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教学改革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教学改革

篇1

钢琴教学;改革思路;创新策略;注意问题

面对现今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改革进行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进行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进行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重要的基础的课程学习,其对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学习来讲,能够通过对基础钢琴曲目的欣赏等俩姐其中蕴含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及其所反射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等。总体上而言,现今高校进行钢琴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能够积极的应对教学和形式的变化不断改进创新改进钢琴教学促使其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分析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改革目标

高校进行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进行最为基础性且最为重要的则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保证其教育教学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且对于保证改革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基于这一方面而言,现今高校在钢琴教学改革目标确立的过程中应重点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改革中主题位置的恢复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强化与学生多渠道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以及基础钢琴素养或音乐素养,这样能够在把握所教授对象基础需求和基础情况的前提下,将钢琴教学改革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的进行实施。具体而言,在实际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实际的贯彻中要将其细化为具体的目标。那么,一方面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目标的确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建立学生对钢琴最为基本的理性认识,为后期的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注重培养学生钢琴基础上音乐素养的形成,这就包括培养学生钢琴演奏和欣赏的技巧,同时最为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优秀作品的学习,主动的地质落后的作品。此外,钢琴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二)改革创新教学内容

如果说确定高校钢琴教学目标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那么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则是保证钢琴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物质保障”。基于这一方面而言,现今高校在创新改革钢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额吸收与时展相契合的优秀的钢琴作品,并且能够合理的掌握时代性的钢琴作品与经典作品之间的平衡,能够在两者之间协调平衡,通过时代性强又不缺乏经典的钢琴教学内容提高高校非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层次。此外,在创新改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学生实际演奏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学习,坚决摒弃以往过度注重学生演奏,而忽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后期的创新出现了“无根基、虚化”的现象。

(三)创新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完善教学模式是保障钢琴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实施路径。在现今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使用,灵活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教学开展的趣味性,对于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可以积极的采用一对一教学、大班教学以及小组教学等教学模式,这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在学生自身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在学生“亲力亲为”中提高学生参与钢琴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在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中能够促使教师创新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积极的使用网络、多媒体等展开教学,通过声、色、彩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应注重掌握改革创新的平衡度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进行尤其是面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实际进行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能够面对专业的学生和非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采取和学习方法的应用中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坚决避免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而出现的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所采用的内容难度比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则失去了最初改革的意义。

(二)注重教师现代化教学观念和意识的更新

在整个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改革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模式的采用,从根本上其依靠的是教师现代化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的确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主观思想为客观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所以,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团队能够积极的针对钢琴教师做好实际培训工作和交流学习,做好评价和改进工作。

(三)注重钢琴教学改革中经典与时代的结合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注重到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够积极的汲取时代性强的优秀的钢琴作品,但是要注重对经典的传承。教师要能够时刻认识到经典是时展的基础和前提,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能够从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而如何在经典与时代之间掌握一个平衡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学管理团队能够做好指导,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进行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进行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使用等方面,并且能够在注重经典与时代结合、掌握改革创新平衡度以及更新教师现代化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等方面全面的促进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高校;排球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2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高校排球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推新,是排球教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排球运动的特点,结合高校体育发展需求,针对当前高校排球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可行的排球教学改革,使排球教学拥有更加辉煌的前景和未来.

1 高校排球课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注重排球技术教学

排球运动是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实践课多、理论课少的弊端,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排球技战术的教学,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功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排球兴趣和主动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而是一味的追求排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完美程度.失去了高校排球运动给学生带来强身健体的功效,最终淡化了排球教学的健身功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1.2 教学观念保守、陈旧

教学观念保守、陈旧,是困扰排球教学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因为排球教学注重技、战术的传播,整个课堂都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接收知识,排球教学模式一直遵守着我国2000多年的言传身教的方法,过于注重教师传授排球技战术的能力,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模仿老师的技术,忽略了学生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对排球运动失去了兴趣,最终变成了应付考试过关而模仿老师的技术动作,这样就失去了排球运动所带来的锻炼价值与意义.

1.3 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高校排球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与示范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分组练习法、重复练习法、领做法等,是我国高校排球课教学中所通用的教学方法;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法,如支架法、综合练习速成法、程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在许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更多更好的技战术知识.不难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校排球教学仍然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致使排球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提高,影响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需要,应大胆的使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的顺利展开,带动高校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研制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行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4 教师专项业务培训不及时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要求教师坐班制,有很多教师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课外兼职上,致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加上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不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了排球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校排球运动的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时期,引进新技术项目,无论是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合格的教学方法都是高校教师急需培训的重要内容,这恰恰是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漏洞,与高校排球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排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专项业务培训的提高,让教师在教学中常教常新,得心应手,不断的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项业务培训是高校排球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排球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会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新观念,是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排球教学质量,获得排球教学成功的有利保障.首先排球教学应改变根深蒂固的应试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技战术的培养,忽略了排球兴趣和健身功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排球教学内容也不断改进,排球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具了,许多高校将软式排球、沙滩排球引进了课堂,这样不但为排球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也吸引了大量的排球爱好者,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改革排球教学方法

随着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广大排球的教育工作者也提出来新的要求,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终身体育意识而努力奋斗,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展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授知识者转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自主创新形式转化,教师在排球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将不同基础的学生融合在一起,达到取长补短、优劣互补、相互帮助的教学目的,不仅能掌握所学技术,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为学生构建集体主义观念搭建了平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设比赛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排球教学的课堂中充满乐趣和快乐.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学校互联网跟学生探讨交流疑难问题与排球新技术,让学生增长排球见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理想的排球教学目标都是有益的.

2.3 改革排球考试和评估制度

考试是排球辅助教学的手段,不只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检查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的依据,它是检验、督促、改进、提高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不能仅靠一次考试就评定学生素质的高低,需要长期的考察,制定合理的、综合的评估制度.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制定出不同标准的评估制度来考核学生.要提倡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考核的成绩,值得表扬与赞赏,不能只重视绝对成绩的高低.要多评估学生的进步过程和认真态度,不要把考试作为逼迫学生学习的手段,要求考试内容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趣味性,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轻松、快乐的成长,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

2.4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作为排球理论与技战术的传授者,是排球教学中的关键人物,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实施教师素质的提高,开展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是排球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利保证.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制度.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结合排球教学竞技的特殊性,注重吸纳和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将让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高校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提升排球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为排球教学输入新的血液,提升了排球的教学和训练的水平与层次,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制度合理有效的开展,这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公平进修的机会,增长见识,还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排球技战术的更新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激励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引领排球教学改革向成功的方向发展,使排球教学拥有更加光辉的前景和未来.

3 小结

“健康第一”的快乐体育指导思想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基于排球运动的特殊性,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对排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师资培训制度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改革,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使排球教学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排球教学中因材施教,教授学生技战术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积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素质不断的得到升华,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教学也日益呈现出现代化和科技化,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油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艺术,许多技巧无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传授,因而,真正的油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特征的,这种传统的师生教学和交流模式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无法代替。

一、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艺术观念呈现使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艺术也越来越呈现出商业化、通俗化趋势。油画的主题创作性、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在经济面前受到影响、遭到冷落。社会上对美术专业性人才需求量较少,具有多种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高校培养的专业性艺术人才与社会需求明显不符。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量之间存在的矛盾

我国油画教学模式主要受苏联教学模式与法国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两种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油画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最主要教学的模式。因而我国各高校的油画教学目标与教学课时等均以这两种模式为蓝本。但,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油画教学的教学量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量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形成了现行的高校油画教学模式与油画教学量不相适应的现象,高校油画教学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当前我国艺术由于受新媒体技术和现代艺术理念对写实技能排斥的影响呈现出非技术化、无序化,从而使得油画教学呈现出与传统油画教学模式相对立的状态,这对我国以写实为主要教学模式的高校油画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许多高校为缓解这种冲击也对油画教学做出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约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

(三)办学规模与先进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

当前我国各高校油画教学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办学规模较小、教学模式、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油画基础教学上还存在着过分强调技能传授、忽视学生创作性能力培养的缺陷。现在国外专业油画美术学院已经实行专业工作室制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而我国高校则由于受资金、规模的影响无法实行。

二、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对策

“艺术教育的现在似乎决定着今后艺术的文化层次和精神层次,也决定着未来的艺术面貌。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曾经十分稳固。从历史长河看,绝没有永恒不变的格式或标记。”①面对我国当前高校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企及一蹴而就,而应当与现实条件相结合,推动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向着多元化、时代化前进。

(一)改革传统的油画基础教学体系

“我们时代真正的艺术并不像连续性断裂的观点所说的那样。艺术仍处在连续过程中。没有艺术的过去, 没有对保持杰出性的以往标准的需要和迫切要求, 像现代主义艺术这样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的。”②因而,对于油画基础教学我们应当根据“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加强油画专业基础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油画教学改革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造型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造型语言、绘画技能的掌握上,进而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在油画教学观念上,要实现由单一的写实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既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潜在个性的发现和挖掘,在不同阶段加强对学生技能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油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视技能培训,轻视理论学习”的思想。高校油画教学中加强人文基础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油画教学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技能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提高油画教学的评价效能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主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现行的教学评价侧重对学生技能的量化考核,对学生其他素质则缺乏足够的评价,造成了评价的片面性;教学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学评价往往在阶段课程教学完成时,因而缺乏动态性,对教学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因而,提高油画教学的评价效能已成为当前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

(三)健全创作教学体系

当前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写生基础扎实了,创新能力会自然形成。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写生与创作相脱离,很多学生直到毕业才有机会进行第一次创作。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是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健全的创作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是创作理论、基础训练与创作训练等的有效结合。

当前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已成必然之势,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与时代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才能使高校油画教学充满时代感,才能使我国高校油画教学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篇4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高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来鱼龙混杂,影响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定期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钢琴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积极参与到钢琴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去。但是,最重要的是高校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审查考核,鼓励激励老师能够不断的对钢琴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以提升资历的专业水平。高校也可以派遣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有资历的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对钢琴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学习是钢琴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的钢琴,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老师在教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切的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情感,这样,在弹奏钢琴时学生就可以渐渐的带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老师也应该给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环境中,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的情感。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心理、基础、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等等,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钢琴底功,并且在培养他们扎实的音乐底功时能提升他们的弹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篇5

1 高校足球教学现状、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服务于应试教育,并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足球的教学氛围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足球的热情。下面就当前国内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做几点分析。

1.1 用于足球教学的资源不足

足球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师资方面的力量。在当前的高校足球教育过程中,足球师资力量缺乏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有时一个足球教师带好几个班的学生,或者一所学校也就几个足球教师,这让足球教师任务繁重。与此同时,知识结构单一是足球教师本身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很多足球教师的足球素养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教学方法落于陈旧俗套,水平无法提上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着老师自身的发展。另外,足球教师还缺乏一定的职业修养,功利性强,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教书和育人的意识就显得薄弱。

足球的教学场地、器材也是足球教学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一些高校的场地设施的质量、数量问题严重阻碍了足球教学的进行。一些高校没有足球场地,对于喜爱足球的学生也是种打击。另一些高校仅有的球场地也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容易对学生造成擦伤。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一些足球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足球的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讲究战术和技巧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特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里只教授些无创新、无用处的战术配合。同时,足球教学的考核标准、方法的评价体系也是有待完善的。

1.3 学生没有多大的意识去学习足球

一些学校的体育公共课里没有足球运动,甚至没有开设选修足球的课程,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对学生的渗透,使得很多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大量消耗体力的足球运动,而更愿意玩网络游戏。即使有学生还愿意去参加足球运动,而足球运动需要较多的人参加才能进行,所以他们是很难找到趣味相投的人一起进行足球运动,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由上述也可以得出,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也是亟需完善的地方。

2 对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把高校足球教学质量提上去,把高校学生的综合索质提上去,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急需对高校的足球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下面针对上述现状、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2.1 提高足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地位

当前高校足球教育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与当前高校教学体制的不合理密切相关。为此,要提高足球教育质量,首先就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提高。同时,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足球教学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理论和技术。另外,高校还要加强足球教育的建设,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足球课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并努力实现之。

2.2 充实、丰富足球教学资源

首先,提高足球师资队伍的质量。学校在聘请足球教师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他们具有体育教育资格,以至于能担当为学生传授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选择体校足球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训练储备。此外,学校也应该对足球教师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使得足球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可以提高足球教师的自身素养。

其次,对足球教学方面加大经济投入,特别是扩大场地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足球场地缺乏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专款专用,建设和优化相关高校的足球场地,以此保证每所高校有足够的场地,为足球教学提供硬件设施的保证。另外,足球器材的完善也是必要的,高校应该加大经济投入,保证体育用品的质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3 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

在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方面,需要由原来的侧重技术教学到现代的“健康第一”的思想转变,以此体现“育体”与“育人”“育心”的统一;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层面的转变,以此体现“学技”与“终身受用”的和谐统一并得到发展。

在整合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足球运动技术的内容丰富,分类繁多,在一定的课时里无法完成所有知识技能的传授。一般而言,踢、控、运、顶、抢、截是使得学生能够进行低层次比赛的基本技术,也是使比赛成为可能的基本技术。因此,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把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术配合作为主要内容。

2.4 改善足球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方法的原则应该体现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其理性的思考能力。比如由学生来当教帅示范讲解某一特定技术动作,或通过多种游戏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来进行技术练习。

在考核标准、方法的评价体系方面,本着“着重于明天、着眼于进步、侧重于发展”的理念,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大纲要求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达到真实、客观、公正、合理的效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

2.5 培养学生学习足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首先,足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能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其次,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家足球队的现状,以此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去投身足球,改变国足弱势。

篇6

2.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篮球教学发展。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大多数学校仍然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分数不仅是评判学生的标准,更决定了教师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这是传统教学观念所带来的后果。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以及成绩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其他体育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学校取消这样的课程,仅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搞其他课程,正是这种思想观念使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事业缺乏正确认识,不论是设施完善方面还是师资培养方面都不够重视。篮球教学亦是如此,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时间不充裕等原因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降低,阻碍篮球教学的发展。

3.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缺陷。

课堂教学应顺应时展,与时俱进,但目前的篮球教学课程仍然是老一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思路影响,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老套,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这都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几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发挥个性的空间。这些原因都大大影响篮球教学的发展,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篮球教学的改革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改革篮球教学,首先应该明确,高校的篮球教育并非仅教授学生技术、技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有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有助于整体综合素质的改善。特别是在进行篮球团队的学习时,更需要让学生理解到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团队精神,理解这种运动的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针对教学模式问题,学校应该不仅注重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的设计,突出其特色性,还应注重考虑学生的需求,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在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也应该格外关注,如: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自练等能力都应该成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能力培养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需要教师能够在比赛或训练时注意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情况,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来及时改变战术或打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在篮球的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体验多种情况,提升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裁判工作来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时情况和巨大的压力的同时,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他们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的有意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除了单纯篮球技术之外的其他有趣事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篇7

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需要舞蹈的不断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让他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内心拥有丰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舞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

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舞蹈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新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气质,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也会不断的提高和增强。人们通过对自身仪容仪表的追求运用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做一个灵魂的舞者,从而对艺术有全新的领悟。

二、我国高校的舞蹈课程的普遍情况

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要不断地开展各项舞蹈类的活动。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舞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增进信息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对美感的强烈支持,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更多的舞蹈课程,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各个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这些舞蹈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没有音乐和舞蹈的专业课高校而言,音乐、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课程之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谊舞,授课的时间为大约一个学期,一周课程主要设置在周六或周末,两节课程;另一类为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育的价值,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人们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舞蹈专业只是为了培养那些日后可能会从事舞蹈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一般同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舞蹈课程一直作为各个高校的选修课,各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都没有正视的被列入必学的课程之中。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之中增设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但是从舞蹈教学的多元化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活动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对舞蹈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舞蹈智能化的发展对体育和音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舞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舞蹈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在舞蹈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源的基础太差。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相关的知识教育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学生接触过舞蹈教育虽然是在学校所学的,但对舞蹈教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课余的舞蹈表演。这使得高校的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缺乏适合的教材。舞蹈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规范的,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的针对各个高校所使用,在各个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选用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所选用的教材,或者是将以往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为一门辅助课程而言,教学课时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实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活动对其影响。目前各个高校的舞蹈发展水平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队,发展相对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围依旧是狭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教育,因为他们从未上过舞蹈课程,舞蹈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学生排练舞蹈是为了应付表演,但是这些单一演绎的舞蹈动作因为缺乏创新,通常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对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舞蹈团体来说,排练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背景)是: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辅导专业课教程,即针对性设置基本形体课,往往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成为检验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负着培育舞蹈专业从事人员的使命,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在师资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灌输式”教育方式,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舞蹈知识、动作、技能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断前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在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度,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出现的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问题)

1.生源质量差。普遍我国高校的艺术生生源质量较差,舞蹈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大学之前,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顺利的进入艺术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艺术动作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且在高校录取分数上,艺术分所占比例比较大,导致重视形体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出现。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时间训练,没有长期的舞蹈基础训练,甚至部分学生未经受过任何的专业舞蹈训练,在集训的时间段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教育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年龄早已经超过了舞蹈训练的最佳时间,身体的柔韧度以及软开度不够,甚至未曾开发,这样为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高校舞蹈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舞蹈技能培养,舞蹈训练的排课时间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舞蹈实践课上的安排比例比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也就是两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会逐渐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是以舞蹈实践为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动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1.保障生源质量。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调整高考,建立舞蹈形体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观念,合理的分配艺术分和文化分。对喜爱舞蹈,有意愿进入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应当端正其学习理念,从小训练基本功,不能为了应付高考而去参加所谓的集训,保障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片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学生毕业就业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并且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锻炼方式,如上岗前参加综合素质培训、进修等,树立理论服务与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育。除此之外,教学目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即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3.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舞蹈魅力,学生通过观看、欣赏舞蹈表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实践课程比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

4.合理安排课程。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舞蹈实践课的比例必须增加,可以每周进行3次舞蹈实践,且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己组织舞蹈队进行舞蹈表演(包括舞台剧、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乐剧等),可以邀请舞蹈专家、教育家、人民群众进行观看、赏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时更正学生的缺点,通过一次次的检验、磨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舞蹈素质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5.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且这种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且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无时空限制、视频、动画、语音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如在理论课上,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相关资料,将其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视频的解说,简化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优质的理解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训练之中,从而转化为舞蹈实践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点的渗透,从而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借鉴网络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舞蹈动作,融入新的舞蹈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恰当的配乐,使得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实践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或提供一些实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掌控力、心理素质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6.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微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作为学生的标杆,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素质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高效舞蹈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综合素质摸查及培训,上岗之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如定期开展交流会,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创设培训班,要求教师审视自身能力和素养,及时纠正教师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舞蹈家担任教学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教学力量,而且能够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全面的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进程,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对症下药最为关键,准确的把握问题,循序渐进的改正,才能推动其质变。

篇8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一、坚持“人本教育观”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其目前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转变,并树立“人本教育观”,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更好的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活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在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开设相关的训练课程,以更好的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最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增设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中常见的问题和矛盾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逐渐形成奋发进取、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同时社会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使他们真正的对社会有所了解,使其毕业后可以更好的步入社会。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

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是确保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此时就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各高校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积极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保障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国外考察、全国教学会议、专家座谈会、建立教学改革试点区域等政策来更好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2.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各大高校,大学章程的制定不仅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而且也是高校实现自主管理、依法治校的保障,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此时就需要高校领导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大学章程的建设与核准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明确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力度。3.重视对教学改革工作领导与统筹。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实施者,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此时就需要高校领导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纳入到日常的领导与统筹工作之中,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其改革效果和质量。

三、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

1.建立教学奖励机制。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对现有的教学奖励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不仅可以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可以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就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教学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国家级、省级、校级等申报工作,对于比赛获得好成绩的教师,高校需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经历,以更好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2.重构教师考评机制。教师考评机制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就需要高校重构教师考评机制,通过教师教学评价、科研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更好的提高教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3.健全教学奖惩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优化,提高教师教学队伍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可以通过“人本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慧.关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5,18(9):90-91.

篇10

二、试点学院改革举措

围绕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试点学院改革主要针对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源、师资、培养模式以及体制机制保障等四个方面展开,立足各学院自身特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招录与选拔机制改革。在本科生生源招录选拔方面,主要以创新基于国家统一高考的自主招录方式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强调从学校、学科、企业三个角度全面观察选拔学生,设立了“三三制”自主招生委员会[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实行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4];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以实施工程科学“夏令营”和“冬令营”为抓手,选拔具有潜力的学生[5]。在研究生生源招录选拔方面,主要以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优先鼓励招收具有创新实践活动经历的学生,破格录取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采取硕士自主命题招生,博士试行“推荐—审核”招生,并单列招生计划[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个性化培养以及文化素质培养等方面。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建立了以课程组为主导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即课程由教授“组团”来完成授课,每个教授至少参加两个课程组以参与一线教学活动,同时制定了教授值班制度,以“OpenHour”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与教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6];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组建本、硕、博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生学业团队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7];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强调校企深度协同合作,建立融合社会资源的工程实践基地,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同时学生可参与真实的企业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养质量[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强调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和个性化培养,通过不同类型(科学型、技术科学型、工程型)导师的自由选择,获得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差异化培养[3];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建立“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提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能力[8]。3.教师聘任与考评制度改革。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建立了“育人优先”的用人导向,实施了基于学科发展规划的教师选聘机制和基于团队制的教师绩效管理机制改革[5];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学院建立了教师全球招聘、人才引进第三方评价和“一人一价”、“按水平定薪”制度[9];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推行师资分类管理,“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施可并轨AB轨制,“A轨”岗位采用现行考核和薪酬体系,“B轨”岗位设置增量薪酬,实行年薪制[7]。4.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学院均坚持并实行教授治学,相关事务由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处理,确保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协调发挥[4,9]。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三个一级学科为基础组建三个分院[7],理顺学院学科之间的关系,释放学科活力,强化学院实力;同时强调“放权”和“规范”,确保学院办学自的适度掌握和合理利用。

三、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试点学院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0]。这些做法和举措给各类高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改革举措的制定和实施依赖于改革主体本身的特点和现状,全盘照搬并不可取。因此,本文在研究试点学院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实现改革的一般步骤。1.明确改革目的。改革不是盲目地“去旧迎新”,更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试点学院的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各学院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行业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如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以构建“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层次兼备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从而围绕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出发,打破原有的壁垒,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各环节和要素。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前必须立足现状、面向未来,明确改革的最终目的,理顺改革思路,为改革之路指明方向。2.做好顶层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试点学院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有所依据,如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依据“综合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制订了“一个核心、双轮驱动、三项抓手、四个突破”的试点学院改革方案[5],作为整个改革项目的依据,为改革目的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前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明确各项任务的主题、详细目标等,建立改革战线。3.分步推进实施。改革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改革,而是涉及全校乃至整个高教系统的改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活动,往往涉及几个乃至几十个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在改革目标的指引下、在顶层设计的牵引下,明确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时间节点等,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方案,有序推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势必会影响一部人的当前利益,改革进程有可能遭受人为的阻力,因此方案的实施必须宣传到位,获得广大师生的支持,从而集全校之力共同推进。

篇11

在高校基础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抱怨学生不好教,学生抱怨不好学,学了没用的现象。如何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呢?本文将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说明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就“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计算机基础课来说,教学思路出现的问题,跟英语教学思路的问题一样,太注重“语法讲义”,等到真正开口讲话时却“不会说话”,等到到设计软件时却写不出源代码!目前大多数处理方式是“语法驱动”:这种教法的缺点就是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完这门课后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勉强应付选择题,独立的编程能力几乎为零。

(二)学生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定理、定律、方法,并利用这些知识完成作业,通过大量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与程序设计技术的要求几乎是对立的。设计程序算法的本质是归纳、创新,是内省的领悟,而从这些算法中几乎不可能演绎出新算法。如何让学生从旧的思维习惯中摆脱出来,独立自主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三)评价系统和考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方法和考试制度是指挥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现在很多高校的现状是:仍用一卷定终生的书面考试方式,或是即使采用了机考的形式,但内容仍偏重对基本语法、算法的记忆、掌握,而忽视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考核,导致学生为了拿高分而背程序的现象。

二、课程体系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弱化学生对编程知识和语言本身的关注,突出对知识的运用,并在课程中引入软件工程的思想,指导学生编写规范的程序。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中,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算法分析)——解决问题(编写程序)——语法小结——程序测试、结果分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单元为例,说明课堂教学组织结构。、

1.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任务一: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任务二:从键盘输入你和你朋友的年龄,判断谁的年龄最大,输出最大者的年龄。

算法1:用不带else的if语句编程。

算法2:用带else的if语句编程。

算法3:用条件表达式实现。

任务三:给出有身高和体重计算的“体指数”,判断某人是否属于胖。

算法1:用不带else的if语句编程。

算法2:用带else的if语句编程。

算法3:用在else子句中嵌入if语句的形式编程。

任务四:根据输入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相应的五分制成绩并打印输出。

算法1:用嵌套的if语句编程。

算法2:用switch语句编程。

任务五:编程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要求根据用户输入的表达式计算,指定的运算符是+、-、*、/。

2.语法小结——if_else;if_then_else;switch。

3.程序测试——白盒测试法。

4.编程练习。

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做到选择任务典型,能够代表一些基本的算法,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问题算法由浅入深地介绍,语法知识逐步展开;将程序测试引入,不仅需要设计合理的测试数据,还需要设计不合理的测试数据,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程序测试观点。

(三)教学手段的变化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将一些概念、语句的格式说明、案例代码制作成课件,加大信息量的投入。大部分例题和习题直接在C编译环境下讲授,但部分案例的分析和程序的编写过程,则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随着老师讲解和板书,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能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师生互动。该网站收集了完整的网络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在线测试、下载中心、在线答疑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

衡量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好坏,不是看学生“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以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评定是以8:2的方式,即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20%。在新的评定体系下,采用5:3:2的评定方式,即期末笔试由80%降到50%,增加了实践环节成绩,占30%,平时成绩20%。这种考核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三、结束语

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教学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实施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明显提供啊,为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12

1目前高校哲学教师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上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我们一般认为大学生不但思想活跃,而且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但现实情况恰好相反,学生几乎很少积极主动的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的提问更多地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有的学生过于迷信教材,排斥教师提出的不同于教材的观点。学生问题意识缺乏与进入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很少有哲学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仍按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2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首先,部分哲学教师经典著作阅读较少。为了能把每一个原理讲深讲透,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原理的出处及来龙去脉,所以作为哲学教师,要熟读吃透经典著作。其次,部分哲学教师自己都不能真正把哲学理论研究深、研究透,不能揭示出其理论价值和生命力所在,哲学课的实用性不可能体现出来,哲学课必然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教师对相关科学理论的掌握较少。要想哲学有强大的说服力,就要借助相关的科学理论,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教学环节上缺乏科学的设计

哲学教学状况的不尽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具体表现在:有的教师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和课程本身的特点,过多的关注师生问答方式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或者只选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其结果是不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而且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有的教师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过度关注班级当中思维较为活跃爱发言的几个学生,这固然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自身,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使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形成自卑感,人为造成课堂学习氛围的两极分化。

1.4教学效果上缺乏必要的重视

首先,大学扩招后学生数量急剧增长,而教师队伍却没有多大变化,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院校只能选择大班授课或特大班授课,这种大班授课教师很难实现师生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由于哲学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多,很难抽出时间深入的搞科研或者外出进修、交流,水平和能力趋向于停滞不前,这也影响教学效果。再次,有的哲学教师讲课内容过于专业化,对于不是本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推进高校哲学教学改革的若干举措

2.1在授课理念上,注重师生互动思考

下课铃一响,一堂课结束,许多教师认为授课到此告一段落,应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但笔者却认为下课铃响不应该是上课的结束,从某种意义来说,更应该是上课的继续和延伸,授课结束前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授课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多地关注把授课内容讲清讲透,忽略师生思考的互动性,笔者认为讲清讲透固然重要,但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师生互动。一个很好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把合作学习的要求提前布置给学生,准备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后半学期每节课拿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汇报演讲,这种方法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授课内容上,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学

目前高校使用的哲学教材,基本上沿用的是前苏联的那套框架,体系和思维方式较陈旧,这种体系和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再加上教师为了与大纲一致完成教学任务,讲课势必面面俱到,实效性很难体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但不应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保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容易理解或者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以有选择性的讲解,甚至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学,对那些重点和难点可以进行专题教学。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可以选择有争议性的社会性事件,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

2.3在授课环节上,以问题为牵引

哲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一门课程,不应以讲授为主,哲学教师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深入研究,让“问题”成为哲学教学的牵引,改变用事例证明哲学观点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是提升哲学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教学中突出“问题”,坚持以实为本的做法必然能够彰显哲学的活力和重要性。面对“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从中可以磨砺意志、锻炼思维、增长知识,还能激发理论创新。即使有的教学内容教师认为用讲授的方式授课效果更好,也应该对所讲哲学问题的答案持开放态度,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

2.4在授课效果上,重视社会调查和实践

大多数学生学习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过程中只求会背哲学观点,根本不会运用,更不会求解来自社会生活的课题,因而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学生学习哲学,目的不是练记忆力,而是要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这些能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哲学授课中应增加社会调查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对各种现实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谢文成.近年来哲学教育改革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2.

[2]唐庆民.哲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

篇13

(1)教学缺乏目标性。在目前我国高校足球课堂之中呈现出来的最大缺陷,笔者认为是教学缺乏目标性。我国高校足球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以高校足球教育教学课堂为基础,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提升,并在此过程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个性,促成其在学校之中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同时,使其能够树立体育终身教育理念,为体育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足球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首先,高校体育教师要努力完成学校对体育课堂的基本任务要求;其次,体育课堂自身需要大学生进行一定的体力消耗,许多学生则更期望能够上得轻松一些;最后,部分高校与体育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时,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就课论课”,缺乏全局化思考。种种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教学目标的实践性缺失。

(2)教学方法一元性。目前,在我国的高校足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仍然多采取教师为主的班级授课制。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高校足球课堂教学之中,依然是体育教师进行直接的耳提面命的传授,对于足球的历史、足球的基本动作、各种技巧进行直接阐释,而缺乏让学生亲身感受的“试误性”训练。许多高校体育教师虽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进行了较为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常常缺乏必要的硬件等辅助配套设施的支持,这直接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严重受挫,进而直接影响了高校足球教学法的多元化发展。

(3)评价与考核标准缺乏实践的合理性。我国高校足球教学活评评价与考核标准之中,对于学生的考核往往是结合学生日常体育课出勤情况登记表、学生的课堂表现、印象分再加之通过选择一两项足球技术进行考试。依据学生对于这一两项足球技术的掌握进行综合评分。虽然评价与考核方法相对科学,但是,当笔者看到足球课堂成绩统计表时,则大部分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调查其原因,在于对于评价与考核标准缺乏客观、实事求是的实践。

二、关于高校足球改革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足球教学目标,并将其客观地贯彻于具体的足球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足球教师,应当加强对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应研究成果在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方面的运用。同时,应当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相结合,在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之中,要有全局理念,要能够系统地传授与个性化培养目标相结合。对于足球教学活动而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但是,没有严格目标指导的足球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出真正的足球人才。

(2)对目前足球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足球教学方法转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仅是方法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思维的转变。高校足球教师要能够在加强普遍意义上的足球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充分地重视个体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足球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