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注册会计师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CPA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一)CPA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其指导思想
2009年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对此次改革进行了总结。方案提出考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体现胜任能力评价要求的考试制度,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提高,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与国际普遍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相趋同,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总结和继承过去17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比较、分析、提炼、消化、吸收,在充分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的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在改革实践中,充分体现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
(二)CPA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包括报名条件、考试阶段、科目设置、实务经历要求等基本制度,考试命题、考试评卷、考试合格标准等考试质量保证制度,以及考试组织、考场设置、考试纪律等考试组织管理制度。这次改革主要涉及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 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
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
2 调整考试科目
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台,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
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
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
3 调整成绩有效期
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
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二、CPA考试制度改革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影响
当前,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越来越成为社会万众瞩目、万千学子心之向往的名牌专业,因此很多高校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全国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这次改革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主要影响有:
1 对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影响
从前面的改革目标中可以知道,中注协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定位于考生走向国际的通行证;尽量将CPA考试制度与国际趋同。在这里,趋同的不仅是考试制度,事实上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和新的审计准则改革的主要特点也是与国际趋同,可见中注协对注册会计师的定位已经有所变化。虽然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中注协对注册会计师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紧跟注册会计师发展的方向,对相对陈旧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2 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这次改革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独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高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以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系列教材为依据,包括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税法等课程。这个课程体系相对陈旧,主要以会计专业知识为主,并不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信息系统知识、商务沟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却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学校根据各个专业或自己的具体情况,按一类学科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通修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知识体系的不足,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知会计,而不知管理和沟通技能。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的需要,也不能胜任事务所的管理的需要,更别谈走向国际。
3 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方法的影响
这次改革别强调注册会计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现有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在职业教育和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学生只需记住考试所覆盖的基础知识即可,争取较高的考试通过率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动力和压力。因此在教学上往往表现为手段单一,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记忆、缺乏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缺乏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的训练,从而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显然,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新时期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的。
(二)应对注册会计师改革的一些措施
高等学校是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摇篮,应当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本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现实状况,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应对当前注册会计师的改革。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调整注册会计师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注册会计师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能够走向国际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知识,以及如何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能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的会计人才,更是培养具备从事会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拥有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符合国际上对职业会计师职业技能的要求,才具备在开放的会计市场上与其他国家拥有会计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的竞争能力,才能为学生将来获得国际上的职业会计师资格认证打下基础,才能为学生将来获得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做好准备。
2 完善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计划
专业的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应当反映市场对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按照《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的规定,职业会计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会计及相关知识。相比之下,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教材体系侧重于会计及相关知识。对于未来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而言,掌握专业知识是很必要的,并且要加强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但是仅掌握这些是不够的。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审计,并已广泛地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对客户所在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独立地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所以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沟通交流、计算机等都应当进入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同时要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质量的灵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调整后的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一方面要引进一批有海外工作经验或者学习经历的教师,他们懂外语,对国际惯例和会计的处理方法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针对这次改革的要求和本校该专业的具体建设要求,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开展教师的海外交流培训计划,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培训。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的行业,所以要让学生具有竞争力,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新的专业知识,而老师的知识的更新正是其实现基本的条件。
4 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推动核心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瞬息万变、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大力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册会计师专业要将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改造为“以生活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开放式、双向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改计划,稳步推进。比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5 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育
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会计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能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对被审计单位复杂多样的会计处理工作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因此在注册会计师专业中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专业实践活动、专门课程学习、专题研讨与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都有重大的作用。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
6 加强外语教学和国际交流的力度,为学生走向国际做好准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是大的趋势。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发挥自己的高校优势,组织优秀教师,加强外语教学力度,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选拔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人该专业学习,在提高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毕业生对外语的要求水平,比如可以考虑要求英语六级;继续增加专业课程中使用优秀国外原版教材的比例,提高双语和英文教学的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开设国际商务课程,介绍国际商务的惯例、文化和礼仪,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开放思维;在中注协现有的境外实习项目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己拓展学生境外实习的单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峰,陈晓丹,张南妮,注册会计师考试发展方向[J]会计之友,2008(8)
[2]郭晓梅完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王册会计师,2006(5)
[3]周兰,吴金龙,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之我见[J]现代经济,2008(7),
[4]韩晓梅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思考[J]中国征册会计师,2008(6)
篇2
各国对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不同类型的会员,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学习时间。对于那些从事公开业务(public practice)的会员(即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每三年必须完成12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20小时;对于那些从事非公开业务(not public practice)的会员(即不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则每三年必须完成9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15小时;对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会员,每两年必须完成8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每年至少20小时。如果一个会员由从事公开业务转向非公开业务、或者情形相反,则三年期法定的累计学习时间应予以调整,按公开业务每年40小时、非公开业务每年30小时计算所需要的总学时。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规定,每个会员在三年内必须完成100小时的后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
荷兰注册会计师协会(Royal NIVRA)规定,会员每年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必须达到40小时或每两年80小时。
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规定,执业会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来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时间无疑是最长的,同时规定也是最严格的。这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起步不久,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是基本吻合的。
二、后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国际比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州会计理事会全美协会(NASBA)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2月对外公布了《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Statement on Standards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征求意见稿。在该公告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sponsored learning activities),在该方式下,组织者负责将学习计划传递到学员手中,可以采用工作室、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另一种为自主的学习活动(self-directed learning activities),在该方式下,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部组织者的帮助之下自己进行和完成的。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课堂教育、组织学术讲座、召开研讨会、网络或电话教学以及自学等。
荷兰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有专门负责职业后续教育的机构后续教育委员会(VERA)。该组织提供的培训方式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上教学以及函授等。会员或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既可以参加后续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培训,也可以在公司、大学学习或在家自学。
中国注册会计师参加职业后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脱产课程学习、非脱产课程学习、参加专题研讨会、承担专业课题研究以及个人专业学习与实务研究等。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学习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组织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其中有组织的学习一般居于职业后续教育的主导位置,而自主学习则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就自主学习层面来讲,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在会计职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如美国、荷兰等,自主学习方式的认同度较高,而在会计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如中国,自主学习方式的认同度较低。
三、后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置了多种课程来满足职业后续教育的需要,课程种类在150种以上,并且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要进行修改或更新。其后续教育课程按会员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具体分为:(1)基础课:用于新会员,该课程知识面窄,强调基本原则和技能;(2)中级深: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3)高级课: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4)更新课:介绍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5)星级课:由高级专家指导的讨论课。与此同时,对于自主学习的课程,由各州会计理事会全美协会指定的后续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设计,其中最有影响的组织之一是会计师教育组(AEG),该组织从1988年开始成为美国自学后续职业教育领域内的领先者。目前,该组织所设置的课程主要有:(1)计算机系列;(2)税收系列;(3)审计和会计系列;(4)遗产计划(estate planning)系列。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会计、审计、财务、税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最新发展;(2)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课程;(3)信息技术。
荷兰的后续教育委员会与荷兰一些大学合作,为不同层次的会员制定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如信息技术、保险、工商经济、法律、税法、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管理技术等。该委员会在制订后续教育课程内容时着重突出能力教育,并将其区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行为能力等。一般性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职业道德水准;解决问题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和评估能力等;实际行为能力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人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并影响他人的能力、组织能力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2)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职业规范;(3)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规;(4)执业所需的其他知识与技能。职业后续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对象及其需要确定。针对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以及一般执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各有侧重。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设置的课程来看,各国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其中美国、中国的课程规划比较详细,而加拿大、荷兰的课程设计则比较简约。由于职业后续教育面向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因此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般都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不是知识的传授,置于核心地位。与美国、加拿大、荷兰相比,中国课程设置唯一的缺陷在于没有对信息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四、后续教育评价方式的国际比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会员应定期报告参加后续教育的情况,日期为会员加入协会之后每个日历年度的起始日。考虑到各种因素,协会还规定了报告宽限期(grace period)法定报告日后2个月内。对于报告的格式,该协会要求采用统一标准,即在年度会费报告中包含下列的陈述:在缴纳会费时,我确保自己已履行了后续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同时该协会要求,在陈述报告时,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在《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中,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参加有组织学习方式的会员,该准则要求他们在报告学习情况时提供以下的信息:组织者的名称、学习的题目和内容、日期、地点以及职业后续教育的学时等;而对于参加自主学习方式的学员,在完成自主学习活动之后,学员必须提供能够证明完成该活动的相关文件,诸如由第三方提供的证明、证书或撰写的文章等。此外,学员还应对自主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供自我评估报告。如果学员对完成的自主学习活动诸项目中有超过半数表示满意,则报告还应附上一个专家评阅意见。如果未超过半数,则不需要这样的意见。
荷兰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每年会员必须向协会提交一份前一年的学习报告,但对未完成后续教育课程的会员则目前尚未出台强制性措施.而是靠会员的自律和自我责任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每位注册会计师建立一套培训档案,并制发了统一的注册会计师培训手册。每一位注册会计师都要按要求在培训手册上记录其培训情况,并要经过有关机构的确认。
篇3
(一)加强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工作
在协会行政职能交接后,2004年度协会重点工作是依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建立“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厅领导关于在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拿出几条操作办法的批示,在加强内部惩戒、执业人员维权和执业人员申诉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内部检查办法,同时建立了事务所执业的报备制度,促使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的落实。
(二)落实了《**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意见》
该办法自03年推行以来,得到了广大行业同仁的积极拥护,搞好诚信建设符合事务所的执业原则和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2004年协会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不动摇,以张光荣厅长关于鼓励发展中介机构的工作思路不变的指导思想,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这一工作思路具体体现在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培训、注册、监管、标准建设、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之中,并在年内建立起了诚信档案制度,切实把诚信建设落到了实处。
(三)规范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治理机制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是提高执业质量和保障事务所永续发展的前提。2004年协会带领全行业树立起以人为本、从严治所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尊重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目标,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作风,积极创造了一种凝聚、培养、关心人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在全行业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进取、激励、公平的用人机制。增强了事务所的凝聚力,培养注册会计师后续人才。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搞好培训工作是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前提,协会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就把培训工作列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搞好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协会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好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同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培训课时的注册会计师在年检时坚决不予以通过;二是协会为支持州县事务所的培训,决定州县事务所学员的食宿费由协会负担,多方面调动事务所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严格课堂纪律,实行点名制度,保证培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手段,有力的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协会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师资,分别讲授了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风险导向审计、小规模企业报表审计风险控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司法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和塑造高效团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培训内容既与注册会计师业务操作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又紧扣行业形势,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尤其是各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深感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高水平的理论阐述和精彩的案例分析,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搞好培训工作,是协会适应形势,提高服务水平迈出的坚实一步。今后,随着中注协远程教育网络的开通,培训方式将有大的改变,协会将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调整培训方案,进一步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并将执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五)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
按照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精心准备、万无一失”的要求,在财政厅领导的关心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圆满结束。在考试组织方面:一是财政厅成立了以主管厅长为主任的“**省财政厅第十三届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及其下设的**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考办设在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并明确考委会及考办职责,以便各司其职;二是报名工作开始之前,在《**日报》、《西海都市报》等省内主要宣传媒体上报名广告,提高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对考办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报名工作中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提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考试实施方面,为了保证考试万无一失。一是认真选聘监考人员,在考试举行之前,认真培训监考人员学习考试操作规程,保证监考工作的严肃性;二是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工作的通知》(财考办[2004]154号)要求办理,环环相扣,没有出现差错。
高标准、严要求,保证考场纪律。为维护国家考试的社会信誉,省保密局的领导自始至终参与了今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从试卷的出库、分发到试卷的密封、回收、入库,都有保密局的领导监督,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
考试期间考场秩序良好,应试人员遵守考场纪律,没有发现违纪、作弊等现象;考场监考人员认真负责,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考试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六)认真做好注册管理和年检工作,搞好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注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了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的年检,将个人资格年检和机构年检相结合、与后续教育培训相结合、与人事档案管理相结合,进而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以达到搞好队伍建设的目的。
(七)继续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
行业执业环境在最近几年逐渐好转,但行政干预、压价收费、给予客户回扣,部分执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出具虚假验资、审计报告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中介服务市场。对此,协会加强了与省纪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力争在明年开展一次执业环境的清理整顿行动,对遵守道德、诚信为本的事务所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执业环境。
(八)完成了全省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脱钩改制工作
2004年我省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脱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27家需要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材料基本上报送完备,审查验收工作也基本完成,将在年底之前向社会公布完成脱钩改制的社会中介机构名单,至此此项工作将得以全面完成。
(九)为了进一步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形象,我们在给中介机构创造良好执业环境、促使提高执业质量的同时,经过积极努力,调整了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标准,这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根本性的保证。
2004年厅里下达给协会的工作目标虽已完成,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的问题有协会自身班子弱的问题,也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不规范的问题,更有整个社会执业环境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根据光荣厅长在传达省委常委会精神会议上强调的“结合财政部相关精神,认真思考,进一步明确明年的工作思路,安排好明年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对一些问题作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切实做好2005年的工作。
二、2005年度工作安排
(一)抓好行业诚信建设,维护行业执业形象
落实贯彻好《**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意见》是协会长期重点工作。这不仅符合会计师(资产评估)事务所执业原则的需要,更能体现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以及体现行业形象的需要。所以,协会将坚定不移地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这一工作贯彻好、落实好!并具体体现在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培训、注册、年检管理、业务监管、行业惩戒、标准建设、技术指导、行政审批等工作之中。
(二)规范会计师(资产评估)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执(从)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是提高执业质量和保障事务所永续发展的前提。2005年协会将继续带领全行业树立以人为本、从严治所的理念,坚持以尊重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目标,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作风,积极创造一种凝聚、培养、关心人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在全行业建立并巩固一个进取、激励、公平的用人机制。协会将通过加强执(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来实现上述目标。
(三)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报备制度
在目前的执业环境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2005年协会将制定出包括收费价格在内的行业自律公约,以此遏制不平等竞争、压价收费等不正常现象的蔓延,致力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素质。与此同时,实行业务报备制度,把可能出现的执业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使事务所执业行为朝着科学、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建立起政府——协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维护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四)几项具体工作
1、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复查工作,7月初做好有关所停业整顿情况的审查工作,在9、10月份继续按照中注协、中评协的要求开展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2、做好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考试报名及按照“三严一保”的要求实施好考试工作;加强执(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并完善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在7—8月份继续举办全省执(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并根据中注协的要求适时举办远程教育视频(同步学习)培训班;组织安排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参加三个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工作。
3、搞好“注册两师”的年检工作,指导被撤销的格尔木诚信所的终止清算、人员安排以及被延期的**江源、西宁振青事务所的规范运作工作。
4、清理挂名、未参加后续教育培训的执业人员;清理事务所擅自违规设立业务代办点以及乱设分所的现象;及时清理对已设分支机构但执业人员不到位或委托他人招揽业务的现象。
篇4
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本次检查工作由协会领导总体布置,监管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借鉴以往开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XX年年度的检查工作从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一)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注协检查工作布置会后,我们修订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计划,确定了XX年年检查对象、范围、检查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召开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布置会,部署了今年业务质量检查工作。
举办了检查人员培训班,对40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的培训;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简化了小规模企业的检查工作底稿。
(二)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我会与财政局监督处不重复检查的原则,对50家事务所进行检查,其中XX年后新设立的45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2家、5年内未接受过协会自律性检查的事务所3家,同时对上年度被强制培训的13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复查。
检查范围:XX年年1—4月出具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XX年度审计报告。被检查事务所共出具年度审计报告共2451份,检查组抽查226份(其中上市公司报告4份),抽查比例为9.2%。
为便于检查人员工作,同时不影响被检查事务所正常业务,与往年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实地检查和报送资料集中检查两种方式,会计年终工作总结《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
在抽取审计业务项目时,选择能全面反映事务所执业水平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项目,使抽取的检查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不同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的业务项目;选择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审计报告。
这次检查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接受检查的事务所非常重视与检查人员交流执业经验和体会,不少事务所把检查组与事务所的交换意见会,看作是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检查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讨论交流,达到了提高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目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对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检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询问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检查来进行。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事务所建立了一整套以项目承接、项目风险管理、各级业务人员的职责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核规定、内部控制评价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业务项目风险控制规程,在制度上为业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少数事务所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有的事务所未建立执业规程或审计手册,有的从形式上履行了三级复核程序,但未签署意见,对复核的程序和内容亦无记录,各级复核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致使三级复核流于形式。
被检查的新所和小所由于更多的关注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执行处于薄弱环节,项目质量控制依赖具体的执业人员。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由于人员组成的不同,使项目之间执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控制标准不统一。
篇5
企业内控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保持一致;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文件在审计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报告中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给出意见,鉴定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是否有所成效。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内控的结果如何是企业自身需要承担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在于开展内控审计工作并提出审计意见。
(二)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与审计报告对企业的评价
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与审计报告对企业的评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的,两者各自承担着自身对企业的责任,不能对对方的审计结果和过程进行干扰,两者各自有自己的规则。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对企业内控自评进行借鉴和参考,这样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负担,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注册会计会计师的内控审计责任并不会因此而减少,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内控自评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下面的表格展示了注册会计师在参考和借鉴企业内控自评的具体要求:企业内控和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双方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要注重树立整体研判观念,加强整体的把控;注重对企业的审计报告的合理规划、报告企业真实的情况、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等;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注意具体执行人员和调查访谈的对象身份等面。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要自觉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借助会计内控审计的力量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和会计审计之间要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在审前审中审后都保持坦诚的态度,对于会计审计提出的疑问要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给出有力的证据,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出来的缺陷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
二、深化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解决的问题
(一)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范围和方法
非财务报告的内控监测范围并不明确,但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是单纯的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法很难对非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的测试。因此我们要围绕内控目标对非财务报告专门建立一种测试体系,这一体系需要包含对非财务报告企业其他内容进行详细而的分析和调查,包括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模式等等众多方面。
(二)内控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样本的选取
企业内控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所选取的样本是不同的,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对企业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上的样本选取是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途径,但是企业内控自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内容和范围上远远超越了这些。怎样对企业内控审计样本选取上划定相应范围仍旧是我国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
在2006年之前我国对内控审计的要求比较低,在企业之间大多实行自愿披露的形式,随后中国在美国等国家的披露经验上进行总结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具有强制性的企业内控披露系统,加强了国家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但是我国企业仍然存在许多内控披露上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对于披露并不积极,有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国家颁布的披露法规没有的到有效的落实,许多公司在披露过程中存在隐瞒真实信息,只是对企业表面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使得国家对其的监控作用并不大。
(四)重大披露缺陷和其他缺陷
在企业进行问题披露之后,企业所披露的问题大致可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种,这三种缺陷中重大缺陷被披露后企业内控在的监督结果及时无用的,并认定该企业存在运营上的重大缺陷;对于其他缺陷视为一般情况,对于中药去缺陷需要和企业高层或管理者进行书面形式的沟通,对于一般缺陷就只需要和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书面交流即可。
篇6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及特征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是指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的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严密性、有效性、限制性的特点。
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审计业务委托机制不健全
审计业务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的同一性决定了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会计师的意见与委托人的意见向左,则意味着得不到审计业务或是得不到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生存需要,在执业审计业务时不得不考虑这一点,独立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2.2 市场恶性竞争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和注册会计师人数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审计市场上僧多粥少,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争夺同一家客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审计收费一降再降。为降低成本,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减少审计时间、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加剧了审计质量的下滑。
2.3 从业人员普遍执业时间短,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人员流动快、有经验的业务人员缺乏的普遍问题,由此造成从业人员执业时间较短、业务素质难以有效提升。
2.4 三级复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建立了项目经理、风险管理部、主任会计师为复核人的三级质量复核制度,但由于社会审计的季节性特点,一个主任会计师可能要签署数百份审计报告,客观上没有足够时间认真履行复核责任,造成三级复核制度的流于形式。
3 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3.1 总分所机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上规模工作的深入推进,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从最初的114家减少过半,一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了更大型事务所的分所,一些较大规模的事务所为业务拓展需要,也开始在全国大中城市新设分所,总分所机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成为新形势下行业质量控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1.1 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树立质量至上、防范风险的质量控制基本理念
总分所机制下的会计师事务所董事会或类似管理机构要将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质量至上、防范风险的质量控制基本理念。质量控制的统一包括执行统一的执业标准和执行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
3.1.2 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质量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别质控人员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法定代表人)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事务所董事会下设立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委员会。
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主任会计师担任主任委员,委员由负责审计风险管理、质量控制、业务执行的管理合伙人或权益合伙人以及审计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担任。专业标准委员会由负责专业标准建设的执行董事担任主任委员,委员由负责专业标准建设、审计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的管理合伙人或权益合伙人以及专业标准部负责人担任。
3.1.3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外派复核人制度,重大项目的质量复核实行条条管理
审计质量外派复核人制度是指由总所风险管理部统一向各分所派驻审计质量复核人员,对各分所的重大审计项目履行二级复核职责的制度。
3.1.4 制订重大项目的评判标准,对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分别适用不同的复核机制
重大项目由于其涉及面广,影响大,必须执行最为严格的复核制度,一般项目可以适用简化的质量复核流程。
3.1.5 建立审计工作底稿整理与检查制度,对质量控制实施交叉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及检查制度,在总所和分所及分所之间实施交叉检查。
3.1.6 建立统一的培训管理办法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
为保持和提升事务所员工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事务所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规范员工培训和外部培训服务工作,通过培训使各层次、各岗位上的员工素质与执业技能得到提高,制订及执行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
3.2 对重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重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分为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部分。
3.2.1 事前控制
建立业务承接核准制度。审计及相关鉴证业务的承接,须遵循独立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专业胜任能力。
3.2.2 事中控制
审计项目的事中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业务实施阶段,必须审慎安排项目组成员,在业务正式开展前,召开项目组动员会,明确业务执行的总体要求,加强审计过程中的督导。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复核操作规程,对复核机构的组织安排、复核人员条件、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复核流程、复核时间安排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3.2.3 事后控制
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建立审计项目的总结会制度。在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集项目组成员进行认真的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发现弥补不足。
建立审计档案归档制度,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记录和宝贵财富,对于指导以后年度的审计工作及在出现审计纠纷时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应予妥善保管。
3.3 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的质量控制措施
从近年来光的审计失败案例来看,对于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质量控制弱化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审计人员必须亲自控制往来款项的函证。
有形资产盘点程序的实施应严格按准则执行,不能搞形式,走过场。重大审计项目实物资产的监盘(盘点)比例,按金额计算应达到账面余额的50-70%。
银行存款是企业舞弊案件的高发区域,须执行特别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审计人员应在企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到被审计单位基本户开户银行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或外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直接查询与获取开户信息资料,检查有无账外银行账户的存在。
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调查,防止虚增销售。
审计全程重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程序时,应注意养成分析性思考的习惯,在审计业务执行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首先考虑运用分析程序;通过分析发现不合理迹象时,暂时不要寻求财务人员的解释,尽可能去访谈或观察业务部门;对客户的解释应视重要性和风险及合理性来决定是否取证;对重要和高风险的账户及交易应当实施更加强有力的分析程序。
参考文献:
篇7
一、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状况
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随着业务的拓展,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加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中介力量。
(一)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执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
截至2010年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达到188家(含分所10家,下同)、执业注册会计师达到2 191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近1 900人、从业人员近5 000人。在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人,占0.23%;具有硕士学位的91人,占4.15%;具有本科学位的995人,占45.41%。有6位注册会计师通过考核,入选为财政部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注册会计师类)。
(二)拓展了执业范围和服务对象,行业收入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和服务对象有了很大拓展,业务范围已从传统单一的审计、验资业务发展到审阅、商定程序等其他鉴证业务,从鉴证业务发展到、评价、管理咨询等非鉴证业务。2010年,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年度总收入达51 868万元,当年业务收入超过1 000万元的会计师事务所有8家,排名前10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合计收入达24 620万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47.47%。
(三)行业监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自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职能划转以来(截至2010年底),福建省财政厅、财政部驻福建财政监察专员办、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重点对296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检查,共处理处罚违规会计师事务所23家,其中撤销1家、暂停经营业务12家、警告10家;行政处罚注册会计师73人,其中吊销3人、暂停执业37人、警告33人,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极少数“害群之马”,净化了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环境。
(四)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招商引资、社会公益、闽台会计师学术交流等经济、社会活动,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自1991年设立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截至2010年,全国共进行了19次注册会计师考试,福建省累计有25万余人(全国为300万余人)报名参加考试,4 200多人取得全科合格成绩。
(五)协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提高了协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主动服务会员,进一步规范信息工作,为会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等。二是加强了行业监管。开展行业专项工作,改善了执业环境;不断加强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事务所执业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加强了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工作,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现阶段看主要表现在:
(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
从行业收入情况看,福建省188家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的业务收入总额为51 868万元,其中业务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有153家,占81.38%。目前尚无一家事务所业务收入突破亿元。从人员情况看,福建省188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及以下的有167家,占88.83%,拥有100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只有两家。因此,无论从收入规模看,还是从人员数量看,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均呈现小的特征。
(二)“大所”不大,差距明显
以中注协公布的201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百家综合评价信息表的数据为例,福建省只有1家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百强,其排名由2006年的第74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1位,上升了33位,实现营业收入7 347万元,拥有注册会计师158人。但国内本土2010年第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营业收入为40 065万元,拥有注册会计师529人。因此,福建省最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不大,与国内大所的差距明显。
(三)业务范围较小,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仍以会计审计服务为主,传统审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其他业务收入,如咨询业务收入(如司法鉴证业务、专项审计、投资决策、资信调查、税收咨询)等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使得大部分事务所缺乏服务大型企业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各项业务需要,发展后劲不足。
(四)服务对象交叉重叠
目前福建省不同规模的事务所之间服务对象交叉重叠的现象较为突出,表现在: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很高,在事务所排名中也较靠前,但其收入构成却让人担忧,甚至存在不少收费低于5 000元的微型审计业务,“大小通吃”暴露出其高端业务和大客户严重不足。与此相反,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很小,只有少数几个注册会计师,但什么客户都敢接洽,什么业务都敢承接,接了就敢出报告,“小马拉大车”暴露出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的缺失。
(五)部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不规范
自1981年以来,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从1家发展到了188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少数合伙人(股东)为了逃避法律责任,频繁设所、关所。在个别地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取得执业资格后违法违规招揽业务,低价竞争,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和市场秩序。
(六)多头监管,增加了事务所的负担
目前对事务所实施日常监管的部门很多,如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日常监管部门有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管部门主要有财政部门、财政部驻福建专员办、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每个部门都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报送各自要求的一整套报表数据,甚至相同的报表要向多个部门进行重复报送。日常检查也常常重复进行。多头监管增加了事务所的负担,使事务所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事务所业务的拓展,也增加了事务所的成本。
三、加快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策
根据《若干意见》及《意见》的精神,结合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现状,针对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一)积极推动事务所合并,做大做强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关工作措施,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支持。可以由福建省财政部门牵头,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配合,研究制定事务所联合合并技术指引,指导事务所实现实质性融合。当前要积极推进本土事务所龙头――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的吸收合并步伐,形成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在省内的合理布局,占据省内的主要市场份额。在夯实本省市场基础之上,逐步向省外拓展,将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培养成全国性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此外,对省内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动员,积极促成本地或跨地事务所的联合或合并。对进行实质性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由省财政部门予以一定奖励,以调动事务所合并重组和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二)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的拓展提供支持
按照《若干意见》关于实现“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大幅拓展”的目标,把推动和支持事务所开拓新业务领域作为工作重点。第一,由省财政部门牵头,积极与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协商落实《若干意见》及《意见》精神,争取这些部门支持配合开展审计业务。第二,与省物价局协商,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196号)要求,尽快制定并出台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行业收费,避免出现低价竞争,净化行业发展环境。第三,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业务收入(如咨询业务收入)的比重,应由省财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将会计咨询业务纳入到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来管理。可以考虑在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立会计咨询分会来具体管理。
(三)推动事务所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大做强,事务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为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临着资金制约等问题,政府应从财力上帮助事务所解决信息化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推动事务所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具体讲,可以由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为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大力抓好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
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财务资源、政策资源和研究资源的大力投入。由省财政、省注协等部门设立注册会计师领军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拔行业优秀人才,依托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及厦门大学等其他高等院校的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打造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在行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并鼓励其参与全国注册会计师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
(五)严格准入、强化监管,促进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
继续深化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完善监管标准和监管程序,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水平。探索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有效配置监管资源。一是加强准入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扰乱审计市场;二是加强后续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对少数职业道德缺失、执业质量低下、行业反映强烈的“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去,让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退出市场成为常态。
(六)积极与省内各地大型开发区、工业园区联系,开展会计服务外包基地试点
大型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内外资企业众多且集中,这些众多的内外资企业在初创、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层次不同的服务。这种对会计服务多层次的需求,使得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实现“各有所依、各有所长”式的发展,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实现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内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三赢”。为此,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主动与省级大型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委会联系,大力宣传会计师事务所入住开发区与工业园区所能带来的“三赢”效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成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协会还应对试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请求省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帮助协调试点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七)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从事医疗卫生、大中专院校、非营利性基金等新审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若干意见》及《意见》将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大幅度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为了尽快进入这些领域,必须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此,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适时制定培训计划,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邀请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医院、大中专院校、基金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给注册会计师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注册会计师实施新业务审计奠定基础。
福建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因起步晚、基础弱,要实现与福建经济共成长,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全行业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转型期里,行业发展瓶颈的解除,行业发展资源整合的框架布局,无疑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倾力支持与协会的指引,但更为重要的是,事务所应当放宽视野,找准定位,努力开拓新业务领域,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号角吹响之前
2005年5月,在中注协召开的审计准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权威人士表示,要三年建成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其中,一年建成与国际趋同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体系,两年补充和完善。
然而,在专题报告中,计划时间已缩短为两年。2005年年底之前,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审计准则基本体系;2006年工作扫尾,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就国际趋同度(静态)而言,截至2005年底约为89.1%;截至2006年底约为100%。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提速,以及大量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后,业界人士讨论热烈,有异议,有犹疑,但更多的是针对具体准则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按照审计准则制定程序,每批审计准则需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自中注协2005年7月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等9个项目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后,再收到相关反馈意见1055条,共采纳意见395条,采纳率为37%,修改后形成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与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相比,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显得很平静。然而,这种暗流的涌动,其力量也绝对不容忽视。一年的时间,听来很短暂,全新的22项准则和修订的26项准则就组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体系。由于以前就有26项审计准则,粗略浏览修订后准则很容易形成错觉,以为无非是稍作改动,换汤不换药。事实上,对原有准则大都做了或大或小的修订,有的甚至作了原则性的改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点滴之处着手,每一项是否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改后的影响……无不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把中国的审计准则推向了世界舞台,实现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目标。
准则为谁而生
准则为谁而生?早在中天勤事件时期,这个问题就是业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是为审计人员还是投资者?此次准则明确地强化了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
审计准则作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的标准,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同以前制定的审计准则相比,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更加突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不足严格了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切实承担起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
例如,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原因,管理层和治理层舞弊事件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共同问题。由此,审计准则体系制定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准则以取代现有的《错误与舞弊》准则。与原准则相比,虽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仍然不是专门针对舞弊的审计,但新准则更加详细、系统地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舞弊的审计工作,包括如何识别舞弊行为、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
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降低因管理层和治理层舞弊导致的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针对新形势下财务报表舞弊的特点,更加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应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并为注册会计师履行好这一责任提供更多的指引。准则特别强调,舞弊导致的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渐进式趋同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在体系结构、项目构成和基本内容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而这种趋同是在考虑了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补充了国际审计准则没有涵盖的内容,如验资准则,该准则是在现行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的基础上,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而成的。
从体系结构看,按照国际趋同的要求,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性质的不同,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进行了重构,与国际准则体系保持了充分的一敛。
从项目构成看,除个别项目未被纳入外,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
在审计准则的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对国际审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由于我国准则是部门规范性文件,不便写入准则正文,但中注协将把这些内容写入正任起草的指南中,以帮助会员正确理解和运用准则。
风险导向审计精髓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就审计实务而言,这里的思想就是审计理念,这里的行动就是审计方法和程序。既然审计准则体系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审计实务要遵循审计准则,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就必须自上而下摈弃传统审计观念,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以往审计实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存在很大缺陷。此次借鉴国际审计理念研究和实务探索的先进成果,中注协制定了审计风险准则。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起点进行审计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将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切入点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全局的层面,使其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准则是整个审计准则体系的核心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人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审计证据》等4个项目。与以往审计准则相比,审计风险准则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程序,更广泛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
了解内部控制),为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更好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此类程序也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识别、评估的风险相联系,以防止机械利用程序表从形式上迎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三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同时,中注协以审计风险准则为基础,在新制定的其他准则中体现了审计风险准则的要求,并根据这一要求对26个准则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质量控制双刃剑
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准则的基础。
对于质量控制,审计准则体系包括两项准则,分别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进行了全面规范。与现有准则相比,新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须建立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等方面。特别是新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至少每3年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自我检查,并且检查的范围应涵盖每个项目负责人的业务,以及明确规定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审计失败的经验教训,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落实对业务质量的领导责任、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得以遵守、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等七个方面。
例如,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要求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
为了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要求,更好地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在准则框架、准则名称和准则编号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
一是重构准则框架。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具体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部分,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理解,也将执业准则简称为“审计准则”。
二是改进执业准则名称。原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含了部分非审计业务准则(如《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盈利预测审核》、《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0号――会计报表审阅》等等),导致以审计准则的名义规范其他业务类型。因此,在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分离出来,按照其业务性质冠以适当的名称。
三是创新执业准则编号。新的执业准则体系中,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其中: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十位数和个位数则分别代表其所属的小类及顺序号。
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必将对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篇9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
一是完善事务所组织形式。除了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积极引入有限责任合伙制的组织形式,以此来进一步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同时在进一步降低合伙人的偿债负担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规避一股独大现象的发生,提升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健康有效稳定发展。二是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员工职权议事规则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机构,确定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制约机构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与监督控制,进一步规避审计工作中的重大错报漏报等审计风险的发生与存在。对于事务所内部的重大决议采取投票否决制度进行决定,有效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风险,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以及内部治理水平。三是优化股权结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化,有效规避一股独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避免经营决策的极端性以及盲目性。四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薪酬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薪酬考核制度,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职工之间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审计能力,提升审计水平。同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进一步降低注册会计师的逆向选择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由于利益诱惑等原因而出现道德缺失、职业道德素养低等问题的发生,监督约束注册会计师的不正当行为,避免酿成重大的审计风险。五是加强事务所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能保证事务所在发展中按照公司的战略发展和目标经营,也体现了公司的竞争力。原永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经过上百年的积淀,建立了独特且内涵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文化,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十万员工凝聚在一起,提供优质的全球服务,确保了竞争优势。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起步较晚,还有很多中小型事务所处在生存阶段,有意识建设事务所文化的不多,对事务所文化建设还没有提到日程。为加强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提高竞争力,各事务所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文化。
三、改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委托方式
一是对公司制企业,全面引入和完善独立董事、中小股东代表及债权人代表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成立由独立董事、董事、中小股东代表和债权人代表(参与)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解聘及报酬,公司按规定承担审计费用。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由于不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能保证独立客观判断;中小股东代表由于不参与公司管理,代表的是公司众多中小所有者的利益。公司的合法经营和规范运作既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基础;债权人虽然不是所有者,但是公司的资信和兴衰同他们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同样有权要求公司规范经营,提供真实财务信息,以保护他们的债权权益。这样由独立董事、董事、中小股东代表和债权人代表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会牵制董事,监督公司规范经营的重任。这种制度安排,使审计关系恢复了平衡,切断了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经济联系,对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客观公正性,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以及督促公司规范运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对非公司制企业,实行外部首位审计信息使用人委托制度。对非公司制企业,可由外部首位审计信息使用人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解聘和报酬等事宜,审计费用由被审查企业承担。比如企业的会计报表审计、审阅,由主管财政部门担任委托人;企业税金交纳情况审计,由税务机关担任委托人;企业的贷款审计,由银行或其他债权人担任委托人;企业的经济案件鉴定,由国家审计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担任委托人等。委托人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可以以审计费、审阅费、检查费、审核费、验证费、鉴定费等名义从被审计单位收取。这种审计委托人的改变,使审计关系得到了均衡,维护了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使他们能正常发挥权力,促使被审计单位规范经营,保护所有审计信息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可以说是一举数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策略。三是特定项目的审计,实行政府购买。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政府花钱买服务”,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中,事务所作为受托方,按照合同约定派出注册会计师对政府指定的被服务单位执业,向政府收取服务费。作为委托方的政府,委托事务所对指定单位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政府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在整个过程中,事务所作为受托方履行合同约定,为政府提供专业服务,对被服务单位配合注册会计师执业;政府部门作为委托方,支付服务费。这种委托方(付费方)与被服务单位相分离的委托方式,使委托方、受托方和被审单位三方独立。同时,将原本由政府或者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有偿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有利于节约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政府购买已在我省取得一定的进展,“十三五”期间,政府购买会得到大力发展。
四、优化行业规模结构,实行事务所分级管理
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扶持、引导、整合等手段,逐步形成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即推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支持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做精做专、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优化行业规模结构,实行事务所分级管理。按照事务所的经营规模、专业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注册会计师数量等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和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可以将事务所划分为三类,即A类(大型事务所),B类(中型事务所),C类(小微型事务所)三类,再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大型事务所:规模和人员在省内位居前10位,能够承接证券业务、金融企业和特大型及大型国企相关业务,在近三年内,年度收入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注册会计师人数达到30人以上,以山西会计审计服务的中高端市场为主,并向区外拓展和延伸业务领域。中型事务所:中型事务所规模和人员排名在省内名列前30位,能承做证券业务以外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金融企业的审计及相关业务,在近三年内,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注册会计师人数达到10人以上,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以所在市会计审计服务的中高端市场为主,向所在的市以外的地区拓展和福射业务领域。小型事务所:除上述大中型事务所以外的其它事务所均属于此类所。这类事务所主要承做验资,记账以及小型企业的审计、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在近三内,年收入一般达不到500万元,注册会计师人数一般在10人以下。这类事务所为县区经济建设提供会计审计相关服务,并向所在地区的周边县区延伸和渗透业务。通过分级分类管理,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快速升级,以达到分级分类管理的目标定位。
五、探索服务需求,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行业协会的举措。注协要加强对事务所拓展新业务的研究和指导,协调政府部门出台各类财税支持和奖励措施,为事务所拓展新业务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对新业务的类型执业要求和开发途径等新业务拓展理论研究,总结和推广新业务拓展的实践经验,积极组织开展新业务的试点工作,通过分类试点,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针对性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对新业务的执行能力,为事务所拓展新业务提供人才储备和培养服务。根据新业务的专业特点和属性,相应调整和完善监管重点及监管方式,以加强对新业务的执业质量监管,确保新业务的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事务所的举措。事务所要树立营销理念,注重品牌建设,以最终形成支持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事务所应积极开展与新业务拓展相关的专业研究,加紧建立和完善新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服务标准,积极开发案例,建立与企业行业专家的专业合作机制,为新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持。事务所应结合本所新业务拓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和储备方案,加大培训投入,逐步改善注册会计师过于偏重会计审计税务等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事务所还可以创办自己的人才摇篮,通过与有关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为新业务拓展提供人才保障。
篇10
电子财务审计报告是年检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电子审计报告流程为:首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报告电子版;其次使用数字证书签章工具,加盖单位电子签章和个人电子签章;最后向社会组织提供加盖单位和个人电子签章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采用电子签名方式的电子版财务审计报告,具备了合规性、合法性。
(二)运行效果。北京市社会组织年检无纸化工作分两期进行,首期在2015年6月前完成市级社会组织和试点区县推广任务;第二期将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将成果扩大到全市社会组织范围。首批参加无纸化年检的社会组织包括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顺义区试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该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利用数字签章功能实现了年检申报材料电子化、年检审查程序网络化、审核行为即时化、年检档案数字化。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建议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广。
二、推行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服务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审计报告的电子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取消文本资料的报送和传输,节约纸张,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更加环保。纸质审计报告的传输需要邮寄或专人送达,会消耗诸如交通费、快递费等相应的成本,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最快也要几小时,如果一份审计报告需要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需要多次邮寄或传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报告通过网络能够快速传达,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建设支撑系统时,还可以选择将电子版的财务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系统中备份,来实现备案。这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经过授权后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查询到相关企业的电子审计报告,实现信息共享。
(二)打击不法中介,保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存在不法中介伪造、变造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等情况,极大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只有具备出具电子审计报告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即:办理过单位数字证书和个人数字证书的事务所才能在审计报告上加盖电子签名,电子审计报告才能是合法的。现代密码技术保证了用户的数字证书和密钥是不可伪造的,所以,不法中介如果伪造、变造审计报告,他们没有合法的电子签名,无法通过验证。
(三)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企业出于不同目的,会存在多套账的行为,如为了申请某种资质、办理银行贷款,往往会虚增资产和利润,而为了避税目的又会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然后聘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目的的多套账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纸质审计报告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传输不方便,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银行等很难发现这一问题。于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极高的执业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国家税款流失,银行的资金安全也受到威胁。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能很方便地实时传输,每一份审计报告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真伪,从而能够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有利于注册会计协会的行业监管。目前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制度,对于加强行业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多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业务报备,都是对被审计单位名称、收费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至于完整的审计报告情况注协是看不到的。在手工签名加盖章的情况下,要实现每一份纸质审计报告都在注协备案显然也不可行。这样事务所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业务报备,对于某些有问题的业务完全可以略去不报,注协是难以发现的。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备案,这样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事务所的业务动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
三、财务报告电子化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财务审计报告电子化的支撑系统。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建立审计报告电子化所需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应的软件、硬件、人员和相应的策略、操作规程和制度。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使用这些系统制作电子版审计报告,而其他相关方要能够接受和验证这些报告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如果需要考虑审计报告备案存储,系统还需要具有安全存储、检索等功能。
(二)数字证书的申请、发放和吊销。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另一个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数字证书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这就是说,如果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签名人必须事先获取一个由权威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以保证文件接收者能够验证他的身份。
具体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就应当是全国和地方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CA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数字证书的签发、吊销等管理。数字证书代表了某个注册会计师的身份,注协通过为其签发数字证书(USBKey),表明审核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入会申请,授予其签发审计报告的资格。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后,就可以使用该证书对经审核的审计报告进行数字签名来完成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数字证书的获取过程与此相同)。
(三)人员培训。一旦推行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就要分期分批地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培训。由各省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结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开展专题培训,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数字证书的使用方法、电子审计报告的签发流程以及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等,并且要在培训中让广大注册会计师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做到数字证书专人专用,避免法律纠纷。同时,数字证书的制作单位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电话咨询服务。
(四)数字证书的日常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颁发给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数字证书,用于表明其合法的身份,在电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名时,与实体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要求各事务所建立相应的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证书介质和证书私钥的管理,做到专人使用,确保电子签章的使用与保管与本单位实体印章的使用与保管规定一致。
(五)审计报告的实时验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报告发送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时,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签章,而电子签名的结果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私有密钥和原始审计报告作为已知数据运算和生成的一段新的数据,没有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制作出电子签名。
审计报告接收者会使用数字证书(公共密钥)对收到的审计报告进行验证,验证该数字证书是否由其声明的CA中心颁发,并会验证其数字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已被吊销。如果这些审核项都通过,就表明被审计单位成功核实了电子签名,证明该报告是?特定的具备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审核,并且该审计报告签名以后未经改动。如果在注册会计师签名完成后,审计报告再有任何改动,都会造成签名验证失败,所以,对已签名报告的任何改动都是无效的。验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比起纸质办公条件下验证印章和签名的真伪会更容易和直观。
篇11
一、现存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掌握的信息存在问题
现阶段,国内的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传统其经营手法也相对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管理经济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关财务报表以及会计记录也会经常发生实质性错误,甚至可能会处于某种牟利而发生故意造假的现象,最终导致注册会计师最终得到的信息不全面甚至是存在误差。目前部分企业针对审计能力的日益增强也相应研究出了应对策略,将弄虚作假、信息不实的部分进行技术藏。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进入内部财务部门的权限都受到了限制,极大的影响了其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具体财务信息的等内容的了解,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被企业所误导,极大的影响了审计结果。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不够高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首先,就专业能力而言,审计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其专业技能熟练,并且也需要其具备知识的储备量,现阶段,想要达到这一点,难度还比较大。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水平的人才基本分散于别的行业和领域,而大多数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往往文化水平较低,也就限制了其不能进行高层次工作。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领域的高速发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审核包括对后续的相关检查等等制度却没能跟得上其发展的速度,其业务能力和发展规模都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除此之外,我国现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
(三)注册会计师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注册设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受到各界因素的限制很多,例如,注册会计师以个人的名义对任何形式的委托都是不允许接受的。简单地说,如果会计人员想成为注册会计师就必须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换句话说,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注册会计师与被审单位间没有直接的委托关系。这样的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在审计过程中保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步骤、信息和意见的独立性;但同时也使得审计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在接受业务的时候因为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完全信任,对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做考虑,那便容易发生审计错误,对其质量问题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改善策略
(一)加强对被审企业的审计质量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排在首位的永远是信誉,那么以此为出发点,信誉的重要性就需要企业进行明确。企业将最可靠最真实的信息、真实的审计报告提供给乙方,便是其企业信誉最好的体现,不仅可以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信心,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更会拓展出更多的合作机会。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信誉,向外界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可靠,那么不仅会损伤企业形象,还会对日后企业的运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对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
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就业情况的日益紧张,对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和道德素养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就技术能力而言,审计人员需要有足够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得处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经常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而道德素养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公平客观的心态去处理工作事务。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可信性得到有效提升,对其行业的发展也会有着积极作用。
(三)对审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
在运行过程中会计事务所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控制审计的质量。在审查工作方面事务所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和全面管理,进而使得审计质量得到保证。控制审计质量的目的在于对审计结果符合标准的保证。针对这个目的,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主要是下面几点:加强整体素质;充足人力物力;遵循相关守则;严格执行业务等。做好以上几点,从而保证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在监督工作中引入社会大众,让群众实现实际参与,提出意见,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及时进行检举揭发,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质量。除此之外,利用这一措施,还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可信度,促使大众对审计工作的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并且希望本文可以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博弈探析这个话题研究中起到些许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1)引入注册会计师是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障。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下,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医院的长远稳步发展,必须摸清财务情况,并完善医院的预算、成本、风险以及激励等约束管理体系。通过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审计,可以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以及真实经营成果,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表,保证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
(2)引入注册会计师是完善医院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需要。通过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强化医院对自身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财务工作情况的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力量,确保医院各项资金尤其是财政资金投入的安全可靠以及使用的规范合理,这也是医院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
(3)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途径。医院实现自身的高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医院的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执行、会计核算管理等,总结经验教训,堵塞内控漏洞,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更加规范。
三、医院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医院管理中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是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审计,尤其是对医院的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机构设置、岗位人员职责、财务管理工作等进行审计,具体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是审计医院内部的岗位职责设置、规章制度规定的具体执行情况,并及时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以及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2)岗位设置情况。观察并审核医院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是否齐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同时对医院内部的关键岗位设置,诸如药品、器械保管和账目处理等岗位是否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以及内部牵制制度等进行审计。
(3)货币资金控制水平。在货币资金的审计上,主要是审计医院的门诊、住院收入等现金的管理及票据的领用、开具、保管情况,印章的使用和保管、收入的账务处理、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重点审计内容。
(4)物资采购管理情况。主要是审计医院的药品、器械等采购是否实行了招标,采购物资的价格水平,与供货商的对账情况,物资采购、入库、保管、记账与出库工作情况、药品及器械的定期盘点执行情况等等。
(5)固定资产及项目管理情况。审计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入账、领用、定期盘点以及报废处置等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6)会计核算工作。审计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是否合理,收付、周转等会计凭证是否齐全,登账核算是否完善,同时关注医院的会计核算执行情况。例如,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务处理等业务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合理等内容。
(7)会计档案保管情况。观察会计档案及相关资料的保管存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医院审计效果的措施分析
(1)医院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做好对接,确保其熟悉掌握医院的业务以及内部控制流程。医院由于行业特点上与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医院经营目标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医院的运营、采购、资产管理分类等也有着明显的行业特殊性。因此,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就必须让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医院的业务流程以及目标,这也是确保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其次,为了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在审计中应该重点针对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尤其是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中资金往来、物资采购等关键业务进行重点审计,确保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及时发现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出具详实可靠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而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注册会计师应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提高执业水平。为了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注册会计师在针对医院的审计工作执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审计风险意识与审计责任意识,提高审计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其次,注册会计师应该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尤其是认真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掌握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动向、新特点以及新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对医院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3)以成本核算与清核资产作为重点开展内部审计。医院的成本归集与分摊是否合理,成本核算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由于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也要求精细到单病种的成本核算,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新要求强化管理。其次,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多、种类杂,盘点困难。因此,资产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弱项,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弱势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协调好医院内部的各个处室,尤其是医院的物资、住院、收费以及门诊等,全面的对医院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督促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4)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引入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外部审计工作的增值服务,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共同作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并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不断优化医院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深入的分析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与医院相关财务部门做好协调沟通,总结各项问题,同时向被审计对象及时进行反馈,提出内控方面好的意见,为医院的管理出具审计整改建议书,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审计服务,为医院的财务人员进行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培训,促进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篇13
3.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缓慢,安全性值得提高信息系统审计简称IS审计(Informa⁃tionSystemAudit,ISA),我们可以按照如下定义来理解它的含义: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对政府或企业等组织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专业人才。随着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不断结合与日益渗透,跨越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四个科学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备传统的审计知识,更要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审计软件,目前国内已有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普遍存在功能简单的缺点,只能应对简单的审计业务,无法实现对复杂业务的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的推广进程缓慢,不少审计人员由于观念上的理解偏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少甚至几乎不运用信息系统审计,使其丧失了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
1.缩小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期望值与现实值的差距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确认识到作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仅仅对于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出具合理的保证,并非是绝对保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班或者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积极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建立在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合理期望值的基础上,解决该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实值,要做到这点,最根本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规范,职业能力的提高,对于应当发现的错报做到疏而不漏,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无理要求要学会说“不”。
2.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为了防止“客大欺店”的现象的发生,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应当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才不会受制于被审计单位,从而使自身的独立性得到保护;施行审计轮换制。对于一家连续多年为某一家企业提供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其工作年限达到一定限额时,应该解除雇佣关系,聘请另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长期的合作关系可能导致双方之间因为过于熟悉和了解,而使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每年都存在的错报产生麻木心理,或者视而不见,选择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可以相互监督,避免由于长期合作带来的舞弊行为。
3.提高注册会计师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程度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等相关问题,从而决定是否采纳或者部分采纳内部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评价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得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对自己的审计工作是否有用等相关问题;审计前,审计过程中和审计后都要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审计前与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内部情况,为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以及与内审人员的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审计过程中的积极沟通有利用双方互相学习,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共同商讨。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就审计结果与内审人员进行沟通,切磋。在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必须不应完全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必须考虑到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作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