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旧建筑改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旧建筑改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旧建筑改造

篇1

2.1层次性作为嵌入式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体系之一,建筑具有层次结构。这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旧建筑的转型必须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从技术到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层次的过程通常对应于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意识的强大的过程。总体来说,从体系结构技术的理想发展成建筑的情感与文化的结合,才算完成了整个改造的过程。设计可以概括为“真”,“善”,“美”三个层次的追求。“真”即人工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真实”,“善”强调施工活动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美”强调建筑外表皮与文化环境和当前审美层级相统一。它强调的是一种符合人类审美意识的潜意识的不可争议的特征。2.2整体性在生态环境中的旧建筑改造中,整体性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其特征在于与旧建筑的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其中,既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外部环的因素,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人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通过追求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并非强加于自然,而是将其融于自然,“空间”代替“生态秩序”,“有意味的形式”代替“共生”形式;“永恒”代替“超越”。这一切也表明: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已经结束,与老建筑的生态现实统一的审美理想是基于目标之上的。2.3动态性一方面,旧建筑的改造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中,运用交流方式,在全球性旧文化与旧地域性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环境下的建筑文化,从而使得旧建筑与城市设计在新陈代谢中永远保持永远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其改造目的明显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旧建筑的改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在动态中逐渐发展并不断提高才能符合美学标准。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未来的标识语,其美学特征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修正自我,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2.4文化性从二十世纪至今,随着建筑艺术日趋活跃,建筑文化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性的建筑,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描述,文化孕育建筑中已成为文化性建筑的共识。

3旧建筑改造的审美标准

3.1使用功能改造是为了给使用者使用的,旧建筑的空间环境承载着使用者的使用场所,它必须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一个充满活力的室内外空间是改造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态观念出发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给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旧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改造的使用方式进行正确观念的树立。通过寻求合适它的使用功能,并且促使他成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改造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通过发电厂的功能的更新而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3.2健康功能老建筑大多是在城市环境的长期沉积中,通过大量的无序扩张,建完后往往分布杂乱,不仅道路十分狭窄,环境还十分肮脏,再加上旧建筑本身设计未考虑清楚。旧建筑改造的健康问题非常的严重。中明确提出:建筑必须为身体健康而设计,改造必须从建筑空间方面,空气质量,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光环境质量,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标”。柯布西耶的“阳光,空气,绿色”的理想也是该观念的直接反应。3.3场所功能场所感的意义在于人工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意识被提取,注入到功能需求与人工系统的生态特征中,相辅相成,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工与生态共生和谐的场所。在旧建筑的改造中,这种共生应体现出物尽其用,即对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空间功能的和谐是旧建筑空间的生态意义的具体表现。在现代主义建筑观植根于世界的动态视图,通过第一次世界战争和的影响,是机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建筑被理解为文化的衰落和破坏。生态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LED在旧楼改造的新思路的迫切需要,雅可布开始提出了旧建筑的意义,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生态进行了鼓舞人心的倡导,这在他的书中“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体现的淋漓尽致。自那时以后,路易斯康,文丘里,科林罗,相继推动了雅可布的思想,他们一致倡导老建筑与城市的共生思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强调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建筑的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调历史,区域,国家和环境方面的整体性,当今社会的共生性,重新唤起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审美标准。

篇2

长沙机床厂,始建于1912年,1938年文夕大火后,它成了长沙市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之一,直至2010年全厂外迁至麓谷新区起,长沙机床厂在这里的时代使命虽然紫台项目的最初预想是作为置业人士的样板房使用,但是开发商希望未来的紫台能打破销售空间的单一功能,成为一所高档的餐厅。室内三个空间的设计皆呈现出紫台的创作理念:大厅是由暗色调和多种材质所构成的,其灵感来源于世纪之交的法国;模型水吧的空间则借鉴了艺术作品的样品;通透的玻璃房从内部一直延伸到户外,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内部的装饰也同样独具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紫台原地保留了老厂房旧址内百棵百岁原生大树。社区的整体规划顺着原生坡地,洋房、高层,层层后退,构筑成“台”的独特形式,保证了居者观景、览江的最佳角度。建筑规划的同时,也为生活的成长预留出空间。紫台真正的主角,是树、建筑、老厂房遗物与居住者生活相融产生的“情感磁场”,人与历史彼此依存成为需要,这便是建筑感动人心的根由。通过以上概念与空间的呈现,紫台融合艺术,建筑,实用,成为建筑于历史的记忆之上的新建筑样式。

食社,打造视觉新鲜感

The Commune Social食社位于上海静安区江宁路,是米其林星级厨师杰森・阿瑟顿与如恩设计研究室及新加坡著名酒店经营者Loh Lik Peng的最新创作。它是继上海的Table No.1外滩第一台,香港的22Ships和新加坡的Esquina等多项成功前例之后的又一力作。

西班牙小吃餐厅名为“食社”,与设计共和同处设计公社内。空间的设计概念强调西班牙餐厅用餐的“分享”概念,餐厅的四个区域,小吃吧,用餐区,甜品吧及隐秘吧正是为了提供不同的风味与食材让客人分享,鼓励他们在隐秘吧先喝一杯,接着去小吃吧或到用餐区享用晚餐,最后再至甜品吧。同时,四个相邻的空间一以贯之“公共与社交”的概念,提倡移动的用餐方式,让客人在餐厅中不仅更为活跃,也能寓社交活动于用餐中。这与位于伦敦的Pollen Street Social及香港的22 Ships餐厅的概念如出一辙。

设计师注重运用自然材料以突出视觉的“新鲜感”,让人自然联想到新鲜的食材。生铁、回收木料、清水混凝土及砖块的结合呈现出充满质感与线条的效果。不同于其他空间彰显出的工业原始感,甜品吧的白色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定制设计组装的灯具系列让人想起牙医诊所,目的正是在整洁的背景下享用甜品这“最后一道菜”,体验烹调技巧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当然,因为太喜欢吃甜品,又难免让人想到了牙医诊所。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设计共和

据悉,紫台的建筑室内设计是万科团队与设计共和共同完成,在改造的过程中,它极好地实现了旧与新的融合。设计共和是在哪个阶段介入此案?谈谈在接手该案时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设计共和:设计共和在建筑尚在装修的过程中应万科团队的邀请开始了软装设计。我们除了到现场实地考查之外,在接手该案之前还详细了解了长沙机床厂的历史,本案所代表的住宅项目本身的特点及其目标市场的特点。

在软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共和家团队在亲赴现场实地考察之后,着手思考售楼中心的定位,考量其日后的服务范围和标准。虑及大多数的售楼中心在房型销售结束后,都无法很好地继续使用,对紫台这一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项目,更当在日后结合生活态度将其发展成为小区内富有特色的一个场域。经过反复的推敲,最终我们确定将其定位为时尚餐厅,相信这一构思也有利于日后的发展。

紫台的前身是长沙机床厂,改造后的建筑看上去富有工业气息,那么,设计共和在承接其室内软装陈设时,将旗下现代风格气质的家私融入工业气息的建筑中,该如何考量二者的融合度?

设计共和:我们在选择家具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需要有工业感粗犷的家具和进口家具的细腻张力结合在一起,在部分家具中,我们选择了带有金属结构和木质相结合的感觉以表现十足的工业效果,而进口家具的设计感和做工的独到则无不体现出精致和细微。

设计共和团队对紫台项目的哪几个空间进行了软装布置?能否详细介绍下这几处空间在软装设计上的准则?

篇3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些最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和童年的生活有关。北京的孩子,可能会记得自家的四合院,门前那一棵大槐树;上海的孩子可能会记得在弄堂里玩耍的是隔壁小伙伴家的石库门;乡下的孩子会记得门前的小河淌水,后山的桃花满坞。而在我的记忆里面,夏夜有满天的星斗,比星光更明亮的是矿区高大的厂房里和塔架上闪耀的灯光;学校教室外的走廊、操场是我们游戏的天地;更快乐的是偷偷混进电影院,看那些百看不厌的黑白电影,直到能背出每一句对白……,后来,再后来,我们长大,读书,工作,一次次的远离,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看到家乡离我们渐渐远去,却一次次把心留在了站台上。那些被称之为建筑或是房子的东西,在一开始就偷偷地躲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和我们的快乐与思念生长在了一起。

时光会老去,建筑也会在时间的河流里被磨去光泽,对于旧建筑,冥冥中三种命运在等待他们:拆除;或是失去功能后的整体保留;亦或是改建,在保留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和设施,实现新与旧的交融。二战中的莱比锡火车站瞥见过太多青年离去的背影,也许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改造后的新站台是如此的幸运,见证的更多是回家的喜悦和相逢的泪水;那座西岸的煤气工厂,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能源,她曾经温暖过一代人的身体,今天,改造后的厂房成为了一个影剧院,她将继续温暖这个城市的心灵;上个世纪末的九十年代,离今天并不遥远,但是电脑的普及就像一种高能物质的蔓延,在加速的时代,科技、观念、标准都在日新月异,即使是建筑学院的建筑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空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但是,还好,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或许都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智慧、精力、时间和金钱,他们的身上凝固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心血,历史刻上烙印,真实的世界不断延续。今天后人为他们继续付出,是对用心而做的建筑的最好回赠。一个建筑,凝结的是众人的智慧、精力、时间和金钱,对建筑的“浪费”,应该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让建筑进入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对城市空间的谦让和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它保留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同时也在为一代人,甚至更多的人们保留一份美好的记忆,更为今天的人,以及后面的人创造一份记忆。如果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百年前的阳光洒在那面山墙上的影子,那么就让我们也付出努力与心血,用诚挚的心做好我们手上的每一件作品,我相信后人也会在我们的“山墙”上看到我们的那颗建筑之心。

篇4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代表着都市文明发展进程的旧建筑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经常看见映入眼帘的“拆”字,证明了它们命运的脆弱以及最终的归宿。老建筑在伴随着推土机带给我们巨大的轰鸣声和尘土中轰然倒下,变成等待运输的建筑垃圾。目前,这种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影响了地域性建筑符号、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又是对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新的建筑垃圾。因此,关于老旧建筑的改造是作为建筑设计师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它同时又是一种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1.改造工程实例概述

以下为近期做的一个老旧建筑改造的实例。这个项目从前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改造使用功能,方案设计推敲修改,到施工图绘制、交底,再到工程验收,最后交付甲方使用,全程跟踪服务,收获感想颇多。工程完成使用后并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并且还获得了优秀设计奖。此工程为改造已作他用的原赤岸村小学校舍,使其符合村委办公、村民活动及社区服务等要求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重新布置,合理设计,并使其符合下列一些要求:

1.1必须保证结构安全,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1.2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减少对原有结构的影响,减少投资;

1.3外形设计要简洁大方,有地方特色并和周边建筑协调;

1.4室内装修要简约明快,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

1.5增加室外活动场地,配建绿化景观及停车设施;

1.6改造方案要方便施工,可操作性强,选材方便,减少施工周期。

依照要求,充分利用原有房屋的实际尺寸,经过多次调配,巧妙地安排了各种功能房间,将原来的教室改造为办公室、活动室,将原来的二层大跨度房屋改造为会议室、便民服务大厅等。由于使用功能的调整,在室内改造增设了卫生间,在会议室的西侧还增加了一部疏散楼梯;并在西楼和北楼的二层加了一部连廊。整个建筑群体平面调整后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立面上按照现代中式进行改造设计。根据方案设计需要,将三栋建筑的屋面统一更换成青灰色水泥瓦的坡屋面,在每栋建筑的山墙上增加砌筑了简化的马头墙造型,檐沟也按统一的风格进行改造。同时统一更换了门窗,全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门窗及成品木门。外墙采用灰白两种色彩粉刷,局部墙面采用小青砖贴面并用增强水泥板做出线脚,增加了立面的变化。在服务大厅的东侧增设的一道月亮门造型,成为主入口的对景,也成为该建筑的亮点之处。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则延续了建筑设计的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强调简洁明快的效果,减少装饰荷载,保证结构安全。此外室外的景观设计也根据建筑的形式、周边的现状,因地制宜地从满足功能、经济实用和绿色生态等方面出发,力图打造出一个功能齐全、美丽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庭院绿化、粉墙黛瓦、步道小径,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空间风韵。对既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相比于拆旧建新优势十分明显,一是保留了原有的村落肌理、空间形态;二是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从而保护了周边的环境;三是节约了大量的新的建筑材料,减少了碳排放;四是节约了有限的投资,减轻了财政压力。所以改造升级既有房屋是一条利国利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建设之路。

2.老旧建筑改造的表现形式

老旧建筑改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些是某个区域的整体改造,有些是单个建筑的个体改造;有些是建筑的立面改造,有些则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改造。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改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使用功能、不同现存状态的旧建筑重新发挥它的使用价值,体现它的生命活力。如今许多老小区的整体建筑改造,平改坡工程,某个建筑风貌区的立面改造,废旧厂房改办公、展厅、商业的工程,细化到单体建筑的空调位、广告位统一设置的沿街立面改造工程都体现了改造利用、改造优化的优势所在。通过对一个适宜的旧有建筑改造,不仅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对社会历史及文化资源的延续和传承。当然改造的同时还应满足国家现阶段对节能、消防及地方对城市设计的要求。

3.老旧建筑改造的建筑设计

3.1立面改造

一些老旧建筑的改造,为内部功能格局不变仅是对其外立面进行翻新。如有些建筑原有外立面为涂料或面砖,门窗还是钢质或单层的铝合金门窗,因时间久远已是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视觉效果,或者是要在某个区域达到统一的建筑外立面分格,于是就对其立面外饰材料进行翻新改造。重新粉刷涂料,或是更换新的面砖和节能门窗,根据立面设计的需要有些部位用上了多孔装饰铝板或是LOW-E中空玻璃幕墙。一些建筑在改造时外墙上还加设了保温材料。通过这些立面的改造手法,运用多种现代立面饰材,既改变了立面视觉效果,同时又达到了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今许多沿街立面改造等就是这种情况。

3.2平面功能改造

有些旧建筑的立面风格富有历史意义,值得修缮保留,但平面功能却已不能满足现在使用功能的要求,于是就需对旧建筑的平面进行改造,上海的“新天地”就是用旧建筑演绎新功能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新天地”采用的是保护建筑的一层外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类似于巴黎市旧建筑改造的方法。“新天地”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大片的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特别是花了大量精力和资金精心修复和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对建筑内部则做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这个开发项目带有传统建筑保护的性质,受到了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3结构安全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中应首先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影响,考虑到建筑的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经久耐用。除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及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寸外,对一些部件(如栏杆、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门窗与墙体的结合以及抗震加固等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措施,以确保旧建筑改造后使用的安全。

3.4满足旧建筑改造经济的综合效益

在旧建筑改造中,应注意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问题,既要注意降低改造成本,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减低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要考虑其综合的经济效益。在选用材料上应根据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意节约用材,充分利用现代节能环保材料,在满足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3.5整体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的要求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

4.结语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是现代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可以利用的情况下都应该予以完整的保留与守护。老旧建筑改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有些城市因为要进行新的建设,就轻易把那些没有历史纪念性的旧建筑拆除了,这样做是对这个城市的不负责,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长远的意义。一些没到年限的旧建筑的消失,不但是这个地区历史的消失,同时也更大的浪费了建筑资源。对某些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既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延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因此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老旧建筑的保护与重新再利用,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并值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5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载体,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也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我们很少能够见到经历千百年后一直作为同一种用途的建筑,相反,我们经常能够目睹昔日的宫殿成为今日的博物馆,昨日的厂房变成今天的艺术区。

我国现期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高楼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而旧工业建筑却如风中残烛,虽然仍处于可设计期,但因功能、设施、外观等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又得不到法规条例保护而被人们闲置。特别是大量遗留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旧工业建筑,面临着被转移、拆迁的结局。如何将它们作为城市文脉、地域文化传承下来,是如今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老工业的远离暗示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艺术创意产业促使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电影电视、音乐广告、软件开发、创意产业、艺术品市场等都在城市中寻找新的据点,旧工业建筑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北京798工厂的“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工业仓库区的“艺术中心SOHO区”、广州河南河涌边旧仓库的“Park - 19”艺术平台等都是由上世纪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成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设计案例。

旧工业建筑主要类型

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大跨型”旧工业建筑,指单层大跨度的建筑,其支撑结构大都为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等,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改造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费用低,却极具实用价值。

其次是“特异型”旧工业建筑,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构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这类形态特异的建筑,对改造形成很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再生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再次是“常规型”,指层高较“大跨型”低而空间开敞的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仓库等。其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合改造为餐厅、loft住宅、办公楼、艺术、娱乐场所等多种建筑形式,数量也占到改造项目的绝大部分。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可行性

首先从建筑本体上讲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简捷、结构坚固,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1.建筑平面。一般工业厂房都有着简单规整、几何形式的平面和整齐的柱网。大跨度的平面空间有利于根据改造需要进行灵活分割,建筑师可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舒适、合理的空间。

2.建筑立面。老工业厂房的立面通常是比较大气,根据结构功能需要形成的立面比较简洁。改造时可根据现代建筑的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拥有新式建筑功能及特点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立面。

3.建筑剖面。厂房建筑因为其功能需要通常层高比较高,一般根据改造需要可以加层重新分隔空间,把一层变成两层;也可以部分加层,营造特殊的空间感觉。大空间可以灵活分割,让建筑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4.结构方面。一般厂房结构都要考虑到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的荷载,它的结构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都是可以满足的,因此不需要做很多结构上的加固和改造,也节省了很多材料耗费。

第二,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

第三,大部分旧工业建筑所处的地段环境优越,商业价值高。当前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原工业重心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原工业旧址多数处于市区繁华地段,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餐饮、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第四,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改造后的建筑延续原有的建筑历史文化性,合理地利用旧建筑的历史文化特性,可使改建的旧建筑比新建建筑更具有不凡的品质。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主要方式

1.将工业厂房改造为loft。loft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我们通常所说的loft是指“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设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多数的loft是由一些前卫的艺术家自行挑选合适的厂房重新布置而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室或是装修成格调高雅的咖啡厅或餐厅。这种改造形式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由艺术家们挖掘出老旧工业厂房的内在艺术气质,并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它们的工业美感,让老的建筑焕发现代艺术气息。改造过程中,保留原有建筑粗糙砖墙、钢铁柱子等具有老式工业美学表现力的结构特征,与新增部分的精细工艺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视觉冲击,给人以现代美感。这种改造方式是最早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种厂房改造方式,由于艺术改造需要的构思时间较长,投资行为也只限于个体,要大范围的普及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比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798厂改造、上海徐家汇的“建境工园”、昆明的“上河创库”艺术家主体社区等。

2.将工业厂房改造为单身公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资金的缺乏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去购买一套几房几厅的常规商品房,况且很多还是单身的青年,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居住空间。单身公寓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类人群的需要,紧凑的房间布局、简单实用的功能既满足了一个单身青年居住的基本需要,一般厂房的层高比较高,可以考虑改造成复式的单身公寓。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又方便创造出适合单人居住的私密空间,并且简洁的风格也正好符合现代青年们的追求。

3.将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廉租房。廉租房的存在是为了缓解城市低收入者买房难、经济适用房紧缺、大量无房者存在等社会现实问题。改造旧厂房,有效再利用原有的建筑资源,快速缓解城市存在的社会问题。

4.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孵化楼。这种改造类型,虽然不多见,而且需要一定适合的条件,但它仍是一种厂房改造的良好形式。很多新的工业园区都在城乡的结合部,在原有的老工业基地上新建的,因此在园区内还留存有很多老的厂房,大多数仍结构稳固、平面规整有极大的再利用价值,通过内部加柱加层,可以改建为二或三层的孵化楼。将破旧的表面清洗后重新喷漆做保护层,更换门窗,新建门斗,增设观景电梯,加装中央空调等等,让改造后的建筑能符合现代高新技术办公及管理的要求。还可以保留原厂房的一些特征及内部物品,可以很好的起到装饰效果,也能增加孵化楼的文化历史气息,将大工业时代的生产工具转化为信息时代的审美对象,通过时代的反差与延续性构成对使用者产生潜在的激励作用。

5.将旧工业建筑的水塔、烟囱、等改造成为该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外观特征与周围建筑有明显差异,在该区域十分醒目,而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为人们所熟悉。

6.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工业主题的旅游区。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可作为新旅游主题。

7.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我们对这种独特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例如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建议

前面已经探讨了老旧厂房改造的几种基本方式,但在实际中应该如何选择最好的方式,如何继承建筑的历史文化性,这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以下是我们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几点建议:

1.在对建筑改造的前期,应与结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不可盲目追求形式感,而忽略结构的承载能力。

2.绝大多数的旧工业建筑没有被列为文物建筑,对于具体的改造工程,其文化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我们设计师的自觉性来获得保护,我们对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应更多关注的是改造后的建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3.在对建筑历史文化性继承的同时,我们应更多的考虑的改造后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非建筑的时尚性更非其经济性。

4.在改造设计中要考虑原有建筑的风格、形式、材料等历史性因素,改造力度要适当;对于新建建筑应做到与旧建筑新旧协调,呼应生辉,相得益彰。

5.作为设计人员在改造过程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审美观的差异。

6. 在进行景观改造时应与自然结合。景观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被尽量本土化,结合场所需要进行植物培植。7. 由于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利用起步晚,改造的操作经验相对匮乏,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积极学习国外成功案例。“变化是文化和社会的驱动力,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时。然而它并不需要总是剧变的或是破坏性的”。然而现实使我们感觉到新的并不总是好的,对旧建筑中有利的、合理的因素给予充分利用,发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促进她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才能使旧工业建筑永葆青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筑新旧协调,才能使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个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J ]. 建筑学报, 2006(08):12-15.

篇6

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改造旧房与建造新房相比有三大优点: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通常一座结构良好的建筑可以改建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且造价比新建同规模的建筑低很多。据统计,待改造的旧建筑,大多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不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而被淘汰,通常新建筑的造价三分之一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对相同规模的旧建筑的改造,使其建筑生命得到延续,实现其功能转换,从而大大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可持续性研究价值:如今全球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共识,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建造、维护、销毁的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就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再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耕地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逐渐将“资源―建筑―垃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建筑―再利用”模式。有意识的对城市中既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的更新使用,从而可以地降低建筑拆除重建率,这是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文脉价值: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旧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城市最清晰可见的编年史,留存着时代的印迹,这些印迹流露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以及古朴与凝重的历史氛围,这是新建筑所取代不了的。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着力打造仿古街道,这种只得其形,不得其意的做法,不如着手保护与再利用城市现有的旧建筑,以此来缓解文化危及,增强城市内涵。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适当的再利用这些旧建筑正是保持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改善如今城市开发中“千城一面”的现状,创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情感价值:建筑的艺术本质在于建筑的移情作用,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质结构。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寻根”的过程。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旧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城市“归属感”的象征,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和人都有一定的意向作用。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维系了多年来以建筑为载体所形成的生活形态,而且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

2.旧建筑改造研究的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旧建筑都可以通过改造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在对旧建筑实施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建筑质量、建筑空间的功能适应性和环境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当改造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挖掘老建筑的潜在价值,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技术和艺术对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功能性,保留旧建筑原有的特征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对于一般性旧建筑来说,在其建筑寿命之内,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是当今世界城市更新策略中的主流选择。

空间重构和功能置换是旧建筑改造的核心,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与重组,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的氛围塑造来实现的。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原有空间的形态和使用需求通常采用维持空间原状与或加减法等方式处理。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基本维持了空间的原状,通过打开部分屋面而创造出中庭,将建筑原来回字行的格局改变成为以中庭为中心的井字形流线,不仅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而且解决了通风与采光的难题。而大英博物馆则是通过整体保留,局部加建的手法进行改造的经典案例:原有的古典式建筑主体全部保留,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由此整栋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使用面积,新旧之间结合完美,相得益彰。建筑师通过重构,巧妙地将历史的记忆整合到新空间秩序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旧建筑的价值。

3.结语

城市如棋,落子三思。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避免建筑的反复拆建。然而近年来在以提高GDP指数为目标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不理智的状态。忽略了城市的文脉,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因素。一栋栋水泥盒子的矗立,使原本熟悉的“人情味”十足的城市变得冷漠。目前中国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大拆大建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粗放的,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欠缺理性的思考!当文化危机日益严重,当“低碳”成为时代主旋律,如何对待城市中的旧建筑,应该怎样良性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当今旧建筑社区改造行业的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代表着都市文明发展进程的旧建筑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经常看见映入眼帘的“拆”字,证明了它们命运的脆弱以及最终的归宿。老建筑伴随着推土机带给我们巨大的轰鸣声在尘土中轰然倒下,变成等待运输的建筑垃圾。目前,这种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影响了地域性建筑符号、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关于旧建筑的改造作为建筑设计师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是极富有挑战性的而且是不可回避的。

2.旧建筑社区改造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是现代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予以完整的保留与守护。旧建筑改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有些城市因为要进行新的建设,就轻易把那些没有历史纪念性的旧建筑拆除了,这样做是对这个城市的不负责,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长远的意义。一些没到年限的旧建筑的消失,不但是这个地区历史的消失,同时也更大的浪费了建筑资源。

3.旧建筑社区改造的表现形式

3.1主体整体结构改造

如“八号桥”以打造设计创意产业为目标,将原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上世纪50-80年代的八栋车间大楼重新规划布局。由于厂房不是保护建筑,所以在改造中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3.2旧建筑材料有效利用

旧建筑材料是在建筑拆解中产生的,应该做到将这些旧建筑材料有效回收,经过处理,在旧材料市场上出售,以实现再利用。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旧建筑材料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

4.点要素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在话语中,点是一个停顿符号;在视觉艺术中,点是最小的组成单位,它最具向心力,也是最不确切的形。[1]单一的点具有活跃气氛和突出重点的作用,而多个点的阵列组合则会构成一个虚面从而增加了建筑立面构成中的层次感。单一的点能够吸引视线,密集的点分散人的视觉注意力。单一的点能够起到标示作用,给人以开端、转折、结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4.1平衡构图

在空间构图中各个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感也就是均衡是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包括如何把握要素间前后左右关系以达到给人安定、均衡的感觉。均衡形式的妥善处理也可以在整体安定的前提下局部表达出轻松活跃的感觉。

在建筑改造中运用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变化来对整体立面效果进行均衡,另外还可以通过点与点之间的重组搭配组合后达到视觉平衡的目的。建筑中点的稳定感取决于其大小和颜色,体积相等的点颜色深的比颜色浅的显得稳重,表面有凹凸感的比表面光滑的稳重,实体的点比外轮廓不清晰的点会显得稳重一些。

4.2丰富界面

建筑中点的组合方式有很多,而最能表现出韵律感的方法是通过一种有条理的、重复的、具有方向性的点的阵列实现的,这是建筑立面造型塑造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这样的组合搭配可以形成视觉上的虚面,与实体不同的是它的变换会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点的交错也是建筑立面造型塑造的一种表现手段,建筑中的点按照一凸一凹、一大一小、一方一圆等有规律的排列穿插形成韵律。

4.3活跃气氛

建筑中的点可以被当做特异的局部,通常是在常规的建筑造型处理手法中用局部的特殊形体、色彩等变化形成人们视觉上的焦点。起到打破单调沉闷气氛的作用,达到一种局部的变形与整体的规整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局部具有特殊作用的点成为活跃整个建筑的关键,相应的其他常规处理手法的造型就会成为底景。这些点的造型可以通过其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扭曲、拉伸、交错、不完整形等方式出现。需要提出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变化虽然能够活跃气氛但也应当遵从整体,因为作为建筑造型中一个元素始终要配合建筑整体的设计造型,不能过于突出和生硬,只有这样整体和局部才能做到协调统一。

4.4寻求统一

在建筑立面改造中协调统一是最为基本的原则之一,不论运用多少手法和设计要素都应该在有规律的设计指导下完成整合。其中点要素的设计是协调整合其他要素的有力手段,一个成功的建筑立面改造应该是既不单调又不混乱,既有变化又高度统一。将建筑造型用基本的元素抽象出来后我们发现建筑现状是由多个矩形组成的,本身具有一定的韵律感,但是上方圆形窗户的出现却破坏了这种有规律的秩序感,显得与建筑本身的要素不协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在圆形窗户外加装了一个矩形窗套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与其他建筑要素寻求形式上的一种统一,同时又不破坏原有的建筑形式和功能,改造后的立面呈现出有序感,方中有园又不破坏整体,很好的将两种形态结合在了一起。使建筑造型达到多样性的统一(见图1)。

(图1)

(图2)

4.5起承转合

点的起承转合的连接作用是要放到恰当的环境中去的,单独的一个点是体现不出这样的特性的,至少要有三个要素才能够显现出这一特点。例如人的腿,膝盖部分就是一个点,人体通过它将大腿和小腿连接在一起。建筑中的点往往在连接的同时也是视觉的中心,正所谓“画龙点睛”。因此在设计中不但是要考虑它的造型、大小,位置问题也应该赋予它更多的文化意义,使之能够更加明确的体现建筑的内在特色。上图中我们将连接横竖墙面的节点去掉后就会发现凸起的白墙和凹进去的灰墙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并且由于两者前后存在一定距离因此看上去反差很大,从中不难发现点作为连接构件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连接点的装饰作用起到表达建筑风格的目的,案例中的点被设计成为带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木窗格样式,体现出建筑是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风格(见图2)。

5.旧建筑社区改造的设计原则

5.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是在旧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原则。由于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某些特殊需求(如隔热、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防震等)。给旧建筑改造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在旧建筑改造设计时必须综合有关的技术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选择经济、合理、美观的旧建筑改造方案。

5.2有利于结构安全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建筑的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经久耐用。除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及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寸外,对一些部件(如栏杆、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门窗与墙体的结合以及抗震加固等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措施,以确保旧建筑改造后使用的安全。

5.3满足旧建筑改造经济的综合效益

在旧建筑改造中,应注意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问题,既要注意降低改造成本,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减低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要考虑其综合的经济效益。在选用材料上应根据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意节约用材,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在满足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5.4整体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的要求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

6.结语

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对于设计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旧建筑改造设计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必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篇8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旧建筑拆除重建的话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现有的旧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老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与红砖为基本材料。这些建筑的维护结构和热工性能以及采暖等都不能符合节能的标准,但是这些旧建筑大多结构坚固,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在拆除过程中像混凝土这一类很难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只能被废弃,对环境产生威胁。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尤其是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30%。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致力于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总是以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来实现的。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旧建筑,既能节约资源也为城市保留了本该有的发展痕迹。

二、现有旧建筑改造主要技术途径探索

虽然保留旧建筑有诸多好处,但现有旧建筑因为建造时间已较久,建造成本较低,要合理的利用,发挥其价值,就得在改造技术途径上有所突破,真正实现其节能与环保性。

1旧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技术途径

从1973能源危机过后,各国的节能技术层出不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加强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的效果,系统与设备节能,照明系统节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植物等资源,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

所谓建筑的维护结构通俗的讲就是指建筑的四周墙体,顶面,包括门窗等结构。维护结构在建筑中起到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遮风避雨,保温隔热,屏蔽噪音,采光通风等作用,对建筑维护结构采用的构造技术,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下面通过几个普遍的措施来进行阐述:

1.1墙体节能改造

是指不透明墙体的节能改造,主要解决墙体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最主要是屋面与西墙的隔热。墙体保温主要包括墙体内保温和外保温的节能措施,内墙的保温即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内侧,施工方便,但要注意施工材料的受潮从而降低保温效果。外墙保温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施工完的墙体上直接安装保温板,然后再做墙面的保护和装饰面层。另一种方式是将保温板支在模板中,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再做保护和装饰面层,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造价便宜,效果显著。

1.2外墙绿化技术

外墙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减低污染,遮阳隔热的功能。我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节能措施,在地球还未被人类开发之前没有能源危机也没有温室效应,只有自然生物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就是通过各种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的同时应当努力把地球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多种植物,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达到外墙隔热的效果,在阳光方向就要大面积的种植植物遮挡猛烈的阳光,常见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在外墙的外侧种植密集的植物,利用植物高大的冠幅遮挡阳光。另一种是植物直接覆盖墙面,多使用攀援植物一类的。

1.3窗户节能改造

由窗户所引起的热损失约占整体建筑热损失的40%左右。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更换节能窗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窗户气密性。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pvc材料制成的窗套和双层玻璃的使用,双层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通风性能,有效减少室内的热损失。

1.4屋面保温隔热改造技术

主要分为保温隔热屋面、倒置式屋面、通风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几种措施。种植屋面与蓄水屋面相比前三种措施都具有经济且效果显著的特点,下面来侧重介绍一下种植屋面:种植屋面就是指在屋顶种植绿植从而起到保温隔热,调节小气候的特点,种植屋面分为覆土种植和无覆土种植两种形式,覆土种种植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顶上覆盖100至500毫米的种植土壤,再进行植物的覆盖。无土种植则是采用废渣,木屑等代替土壤,具有防水防渗,自重轻的特点。屋面种植要合理的选用植物,最好选耐寒,生命力顽强,易于日常管理的植物,同时要做好屋面的防水,排水功能。

蓄水屋面就是在屋面上储存一层水来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同时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渗水,加强屋面的防水措施。

1.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不要盲目的照搬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节能模式进行改造,如果照搬已有模式必定会使节能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在农村,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除了要对建筑维护结构,采暖空调设施的节能改造外,还应当结合当地的有效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我老家地处川西高原,以前老百姓做饭取暖都是靠燃烧柴薪和农作物秸秆,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来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利用那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加大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的投入使用,甚至夜间照明的路灯也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在白天积蓄能量,夜晚提供必要的照明,这样做有效的节约了当地的能源,缓解了一定的能源供应紧张。这种做法就是在对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后作出的有效解决措施。所以在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有效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进行。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如通过对旧建筑的门窗朝向,采光通风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对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性能的的研究通过感光材料的利用增加室内的亮度,如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位于法国尼姆的卡雷尔艺术中心就是采用不同高性能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窗体,对光的漫射或是直接将光引进室内增加室内空间的亮度。利用自然环境降低能耗。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当考虑是否环保经济,是否可以循环利用,还应当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如前面所提到的有机保温材料的安全问题。

1.6旧建筑的垂直利用

我们知道城市旧建筑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限于当时的功能需求,经济条件与建造技术,所建造的建筑大多都是二至五层,建筑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有些老建筑还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很难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在建筑改造中加大对旧建筑的垂直开发,可以通过对旧建筑的结构改造加建新层和对原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的调整来增加旧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有一种低层楼房抗震加层的新技术开始启动,这种新技术主要是借鉴铁路桥梁的组合结构,在保证原有建筑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吧原来只有二至五层的建筑加高到八到十四层,同时还应用“建筑消震装置”“建筑抗震减震装置”解决新旧建筑受力不均引起的新旧结构摆动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总结

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再次利用直至废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历史建筑的充分尊重,增加城市发展的历史感。也实现其功能的转换,带来新的价值。通过本文对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更需要因地制宜,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篇9

①单体整合:将一系列或相近的功能需求的空间放置在一起,合并相关功能,能够扩大空间并增加空间的灵活性;根据建筑结构条件将相邻的两个班组间的隔墙拆除而改用隔断,创造可随时改变的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为不同年龄和班组的幼儿提供了公共教学空间和公共交往的可能

②群体整合:通过增加连廊、加建中庭等改造方式将相邻的建筑单体整合在一起,加建的连廊优化了建筑流线,便于风雨天气使用者的穿行。以玻璃顶覆盖庭院,这种方式将原有露天空间转化为室内空间或半室内空间,增大活动场地,也解决了室外场地在夏冬季节和恶劣天气时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1.1.2空间分隔利用隔墙或隔断分隔出一些小空间,作为私密性的趣味空间或辅助功能空间,层高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垂直分隔,提高空间使用率;若空间较大且功能单一,可以改造为“屋中屋”,满足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的需要,又在保留原有建筑护结构的情况下增加室内了的保温性能。

1.1.3空间延伸通过加建、扩建等空间延伸的方法改造设计。结构条件允许下整体或局部拓宽旧建筑的走廊,采用玻璃幕墙封闭,使其成为公共交往的室内空间;创造室内外过渡空间,将室内自然转变到室外,丰富空间的层次,利于幼儿认知心理的过渡;对于平屋顶的建筑屋面可以垂直向上拓展空间,利用屋面创造活动平台或屋顶花园。

1.2基于空间物理性能的设计方法

1.2.1自然采光空间进深较大、采光不佳的幼儿园旧建筑可以采取局部开设天窗或采光井、增加侧窗的开窗面积等方式来提高建筑室内照度,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例如光导管自然采光技术等现代技术处理手段优化自然采光。而选用不同的透光材料也能达到不同的采光效果,如U形玻璃、磨砂玻璃等半透明材质可对直射光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产生眩光,使室内光线更为柔和。

1.2.2自然通风改造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减少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

①引导“穿堂风”,通过布置可开启侧窗以及门的相对位置,使空气形成对流;布置功能时要将主要的功能用房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辅助用房布置在背风面。

②中庭拔风系统:在中庭的高处设置可开启的窗扇,通过热压作用,从高处吸出热空气,形成拔风作用,即“烟囱效应”,使不流通的空气得以循环,实现自然通风。

③利用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④在建筑外环境适宜位置种植植物,改变周围气流走向,同时将新鲜空气有规律地引入建筑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1.2.3保温隔热

①外墙:幼儿园旧建筑外墙改造提议采用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其他外墙保温形式来讲,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建筑主体结构、有效节省室内空间,而且施工时无需搬迁,基本不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

②外窗:改善外窗的隔热保温可以从调整窗和墙的面积比、更改玻璃和窗框、增强气密性等方面来解决。一般选择将原来的单层玻璃改为双层中空隔热玻璃,同时将弹性较好的橡皮条同定在窗框上,关紧窗扇时可以起到密封效果。

③屋顶: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手段有普通正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架空隔热屋面、种植屋面等,应根据幼儿园旧建筑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适合的屋面保温手段。选择容重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遵循材料性能优良、价格低、施工简单的原则。

1.2.4遮阳旧建筑的遮阳改造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建筑外墙和屋顶改造进行遮阳,一般依靠栽种植被;二是对窗进行遮阳改造,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内遮阳和外遮阳。内遮阳主要通过在窗内设置铝合金百叶帘、席帘、布帘等遮阳装置,调节室内光线,装拆方便、经济易行;外遮阳在隔热性能方面优于内遮阳,如果采用了高效的,可调节的活动式外遮阳设施,不仅可调节射入室内的自然光线,还能大大减少制冷能耗。

篇10

1、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现状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北京、上海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区功能改组率先开始了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1]。如上海苏州河畔和东大名路沿线的仓库改造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创作室。但是由于技术,经济以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大多旧工业建筑还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90年代初期,一些老工业建筑功能置换成餐馆,博物馆,商场,宾馆等商业建筑,开启了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新篇章。例如,北京手表二厂改建而成的“双安商场”,昆明工艺铝制品厂厂房改造成的职工住宅都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改造案例 。

2、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SWOT分析

2.1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优势

2.1.1经济效益

大部分旧工业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且基本都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如果拆除重建,不仅会增加更多的重建资金,而且产生的建筑垃圾会破坏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旧工业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就能将其再次变为城市发展的动力,重新创造经济效益。投入少、建设周期短、投入使用快,正是当代企业家们寻求投资机会的方向标,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

2.1.2生态效益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环境污染总体的34%以上是因建筑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 这个比例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2]。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减少了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纵观城市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更新和改造来完成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种体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丰富了现代城市的社会生态,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2.1.3区位优势

多数工业建筑处于老城区的繁华地段,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捷, 商业价值高、发展潜力大。如果投资商利用其很强的区位优势向餐饮、服务和娱乐场所等行业投资, 其回报率应当较高, 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避免了拆迁补偿费用,也减小了场地清理的费用。改造后的出租率都居高不下,其区位优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4 历史文化优势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性是任何新建建筑无与伦比的,时间在旧工业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正如贝聿铭所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成长的印记,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纪念物。旧工业建筑如同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载体和现代设计思想的容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有利于为子孙后代留下城市文化记忆和学习的范本。吴良镛先生曾说:“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3]。旧工业建筑大多数具有它的地域性特点,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因此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有助于让后代了解城市发展的进程。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劣势

2.2.1 规划不合理,持续发展能力弱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在主观上会受政府决策者、投资商、建筑师和公众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改造时考虑的会不全面,出现规划不合理,从而导致持续发展能力弱。例如,798工厂改造虽然是一个独特的、成功的旧工业改造再利用的案例,但它并不是城市规划的结果,而是众多艺术家自发行为的结果。所以可以说它基本上没有规划,只是在路边、建筑间划出场地作为停车场,见缝插针地散落几个小商店。其次,艺术家对建筑的改造仅限于改头换面,通常只是简单地加一个程式化的入口门厅,缺乏对整个艺术区整体景观的营造。最后,整个改造区域环境差、卫生差,道路、绿化没有规划,从而出现就工业建筑改造后,没有得到持续使用便再次推倒的悲剧。

2.2.2发展起步慢,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有待提高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研究,很多学者结合国内外改造实例及改造实践经验开展了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价值的分析研究、改造再利用模式研究、改造方式和改造方法研究等,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起步比较晚,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不成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改造项目大多为自发性,由于缺乏政府的正确指导,多种多样的转让形式和开发改造方式,导致转让和开发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部分成功的案例多数是在政府的专项支持下完成。相关建设法律法规不完善,旧工业园区再生利用的规划设计亦无规范可循,造成政府监管没有依据。在市场化运作中,由于法制建设滞后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制约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协调开展的关键问题[4] 。

2.3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机遇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转型、社会全方面变革的城市发展时期。投资商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

首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工业化和城市更新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具有推动作用,鉴于这些建筑中的某些建筑尚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其正好用于发展第三产业、房地产开发、商贸超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大学校园等等。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国家大力提倡建筑的低碳、节能,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支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意识也逐渐提高,一个城市需要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来供人们欣赏,因此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商机悄然而生,改造后的建筑供人们休闲,娱乐,怀旧,这些都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威胁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首先,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面临着与现行的建筑规范相抵触的问题, 改造后的建筑必须适应现行要求较高的规范,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其次,因为旧工业建筑已经使用了一定的年限,改造工程需涉及结构加固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加固改造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技术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大型企业,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承担加固改造任务。而且我国现有建筑物的诊断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也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可供遵循。常常以经验来解决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问题, 迫于工程需要而匆忙得出的结论不仅会增加技术风险,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另外,改造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内容繁冗复杂,项目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此外,缺乏专用的工程机具、器材、材料和技术;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市场运作模式单一、封闭等因素,以及新型房地产业带来的冲击均给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顺利实施形成了威胁。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SWOT矩阵(见表1) ,并据此提出旧工业改造利用可持续发展策略。

3、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3.1重视科研,加强技术创新

国外先进国家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己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我国目前主要是引用国外的改造技术和标准,还没有建立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评价机制,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实现其本土化,加强改造技术的创新。并且重视改造后的管理,将绿色项目管理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相结合,提高改造项目的绿色效益。

3.2稳中求进,平衡改造规模的发展

从单一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开始,逐步发展到从整个规划层面进行的改造。国内很多旧工业改造项目都存在与798相同的困境,所以旧工业改造项目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不仅改造旧工业建筑本身,还需要对其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诸如道路、园区绿化、老旧电路改造、治安管理、保洁措施、消防管道改造、路灯等,改造区域的运营后期需要专门的物业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单一的旧工业建筑项目,其规模的发展主要从周边的配套设计、自然景观进行整理规划;而对于旧工业建筑群,即旧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从城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改造。先对建筑物质寿命、建筑风貌品质、建筑改造的效益进行评估,划分出改造的优先次序,进行分区合理改造,典型的代表有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部商业码头改造、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改造以及利用旧工业区改造形成的上海世博园区。

3.3提高认识,以绿色改造为主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改造类型较少,再利用功能趋同;对节能问题考虑不足。现今,全国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践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的利用、形式的把握、材料的运用等建筑设计方面,对低能耗改造的研究尚显不足;而在这个方面,德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大量的旧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甚至超越现行的能耗标准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意识,加强对低能耗改造的研究。

其次,为使建筑内外获得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要求在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改造时,尽量保留原来良好的自然环境,尽力改善原来不健康的自然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改造后的建筑尽量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建筑改造以后实现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需要重视生活用水、自然环境用水和景观用水的安全性和节约性,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总之,整个改造过程以绿色理念为主,以人为本,根据当代人的心理,进行结构合理选型,使改造成果最能满足使用者心理的要求。

3.4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产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进行着快速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有限。加上我国处于产业的转型期,形成以旧工业建筑为核心的一系列细分产业:技术咨询、专业旧工业建筑施工产业、改造设计产业、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供应产业,逐步发展成 集上述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4、结语

时间与历史改变着人们对建筑的观看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建筑的看法,只有当建筑切实地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建筑才能更进一步的表达其本质[5]。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正在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旧工业建筑改造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战略观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分析旧工业建筑的优势、劣势,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 在发展进程中不断的加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 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大力推进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置换, 努力使旧工业建筑再次在城市进程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旭,李慧民.我国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法制建设研究[J] 2013(6)

[2]付瑶.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3(1)

[3]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11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是出于能源、资源、环境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废旧建筑被改造成企业的图书馆或者社会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旧建筑,这种改造非常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旧建筑更新的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不够成熟,设计改造方面不如国外。在国内的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上海、北京、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充当了改造的领头羊,许多艺术家、工程师在这些大工业城市中开始了对旧建筑改造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实践。(如图一),是北京798艺术区的一角,通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充满了艺术感与现代感,是旧建筑运用的典范之作。

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1.节约能源的意义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拆除旧建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运输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较差的建筑屋顶、以及腐化严重的屋架进行改造,保留坚实的墙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旧建筑的价值,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二,是上海的八号桥。上海八号桥是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典范之作,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对旧建筑的巧妙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改善城市建设环境

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设计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原有建筑的自身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墙体可以加一些适当的装饰,留有对过往的纪念,砌筑墙体与少量装饰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所产生的阴影和视觉效果会让人耳目一新,能够达到与周围新建筑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改善。

3.提高经济效益

旧建筑改造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如果周围旅游场所比较多,就应该改造成设有大量休息区的公共空间,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旅游等休闲空间,以最富有创新的设计吸引大量游客,使其成为旅游参观的第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也带动了当地的客流量,既提高了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三),上海8号桥的独特之处是每座建筑物都有桥相连,是连接国内外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

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旧建筑过程,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旧建筑改的目标和定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虑。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用率会持续下降。所以,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旧建筑改造的再利用。

2.商业色彩浓重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一个地区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变得非常缺乏,造成社会的商业化过浓,导致人们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较少。所以,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只是进行商业化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收购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大众打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

3.污染环境

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

篇12

旧城的改造给很多人带来了很高的利润,城市也日趋向更加现代的方向发展。可人们慢慢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城市中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很难找到对城市的认同感。

旧建筑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历史、科学内涵,唯有建筑所记载的历史才是信史,每每比文字更为可靠。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历史片段在我们眼前灰飞烟灭。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缺乏标志,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感觉到现实中的城市和记忆中的城市相距越来越远,似乎历史的记忆从我们脑海中渐渐消除。没有保留历史痕迹的单调和繁华都市形态给人的感觉是“失忆”;高楼大厦、宽广道路、成片绿地,固然给城市文明注入了现代气息,但是,城市建设应有其传承性,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城市规划中旧建筑改造的建议

目前,城市对于旧建筑保护基本上都是对城市重点文物进行重修,保护的范围基本上都是对有着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而对时间不是很长,但对影响着城市文化、影响着大众生活的一些旧街区,则简单地采用“拆”来解决。城市需要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旧建筑基本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在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将新城和旧城分开的情况下,保护旧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旧建筑无法以其原来的身份继续存在于城市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对旧建筑采取一些措施。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了许多理想的城市模式,但这些用传统的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总体规划改建城市的做法,都因把城市看作了一个静态事物而告失败。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旧文化不断交融,新旧情感不断交融,新旧建筑也在不断交融。我们应该重视旧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谨慎的城市更新”。不仅针对文物建筑,而且,那些普通的旧建筑,都是构成地方特征和维系原有社会经济文化延续的载体。这些载体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张扬着城市的个性。

LOFT设计理念是近年来应用很多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LOFT的兴起和表面的繁荣认同为找到了旧建筑改造特别是产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理想模式。尽管LOFT与其他旧建筑改造一样,使历史建筑(非文保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但由于多被冠以艺术创意产业区的名义,似乎LOFT更容易被狭义地理解成是前卫艺术推广和精英思想自我陶醉的商业化标签,而非更具普遍意义的旧建筑的“再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非LOFT形式的旧建筑改造,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海事历史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校区,以及上海外滩18号与9号等改造项目。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但与上述的LOFT形式都是有较多的不同和变化之处的,这里就不做详尽的介绍了,笔者只是从这些成功的旧区改造项目中总结了一些优点和可鉴之处。

原为七星华电集团名下的798、718等几个工厂的厂区,面积约22万平方米。项目由20世纪50年代前东德援建,世界上22个大厂提供技术支持,并由55位德国专家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设计建造。这种建筑风格的厂房目前仅在中、德、美等国家有极少量存留,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带有包豪斯建筑理念的厂房建筑群,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文物。这种风格建筑的再度兴起源于美国人罗伯特在京城艺术圈内的推荐。目前,该区域聚居了大量的画廊、工作室、文化中心等艺术机构。厂房、烟囱、标语和各种现代艺术形式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文化的冲突。但在这片区域今后的发展和规划上,艺术家和七星集团之间存在着冲突,引起了人们对该区域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

篇13

1.更换墙体饰面材料

这种方式属于建筑立面改造中对建筑形象,包括建筑立面的形象改变最少的方式。多用于墙体承重结构,有时也用于填充墙结构。这种方式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也就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基本构成形式。但通过饰面材料组合方式的差别,比如横竖线条、纹理等方面对于建筑立面构成方式在视觉语言上进行重新组织,以及调整建筑的比例、尺度等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化原建筑立面视觉上的弱点为优点。这种建筑立面改造方式的优点是造价较低,工期短,并且不改变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

2.置换、添加装饰性构件

这种方式基本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通过对建筑的不同部位置换或添加不同风格的装饰性构件,对建筑立面构图与风格进行重新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造型形象,转化建筑造型风格。这种建筑立面改造方式的优点是不改变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但可通过采用不同风格的装饰构件与处理手法,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建筑形象。

3.界面围合

这种方式是在原有建筑墙体的加建新的建筑立面,里层是旧建筑真正的围护结构,外层是改造后的附加层。这种立面形式上的重构层次,可以使旧建筑物的形象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双层结构,使空间的流通和视线流通充满了变化。因为有了外部的这层附加结构,使立面造型的轮廓与比例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既可以使原有的建筑形式不受破坏,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营造新的建筑形象。尤其对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旧建筑,在原有界面不宜修缮改造的情况下,将原有的结构形式保留在里面,而外层则多用穿透性较强的玻璃材料围护。玻璃与金属构架是包覆式改造中常用的材料,玻璃在与旧建筑墙面连接时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对旧建筑结构的破坏和依赖程度小,易于拆卸,结构承载力强.这两种材料运用在一起不仅经济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旧建筑的特色。

4.建筑立面完全更换

建筑立面完全更换发生在建筑立面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的情况下。填充墙结构从理论上可以进行建筑立面的完全更换。在实践中也有如上海火车站这样的作品。但建筑立面完全更换的情况更多还是出现在建筑立面不但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而且并不依靠其自身的重量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常见的也是幕墙立面。建筑立面完全更换不仅使建筑立面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使建筑立面的功能和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建筑空间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无论是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体系,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当代多元化的形形的各种建筑理论,对这种建筑立面的更换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更换也是在建筑体型和支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5.竖向增建

在旧有建筑形态改造中,尺度重构是较为常用的手法。建筑的尺度特性能使建筑物表现出恰如其分的预期效果,改变原建筑尺度感,会使改造后的建筑焕然一新。通常旧建筑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常常会发现空间不能够满足需要,在原有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上部空间发展,这种加建形式既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又可以改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另外还可对已存在的结构隐患进行加固。通过对旧建筑的增层改造,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建筑面积,提高了容积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延长了建筑的使用期限,因此,旧有建筑增层改造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横向增建

横向方式的增建是指在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在原有建筑基础之上,沿建筑的水平方向,往左、右或前、后,平面式地增加新的结构形式,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新的建筑空间。改造后的建筑可以既保持原有风格又使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增建的方式主要有连接式的增建和模矩式的增建。

连接式的增建主要是在两个旧建筑之间增建新的连接体,使两者合二为一,形成统一整体,新增部分直接与旧建筑相连接。在设计施工中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隐藏接头,使连接自然顺畅,这种方法多是考虑建筑界面肌理的连续性,如将檐口、窗台、腰檐线拉齐,或通过特殊手法保持视觉的连续;也可强调接头,突出对比,在新旧结构的对接处,有意识地设置凹槽,来淡化形式和材料上的差异。新建部分往往被设计成简洁的抽象几何图形,作为旧有建筑的陪衬,以突出历史建筑细部之精美,使之形成鲜明的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