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转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转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转型论文

篇1

我国从1993年企业会计改革开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一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有效的会计规范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门的若干规定和解答等,这些会计规范之间有时出现冲突或后者否定前者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会计实务工作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过于复杂。从层次上讲,基本准则要受会计法的制约,具体准则要受会计法和基本准则的制约,会计制度要受会计法、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三重制约。从会计法到会计制度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经由层次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其次,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高层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协调;另外,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这样看来,由于我国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会计规范在执行中存在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会计管理不够顺畅,不但造成社会资源上的浪费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符合经济发展对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会计国际化,而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总体上讲主要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双轨制模式。这种模式使会计规范的研究开发、制定与发行、学习培训、信息反馈修订等成本大大增加,这与新形势下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我国的会计规范模式必然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化,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模式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变。因为这种模式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又适应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更体现了新形式下创建节约型社会对会计管理行为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单一模式是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一种会计规范模式。

(一)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初,杨纪琬、阎达五两位教授率先提出“会计管理”这一新概念,并进而论证了会计的本质是以讲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会计既然是一项管理活动,其必然讲求成本效益,而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又与其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会计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必然涉及到相关的成本和社会效益问题,会计规范层次是否科学合理对会计规范的成本有着重大影响。我们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会计管理层次问题,会计管理层次存在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副作用,层次多意味着费用也多。层次的增加势必要配备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增加又加大了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减少会计管理的层次是讲求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的执行及其相关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正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我国于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在1992年11月30日颁布,自1993年7月1日实行,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接轨,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显然,会计准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会计规范的走向是用会计准则逐步代替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正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三)会计准则单一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会计发生重大变革,会计是社会经济的产物,总是要不断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会计规范来说,要求尽量减少其层次使会计规范的执行更加顺畅高效,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是一个多层次格局,且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样的会计规范不仅是资源上的浪费,也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提出的新要求,改进会计规范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四)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使会计规范执行更加顺畅

会计工作的效率受会计人员素质及会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会计规范是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规范的层次越多,会计所处的环境就越复杂,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难度就越大,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降低;同时,会计规范的多层次有时会使内容重叠,这些内容若衔接不好甚至出现矛盾,从而导致会计规范执行不顺畅或执行错误,这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规范若采用会计准则单一模式,会计规范的层次减少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会计规范的执行就会更加顺畅,既节约社会资源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五)会计准则单一模式适应了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

世界上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另一种是以德法等国家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德法等国家的会计规范模式大有向英美等国家会计规范模式转化的趋势,德国与法国等国家近年来都相继成立会计准则委员会,就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国的会计规范必然与国际会计规范接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是适应国际会计规范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会计规范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会计规范改革的必然。

三、构建我国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值得关注的问题

篇2

为适应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要求,必须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发挥在企业经管活动中起基础支持、战略支撑的管理会计的功效。以下针对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内容、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转型时期现代管理会计观念创新

1.整体、动态管理观念的更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基于一套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管理系统,从不同管理层面出发,又可具体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目标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服从于整体目标。若相互之间发生不可调和因素,企业必须站在整体管理的角度,客观合理地分析评价经管活动,以保持内部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各系统的协调运作。同时,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强大,信息在各系统、部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传播、处理愈发便捷,企业可随时依据内外环境最新动态作出相应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和控制系统,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以满足企业管理活动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在变化着的环境中不断分析、抉择,寻找动态中的最佳平衡点。

2.人本、智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管理会计是基于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背景下产生的,那种将人视作只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经济人”的想法如今已不合适。在21世纪的知识年代里,人们愈发认识到在生产管理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并非机器设备,而是人的智慧、才能和技巧。人作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在于激发人潜在的才智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度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在的能量。唯有人的智能得以充分展示,物的价值才能深度开发,人尽其才是物尽其用的基础。在此新环境下,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也应更多的考虑到人的因素,推动人本观念乃至更高层次的智本管理的观念。

3.战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更新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创造市场价值方能立足于整个行业。以往那种仅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发展的狭隘观念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现代管理会计要求企业需站在战略的高度,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深入分析自身所处地位,协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以取得竞争优势;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努力维护生态平衡,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二)管理会计内容新领域的扩展

1.培养战略管理意识,构建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传统管理会计仅重视企业内部管理而忽视外部环境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决策失去战略相关性,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在当前新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作为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它避免了传统管理会计因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目光短浅”的缺陷,积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反馈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并用战略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综合利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协助管理者制定合理战略的规划,因此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就目前我国企业的ERP、电子商务和IT的发展,企业未来可在网络价值流基础上,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更高层次、复杂的新型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朝高层次智本管理会计转变当前高层次的脑力劳动者作为企业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要素,在企业经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唯有充分发挥人的智能,物的潜在价值才能被深度挖掘,企业能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由此形成了以人的智力乃至智慧为核心的智力资本管理。但与精确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物本管理系统不同的是,智本管理认为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社会系统,由于是动态的有机体,难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正是由于智本管理的灵活性、非规划性和不确定性,衡量和报告智力资本成为管理会计面临的新挑战。为了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价值,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新型智本管理信息应打破传统财务信息的界限,融合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多维度信息于一体。智本管理会计通过量化企业智力资本,为智本管理提供存量和流量信息,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投资效率,利用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

3.普及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创新近年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给人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而要考虑到以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能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观性和分摊标准单一的不足,将与环境相关成本单独核算以量化企业经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与收益等财务信息,也提供了污染排放等非财务信息,从而有效抑制企业短期行为,促使管理者从社会和企业双重角度出发,做出符合生态发展的科学管理最优决策;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环境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了解环境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动,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的监控,发现不足,寻找差异,分析原因及改进,从而保证企业减少环境风险的威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多方协调发展当前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压力日益凸显,竞争格局多变,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成为社会财富的破坏者。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成为现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责任更多地渗入经管活动中。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所承担对股东、员工、供应商、消费者那种社区和社会环境的责任;其基本要求是以法律责任为底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遵守环保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更高层次则包括关心员工健康发展、主动参与环境治理、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等。企业社会责任难以用技术性指标和原则去规范,其发展依靠自身经济行为和经营行为的道德约束。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就是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测定,计量和揭示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类资源、经济和社会多方协调发展。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创新

(一)研究视角更加广阔,交融多学科理论发展

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现在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重点。如经济学研究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有着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其中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为解决战略成本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问题提供分析框架;心理学研究的认知、动机、社会心理子领域理论对管理会计实践的动机效应和信息效应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中的权变理论不仅涉及到管理控制系统,还利用交互项检验了其业绩后果,丰富了管理会计研究内容;运筹学、数理统计学的许多方法被引入管理会计决策和控制模型的构建中,促使管理会计研究朝精密的数理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在现代管理方法基础上,整合原有理论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广泛应用能力。

篇3

(三)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了强化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通常,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方面内容。其中,决策支持信息化包括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的信息化,它离不开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所以,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培养大量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4)在《指导意见》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使之由从属转向独立虽然人们一般把会计分为对外会计(财务会计)和对内会计(管理会计),看起来二者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会计,后者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为适应新形势,今后要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使之成为重要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与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雷同,毕业生的区分度不大,会计教育“同质化”很明显,其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其次,不利于广大会计(财务)毕业生就业;再次,不利于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影响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转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鉴于此,本文认为,各高等院校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自身师资队伍情况、学生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充裕度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可按照会计人才服务方向,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单师”模式(只培养管理会计师)、“双师”模式(管理会计师与CPA并重)和“能力培养”模式(不以培养管理会计师或CPA为教学目的)。

1“.单师”模式以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对外会计,发挥的是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随着《指导意见》的,预计今后我国将加大管理会计师培养力度,旨在培养会计人员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称为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各开设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若受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和资金等条件较强约束,并打算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可重点按照管理会计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未来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单师”培养模式。

2“.双师”模式对于全国财经大学(学院),或者其他会计学(财务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充足和学生来源广泛的高校,可同时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和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培养模式好处很多:首先,从会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双师”制可同时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第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他们既可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方向,又可选择管理会计师培养方向,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可兼顾这两个培养方向;第三,“双师”制更加容易形成办学规模效应,并更加容易扩大教学影响力,继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不直接以培养注册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端综合素质,如北京大学会计学本科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奠定必要的理论,毕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这种培养模式高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和企业家。除了会计本科之外,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还适用于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和成人在职培训。特别地,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公司高管及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与职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转变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上,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加强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工作。条件具备时,在全国推行管理会计师认证培训工作。

三、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很难在全国按照统一模式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因此,拟在全国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如下四项原则尤为重要。

(一)实事求是原则各高等院校在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过程中应立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自身师资、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教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盘点自身家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步骤,条件具备的可立即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先行开展师资培训,增设新的适合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设施,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资金,争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二)统筹原则在各高等院校开展(或筹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招聘师资,建设管理会计实习基地,或者建立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有声有色地开展(或者筹备开展)好管理会计教学工作。

(三)质量原则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中国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巨大,可以预见国内许多高校将争相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以往国内各类办学经验,盲目办学往往不能保证办学质量。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检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各种办学准备工作,特别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具体地说,要把好师资质量关,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要搞好各种配套,特别要建立起设施齐全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要狠抓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合格管理会计人才。

(四)循序渐进原则当前,各设置会计与财务学科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各财经类大学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条件最好,表现在师资、教学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高校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资源约束较小,容易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甚至能立即上管理会计培养项目;其他各类大学会计与财务学科规模通常比较小,教学资源大都是按照财务会计教学来配置的,立即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难度较大。相比前者,后者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要有较长的准备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高校需要从长计议,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的准备。即使财经类高等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项目上也应当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使管理会计教学项目平稳开展。

篇4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培养人才就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向他们传授知识,但是并不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模式上,对于学生的培养采用统一的模式,并没有因人而异,忽视学生个性多样发展。在评定高校的会计教学质量时,一般都是根据高校的教授数量和博士点等进行评定。另外,高等会计教育普遍重视研究型人才,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使得大家普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如果一个会计人员的学历越高,那么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教育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会计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规范

高校在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对于相关的非专业的课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本上是作为课程中的选修课。不仅学校不重视,教师与学生也认为其无关紧要,除此之外,开设的课程之间没有什么协调性,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另外,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只是告诉学生业务的操作步骤,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只知道业务应该这样处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完全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在会计教材方面,教材编写大部分章节都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解释,而很少进行理论分析,这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不重视实习环节

在高校的会计教育中,都设置有实习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一般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毕业的时候进行,此时学生很难将精力完全投入在实习上,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此外,实习是在学校提供的实验室或者企业,一般只有这两种方式。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扩招,所以学校的相关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始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锻炼。但是,学生去企业实习时,很多业务信息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企业根本不会让学生去实际操作,所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而且,很多会计专业教师实务操作能力不高,对财务软件也不是很了解,这对学生的实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我国会计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一般只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理论,很少在理论讲解中引入案例教学,学生在纯理论的环境下很难有效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相应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与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尽管有一部分高校也重视案例教学,但是收集的资料没有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很多教师并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传授知识。

二、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对策

现在的高等会计教育应该在教育理念、目标等方面有所突破,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应该转变观念去看待高等会计教育的新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新的会计教育观念

我国高等教育应当逐步的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会计教育走向国际化也预示着对会计教育资源要重新进行整合与调整,会计教师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对于相关的学科知识都要做到有所了解。高等教育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终身教育,这样才能跟上经济变化的步伐。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职业道德教育,并逐渐培养其养成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技能。只有这样,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所培养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要转变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向其传授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保持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先进性

在高等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所占的比重过大,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由于经济环境在变化,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应该据其对教学计划加以调整。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应将信息技术结合到相关课程中,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合的能力。在基础课程中,要设置经济管理类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些经济管理知识;除此之外,设置法学类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具备一些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适时补充新课程,以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加强实习指导

在高等会计教育中,理论和实践教育是两大重要环节。但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实习环节相对薄弱,所以应该在这方面予以加强。具体来说,在会计专业学生入学后,可以适当的向其介绍各种会计账证,让其对会计行业有一个整体印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有针对性地设置阶段性的单项业务实习,这样不但能及时巩固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会计实务。

(四)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前面在阐述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已经提到过,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能解决各种会计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上,同时,在专业人才目标培养的定位上,做到各有侧重,界限清晰。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逐渐的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应在教课过程中多设计会计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传统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迫切的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改革。在课件设计上加强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强化案例和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由于会计属于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很关键的。因此,应让会计教师接触会计实际工作,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引进来,将会计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除此之外,搜集整理有代表性的案例资料,将其编写进教材,鼓励教师不断进取,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计教材,而且这些会计教材还要与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此外,会计学的技术性、操作性很完善,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学手段在多样化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先进的科学手段才能真正服务于会计教育。高等会计教育,除了应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外,还应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一般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不是很强,这对其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将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层面。不懂得会计知识,想要很好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是很难的。

(五)加强高等会计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高等会计教育面临多种挑战,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如果想有所提升,教师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可以将一些会计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整合进教育系统,这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会计人才的宝贵财富。培训现有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并将其派到企业进行锻炼。

篇5

1.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

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

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

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篇6

如前所述,“一元转让”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出现适用于不同准则的情形,因此下面通过举例来分别介绍各种交易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以会计语言解释“一元转让”。假设,A公司期末账面资产余额300万元,负债500万元,所有者权益-2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未分配利润-400万元。公司某股东欲以一元价格转让公司51%股权。某日,B公司出价“一元”将其购入。(A、B公司为非同一集团控制)1.控股合并情形股东出售股权后,假设B公司董事会决定,收购完成后,仅对A公司实施控制,不注销A公司,因此B公司实际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相关账务处理过程如下。首先,A公司除了股东名称发生变更外,其他各项状况均未发生变化,因此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仅需在备查簿中将股东名录进行修改。B公司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1元贷:银行存款(现金)1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购买日,B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该按照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体现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2,000,000.00*51%-1=1,019,999.00)。2.吸收合并情形依然如上例,如果A公司变为一人有限公司,股东将股份以“一元价格”进行转让,B公司董事会决定收购A公司股份后,注销A公司,则B公司的收购过程属于吸收合并,具体账务处理如下。在会计处理上,如果A公司被吸收合并,则A公司需要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全额转出,转入B公司中。

三、“一元转让”会计核算的期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篇7

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会计工作置身于整个经济管理中,应与经济改革、深化企业改革保持同步,不能就会计论会计,而应该研究探讨会计在管理职能和工作方法上的转轨变型问题。这里的转轨是指转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变型是指以核算型为主转向以管理型为主。其目的是充分应用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价值管理的特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会人员观念的转变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

首先,财会人员要认识对国家负责和对企业负责的一致性。在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强调对财会人员领导的双重性,往往反映在工作上对上级负责多,对企业负责少。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得到了实行,企业机制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按公司法规范的管理体制。所以财会工作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对企业公司负责并不是否定与对国家负责的一致性,财会工作始终要发挥监督这一职能,维护财经制度、财经法规和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其次,财会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新的概念。过去单一计划体制下的统取统支政策,形成了财会人员工作的依赖性,往往遇到新情况只是等文件,盼批示,缺乏主动性,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价格体制、销售市场、资金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资供应中指令性计划成份越来越少;产品价格将随着供求而变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市场经济所左右。面对新的经营格局,财会人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物资供应、生产安排和市场变化要进行超前预测;在各种资金筹措与使用上,甚至核算的全过程都要瞻前顾后,防患于未然。传统的事前计划、事后算帐的管理概念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预测和参与经营活动的职能显得更加重要。

二、转变会计职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根据企业对国家或上级总公司经营和目标决策的需要,收集并反馈各类经济信息,经过反复的量、本、利预测和可行性的分析,求出合理的产品产量、成本目标和盈利水平的最佳方案,参与企业决策,编制出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计划。

2、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与奖励制度挂钩,制订有关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有关资金费用采购成本等定额。

3、参与编制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等标准,为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控制,考核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二)责任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依据管理会计系统制订的有关制度,定额办法等标准,遵循经济活动责任化、责任归宿层次化、责任考核数据化、责权利奖一体化的原则,确定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落实经济责任指标。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实施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建立费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利润控制体系,考核内部利润。

3、为企业领导提供所属责任中心的业务控制和业绩考核情况的信息。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反映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巩固成绩和改进不足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综合汇总各责任会计核算的责任成本、报表等资料,核算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生产耗费的数量和价值,并进行分析、评价。

2、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情况,验证企业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提出报告期内最终成果和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为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系统服务。编制会计报表、上报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预测、决策系统,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控制、考核系统以及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核算、分析系统,三者达到互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天地。

三、完善会计管理模式,发挥会计的作用

(一)建立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管理中心。

根据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为此可将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总会计师的办事机构,负责会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原有层次,建立决策层次、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决策层次由总会计师办事机构负责,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由财会部门负责。这样,既能发挥总会计师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又能使财务会计部门以转换职能,形成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经济、价值形态的管理中心。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及内部结算程序。

责任会计是企业深化改革后,会计核算向内部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大中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划小核算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公司下属生产部门考核目标利润和责任成本。如此进行责任会计管理,就能够加强自上而下的控制,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做好责任会计工作,必须把经营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之中,建立一整套与责任会计相配合的制度。如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状、经济责任控制和考核等制度,以模拟法人之间的商品变换关系。

建立内部结算机制是企业内部配合责任会计核算的一种较好的管理形式。它是以企业经济责任指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为基础,形成的全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中心,要做到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控制流动资金定额,实行“小宏观控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审计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实行经济责任制最终要体现在提高经济效果和经济利益分配上面。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信息;二是控制监督;三是参与决策。这些职能贯穿于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会计可以发挥一定的控制,监督和防范作用。

要真正发挥会计在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中的监督作用,首先,要检查是否把帐记好,算好,使财务信息发挥反馈作用,为领导调整决策服务,使经济责任制更加完善。其次,要审查是否严格贯彻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注意兼顾三者利益关系,避免四面八方互相争利。还要检查财会部门和人员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检查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等违反财经纪律和行为。

此外,建立审计制度,重要的一点是要端正对监督的认识,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对内“放权”的同时,要掌握好放权的界限的适度性,做到该服务的要服务,该监督的要监督。

四、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改革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与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与产量(业务量)的关系把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把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而结转,而变动成本以外的固定成本则不随产品流动而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可见,变动成本法是以边际贡献为核心,依据本、量、利相关变量关系,进行成本管理,它已成为参与领导和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为适应企业内部核算管理的需要,把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融合到全部成本法中,必将实现对生产费用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

(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它对企业进行成本预测、管理控制、成果分析以及保证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与确定;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日常的管理控制与检查;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

(三)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成本的通常解释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推行质量成本核算,应注意它与产品完全成本的划分,最好设置“质量费用”明细科目,与“废品损失”科目一起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质检部门和技术部门,配合和促进他们提出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篇8

现今的部分管理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比较缺乏专业知识的存储,这就导致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管理会计人才是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也是更加有效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关键,所以,国企应该对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促生企业的新活力,开拓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另外,企业还可以加强内部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设,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企业可以组织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具体进行时可以开展讲座、网络在线学习以及组织培训等活动,会计个人也应该进行努力,与企业组织的学习相结合,共同提升自身的实力。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奖励来调动其余会计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以促进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共同发展、积极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重视会计人才团队意识的建设,增强会计人员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开发团队的共同智慧,以增加解决问题的几率。企业要注重对会计人员协作意识的提升,提升会计人员之间的信任程度,构建和谐有爱的工作氛围,提升全面开展资金预算工作的效率。

2.增强管理会计理念为会计工作的开展营造氛围

管理会计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传统的财务会计往往更加追求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与长期性,但是当今的市场是变化无穷的,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发展需求。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规划未来、事中控制与分析决策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划。所以企业应该意识到经济形势的变化,重视管理会计理念,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营造氛围。根据市场的运行机制,管理会计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企业中传统的会计职能,增强会计的职能,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管理会计应该参与公司的业务活动,增强会计人员在整体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展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政策方面的意义。企业要让每位员工都意识到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设,在整个企业营造出重视管理會计工作的氛围,为管理会计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3.增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国企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自身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国企相关单位应该做好信息化的工作,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利用新兴的技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推动国企单位的转型升级。国企应该改变传统的部门业务分工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升,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财务和业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有机结合,让财务人员可以融入到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中,以加快业财融合的脚步。企业必须要加快提升信息化的脚步,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会计模式。企业应该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引进来提升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经济数据的准确程度,通过先进的电子软件技术来实现网络交易,完成两个企业之间甚至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不仅能够简化交易的程序,还降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量,为国企节省了更多了成本。

4.根据实际情况推动会计转型

在推动国企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变非常重要。企业不能对财务会计过度的进行贬低,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地转型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不重要,二者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管理会计进行工作时用到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因此二者之间应该是相协调的关系。所以企业在推进会计转型时,企业应该给财务会计足够的尊重,避免打消财务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要对会计工作进行区分,合理分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

5.增强管理会计在国企工作中的规范性

篇9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功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民办高校更是如此。作为应用型极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首当其冲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转变观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乘着转型发展的东风,服务于地方,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助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转变观念,服务地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甚至在许多大学的宣传里,认为一般好的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专门培养白领高级管理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属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蓝领,如果把学校定性为应用型大学,则会有降低学校规格的嫌疑。但根据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因此,不止是地方高校要面临转型,其实所有的高校都要面对转型的问题,我国95%以上的高校都可以算作应用本科,而研究型和应用型其实并不矛盾。转型的目的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更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高校作为本地的最高学府,应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基地与培训基地,提高地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合理定位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进行转型发展的首要内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应时刻关注当前社会人才观的发展,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高校,就应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应社会之所需,培养出来的才是人才,方能有用武之地。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科学构建应用技术型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与保障。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遵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模块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和共同限选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第五学期开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细分,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考虑部分考研学生和立志于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应用技能课程模块则依据学生专业方向(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下又分为投资理财方向和税务筹划方向),体现办学特色,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满足学生择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法律知识、心理学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共同限选课是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图1)

(一)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原理、税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将这些基础知识精讲,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做到灵活应用,比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

另外,建议在财务管理原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之间增设中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学生在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相关原理之后,达到灵活应用,有助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与提高,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从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等整个企业运营过程娴熟连贯起来,并从微观层面可以更熟练地操控企业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提高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建议在基础课程阶段采用注会教材,注会教材难度大、内容深、起点高,不适合作为初级阶段选用教材,如财务管理原理,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没有任何的基础,建议不要在这个阶段选择注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应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使用自编教材,成功学院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自编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教材,理论清晰,突出实践与应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

(二)选修课程建设。目前,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比较丰富,涵盖范围比较广,既兼顾继续深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需求,还有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注重学生劳动教育、养成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继续深造学生的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就业学生的需求,重点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比如,沙盘模拟、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实验等课程,进行顶岗实习,岗位模拟训练,增强人才市场竞争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实习和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社会实践可以在寒、暑假由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社会实习一般是在第七学期所有课程结束之后联系实习单位,在财务类岗位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并在实习结束后给出评分,而往往校内实习教师又是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所以又可以针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际调研,把调研得出来的数据和结论用于论文写作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言之有物,既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规范性研究所带来的抄袭,降低重合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实习,提高其实习和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的作用,增加课堂案例教学的比重。教师可以搜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兴趣学,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到筹资管理时,可以结合当前热议――阿里巴巴在美国IPO成功上市,成功募集资金达到250亿美元,投资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达到了2,150亿美元,通过此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阿里巴巴上市之旅,采用发行股票方式IPO筹集资金,公司价值评估等知识。课堂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主导”转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家房贷政策,提出个人住房贷款哪种形式更划算,一把付还是首付加贷款,还款方式是选择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是双周供,根据手中现有资金及未来预期资金,选择多长时间的贷款期限,等等,做出最优购房决策。

考核形式由随堂测验及课后作业、岗位角色模拟实验、分组辩论、课堂报告、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等几部分组成。随堂测验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测验,能够紧抓学生的心,督促其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还可以提高到课率,对授课老师也能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是依据企业实际岗位安排,学生分组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分组运营企业,以资金盈余和获得情况来评判企业运营状况,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岗位角色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报告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案例公司资料,加工整理数据,制作PPT,进行案例讲解和答辩,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师根据答辩情况和分析报告给出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面试做铺垫。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是由教师提前出12套试题库,期末考试时随机抽取套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水平。多种考核方式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双重并举,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师者,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进步与提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应遵循校内培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去企业实地调研或跟踪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走产教融合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实际业务操作水平,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从企业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财务经理、总监、注册会计师等来培训或做讲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学校在政策奖励方面适当向积极创新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实践,提升专业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顺利进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2]韦军宁.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及影响分析,会计师,2009年第01期

[3]丁玉芳.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引用公允价值的思考商业时代,2009年第04期

[4]张云亭.国有企业债务重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许文静.债务重组准则变更经济后果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6]张文婷.债务重组新准则运行效果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24):93-94;

[7]胡建忠.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方法探究:基于价值重估和分类管理的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8][阿]罗德里格斯奥利瓦雷斯卡梅纳.债权人视角下的主权债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9]李平.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损益问题的研究[J]商业会计,2008(5):9-10;

[10][美]PaulW.MacavoyandIraM.Millstein.公司治理的循环性危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程瑶,陆新葵.增值税转型对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3]龚辉之.如何计算和缴纳增值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张越男.增值税转型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15).

[15]徐孟波.增值税对企业利润有何影响[J].商业文化月刊,2011(11).

[16]赵恒群.走出税收筹划的误区[J].中国集体经济,2010(33).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8]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0]刘光英,王颖.《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与税法确认收入再探讨》,《中国证券期货》,2012.09

[21]章君.《八种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辨析—基于新税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2011.8

[22]刘玉琴.《新会计准则下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分析》,《财会研究》,2012.16期

[23]秦汝钧.美国为何不引进增值税及其启示[J].涉外税务,2000,(9).

[24]孙立平.税收妥协让步导致的负效应——析日本增值税对中小型企业的优惠待遇[J].涉外税务,1998,(11).

[25]张劲.中国增值税、消费税的现状、改革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6).

[26]张劲.设立一般产品消费税替代增值税部分份额的理由[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27]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8]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9]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0]邓春华.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探讨[J].财政研究,2008.

[31]中瑞华.增值税改革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税务,2008.

[32]赵恒群.税法应试指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008)第538号.2008.11.10.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2008.12.15.

[35]《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全文.财政部网站.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37]王红云.纳税会计(第四版)[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

[38]王红云.会计法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9]程敏中.建筑工程耗用材料的增值税管理[J].税收征纳,2014(05):17-18.

[40]吴开新,王盐生.对原材料和工程物资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6(03):37-39.

[41]任邦齐,任祥铭.自营方式构建固定资产增值税的账务处理[J].财会研究,

[42]瓦列里·穆辛;尼古拉·——外国投资者法律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6-92.

[43]http://nalog.garant.ru/fns/nk/33/#block_20021.2012-07-25.

[44]黄晓珊.外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方式选择与税收分析[J].涉外税务,2012(12):13-17.

[45]刘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司税制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16(1):52-60.

[46]王宏利.国内外增值税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财会研究,2011,7:20-22.

[47]郭淑荣.纳税筹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48]王姿兰.浅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J].财经界,2016(19).

[49]袁州,何伦志.新常态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6(20).

[50]盖地,梁虎.转型后的增值税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2:123-128.

[51]蔣秀娟.浅析会计教学中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的核算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20:210-211.

[52]马晶,魏健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08:68-70.

[53]宋爱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J].财税会计,2012.

[54]刘俊辉.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实务探讨[J].会计师,2013.

[55]肖太寿.“营改增”后新老项目如何衔接?[J].施工企业管理,2016(10).

[56]李永军.适应“营改增”,必须做好新老施工项目衔接[DB/OL].中国有色金属网,2016-03-17.

[57]邹忠明.营改增后跨区域经营建筑业增值税相关业务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6(18).

[58]梁季.我国增值税税率简并: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对接、改革设想与路径分析[J].财政研究,2014(9).

[59]崔军,胡彬.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路径选择[J].税务研究,2015(6).

[60]包秀娟.2009.适当弱化中国增值税累退性的构想[J].沈阳大学学报,5.

[61]樊勇.2012.增值税抵扣制度对行业增值税税负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

[62]朱福兴.服务业“营改增”税负效应分析:会计学视角与观点[J].财会月刊,2016,31:18-21.

[63]姚地,关玉荣.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6,08:127-128+155.

篇1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篇13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巍.以创新抢占“工业4.0”时展制高点,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3期

[2]宋健,王茁,杨杰.“工业4.0”综述,山东工业技术,第288期

[3]朱盛镭.解构与重构:“工业4.0”背景下的汽车制造

[4]刘月.改进国内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实践与探索

[5]方红卫,马健,刘科强.汽车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模式,中国公路学报,第2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