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导师鉴定意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导师鉴定意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导师鉴定意见

篇1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二该同学自入学以来,思想要求进步,学术态度严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该生不失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毕业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三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始优秀,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不仅对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而且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独立思考,对学习中的问题能发表出自己比较独到深刻的见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四该同学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当前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积极参加听取形势政策报告,参加班小组思想讨论会议,表现出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五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相关文章: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鉴定

2.202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3.毕业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4.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大全

5.毕业鉴定教师评语

6.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7.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大全

8.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鉴定意见

篇2

二、基本要求

(一)科学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将灾后倒房重建与当地总体规划相衔接,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帮建对象意见,能进县城的进县城,能进小城镇的进小城镇,能进社区的进社区,能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的集中连片开发建设,能建多层建筑的尽量建多层建筑,达到科学、安全、合理、适用、利于发展的居住目的。

(二)科学选址。要严把选址关,坚持安全至上、环境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质条件好、方便生活、有利发展的原则,避开风口、河道、行洪道、低洼地区和可能造成洪水淹没、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水库垮坝冲击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及环境条件恶劣的地段。要靠近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便于资源共享,节约交通投入,促进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生产。

(三)确保质量。要严把质量关,实行质量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追究制,选择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要坚持速度快、质量高、费用低的原则,保质、保量、安全、按时完成建房任务。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竣工验收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确保使用合格材料,严格施工规模标准,建设优质工程。要实现所建房屋一户一档。施工期间,要在所建房屋显著位置悬挂《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责任牌》。竣工验收合格后,要在新建房屋设立规范、统一标识(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解决,严禁向帮建对象收取费用或扣减帮建资金)。

(四)确保进度。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明确工程质量要求,明确施工进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实施倒计时督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克服一切困难,抓紧施工,确保明年汛期(2012年6月1日)前建成入住,完成帮建任务。要做好受灾群众过冬工作,保证受灾群众在入冬前有一间暖房入住,绝不允许出现灾民受冬挨饿等现象,确保受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三、帮扶对象和标准

(一)帮扶对象。政府帮扶的重点是灾区无自救能力的倒房户,对低保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优抚对象和残疾人家庭等优先安排、重点帮扶。分散居住的五保户住房倒塌的,原则上不再分散建设,由各县(市、区)、各乡镇集中安排入住乡镇敬老院。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建房范围,加大帮扶力度。要在原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民政部关于倒塌居民住房的核定标准核清底数;依法按程序进一步核查确定政府帮扶对象,做到准确无误,不漏一户,确定的政府帮建对象,要及时建立台帐。

(二)建房标准。各县(市、区)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住房整体水平和灾民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帮建间数要根据帮建户的家庭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按每户1至3间主房、每间按15平方米左右的标准掌握。参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的《村镇住宅设计标准图集》,重建房屋要采用砖混结构或者砖木结构,水泥混合砂浆砌筑。

(三)补助标准。建房资金补助要体现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解决建房所需资金。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支持灾区建房。各级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户不低于11000元(含中央、省和市级财政补助),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帮建对象每户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标准,先行下拨帮建资金,市级以上财政根据各地倒塌房屋所需帮建情况及财力投入情况给予补助。

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必须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按照受灾群众自救能力不同,进行分类救助。资金分配要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审批制度。要严格发放手续,按照《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登记表》逐村逐户进行登记,登记表要一式两份,经帮建对象签名、盖章后,一份由乡镇政府留存,一份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查。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自觉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对资金进行的跟踪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政府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当作一件大事、急事列入近期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倒房重建工作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成立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倒房重建工作责任制,倒排工期,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要按照下延一级的要求掌握倒房重建情况,县(市、区)要掌握到村,乡(镇)要掌握到户。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制度,形成层层有人抓、户户有人管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灾后倒房重建工作。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灾后倒房重建工作顺利开展。民政部门负责倒房重建档案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扶贫部门负责与扶贫搬迁相关的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倒房重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水利部门要督促检查选址是否避开洪水威胁区等工作;规划部门要做好倒房重建的规划和选址工作;住建部门要做好倒房重建、危房改造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倒房重建资金的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集中连片建房的审批和建材价格的监管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倒房重建用地的调整及地质条件的评估;供电和广电部门要保证用电和广播电视的畅通;工商、质检部门要加强对建材市场的管理;地震部门要做好倒房重建工程场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灾区建房优惠政策,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为灾区群众倒房重建工作创造宽松环境。

篇3

    手术后,侯申锁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行走,又于1986年9月6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左膝关节松解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左膝交叉韧带及外侧半月板缺无,并出具了一份证明。侯申锁意识到前交叉韧带的切断并非出于手术需要,可能是手术者大意所致。

    1987年,侯申锁向自治区人民医院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医院事故鉴定小组经讨论书面答复:“膝内韧带为外伤,系膜内损伤,非手术切断。关于交叉韧带切断的说法查无实据,属于误传”。侯申锁不同意,就向自治区卫生厅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提出复议。1988年10月11日,该鉴定委员会维持原鉴定结果。此后,侯申锁多次向自治区卫生厅就1988年的医疗鉴定结果提出异议。2001年12月17日,自治区卫生厅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再次书面答复侯申锁“维持原鉴定结论”。

篇4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虽然没有对“道德”概念作严格的界定,但通读全文可以悟出,这个《纲要》是将公民道德视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品质、品性),进而从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来具体论述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在《纲要》中,诸多道德规范是作为道德建设主要内容的外在形式、作为公民道德素质要求的概念表述而提出来的。这说明,将道德定位为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更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这也说明,只有将公民道德理解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即通过公民的行为活动(实践)显现和确证的一种品性,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纲要》。

从“道德”一词的词源学意义上看,道德也是指人的一种品性。“道”本义为人行走的道路。《说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本义与“得”相通。老子的《道德经》曰:“德者,得也”。宋代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四书集注·学而篇》)《辞海》说: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称为“德”。所以,“道德”就是将外在的客观规律转化为内在的人的素质而成的一种品性、品德、德性。

其次,将道德定位为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是道德界定纠正偏颇、还归正本的内在要求。

道德本是人(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这是从内容、实指的意义上对道德作的定位。这种内容和实指在用语言来表达时就获得了一定的形式和名称(如克己让人、损人利己等)。由于正道德的称谓反映和体现了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因而便成为社会的道德规范,进而也就成了一定社会进行道德评价的直接的、直观的标准。所以,“克己让人”这一类正道德的概念称谓,它的本义和内涵是指人的一种道德——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而它作为一种衍生形式才是社会规范——一种社会道德要求和评价标准。这样一来,人们往往容易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把道德概念如“克己让人”在本原意义上也理解为一种社会规范,而漠视了它本来是指人(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马克思说过:“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规范说”之道德释义所以发生基本定位上的偏颇,正是犯了旧唯物主义式的毛病,对道德只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把它放到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中去理解。

如果承认和接受了“规范说”对道德的定位,那么,势必会导致“道德本体失缺症”,也即“道德评价对象失缺症”。因为,“在具体的道德评价中,行为善恶与否,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就是说,道德评价的直接标准是道德规范。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呢?显然,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规范不能再作为评价对象。道德评价对象应该是道德——人的行为活动(实践)的一种品性。但是,在主张“规范说”的伦理学体系中,“道德是……规范”,也就是说,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规范”又成了道德评价对象了,又成了道德本身了——这是不合逻辑和自相矛盾的。由此可见,将道德定位为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而不是一种规范,是纠正道德界定中的误解和偏颇,还归道德之本真面目的需要。

篇5

在某机关工作的王先生养了一只小沙皮狗,近日他发现一向活泼的沙皮狗突然一声不吭,成了一条“哑狗”。他连忙抱着沙皮狗四处求医。然而多家宠物医院的医生要么说是感冒发烧,要么说是气管炎,王先生花了好几百元药费,但就是不见好,一个星期后便死在自己的窝里。

沙皮狗到底得了什么病?王先生花了30元请来一家宠物诊所的医生,划开“豆豆”的喉管一看,一块小小的塑料袋薄膜赫然堵在气管上。

王先生也曾想过找误诊的医生讨个说法,但转念一想:对方最多就是说声对不起,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上月初,市民罗先生闻到自己养的波英达犬“仔仔”耳朵里有一股怪味散发出来,于是便把它抱到合群路一家宠物诊所,医生说:“这狗患的是伤寒,要用好药才行!”然而几百元的药用了一个星期,“仔仔”仍不见好转,罗先生只好另寻良医。

“怎么会是伤寒呢?明明是耳朵发炎嘛,我保证治好。”一家宠物诊所的医生如是说。“仔仔”又用了一个多星期的药,精神却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哀鸣了几声,里流出鲜血,就一头栽倒再也没有爬起来。罗先生找到宠物医生,对方却称这是另一种早已潜藏在体内的致命病毒发作所致,对此他们只能深表遗憾。

罗先生伤心之余却又无可奈何,“不知道哪个部门能管这事。”

记者走访了市区数家宠物诊所,发现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病历档案,它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医院”还有相当差距。

在多家宠物诊所,记者发现医生对待生病的宠物似乎都只有一招——打针输液。问及注射的药水为何物?态度好点的医生随便敷衍几句,有的干脆不加理会。而且部分诊所由于场地狭小,几十个药水瓶子随意堆放在一张桌子上,真不知道他们如何确保用药的准确率。

谈及宠物诊所必须的设备,一位医生表示,要想准确诊断宠物的病症,起码要有血样分析仪、尿检仪、X光机及B超等多种设备,但这样的投资至少也要二三十万元。目前许多小型的宠物诊所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位医生坦言,给宠物看病如同撒网捕鱼,碰对了就医好了,反正医死了也不犯法。归根到底,给宠物看病其实全凭经验。

篇6

篇7

2012年内,企业城镇职工根本医疗、赋闲、工伤、生育保险四个险种的费率作如下调整:

(一)市本级参保的企业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费率用人单元承当局部下调0.5%,由7%缴费调整为6.5%。各县、区(市)依据基金节余状况在0.3%至0.5%之间进行下调,并报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立案。

(二)赋闲保险费费率由3%调整为1.5%,个中用人单元承当1%,小我承当0.5%。

(三)工伤保险费费率,一类行业由0.6%调整为0.5%,二类行业由1.2%调整为1.0%。

(四)生育保险费费率由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入0.5%调整为0.3%作为生育保险基金。

三、扩展赋闲保险基金运用局限

(一)就业前提的坚苦企业,已参与赋闲保险且实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并包管不裁人或少裁人的,可请求运用赋闲保险基金付出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亭补助。补助期为2012年之内,刻日最长不超越6个月。补助规范:停产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半停产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的60%;执行轮班企业为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费中的单元承当局部的40%。岗亭补助规范按市赋闲保险金规范确定,补助比例按上述规则执行,两项补助均按月拨付。

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亭补助统一企业只能享用一项。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再享用社会保险补助。

(二)鼓舞坚苦企业展开职工在岗培训,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则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缺乏局部由就业专项资金予以恰当支撑,补助规范不高于坚苦企业按国度规则列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费用超出局部的50%。补助刻日为2012年之内。

(三)享用赋闲保险待遇时期的人员自谋职业、自立创业的,凭有用证实文件,经认定后可一次性领取尚未领取的赋闲保险金,自谋职业、自立创业时期未一次性领取赋闲保险金的,可持续按月享用赋闲保险待遇,直至期满。

四、将企业老工伤长时间性待遇归入工伤保险基金付出局限

从2012年起,将老工伤人员的待遇逐渐归入基金付出局限,详细方法另行制订。

五、社会保险费滞纳金及欠费处置

(一)滞纳金计征工夫由本来过期满1个月后计征,调整为过期满6个月后计征。

(二)2012年内,对坚苦企业前史欠缴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进行挂帐处置,往后逐渐清缴。

六、坚苦企业认定

(一)坚苦企业界定的前提。

市坚苦企业界定需还就业下列前提:

1.近两年来,出产运营正常,因国际受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度与2009年度比拟产值、利润大幅下滑的企业。

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对临时性出产运营坚苦恢复有望的企业。

(1)2011年与上年同期比拟利润下降;

(2)申报时前三个月利润继续下降;

(3)申报前三个月在职职工实践领取的工资程度未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越20%,且不低于市最低工资规范。

3.已依法参与社会保险,2011年度按规则实行缴费义务的企业。

4.2011年未发作一次性削减员超越20人以上、全年裁人不超越在册员工总人数10%的企业。

5.出产运营运动就业国度财产政策及环保司法律例的企业。

6.已制订了减薪保岗亭(含运营者年薪)方案且曾经执行的企业,减薪后职工均匀工资应低于地点市、县、区(市)2011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均匀工资。

(二)坚苦企业界定申报顺序。

中心和省属在遵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经主管部分赞同后,向省级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无主管部分的省属和中心在遵企业,可直接向省级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市属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向市劳动保证行政部分申报;各县、区(市)属企业请求界定坚苦企业,按属地准则向所属地劳动保证部分申报,经各县、区(市)级人民当局赞同后,报送市劳动保证部分立案。请求界定坚苦企业需供应以下材料:

1.书面请求申报,包罗企业出产运营情况、形成坚苦的首要缘由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规划;企业人员变化状况和缘由;不变就业岗亭的办法;企业制订的减薪方案和执行状况;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相关材料等根本内容。

2.市、县(区、市)经贸、环保部分出具执行财产政策以及企业2009年度和2011年度执行环保司法律例政策的审核定见。

3.经中介机构审核的2009年度和2011年度企业财政决算年报。

4.2011年度交纳社会保险费材料。

5.2009年度和2011年度劳动状况年报表。

篇8

这是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在看来,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尽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互为条件的,然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人的发展是至高无上的目的,因而各类社会建设相对于人的发展而言,则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目的的途径、条件和手段。对此,党的十报告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人才建设而言尤为如此,在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可见,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不仅应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为价值取向,而且应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具体而言,人才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人才的素质得以整体提升,人才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人才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应成为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应充分体现“人才是主体”的思想

这是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进程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人民群众又是由每个人构成的,人民群众作用是每个人作用合力的结果。其中,人才又是人群中的先进和精华部分,其作用更为突出。今天,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党的十报告又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首要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中国革命及建设的经验总结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发展主体是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据此,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更应如此,既要把人才作为开发客体,更要把人才作为开发主体。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才在建设中的主体性,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人才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在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主体能动性,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策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基本环节。另一方面,应尊重人才作为主体的需要性,并始终以这些需要为出发点把人才需要与社会需要辩证统一起来,来制定人才建设的方针、政策、制度,以及人才开发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概言之,要以广大人才的需要,作为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基本依据,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应充分体现对人才的服务性。

三、应充分体现“人才是过程”的思想

这是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的基本要求。世界万事万物均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整个世界即为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作为过程而出现。作为人才来说,更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和发展。人才成长和发展,是由人才源准人才潜人才显人才高级显人才领军人才的转化过程。人才创造又是一个由上升、发展、、持续、下降的过程。这就要求人才建设和人才开发活动,不仅为人才某阶段成长和发展服务,而且要为人才终生发展服务,这种服务应是贯穿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力求达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从而促进人才的完整人格的实现。为此,应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终生学习服务体系和社会知识和技能创新体系。不仅如此,应把握各类人才创造的期――“人才创造最佳年龄区”,引导和组织人才参与社会创造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发人才的创造潜能,提升人才的创造力,高效地促进人才的发展。

四、应充分体现“人才作为尺度”的思想

篇9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根据问题能够独立、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完全在于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学生能否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新理念和教学反思,我以教学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来说明有效问题的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情境引入问题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生能够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和状态进入到每一节课的学习,主要是看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引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真观察和思考。

立方根一课的引入: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商场里都见过电热水器,像一般家庭常用的容积是50L。如果要生产这种容积为50L的圆柱形热水器,使它的高等于底面直径的2倍,这种容器的底面直径应为多少?

此问题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带着这样一个悬念去学习新课,学生会有目的性,会主动地探究新知。生动具体的情境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一种艺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二、问题引领,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1.“自学、交流”问题

自学指导就是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什么,能从自学中获取新知的同时还能从中获取新的问题。

对于“概念”教学,设计自学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学时找出概念的关键,比如“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给出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可以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科学记数法。(1)科学记数法必须符合什么形式?(2)在这个形式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求和条件?这两个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不是问a,n是什么数。这样的问题设计,会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概念,以达到灵活运用。

2.“独立、互助”探究问题

几何中的定理课和代数中的性质、法则课等,利用学生自学的方法不合适,我采用的是与自学指导对应的探究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助解决。

3.以“问题串”的形式尝试探究新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活动,问题串的教学很有必要,教师出示的问题串就是学生的活动串。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展示中得到学习的乐趣。问题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对每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要做仔细的分析。

通过以上三种类型探索新知中问题设计的反思,我认为,要想使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所发展,必须要遵循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习题纠错、小组讨论、突破难点这样的机会。

三、“检测反馈”问题设计的实效性

波利亚主张“铸题成模,以模解题”,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设计数学教学问题,要注重考虑把知识点串成线。

1.在学习平行线时有过这样一个类型题:“出现转折角,巧添平行线”

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B=32°,∠D=27°,求锐角∠E的度数,学生合作探究之后,发现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以通过转化思想将∠E与∠B、∠D建立联系。

接下来给出了三个具有转折角的图形,分别给出∠B和∠D的度数,求∠E的度数。

通过完成此问题,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用语言概括四种情况,不但可以触类旁通,还可以让学生总结同类试题的解法。

2.讲练结合:此题图形复杂,不容易区分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在做、究、导之后,出示了同样类型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

已知,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CE。

反馈训练是学生学会新知之后巩固与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教师选题要精炼,类型不重复,可以在一个常见问题解决之后引发更多类似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否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掌握,这很关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是教师“导”的关键,所以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完全在于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顶岗实习是把教学场地换到生产一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实践学习机会,它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我系2010级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两个专业,五个班级共233名学生在实习期间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进一步获得了感性认识,掌握了操作技能。但与此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 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参与度不高

顶岗实习本是一次来之不易实践机会,但由于测量专业的限制,不可能将一个班几十名同学同一批次的都安排到同一个企业去参与实习,这就让很多学生有一种是去当“廉价劳动力”替学校打工的错误意识。在学生中很容易有一种从众的心理,如有少数几个参与实习的学生回来叫苦叫累,就会在未实习的学生当中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学生对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去到企业,对于岗位的责任意识不强,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岗返回的。

1.2 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后,由于工期紧,任务急,或是天气原因,往往会出现连续多日通宵工作,甚至完全是昼伏夜出的工作形式。这时学生往往就会认为工作太辛苦,无法忍受。同样是学习,还是待在学校上课舒服。这样就使得学生对顶岗实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不仅体现学生适应工作能力欠缺,也体现出学生吃苦耐劳能力有待加强。

1.3 学生沟通能力及紧急事情处理能力差。在企业当中,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员工有时没有区别对待。当学生遇到了一些方式简单粗暴的师傅的时候容易造成沟通上的问题。学生习惯了老师在学校的循循善诱,一时间无法接受师傅在言语上的一些批评,产生放弃实习回学校等一些消极情绪。不利于实习工作的进行,给学校及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1.4 未参与实习学生情绪懈怠。当一个班级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在外实习,另一半在校内上课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和懈怠情绪。相对于在外实习看似自由无老师管来说,在校内要按时上课,晚自习,似乎要比出去受约束不少。所以会有一部分学生趁班上学生出去实习之机班上上课人员不齐之机浑水摸鱼,导致班级到课率下滑。

2 反思与对策

要想使顶岗实习能够顺利的进行,学校就必需从多个方面来考虑,积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对顶岗实习的理念,积极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积极创造使学生尽快认同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氛围,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老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宣传。最终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丝毫不会降低自己的大学生身价,而是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愿意实习,渴望出去锻炼。

2.2 班级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师生互动、及时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班主任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手机短信、飞信、班级网页、贴吧、网络聊天室、班级QQ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

2.3 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往往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做到统一管理,仅仅依靠辅导员无法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推行实习责任制度,根据顶岗实习学生分布情况,选出实习小组长,做好实习部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实习网络建设,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严格执行信息汇报机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及时管理和服务,形成班级凝聚力。

2.4 与实习单位的沟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学校延伸到单位。比如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联系,或者定期到企业看望等形式,了解学生情况。建议在实习学生数量较多,地点较为固定的工地在适当时机能够派辅导员去看望,一来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二来,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一些思想问题,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当学生在实习单位遇到困难时,校方要努力做好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工作,正确处理问题,稳定学生情绪,保证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晓兰.论校企合作中的毕业生顶岗实习[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2).

篇11

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实习企业、岗位期望值过高。在学校批量组织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部分岗位与学生专业不够对口,造成学生心理落差大,不能安心当前的实习岗位,甚至在要求未得到有效解决时会自行离开实习企业。

2.学生的实习岗位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一个大的企业能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通常比较分散,同样的岗位中上班时间也不一样,这样就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够通畅,使管理老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

3.实习生的双重身份管理难度增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一方面他们是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企业中的一员,双重的身份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学校由于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无法全方面的进行教育管理、鞭长莫及;企业又不能完全按照员工的管理模式,缺少管理机制。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企业和学校如何共同进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4.学生很难适应“角色”和“环境”的双转换。从学生到员工,从校园到企业,学生经历了自身角色和环境的转变。随之转变的还有丰富的校园生活到企业工作的压力,学生很难自如地面对这种转变,调整不及时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学生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缺少认同从而抗拒,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和其他员工发生冲突,缺少沟通和共处的耐性和方法。

二、辅导员驻厂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体系中的基层管理队伍,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负责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作为深入实习企业进行驻厂管理的辅导员,能否有效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在驻厂管理期间,要充分利用企业在对学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的机会,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教育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

顶岗实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长、老师的教育管理,从校园的轻松、自由到竞争激烈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劳动强度忽然变大,受到的约束和限制也不断增多,人际关系也从校园的单纯到社会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思想教育和贴切的心理疏导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辅导员可以利用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的实习岗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新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注意沟通技巧、增强抗压能力。面对在实习岗位上产生心理压力、信心不足、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学生,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可进入其所在寝室,针对具体情况积极地谈心聊天,热情鼓励,为学生解惑释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一方面是为了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及时疏导能防止这种负面情绪在学生中扩散,影响其他同学的工作情绪。

在学生顶岗工作中,辅导员也应尽量与企业协商,深入到学生工作的具体岗位,让学生在刚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同样能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同时辅导员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顶岗岗位等情况,帮助学生在实习期间进一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切实帮助学生度过实习期,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在顶岗工作之余,还可通过积极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企业为员工开展的各项活动、赛事,在集体努力的过程中,既能释放工作的压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企业的工作、文化和生活。

2.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建立完善的联络机制。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存在分散性,学生在岗前培训结束后会被分到各个部门,这样直接决定着辅导员的管理不可能直接面对每一个学生。在实习部门确定后,辅导员要按照学生的分布情况,成立若干个实习小组,在每一个小组挑选出在校时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愿意为同学们服务、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实习小组负责人,充分发挥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本组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联络枢纽,配合辅导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干部,辅导员要明确其工作职责,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碰头会议了解每个实习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身体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以及其他工作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以方便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干部们收集、反馈的各类信息,要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进行分析、归纳,制定相对应的措施,采取直接面对学生疏导、向学校报告申请帮助、与企业沟通商讨解决办法等,及时做到教育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双方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应准确定位。辅导员应该是学校在企业的代表,代表学校、配合企业行使自身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功能,以确保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理论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初步认识社会,圆满完成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因此,辅导员应加强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双方共同负担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

篇12

1005-2909(2012)03-0157-03

关于高校外语学习者要了解所学目标语言所立身的背景文化、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无需赘述。国内外语专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开拓者胡文仲[1]、贾玉新[2]很早就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教学必须与文化相结合。迄今为止,中国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已经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部分高校也将它设置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下的一门公选课程。跨文化交际研究涌现了一大批专著和论文。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以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和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等为代表的专著达到70余部,论文7 000余篇[3]。

作为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课程体系,但就该学科和课程的实践性目的而言,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如何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仍有待探索。文章通过总结、透视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有必要在理念上实现以交际实践为基础的定位转向。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总体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知识理论教育为主

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开放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兴起于大学外语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理念:大学教育旨在“复合型人才”素质培养,外语人才不仅要最大程度掌

握和具备运用异国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在人文知识和意识方面增加输入,成为具有较好知识深度、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的人才[3]。基于这一理念而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其基本定位是传递异国文化知识信息,促使学生掌握异国文化以有利于交际,因此,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阐述和文化对比分析。

从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看,多数教材遵循同一模式:先总体探讨介绍跨文化交际学及其发展历程,然后从不同角度分专题对跨文化交际涉及的种种语言文化要素及其对交际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列举对比分析。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性、特征和类型,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对学科的奠定和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及其核心理论,价值观与,价值观与习俗、礼仪和行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及其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和跨文化营销的影响等[4]。各类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以大篇幅列举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及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部分教材和研究探讨了现实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和误解[5],但对如何通过挖掘引发交际冲突的原因来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却未进一步深入阐述。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输入上有一定效果,但太过理论化的输入与实际交际能力培养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从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看,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即系统介绍相关的知识理论;讨论,即学生在课堂就某一话题或者案例展开讨论;主题研讨,即学生就某一主题搜集资料,课堂进行演示讲解[4]。主要围绕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过程的要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教学理论性成分居多,缺乏针对解决实际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演练。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侧重“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背景下的实际交际,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培养。

(二)缺乏多学科的介入

篇13

摘 要:通过研究南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建设的南京地铁1号线、正在设计的南京地铁2号线车辆设备,对南京轨道交通线网大、架、定修布局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辆段;停车场;大、架、定修布局

1 概述

1.1 线网规划概述

南京市现规划的轨道交通有7条线,正在建设的南京地铁1号线规划长度30.6km。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6.9km,计划2005年通车试运行。南京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1.63km。计划2009年建成通车。分阶段建设的车辆基地的建设规划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