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设计说明】: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建立浮力的概念、研究浮力的规律。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1、本课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总结,由生活回到物理构建浮力的概念。
2、用下沉的铁块与漂浮的苹果对比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从而去进一步思考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会回到生活中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现象。小组交流再到小组上台汇报,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3、用称重法测量不同条件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可加强学生对新方法的掌握,又能够使学生获得增强活动技能的机会,这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的作用。
2、用称重法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从测量中进一步去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设计实验增强思维缜密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水槽(方形、圆形各一个)、乒乓球、烧杯、番茄、苹果、小铁块、氢气球、皮球、水桶、演示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学生实验器材:烧杯、水、浓盐水、酒精、重物(侧壁作好标记,将其高度分为三等份)、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什么是浮力
1、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总结浮力概念
①把苹果、番茄放入水中,放飞氢气球,观察它们所处的状态
②将大皮球按入水中,产生按压皮球费力的感觉
2、通过观察和体验思考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苹果、番茄可以浮在水面上?氢气球可以在空气中升起?为什么皮球很难按入水中?
②学生总结浮力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3、演示实验:观察水槽倾斜时水中系住乒乓球的细线方向,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教师总结学生列举例子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铁块,使其与他们的固有思维形成冲击,进而激发他们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1、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2、学生讨论设计检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的方法并上台汇报
3、达成共识后,学生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4、从实验中学生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作用,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已经建立起的知识结构上得到新结论
将下沉的物体浸没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F浮=G-F(称重法)
5、学生练习使用称重法测不同条件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物体重力G= N
①、学生观察数据,是否有新发现
②、学生总结新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③学生再次体验将皮球按入水中的感受,从中进一步认识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物理再回到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过程分析,从而将思路转向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通过实验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一种方法,并通过观察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
活动三:探究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1、教师结合探究目的明确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F浮 、G排液
2、学生明确测浮力的方法。
3、学生讨论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设计被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的测量方案。
4、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展示实验结果,总结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力――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F浮=G排液
篇2
女
出生年月
1970、3
单 位
xx区xx小学
th_xxi@kt250.com
参加培训信息
时间
xx、x
联系
电话
单位
xx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点
xx市第xx中学
手机
8756xxx
题目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总结汇报课)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综合实践
实践时间
xx、x
基本
内容
描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基于moodle(魔灯)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了网下全班参与,网上试验并进的方法,还初步尝试了跨地域、跨校际三校网络协作学习的实施方式。该课程的总结汇报课设计了三大环节:1、回顾导入,自主畅谈——学生根据课件自由回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课程四个篇章的开展历程。2、汇报成果,反思评价——台上同学“七仙”(七个小组)过海,各显神通,展示和分享各自研究的收获。他们汇报成果的形式主要为以下两种:演说式——借助ppt宣讲。实践式——传承传统文化表演。台下同学则需大胆提问,积极评价,于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共享智慧,学会反思,学会评价。汇报和互动完毕,学生当场用彩色糖果投票,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五个优胜小组奖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教师小结并明确后继评价:在moodle课程上投票产生小组优秀成员。
材料列表
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此项由广州试验区项目办填写)
有 √无
教学设计方案
有 √无
实践报告
有 √无
课堂实录
有 √无
其他材料说明
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录像
2《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演示课件
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完整系列
单位推荐意见及理由
盖章
区级执行机构意见
盖章
市级执行机构意见
盖章
省级执行机构
篇3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xxx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 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 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篇4
大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及系统理论。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中揭示教学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学理论能够指导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是由信息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与信息接受者为主要成分的系统。教育活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动态过程,传播过程中,教师、学生、媒体、设计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师生之间要排除各种干扰,实现有效交流以取得教学成功。
(四)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较大。系统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方法,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所形成的方法。按照教学本身的特性,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
三、教学设计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依据相关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安排。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是要把握高等教育的特点。
首先,专业性是大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术才能或专长。一方面专业知识要以宽厚广博的文化修养作为知识背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知识、技能之间的正迁移,灵活地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广泛,同时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日益紧密,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以及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因而大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同时体现出通识性和专业性。其次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大学阶段学生智能发展的重点,努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第三健全大学生的独立性是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人感”进一步增强,是走向成熟的最后阶段。总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务必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的特征。
(二)二是要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即现代教学观。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素质教育观、系统方法观和教育效能观。
1.素质教育观。
一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身体、心理、文化科学三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等七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二是要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正常发展。三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和生存,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2.系统方法观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有序性、最优化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整体性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使教学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既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也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教学最优化指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强调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设计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的教学工作方案。
3.教育效能观
教育效能根据公式“教育效率 =教育产出/教育投入”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投入教学资源,追求最大的教育效益产出。
(三)三是要把握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环境及授课教师几个因素,在具体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时,按照标题、署名、正文三大部分来设计格式。
篇5
姓名: 班级:六年级一班 上课日期:
课题: 比例尺
执行思路: 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能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 1、化简比
1千米:100米 1000厘米:20米
1米:5厘米 5千米:20厘米
1千米:50厘米3000000厘米:3千米
2、自学课本3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比例尺。
探究与
展示内容 1、 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1:20000”或“”类似的数字和标记?如果见过,在什么地方见过? 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告诉我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什么是比例尺?和同桌尝试说一说。
比如: 1:200表示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1:300000呢?你能说说它在图上的意思吗?
你认为比例尺的概念应该是:
求比例尺的方法: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要求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练习
巩固 基础 1、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3、一幅地图用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拓展 判断
(1)一幅图上的比例尺1:20000cm()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篇6
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方案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课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课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词语卡片
五、 教学过程:
六、 复习引入,细读感悟:
出示丁丁图片,学生打招呼
师:昨天丁丁带我们远远的欣赏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
追随着丁丁的脚步,走进那神奇美丽的影子桥吧!(多媒体课文背影图片)
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配乐)
师: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们。能用一个字说说你对这影子桥的感受吗?
生:美
师:影子桥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影子桥美的句子,勾画完毕后,小声地读一读。
师:好东西要与同伴分享。请同桌的宝宝贝贝们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对方听听。如果读得有感情的,就请你夸夸她。如果有困难,就请你帮帮她。
同桌学习
师:得到同桌夸奖的和我招招手,帮助了同学的也和我招招手。我喜欢帮助人的孩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收获呢?
生汇报
生:我喜欢“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
师:你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
生:我从第二段找到的这句话。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
师引读 生有感情齐读
同上
生汇报 师指导朗读
师: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喜欢这美丽的影子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也会坐在桥边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他都看见了什么呢?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 一切听从组长指挥。
2、 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仔细的倾听。
3、 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自己觉得这段用得好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分组汇报
智慧组汇报员:我们小组认为‘你追我逐’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你能把鱼儿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在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你追我逐’?
生:我们在平时在做游戏时会‘你追我逐’。
师:这就是我们的操场,谁愿意来“你追我逐’?
请生表演,并采访他们表演后的心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鱼儿的快乐告诉给大家吧!
生齐读这句
开心组汇报员:我们这组觉得‘一忽儿’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我们组的文润洲说‘一忽儿’可以换成‘一会儿’。
师:你们真聪明,会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一忽儿’的意思,我真佩服你们这组的学习能力。那这个词语好在哪里?
生:它说明鱼游的很快,很调皮,
师: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小组一起读。生评
师:和他们小组想的一样的孩子们就站起来读。
聪明组汇报员:我们觉得‘快乐’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那54条小鱼儿,我们一起把快乐的心情与别人分享吧!
运动组汇报员:我们组觉得‘藏猫猫’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藏猫猫’是人做的,而这里把小鱼写成了人,说明它很快乐。
师:你们小组真是团结合作的小组。那你们喜欢藏猫猫这个游戏吗?
生:喜欢。
师:做这个游戏时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啊,小鱼也和你们一样,在水里做着藏猫猫的游戏。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跳进水里。多么快乐啊!就让我感受你们的快乐吧!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真为你们喝彩!在文中也有一个用‘喝’字组的词是?
生:吆喝。
师:谁在吆喝?
生:丁丁在吆喝。
师:丁丁在吆喝什么?插上想想的翅膀想想,丁丁在吆喝什么?
生:小鱼快跑,有人来抓你们了。
师:你好像在和别人说话了,能用吆喝的语气说说吗?
生再试。
师:你吆喝的很好,还有谁想吆喝吆喝?
指明生汇报
师:丁丁为什么要吆喝呢?
生:因为丁丁要保护影子桥,不想人家破坏它。
生:因为丁丁爱桥,所以他要吆喝,吓走那些破坏影子桥的人。
生汇报
师:是啊,丁丁爱这美丽的影子桥,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美丽的影子桥,你们愿意像丁丁那样做一个爱桥、护桥的好学生吗?
生:愿意。
师:愿意的孩子,你们知道吗?白天的影子桥很美丽,晚上的影子桥更美丽,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去看看这座晚上的影子桥。
配乐:夜幕降临。四周静悄悄的,青蛙在田地里呱呱地叫着,小虫子在草丛你低声唱着歌,一轮圆月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在月光的照映下,河水像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水里的鱼儿也安静地睡着了,这时,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远远地飞过来了……
师: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什么了呢?
生汇报
师:还看到什么?
生汇报
师:带着这些美景,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再去欣赏那美丽迷人的风光吧!(配乐读)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影子桥那样有着迷人风光的景色,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保护他们呢?
生:我们应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不去破坏它。
生: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篇7
课程的地位 《微积分》是我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车辆工程系、电子电气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及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实践中使用数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的地位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微分。微分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与导数概念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导数反映函数变化的快慢程度,而微分则是函数增量的一种近似表达,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微分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是学习后续积分知识的基础,关于导数和微分两者关系的处理,突出微分的地位更有意义。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院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压缩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高职的数学教育中,把培养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突出重点与难点,重视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部: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能运用。
3.能运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求复合函数的微分。
4.能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的理解和运用;2. 在实际问题中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
难点:微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与难点;对于微分概念可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分析方法让学生深入领悟其思想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和一定数量的练习,精讲多练,让学生掌握好计算微分的方法与技巧;重视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将黑板划分为左中右三块,中块和右块主要用来书写即写即擦的内容,如旧课复习、新课引入、例题示范、练习讲评等。新课知识要点写在左边,如微分定义的几个表达式、微分形式的不变性、计算微分的方法小结、4个近似计算公式等。
[旧课复习] 通过实例或课堂练习复习复合函数求导。
[新课引入] 正方形铁皮热胀冷缩,其面积会随边长的绝对值意义上的微小改变而改变,利用这个经典例子直观引入微分概念。
[新课讲授] 微分
1. 定义:或.
.因此有.
2. 微分几何意义:当自变量发生绝对值意义上的微小改变时函数在其切线方向上的改变量,这就是函数的微分.
3. 基本初等函数微分公式,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表)
例 求函数的微分。
解一 用微分的定义求微分, 有
.
解二 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和微分运算法则求微分,得
.
本例小结 求函数微分的方法:利用微分的定义,利用微分的运算法则,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各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4. 应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的4个公式。
例 有一批半径为1cm的球,为减少表面粗糙度,要镀上一层铜,厚度为0.01cm,估计每只球需要用铜多少克?(铜的密度为8.9g/cm3)
解 所镀铜的体积为球半径从1cm增加0.01cm时,球体的
增量。故由πr3知,所镀铜的体积为
·Δr=4π×0.01=0.04π,质量为m=0.04π·8.9g=1.2g 。
本例思考 利用公式f (x0+Δx)≈ f (x0)+f ′ (x0)Δx计算函数近似值时,关键是选取函数f (x)的形式及正确选取x0、Δx。一般要求 f (x0)、 f ′ (x0)便于计算,|Δx|越小,计算出的函数值精确度越高。另外,在计算三角函数的近似值时,Δx必须换成弧度。
[课堂练习及讲评] (略)
[本课小结]
1.微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基本初等函数微分公式
3.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
4.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四个公式
【参考文献】
篇8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前人所总结和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可以说善于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
篇9
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亦称课时教案,“是指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理念,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诸要素(目标、内容、人员、方法、技术等)进行优化组合,而实际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和深化,英语课程标准已走进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生活,但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影响却依然不大。本文从标准陈述、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三个维度,对2013年参加郑州市“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比赛的163份教学设计进行统计,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结果可看出:
1.从上表中标准陈述这一维度,具有标准陈述的教学设计共44份,占总数的27%,其中标准陈述准确的仅占33%,是总数的7%。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占67%,占总数的20%。这些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大多数是直接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涉及一、二级的分级标准的重复,并没有根据具体教学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不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163份教学设计中具有评价活动方案的占总比例的75%。然而,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够评价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仅占8%,是总数的6%。大部分的评价活动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见下面三个评价活动方案案例:
案例一: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当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在评价上主要采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课堂随机观察等途径。
案例二:(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革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的评价,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2)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
案例三:注重生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一百六十三份教学设计中全部都有课时目标设计,而且目标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总比例93%。其它课时教学目标陈述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而10份具有合理评价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均来自这152份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合理的评价活动方案来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对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处于生搬硬套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格式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其理解,进而帮助读者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深化对标准的理解、实施,以助于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崔允指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如下表: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
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
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
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
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 Sundays?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 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 Sunday, do homework, read books,watch 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I 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 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
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下面是一份方案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对基于标准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考,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最终走向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形式、评价的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方案的认识和理解,走出传统方案的一些误区。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2]周建平.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9.
[3]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6-188.
篇10
教材是本科与专科通用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3年修订版。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为学生选择了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分析作为教材补充。“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主要讲解诚信的重要性、高职生诚信危机,诚信培养的路径和方法。本次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中即“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前续课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中的第二条内容,后续课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中即“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 学情分析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论证,选取教学的知识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下降,2年来北京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由300多分下滑到100多分,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采取登记入学形式,生源素质进一步下降。有些高职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差、而且社会责任感差,如:学习松懈、违纪违规、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一些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甚至对自己未来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纪律松散,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一些学生不仅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且合作观念较差。一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重视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缺乏诚信品质。一是日常言行诚信危机。他们经常承诺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经常背信弃义,上课迟到、吃东西、玩手机。二是信贷诚信危机:恶意拖欠贷款、学费。三是考试诚信危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四是学术危机。抄袭作业、毕业论文成风,瞒天过海。五是求职危机。就业签约后无故悔约。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兑现应聘时的承诺,一些高职学生无限放大自由,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辞退实习岗位,经常由于松散被退回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缺乏对“诚信”准确的心理定位,诚信认知和实践能力较差、自我观念较强,多数高职生对诚信深层知识知之甚少,有诚信意识与愿望,但是,对培养诚信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十分清楚。
4 企业对高职生诚信诉求
对北京市企业进行了诚信诉求与高职学历员工诚信状况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道德品质和遵规守纪比较重视,尤其是诚实守信放到了第一位,因此,道德教育重点应该以“诚信做人提高修养”为重点。同时,调研掌握了高职毕业生的诚信状况,为课程的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设计等奠定了基础,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诚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远离背信弃义之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兑现自己承诺。情感态度目标是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失信行为,崇尚兑现承诺行为。价值观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诚实守信正确认知和实践,正确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难点是持久地践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信行为。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7.1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引导设计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任务引导设计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企业需求的诚信素质,确立任务名称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创设情境。在任务的引导下,确立能力目标,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所以,创设情境选取2段视频案例――韩信报恩(正面视频)与小明的故事。(反面视频)进行播放,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思考。第二步,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给出的问题为:1.结合视频谈谈诚信的重要性。2.高职学生怎样培养诚信意识和行为?分配给小组进行讨论。第三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者2个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个班级划分成4个小组,以小为单位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教材查找理论知识、网上收集的资料、网络课程资料和学习任务书的要求等进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分析过程。第四步,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是与其它小组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说明分析过程。第五步,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第六步,教师进行理论提升。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理论进行讲解,对学生认识错误的理论进行纠偏。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2个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促进知行合一。达到“知、情、信、意、行”转化的目的。
7.2 教学手段
第一,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给出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分配给小组的前提下,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避免了高职学生由于底子比较薄,影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现象。通过“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以及教案、习题集、案例集、任务书和学生的拓展阅读资料等在网络课程中进行学习。第二,课程引导案例以视频为主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兴趣和引发思考。第三,利用媒体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讨论问题需要一定的资料基础。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没有准备资料的习惯,另部分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条件困难,在无线网络环境上课,便于学生收集和丰富资料。第四,利用课堂实践提高对理论的认知能力和理论在实践中应用能力。
8 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一步,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需求,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需求。第二步,任务引导设计。根据调研与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出任务名称――诚信是人生之本,以及任务目标、重点和难点。第三步,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视频。第四步,教学与学习文本设计。PPT、学习活动方案、学习任务方案设计。第五步,教学实践设计。选取朗诵的诗歌――我们呼唤诚信。选取的配乐――相信未来,激发学生诚信的情感,准备诚信签字的画面。第六步,思考与导行。结合讲授的理论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诚信意识与行为?”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践行诚信理论。
9 教学反思
篇11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执行的流程及基本语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应用循环结构,写出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探究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模拟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在上网时IE恶意病毒程序入侵,反复打开浏览器窗口的过程。在网页中点击某一个链接,马上弹出很多个浏览器窗口,网页都是一些广告或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关闭都来不及。提问调查同学们平常上网有没有碰到过这个情况,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碰到过,并请学生一起在机器上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数IE恶意病毒程序打开浏览器窗口的次数,也就是重复做这个动作的次数,也就是循环。中职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都很感性,通过这个实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势就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FOR循环。
2.师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画出IE恶意病毒程序执行过程的实际流程图。并推出计算机程序语言里FOR循环的一般化流程图。根据流程图,让学生尝试写出FOR循环的语法。编写程序最终就是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计算机程序代码翻译出来,在这里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动作反复执行的数次如何通过循环来控制。
3.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闯关编程游戏第一关:教师引导学生模拟IE恶意病毒程序入侵,反复打开浏览器窗口20次。大部分代码已经给出,请学生将程序补充完整。
For i = 1 To()
Shell App.Path&”\360se.exe”&””&bpath, 0
‘打开浏览器动作
Next i
这里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巩固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语法,尤其是循环次数如何人为的控制,使学生消除对病毒程序神秘感,对整个计算机程序语言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4.师生共同研究、拓展知识
闯关编程游戏第二关:编写简单明文加密程序。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机密的数据传输中,是不能以明文也就是直接魉停必须经过把明文用密钥加密,使明文变成密文后才能传输给对方,这样可以防止别人截取数据。让学生编写简单明文加密程序,采用所有明文符号ASCII值加5加密规则。这个闯关编程题里面循环的次数由加密明文字符的长度决定,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在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来设置循环变量处理问题。
5.知识归纳、多元评价、总结提升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讨论归纳本课所学知识,并对两个闯关编程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的点评。对好的作品进行在同学之间展示、共享,以达到同学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最后教师对本课的知识总结。
五、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计算机程序语言逻辑性强,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乏味和最困扰的一门课程。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平常碰到的病毒程序入手,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个闯关的编程游戏完全取材于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索然无味的算法中,体验到了程序设计的趣味,并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待探讨的问题
篇12
2 开展合作学习,创新教学设计思路
篇13
2011年,教育部在新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原有的“双基”(基A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理论发展成为“四基”教学理论,从而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一次新飞跃。全新的理论已经提出,但是如何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实践呢?笔者拟针对这一课题作粗浅探究。
一、“四基”理论的定义和特征
“四基”教学理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顺应时展潮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体系。与传统的“双基”教学理论相比,“四基”教学理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系统等四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特征:
(一)更加注重教学对象的具体性。“四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更要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门别类地加以教导。
(二)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四基”教学理论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不仅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大显性目标,而且完成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两大隐性目标。
(三)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从“双基”发展到“四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四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要提升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学新环境和新要求。
(四)更加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四基”教学理论本身就是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它不仅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渗透基本思想、积累基本经验,四者有机统一于教学实践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二、基于“四基”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为更加直观地展示“四基”教学理论的应用价值,笔者以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为教学案例,分析“四基”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从问题中提取二次函数的关系式、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理解二次函数背后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掌握知识要点”等学习步骤,掌握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方程与函数的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涵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找规律的辩证思维。
(二)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考虑到二次函数这个知识点的抽象复杂性,笔者在上课之前首先对此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回顾,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温故知新,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极值算法和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模型的技能。
(三)渗透基本思想
这里,笔者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传递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课堂问题:光明中学校外有一座小桥,桥洞截面边缘是如下图所示的抛物线,当水面宽度为10米时,测得桥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
(1)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出桥洞的函数解析式。
(2) 一只宽2米,高2.5米的小船
能否通过小桥?为什么?
(四)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以“船过桥洞”为例,笔者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首先将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模型;其次通过数形结合进行求解;最后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之后,笔者又设计了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若干问题情境,来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强化和积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最后,笔者带着学生们对本次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一是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三是强化了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四是归纳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问题的一般步骤,积累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
从“双基”到“四基”,是数学教学理论一次质的跃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唯有此,“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我们的教学才更加适应时展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