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基因工程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因工程技术

篇1

1.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

传统育种主要是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变异,可通过选择固定优良变异,在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传统育种方法只能近缘杂交,不能远缘杂交,因此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传统育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基因工程克服了传统方法不能远缘杂交的问题,在育种方面贡献巨大。人类可以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具有更高价值的作物[1-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可谓硕果累累,基因工程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病、抗虫、抗干旱、抗除草剂等)、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以及可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提高抗逆性的原理是:从某些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病、杀虫活性、抗干旱、抗除草剂的基因,并将其导入作物中并表达,使其具有抗逆性。荷兰和以色列两国的科学家从草莓细胞线粒体中提取一种酶基因,将其导入拟南芥菜中,使转基因拟南芥菜产生两种能吸引害虫天敌的化合物,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西红柿很容易腐烂,运输和储藏很不方便,因此都是在西红柿未完全成熟时就摘取下来,在运输过程中再催熟,降低了西红柿的口感。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西红柿不易腐烂,便于贮藏和运输,允许西红柿完全成熟后再摘取,销售时仍能拥有良好的口感。

2.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产量更高、更具观赏性以及抗疾病能力更强的家畜家禽品种[3]。1982年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内,培育出体型比正常白鼠大的“大白鼠”。同样地,科学家又将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白鼠的受精卵内,得到了体型超大的“超级小白鼠”。此后,人类不断培养出转基因猪、鱼、牛、羊、兔等等。基因工程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1)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对家畜家禽的性别进行预选。这对于产奶和产蛋的家畜家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只由雌性动物来完成。(2)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改良动物的品质。例如转基因羊的净毛平均产量要比一般的绵羊高出62%,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用高产奶的优质奶牛的细胞,可以培育出大量高产奶的奶牛,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3)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培养出抗病能力强的动物品种。在家畜家禽的饲养过程,常遇到“瘟疫”,出现家畜家禽大面积死亡,给畜牧业带来重大损失。通过向家畜家禽移植抗病毒基因,可显著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避免经济损失。(4)通过转基因工程,可以培育出更具观赏性的动物。例如像老鼠一样大的兔子,像猫一样大的迷你型小马。同时,有些昆虫在夜里能发出迷人的荧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这些昆虫的发光基因导入鱼内,从而培育出极具观赏性的“荧光鱼”。

3.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制药领域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例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在基因工程胰岛素之前,它只能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100 kg的胰腺只能提取4-5克的胰岛素,因此其价格极高。通过基因工程细菌发酵法生产胰岛素[4],具有经济、简单和易操作等优点。将事先重组好的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每2000 L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就能生产出100 g的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细菌发酵法可大批量生产胰岛素,大幅度降低其价格。干扰素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可谓是“万能灵药”,以往都是从人的血液中提取,300000 L血液才能提取1克的干扰素,因此极其昂贵。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干扰素α-2b,其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被公认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此外,基因工程还可应用于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其原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出病原中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导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中并表达,制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不同于传统方法制备的疫苗,由于它只含有致病细菌或病毒的抗原,因此更安全有效。

4.基因工程在环保上的应用:

篇2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作遗产物质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替代或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的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从而达到致病的目的[2]。基因治疗是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现今是生物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1990年美国NIH的French Anderson 博士开始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用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治疗以为ADA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四岁女孩,并获得了初步成功[3],目前该女孩跟常人一样正常生活,这成功范例促使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基因治疗的热潮。2004年1月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p53抗癌注射液正式推向市场,这是全球基因治疗产业发展的里程碑。[4]目前利用基因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等疾病进行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具有很大作用。RNA干扰技术是利用人工方法向宿主中引入沉默诱导因子,达到降解靶基因转录的目的[5]。目前,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肿瘤治疗的药物已经产生,临床上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现在RNA干扰技术很成熟的应用于研究特定基因领域,这项技术在医学、药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锌指核酸酶技术也已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锌指核酸酶技术是一种心性的基因高效靶向修饰和调控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在构建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方面将体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6]。

2.基因工程制药

近些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医药工业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医药工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7]。通过DNA重组生产以前因源材料或制造技术等问题不能生产的药物,如:疫苗、抗体等。

基因工程疫苗 使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蛋白质工程疫苗。目前,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狂犬病病毒、霍乱和大肠杆菌等疫苗研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7]。

基因工程抗体 DNA重组技术与抗体基因结构功能的研究相结合,根据人们的意图在基因水平上对抗体分子进行分割、拼接及修饰,或者人工合成导入受体表达产生新型基因工程抗体,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性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改造有:鼠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制备双特异性抗体、制备完全人源性抗体、表达单链抗体和制备抗体融合蛋白[8]。目前构建成功的用于抗肿瘤的有ScFv(CD3)-64、抗上皮,17-1A的ScFv、抗地高辛ScFv(Dig)-ScFv(erbB-2),Fab(HSV-2)-SpA抗体融合蛋白和T细胞激活抗体OKT3相结合,构成双特异性复合抗体可有效降低HSV-2病毒的产。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可在小鼠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另外,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功能的基因工程抗体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的密切,农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修饰加工,增强了植物对细菌、真菌病的抗性。生物防治虫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防虫害方面,科学研究已经有的一些成果。研究发现,苏云杆菌中的毒蛋白(结晶蛋白)对害虫有毒害作用,可以利用这些杆菌来控制害虫。可以通过克隆这些蛋白的基因,将这些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是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从而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物。目前,苏云孢杆菌基因已被转入烟草、番茄、马铃薯、玉米和棉花等多种植物。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成功的生产抗冻、抗旱、抗除草剂等植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有害和难降解物质。这些物质严重破坏了环境和危害人的健康。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是现代生物技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基因工程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抗病性的能力。

农田长期的使用过量的农药,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了土壤水质,农药残留有毒物质于植物中,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消除农药化肥的危害,保护环境是当今重要及迫切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构建高效的基因工程菌可以显著提高农药降解效率。目前,已经开发出净化农药(如DDT)、降解水中染料以及环境中有机现已开发出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 多氯联苯的基因工程菌。Home等人通过研究大肠杆菌重组的DH10B表达产物O pd A和OPH(有机磷水解酶 )对几种农药的酶解动力学比较,发现O pd A能作用更多底物的类似物,降解范围更广[10]。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作微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的污染。

三、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基因工程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危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给科学家研究带来新的方向,新的研究水平。从细胞、分子水平到基因水平。人类对生命的研究更加的详细,了解更加的深入。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和农业两个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给科学对肿瘤、病毒、等难解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手段与方法,同时在人类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革命性推动作用。一、解决了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昂贵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了一大批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肺血管、遗传性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二、是研制出了一些灵敏度高、性能专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新设备,如体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盒等,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农业领域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家研制了许多抗病虫害、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的生物,提高作物的产量,解决的世界人口粮食短缺的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的一定的隐患。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是人们一直非常关注个问题。转基因食品目前虽然没有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是原有基因进行部分修饰后,也有可能存在着隐患,转基因食品如果有过敏性,则转基因食品就会有安全性问题。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生物有可能打乱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生态环境。转基因技术还有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有可能危害原植物的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同时带来伦理道德的影响,克隆技术如果应用到人身,打破以往生育模式,则存在人类伦理道德的问题。

四、结语

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是否对人来带来影响,这需要实验和时间来验证。我们要以一个平衡心来对待转基因食品。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利用好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很大的革命性作用,但是我们要理性的的看待,并不断的探索,寻找新的技术,方法,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娇.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河南化工 2010-04.

[2]邓鸿新,田聆,魏于全.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展望.生命科学.(2005)03-0196-04.

[3]W F Anderson,R M Blaese ,K Culver,et al.The ADA human gene therapy clinical protocol:points to consider response with clinical protocol.Human Gene Therapy , 1990,1:331-362.

[4]S Pearson,H Jia,K Kandachi.China approves first gene therapy.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3-4.

[5]董丽,郭惠珊.RNA沉默―植物基因组免疫的安全防线.生物工程学报.2012,28(5):521-530.

[6]李战伟,王令,任刚,王昕,张智英.锌指核酸酶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0055-06.

[7]瞿礼嘉,顾红雅,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张雪洪,张惟杰,基因工程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生物工程进展,2001-04.

篇3

1、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工程是由传统生物技术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生物技术分支学科。传统的生物技术的原始应用可以追索久远,但是现代的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在近三四十年的实践中产生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指引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高新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化高新生物技术最受人们关注。在林业工程中采用基因工程对林木新品种进行培育和爱良,是林业工业生产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林业效率的主要手段,基因工程在林业技术加工和能源转换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转基因的方法

2.1以生物载体如农杆菌和反转录病毒等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据统计,迄今获得的60多种植物的基因植株,80%以上为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2.2 以非生物载体如脂质体为载体的转移脂质体是由磷脂组成的膜状结构,将DNA分子包装在脂质体内可以避免外部DNA降解酶的降解作用,同时还有提高DNA局部浓度的效果。

3、植物转化细胞的筛选和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经过目的基因转移处理后,只有少数细胞被转化,需将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区分开来,并淘汰未转化的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使转化细胞发育为转基因植株。目前,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的区分及未转化细胞的淘汰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即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试剂。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化,必须依据转化材料和转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和筛选试剂。目前目的基因载体转移的实施方法是叶盘法,是将植物的叶片或其他的一些组织切割成段、或切成0.8~2.0 cm2的圆盘或方片,切割处即造成损伤口,将他们浸入土壤农杆菌培养液内几分钟,然后将组织表面多余的菌液吸去,把这些侵染过的组织放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在这些组织的伤口附近会出现许多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的方法,在愈伤组织中会分化出芽点,并长出有根有茎的植株,最后将它们移植到土壤中去,此即为转基因植株。这种方法已在多种双子叶植物中使用。

4、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

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的表达都相当低,现在认为这是由于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效应引起的;另外,外源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植物体自身的同源基因或先前转入的外源基因中的同源序列的影响而常表现为外源基因失活。目的基因在其转化后获得的转基因植物中能否有效表达,转基因植物能否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可借助植株的表型、PCR方法鉴定和筛选转化植株,或取植物细胞或愈伤组织的提取物检测外源基因表达的生成物来鉴定。目前有一类用来显示外源基因导人与否的基因称为报告基因。

5、基因工程在林木培育上已取得的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5.1抗虫基因工程方面

虫害是林业生产的大敌,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害虫,不仅增加营林成本,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而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则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效果不甚稳定。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对林木抗虫性进行改良,不仅周期长,而且抗性资源少,限制了林木的抗性育种。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性品种则成为最有效的生物防治之一,我国研究人员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

5.2耐盐碱基因工程方面

目前林木抗旱、耐盐碱基因工程研究报道不少,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植物对于干旱地区和气候反应的研究,而没有针对植物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复杂多元化的反应系统受到基因工程控制方式和生理机理也并不明确,这就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研究的尝试,在植物抗旱、耐盐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实验,但是其中的问题还较为明显,不曾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是因为植物的抗旱、耐盐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一系列形态和代谢过程的变化,转移单个基因往往只能获得部分抗性,要获得可以在干旱地区、海滩种植及可用海水浇灌的林木,需要进行多基因的转化研究;采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以增加外援基因的表达效率;尝试进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转化。

5.3、国际方面

篇4

随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专业及课程设置“对接行业和产业链、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已成为共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形成。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体系。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DNA体外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良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引人关注的前沿学科之一,已发展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1]。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因工程作为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的就业质量[2,3]。基因工程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内容交叉,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比较抽象,因而相对复杂难懂。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针对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使毕业生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一、课程设计基于技术流程,对接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

在高校转型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背景下,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实训课时是普遍的做法。基因工程课程与多门生物学课程知识交叉,理论内容庞杂,实践性很强,但目前出版的基因工程相关参考书为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有不少内容与学生前期掌握的生物学基础课程知识重复。我校在应用转型发展后对基因工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理论课由50学时压缩至30学时,因而必须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优化教学内容。笔者以袁婺洲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基因工程》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吴乃虎主编的《基因工程原理》第2版、楼士林等编著的国家理科基地教材《基因工程》、何水林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T.A.Brown主编的《Gene Cloning DNA Analysis》第6版、J.E. Krebs等主编的《Lewin基因X(中文版)》2013版以及郑振宇、王秀利主编的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等,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围绕基因工程行业和企业现实生产中的基本技术流程“分、切、接、转、增、检”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六字技术流程进行分解教学,对每个流程辅以应用案例,如将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荧光鱼的培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能从总体上把握课程内容体系,又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最新的相关研究技术成果,紧跟基因工程学科前沿,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必须结合课程特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于基因工程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跟着设置的问题,依靠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人们经常关注的重点,例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基因治疗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和信息时,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技术流程环节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一是针对基因工程技术流程的理论讲解,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组长上讲台以PPT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学习心得,提出疑惑,再由教师给予解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基因工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转基因安全性分组开展辩论赛,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在辩论交锋中收获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整合资料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考研或者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验与理论配套,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因工程课程本身实践应用性强,因而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才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符合现代教育学派代表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从做中求进步”、“理论不能脱离于实践,理论是关于实践、为了实践和通过实践”的观点。然而,在传统基因工程的实验教学中,因实验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往往只选择一些容易开展的验证性实验,如DNA和R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等,学生只是简单机械性地掌握一些具体的实验技术,对整个技术流程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为此,课程组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上,与理论教学的“分、切、接、转、增、检”六字技术流程相配套,结合本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以富含多糖的转基因铁皮石斛获得为目标,在每个技术环节开设一个实验,从分离获得铁皮石斛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ase)开始,到构建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铁皮石斛原球茎与分子检测,构建一体式连贯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上一个流程的实验结果作为后一个实验的材料,因此学生必须在每个实验环节掌握相关技术,拿到下一流程所需的材料,才能顺利进行后续实验,并最终形成产品。

四、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单纯的卷面考试往往会让学生依赖复习资料死记硬背,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准确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学习情况,而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串联知识的能力,我们分别对基因工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理论课程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试卷(60%)两部分组成。其中40%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课堂表现10%以及加分项10%。尤其是加分项目,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讨论参与度、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等,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期末试题的设置加重主观命题分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注重检验学生对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对课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课程的总成绩由4部分组成,其中实验相关理论考试占50%、出勤率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操作占30%,在实验操作中主要检验学生的实验习惯与科研素养、实验的准确性与严谨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既能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以考带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掌握。

五、结语

基因工程技术在飞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对该课程的改革需要紧跟学科技术前沿,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进步”。通过近两年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的探索,我们基于技术流程在基因工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宝英,刘慧慧,杨静文.二本院校基因工程教学改进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9-120.

[2]董妍玲,潘学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3,(6):175-176.

[3]卢敏.高校《基因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教学论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97-9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ZHANG Zhi-yong,QI Ze-min,XU Dan-dan,ZHANG Nan

篇5

果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童期长、遗传基因型高度杂合,导致杂交后代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分离。因此,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果树品种上是非常困难的。利用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杂交障碍,定向改良果树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育种为果树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因工程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果树抗病育种

病害会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抗病育种是果树育种的最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抗病基因工程主要集中在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方面的研究,现己获得抗病转基因植株果树有番木瓜、柑桔、葡萄、香蕉、杏和樱桃等。在美国,抗病毒转基因番木瓜已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抗菌肽基因和几丁质基因是果树抗细菌和真菌育种的重要途径。抗病毒病育种,通常是通过导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来提高抗性。

刘庆忠等通过将抗菌肽MB39和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嘎啦苹果,提高苹果对火疫病的抗性,且获得了7个转基因株系。赵志英等转化病毒核酸复制酶基因(Rib),并获得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V)转基因植株。

2 果树抗虫育种

果树虫害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品质量,使用化学药剂杀虫,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及人畜。抗虫基因工程的发展为防治果树害虫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应用于果树抗虫基因工程的基因主要有2类,即来自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具有杀虫毒素的Bt蛋白基因和来自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师校欣等以富士、乔纳金、王林、嘎啦等不同苹果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1转入苹果植株,获得了转基因植物,现已移栽成活。汤绍虎等将Bt蛋白基因Cry1Ac转入雪青梨中,并通过Southern杂交鉴定,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3 果树抗逆育种

果树生命周期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环境逆境如干旱、冷冻、高温、土壤贫瘠、盐碱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培育抗逆植物,提高植物的自身生存能力。许多抗逆基因如热激蛋白基因、渗透胁迫蛋白基因、脯氨酸合成酶基因、冷驯诱导蛋白基因以及鱼类抗冻蛋白基因等已经分离出来,也为果树抗逆育种提供了资源。Chritopher将CBFl基因转入草莓,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抗冷能力。李颖和马锋旺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转入嘎啦苹果,通过PCR检测和Gus染色鉴定,确定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王三红等利用FMDV 2A序列将DREB,IRT1和rolC融合三价基因(Rirol),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三价融合基因Rirol转化八棱海棠,对转基因八棱海棠相关性状分析表明,转基因八棱海棠比对照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4 改善果实品质

果实的耐贮性、无籽性及含糖量等是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果树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方面。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已分离和鉴定出与乙烯合成和成熟有关的基因有PG基因、觚合成酶基因、AOC氧化酶基因、ACC脱氨酶基因、反义PG基因、反义ACC合成酶基因等。在果树上也克隆出了桃的PG基因和ACC氧化酶基因,以及苹果的ACC氧化酶、ACC合成酶等基因。近年来还克隆出乙烯受体基因ETR1,为果树耐贮性研究提供了新途径。Silvia等将果胶裂解酶基因反义导人草莓延缓了果实后熟过程。在改善果实鲜食品质方面,Toldi 等将酸性转化酶基因导人草莓植株,改变了草莓植株中的2,6-二磷酸果糖的含量。通过基因工程利用种皮或子房特异性启动子控制下的生长素基因或细胞毒素基因的表达及“终止子”技术的运用,可获得无籽果实。果树上已获得无籽或少籽的转基因植株有葡萄、草莓、柑橘等。

5 改善果树其他性状

随着果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也在株形(如矮化等)、缩短童期、提早开花等性状改良方面取得了进展。Pena等将拟南芥中花分生组织特异基因LEAFY和API转化枳橙,可获得1a内开花结果的转基因植株。郑晶晶等将早实枳的早花基因PcFT导入草莓品种红颊和丰香中,获得了转化植株。

6 基因工程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果树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方面在近10a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很多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6.1 基因工程技术转化效率低

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在生产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基因工程技术转化效率低。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建立高效的转基因技术体系。

6.2 理论研究深入不够

基因工程中分离、克隆的果树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其基因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较少,导致不能将遗传性状改良进程缓慢。因而需要继续深入植物生理生化机制、代谢机制、遗传转化及表观遗传现象的作用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6.3 转基因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生产实践中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争议,导致转基因材料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较少。目前关于转基因果品及其加工品是否会影响到人体健康等问题的研究也很少报道。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险性究竟有多大?就需要进一步对转基因果树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篇6

三、规格:二十四开本,用_________磅木造纸,版面照原样本,冲皮封面烫金(颜色另选)。

四、印刷装订:印刷须明晰,不得多字少字,前后颠倒,上下颠倒及字行歪斜,行间疏密不等,精致精装,不得颠倒或有缺页。

五、交货日期:限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乙方将印制成品交甲方指定地点验收;原稿及锌版一并交与甲方。

六、付款办法:立约后甲方赋予乙方总价百分之_________,即人民币_________元整,其余价款须待制成品交清,经验收无误,甲方一次付清余款百分之_________,即人民币_________元整。

七、价款追加或追减:本合约全部价款_________元整,如因页数增减,其总价应按实际页数核算,追加或追减其总价的金额。但追减总价的金额,以不超过百分之_________为限。

八、罚则:交货限期届满,每逾一日,罚总价千分之_________。

九、保证:乙方须觅资本额在_________元以上的同业两家,以为保证,如乙方不能履行本合约的业务,保证人应继续完成,倘甲方蒙受损失,保证人须负赔偿之责,亦放弃先诉抗辩权。

十、有效期限:本合约订立后,经对保无误之日起生效,至价款付清后失效。

十一、附则:本合约正本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印花自贴),副本_________份,交甲方备用。

篇7

市政工程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比如,新修建的道路桥梁、下水管道工程等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市政工程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建设,技术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最近几年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市政工程纷纷上马,但是工程质量却令人堪忧,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通病分析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工程迅速的发展,但是质量问题却不容乐观,近年来一些质量事故频发,如桥梁垮塌,路面出现大面积沉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国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市政工程质量不容小视,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通病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一)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市政工程的使用年限,工程预算的多少,都是由材料所决定的。将质量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应用与市政工程建设,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还会极大的缩短建筑物使用的寿命,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产生。因此,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是有序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工程检查程序缺乏规范性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需要竣工以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这个自检的过程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检查程序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但现阶段来讲,我国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够健全,且质量监管的力度也比较薄弱,现有的质量检查机构和自检机构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施工企业的自觉性,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的力度,完善工程质量检查程序的规范性。

(三)施工测量工作不够仔细

施工测量存在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一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按质完工与施工测量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测量是市政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密的设计图纸转化成实体,需要科学准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虽然有些错误不起眼,但是也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出现人员伤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尺寸与设计标准的一个微小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施工测量工作不仔细,有可能使得原本的设计结构出现位移,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是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使得工程预算超标。

(四)机械设备不完善

要想实现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时应按照需要选取相应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检查测量仪表设备及所需型号的脚手架模板等。不合适的机械设备会影响工程质量,容易发生事故。如在公路施工时,局部无法使用大型的压路机,只好使用小型压路机。但是小型压路机的重量较轻,压实效果不好,便会造成路基不稳。在车辆的碾压下就会出现路面开裂和下沉的现象。

二、针对市政工程存在的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减少测量误差,防治测量错误

应该配备一群能力强的技术性人员,设置专人专项,准确无误的完成测量任务,在自检自测这一工序中应提高要求,偏差精度比允许误差再精确50%。施工放样要结合地质条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样,并由专业的工程师复核复核要求后再进行施工。要准确测量,使用精确的仪器,按照施工要求认真计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二)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市政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应经过专业检测,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相符。所用原材料要有相关单位及质检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和材质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整洁光滑无明显缺陷。材料进场时要进行验收程序,检验人员要严把关,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性能、质量、重量,并检查质量合格的资料。安装前应再进行检测,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要求更换或经过有效处理后再使用。

(三)根据需要选择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

市政工程所需要的各种大型设备,如起重机、压实机、专项技术设备、专业的检测仪器,应根据工程所需要的性能、型号,使用操作要求择优选择,不能随便使用。对于模板和脚手架,还应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要保证实际方案合理,保证制作质量合格。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工程设备能够使市政工程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污染更小、节省人力。

(四)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

各单位、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应细致考量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全面分析工程特征和工程技术关键等条件后,找到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各个击破,找到应对措施。工程师对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要严格进行把关,然后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包括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包括施工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的组织方案,确定本次工程要采用的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

(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检查程序

要提高市政政府监督力度:①应将政府质量监督推向社会化、市场化,将市场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政府监督的有效性;②要让政府市政工程质量委托行为规划化、法律化,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③要将质量标准完善化、加大监督力度和处罚力度。在施工过程当中,要有监理工程师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对编号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计划进行审核,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严格把关,对关键部位和重点工序进行旁站监视。工程完工后要按照工程质量检验方法进行自检,然后国家质量标准管理部门再进行验收。国家质量标准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进行检测,不能徇私枉法,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质量验收标准也应该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和需要,及时修改,上报给相关单位进行复审和修订。

(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建筑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监督管理。各级施工责任主体都要强化自己员工的质量意识,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务必使每一个人都能明确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使他们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技术存在的通病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只要能够总结出市政工程存在的通病,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在施工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解决,就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工程更加完美,质量更加好,使用寿命更加长。施工单位、建筑单位和政府应该提高内部员工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监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实现高标准和高要求。工作人员也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的先进技术,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2] 柳勇,抓好市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几点意见[J] 当代建设,2012,(3):76D78

篇8

篇9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本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具备了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基础。目前,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基因工程课程的培养方案规定学时仅为3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减少授课内容之间的重复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编写中为了知识体系的完整,不同教材知识内容之间难免会有重叠交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本校实际,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我们将基因工程内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DNA重组技术,第三部分是外源基因的表达。

首先,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包含酶学基础和载体构建酶学基础部分,着重给学生介绍各类工具酶的特点及用途,对于分子生物学交叉的部分做简要介绍;载体构建部分主要介绍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不同载体的使用及简单的构建策略,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载体都已经商品化,都可以即买即用,但是载体构建的策略体现了基因重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让学生了解载体的构建过程有助于对整个基因重组过程的理解。

其次,DNA重组技术是整个基因工程的核心部分,要做重点讲解。主要侧重DNA重组过程的战略设计,从目的基因的获得、载体与目的基因的酶切、拼接、导入受体细胞、重组子筛选等各个环节对实验策略和实验方法做详细的讲解和讨论。

最后,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是所有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什么是转基因沉默,相应的解决策略是什么。对本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主要侧重讨论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即主要讨论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和酵母的基因工程,而植物和动物基因工程涉及较少,这部分我们只做概述。

二、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使用了构建思维导图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思维导图以节点来代表一个概念、主题或想法,以线段或弧线来连接它们,从而表示出概念之间、主题与事实、细节之间或想法之间的关系,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记忆,进而提高创造力。在教学中,由教师一面讲课,一面在黑板上生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理解记忆。每个知识点,涉及用图片等演示的,用事先准备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避免了单纯多媒体教学直线性的特点,呈现给学生一个相关主题的知识网络,便于理解记忆。

其次,在教学中采用提问式教学。随时对学过的与基因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知识进行提问,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各门课程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采用启发研讨式教学。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将每一个重要技术的研究思路引入课堂,如在怎样的情况下催生了Mullis发明了PCR技术,Lederberg又是如何由细菌致育因子想到了基因载体等;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分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查阅最新文献资料,并走上讲台讲解,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学生在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实际锻炼。

三、考核方式

生物技术专业的基因工程是32学时的必修考试课,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目前饮水安全质量问题,改善苦咸水、高氟水、污染水以及血吸虫病区的现状,相关的安全饮水工程将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重点,力求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改善目前的情况,为所有居民都提供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根据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其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全面的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加安全的用水环境,并且改善施工技术当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更好的推动其进步和发展。

管材的选择

近几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饮水安全工程管材的制度规定,推行使用绿色环保的优质管材,保证其材质没有腐蚀性、不易生锈、没有渗漏并且不易结垢等等,而这样的举措,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施工过程当中对环境的保护性,解决了自来水管道系统当中的极为容易发生的二次污染问题。而由于新型塑料类型以及塑料复合类型管道材质极为优异的卫生性,所以诸如聚丙烯管、聚乙烯管、聚丁烯管、铝塑复合管以及U-PVC管等在最近的几年当中得到了相当迅猛的发展,在此当中尤其是U-PVC管道,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重量轻、不易结构、不易生锈,内壁极为光滑,并且其水力的相关条件更是其他材质的管道所无法比拟的,不会产生管道当中常见的二次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U-PVC管道价格相对而言比较便宜,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的原因了。

水环境的治理措施

水环境的治理,不仅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规定条例,更需要当地的居民大力配合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下文将着重的分析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

首先的一点,需要建立其水资源环境的管理组织,全面的对水环境情况进行政治和改善,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制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划纲要,以实际的措施来加强对水资源安全的统一协调管理;第二点,加强相关部门单位对水资源环境的监测,真正意义上控制污水的排放,并且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来有效的监测河水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成分变化,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针对于各个企业的排污情况,还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关于这一方面的规定,将国家制定的降耗减排精神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通过污水的相关净化处理,来从源头之上减少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排放,给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第三点,加强对人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水资源安全的意识和观念,将控制污染的思想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内心当中,并且加强其保护水资源环境健康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四点,在有相关条件和设施的地方,建立一些相关的设备,例如集涝池或者小型的池塘、塘坝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来储存地下水,进而达到逐渐的改善地下水以及河水水质的目的和效果,达到整治的最终目标。同时,这样的方法也可以使地表的水能够渐渐的向地下进行渗透,并且和地下水进行融合,导出并且置换深入到地下的一些污染物质,而再经过人工的相关技术手段的处理,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整治水环境污染的效果和目的。

U-PVC管道施工技术

根据上文针对管材的选择以及治理水环境的相关措施方案的分析探究,可以对饮水安全工程有着一个大致上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U-PVC管材在饮水安全工程当中的施工具体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探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其施工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阐述,力求加强实际当中的操作和应用。

3.1施工之前的技术准备

在正式的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对施工的实际情况有着熟悉和了解,对施工图纸的相关内容应该明晰,并且准备好施工相关的机械工具。此外,还需要按照管道的标准以及验收当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规划,一般的来讲,管道和管件因该根据施工条件的特点和实际的要求等,来进行配套的异径、等径以及三通等关键,这样才能使施工的质量得到最佳的保障。

3.2沟槽挖掘

在沟槽的挖掘当中,应该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特点,准确的掌握好供水的距离、居民的居住分散情况等,按照设计供水管的网络分布,沿着公路或者是河沟来进行建造,同时,根据地势的情况,对每一户用户来进行分布式的供水。每次沟槽挖掘长度,应视交通流量,地形及管径大小而定,一般在市区不得超过300公尺,在郊区不得超过1,000公尺,如挖至横街或住户之前,应拦置铁板或厚木板,其厚木板应能安全通过车辆、行人为准。遇到与其他埋设物交叉或接近的情况时至少应保持20cm之间距,以利施工。小型管道直径的U-PVC管道,其重量较轻,但是相对应的就是回填的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尤其是为了减少公路的灰土层的破坏而将沟槽挖掘的比较深的情况,不仅增加了工程的实际费用,还使其容易出现问题。在施工当中,如果没有大石块或者土层没有被扰动,就不需要进行平整,而进行直接的铺设;针对于岩石地区,管道的开挖要使用直径在20mm的混合沙土进行有效的垫平,厚度保持在150mm左右,并且还需要保证管道不被划伤。管沟挖出的土方,可堆至管沟两旁,但不得妨碍交通。在市区施工时,其废土可先行清运;如在耕地内施工,其对方宽度应力求缩小,减少农作物损失。

3.3管道安装

3.3.1.pvc管放置: pvc管下管之前,应将管沟清理完毕,如沟低凸凹不平时,亦须先于修整,如沟底仍为砾石层,石层时,应先填沙10cm厚,方可下管,下管前应先检视管件是否有损坏,无损坏即徐徐用绳索或其他起重设备,将管子放入管沟内。

3.3.2. pvc管装接施工.如需切管,则切口应与管轴垂直,不得歪斜,切断后之熊管端,应在工地削切外角,TS冷间结合为30—45度,活套施工应沿20度角度削切外角,俾利插接。

3.3.3. pvc管施工中的保护:在pvc管装接其间,须防止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坠入管沟,以免pvc管受到损伤。

3.3.4.工作暂停或休息时,一切管口均需用盖遮牢,以防不洁之物,渗入管内.水管装接完妥尚未试压前,应将管身部分先行覆土,以求保护。

3.4填沙、填土作业

3.4.1.配管前填沙:填沙前,沟底先予以整理平坦,不得留有凸出的石头,应予填沙前排除,而沟低填沙厚度在10cm以上,并酌予夯实.

3.4.2.配管后回填: pvc管配管后,就可予回填,如原管沟的挖方为沙或沙土,即与原挖出的沙或沙土回填,如原管沟的挖方为土石方,则管低一律填10cm的沙.另配管后,管顶亦要填沙10--30cm厚,然后上方在覆土。如以原挖出的沙或沙土回填。管顶30cm内。不得有石块或杂物.如管沟有水时。回填前应予排出。

3.4.3.砂土回填夯实:砂土夯实,包括1)沟低配管前填沙夯实;2)配管后的管子两侧夯实;3)管顶上填沙后夯实;4)覆盖良质土夯实;5)现场土方夯实覆盖等。

沟低沙层夯实,是防止管低形成空洞现象,则管子周围的夯实,须确定实行,但夯实中不的伤害管体。为求夯实效果,必要时可酌予洒水。

回填后之管沟断面,良质土回填高度,视埋设深度而定。

3.5管道试压

管道工程施工完毕后,在未回填前,应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断面检查以及接口严密性检查三部分。外观检查是指对基础、管子、接口、节点、管道设备、附属井和其他附属构筑物等进行检查.断面检查是指对管道敷设的高程中性线和坡度等进行复测检查。接口严密性检查是指对给水管道接口进行漏水试验,即一般称为管道水压试验。

给水管道承压检查的方法,目前多采用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有压力表实验和水量试验两种.考虑到农村饮水工程规模较小,不具备这两种实验条件,故采用自然水头压力试验(正常工作水头),排气冲水24h无渗漏变形情况下,即可进行回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安全饮水工程施工当中的管材选择、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措施以及施工的实际技术方案进行探究和阐述,旨在加强实际的施工水平,更好的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保证居民的用水质量安全。

篇11

1 因地制宜扩大面积

湖北省应将超级稻面积扩大到78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8%左右,列入农业部超级稻示范县(市、区)推广比例要达到60%以上。

1.1 主攻发展超级杂交中稻

超级中稻生产区域广、适宜推广品种多、产量潜力大。鄂中丘陵、鄂北地区以及江汉平原的中稻产区水源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的田块,应大力推广普及超级中稻品种,丘陵和低山地区要因地制宜选用生育期较短的超级中稻品种,力争使超级中稻面积发展到67万hm2,普及率达到50%以上。鄂南和鄂东地区应扩大超级中稻“一种两收”再生栽培面积。

1.2 积极发展双季超级稻

早稻和晚稻生产区域,超级稻的推广比较薄弱,一部分地区甚至是盲区。种田水平高的地方要积极发展超级早稻或超级晚稻生产,力争将超级早、晚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hm2。

2 选用适宜推广品种

根据农业部2005年以来确认的超级稻品种,适宜湖北省推广种植的有26个品种,其中超级早稻品种4个,超级中稻品种21个,超级晚稻品种1个。

2.1 双季稻区选好搭配品种

超级早稻选用两优287、中嘉早17、中早35等,生育期110 d左右,产量潜力在7 500 kg/hm2以上,晚稻搭配种植生育期较短的常规稻品种。

超级晚稻品种宜推广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分蘖成穗率高、耐寒性比较强、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杂交品种,如五优308等。

2.2 中稻区域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江汉平原、鄂中丘陵和鄂东地区重点推广广两优香66、深两优5814、丰两优香1号、扬两优6号、Y两优1号、珞优8号、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D优202、Q优6号、新两优6380等品种。西部低山地区可选用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的天优华占等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发展超级稻“一种两收”再生稻生产,可选用生育期为中熟、再生能力强的丰两优香1号、深两优5814等品种。

3 精细培育适龄壮秧

“秧好一半谷”。壮秧是超级稻高产的基础。着力推广现代先进的育秧方式和操作管理技术,培育适龄壮秧。

3.1 工厂化育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垦农场等单位,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地方,积极推广工厂化育秧,科学配制营养土,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培育出适合机械化插秧的标准化矮壮秧苗。

3.2 塑料大棚育秧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适宜推广钢架大棚育秧,使用塑料软盘(机插秧用平盘,人工抛秧用穴盘),搞好土、肥、水、温的管理,培育出适龄壮秧。

3.3 大田旱育秧

分户生产经营管理的地方适宜推广以村、组为单位集中连片的大田旱育秧。选用冬闲地深耕炕土,施足有机肥,精细耕整秧床,使用“旱育保姆”包衣种子,均匀撒播,覆盖小弓棚农膜,搞好温、水、肥、药的操作管理,培育出健壮秧苗。

4 规范插秧提高质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转移,插秧方式逐步向快速、轻简、高效的机插和抛插转变,这样尤其要提高插秧质量,并确保合理密植。

4.1 机械插秧

根据田块大小选用插秧机型,田块面积大的适宜选用四轮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每小时插0.4~0.5 hm2;田块面积小的选择两轮手扶式插秧机,每小时插0.2~0.3 hm2。插秧前调试好插秧机,超级早、晚稻插秧密度应保证在27.0万穴/hm2,穴距调整为12.1 cm,取苗量调为4~5苗;超级中稻插秧密度保证在22.5万穴/hm2以上,穴距调整为13.7 cm,取苗量为3~4苗,确保插秧质量。同时做好查漏补缺保全苗。

4.2 人工抛秧

把握好抛栽密度,超级早稻抛栽36万穴/hm2左右,超级晚稻抛栽30万穴/hm2,超级中稻抛栽24万穴/hm2左右,无分蘖的小苗秧抛栽宜密,带分蘖的大苗秧宜稀。抛栽时用手抓住秧苗叶尖向斜上方抛3 m左右高度,利用重力自然入泥立苗,先将70%秧苗抛入大田,再将30%的秧苗进行补稀,然后按每300 cm宽拣出一条30 cm宽的作业道,把秧苗丢栽到较稀的位置,达到合理密植。

5 科学管理夺取高产

科学进行肥、水和病虫害防控管理,实现壮苗、足穗、大穗的高产目标。

5.1 科学施肥

超级稻秆粗、穗大、粒多、产量高,需肥量比非超级稻要多一些。一般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2.0~2.4 kg、五氧化二磷0.9~1.4 kg、氧化钾2.5~2.9 kg。依据土壤普查结果,综合考虑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做到以田定产、以产定肥、科学施用、提高效率。施肥方法上掌握全层施足底肥,看苗巧施追肥。把全部的磷肥和锌肥、60%的氮肥、80%的钾肥作底肥,在耕整时均匀撒施;10%的速效氮肥(碳酸氢铵)在平田时作耖口肥撒施;返青期追10%的氮肥促分蘖,孕穗期看苗追施攻穗肥,在叶龄余数3.5左右时追施促花肥,施10%~15%氮肥和20%的钾肥,缺硅土壤施60 kg/hm2大粒硅肥;叶龄余数1.5~1.0时追施保花肥,施5%~10%的氮肥,灌浆结实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5.2 因苗管水

篇12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建筑业,在规模上和总体质量都有着很大的提高,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工程,同样在施工技术和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很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尤其是防渗问题。因为水利工程一旦渗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在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防渗问题一直都是重点。

  1.渗水成因分析 

在水利水下工程施工中,引发渗水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依据于渗水的不同情况来详细分析其成因。 

1.1施工缝引起渗水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习惯性地将大面积混凝土分为几个区域,这几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就很容易出现缝隙,导致此处的防水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如果模板支撑不牢固,没有充分密实,一当出现跑浆就容易形成蜂窝麻面,进而导致缝隙渗水。

1.2穿墙管引起渗水

在部分相对特殊的水利工程中,例如散滩电站的水下工程中,这类工程需要诸多类型不同的水管、电管等,这些管道必须与主体工程相互连接,如果此处焊接不密实,以及形成渗水现象。另外,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捣碎不够充分密实,也极易形成蜂窝麻面或者空洞,进而容易产生渗水的事故。

1.3外界因素而产生的变形缝

在变形缝处止水带通常都是固定不牢,偏离中心位置,而且容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进而导致大孔洞或者蜂窝麻面的出现,最后引发渗水情况。另外,某些工程中也时常出现大面积渗水的情况,这类大面积渗水一般都出现在底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基面周围的基坑降水无法达到应用的水平,这时的排水能力就相对较差,一旦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例如雨天停电或者机械出现故障,基坑水位就会上涨并且淹没了垫层,然而施工人员为了抢工程进度,在没有灌注混凝土条件的情况下带水强行进行施工,或者在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的强度较低、缝隙较大等状况,一旦出现当大雨,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渗水情况。

2.防渗施工处理技术

2.1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是通过地层或建筑物的钻孔(或预埋的灌浆管)将具有流动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入地层或建筑物的缝隙中,使其充填密实,胶结硬化成整体,达到防渗的目的。

2.1.1灌浆钻孔

灌浆孔要求直孔,孔壁正直均匀,尤其帷幕深孔,且孔距较近时,应该特别注意测斜工作。在灌浆之前,要进行钻孔及裂隙的冲洗,将裂隙中的岩粉铁砂粉等物冲出孔外,使浆液与岩石胶结良好,冲洗可以通过钻杆用压力或压缩空气轮流吹洗。

2.1.2灌浆顺序

(1)一次灌浆法(单级法),即将孔一次钻到全深再沿钻孔全长进行灌浆,适用于孔深小于10m 的孔内灌浆,且岩石裂缝较少或透水不大的情况,否则应分段采用不同压力进行灌浆。

(2)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逐段法),为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它可采用较高的灌浆压力,因而能获得较好的灌浆质量,并可减少施工中的事故,在岩层倾角比较发育和岩层比较破碎的地区,应首先考虑此法,开始钻孔3 ~ 5m深,随即冲洗,压水灌浆,待灌浆凝固后(不少于36h),再进行下一段钻孔和灌浆工作,但较费时间,且须多次移动钻机和灌浆机械。

(3)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孔塞法),钻孔一次钻好,自下而上分段(3 ~ 5m)灌浆,灌浆时以灌浆塞分段塞孔,允许上段灌浆紧接在下段结束时进行,不用搬运灌浆设备,加快了施工速度,但质量不易保证,适用于岩层倾角不大,岩石比较坚硬完整的地区。

灌浆属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强调质量,竣工后要认真检查,灌浆结束28d 后,应在灌浆区钻孔检查,做压水试验,观察岩芯胶结情况,鉴定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数据,互相来印证,不能单凭压水试验取得吸水率作为唯一的标准。

2.2 堵漏防水施工技术

2.2.1点渗水。结构基面局部出现点渗,应选择堵漏材料,一般 混凝土结构基面涂刮刚性材料(RG涂料确保时),当结构已有刚 性材料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基面,可用柔性防水涂料,使 渗水部位形成堵、涂、抹的防水层,增加结构抗渗性能。

2.2.2渗水量大的处理时,应划分几个单元,一个单元处理完后再处理另一个单元。根据单元渗水实际情况,对渗水量大的先埋管注浆,以防止注浆时跑浆。当渗水量小时,可采用堵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堵注,抹几次循环,就解决了单元的问题,然后根据结构状况.涂抹刚性或柔性防水材料.增强结构抗渗性能。

2.2.3变形缝渗水。变形缝渗水处理是“堵、注、嵌、涂、 抹”综合处理施工方法。

2.2.4施工缝渗水。施工缝处理时,以堵或 注为主,把水堵住后,在施工缝中心线两侧范围,涂刮刚性的RG 型材料,以增强结构抗渗性能。

2.2.5基面微渗湿或夏季基面结露, 应选择适用于潮湿基面的材料。

3.增质量强意识

3.1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施工 质量对防水工程起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出现质量问题均与施工质量有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时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 体系,树立质量意识,在各个工序上严格把关,才能提高堵漏防水工程质量。

3.2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取得数据。堵漏材料型号较多, 各有特点,要根据产品说明书去做,同时还应考虑影响其他胶凝的因素(气温、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水泥品种等),必须进行试验, 取得数据并掌握施工要领后方可施工。

3.3涂刮刚性涂料。刚性 防水涂料(确保是RG型)属于水泥基类,涂与刮只是改变涂刮厚度,增加抗渗性能,施工时,基面要求干净平整,有凹凸现象时,应 填平压实,同时基面必须潮湿。湿度过小,容易使料粉粉化,过大 又改变了涂料水灰比,降低涂刷厚度,延长了胶凝化时间。涂刮 几小时后,要喷水养护3 d,以利水化作用。

3.4变形缝。变形缝是 “堵、注、涂、抹”优化综合的体现。工序多,技术性强,各个环节一 环扣一环,既连续又间断,整治后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整体。其中有两点容易被人们忽视:

3.4.1缝中央要粘隔离层,使防水层与基 面间形成隔离状态,以便应力扩散,同时又加宽了防水层变形幅 度,使防水层避免产生过大变形应力,以利适应结构变形需要。

    3.4.2最后工序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变形缝中央放置木板条,以防砂浆保护层产生不规则裂纹。

4.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且难题众多工程。但是,由于防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并决定此工程能否正常投入使用,此外还涉及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操作,并有效结合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工程建设中才能将防渗技术加以有效的运用,因此施工当中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切不可疏忽大意,尽心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渗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而为现在社会的发展提供最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1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探索与实践中。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走访调研,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明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本课程团队共同研讨并确定了本专业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明确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并进行学习领域描述和设计学习情境。

2.1学习领域的描述: 学习领域的描述从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内容、考核标准以及学时等方面进行描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描述如下:

2.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小型课程单元,是在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中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学习领域的教学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化。

教学中,通过分析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技能养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重新设计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再以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使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体开发了常见音响设备的操作使用、话筒的设计与制作、功放的设计与制作、音箱的设计与制作、家用AV系统的搭建五个学习情境。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一览表如下:

学习领域:《音响技术及设备》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应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转换,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3.1教学方法: 为了使课程教学要准确反映学习领域的内容和排序,实现具体的教学情境,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各学习小组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采用的教学程序是:工作过程实施人员教学行动资讯教师和全体学生通过讲授、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确定整个学习情境的具体任务和作为项目的功能目标。讲授与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决策、计划教师指导,以各学习小组为主通过讲授、小组讨论、提问引导等教学方法,指导各学习小组,制定完成学习情境工作过程的计划、步骤。实施各学习小组学生为主,教师指导通过教师的讲授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各学习小组各成员在互相讨论、协作的基础上实现项目任务计划,完成学习情境的各工作过程。检查与评估教师和小组全体成员通过学生汇报和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对各学习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完成情况和产品进行自评和教师评价。3.2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做到图文并茂。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突破空间及时间的局限,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度,形象生动,改善教学效果。

3.2.1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计算机机房和制板车间现场组织教学,在比较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产品从设计、绘图、制作、装配调试到产品的成型这一完整产品开发生产流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同时吸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提供有力保证。

3.2.2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及实物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3考核方式设计: 教学中,在学生的各教学项目评价中,评价方式采用了过程考核的评价方法。在过程考核中,既有学生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考核有三项评价内容:学生自评20%;团队互评30%;教师评学生50%;其中每一项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和项目公共考核部分,项目公共考核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工作与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我们结合考试内容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考核评价表。

4教学效果

我院《音响技术与设备》课程突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探索“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音响技术与设备》课程体系。根据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我们开发出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时采用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