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流信息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信息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流信息管理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支付方式和信用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跨境物流在个人业务中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一、跨境电商对于本土化的响应不足。跨境贸易中个人端的兴起是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重要支撑。而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各不相同,变化不定,如果企业不能对本土的变化响应及时,可能会面临失败。二、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不透明。国内虽然通过实名制方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但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各个国家的公民信用信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卖家买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对于交易的安全性的担心,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三、物流运输与存储中的安全问题。在物流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出现的产品损坏,消费者会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了生产企业的信誉。四、跨境电商中物流的配套模式和通关问题。跨境电商存在商品数量少、体积小等特点。采用常规的国际货运方式,报关报检工作繁多,周期长;使用国际快件,成本太高;使用国际快递,货物通关时多采用灰色通关的方式,虽减少了通关成本,但也使得卖家的产品失去合法的身份,产品安全没有保证,对企业和客户来说风险大。

3、现代物流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分析

从前文所述的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交易信用问题,或者物流运输的安全及通关等问题都和信息的共享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基于跨境电商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即符合跨境电商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4.、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1系统建设思路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物流行业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一些物流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上下游企业的运营策划当中。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进一步优化全球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本系统需要根据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商务企业的需要,部署能够满足两者业务需求的服务器。由于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的业务繁多,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维护和自动备份。系统总体采用三层结构进行设计,用户可以通过B/S模式访问系统,只要能联网、能使用浏览器的设备就都能使用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客户、订单、库存、通关、配送、运输等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全程的管理和跟踪,并通过智能算法对各环节工作进行优化。

4.2系统总体架构

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框架设计采用数据层、功能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

4.3数据层的实施途径

本系统的数据层,主要是实现相关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和访问。比如,对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在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卖家、买家、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物流企业、保险金融企业和报关报检机构等,在货物流经这些主体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数字化通过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由于各主体之间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同时,所采集产生的数据的保密等级也各不相同,因此,数据采集系统,根据企业数据有无共享必要,建立共享或不共享标识,同时,要根据企业数据的保密性,进行相关类别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以此来保存各部门数据的安全性和减少数据库数据的冗余。另外,由于各相同职能主体之间所使用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不同,尤其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系统差别更大,这就难免会出现,同一业务,而采集到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比如,字段名称、长度、格式、类别等的不同。这些因素,会增加系统的开发成本和运行负担,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要建立一个能够对各企业数据库所提供非标准化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系统。非标准化数据通过标准化转换系统进行标准化转换后,再提供给上层业务逻辑层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数据还是在各个企业的数据库里,相关数据的访问和转换,只是用户访问数据是才发生。这些访问时被标准化后的数据,共同组成了一个虚拟的数据库。这个虚拟数据库作为业务逻辑层的交互数据库。可以对经常访问的数据,提前建立镜像,这将会大大增加系统数据的访问效率。通过数据标准化转换系统,还能为以后更多企业数据的加入提供接口。

4.4功能层的实施途径

在本系统中的用户,要实施分类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企业内部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跨境电商企业用户、物流企业用户、保险金融业用户、报关报检相关机构用户。在对每类人员中,根据在企业中的职务分配相应的功能使用权限。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通过Web浏览器使用系统提供的相关业务功能和服务。在功能层的设计中,主要根据各企业用户和普通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功能。用户进入系统后,系统提供除了基础功能以外,会再根据用户类别,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功能,这样既能满足一般用户的基本信息查询,又能满足企业用户对专业功能使用的需要。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下设通用信息查询系统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1)通用信息查询系统,主要供卖家买家对货物物流信息、保险信息、报关信息等的查询和相关业务的咨询。由于全球相关公司数据的共享,尤其是买家、卖家的消费、发货和评价信息的共享,可以使得全球信用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2)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专业的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在跨境电商物流中,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当大家本着信息共享,减少沟通成本的目标出发,有限的共享一些可以共享的信息给上下游关联企业,是减少沟通成本、增加运行效率的好方法。客户关系的管理是电子商务企业和保险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彼此掌握的客户信息,有限共享,使得保险业、金融业和电商平台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使得保险业做到有的放矢、金融业可以做到借贷心中有谱、电商平台可以选择性的推优去劣等。另外,一些专业系统功能,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主要是物流企业操作的,其他企业关联性不大,因此只开放给物流企业用户。用于查询和分析最优化配送线路、最低库存等。其他的功能,营销服务管理、关务服务管理和保险服务管理等主要是针对各个相关企业,他们与其他企业相关功能的重合非常少,因此,作为专门功能开放给相应的企业类用户。

4.5应用层的实施途径

该系统的应用层是建立在标准的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应用层主要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作为基础设施利用企业门户网站、内部办公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源,并使用一些应用浏览器、APP等作为服务接口,向用户提供通用信息查询和专业信息管理服务。

5、系统应用展望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同时,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而相应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还有提升的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因此,单纯的国内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的发展需求。打造统一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是加速跨境电商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运作上提高跨境贸易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在管理上进一步提升物流、电商、保险、金融等企业的决策水平,更合理地配置全球资源。

作者:吉文帅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物流信息管理;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市场需求的重点。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专业的系统教学,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现阶段,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因教学方法不当所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因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所导致的学生就业难等问题,这就要求积极探索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高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已被公认为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形象的誉为“第三利润源”。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开设了《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但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应用面较广,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权威性的教材。《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学、信息系统、物流学等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面较广,内容繁多。能否有效的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检验该课程教材的重要标准。当前很多教材只是将计算机理论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相关理论知识组合而成,各章节之间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际的物流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茫然,特别是对计算机理论基础部分学习兴趣不足,因为教材前后章节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难理解物流与计算机知识的融合性。教材建设的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2.理论教学抽象,缺乏实际应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主要是围绕如何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展开,课程内容对没有专业计算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目前很多教材只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在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和模式,前后章节中出现的数据流程图与业务流程图所述内容不一致,导致教学重点偏向知识点的讲解,因为很多教材没有通过一个真实典型的物流系统开发案例来进行章节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后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设计没有深刻的理解,感觉学习内容抽象且枯燥,难以理解,学习很吃力,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低,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缺乏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应用面较广的综合性课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考核重点在于其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而目前高校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缺乏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虽然大多开设了实验课,但是未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课开设的实验时间较短,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实验过程较为简单,主要采用验证式的实验方法,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先给出详细的实验指导或演示实验内容,进而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方法进行机械性的模仿,学到的只是简单的操作技能,整个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不能满足当前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要求。

三、面向应用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对策

1.优选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在选取教材时首先应该注意各篇章知识点的连贯性及结构的整体性和严谨性。其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选择新教材,以免课程内容陈旧。最后教材中应该体现出物流信息管理的应用性,若整本教材融合一个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及实施过程,那么学生对该门课程便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的主要内容分为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应用三部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施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贯穿始终,课堂讲授与实践同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性较强的学科,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师应选择典型、简单、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真实反映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对物流业务活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为了秉承活学活用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功能模块图、数据库设计、系统开发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课堂讲授与实践同步,理论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实验课,让学生及时将理论课中所学的建模方法在实验课中发挥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并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各大高校努力加强和物流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去物流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真实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除此之外,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力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购买能够充分体现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的相关成熟软件,如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操作,熟练完成物流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应用操作。安排与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现状紧密结合的实验内容(如,物流各个子系统、ERP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语

随着物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须课,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待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雯,陈来,汪传雷,刘宏伟.《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实践与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113-115.

[2]薛永刚,张明丽.《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17-119.

[3]洪运华.《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分析[J].物流科技,2010(5):112-113.

[4]黄颖.《物流信息系统及开发》的教学探索[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3):236-246.

篇3

随着当前网络不断普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深化。无论是对于个体的社会生活还是企业的日常管理,信息技术可谓贯穿其中。信息管理技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西方国家,物流管理行业也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以此促使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对于具备信息化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高,这就要求高校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越发受到重视,这也要求相关的教学工作朝向更高标准发展。因此,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因此教学时一是需要将多种不同的理论融会贯通,二是需要将实践与理论予以有效地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在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始终是薄弱之处,很多学生都感觉学以致用的难度较高。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2.1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对于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而言,特别是对于当下最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而言,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同等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要注意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会导致令学生所学到的与行业、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但是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安排时,与实践相结合都比较薄弱,仅依靠理论讲授教学必然难以令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胜任实际工作,从而导致学生一方面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由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任务,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去进行后续培训学习,从而耽误了个人职业发展。

2.2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

就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它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只局限于“工具观”,对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及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物流管理信息化“工具观”和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很大关联,导致对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关注较少,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也没有予以有效结合。这样令学生即使学会了一些信息化理论及技术,也不知道该如何学以致用,不能将其与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理解应用,这样走上社会也难以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2.3教学手法有待改进

物流管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涉及到多学科和多种类型的技术,比如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也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需要在学习和应用中融会贯通。然而,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基础,辅以少量的计算机教学。整个过程缺乏互动性及实践性,很多教学内容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应用中也缺乏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因而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理论和技术也难以形成概念并熟练掌握,从而在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技巧时较为困难。评估学生时也仅仅依靠书面考试的方式,这也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教室中。要想真正实现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不仅应注重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实验和互动操作,这是真正有效完成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3信息化时代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也与高职教育内容及形式与实际培育人才的需求脱节有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于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本质上的改革,结合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入手,培养出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对物流行业的高度熟悉的综合性人才,从而很好地使用物流业务的实际用人需求。具体实践路径如下所示:

3.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

本文认为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由于有大量教学内容都是牵涉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实际操作的,因此其理想的授课地点应该是每人都能够上机操作的计算机房,并且要具有良好的网络连接,而非普通教室。此外部分课程需要让学生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课,从而体验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第一,按照年级-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建大学生空间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相关项目也是在该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获取相关资料、任务要求等,并在平台上回答题目、完成指定任务并提交。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批语和进行打分。第二,组建微信公众号并充分利用其功能。教师组建与该门课程教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学生使用微信进行关注,并通过该号获取教学资源、辅助信息等。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优势是无需登录即可查看,并且能够随时随地反复查看,信息也能够长久保存,同时还能减轻大学生空间信息平台的服务器负担。第三,充分学习应用各类物流信息相关硬件设备。其具体设备类型包括POS零售终端、RF远程感应器、RF手持扫描器、条形码及二维码扫描枪、网络监控设备和GPS跟踪设备等。学生通过实际学习这些设备的操作,从而能够实现与就业岗位用人要求的无缝对接。第四,充分学习应用各类物流信息相关软件设备。比如包括EPR、TMS、WMS和内部/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等。这些软件也为当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及生产贸易企业的物流部门所应用。学生学会了这些软件即可直接上岗工作而无需企业再进行额外培训。

3.2利用多维动态教学法,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的特征就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处速发展的趋势,更新换代极快,因此在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素材及软件版本等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不落后于时代和行业发展。多维动态教学法的实现方法就是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及实践-软硬件模拟-企业现场实践应用等多种学习模式结合,令学生的知识技能架构与企业需求更加贴合。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亦可直接选取物流企业的真实应用需求及场景,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与实际高度契合的项目的完成也能够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成就感,并明确进一步学习强化的方向。

3.3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考评体系均由两个方面构成,即采取教师打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的评价形式。平时成绩在总成绩评价中占比50%;期末理论测试占比30%,期末实操成绩占比20%。此外,由于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包含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仅凭理论笔试是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定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变。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对系统操作软件各项功能的掌握;②完成指定任务或者项目的方法及结果;③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④院系信息技术竞赛中的比赛排名等。评估是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评价也必须将理论及实践予以充分地结合,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准确评估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进步的一大助力。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人才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渴求。但就当前高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同实际的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社会呼吁物流管理教学锐意创新。可以看到,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强相关资源配置,创新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8).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1 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分析

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客户端采用安卓4.0版,作为软件的开发平台。安卓操作系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手机操作系统,它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手机应用系统,免去了手机操作系统的成本,也方便了今后软件的测试、应用和在线推广等。且谷歌公司一直持续不断的更新Android系统,使它的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一直在不断提升。本文所开发软件的服务器架构采用的是JAEE中的Servlet,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用Tomcat配置服务器功能。

2 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对信息和需求的准确把握,是一个成功物流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物流企业必须了解自身信息化方面的特点和不足,积极面对物流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精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抓住当下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旗开得胜。目前的物流就是将传统物流通过信息化改造的^程,也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物流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以此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网络化、信息化为企业打通了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的通道,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了准确、实时的信息。本文设计的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能连接互联网的安卓手机为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物流管理软件,为客户提供信息输入、入库或出库管理、订单处理、物流信息公告,通过移动客户端来管理订单、入库或出库信息、仓库信息,以便操作人员对业务进行便捷管理。

3 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与设计

在当今应用系统采用虚拟服务器和云计算的设计框架下,该终端只提供I/O接口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不能进行复杂的数据运算,并通过网络云计算将计算的任务分给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群。把计算的任务由本地服务器外包给异地服务器。移动终端就是一个简单的输入和输出设备,这样便把整个软件系统的“瓶颈”转移到了更加可靠的网络服务器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的资源,进行迸发的数据计算和处理。

3.1 软件系统框架

该软件主要涉及物流客户、物流企业,两种不同需求用户通过服务器达成任务的关联和数据的传输交互。本软件采用B/S结构搭建,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进行构建,客户端主要完成数据的输入和交互,通过友好简洁的界面给客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服务器端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精密的计算。安装了本软件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只要联网就可以通过服务器端,获取物流数据,完成交互。

3.2 后台服务器开发设计

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查询服务和后台数据的处理,前端用户发送命令到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搜寻和处理相关数据,再把结果返回给前端客户端,本文以客户信息处理模块为例,分析后台服务器设计的思路。

对客户信息的处理是后台服务器的一个重要功能,首先客户通过注册操作,向服务器提供客户注册信息,服务器存储客户信息数据。完成注册后,用户要通过客户端操作软件必须完成以下步骤:①录入用户名密码;②根据录入用户信息向服务器提出登陆申请;③服务器利用客户端提交的用户信息和后台数据库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便允许登录,否则不能登录。登录之后,如果用户想修改自己的信息,例如更改自己的邮箱地址、电话号码等,用户可以先提交修改请求,然后将新的信息录入,再提交给服务器,这便完成了客户信息的同步更新。软件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对客户表进行相应的处理。大概流程是:①服务器将客户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②管理员根据情况处理;③服务器对客户信息做出相应修改。

3.3 软件数据库设计

本软件系统的服务器架构采用的是JAEE中的Servlet,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用Tomcat配置服务器功能。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目前,市场上数据库种类繁多,MySQL是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数据库之一,且它完全免费,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用于个人或商业用途。

本文以用户信息模块为例,阐述如何把文中的用户设计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设计。系统的用户有以下属性,分别是用户名、姓名、电话号码、地址、性别以及密码等属性。其可以通过这些属性来构造用户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的E-R图,如图1所示。

3.4 软件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的功能是提供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交互界面,交互的功能是在移动端的安卓系统中完成的,首先可以搭建开发环境Eclipse,在Eclipse中导入安卓开发的SDK包,创建基于安卓的软件工程。UI是客户端的重要组成部分,UI界面的各种控件要合理布局,且要方便操作。

3.5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本文以用户登录模块为例,分析软件客户端的具体设计方法。登录流程:①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②后台读取用户信息,并在数据库中校验;③校验通过,登录成功,如果失败则拒绝登录。

4 软件系统功能测试

软件开发完成后,必须对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相应的测试,才能准确了解客户端是否能合理完成交互任务,了解服务器在面对大数据量和高迸发的前提下,响应时间能否达标。此外,还要对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进行分析和测试。测试发现,系统中隐藏有逻辑BUG,因此,后期可以不断采取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 总结及深入思考

5.1 总结

本文对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目前流行的安卓平台,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中。本文按照软件工程的具体要求,简要分析了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流程:①需求分析;②开发与设计;③软件测试。

本软件的设计平台是以安卓系统为基础设计的,这不但使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能在实际中充分应用,也使软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系统更具稳定性,且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目前系统中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服务器和移动客户端的通信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良。尽管安卓和JAVA能很好地解决软件的跨平台问题,有助于软件功能的集成和软件系统的重用,但数据封装对文件系统的要求很严格,此软件文件封装采用的是XML。这种封装的文件格式会导致大量冗余数据的产生,因此,加大了网络通信的负荷,如果缺乏规范性的技术文案,就会增加软件的开发时间。

(2)软件系统正式上线实施后,由于用户数量增加,同时用户迸发访问系统也会相应增加,使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访问量急剧增大,这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面对突发的迸发访问高峰,目前的硬件和软件已不能满足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优化系统,提高系统性能,第二是负载均衡。

5.2 思考改进

通过以上分析,移动端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1)化软件系统的架构,软件的整体架构是系统的设计核心。优化软件框架的算法,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也可以节约系统资源,这样高迸发大数据量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和解决。

(2)目前,物流管理软件采用的是成熟的通信协议,这种通信协议在数据量急剧增大时,已不能满足软件的需求。因此,可以将通信协议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进行自定义,完善软件系统的性能,解决软件数据“瓶颈”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一、Oracle RAC概述及特点

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意为真正应用集群,简称Oracle RAC,是Oracle的并行集群,使位于不同服务器系统的Oracle实例能同时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节点之间通过私有网络进行通信,所有的控制文件、联机日志和数据文件存放在共享的设备上,能够被集群中的所有节点同时读写。

Oracle RAC使企业可以构建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并可提供出色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在OracleRAC环境中,Oracle可在一个集群中运行于两个或多个系统之上,并可以同时访问一个共享数据库。这使一个数据库系统可以跨越多个硬件系统,同时对应用程序而言仍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从而为您的应用程序带来出色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优势。Oracle RAC为大多数关键业务要求的数据库环境提供了极高的性能和完善的纠错功能,可以自动进行负载平衡、故障修复和规划停机时间,以支持高可用性应用程序。它还显著地提高了大型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能。

二、传统方案与RAC方案的比较

(一)传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物流管理系统网络为了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采用的是第三方热备集群。即同一时刻,有一台主服务器提供数据业务,备用服务器通过心跳线监控主服务器的状态,如果主服务器不能正常提供数据业务,备用服务器将启动,接管数据库服务,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当主服务器修复后,自动重新接管数据业务。

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多,1.一台服务器很难满足需求;2.第三方备份软件使得主、备服务器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会造成业务中断;3.资源利用率低(同一时刻只能一台服务器工作,而另一台高配服务器闲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负载均衡;4.第三方备份软件价格昂贵。

(二)基于RAC技术的新型物流管理系统方案

基于RAC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系统的那些问题。但是RAC是“分享一切”的结构,所有节点共享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实例间的数据同步是通过CacheFusion机制进行的,因此,所有的RAC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受限于Ca-che Fusion的性能。因此,要提高RAC的性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采用专用的私有网络。实时应用集群(RAC)有几个节点就有几个数据库实例运行,并且它们是通过专用网络实现通讯。为了保持实例数据库的读一致性和高可用性,数据记录同一时间被不同实例上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RAC将通过网络私下进行传递和维护这些数据的一致性。在一般的应用时,私有网络间的数据流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建立在OracleRAC,建议采用千兆光纤网络的专用网络,或使用InfmiBandDRA技术,防止RAC的瓶颈。

2.面向业务分散负载。LoadBalance是为了提高整体的吞吐能力,把负载平均的分配到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之上,这里介绍2种分散负载的手段:一是通过ConnectionBalancing,按照某种算法把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也可认为是纯技术的分散负载;二是通过Service在应用层面上进行分散,也可认为是面向业务的分散负载。Connection Balancing,从表面上看起来,用户被分配到两个不同实例上,似乎负载被分散了,但是这种分散在分配连接时没有考虑每个节点的真实负载,是纯理论的,并且随即算法需要长时间片,如果在短时间内同时发起多个连接,而这些连接有可能都被分配到一个节点上,甚至连接可能被分配到故障节点上。所以,这种分散反而会导致Cache Fusion工作量的增加。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实际使用中,我们不采用客户端负载平衡的登录方式,而是根据数据库表的不同和各模块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成供应方和合作方两大类客户端,通过Ser―vice来划分负载。这样,可有效的减少了私有网络间的流量,降低了服务器内部的开销,实际是节省了服务器资源,提高了RAC的整体性能。

三、RAC方案的优点

Oracle RAC并行集群实质上就是使多个服务器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一个服务器宕机时数据库不能访问,同时也可以进行并行运算和负载均衡。

篇6

软件系统

针对物流行业特点,万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收货管理、到货管理、分拣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子系统。其收货管理安装在收获网点电脑上,供收货开票人员使用,进行收货业务。外出揽货人员通过把手工开票信息输入无线PDA中使数据及时回传总部。到货管理安装在取货分公司电脑上,供取货开票人员使用,进行取货业务。上门送货人员使用无线PDA实时记录送货信息,保证准确。分拣管理安装在总部配送中心电脑上,和数据采集器进行结合,供分拣管理员使用,使分拣程序更合理,更高效,错误率更少。 *集成应用

综合无线网络系统

物流企业要帮助客户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和,突破物流信息透明化和货物流转过程的高效运转,实时的现场数据采集和与总部实时的信息交换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etrologic Sp5700的组合就是利用无线掌上电脑(PDA)和GPRS或CDMA无线网络的结合实现现场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与总部数据中心保持紧密的相互联系的实例。

恒盛万和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个系统的实现目标:在作业层上,提供稳定的数据采集功能和完善的业务处理功能;在管理层上,提供必要的有效的管理报表功能和管理分析工具;在决策层上,提供充分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首先,总部实时了解各个作业单元的具体工作完成情况,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查询,保证准确的货物信息送达时限要求。数据实时地通过Web方式反映到网站上,完成客户对货物信息的及时追踪。

篇7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是把纯理论与实操内容整合成与实体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重点体现在教材选择方面,选用以信息技术支撑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将理论知识完全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这也调动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做的方面,结合实体企业背景,使学生操作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通过仿真使学生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运作的模式、业务流程,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这样边做边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意识,打开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的地位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该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熟悉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知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发,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授课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认知、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发和维护等。是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

 

三、《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授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追根究底还是培养计划的问题,培养计划对课时限定。该课程通常每周2到3课时,时间限定一学期,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讲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操作,更谈不上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的顶岗实习。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致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很枯燥,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薄弱,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教学效果更加糟糕。基于这些现状,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优化授课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的定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及实体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有:采购专员(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总监)、微机员(制单员)、技术管理员、一线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管控员、配货员、报关报检专业员、车辆调度专员、客户管理员、财务结算员等,根据企业匹配的这些岗位,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如订单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货物运输管理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物流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软件及英语应用能力,尤其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的大背景下,对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信息是贯穿整个物流流程,而对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个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可以确定该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地位及对各个工作岗位中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然后以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为重点,遵循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来构建教学任务。为便于教学实施,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由基础到拓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依次设置。《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内容的分配见下表:

 

五、《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授课最常用的方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传递可视化效果,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乃至具体的应用。再如GPS、GIS、POS、EOS、EDI、条码、RFID、TMS等技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2.理论授课采用实体企业案例做背景

 

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顺丰快递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顺丰快递的订单;如海尔的“一流三网”信息平台,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登录海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熟悉其中所有功能架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汇报,将系统平台截图进行模块解释,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PPT课件的制作、汇报内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边做边学,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汇报能力等。

 

3.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展开一体化教学

 

我校有专业物流实训室,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物流生产实训室、智能超市等,要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整合授课内容。另外,这些实训室大都是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主要采用的是3D数字化仿真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再现物流真实场景,整个仿真过程可采用任务导向,业务流程仿真,角色系统自动分配,仿真过程中岗位职责明确,边做边学,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使学生通过实训仿真过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也达到了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实训质量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物流 3D数字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如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仿真是使学生认知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结合实体企业大的背景,其任务主要有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沃尔玛配送、海尔集团的配送等业务。

 

4.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一个保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边做边学,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和就业渠道。例如,众品实业集团、双汇冷链物流、鲜易冷链、风神物流、德邦物流、京东、当当等合作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标准

 

篇8

Abstract: Basing on the problems of“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t locates the“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sure them smoothl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及物流信息技术,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系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物流信息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是关于校内理论与实验教学及课程开发。如姚志英(2009)、梁雯等(2010)和赵浩宇等(2013)在分析本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谭狄溪等(2009)和章文燕(2012)从工作过程的角度研究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因此,如何对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信息管理》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使之更适于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概述

《物流信息管理》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物流学、管理科学、经济学与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物流信息安全等。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校内实验与企业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时限制。这门课程一般只安排每周2~3节课,开设一学期。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全面透彻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比较系统地完成相关课程实验,更没有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实践。因此,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该课程理论很枯燥,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低。加上物流管理类学生的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等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学习更加吃力,课程教学效果更加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对该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必须基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高度。本文将其定位为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基本实验训练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渗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教学,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的高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和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本文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有两种:

一是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严格采用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远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该模式在时间和经费上较容易实现。

篇9

关键词 信息;系统构建;物流配送

目前,信息化是现代烟草物流的核心和标志,中国烟草物流步入了信息化之路,经过多年努力,作为行业物流建设的神经中枢,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有着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发展思路。烟草行业物流体系整体业务可以分为采购、入库、在库、出库、分拣、配送等六大模块。入库管理模块。模块的分解流程依次为: 单据接收、单据和车辆检查、扫码信息录入、卷烟卸车、件烟扫码、入库等环节。需要通过看板管理、现场8S改善结合数字化设备的改进,减少此环节的频次。

1 商业烟草企业信息化系统现状

目前,商业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主要表现的一下几个方面:

(1)国家局开发应用的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和财务报表系统、工商卷烟在途管理系统、卷烟经营决策系统、卷烟销售基础软件等以及行业各单位自行开发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GIS配送线路优化系统等,为行业数据中心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烟草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实现了互联互通。行业实现了国家局与行业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口岸公司等多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了100%;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网络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

(3)完成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决策管理系统”)的重点工程,初步实现了全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自动生成,有效保障了行业生产经营决策和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及时性。该项目采用了物流数码跟踪技术,将卷烟生产计划管理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这样一个流程,实现对行业生产经营的日跟踪、旬分析、月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卷烟生产经营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形成了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传输体系、标准体系、数据中心及应用集成平台,为行业信息化的集成与整合提供手段,也为行业现代化物流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建设了电子商务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商业向以“网上订货结合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的转变。

(5)卷烟分拣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卷烟分拣系统主要包括件烟托盘仓储、分拣前备货缓存及条烟分拣这三段流程。卷烟分拣系统的定位决定了采用何种工艺模式,通常需要结合烟草公司的年销售量、销售品牌分布、场地条件、运行方式、自动化程度要求、投资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决策。对于年销售量在16万箱以下的烟草公司,建议选用人工补货的12000条/小时的自动分拣线。其中60%-80%的卷烟采用整件补货的形式,20%-40%的卷烟采用条烟补货的形式,这样既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作用,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在这样的分拣线配置中,分拣线人员配置数量及劳动强度与采用自动补货配置基本相同,但分拣线的占地面积与投资却大为减少,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配置方式。对于年销量在16万箱以上的烟草公司,建议选用部分自动补货、部分人工补货的15000条-18000条/小时的自动分拣线。其中60%-80%的卷烟采用自动补货的形式,20%-40%的卷烟采用人工补货的形式,同时结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拣前件烟备货缓存,及异性烟分拣打码系统的集合操作,这样既符合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适度自动化”的要求,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整个分拣场地人员配置较少,整洁高效。

2 信息化管理系统构架设计

(1)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行业内信息结构体系标准及信息代码标准等内容。

(2)接口标准。在规范信息化标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信息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和典型业务互操作标准,解决不同管理层级之间,不同行业系统之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互操作问题,消除信息共享障碍。

(3)资源服务。支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资源包括相关标准,典型业务模版、通用模版、领域知识、专项内容服务等内容。

(4)系统集成。为便于与其它应用实现系统集成,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具备灵活配置的护具交换接口和业务互操作接口,采用服务集成的方式进行功能集成,使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的整体中。

(5)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内容,系统应包括服务、效率、成本、安全四大模块、以及下属子系统,通过这四大模块的应用,对商业烟草企业物流配送的整个运营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服务包括模块包括服务考评系统,效率模块包括部门考核、岗位考核、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分拣管理;成本模块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线路优化系统;安全模块包括车辆安全、财务安全、危险源管理。

3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要点

当前,烟草行业商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一些关键点,一是,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够均衡,工商企业物流信息化进程不一致,水平进度参差不齐,企业内部各物流环节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整体运行效率不够高的现象;二是,信息系统集成整合程度偏低,仓储、分拣、配送优化、数字仓储、自动化办公、调度等系统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缺乏系统集成整合,其整体效能的发挥受到拘限;三是,决策系统物流数据的共享性和对比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使相关物流数据逐步转变为统计数据源,减少同一数据各模块重报次数;四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尚不完整,目前只是针对卷烟成品物流的商业企业系统相对健全、向下延伸到零售户环节的商零在途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设;五是,物流信息化贯标工作仍需加强,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执行力不足,各种代码、编码和数据接口还不够系统、标准化,系统升级拓展对接存在一定困难。解决好以上问题对于构建现代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很重要意义。

篇10

系统结构

1 系统总体结构

该计算机系统是由多种硬件设备和多个应用软件系统组成的协同工作的综合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即任务和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层)、集中监控和设备调度(监控调度层)、多种任务执行设备(设备控制层)。信息管理层应用系统分别运行在管理工作站、出入库终端、无线手持终端、机组呼叫终端上;监控调度层应用系统分别运行在工程师工作站、监控终端上,设备控制层包括输送控制系统、堆垛机控制系统、环行穿梭车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AGV控制系统等。

在中央控制室,设置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所有物流信息,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设备运行信息数据,服务器为容错服务器,具有无单点故障、应用全透明、零切换时间等特点。所有数据存储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同时,所有操作都设有日志,记录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并有自动恢复机制,对于网络、数据库中断或断电等故障,在系统恢复后可以自行连接,各设备无需初始化即可恢复故障前的工作状态。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和客户端的通讯、与企业ERP/MES的通讯,利用数据库实现信息的传递。在中央控制室中,各管理终端实现了对不同立库的系统管理,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工程师站实现所有立库的任务分解和调度,各监控终端实现对不同立库的设备运行监控,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数据采集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

每个立库现场配有相应数量的操作终端及无线手持终端,完成各立库的出入库等业务处理。中央控制室和各个立库现场,配置了相应数量的网络交换机,各个操作终端连接到本地交换机上,无线手持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连到本地交换机,本地交换机再通过千兆位光纤连接到中控室的交换机。调度管理层通过以太网将作业命令传达给监控系统,而后通过PROFINET工业以太网传达给堆垛机等设备控制系统,以控制设备的各个执行机构,可直接通过交换机与AGV控制台连接,与AGV构成高速无线局域网进行通讯。

该系统配置了完善的网络在线安全防范机制,并且既可满足目前的需求,又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C/S/S(Client/Appilcation Server/DBServer)与C/S(Client/DBServer)混合模式作为系统的基础技术构架。C/S/S三层架构的体系架构,支持Web、Client、PDA等各种用户界面开发,具有自动故障恢复的特性,可以不间断地运行应用程序,充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利用,NET架构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将关键业务逻辑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封装于中间层。应用层是核心层,完成系统的高级管理工作,负责物流系统的日常事务处理。

系统设计

物流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系统(SSLMS)由库存管理子系统、搬运管理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统计查询子系统、无线终端子系统、系统配置子系统、监控调度子系统等核心应用子系统组成,可连接SQL Server、Oracle等多种数据库,依据系统总体工艺流程和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功能设置和用户界面设计,可增设应用子系统,实现系统功能,可与企业ERP实现无缝集成,既可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当其执行子系统,也可自成体系独立运行。

系统采用MicroSoft 作为开发平台。NET允许更快地开发软件应用程序和服务,为构件技术与组装技术提供了许多应用程序所需的核心功能,体现全新思想的构件设计、分布式构件、组装运作、数据库、XML连接、继承历史资源。

通过对“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及“信息集成”三个层次的研究,提供新代基于构件技术的实现不同集成性要求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和方法。

1 数据层

是基于大型数据库Oracle或SQL Server的构造数据库实体描述的结构数据库。建立系统功能构件标准体系,并采用相应的编码体系对物流系统的功能构件进行了编码。完成用于描述系统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基础构件平台。为服务层构件的应用提供了规范与运行规则。

2 服务层

服务层划分为核心对象构件和服务对象构件两个子层。核心对象构件层负责与数据库的接口,对高层对象构件和应用屏蔽了数据库的异构性,使高层对象构件模型建立在相同的核心对象构件模型之上。服务对象构件层利用核心对象构件层提供的服务,向更高层提供各种软件应用服务。包括与企业ERP/SCM系统的数据访问接口、和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接口。

在服务层的设计上,还划分了面向平台不同用户群组应用的权限分配。

篇11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提出物流业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其中两大任务属于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要求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1-3]。近年来,各省市相继提出“大物流”发展目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与系统对接。物流信息化同时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提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信息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物流信息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两年,高职教育的生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大物流”及“两化”背景下行业企业需求及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现行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建设从物流行业、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研、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群[4]分析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2012年下半年,《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组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暨2012中国(苏州)国际物流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展览会”的机会,对江苏省近60家物流企业展开调研,调研了本门课程对应岗位及技能要求(见表1),并参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确定了学习领域,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5-7]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教学的课证融通体系(见表2)。

2 教改设计

课程以理论够用、职业技能培养为主,面向就业的理念组织教学(见表2),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和物流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教改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见表2),较以往内容增加了物联网技术及物流信息平台相关知识及技能内容,反映当前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 教改特色与创新

第一,校企合作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在充分调研本门课程对应岗位群及技能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跟踪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仓储配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内容体系。

第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实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实现任务驱动、学校+企业、学生+模拟员工的双重身份。在教学模式上设计出四大环节,分别是情境任务导入、理论讲授、实验实训和考核。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即“仿真视频+游戏模拟+小组专题讨论+校内上机软件模拟+校外调研(实习)等”,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三,开放式考核评价。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调研及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 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大物流”和“两化”大背景下,结合现行教育的现状,在充分的专业和课程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的,课程教改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克服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教改效果良好。课程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工学结合,双线并行,相得益彰,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容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桂珍. 2013年物流信息化展望[N]. 现代物流报,2013-01-08(B03).

[2] 邹大斌. 商业智能促生智慧物流[N]. 计算机世界,2012-10-15(20).

[3] 张彤. 物联网环境下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 商业时代,2013(1):51-52.

[4] 崔媛.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技术与教育,2010(1):68-71.

篇12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

1.以课程网站提供多维学习资源――线上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网站,网站整合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设计、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书、实习实训手册、习题集锦、教学视频、微课、软件资料包等教学资源,链接了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和企业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资源融合的课程网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预习、复习、实训操作和测试,通过在线提问和留言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以登录学习的次数和时长等学习痕迹积攒课程贴花,提升学习积分。

2.以三维仿真软件创设教学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运用百蝶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创设虚拟仿真教学情境,部署教学任务,进行讲训一体的授课。以“仓储作业管理―入库验收与上架”虚拟3D游戏教学情境为例,情境给出了“管理系统―入库管理―入库预报―预报审核―ASN操作”业务流程,展示了“入库单”、“配送单”等单据信息以及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仓储软件等物流信息技术和组托等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阐明了“入库管理员”、“理货员”、“搬运工”等岗位的工作职责。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为目的,遵循“自主、探究、互动、寓教于乐”的开发原则,让学生明晰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业务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怀有激情地主动参与学习。

3.以极域电子教室增强师生互动――步步为营演示跟试教学。《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机房、物流实训基地进行授课,机房主要讲解软件操作,实训基地则以实训设备操作和综合实训为主。在机房授课时,有效地应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互动式教学。极域电子教室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1)屏幕广播。教室可以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全屏广播式的示范操作,以及窗口广播式的学生跟试操作,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2)监控教学。学生在自我练习操作和完成学习任务书时,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操作界面,对于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及时指导,对学生与课程无关的其他操作进行干预和远程关闭操作。(3)随堂测试。每次授课前均下发当节课的学习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中的引导脉络进行学习和训练,学习任务书集合了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测试、以及技能的拓展训练。下课前,每位学生均需运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提交作业,达到当堂学习、当堂测试的教学目的。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充满紧迫感,主动学、积极学和交互学,向课堂、向时间要效率。当堂提交的作业在过程性考核中所占分值较大。

4.以录屏软件公平测试学习效果――无缝监控提升学习效果。每节课授课前都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书》,学生需要根据其中的学习脉络进行学习和测试。教师示范讲解完毕后,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书的自我测试完成,测试前学生均需打开录屏软件进行操作录屏,当任务完成后提交学习任务书和录屏视频,两个文件的合并使用能较好地达到无缝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公平的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以防止学生滥竽充数的学习,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达到了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在进行软件操作和业务技能训练时,启动录屏软件,在教学评价时,教师、组长和学生会根据录屏视频进行任务评分,而录屏视频也能有效地记录和检验学生的操作过程,消除了学生消极学习或拷贝学习的心态。

篇13

(2)种类的多样性:工程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大型设备。这些大型设备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装配不合要求,可能会酿成事故。因此,要求工程机械配件有高的品质。

(3)品质要求高。工程机械一般采用的是高新技术,工程机械上有很多配件的安装及使用有其特殊的装配要求,如果装配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2工程机械配件的分类

2.1按替代程度分类

(1)标准配件:例如:螺母、垫片、铆钉等都属于一般配件。这类配件使用数量大,较为普遍出现,要求的专业程度低,易于获得。

(2)一般配件:这是工程机械配件中最普遍的,要求的专业程度最低,获得最易。

(3)关键配件:关键配件需求量和重要性程度都很高,这类配件一般特殊型号的产品专用,不适合通用。处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工程机械配件制造商会对关键配件进行特别的改造设计,以防止仿制件的出现。具有独立性和唯一性。

2.2按使用年限分类

(1)耐损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长,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度较小。出现单个零配件的损坏的情况较少。很难对需求量进行预测。厂家一般都是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来预测。

(2)消耗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短,随着设备的使用逐渐磨损消耗,有基本固定的使用年限,但这类服务配件所占比例较小,一般情况下,只占10%左右。如:轮胎、过滤器、密封垫片、刹车片等。

2.3按需求程度分类

(1)高需求配件:高需求配件的需求度高,库存流动速度较快。一般来说,大部分消耗件都是快速流动的配件。

(2)低需求配件:低需求配件需求量往往较少,有的甚至在几年内都没有需求。一般来说,大部分耐损件都是慢速流动的配件。

3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3.1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机械配件的采购是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需求方充分掌握供货方的情况,如果供货单位出现生产或计划变动,需求方可以通过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计划进行适当的变更,便于配件企业和供货单位保持信息通畅。同时,利用工程机械配件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方可以准确了解现有以及需求的配件量,以制订有效、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

3.2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仓储是工程机械配件物流的重心之一。通过对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对库存工程配件的数量等信息进行精准的掌握,为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便于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作出正确决策。刚采购的工程机械配件也可以通过工程机械配件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数量、存放地点等相关信息的记录、把握,有利于企业工程机械配件进行高效管理。

3.3工程机械配件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在有工程机械的企业中,系统管理员需要对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备份,还要通过各种职位变化、人员流动等对系统进行相关保密设置等,这些都需要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作支撑。运用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基础数据实施维护,并能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对工程机械配件企业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4工程机械配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对于标准类配件

标准类配件标准程度的要求不高而需求程度比较大,需求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价格的高低,需求商在此类配件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上,应积极与供货商交流,签订长期合同,建立一般性合作伙伴关系。谈成较为合适的价格,选择生产能力强且能给出较低价格的供应商。

4.2对于一般配件

一般配件通常来说需求量较低,使用年限一年左右,因此不宜与供货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在T程配件的供应商管理中,应当寻找集成的供应商,以每年的需求量为依据进行招标招商,每年议定一次价格,在对供货商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售后服务水平。保证可以合理地进行换货或者退货服务。

4.3对于关键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