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力系统自动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电力系统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为电能,供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装置总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电力系统不仅要负责电能的生产,还要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变压、配置等功能,只有经过上述一系列环节,发电厂生产出来的电能才能够转换为适合用电单位电力使用需求的规格,从而安全稳定地投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这个过程涉及海量的数据采集、运算和管理,需要对电能进行若干次的调整、保护,对电力运行进行频繁精准的调度和控制,以此确保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减少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预设好的程序对电力系统实现自动运行和管理,对系统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反应速度,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趋向于安全、准确和稳定。从具体执行层面上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管理包含电脑生产、电能输送和配置等环节,在这些环节和过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的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传输自动化、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这些自动化系统彼此联系并相互协调,从而构成一个分层式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体系。比如一个地区的变电站和发电厂及其位于中间部分的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就构成了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最高级别的调度中心负责对整个系统的调度与管理,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枢。
2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
2.1供电安全稳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电能是社会活动开展的主要能源种类,电力设备的应用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力供应是否稳定正常,对于国计民生,乃至国防安全都有着至观重要的影响。电力正常供应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国家的角度看,都必须想方设法保证电力供应正常稳定。
2.2电能的非存储性对于电能使用管理的影响
由于电能自身特性的原因,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使用、输送和生产一般都是等量进行的。电力系统生产出来的电能总量和电力使用端使用消耗的电能与输电线路上消耗的能量之和相等。基于这些原因,要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必须确保电源功率平衡。不仅同一时刻发出的总电能要等于消费的总电能,还要保证电能在中间环节的顺利传输。如果这期间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3.1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发电厂的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层分布式结构,整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共同组成了过程控制单元的主体,二者之间以智能总线为通信通道,负责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间的通信业务。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汇集到过程控制单元,由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3.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分析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管理机制的改变,消除人为因素在变电站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营管理的长期性、稳定系和高效性。大量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由人工操作方式转为自动操作方式,使得变电站长期无人值守的工作模式得以实现。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光纤、电缆等设备的使用是其主要内容。藉由这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控制中心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予以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对各部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汇集到控制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大幅提高变电站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是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分析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形式。电网运行调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这电网运行情况的好坏。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工作信息得以在电网各层级控制中心间迅速传递和共享,使得控制中心得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4.1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前进的内在动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等都是构成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单元。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赖于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4.2电力系统自动化有赖于电力设施自动化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载体。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首先要实现电力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正以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为中心,以构建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监测机制为着力点,建立全面实时数字控制体系。自动化系统在事故检查、自动合闸等部分拥有智能化特征。自动化配电装置的发展会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快速发展。
篇2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1.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
3.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规划院最近将全国5个500 kV站作为综合自动化的试点,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业内人士对自动化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认同。
二、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四、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篇3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融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电力电子装备为一体的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观测范围也越来越广,闭环控制的的对象也越来越丰富。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局部、全系统,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就地或远距离进行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等,从而达到合格的电能质量。
1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系统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指通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对电能传输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调度。使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远程和就地的自动控制、调节和监视,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正常的运行提供保障,最大限度的满足电能质量的实际需求。实现电力系统化自动化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转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自动化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和以及调度电网自动化等方面。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保障,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1.2 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发展和完善电力自动化技术,而且通过智能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协调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考虑到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公众对廉价和便利的电力网络需求,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十分必要。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各方面发展不太成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
2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2.1 变电站自动化
目前,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使得变电站运行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增强了电网调度和输配电的可能性。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由于变电自动化具有运行状态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方面的特点,在各级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将电话人工操作和人工监视取代,从而使得安全运行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包括核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实时分析、计算的软件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利用对电网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的分析和监控,对电力市场进行自动调度,满足电力市场实际运营需求。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进行信息收集的部分为远动端,调度端则主要用于对远动端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调度。
2.3 变电综合自动化
变电综合自动化通过对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变电站设备、仪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功能组合,实现对变电站主要线路和相关设备的测量、自动控制以及监视等全面管理。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该技术具有维护调试和操作简便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变电站保护性能大幅增强,从根本上实现了变电站远程监控管理手段。
2.4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将配电线路和配电变电站结合,共同合成配电网,具有分散、点多、面广等方面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配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当配电网发生故障,出现运行异常现象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将故障及时找出,并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
3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
3.1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模糊的宏观控制系统,它具有易操作性、非线性、随机性、简单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监理模糊关系模型变得十分简单容易,并且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模糊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在任何地方都体现出来,包括家用电器中,他使得控制操作变得非常容易掌握并且十分的简单。这种模糊理论的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因为他能够模拟人的决策过程和模糊推理过程。
3.2 线性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最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卢强等人提出了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手段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和改善动态品质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了在大型机组方面应直接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方式代替古典励磁方式。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器目前已在电力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 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电力系统处于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辨识,提供紧急处理,系统恢复控制,非常慢的状态转换分析,切负荷,系统规划,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的隔离,配电系统自动化,调度员培训,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4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而成的,它主要应用在学习方面以及模型结构方面,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成果。神经网络控制的非线性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此外它的鲁棒能力、处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已经有多种神经网络结构及其训练算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主要的神经网络理论研究有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问题研究和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研究等。
4 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 自动化正由单个单元逐步发展为部分区域乃至整个系统,有单一功能逐步发展为一体化、多功能。在控制策略问题上日益向着适应化、最优化、区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电力系统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虽然在电力电力系统中,智能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当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还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应用。此外,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电网系统中得到为好的运用。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着空前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将迅速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电力系统不仅承担着供电的职责,而且还要肩负线路连接情况以及设备控制及管理的重任,为此将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力系统之中也需要尊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注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对电力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设备和元件进行控制和管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重要内容。运用专业化的监控仪器和设备对其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供电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二,要保障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供电系统必须配备一定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证仪器设备极其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系统由众多庞大的电力设备和路线组成,必须通过分工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设备运行之间的有机协调,这也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提出的重点要求之一。第三,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程序。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放人类劳动力,尽可能地实现无人化的自动操作模式。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自动化,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作业,要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对人里的完全代替,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现人力资源最高效的运用[4]。
3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光互连接技术的应用
将光互连接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的领域之中,能够将传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呈现出来。例如:打印报表和拓扑、记录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地分析与处理,以及实现状态评估、电网分析和人机界面结合处理的功能等。将光互连接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能够为电力工作人员呈现出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清晰的画面,从而使其能够及时地获取准确的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技术人员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方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通过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使得电容性的负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除此以外,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光互连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故障的发生,避免了因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值得加以广泛运用。
3.2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备全方位的通信网络,不但包含控制中心两个场地的装置和仪器,而且还包含具体的施工现场。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是通过众多的设备和感应器准确及时地将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等主要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自身的控制系统之中,并经过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最终把主机的指示命令传递到对应的操作设备当中。通过对现场总线的操控,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散处理,使单个计算机的负荷得到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现场总线技术还能够实现与前置机以及上位机的有效结合,这就使得在发挥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时,只需要对现场的而细表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此外,将现场总线技术运用于电网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之中,能够减少值班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对事件的控制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监视和监控两个方面,通过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例如:系统软件开发的变革、针对对象的设计、分析以及编程的变革等。通过该项技术的使用使得软件在开放性、重要性、继承性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与以往传统的技术相比,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对象技术的支撑和主动功能方面。另外,通过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计算机通过数据库程序对内部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其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操作指令。要想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电力部门首先要善于虚心求教,积极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各经验,然后再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目前。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对电力部门运行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供电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5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2.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3.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4.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5.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 2 1机到1 7 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6.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7.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三十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8.人机界面
篇6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技术
(一)变电站自动化
是在微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远传等功能为一体,采用微机化产品,并充分利用微机的数字通信的优势来实现数据共享的一套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自动化装置。它取代了常规的仪表盘、柜,以及一些中央信号装置,节省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节省了电缆的投资。整个变电站要实现自动控制,一套优秀的监控软件是必须的。当操作人员进入变电站时,可以从自动化系统的当地监控软件上了解变电站当前的运行情况和历史记录。当地监控软件通过密码实现多权限多级管理,一般操作人员可以看主接线图、遥信遥控遥测表、特殊功能显示图、SOE等图表,系统管理员可以修改软件配置、各级权限范围、各种图表,操作员和监督员同时认可才能进行遥控操作。登入登出过程、执行操作后软件都会详细记录操作人姓名、密码、操作等信息。软件根据设定自动记录所需的四遥量并进行统计,形成曲线、棒图等。
(二)建立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
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我国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平衡,为了缓解此现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展了特高压联网工程、直流联网工程、点对点或点对网送电等工程的实施建设。如何进一步、优化特高压和各级电网规划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互联电网的形成,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与脆弱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主网架结构的规划设计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只有灵活的电网结构才能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等突发灾害性事件对电网安全的影响。
(三)实现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需要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目前状态的能力:既包括识别故障早期征兆的预测能力,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扰动做出响应的能力,其监测范围将大范围扩展、全方位覆盖,为电网运行、综合管理等提供外延的应用支撑,而不仅局限于对电网装备的监测。
(四)CAN总线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CAN总线在电力调度的大系统中作为站点内部智能数据模块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在通信速度、通信距离、抗干扰等方面完全能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准确性、快速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电力网系统经济、合理的调度运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技术支持。CAN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在该电力调度系统,每个分站点均由工控机和若干测控接点组成。所有测控点都以“平等主体”挂接在总线上,每一点对应35kV回路或6kV回路的测控。测控点能够采集对应回路的遥信量及遥测量,能根据接收到的命令主动将数据发送到CAN总线,通过预先设定的验收码和验收屏蔽码可以控制该测控点从总线上接收哪些数据或命令。站点工控机通过CAN卡从CAN总线上接收各节点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网卡到集团千兆网,转发到总调度中心。该智能测控节点的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初始化程序,包括对单片机本身的中断、定时器串行口等的初始化和CAN控制器的初始化;另一部分为测控供电回路电量参数的数据采集处理。CAN总线比其它形式总线在速度、抗干扰能力及高性能上有着巨大的区别,CAN总线设计灵活、可靠性高、布线方便,更加适合于工业领域到各种集散控制系统
(五)电力载波技术在自动抄表中的应用
目前在电能表远程抄收中,最适宜采用的方式为低压电力线载波与10kV电力线载波所组合而成的系统。其技术构成如下:
1.在硬件方面,为了减少各个电路部分相互之间的串扰,要合理划分弱信号电路,强信号电路;合理划分数字电路部分和模拟电路部分;对于模拟信号输出和输入口均采用磁路耦合方式进行隔离,同时对于输入信号使用具有高的带外衰减系数的无源带通滤波器;对于外部数字信号接口电路部分使用具有良好电磁兼容性能的集成电路;在各输入和输出端口添加相应的保护器件;另外,还要使用具有高稳定性、高抗干扰性的电源,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抗干扰能力。
2.在软件方面,使用内置式看门狗,使之能够有效地监测软件运行故障,在合理的较短时间内从故障中恢复;在MCU软件设计中使用分布式软件陷阱,以监测软件的运行并从故障中恢复;对端口采样时,使用重复采样判别技术,防止慢上升速率信号中叠加的噪声对采样精度的影响。
3.在数据传输方面,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克服信道中噪声对判决错误的影响,除了合理选择调制与解调方法外,还要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也称纠错编码),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六)配电网自动化
篇7
0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是否运用自动化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各项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实现了远程监视与监控管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优化的服务。电力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将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与可靠。先进技术的引入特别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为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是对于各项生产生活进行电能消费后的电能生产系统,全过程由发电、输电、用电等环节组成。电力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首要工作是将自然界一次性能源转化成为电能,然后经过输电和变电系统将电压转化为工业和生活用电的适度电压,再将电能配送到各家各户,各用户在电力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各种电气设备转化为光能、电能、热能等一系列能源,为人们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电力系统自动化包含多种形式,主要的是实现对电力调度、配电网和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自动化系统图
通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输和管理的电能生产、自动化管理和调度、自动化的控制。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综合的系统,是由输电网、配电网、变电站、发电厂和用户等组成的。为了保证电力电能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系统电压、电流频率的持续稳定性,并且使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目前最好的举措。
2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不仅包含对于线路连接情况的管理,还包含对各种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状况的控制和管理,面对上述各项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
2.1从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管理
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正在使用和进行的各种元件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的管理和监控,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必须要完成的。通过系统的控制仪器可以对其进行运行监测,可以及时的搜集相关设备的运行数据及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2.2保证仪器设备稳定运行
保证系统中的仪器设备及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是说系统要配备安全防护体系,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保障。由于电力系统是一项由设备和路线组成的庞大的电力系统,这就要求系统能实现对各种设备和线路进行分工管理,所以首先要在管理中做好分工工作,才能实现管理的有机协调。
2.3尽量减少人工操作
从操作的步骤上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要能够尽量的简化人工操作和控制,实现简便的管理形式。另外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统管理,要做到尽量的减少人工的操作,更大程度实现自动化,保证人力资源的最优运用。
3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力系统光互连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机电保护装置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生产应用中,往往会运用到光互连技术。光互连技术不仅具有状态估计、网络建模、电网分析、人机界面的处理以及高级应用等方面的功能,还能够提供传统技术的基本操作要求,光互连技术致使该技术能够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对装置操作时更加简便易行,节省劳动力和工时,同时,操作画面更加清晰,大大降低了错误率。根据更加准确的操作参考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与处理,做出更加准确及时的判断,大大提高工作质量。
此外,传统的机电保护装置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存在很大程度的弊端,电容和电容负载对工作干扰一直得不到解决。光互连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以上弊端,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光互连技术的应用,排出了电容干扰的影响,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还对相应的支持了继电保护装置。光互连技术在生产中的大批量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可以将设备运行不当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正是由于其具有上述众多优点,使得光互连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得以广泛应用。
3.2电力系统现场总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的全方位,其内部控制中心不仅包含实际的施工现场,还包括两个场地的装置与仪器。相关电力工作人员对采集来的信息根据系统内部相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将主机发出的指令整合后的传送到相应操作位置中。
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杂乱重合,只能由一台计算机独立完成,大大浪费了人力和时间。传统方式不能将其分散开来,但通过现场总线的调整,能够对其进行分散处理,处理后能将整合的清晰明确的信息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有效地降低单个计算机的负荷压力。由经验可知,现场总线技术不仅可以完成信息的分散,还能配合上位机、前置机进行工作,仅通过控制仪表完成工作,减少了工时提高了效率,还能保证工作的准确性。
3.3电力系统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存在很多弊端和危险性,因此对电力实行实时监控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就必须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软件系统的改革创新,对软件在封装、开发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电力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较,其主要优势是得到了对象技术与主动功能的支持,并且由于触发机制与对象技术的引入,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及时以及更为全面的处理、控制与管理,能够为系统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数据。
3.4电力调度系统中电力自动化的应用
随着电力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用电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实时监控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下,使得人力全权负责的电力系统在遥测功能、遥信功能的作用下实现全面自动化的监测与控制,网络和计算机对用电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准确、清晰地了解,保证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电力管理水平。
3.5电力市场中电力自动化的应用
电力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支持,这是实现国家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对我国电网进行全面自动有效监测,保证电力事业稳步发展,就要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推进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劳动力,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4总结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在实际中的运行,不仅关系到自身线路和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效果,还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下的线路和设备。但是着眼于我国现状,应用中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技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很多标准、规程还应该得到更进一步改善。就目前状况来看,首先要继续加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逐步发展建设电网。现阶段,加强改革和技术创新,结合数字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电力发展水平,才能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5(9)
篇8
一、前言
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自动化,既是新时代下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力系统不断完善改进的必然经过。在对配电自动化及其管理方面展开讨论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其概念及内容,及推行的难点所在。
二、配电自动化概念及内容
1.配网自动化概念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集成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需求侧管理、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互动的关系,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配电自动化系统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简单而且投资少,其实正好相反。
2.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一)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 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大容量发电机组的不断投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的出现, 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更加复杂,如果仍依靠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人工操作为主,依靠原来变电站的旧设备,而不进行技术改造的话,必然没法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更谈不上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
(二)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是指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包括配电网的高压、中压和低压三个电压等级范围内的线路自动化。它是指从变电站的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的负荷之间的配电线路。等级馈线自动化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 从结构到一次、二次设备和功能,与高、中压有很大的区别。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有: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具有控制操作、事故告警、报表、图形、数据库管理功能;负荷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电网负荷情况,控制馈线负载,在配电网紧急情况下,对用电负荷进行监控,进行削峰、填谷,使电网负荷趋于平衡。电网事故情况下,自动切除、隔离故障区,完成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送电和重要负荷的转带及网络重构。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难点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站、小区变电所、配电变电所、分段开关、并补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通常要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点之多。这不仅对于系统组织会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上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也是很不容易的,即使在图形工作站上,要想较清晰地展现配电的运行方式,就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后台控制主机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较输电网自动化系统都有高得多的要求。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站端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站端设备不能工作在室内环境,因其工作环境恶劣对于这样的设备要考虑防雨、散热、防雷等因素。
3.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站端设备数量非常多,会大大增加通信系统的建设复杂性,从目前成熟的通信手段看,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单独满足要求,因此往往综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并且通常采取多层集结的方式来减少通道数量和充分发挥高速信道的能力,这样就更增加了通信系统的难度。此外,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内众多的站端设备中既有容量较大的开闭所 RTU和变电站 RTU,又有容量小的现场 RTU,而且对于现场 RTU往往还有设置定值、故障录波等更复杂的要求。
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工作模式的影响
1.隔离开关的故障处理
在电力系统中,隔离开关的主要功能是确保高压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性。在高压设备检修时,要将所检修的设备与其他带电线路和设备断开,给检修人员提供绝缘的空间,以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隔离开关能起到断电的作用,它是在变电站、输配电线路中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设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可能会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那么就要及时地对故障进行检修,一般隔离开关常见的故障有拒分合故障、控制回路故障、发热故障以及锈蚀故障等。拒分合故障一般是由于传动部件的卡涩和锈蚀所引发,所以必须增加对传动部件的保养和维护,定期的进行清洗和上油,并及时地更换损坏的部件。
2.调度运行的自动化
现今社会,用电的需求不断扩大,导致电网容量增加,设备数量增多,网络结构也变得十分复杂。由于设备定期的检修以及更换,使得设备停电检修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运行方式也随之改变。为了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网路等先进自动化技术解决调度运行工作,使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和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潮流计算的应用
在运行的电力系统中,可以利用潮流计算来进行预知。当电源以及负荷发生改变,网络结构也发生改变时,就要研究和分析网络中的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能够确保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每个元件是否有可能发生负荷进而影响系统的安危。这就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检测制定的网络规划方案是否可以达到运行方式的要求,倘若计算结果符合未来供电负荷增长的要求,就可以确保此方案的安全性,倘若不符合,就必须重新制定网络规划方案。
五、配电自动化管理
1.安全管理
实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安全管理,是为了能够使配电系统在发生故障之后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发生了永久性故障的时候,首先应该辨识并且隔离发生故障的线路段,进而及时的重新构建配电系统,使非故障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正常的供电。当一条线路的某个段发生故障的时候,馈电线断路器将自动跳闸并且自动重合一定次数,如果故障消失则能够重合成功,如果是永久性故障,馈电线断路器将再次跳开并且锁定在断开位置。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故障电流分布信息的分析,能够推求出故障的具置,而在电源已经切断的基础条件下,能够自动的打开有关的分段刀闸将故障段直接的实施隔离。
2.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管理来说,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因为只有实施了信息管理,相关的信息才能够有效的被连续的采集并且更新。而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紧紧跟踪配电系统状态的数据库,所以必须是配电系统的一个完整的、准确的以及及时记录;配电调度员或者是任何一项自动化功能都能够方便的存取数据。
3.加速电网建设的步伐
按照电网的规划,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满足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的要求。城市配电网要实现环网结构,提高互供能力。积极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环网供电,馈线自动化,缩短故障隔离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对已经形成的配电网络应积极合理的装设线路分段设备、重合设备。
六、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只有未雨绸缪,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措施,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对各项需求的满足,才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构造现代化的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侯方臣,程亮.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20期:55-56.
[2]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21期:23-24.
篇9
1.电力调度自动化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借助电网运动化和数字化会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电网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人们的在用电量上有更高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整个电网有瘫痪的风险,这样就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因为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为了保证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停电现象,所以就必须要对电力的供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停电之前贴出通知,电力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
1.1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最早是为了解决电网在工作中很难控制的一些问题,在那个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系统信号进行及时的控制,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接点遥控或者是其他装置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电网频率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通常我们所说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保证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上的电力供应。
1.2电力调度自动化分析
在很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研究之后,相关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中,要想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质量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只有这项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才能更好的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电力调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通常所指的电力调度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以计算机作技术作为主要的依托,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条件,将电力调度作为调度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它的运行方式也是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
1.2.1信息采集与命令系统
该系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出现也是当今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在运行的过程中它主要是通过电厂、发电终端以及相关的设备对运行中相关的信息予以有效的整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计算机集控平台,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
1.2.2信息传输环节
信息传输是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信息传输工作中,因为信息传输技术的不科学而引发了许多的工作控制失误,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电磁波通信等新方式的产生,信息传输控制工作逐渐得到改善与优化,为整个电网调度系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指导基础。
1.2.3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环节
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从技术标准、管理策略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需要在工作中收集分散在各个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的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将结构显示给调度员,产生相关的系统控制方法。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2.1西门子SPECTRUM系统
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司和工业用户。
2.2 CAE系统
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2.3 VALMET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3.自动化系统技术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分布也越来越广。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传统的人工抄表、监测技术已经不再满足目前日益发达的电力系统现状。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对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与处理,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电力系统应用互联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CC一2000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由部分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合作而成,充分利用了标准化技术为软件提供接口,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的方式,在不同的服务器分布相对的应用功能,即使在某一区域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体现出更多的成熟的特点,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SD一6000~量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支持平台,具有较大屏幕与调度自动拨号功能,在信息的传递时具有高实时性与超高质量的人机界面,是目前国内相对先进的的EMS系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得到应用。OPEN一2000,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监控与数据采集功能、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功能等软件,把调度与管理等应用于一体,具有开放型与分布式的特点,适合于省高调等新一代管理系统。此系统维护方便,已经在我国部分的市调项目上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5.1模块化与分布式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5.2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
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6.结束语
电力企业逐渐涌入了市场化的发展大潮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都在实际的工作中引入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电力领域也不例外。但是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电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不过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自动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这就导致出现很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整个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况
所谓电力系统指的是发电厂通过使用变压器等配电设备把自然能源转化成电能,并输送到用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进而实现对电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调节和保护自动化,实现电能稳定运行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地采集到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电力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实时精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同时实现有效分类,综合调节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减少了故障损失率,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2.1 变电站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起到配电和中转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实现调节和分配电能,起到传输电能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这提高了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要求,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变电站也积极地调整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并融入了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提高了变电站的传输速度以及输电质量。
2.2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变电器、电缆等设备,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实现通过智能软件从数据库中获取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进而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过去传统的配电网主要依靠的是人工方法实现对电网的控制,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效率也不高,而且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使得整个电网都能够稳定运转,并提高了电能的分配效果,满足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具体要求。
2.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也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准确性。随着用电量的逐渐增加,该自动化系统对于实现实时监控以及采集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电网。
3 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
3.1 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微波中继技术
微波中继技术是专用于通信干线采用的主要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和对电网运行中重要信息的传输,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中继站及微波中继通信干线的设置,达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监测,以免发生危害电力系统的通信网中断事故。
3.2 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以太网远程技术
以太网远程技术是通过高效率运行光纤通道来进行系统自动化的维护工作,其中的光纤通道是由安装以及使用光纤收发器和以太网卡组成的,以太网远程技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络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网络连接可以进行点对点连接是以太网远程技术的几大优点。
3.3 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电话拨号远程技术
电话拨号远程方式是在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工作中被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措施,需要依赖于电话拨号的远程技术,它在电力系统远程维护工作的优点是节约和便捷,缺点则是速度慢,因此需要我们把电话拨号远程技术节约和便捷的优点和其它维护技术方式速度快的优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4 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4.1 科学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了自动化系统的推进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生产技术得到了简化,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电力控制设备上使用自动化技术,增加了信息量的处理速度,并且综合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受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改变,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从复杂繁琐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先进、有层次的管理模式。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整了市场资源结构,改变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扩大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4.2 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力生产、传输等功能。当前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化以及如何增强电力设备的自动化。由于当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电力设备生产和改进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以及当前的生产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改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进基础设备的同时应该考虑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优化后的电力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适合企业发展的。
4.3 群众认同
人是组成社会的主体,当前的大社会生产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优化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工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由社会上各个群体的协同合作来实现。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并认识到自动化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培养专业的电力方面人才,并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不断改革和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促进自动化技术的稳定发展。同时电力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鲜活力量,这也是推动自动化技术改革的基本动力。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必须不断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但是和国外的相关技术相比,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高效、快速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电力人员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电力发展情况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能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小飞,万俊,席世友,等.对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分析和探讨[J].科技展望,2014(17):106.
[2]肖云峰,刘立英.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1(12).
[3]韩旭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J].科技与生活,2011(20):120.
篇11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期,我国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致使我国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能力与其他发达国家存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应用中优势愈加凸显,近年来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 变换器电路的发展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日渐成熟,电力电子元件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于此,变换器电路也得到了极大改变。在使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因其具有交流变频的特性,直流电路在电力系统中其运行状态一直保持在交-直-交交替变换中。
但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如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中不再使用普通晶闸管,而是采用了PWM变换器,进而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并有效解决了低频区电动机产生转矩脉动的情况,其缺点主要有震动噪音大等。
震动噪音大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技术人员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直到直流环逆变器被Divan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发出来后,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直流环逆变器的出现达到了电子器件功能灵活转换的目的,实现了零电流、零电压情况下的有效转换,并对开关消耗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因此有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同时逆变器尺寸也得到了降低,并对逆变器的集成化程度有了极大提升。
1.2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的发展
以晶闸管为主体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这种半控型器件的产生象征着自动化控制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改进,形成了系列式、全控类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其代表性电子器件主要有:GTO、GTR、MOSTEFT,新型电子器件的产生象征着着电力电子器件已经更新到第二代。其第三代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子器件是IGBT。各种电子器件有着不同的的额定电流、电压和开关时间,因此每个电子器件的应用范围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可关断晶闸管其简称为GTO(Gate-Turn-Off Thyristor),又被叫做门控晶闸管。其优点主要是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其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GTO具有极低的关断增益,因此需要增加关断驱动电路的功率。
电力晶体管可以简单称作GTR(Giant Transistor),是一种双极型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因为大功率的特点又被叫做巨型晶体管。又因其具有较低过流能力、较小热容量等原因,在配备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时,使用者可以依据其特性进行准确配置。
1.3 智能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依据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要求,我国该方面的工作人员增强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发,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模糊理论、自适应理论以及网络通信、微机技术等,进而将智能化应用到新型保护装置中,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力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发电、输电及配电。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服务中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其最主要地技术,将电力设备和电力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应用配电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在负荷预测中采用现代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计算。
2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因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长期制约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初期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应用范围也随着不断扩大。尤其是IEC61131的颁布、OPC技术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空间。但在电气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差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以WindowsNT、Internet Explore作为其系统构成的主要技术,这些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中操作规范、执行语言及平台建立都已呈现出标准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因此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为维护电气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便利。
2.2 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系统又叫做分散控制系统,在控制生产过程中由多台计算机分别对控制回路进行有效控制,又能对数据信息进行集中获取、集中管理及集中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及控制,并妥善处理线路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联系。
2.3 IEC61131标准的应用
在颁布IEC61131标准之前,因为每个生产厂商采用的标准都不统一,致使各个元器件的型号、使用功能、定义方式都有所不同,自动化系统元器件市场乱象由此而生,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个元器件的应用组合,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自IEC61131标准应用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增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性。
3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量应用,电气自动化以其独特地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内,不仅能够和新型科技密切配合,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给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致使我国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能力与其他发达国家存有极大差距。基于此,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必须依据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电力行业的要求,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对我国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革新,实现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大量运用,促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2
1.2分布式控制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称为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可集中进行管理、收集数据和集中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同时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用数台计算机分别控制多个回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对每个运行的组成单元部分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同时还要兼顾好设备与线路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1.3IEC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
在IEC61131标准颁布之前的最初阶段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企业的执行标准,每个厂家的每种元器件不论是使用范围、功能还是型号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和不同,因此造成标准互不通用,元器件市场非常混乱,设备之间也不能够相互匹配组合使用,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也就更是无从谈起。在IEC61131标准颁布之后,这一行业中有了行业执行标准,因此无论是何厂家所生产的元器件均可以以最佳的组合进行匹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电力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众多关键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发电、变电、输电以及配电等关键环节。因此也就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2.2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技术是指由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面向全局的智能控制技术,它涵盖了输电、变电、配电、用户、发电及调度的每个环节,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技术。而在计算机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技术便是细心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系统纳入了很多稳定控制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智能电网的最初原形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认为是数字化的电网建设,这一前期铺垫过程也可归于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所做的预备建设。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又是智能电网中比较典型的技术,当然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撑,需要应用现代最先进的网络通信专业技术,需要拥有可靠性、双向性、实时性等等特点,并且这一系统是完全靠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还兼具信息管理的功能。
3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虽然现阶段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国外相比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很多技术及研发水平与国外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就要求我国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同时,还要客观实际的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及发展需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3.1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
根据专业分工、人员配置、运行体制角度出发,目前我国的的自动化系统采用较多的是保护相对独立而站内监控收集数据,从而提供详细的分析结果和处理结果。将测量、控制及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加完美的实现设备无重复配置、技术合理性、维护工作量变繁为简及未来快速发展趋势。测量、控制及保护的信息来源全部都是来自于现场,测量和控制一般采集的是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等信息,设计要求测量范围较窄,对其精度的要求较高,数值一般在测量额定值左右浮动,保护主要收集一次设备的异常状态故障的信息,测量范围则比较宽,常规定按额定值参考,因此其精度也较低。CPU(总控)单元只接受由当地上位机或远方输出的控制命令,通过规定的校核之后便可直接进行动作到保护回路,这样一来就免去了遥控执行、遥控输出等等步骤,提高了可靠性,也简化了设备。同时这些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必须达到要求。这也就要求在设计、运行、制造及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突破原有专业界限,相互配合从而适应各种变化。
3.2国际标准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IED电力自动化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被广泛的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61850国际标准,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厂家所生产的IED设备的信息相互之间可以无障碍操作以及实现信息共享,使得厂站电气电气自动化系统成为可持续开发系统。同时我国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已经展开了基于国际标准的电气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计划,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也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篇13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配电自动化才慢慢的在几个发达国家里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配电网发展还处于落后阶段,树状的架空线自动化能力低,消耗大、电压质量不过关,为进一步改进完善配电网的功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十分艰巨且急迫。在电网系统的建立中信息搜集技术的提高和改造是非常重要的,能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长久以来,一直没有给配电自动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把通信系统、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和远方终端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合称为配电管理系统,四者是独立的个体可以分别工作,但是又联系紧密,在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都影响着彼此[1]。纵横交错的发展,能更加完善配电系统的功能。
2 配电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主要有以下四项:(1)远方终端作用,配电变压器检测终端、开关控制终端、开关所等内容都是属于配电管理系统远方终端的工作范围,数据的搜集、运输以及系统的监控和保护都是远方终端的强大功能。(2)通信系统。通讯系统也可看作是一个中心站,这里是各种不同下属站已经处理的信息集合地。(3)主站功能,作为配电管理系统监控与管理的主体部分,它有以下两部分功能:第一,辅助设计、软件应用、设备、指标管理、工程辅助管理和运行管理等管理功能;第二,系统监控、处理故障、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等实时功能[2]。(4)中压控制单元,中压控制单元主要做的便是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故障处理、通信的监视。
3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概括
3.1 馈线自动化介绍
馈线自动化主要指3个不同级别电压线路的自动化,它们分别是配电网高、中、低压。这里说到的电压线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指线路上负荷之间的线路与变电站变压器二次测出口之间的配电线。不同级别馈线自动化拥有其不同的特点、功能以及技术要求。根据其特性馈线自动化还有一个通俗的叫法就是配电线路的自动化。
3.2 变电站自动化的介绍
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目前完善农村网和城市网的环节之一。电力系统可谓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变电站在这里担负着艰巨的任务,不仅电能转换和重新分配离不开它,就连电网的安全性能保障和运行也缺不了它。
4 配电自动化的立足之本
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也应越来越重视,改善电网的不足之处便能加强农村网和城市网的建设、保证供电质量,推动经济增长。无论怎样,配电自动化都的立足之本应该是不走形式主义尽量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保障配电网的安全性、解决配电网存在的技术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全心全意的为建设完美的电力系统而努力[3]。
5 配电自动化管理的介绍
5.1 信息管理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便是信息管理。在这里信息会被不断的使用并不断更新,形成一个与配电系统相匹配的准确而完整的数据库,便于工作人员提取、储存或者修改数据。
5.2 安全管理功能
安全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后减小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出现故障会自动的进行修复操作,如故障识别和恢复供电。出现永久性故障时,安全管理就发挥其作用,能够很快的识别障碍线路,馈电线断路器自动跳开并且隔断障碍路线,通过对障碍电路的分析再次建立让非故障路线正常运行的新的配电系统[4]。配电系统普遍的都是采用放射型的运行方式。用电负荷量达到一定额度时,馈电线基本都会自动连接起来,让用户有备用电。
5.3 加速电网建设的步伐
电力系统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力,目前对电力的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提高电网传输容量、电网安全性能以及电压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根据城市的特性其配电系统要实现环网结构,实现互相供电的功能。运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优化电力系统,实现局部停电。在已经形成的配电体统上进行精改革,合理的重装监控设备、故障提示器、以及各种智能型故障检测设备,尽量控制配电系统少出故障或者出了故障能及时修复。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要推广使用10kV配电网带电作业,完善带电作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作业要求,提高带电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扩大带电作业的市场。定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排查和维修,进一步增强配电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2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