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考试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七年级数学考试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七年级数学考试总结

篇1

一、创意法教育在初中数学的备课应用

创意法教育的备课教案叫做特殊教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教案,是以学生的口吻来写。不是写给教师看的普通教案,它相当于学生一种自学用书。但同时也与教师共同使用,教师的解析写在括号里,体现出创意法教育的理念。它的基础形式有:

(一)我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我在学习一节数学课掌握了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体现了哪些情感意识。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三视图》第一课时:三视图的有关概念为例,那么我们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做主视图、什么叫做俯视图、什么叫做左视图。掌握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获得三视图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体现师生合作的情感和与同学们合作的气氛。

(二)我的学习过程。

创意法教育的教案与普通教案不同之处是:创意法教育是科学地看待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平等自由发展,获得教育的最大突效。因材施教是创意法教育的使命,创意法教育体现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做题目,面对“差生”的答案和“差生的学习”,采取何种新的解说方法。我的学习过程=生活引入+基本功训练+题型训练+学以致用。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三视图》第一课时,三视图的有关概念为例,我的学习过程如下:

1.生活引入: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离不开数学知识。七年级数学观察一个物体可以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方法。例如:小明昨天买了一本英汉词典,你可以根据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内容从三个角度去反映这部英汉词典的形状吗?

我们分别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看、从前到后看这部英汉词典,这些观察得到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视图内容。

2.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师:如果我们从某角度去看英汉词典,所观察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是平面图形。

师:这平面图形就叫视图。如果我们又分别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看这部英汉词典,然后把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

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的指导分别画出三个图形。

师:哪个是从前向后观察英汉词典的得出图形?哪个是从上到下观察英汉词典得到的图形?哪个是从左到右观察英汉词典得到的图形?(分别找出班中“最差”的三个同学张水明、陈日、黄芳回答)

生:三个学生分别说出来。

师:张水明、陈日、黄芳,你们三位同学观察得很透彻,答案非常正确,让我们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们,学习他们这种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生:全班鼓掌,并投去羡慕的目光。

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从前到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得到的从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从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师:让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组长,(组长一般为全班最好的学生。)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度量三个视图的长、宽、高,并讨论下列问题:①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有什么关系?③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有什么关系?③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有什么关系?先让差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好生进行补充。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差生代表本组汇报结果。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1)知识点演练。

①画出下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3.题型训练:

(1)选择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某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B.在水平面内得到的从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C.在侧面内得到的从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D.在侧面内得到的从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②给出下图的三视图,说出它的立体图形名称是( )。

A、圆柱 B、圆锥 C、三棱锥 C、_三棱柱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球的三视图都是圆。

B、正三棱锥的三视图都是三角形。

C、正方体的三视图是正方形。

D、正四棱锥的三视图是四边形。

(2)填空题。

(3)操作题:画出下图的长方体的三视图。

(4)课后作业:课本116页第二题圆柱、圆锥两小题,第四题第一小题。

(5)课后小结: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掌握了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从一般几何体画出三视图和已知三视图画出实物几何体,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收获很大。

4.学以致用。运用已学过的三视图知识,画出我们所在的教室的立体几何图形和三视图。

二、创意法教育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应用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好差之分,个个都是平等教育,均衡发展。从教育的思路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题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教学的入门。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就会入门无路,食欲无味,课堂上无事可做,导致上课思想开小差、乱讲话、玩东西、打瞌睡、捣乱课堂纪律等等。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发挥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为例,学生对三视图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学生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了从正面看、上面看、左面看几何实物是什么图形,虽然没有学会绘图,可是对观察方法比较熟悉。如:我们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工具书-英汉词典的几何实物入手,运用现代化设备-投影机,把英汉词典从正面、上面、左面的投影得出的图形来引入三视图,这样使学生既直观形象地看,又通过投影机的有声有色的图像吸引学生,根据七年级已学过的知识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分别从三个角度去反映英汉词典的形状呢?其实从正面看就是从前向后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就是从上向下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就是从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

(二)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因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基础差的学生会因接受知识的能力而相对差一些。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造成恶性循环,差的更差。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为例,前面说我们通过生活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后,为了延伸他们继续学好三视图的欲望,本人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自己对自己所画的英汉词典的三视图进行度量,组长监督,人人动手,不得偷懒,组长对操作不正确的同学进行指导,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有什么关系?②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有什么关系?③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有什么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先让“最差”的学生说起,“最好”的学生后面再说,最后由“最差”的学生向教师汇报结果。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以鼓励为主。

“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

例如又以教学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这一节时,我先让全班“最差”的三个学生画出英汉词典的三视图后,便分别问:什么叫主视图?什么叫俯视图?什么叫左视图?其实这三个概念课本已有,他们照课本很快回答下来后,我就说:“你们三个同学观察事物很彻底,回答很正确,让我们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们,学习他们那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最后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们真行,是全班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四)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一些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各个环节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

以教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为例,在接受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四个数学概念时,我是根据投影得出图像让学生动手画出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个概念来,不是直接说给学生听,在接受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度量,然后分组讨论、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结果,不是教师讲出结果。在教授例题时,让学生自己演练,不是教师在黑板板出过程,对学生做得不够完善之处进行指导。在巩固知识时,让学生多做各种题型训练,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创意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应用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所谓的最差与最好,我们不能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即考试分数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发展,也不能据学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果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衡量;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现象来衡量,要看他的合作情感如何来决定。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来进行,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我们从如下三方面去转化学生的评价体系。

(一)由重学生的知识到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转化。

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分数得到100分,我们不能说这个学生是“最好”,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差”,是书呆子,是死读书,没有变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能是唯分数论。例如:你在课堂上认识:“5+7=12”。你不认识:“5角+7角=1元2角”。若别人买了5角和7角的两样东西,给你2元钱你不会找多少,证明你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髓的意识,那你就是“最差”的学生。

(二)从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到重学生的全过程的转化。

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看学生的一时成绩作评价,还要看这个学生在发展全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如一个学生从刚进入初中时数学成绩是20分,到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是100分,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好的学生,虽然他开始数学成绩是“最差”,但是经过努力,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他发展最快,最后成绩是最好的,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来说就是“最差”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篇2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材知识具象化

著名的心理学家赫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人类如何有效获取信息的实验,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来自触觉味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且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充分感官刺激的重要性。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效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清晰化,可以让数学教学信息传递起来更加具有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实现科学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中对于有理数的解释是“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简单来看,这句话并不算很难理解,但是教材中又涉及很多的其他概念,如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等,而将这些概念混在一节课来讲很容易让初次认识“有理数”的中学生混淆,而不能正确理解数学基础概念便无法正确解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上利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另外,还可以通过绘制数轴的方式,标示出各个数学概念的取值范围,如此可让中学生对于基础的数学概念有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

数学几何知识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但同样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历次的数学考试中,几何解析题均是以大题出现,在卷面上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能力便是这一教学目标的凸显。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地方均需要利用到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建筑行业,需要在开始施工之前绘制出立体和平面的效果图,因此,在初中这一数学有效教学阶段,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个有利契机,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几何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认识”时,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绘制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形态,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研究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求解问题的可能,从而帮助中学生构建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中学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教学反思,总结实践经验

虽然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但是教师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拿来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展开。不恰当地利用只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教学效果,如此可就乐极生悲了。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当积极总结多媒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反思,规避多媒体技术在利用中的不当因素,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如此,方能使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不至于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利用效率,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一直保持在学生身上,时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而并非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制作纷繁复杂的多媒体课件上,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品,而并非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只要能达到有效传递数学知识即可,不必盲目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如此,方能让教学的中心时刻保持在教学内容上,而不是多媒体课件本身,进而在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它,可以使教材上的内容实现具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具有重大帮助的。但是在高兴之余,我们应当注意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反思,规避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使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