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机工程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机工程学论文

篇1

我们可以用完整记录使用过程的方法找到真正的问题,并且在以后的设计中改进。本文的目的在于:

1.研究使用削皮刀的过程

2.使用削皮刀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

3.再设计

一、削皮过程研究

1.“使用者―工具―工作”的关系

此图是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图文说明。运用直观的图形形式帮助理解“消费者产品设计”的问题,帮助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理论。

2.削皮刀使用目的

使用者使用削皮刀的目的也是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这正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人们使用手动工具的目的是:减少时间、力气、错误,增加性能、安全性、乐趣、满意度。

3.普遍的设计

普遍设计的原则:公平使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简单和知觉性的使用方法、显而易见的信息、容忍性的误差、物理性适应度、动手处理使用过程中的范围和空间、整体设计。

为了找到使用者在使用削皮刀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研究“使用全过程”的方法来找“使用者―工具―工作”之间的联系,来找使用者对削皮刀的真正需要。同时,通过普遍设计的原则来达到完美设计的标准。

二、做削皮实验进行研究

这个试验采用对使用者使用削皮刀整体过程的观察,用相机记录下被测者的行为和客观感受进行研究。

1.削皮刀分析

我们来分析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两种削皮刀,如下:

削皮刀包括四个部分:

a.刀片:作用是削掉水果和蔬菜的外皮

b.钻孔处:掏孔的作用

c.把手:手握的地方

d.挂孔:便于挂在钩子上

2.试验

我们选了10个人进行了这个使用削皮刀全过程的试验。

(1)受测者基本尺寸测量结果

量测项目

平均值

标准差

身高cm

177.6

4.2

体重kg

77.8

5.6

掌长cm

18.6

0.5

掌心长cm

10.4

0.5

虎口长cm

17.2

1.5

掌宽cm

9.6

0.5

肘指尖长cm

44.6

1.8

(2)使用全过程

我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削皮刀和三种不同的水果蔬菜,并且记录下了整个的试验过程,很清楚地了解到使用者在削皮过程中的想法。

经过分析那些数据,把使用两种削皮刀的情况根据工作效率和实际操作进行了分类。工作效率的那一类主要集中在使用者的手握技巧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使用同样的方式,唯一不同的就是各自在技巧上的差别。实际操作的那一类目的在于区分那些使用者怎样手握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使用者会问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因此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不同的方面分类总结并改进设计。

三、削皮试验结果

1.发现问题

通过使用削皮刀的过程分析,发现削皮的过程中,需要扩展的问题包括掌握把手的尺寸,舒适的角度,削皮的安全度,以下是我们提出的问题:

l操作的正确性

我们观察到即使用同一个削皮刀,每个人的把握和操作也是不同的。错误的把握会影响工作完成的效率,使用者会感到疲劳或者受到伤害。

l当把握削皮刀时手腕的角度

把握的正常的方式是:一只手握着把手,另一只手需要按着水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从手腕处会产生一个角度。但是如果不正确的方式继续延伸,那么也许会扩展范围或者手腕的位置,导致使用者受到伤害。

使用者用一只手握住把手,这时产生一种力量,相同的压力会作用在手腕的肌肉上。另外,如果手的姿势不正确,就会产生酸痛感。

2解决问题

在整体调查中,可以把问题分成认知和操作。在把握的方式上,主要是使用者过去的经历和认知。另一些问题也许是不好的设计,为了改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设计。一个是告诉使用者怎样把握,另一个是改进削皮刀,包括材料、把手、刀片、角度、安全感。

l削皮刀的设计应该使使用者只是从表面上正确把握。结构应该很简单,以便加工制作起来比较容易。

l削皮刀的把手应该沿着我们所把握的槽,因为人的手不是由直线构成的。

l大拇指必须放在一个点上,以便产生压力,证实使用者的想法。

l人们所合适的把握的长度

3.设计要点:

lA部分是大拇指所在的点,扩大控制的角度

lB部分是把手的槽,设计的目的是提供正确的把握方式和好控制

l全部的设计

1单一的结构容易加工2两侧没有沟槽,就不会积累污垢

3设计成曲线,是为了增加美感4为使用者设计合适的把手尺寸

四、手握式工具的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手的肌肉分布情况和一般手握式工具所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

1.手部肌肉的名称及位置

A:拇指指压处肌肉B: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骨间肌)

C:食指外侧边缘肌肉D:拇指与无名指与手掌间肌肉

E:小指外侧边缘肌肉F:手掌外侧边缘肌肉

G:掌心部位H:鱼际I:腕部

2.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实用效率和健康,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率;按照作业者的力度和作业能力来设计;适当考虑性别,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上的差异;工具要求的作业姿势不能引起疲劳。

设计手握式工具时,应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

1.避免静态肌肉复合

当使用工具时,臂部必须上举或长时间抓握,会使肩,臂及手部肌肉处于静态施力,导致疲劳,降低作业效率。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

手腕顺直操作时,腕处于正中的放松状态,但当手腕处于掌屈,背屈,尺偏等别扭的状态时,就会产生腕部酸痛,握力减小。

3.避免掌部组织受过大压力

操作手握式工具时,有时常要用手施相当大的力。如果工具设计不当,会在掌和手指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妨碍血液在尺动脉的循环,引起局部缺血,导致麻木,刺痛感等。好的把手设计应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压力能分布于较大的手掌面积上,减少压力;或者使压力作用于不太敏感的区域,如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有时,把手上有指槽,但如果没有特殊作用,最好不留指槽,因为人体尺寸不同,不合适的指槽可能造成某些操作者手指局部的应力集中。

另外,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使用工具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女性约占人群的48%,其平均手长约比男性短20mm,握力值只有男性的2/3。所以,设计工具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五、讨论

通过观察使用者的削皮过程,我们发现,大多数使用者对于操作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设计的主要焦点在于定向性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一个再设计的削皮刀能提供给使用者正确的预言。虽然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然而这也许是由于我们对于实验中削皮刀的尺寸的欠缺。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是需要完善削皮刀的尺寸,这样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

篇2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1.2确定家具设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围

家具设施作为人的实用工具,在设计造型和尺寸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度,同时还要兼顾到它的使用范围,在这些设施周围必须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对室内热环境、声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的科学参数后,就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

1.4进行视觉要素计测

人眼的视觉要素包括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对这些要素数据的计测,能够对室内光照设计、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人机工程学中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的行为心理常常因为文化、社会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影响了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2.1心理空间

人们在衡量空间范围时,不仅是通过生理的角度,也通过心理的角度。对空间的满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个人空间,并随着现实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比个人空间更加私密的则是每个人的领域性。这两点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时区域的划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2.2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有人观察研究过,不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在剧场和门厅,人们总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的路线。这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视野开阔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扰的地方。

2.3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通过对不同布局空间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类型的研究,发现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多的朋友,这也就说明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4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们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也会选择捷径。

2.5幽闭恐惧症

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感,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轻,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建立这一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人在空间中的危机感。阿尔特曼指出“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是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环境的形态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篇3

2.学籍异动不规范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比,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发生更为频繁,且学生由于远在异地、不了解制度要求等原因甚至不履行办理学籍异动手续,这给教学工作和学籍管理造成很大不便。

3.无故缺课、缺考

成人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发生学生不来上课、不参加考试、电话联系不上等情况,以后又要求补考,不想留级,这就使得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化运行。

4.考前拼,考后混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年龄分布差异大,有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只是为了评职称或方便退休安排等原因,“混文聘”的心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时有存在,学生态度散漫,不尊重教师,不主动学习,甚至有打架闹事者,这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变得复杂。

二、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工作实际,提出四点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责任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有着专业的管理机构、教师队伍和广大的生源,学校应严抓管理,树德育人,从管理者、教师做起,建立一支以捍卫教育、服务学生为宗旨的专业队伍,端正态度、明确职责;同时,应较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文化课,教师应将学习的重要性、尊师守纪等要求传达给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消除“考前拼,考后混”的思想,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制定制度,严抓落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制度应顺应社会的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制定严格而又符合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重要保障。学校应从学生入学报到、注册学籍、学习管理、学籍异动到毕业管理各个环节制定出明确的制度要求,并编入学生手册,使得每一位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清楚明确学籍管理的具体程序和相关规定,自之日起严格执行,这样才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3.加大宣传教育,做好咨询辅导

学籍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多数是因为学生、教师或管理者对国家、学校的制度要求不了解而造成的,因此,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咨询辅导平台,如报考指南、专业选择辅导、学籍异动咨询等,这样就会给后期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烦扰。

4.优化管理手段,基于WEB系统实现信息化、云服务

篇4

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随着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其的研究逐渐侧重于人机工程学的实际应用,如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环境及安全设置问题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等方面。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来看,我国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运输以及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人机工程学相关论文占到了总量的一半以上。

1.3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业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机工程学在人、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上的研究进展,使工业设计在人机关系的设计上有了可靠的依据。在工业设计的策划和调研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与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数据做研究,这也是工业设计中最需要人机工程学理论的阶段。在工业设计中通常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良。例如,人机工程学被利用于电脑键盘的设计之中,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对键盘的布局、主键盘、数字符主键盘等的位置进行改进,从而使键盘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使人们提高了使用键盘时的效率。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可以完善目前许多多媒体控制台的缺陷,通过对控制台的结构、形状等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一种坐、立两种姿势都可以使用的多媒体控制台,方便人们的使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升。

2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

2.1工业设计中常用的人机工程学方法

在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人机工程学方法被应用,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人体参数法、调查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人体参数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人体的身体各方面的数据,如尺寸数据、结构数据和身体机能数据等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对人的适应程度。调查方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设定的销售人群进行人体的特征以及习惯的调查,从而改良产品的属性。模型方法,是指设计者通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的方式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便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修正。下面将对人体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以头脑侧面建立方法为例。首先,设计者对产品所面向的人群进行定位,并分析用户的群体属性,如年龄、学历、文化背景等,然后对用户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产品信息的表示层次和方式,并由此来确定产品的形状、大小等参数,并对产品强调的信息、颜色等条件进行设定,最终确定产品的设计对应关系,之后对设计内容进行评价和验证,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和测试,最终确定整个设计体系。

2.2设计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新理论,它基于心理学,是一门将人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和产品设计联系在一起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使实际的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这门学问不仅会研究设计对社会上潜在的消费人群的心理影响,同时也会研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将这些心理都反馈到设计之中,从而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这种理论的调查方式有很多种,如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笔者认为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人们对设计的心理反应上,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对设计了解得更深入全面,得出的心理反应结果也更为准确。在设计中注重人心理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发展的新趋势。

2.3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学、生理学、工程技术等多种理论和技术,其中虚拟人体模型的方法是其在工业设计中主要的应用方法,通过虚拟人体模型技术可以让人们对设计进行更好的评测,使相关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应用到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在设计前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测、缩短制造的周期、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少返工的概率。尤其是在一些危险领域,其中的实验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汽车碰撞实验,此时计算机辅助人工设计就可以发挥作用。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目前,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其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设计者从以往注重设计产品的形式,到现在更加注重人对产品的情感体验,给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利用空间。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上,人们开始注重研究感性工学,并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提出了“人机工程教育学”以及“参与式人机工程学”等新的理念,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其在人体工程学和工业设计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未来,人机工程学还会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科学领域,并在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心理研究方面继续探究,使设计出的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4结语

人机工程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出现了多种应用方法,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了工业设计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理论不断的完善,工业设计也逐渐向人性化、情感化方向发展,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好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篇5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采用坐姿驾驶,这样腰椎就会偏离正常状态,如果长时间驾驶就会引起要不疲劳。这就要求设计合理的座椅,以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疲劳。对于汽车来说其座椅的设计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良好的静态特性

1.座椅的尺寸和形状要根据人才测量学给出的相关资料来确定,以保证驾驶员能够选择合适的坐姿。即能够使其肌肉放松,血液通畅,身体稳定并处在舒适的活动范围内。

2.臀部和坐骨结节应该能够承受人体大部分的重量,使座椅前缘大腿处与座椅间的压力尽可能的小。

3.靠背的支撑方式要合理,以保证驾驶员的腰椎、椎间盘及软组织能够承受上半身大部分的负荷。

4.驾驶员在保证不滑脱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更换坐姿。

(二)良好的动态特性

1.在合理的范围内座椅要能够实现尺寸和位置的调整,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位置,但是考虑到空间的限制,应尽量减小需要调节的尺寸和位置。

2.座椅要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减少路面不平带来的影响,避免驾驶疲劳。

3.座椅还要具有较好的软硬度和温湿度,既能够让驾驶员保持在一种稳定的坐姿状态不产生疲劳,又能够起到透气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4.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合适的使用寿命,以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汽车座椅的参数选取原则

对于汽车座椅来说其尺寸的基准是人才尺寸,下面是人机工程学中座椅参数的选择方法:

高度:对于座椅来说其高度要跟驾驶员大腿在同一水平线上,既要保证大腿肌肉不会受到挤压,又要保证驾驶员背部肌肉不受增加的负荷作用。

座宽:对于不同体型的人要能够适应,一般情况下是参考女性群体臀宽尺寸的上限。座宽也不宜太大,否则肘部就会失去支撑,引起驾驶疲劳。

座深:它是指座椅前端到靠背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使靠背能够方便的支撑腰椎。如果座深过大腰椎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就会改变腰部曲线[1],或者驾驶员不得不向前移动,这样又会压迫膝窝。所以在设计座深时要按照大多数的人群来设计,这样既能保证身材矮小者能够驾驶舒适,又能够保证身材高大人的小腿得到有效的支撑,避免大腿疲劳。

座面倾角: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座面后倾,这样能够使背部获得有效的支撑,还能够防止驾驶过程中由于震动等滑出座椅。通常座面倾角的大小为5°~15°,太大的话就会在驾驶过程中压迫腹部,破坏腰椎曲线,造成驾驶员生理上的伤害。

椅垫: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与座面接触的只有其臀部的两块坐骨结节,大约承受了人体75%的重量,长时间的驾驶就会造成压力疲劳,产生臀部麻木感。如果在座椅上加上坐垫,那么驾驶员臀部与座椅的接触面积就会大大增加,压力大大减小。另外坐垫还可以起到稳定坐姿的作用,坐垫选择时不宜选用过硬或者过软的。

三、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为了保证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不会产生疲劳,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根据人机工程原理,在座椅面高度,深度和倾角等方面做好设计工作。汽车座椅各参数如下:

(一)椅面高度

椅面高度要能够保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方便的操作方向盘,双脚平放在地板面,同时还要保证其大腿能够水平放置。座椅椅面的高度一般在350~450mm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是最低不得低于300mm。

(二)宽度

在上一节中我们知道座椅的宽度是根据人体臀部的宽度进行设计的,但是由于人性别和体型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在座椅宽度选择时非常困难。采用宽度可调节的座椅,在设计时非常困难,增加了汽车的成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将座面的宽度定在450~500mm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驾驶员小臂能够得到有效支撑又能够便于驾驶员进行坐姿调整,从而保证驾驶的操纵方便性。

(三)倾角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3],座椅的椅面是前高后低,对于轿车来说其椅面的倾角用A40来表示,单位是度。对于A型车骑椅面倾角一般在15~40°之间,B型车载11~18°之间,这样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实现坐姿稳定,在刹车震动等情况下不会过度前倾或者滑出椅面,在加速或者启动时也不会过度后仰,影响操作安全性[2]。另外座椅的深度要小于驾驶员大腿的长度,否则就会降低其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靠背高度和靠背的倾角

座椅靠背的高度和宽度要根据人体的参数来决定,不同的驾驶员其身形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座椅靠背的高度和宽度都不能对驾驶操作产生妨碍。靠背倾角是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是座椅靠背直线与椅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情况下取117°为宜,这样能够保证坐姿下脊椎的舒适性[4]。

四、结论

驾驶舒适性与汽车座椅的设计密切相关,它的设计比一般工作座椅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人们对汽车座椅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其舒适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论文从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出发,通过对人体模型的研究,对汽车座椅进行了设计,保证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坐姿舒适性和操作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李莉.座位作业腰背痛生物力学分析机工效学评价.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3,5

篇6

一、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物及其使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的目标是使物、环境更加易用、适用[1]。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解决人在劳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问题,许多人机工程的改进都是建立在惨痛的事故教训上,因此,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需要更为客观、严谨的分析和评价,数据量化成为人机评价和设计中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因子分析法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客观的、量化的设计分析方法,是将主观的设计评价、设计建议量化的重要工具。因子分析的主要目标是用少数因子来描述许多因素或指标之间的联系[2],通过量化比对和排序,能够较为客观地描述因子的权重及其相互关联作用。此前,因子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心理学、产品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研究领域等,为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由客观数据描述的评判依据。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产品人机设计因素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客观、量化的人机分析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人机研究和设计素养。

二、因子分析法在《人机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在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中,基本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其中的实践教学尤以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践为主。验证性实验大多需要借助专业的实验仪器,通过特定的指标和数据测量,来验证基础理论。而设计性实践往往需要学生理性分析产品、环境的人机设计因素,评价其优缺点,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给出人机改良的建议。这两类实践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如表1),是人机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常用项目。

从以上的对比中不难发现,验证性实践重在数据量化,可进行量化对比,但只涉及基础理论,而重在应用理论的设计性实践则更多依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评判能力,很难做到量化对比。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理论与实践脱节,发现很难将严谨量化的基础理论的结论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去。在此,引入因子分析法这一量化分析的工具,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衔接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为产品的人机学分析和改良设计找到更加可靠、量化的评价依据。

三、因子分析法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因子分析法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评测产品的人机设计因子并根据对比数据提出人机改良的设计方案。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因子分析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案例,在此就“筷子”的人机工程学分析项目为例对应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可供参考的项目等进行探讨。

1.应用方法与步骤。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人机分析实践教学项目的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a.分小组,确定人员。其中的人员包括组织实验的人员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其中组织实验的人员需要在前期准备实验材料,布置实验环境,筛选参与实验的人员,在实验中对参与人员进行引导培训,记录实验数据,以及之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探讨结论等工作。参与实验的人员依据不同的项目而定,其性别、年龄等属性要兼顾该产品使用人群的普遍特征。参与人员越多,实验结论越准确,实验规模越大。以筷子的人机工程学分析项目为例,组织实验人员为3~4人,参与实验的人员为2名男生、2名女生。

b.分析产品的人机设计因子,确定测试因子。一般产品的人机设计因子包括产品形态、材质、重量、表面材质、特定结构、作业范围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具体分析。以筷子产品为例,影响用户使用筷子的因素主要是筷子的截面形状、整体长度、材质和重量等。作为实践教学的项目,宜确定2~3个因子作为测试因子,在此确定为筷子的材质和整体长度作为分析因子展开实验。

c.收集制作被测模型,制定测试流程。根据确定的测试因子,可参照常用的产品类型,收集制作被测产品的模型。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除了测试因子外,其他设计因子应尽量保持相同。以筷子为例,为模拟用户在实际使用筷子时的场景,确定了两个长度、两种材质共四种筷子(如图1)进行测试,筷子的种类和截面形状基本保持一致。

制定测试流程时,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测试内容。测试内容的设定要接近产品实际的使用场景。以筷子为例,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会夹取片状、条状以及球形的物品。

d.开展测试,记录数据。测试数据一般以时间、数量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为主,但在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错误或者失误的次数。以筷子的人机分析项目为例,实验主要记录固定时间内夹取的物品数量,若参与实验人员将物品掉落就记为一次失误。

e.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绘制线形图、柱状图等进行实验数据的对比。下图即为不同筷子长度对使用的影响。

通过数据的对比,不难发现较长的筷子夹取食物的效率更高,但失误率也更高;两种筷子在夹取片状物品时的准确率较高。究其原因在于较长的筷子控制距离也较长,导致失误率增高,而移动角度相对较小,因子总体的效率更高。

相同的实验过程应用于不同材质的筷子测试,可以发现较为光滑的材质在夹取物品时失误率较高,但效率更高。分析原因在于与手部接触的光滑材质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灵活,但容易使物品在夹取时打滑。

综上所述,在设计筷子时,材质对手部的使用灵活性和夹取灵活性的影响不同,可以考虑增大筷子手部接触部分的摩擦力,而使筷子前段较为光滑;筷子的长度适宜取中间值,这样可以兼顾使用效率和准确率。

2.可参考的实验项目。在设计实验项目时,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尤为重要。实验对象可选择人们使用较多的工具、家具、界面等产品,这些产品适宜分析人机因素。经过两轮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以下的实验项目:

四、结论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交叉学课,在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机械装备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发展成工业设计专业必学的重要学科内容。人机工程学的优点在于能够以量化的数据作为依据,准确严谨地改善产品的易用性和适用性。在教学中,要将科学严谨的设计思想传达给学生,需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中充分理解和实践应用。因子分析法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可以缩小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差距。在实际的教学项目中,因为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控制实验条件和找到适当的实验对象,实验的规模不宜过大,而重在传达科学的实验过程及严谨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美]金在温,米勒.因子分析:统计方法与应用问题[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何伟.《人机工程学》实践式教学模式初探[M].科技资讯,2010,(4).

篇7

广义的来说设计就是人类的思维对事物的构思和计划,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之视觉化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在当今时代,设计不再是那种毫无意义,毫无计划的改造了,也不是那种没有要素限制的设计。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功能性、技术性、美学性、经济性。除此之外,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人们认知并日益重视起来的系统和环境要素。设计要从功能上考虑怎样解决生产生活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还要解决人们使用上的问题,也即怎样才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从产品本身获得信息,以便使用者在自己的熟识记忆当中快速提取使用信息?这个过程涉及到心理“色彩”“造型”界面设计等设计元素的多方面。因此,就存在设计产品和使用者之间交流的问题。人们在选择产品使用的时候除了基本的功能满足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这种需求可能是审美方面,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1、信息互动的基本含义

信息互动,顾名思义,是一个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产品设计中信息的传递以及使用者对所传递信息'整理'反馈的过程。这个交流的过程能否顺畅保持一致是当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重要衡量标准。每件产品都有它的消费市场,既是与其对应的消费人群,或者其设计工程的对应客户,针对消费人群的爱好、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心理做出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心理的需求,从而获得市场。消费者除了那些基本的技术性的要求和创新性的要求还有心理'情感'等需求。在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中除了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整个使用过程当中产品本身传达的信息以及受众对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和感受也是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系统和环境要素造成的心理感受应该更值得人们重视。

2、设计以人为本

毫无疑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因为离开了对人心理要求的反映和满足,设计便偏离了正轨。李砚祖先生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李先生的观点正反映在了设计界对人性化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深化和上升,人类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的境界,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主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由设计的“必然王国”通向设计的“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设计师及消费者的共同梦想。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观照。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缩,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

为病人设计时,实际上考虑的主要包括舒适、顺畅的动作等。病人被送入一台大型机器就能让人难受的人了,何况还要伴随着机器的抽搐、噪声和不舒适。由于病人的动作也需要考虑在内,所以机器设备上不应有任何可难缠住或勾住的东西,这很重要。另外,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泄漏也应该是考虑的重点。

3、人机工程是设计信息互动的表现

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折。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人机工程学是为了解决“人--机--环境”只见关系的科学技术,所以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人性化的技术手段。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一项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做人机工程的发挥。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我,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例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明。再以医疗设备来说,病床、医疗椅等产品,在设计上不只是考虑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材料上也应力求人性化,增加产品的亲和力,以提高产品的“EQ”。

4、使用过程的心理反应

设计师在设计医疗系统时必须牢记顾客更多的心理和情感的反应也非常重要。我们试图设计可以激发人们某些特殊反应的产品。例如期,我们希望听到医院的管理者说:“这是我们多年来采购的最佳设备。”换句话说,性价比很高。我们希望听到说这个产品易于安装、维护和清洁(因此价格便宜),经过长年使用外观一直很好看。我们想从医疗团队身上得到这样的反应:“我几乎没注意到它在那儿。”换句话说,这是以一种安静而稳重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服务,可以让医疗团队不受身旁科学仪器的干拢,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我们还试图让产品具有直觉的的操作方式,医生和护士都觉得操作自然,就是说设备几乎就是团队的一部分,与医护从中央到地方和揩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政。我们希望医疗团队对设备的运行速度感到惊奇。减少干拢,不仅有益于病人,而且也有利于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培训。我们也期望有这样的反应:“我们可以一整天都是用它。”这表明医疗设备的操作明确、感受良好、使用者不易疲劳。我们也把空间占据和美学考虑其中,让医护人员觉得他们的工作环境舒适愉快。我们希望从病人那里听到:“我得到了安全的照料,在这里一切都好。”换句话说,我希望他们在紧张恐惧的状况下,也能感到安心和放心。我们也希望病人像工作人员一样对医疗设备工作的速度和舒适程度感到惊讶。

5、我国医疗产品今后的设计方向

篇8

大学工业设计有以下学习内容: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

主要课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电冰箱的人机界面分析

电冰箱的人机界面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使用性要求。使用者在操作冰箱过程中,对电冰箱的拉手、电气按钮或旋钮(一般没有)、冰箱造型、零件功能等均有要求,探讨和研究电冰箱人机界面设计就是研究诸如电冰箱的把手、按键、储藏空间、显示界面等内容。

篇10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办公自动化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001X

国内刊号:11-3749/TP

邮发代号:82-3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11

0 引言

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研究表明,电力工业中54%的错误是由于不完整或遗失标识所导致的。电厂中有数量巨大的各种类型的设备、部件,为了确保电厂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地铁设备房中也分布着各种类型的设备信息化,如供电设备、空调机组、冷水机组、通信设备、信号设备及防灾报警设备等,为了确保设备房内设备在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下,更需要强化设备技术状态的监督管理,更需要构建设备房标识系统的信息化cssci期刊目录。

1 设备房标识系统的信息化需求

设备房标识系统的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将针对规划区域内的重点设备,分别在现场安全、现场定置可视、制度、防止差错、运行操作、维修作业、设备管理与状态、文化、其他细节等多个方面,按照类别名称(大类、中类和小类)、对象、目的等几个方面提出更加全面、规范化的设备房标识系统的信息化需求。

下面以设备房内重点设备的功能参数类标识为例说明其常规的信息化需求情况:

⑴ 在设备购置阶段,设备供货商提供或更新设备使用、维护相关的重要功能技术参数与指示参数(1GN01-1);

⑵ 在设备房规划建设、设备安装阶段,建设或安装商提供或更新设备建设或安装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信息化,反映设备安装数量、位置和维护可视化的相关技术要求(1GN01-2);

⑶ 在设备验收、使用阶段,设备运营商提供或更新设备维护过程中技术规范、技术手段和维护方法(1GN01-3),如重点设备惯性故障管理相关记录等。

⑷ 在设备维护阶段,设备维护商提供或更新的与设备维护密切相关的技术参数或技术规范(1GN01-4),如设备状态变化趋势分析、维护类单点课程(One Point Lesson)更新等。

表1 功能参数类标识系统的信息化需求分析表

 

功能类别名称

标识编号

标识编号细则

大类

中类

小类

1. 功能参数与规范类

功能(GN)参数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01)

1GN01

设备供货商提供的参数1GN01-1

设备安装商提供的参数1GN01-2

篇12

Research on man?machine ergonomic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pecial

aircraft mission system operating board based on fuzzy

ZHAO Xin1, YE Hai?jun1, JIANG Zhi2

(1.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

2. Air Force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Stationed in Jingchang,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ly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special aircraft mission systemoperating board, a man?machine ergonomics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 wa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The method of fuzzy mathematics is used to deal with and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fuzzy and uncertain features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A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perating boar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operating board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model.

Keywords: special aircraft; operating board; man?machine ergonomic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0 引 言

包括预警机、电子侦察机和对地监视飞机等空中平台在内的特种飞机,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信息化武器装备,任务系统操作台为任务系统战勤操作员提供传感器控制和信息处理显示控制等人机交互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人机界面,因此其人机工程设计被各方面所重视。在该类产品的设计评审中,各类专家和用户会提出很多关于操作台人机工效方面的问题和建议或者是对于人机工效方面的评价,可以指导产品开发部门对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随着综合一体化设计思想的不断渗透,任务系统战勤操作员的不同职责更趋向于统一,每个操作员的职责更加丰富,工作负荷不断加大,对操作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要求人机交互性能不断提高,以减轻操作员负担,提高操作员效率。

目前国内针对战斗机飞行员座舱[1]以及车类驾驶舱[2]的人机工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还没有已发表的关于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论文,因此形成一套适合于该类产品的人机工效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本产品的评估和后续产品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 评价方法选择

对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评价的高与低,实际是评价该操作台能否使用户感觉愉快、增强兴趣、工作舒适、降低疲劳,能否充分发挥人与席位的作用,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也是值得研究的一项内容。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与飞机驾驶舱功能定位不同,重要性也不同,如战斗机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价由于与飞行安全有关,很多评价需要确切的测量结果如驾驶员的心率、脉搏等生理负荷参数[3]。而任务系统操作台由于其不影响飞行安全,且一般配备至少6个操作台,其人机工效评价更注重其给操作员的直观感受、操作舒适性等方面,当然也有一部分指标可以获得实测数据并可与国军标中的标准做对比来进行评价。因此大部分评价要由使用者或操作者进行主观评估,而没有必要采集大量的实测数据,所以必然受个人知识、经验、文化和使用习惯等诸多已知、未知和非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现有评价方法中主观估计法随意性大,易出差错,估计风险大;概率评估法需要应用大量较为复杂的分析技术,掌握难度较大;灰色理论法的关联度、白化权函数的确定仍然不太科学。同时由于模糊数学法客观性较好,既科学又简单,计算量较小,对模糊问题可以量化处理,因此本文选择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操作台的人机工效给出量化的评价[4?5]。

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对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对影响其人机工效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分类,以确定需要进行评价的项目。不同类型产品根据其使用要求不同,其人机工效的评价侧重点也不同,在选择评价项目时即参考已有的座舱类人机工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结合国军标对人机工程方面的相关要求。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主要为操作员提供操作平台和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平台上安装有键盘、轨迹球、显示器、开关、耳机话筒和吸氧设备等供操作员操作使用,在显示器上显示有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界面,是操作员执行任务时的主要界面,据此建立了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人机工效综合评价体系

2 模糊数学评价模型

模糊数学是用精确的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问题的数学,评价可分为一级评价和多级评价。一级评价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因素集、备择评语集、权重集、模糊评价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集。为考虑加权的综合评价,作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

[B=W·R=(b1,b2,b3,…,bn)]

模糊评价矩阵的合成有多种模型,本研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计算结果与评价集进行对比即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3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操作台的评价体系建立了本席位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3.1 因素集

[U=(u1,u2,u3,…,un)]

它表示人机工效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集合,有[n]项评价指标。结合前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得操作台的人机工效评价因素集为:

[U=(u1,u2,u3,…,u7)]=(活动空间,设备布局,安全可靠,界面清晰,快速响应,最小工作,指导用户)

3.2 权重集

每个评价因素对评价对象的重要等级不是完全相同的,单因素的评价结果对系统总体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评价前应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

[W=(w1,w2,w3,…,wn), 0≤w≤1]

[i=1nwi=1]

本研究采用的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为专家评分法,邀请特种飞机领域相关专家和部队用户对各因素进行权重打分,得到权重集:

[W=(w1,w2,w3,…,w7)=(0.125,0.13,0.16,0.15,0.145,0.14,0.15)]

3.3 评语集

[E=(e1,e2,e3,...,em)]

表示对人机工效评价的结果等级分类集合。本研究将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5种评价等级分别定义为:

优: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用户体验极佳,不需要改进;

良:能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用户体验较好,有可以改进之处;

中:基本满足使用要求,用户体验一般,建议改进;

较差:基本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用户体验不好,很多地方建议改进;

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用户体验极差,强烈建议改进。

5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度。对该集合可进行量化:

[E=(e1,e2,e3,e4,e5)=(优,良,中,较差,差)=(5,4,3,2,1)]

3.4 隶属度矩阵

单因素评价结果[ej]下的模糊评价集为:

[Ri=(ri1,ri2,ri3,…,rim)]

[rij]反映被评价系统在某评价指标体系下对某一评语[ej]的符合程度。因此针对[n]个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R=R1R2?Ri?R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ri1ri2…rij…rim?rn1rn2…rnj…rnm]

考虑权重后的评价矩阵为:

[B=W·R=(w1,w2,w3,…,w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ri1ri2…rij…rim?rn1rn2…rnj…rnm=(b1b2b3…bn)]

其中[bj=i=1nwirij]。

该集合的确定是进行人机工效评价的关键。本模型通过邀请特种飞机领域相关专家和部队用户对操作台进行直接使用后对其进行评价的方式来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3.5 评价分析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max [B]所对应的评价等级即为人机工效评价的定性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值[S=BET,]与评价集进行对比可得到该评价结果在评语集中所处的位置。

4 评价应用举例

根据该评价模型,对某型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进行综合评价。

[U=(u1,u2,u3,…,u7)]=(活动空间,设备布局,安全可靠,界面清晰,快速响应,最小工作,指导用户)

[W=(w1,w2,w3,…,w7)=(0.125,0.13,0.16,0.15,0.145,0.14,0.15)]

[E=(e1,e2,e3,e4,e5)=(优,良,中,较差,差)=(5,4,3,2,1)]

邀请10位业内专家对各单因素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被评价产品的隶属度矩阵为:

[R=0.20.40.30.100.10.30.40.10.10.40.50.1000.10.30.40.10.100.40.40.200.10.30.30.3000.20.40.30.1]

[B=W·R=0.1310.3440.325 50.156 50.043]

定性分析Max [B=]0.344。隶属度0.344对应的评判等级为良,因此该操作台的人机工效综合评价结论为良。定量分析[S=B·ET=3.363 5。]

定性分析可以看出该型号操作台人机工效评价量化指标为3.363 5,虽然评价等级为良,但其量化指标接近于中的水平属于良偏中的水平。聚类分析可看出,该型操作台人机界面的优良率为0.475,较差以下水平为0.199 5,说明优良率并不很高,且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个别问题亟待改进。

5 结 语

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操作台是操作员执行特种飞机既定功能的直接交互平台,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使用者的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人机工效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该系列产品的人机工效综合评价模型,对其人机工效进行量化总体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指导产品的后续设计决策。使用该评价体系对早期型号产品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产品存在很多需要进行设计改进之处。而新的型号产品在评价较低的因素上面确实进行了改进,也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本评价体系采用了一级综合评价和直观总体式评价,随着一体化设计理念的推进,功能的不断集中和丰富,适用于特种飞机任务操作台多层次评价体系和基于任务的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康卫勇,王黎静,袁修干,等.战斗机座舱人机界面基本模型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49?54.

[2] 赵君,郝建平,王松山,等.装甲车舱室人机界面评价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9):243?244.

[3] 刘伟,袁修干,柳忠起,等.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4):32?34.

篇13

一中国传统家具在历史上的发展

1.1.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历史长久,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由木材构成的绚丽诗篇,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明清家具,将我国古代家具设计推上了顶峰,其品种,工艺的丰富及精湛都让人叹为观止。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以及现代室内装饰的发展道路。

1.2.中国传统家具在历史上的发展

中国家具在唐宋两代有了根本的发展,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都以豪华奢侈的生活成为时尚,唐宋家具,为明清的家具打下了基础,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代,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唐宋家具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明清家具精湛,完美的技艺与外型。

明清家具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顶峰。其中,明代手工业的兴起是促进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工巧匠的增多以及民众审美意识的提高都影响了明代家具的发展进程。并且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书籍增多,指导了家具形式设计,提高了家具制作的工艺水平,而且丰富了家具制作的理论。清代家具工艺在造型上趋于笨重,并且一味追求富丽奢华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体感,其工艺多采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示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二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2.1.传统家具设计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兼有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国古代家具尤以造型精美的雕花,图案最为吸引人的眼球,它的主要题材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神话等。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大体归结为四种美:首先它注重结构美,中国传统家具尤其是明代家具,其结构主要运用榫卯结构,不同的部位,榫卯结构也不尽相同,极其能说明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其次是造型美,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大方庄重,给人一种稳定大气之感,雕花极其精美,精雕细琢,线条圆润流畅,能够很好地因材施艺。再次是装饰美,装饰简约而不简单,干净利落,朴实而有亲和力。最后是家具中的材质美,选用木质良好的材料,并且保留了原始材料本身的纹理,色泽深沉庄重,质感极为细腻,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2.2.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

家具设计中突出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明了,用色对比明确大胆。这就是现代家居设计的特征。线条简单,设计独特甚至极具创意的装饰,以及各种独创性很强的饰品都属于现代家具中的一份子。现代风格的家具追求时尚简约,以其简单大气,落落大方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在人的各种感觉,知觉中,视觉感知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视觉是人们认识外界空间的一种主要认识手段,而现代家具就是构造一种既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使用舒适,又能满足人们起居,休息,学习的要求,换句话来说,家具为现代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还能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以及触觉,知觉上的舒适!

2.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审美方式日益个性化,生活方式也更加追求与众不同。于是在复古,怀旧潮流的影响之下,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成为档次提高的新时尚。但是传统中式风格的古色古香,很难在现代家居中一味保留传统,因为其较难与现代家具相融合。容易给人造成格格不入,呆板的感觉。如何在家具设计中寻找古代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此笔者认为现代中式家具有别于传统家具,但又与传统家具密不可分。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具,应该从现代人生活条件,经济状况等方面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内涵或传统设计元素适当的简化与调整,对材料,造型,工艺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中式家具风格。

第三章 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3.1.传统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家具曾经影响着世界的家具设计潮流,尤其是明清家具,它的工艺制作极其造型设计都达到了当时家具设计的顶峰,让世人叹为观止。要想让我国家具设计行业不断进步,创新,就必须从我国古典家具中汲取灵感,必须虚心学习钻研我过古代传统家具。

我国古代家具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成就与艺术特色,这些对于现代家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讲究线条的美感,注重实用与审美的相结合。明朝家具与清代家具在造型特征上突出了不同的美学风格。明式家具线条变化丰富,主要是适应了材料的特点顺势而为,是一种人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2.善于运用材质本身的美。明清家具以木材为本,因材施艺,精工细作,竭尽全力把木材本身的质感表现出来,发扬了我国古代精美细致的工艺手法。它的目的主要是突出木材本身的文理,给人一种优雅,古朴,亲近自然的美感。3.要灵活应用人机工程学。我国传统家具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机工程学,表现在家具尺寸与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上,例如明代家具中s造型椅背,它与人体脊柱的形状相符合,从而使人产生舒适感。因此,传统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是灵活运用的。而现代家具设计中强调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其本意就是使家具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分析家具的实用场合,以及针对人群,这一原理实际上是来源于古代家具的启发。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到传统家具的精神内涵与实用功能的内在关系。其次,是现代家具设计与传统家具设计的内在文化的传承。传统家具的文化底蕴与其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当时生活的需求造就了当时家具的形式。

3.2.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我国的传统家具所体现的内涵与独特魅力也深深征服了国内外广大民众。所以,以后具有传统设计元素的家具市场潜力可想而知,也定会成为未来家具市场的主流趋势。家具设计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家具作为一个精品来创作和设计,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元素巧妙的融合到现代家具设计当中去,让中国传统深入人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现代设计与传统精华有机结合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努力思考的方向。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精华部分值得后人吸取,学习,从而促进我国物质精神文明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我们的传统设计文化一定不能丢不能忘,我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精髓要传承,要发扬,要与时俱进。当前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传统设计精华,进行归纳总结,适度夸张,提取神韵,创造出符合时代的家具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琼. 走自己的路——追寻现代与传统的相融的共生设计. 1999

[2]曹田泉. 艺术设计概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胡文仲. 中国家具与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二)

[4]李泽厚. 美学四讲.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任仲泉.家具设计实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