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泥塑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泥塑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泥塑教案

篇1

二、活动目标

认知:初步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

情感:正确认识自己,并懂得尊重他人、接纳他人。

能力:掌握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穿过泳衣。

(2)《男孩女孩》儿歌学唱

2、物质准备:(1)PPT(含绘本内容)。

(2)早教娃娃。

四、活动过程(括号内为幼儿可能性回答)

1、活动导入

篇2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学生从了解亲昵-感受亲昵-表现亲昵-表达亲昵的过程。

②操作领域:以绘画的方法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注意主体的动作、表情、姿态、大小对比等,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手法画出所思所想,同时提高想像能力和创作能力。

③情感领域:通过各种有趣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爱心爱意。

教学重点:探讨日常生活中有关爱的情景,激发爱的情感,表现爱的画面。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表现“亲昵”这一人文主题,并注意刻画动物或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姿态,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技能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策略与设计

教学策略:调查法、合作法

教学策略设计:通过制作泥工,学生理解表示亲昵的动作有哪些.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料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师准备:各种“亲昵”主题的图片、制作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自带“亲昵”主体的照片、橡皮泥、常用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

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阅读《抱抱》,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个充满爱的绘本故事《抱抱》。一只小猩猩在森林里寻找妈妈,怎么也找不到,但却遇到了一群小动物,它遇到了哪些动物呢?有几只?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关系?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绘本故事《抱抱》)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它们的关系吗?

2、

揭题。

师: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亲昵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种温暖的感觉--亲昵(板书:亲昵)

学生用心欣赏,仔细感受

通过图片向学生阐述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深入体验、感受亲昵。

1、赏析典型图片,感受亲昵。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来感受亲昵。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亲昵时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多个角度、全方位诠释亲昵。

图片一:《变色龙》的动作

教师引导:让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变色龙用身体的哪些部分表达亲昵的?有哪些动作?

教师小结:你有一双亮眼睛,每一个小细节都被你观察到啦。即使没有言语的交流,通过动物的动作也能感受到亲昵。

(板书:动作

拥抱)

图片二:《变色龙》的表情和语言

师引导:从动物的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昵,从表情里你能读到亲昵的具体表现吗?

(板书:表情--微笑

眯眼。。。。。。)

师:动物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们,它们一定很爱对方,猜一猜它们在亲密相处时时会说些什么?

师:语言也是亲昵的一种表现方式,传达着彼此的亲情、友情、爱情。

(板书:语言--爱)

2、

赏析课本图片,诠释亲昵

师:看,这些动物们是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来传递亲昵的?想象一下,它们在亲昵时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重点从动作、表情、语言方面欣赏)。

(板书:亲吻、背驮、依偎

感谢)

教师小结:动物们用拥抱、抚摸、拍打、依靠等一系列近距离的动作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充分的展现出它们相亲相爱的画面,并用它们独特的语言倾诉对对方的爱。

(板书:表现亲昵)

三、游戏互动,表达亲昵。

1、泥条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亲昵的小泥条”。

2、

学生展示优秀作品,说一说怎么表达亲昵。

3、教师小结:一根简单的泥条经过同学们的妙思考和巧制作,变成了充满爱的作品,动物们拥抱、依偎、紧靠、缠绕,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浓浓的爱。那人和动物、人与人之间亲昵时又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

分享亲昵图片,拓展亲昵内容。

1、

对比图片,深入探究亲昵。

出示亲昵和不亲昵的照片

师:我们班有2位同学闹矛盾了,后来,同学A主动和同学B和好了,对比两张照片你会发现,亲昵的答案都在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上,你能读出来吗?

师:你很好地说出了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都是那么的自然,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呈现出了亲昵的姿态,画面中主体大小明显。

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爱的第一步,对他人多一些微笑、多动物一些友善的举动,生活就会充满和谐的色彩。

2、

联系生活,分享亲昵。

图片展示学生的亲昵瞬间

师:老师也捕捉到了大家的亲昵瞬间,看一看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和动物做什么游戏?最喜欢听到爸爸说的哪句话?最喜欢看到妈妈的什么表情?

(板书:大小比例)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描述的亲昵瞬间,老师的脑海中出现了很多充满爱的画面,看一看,大师们是如何记录这些亲昵瞬间的?

先小组分享,再个别交流,教师点评。

五、

作品欣赏,学习方法。

1、

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多种表现方式。

2、展示学生作品,学习多种表现方式。

3、教师示范

播放微视频,教师讲解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你能回忆一下视频中出现的绘画步骤吗?

学生回答。

步骤:

(1)快速的轻线定位,画出主体的大概轮廓。

(2)勾勒出主体的外形,适当夸张表情、动作。

(3)

刻画细节。

(4)

上色。

(5)

添加背景。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步骤,今天我们只需要完成前面三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后面的两步。

生:我最喜欢。。。是用。。。。(工具)表现的。。。,主要通过动作来表现亲昵的。

通过视频,演示了绘画步骤,清晰而明了。

六、创意绘画,表达亲昵。

1、作业要求:用你喜欢的形式表现“亲昵”为主题的精彩瞬间。

学生根据自带的照片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在绘画过程中,如果动作难以表现,可以参考橡皮泥作品。

2、建议:(1)、夸张地表现主体的动态和表情;(2)、处理好主体的摆放位置和大小关系。

七、展评作品,总结提炼。

1、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说说优点,并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关键词:(1)动作夸张(2)表情生动

(3)

姿态体现出亲昵的关系(4)大小对比适合

(5)传达爱的语言(6)构图新颖

2、

老师小结并拓展: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了幸福的亲昵瞬间,从你们的画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都是一群内心充满爱的孩子,让我们拥抱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和老师,感谢他陪伴自己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学生结合评价关键词,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最亲昵宝贝

七、教学反思

篇3

X高速公路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路线全长24.494km。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软基主要分布于沿线沟谷、平坝或凹槽地段,地表一般为水田或冬水田,地基承载力一般为0.06~0.12MPa,软弱土层厚度多为2.0~8.0m,局部黏土层厚8~12m。该软弱土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或产生过大工后沉降。

2 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水泥搅拌桩的设计长度取决于上部结构在承载力以及变形方面的需求同时搅拌桩需穿透弱土层达到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之中。在设置搅拌桩过程中,为确保其抗滑稳定性,桩长需超过危险滑弧以下2米,若为湿法加固,其深度需低于20米,若为干法加固,则需低于15米,其桩径应高于500mm。规范对桥头、涵洞等处的工后沉降要求较一般路段更为严格,并允许有一定的沉降差值。为减少桥头、涵洞等构造物的不均匀沉降,本工程的小型构造物软基处理段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本节选取X高速公路西段K21+680~K21+760软土地基涵洞段做为工程实例进行方案设计。

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等作为设计依据,并通过上述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进行处理方法优化比选,优化结果表明X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宜选用水泥搅拌桩法处理,采用直径为50cm的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布置方式为正三角形。在每根桩加固区间距保持在1m,其深度应穿透软土层,伸入砂岩层不得小于0.5m。施工设计图如图1所示。

X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仍利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建模计算,经计算处理后的地基工后残余沉降量为0.145m,满足规范≤0.200m的要求。滑动稳定安全系数为1.986,也满足规范≥1.200的要求。承载力也满足设计要求的250kPa。因此,X高速公路西段软基处理工程处理方案为采用采用直径为50cm的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布置方式为正三角形。在每根桩加固区间距保持在1m,其深度应穿透软土层,伸入砂岩层0.5m。

3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1)桩位放样:由专职测量员放线定位,误差控制在1cm以内。(2)机械就位,准确对孔:通过拉动卷扬机使钻机在走管上前后左右移动使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3)预搅下沉:开启电机,使起吊钢丝绳放松,让搅拌机沿着导向搅拌下沉,其速度通过观测监测表进行控制,工作电流必须低于额定定值。(4)制备浆液:在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过程中,还需要拌制灰泥比为1:1的水泥泥浆,在压浆之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水泥掺入比15%时用量274.05kg/m3,水泥用量总计约:126T。(5)喷浆搅拌提升:在搅拌机深度达到设计值时,启动灰浆泵,等灰浆达到喷浆口时,根据设计规定的速度喷浆,同时将搅拌机上升。(6)复搅下沉:同(3)操作。(7)喷浆复搅提升:同(5)操作,深层搅拌机喷浆达到了设计顶面的标高时,需要将灰浆泵关闭,而此时集料中已经无浆液,可将搅拌机升至地面上来。(8)移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桩的作业。

4 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种,需确保搅拌机底盘的水平以及导向架的竖直,桩的垂直偏差必须低于1%,桩位偏差必须低于5%,成桩后,其直径与长度必须高于设计值。(2)施工过程中,各个参数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桩数、桩位、桩长与试验来确定。桩体搅拌应保证均匀性、连续性,同时要进行复搅。若在机具下沉过程中,有较大阻力,需对提高搅拌机自重,再开启加压装置或者倒入浆液,边拌边进行钻入工作。(3)成桩过程中,若应故障发生停止情况,则需要在恢复供浆时,在断浆面上或下重复搭接0.5m喷浆施工,若故障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则需要将管道拆除,并进行清洗。(4)喷浆量与搅拌的浓度必须通过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测量。(5)在搅拌桩施工完成后28天内,禁止有机械在其上行驶,在28天后,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要求,对单桩以及复合地基进行载荷试验检测。检测结果为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路基施工。(6)经过检测后,若能满足设计条件,则可以填筑加筋碎石垫层。在铺设土工格栅过程种,需要注意必须拉直拉平,同时,幅与幅之间必须对齐。(7)施工前,需要按照图纸核实与改迁路基范围内的管线,对那些未进行改迁的管道,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的,必须进行防护处理。(8)对路段内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施工用水进行取样复测。复测结果若不与设计一致,则需要立即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再次复测,不能够使用具有侵蚀性水进行施工作业。

5 施工质量检测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有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随地对施工与计量记录进行检查,同时根据施工工艺对每根桩的质量进行评定。为了保证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一般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1)施工现场检点是:桩长、水泥用量、垂直度、桩径等,检查频率为总桩数的5%,且每个单独项目不少于3根。(2)成桩28天后采用抽芯取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无侧压抗压强度测试,抽样量为总量的2%,必须高于3根,同时需要在搅拌桩下、中、上三处各取一处以上,在取芯后,对取芯钻孔用水泥砂浆回填。(3)在路基竣工验时,在成桩28天后需进行承载力检测,在每根搅拌桩加固区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单桩载荷试验中,检测量应为总量的2%,同时每个工点应多余3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要求进行试验。

参考文献

篇4

【未央区】经开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篇5

近几年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度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方式。于是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为避免落入“满堂灌”学习的俗套,课堂上一行一动皆要探究,课前制作复杂的课件,准备大量的范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是怎么做(画)的?”“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热热闹闹漫无边际讨论一番,于是课堂中充盈着“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很独特”等礼节性的、蜻蜓点水式的评价。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而我们让学生在并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有“行”无“实”的探究,根本就达不到“不用教”、“不用讲”的目的,学生又能收获什么呢?小学美术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走一概不讲不演示的路,其实这是对“探究性学习”的误解。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在一些难点问题上是需要我们去教、去演示的。

问题是我们怎样去教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重视课前资料的收集。

学生只有亲历、亲为、亲感之后才会获得对事物的全面了解,也只有这样才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的心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产生,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美术课的学习当中去。

2、创设问题情景,留给学生想象与探究的空间。

老师要讲、要示范,但讲或示范的程度要把握好,不要面面俱到,要留一点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探究。

3、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究。

也就是说老师要在方法或技巧上做到适当的点拨即可,不可太过,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到由自己发现的快乐。

二、“教参”不等于“教案”

教学参考或一些名师教案是一些教师从事美术教学的“圣经”,在美术教学中动辄就将那些教学参考和名师们的教案搬来“以贩代教”。这是对教学参考和教案重 “形”轻 “神”的误用。如果一个教师课前不深入思考、积极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怎能充满激情,怎能唤起学生的热情呢?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看教参或名师教案,而是要我们参考着看,学习着看。这主要源于三点原因,一是学生审美水平不同,学生存在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多方面差异。二是文化氛围不同。三是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结合自己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当地的文化氛围,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教参和他人教案做参考,设计出只属于你和学生的教案,那将会是一节魅力四射的好课。

篇6

新时期的小学生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一学期来,对于低年级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备课时不但要被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于三年级也同样和同课头老师备课,共同研讨,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外出听课,学习有关师德的书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美术教育》还订阅了《少儿画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篇7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解说型――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二)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三)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四)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做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改变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然后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

篇8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快乐贯彻课堂,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五年级美术及三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课时量比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级各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后仔细评价,不同类型得到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平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对于有些课程,由于材料原因,无法正常进行,于是,我创设了校本课程,把泥塑课改为橡皮泥课,水墨画改为油画棒创作课,这样不但加强了课程进度,也让我们的课堂增加了乐趣。特别是橡皮泥,泥塑的色彩太单调,而橡皮泥是五彩的,学生就抓住这一特点,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看着学生的一件件作品,我惊呆了,更让我知道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多高多棒。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它工作: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本学期对于美术兴趣小组这一特色,实施了突破,一大周安排三次活动时间,并对人员进行了挑选,经过培训练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先后参加了新密市举办的师生书画比赛,中国少儿书画比赛,从比赛中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对于跟班工作,本学期依旧以往的制度,及时照看学生,随学生吃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感恩之情在我心中”师生演讲比赛,第三届“绿色童谣伴我行”活动,“班歌、校歌评选”活动,校运动会,期中家长会,第七届“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六一节”文艺演出,“兴华小画家”书画展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等等,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需要全程积极参与,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打的热情把它们完成,基本上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篇9

(1)全面解读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我们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教参中有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将教参的优秀案例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修改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形式比较多,新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其实,很多课程是多个领域都可以来表现的。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与专业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上课过程中也会得心应手,表现出色。比如人教版五年级的《十二生肖》这节课,教材上提供的内容比较丰富,有泥塑作品,有剪纸形式,有绘画表现。这些,为我们备课的时候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内容,但是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吗?我认为,这时候就可以根据美术教师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自主备课。

(3)关注学生群体心理,找准备课起点。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师生的角色较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地位,而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在关注教材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我们在备学生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也就是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新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在备课时要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二、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尽相同,这时如果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其备课质量一定比个人作战能力要强。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每一位任课教师结合各自备课的教学思路,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的理解和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如果某位老师某一课的独立备课准备很好,她就是“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现在很常见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其实就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看法和理解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同课异构,每个教师先拿出自己对某一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大家共同交流,互相碰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可以得到一个集合共同智慧的教学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信息反馈多次备课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备课就是写完教案就算完成了,其实这个是把备课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简单化、片面化了。我们很多时候的备课稿也就是教案,是事先定好了即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所谓的教学详案,连课堂上要说的话都预设好了,这样的备课不能说它不可取,但是确实也有缺陷所在,这样的备课教案是一种游离在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那么也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将课堂中得到的诸多信息要素合理而有序地调整,使课前充分预设备课延伸到课后及时信息反馈再备课,从而使美术课堂走向高效课堂。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级《色彩的对比》这个课时,课前我也进行了充分准备,查找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讲的很多,也展示了很多的图片资料,可是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们对这些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于是我及时修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二次备课。针对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的教学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他们穿的衣服上的色彩入手,让他们感受哪些颜色的衣服搭配比较好看,进而过渡到对比色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经过多次备课调整,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

四、教学反思完善备课

篇10

案例:“雕塑自己的形象”教学片断

出示泥浮雕图片

师:这是什么作品?雕刻的内容是什么?

生:泥塑,头像。

师:每个人的脸都能表达出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今天这 节课我就和大伙一起学习泥塑,雕刻自己的形象。愿意学吗?

生:愿意。

上述教学中,在讲述过程中语言不够规范,特别是演示制作步骤的时候,语言过于口语化,用词重复,不利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讲述语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否清晰明了地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对学生彻底明白学习内容也有重要影响。

2 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为了使表达连贯流畅,笔者在备课时要把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化的语言。

案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色彩世界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齐唱)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案例:“加莱义民”教学片段

播放《加莱义民》雕塑多角度旋转视频。

师:(随着课件深沉的配音)他们都站立着,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左边站立的一个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显得情绪激动,他视死如归,步子走得十分坚定。右边的一个身体转向右侧,略微抬起右手,似乎在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或鼓励对方在死亡面前抬起头来。后边一个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另一个最年轻,显得情绪有点踌躇,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

声情并茂的配音,不仅活跃了气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教学中。这就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埋下了伏笔,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了课堂,在欣赏的同时其实已经给学生上了一课。

3 教学语言要精炼

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重在讲解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点化。

案例:“环境雕塑”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环境雕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现在我给同学们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放室外空间没有雕塑的图片和添加上的雕塑以后的图片)

师:你对添加上雕塑的环境满意吗?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生:满意,添加上雕塑以后,使环境有了主题,雕塑与环境很和谐。

课堂讲解时,语言要精练,思路要清晰,运用要得体,快畅适度,能突出知识逻辑,要做到字字清晰,声声入耳。、

4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案例:“设计制作环境雕塑”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讲了环境雕塑,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环境雕塑。

生:环境雕塑是环境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特有的审美感觉,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气氛和情调,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境。

师:那雕塑与环境雕塑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

生:雕塑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形象,一般分为圆锥、浮雕两大类。环境雕塑包含在雕塑的概念之中。

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精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上述案例中,反复的讲解不但没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无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5 没有口头语和多余的语气助词

讲述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改变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

案例:“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几幅黑白装装饰画给学生欣赏。

师:黑白装饰画呢,是什么呢?嗯,它是一种颜色,啊,就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啊,对比关系所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

篇11

1.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1)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求:①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②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2)教具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或制作范画、范样、步骤图等,有计算机等电化教学媒体的要充分予以利用。教具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符合审美性、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和直观性的教学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或制作直观、实用、有效的教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3)学具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需的练习用品。某些学具必须统一置备的,要事先与学校进行沟通予以解决。

1.3板书、板画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1.4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时应用和调整。一般美术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指教学课题。(2)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实施环境等。(3)课业类型:指单一课型(美术欣赏)或综合课型。(4)课时:指完成本课题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数。(5)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表现、情感等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6)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7)教学用具:指教师用具和学生学具。教学用具置备注意直观、针对性强,可操作,力求创新;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合理。范画:具有审美性、典型性;板书:点明课题,突出重点,精简明了;板画:肯定、快速,直观效果好;其他辅助媒体:有针对性,有实效。(8)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能运用现代美术教学理论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突出审美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活动内容紧扼课题。作业难度适当,安排课内完成。(9)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2.教学内容的选择

2.1画的内容。初中阶段主要是对形和色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绘画,平面设计,中国画,以及线的造型、面的造型、色彩的训练,等等。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直觉思维力、审美表现与创造力和相关内在品格与外在能力。

2.2做的内容。动手做又叫“手工”,与平面造型相比,“做”的东西更形象、更具体。这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很相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设一些纸艺、立体造型、软陶、泥塑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美化自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3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眼力与对美术作品的鉴评能力。通过观摩、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提高审美判断力,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尽情地开阔视野,从学习和感受中增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最终真正地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从而获得一双审美的眼睛。

2.4读的内容。多读一些美术书籍,进一步了解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及相关的美术理论,了解美术家、美术作品、社会生活三者的相互关系,真正了解美术的内涵。

通过画、做、观、读四方面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实现动手与动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文具。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让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4.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4.1线条。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4.2形体。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4.3结构。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和曲线等分析手段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篇12

一、发掘地方民间美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是民族美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它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因此,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美术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民间美术自身。

在教学过程中,艺术教师要充分发掘本土民间美术特征。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民间美术包括历代书法碑帖、寺墓壁画、民间绘画等内容。

二、拓展教学内容

明确专业方向,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教师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坚持按照高职院“3+4+x”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严格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根据《民间美术》课程与专业方向,重新调整课程结构,使《民间美术》专业课更加适合本专业培养要求,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使学生了解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如在纤维艺术中加入古老的中国结编织技艺;在土特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家居陈设设计中把剪纸艺术的图案形式演绎出来等。通过这些民间美术资源的学习和利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传承和延续民间美术鲜明的文化艺术特色,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方法

(一)丰富民间美术课堂教学资源,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艺术教育不能脱离民族独特文化,应该尊重采纳民族文化,从生活中去吸取民间文化的精髓,认清劳动人民的结晶。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针对民间美术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融会到教学中来,增加相关的艺术作品欣赏,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拉近了与艺术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理论不再枯燥乏味。

基于所学的素材都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经过教师的挖掘和引导,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在多年的教学中,搜集了各种形象的教学资料,包括美术史教学的历史资料图片、幻灯片、挂图、画册、录相带、声像光盘等,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电子教案等,建立了系统的资料档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对于艺术理论更加深入的了解及认知,同时还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及品味,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巨大的变化,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被人摒弃。

在教学实践课堂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如制作唐山皮影、工艺葫芦、白沟泥塑、武强木版年画等,一些学生还会自发的以新的艺术眼光去搜集、整理散失在家乡的民间美术资源,更有利于当地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还可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民间美术制作工艺的创新设计和相关旅游艺术品的研发,有利于促进河北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四、创新考核方式

根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从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创新为动手制作、作品分析、答辩等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民间美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如何发展是全民族的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任。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知识修养,拓宽视野乃是高职院校的必然。

篇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强烈冲击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传统文化。针对此,中小学校应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优秀民间艺术,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优秀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之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优秀的民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欣赏观摩、参与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有效贴近生活体验和感受,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是广大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学校艺术教育渗透优秀民间艺术的途径

课堂上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学大环境也应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因为学校的整个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应利用教学楼墙壁及文化长廊展示各种民间艺人的作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亲身体会优秀的民间艺术。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艺术课堂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着本地方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学生活化、趣味性。艺术教师可结合专业优势,有侧重地选择本地民间艺术精华,灵活用于课堂。如美术类,可侧重挖掘农民画、社火脸谱、刺绣香包、编织、彩绘泥塑、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音乐类,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间舞蹈、皮影、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地运用于课堂,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校园环境创建中加强民间艺术的渗透。

在学校文化长廊的墙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本地优秀民间艺术的主题框架,它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由来——主题网络图——主题资料(师生教学活动的照片、学生作品、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主题总结。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编制作品、陶艺作品等,经过装饰、装裱后展示出来。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友情链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