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交通安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对公安高校大学生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公安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非传统安全的认知反映出他们对国内外社会的了解状况,体现出他们解决危机或协助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更强调个体价值等不足。因此,公安高校要针对这些个体因素,积极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安全机器”队伍。
2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公安高校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
2.1实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纵深发展
将新媒体技术与公安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相结合,既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为非传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广阔、先进的平台。更重要地是将该技术与现有的信息系统相结合,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实现对以往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的根本性跨越。
2.2更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模式
公安院校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大多通过军事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等少数传统安全课程来获取信息。如今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无论从解决问题的数量上,还是在平等沟通的氛围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利用网络新技术制作符合当前形势,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视频、教育网站,把他们通过“微信”和“微博”等新传媒传播出去,拓展了教育形式。
2.3抢占网络和舆论等新传媒非传统安全教育阵地
公安院校宣传部门、团委以及从事非传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密切配合,建立符合公安院校特色的非传统安全教育网站,并紧密结合时事开展非传统安全形势政策教育,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对非传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理解。
篇2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身心健康不受侵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文以贵州花溪大学城5所大学实证调查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1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9.7%,调查对象统计如表一所示:
(二)调查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和分析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查阅有关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学生安全意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性安全和个人经历等9个方面。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安全意识状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及开展安全教育的建议四种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状。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遇到突况(盗窃、抢劫)时,只有52%的大学生会报告相关部门并保留证据,11%的大学生惊慌失措或妥协忍让,34%的大学生看情况自己处理;从防身技巧掌握的情况分析,29%的大学生对防身技巧一点也不了解,61%的大学生基本了解,只有10%的大学生熟练掌握;55%的大学生不知道QS标致的含义;对于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调查,只有26%的学生表示了解。从上述的调查统计数据看出,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明,44%的大学生会坚持选择正规运营的交通工具出行;对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认识上,4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用,注意安全就行;46%的大学生会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教室里;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周围的饭店不太安全,但不会介意;对的了解程度,只有10%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艾滋病、梅毒等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相关知识;45%的大学生不会留意所处环境的安全通道。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现状。在对5所高校的调查中,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频率参差不齐,学生认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加强。2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过安全教育的课程,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2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以上。就接受过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占比来看,交通安全占24.4%,人身安全占27.3%,网络安全占15.1%,财产安全占18.9%,食品安全占11.8%,其他占2.5%。就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的占23.7%,通过案例分析开展的占23.8%,通过影响观摩开展的占16.5%,通过网络学习开展的占13.6%,通过同学交流开展的占12.6%,通过亲身体验开展的占6.8%。
(四)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上,17.1%大学生建议开设讲座,19.4%的大学生建议设置专题课程,25.5%的大学生建议召开主题班会,18.1%的大学生建议通过网络宣传,19.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寝室实践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针对不同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图一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式的建议(图一)为例: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高校的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不仅是大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和希望的基地。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现代大学生有别于以往,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开放,个性特征明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十分必要。第一,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教育意义强,具有广泛的警示性。因此,可以利用舞台剧、网络论坛及新媒体,开展校园安全典型事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安全问题进行关注。第二,开展开放性讨论性的大学生安全主题辩论赛。在辩论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学以致用,既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形式,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口才。
篇3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篇4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的确定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针对大连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并结合自身实际岗位工作,对大学生安全技能的材料进行了梳理。从年级层次上看,调查对象的比率分别为,大一中职本和高职本学生占55.56%,大二中职本和高职本学生占44.44%;从性别上看,参加问卷调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中男生715人,女生265人,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2.96% 和27.04%。这些数据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内容的确定。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的调查。问卷总体设计把握三个维度,即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这三个方面。问卷具体问答题目设计包括如下: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法制安全、学习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交往安全、网络信息安全9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的980份有效问卷中,选择“完全符合”或“完全正确”和“基本符合”或“基本正确”的比率分别为47.44%和28.97%,选择“一般符合”或“一般正确”的比率为17.14%,选择“基本不符合”或“基本不正确”和“完全不符合”或“完全不正确”的比率分别为5.37%和1.11%。分别看三个维度,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为76.50%;大学生安全知识方面选择“完全正确”率仅为56.58%;大学生安全技能方面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为76.84%。
如表二所示,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9个专题结果进行分析后显示,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2.78%选择“完全符合”,有35.52%选择“基本符合”,而有20.37%选择“一般符合”,3.33%选择“基本不符合”。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近三年的案件统计,有78.63%的案件是盗窃案件,而在这些盗窃案件中有95.62%属于遗失案件。
问卷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题目都是基本的安全常识,表三显示,“完全正确率”仅为56.58%。在回答“在遭遇求助却又不能确定对方情况真假时,不可以直接给钱,您认为”这个社会交往安全知识问题时,只有33.33%选择“完全正确”,而却有8.33%选择“基本不正确”,甚至有5.67%选择“完全不正确”。在回答“交通信号灯黄灯持续闪烁,车辆、行人应不准通行,但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和越过停止线的车辆是可以照常通行,您认为”这个交通安全知识问题时,选择“完全正确”的有40.00%,选择“基本正确”的有35.00%,选择“一般正确”的有11.33%,选择“基本不正确”的有12.00%,而选择“完全不正确”的有1.67%。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大学生安全技能9个专题问答中,如表五所示,有42.59%和34.25%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分别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16.85%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选择“一般符合”,而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分别为5.38%和0.93%。
三、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结果和日常工作了解情况对上述数据说明和分析如下:
1.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素质,无论是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已经基本形成。但不是很高,基本达到“及格”水平,这样的大学生安全素质水平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很难达到培养高安全素质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在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基本可以,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大学生安全知识不容乐观。
2.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安全意识上不够强,只能看到表面性的现实危害,对不易发现的潜在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同时,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现实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表面上看,大学生似乎具有某方面的安全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存在与“所知”不相称,甚至相背离的“行为”。
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很不理想,不少同学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酿成悲剧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从整体大学生安全知识现状来看,还是从各类大学生安全知识现状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严重缺乏。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学校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未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但也不是很高。学生安全技能的性质是不同于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大学生安全知识,前者是“应知”的,而后者是“应会”的。安全技能必须通过现实的操作和演练,并且一些技能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能形成。
参考文献:
[1]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29.
[2]刘里卿.大学生安全防范素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37-138.
篇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的重要需要之一”。国际21世纪委员会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和求得生存,学会安全进入社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安全地做人、做事,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因此,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各高校陆续对安全教育开始重视,但是存在学生多,老师少,课时少,问题多,交流少,理论多,操作少等问题,部分开设安全教育的高校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能够很好的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全国高校至今还没有一门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更没有规范的、科学的信息系统适合于安全教育。
二、设计思路
论文针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信息系统进行设计。
该系统首先要将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就业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知识系统化,形成教学模式信息系统,使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地进行;其次,设计专项信息网络模块,提高学习主动性,如在线练习、知识搜选、安全技能模拟训练等。最后,设计在线讨论及留言模块,充分考虑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信息系统功能分析及系统设计
(一)系统体系结构分析设计
本系统采用B/S 体系结构, 以web 服务器( IIS) 为前台和ACCESS数据库为后台。ACCESS 数据库用于存取指标体系、评估材料、用户等所有与此评估系统有关的全部信息。用户通过Internet 浏览器访问IIS 服务器上的ASP 文件,ASP 脚本程序通过OLEDB 驱动程序与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 访问评估数据库。
(二)前台功能分析设计
(1)在登陆的页面提供注册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得的帐号和密码,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交到系统进行处理,在系统里判断数据库里是否有此用户。如果有该用户就进行用户判别。是管理员就跳到后台,普通用户就跳到在线学习教学系统首页。如果没有该用户就提示没有该用户。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不正确就提示密码不正确。
(2)用户可以从个人资料中修改用户的密码。主页提供用户新闻浏览、在线学习、在线练习等主要功能。在线教程模块有搜索功能,便于用户查看相关的学习教程。用户可以在主页的论坛中与其他用户交流。也可以通过留言与其他用户和管理远交流。
(三)后台功能分析设计
(1)浏览网站:因为在登陆页登陆时,如果是管理员帐号就自动跳到后台。故增加此功能提供管理员查看网站。
(2)用户管理:可以查看整个系统所有用户。为保护用户资料,管理员也无法查看用户资料,但提供删除用户功能,并且提供管理员添加帐户的功能。
(3)新闻管理、教程管理、试题管理都设有查看现有信息,并提供添加、删除、修改功能。
(4)留言管理:提供查看留言、删除留言功能。
(5)网址管理:管理友情链接中的网址,可供添加、删除功能。
(6)退出系统:退出后台管理系统,并返回到登陆页。
(四)系统总流程图
该系统是用户注册、登陆、参加在线学习,以及管理员进行教程录入、修改、删除管理用户的ASP信息系统。它应该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管理员不仅可以轻松地向网站添加、修改和查询学习质料,而且还可以通过系统的简易的BBS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根据需求分析,在线学习系统的结构图。
四、结束语
安全教育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把安全知识信息传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连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同时,系统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友好的人机工作界面,确保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友好性、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安全知识的形象性和系统性,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推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化、规范化,提高学生法律、法规、自我保护意识及综合素质,达到高校安全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转贴于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s: Campus; Traffic safe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文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是传承社会文明,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当下,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305所,在校本科生人数21446570人,研究生1404942人;另据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8500多万辆,居世界第二,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反映在高校汽车通行量的增加上[1]。校园内因车辆超速行驶、违章停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一、高校校园交通现状
1、高校校园交通出行特点
(1)高校校园出行时间、地点相对集中。以师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内人员居住密集,学生上下课、教职工上下班以及用餐时段相对比较固定,校园每天早7:30-8:20,9:45-10:10,中午11:30-12:20,下午15:30-15:40,16:30-18:00,21:30-22:10等时段内,在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周边的主要路口路段,常常形成校园交通高峰期,人流、车流的交织行使,致使学校校园交通形成“无序”的状态。
(2)停车时间相对集中。高校校园教学区多呈现白天人流、车流量大,停车位置紧缺;高校内职工宿舍区多呈现早晚车流量大,下班时间后停车位紧缺的现象。
2、校园车流量逐渐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说层次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各种培训、学术会议、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进校的人员及各类车辆急剧增多。根据北京海安停车公司对北京5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平均每所高校日进出校门的机动车高达2113辆、非机动车位3560辆、人员为11863人次[2]。加之,一些社会车辆穿行校园、进入高校内临时停车,以及施工车辆、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等争道抢行、超速行驶、违章停车,对校园的交通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给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带来极大隐患。
3、高校道路狭窄,车辆乱停放
由于我国高校办学的历史较长,因受制于当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校园规划设计上缺少应有的停车场和交通设施,没有专用的、配套的地下停车场,且交叉路口较多。随着“城市居民全民学开车”,汽车已走入家庭的背景下,人员和车辆激增,导致校园泊车车位紧缺,迫使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公共场所和道路,使原来狭窄的道路的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
4、校园交通设施设计滞后
由于目前有的学校校园仍保留学校建校初期的设计模式,校园道路相对较为狭窄,并且未划分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车道;有的高校在主要路口路段未设立交通信号灯;有的学校校园道路设施,交通标志还很不完善;部分高校校园道路在规划设计中,学校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自行设计校园内的交通标线、标识与公共道路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5、校园交通安全无法可依,执法主体不明确
当前,高校校园是交通法规的真空区域,对于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职权、车辆行使速度、交通违法处罚具体细则,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无法可依是各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公安机关据此认为校园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范畴。面对校园内车辆超速行使、逆行、乱停乱放,甚至无照在校园内驾驶等校内日趋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各高校仅依靠本校制定的校内机动车管理规定,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交通执法权,仅能对校内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劝导,管理缺乏法律约束力,无法得到有效制止和管理。
二、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3]。”学校应切实将交通安全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围绕“关注交通、关爱生命”主题,充分借助和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载体,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演讲会以及征文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道路交通的公德意识,切实使师生将交通安全意识入心、入脑,时刻绷紧交通安全无小事这个弦。加强对校内教职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对学校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操作规程的宣传学习,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和杜绝校园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尽早出台校园交通安全法规
早在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700余名代表提出了21份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议案[4]。至今我国还未出台一部校园安全法,在校园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笔者建议当务之急,是将交通法规的作用范围延伸到校园来,并尽早建立一部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范,明确校园内的交通执法主体,加强对校园内超速行驶、违法驾驶、违章停车的检查力度,使校园交通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科学规划,设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设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高校应加大对校园交通安全在基础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应根据国家标准和校园交通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学校校内的停车场和机动车行车线路,合理布局校园现有道路上设立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减速带和交通指示标志;进一步的规范校园交通秩序、及时消除校园交通隐患,不断满足校园交通需求。
四、实施校园智能车辆管理
对于历史悠久的校园来说,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引进先进的车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校园交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模糊的管理方式变成量化的管理内容,管理效果更加显著[5]。针对校园内交通出现的新情况,学校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校门口、校园主要路口路段、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停车场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智能读卡器、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器等先进设备,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出入校园车辆采集信息分析、研究和总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漏洞,有效控制车辆,减少和避免校园交通事故发生。
总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高校交通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早制定校园法规,将校园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需要学校加大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更需要社会公众和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创造文明、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合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4.
[2]魏志编,平安校园建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保卫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0.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篇8
一、2008年大学生伤亡事件综述
据2008年全国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该调查历时两年,遍布全国22个省市的部分高校),分别有24%和21.7%的接受调查学生很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但对防火、交通、卫生等方面安全具备较强意识的学生均不足10%。
2008年全国共发生大学生伤亡事件126起,其中,事故灾难类18起,涉及学生26人(19人死亡,7人受伤)。社会安全类45起,涉及学生47人(36人死亡,11人受伤)。交通事故10起(12死6伤),溺水2起(2死),意外受伤2起(1死1伤),火灾4起(4死),,突发疾病15起(15死),故意伤害7起(2死7伤)
2008年上海高校共发生4起火灾事故,其中一起系宿舍违章使用电器引发火灾事故,造成4名女生意外坠亡。其他3起起火原因分别为实验室器材爆燃、图书馆使用电器不当、餐厅油锅油沫外溢起火,均未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经初步调查,当日早晨6时10分许,该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过火面积20平方米左右。因房内烟火过大,4名学生分别从阳台跳下逃生。经现场120急救人员鉴别,4人均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 24%大学生不知被困废墟时的急救措施。“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很多大学生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甚至亲赴四川做志愿者,然而,大学生地震应急措施和安全逃生知识依然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只有77.3%的同学知道“发生地震,而自己恰在屋内时”应躲在坚固的床与桌下,而78.2%的同学不知道躲在暖气旁、厕所内也是一个正确选择。此外,约49.1%的同学认为,“如果发生地震,被困于废墟中”应自行搬动掩埋自己的碎石瓦砾以求自救。殊不知,身体被掩埋的状况下极易出现骨折,而骨折后身体切忌活动以防受到二次伤害;
* 27.63%的同学?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现在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防备意识比较薄弱。27.63%的同学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约24.55%的同学表示没有随手关宿舍门窗的习惯。在调查中,有18.32%的学生选择经常在23:30(学校规定的宿舍关闭时间)后回宿舍。宿舍楼内形同虚设的门禁,被大学生们打入“冷宫”的“出入宿舍楼请您自觉刷卡”提示牌,都说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很弱。
* 低年级同学?关注消防安全的仅有18.8%,从统计结果看,低年级同学(大一、大二学生)只有18.8%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76.6%的大一学生、75%的大二学生会偶尔关注;比较而言,约25%的大三学生、28.6%的大四学生很关注消防安全。不到半数的同学有“在宿舍拉闸限电前拔掉所有电源的习惯”。当问及“房间发生火灾你会怎么办”时,19.1%的学生认为应迅速打开房门外逃,12%的同学选择收拾贵重物品一同冲出。
* 近四成大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据官方数字统计,仅2005年-2007年10月,发生在北京高校校园内外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就高达35起,涉及多达24所高校。调查显示:当走出校园穿越十字路口时,67.2%的同学选择“严格遵守红绿灯,按规则停行”,29.09%的同学选择“跟随人流,人走我走,人停我停”,3.64%的同学则“我的地盘我做主,一切看心情”。
调查中,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张锐指出,如果得到充分的培训,学生们遇到突发事件是可以避免伤亡的,四川地震中一所中学的校长能在1分多钟内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不在学校。但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那天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张锐在北大开设了一门《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我每学期带6个班,教给学生各种危机的应对方法,并练习一些自卫、自救的动作。有时还在学校里办一些安全自救知识的讲座。”张锐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纳入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课题中,实践演习很重要。”
77.5%的大学生赞成高校开设安全自救课程,82.9%的人认为应当进行突发事件的应对演习。
三、全国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
全国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强,并有些已经付诸行动。
早在2005年,北京各高校已经设置了适合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清华大学将安全教育纳入军训课程,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研究生学位课程。首经贸大学开设有一门累计24学时、计1学分的安全教育选修课。
南开大学2008年初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安全教育”,以专业知识和典型事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内容包括社会安全、校园生活安全、个人修养等方面。除了介绍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教给学生防盗、防意外伤害的技能外,还涉及防诈骗、防性骚扰以及社交安全、网络安全等容易被学生忽略的方面。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介绍,开设这一课程旨在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鉴于大学生目前的安全教育情况,有必要在大学课程里加入安全方面的内容,涉及火灾、水灾、中毒、扭伤、出血等各个方面,并且学校增加安全教育方面的实训投资,购置相关的器材或模拟设备,让大学生能在校期间进行强化学习,购置相关的影像资料,并且让医院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大学生们了解更多关心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应急措施。
篇9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形式大于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1、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 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6、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0
针对刚入校的新生,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两方面:第一,抓学风;第二,树理想。我们要用纪律去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性,让目标去引导学生提高自觉性。
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背景情况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活、对广州这座城市、对专业见识等方面都有着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认识,而要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则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慢慢引导。而在他们的过去经验与现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缝隙最小的就是专业学习,因此短期内将他们最有效凝聚起来的办法就是抓学习。所以班主任要把这个阶段一切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点都放在抓他们的专业学习上。
在第一学期初,我重点督促他们(舞蹈专业学生)练早功和晚功。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是普通高中的艺术生,他们并没有练早功和晚功的习惯,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跟不上大学专业学习的训练量。所以,通过练习早功和晚功,迅速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在为学生讲明白练习早功和晚功的重要性之后,我没有硬性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练功,而是鼓励几位原来是舞蹈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带头练功,并给予了他们一些鼓励和指导,他们提高得非常快。看到这种情况,没有练功的学生开始着急了,也加入了练早功的行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养成和毅力的锻炼方法。我在学期末大力表扬了学生这种行为,并且鼓励学生坚持刻苦训练的精神,在假期自学一个舞蹈剧目。之后,第二学期初,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假期作业的展示。通过这次集中展示,学生对彼此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竟然一个假期就可以把一个舞蹈剧目演绎得如此精彩,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篇11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篇12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明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是以产出为导向,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首先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基础,满足社会目前的发展需求;其次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的需求。
(二)提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现阶段,工程教育专业对毕业学生的10条认证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两个能力,即工程实践的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2]。从这个角度讲,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传统的“老师能够教什么”逐渐向“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转变[3]。高等教育要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相关工作为指导方向,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和社会发展来制定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
(三)促进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内部参与认证的国家及其院校的毕业生之间的互认,这大大促进了高等院校学生的国际交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下,我国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均可以被国外高校和国外企业承认,这将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国际化流动。
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本院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各高校内的基本实验,二是企业内的现场实习。校内的基本实验从传统的以“观摩”为主的形式,转变为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开放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企业内的现场实习,让学生顶岗实习,使其在实际生产中完成认识学习、毕业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内容,并可据此来完成基于实际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二)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学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院以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具备比较完善的创新性实验和制作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有利于激发创新激情、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科融合、平等竞争的学术氛围。
2.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平台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和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农丰镇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农民生活影响的调研,无锡南洋学校实习就业基地预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急救常识,宣传沼气使用方法等,学生在送知识下乡的同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例如汽车爱好者协会。
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推行“双师制”,贯彻“双才”教育
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能够发挥双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其次,教师要能够客观和理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方向,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重点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新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必须首先是应用型的人才,满足就业需求。同时,学生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能够成为研究型或创业型的人才,满足其后续的发展需求。
(二)将创业教育理论融入专业课教学
推行全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构建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其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教育,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为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提供系统的教学平台。
(三)将学生学习表现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1.平时表现评估
平时表现评估采用随堂进行的形式。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主题发言、随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等。其中学生的出勤率由学院和教师共同考核,其他指标由任课教师执行考核。考核的成绩将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综合考核成绩。
2.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注重过程考核,采取多样化累加式考核形式,如闭卷、开卷、半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试;答辩、论文、案例等,鼓励学生思考多种答案,培养创新能力。任课教师从培养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方面,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注重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考查。阶段考核根据不同学时安排不同次数的阶段考试。48学时(含48学时)以下的,1+1模式(1次阶段考试+1次期末考试),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4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50%;48-80学时(不含80学时),2+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5%,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80学时(含80学时)以上,3+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阶段考核的课程覆盖面广。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教学都要严格贯彻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校级重点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要起示范带头作用。
3.期末考核
本科生的期末考核主要通过各门理论课程的考试(或考查)成绩进行评估。考核内容注重考核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并积极提高试卷命题质量,努力做到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
(四)保证考试成绩反映毕业要求
第一,学科专业明确了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10项毕业要求。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毕业设计、人文素质及科技讲座、学生社会活动安排等环节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现。
第二,为保证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等各类课程。学生应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取得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等全部150学分。
第三,每门课程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成绩构成。课程试卷也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并按课程类别采用多类多途径的考核方法。
第四,通识基础课程实行考教分离。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考核环节,专业方向课程由任课教师结合项目、案例、课题来进行把关。每门课程均要出A、B卷,试卷题目连续两年的重复率不高于30%。
第五,集中实践环节课程通过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来把关,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环节。学校对实习实践课程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有关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校外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一般由指导教师与学院共同完成。
第六,课外研学的2学分要求学生结合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根据取得的成绩代替相应的研学学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交通运输专业课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思维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为培养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奠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波,樊玮红,李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C]//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郑州:2010.
篇13
“安全”,是个既熟悉又模糊的词。在很多时候,总因忙忙碌碌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事中,从未认真仔细地思考过。“安全”尽管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挂在嘴边的永不过时的话题,但还是停留在过去一些狭隘的思维认识上。“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1.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学校网络上安全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四是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2.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中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校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2.3.1纪律: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中午、下午放学时排队出校门,当课老师或班主任要将学生送出校门。下午放学后,学校将在半小时后清校,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2.3.2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不推搡。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集会、集合须班主任、辅导员带队,值周教师维持秩序,防止楼梯口、过道等地拥挤。
2.3.3课间活动: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一楼天井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2.3.4体育活动: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除不能在教学楼上开展体育活动外,更不能在二楼以上做集体跳跃运动,以防共震生险。运动中发生损伤要尽快送校医室救治,并汇报教师。
2.3.5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不围抢校外人员散发的宣传品、广告纸、优惠券等。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2.3.6用电安全:教给学生预防角电的知识。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总务处。
2.3.7校外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堪察路线,精心组织、落实带队教师职责。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
2.3.8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车上学。已满12周岁儿童确要骑车上学的,必须向学校打报告,并留校备案。教给学生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注意上下学行路安全,年小路远学生建议家长护送。做好乘公交车上下学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乘车知识、上下公交车方法。
2.3.9消防安全: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报警,讲清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救火的原因。
2.3.10自护知识: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不擅自旷课或早退。校外遭遇抢劫要智斗,先保证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比如落水、受伤等)要喊大人帮助。发生事故不隐瞒,及时向家长报告。不玩危险玩具(如仿真子弹枪,皮弹弓等),更不能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内。下雨天上下学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楼梯过道上撑伞,以免拥挤而戳伤身体(眼睛、脸面等)。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与自身建设发展相结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