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

篇1

一、规范解题步骤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认真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升入初二乃至初三的学生,在证题时常常出现证题逻辑顺序颠倒、因果关系出现错位、证题条件不够充分等毛病,还会看到一部分学生在做较复杂的计算题时,准确性很差,屡次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影响了数学的学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不够准确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及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些毛病,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首先,要狠抓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训练。我们知道只有从解题步骤、格式的规范化入手,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毛病。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及严格要求,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其次,要狠抓计算能力的训练,强化认真习惯的培养。

学生计算准确性差的问题,不仅是由于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而且也是由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从态度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强化检查。学生做题快不快、准不准确,要靠强化检查和评比这个手段来实现。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的原因,还是不良习惯促成的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查找,进行分类,及时纠正,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认真习惯的养成,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一学生对教师仍有强烈的依赖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机械地服从于教师的指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思考意识,一旦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习了。所以在初一,应尽快实现“扶着学生走——领着学生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导——帮——放”三大步骤。

导:即教师引导学生会阅读数学教材。教师通过学导案,和学生一起分析每章节教学目标,每个问题包含了几层意思,层次之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等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初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要领。

帮: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实践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已掌握了某些要领,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分析、去探索,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事先编好阅读提纲,使学生边看书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和理解教材。

放:即通过以上两步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为正确解题奠定了基础,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此时教师可以不搞过多的限制、过细的辅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这里所谓的“放”决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条件、有目的地放,是让学生自己放开思路,大胆实践,是针对那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而言的,是对自学能力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加强检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这样,经过反复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养成,从而摆脱学习上依赖教师这个“拐棍”,学会自己走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

1.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细心研读教材,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结合授课内容,指导学生听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深入复习巩固,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重视归纳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可以采取的很多,我个人认为有常规指导形式、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学习能力指导形式等多种形式,而且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多种指导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2.1将讲授、交流和辅导有机统一,让常规指导形式发挥作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常规指导形式对教师指导学生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其次,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最后,发挥辅导式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意志,发挥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是一种较好的指导形式。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概率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他们讲解通俗易懂的扑克牌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2.3合理渗透,随机点拨,加强学习能力的指导。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主要又以下方面:

2.3.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孩子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2.3.2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2.3.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篇3

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初中一年级新生对初中数学有个崭新的认识,使他们减少或消除对初中数学的恐惧,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链接

针对小学刚升上来的初一学生,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要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做好教材上的衔接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必要的知识衔接。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内容时,学生在小学阶段认为从整数到分数这样的知识构建就已经是数的全部,所以对于引出负数要先从思想上进行衔接,让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正反两面性,接受负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在引出负数的方法上,可以借鉴小学阶段分数引出的方法,进行知识引出方法上的衔接,让学生从旧知中迁移出新知,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使知识的构建更顺利。在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负数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对数的认识进行扩展,将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构建有理数的系统为整数与分数和正数、零、负数。

可见,在初中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必要的了解,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防止知识上过大的跳跃而造成学习上的鸿沟,让小学的基础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本上是不具备的,每种方法都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并用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无定法,合适才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就不一定适用,因为随着初中知识量的增加,学生认知的发展,原有的方法必须改进。同理,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也是不适合的。为此,对于初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初中阶段教学方法的区别,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虽然初中的知识比小学要抽象,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仍然是有效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从旧知中引出新知,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学习方法——突出习惯培养

针对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学生在自身学习方法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更多地依靠自主探究、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来学习知识。为此,我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能事先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抓住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初中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等,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会探究,认真笔记

要做到课堂40分钟都能集中精力听讲不开小差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学会问题探究的方法,专注其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必要的问题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还要学会做听课笔记,将在听课中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以供后续复习使用。这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是自己听课时还是半生不熟的知识,容易犯错的地方,必须掌握的概念、定理,对自己思维启发特别大的地方等。学生学会做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初一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他们这样的习惯。

(三)有计划地复习

篇4

新学期伊始,我着重抓好班级的稳定工作,合理分配和编排学生的座位,挑选优秀而精干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开学初,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班级,力图希望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助互爱。为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表现较差的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此,开学初,我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营造温馨的班级中,对待优等生,我更是严格要求,从不宠坏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要心胸宽广,要博爱同学,对他们警钟常敲,不断督促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追求更高的进步。

篇5

新学期伊始,我着重抓好班级的稳定工作,合理分配和编排学生的座位,挑选优秀而精干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开学初,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班级,力图希望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助互爱。为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表现较差的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此,开学初,我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营造温馨的班级中,对待优等生,我更是严格要求,从不宠坏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要心胸宽广,要博爱同学,对他们警钟常敲,不断督促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追求更高的进步。

科学、合理的开展初一新生入学的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一新生入学的教育工作对于形成一个健康成长的班集体,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学期伊始,我着重抓好班级的稳定工作,合理分配和编排学生的座位,挑选优秀而精干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开学初,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班级,力图希望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助互爱。为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表现较差的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此,开学初,我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营造温馨的班级中,对待优等生,我更是严格要求,从不宠坏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要心胸宽广,要博爱同学,对他们警钟常敲,不断督促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追求更高的进步。

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我力图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个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施政”,服务同学,表现自己,锻炼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为此,我抓了以下常规管理:1.民主推选班干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这样即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摆正个人。2.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作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完善。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学生才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增强学习的热情和明辨是非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自己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竞争对手之间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比个人竞赛等,双方时时互相激励,通过竞争班级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班风现状良好。

在担任班主任一职中,要想育好人,必须先教好书。我为自己定位了担任班主任一职的座右铭“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系统地分析了班级学生学习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及时与家长沟通,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最后家长与我们各科任课达成共识: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家长和老师必须当好“贤内助”。为此,我每天提前走进教室,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思想落后的学生,我总是耐心地,言传身教,只到他最后把思想上的误区给以彻底地纠正,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及时向学校反馈来自家长的信息。每天早上尽量早点到校,一方面稳定班级,另一方面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合理抓好学校要求的三扫两拖工作,力图给学生创建一份清洁而又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期即将结束,我认真如实填写各种表格,经验、反思不足、认真思考、合理定位,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学期总评,建立一份档案,力图科学合理,力图让每一位家长认可我这个班主任。 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6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加强学法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可以采用每节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鸭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边听边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篇7

初中一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整个初中三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为日后的学习逐渐构筑基础。那么对于已经进行过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抽出几天时间或者分阶段进行对于这一年所学知识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初一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主要为代数部分。最开始学习的数字的划分与类型,如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质数、双数等等,种类繁多,定义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自我总结,那么将不同种类的数字的定义、概念混淆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学生在学习初期可以分得很清楚,那么在日后学习其他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的时候,忘记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学生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样才能使知识烂熟于心,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除了数字的不同种类以外,还会学习到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法则实际上大同小异,与小学阶段学习到的运算法则别无二致,只是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了负数的概念,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是绝对不难。真正让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运算法则的主题不再是数字,而变成了字母,甚至是字母之间的组合、变形等。这就将难度提升到了一个层次,学生从小接触的运算都是数字之间的运算,而初中则主要以字母为主,在适应阶段一定要格外注意,认真细致。另外一个比较难的内容就是方程式。初一数学会涉及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到初二年级就会继续向一元二次方程延伸,所以将其学好非常关键。关键是要掌握好几个点,字母表示的方程式的运算层次以及各种运算中的公式等,一定要做到熟练。总之,学习过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学生,一定要抽出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预测所学知识的延伸可能朝向哪个方面,为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对于学习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知识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τ谑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数学本就是逻辑、条理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构建初中一年级数学的知识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首先,初一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知识分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内容。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可以首先将这些大方面罗列出,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目录。在整理出这些内容后,再将更加详细的内容增添进去,使其丰满。需要注意的是,知识框架并不是把教材抄一遍,那样并不现实,时间成本也过高。知识框架也并不等同于笔记,笔记是对教材的凝练,并且增添进去自己理解的内容与解题方法。知识框架则是对教材的梳理,将整本书的支撑框架抽离出来,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体系。所以在罗列完大框内容后,就可以再将其他内容增添进去,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或顺序整理,最省时间,效果也最好。知识框架成功地构建了,那么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更进一步,提升一个层次,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更加畅通。

三、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即使是像哲学那样抽象而又形而上的学科体系,最终的意义也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第一,如何运用?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说三角形那一章节,就可以对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运用所学看自己是否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这样思考,才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充分。第二,如何结合?数学本就是一门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入门”之前,并不能很好地将前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要多思考,想一想知识之间会存在哪些联系,那些知识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等。

总之,对于已经完成初中一年级课程的学生来说,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就需要遵循以上方法。首先,要抽出时间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重复进行;第二,还要着手构建知识框架,对教材的目录进行整理,抽离出教材的框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光初一可以构建,初二、初三也应该继续构建,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可以借鉴;第三,还要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篇8

我们的发展观教育,围绕“人是可以改变的”这一主题,采用自我说服的态度改变策略,通过“人可以改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生改变”“设立改变的目标”和“发生真实的改变”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人是可以改变的”的信念,从而改变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方式,改变学生只重视任务结果而忽略成长过程的不良倾向,提高学生与被排斥儿童的交往意愿,提升班级的整体人际氛围。

我们借鉴了以往有效的发展观教育方法,[6][7][8]参考了中小学心理课和团体辅导的经典活动方案,从态度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成分出发,提出了如下的发展观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

首先,和学生讨论人可以改变的原因。通过讲解大脑神经通路形成机制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和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通路,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的科学依据;

其次,让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生改变。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在不断变化,让学生体验到变化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自信;

再次,鼓励学生设立自我变化目标,并帮助其找到应对挫折的策略(可能正是这些挫折阻碍了变化的发生),让学生为实现目标做好准备;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已经发生的真实改变。不仅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变化,同时引导他们善于发现他人的改变,及时更新自己对他人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与他人形成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发展观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实施程序

1. 课程内容

围绕“人是可以改变的”这一主题,采用态度改变的自我说服策略,根据上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思路,设计10次干预课程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观。具体内容如下:

2. 课程实施程序

对小组引导者的课前培训。整个课程由一位教师主讲。全班学生分为5组,每组有一位引导者,引导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主题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团体活动,辅助主讲人完成整个课程的讲授;二是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反馈给课程主讲人,为课程改进提供更多信息。在课程实施前,课程主讲人须对所有的小组引导者进行相关主题的培训,强调积极关注、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和开放式讨论等观念。

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每节发展观教育课程基本都包含“旧课回顾和新课导入—主题活动—分组讨论和分享—主讲人反馈和总结—课后作业”5个环节。总体来说,整个主题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活动或者视频材料引发学生的体悟和思考,并且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自己形成对该主题的理解,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到的东西,将学到的东西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为层面,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课后的效果评价。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所有引导者都要填写团体活动摘要记录表,以便及时了解本节课的课程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

三、发展观教育的效果

实施发展观教育课程前一周对学生施测,选用三类教育效果指标,分别是发展观倾向、与被排斥学生交往的意愿(以下简称“社交意愿”)和目标取向,课程结束后一周进行同样问卷的施测,我们通过比较课程前后测量的结果来考查发展观教育的效果。

1. 发展观教育使学生更加注重过程

面临任务时,有些学生更看重任务的结果,而另一些学生则更看重完成任务的过程。研究发现,在注重结果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倾向于避免消极结果,也就是避免失败,这类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任务中,还是在其他挑战性任务中,都表现得很消极,比如过早放弃努力、回避挑战性任务。而注重过程的学生更看重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收获,更乐于接受挑战性任务。

本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发展观教育活动之后,学生避免失败的倾向显著降低,更加注重完成任务的过程(见图,以初一学生为例)。说明发展观教育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已有的避免失败的倾向,使学生更加注重对过程的掌控和反思,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 发展观教育促进了学生与被排斥学生的社交意愿

发展观教育后,学生与被排斥学生的社交意愿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这表明发展观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于被排斥学生的负面看法,为被排斥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社交氛围(见图3,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例)。

3. 学生参加发展观教育课程后的自陈报告

篇9

一、新授知识结束后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在每一节新授课上,各个新知识点的呈现都是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之中,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理解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情境,不易迁移、运用。因此,在新授课结束后,我通常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反思。反思自己对于刚刚所学知识到底掌握得如何了,还有那些地方存在疑问等等。比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讲完之后让学生们对于我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回顾并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就有学生提出对于什么时候要加助动词“do”和“does”搞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有学生就从中发现了规律:当句子当中出现“be”动词的时候就不要加助动词,直接用“be”动词做各种句式转换,而没有“be”动词的情况下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助动词“do”或“does”。就这样通过学生的反思找出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而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二、在检测反馈后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

活动单每一课时结束后都有个检测反馈部分,学生做完后一般都是交给组长检查,但就在组长检查的过程中其他组员就显得无所事事,这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还养成了被动订正、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无疑降低了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学生们自己去对练习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反思,然后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总是要涉及一些已获得的具体的英语知识,那么要反思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关方面建立联系的程度,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错误。

然后引导学生反思,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有哪些错误的认识?通过此题的解答对哪些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补救、自我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做词汇题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时,有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去做这类题目,有很多时候就是跟着感觉走,从而不能正确答题。面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先自己去分析总结这些题目的类型,比如有做固定词组的,有做时态问题的,有做主谓搭配的,学生通过这样一种途径从而找到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每次做题时都能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从而提高了正确率。

三、巩固提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的反思

篇10

1.部分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喜欢发言,躲避老师提问的目光。

2.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很好,口语表达都很糟。

3.有的在小组对话交流时积极大胆,语言流畅,可一正式发言,就心慌、结巴、出错。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

1.不失时引导、鼓励学生,帮助其消除“怕出错的胆怯”心理。鼓励大胆开口,不要怕出错,告诉学生“课堂就是你出错的地方”。

2.对做的好的学生应及时的表扬;对于发言踊跃的学生,但出错了,如读音不准,甚至读错了音,不要马上打断,更不能立即批评,在随后可以给予暗示和更正,帮助其读准为止。

这样做:一方面树立对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收获到成就感,增强了学生说英语的动力。另一方面带动了一些胆小的学生,便其无顾虑,敢大胆的开口说英语,通过积极参与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趣味教学,加强双向互动交流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的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活起来”,师生互为补充。而新教材最大特点是设置了大量真实、贴近生活的语言运用环境,提供了趣味性较强的对话内容和活动,例如:“自我介绍和互相介绍”、“问路”、“购物”、“找失主”、“进餐”等开口游戏活动,而这些对话教学最能激活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语言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转变角色,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伙伴,进入交际情境,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乐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老师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句子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讲BookⅠUnit6 Lesson 43 Let’s Go shopping导课时,我就问:Is the weather hot or cold.How do you feed?学生答:Cold!I feed cold。我就用Let’s go shopping,What do you want to buy?等句子和学生进入快乐的购物情境之中。另外,还可利用挂图、磁带、Flas等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例如:在教BlookⅠ Unit5 Lesson 36时,要讲现在进行时态,Flas上出现一个猴子正在顽皮的吃香蕉,老师问:What is the monkey doing?学生看到猴子生动、顽皮、直观的动态画面后,马上兴致勃勃,兴奋地说:它正在吃香蕉,我顺势引出英语句子,It is eating bananas,The boy is laughing等,进入情绪高涨的对话中去,这样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口里兴奋地说着英语,耳朵听着英语,脑子里积极地想着要表达的英语句子,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养成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摆脱母语的干扰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相互对话交流,写作时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句子。如:他在图书馆。He in the librcug.(缺少be动词);这些橡皮擦在打折出售吗?there erasws are on sale?(语句混乱);这是谁的帽子?Is this whose hat?等语病。此时教师一方面要从语法角度加强辅导,训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读背诵重点例句,强化记忆,使记忆与语法训练珠联壁合,相得益彰,促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严格训练,授予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坚持听录音、多背诵、培养语感。初一是起始阶段,课文容量不多,语法又少,加上青少年听觉灵敏辩音能力强,善于模仿,因此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前五分钟听录音,模仿规范的语音、语调,并在此基础上背诵,通过长期的模仿和背诵,口语的表达能力自然就强了。

2.替换、仿照课文对话形式,培养技能。在学习对话时,学生可以被动再现课堂上的语言材料,但教师要预先给学生以图片、话题,适当地推荐给学生一定数量的短语、单词、句型,以供学生在表达对话时运用;也可让学生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单词、词组,“照葫芦画瓢”,采用替换、造句、模仿性景,做游戏,动作说明等对话方式来训练他们的口语技能。

3.多进行看图、实物问答。学生能有效的拿图片、实物进行互相问答,是与人交际的基本功,问答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自己练,也可以和同学一起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准确。

篇11

从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来看,人类从来都是先会说话再会认字的。学英语也应该先学说话,即学习英语口语,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多数都是通过书面语在学英语。我们应该清楚,口语是不同于书面语的。人们说话时随意性很大,而书面语则讲究文字的选择和语法规则。书面语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直接记录人们说话内容的,另一种则按照书面语的规范,由写作者花费脑筋创作出来的。而口语不是这样,绝大多数的人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说话,达到直接交流的目的。因此,学习英语口语也应当从简单明了,便于掌握的口语材料入手。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先应该确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训练的原则

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实际上是连同听力训练一起进行的。开展英语口语能力训练的原则,应该坚持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既要给学生说的机会,并要有说的内容。过去课堂上老师说的机会多,现在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说,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不能乱哄哄一团糟。二是既要有英语口语的单项训练,同时也要与听力训练结合起来,使两种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三是既要有课内的口语训练,也要有课外的口语训练,开辟多种英语口语渠道。四是既要整体规划,又要有可行步骤,正确途径,长期坚持,自见成效。

这里指的归纳和总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如,在初二课本中出现了以ly结尾的副词,像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等。学生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等,他们都是以ly结尾的形容词,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过归纳,学生还扩展了词汇量。我还帮他们归纳总结了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如Let's do sth.。 Why don't we do sth.等等。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不要让学生吃不饱,要让学生对英语有一种渴望感,主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选择恰当的英语口语能力训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做到教学方法新颖得当

1. 创设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英语口语,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教师应将口语能力的训练有机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为学生创造英语口语的良好环境,使他们随时随地都得到训练的实践机会。

(1)课内训练为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①循序训练,导之以法。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应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内容广泛的训练,英语口语训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序训练。可按“导儿学步”的经验分步进行:第一步,辅练习,以日常用语训练为主;第二步,半辅练习,如指导学生情景对话,看图说话的练习;第三步,独立性口语练习,如引导学生平时用英语简单交流。另外,训练时教师要抓好起点,确定基点,尽力减少坡度,化难为易。同时还要分年级,分层次训练。

篇12

一、开学三步曲,尽快了解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整个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顺利进行与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和研究学生,应该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成绩、个体特征、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周,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自我介绍,就是给每个同学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愿望等。主要是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敢于站在讲台面对大家讲话,要讲得简练、生动、精彩,令人难忘。

2.竞选班干部,每个学生都可以来竞争一个职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3.深入学生生活。初一学生比较小,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都比较陌生。除了上课时间,我几乎都在教室里,与学生谈心,安慰住校生,解决他们的疑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同时也比较详尽的了解了他们的情况。

二、腿勤嘴勤,做好日常工作

1.勤观察。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纪守法、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指掌的。我靠的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学生一到校,我就出现在教室里;早自习课,我也会去教室看看;学生上课,我在教室外转转;课间操,我跟随学生到操场练练;活动课、午饭后,我常到学生中间谈谈。腿勤,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实情和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勤谈心。不定期找学生谈心。通过谈心,可以了解到平时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对一些难于启齿的话题跟老师有交流的机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同时也可以通过同学了解其他同学的优缺点。谈话的方式用启发诱导式,让学生在自己设置的谈话情境中进入角色,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老师针对学生家庭现状和实际情况等进行情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中表露自己的心迹。

班主任的勤,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班级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了。

三、自我管理,注重班干部的培养与利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不是摆出一副空架子,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应时时为表率,处处是先锋。

1.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工作,让生活委员负责卫生工作的安排、监督与管理、班级卫生的不定期检查等。

2.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定期对干部进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要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车头”队伍的优秀。

四、爱心浇灌,做好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最头痛的还是后进生。如何培养好、教育好后进生,这是各个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讲课中,没有时间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我捕捉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同时耐心客观分析他们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使后进生重新找回了自信。

五、发挥合力,和家长做朋友

篇13

二、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随着生源发生变化,搞好校风建设,保持*中优良传统是当务之急。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校园生活,我们对班主任工作提出规范化的要求。继续强化“班主任的做派就是班级学生做派”的治班观念,继续强化班主任“治班之道,重在过程”的操作理念。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强化“工作意识”的同时,提高“目的意识”。从“防止学生为恶”向“引导学生为善”努力,从“纪律班主任”向“精神班主任”努力。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围绕“怎样做新时代的阳光学生”开展活动。在自尊的基础上强调自立,在自爱的基础上突出自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适当评价,准确定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充满自信的阳光心态。本年度,各班都以“一鼓作气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开展班集体建设,内比凝聚力,外比竞争力。通过各项生动而扎实的活动,精细而严格的管理,向班风要质量,向学风要质量。一年来,全体班主任在创建良好班风、学风的过程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也对典型事例作了工作实录,许多工作实录案例典型,分析到位,为学校德育工作积累了材料和经验。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本年度我们继续实行班级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我们组织学生干部对升旗仪式、广播操、午间休息、自行车排放、大扫除等班级集体活动逐一进行评分,及时汇总公布,并于每周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通报;同时我们设立了校园文明监督岗,文明监督员由团委、学生会干部及全校各班的优秀学生组成,专门负责检查违章违纪现象,并及时向班主任通报。通过这些量化考核,促使各班学生更好的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落到实处。

三、积极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精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活.深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教学的新途径,积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全面尝试在班级、团日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如下:(1)在全面组织“心理主题征文”、“心理小报制作比赛”、“学生心理测评工作”等常规活动,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自主管理能力,开展了多项活动。(2)本年度,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设施不断完善。活动中心配备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开设了多媒体、心理健康系列书刊等。每天中午12:15—13:15向全体师生开放。

四、注重实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年度我们以“梯队建设,学习研讨,工作例会,评价激励”四项制度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研修,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养班主任的现代班集体管理意识。同时我们继续为青年教师举办班主任工作系列讲座(“班主任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班主任工作基础”、“班主任常规工作漫谈”、“如何召开家长会”“如何有效的组织活动”等),通过举办暑假学习专刊(《有心有情,打造幸福——我的班主任工作幸福观》、《班主任要克服六多六少》、《班主任应首抓学风建设》、《用我的个性作出教育的个性》等),介绍班主任工作理论和经验。此外,我们加强了青年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一是把他们推到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们在老班主任的指导下担任具体的班级工作,在活动中培养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二是要求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把指导班级活动中所收集的材料、摸索的经验、获得的体会及时地总结成文,养成善于思考、寻找规律的良好习惯。

五、努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1)我们要求班主任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交流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介绍教子有方的典型做法。(2)教育离不开家长,家长需要教育。现代社会的家长同样面临着如何教育青少年的困惑。本学期我们邀请视野开阔、有教育艺术策略的华聿杜老师为家长开设《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讲座,帮助家长寻找教育子女的途径。(3)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家长提供现代德育的信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