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经济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经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经济论文

篇1

1.2农村土地利用率低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阔,但很多地区都是山地与平原交错的丘陵地区,加上人口分部不均匀,耕地面积与人口不成正比,产生了大量的小农经营,它具有分散性和独立性,并且保留着大量的传统生产关系,这些都使得无法大规模开展机械作业,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仍存在较多问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要使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协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是否能解决好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针对以上几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笔者也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为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略施绵薄之力。

2.1提升农村经济劳动素质

在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下,人的能动力是最主要的,提高农村经济劳动素质就是改革的前提。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象,研究者表示需要大大提高农村土地种植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的补贴,加大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使得农民在农村也能满足其生活的需要。还要定期的对村民开展技术培训课,确保各乡镇里都有专业人员对农业生产进行及时指导,同时,要对有改革意识和在生产实践上有创新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篇2

一是对计量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计量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如计量数据档案管理制度、各层计量员的岗位责任制以及计量工作制度等等,只有构建了完善的计量制度,方可以提高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制度的确立,也可以将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通过计量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培训计量管理人员,促使计量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要对计量管理人员大力培训,促使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对国家计量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熟悉和掌握,对行业内的工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对计量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大力培训,可以深入研究计量测试技术,促使计量工作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对测量设备的发展方向进行跟踪和了解,更好的应用新测试技术,促使测量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如今,计量工作量越来越大,那么就需要对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探索和应用,以便促使计量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测量精确度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对计量检测体系进行构建,将更加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给提供出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对精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进行获取,就需要进行计量检测体系的构建工作,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科学管理计量工作,对计量器具进行正确的配备和使用。配备齐全计量器具之后,计量管理人员需要对计量测试设备以及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对各类计量器具以及检测设备定期经常的送检以及正确的使用和保养,还需要保管好各计量器具的数据档案等。要周期经常的检定计量测试设备和在用计量器具,保证周期检定合格率,要统一在用计量器具的量值,以便能够准确传递。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就需要保证计量仪器是精准的,选取的测量方法是科学的,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才可以将更加可靠的信息提供给领导的各项决策。四是将计量数据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计量数据的管理。计量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可以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物资能源消耗得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计量数据管理工作会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如成本核算、经营管理以及贸易结算等等,都离不开可靠的计量统计数据。比如在生产和检验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准确的测量,可以促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如果测量数据不够精准,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损害到产品的经济效益;可以促使企业物资能源消耗得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得到节约,避免一些不必要浪费的产生,对消耗定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通过监测数据,来对正常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部分工作因为需要直接接触到消费者,那么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控制它的透明度。计量统计数据只有是准确和可靠的,方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才可以保证领导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计量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需要强化计量数据管理工作。

篇3

1.2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

目前的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都比较局限,保持着原本的成本管理原则,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相应的目标成本,对于自己的盈利方面没有先前的统计,只有在工程完工结算之后才能知道是盈是亏。

2.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从整体性的方面分析。

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企业利润,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都是在不同的分支目标上展开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把工作的目标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组织以及个人,力求通过对个人绩效的控制来达到企业整体绩效的最佳成果,使得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作业之间都有所割裂,也使得个体只追求单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其它方面责任的履行。

2.2从功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

企业的目标必须在相应的组织作为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现代的企业成本管理所要求的是全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传统的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管理遵循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的职责和功能,这种管理观念不能完全的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2.3从开放性上进行分析。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控制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价值消耗的费用,而现代的企业所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思想,对于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都有相应的研究,特别是产品的外部环境的研究,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技术发展等,进行战略成本的决策等。

二、加强企业建筑管理成本的方法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整体素质。

在这一方面,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的监督力度,对那些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无法保证核算质量,核算能力不是很强的员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与此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以及约束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鼓励,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制约相关管理员及时将变更的工程项目进行整理收集,最终上报给经营管理部门审核,这样能够有效的掌握工程的相关施工情况,也能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控制。

2.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核算在项目成本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其它的成本控制,成本的分析考核,成本的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无从谈起,企业的经营核算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就是激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掘其巨大潜力,让管理人员真正的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对质量以及工作进度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抓紧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对现行的成本核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公司可以对成本核算员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委派,定期学习交流,,将核算员的本身利益与工程的项目分离开,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作程序。使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加强材料方面的管理。

在建筑材料成本控制的相关管理中,成本材料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的成本比例中,成本材料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要做到材料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要求。即在项目确立后,项目部的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公司对施工的预算进行编制,审核后的施工预算就是对材料限制的相关依据,对施工的各个层次均有相关的数额限度。施工预算部门将结果报告给材料部门,材料部门根据预算来购买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分批采购,总量订货的原则,避免材料的滥用以及浪费。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关的监督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篇4

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其体制也无法适应农业社会结构,更不能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指导下,使其管理农业经济时有些管理方法丧失了执行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其管理机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协调利益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1.2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层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相应的出台了许多文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明确规定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示,但是管理人员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时,没有很高的重视度,执行力缺失,没有很好的管理效果。管理重视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伴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思想认识必然也要与时俱进,但是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却一直停滞不前;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无法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无法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制度,导致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将两方面割裂起来,造成了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1.3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单一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无法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阻碍了农业市场化及产业化的实现,这都是因为其执政能力不足的原因,若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更加合理必须将执政能力提高。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管理信息化伴

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大大提高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在农业经济未来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也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已经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农业技术对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变有推动作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因此,要不断使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效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对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及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农业经济决策奠定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但能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管理产业化伴

随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全面推进,促进了农业发展,而且建设了农产品基地,我国也出台了农业合作政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也逐渐建立起来,随之也成立了许多服务中介组织,基于利益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基地逐渐增多,生产变得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企业中,不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3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其必要条件,使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篇5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1)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形成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考虑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今后的健康发展来制定最为适合企业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理念,在投资的过程中开展多元化投资,探索与其他外部资本进行投资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防止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给企业的投资带来巨大的危害,将企业投资的损失最小化处理,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处理风险的实力。最后,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了解并掌握时代的发展潮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接受全新的理念和思想,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到实践当中,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如今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我国现阶段所颁布的会计制度,企业应当将全新的会计准则推广到各个部门,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合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逐渐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这便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全新的规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同时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开展合理的电算化工作,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组织机构。部分企业的财务责任和权利过于集中,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不良的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妥善处理责任与权利的关系,改变原本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适当地将财务管理权下放给其他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充分实现全企业参与财务管理的理念。为了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企业应当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组织机构,合理地配置人员和工作岗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3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

财务资本是传统意义上财务的基本要素,而财务管理则是针对财务资本运作所展开的相关管理工作,这当中包含了财务资本的获得、应用以及分配资本收益的相关工作等。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资本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不单是原本的物质形态的财务资本,还包括了非物质形态的相关知识资本。我国现如今依然有一些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取代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甚至根本不了解时间价值以及资本成本等相关的财务管理基本内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缺少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众多的问题,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毁灭的打击。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做好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同时由传统的事后核算逐渐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监督,进而提升至全面预算管理的阶段,极大地发挥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现如今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让其了解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提升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各个部门都落实财务管理的理念,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6

1.2立法行为

这里所指的立法行为主要是指关于客运交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统一。在公共交通立法上,我国原本就比其他国家起步晚,长期以来都处于摸索阶段,不同地区的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和法规不能完全统一起来,使得客运交通行业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增大了执法难度,也给客运营运人员带来很多麻烦。

2交通经济管理体系优化的对策建议

2.1政府加强对客运交通的经济扶持

加强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扶持,对客运交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完善交通经济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与交通管理条例,以及根据经济发展,加大对客运交通的财政投入等措施,才能保证客运交通的持续发展。对此国内外都有深刻认识,例如,在济南政府网上,农工党济南市委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大财政投入》一文向政府提议对客运交通的经济扶持并得以通过。此外在德国公共市郊客运法规也有定,“当公共市郊客运由于执行它在公共经济方面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又不允许它用交通收入来弥补费用支出时,它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由此可见,政府加强对客运交通的经济扶持对于客运交通管理体系下的交通经济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2.2强化公众对于公共交通经济管理的参与意识

如果公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公众交通经济管理各项措施的制定中来,就能够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加贴近公众要求,更加贴近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客运交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完善交通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引导公众参与交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这是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前提。具体可以通过听证会的形式收集群众对于政策制定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在客运交通站点设置意见箱,使得人们在享受客运交通服务的同时能够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保障群众能够有渠道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与公众互动,积极收集公众对于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如站点的设置,营运时间以及票价等等信息,和公众多进行互动,获得公众对于客运交通管理的支持,提升公众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促进交通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3加强客运交通管理条例的统一立法进程

加强对客运交通管理条例的进程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统一立法,并以此为后盾,依照统一的执法制度对客运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规范交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经营、营运、罚则等过程的具体事项,完善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下的交通管理条例。客运交通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且任务繁多的管理工作,政府应该建立一个一个全面系统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下,从而改进整个客运交通经济管理体系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消除整个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失真和混乱,进而改进和优化整个客运交通经济管理体系。

篇7

1.2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偏高,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内部结构中,又以高碳的重化工业为主,比例达70%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大规模的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供应,这些“高碳”产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发展低碳产业,逐步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减少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1.3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是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解决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的体制性矛盾,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构建低碳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2.1控制高碳产业建设用地总量

不断抑制高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总量,在用地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限制,与此同时,给低碳产业发展项目给予用地上的支持。具体到操作环节,土地供应参与低碳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这两个手段来进行调控,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为低碳产业项目在总量和布局上进行安排,并用规划图件和相关调控指标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各地区低碳产业项目的年度用地,严格限制新批准高碳项目,限制向高碳项目供地,以此来调节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用地总量、结构和速度,以降低高碳经济的用地比重,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2及时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发展低碳经济,要注重及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控这一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段可以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来实施。其中增加碳汇的土地管理手段有: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林地的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落实退耕还草工作,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碳排放的土地管理手段有: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废弃的工矿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区域内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管理,做好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倡导农地施用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减少农业碳排放;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2.3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

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政府为了给城市发展留足空间,除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外,政府还可以运用土地整理、土地置换等土地政策工具,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依据土地储备政策接收其项目用地,以供应土地一级市场。

2.4创新低碳产业项目土地供应方式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及可支配资金的最大化考虑,倾向于采取对不同用途土地采取不同出让方式的差别定价策略。例如,对于商业、住宅用地倾向于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追求一次性收益,而对于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看重的则是工厂建成之后给本地区带来的GDP、税收、就业等政绩利益和长期收益。为此,不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压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以至负地价,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为此,2007年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文,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用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除了一般的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出让土地。

2.5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支持低碳经济项目

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若在一级市场获取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若在二级市场转让获得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转让税费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积极引导资本和资源向低碳方向转移。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除了可以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外,政府还能制定政策在土地信贷、土地抵押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可以简化低碳产业项目融资用地审批。

篇8

3.充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需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只要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亦或是非公有制,都必须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同时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市场自由竞争不断得到加强,这些都是商品经济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建立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是充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二、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主要途径

1.利用法律方式。

1.1立法方面。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西方国家之所以在高速公路管理上井然有序,这与其具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密不可分。从高速公路发展规模及速度来看,我国在高速公路管理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高投资以及普通公路的管理方式十分普遍,高速公路未能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所以进一步加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管理立法已十分必要。高速公路立法能够保证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是建立科学高速公路体制的根本需要。从当前形势来看,应在遵循及运用已有法律、政策的同时,更加积极的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人们在高速公路交通活动的权利及义务上,做到行为上的有章可循,防止纠纷问题的出现,从而使高速公路的建设及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

1.2执法方面。高速公路在执法问题上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这也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工作。现今,高速公路执法主体较多、工作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高速公路的深入发展,因此一定要将高速公路在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上,尤其是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应使交通部门以及安全部门的职责分工得到明确,建立起统一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综合执法,充分调动高速公路各种力量以及管理资源,形成快速反映能力,防止出现多头处罚问题的出现。此外,在提升高速公路执法效率,维护安全,降低交通事故问题上,还应具有先进的管理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

2.利用经济、行政方式。和一般公路相同,高速公路也是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然而它所具有的规模性、公共性、非营利性不可替代性,以及体现出来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风险系数大特点,却是一般企业无法经营或不愿进行的。这时就应该通过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并承担起高速公路责任,组织、管理高速公路,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同时赋予特定企业垄断经营权,也就是让一家企业进行垄断,由他们经营某条高速公路,并负责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方式则是以特许经营为特点。政府规制高速公路经营,一方面体现了高速公路运行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宏观经济的目标。首先,高速公路经营主体应以特许经济机构为主,这是由政府参与并经过其授权,却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许经营方式。其次,由政府与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企业签订的合同需科学划分各自权利、义务、责任,并规定特许经营的年限,努力使其成为规格合理、激励适当的激励合同。

3.行为方式(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3.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3.2普遍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可以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使养护人员经过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及责任意识,达到高速公路养护对人员的要求。

3.3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多了解、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系统、全面的养护状况,为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加强高速公路成本控制与管理

1.成本费用预测及计划。

1.1成本预算,编订施工预算,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具有完善的额定资料,抓好工程施工预算。工程预算能够反映施工企业成本水平,它是按照施工图以及高速公路预算定额编制计算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出工程工程项目中标价格。

1.2成本计划,就是指项目经理按照相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编制出人工费用成本控制计划、机械设备成本控制计划、临时工程费用成本控制计划、材料成本控制计划等。应做好每一公路项目的预测工作,避免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2.工程成本控制及核算。在对高速公路施工时,利用工程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对比,为下一阶段的成本纠偏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利用成本核算,为施工生产、施工技术,以及企业经营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及相关资料,使项目通过管理的改善,实现提升技术、降低成本的目的。

篇9

2、《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年度取水计划取水。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

3、《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超计划取地下水和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超计划取地表水的,对超计划取水部分,按照累进加价原则加收水资源费:超计划取水百分之五以上不足百分之十的部分加收一倍水资源费;超计划取水百分之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加收二倍水资源费;超计划取水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加收三倍水资源费;㈣超计划取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加收五倍水资源费。另外,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水资源费和超计划加收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二、水资源费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困难比较多,通过对征收工作人员的调查走访,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在于:

1、法律法规不健全

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复杂,虽然国家在1988年制定了《水法》,国务院出台了《管理条例》,江苏省出台了地方《管理条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均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征收标准。导致各地区各自为政,部门之间职能分工不清,执法盲区与较差执法现象时有出现,很多地方对水库用水、矿泉水、地热水、城市地下水的水资源费征收问题还在争论不休,有的地方水政部门在执法中还承受了败诉的结果。使得水资源费的征收严重缺乏权威性。

2、取水户认识不足

许多人认为水资源和空气一样,不应当交费。同时,在实践中出现各地水资源费政策不统一、征收程序不规范、使用方向不合理等问题。而地方性的收费标准给人一种乱收费的假象,导致水用户对政策不理解。有的用户认为自己已经交了水费,不应该再交水资源费,对水资源费的概念都不理解,因而部分用户拒绝交费。

3、执法力度不足

过去受立法限制,对于无证取水者只能“责令停止取水”,对于不按规定取水的只能“责令限期纠正违法行为”。水政部门的这些处理手段对当事人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也难以实现纠正当事人违法行为的目的,给水行政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前,虽然执法的法律依据已经解决,但是无论是执法者与违法者在接受上还需要宣传教育。

4、地方行政干预严重

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除了经常遇到的人情阻力之外,更多的是来自行政部分的干扰。一些政府人员把干扰水资源费的征收作为对企业的保护措施来对待,给水政部分增加压力。这种至上而下的压力,严重干扰水资源费征收,也影响了征收的权威性。

5、执法人员信心不足

执法人员在本身在长期的执法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执法信心不强,在征收过程中有畏缩现象。缺少与违法现象做坚决斗争的信心,导致了水资源费征收不到位,有的“意思意思”了事,有的比之不谈。

6、管理监督难,标准不统一

一方面,对于用水的监管与定量不准确,存在过大的弹性,例如:一些工业企业取水普遍采用包年协议收费方式等。另一方面,存在着监督难的现象,例如:一些单位和个人偷偷打井,或者在打井的时候避开执法人员的检查,甚至不让执法人员进门;一些用户私自更换计量表等等。

篇10

(二)财会人员素质问题

农村财务中的会计基础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计基础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核算能力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这些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得不到发现等问题。农村财会人员的会计水平基本上偏低,操作的随意性很容易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在农村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提高农村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三)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务监督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关键手段,在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财务审核机制也十分宽松,在农村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中,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十分常见,财务违纪的现象总是得不到解决,农村财务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在农村的财务管理单位中,会计核查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往往是混在一起的,这就使会计监督人员及核算人员的职能得不到全面的发挥。此外,会计监督的责任感落实也是制约会计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方面,很大一部分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没有做好,会计的合格性得不到保证。所以,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培养也很重要

(四)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

虽然我国有制度对农村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是,制度不可能将现实当中的所有问题考虑全面,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与现实脱节的情况。此外,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在逐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原先的农村会计准则渐渐的不适应时展要求,会计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农村在实际工作中普遍运用的是现金收付的会计核算制度,在这种制度当中,所有的经济业务处理都是以现金收付的实际值来确定的,因此,在基础计算的过程中不论是否出现了需要补偿的现金流动,都直接当作应急费来处理;在现金支付中,只要是本期的现金流动,不论是否出现了不在本期中的现象都应该计入本期中。现金支付制度虽然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现金流,但是它却不能够反映农村的结算以及盈余,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会计核算信息缺失。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财务管理的效果会极大的影响到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一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在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农村的特性考虑进来,形成村级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上,财务管理可以由上级机构代为管理,例如乡镇财务部门。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村财务管理中人员素质、意识方面的问题,避免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带来的管理漏洞,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农村财务管理形成的成本,将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统一化。此外,这样的模式还能够实现财务上的管控权利的分离,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使村民对财务的参与性得到提高,从而加强农村经济的财务监督。

(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当前农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业务工作适应难的问题。所以,农村要自觉地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使农村的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业务水平,让他们掌握过硬的本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以及娴熟的会计技能。

(三)强化农村的财务监督

农村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应该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实现对农村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相分离的职责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同时,农村还应该做出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应该使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监督,推动农村的管理进步。此外,农村还应该尽量地借助外部监督力量,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来提升农村内部的管理质量,促进农村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实现农村的有效管理。

篇11

(二)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并未引入公允价值模式,且本文所研究的碳排放权,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时期,许多企业尚未引入环境成本的计量,绝大部分地区也不存在碳交易的活跃市场,因此现阶段我国对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可以暂时采用成本计量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后续计量采用成本计量模式,首先应确定其使用期限,并在期限内按照客观合理的方法计提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的备抵科目。其次,将摊销额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摊销额配比计入成本费用。再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火电企业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一)火电企业现行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火电企业现行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是:在环境支出实际发生时计入费用。例如,违反了法规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而产生的罚款;对投入的环保设备计提折旧并转入成本。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不利于企业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不能够促进企业采取改进技术、减少排放的环保措施;(2)收入与费用不配比,只在实际发生时列为费用,虚增了利润,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产,将其引入火电企业能够规范成本核算,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

三、碳排放权对火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中国的首份按行业统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名单中,排在第一的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1%。我国是传统能源煤炭丰富的国家。火电企业占据电力行业的主导地位,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其未来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碳排放权核算引入火电企业,将会对成本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一)全面了解火电企业成本构成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重视环保是发展趋势。以往的成本管理研究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较少涉及环境与自然资源。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及对企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限制,环境成本支出将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我国的电价只反映了直接生产成本,没有反映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使得成本的构成不合理,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引入碳排放权核算有助于火电企业全面了解成本构成,更加准确地核算成本并制定电价,使企业管理层能透过财务数据更清晰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做出财务判断。

(二)改善成本管理方法

火电企业传统成本核算中没有涉及环境成本,忽略了环境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利于加强管理,控制并降低成本。通过碳排放权核算,也可以引导企业通过其他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例如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安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洗涤装置等方法,可以大量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从而获得碳排放信用。将碳排放信用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出售,获得的收益将大于火电企业投入的环境治理成本,且这种收益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所以企业得以通过碳排放信用交易获取大量利润。同时也减少了因碳排放量超标的罚款支出及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的支出。

(三)改进成本管理目标

1.以投入少量成本获取更多收益为目标。企业投入的环保成本会带来超过投入成本的增值收益。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改进工艺、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环境治理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有利于在长远发展中获得更高经济利益。火电企业在治理环境方面的投入使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在稀缺的碳排放市场上能够获取超过环境投入成本的收益。

2.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效益为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碳排放权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引起了企业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只有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才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实现长远利益。

篇12

(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由此带来了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运输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输的基础便是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的不断完善发展,运输也只是空谈,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速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保证公众出行安全

高速公路作为公共设施中的一项,具有公益性、外部性和非赢利性的属性,因此我国高速公路具有排他性,目前我国主要的高速公路均有国家投资建设,实行全封闭的运营模式,具有非竞争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高速公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能够为公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运行环境,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遇到问题只能利用某些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章针对性较差、实用性不强,且很多方面的规定存在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很多时候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因此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高速公路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多管理问题无法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强,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实现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执法部门责任不明

由于制度的落后、法律不健全,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执法主体较多,导致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协调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腐败现象严重,又是一个问题会出现多部门,多重处罚的现象发生,造成高速公路事故频繁,阻碍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手段

许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对高速公路实行健康、有序的管理,离不开其自身完善的法律机制,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与我国快速的高速公路建设相比还很滞后,没有实现高速公路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严格执法、明确责任,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行综合执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细化各部门之间的责任,统一各种资源,应用先进管理系统。最后加大群众对监督力度,增加媒体监督等,使工作人员的执法透明、公平。

(二)加强经济管理

首先要编制工程施工预算,做好高速公路成本管理,根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计算成本,经公开招标等形式控制预算,提高高速公路质量。其次,在计划成本发生前,编制人工费、材料成本、管理成本、临时费用等的计划,选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原材料的使用量,确定供应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最后要进行成本控制,在做好预算制度和成本计划后,各部门要依据以后目标,进行成本控制,高速公路建成后,要将计划成本与实际发生相比较,找出成本提高或者降低的原因,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对国家经济发展事关重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经营风险大,收益小,投资收回速度慢,再加上公路具有公益性,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符合经济发展需要。

篇13

以知识为资本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进行了改变,在生产过程中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将知识作为一种生产动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将新的管理要素列入管理创新系统内,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企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保障。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下相比其他形式的经济方式,经济增长已经不再对传统型经济资源过分依赖,而是侧重于知识资源。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人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经济条件下,部分企业管理中并不需要统一其作业时间和地点,可以有效加大工作弹性。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确保员工具有知识共享的意识,并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现代企业生产方式不再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目标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追求目标,在对原有企业管理中分工组织及生产模式加以重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人的潜能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转变企业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普及,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广泛的使用性能及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交换体制,并形成了新的市场发展结构。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中,企业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究

(一)树立人本观念,实行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一切从人出发,对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激发,进而起到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的作用。人本观念中必须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并将关心人、尊重人等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管理客体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人。通过人对个各管理要素的分析,来达到创新管理的最终目标。人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对管理活动的创新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重视员工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及思想政治观,为实现人本管理提供可靠地依据。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创新树立人本观念、实行人本管理时,应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注重人才的发展,将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从刚性组织管理转向柔性组织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普及,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只有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有效调整、转变,才能确保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在未来知识经济环境下,其变革趋势由刚性组织管理向柔性组织管理状态进行转变。柔性化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思考一个组织如何提高其生产力、工作效率,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柔性组织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组织结构分立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分立化就是尽量将企业决策分散化,实现权力下放,确保企业基层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其次,组织结构简单化。将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间环节减少,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实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问题是制度创新的本质,改革经济体制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舍弃,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将其经营机制进行转换,建立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中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等。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人才聘用、决策监督等制度,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并对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实现企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