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验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验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验教学

篇1

其四,使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正教学方法,探求良好的教学。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民事诉讼实验课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如互动式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进行案例讨论;开放式教学方法。利用我院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旁听案件审判,聘请资深法官、律师等担任本课程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办案经验和技巧;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法学院校在三大诉讼法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普遍受到重视,模拟法庭所需案例让学生自己选择,最终由教师认可。 作为一门实验课,民事诉讼法实验教学不能将其等同于传统的模拟法庭,还有其他一系列程序和实验手段,因此具体的研究内容有: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通过录像教学、旁听和模拟审判,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领会举证责任的确定和认定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通过对法院调解结案的观摩,了解法院调解的性质;明确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和组织形式;掌握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正确理解调解协议的效力,学会调解书的制作。通过法院旁听和模拟开庭,明确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任务、要求和目的;了解开庭审理前的主要活动,初步掌握整理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固定证据;掌握和正确适用普通程序的各项法律规定,掌握基本的审判技能。简易程序。通过参与简易程序的审理,了解简易程序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及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正确理解和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通过书面审理和模拟开庭,明确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基础及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具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掌握提起上诉的条件和程序;二审案件的审理范围和方式、裁判的种类等。

篇2

近年来,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成为许多院校和教师的关注热点,2004年和2005年先后获得淮阴工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和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资助。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提高认识,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

1.现行教学内容及安排上的问题

十年的研究和四年的实践:教学试验项目的更新和创新课题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添置,提高了教学水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建立,激活了教学对象;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和管理手段的完善,保障了实验开放。同时,发现在实验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提高上存在一个“瓶颈”,制约着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扩大。于是,对教学试验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论是:项目的更新补充,模式的灵活开放,没有脱离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俗话说“穿新鞋走老路”。

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开放性实验教学,缺乏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的实验教学定位,绝大多数实验以课程为核心,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为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落实到实处:①实验以课程为核心,所有实验教学全部附设在相应的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共有14门,占总课程门数比例为30.43%,总学时220学时,比例为14.1%。②专业课实验教学学时分散,比例偏低。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在内的43门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时有11门,比例25.58%,学时比例只有8.96%。③实验教学安排不连贯,内容存在重复。实验项目存在相当的重复,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挫伤了学生兴趣和创新积极性。④学生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在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体现。尽管学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学生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成果可以替代毕业设计成果,但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仍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工程设计,如:工程总量、图纸数量、施工方案等内容。

2.总体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的形成为出发点,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方案的总体功能,以工程为背景,将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环节分解整合,以功能实现为目标,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和体系,根据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功能。目标是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3.内容整合与优化安排

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将实验教学分为3类:第一类是任务由外系教师承担,设备也不在本系,如:大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等;第二类是内容自成体系,设备相对独立,主要有土木工程测量、CAD基础和结构CAD;第三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所有开设实验教学的科目。综合考虑行政管辖、教学内容和设备管理,第一类和第二类实施现行的教学安排,要求内容上精炼并作相应的补充,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管理上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第三类实验教学,从课程上看,全部是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从设备上看,全部设备在本系实验中心,从任务上看,全部由本系专任教师承担,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和优化实验教学安排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条件。根据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类实验教学课程一共有7门,教学时数60,无法保证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形成过程中的渴望和企求。

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整合后,课内学时由现行的60学时增加到84学时(6学分),增设《土木工程实验概论》和《土木工程结构检测》的内容,现行课程的实验教学整合为《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性能检测》、《土木工程试验技术基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调整后,在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5门课程,但总学分基本没有变化,内容不重复,过程不间断,循序渐进,与理论教学同步,配以成熟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保障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篇3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仪器设备不足

据调研了解,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仪器,老化严重;有些已发霉生锈,破损的不能使用,体温计不能回位,酒精灯灯芯损坏;药品、酒精等易耗品早已用完,不能及时购买;有些仪器已经不能再用于教学,如同摆设。加之学校管理不善,补充维护又不及时,实验仪器每年都在减少,致使实验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有些中心小学配置了实验室,但因条件限制,没有上下水,限制了正常使用。村级小学数学教具、语文教具、科学实验仪器,甚至文体器材都放在实验室中,使实验室成了综合仪器室,根本无法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演示实验频率很低、分组实验频率极低甚至为零。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根本不用,嫌太麻烦。

2.实验教学不被重视

学校只重视语数外三科教学,导致了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对实验室和科学教师的管理不规范,很多学校管理制度不能结合本校实际,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现成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张贴在墙上,却没有人去过问,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立教师实验管理制度,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不能进行有效监督考评。在小学教学中,把语文、数学视为主课,其他学科视为"副课"依然是农村小学尤其是村级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课安排骨干、优秀教师来教,“副课”大多由教师兼课或由年龄偏大、担任主课又太重、太累的老教师来教。村级小学老师年龄偏大,一人多课头代课。他们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把握不够,对科学课的教学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实施,只是在课本上划划题,把标准答案给学生记下来,死记硬背,以便在县、乡统一质量检测中考个高分就行。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虽然不能较快地见到成效,但它对学生将来乃至一生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实验教学现状,积极思考,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1.高度重视是前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科学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速度。不能依照课标要求开设实验课,是与学校领导不重视、放任自流分不开的。因此,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教师配置、资源利用、学习培训等方面,多思考、多谋划、多督促。要明确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明晰小学各年级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本校资源,重视乡土自然教学,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应突破由仪器、设备等带来的问题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优势,开发和运用乡土自然教学,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

2.制度落实是保证

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每学期开学初,任课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每位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技能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学校对实验教学计划要认真审查、经常检查,通过不定期查备课、听课、找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督促落实。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适应于农村小学的符合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建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

以上所述,只仅仅是自己局部的不全面的调查了解,是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为一名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对新课程的实施,面对山区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总以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万万不可忽视!

篇4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相对比较闭塞,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见识比较狭窄,且对新事物的主动探索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也不能够大胆地去探索。这在我们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绝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去动手实验,部分学生小心翼翼地去做实验,害怕出现错误,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

2.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旧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先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按照课本中的知识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为数不多的学生实验也是由老师先讲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有时甚至老师先演示后学生才模仿着完成实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设施方面的原因

目前农村中学几乎是每所学校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班进行学生实验课时,少则2-3个学生一组,多则4-5个学生一组,这样就为部分学生逃避动手实验提供了便利。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我们有必要在农村中学中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实践证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获取新知

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家庭小实验,不仅体现了化学实验改革面向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的趋势,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操作的能力。在这些家庭小实验中,实验设计一般都比较简单易行且安全。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我们可以改用家庭小实验为课前小实验,在每一堂课之前老师先准备好几组小实验用品,然后请几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其余学生观察,然后进行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便可。例如,在学习了“Cl-”的检验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无数个小实验,学生尝试到了动手实验的,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通过探讨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并通过新旧实验装置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索实验的欲望。例如,在进行Na2CO3、NaHCO3稳定性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去改进、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分组自己讨论,自己实验,老师在一旁提示指导学生,最后每组拿出自己改进后的装置供大家参考,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老师给出如下改进装置供同学们参考,共同讨论其优缺点。

3.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一些比较安全的化学实验,老师没有列出要注意的事项,而用反复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法强化记忆操作要点。(如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

等)。我让学生反复实验,并不断在身旁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加深他们的印象,锻炼他们大胆思考、大胆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通过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浓氨水的易挥发性为例。我提供如下实验用品给学生:NaOH溶液、浓氨水、酚酞试液、两只用滤纸叠成的蝴蝶、铁架台、烧杯若干,让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装置Ⅱ中的喷洒有酚酞试液的纸蝴蝶变红,说明浓氨水极易挥发,NaOH溶液不易挥发(如图Ⅰ、图Ⅱ所示)。

5.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改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有条件时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边讲课,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在学习Al2O3、Al(OH)3的两性以及Al(OH)3、AlO-2、Al3+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就可以在实验室中边让学生动手实验边讲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篇5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然后,笔者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篇6

4.上海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时念周改英

5.论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龚子东,李晓燕

6.高校实验课教学的管理林理

7.浅谈物理实验教学李秦俭,谢曙光

8.『电子线路基础实验教学探讨蒋如全

9.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点滴蔡书华

10.思想实验在"细胞核移植"一节中的探究性教学分析俞如旺,林俊青,黄永峰

1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陈华絮,赖小玲

12.信息平台

1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几点发现蒋恩娟

14.纳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叶婧聪,许瑞君,严正夫

15."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教学演示的改进欧阳桂生

16.巧用电脑测声速项建明

17.探究性实验案例--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刘强

18.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田英

19.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李丹

20.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孙雯

21.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周晓练

2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董明义

23.在学校机房管理与维护中使用Ghost的技巧丁智强

24.对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周从卫

25.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强

26.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卫生教学中的运用孟新娟

27.金属钠管的制作靳连洲

28.新型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张青岷

29.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科学课堂实效柯妍

30.实验室管理之浅见实验教学与仪器 陈春丽

31.谈普通物理实验仪器的管理曾腾,王列峰

32.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探讨王艳妮

33.跨越空间:让现代教育走进农村--雪峰山区农村信息教育发展调查及思考向爱青

34.浅议教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原则张建华

35.合理使用学具提高学生素质廖利文,李常春

1.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办人民满意教育喻进

2.新课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方奕艺

3.资讯平台

4.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毛国永

5.浅谈新课改中化学教师角色转换曾桂香

6.在新课程下怎样搞好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与管理王光贺

7.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堂实验教学刍议梁建仁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8种研究方法曾松林

9.认真上好物理实验课努力服务学科教学王蓉

10.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王素玲

11.比较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毛杨林,赵丰平

1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微型化探究林军

13.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刍议李鸽

14.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孙巧丽

15."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胡勇卫,赵海春

16.浮沉子实验的改进与探究缪国平

17.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一处实验设计的改进任石会

18.对影响动能大学因素实验的改进刘德有

19.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改进李淑珍

20.用传感器测量分子引力及其探讨邹方云

21.运用模拟实验拓展STS教育魏建设HttP://

22.利用废铝箔进行有关铝的化学实验教学夏立存,杨华,张伟庆

23.巧用日光灯管做物理实验胡秋华

24.用顺口溜巧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岳玮

25.实验教学与仪器 量筒的多种用途董伟

26.液体沸腾时一定要吸收热量吗李桂菊

27.浅谈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课整合杨敬

篇7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篇8

1.实验考查中常见的问题

1.1 实验习惯差。

(1)量的意识。学生在做实验取用药品时“量”的意识谈薄,实验中要求的体积或质量与所提供的实验联系不起来。认为做实验时用药品“多多益善”,经常严重超量,有时反而影响实验效果。

(2)安全意识。表现在安装仪器、洗刷仪器、加热固液体、闻气体、防火防水防电、控制药品流速及排废等操作中有安全隐患。

(3)药品的取用、转移不规范,常造成药品浪费;效果不佳或试剂污染。

(4)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验纯不合程序,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或使实验失败。

1.2 操作过程不正确。

在某些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未准备好后续实验就急于加药品制气,等到做性质实验时大部分药品已反应掉,不能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1.3 实验设计能力低。

如有的同学制取氧气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有的同学制取CO2时,错用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反应很快就停止,无法收集到更多的CO2。

1.4 实验表述能力差。

(1)用生成物代替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现象时,常常把生成物错误地表述为实验现象。

(2)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物质的一些性质是不能观察到的,但是学生经常把它错误地表述成实验现象。

2.实验教学薄弱分析

实验教学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认为有以下原因:

2.1 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经费的限制,校长不购买实验器材和药品,办学条件受到制约,尤其是我校,学生多,班级多,班内人数多。缺仪少药十分严重,致使部分实验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2.2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对于三年制初中,化学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上课的周授课三节,还要提前结束功课,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3 教材、教辅及考卷命题的导向。教材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励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题目较少。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2.4 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注重的只是笔试,实验考查只是形式,尽管近年来在命题时对考查实验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笔答与实际操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从卷面上难以测出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得平时做实验的考生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无多大的差别,从卷面很难区别实验技能的真实差异。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试卷答实验的错误倾向,学生的实验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实验教学建议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教师认识。

我们化学教师首先应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起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加强,不能消弱。

3.2 领导充分重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征得领导支持,加大对实验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又要保证经常性的不断投资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对化学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的健康补贴,以保护化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篇9

一、实验课在中学劳技教学中的作用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今时代的高科技,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一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实验作为劳技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科学概念的引入和规律的总结大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在中学劳技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极其重要。我国的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奇迹,大都是先“受启”于社会实践活动,而后经过精心“琢磨”才得到的,这种“琢磨”的过程就是实验的过程。近代的中国之所以落后,其原因有很多,但“重文轻理”,重视学科知识、轻视动手实验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之所以发达,与他们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了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分不开的。理论和大量事实都证明,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比掌握知识的本身要重要得多。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具有驾驭科学和发展科学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除了要有尖端人才以外,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也非常重要。在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中,思辨能力和对工具的使用技能最为关键。作为劳技课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和使用工具的技能有良好的作用。只有在基础教育中让学生大量地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由实验而得出的规律,久而久之,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纷杂的自然现象,“自我模拟”,游刃有余。同样,在学校要求学生经常练习使用万用电表、示波器、电烙铁等专门设计的制作材料和学具,自制一些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小作品等,使其在学校阶段或称之为人的关键发展阶段就得到了规范的训练、形成了良好的工具使用技能,对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学校所训练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正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技能作为迁移,其在劳动中所需要的技能就会较快的达到技巧化。

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也非常重要。创新精神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等认知活动才能够培养得到的。80年代初,一些教育工作者就呼吁在中小学课程中要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实验或通过自己动手多做一些课外实验,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其有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必然会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并直至解决,于“自然”中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我国目前中学劳技实验教学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外发达国家中学实验课在全部教学中所占比例很大。如英国占70%,美国占63%,日本占50%,我国仅占20%,即使这20%的时间,也很大程度上得不到真正的保证,许多时间被一些理论教学取代,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乃至创新被冷落至一旁,甚为可惜。究其根源是由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学校领导认识因素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领导认为某件事很重要,那么这件事一定会做得很好。比如说劳技教学,如果各校领导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那么这工作肯定能顺利开展。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虽说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验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技课需要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但由于多数学校领导多年未担任教学任务,思想上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总认为劳技课的正常开展与高考成绩无关,因而对实验设施、器材的添置、设备的维修投入不足。从而出现许多学校没有专用的劳技实验室,就是有也充其量只能算是教室而称不上实验室。

2.实验员因素

实验员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大小是能否完成每堂实验课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各学校实验员情况令人担忧。原因之一:实验员结构复杂,有来自本专业教师兼职的,有来自非本专业的教师,甚至还有来自合同工或临时工的。从专业角度讲,假如本专业教师实验能力得到保障,那非专业教师或临时工的实验能力就令人担忧了。原因之二:工作繁重,一个学校平均按30个班计算,每个班按每周1节实验课计算,一个学期要做好几百次实验,假如每学期按20周100天计算上课时间,每天平均要做4~5节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需要准备和整理大量的器材,如果是科任老师兼职的话工作量就更大了,而付出的这部分劳动成果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工作责任感滞后。

3.科任教师因素

由于劳技属于非考试科目,因此没有人来关心教育质量如何。怎样上课老师自己说了算,做不做实验就显得无所谓了。更何况准备一堂实验课的时间与精力比准备一堂理论课要多得多,还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即使是分组实验,全班同学同时做同一个实验,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都可以共享,学生会不会做,老师不好掌握,因而觉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学生要求做实验,有的老师就利用多媒体实验课件替代,因为多媒体实验课准备容易,操作方便,直观形象,成功率100%。因此实验课难以顺利开设,我们的任课老师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4.学生因素

从教以来发现,劳技课上学生确实比较喜欢,那种好奇与喜悦溢于言表,但那种蛮动与破坏力也大得惊人。教师在讲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的时候他们可能毫不在意,因此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他们可以说是在做真正的“实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教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他们却偏偏偷偷地做哪些不该做的,比如将发光二极管直接接到6V电源上,又比如将电池的正负极短接,他们的理由是“好玩”。结果是仪器损坏了,安全问题出来了。

三、中学劳技实验教学改革设想

1.针对以往实验教学过于强调理论验证而忽略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情形,系统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科学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摒弃过去实验教学简单、分散、缺乏创新的特点,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与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验证性实验教学。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针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学生可借助课余时间完成一些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创新活动。

2.实验室、实验内容向学生开放,完善对开放性实验的设置、预约和完成等管理制度。

篇10

一、规范操作

实验教学是一项严肃认真的活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亦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规范操作,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也是学生科学态度的潜移默化,更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起示范作用。

1.演示实验课前要充分准备

(1)教师要搞清实验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保证在操作方法上没有科学性错误,实验原理和操作符合客观实际,使用和组织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在试验中摩擦力大小是通过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来量度的,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才和摩擦力相等。这样学生就明确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必须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另外教师要补充演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作用力与匀速直线运动时不相等的实验。

(2)教师要对所用仪器检查校正并清洁,按照程序进行课前预演,亲自动手及时发现不足及操作细节和关键,使得课上演示实验能成功演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课堂演示时,一丝不苟规范操作

教师要想成功演示实验,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操作过程就不可马虎。演示实验不仅是物理理论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示范和培养。如操作细节问题:手拿砝码,不安装电键等必须禁止,使用仪器时调零、观察量程等也不能省略。关于各种仪器的装配和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必须告诉学生。

3.演示完毕,注意对实验仪器的处理

教师从开始到完毕整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对仪器的保护、爱护。比如关闭、包装等。

二、紧密围绕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探究。教师要明确,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服务教学的。

1.演示实验的选择

演示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有力证明规律,除了书上所列的演示实验要做好之外,教师可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引入补充一些实验,这也很利于教学。但教师要注意演示实验不是变魔术,只图热闹有趣,它要服务于教学,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能很好解决教材中某一问题,证明某一规律,或是要求掌握的某一物理现象,这才是选择演示实验的原则,教师不可生拉硬套所有沾边的实验都来演示,从而影响教学。

2.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每一个演示实验的开展都有其教学目的,因此任何一个演示实验,首先要目的明确,即为什么要演示实验?来解决什么问题?不仅教师要明确目的,而且学生也要明确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透过演示现象把握物理本质。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就是在演示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关系,而加速度是由绳长来反映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实验现象得出规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演示与讲授紧密配合

演示要做好,但更要和讲授配合好,这样才使演示更好起到教学效果。讲到什么地方演示?是先讲后做,还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怎样引出问题,通过什么过程说明总结得出结论?哪些地方要向学生交代,哪些地方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仪器的装置要仔细地讲解,而另一些部件的作用却可以不讲?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实验本身特点仔细考虑好,课堂上才能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地讲好做好,才能更好地发挥演示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讲课和演示有机配合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演示得直观性和可靠性,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入、讲解,如何分析、启发和总结。总之,演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地考虑,以致与讲课脱节。

三、勇于创新,改进实验

由于实验教学的客观条件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精神,改进实验,使实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利用简单材料来做实验

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代替实验室规范器材,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以上方法不仅节约学校资金,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要为了加强效果而进行演示实验

有时课本上所列举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现象,同时教师不要总是对于课本演示实验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机械操作,这样就会极大地削弱实验教学功能,教师需要对实验稍加改进,使其效果明显。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效果良好、操作规范的演示实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关问题的思索、物理结论的得出、实验操作的规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对待操作教学以及改进,使得每一个演示实验成功完成,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02(1).

篇11

如讲钠的化学性质时,讲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用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性”,认为排在前面的金属钠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生成铜和硫酸钠。通过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结果令他们吃惊的是:没有红色的铜生成,而是产生了蓝色絮状沉淀和气体。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提示溶液中有水存在,很快同学们就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钠先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样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由已知探索未知。

二、最佳组合、突破思维定势

实验不能总局限于某些僵化的思维定势,必须要改革创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制氢氧化铝,学生们能想到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2AL十3H2S04=AL2(S04)3+3H2

AL2(SO4)3+6NaOH=2AL(OH)3+

3Na2S04

方法2.2AL十2NaOH+2H20=2NaAL02+

3H2

2NaAL02+H2S04+2H20=2AL(OH)3+

Na2S04

以上两种方法均正确,用的铝与氢氧化铝的量均相等。但方法1中消耗的量都比方法2中的多,还生成较多的副产品硫酸钠。如果按常规思路,即决定用方法2,如果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能否设计一个更节约试剂的方法,经过引导并实验,结果学生得出:

方法3:用方法1中得到的硫酸铝和方法2中得到的偏铝酸钠进行反应:

AL2S04+6NaAL02+12H20=8AL(OH)3+

3Na2S04

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方法3最佳,能够制得更多的氢氧化铝,这样就突破了思维定势,遗弃了认为较好的方法2,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性。

三、改进实验,拓宽思路

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手段完成实验,能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思考,开拓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思维。

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我们采用了从不同角度做多次实验的方法:

1.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反应后滴加酚酞――从侧面观察

2.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酚酞和水的表面皿中,然后投影显示――从正面观察

3.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用大拇指捂住管口,移进酒精灯――听氢气的爆鸣声

篇12

1.基础性实验为验证性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为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技能训练,旨在加深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如《病料的取材和送检》实验中,强调剖检前检查、取材时间、器械的消毒、病料采取、病料的保存、病料的运送等手把手的规范化训练,为后续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病原菌分离及其疫苗制备技术》实验,此实验中包含病料的采取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疫苗的制备技术等多种综合技能,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先提出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提交实际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利用从基础性实验中学到的实验操作技术(病料的取材)去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综合疫苗(灭活苗)制备技术,在临床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应用性实验其实验内容侧重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如《中毒犬的急救》、《宠物口炎的诊断与治疗》、《宠物食道阻塞的救治》、《伪狂犬病的诊治》、《动物胃肠炎的治疗》等常见、多发的疾病,此层次实验围绕临床门诊开展,通过开放式实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

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验教学模式

实施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究式、开放式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实验内容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研讨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性学习。

1.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推行“教师示范、学生过关”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如《动物的给药方法》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示范药品的开启、注射器的使用、药物的吸取、不同的注射要点、动物的保定等操作技能,实际动手模仿、掌握,充分培养学生规范、有效的实践动手能力。

2.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采用“自主设计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教师只对实验目标和实验所用技术种类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条件和实验路线的摸索设计,最终达到实验目标,递交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的实施过程,学会了将从基础性实验中所学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实验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互相促进,使学生更能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实验技术的关键点。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设计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了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过渡。

3.应用性实验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法,在门诊及临床实践中,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以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的实验评价体系

篇13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1、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任务。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制度”。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人才。

2、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形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只是一种形式,考高分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中心,“新教材老教法”,只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还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形式,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指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某一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物实验课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多重教学法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管理和实验计划的制定。

在农村生物实验所需的大多数材料学生都可以收集到,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的理解,使学生产生我不准备谁准备,我不管理谁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按知识的重演律,重新品味前辈获得这些知识的最精彩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加以讲解和评论。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胆略、意志和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创新思维,很好地把继承和创造结合起来。

3、重视实验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不去实践而只注重理论,就不能体验前人所经历的“怎么知道”和“知道什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手、脑并用,即使实验结果不正确,也不能表明一无所获,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可能会有其它新发现、新收获。因此,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是喜欢创造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与莎士比亚、牛顿、袁隆平等大师一样的潜能。花季年华的中学生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当临管者、说教者,而是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除了提示学生注意有毒的或易燃易爆的药品外,其他方面一律让学生先去尝试。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植物的细胞),大多数学生都用自己准备的叶、头发、手指等放在载物台就开始观察,学生很快就发现什么都看不到,议论纷纷。这个时候教师及时给学后纠正错误。这样,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此外,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然后教师再引导,使学生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进步。

5、提高实验分组开出率。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观察、活动、实习、调查、实验等方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好渠道。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去体验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至于演示实验,能作为分组实验让他们去做更好。因为作为演示实验,学生只能看着教师做,自己不能亲自动手,最终也吸能验证理论知识,其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分组实验相比,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分组实验开出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

6、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实验后的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