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总结

篇1

2.选个人品牌其实是选团队

留学申请作为复杂服务,特别是美国留学申请,除了顾问本人,还会涉及到客服人员、文书写作专家、海外服务联系人、签证培训专家和各个学校录取办公室的人脉、机票预订、住宿预订和接机人员等。在选择服务的时候不仅需要见专家本人,最好能够见一下为你写文书的主创人员以及投诉部门的负责人。一个好的服务团队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沟通能力。实际上,当你作为客户一旦签完约,忐忐不安的心情就开始了,而且一些比如美国这样的地方留学申请周期相对较长,一个好的顾问团队可以通过定期的主动沟通帮助客户获得安全感,缓解申请过程中的压力,扮演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3.申请团队要具备“跨界”能力

以美国留学为例,它比其他国家的申请程序、申请条件、学校专业、综合排名、地理位置要复杂。比如它具体包括三大版块: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高中阶段,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短期实习和工读项目等。在研究生版块,MBA、商科硕士、理科硕士、工科硕士、文科硕士、艺术类硕士的申请难度、申请条件都有很大区别。特别是MBA,分为哈佛、沃顿这样的顶级名校,雷鸟、强生威尔士等专业型MBA,还有一些一年制的加速项目以及Michigan university这样针对家族企业继承人的global MBA,也有Lally School为没有工作经验的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设计的path-finder MBA。本科可以分为需要SAT、只需要TOEFL或IELTS、可以无语言双录取等不同类型的学校,还有文理学院等等。高中分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住在寄宿家庭的高中和必须住校的高中,还有专门的女校、教会学校、艺术高中以及高中交换生项目等。此外,美国地大物博、地理位置、文化、安全性、饮食习惯、消费水平、华人占人口比例多少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个真正好的留学顾问,需要很多年的积累,而且要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

4.申请团队要具备永不放弃的精神

为了省事,顾问团队往往会按惯例来操作,因为这样付出的劳动更少,得到的报酬是一样的。这时候,“永不放弃”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际上,申请人的构成是1:8:1法则――10%的人可以申请到前30的名校,10%的人只能去没有排名的学校,而80%的人申请的结果和顾问的负责任程度和专业能力有直接关系。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是必须要为每一个客户尽到全力,奇迹不会天天发生,但是总是有可能在明天就发生。

5.提升背景比包装更重要

篇2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篇3

一、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而言,教师的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搞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所有初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所有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理解与关爱学生。其次,应进一步探究与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感受其实质内涵,认真钻研教材知识,有效地应用教材,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材观与教育观,积极地探究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新课标理念。最后,教师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与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探究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施英语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只有确保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学生也才能够发自内心地想跟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合师生情感的交流,以使师生情感的发展与英语学习上的成功互相推动。为此,教师需要充满责任心,耐心地鼓励学生,不讽刺和打击学生,尤其是针对学困生,实施分层次辅导的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就是学生寻找疑难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究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过程。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与培养自身的预习能力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预习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并且能够实现理想的预期效果。在初中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将指导学生预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务必认真地进行指导,对预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范,且要实施一些检测的方法,以切实达到预习的目的。以预习的内容作为视角,重点是需要学生拓展与记忆单词,浏览文章,了解将要学习到的语法内容,倘若学生碰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留待教师或者是其他的同学来进行解答。这也是新课标自主学习精神与合作意识的良好体现。

四、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与阅读量是非常关键的。初中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能够学会更多的生词,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以及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只是限制于教材的阅读内容,并且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指导学生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平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选读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身能力的英文读物,学生可以随身携带,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而且要做好摘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之后,学生不但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丰富了自己的跨国文化知识。

五、有效地解读和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需要熟练地解读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认真地比较、仔细地体会和虚心地学习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大纲,以更加系统地明确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探究它们的区别点、衔接点和要求搭桥铺路的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可以把初中英语知识与高中英语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只有夯实学生的基础,才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之间可以集体备课,广泛地采纳意见,有效、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以使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讲解。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搞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就需要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转变教学思想,关爱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区别、联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搞好英语教学良好的预习和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玲,闻莉,廖小林,等.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2).

篇4

1.问题

无法提供实战的真实教学环境,只好模拟实战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创设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大学课堂的教室、大学的同班同学、大学的班级管理及教学管理、大学的知识水平等,这一切都使模拟说课、备课、上课、评课的同学感到无形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应,特别是互动提问时的问题对回答者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还要“装模作样”去回答,去“懂装不懂”,双方都觉得有点滑稽,无形中影响到学生讲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问题,问题回答,完善内容,导入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比较受同学欢迎的讲故事、猜谜语以及分角色表演等,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课前我剪辑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并播放,想把学生带入那个时代,接着出示曹操画像,问:“历史上的曹操真是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吗?”由于听课学生对曹操的了解要比中学生全面具体得多,所以激发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影响教学效果。

2.对策

应对的办法就是模拟,并且要坚持多模拟锻炼。在模拟时最大限度地彻底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转变身份。但是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提问问题的有效性仍然难以把握。学生经常说假设下面坐的是中学生而不是大学生,假设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中学生的阶段,那么就会自信倍增、潇洒许多。告知学生如果这样的课堂你都能够驾驭并且挥洒自如,那么面对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观摩教学,通过网络观摩优秀教师的视频课例,如纪连海的《通过清明上河图看宋朝人的生活》,被称为“史上最牛的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老师的上课录像,看完以后也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比较一下效果,认识一下模拟和模仿的区别。教师仍然需要在现有条件下耐心组织学生模拟试讲。

二、教学时间

1.问题

课程教学的实践课时时间过少,根本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要。由于以上限制,模拟教学的时间长短不好控制,既想充分检验学生的真实教学水平,又不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自由发挥。实践中看到最长的一节课用了70多分钟,最短的用时十几分钟,差别巨大。中学课堂一节课通常为45分钟,既不能满堂灌,又不能放任自流,怎样游刃有余又收放自如?超时又不好意思中途打断,不够又不能让学生一直站到下课,说课(教学设计)的时间也不好控制,出现过讲课时间少于说课时间的现象,往往是用时过短,无话可说或抓不住中心,怎样尽量多说又抓住中心?因为按照计划的时间内有说课、讲课、评课几个必备环节,不少同学为了赶时间匆匆忙忙结课,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水平,评课时也就比较空洞,往往无具体内容可评。抓不住新课程的要求和重点,如对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把握就不到位。

2.对策

希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课时的课时量,不是通过大幅度减少本已捉襟见肘的理论课的课时来相对增加课时。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速快慢微调时间,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语速适中,使学生听起来舒适又清晰,也可以通过内容灵活调整、互动调整,要有耐心,最好在讲课前预审查,说课练习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一步一个台阶地循序渐进。内容应宽备窄用,不管是超时还是时间不足,都应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对说课、讲课、评课时间上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分配,最好的方法是增加实践课时,现有教学时间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因为我觉得说课、备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轻视。一般建议说课15分钟左右,讲课30分钟左右,这样当堂评价说课和讲课效果的目标就实现不了,只好拖到下节课。虽然课间休息时学生有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但是激情不在的现象较常

遇见。

三、教学内容

1.问题

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宽窄程度不好控制,想要深入浅出,有时却适得其反。常把初中和高中的课讲得介于两者之间,让初中生感到有点难,让高中生感到有点简单和重复。甚至有同学把高中的课讲得像大学的课,因为自己就是大学生。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有效落实,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好具体落实,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把握不到位,评课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胡子眉毛一把抓,让同学自由选课还是指定一节课大家共同来讲,共同来评?主要是时间问题。面对一标多本的教材现状,不少学生常常困惑,不知道究竟选择哪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

2.对策

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各种版本的教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各种版本的教材,更要熟悉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过渡、衔接,不能讲初中课程时越俎代庖,把高中内容基本上讲解到位,更不能讲高中课程时简单重复,想当然地认为某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要调查了解,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自由选课与指定一课要兼顾。说课时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抓注重点,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强调一定要注意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做出科学的分析。评课时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值得学习的、建议改进的、如何改进,并且前后尽量不重复,前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侧重于发现值得学习的内容,然后过渡到侧重于建议改进的,并且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改进建议。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激动、骄傲、自豪、高谈阔论等等。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方法要灵活多样。内容可以重新整合,条理也可以再梳理。照搬照抄书上的内容是最没有创意的教学。

篇5

对于高中篮球爱好者们来说,美国职业篮球赛一直是他们永远谈论的话题。之所以美职篮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篮球训练体系是分不开的,在所有的美职篮运动员里面,有近乎70%的球员是通过从全美国大学篮球联赛里面选的,而这些球员几乎都是通过全美高中联赛训练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同样,在中国,出现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赛场上的高中和大学里面的球员在逐渐增多,这些与系统的基础训练以及各类型的篮球比赛紧密相关。但我国的篮球训练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训练的不普及,不同地区高中篮球运动员的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2身体训练对策

对于这项三维的篮球运动,对学生在比赛时的移动速度、跳跃和平衡水平以及对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练员平时要注意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反应、平衡能力以及灵敏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和篮球技术。

2.1针对身体协调训练

篮球运动需要学生身体各部分要进行非常协调的配合才能掌握较高的篮球技巧,因此,教练员要注意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相关肢体关节的科学训练,身体各关节的作用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紧密相关,所以教练员要对学生的躯干、上肢、双肩、臀部以及脚关节进行综合系统的训练。并且始终将提高肢体链条反映效率作为训练方式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的肢体在篮球运动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教练员可以通过对学生加强传球、运球带球过人以及三步上篮等内容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肢体逐渐的适应运动时的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的力量性、灵敏度以及灵活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技能。

2.2加强平衡训练

针对身体的平衡性的训练,也属于篮球运动中的基本训练,是运动中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运动员要进行投篮时,身体处在运动的状态,此时要求有较高的身体平衡性。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眼睛、头部、胳膊和腿等身体部分的平衡能力加强训练,可以使学生以多种角度以及多种方式向同一个目标进行移动,注意体会并掌握移动过程中的平衡技巧。

2.3加强重力训练

重力的反作用以及运动时地面的阻碍作用,是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除了身体对抗以外的最大的障碍,重力是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获得较快的移动以及较好的弹跳力的最大的阻碍。

因此,在日常的重力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负载承受能力,加强常规训练,能够使学生尽快的接受强度较大的训练任务,使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重力阻碍的抵抗能力

3加强学生团队意识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团队合作要求的体育运动,在比赛当中,各名运动员的篮板意识、传球意识、进攻意识以及抢断意识都包括在战术意识里面。所以,战术意识成为比赛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教练员在带领日常的训练时,对于怎样提高学生之间团队意识以及战术意识,成为了教练员首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对其进行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技术等有一定的要求。

3.1篮球技术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熟练的篮球技术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平时注意向专业运动员的模仿以及教练员的指导,这样学生的篮球技术才会不断地熟练成熟。并在日常的比赛中将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比赛中去,逐渐地在比赛中熟练的使用篮球技巧。在训练时要求教练员要有较高的训练意识,对学生的训练要严格要求,注意将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总结起来进行纠正,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体现在每一场比赛中。

3.2观察意识的训练

比赛过程中,所有动作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队友之间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以及反映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战术思维以及视野的训练永远都是教练员训练的主要内容。而这些能力正是团队配合意识的基础,较高水平的战术思维以及较为宽阔的视野使战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可以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制造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提高比赛的成功率。

3.3应变能力的提高

战术的配合以及实施是以应变能力为前提的,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所有的运动都基于判断和观察。由于这种比赛的最大的特点是赛场上的无球队员以及时间占了大多数,所以教练员要加强关于队员未拿到球时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球员在控球时的应变能力,要积极进行有效进攻并逐步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意识。所以,全局意识在学生的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4树立教练员的威信

对于学生来说,教练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方面的基础,平日的训练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日常训练中的竞争因素,纠正学生对训练的错误心态,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和队友互帮互助。此外,教练员要及时总结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点评,要对赛场上的各种状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学生不至于失去主心骨,这样学生才会彻底的服从于教练员。平时,教练员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同学生一起学习、总结,以此是自己的执教水平得到提高。及时从网络等各种渠道掌握最新的信息,利用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加强对教学软件的学习。

5结束语

区别于小学初中教学,高中的篮球教学要求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素质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且不可忽视教学中对团队意识的训练。言而总之,各类高中学校都有义务来提高中国的高中篮球水平,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至于如何提高训练水平,需要广大教练员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家锋.浅谈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有效策略[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

篇6

把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告诉学生,看书时,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提问,看完后,教师将随机抽查上述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能抓住教学的重点,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学生所问的难点,也能了解学生的状况,讲课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例如,讲解“缓冲溶液”时可提出以下五个问题:(1)什么是缓冲?(2)缓冲溶液的组成是什么?(3)缓冲作用的机理是什么?(4)缓冲溶液的pH值如何计算?(5)如何理解缓冲溶量?

第二步,分析问题

这一步是整堂课的主线,重点由教师引导剖析。首先教师可将上一步提出的学习目标向学生提问,难一点的题目可问优等生,易一点的题目可问中等生。可点名提问,也可学生自行举手回答。根据学生不完整的答案,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此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尤其是怕被老师再次点名,加上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心想一定要拿出正确答案来。因而开小差、讲小话的同学很少。学生从回答及讨论中,锻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水平,并增大了胆量。比如,第一步提出的缓冲溶液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可这样分析:“缓冲”从字面上讲就是缓和冲突,缓和冲力,也就是本来应该改变,结果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改变或者基本不变,得到了缓解,这就是缓冲;如果在溶液中加入HCl或NaOH,那么溶液的pH值按一般情况应该降低或升高,但由于缓冲对的作用,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缓冲溶液;大多数化学反应,尤其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需要一个适宜而稳定的pH条件才能进行,例如,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需要在特定的pH条件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若pH稍有偏离,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失去。又如,正常人体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若超出这个范围,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或碱中毒,那为什么人体血液能保持在这狭小范围内,原因就是血液中存在着缓冲对。什么是缓冲对?简单点说,缓冲对就是共轭酸碱对,如果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共轭酸碱对,就能够中和或者说消灭外来的少量酸碱而保持溶液的pH不发生明显变化,这就是缓冲作用的机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关键是要知道缓冲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记住该公式,尤其是要理解混和前的浓度、混和后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区别,核心是找得到混和后的平衡浓度,那么,计算也就迎刃而解,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解剖例题。每一种缓冲溶液存在所谓的共轭酸碱对,这里的“大量”实际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因此缓冲溶液只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只能加入限量的酸碱才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如果外加强酸、强碱的量较大时,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的抵抗能力就逐渐减弱乃至最终消失,这就是缓冲能力问题,定量地表示缓冲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便是缓冲溶量,缓冲溶量的大小取决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1)当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愈大,抗酸抗碱成分愈多,缓冲溶量也愈大;反之总浓度愈小,缓冲溶量愈小。当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稀释时,由于总浓度减小,缓冲溶量也会减小。(2)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若缓冲比等于一,则缓冲溶量最大。

第三步,解决问题

这一步是整堂课的尾声。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学生的小组讨论,问题的答案已经“昭然若揭”了,教师只需归纳即可。于是依据正确结论,可再布置几道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例如,上面提到的缓冲溶液的讲解,通过第一步五个问题的提出和第二步相应问题的分析,答案已经非常明朗,现在,老师只要将五个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学生便掌握了缓冲溶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印象也很深刻,这样,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三步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体,三者不可偏废。第一步开门见山提出目标,第二步顺水推舟切入正题,第三步水到渠成得出答案。学生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能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步法”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敬海.医用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一直以来英语的词汇教学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是同行探讨的热点。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只有词汇学好了,才可能理解一门语言,才可能很好地运用语言。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教好了词汇,才可能让学生把词汇学得更好,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从而使英语的教学更加有效。

二、词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

1.高中阶段英语与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区别

英语的四大技能是听、说、读和写。但是在初中跟高中的英语学习中虽然都有注重这四大技能的学习,但是侧重点却有不同,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更加侧重于听说的学习,而高中却更注重于读写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更注重听说的学习是因为可以让学生先培养语感,多听,多说,从活动中学习英语,正是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这样就可以更加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到了高中,由于高考题型的影响,阅读和写作占了百分之80的分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老师也很自然的更侧重于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

第二,初中和高中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不一样。初中阶段学生只要求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词组。然而高中阶段三年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两达到了3500个,要达到优秀应该达到4500个。

第三,对单词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在初中阶段,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要对单词进行四会的掌握就可以了,一般比较少要求掌握派生词。到了高中阶段,学会不仅仅对所学习的单词要四会,更要掌握奇派生词及其用法,近义词的区别等等。

2.高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很多刚上高中的学生都反映不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是因为每篇课文里新单词太多导致看不明白课文,所以渐渐地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还发现课文里面有一些没有列入新单词表的单词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词汇,而在词汇表中出现的一些新单词却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并掌握的不错的单词。学生在学习这些单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而面对课文里新的词汇带来的阅读困难又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三、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有效教学

1.让学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单词记忆方法

每一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有一节习惯性的课——如何学习英语。因为经常有学生或英语学习者问我这样两个问题:如何学英语?如何记忆英语单词?所以为了让学生日后能更好的学习英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介绍方法,当然方法有多种多样,我都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我更侧重于介绍单词记忆的一些方法,例如联想法、记忆树、归类法、音标记忆法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很基本的方法,但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自然的产生一些想法,开始觉得原来记忆单词也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工夫,也是有方法可寻,也挺有趣的。于是便开始对英语恢复一些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也是很有利的。

2.词汇有效教学的方法

教学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给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就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了。高中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加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学习策略进行结合教学,一是规则演绎法①,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应用在词汇的词性转换教学中。在吴本虎的英语学习策略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例子:不少学生常常将一些名词和形容词混淆起来,我们可以语法规则来判断以下一下,看看上下文中应该用名词还是形容词,如difficult和 difficulty的使用,在句子“It’s a difficult word to pronounce.”中只能用形容词difficult,因为它是用与修饰名词word的;而在句子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nouncing the word.”中就需要用名词difficulty,以为它是用来做动词have的宾语。

二是构词分析策略②,随着高中阶段词汇量的增大,很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构词法,通过构词法去推断词义、联想记忆词汇,使词汇系统地归类记忆,更可以通过已学的单词去对新单词进行词义的推测,降低学生学习词汇的心理障碍。如在教学中当我遇到有前后缀的词汇时,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新单词的构成和词义的推断。在教单词helpful时,可以通过讲解后缀ful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推出use和meaning的形容词分别为useful, meaningful。还可以同时引出表示与其反义的后缀less。单词helpful,useful和meaningful的反义词分别为helpless,useless和meaningless。这样学生就同时学会了两组词汇而不是一个单词了。长期的给学生进行这样归纳训练,在一个学期之后,班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通过构词法推断记忆词汇了。当然,在构词法策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需要给予学会适当的指导和提示,避免学生在词型的推断过程中产生误解。

3.运用词汇加强词汇的理解记忆

英语的单词通常都含有多层意思,结合语境去学习显得特别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准则。所以,在词汇教学中除了以上所提及的过程方法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在句和篇中学会单词的多种运用的不同的意思,这一条在教一词多义的单词时很有用。如,在教单词recognize时,结合短语recognize sb. as… 公认…是… 举例“He is recognized as the new champion.”使学生对短语的运用一目了然。另外通过句子“He recognized his lack of qualification for the post. ”他承认自己不够条件担任那个职务。让学生推出其近义词和词组realize/ be aware of 。这样,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通过笔记的复习,复习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最后还值得强调的是,词汇的教学离不开读,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读音才可能使以上的教学方法顺利有效的进行。

四、总结

词汇教学看似很简单,但是我认为这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因为没有了词汇就无法去谈“听说读写”了。以上总结的几点方法,经过实践可以知道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词汇的有效教学也是使整个英语教学更加有效的基础。不过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开发更多的有效方法,以更好到,更多样化的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年10月第一版

注释:

①规则演绎,规则演绎是指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法或构词规则通过推理或表达语言信息。第37页,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年10月第一版

②构词分析策略是指在碰到新词时通过观察它的词型,如发现它是由若干已知词或构词成分组成,就从这些组成部分的意义推测这一新词的意义。第38页,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年10月第一版

篇8

就这样我试着让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着,一名A同学扮演太阳,另一名B同学扮演地球,其鼻子当作太阳表面的参照位置和地面参照点P了,用教室前门的上插门栓当作恒星,A同学与门栓背对着,并间隔一定距离,B同学面对A同学,三者在同一直线上,A同学处在中间并靠近B同学,让全体同学注意观察两名同学的鼻子,此时是正对着的,B同学与门栓方向也是正对着的(即想象成宇宙空间的这个方位)接着让B同学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同学慢慢转,转正好一圈时,即停下,此时与门栓方位一致,全班同学均认同此时已转了一周,经历的时间应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但此刻B同学的鼻子与A同学的鼻子并没有正相对,还需要转过一个角度才行,这时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即刻理解。教学时间大约5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规律

教材中并没有讲解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地球运动的知识延伸,是高考考查范围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高考前复习中可见这部分试题,每届学生们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都很难理解。例如:当以地球为中心时,太阳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运动轨迹,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更谈不上总结把握其规律了。此问题不解决极易挫伤学生学习信心,给高考复习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潜心钻研大学教材《地球概论》并得以启发,结合板图,帮助学生建立天球空间分布,把握太阳的运动轨迹规律。近两届考生屡次试行,均取得良好效果,并能独立绘制任―纬度任一时间的轨迹图,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随纬度和随季节变化的轨迹规律。

三、利用小道具突破大难点

在学习等压线与等压面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在海平面等压面的分布图中画出风向,但对于等压线是怎么生成的,等压面在空间上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情况及二者的关系就很难理解了。每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似懂非懂,理解不透彻,且做题出错率较高。一段时间我陷入了困惑之中,有一次,在讲授等高线知识点时,我让学生们制作模型,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受到了启发,这部分可不可以也通过制作模型来突破难点呢?于是,我找来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大卡纸和三顶不同颜色的瓜皮帽作为道具,教学效果果然很好,具体操作很简单,如下图:

配合板图,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模拟演示,也可分组合作体验并展示,能深入理解等压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空间分布情况。瓜皮帽翻转可用来体验闭合等压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同一水平面上闭合等压线的生成得出分布状况。最后精选几道典型题,对比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用等高线来表示等压面的空间分布图,归纳总结做题思路,这样既突破了难点还缩短了教学时间,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高中和初中的物理教材有较大的坡度,不能很好衔接。另外,数学知识与物理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例如,学生尚未学习极限的概念,在物理上就很难理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没有三角函数知识,就不能灵活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等,即数学知识与熟练程度跟不上物理的需要,加大了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因素。

由于初中教材的要求相对较低,老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于是放慢教学进度,对同一物理问题反复讲解,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很少有自己理解、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形成理性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增多,教学进度加快,课后习题类型多变,大量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理解。而此时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来已习惯了的被动接受方式中,自然对新的教学方法不习惯,这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三)心理因素。

1.思维方式不适应。初中物理研究问题一般是建立在实验、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实验的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分析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得出结论,实际上是以“直观教学”为主,其认识过程基本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规律。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有些无法借助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结果,学习程序未必都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有时要求学生从已有的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和掌握其规律。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学生开始学习时会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2.学习方法不适应。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材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要随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另外,初中物理的学习,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较多,而要求推理、论证的较少;而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不仅要理解,而且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能记忆、背诵概念、定律的字句,而不甚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规律也难以掌握。加之,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学生容易看懂、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有时虽然能读懂文字,甚至能背诵,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二、教学策略

(一)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螺旋式上升。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教师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等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

3.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球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应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内容,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设置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订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理论性强,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向学生介绍“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这样,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3.复习小结,提高综合概括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总之,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学生将兴趣投入与正确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就能解决“物理难”这一困扰大多数学生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 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 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 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 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 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其次是恐慌症占47.3%。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 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2)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4)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 大学生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客观方面

3.2.1 从学校方面来看

(1)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2)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 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2)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3)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总结

本次在对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0.

篇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所招的学生高考分数一般在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之间,由于在这一区间内的分值范围比较大,所以独立学院所招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因此,不能照搬公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教学。

二、独立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类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首先这门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公式复杂,推理证明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大学同初中和高中不同。由于现在的学生长期接受初中、高中教师耳提面命式的管教,刚进入大学校门会有种突然解放的感觉,他们会不自觉的放松自己。因为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高等数学可以为以后的理工科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一般大学都将高等数学教学放在大一进行。加之独立学院招收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差比较大,如果实行大班不加区分的统一授课的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进而打击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规律的大一新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所以,独立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独立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对新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好坏进行分层备课和教学。这种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在一些地方的初中、高中有所实行,但是大学中很少使用。笔者认为,随着独立院校的兴起和发展,招收新生规模势必会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差异也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这种对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学科来说,实行分层教学才能更好的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划分成多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按照划分好的班级上课。同时也要求高校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进行分层次有选择性的讲课。这样既能充分合理的利用独立院校优级的教学资源,也能兼顾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使得不同层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三、当前独立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独立院校都是从母体大学分割出来的,在教学管理、教学理念、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方面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母体学校的影响。所以,当前独立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由于照搬照抄母体院校的教学方法的后果。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独立院校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基础好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母体院校可以用一个教学班级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在独立院校是行不通的。由于独立院校学生资源比母体院校资源整体上来说要差一点,所以在独立院校中不分层次的加以教学将会使得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教师讲解的进度比较快,从而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觉得教师讲解的太慢、太少,甚至出现因为嫌教师讲得慢趴在课桌上睡觉的情况。其二,高校教师授课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高等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课程的连贯性也比较强,学生们常常由于一节课没有听懂导致以后的课程就跟不上。然而教师在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学生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一味的讲授新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吃力。其三,学生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不分层次进行大班教学的结果必然是使用同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使用同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将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后果,导致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好成绩的激励将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更感兴趣,而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则为自己下了苦功夫去学习高等数学,结果成绩却不理想而感到苦恼甚至自暴自弃。独立院校对学生的高数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往往就是凭借一张试卷上的分数,评价体系比较单一。

四、独立院校分层教学的规划

(一)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

首先,高校教师应当明白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并不是将学生人为的划分成三六九等从而进行区别对待,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深度的教学,以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再感到那么吃力。一般来说为了方便管理,独立院校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班,即A班和B班。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这样:在第一节高数课上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召集起来,向他们说明情况并进行考试,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基础以及在整个班级中的层次有所了解。当然这个考试成绩并不能作为一个学生进A班或者进B班的绝对依据,接下来还要听取各个学生的意向和兴趣,在向学生说明情况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进A班或者B班。分好班级之后教师对这些学生分层次上课,上课的时间相同,讲授的课程进度相同,但是两个班讲课的深度却不相同。这样实验一个星期,一周后再根据两个班级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就不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变动。高数教师应当对这两个班的学生一视同仁,但是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实事求是的根据这两个班学生的基础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由于教师刚刚接手这部分学生,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当初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正,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大纲分层

教学大纲是指导高等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独立院校应当组织本校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又对本校学生基础了解的教师进行编写。这样编写出来的教学大纲才会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又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大纲才能在高数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的时候应当指明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难点,并对AB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使得高数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备课分层

分层备课是分层授课的基础性环节,高数教师在备课之前应当仔细研读教学大纲,认真找出教学大纲中对AB班学生要求的不同,进而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在了解了这两个班的不同之处后再胸有成竹的进行备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两个班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两个班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来推导课堂上学生所能提出来的问题,从而提前做出相应的准备,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做到有的放矢,不会手忙脚乱,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加快课堂进度。高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授课内容和深度加以选择和调整,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细致的备课才能让每一个班的学生都为自己的授课内容所吸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的目的。分层备课在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度。

五、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精神,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分层以及考核方式的分层等三个方面。下面笔者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层

由于AB班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重点班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大教学深度,考虑到将来许多学生需要考研究生,高数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一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作为例题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深刻理解高数知识点的同时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些学生对数学建模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下同学生们针对数学建模相关的知识进行交流和指导,为今后这些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铺平道路。对于普通班的学生,高数教师应当考虑到这些学生高中基础差,在讲课的时候应当适时的为学生补充一些高中数学知识,让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慢慢好起来。当然,普通班学生打基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学生的基础薄弱,上课的时候应当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补充基础知识,不能因为他们的基础比不上重点班学生而不愿意耐心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由于高等数学内容繁多并且各个章节之间环环相扣,所以高数教师应当特别注意高数一个章节和一个章节之间的衔接性问题,一步一步的将学生的基础打好之后再开始讲解下一个章节的内容。切不可贪图省事不顾学生的基础快速的推进教学进度。

(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分层

由于高数内容繁杂,一些知识点之间相似度比较高,学生一不小心就会用错公式和定理,所以要想学好数学,作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高数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将高数课堂练习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对于重点班的学生,在确定他们熟练掌握公式和定理的使用方法和条件之后,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多作难度比较大的提高题,这样的题目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使重点班学生在运用数学公式的时候更加的灵活多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高等数学难题的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高数教师则应当更加注重高数基础知识的练习和掌握,在课堂上应当多让学生作基础题目,以巩固学生的基础。在学生的基础打牢之后再考虑让他们作一些提高题。就课后作业来说,对于重点班的学生高数教师应当刻意的多留一些提高题,让学生们去积极的思考。对于普通班学生,教师可以在多留基础题的同时再布置一些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作这样一些选做题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高数水平。

(三)考核方式的分层

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他们进行考核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高数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检查和调整提供了条件。这对于教师下面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由于独立院校学生分为AB两个班,所以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考核也应当分开来进行。就重点班来说,教师在编写试卷的时候应当适当的加大难题的比例,这样才能拉开重点班学生的差距,使学生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教师在编写试卷的时候应当注意考虑学生薄弱的基础,适当的增加基础题的比例,让学生树立起来对高数学习的信心,对于取得好分数的学生,教师应当特别的提出表扬,在普通班学生中树立起来几个学习榜样,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迎头赶上重点班的学生。除了传统的成绩考核之外,独立院校还应当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比如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这样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才会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六、总结

独立院校在生源和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同母体院校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所以独立院校应当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于其它院校的教学调整,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相信随着分层次教学经验的积累,独立院校将会越办越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智豪,曹卫锋.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认识[J].科教文汇,2010(4):35-38.

[2]徐新荣.分层次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2(2):9-11.

[3]张军,李友君.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1):24-26.

[4]胡嘉卉,文鸿.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8-11.

[5]周雪梅.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06):32-34.

[6]张铁民.快速增加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J].高教探索,2011(03):15-18.

[7]黄伟达,杨全才.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50-54.

篇12

1.何谓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运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美国爱荷华州山德瑞比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这被视为是职业性团体辅导的先驱。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支柱,它是一种活动课程,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有效适应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

1.1 从性质上来看

1.1.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拒绝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没有作业和考试;其次它是充满弹性的,与传统的文化课程"重目标重控制重统一尺度"的质量评价迥然不同。

1.1.2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辅导的功能是发展和预防,是学生的整体性素质得到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预防因为缺乏关注、疏导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或者心理障碍。

1.2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

1.2.1 与政治课的区别:①功能上:政治课主要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的完善及社会适应问题,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困扰问题。②内容上:政治课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迹、原则等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遥远,心理辅导活动课比较关注“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等,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化解他们自身的困惑和矛盾。③实施形式上:政治课是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以及情绪的释放和张扬个性。④操作技巧:政治课依据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后者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讲究的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辅导技巧和艺术。

1.2.2 与主题班会的区别:①主题班会重在解决班级建设问题和一些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解决同一年龄阶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②主题班会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师生间缺少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学生发言往往只追求完美和符合主流社会道德标准;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是和教师公平对话,教师也不必充当卫道士的角色或扮演完人的形象,在整个活动中和学生一样是敞开心灵的;③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完全不同,前者多用规范、示范和权威,后者更强调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心理辅导技术。

2.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团体活动的形式对具有相同问题或共同成长意愿的人所组成的有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的有序组织给予辅导,是面向普通人群开展的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团体心理辅导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助人发展的功能,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以团体力量影响个体,促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观察、分享、体验来进行学习,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行为上的困难,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最终目标是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作为助人自助的过程,其性质属于教育活动,这些为我们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思想动态,他们是一线工作者,对辅导主题和目标可以准确把握。而且,学生对辅导员有天生的亲近感,有利于无阻碍的开展活动。同时,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操作,辅导员们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方式方法。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根据动力模式“输入——整合——输出”的要求,想要期望最后输出的是班级凝聚力强、班级气氛和谐、心理效应理想的班级,辅导员就得输入高品质的人格、价值观、敬业精神、态度以及专业素养,师生互动的辅导过程自然会加强这些正向输出。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现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之平时更为广泛的社会化交往,使青少年得以利用一个新的更大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包括价值观、性别作用、社会规范以及发展可能性等等,这些信息通过群体中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在的影响。

3.设计流程和实例

3.1 设计流程

3.1.1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确立主题和目标。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我校大专生共在校两年,第三年是进医院实习期,所以确立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和相似性。例如:大一时可以通过活动帮助刚进校新生快速认识、减少孤独感,加强人际关系沟通,初步形成班级凝聚力,适应大学生活。还有,开展增强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及情感问题的活动。大二期间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等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篇13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各学校相继加强数学教育,以便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概率与统计在数学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学生随机性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一般性的认识的思维过程[1]。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界中甚至在科技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它也是我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所以概率与统计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无论是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今后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概率认知在概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认知障碍是高中生概率学习的障碍之一。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认识概率、认知概率的情况,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概率教学。学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学习概率统计的认知障碍才能更好地学习概率统计。所以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在概率学习中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学习认知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差异。本研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测试对象

参加调查的被试学生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式产生,是从南宁市一所示范性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四个班级的学生,其中高一高三均两个班,被试学生共有262名,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30人。对被试学生实施测试,回收问卷和测试卷后逐份检查,凡有漏选题项及所选题项答案为同一性者一律视为无效剔除,其中测试卷有效问卷256份,问卷有效率97.7%,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47份,问卷有效率94.2%。

(2)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选取的试题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内容[2]的基础上,采用测试题和调查问卷。所选的题目类型涉及频率的定义、古典概型、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中位数、平均数、频率、数学期望、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共10道题。

(3)测试过程

测试时间为40分钟,学生统一匿名答卷。在施测过程中有任课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帮助。

3.问卷结果及其分析

为了了解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认知中的影响情况,从南宁一所示范性高中所有平行班中随机选取的两个班级学生和一所普通高中所有平行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的学生共计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发放测试卷262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试卷256份,包括男生128人,女生128人,问卷有效率97.7%。

在测试卷中,其中第1、2、6、7、8、9题是考查概念与公式的辨析与转换障碍、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第3、5题是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第4题是关于言语信息中对关键词、概念表征障碍和概率事件的描述或表示障碍的检验,第9题、第10题是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3]。

第1-8题调查结果如下:

题1是一道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这方面的知识,高中生大都掌握得比较牢固,大多能准确地区分出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并且进行计算。从表一出还可以看出,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男生的整体掌握情况略好于女生。

题2是一道关于互斥对立事件的概率表征障碍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这部分的知识高中生整体掌握情况较差,大多不能不能正确区分出对立与互斥的联系。其中男生整体掌握水平略差于女生。

题3是一道关于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从表一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关于概率模型建构的整体掌握情况较差,他们大多不能正确建构概率模型。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男生掌握的整体水平略高于女生。高中女生解题时,由于自身思维特征,不善于概括题目中的关键点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考虑问题不全面,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定理[4],因此更容易先入为主。

题4是一道关于考查概率统计中概念辨析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概率统计基础概念意义,高中生大多掌握得比较牢固,他们大多能准确地掌握到基础概念的意义。其中在基础概念意义的辨析方面女生要略好于男生。

题5是一道关于概率统计的图表题目。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的概念的理解掌握并能准确的在图形中识别出来。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概率统计基础概念意义并识图高中生大多掌握得比较牢固,他们大多能准确掌握概念的意义并在图中识别。其中女生掌握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男生。

题6是一道关于求样本容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概率统计概念公式的辨析。从表一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对基础概率统计概念公式的辨析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其中男生掌握的情况略好于女生。

题7、题8是关于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题目,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区分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概念的辨析。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大多能准确算出分层抽样的题目,掌握情况比较好,其中女生掌握情况略好于男生。但是关于题8的系统抽样的题目,高中生的普遍掌握情况比较差,其中男生的掌握情况要略好于女生。通过翻阅大量试卷的分析,笔者发现是因为题8系统抽样的题目最后的答案计算完成之后不是整数,而正确答案是需要取整数,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取关于系统抽样的最终结果的整数,这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题9是一道关于中位数与平均数的题目,调查结果如表二。在第一问中,求给出的16个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从表二中可以发现高中生整体掌握水平较一般,其中女生掌握的整体情况普遍比男生好。经过对比试卷发现,这些学生大多给出了正确的公式步骤,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算错。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计算能力不扎实而导致算错,或者是粗心等原因,而女生比男生细心,所以会呈现女生整体水平高于男生的结果。在第二问中,问这两种数字特征哪一种描述这个数据更合适并给出理由,从表二中可以发现,选择平均数的学生较中位数更多,其中选择中位数的学生大多给出的原因是每个数字相差太大,平均数不能正确地表达这组数据。而选择平均数的同学认为只有平均是比较公平,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在选择哪种数字特征中没有差异,都是63.28%。

题10是一道关于求给出4组数据求概率与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应用题类型的题目,调查结果如表三。从表三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关于应用题目的概率统计的题目掌握得比较差,通常他们不会解答。大部分学生不明白数学期望的意义,教师在授课应该让学生清楚数学期望,方差等都是数。它们没有随机性(分布也是如此)。它们是用来刻画随机现象的。这和样本的数字特征、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完全不同,样本数字特征是随机的,它们是用来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5]。从表三中还可以发现男生关于应用题中的概率统计的题目的解答情况比女生好。

4.案例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为了进一步了解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统计认识的影响,对262名学生分发了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62份,全部收回,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47,包括男生130人,女生117人,问卷有效率94.2%。调查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262名高中生中,有14.17%的学生表示对概率统计非常感兴趣,其中男生有8.09%,女生有6.07%,可以看出男生对概率统计感兴趣的人数稍多于女生。有50.20%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概率统计中的一些关键名词,其中男生有51.53%,女生有48.71%,可以看出男生对概率统计名词的理解稍强于女生。有10.93%的学生表示他们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应用概率统计中的相关公式和概念,其中男生有12.30%,女生有9.40%。有6.47%的学生表示知道概率统计的相关题目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其中男生有10.00%,女生有2.56%。

5.结论与讨论

经过上述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高中生受性别差异影响,对概率学习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而且男女生各有优劣。可以发现高中生受性别差异影响,对概率学习的认知存在以下差异:

(1)男生掌握的相关公式概念优于女生,而女生的公式辨析能力优于男生。

(2)男生对概率统计题目中包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优于女生。

(3)在概率统计相关的计算能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4)在概率模型的转换能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概率统计现在已经成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特别在新课标中又有加强,首先加强了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其次是增加了一些教学案例[6]。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要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合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因为概率统计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实践内容,所以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概率统计中的思想。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还可以应用数学软件促进课程实施。(3)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讲清概念,使学生能够把握概念的本质,懂得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在讲授概率公式及其应用时,力求讲清每个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以便使学生能准确无误而又合理地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各种运算。(4)针对一些概率图表题目,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5)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思考每一道题目中所包含的思想,动手练习每一道计算题目,做到速度与准确率都达标。对男生来讲,要多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速度与准确率都达标,还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名词、基本公式的辨析;对于女生来讲,要注重课本知识牢记公式概念,并且要多关注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男生与女生都要养成课后总结反思的习惯,多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逐渐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概率统计。

参考文献

[1]张德然,茹诗松.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关于随机性数学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9;39-4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连国.高中生概率学习认知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4-10.

[4]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