批判继承思想的发展史。每一次对传统错误观点理论的批判都深刻推到着数学的革命,对数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如无理数的发现,华罗庚指出苏家驹的一类五次方程求解的错误。
对学生数学批判思想的培养,更有利于正确观念的巩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能对现行数学教科书和国内较权威的数学刊物中的错误或疏漏作为批判对象进行批判一定会对学生形成数学批判思想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深刻持久性。易使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增强数学科目的吸引力。
二、 如何具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批判思想
1、 确立批判的对象。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们也要捕捉到。许多数学课外辅导书籍,数学杂志以及现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错误都可以作为批判的对象。如前所述能对现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和国内较有权威性的数学刊物中的错误或疏漏作为批判的对象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2、 展示批判对象的全貌,引导质疑。通过展示批判对象的全貌,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无论思考的结果是否与批判对象一致都可引导学生对某些疑点质疑,这是关键的切入口。
3、 剖析批判对象错误的原因,给出正确的结论。
4、 建议以学生集体的名义把以上批判活动写成小论文寄给有关作者或刊物出版社,体会成就感和提高参与意识。
5、 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感受数学批评思想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影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
三、 个案列举
(一)、你的苹果分到了吗?
2001年中学数学室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代数》第一册(下)第80页B组题中第3题是:“把一堆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人分3个,则余8个;如果前面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个人分得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小孩的人数及苹果的个数。”。本题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册第187页所给参考答案及提示如下:“孩子的人数和苹果的个数分别为5,23;6,26;7,29;8,32;9,35.设有X个孩子,则苹果的个数是3X+8,根据题意得,
3X+8≤5(X-1)+3
X≥5
取X=5,6,7,8,9.即可求出相应的苹果个数”。同时在《教参》第90页注释中有“应注意的是,这里的‘几个’常指‘10个以内’”。
首先这个题目的上述解答是错误的,新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已作了更正。本题解答的错误被笔者发现既偶然又颇有一番意思。笔者当时教授初二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个初一数学老师为学生讲解本题时就如教参书上一样解答,才知道教科书和教参上关于本题的错误解答。
当笔者认真研究这个题目时,发现本题并非难题,凭那位老师的智力水平完全能解答正确,何以就这样盲从于教学参考书?
笔者意识到本题蕴含的批判价值,就把原题及其解答抄到初二班的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并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这是教师教学用书的解答。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上形成这样三种观点:第一种,少数确信教参书的解答是错误的。第二种,肯定上述解答的正确性。第三种,虽然自己解出正确答案,而面对教参的解答显出不自信。学生的不自信正如上述那位初一老师一样,迷信教材编著者的权威。学生焦急期待的神情让笔者感到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任意举出参考答案中的一组解:8,32;则前面7人分32个苹果每人平均能分到5个吗?②,你们在小学求解应用题中的“几个”仅指“10个以内”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略微思考了一下,就彻底否定了前述解答的过程。然后笔者分析和解答了本题。详述如下。
分析:“如果前面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人得到苹果数不足3个”,首先,“不足”二字,从《新华字典》查的“足”字释义为“满,充分,够量”那么“不足”只能理解为“不够量”即“少于”而不能含有“等于”之意。如果设小孩为X人,那么上面这句话应理解为:苹果总数至少要能够满足前面(X-1)个小孩每人5个,剩下最后一人得到的苹果数应少于3个。参考答案中只列出了一个不等式,解得小孩人数仅有下限,这是不够的。认为“几个”常指“10个以内”纯属无稽之谈。
解:设有X个孩子,则苹果的个数是3X+8,根据题意,得:
0≤(3X+8)-5(X-1)<3
解得,5<X≤6.5
因为X只能取整数,所以取X=6,则苹果个数是3×6+8=26
答:孩子的人数和苹果的个数分别是6,26.
最后我们以班级的名义给中学数学室寄了一封信,指正其错误。当今年新学期开学后,教科书的答案作了修改与我们的解答一致时,同学们才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批评思想的深刻含义。以后我班的学生就用“你的苹果分到了吗?”来表达对那次批判教学活动的纪念。
(二)、轴对称的无奈
现行人教版初二《几何》课本第四章第167页新增添了4.8实现作业一节。笔者在将要指导学生学习和实习,恰逢笔者学校进行公开课教学。在备课时,笔者发现了该小节有一处错误。摘引如下:“例4 ,已知图5,请你作出图6.通过观察,发现图5与图6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点O为中心,作出图7,再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出图8,再由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即可作出图6.”
(注:着重点由笔者添加)
在我指导学生预习和制作图形模板时,让学生按课本“作出图8,再由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即可作出图6.”认真阅读和动手用模板画图。
在课堂上,我提问学生,你们作出图8,再由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可以可以作出哪些图形?学生立即着手去作图,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做过的一些图形。结果没有能按要求作出图6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否定了课本上那句话。我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由图8作出图6呢?学生又通过动手操作,结果得出了两种可行的方案,即由图8平行移动可作出图6或者由于8利用中心对称的知识也可以作出图6.最后我又鼓励学生如果确认自己的方法正确课本的说法错误,那就以班级的名义给中学数学室寄封信指正其错误,同学们非常乐意地去做了这件事,现在正等着回音呢。
篇5
二、教科研活动:
坚持每周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精心安排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及其他教师的示范课抓好评教工作,对公开课严格把关,要求每一节公开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老师多次的研究和修改,每堂公开课后,全科组的老师都有进行认真的评课,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不管你的资格有多老,你有多年轻,大家能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确的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本组的教研氛围。尽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老师们仍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还有多位教师的论文获奖。
三、专业发展:
本组19名专兼职教师中,雅安市学科带头人一人,市骨干教师2人,市教坛新秀2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以上职称14人。为使新教师早日成长,具体安排了新能挂钩对象,老教师无私传授,新教师虚心好学,组内教研气氛浓厚。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本组多位教师承担了雅安市期末考试命题工作,还有一人承担了雅安市中考命题工作。青年教师成长迅速,组内年轻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彭莉老师获雅安市优质课一等奖;穆成辉老师获二等奖;彭莉、杨灵英、刘美、穆成辉老师论文分别获奖。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面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四、教研组建设的设想: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篇6
这才注意到班上的战友们都正高谈阔论,聊得是不亦乐乎,好像都在想“天黑,你瞅不到我。”这样明目张胆的聊天怎能少得了我呢。丢掉手中的笔,也加入了反“干部”反“领导”的活动中去。
“超什么吵!”一听便知道是我们那万分伟大的班长要发飙了,赶紧堵住耳朵,小心她的“狮吼功”震得你肝肠寸断。我瞪大眼睛瞅着她那胖嘟嘟的黑影在讲桌前发表她的“闭嘴论”。
突然,一束光直直的照了过来,紧接着便是更熟悉的高跟鞋声。更糟,老班驾到!就在她迈进教室的前0.01秒钟,我不情愿的放下了正在积极工作的手,而讲台上她依然发表着“论文”。
老班推门而入,第一句便是我们必背的台词:“多远就听你们吵吵。”哎,可爱的老班咱换个台词好不好啊。不过,班长终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被她强占的地界,接着这方神圣的土地又被老班圈了过去。又是“闭嘴论”不过,这次是不容有一点反对势力。天呐,这手电的质量也太好了吧,在它那片光芒的庇护下我们被一览无余,我诅咒这电灯的制造商可以名留青史。
我的老腰,望着老班华丽的转身,我不觉扶了扶腰,But老班竟回眸一笑,吓得我赶紧坐好,她却只留下一句“别吵哦。”就扬长而去。搞什么,挑战我腰间盘的承受力吗。
终于送走了老班,正欲作案——继续聊天。“啪”灯亮了。
篇7
一年来,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出色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每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力求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流畅且富于特色的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业余时间我主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如:《小学数学新大纲》、《小学数学教学》、《安徽教育》、上网查找资料等等。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变自己的教法,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校教研专题,认真考虑怎样使用好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引出课题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自学,自己动手操作、猜想、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说一说、模一模、想一想、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方法了解圆柱的概念、性质、特征,同时使用电教手段以动态的画面再现同学们的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学生探索中的参与者、引导者。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抽出时间来点拨优生,辅导待进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做好待进生地转化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放弃了个人的课间休息和中午烧饭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得讲究方法,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批评与诱导相结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经常与其谈心、交朋友,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这也是我教育学生的一点浅谈。由于爱人上班教远中午不能会家,我个人还肩负者中午要给上高中的孩子做饭,有时忘记了时间,女儿中午从一中到家我还在学校,就要惨遭女儿的白眼,想一想,一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有了进步,有给个人和家庭失去了的带来安慰.象五(2)班的赵馨兰、赵泽慧等同学,原来考试能及格就算考的不错了,现在赵馨兰的数学以进入班里优等, 赵泽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正在加大对班里的老大难张胜才、顾小龙的辅导
三、做好组内工作
一年来,在数学组管理中,我能做到尽心尽力,以身作则,团结同事,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把数学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大家都争先恐后,如上学期的组内教研课都争着报名,由于报名教多,打破了教导处的只安排一上午的计划,
四、本人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成功转化待进生赵馨兰、赵泽慧效果显著;
2.处理教材,备教法、学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从激趣、自主、导练入手,力求向上40分钟要质量出发;
3.履行教研组长职责,带动数学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工作,效果显著:①各年级数学教师能依照教研计划,教法灵活地向课堂要质量;
4、撰写课例和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把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校内涵,作为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 新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优秀范文二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以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安排,从不无原无故乱发牢骚。
本年度上半年,担任学校的团队干部、初一(5)班数学教师,并参与部分政教处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并未因工作多而敷衍了事,而是在每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在团队工作中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总结组织团队员开展一系列活动,本年度我校大队部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大队。组织团队员按居住地所在居委为单位建立社区服务队,定时到居委报道,定点参加社区活动及志愿者服务。
在教学上也不断开拓,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进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摘掉了全年级最后一名的帽子,同时也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虽然在政教处的工作刚刚开始,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能出谋划策,想尽办法将工作做好,并能虚心听取有关领导和同志的意见,力求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篇8
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刚刚升人初一的学生数学基础都非常好。也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成绩提不上去;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在下降;甚至一些小学的"数学尖子"到初中后经常考不及格。这种情况学生急。教师更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下滑呢?教师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1.造成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
1.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1.2.基础不牢,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时基础不塌实,本身认知结构较差,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一些机械的模仿和死记硬背。然而,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都增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两极分化。
1.3思维方式不当,学习不得方法。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这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另一点就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而是盲目的、片面的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的承托作用
2.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2.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2.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是少不了的。
2.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篇9
我问他是不是只有中国孩子会参加这种项目,他说其实也有很多白人家庭的孩子参加。如果你考了高分,他们会发出邀请,让你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加夏令营,达到一定标准可以获得奖学金,分数最高完全免费。他们还会不断追踪孩子的发展,有本专门的杂志,报道这些孩子的事迹,刊登他们写的文章。
这次取经之后,我立刻开始帮助孩子制定战略计划,学习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东西,一个学期学完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数学基本内容,并做了一些SAT英文考试练习。终于,他在六年级也考了“美国高考”。数学考得很好,英语略差,但总分已经超过了美国普通大学实际录取学生的参考中间值。
在美国,不止是小学生需要学习中学的内容,在中学,也会开设AP课程。
所谓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也就是大学水平课程。如果你在中学时有了某门课程AP的合格成绩,大学就会给你记上这个学分,你就不需要再上同样的课程了。总的来说,好高中里面,志在进入美国排名靠前大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不选AP课程,有的极端者甚至会选10门以上的AP。美国大学委员会每年会专门奖励AP课程选得最多、并且成绩都是5分的学生。
小学生学中学的内容,中学生学大学的内容,这是不是拔苗助长呢?中国人强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而美国人这一点看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实际上,细究起来,本质上还是有不同的。
在中国,所谓的提高班,通常有一窝蜂的趋势。很多家长表示,明明知道孩子太累了,感觉没必要报太多补习班,可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学,别人学,不就落后了吗?而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并没有这种一刀切的标准。美国的中学,至少在高中阶段实行选课制。必修课是有的,但很多情况下,同样的必修课,例如数学,会分为三种甚至更多,有普通等级的,有高水平的,有AP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上述三种中的任何一种。你可能只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但是你的数学水平超高,这样,你可以选学初二、初三、高中,甚至大学水平的数学课。总之,很灵活,并不强求每个孩子都去学习很难的东西,但是绝对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创造挑战更高水平的机会。
另外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一般而言,美国的优秀学生会去学比自己年级高甚至高很多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注重实践。学了一种东西就要去用,立竿见影。比如,美国会鼓励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去做成年人的事情,一个中学生可以在哈佛大学的研究所从事独当一面的研究,可以为全国委员会设计软件,等等。美国的一些小学生已经开始写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中国的中学一般只让学生写孩子气的记叙文、议论文,而美国的中学却要求学生真刀真枪地写小说,写诗歌,写新闻报道,写科技论文。我的孩子刚上初中,就学了如何写作科学实验报告,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极强的客观性,通篇不许用“我”字。
篇10
阿庄说,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他对数学颇有兴趣,于是买了很多趣味数学书给他看。小学四年级开始,他便参加了学校的奥数班。到了小学毕业时,老师便建议他直接报考华附。“我非常幸运,这所学校的师资、学校环境、学习氛围都很好,所以一路学来,都很顺。”
旁人看来,阿庄在数学上可谓是一帆风顺,但阿庄却说,自己求学路上最大的一次挫折就发生在数学上。“高一那年数学联赛,我虽然是一等奖,但却是一等奖的最后一名,刚刚压到分数线。”这个别人看来非常不错的成绩,却几乎摧毁了阿庄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一度怀疑,自己要不要在数学的路上走下去。”他向数学老师、班主任,向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徘徊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最终找回了自信。
丘奖让我学会团队合作
丘成桐数学奖以在全球发掘创新型数学人才为己任,今年是第二届,阿庄和同学颜琛共同完成的《对几类组合划分问题的研究与推广》获得优胜奖。这次获奖,让不少同学都感慨阿庄潜能无穷――既基础扎实,又有创新思维。不过阿庄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天才型。“我就是比别人勤奋一点而己。”
阿庄说,这次参加丘奖竞赛,对他的触动也不小。“虽然只是一场比赛,可让我学会了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怎么写论文、团队合作,特别是英语。”由于丘奖的参赛论文必须准备英文版,阿庄和同学只是学那些数学单词就花了一个多月,两个人愣是把20多页的论文翻译成了英语。
不过,让人无语的是,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没有参加第一届丘成桐奖角逐时,阿庄的回答是:“因为我不知道啊!”每天都在校园里的阿庄,竟然会与校园里的丘成桐奖公告擦肩而过。
师生眼中的阿庄非常完美
“阿庄是个非常完美的学生。无论是纪律、学习还是待人接物方面,都无可挑剔。”在数学路上引导了阿庄两年半的数学老师李兴怀对他的评价甚高。李老师表示,阿庄的长处就是认真、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强。“他的数学答卷思维严谨、运算准确、表达规范,经常被我印出来做示范,给其他同学看。”李老师说。
对于如此完美的阿庄,李老师还有一点小小的希望:如果体育、文娱方面再活跃一点,就更好了。
同学小核说:“从高一开始,历届大考阿庄就稳坐全级第一,而且,这里是华附!一个把高考当作业余爱好的人,竟然可以如此完美地把我们这些‘伪职业玩家’击垮。最近的一次月考,毫无准备的阿庄凭借着神一般扎实的基础,名列全级第十。”
对话庄爸爸
谈到如此优秀的儿子,庄爸爸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无心插柳。”庄爸爸从来没有想过,儿子有一天能在数学路上走得这么远,这么好。“其实如果不是他有兴趣,我是绝对不会让他读奥数的。”
庄爸爸说,阿庄六七岁时就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家里有几本趣味数学书,他都拿着看,还对上面的题目感兴趣。身为化学老师的庄爸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苗头,对阿庄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启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平时带他上街,看到什么就教什么。”庄爸爸赞同一边玩一边学,在玩的同时就让孩子积累了知识。
“对于孩子,无论让他干什么,兴趣总是第一位的。”庄爸爸说,阿庄小学时也练过书法,可后来发现他对书法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就果断地不让他再去上书法班了。“有段时间,我也想他像别的孩子那样,学个什么乐器之类的,可问了他,他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也就没有勉强。”
不过,即便是像阿庄这样懂事的孩子,也有过一段叛逆期。“初二那段时间,感觉他情绪不大一样。要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和家里拧着干。我也不好逼他,就是到学校开家长会时多跟他沟通,多跟老师沟通。还特意写过两封信,把自己想对儿子说的话都写上,寄给儿子。不过他没回信。”庄爸爸笑着回忆。虽然没有回信,可阿庄和家里的沟通逐渐就多了起来。
谈到儿子的未来,庄爸爸乐呵呵地说:“看他自己的决定吧,我们都相信他。”他觉得儿子唯一应该再改变一点的,就是爱好再多一点,朋友再多一点,其他的,顺其自然就好。
对话阿庄
“是父母的豁达和宽容造就了我。”提到父母,阿庄颇有感触,“相对于其他家长而言,我爸爸给我的空间比较大,比较尊重我的意见。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圈得很死,可是我的爸爸不会,一切都以我的意见为主。”这种对儿子的尊重,无疑也让庄爸爸赢得了儿子的尊重。
谈到学习秘诀,阿庄表示,首先时间安排要科学,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事先要规划好,这样做起来就快。
除了勤奋外,如何提高效率也要用心去想。比如,阿庄做练习从来不会“一门心思”做下去,总是挑最薄弱的来做。比如说,这一科,他觉得概念都掌握得比较好,就不做概念型的题目,而是看其他内容。“从初中到现在,我从没开过夜车。”阿庄认为合理的时间安排对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高二就确定了保送资格,连阿庄自己都承认,虽然照常上课,但确实是没什么压力了。为了准备丘成桐奖竞赛和冬令营,他从2009年10月开始到现在,基本上就在图书馆自习,以数学为主。不过,阿庄表示,还是要参加高考。“高考一生一次,我还是会认真对待的。”
篇11
1.两次统考成绩相对初一取得长足进步,最后一次统考物理第八,政治第七,英语第九,总评第八的好成绩,优生分数段也有很大的进步。
2.各位教师能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潘晓蔚获得全县英语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陈慧璇老师获得县大阅读比赛二等奖,和王刚策划的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王刚,王猛,陈慧璇,潘晓蔚,杨林,张卫中等论文分别获得县一二等奖。
3.班主任管理到位,学生常规习惯养成得到提升,流生控制的较好。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学科仍然处于落后位置,数学,历史差距较大。
篇12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首先教师必须保持优秀的教学情感。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情感协调的基础。学生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变得生机勃勃,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过来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和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才会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要有宽容的心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和过错;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生产力,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培养兴趣,调动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对学习数学来说,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因为数学比其他学科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学习时间也更长,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学好,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的提高。兴趣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具体表现为:备课时,尽量寻找一些热点话题,通过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及时、耐心地帮学生解决,不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解决方案时,要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不打消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最后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篇13
一个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世界难题是在什么时候?”
“去年8月,我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也就是‘西塔潘猜想’。我也对此产生了兴趣。”
2010年10月,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兴奋不已的他一夜之间,就将证明写了出来,迫不及待地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很多人可能认为解决国际数学难题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大量心血,但是在刘嘉忆这里,却有些例外。
“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符号逻辑杂志》一直没有回信,刘嘉忆倒是引起了国内权威人士的注意。
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一个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刘嘉忆阐述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Ramsly)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个报告给这个十多年来都没有解决的国际难题一个响亮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
刘嘉忆语惊四座,由于交流时间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位教授还来不及完全相信其证明的正确性,只能鼓励他继续研究,当然,在这场学术会议上,这个只有22岁的大学生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明白,这个小伙子的将来很光明。
刘嘉忆没有等太久,仅仅过了一个月,《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发来了论文评审意见,信中说,“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的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如同发现了新大陆。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对文章中几处小细节进行了简化,附上他修改后的版本,告知刘嘉忆可以任意使用。
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十二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做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他为中国赢得了骄傲。
一时间,刘嘉忆备受瞩目,这反而让他颇为害羞。“我证明的命题只是在数理逻辑中较有影响而已,没有那么夸张。”
众人眼中的刘嘉忆
看过刘嘉忆论文的院士们表示,尽管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西塔潘猜想”的分量并不突出,但一名大学生能够破解国际数学猜想,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一个大三的学生能独立发现问题,做出这个达到博士水平的论文,可以用百万分之一来形容,是‘罕见的惊喜’。”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导侯振挺教授说,“虽然目前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但是很多高天分学子大量时间没花在点子上,很多学生学习是为了考名校,不是为了当科学家。”
刘嘉忆却不相同,他学习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兴趣。“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
“高挑的个子,一副眼镜,一顶棒球帽,背个双肩包,每天像上班一样,一早就去图书馆,有时可能要到下午才能见到人;背回来一大堆英文书籍,翻开一本,满是英文和符号,简直就是天书。”这是同学眼中的刘嘉忆,
“偶尔也会打打游戏,但常常捧着书看到深夜,计算到凌晨;上英文网站,下载英文资料,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我们都不一样,他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有时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这是室友眼中的刘嘉忆。
“从小就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也不愿别人干涉。他要是不想说话,你怎么问他也不会吱声。孩子在家时,我们父子沟通就很少。初二时发现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周末把房门一关,就愿意闷在屋里做题,带他出去玩都不愿去。”这是父亲眼中的刘嘉忆。
随着各媒体对刘嘉忆报道的增多,刘嘉忆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好奇的人们居然“挖”到了刘嘉忆的中学,很多人都认为可能刘嘉忆在中学就是一个数学天才,但是高中老师的回忆却让人们“失望”了,但是这也是一种必然。“刘嘉忆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大多数同学都不太一样。他很少会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很强。解题可以得出正确结果,但对其中的步骤往往极尽省略,跳跃性很强。别的同学需好几步推算得出的结果,他一步就到位了。因为高考答案都是按步骤给分,所以他的得分不会名列前茅。”
这一现象直到刘嘉忆进入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依旧如此,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
“这只怪我马虎惯了。考试过程中,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不太标准,都影响加分。”对此,刘嘉忆有些不好意思。
毫无疑问,刘嘉忆成了中南大学现阶段最闪亮的“星”,中南大学为他拟定了一个培养方案,主要内容是让他提前毕业并直博、成立指导教师小组、送他出国留学等。
10月17日,刘嘉忆通过论文答辩,成为中南大学2012级直博生,这比正常程序提前了大半年时间。
侯振挺教授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和他成立了一个讨论组,首先从数理逻辑中的“模型论”开始讨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刘嘉忆说。
不仅如此,刘嘉忆前不久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不久就会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