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

篇1

3、加强安全管理。继续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舍安全、游泳安全、外出活动安全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期初有布置、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有督促,期末有评比、有总结,努力减少和遏制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4、通过学校宣传栏、广播、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学生大会、安全例会、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等途径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到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全系数高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

1、各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工作,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全面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素质,推进依法治教进程。首先,各校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其次要以“四民主两公开”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篇2

学校依照教育的法制规定,对师生及社会进行法制知识宣传,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增强我校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意识,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学以致用,知道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要点

1、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我校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机制,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年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年度,学校将组建以校长胡伟为组长,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其他成员和各办公室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学校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2、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法制意识。

(1)“五五”普法以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水平,我们首先要强化校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2)把教师学法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加强全体教职员工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提高认识,依据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强化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意识。

(3)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强化班风、校风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苗头,防微杜渐,把违法违纪率降到最低限度。

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形成法制宣传教育的合力。

建立必要激励机制,稳定和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和新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并从实际出发,开展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教育,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知识和管理指导水平。

主动争取司法、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探索建立学校综合执法机制,依法维护教师的学生的合法权益。

4、多渠道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1)组织学法,增强法制意识

学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加强学习,是普法工作的基础。为此,我校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法规搜集整理出来,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学校教师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依法施教;学校普法工作者要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宣传教育的重点,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二是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现有思品课、社会课、地方课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要充分运用学校橱窗、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展普法教育。四是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加强自护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收集社会中由于无知、愚昧而造成的自我伤害事故或他人伤害事件,分析原因,自我对照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每个学生能在活动中明白: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进行自我保护,才能健康成长。

(3)开展活动,丰富学生法律知识

在法制教育的方法上,既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拓展新的途径,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法制宣传橱窗、法制宣传展板、法制小报,通过外出参观、法制讲座、观看录像、主题队会、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扎扎实实地学习并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交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实现宣传教育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上、行为上参与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的学习,达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新境界。

(4)加强执法制度建设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在教师中树立“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爱生敬业”师德教育活动,开展行风建设活动;继续执行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津贴分配方案,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力度;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5)切实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进一步加强每日教师的值日制度和门卫登记制度,全体教师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各班在开学初及时做好学生往返交通方式的登记,教育学生及家长不乘“三无”车辆,以确保学生往返途中的安全。

(6)加强沟通,提高普法工作成效

篇3

1、我校已聘请了西河派出所的管理片民警及西河火车站铁路派出所公安为我校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请他们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和开展法制教育座谈。

2、在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都制定了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法制教育讲座就是其内容之一。

3、相关专业开设了法律课。

4、各班建立问题生档案,并制定了帮教措施。

5、开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

6、通过召开家长会和进行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监督和教育活动。

7、通过每周的校园之声广播和板报形式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8、通过树立优秀典型,表扬先进的活动对学生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9、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篇4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篇5

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传统的英语教学老师先教学单词,再分析词性与用法,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晕脑,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游戏、表演、歌谣,歌曲改编等形式,也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形式,小组合作、竞争等方式,激发学生爱玩、好胜的天性,让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既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1.游戏

活泼、趣味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能激发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将知识融入趣味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2.歌谣

歌谣短小精悍,节奏感强,富有音律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美妙的音律中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歌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是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3.竞争

孩子好胜心强,所有的人都不甘落后,适当的竞争机制会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一个小小的sticker或一个小星星、一面小红旗等;或给与言语上的鼓励与表扬,Clever!/ Good job!/ Excellent!等,都会让学生产生无尽的趣味,在你追我赶的热闹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空前高涨,人人投入,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避免了上课走神的现象。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之持续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

三、丰富多彩的运用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催熟剂

篇6

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的发展和实践活动中,情感的倾向性与意志的坚定性是激发学习效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求知欲就是它的集中表现。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很多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不足,在教研活动中对此方面涉及也较少,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良好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驱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过程,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导思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主要来自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获得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而引起学生兴趣主要是通过悬念和情境等手段创设出使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的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吵着要根数最多的,老大自以为很聪明,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多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要长一些。’后来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的甘蔗,将第一根平均分成两份给了老大一份,将第二根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其中的两份,将第三根甘蔗平均分成六份给了老三其中的三份。三个小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自己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的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生激烈地讨论着,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二、引议释疑

引议释疑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首先出示准备题:修一条4800千米长的水渠,由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修,需要30天完成。问: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找学生板演列出算式)

4800÷(4800÷20+4800÷30)=12(天)

(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时间

然后把题中的4800千米换成4200千米、3600千米、1200千米分别让学生计算,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此时老师提问:“为什么水渠的长度越来越短,所需要的时间却不变呢?“这一问,揭示了认识中的矛盾。如果老师把题中的修水渠改为“一项工程”(把准备题变成例题),所需时间会不会变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整数应用题中的“工作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异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点拨提高

有人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进而使学生产生继续摘“桃子”的愿望。例如,在教学上面的“工程问题”时,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新旧比较,不难看出如果把全工程看作“单位1”,这个隐含的条件抓住了,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我对例题是这样点拨的:(1)要求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2)如果把全过程工作量看作单位“1”,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各是多少?(3)两个工程队合修,每天可以完成整个工程的几分之几? 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篇7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支众多,但笔者认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最为紧密相连的是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中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它又被称为“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功能法”(Funtional Approach),或“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主张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很适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包括对话、图片和实物等工具的借助,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口头练习,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的不仅是语言运用的正确性,更是求得体性。教学中所创造的真实情景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非常符合跨文化交际教育所需的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要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更能掌握到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这样,学出来的语言才会更地道,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跨文化的交际失误。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内容应渗透于第二语言的教学环境中

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产语法学说的影响,一直以来比较重视语构方面的教学,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容易忽视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构的教学与文化教学两者发展很不平衡,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跨文化交际学和功能学的出现,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在语言中学习文化,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重要性,但我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待完善。

跨文化能力不同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它是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其中语言交际能力是核心和基础,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是学习语言主要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家,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第二语言的教学紧跟文化现象的发展,因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例如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的体系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第一,语构文化,中国自古以来讲求天人合一,中庸,和谐自然的生存环境,许多短语、句子等重意合而轻结构,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第二,语义文化,中国的很多古诗词,成语,还包括生活中常用词,有很独特的意象,如“狗”、“龙”在中西方国家中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三,语用文化,即在语言使用中所体现的文化,它对我们生活中交际能否顺利实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中西称谓,礼貌用语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用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交际法中,创造一些真实场景,如商店、超市、医院等,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以致用,课堂与课外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的表演形式来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能力,还可以通过观看电影,讨论一些中西方节日的送礼习俗等差异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开口,并感受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为以后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持久的动力。

以上几方面都能把文化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交际法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很好地融入到第二语言教学中,这两者的渗透融合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恨大的促进作用。

(二)第二语言的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与人交流,但交流得不得体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该怎么去交流却是一个涉及文化方面的问题。所以不管是语言学习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为了去了解文化,去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学习一种新语言,由于本国母语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在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也许你语言学得很好,与外国人交流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但交流得体吗?地道吗?随便说“of course”礼貌吗?随便叫”老外“合理吗?这些都是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交际法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许多材料通过活生生的情景进行口头操练达到运用语言进行得体流的目标。这样,才会从一定程度上克服“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引入文化的教学,一方面使语言学习生动有趣,让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一门语言;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再第二语言国家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提前了解更多的文化差异,克服心理障碍,最快地度过“文化休克”期。因为人的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可以宽容,而违反讲话原则却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相连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研究不断影响着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又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学会与该文化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偏颇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教学,将二者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则更是不可取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任务,也是文化课教师的任务。所以,跨文化交际教育如何有效地进入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教育进入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处理建议

(一)提高老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进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帮助外国学生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是第二语言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老师自己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教学能力,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都要高,了解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特点并清除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冲突,再去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棘手问题。课堂中,教师尽量多地要求学生们用目的语通过一系列交际活动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这样一方面能在课堂上提前适应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提前熟悉目的语国家的不同文化,克服“文化休克”等心理和生理障碍。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课堂活动具有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点,需组织多元化的跨文化交际课堂活动

在跨文化交际课堂活动中,笔者最推崇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尼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Johnson)的合作学习模式,它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讲学习者分为一组多元化背景的多个小组,让学习者体会其中不同文化背景学生所具有的不同行为习惯与风俗等。其间的活动可以是各组的地域文化介绍活动,生活场景短剧表演、对不同文化国度的人的思维模式与课外活动场景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模式,既提升可学习者本人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又极大地提升了多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另外,如果课堂环境的布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参照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中的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G.Lozaov)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教室有可调节的柔和光线,有播放音乐的设备,墙上贴有许多目的语国家的美丽图片,可用沙发、地毯和床来代替课桌椅,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除了去目的语国家,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只有通过大量的模拟真实场景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来慢慢培训和学习。

(三)邀请具有代表性文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专业教师进入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

每学期尽量邀请能代表欧洲、南北美洲、非洲、澳洲、亚洲等具有代表性文化国家的具体较强跨文化意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参与到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高校是可以做到这点的),与学生们通过提问、讨论、娱乐的活动方式,让他们更地道地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因为毕竟本国的老师知识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每个国家的风俗人情,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国外生活几十年的人仍不能完全适应。外籍教师则可以弥补这点缺陷。他们也可以按照第2点所说的一些活动方式参与其中,多给学生讲解本国的历史、生活习俗等内容,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再多实践,这无疑是质量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结语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中的交际法并不是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唯一理论,“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具有雄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吸收了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的长处,明确提出培养交际能力这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但这一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与社会上真正交际还有很大距离,如何通过课堂上的交际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8

(本文档共

6

】页/【

2503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重视不够,学习不认真,成绩不太理想。从上学期的考试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还在学习习惯、答题规范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例如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不扎实,更谈不上熟练运用,遇到问题不能准确答出。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答题时不仔细审题导致失分较多,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偏差造成的答非所问。答题随意性较大,不能较好地用好教材的简洁语言、政治术语来表述,层次性、逻辑性差,准确性、条理性、规范性有待提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考试态度不端正,不能准确表述、认真作答。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体现宪法精神,即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教学内容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打入自己的公民境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材继续秉持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

(五)

认真备课要了解教材的总体布局,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六)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细化学习小组的管理,让学优生带动和帮扶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课堂为平台,以活动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让他们敢说、多说,敢做、多做,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八)

留给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争取在每节新授课上留出3-10分钟,并利用复习课,让学生记诵书中学过但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让他们以复习的方式将书里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少走弯路,成长为具备基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公民。

篇9

第三,打造一支高素质法制教育教师队伍。要努力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良好法制环境。首先,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观看法制题材的电影电视,举办专门的“法律知识”、“道德知识修养”讲座等,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让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阵地;其次,教师要把握课程教学主渠道,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把握好教学契机,在启发学生认知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小学自然第四册第三课《水的用途》,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教材让学生了解水的广泛用途,知道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和怎样节约用水,初步接触一些有关《水法》的常识。

第四,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密切配合学校切实抓好小学法制教育。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权利,培养孩子善良正直的品格,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长要切实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密切配合学校举办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在家里进行一些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另外,家长还要密切注视孩子的日常行为,一经发现不良行为应坚决纠正,防微杜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同时,家长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基本的法制教育,如教育孩子要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讲宄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建立同学间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从小学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等。

篇10

二、规范办学行为,依法管理学校

1、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凡学校有重大事项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再召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经全体教师通过后方才执行,坚持做到校务、政务公开。

2、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着重做好校园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彻底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学校实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巡逻制度,确保学校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学校消防和用电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及时更换老化电线,确保学校用电、用水安全;制定了安全方面的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师生能够迅速疏散,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3、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做到开足、开齐课,特别是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要求每位老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学校严格遵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不随意变动上课时间,不在假期里给学生补课。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做到了“四落实”,即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活动。

5、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治理乱收费现象。凡涉及向学生、家长代收费的,我校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并在收费期间向学生、家长进行公示,维护了学校、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进

1、采取课堂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学法的落实。一是制定好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明确课时安排,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二是要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安全教育日等特定时间,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学生学法的效果。

2、采取“小手牵大手活动”,推动学生和家长互动式的法律学习。每月要求各班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班会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班会上讲一个法制故事。课后每个同学回去给家长讲一个发生在你身边或所知道的遵纪守法小故事或违法必受罚的案例,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学法、用法,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学法用法。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手抄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

4、以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为契机,抓好学生普法教育。以创建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依法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工作,从而实现教育队伍更加稳定、校园秩序更加优化、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安全管理更加完善的目标。①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目标,深入开展安全法制教育,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②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③建立联控联防长效机制,深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禁学生在课间出入校园,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④加大检查力度,坚持季度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重点对校园教学楼门窗、电路、体育设施等隐患进行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⑤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对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多渠道宣传,拓宽法律宣传学习的宽度和广度。在强化学法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学校的宣传橱窗,每学期都有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违法行为图片展。各班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并把此项内容作为班级考核、文明班级的评比的主要条件。

通过扎实开展上述“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我校“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师生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师生安全无事故、无辍学、无违法犯罪、无盗窃案件、无刑事案件等;三是师生的遵纪守法率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篇11

二、主要内容

深入宣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消防法》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以及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年内法制教育的学习时间,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少于40学时,在校学生应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深入开展学校依法治理,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建立健全包括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追究、奖惩等内容的学校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和“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法制教育领导体制,使依法治校从单纯的法制教育向依法治理教学秩序、规范各种收费、提高教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文明校园环境转变,切实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将课堂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交通安全、禁毒、国防、环境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校)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用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全区中小学校都要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联系驻地部队、政法机关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建立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法制宣传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列入对学校的考核,将法制学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举办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师资队伍。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在各学校设立法律图书室或法律书橱、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开辟校园网“法制教育专栏”,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发挥网络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六)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制定《*区创建“法治学校”评定标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按照“法治学校”的评选要求和标准,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与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年内在全区开展首批市级“法治学校”评选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教育局牵头,具体负责“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工作推进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质量。

篇12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__区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__~2015年)》,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稳定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教育局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学校校长及教职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自觉学法知法,做遵纪守法、护法维权的社会典范;全面提升教育局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使法制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为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干部、教师学法制度

建立健全干部、教师学法制度,以组织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职工各类培训班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法律学习,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落实工作。贯彻教育部《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去年全区师德建设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师德建设,禁止对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侵权作为,保障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不受侵犯。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发挥家长、社会对教师有偿家教等不良行为的监督作用,并及时予以查处。把教师的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学法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教师依法执教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范围。

(二)落实纲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精神,继续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创建活动。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开足开齐国家、省市规定开设的课程;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和规定进行招生;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促进教育行风建设。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行政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和以工会为主的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把校务公开工作上升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工作方式,使其与规范学校管理相结合,与扩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相结合。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类学科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渗透。保障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把“四落实”列入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考核。

2.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内容。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积极探索和推进公民意识教育,深入开展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消防教育、国防教育、国家版图教育、语言文字规范教育、 交通安全以及其他各类预防性安全教育,并将其有机整合于学校法制教育范畴,使教学内容更为科学、系统。

篇13

技工学校应当通过法制教育,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权利义务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办事等基本的法治观念,使法律成为指导自己辨别是非,确定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通过法制教育,使技校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合格公民。

1 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1 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我国宪法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需要树立全民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技工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社会成员,这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从而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为建立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是当前技工教育的现实需要.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改革,目前技工教育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于高中和大学学生普遍低一些,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令人担忧是不能回避的事实。相对而言,学生文化课成绩差,学习热情不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较消极。如果进入技工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引导,就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产生违法行为。技工学校既是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域,也应当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

2 目前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2.1 法制教育的目标有偏颇.就全民普法工作来说,塑造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形成公民的法津精神和对法律的信念是普法教育的根本。然而,目前技工学校法制教育大多停留在法律知识的灌输阶段,忽视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这个更重要的目标。虽然掌握法律知识是遵守法律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仅仅具备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法律,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目前很多技工学校把加强法制教育限定在学生“不出事”的目标上,认为只要学生不犯罪,其他的都不重要,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2.2 教育教学方法简单陈旧.虽然很多技工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是大多数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局限于教师的讲授灌输,严重缺乏活动课程,缺乏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对学生解决法律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这种课堂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简单陈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非常差,造成法制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3 如何加强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

在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法制教育的课时、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探索多种教育途径,大力建设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格依照“依法治校”的原则,在开展各项工作与活动时要依法进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学校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与法律熏陶。具体来讲,加强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1 增强法制教育的观念,增加法制教育的课时安排.法律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法制教育必须有一定的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加以保障。没有相应课程、课时的法制教育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目前,技工学校法律课程的内容大致包括两方面:第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法律部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内容;第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如企业法、公司法、会计法、税法、票据法、证券法、银行法、合同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目前,虽然大多数技工学校都开设了法律课程,规定了课时数,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在规定课时内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我们学校为例,作为德育基础课的《道德法律与人生》每周2课时,一学期约计40课时。这门课程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一部分是法律基础知识。其中,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内容,法律部分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较小,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每一部分都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基本的知识传授都成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法治精神的培养就更无法实现了。

另外,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经济法基础》每周4课时,一学期约计80课时。但是经济法包含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法、合同法、劳动法、会计法、税法、票据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内容,根本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学生对此也很有意见,经常问老师为什么教材上的内容有些不讲,老师只能回答“没有时间”。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和课时的合理安排,保障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

3.2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法律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性,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当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而应当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教学方法要摆脱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加大活动课的比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2.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社会生活中各种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解决社会问题,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案例具体生动,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丰动性,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案例教学使课堂教学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2 学校应当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校可以通过法律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征文、模拟法庭等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生动活泼的活动,牢固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校也可以和律师事务所联系,邀请律师到学校解答学生及其亲属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学校还可以和法院联系,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理,通过庭审体会到法律的尊严;也可以和少年管教所、监狱等单位联系,通过违法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使学生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目前,许多技工学校在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实践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