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篇1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

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篇2

中图分类号:G416;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13-01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开展社区教育的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我国乡镇化技术学校承担了广大农村及乡镇的成人终身教育工作,成为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桥梁。

一、加强精神方明建设是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

(1)广大老年人迫切需要健康和文明的精神活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和桥镇辖区为例,老年人口已达常住人口的20%。而和桥镇五个居民社区及十四个村民社区只有社会养老院五所,容纳了很少一部分老年人,而大部分老人还是以自我养老为主。调查显示,部分老年人没有参加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沾染上了赌博迷信活动。

(2)广大的青壮年迫切需要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动。青壮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既承担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工作,又要承担起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本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因受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影响,空余时间并不是很多,就算在节假日也没有做到进行自我学习,还有的青壮年把不多的空余时间荒废在一些不良嗜好及一些无谓的吃喝上。

(3)青少年也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数,他们衣食无忧,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因而出现了一些啃老族。有些青少年迷恋网络,对网络信息不加选择地吸收,易受不良思潮的诱惑和影响。有些青少年意志力不强,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

二、化技术学校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作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行政村一般都有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文化活动室。虽然设施比较完备,但利用率并不高。有的地方就算能够对设施进行开放,也只是让群众自主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大。化技术学校作为地方成人培训机构,既要担负起对区域内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任务,又要担负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化技术学校应该从思想和行动上转型,以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任务。

(1)加强对现代女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女性扮演着儿媳、妻子和母亲的多重角色,是“和谐美满家庭”的核心,对和谐美满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传承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好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提高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女性文化素质越高,其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抚养教育子女的能力、管理家庭事务的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就越强,家庭凝聚力就越强。二是要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应举办各级各类的学习讲座,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同时还要开办插花、缝纫、茶艺等培训班,提高她们的劳动技能,使她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不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为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

(2)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办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计算机、烹饪等培训班,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培训,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人精神面貌好,生活幸福,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和谐,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3)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文化知识看得比较重,往往忽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为此,化技术学校应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各类专题讲座,如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制讲座,也可请区域内的优秀人士举行事迹报告会,还可以组织有一技之长的人对青少年进行辅导和培训。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学到了知识,练就了本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青壮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化技术学校对青壮年的培训工作比较多,因此,对青壮年的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感恩、诚实、孝敬等优良中华传统的教育。

三、结束语

成人学校是成人培训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更讲文明和诚信是成人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成人学校应该和居民委、村委会、政府和各级学校,共同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立新,乐传永.成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2015(06).

篇3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篇4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5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推动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海南将乡村道路、改水改厕、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扶贫等各项涉农资金捆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逐步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生态先行、特色致富、文化育人”的文明发展之路。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工程中,海南省还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阵地,大力开展“送戏下乡”、“法律进农村”、“美德在农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切实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截止到2010年2月,全省已建成18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同年11月,全省建了1279家农家书屋。

2006年至2010年,通过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各党政机关“包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海南省共创建文明生态村6000多个。截至2010年底,该省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了1.1万多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49.7%。如今,独具海南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已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为全国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邯郸:“欢乐乡村”打造没有围的剧场

2010年以来,邯郸市探索出了“行政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子,盘活和对接各类城乡社会资源,推出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工程。一年来,“欢乐乡村”成为农民群众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

邯郸有5000多个建制村、县乡人口近800万,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乡土文艺人才却有艺无处展示。为此,邯郸市去年在全市组织实施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工程,把资源向农村倾斜,把触角向基层延伸。“欢乐乡村”工程为农民度身打造喜闻乐见的10项活动,如“田野之歌”农民合唱赛、“布谷之声”农民歌手擂台赛等,然后由村到乡再到县、市,层层选拔出千支乡村文化队伍。此外,与此同时,邯郸市还建起文化人才库,目前有各类文艺爱好者、民间文化继承人、传统绝技者2万余人。与此同时,邯郸市给入农村文化人才库的农民发放“特色文化户”牌匾,并为他们提供专家指导、技能培训、活动平台等多项支持。目前,该市建起200个文化示范村、100个特色文化户,涌现出戏曲、歌咏、剪纸等文化队伍1900多个,参与“欢乐乡村”工程的群众超过100万。“欢乐乡村”不仅完善了送文化,更成为“种文化”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214个乡镇文化站、1730家农村书屋、1434个村民中心,使用率达到98%。

篇6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还应建设精神文明。而后者往往容易被简化或是忽略,这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一、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有:种植养殖政府补贴、政策保护价收购粮食、乡村道路硬化政府拨款、个体户经营政府补贴、家电下乡政府补贴等等。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精神文明的定义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四、农民精神文明现状分析

(一)形式不“精神”。农民精神文明现有形式有:看电视、玩纸牌、扯闲谈等等。电视如同一把双刃剑,偶尔看一看,确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娱乐方式,但若沉迷于看电视则会让人越看越觉得内心空虚,且深夜看电视影响睡眠。玩纸牌是一种简单快捷分出大小胜负的游戏,一般用来赌博,属于违法行为。邻里之间扯闲谈容易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利于邻里和谐。上述形式组成的农民精神文明一点也“精神”不起来。

(二)内容不文明。农民精神文明不文明的内容有:说脏话、闹矛盾、好赌博等等。说脏话包括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不顾及受众的感受,不负责任的话、下流低级调戏戏谑的话开口即来,不考虑后果和影响。闹矛盾包括打架斗殴、诽谤谩骂、相互攻诘,轻则吵吵闹闹,重则头破血流。好赌博的人一般属于好吃懒做,心存恶念,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这种人一天到晚不离牌桌,赌得天昏地暗。上述内容组成的农民精神文明毫无文明可言。

五、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文艺下乡。农村缺少的不是粮食,而是精神食粮,文艺节目是最好最直接的精神食粮。文艺下乡,就是给农民送去精神食粮。文艺的受众是农民,就得要求文艺节目要贴近农民的生活,演绎农民喜闻乐见的人和事,拉近文艺与农民的距离。文艺下乡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活动,就像我们每天要吃粮食一样。我们一日吃三餐,文艺下乡一年三次,应该得到保证。文艺下乡应该做到让农民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还在农民心态及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让农民得到娱乐的同时,还能增长科学知识。

(二)科学下乡。在农村,近亲结婚仍然存在,有病不医信迷信的大有人在。可见,科学在农村还很匮乏。我们不求科学在农村的普及一蹴而就,但求科学在农村的普及要尽快行动起来。科学早一天在农村普及,就能早一天惠及农民。科学下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也可以通过发放手册、讲座、讨论等形式普及。总之,科学下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让农民一听便知,一看便晓,一学就会。

(三)图书下乡。在农村,图书是极其匮乏的。常常由于经济原因的制约,很少有农民去主动买书看。如何解决农民免费阅读图书的问题是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实,在农村建设村级小型图书馆供农民免费借阅是一个可行且不错的办法。如果有供农民免费借阅的图书,肯定有不少农民会利用农闲时间来看书。看书对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都是很有帮助的。图书下乡,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无图书可读的问题。图书下乡应作为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措施的重中之中。

(四)活动下乡。组织农民在农闲时搞一些竞赛活动,增进农民之间的友谊,提高农民务农的水平。比如:插秧比赛。三五个人一组,分成三五组,分配好相等的面积,看哪一组用时最少,看哪一组插秧最好,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要求获胜者传授窍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五)骨干下乡。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可以安排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从事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真正拉近科学文化知识与农民的距离,让农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物质文明日益富裕的今天,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同人的两条腿,谁愿意看到自己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参差不齐呢?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抓物质文明,而且也要抓精神文明,只有两者同时抓,新农村建设才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篇7

一、城镇化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镇形态建设的原因

(一)村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服从安排进行配合,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利益能否取得最大化,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而其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的特点,也让他们在一个要求频繁合作、相互交流的人口集中化的城市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规则。在羊安镇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里,政府为入住农民考虑,更好的方便他们生活,保持良好的小区环境和治安环境,为小区住户配套了物业管理,但住户农民却不愿意支付物管费,物管多次索要均被拒绝,政府进行协调也效果甚微。

(二)村民文化素质不高

村民适应、接受农村向城市的环境的变化,实现向市民的转变,其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文化素质的高低又与所受教育、文化程度有密切联系。然后农村作为文化教育的弱势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使农民普遍所受文化教育不高,甚至有限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依然处于文盲、半文盲阶段,所以他们学习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和培养,接受新文化、新信息的能力也就低,在遇到周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不能很好进行学习模仿和自身调节。

(三)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

村民在城镇化之前,菜在自己地里就可以采来吃,上山砍点柴就能生火做饭,肉有自己饲养的家禽,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城镇化后,随之而来的商品经济的渗入,一方面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当菜米油盐等往常自己耕作就可获得而现在得当商品买回来时,这笔开支又成了不小的费用,使村民心理有所落差。因此有些村民发挥难得的主动性,在城市的绿化带上开辟了自己的小菜院,继续着耕种的生活,但明显这一做法是不规范的。

二、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是高质量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农村的转型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元转变统一的过程,不仅要求农村外在形态的变化,更要求内部精神的转变,而内部精神的转变,重点在于人的转变,包括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的转变、文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然而政府城镇化建设往往都是先集中力量进行城市形态建设,后续开展村民的内在培养,这使得村民在角色转换中产生市民和村民身份的混乱,使他们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及精神生活等方面带着双重性并存的特点,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农村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

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导致村民角色冲突的加剧,而农民素质不高,不会自我调节的情况下,易引起农民情绪的不稳定,促使已有问题和矛盾的加剧,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加强开展村民精神建设,对转型中村民的思想意识、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予以积极引导,既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农村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中国的要求。

三、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需日益加强,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因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帮助村民适应现代新生活,融入社区中来。

(一)强化综合管理,制定行为准则

当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有了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村民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文件指引,以村民行为准则来规范村民的行为,从而更好的开展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

在学校或社区定期举办知识讲堂,或组织开展趣味活动、有奖竞猜等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更能在活动过程中,大力普及宣传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系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青少年群体,正值生长期,其价值观念还没成熟,学习接纳新事物快,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对青少年村民进行心理引导,将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认清自身、适应城市,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四)开展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城镇化后由于没有田可耕种,大部分村民有了充裕的时间,若不对其加以引导,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恶习将会侍机抬头。为丰富村民生活,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必需的,如唱红歌比赛,组织观看电影,跳广场舞等,使村民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就被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其整体素质。

通过在羊安镇的调研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羊安镇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更向我们折射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面对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的浮现,要相信问题是局部的,困难是是暂时的,通过当地政府的积极措施,新农村建设定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篇8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差别问题开始日益严重,而城乡差别不仅体现在物质建设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更是差异巨大。根据《中国发展年度报告2009》中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农村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到城镇人口的1/3,不仅如此,农村在剧院、音乐厅、图书馆、学校等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两个文明”社会的实现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科学有效地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一体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要想有效地推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指导我们的方针政策,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1 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1 群众文化基础较差

农村地区由于地域、资金、人才流动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建设和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再加之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人民群众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我国部分偏远山区,其文盲比列仍然高达3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便不能走过于“理论化、高雅化”的路子,而必须用老百姓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作为载体。

1.2 硬件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硬件建设远不如城市地区,广场、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大量的文化公共建筑在农村难觅其踪,这一方面是资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地区本质上也不适合建设类似的大型公共设施,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过分依赖于硬件设施。

1.3 文化建设专业性不够

应该说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活动往往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与规范,这使得农村的文化活动长期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没能很好地实现由“文体活动”到“文化建设”的升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专业性引导,一些本来很好的文化活动逐步成为了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的载体,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2 针对农村地区的上述特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工作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2.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在资金和专业人员资源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考虑走“活动室”的模式。活动室包括图书室、文化室、电影室等一系列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硬件设施的统称,活动室需要的资金较少,管理难度不高,可以采用政府补贴和群众集资有机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和管理问题,一系列活动室的建立可以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提升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专业化引导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文化下乡的方式,整合政府、社区、高校、社会的力量,由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基层对当地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例如秧歌、二人转、评书、快板等农村地区常见的文化活动,可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对群众进行教授和指引,这样既可以让这些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层次上升,农村群众更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对农村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对当中的糟粕和封建迷信、低俗文化等进行有效的杜绝和打击。

2.3 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广泛采用民间群众艺术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不同的地区有着很强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区文化有着很强的历史积淀和群众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元素来提升我们的建设工作。例如河南某村,地处于千年古城开封附近,当地居民有着延续多年的扭秧歌的传统并且有着丰富的秧歌文化,当地政府抓住这一特点,深入挖掘,创作出了“千人大秧歌”、“秧歌舞”、“板凳秧歌”等一系列的秧歌形式,深受农村百姓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又如,三句半是东北农村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群众艺术,黑龙江某村便利用这一优势,用三句半的形式来宣传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在宣传八荣八耻思想时,便创作了相应的三句半“

站在台上放眼瞧,台下真是人如潮;咱来整个三句半,好好好

胡总书记发号召,八荣八耻讲得好;要是大家不知道,听咱唠

热爱祖国第一条,男女老少要记牢;背叛祖国是汉奸,不能搞

为民服务最光荣,背离人民是狗熊;雷锋精神放光芒,真火红

崇尚科学最可靠,愚昧无知是傻冒;封建迷信害死人,不能要

……

八荣八耻荣辱观,总书记教导记心间;全国上下齐努力,创佳绩”

采取这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群众而言显得十分亲切自然,他们也十分容易接受,这对深入全面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积极总结和探索,深入结合我国当下农村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农村的精神文明状况一定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吴嘉成.八荣八耻荣辱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9).

[2] 蒋建国.群众艺术发展的动力[J].求是,2009,(13).

篇9

(一)多年来,在农村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农村财务体制改革之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改革,“十星级文明户”的奖励机制遇到了新的困难。因此,要把大面积评比转变成评比“十星级文明户”和“标兵户”上来,每评比一次比例为十分之一为宜。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主要是表彰为主,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激励周围的群众向他们学习。奖励不必很重,不要把这项活动变成为了得奖而得奖。

(二)在其它的群团组织中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的内容,如共青团、民兵、妇联组织都要抓好一定的载体,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办些实实在在的事。例如妇联组织开展的文明致富能手活动、文明家庭活动;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开展的“园丁杯”、“好少年”优秀团员活动,都是改造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好载体。所以,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

(三)环境的改造、建设和美化工作非常重要。目前,我们村屯的主要干路周边还存在着很多的不雅之景,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一些野广告遍地都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设置了障碍。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环境建设列为重点,动员社会的力量努力创造好环境,保护好环境,爱护好环境,使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之中,花坛锦簇,处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用优美的环境提升人们的思想格次。

(四)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军警民共建结合起来。军警民共建主要是以地方爱国拥军为出发点,关心和支持部队的国防建设。向广大群众宣传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和英勇献身的崇高风格及优良的革命英雄主义光荣传统。同时,把地方改革发展的经验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文明象征讲给部队官兵们听,使官兵安心国防,守卫边疆。军队把好传统好作风带给地方,使军民之间永保渔水深情,增进军民之间的团结友爱,也使军民共建结出文明的果实。

(五)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形势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有时实际效果并不是太好。必要的形式要搞,扎实有效的活动更要有序进行,要把形式和实际有机的结合。一些不必要的形式要减少,多把一些典型经验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播。

二、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以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为主,把握住舆论宣传导向,突出党的中心工作,把目标锁定在党的事业上。

(二)大力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把典型事迹的宣传列为工作之首。例如:六十年代全国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名扬海内外,甚至美国的基层部队也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们要坚持把好的精神发扬光大。但现今存在的问题是“宣传一阵风”,刮过去就无影无踪了,没有把典型留在人们的心中。抓好典型的宣传非常重要,可以用典型的事迹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让他们向典型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和综合素质。

(三)正确把握舆论宣传导向。舆论的宣传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对世界观的一些看法。现在一些报刊、杂志、电影、戏剧等影视作品反映的精神食粮不纯,有些是超越时代,有些是陈腐的东西,有些脱离现实,没有客观、实事求是的宣传社会进步的东西,而是虚幻离奇的较多,这样容易误导人们的思想。因此,要加强舆论宣传方面的领导。

篇10

为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按照区文明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政府决定自20__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以创建文明建制镇、文明生态村、文明街路和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110工程。

一、工作目标

年内确保星级文明镇创建成功,确保全镇有2个村成为星级文明生态村示范点,确保每个村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街路,每个村选树10个星级文明示范户。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星级文明镇创建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完>文秘站:

2、建立完善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结合全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构建“镇有大厅、服务队,村有服务点,组有联络员”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与工商、税务等驻镇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合,开展市场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4、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起崇尚道德、崇尚文明之风。

5、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20__年确定30个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发展。

6、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筹措资金对镇中心街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筹资改善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对镇中学进行维修改造;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在镇区内规划植树500亩。

(二)星级文明生态村、文明示范街路创建主要任务。

1、各村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切实建立勤政廉政行为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推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增强农民人人参与防范打击治安刑事案件的意识,全村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刑事案件达到零发案目标。

3、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富有成效的文化体育活动,杜绝迷信、赌博等不文明活动;组织农民积极参加科技教育学习培训,力争每户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术。

4、制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保证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要制定本村五年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工作阶段性、计划性和连续性,确保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本村荒山荒坡治理,每年有计划地治理荒山荒坡。

6、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达100,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每年开展1-2次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卫生责任制,确保村内各街路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村内主街路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并保证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无乱堆乱放、摆摊占地现象。

(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任务,按区里标准施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篇11

篇12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篇13

一、围绕创建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哪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而是需举全市之力,上下齐心协力谋大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要把创建工作同推动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同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同凝心聚力、实现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强市”,与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大发展,要充分发挥文明委成员的作用,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机制,狠抓落实,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提升素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升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在抓好每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同时,把“一日”三文明教育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好文明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特别是各街道办事处的文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以市民群众教育引导、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为内容,抓出成效,办出特色。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舆论宣传、引导监督的作用,弘扬正气,传播文明,曝光陋习,引领风尚,在全社会营造起讲文明、讲礼貌、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委拟在明年春天组织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比表彰活动,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以此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以达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

三、围绕优化环境,打造诚信**

诚信即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美德,一个城市有了诚信,就会有发展的空间和活力,要把诚信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在打造诚信**上,要有新举措,着力构建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管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为重点,以做好服务窗口,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的诚信服务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诚信部门、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户、诚信公民、信用乡镇(村)模范还贷户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形成“人人参与,共铸诚信”的良好局面。工商、执法、教育部门,信用联社要积极做好宣传牵头,引导作用,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以丰硕的成果树立文明诚信**新形象,推动诚信**建设工作。

四、围绕“六大”创建,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创建水平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文明单位424个,占单位总数的近90%,其中自治区级62个,地区级129个,从数量上看,地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只占创建数的48%,从结构上看,城区单位占比例较大,农村只占17.5 %,所以,加强文明单位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创建质量,重视侧重农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极为重要。一是要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对文明单位监管、检查、指导、管理,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坚持对三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一些领导不重视,群众活动少,经济效益差,管理工作滑坡的文明单位予以清理摘牌,维护文明单位的声誉;三是坚持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定期检查文明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巩固创建成果;四是加强文明单位监督,除单位自行公示外,坚持对新申报和届满的单位在媒体或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扩大监督面;五是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力推一批领导重视,环境优良、群众参与积极性高 ,业绩突出社会信誉高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再上新台阶,以此推动全市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五、围绕乡村文明建设,抓好农村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