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混凝土质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混凝土质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混凝土质量

篇1

(1)水灰比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确定水灰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施工的要求。

(2)用水量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为基础,在配合比已确定的情况下,计算用水量增加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值,以引起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用水量控制的重视。

用水量确定后,依据水灰比(WPC)确定水泥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量控制不准的大多数表现为实际用水量超过配合比设计用水量。按该配合比施工的混凝土搅拌计量过程中,用水量增加5、10、15、20、25、30kg时,混凝土强度fcu,0′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在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的前提下,随着实际用水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步降低,每增加5kg水,强度降低约112MPa左右。

3用水量增加引起的其他质量问题分析

(1)混凝土浇筑面表面或侧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实际加水量超出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用水量,水灰比过大,且环境气温高,混凝土浇筑后初凝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缩。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骨料和胶合料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水灰比越大,则这两类变形也越大。失水收缩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特别在养护不良的部位。沉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侧面,这些裂缝往往沿钢筋分布。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流浆、离析现象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用水量严重超标,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体与骨料分离,造成流浆、离析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水的作用,控制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用水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按照工程设计混凝土的强度,在保证施工所需流动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泥、砂石的性能,确定水灰比,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在混凝土计量过程中,应将水计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准确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依据含水率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做出相应调整。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准确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发现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普通混凝土一般在浇筑后12h内开始养护,养护方法应按照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外部环境科学确定。采用浇水养护的混凝土,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有防水及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要延长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篇2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粗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材料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试浇筑和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同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2 混凝土质量

2.1 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工程施公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

2.1.1 水泥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C30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分类存放。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变质时不得使用。

2.1.2 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沙,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2.1.3 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型良好、质地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C40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2.1.4 水

除不容物、可溶物可不做要求外,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性能应与拌合用水一致,不得采用海水养护混凝土。

2.1.5 外加剂

外加剂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1.6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养护试件养护龄期应符合规范的规定,耐久性能试验标准养护龄期为56d。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及长期耐久性能试验。

当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比一致。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0.06%。混凝土中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

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应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匀质性和拌合物温度等进行测试。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查。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除水下混凝土外,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设计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75%或龄期不足7d时,新浇筑混凝土不得于流动水接触。对海洋浪溅区及浪溅区以下的新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前或在规定的养护期内,混凝土不得受海水与浪花的侵袭。

篇3

一、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水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 满足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不超过水泥重量的25%。普通混凝土常用的水灰比0.4:0.65, 超过水化需要的水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作性的需要。超量的水在混凝土内部留下了孔缝, 使混凝土强度、密度和各种耐久性都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 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 集料的强度都高于混凝土强度, 甚至高出几倍。因此,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的质量。而水泥石的质量又决定于水泥标号和水灰比, 所以说水泥石质量决定于水灰比, 可从水在水泥浆体中的存在形态加以分析。

(二)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标号对混凝土强度的作用是人们所熟知的, 同样配合比, 水泥标号愈高,混凝土强度愈高, 水泥标号愈低,混凝土强度愈低。关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水泥越多混凝土强度越高”。这个认识是不确切的:一是没有前提。这个前提应该是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灰比不同,就无法谈高低问题。二是两者间关系不是永恒的。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 混凝土强度有随水泥用量增加而提高的可能。但当水泥用量增加到某一极限量时,混凝土强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三)集料对混凝土强度的作用

集料本身强度一般都高于混凝土强度, 所以集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没不利影响。但是集料的一些物理性质, 特别是集料的表面情况, 颗粒形状( 针片状) 等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对地讲, 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影响更大一些。集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又与水灰比有关。当水灰比小于0.4, 用碎石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较卵石要高, 两者相差值可达30%以上。随着水灰比的增大, 集料品种的影响减小,当水灰比为0.65时, 用碎石和卵石制成的混凝土在强度上没有差异。这是因为碎石表面粗糙,卵石则表面光滑,它们与水泥石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不同所致。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有一定的影响。粒径大, 其比表面积越小,因此用于湿润石子表面的水得以减少,可降低水灰比而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省水泥。

(四)振捣密实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振捣是配制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振捣的目的是施加某种外力,抵消混凝土混合物的内聚力,强制各种材料互相贴近渗透,排除空气,使之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构件或构筑物, 以期达到最高的强度。

为获得密实的混凝土,所使用的捣实方法有人工捣实和机械振实两种。由于人工捣实弊端很多一般很少应用,主要是机械振实。

(五)养护的种类

混凝土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保证凝结硬化的正常进行。有自然养护,湿热养护,干湿热养护,电热养护和红外线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为养护周期。

二、混凝土的蜂窝的成因和控制

蜂窝边线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松散石子、少浆。

(一)产生的原因有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水等原材料计量不准;混凝土未分层下料;石子粒径偏大;而振捣又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2)下料不当,未用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离析现象。

(3)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分层离析。

(4)模板缝隙太大,水泥浆流失。

(二)蜂窝的控制措施有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的准确性,混凝土拌和均匀,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民主超过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2h,沉实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发现蜂窝后,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出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用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必要时可加入微膨胀剂。

三、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它包含很多内容。一般应从施工人员、施工机具、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多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质量控制。

篇4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7.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篇5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

一般情况,组成通混凝土胶凝材料和填充材料这两大部分的材料,分别是水泥净浆和矿物集料。目前,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其组成材料已发展向多元化,而且在现在的施工技术中,会将适当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加入到混凝土中,进行搅拌。这些混凝土组成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加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可以发挥有效地促进混凝土组料的相容性和叠加效应来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就混凝土的质量而言,水泥净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优点是:硬化强度高、耐久性长、便于施工,还具有材料、填充空隙、包裹集料的作用;而集料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混凝土体积的稳定性、耐久性得到提高,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泥净浆的发热、干缩,最重要的是其成本较低,对工程造价来说既经济又廉价。

二、混凝土材料与混凝土质量

1、水泥

在混凝土组料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材料是水泥,它是将水砂、石等材料搅拌在一起,通过其自身的水化作用,使其混合物在在空气或水中硬化,并形成塑性浆体的一种胶凝材料。然而,根据水泥不同的组成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粉煤灰水泥、普通水泥、纯硅水泥、复合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种类繁多,但其拥有各自独特的性能。粉煤灰水泥具有水化热低、干缩小、需水量小、泌水小、和易性小等特点;普通水泥,与纯硅水泥的早强和抗冻性、耐磨性相比,都稍差一点,但延长了低温凝结时间;纯硅水泥,其组成是将适量石膏加入到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并进行磨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冻性,且凝结硬化快、强度高、不透水性强的优点,但也具有较差的耐化学侵蚀性及抗水性、水化热度较高的缺点;复合水泥,优点是和易性较好、早期强度较高,但需水量较大;矿渣水泥,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高的耐热性能、较低的水化热、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进大、凝结时间长的特点;火山灰水泥,与矿渣水泥特性差不多相同,另外的特点是,干缩大、需水量大。因此,要想提高混凝土质量,除了要了解水泥的化学性能外,还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以及各影响因素,合理的选择最合适的水泥种类,不能单纯的就水泥材料的功能一概而论。

2、集料

影响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又一重要因素是集料,它在混凝土体积中占有70%的比例。影响集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集料的吸水率和含水率,其密度和稳定性与吸水率成反比例关系,另外,集料与水泥的粘结,以及混凝土的耐磨性、抗冻性、稳定性也都受集料含水率大小的影响;二是,表观密度,一般来说,越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高低与表观密度是正比例关系;三是,集料的级配和粒度,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指的是级配,粒度通常是指粗集料的粒径,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增长集料粒径,不但降低了水灰比,还降低了水泥浆和砂浆的需要量,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四是,集料的粒形,形状较差的集料,和易性不好,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不同的缺陷,有的表面粗糙或有棱角的集料,与水泥浆间的粘结好,有利于提高强度;五是,集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水泥的水化,以及集料与水泥的粘结性直接受有害物质的的含量影响,如果过高会造成混凝土发生早期硬化,致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其中这些有害物质包括:石粉、云母、有机物、黏土,以及反应性物质。

3、外加剂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的物质,通常情况,外加剂的加入量控制在水泥掺量的5%以内。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外加剂有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剂与引气剂等等,类型各种各样。其作用各异,分别起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或其他性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等作用。在具体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全面性能,可以合理的使用多种外加剂。

4、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是一种无机矿物细粉,它包含三大类,一是人工类,如偏高岭土、水淬高炉矿渣、煅烧页岩等;二是工业废料类,如硅灰、粉煤灰等;三是天然类,如硅质页岩、火山灰、凝灰岩、沸石粉等,类型繁多,其细度相同或较细于水泥细度,在一般条件下,其掺量控制在水泥用量的5%以内。其作用不但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还可以降低温升、增进后期强度,从而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和耐久性得到提高,另外,还能促进水化过程。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高度注重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并将其作为第六组分的辅助胶凝材料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

三、混凝土配合比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1、选用的水泥量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质量,一定要按照施工规范的标准,使用合适的水泥量,避免出现离析的现象,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检测集料里面含有的水泥浆是否达到施工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原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每项环节的施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完整性。同时,结合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合理的确定适量的水泥用量,避免施工质量出现安全隐患。

2、水灰比的确定

水泥浆稠度取决于水灰比,在施工过程中,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则发生离析现象的可能性就越搞,从而发生拌合物流浆现象的可能,进而稀释了水泥浆,使其流动性加大。这样不仅加大了后期施工的难度,还影响了混凝土的结构,使整个建筑后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但是若水灰比太小,水泥浆就会变稠,阻碍了拌合物的流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水灰比。

3、严格控制裂缝现象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是急需解决的,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综合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管理各个环节的施工,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研究已建成的建筑的经验得到,,水泥水化使用的水量与水泥重量基本相同。

4、增强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中,为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加入适当的混合材料。另外,将适量的外加剂添加到混凝土里,其作用可以使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来说,也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结束语

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不断地提高其施工工艺,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清晰地了解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质、性能、以及特点,这也是保证其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之间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这需要引起各个施工企业的重视,严格把握好混凝土组成材料,从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1 商品混凝土概述

商品混凝土指的是以集中搅拌、远距离输送的方式向建筑工地供应一定要求的混凝土。混凝土作为当今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普遍认为商品混凝土将是现代混凝土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商品混凝土与现代的施工工艺相结合,属于高科技的建材产品,主要包括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防渗抗裂大体积混凝土以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等,而且商品混凝土的普及程度将会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混凝土施工水平以及现代化的建设程度。

商品混凝土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物的搅拌、运输、泵送和浇筑。其中原材料的选择以及搅拌时配合比的合理性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混凝土的主要发展方向,其特点主要有:(1)因为它是集中搅拌,所以能够严格的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2)要求拌合物具有高流动性、塌落度损失小、可泵性好、不离析、不泌水;(3)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低、性价比高。

2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但是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有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拌合工艺、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养护等。其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凝结之后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想要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首先要从原材料这个源头抓起,然后再从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等工序入手去加强混凝土凝结后的质量,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居住安全感。原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选用不恰当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混凝土主要由胶结性材料、粗细集料、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搅拌、成型、养护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构件。混凝土作为建筑界普遍使用且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业界普遍认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材料在凝结时的变形受到了约束,约束力所造成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从而造成凝结后的质量缺陷。

虽然钢结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混凝土在工程界的霸主地位丝毫不受动摇,以其丰富的原材料、低廉的价格、简单的生产工艺、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优点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领域的建设。正因为混凝土应用如此广泛,所以必须保证好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严格的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是保证工程结构质量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 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控制是混凝土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优劣,所以原材料质量把关环节一定要做到位。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水泥的质量控制、掺合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粗、细骨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和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控制。

水泥作为混凝土当中的主要无机胶凝材料,其强度的选择和体积安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凝结后的质量。混凝土强度会随着水泥强度上下波动而变化,而混凝土凝结之后产生膨胀性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太差,所以选择良好的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及体积安定性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凝结后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大型的水泥生产厂商所生产的水泥质量是有保证的,尽量不要选择那种小型的水泥生产单位,因为这种生产单位为了能够保证水泥的销量,所以会采取价格战的策略,一般水泥价格都低于大型的水泥生产商,但是为了能够保证赢利,所以生产的成本投入低,进而水泥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掺合料最好采用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的质量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严格的控制好掺合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另一方面是协同控制好掺合料质量和混凝土耐久性。

在混凝土原材料当中砂是作为细集料,砂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主要和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有关,砂子如果太细的话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砂当中的含泥量如果太多的话也会造成混凝土干缩裂缝的扩张,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和抗冻性,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原材料当中对于砂的要求一般是选择中粗砂为宜,而且砂的有机质含量以及含泥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对于混凝土当中粗集料(石子)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好其级配、压碎值和针片状含量。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目前市场上很多混凝土生产厂家所用到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所以如何保证混凝土当中石子级配的连续性还需要引起混凝土生产商的足够重视。由于商品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份额非常的大,选择好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商也是值得我们重视。一般情况下信誉好、设备先进的厂家是首选的原则,但是并不是说选择了这些受信任的生产商之后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到现场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4 合理设计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是首先要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现在我国指导配合比的设计规范为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这是混凝土生产商在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单位体积混凝土当中各个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的确定要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行调配,尤其是对用水量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当中的三个基本参数为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含砂率,这三个参数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三个参数的确定原则主要是,首先在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以及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好混凝土的水灰比,然后再根据施工要求和混凝土和易性要求以及粗骨料的规格来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的确定要以其能够填充石子空隙且略有盈余为原则。

5 混凝土各组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5.1 水泥

水泥的矿物组成及细度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能够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而且还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1um以下的水泥颗粒不到一天就可以完全水化,对早期的水化热、混凝土的自收缩及干燥收缩有影响,但是对后期的强度几乎没有影响。现在的水泥由于超细颗粒含量比较多,所以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据有关部门研究统计,混凝土构件在50年后其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50%左右。由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差,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流动度,必须掺入更多的高效减水剂,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的费用,还导致了混凝土当中水泥用量的增加,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5.2 骨料

在一般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当中要求骨料的强度要大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骨料本身的抗压强度对混凝土强度一般没有不良的影响。但是骨料当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硫酸盐、硫化物及泥块等有害物质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骨料当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到水泥和骨料的粘结,有些物质甚至会腐蚀水泥,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表面多棱角的碎石比表面圆滑的鹅卵石更能粘结水泥石,还有就是骨料的相对用量大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5.3 粉煤灰和外加剂

在现代高强混凝土当中为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改善其物理性能,一般会采用添加外加剂及掺入粉煤灰相互结合的方法。根据工程实践证明,粉煤灰和外加剂的适当掺入能够改善早期混凝土强度偏低的现象,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降低水化热,但是掺入之前要准确计算出掺入量的合理配合比,不能盲目的参和,不然会适得其反。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直接决定着所建造工程的结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的控制,而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因此要重点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事前控制,保证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而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篇7

1 原材料进场控制

原材料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所在, 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 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某速公路路面为4 cm+ 6 cm+ 7 cm 结构, 上面层为SBS 改性防滑面层, 中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加纤维改性、下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生产沥青混凝土所需材料为沥青、石料、填料。

a. 关键材料沥青由指挥部统购自辽河石化的AH- 70 号重交通沥青, 进场时又进行抽检, 三大指标分别为: 针入度72, 15℃延度大于100, 软化点48℃, 完全符合高等级路面施工要求。上面层沥青SBS 改性及运输工作由泰普克公司承担, 保证了太祁全线的沥青质量;

b. 防滑面层用防滑石料由太祁指挥部设立自采石料场统一采用当地产优质花岗岩用先进的锤式破碎机生产。中下面层石料由各施工单位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自行采备, 要求洁净, 无杂质、无风化, 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由于路面施工需要石料数量较大, 所以及早备够相当数量的石料也是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环节, 以免发生由于石料短缺仓促进料而忽视对石料质量的检测。我项目部由于动手早, 料源好, 在工程开工前, 已备工程所需石料的90 %, 保证了工程生产;

c. 为了保证填料质量和经济性, 我项目部组织力量用当地优质石灰岩碎石, 采用先进的雷蒙磨自行制备矿粉, 保证填料干燥、洁净、无杂质, 符合施工要求。

2 生产设备保障

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 工期短、任务重、要求严格,只有先进、可靠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才能满足要求。为了工程按期全线通车, 我项目部组织进场2 套日产2000 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保证了拌合站日生产能力达到3 000 t 以上。同时提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 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 特别是拌合设备的称量系统、除尘系统的性能对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影响很大, 称量不准确或除尘不彻底将严重影响产品的级配和油石比, 所以产前对两个系统的检测尤为重要。

3 拌合站生产控制

拌合站是沥青混凝土的直接生产单位, 拌合站的生产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重中之重, 是最关键的环节。从装载机上料开始到运输车将料运走为止的全过程都需严格控制, 每个环节的一丝疏漏都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3. 1 装载机的配备

拌合站装载机的配备必须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足够数量的装载机上料, 保持冷料仓的石料充足, 这样才能保证冷配的供料符合目标配比的要求。以我项目部为例, 始终保持1 套拌合站配备2 台装载机上料,经实践证明既经济又可靠。

3. 2 控制室操作

在冷料仓石料充足的前提下, 操作员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目标配比结合设备各冷料仓的流速―流量表设定初配值。初配值的设定是保证生产效率、保持石料温度, 避免热料溢料的关键。如初配值不合适, 会发生某一档料等料而另一档料溢料, 影响生产效率, 又会因调节初配流量而调节燃烧器油门, 使石料温度上下波动,难以保证石料的温度, 影响混凝土质量。

3. 3 设备的检修、巡视

虽然设备在生产前已进行充分的保养、检修, 但拌和设备集机、电、气于一体, 故障发生的突然性和偶然性不可避免, 所以生产期间的巡视能及早发现隐患, 排除故障, 使设备稳定生产。对设备的检修、巡视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保障环节。

3. 4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是路面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之一, 生产的沥青混凝土不能及时运出将影响拌合站的持续生产, 从而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所以用于沥青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应大于拌合站的生产能力, 能保持拌合站内有半小时产量运输能力的车辆最佳。同时运输车辆应加以覆盖减少温降, 保证施工现场的摊铺、碾压温度。

4 试验指导

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必须在试验指导下进行, “试验指导生产”是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技术保障。

4. 1 原材料检测

在原材料进场前, 试验室即应对石料厂的石料进行筛分检测、对比, 以确定符合要求的料源, 并在进料时进行抽检。

4. 2 配合比设计

用工程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 配合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矿料级配, 进行马歇尔试验,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目标配比指导拌合站试拌并从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取样筛分, 确定生产配比。在拌合站试用此配比在工地试铺后, 用从拌合站取的混合料料样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由此确定生产用配合比。该配合比一经确定, 在施工中不得随意变更, 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或经检测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 3 生产中监测

试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随时进行, 以保证100 %的成品料合格, 当先进的拌合设备正常、稳定生产时, 可参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频度进行抽提、筛分和作马歇尔试验, 并指导拌合站对生产参数作相应的调整。

篇8

商品混凝土有着计量精确、质量好、速度快、能耗低、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采用商品混凝土可以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文明施工。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如雨后春笋般突增。在商品混凝土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整个过程在合同的有效约束下由混凝土供应、使用双方共同协作、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工程按要求完成。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供应商的选择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在对供应厂家进行选择的时候,从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企业实力还有信誉度的方面进行考虑,然后做好市场调查,经过多次比对筛选或是招标的方式确认供应商。

二、强化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混凝土工培训教育

培训施工负责人以及技术人员的全局思想,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还有应用过程中选择一条管理思路,多方管理结合的方式,对混凝土从原材料和配比以及外加剂、计量和运输哈有浇筑和养护与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程操作中,一些监理单位还有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和质量管理通常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略了厂家原材采购和配比以及搅拌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产生质量事前控制悬空,给质量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还有一些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质量需要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按照工程的特点,结构设计不但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了要求,有着相应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有着和易性。

混凝土是由水泥和水以及细骨料和粗骨料还有外加剂和掺合料,按比例配合,进行细致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和养护硬化而组成的人工石材。

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影响的因素是水泥强度还有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首先要控制好水泥强度还有水灰比这两个环节。并行,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一些不能够忽视的因素。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相对的影响,如果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就比卵石表面粗糙,它和水泥砂浆的粘结性也就比卵石强,如果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似的时候,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也比卵石强。

四、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粗骨料石子,需要重点检查其产地和质地以及级配还有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以及最大粒径。兼职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者是白云石块。商品混凝土选择石子粒径一定要按照工程特点和部位还有输送方式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不然就非常容易出现质量的问题。

4.水。只要是不可以饮用的水,都需要在水质化验以及抗腐蚀试验符合规定后,才能够用在拌制混凝土。污水和工业废水和PH值小于4的酸性水以及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百分之一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5.外加剂。一定要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日期以及质量的保证资料还有一些资质的检测单位开具的性能的试验报告。还有一点就是,在对混凝土的外加剂进行使用之前,还需要去进行试配,重复检验混凝土的外加剂还有工程需要的水泥是不是能够适应,还有是不是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还有一些设计的要求指示。

6.关于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在根据实际设计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工程的主要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原材料以后,就需要在监理工程师检测下,实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才能够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以及浇筑工作。

五、运输以及浇筑过程的控制

1.对于运输过程的控制。当前商品混凝土通常选择专门的混凝土罐车运送,按照运输的路线和时间以及路况还有季节与天气,混凝土的输送方式就需要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以及和易性,对此技术还有质量管理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要强化检查力度,减少司机或者是混凝土工人私自加水现象的出现。

2.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前,监理工程师和质检员需要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不是合理还有水电供应是不是保障、相关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以及规格和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溜槽。需要去检查和确认施工缝的位置是不是合理,令施工单位合理的安排混凝土的浇筑次序,保障分区和分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的合理衔接。

结束语

混凝土做为商品进入社会进行销售,便具有了商品的特点,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商品混凝土进入低利润时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盈利。混凝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品质量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延伸,它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盈利的提高。但是短时的刻意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行为,又会在相当的程度上侵蚀着企业的信誉。所以,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所有的质量管理者的面前,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下,适当的降低生产成本变得十分重要。

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43-01

1 前言

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和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本文结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支模、浇筑、温度控制及养护等方面阐述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控制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 裂缝

2.1形成裂缝原因分析:混凝土的裂缝有温度裂缝、沉陷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每种裂缝形成的原因和表象不同。(1)温度裂缝是因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部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后期。(2)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模板刚度不够,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3)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当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4)千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的程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变形结果。千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2.2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措施:

2.2.1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入适量的减水剂: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2.2.2选用收缩量和发热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2.2.3防止因模板变形产生裂缝,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在松软土、填土地基在搭设支模架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清洗模板和养护用水浸泡:

2.2.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袋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2.2.5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2.2.6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2.7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3 蜂窝

3.1形成蜂窝的原因分析

蜂窝是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蜂窝形成的主要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2控制混凝土产生蜂窝的主要措施:

3.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3.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膨胀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4 麻面

4.1形成麻面的原因分析:麻面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形成麻面的主要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2控制混凝土产生麻面的主要措施:

4.2.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千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胶带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4.2.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5 露筋

5.1形成露筋的原因分析:露筋是混凝土内部主筋、负筋或箍筋局部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露筋的原因:(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5.2控制混凝土产生露筋主要措施:

5.2.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校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5.2.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6 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

6.1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的原因分析:(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重;(5)混凝土试块制作来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6.2控制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的主要措施:

6.2.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可避免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篇10

1 钻芯取样检测技术

钻芯取样是指通过钻芯机在混凝土结构主体中,选择荷载承受较小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位置钻取芯样,并通过室内抗压以及劈裂等试验手段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芯样的直径根据试验方法选择,一般主要采用直径100mm作为标准芯样。对于钻取的芯样数量,应该依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取样。通常情况下对于单个检测的相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应确保有效芯样数量不少于三个。批量检测的情况下,芯样数量一般不少于15个。钻芯取样法由于可以直接将混凝土材料取出,因此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混凝土材料组成特性,并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分析其实际强度情况。对于混凝土抗压强度,一般采用如下公式计算:fc=4P/(πD2)。对于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则采用如下公式:fts=2P/(πLD);式中:fc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fts表示混凝土劈裂强度,P表示混凝土芯样的破坏荷载,L表示芯样长度,D表示芯样直径。但是由于钻芯取样法需要在混凝土主体结构上钻取,因此会造成结构的损伤需要在芯样钻取结束后立即修补,以免对结构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2 回弹法检测技术

回弹法是指通过混凝土回弹仪对结构主体表面的混凝土回弹值以及碳化深度来判断结构中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技术。回弹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施工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检测速度较快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回弹法的检测原理为通过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其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来评价混凝土抗压强度,因此对于混凝土潮湿或者风化严重的情况,回弹法的检测结果精度较差。采用回弹法进行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检测时,应该保证每一构件的测区数量超过10个,侧区的面积尽量不超过0.4㎡,而且相邻测区之间的间隔小于2m,同时应该注意控制测区距离混凝土施工缝或者端部的距离在0.2-0.5m之间。一般情况下,测区应尽可能的选择在混凝土结构的对称面上均匀分布,对于受力不利位置或者是构件的重要结构部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测区。再通过回弹法进行混凝土表面检测时,应首先将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清洁平整处理。由于薄壁或者小型构件在回弹法弹击时有可能出现颤动,因此应提前做适当固定处理。回弹法的测量结果主要包括回弹值以及碳化深度,对于混凝土结构碳化较为严重的情况,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时需要提前进行修正,利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为:中小型回弹仪测试的抗压强度:fc=0.02497mn2.0108;大型回弹仪测试的抗压强度fc=7.7e 0.04mn;mn表示测区的平均回弹值。

3 超声波及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技术

3.1 超声波及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技术概述

由于超声波的波速与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借助于现场对混凝土进行超声波波速的检测进而推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声波检测技术作为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根据不同测点的超声波检测结果的离散性评价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但是对于设计抗压强度较高或者是钢筋网布置过密的情况,由于会影响波速检测难以适用,而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混凝土中粗集料的影响,现阶段较少单纯的使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大多与回弹检测技术综合使用,即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技术。

3.2 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技术

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技术结合了回弹法与超声波法,可以有效的缓解两种检测技术的不足,对混凝土的表观质量以及混凝土的内在品质做出评价,超声波回弹综合测试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混凝土检测精度。

(1)测区检测抽样数量。对于超声综合回弹法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时,对于抽样数量应满足检测技术相关规范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对于单个混凝土构件的测区数量应超过10个,对于构件相对较小(几何尺寸不足2m)的情况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最低不少于3个。对于需要按批检测的混凝土结构,应提前确定同批次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混凝土配比等基本情况一致。

(2)测区检测技术要求及检测顺序。采用超生综合回弹技术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时,测区的布置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侧面,测区应尽可能的避开钢筋密集区域,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2m。混凝土测试顺序为首先进行混凝土的回弹测试,然后进行超声测试。

(3)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对于混凝土检测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应在超声波回弹综合检测结束而且对波速值回弹值修正后进行。对于实现建立混凝土测强曲线的,可以根据测强曲线判定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没有测强曲线的情况,可以根据混凝土粗集料的类型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评定,砾石混凝土:fcc =0.0056 vai1.439 Rai1.769;碎石混凝土:fcc=0.0162 vai1.656 Rai1.410 式中:vai 测区声速值;fcc表示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Rai表示修正后的回弹值;

4 射钉法检测技术

射钉法是指利用专门的射钉异将规定的钢钉深入混凝土中,由于规定的能量下射钉摄入混凝土的长度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建立两者的相关数据曲线并由此得到混凝土的强度。射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方便灵活,测试速度相对较快以及检测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由于受到混凝土表面质量的影响较小,检测精度可以得到保证。

5 后装拔出法

拔出法主要分为预埋拔出法以及后装拔出法两种形式,现阶段在混凝土检测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后装拔出法。后装拔出法是指在已经形成强度的水泥混凝土上钻孔并安置锚固件,然后进行拔出试验测定混凝土强度的方式,由于混凝土的主要强度指标抗压强度与拔出力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后装拔出法可以准确的通过拔出力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后装拔出法由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成为混凝土质量检测领域较为通用的技术方式之一。通过拔出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必须首先将极限拔出力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拟合,并通过直线回归的方式建立测强曲线。后装拔出法进行检测时,其测点通常情况下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侧面位置,并且需要控制相邻点之间的间隔在锚固深度的10倍左右,据混凝土结构端部距离超过4倍锚固深度。

6 结语

混凝土质量检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是反映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在混凝土质量检测过程中,应结合结构的不同特点以及试验指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检测技术,并严格依照检测技术标准规范操作,以尽可能的提高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准确地反映混凝土强度状况。

参考文献:

[1]父新漩.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手册[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篇11

一、商品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

(一)商品混凝土的定义

商品混凝土是指用水泥、集料、水、矿物掺合料以及相应的外加剂等按适当的比例,经搅拌站计量并搅拌均匀后,出售给施工单位,并用运输车在约定的时间内运至施工地点的混凝土搅拌物。他的主要原料是:水泥、细骨料、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水以及其他一些材料。

(二)商品混凝土的特点

商品混凝土在出厂和运输是都是一种粘稠可流动状态的混凝土拌合物,但是在浇注后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得非常坚固,并始终保持这用形态。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它是有专业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所以质量比施工单位现场搅拌的质量更好,成本更低。

二、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管

(一)水泥

水泥最好是用普通硅酸盐42.5 或42.5 以上级别的。并且,对水泥进行检验时应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有关规定。水泥一般使用散装的,在检验时应注意检验项目的全面性,既要对强度进行检验,也要对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进行检测。此外,如果工程有特殊的要求,那就该进行一些特定的检验,如对于对于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水泥,应验水化热等;用于耐久性要求较高工程的水泥,或较重要工程使用的水泥,应检验碱含量。

(二)细骨料

细骨料的品质指标应符合SL27―1991《水闸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SL234―1999《泵站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清洁、空隙率小、吸水率低的人工砂或天然砂,并且为了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流动性混凝土相比,其砂率应增大约6%。

(三)外加剂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重要的部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外加剂的主要指标有保水性、减水率和保塑性,在选择外加剂时,除了考察她的一些常规指标外,还要考察它与水泥的适应性。有选在不增加用水的条件下,能使品混凝土具有坍落度损失小、不泌水、不离析、大坍落度等性能的外加剂。

(四)水

水的品质应符合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不得使用。水的pH 值不小于4,硫酸盐含量不大于2000mg/L,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00mg/L,并且水中不能含有影响水泥凝固的物质。

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是对商品混凝土进行质量监管的重中之重,其监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混凝土原料配比规则

商品混凝土原料配比要符合一定的规则,这是其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配比。低水胶比、富配合比配制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硫酸盐侵蚀性能、对钢筋的长期防腐蚀和抗氯离子扩散等性能。掺适量的高效减水剂,能降低水胶比,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以适量的优质粉煤灰、矿粉替换部分水泥和细骨料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二)生产过程的动态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要进行动态控制,在原料配比规则的基础上,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检,并根据根据原材状况、运输距离、工程情况、气候变化、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合理规划搅拌时间

根据工程要求、运输时间、施工时间、搅拌机类型及其搅拌效果和坍落度大小等具体的情况来设定搅拌时间。

四、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运输距离、搅拌罐的转速、车辆的新旧程度、发车间隔、道路状况等因素有关,技术质量人员不一定能够完全的控制,但也应掌握其原因,并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对商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最主要的是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要均匀,不能出现分层、离析、漏浆等现象。根据GB501642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定,如果是用搅拌车运输,其强度最好是选用25C或30C,但不能超过30C。

五、验收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一)验收管理

商品混凝土经搅拌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核定所供混凝品种、等级,确定其坍落度。对于坍落度检验的取样,每100m3取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

(二)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情况在技术交底时与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流,使施工人员更加熟悉混凝土的特性,方便其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在浇筑过程中应确保其联系性,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站到浇筑的间隔时间;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养护,并应根据强度的发展情况进行加荷作业。

(三)跟踪与反馈

篇12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3防治措施

篇13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defec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相当普遍,而预防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并不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只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对待,通过对混凝土质量通病具体产生原因的分析,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就能得到妥善地解决,把质量安全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点,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1、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⑵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⑶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⑷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⑸模板空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原因分析:⑴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⑵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⑶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⑷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为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⑸混凝土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调入混凝土中。⑹不按规定下料,刁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漏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原因分析:⑴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⑵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下,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不能充满钢筋周围。⑶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⑷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⑸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4、缺棱掉角现象: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⑴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为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⑵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⑶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⑷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

5、施工缝夹层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⑴在灌注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⑵灌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二、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控措施

1、蜂窝现象的防控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 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好。

2、孔洞的防控措施:⑴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是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严防漏振。⑵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⑶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 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⑷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3、漏筋的防控措施:⑴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⑵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 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⑶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机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⑷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⑸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 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⑹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⑺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4、缺棱掉角的防控措施: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混凝土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5、施工缝夹层的防控措施:⑴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 时,才允许继续灌注。⑵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灌注混凝土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予以清除。⑶在灌注混凝土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⑷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灌注混凝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