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件数218169193235205224207219187228261227212
占当年的比例20%12%16%15%13%21%18%20%15%21%25%23%24%
(说明:因从2002年开始实行大民事统计,为了进行比较,从*年起统一按大民事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离婚案件的比例总体上是有所上升,并且占据民商事案件较大的比例。几年来,许多国家的离婚率直线上升。据美国统计,在过去100年间离婚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3倍,有1/3的初婚者以离婚告终。前苏联的离婚率也高达35%左右。我国1980年离婚率为4.75%,而到了1997年离婚率竟增加到13%,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了25%。①
二、通过对近三年判决和调解结案的离婚案件抽样分析,离婚案件在实体上的新特点
(一)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
结婚不到一年的有5件,占5%;结婚1—3年的15件,占15%;结婚3—5年的16件,占16%;结婚5—10年的30件,占30%;结婚10—20年的25件,占25%;结婚20年以上的9件,占9%。
(二)、年龄比较小,离婚率较高
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三)、女性提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方为58件,占58%;男方为42件,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及男方有罪。
(四)、离婚的原因比较集中
从分析表明,离婚的原因主要有:(1).因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25件,占25%;(2).因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而导致离婚的23件,占23%;(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的17件,占17%;(4)因双方感情不合分居而离婚的11件,占11%;(5)因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的8件,占8%;(6).因家庭暴力而离婚的4件,占4%(7).因一方被判处刑法而离婚的3件,占3%;(8).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的2件.占2%;(9)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2件,占2%;(10).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的1件,占1%。(11).其他案件4件,占4%。
(五)、通过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比例高,有88件,占88%。(不包括撤诉案件在内)
三、在程序上的新特点〖第一┆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一)、举证困难。在证实夫妻感情破裂方面的证据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其他相关的书证和证人证言比较少。书面证据主要就是结婚证,常住人口登记卡。大部分判决或调解离婚的,证据也不是很充分,从统计的判决准予离婚的57件案件中,只有结婚常住人口登记卡,当事人的陈述的有42件,占70%。大部分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是因为证据不足,从统计的12件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中,因证据不足的为8件,占67%。
(二)、公告送达的案件为11件,直接送达的为89件。
(三)、缺席的比例高,缺席审理的为24件,占24%。
(四)、调解的比例比较低,调解结案的为31件,占31%。判决结案的为69件,占69%。(*年我院一般民商案件的调解率为46%)。
(五)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短期内(在6个月到一年内)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比例高,有19件,占19%;第二次提出离婚诉讼判决准予离婚的比例高,19件中被判准予离婚的为18件,占95%。
三、上述现象存在原因的分析
(一)、为何离婚案件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
笔者以为:
从婚前感情基础来分析。现在在外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打工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大,又没有父母的监督和帮助,恋爱比较自由。但也产生一个负面作用,双方了解不是很深时
,就已经进行同居生活。从分析表明,婚前恋爱时间不到一年占18%,特别是早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结婚时一方未到婚龄的占15%。
从婚后的感情建立来分析:结婚的时间长短中分析,就会发现,结婚的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成正比例,30岁以下,一般结婚在10年以内,从时间上结婚10年以内的比例为36%;从年龄分析上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即年龄越小,其结婚的时间越短,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不很牢固,加上年轻气盛,说离就离。但大部分都已生育了子女,孩子也比较小,认为孩子小越好办,对孩子的感情上不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的时间越长,一方面夫妻的感情比较深厚,不易破裂;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双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感情及其影响,也就会比较理智。
从离婚的原因来分析:年轻的夫妻离婚,大部分是因为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本来婚前基础不牢,结婚的时间不长,夫妻如果一方外出打工或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感情就会慢慢变淡,很难经得起冲击。另外,外出人员一般年收入在1.5万—2万元,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旦有什么波折,及易导致离婚。
(二)、为何30岁以内的离婚率较高(达46.5%)
以前在农村,一谈到离婚,就觉得十分丢人。现在农村的青年在外打工的比较多,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见得世面比原来的要宽阔的多。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加上现在的电子信息高速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离婚的案件及离婚程序了解的比较清楚。夫妻之间实在和不来,能够比较理智的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另一个方面,由于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的诱惑,一些人开始对自己在家务农的结发之妻感到不满,想方设法通过婚外情来寻找满足,有的想干脆加以抛弃。
(三)、女性提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妇女在家庭中经济地位提高,不再忍气吞声,一旦对婚姻不满,就可依自己的意愿提出离婚。离婚后,妇女有能力自己独立生活。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男人对外交往比较多,接触危及婚姻关系的不良因素的几率比较大,相对女方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有的丈夫养成了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有的丈夫不尊重妻子,对妻子任意打骂,还有的与他人同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欧美男性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太太有外遇、要求太多、无法与亲戚很好相处及婚姻对自由限制过多。而妻子提出的离婚理由更多,主要有:丈夫大男子主义、不关心体贴妻子、婚外性关系、嗜酒及赌博、婚姻暴力(对妻子进行身体和心理虐待)、个性不合、性生活问题及财务困难等。
(五)、离婚原因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婚外情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表明,因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比例位居第一。成年人的婚外情,尤其是男性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从分析的数据反映,男性为15件,女性为10件,比例为1.5:1。据北京某区调查,由“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在*年占总数的14%,*年占30%,*年达到了40%左右。在上海徐汇区的调查,随机抽出的633件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情的占了35%。武汉某区1995年1—7月受理离婚案件480件,其中因“第三者”插足的占了60%以上。而婚外情中,真正纯感情交往的比例比较小。大部分都与性有关。巴尔的摩的心理学家葛莱丝针对发生外遇的男女所做的研究发现,75%的男性表示性欢愉是让他们“偷腥”的主要原因,但只有35%的女性如此表示。77%的女性认为发生婚外情的理由常常是“陷入恋爱之中”,而这个比例在男性中只有43%。②婚外性关系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动机:对幻想的爱与性的追求,或对浪漫的寻求;好奇心(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婚前性检验的人);妇女想证实自己的吸引力,男子想证实自己的男性气质;各种原因引起的性自卑;性厌烦;性试验;对自己伴侣的报复(即使是不让对方知道);偶然遇到实现妄想的机会,以及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婚外性关系的吸引力,在于其秘密性,他们说“猥亵”的性比“合法”的性更令人满足等等。当然也有出于性需要未能满足的情况。旅游、节假日、离家在外和晚会等,都会是引起婚外性关系的潜在因素,但通常只是短暂的。由于现在男女在外打工,机会都很多,这就增加了亲热的机会,使得婚外性关系更有可能。除此之外,大部分以夫妻感情不合、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为由的案件中,其实际上就隐含了夫妻性生活不协调的原因在内。新近上海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明确表明,自*年以后明确提出因性生活问题而离婚的人数明显增加,目前在离婚夫妇中有23%以上认为性生活不和谐而不愿意将家庭维持下去,还有36%的离婚缘由系“第三者”插足所致。这样,直接由性因
素造成的再加上“第三者”插足所致,在离婚案例中竟有半数以上与性有关。③
(五)、现在
离婚案件在程序上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离婚案件有其独特的特点
1.突出表现离婚案件的证据缺乏与离婚率高的矛盾。离婚案件涉及的主要是人身关系,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是人的内心的思想活动,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楚,别人只能从一些表面现象去摧测,加上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宁愿建一座庙,不愿拆一桩婚姻”的思想,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人是比较困难,但有些案件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又没有人肯出来作证,另一方当事人又不答辩和参加开庭,通常如果是第一的,以证据不足判决不准离婚。如果是第二次的,一般仅以原告的陈述就判决离婚。
2.公告送达的案件增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处理上随意性较大。在实践中,一方因下落不明,其原因主要有在外打工,从未与家人联系,一般与家人联系,只要其家人不说,仍无法查找其下落;还有就是一方本来是外省人(多数是女方),如果夫妻关系发生矛盾,大多数是一走了之;另外就是一方(也多为女性)存在婚外情,干脆家庭与情人远走高飞。而另一方又常因计划生育被罚款,这时到法院,只有通过公告送达。这类案件在证据方面也是不很充分,但通常多会被判决离婚。
3.对待离婚案件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大部分办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是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因充分体现个人意思自治。只要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对方同意离婚,不管是否符合判决离婚的条件(夫妻感情完全破裂,调解离婚的除外),一律判决离婚。不再重视调解的方式结案。
4.同样是审理一件民事案件,对于离婚案件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要高于其他案件,而且从效益的角度来讲,又是比较低,因而大部分法官对于离婚案件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往往抱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所以在处理上,主观随意性比较大,很少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5.第二次在一定的意义上变成了判断是否准予离婚的又一新的标准。笔者在上述的分析中也提到,第一次如果证据不足,被判决不准离婚后。通常法官会对当事人解释只有等下次,当事人也会认为第二次,法院一定会判决准予离婚。而实践中,在当事人第二次后,即使证据不是很充分,一般也会判决准予离婚。这里的理由一般有两种,一是依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在被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分居一年以上,视为夫妻感情确以破裂;二是以被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的夫妻关系没有能够改善,因而认定其夫妻感情确以破裂。
四、思考与建议
民事案件无小事。单个看起来离婚案件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离婚案件比较简单,其实不然。在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不仅在数量上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且离婚案件也是最为复杂,且最为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各类报纸也经常登有这类报道。
(一)、端正认识,抓好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但是在我国,犯罪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分别证实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及儿童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亲生父母离异的过程和结果,都对孩子尤其是幼龄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他们的孤独、自卑、怨恨等不让良情绪可能导致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因此,应重视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需要法官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这又与司法效率相冲突。通常,我们对待事关重大社会生活特殊类型的案件,成立专门的法庭进行审理,如少年法庭,军人维权法庭等。在这里笔者有一个建议,即各基层法院成立一个专门的婚姻家庭法庭。配备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和适当的女法官,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尽量挽回一个家庭。对这样的专门的法庭,不宜定经济指标,对它以一高一低两个比率来进行考量,即以调解结案率(高)和当事人重复率(低)。
(二)、注重证据,加强职权干预。
婚姻案件不能把它简单当作一般的民事案件来处理。它不仅解决双方当事人的感情问题,还要附带解决财产、子女问题。对单纯的夫妻感情,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加以干预,但对于因婚外情、婚外、家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还是有必要以公职权加以干预,以更好的保护弱势群体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于一些当事人确因证据不足,但又必须逃离枷锁婚姻(这里把一方利用婚姻家庭之名实行对另一方的虐待称之为枷锁婚姻),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以增加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不断的增多,夫妻平等、团结和睦的家庭已成为当代社会婚姻家庭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婚外、包二奶的现象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一些舆论导向只注重自身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担当的社
会责任。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离婚率高的原因是年轻人看电视、电影多了,受其中的影响大深所致。我们要宣传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它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它为男女的性生活提供了最安全、最健康、最合法、最自由的空间;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了最适应的场所。④
注释
篇2
(二)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两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农业兴旺,民风淳朴。各地充分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高起点的农业旅游规划。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两市都有了一些农业旅游产品雏形。应该说,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三)发展农业旅游已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两市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
种模式:
1.利用果木园林发展观光旅游。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临沂、枣庄两市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比较集中的如枣庄峰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枣园,临沂郯城县的万亩板栗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银杏园、费县的万亩梨园、蒙阴县的百里果乡园等,并出现了许多无粮村、无粮镇,还出现了一些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银杏村、苹果村、梨村等。为了增强园林观光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这些地方普遍在园内设置游览线路,建设的各种景点或小品点缀其中,在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如踏青、赏花、采果等。枣庄市峄城区以万亩石榴园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在全国已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为其他地区把发展果木与旅游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
2.利用农村民居开展民俗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省旅游业就开展了以"三同"(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特点的民俗旅游。近年来,枣庄、临沂两市也开展了以农村家庭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如枣庄峰城的王府山村。该村坐落在著名的万亩石榴园内,近年来农民在房前房后种植果树,利用闲置的房间开办家庭餐馆、旅馆,吸引游客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发展了多项产业,年创产值359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悉,2000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达到3600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庭院经济开发现场会议上被列为参观示范点,收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3.建设新型的民宅,开展修学旅游和观光旅游。可分两种模式,一种如临沂蒙阴的桃花峪村,该村坐落在山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政府的指导下,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家庭旅馆,吸引游客观光和学生来此开展修学旅游。在我们调研时,有100多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写生,学生们分住在各个家庭里,自己做饭,同时完成写生学业。据悉,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年收入在2万多元。另一种模式如临沂蒙阴的八达峪村,在政府管理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置换,使农民分散建房,每户4-6亩土地,连片开发,形成房前房后种植桃树,庭院内养殖长毛兔,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洽谈生意。
4.建设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农业科技旅游。如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临沂罗庄飞龙花卉等。其主要做法是,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往往分为多个区域,如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按种类又分为各有特色的种植区,游客对此感到十分新鲜。
5.建设绿色旅游区、旅游带,开展生态旅游。如蒙阴的山村果香旅游带、莒南的沂蒙乡村风情国、临沂的茶山观光果茶园艺区等。其突出特点:一是旅游区、带都聘请旅游、园林等专家进行了规划;二是区内以某种植物为主体特色,如蒙阴山村果香旅游带以种植苹果为主要特色,莒南沂蒙乡村风情园以板栗为主,是著名的"国家高产优质板栗示范基地",临沂茶山观光园艺区以茶叶为主要特色,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两市开展农业旅游业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说才刚刚起步,农业旅游产品也仅仅为雏形,今后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两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山东省其他市地普遍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问题。目前,广大基层和农民发展农业旅游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如何正确加以引导,使农业旅游能够顺利快速地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究竟如何开发旅游资源才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旅游产品已具有一定基础的乡镇如何再作进一步发展?再比如,果树在每年开花结果时节都会吸引许多游人,但旅游收入却非常少,如何使农业旅游发挥最大的效益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各地发展农业旅游积极性比较高,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却近似,如建民俗旅游点、在果树园里建景点等,多有雷同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以后的经济效益。农民在资金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如果投入了农业旅游而将来回报不高,则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投入问题。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基础好,在已具备较好基础的地区,只要增加一些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投资的主体始终没有解决,仅凭乡镇或县区自筹显然是杯水车薪。滕州滨湖湿地旅游区被国内专家喻为中国北方最佳湿地之一,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工程急需建设资金1400万元,但截至目前仅筹集到400万元。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当前严重制约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管理体制问题。据了解,目前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和旅游部门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同时也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在广大农村和山区的景点、园林、森林、库区往往是旅游景区景点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造成了多头管理。有些景区几个部门都各自作规划,甚至都设卡收门票。这种一哄而起,管理无序的情形对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极为不利。
三、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农业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理顺并使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快速增进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从枣庄、临沂两市农业旅游现状来看,各农业旅游县区在招商引资、景点建设及旅游产业的体系建设方面,都没有形成一整套灵活的机制,亟须理顺并健全管理体制。建议各地成立一个由旅游、农业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由本级政府一位分管领导挂帅,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本地区农业旅游工作。其办公室可设在旅游部门。工作中要注意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专家们的意见。
篇3
(一)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汉中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旅游资源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全市共有50个基本成熟的景区(点),其中纳入世界教科文组织的生物保护圈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1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有以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祠)、张骞墓、蔡伦墓、张良庙等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产,也有以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朱生态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生态旅游区,还有古朴纯厚的秦巴民俗风情。
(二)战略地位已经确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开放兴市,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旅游业成为汉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年又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政策的出台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汉中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支柱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旅游工作初显成效。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狠抓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二是旅游市场促销机制初步建立,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继凤凰卫视、央视《城市平台》宣传汉中之后,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又采播了“美丽的汉中”。市上成立了旅游协会、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和旅行社分会,创办了旅游培训中心,制定了行业规范、诚信公约和旅游宣传促销办法,制作了旅游指南手册、旅游宣传光碟,成功举办了首届汉中旅游形象小姐大赛、汉中烹饪大赛,以市场运作方式,举办了“武侯墓文化旅游节”、“汉台荷花节”、“西乡樱桃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扩大了汉中的知名度,提高了汉中旅游的声誉和吸引力。三是开辟了串联两省三市20多个县(区)的川陕旅游“金三角”,为汉中旅游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旅游指数不断攀升。****—****年,13年累计接待海外旅客3万多人次,收入35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客2000万人次,收入10亿元人民币。****—20****年,5年累计接待海外旅客2.4万人次,收入289万美元,接待国内旅客2536万人次,收入24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2年,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总收入达6.7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8%。今年以来,旅游市场更是兴旺发达:春节黄金周接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和23.2%;“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旅客43.6万人次,旅游收入8530万元人民币,与20****年同比分别增长17.2%和30.5%;“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旅客21.2万人次,旅游收入3105万元人民币,与20****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3%和34%。
(五)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交通方面:宝成、阳安、襄渝三条过境铁路,连通北京、西安、上海、武汉、成都、青岛等大城市;108、210、316国道过境里程690.5公里,连接关中和川、鄂、陇的重要路段已基本完工,西汉高速已全线开工;汉中至西安,每天至少3个航班,一个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其它方面:全市现有旅行社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一家),有专兼职导游200人;有星级饭店15家,其中三星级5家,二星级9家,有标准床位3000张;能为旅游服务的各种营业性车辆1000多辆,大部分景区都有旅游车直达;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
二、汉中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汉中旅游有较强的资源优势,旅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大手笔的旅游规划。汉中旅游景点数量多,但小而散,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无序开发的现象较为严重,“食、住、行、游、购、娱”的配套设施不协调,缺乏包括主题定位、战略布局、规划设计、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在内的科学规划。
(二)管理和经营的能力不强。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需要。市、县两级旅游存在着机构不全、地位不高、职能不明、缺钱少人的问题;旅游资源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缺乏优化组合的能力、大型项目资金运作能力和经营能力;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没有形成核心;景区管理和经营形式单一,多头管理现象较为严重。
(三)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汉中的景点规模不大、特色不浓、看点不多,再加上受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制约,整个旅游市场人气不旺,众多的旅客不了解汉中,知道汉中的旅客不想来汉中,来汉中的旅客因未能领略特色风情、享受异样休闲环境而后悔,旅游人数远远小于理想的人数,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
(四)宣传促销手段过于简单。各县区或景点在宣传促销上,各自为战,牌子杂、影响小,没有形成合力,像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在西安举办新闻会这种形式太少,缺乏利用大型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名人效应、媒体促销等形式宣传汉中,致使外界对汉中知之不多,各个景点依然停留在当地群众孤芳自赏的水平,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特色商品开发推介不够。富有汉中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很少,没有一家专门研制生产的大型企业,作坊式的小型生产,大同小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再加上没有一个大型旅游纪念品市场,旅游服务部门没有专门向旅客推介汉中的特色商品,来汉中旅游的客人因没有汉色的纪念品而感叹,因土特产加工、包装不精良而遗憾。
(六)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市旅游业人才资源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景区、旅行社、饭店就业人员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职工学历偏低;全市有导游资格的200人中,没有一个中、高级导游,有出国领队证的只有2人,有旅游经济专业技术职称的中、高级人员很少,且景区还是空白,专业技术人员少、职称低;市县区两级旅游行政部门中,没有一个旅游专业毕业的本、专科生,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尤其缺乏策划与规划人才、经营与促销人才、资本有效运作人才。
三、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汉中目前旅游业的最大问题是人气不旺、游客少、效益差,许多该办的事办不成。而且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汉中旅游必须着眼长远,寄希望于将来。从现在起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随着高速公路建成、交通状况改善、桥闸工程竣工、中心城市改造、重点景区修复开发、自然环境整治、绿色汉中目标实现等一系列基础性工程建设的完成,随着人们旅游兴趣的转移,汉中必将迎来旅游大发展的春天。为此,委员们建议:
(一)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全社会都要响应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献计出力。各县区要把发展旅游业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尽快提出各自的总体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市上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做好各自工作,支持并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服从全局、政令畅通,不扯皮、推诿,不纸上谈兵、敷衍了事;充分发挥旅游致富典型的示范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同样可以快速致富,吸引其积极投身到旅游事业中来,形成良好的民众支持环境。市上要组织力量,对《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门检查,行动积极、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无动于衷者提出通报批评,把对《决定》的落实情况和年终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使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决定》真正落到实处。
(二)制定出台旅游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要力争做到科学。制定出台科学的、合理的汉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市委、市政府《决定》的重要步骤。制定规划要注意精品线路的开辟、名牌产品的开发、文化内涵的挖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强调绿色园林的城市建设;重点景区景点要集专家们的智慧,贯彻自然性、历史性、学术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设制富有超前性、文化性、娱乐性、互动性、独特性的项目;要发扬地域特色的文化,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娱乐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生态旅游景区,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做好美化环境的规划。
2、规划要把握旅游主题。汉中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的交叉区,是休闲度假、养生静心的绝好地方,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游和两汉三国文化游是汉中旅游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一手抓绿色生态休闲项目的开发、打造、包装,一手抓传统项目的挖掘、充实、提高。
3、规划要凸显旅游布局。汉中作为陕西旅游南线和巴蜀旅游的重要板块,在制定规划时要凸显汉中旅游产业布局,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决定》中指出的“一个中心、四条线路、六大旅游区”的建设,同时要注重外面进入汉中的“十个入境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个入境口”即:火车入境口,飞机入境口,西汉高速入境口,从西安进入留坝、佛坪入境口,从安康进入西乡入境口,从四川进入镇巴、宁强、南郑入境口,从甘肃进入略阳入境口。完善各个入境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入境口,发挥汉中旅游的“门迎”作用,达到八方游客为之震撼的效果。
4、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导向性投入力度,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连通景区道路,绿化亮化各个景区。
(三)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理顺管理经营体制
培育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规划,编制符合汉中实际和市场竞争要求的发展规划和开发详规;主导观念,要求各级政府明确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把旅游业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主导投入,导向性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的投入力度;主导政策,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对旅游业进行开发建设。
政府要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逐步理顺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经营体制。一要切实加强市旅游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完善议事规则,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旅游业涉及到各有关部门的问题,明确《目标责任书》中各有关单位的任务,并按总分的10%进行考核;二要发挥旅游局的政府职能作用,提升旅游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三要成立景区综合服务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工商、公安、城建、环保、卫生等行政管理工作,推行风景、文物、宗教、旅游等部门合署办公,一套机构,几块牌子,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为景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要成立汉中市旅游稽查大队和汉中市旅游服务中心,贯彻旅游法规政策,规范旅游业发展行为,解决各类突发事件和旅游投诉,治理整顿、净化市场、服务游客。
积极推行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度,逐步改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积弊,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制、合作制和出售等形式,进行资产、资源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组建汉中旅游集团。
(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树立汉中拳头品牌
1、坚持原则,精心打造精品项目。开发、打造、包装精品项目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特色与精品原则、超常有序开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针对市场的需求,策划包装、加工相应的旅游产品;要体现“两汉三国”文化特色,突出生态优势,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要明确目标,分段实施,有序开发;要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对没有条件开发的旅游资源先保护起来,等条件成熟后再来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破坏、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回复:关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选准项目,充分论证旅游品牌。发展汉中旅游支柱产业重点要抓好:以园林城市为目标的绿化建设;以古汉台、拜将坛和城市建设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以武侯墓(祠)、定军山为主的三国文化旅游品牌;以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为主的高山草甸旅游品牌;以朱保护区、长青和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珍奇动植物观赏游品牌。
3、放开搞活,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在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机制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提倡国家、集体、个人合股的形式,内资、外资一起上的形式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在旅游总体规划下,公开拍卖景区开发、经营权,整合民间资本,对旅游景区进行有效开发;实行市级领导挂帅、有关部门配合主抓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的做法,确保早日完工,早日受益。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宣传促销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导向性地加大投入力度,投入资金并从门票及旅行社、饭店中征收宣传促销费,建立汉中旅游宣传促销基金;要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的宣传促销策划,整体推介全市旅游景点、精品线路;要稳定传统客源市场、拓展新的客源市场,发挥旅行社的作用,积极组织外地团队来汉中旅游,增加汉中客源;联合知名网络媒体,举办一些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大型网上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面向社会,征集汉中旅游宣传口号,借助媒体大力宣传;邀请旅游界和新闻界人士考察我市旅游业,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城市举办新闻会;邀请与汉中有渊源的人士回汉中寻迹,使其做好汉中的义务宣传员、解说员;请汉中籍的歌星演唱美丽汉中的优秀作品,在中、省、市媒体播放;全市各相关部门要把各种宣传活动与旅游宣传有机地融洽起来,形成整体宣传合力,力争在开拓新的旅游客源市场上有所突破。
(六)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要快速提高汉中旅游的总收入,除在“游”字上做文章外,还应在“购”字上下功夫。要开发集艺术性、纪念性、特色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特殊商品,反映汉中文化艺术传统习惯及美丽风光,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带动旅游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要兴办和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组织研制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工艺品和具有民俗特色的纪念品;要建立汉中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销售汉中的系列茶、酒、烟以及颇受旅客青睐的西洋参、黑木耳、松花蛋、牛肉干、中药材等土特产;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规范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发展。
篇4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60或65岁以上)比重不断攀升,并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平昌县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一是平昌已提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20XX年底,我县60岁以上老人近16万人,约占全县常住总人口862620的18.54%, 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便称为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我县超出国际标准8.5个百分点,我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二是老年人口逐渐高龄化。我县71 80岁老人约有24853 人;81 90岁老人约有15996人;999岁以上老人有1247人;100岁以上老人123人。三是老年人家庭 空巢 化严重,老人独居率上升。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和城镇流出, 是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空巢 老人逐增; 空巢 期相应延长;农村呈现出比城市更快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低龄、高龄两代老人同守 空巢 ; 老人村 现象突出且普遍,如南风乡阳家村 空巢 老人约占村老年人口的81%,鹿鸣乡石龙村 空巢 老人约占村老年人口的73%。四是 四二一 的家庭成员结构已经显现。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年龄。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造成家庭养老负担过重。
贯彻实施《老年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老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坚持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 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年法》 五个老有 (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切实履行职责,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老龄工作氛围
落实惠老法律、政策,推进老人事业发展
老有所养 逐步推进。一是健全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县人社局在城镇着力规范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发放渠道,在农村建立完善以村社干部和失地无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XX年底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9389人,企业参保职工38382人,其中退休老人17982人;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20743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待遇164人。全县累计发放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2.8279亿元。二是县民政局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符合条件的 5996名孤老和孤儿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在集中供养上,已建成江口镇、坦溪镇等农村敬老院9所,在建驷马镇、龙岗乡2所,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 441元。在分散供养上,除按国家规定标准每人每月发放供养金150元外,县民政局还探索建立了 爱心责任代养 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化进程,新华社、中国社会报等专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并依托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等福利设施,目前代养社会老人150人。三是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3312名特困老人纳入低保救助;建立完善了老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从2015年1月起,先后对全县123名百岁老人落实兑现了每人每月100元的长寿补贴金;从2015年1月起,对1247名999岁高龄老人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兑现落实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金。四是县人口计生局20XX年按每人每月60元标准发放全县独生子女老人补贴5748人413.9万余元。五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从2015年起,先后投入5万余元,在江口镇政法街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先后有1246名老人得到惠及。
老有所医 逐步确保。一是全县努力提高社区(村居)医疗覆盖面。每个居委会建立了医疗服务站,村村设立了卫生室,基本保障了老年人就近就医。县卫生系统尽力为8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0XX年笔山镇卫生院对全镇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二是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县80.5万农村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民政部门为五保、优抚对象缴纳新农合和居民医保资金,参合、参保率均达100%。据调查,20XX年全县支出基本医疗保险费0.6亿,其中老年人住院支出1800万元,新农合支出9222万元,其中老年人支出占30%,达2700万元。三是完善医疗补助制度。近三年来,全县对150余名身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老人实施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达到45万余元。
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县积极支持老年活动开展。县财政局、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广电局、县关工委、县人社局和县科文局等部门积极为 老有所乐 老有所学 创造条件,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和老龄办分别对每个新成立的12个老年协会给予8万多元补助,全县各类健身娱乐老年协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县老年大学邀请县领导、专家到校为老年人讲课。
老有所为 逐步展开。许多退休的老同志老当益壮,积极为平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了许多大事好事,既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更实现了老有所为。县老领导周尚聪主动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规范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带领全县1800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共同关爱青少年成长。
完善保障措施,维护老年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涉老法律援助。全县设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个、乡镇老年维权工作联络站43个、村居纠纷调解小组497个,据调查,2015年至20XX年5月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涉老纠纷案件3019件,2015年至20XX年5月,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费办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诉讼案件80件。
二是加大司法维权力度。县人民法院设立了老年法庭,按照 及时立案、公正审理、限时结案、优先执行 的原则,2015年至20XX年5月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诉讼案件97件,其中采取电话立案或上门立案的方式为老年人办理立案手续达14件(次)。畅通司法救助 绿色通道 , 2015年至20XX年5月,法院为109名老龄当事人办理了诉讼费减免缓缴手续,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设立敬老维权服务岗位。县委老干部局、县老龄办、县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县法院老年法庭、县公安局江阳派出所等单位先后被市老龄委授予 巴中市维权示范岗 称号。
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老年法》,维护和保证老年人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
敬老氛围不够浓厚。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各类学校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尚未形成常态,没有广泛地向敬老养老的主体 中青年人进行宣传,现在社会上对下一代关爱多,对上一代关爱少,全社会敬老氛围不够浓厚,对老龄化的危机和挑战认识不足。
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存在。一是一些赡养人缺乏赡养意识,有些赡养人对老年人生活上不照料,精神上不慰籍,甚至不予经济上供养。2015年,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办理了一件江口镇82岁原告王某诉六子女的赡养纠纷案,当县人民法院即将维权的民事调解书送达到老人手中时,遗憾的是该老人抱怨离世。二是老年人的再婚权利受到干涉。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们不尊重法律,不尊重父母的选择,存在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的现象。三是老年人受虐待、遗弃现象时有发生。2015年涵水镇老人李某诉其长子赡养纠纷一案,其长子不仅不承担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更为恶劣是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还打伤了老父亲。四是老年人自主处分财产权受到子女干涉。一些子女自己不劳作,与父母住在一起,当 啃老族 ,使得一些老年人尚健在时,已落得两手空空。五是《老年法》、《四川优待老年人规定》中规定的老年优待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如一些车站没设立方便老人买票的窗口,实际生活中,曾出现老年人乘车为减免费用而产生纠纷。
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城乡老人所占比例增大,高龄老人增多的状况已较为普遍,老人们对就近或集中享受老年护理、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是养老设施规划滞后。县政府虽然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 规划,但在城市总体规划、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未能充分考虑托老所、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学校等配套设施。二是机构养老设施供需矛盾突出,远远滞后我县老龄化程度。据了解,全县43个乡镇,仅有农村敬老院9个,已建的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范围窄,不能适应需求。三是居家养老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按照现有的养老体系,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则是居家养老的依托,目前街道、乡镇大都没有建立老年服务机构。在农村基层,老年人活动场所更加匮乏。
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我县养老保险形式单水平低、覆盖面小,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更低,据统计,我县农业人口约为86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 20743人,约占农业人口的0.02%。虽然我县普遍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老年人 治病难 看病贵 问题仍存在,对农村老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急性心梗 ,乡村医生往往无能为力。
城镇三无老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成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城镇 三无 老人,是指城市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人。他们有的捡拾垃圾、露宿街头,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政府救助。尽管一些城镇 三无 老人享受城市低保,但数量少,随物价的上涨,生活非常困难。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调查得知,这些老人活得累、活得苦、活得孤单。一是活得累,由于成年子女的外流,年老体衰的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劳动, 隔代教育 的重担也压在他们的肩上。一些参加劳动的老人在遭遇水、旱等自然灾害导致收入剧减,除去购买农作物种子化肥后更是所剩无几,同时很多留守老人由于子女自己的收入也很低、子女要供孩子上学读书等多种原因而获得子女给与的生活费很少,导致他们仍然生活贫困。为了生存,多数农村 空巢家庭 老人只有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二是活得痛苦,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况堪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 近几年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种如高血压、慢心衰、急性心梗发病率逐渐上升,农村个别老人在家患病去世后,邻居及其子女还不知道何时在家去世。三是活得孤单。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这些 空巢老人 大多数过的是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的寂寞生活。此外,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更会产生孤苦、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许多农村老人患了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成为精神病老人。
几点建 议
提高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前瞻性的认识。当前我县正处在老龄问题全面凸显前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认识到我县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老龄化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提高对发展老龄事业重要性、紧迫性、前瞻性的认识,及早关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
加强老年事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全县要高起点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养老福利机构布局规划。多办、办好公办福利养老机构,认真解决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和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问题,提高社区居家养老依托功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推进多元化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经营运作方式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养老需求,及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养老福利机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和规费、水、电、网络等方面给予优惠。
认真落实好涉老法律及惠老政策,切实提高全县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水平。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全县要认真宣传好、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健、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建设涵盖面广、服务多元化的综合养老保障体系。对我县农村、城镇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状况,要研究推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政府及其相关涉老职能部门应主动结合部门职责和行业特点,执行好《老年法》、《四川优待老年人规定》,制定具体的落实优待老人的各种措施。
篇5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字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字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7、民风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二、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机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三、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篇6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 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 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
此次调查选择的是天津理工大学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学生。
3 调查方法与过程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校内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4 调查内容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
调查结果及分析
你的性别
A男 45.61% B女 54.39% 你的你所在年级
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
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
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
A很重视 40.29% B一般关心 56.12% C无所谓3.6% 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
A很强13.67% B一般62.59% C较弱17.88% D很弱5.87%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 A 很紧密41.77% B 一般50.21% C几乎没有8.02%
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大多数同学的法律知识来源于课本与电视,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5 对于结果的评价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篇7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篇8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篇9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篇10
自古以来,法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奴隶时代的奴隶法,到王政时代的君主法制,再到如今的各种成文法典。法律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然而对于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又有多大的普及面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往往高速的市场计划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大量的法律问题,如雇佣合同关系的法律问题、劳动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物权债权的纠纷、婚姻纠纷、交通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纠纷等等,这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我国努力普法的大前提下,又有多少人能乘着改革的春风,沐浴法律的光芒?基于这个问题,本调查小组便以法律较为薄弱的社区为切入点,开展了对于社区法律需求的调查,以便通过社区这个试验点来提高法学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1]
二、调查活动的开展
开展前,调查小组以网络查询,口头调查等方式对社区法律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中发现了社区法律对于需求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分析之后,总结出了社区法律的问题所在。但由于结果显示的不够明确,特设定了有针对性的宣传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小组对于南宁市、防城港市不同的社区进行了初步的分层(以社区人均收入的不同来分出三个级别的社区),拟出具有针对性问题的问卷调查与宣传方式。其次,寻求指导老师与律师的帮助,请求他们指出对于活动计划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则是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的社区进行实际性的活动。例如:发动有兴趣的在校法学学生一起前往各个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以及面对面的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给在校大学生,让其携带回家让其亲属填写,在假期过后回收统计;深入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与填写问卷。通过这些活动,一能实际的解决社区居民所纠结的法律问题,二是可对法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测试。在一系列的普法调查工作结束后,小组回收问卷,进行精细的数据统计以及精准的分析,以便于得出准确的结果,然后总结成文。
三、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小组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派发问卷,经回收整理分析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1.各分层的社区居民对于法律认识不同
社区人均水平不同导致了居民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针对这个状况,本调查小组把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均收入较高,社会接触面比较宽泛的的高档小区。第二是人均收入居中的白领阶层小区。第三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小区。
1.1针对第一层次人员,调查小组通过在小区里进行视频播放、广播宣传、法律质询以及派发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在回收问卷分析后得知:该层次居民法律意识较高。大部分人在被侵权时都懂得运用法律进行维权,但由于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所以对于其中的细节问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操作起来仍然需要律师的协助。这部分居民普遍认为法律是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2第二层次的居民知识面较广,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较深,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都比较关注。这类层次的居民特征为:对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及近期出台的法规条文比较关注,但具体操作等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1.3第三层次的居民收入普遍较低,且多为体力劳动者,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认为打官司一定要有人脉关系才能赢,法律认识具有局限性。
从上诉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不同社区对我国法律的认识不一,理解不同。但不一而同,表现出来的都是社区需要法律援助的急切性。
2.社区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不一
本调查小组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小区居委会进行了总结分析:
2.1第一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其社区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都有相对熟练的处理方法,能对部分纠纷做出相应的回答,在解决不了问题时,都会提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他们认为法院判决大都合理合法。因此,在业主遇到问题时,这类居委会往往更容易配合其用法律方法维权。
2.2第二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先主张调解,当问题不能解决时才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其中部分居委会持厌诉态度,他们觉得通过法律途径,问题会太久得不到解决。
2.3第三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则倾向于运用丰富的人情道理来解决,常常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显然该类社区的居委会大多有厌诉态度。
总而言之,社区居委会对于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但不一而同,他们都善用人情道理来解决纠纷,不管时间多久都力争将问题解决。但程度不同的厌诉态度是这三类社区居委会的问题。
3.大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的可行性
在校大学法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法律知识和偶尔的模拟法庭外,很难有使用所学知识的途径。当然,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去法院旁听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然而,没有进行过实际应用的知识都不足以弥补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往往大学四年读完后,许多法学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法学生很难找到发挥自身所学的平台。经过统计分析,本调查小组认为,在社区中给在校法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在回收的问卷中,有75%的居民对于法学生进入社区展开法律服务是持赞成和期待的态度;80%的居民认为大学法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部分法律问题或是提供咨询的平台;65%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常驻社区提供法律援助;40%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提供热线电话,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除了咨询居委会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咨询律师,然而咨询律师需要收费。大学法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一方面可以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咨询,制定不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为社区居民省掉一笔费用;另一方面,大学法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印证书上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把绥阳建设成“旅游休闲新区”和旅游兴县的思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洞林山水,诗歌绥阳”为主题,依托大自然馈赠的自然瑰宝,精心策划,精心包装,精心培育,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整合资源,推动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至10月底接共待游客1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325万元。在旅游发展中,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的“绥阳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协调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二是县委专题召开了旅游工作的会议,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三是制定规划,分步实施。聘请北京大学专家编制了《绥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四是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和贵州千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双河溶洞、宽阔水以及九道门等核心景区的协议,目前,贵州千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修改完善开发祥规,计划在月底以前动工建设。五是措施有力,整体推进力度大。坚持产品为基础,规划先行,面向市场原则。在20****年12月成功申报“贵州省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获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基础上,又聘请中、日、法洞穴专家两次对双河洞进行考察,探测整个双河洞总长为100.06公里。同时还申报“国际洞穴培训基地”并获得成功,又在20****年3月底4月初,举办了“中法文化年.绥阳洞穴周活动”,县人民政府通过努力对遵义市宽阔水茶场实施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到位,目前正在分步实施。六是以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去年年底举行了“中国.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与会专家、学者对“国家洞穴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进行高原论坛。今年在全国举行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的评选活动中,以“中华第一长洞”、资源丰富多样的双河洞获全国评选第九名。中央、省、市电视台和山里杂志等多家宣传机构,多次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报道介绍。七是精品促市场发展,已获2A景区(博雅会馆、龙桥)2个,三星、二星(水晶温泉、聚贤楼)宾馆各一个。以上工作的开展,昭示了我县旅游产业灿烂的前景。八是提高旅游餐饮服务质量,打造诗乡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的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山川秀丽,以双河洞、宽阔水原始森林、九道门、石房子等一系列人文、地理资源为我县发展旅游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硬件设施跟不上,吃、住、行还不能适应游客的需要。在我们的走访调查过程中,游客们对九道门等风景区反映风景好看但路难走。二是个别地方群众保护意识不强,砍材、捕猎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低层次的开发,给游客带来不安全隐患和新的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依然存在。四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包装,对一些景点的命名档次不高,寓意不深,对游客没有吸引力。五是部门配合协调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三、工作建议
根据调查的情况,对发展我县旅游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责任,加大保护力度。县直有关工作部门按照环保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根据专业法和上位法明确职责,认真负起责来。保护我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盗猎、捕捉野生动物要依法从严处理,对挖树蔸破坏植被、乱开山取石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依法查处,景区村、组要加强景区景点的山、水、林木管理,杜绝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发生,开发企业要对景区自然环境认真加以保护,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人和事要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真正形成保护环保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从而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
篇12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篇13
一、失独家庭概述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愿意收养子女,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的家庭。失独家庭成员的年龄大都年过半百,经历了老来丧子之痛,错了了生育年龄,已无法再生育。2014年,人口调研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达到了一千万之多。
2013年12月,国家卫计委等5部委发出通知,自2014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340元、27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15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将会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按照东中西部不同的比例,给予财政支持。
笔者于2014年8月,在山东省X县围绕失独群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医疗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本文拟在翔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从满足失独群体需要出发,对现有的扶助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山东省X县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
根据对150户失独家庭调研,此县失独家庭有以下特点:学历偏低,年龄较大,婚姻状况令人堪忧,大多独居,远离亲人。没有孙辈共享天伦。城镇户籍的失独家庭远大于农村的失独家庭。在失独家庭中,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但相似的痛苦经历,让他们在不同方面呈现出一致性。
1.经济状况一般。根据笔者调研,在关于失独群体的救助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陕西和河南也在进一步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经济补助,保障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全国各地也陆续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作出相应调整。这些政策实践的背后,均有个假设,那就是失独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不好,他们亟需物质帮扶。但是相比吸毒、残疾和单身母亲等特殊家庭,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要好很多。调查中近三成失独家庭依赖自己或者配偶的退休金生活,近四成依靠个人劳动维持生计,四分之一的失独家庭仰仗社会保障金,还有近百分之五失独家庭依赖亲属友朋的资助。其中六成的失独家庭收入能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但仍有三成多的失独家庭在基本需求满足方面存是在一定的困难。总体看来,失独家庭的体经济状况一般,在目前物价水平下,除日常开销,扔有一些极困难的家庭经济状况令人堪忧。
2.健康水平偏低。经过调研发现,身体较为健康的失独者较少。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一半失独者健康状况一般,而身体状况较差或很差的则接近四成。这与年龄、心理状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六成的失独者表示目前状况下,生活可以自理。近三成的失独者因为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等原因需要他人照顾。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失独家庭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将不断下滑。需要更多的照料和医疗。但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却已经先他们一步离开了他们。不能在老人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在身边照料。这对于失独老人来说是痛楚的地方。哪怕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能释怀。
3.精神状态欠佳。据调查,有接近九成的失独家庭,经常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 ,而 “闷在心里”或“找人倾诉” 是日常排解烦恼的主要途径。失独者若是找人倾诉,首选知情者。家人、亲戚、朋友是失独者首选的倾诉对象。因为,他们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了解情况。有15%的家庭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相同的经历,让他们容易沟通。非常少的失独者会和同事、志愿者倾诉,一般都隐藏起这些悲伤往事。还有一部分失独者选择教会、僧尼,这和他们接触群体不同有关。失独家庭中信仰宗教的不多,但是信仰宗教的失独者说,宗教使他们在失去独生子女之后,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慰藉。宗教让他们寄托了对子女的哀思,减少了生活中的茫然。随着通信技术逐渐普及,在失独家庭中,也有人通过专门的网站平台认识了其他的失独者。大家虽然身处天南海北,却可以通过网络互相慰藉受伤的心灵。大家一起加油鼓劲,共同面对新的生活。
4.服务需要多元化。由于失独家庭不同的有着教育背景和各自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体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失独家庭主要关注针对失独家庭的活动组织,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主要关注针对失独家庭的物质帮扶政策。但所有失独家庭均十分关注养老问题,这与失独家庭膝下无子女,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重要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调研数据,可以分析得出, 失独者急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虽然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指导政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扶失独家庭,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部分的帮助、关怀都是碎片化的, 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长效的机制。有的帮扶是自发的、象征性的,这些对于两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想比,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失独家庭,山东省政府、山东省财政已经筹措八亿多元用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扶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分别提高到270元和150元。但是相对于广州市做到的对失独家庭城乡帮扶政策一体化,陕西的针对失独家庭的系统的帮扶相比,山东的政策还显得很薄弱。
三、构建立体全方位的失独家庭法律保障权益制度
1.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增加对失独家庭的补偿
失独家庭的成员大约在四十岁到七十岁不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得不执行一胎政策。国家的公权力人为地限制了公民的生育权。非常不幸的是,当执行一胎化的公民,丧失生育能力的时候,却因为种种事故,他们唯一的孩子去世,留给了他们暗无天日的晚年生活。没有家人陪伴,没有精神寄托,给失独家庭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巨大的损失。还有的因病孩子去世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他们在接受孩子不幸离世的同时,还要偿还巨额的债务。这种失独家庭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笔者认为,失独家庭为了国家的公共利益,承担了人口政策的风险,所以,国家应该给予失独家庭一定的国家补偿。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没有设置针对失独家庭的补偿条款。因此,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给予失独家庭应有的补偿,确有必要。
2.修改《基金会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失独群体的救助中,起着有异于政府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主要是受限于各种法律法规的束缚。但和政府的法律政策扶助不同的是,社会组织救助方式多样,关怀模式更为专业。建议放宽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让社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修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增加对失独家庭补偿的资金支持
失独家庭为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一胎化。现今,他们的孩子因故去世,剩下两位老人孤苦无依,到底谁该为失独家庭的孤苦无依埋单呢?每年国家都会从超生者中收取数以百亿计算的高额社会抚养费,将社会抚养费的部分用于对失独家庭的慰问,提高失独家庭的生活补助,笔者认为是合情合理,符合一切为了人民的党和政府的宗旨的。增加关于补助失独家庭的预算金额,这也能够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建立失独老人养老院。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失独家庭刻意回避一些关于失独的新闻。很多失独老人孤身一人,他们不是不想去养老院接受专业的照料和护理,只是苦于无人为他们担保,他们根本不能进入正规的养老院。在调研过程中,失独者表示,只要还能够自理,都不想去养老院,因为害怕看到其他老人有家属探望,显得自己伶仃一个人。但是失独家庭的老人说,如果有专门为失独老人准备的养老院他们应该会去,会在一起抱团取暖,组成和谐的大家庭。笔者建议将每年征收的高额的社会抚养费拿出一部分来,投入到专业的失独老人养老院的建设中来。为失独老人解除无人担保签字的后顾之忧。
(2)为失独家庭构建活动平台。失独家庭最怕过年。每年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但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却避之不及。举国幸福鞭炮响,唯有失独哭断肠。每一次春节,对于他们都是一场浩劫。一次一次在他们的未愈合的伤口上撒盐。他们害怕看见别人的阖家团圆,害怕别人来拜年问好。但是他们却不排斥和其他的失独家庭一起互相帮扶。所以有的失独家庭建议,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牵线搭头,给他们提供一个私密的交流场所,可以让他们过年过节有地方可去,可以让他们压抑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面对有相同经历的失独家庭,他们可以互诉衷肠。
(3)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心理辅导组织。专业的辅导组织,对他们失去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给予科学的有效的抚慰。在抚慰失独家庭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吸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伴随着社交网站的飞速发展,微信社区和QQ社区,也可以成为失独群体交流感情,分享生活的家园。让成千上万的失独家庭携手同行,一起走出失独的阴霾,共同寻找生活的方向。
最后,发挥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和居委会作为基层组织,往往对本辖区内的失独家庭掌握更加详细,更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助失独家庭。基层组织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及时掌握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心理动态,主动上门和他们沟通, 解决其实际困难, 在特殊节假日主动上门慰问关怀,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参考文献:
[1]李建民.持续的挑战:21世纪中国人口形势、问题和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0.
[2]闫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曾庆敏.老年人权益保障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