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学生保障待遇与原商业保险原则相一致。
二、参加范围和对象
*市柯城区城区学校(幼儿园)在册的学生(以下简称城区学校在校生)。
城区学校是指*市本级及柯城区属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城区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
三、资金筹集
(一)参保登记
城区学校在校生初次参保以所在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学生持身份证(户口簿)、一寸彩照,到所在学校(幼儿园)办理登记缴费手续。已有缴费记录的城区学校在校生参保不需提供上述材料,只需凭医疗保障卡缴费登记。学校(幼儿园)收集参保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汇总登记造册,并将信息以网上申报形式报送柯城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社保局)。
(二)缴费标准
1.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
2.低保、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在校生,不分户籍,个人缴费部分统一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符合条件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负责参保登记和免缴证件的初审,学校汇总造册后,将信息资料和免缴证件复印件送交区社保局。
3.筹资标准根据我市区经济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变化作适时调整。
(三)参保缴费时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按年收缴,在校学生缴费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9月30日,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为医疗保障待遇享受期。参保学生均应在规定的缴费期内一次性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逾期未缴纳者,不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中途不办理补交或退出手续。缴费凭证随参保信息资料汇总表一起送交区社保局。
四、资金支付范围
(一)城区学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参保学生在统筹期内因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符合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即有效医药费用)。
(二)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诊疗项目及用药范围参照《*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儿童用药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三)参保学生因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
1.在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支付标准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
2.未按规定就医、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违法犯罪、自残或自杀、斗殴、酗酒、吸毒等行为发生的医疗费用;
4.因医疗事故、大面积食物中毒及因其他赔付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
5.出国、出境(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6.参保人员被暂停、停止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其他按规定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五、医疗保障险种及其待遇标准
(一)*市柯城区城区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区社保局向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由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择优确定。再保险具体事项由区城医办与商业保险公司商议确定,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约。再保险险种有: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
(二)再保险项目、内容、服务、期限、责任等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作详尽的约定;区社保局负责制定城区在校生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工作流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原则,协调和落实好协议内容。
(三)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按照约定的责任,对承保《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规定的疾病住院医疗费用,原则上以区社保局审核为准。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章行事,以服务优质、信誉至上为准则,履行理赔责任,并协助做好在校生的医保工作。
(四)在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标准:
1.在校生平安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死亡,给付身故保障金10000元;因遭受意外伤害残疾,按以下比例给付残疾保障金,最高以10000元为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年《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规定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经核准的有效医疗费用自付50元后按80%报销,一个医保年度最高保障额为6000元,超出部分的住院医疗费进入《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按政策规定给予报销。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疾病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最高保障80000元。
(1)起付标准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起付线为三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一级医院200元。特殊病种门诊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①急诊留院观察后直接住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留院观察后未住院的,不作住院计。
②住院期间发生转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从低级别医院转往高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按高级别医院计算;从高级别医院转往低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不作调整。
③特殊病种的特殊门诊治疗费用每3个月结算一次,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④设立家庭病床以后住院或出院以后设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均应分别计算。家庭病床的设立不跨年度,每半年计算一次起付标准,每次的起付标准按所在治疗医院等级计算。
⑤参保学生经区社保局核准转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符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先由个人按以下比例自负,再按规定比例进行结算:省内定点医院8%、省内其他医院及省外医院15%。
⑥住院期间跨医保年度的,起付标准按出院结算日的医保年度计算。
(2)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具体报销比例为:
报销金额分段标准报销比例
起付标准以上至10000元部分支付60%
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支付70%
20001元至40000元部分支付75%
40001元及以上部分支付80%
(3)以下病种列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范围:
①恶性肿瘤治疗;②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③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④脏器功能衰竭症(心、肺、肝、脑、肾)手术后抗凝治疗;⑤再生障碍性贫血;⑥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心、肺、肾、肝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者);⑦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4)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确需由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观察治疗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房。
①恶性肿瘤晚期;②慢性肺功能不全合并肺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③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偏瘫。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安排的校外活动时,为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提供保障,每一参保学生最高可享受200000元的保障金。
5.在校生疾病门诊医疗保障:城区学校在校生在统筹期年度内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其有效医疗费在定点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20%报销,在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30%报销,实行当场结报,年度内报销最高限额为200元。
六、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
(一)申报
1.申报时间和方式:因疾病在未联网医院住院和遭受意外伤害诊疗的,须在诊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生办理窗口申报。申报方式:(1)电话申报;(2)书面申报。
2.申报人:参保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或学校的经办人员。
3.申报内容:参保学生的姓名、年龄、学校名称、家长姓名、疾病名称、事故地点、发生事故原因、申报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4.特殊病种门诊、家庭病床及转院须报区社保局审批,经同意后方可办理。
(二)办理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1.在校生平安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A、申请死亡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监护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公安部门或经区社保局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或殡仪馆出具的《尸体火化死亡证明书》;(3)参保学生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的,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4)参保学生户籍注销证明;(5)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6)监护人银行帐号。
B、申请残疾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参保学生的残疾程度鉴定书;(3)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4)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1)申报表;(2)参保学生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3)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原件、诊断证明记录、出院记录、费用清单等;(4)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5)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6)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报销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1)参保学生在与区社保局联网医院住院的,出院时按规定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应由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区社保局结算。
(2)参保学生在未联网医院住院的,须提供的相关资料:①申报表;②住院原件发票;③出院病历;④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⑤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3)其他情况需另外提供的材料:①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②因故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外出人员住院报告单》;③外伤住院的,提供能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在对应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三个险种的材料的基础上,还须提供校方责任证明书。
(三)审核支付
1.材料的初审:参保学生的医疗费报销,由所在学校做好材料的初审工作和外伤的初步调查、核实,并出具相应外伤证明。
2.区社保局在受理学校送交的材料后,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报销申请,于8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
3.对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确或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由区社保局委托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对于发生在本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对于发生在外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经核实不符合规定的,发出《拒付通知书》。
七、定点医疗机构和残疾程度认定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住院、特殊门诊等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规定执行。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疾病门诊原则上定点在市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由区社保局确认公布。
(三)残疾程度认定:由区城医办、区社保局、*市人民医院、承保保险公司组成鉴定小组进行残疾程度认定。
八、基金监督管理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接受社会监督,监督机构设在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监督电话3046325、3023239;传真3052969。
(二)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保费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安全移交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民办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各自管辖学校(幼儿园)保费收缴移交的督查工作。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专户储备专款专用,收支运行单独建帐。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区社保局要健全财务管理和内控检查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预警制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九、其他
(一)农村在校学生,统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与城镇学生待遇差额部分可通过商业再保险解决。
(二)农村学校城镇户籍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学校上报区社保局,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篇2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以下简称微免学)是我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1]。
同时微免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微免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和科研当中去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毕竟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应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信息,更好的掌握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课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近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优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1实验课内容选取上
实验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既锻炼基本技能,又能突出学科特点、实践性强的、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广泛的实验。
如革兰染色法,因在微生物的理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并且由于细胞壁的不同,用革兰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大类。这样染色分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后便于观察,二,从分类学上来说,把不同的细菌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三、从临床用药上来说,知道属于哪类细菌后可以针对性的用药,防治药物滥用。通过观察革兰染色结果让学生也学会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微镜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基本工具,所以必须熟练使用。综上,革兰染色是首选的实验内容。
微生物实验离不了养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肯定用到消毒灭菌的设备,在消毒灭菌的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所以这个方法应该让学生会熟练操作,我们在理论课中就要给学生讲,但是毕竟没有实物,所以要带学生去实验室看高压蒸汽灭菌锅,还要从最普通的高压蒸汽灭菌锅讲起,要让同学们知道这个设备的实用性和危险性,一定要告知他们首先保证锅内有适量的水,没水不可能有蒸汽的,还要让学生知道放进该设备灭菌的东西不同材质的该怎么包装,放气的阀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消毒灭菌完后一定要先放气,等压强、温度都降下来之后才能打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倘若在压强降下来之前打开盖子,后果不堪设想,会打伤人,可能会伤的很严重。知道了普通灭菌锅的用法,那么目前比较自动话的就更容易用了。
再如细菌的培养实验,在理论课中已经学习的细菌的生长以所需的条件、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等,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不同状态培养基,如,固体、液体、半固体,调PH值,消毒灭菌,倒平皿等,然后接种细菌。在这些操作中,不但让学生学会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也让学生掌握的无菌操作以及不同状态培养基中接种细菌的注意事项。
还有药敏实验,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耐药菌株日渐增多,所以在选用药物是,只靠经验可能不够,就需要针对性的做药物敏感实验,找到致病菌的敏感的药物,有针对性的用药,一方面药物疗效显著,另外也可防止由于滥用药导致的菌群失调。所以药敏实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应该安排在实验内容中
另外免疫学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实验,此技术在目前的临床和科研中都应用广泛,比如乙型肝炎五项的测定,其他的一些抗原抗体的检测等,都可以用此技术。虽然理论课中学习了其原理即抗原抗体在体内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也说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要实际操作才能牢固掌握,在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实验失败的,让他们根据理论课中的知识,自己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间允许的话,让他们再做一次,可以加深印象,更能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比如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抗原,抗体已经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加进去待测样品反应后,再加标记的抗体反应,然后一定要反复洗涤,倘若没洗彻底,那么无论有无抗原,加显色剂后最终都会有显色反应,出现假阳性,即检测失败, 所以此实验的关键步骤不但是抗原抗体的结合,洗涤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微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2时间的安排上
在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上更要注意: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复习巩固,是把理论课中讲到的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在本校,一般是一周一次课,那么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下一次课,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忆比较深刻,做实验的时候思路就会比较清晰,相隔太远,难免遗忘,实验课上再把基本理论在复习一遍,会占用宝贵的实验操作时间。 所以,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重要。
如革兰染色实验,应安排在学习完细菌的形态结构之后。因在理论课中学习了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区别与联系,且了解革兰染色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肯定很想知道到底怎么操作,所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亲自操作染色过程,加深印象,以便应用在临床的病原菌的检测中。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应安排在学习过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之后,在理论课中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及消毒灭菌的方法,操作起来就会心中有数; 而ELISA实验和血型鉴定实验,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之后,因这两个实验应用的原理都是理论课中的抗原抗体的结合。这样,通过实验课的亲自操作,让学生既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也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
3教学方式的选取上
实验教学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一些实际操作过程的图片
或动画给学生看,更直观的让学生学习规范操作过程。老师也可以边讲边给学生示范操作要领,如想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试管要倾斜45度,一方面为了方便接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污染;又如想半固体中接种细菌验证细菌的动力,在倾斜45度的基础上,接种针一定要原路返回,以免影响结果观察。又如,在示范革兰染色的步骤时,一定要给学生讲到冲洗染料时要小心,水流要小、要缓,防止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大,把细菌冲洗掉,导致实验失败等。
在实验操作时,最好分成几人一组的形式,毕竟同学们没做过相关实验,难免会手忙搅乱,几个人一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做到规范操作。对做失败的实验可以讨论,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重新再做,争取实验成功,这样在以后的自己操作过程中就会印象深刻,不易出错。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要做小结,总结他们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提高。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分析各自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4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写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实事求是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验课中,经常会观看示教片,也要求学生画出图形,这样一方面通过调节显微镜,熟悉一般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及油镜的使用,并且更直观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加深同学们对某些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的印象。
5教师对实验报告的分析
课后老师批改实验报告后,在新的实验课前,老师应该把上次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中的问题归纳性的提出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尤其是要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并且强调一下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同学们知道,同样的实验步骤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原因就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细节没把握好,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让学生从本科就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事实求实的实验作风。
总之,教师应该在精选实验内容,把握好实验课时间的编排,并把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进程,提高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水平。
篇3
根据国家、省、市卫生防疫要求,结合国际、国内、地方疫情,动态调整全市学校卫生防疫措施。根据2019冠状病毒疾病流行情况,市卫生规划委员会正在修订新的《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指南》。市体育局将在“五一”假期前,根据防疫要求和疫情情况,统一安排节假日防控工作。原则上,节假日尽量不要离开省内,不要前往海外和中高风险地区(动态变化)。
2022五一学生出市要隔离吗
如果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一般是需要隔离的,如果只是去了低风险地区,一般不需要隔离,但是需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学生不得离开该市和该省,但建议您不要在省外旅行。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城市或省份,建议你在旅行时戴口罩和其他保护措施,避免拥挤的区域,尽量去稍微不那么受欢迎的景点。不要在餐厅吃饭。你可以自带干粮,也可以购买并打包到酒店。
五一学生返校有哪些要注意的
“五一”期间,我们要做好防疫准备,安全出行,避免聚会,合理安排时间和路线,具体如下:
篇4
篇5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根据教育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教育评价对象,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是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评价;个人评价则是对单个人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可以应用于小组和个人。然而,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侧重于研究对个人的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仅进行个人评价是不够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心理的复杂变化,难以把握。原因之二是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原因之三是个人评价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竞争性和合作性。为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小组评价的方式,收到很好的效果。
1 小组评价的定义
小组评价包含两层意思:将小组所有成员看作一个整体来评价;小组评价的成绩作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小组成员的成绩也是小组的成绩。
2 小组评价的目的
小组评价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质疑、探讨、交流等,从而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小组评价的实施过程
在初一年级6个班的生物课程中,每个班都超过50人,如果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实难操作。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小组评价,以下是小组评价的实施过程。
3.1 落实分组
将每个班分成8个小组:课室设置4组,将每组的前4行设为1小组,后5~7行设为另1小组,共8个小组,每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3.2 评价说明
向学生说明如何评价学生个人平时课堂学习成绩――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各占50%。其中小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评价,小组的成绩就是该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小组成员的成绩也是小组的成绩。期末小组的总分也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总分。
3.3 评价原则
小组评价的原则,既兼及公平,又顾及竞争。课堂问答,分两种形式:一种为小组轮流回答,体现公平原则;另一种为小组抢答,顾及竞争原则。每一次小组轮回,设计题目的分值相等,体现公平原则。每次小组回答,如果回答不了,让其他小组举手抢答,又体现竞争原则。
3.4 操作过程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评价时,可问“哪个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有小组代表自告奋勇来回答则可;如果没有小组派代表回答,则随意叫一小组号,该组须有一个成员站起回答问题,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没有成员站起,则0分;如果站起,回答全对得10分,如果回答全错,也得2分(鼓励奖);如果站起的学生回答不了,小组成员可补充,如果小组成员都回答不了,则由其他小组抢答,如能回答则获得该小题的分值。
3.5 问题设计
问题或讨论题的设计需有梯度,并且难度要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既能让站起来的学生回答,也能调动小组成员思考难题,及时给以补充。
3.6 小组评价表
设计如下小组评价表(表1),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4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激发小组成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在小组回答问题过程中,对小组进行适时中肯的评价,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对小组的评价语言。
(1)“该同学答案很接近了,小组内成员赶快帮忙!”
(2)“你们小组配合真默契。”
(3)“你们小组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4)“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
(5)“这两位同学并肩作战,其他小组要向他们学习。”
(6)“小组内还有成员有补充吗?”
(7)“这个小组的回答很有特色!”
(8)“瞧!困难的问题经过你们一轮斟酌,不就解决了吗!真是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
(9)“你们班集体的力量真大,居然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10)“这次实验××小组做得最好!”
(11)“这次实验xx小组发现一个连我也未发现的现象,佩服!”
5 通过实施小组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1 实施小组评价方式的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小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对象是个人,例如“大家先思考1min,等会叫个同学回答。有请××同学回答。这个同学的得分是××。……”这些语言侧重于个人研究,会导致一些能回答的学生不想表现自己,担心别人说他好表现。不能回答的学生更是担心教师问及自己,在教师还没有叫到某个学生姓名之前,心总是悬着,如临大敌。提问时,教师眼光一扫,学生个个低头看书,不敢与教师目光对视,如果不小心抬起头,刚好与教师目光相碰,则脖子赶快往前一缩。当教师问及到某个学生之后,大家“唏――”的一声,终于松了口气。如此心理变化,学生很难积极参与问答、讨论,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
而小组评价研究的对象是小组,是一个小集体,例如“小组讨论1min,等一下叫个小组回答;第××组回答。……”侧重于小组研究,能回答的学生则主动举手回答,因为,他的问答不是为个人,而为集体,别人不会说他好表现,反而说他是小组的英雄。而不能回答的学生也大胆举手,因为,举手才有为小组获得抢夺分值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为小组、为集体,就算回答不了,小组也没有理由埋怨他。另外,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很多小组成员则督促小组中胆子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回答不了,小组成员则七嘴八舌在旁边帮忙,更有的小组成员站起来与之并肩作战;或者小组长责无旁贷地站起回答,就算回答不了也有2分鼓励奖,还怕什么。如此心理变化,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问答、讨论,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5.2 小组评价操作方便、可行,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进行个人评价,则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成绩进行评价,因为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假如一个班五十多人,一个学期下来,个人回答问题的次数能有多少?次数少,得分少,就难以评价个人的课堂成绩。在生物实验课,进行个人评价更难,拿显微镜观察实验来说,学生做实验需要时间,等做完实验后,教师能有多长时间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能否对所有学生的实验结果都给予评价?
小组评价则不同,一方面,一个学期下来,小组的回答问题次数多,这样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在实验课教学中,小组评价操作起来容易、方便。例如,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只要将每个小组推荐的实验效果最好的进行打分则可,这样既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还可让其他成员观察这一组的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5.3 实施小组评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又实现了共同提高
实施小组评价能够使小组内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而小组之间为了得到更好的表现,得到更高的分数,也会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笔者在没有实施小组评价时,经常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或作业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违纪。实施小组评价后,他们所在的小组可能担心他们表现不好,而影响整组成绩,不需教师提出,本小组的学生就纷纷想办法帮助他们:和他们一块做作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能力较弱的同学的局面,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好风气,实现了共同提高。
篇6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时,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等。他们回答后,可以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得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行行出状元。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三、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习
我们常说,好的教学内容是被问出来的,好的学生是通过提问被发现的。可想而知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紧扣教学目标和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教科书直接提出的问题,二是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无论哪种提问,都要保证提问方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地随便一个“为什么”“是什么”,或把“有什么”当做问题。例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课本上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这个提问的方向很不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斜的进来斜的出去”是不是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呢?“光从左边进来从右边出去,光从右边进来从左边出去”,这样回答是否可以?另外,这个提问没有相应的问题情景,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考虑问题,从而无法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从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考虑。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四、以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进入课堂。教师要利用实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可用生鸡蛋代替钢球置于硬纸片上,将惯性演示仪换成玻璃杯,杯中放一些碎纸屑,然后用一根钢尺猛击硬纸片,在击打之前问学生鸡蛋将如何运动。而实验结果往往会出乎学生的意料,当钢尺猛击纸板之后,纸板弹了出去,而鸡蛋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由于失去支持而掉在杯子里。
这时学生会满怀疑问,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学习。
篇7
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前沿学科,又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关键的基础学科。同时,鉴于生物化学的实验性质,其实验原理和方法发展迅速,促进了生物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和创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并使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伴随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医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师重要的思考内容。我们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改革的思路与方案,包括实验课程的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探索。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首先,实验教师完成前期实验的准备工作,教师再讲解某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沿袭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其内容偏重于对课堂理论的验证,忽略了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素质。
(一)对生物化学实验重视不够
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积极,且实验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实验课程教学明显落后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知识,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
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授课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每年2000多名,临床专业专科生每年1000多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每年100名,中医专业150名。实验室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现在正在新建另外的基础实验教学楼。另外,高级的生物化学实验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条件苛刻,使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实验项目的开出和实验质量。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只有三台,缺乏紫外扫描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只有一套,核酸电泳仪和蛋白电泳仪各只有一套,PCR仪只有2台,氨基酸分析仪也只有一套,如果这些仪器在实验运行中损坏,实验将无法进行下去。
(三)教学与教材不统一
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与教材时有不统一。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材版本众多,如李慧芳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黄建华等人主编《生物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等,因作者想法和思路的不同,表现在教材中的整体设计路线和章节设置也会不同,但不同的授课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选用不同的教材,使得学校购买的教材经常改变。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模式,倘若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教材知识点不协调,学生就不能在教材的相应章节中找到学习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验证性实验,很多实验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例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测定、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血液中转氨酶的活性测定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学生不必思考就能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设置,这样使用的仪器比较单一,大中型仪器使用较少,对学生熟悉大中型仪器的使用不利,也不能够有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思考,缺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一)实验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现代教师应抛弃传统落后的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理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的学习。
鉴于大一新生生物学、医学基础知识薄弱,我们在培养方案里尝试开设基础生物实验课程,补充新生的生物学、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生物实验包含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对于这门课程,学校也细化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实验课从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教学,客观上有助于强化实验教学的功能。已有的结果表明,本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和设置卓有成效,是医学院校实验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二)改革实验内容,设置合适的实验项目
当前的实验课程进度表安排基本上参考理论课程的进度,与理论课程的进度稍晚,这样会出现实验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后果。实验项目设置的顺序应按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各模块安排更优化,实验类型更合理,不同的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应不同,有侧重点,甚至可以考虑完成理论教学后再进行实验教学。
作为实验教学的深化,我们考虑实验项目开设的时候,在保证开出基础的实验项目同时,结合授课教师的科研工作,尝试将深入的实验内容渗透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该会收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科研工作属于原创性的,当开出这些研究性实验,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也相应完成,取得双赢。将高等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在学校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医学生物化学发展迅速,为适应学科及教学的发展,实验教学人员每五年需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对实验项目进行修改和补充,及时更新知识和新方法。我们生物化学教研室已完成了适合医学专科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教材编写。教师通过参编实验教材,将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且更有利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四)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抛弃传统落后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出高效率、高质量的实验课。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标记问题,思考并记录实验操作时可能有哪些注意事项,教师开始分析实验时,对一些关键的地方通过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怎么进行操作,操作中应该怎么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这些方面不能直接讲解给学生,逐个启发学生让他们思考,这些问题在操作中应该怎么解决。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我们还发现,多媒体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颇有帮助。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能够更清晰、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效果明显。多媒体教学还能规范实验操作,明显减少实验错误,实验误差也明显降低,这样既使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更丰富,又补充了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成效明显。
(五)完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以综合检验学生实验素养和动手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出发点,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落后的以考核实验报告为主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出勤率占20%、实验操作过程占30%和实验报告占10%)加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占40%)组成,改变传统的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占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实验操作过程与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并重。
出勤率是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考察一个学生对实验持有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我们认为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比较合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规范学生的操作,指导实验,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这是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大头部分,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部分,对于分析独特或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实验报告应加分,鉴于实验报告是学生已完成实验之后所作,只占总成绩的10%。在期末实验技能考试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操作,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结果与预期误差不能太大。操作内容不能太单一,必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实验;既要考察学生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又包括动手实践技能。把综合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能力作为重点,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期末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也是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重点。
综上所述,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师来说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使目前学生的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逐步转变,重视实验教学,使之与理论教学平齐。并借助多媒体实验教学等手段,探讨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入推动我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发展,最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亦龙,谢永芳.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2008,(1):43-44.
[2]张俊杰,贾长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14-116.
篇8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活动兼有“科学”和“素养”的两重性,数学教材侧重于将抽象的数学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数学课外读物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方面的课外阅读。
一、数学课外读物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现行教材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融入了生活现实,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卡通化、彩色化的课本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化的数学课外读物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更多的数学信息走进学生的视野,数学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小学生数学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操作、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领悟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懂得学好数学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生活的数学》根据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数学的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素材,引导小读者思考如何运用所认知的数学内容,巩固所掌握的数学概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数学理论与生活应用的鸿沟,让学生领悟及欣赏数学在他们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社区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生活,为数学课程趣味性的增添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数学的机智》是世界畅销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的数学题都来源于生活,从火柴棍、西洋棋、骨牌等“道具”中飞出的一个个问号让数学不再枯燥。
数学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既有童话色彩,又有生活真实性,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难题,只要自己开动脑筋,激发出自身智慧的火花,一切问题都存在能够得到解决的可能。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建立起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结构,体现了数学教育开放性的核心思想,使得教育力量开放性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数学课外读物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脊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学养成离不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离不开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先行条件。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通过对活动对象的辨析、质疑、探究等方式,产生发现式创新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状态驱使认知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直至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引导他们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5]一个“为什么”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从某种意义来说,创造力的形成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深化了数学思想方法。
阅读《爱克斯探长》、《果戈尔数字奇遇记》这一类的数学课外读物时,学生经历了问题的产生过程,亲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对内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益,也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外读物对于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张景中在《数学家的眼光》一书中提倡、教给学生用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在弄清定位规律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试验特例,形成猜想,约定表达方式,建立概念,证明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问题是小问题,但思考的过程,却正反映了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般的方法”。在《魔法数学》一书中,有在全球流行了几十年的思维训练工具,给大脑洗个澡、活动大脑的筋骨、和数学一起生活、不要让代数和算术打架、数学游戏和数学魔术等近百个游戏和迷题,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怀有恐惧心理,而是坐下来静心品味数学的魅力,在享受数学带来乐趣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自由、愉悦的阅读氛围,有益于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最为活跃,能够不断地想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激发问题意识,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发现带有个性色彩的独特问题,符合发展性教育原则和开放性教育原则。
篇9
一、动态知识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内涵
1.动态知识观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对于知识的学习是“静止”的,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各个方面的因素的紧密结合,进而不能实现生物课堂的优质和高效。而动态的知识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被学生主动吸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得以充分的彰显出来,学生的个性塑造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得以最大化的学习,能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2.动态知识观让知识的学习更加开放:动态的生物学习,成功的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动态学习的过程显得尤为开放。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然要求。在动态的生物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更加多样。无论是对生物问题的探究,还是对实际生物问题的分析,学生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这是动态知识观的终极意义。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树立动态知识观的必要性
1.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教育下的生物学习,最欠缺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分数的限制,使得很多的学生都着重在做题和记诵知识,很难将这种学习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高中的生物学习并没有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合适的发挥空间,而动态知识观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欠缺。动态知识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能力,使得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水平都能够有迅猛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充分地融入了动态的知识观,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提高。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态知识观从本质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因为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动态的,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思路和教育,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态知识观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对生物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动态知识观在课堂上的实际意义所在。
三、动态知识观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
1.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动态生物学的观点在生物课堂上高效地运用,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实行素质教育。生物是一门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其中最不可忽视的是对实验的学习。每章的课程中都会有相应的实验教学课,老师应积极地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做到实验步骤的精准化,无论是实际的操作还是理论上的指导,都应该做到没有遗漏,每个步骤和每个知识点,都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做到细致入微,对生物的本质探究得更为准确,只有将实验探究成功的做好,才能够保证在生物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老师讲课的思路,并顺着这种思路开展课堂的学习,这样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这同时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其内容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它的学习思路却是固定不变的,掌握了学习的思路是成功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生物作为一门探究性的学科,起码的质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生物的实验性更是对质疑的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耐心地对其进行讲解,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积极地提倡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探究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同时还要善于比较不同的探究方法之间的异同和利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富有理性精神,具备最起码的学科素质,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尽快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能够积极的寻找方法对自己的疑问进行合理的解释,最终不合理的质疑,这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思路,也是对生物学习的深化和升华。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加上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科,如果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很难高效地将这门课程学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之间要展开必要的互动,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习惯,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个过程中是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关键。老师起到点拨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力军,这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地参加课堂上的活动,多与老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动态知识观的内在要求。在课堂的学习中融入动态知识观的理论,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动态知识观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思想,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才能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积极地将动态知识观的理论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才能打造出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2、在改进教法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就范式教学方式不给学生留有积级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教学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级主动地思维。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探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进行,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能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学生在寻求答案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而得到答案后,接着再追问一些启发性问题,如你如何想到这个答案?你为什么这样想?这样解决问题是否合适?能否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等,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3、观察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生物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初中生不仅好奇、还很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具备或多或少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设计、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有所发现,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尽可能开设探索性的实验: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能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独立进行探索学习,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不是机械照搬。如“探索绿叶在光下的功能”,让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②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科学研究方法设计新的实验。如:学习“呼吸作用”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推断叶在黑暗条件下的变化,在“脊蛙反射”实验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其感受器是皮肤等。③教师有意设计一些有趣的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如“本地河流污染情况的调查”、“本地区留鸟、候鸟的种类”、“本地区珍稀动、植资源及保护状况”、“近亲结婚及其危害”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4、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那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教材内容,去吸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述生殖时,就联系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的绵羊“多利”,讲述遗传物质基因时,介绍我国在培育转基因动物方面取得的成就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从内容安排和讲授形式上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东西、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面前的好奇心。如学习“鸟纲”时,设计一组问题:鸟为什么会飞?人缚上一双翅膀就能飞了吗?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
5、在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篇11
从一个每天埋在书本里的高中生到一个愈发独立的大学生,消费内容和习惯的改变可能是所有改变中最明显的,是大学生当前以至一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消费行为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行为,对其背后的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不断观察和思考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消费行为,希望结合行为经济学知识分析他们的消费误区,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理性消费做出努力。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以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最终给出一些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可行建议,从而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的方式丰富多样,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实用为先。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词语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所表现出的个性化,表明我们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对个性的追求和对自我实现的热衷,反映出当前新知识、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观念。3、追求前卫。大学生消费的“前卫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和追求新颖、时尚。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4、消费水平的差异性。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月收入人均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有国家和学校助学金的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因此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同学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也承受着经济困难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于此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二)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质量型发展: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 2、学习消费的比值大幅度上升: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酒吧、KTV、台球、网购也成为大学必修一课。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增高:在校大学生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早已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转向感受和体验。 5、模仿性消费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平板电脑随身,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误区及经济学解释
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趋势只是分析其行为的开始,结合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对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消费行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才是提出理性消费建议的有效途径。
(一)广告背后的秘密——“禀赋效应”产生的虚拟所有权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行为经济学大师特维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该理论指出:在面对未来的风险选择时,人们通过一个价值函数来进行价值评估,这个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就是损失厌恶(LoseAversion),即:等量的损失要比等量的获得,对人们的感觉产生更大影响。“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与之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当一个人将要获得一样东西时,他会认为这样东西比自己尚未拥有时更有价值。
禀赋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某汽车品牌免费提供的一年的汽车使用权,购物网站上专门设置的免费体验频道,商城提供种类多样的免费商品试用,卖家提出的“15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等。受禀赋效应的影响,消费者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对所使用的商品会产生“虚拟所有权”,一旦这种所有权融入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观点中,我们很快就会把它合理化而忘记了对商品的正常估价,最终说服自己以相对高的价格购买或不再行使退货的权力,显然,这是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广告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更是以新奇的设计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由此产生的花费不在少数。虚拟所有权正是广告的魔力所在,我们看到一个外形时尚功能强大的手机,会想象自己手里正玩着这样一部手机;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也会在脑中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穿着这件衣服的样子——想象着它已经是自己的了,把自己当成所有者,正是商家广告的目的所在。
可以说,抵制“禀赋效应”的诱惑是理性消费的第一步,对于一项消费活动,要以“非所有心态”来看待,尽量拉开自己和商品、服务之间的感情距离,以实际的所有权为判断标准,公平合理的对所要购买的商品做出估价。
(二)心里的锚——消费行为中的“幼鹅效应”
参照系(reference)是行为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大量的有关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时,常会选取一个参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消费行为也不例外。人们对消费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判断,常常是以一个参照点来作为标准的,“锚定心理”(anchoring)便是如此,它在消费选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学生的消费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行为:在地处繁华商业区的商场消费,两款衬衣的价格分别为300元和500元,我们很可能买300元的那件,而在另外一家商店里,多数衬衣价格低于300元,只有价格最高的一件为300元,这时我们会买价格低于300元的款式。都是同样300元的价格,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呢?
上世纪,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由此他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幼鹅效应”由此产生,我们看到一件商品的价格,在心理会形成一个锚(参照点),这一价格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如在高档商场中300元的衬衫受到500元衬衫的影响,显得更加划算,而低档商场中300元的衬衫却像是一个奢侈品。
传统的购物消费经验常提到要“货比三家”,就是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价格信息,同一商品的价格信息掌握的越全面,就越不容易受到某一数字锚的影响,从而在消费中可以有效的规避交易风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建立在对大量商品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购物经验。
(三)“瘾”性消费——对边际效用递减的质疑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假定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人们对于一个消费物品的评价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行为经济学家则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如果边际效用真的是递减的,那么对于一包接一包的香烟消费,不断增加的成瘾般的网购消费等现象又如何解释呢?行为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质疑的根据,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上瘾行为。
上瘾(addiction)是行为人在过去的实践中体验到的能使其感到快乐的行为,尽管在很多情形下不良的上瘾行为会带来降低行为人效用水平的后果,但行为人还是会坚持满足自己的嗜好。从一般意义上的酗酒、香烟到网络上瘾,饮食过量,上瘾行为已经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生活。
上瘾行为有“益”和“害”之分,有益的成瘾行为如对某一类型书籍的偏爱,对乐器演奏的痴迷等等,由此形成的消费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要安排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害的上瘾行为是需要及时发现制止的,烟瘾,网瘾会使得花费毫无节制,同时,这种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随着某种行为上瘾程度的加深,停止消费所带来的短期损失将会越来越大,但理性人还是会通过突然停止法戒除某种程度极深的行为,用短期的损失换取长期更大的收益。
(四)浪费和节省可以相互转化——理性对待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基本涵义是指已经投入的、不可能收回的成本。如交付给辅导机构的费用,团购网站上购买的不可退款的服务等。对于沉没成本,大学生常常有两种偏离理性的决策。一种是夸大沉没成本的显著性,忽略隐藏在其后的机会成本,另一种是轻视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关注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减。两种行为都是对待沉没成本的非理,造成的直接后果可能是消费中金钱或时间的浪费。
夸大沉没成本现象的存在比较普遍,由于风险厌恶,人们对待已失去的东西时显得格外的不理智,他们多数认为,对于沉没成本,即使它再也回不来,也应该用相应的收益去平衡它,于是就出现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甲购买了一本价值80元的书,但是因为知识储备有限,这本书对他来说晦涩难懂,甲明知再读下去效用为0,但为了80元的书钱,他却不愿意放弃这本书而利用这段时间去读其他易懂的更有价值的书。事实上,无论他是否继续阅读,80元的书钱也不会再回来了。相反,继续阅读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甚至还在增加阅读的成本,可谓得不偿失。
轻视沉没成本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以参加课外辅导班举例,这项消费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消费的主要内容,各种资格考试的辅导班也都是价格不菲。很多大学生在报名缴费之后,在后续的学习中以种种理由拖延,旷课,长期的课程尤为明显。期初已经付清学费,心理上给人的暗示是后期的课程是免费的,因此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
用理性人的观点去分析的话,以前公认的节俭恐怕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好作风,甚至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权衡金钱和时间的成本之后,原来的浪费可能恰恰是节省,现代社会,人们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时间。而有些方面,沉没成本又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让已经花出去的钱发挥应有的效用,才是真正的节约,心理账户的平衡能力还是需要每个人思考和锻炼的。
三、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思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西蒙(H.A.Simon)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的思维能力并非无穷无尽,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正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人们在行为上并不总追求效用极大。人所能做出的选择,常常是根据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自己有限的思维。这就是人的“有限理性”观点。
既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那么在经济行为中,人所做的决定就不能保证是100%理性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表面上相同的问题产生很多不同的结果。消费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活动,更是人的心理乃至生理活动的反映,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不在于花费的多少,而在于所追求的效用是否得到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效用极大是不能用来评价人的消费理性的。
大学生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收入来源单一,数额较少,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需要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思考理性消费问题,不是老生常谈的鼓励节俭,更不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限制消费。倡导理性消费的初衷,是在大学生中形成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理性的认识金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为的是在以后的生活积累更多经验,让金钱更好的为自己、家庭和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高空(1989-)男,汉族,河北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09级财管;洪沐(1990-)女,汉族,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09级财管。
参考文献:
[1]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12
调查显示,对于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课时间,高职在第一学期,中职在第三学期,均以专业基础课形式出现,理论讲授与实验同时进行。实验内容大多集中在观察性实验,如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观察,动手操作较少。一些能够动手操作的试验,也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此外,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很少与药学专业背景直接联系,学生对微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甚少,实验时很少去思考每个实验的目的,存在盲目性。
2.实验多以教师为主体,实验课学时差异大,学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的实验课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用去了实验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了。此外,实验课学时差异较大。有的学校定为几个学时,有的则有几十个学时,缺乏统一标准。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各学校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对学时的安排和实验内容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没有从专业特色出发,在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3.教学体系陈旧,形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的微生物教学在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写上更新速度缓慢,实验课程体系陈旧,满足不了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课程还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阶段,学生只是了解一下实验结果和教师讲的是否一致,很少去分析原因、解释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1.上好实验课,向课堂要效率
根据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可将每一次实验分为以下三个过程:课前学生预习、课中教师指导和课后学生小结。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把相关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写出预习报告。教师需对预习报告逐个批阅,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个别提问、分组讨论、让学生操作演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先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原始数据记录、仪器使用情况等,然后才能让学生离开实验室。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及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同时做好课后思考题。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时,应对照其原始数据,重新核算实验结果。在下次实验时,教师应对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良好作用。
2.采用项目教学,开展自主实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技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所有准备工作,如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订、试剂的配制和仪器设备的准备等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的任务只是按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现在就采用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通过实验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得到一定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3.增加技能训练学时,加大技能考核力度
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学校的情况,适当增加了微生物实验的学时数,制订了操作技能考核办法,加大了考核力度。在实验考试前给学生布置考试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做好实验准备,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考核的实验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进行实验基本技术的专项考核,如显微镜使用技术,培养基配制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二是利用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水中大肠埃希菌检查,口服制剂中微生物总数检查等。实验考核内容由学生自己抽取,考核的成绩计入总评。操作考核评分细则要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制订,对学生的实训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篇13
1.2现有的课时量不足以支撑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当今,对于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而言,实验教学内容多而不精,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辅,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主流方式。这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多使得教师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课之间很难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完成课时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经常删除那些比较耗时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操作中,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或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的课时量而削减实验教学的课时量和内容。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使学生丧失对生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1.3医学生不重视仪器或设备的规范化操作
对于学生来说,一味追求结果的准确性而不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规范化属于普遍现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不规范、药品或试剂称量不准确等。例如,有的学生在吸取30μL的液体时选择量程100μL移液器而不选择量程为50μL移液器,结果会造成实验误差,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加以指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成为不良习惯。其他一些精密仪器如PCR仪、精密天平、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不仅降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4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是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如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经费投入不够,学校对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课的支持力度有限,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革新较慢,导致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部分仍然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例如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实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DNA的提取等,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及全面的掌握,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开设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验基础,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上却很难实现。
1.5成绩考核不合理
让学生掌握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和规范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考核实验成绩的最终目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要比其他科目纯粹的理论课程考核更为细化和复杂,在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模式中分2部分来考核,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实验课只要出勤率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走走过程。而且医学生认为,其课程有临床试验这一环节,根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生物化学实验上,生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得以补充。可医学生忘了临床试验和生化实验室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从最小生物化学实验都做不好,怎么能去胜任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实验。总之,这种考核方式曲解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改革教学模式
如今各高校对学生的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设施和仪器等硬件条件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人数扩招的速度。因此加大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完善教学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在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实验设备的购置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普及层析技术、PCR技术、核酸和蛋白电泳技术、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等实验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及时反映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加大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下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开展病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跟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将其引入到日常实验教学中来传授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此外,与同类院校广大师生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彼此间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或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教学的综合实力。
2.2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
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以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精心挑选,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精简实验内容,秉承求精不求多的教学原则,保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如《大豆中A基因的提取,鉴定与生物学功能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时量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合理的课时量应包括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让学生再动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问题讨论等时间。因此,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3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医生的选拔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医学院校,而培养优秀、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训练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面对各种化验结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名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后续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4通过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载体选择性地为医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学习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收集,寻找感兴趣的与医学相关的项目为实验立题,指导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技术离线、实验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讨论,给出建议并修改后确立实施方案。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后会写1份感想,并对这个项目提出一些后续的研究设想。这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训练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尝试,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2.5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系统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一套成熟、公平、公正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是高等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将课程总成绩与实验课挂钩(实验前的预习情况、试剂准备、课堂表现等),可以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全面的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明确、合理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积极调动授课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