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工程专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工程专业论文

篇1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

(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

(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

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

(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 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 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篇2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已被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我国也在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型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式改革,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与此同时,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大批设备制造、设计咨询和专业施工单位面临着转型艰难和业务萎缩的窘境。时逢国家对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不专门设立工程总承包资质,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而设计工作始终是EPC项目的关键,那么建立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设计单位与工程市场并行接轨,从而提高设计管理水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只要设计单位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它的专业优势,实行限额管理,优化设计,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就能占据工程总承包市场的重要领域。

1、EPC总承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保护了业主的权益,我国已经有很多EPC总承包项目成功的例子。虽然这种模式目前还未成熟,采用的也不是标准的模式,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1)业主没有完全掌握和发挥EPC的优势

随着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由业主自行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专业需求,反而增加了业主的管理负荷,收效甚微。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内部协调和优化组合,基本上可以实现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的最优组合效果。但是目前业主的要求重点还是在项目的投资和质量上,并没有充分理解总承包模式在工期上也有其优势,而无法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双赢。

(2)设计工作影响了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发挥

设计工作对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要有强大的设计力量,才能缩短工期和优化设计。设计力量的不足往往造成总承包项目的失败,设计分包往往成为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短板。设计在EPC模式中缓解和调和总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管理压力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且多数情况下受制于业主的要求和变更。

(3)设计-施工总承包是EPC总承包模式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施工企业很少具有设计能力,设计单位往往和施工单位发生脱节现象。设计和施工在EPC模式中是相辅相成、交融并举的两个工作环节。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专业设计院的技术力量和施工单位人力、机械资源,以求技术力量、人力资源以及各种资金的组合能够达到总承包项目的要求,这也是相当棘手的一个难题。

(4)承包商企业联盟存在误区

无论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是一般工程,国外的咨询公司参与承担的有很多例子。如果国外的公司不仅参与了设计这一环节,还渗透到项目的其它方面,也许我们就会失去项目实施阶段的独立能力,而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方面摩擦增大,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2、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EPC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量。

(2)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一般情况下,EPC总承包企业有更合适的施工方案,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更优秀的技术人员,有利的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3)降低项目交易成本。业主只要和EPC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即可。所以业主在合同谈判以及管理、管理协调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减少了,显著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4)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主导优势。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施工的质量。EPC承包商开始就参与了设计,这样就能把他们在施工方案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经验融于设计中,对设计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缩短采购管理周期。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采购纳入设计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一般设计工作结束了,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也可以和施工相配合接口,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项目工期。

同时,EPC总承包模式也具有如下局限性:(1)降低了业主对项目的参与度;(2)总承包商的采购风险大大增加;(3)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比较困难;(4)业主对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降低。

3、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的措施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是:以设计为龙头,以施工单位为辅助。建立这种模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的理解这种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改革的,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次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使它达到EPC总承包企业的政策要求。最后应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它满足EPC总承包企业的人力资源条件。具体的措施如下:

(1)转变思想,寻找出路。大部分设计单位的出路就是转变成EPC总承包企业,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这种转变。

(2)依据实际条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工业设计院比较有可能转变成EPC型工程公司,而建筑设计院比较适合转变成D-B型工程公司。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十分重要,底子好的设计院和底子差的设计院不同,规模大的设计院和规模中小型的设计院不同,逐步转变和一步到位不同,单独一个单位的改造和几个单位的重组也不同。拟定实施方案应该包括:运行方式、人员配置、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制度等。

(3)编写适用且可操作的管理程序文件。专业设计院对于总承包某些业务比较陌生,没有相关经验。比如进度控制、施工管理、费用控制、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合同谈判等,这些也与设计管理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可操作和适用的管理程序文件,新的公司就很难开展工作。为了管理文件的质量有所保障,也为了少走一些弯路,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向有经验的单位借鉴通用管理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使得通用管理文件变成适用于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4)增设机构。设置的组织机构应该满足EPC总承包的功能需求。需要增设的主要组织机构有项目控制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工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

(5)配置专业人员。新增设的部门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项目控制工程师、进度控制工程师、费用控制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等。

(6)统筹规划。设计院到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公司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既要控制进程,又要考虑到总体规划,这需要逐步有序的实施进行。

4、结语

目前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在我国还不算很多,但是这种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市场分工的必然趋势,也是业主降低风险的客观要求。EPC总承包模式具有资源配置优化、业主管理倾向以及综合效益集成等多方面的优势,它将发展成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与设备制造商、施工总承包商之间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合作发展,实现共赢,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德银.现代EPC工程项目管理系列讲座.设计与管理期刊,2005,13(4):34-37.

[2]孟宪海.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之比较.经贸实务,2004,11:49-50.

篇3

(三)缺少“双师型”教师如今的不少高职院校,其现任的工商管理类教师,大部分都缺乏实践经验,从学校到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尽管被一直提倡着,但还是紧缺真正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对于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要求自然难以完全胜任。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基本原则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三点原则:首先,课程的构建必须与人才培养特点紧密结合,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专业面向很大的岗位群、侧重对态度和能力的要求、强调对专业技能的艺术性运用等特点;其次,课程的构建要以能力为导向,人的能力主要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三层;最后,课程的构建必须要有系统思维,实践体系要有层次性。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上述分析,构建如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模块社会认知性实践模块,其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情,主要方式是进社区、农村和企业等,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从而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实践课程体系阶段的进行具体可安排在大一寒暑假。专业认知性实践又向专业方向迈进了一步,它建立在社会认知实践的基础之上,属于专业性基础实践,特点是:只看不做。主要方式有专业见习、专业课程见习、市场调研等,这可以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专业、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阶段实践基本上都是在大二的寒暑假安排进行。专业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室里进行,需要有一定情景的设定,学生必须每个人都亲自动手去操作,进行模拟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所有专业课程中的实训、综合实训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都是专业实训的具体途径。该阶段实践通常都是在正常教学时间内安排进行。综合性实践是最后的阶段,学生已经经历了上述的三个实践教学训练,已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和自己的专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已经具备。这时候设计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就需要有更高的层次和更全面的内容,以及更真的场景。具体包括了专业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顶岗实习和创业活动。在最后综合性实践的完成,学生就基本上做好了就业的准备。该阶段实践通常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进行。

篇4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程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多学科知识,要求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论文完成期间所要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关联性的掌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实习能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学生通过做毕业论文(实习)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实习专题、实习对象、实习方式、实习程序安排等等一系列实习策划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通过实习,学生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论文课题的认识就逐步清晰、明朗,并通过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及时调整实习方案,使实习更加深入和具针对性。

对实习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对比、归纳、总结,并对其关联性、因果关系等内在联系加以分析,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对实习资料的加工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谈话技巧等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锻炼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学生从不同层面,多角度、系统性地考虑问题,从而能够锻炼学生对问题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选题会审制度,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目前高校教材通常落后于工程实践,加之受环境限制,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对工程了解较少的情况,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空中楼阁,从纯理论角度出发,选题方向对解决实际问题无任何指导意义;

二是选题陈旧,对于实践中己基本解决的问题仍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三是脱离背景,选题多为国际方向,缺乏实践支撑,实习难以开展。

以上问题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陈旧、空洞、教条,论文的深度和创新性上都达不到要求,对实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不大。

(二)缺乏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实习与论文之间存在脱节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组织多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场所。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场所的紧缺问题,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与多元化的选题方向不符,毕业实习内容与论文选题联系不紧密,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前期实习内容与选题方向的脱节,使得后期论文写作主要通过期刊、文献检索来获得对课题的认识,容易形成论文开题与正文写作被己有的文献观点牵着走的被动局面。

(三)缺乏对指导教师严格的考核评价,过程管理不到位

多数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效果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手册、论文工作手册、开题报告、论文正文、毕业答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指导质量的评价弹性较大,缺乏科学、客观的指标。另外,对教师指导过程进行经常性、随机性监督管理不到位,学生论文写作或教师论文指导存在前(期)松后(期)紧的情况。在学生论文写作后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若要求学生开展二次实习(检索或对论出结构性调整,却因时间仓促而使其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吸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松后紧的不均衡指导方式可能会对学生己形成的写作思路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互相配合,严格按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时间要求及时提交、及时指导,过程控制对论文质量起决定作用。

三、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环节教学改革思路与建议

(一)调整毕业论文(实习)教学计划,提高组织效果

通常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实习)安排在本科四年级进行,时间大约2~4周。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与学生毕业就业应聘时间、用人单位见习时间、考研复试时间冲突,矛盾难以调和;二是学生毕业在即,有的学生要重修补考,有的学生要补修学分,有的学生要过英语四六级,因此学生普遍心情浮躁,实习态度不够端正。

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效果,可考虑以下建议:

一是毕业论文(实习)计划可穿插安排在各学期。具体做法是:提前两学期或三学期公布毕业论文(实习)选题计划,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自主安排毕业论文(实习)计划,可充分利用较宽松学期的课余时间开展小组实习,相关课题教师加以引导;学院也可在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手册中加入毕业论文(实习)内容并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实习前后提交详细实习计划与实习报告并由实习单位盖章。这样通过较长时间分层次、多专题、多轮的实习,学生视野开阔,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写作思路,为后期的毕业论文开题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毕业实习合作关系。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大致选题方向,学校牵头搭建实习定点合作单位,例如: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开发公司、建筑业企业、银行、金融保险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平台。学校还可邀请相关部门专家、领导给予专题指导或讲座,或组织对论文选题申报进行评审或组织联合命题。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会审制度,加强命题筛选工作

建立严格的毕业论文选题会审制度,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可适当邀请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避免论文选题脱离实际。并可根据政府、企事业单位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对选题进行补充、优化,还可开展与校外单位的联合命题、实行真题真做等。最后,评审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筛选。

为保证毕业论文(实习)质量,应适当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师生比,综合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近三年毕业论文(设计)的师生比情况,比例控制在1:3~1:5为宜。一(学)生一(选)题,不得重复,选题范围也不宜过于分散。另外,为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也可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就业方向自主选题申报。

(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监管,提高论文质量

根据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弹性较大的特点,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过程监管:

一是细化教师对论文的指导深度要求及指导责任,明确规定指导范围、指导项目或要点;

二是采取随机抽查教师、学生阶段资料(必要时抽取学生面谈或答辩)

三是落实指导教室,根据教师上报的指导计划采取随机听课方式,旁听评价;

四是根据所指导学生论文答辩环节优良率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应占较大权重(需合理设计答辩范围)

五是増加学生论文的校内外预审环节(论文答辩前10~15天为宜)从第三方出发对论文质量进一步把关。

篇5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篇6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层次对应,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的55以上。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学位总数的36%,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学位总数的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在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专业研究生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二、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及管理体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学部选择一批知名的、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企业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及生源单位。先后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实训基地7个。实践基地的运行由学部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双方协商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运行,协调双方的合作。双方分别指定一名实践基地联系人在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为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工程师。通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企业导师队伍16人,其中全部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4人为博士学历,10人为硕士学历,2人为学士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点以导师(组)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的研发课题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组)负责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研究生院、学部、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全面负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以及学位等各项工作。项目管理专业所在的建设工程学部建立以研究生教务工作办公室为主。三级管理贯穿整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为了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部、学校及联合培养企业签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点的三方协议书,用以约束和规范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学校、学部及校内导师(组)应积极同培养企业、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学校—学部—企业—工程硕士的完整信息管理网络,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高质量、顺利地进行。

三、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

篇7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篇8

1 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在2009年至2011年间,大连理工大学每年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数分别为270人,381人,456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2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时间)。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在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试点过程中,学校始终准确定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强化工程应用、实践及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做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执业资格)要求紧密结合,让学生逐步达到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执业资格的对接。下面从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导师情况,学位论文等方面介绍培养状况。

1.1 课程设置考核模式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程、实践环节。选修课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在校内外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少于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实习前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实习后撰写实习、实践报告,学生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可获得相应学分并申请论文答辩。

1.2 内外联合导师制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中期考核、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此外,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较好理论水平的企业人员到高校授课,重视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1.3 学位论文实践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研究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题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或实际管理课题,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或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2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因素

2.1 制度建设与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提出了“学校+企业”两大主体、“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两个阶段、“知识+能力+素质”三项内容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面向行业发展人才需求构建跨专业学位类别、跨工程领域的交叉型、复合式培养模式。

学校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结合国家工程科研项目与重要课题,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纳入校外导师制度,从而实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

2.2 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突出实践性、协同式培养特色,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教学理念,许多高校都在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上进行了创新与深化。大连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中提出“满足工程需求、突出工程应用、面向产业需求、强调实践教学”的着重点,试图实现“学术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建立起“随课实验、系统综合实验、实习实践”流畅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多个学院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达成了实习基地合作意向,并通过实践考核环节检验学生在实习期的实践报告、实践计划、实践单位评价意见等。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保障了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展,更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3 日常管理与论文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为规范全日制工程硕士管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次组织校内专家和聘请企业代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管理进行详细研讨,并详细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目前已形成基本适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应着重强化应用导向,结合实践中的具体工程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不囿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能够体现工程特色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工程规划、工程勘测、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应用研究、调研报告等均可形成论文提交;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可在实践基地进行,由导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评审与答辩根据专业学位特点,应有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参加。

3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应注重的要点

3.1 强化师资队伍

大连理工大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起适应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同一个学科平台中满足学生实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科学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具有专业技能的特色师资队伍,强化校内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工程型教学团队建设。

3.2 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与国内外的多家知名企业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方式包括讲座课程、联合培养、创新项目、技术研讨会、奖学金、学生活动等多种。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努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保持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也不断探索校企结合、项目牵引、共同培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3.3 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改革传统的以知识考核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评价指标的多层次综合评价体系。践行学思结合,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考问式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重视批判性与创造思维的训练。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在科研实战中提升学术水平;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4 结论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具有“全面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增强研究生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也成为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次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对其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因素进行了系统、详细、全面的论述。文章认为:制度建设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日常管理与论文要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评价机制等工作的同步开展,是我国有效推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高等学校的国际化特征是他从中世纪创建初始就具有的特性,并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人才资金的国际流动,表现出新的形式,具有崭新的内容。这种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中心地位,有利于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变更。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能起到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开始快速发展积极践行扩大规模、优化结构 、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发展方针,加强对国际交流学生的研究意义重大。[1]

西安理工大学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友好合作历史开始于1985年,1999年签署了共同培养中德留学生计划的协议。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工程专业创建于197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印刷工程本科专业,1993年取得国内首家印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Hochschule der Medien Stuttgart)是世界著名的印刷媒体领域高校,其与印刷相关的历史可追溯到1853年。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在顺应时展需要的情况下,开始了中德两国双学历学生培养工作的探索。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已经从普通本科生的培养慢慢过渡到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现行教育培养机制中的最高环节,它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科学研究才能,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由于研究生具有培养周期时间短,与国民经济发展结合容易,匹配性强的特点,成为发展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研究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增加,但是随着这种补偿性数量的增加凸显出教育质量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已经不是发展的重点,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质量刻不容缓的问题。

中德双学历硕士培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它的培养质量先天存在一些问题: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同一文化背景的教育,或者同一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教育,不管是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差异。②授课教师很多是使用母语进行讲授专业知识,课程对学生入学时的外语能力有较高要求。③留学生在学习上和管理上都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进入学校主流学习状态中。[2]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留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一般都相对集中,集中学习、就餐、休闲,与中国师生的交流接触只在上课时有短时间接触,更多数时间都封闭在个人或同国籍学生圈子里。④中外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差异比较大。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和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经过多年的合作总结摸索出一套完善的选拔制度。通过层层筛选选择出外语水平比较高,并且专业课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相互选派,并且在出国留学前由具有留学经验的老师专门进行辅导,有助于解决语言问题。同时两校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程学习,均会安排社会、文化的了解,如在中方安排有汉语和专业汉语的课堂内容讲解,同时有全国印刷会议的参加等活动,从而整体提高留学生的学业、学识、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西安理工大学一直进行的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课程和所修的学分,这样也有利于减少中外教育上的差异,也有利于两校互派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学分的认定。

研究生教育水平最关键的体现在于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只占整个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更多的是对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研究能力的要求,学位论文的撰写正是这一能力的体现。目前中德双学历教育中的学位论文的评定采取在本国取得学士学位后可以在对方国家申请第二学历的学士学位。

目前在国内学位论文评定中主要针对论文中的理论应用价值、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态度与写作水平以及社会应用价值方面进行考察从而综合评分。[3]针对于目前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申请中德双学历论文的评定方法采取的工作有:首先通过广泛和导师座谈,通过对全院导师调研,了解导师认为双学历学生目前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的问题,我们分析处理,提出一个监控评价论文质量体系的方法。其次,重点和双学历学生的导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培养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这些学生的期望,通过在初步建立的监控评价论文质量体系的方法上进一步修订,做出专门针对双学历学生的论文评价指标。同时要专门跟参加双学历教育的中方学生和德方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评价论文质量体系的方法。最终通过请一些专家评审双学历学生论文,检验建立的双学历学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是否合适。

通过这样的方法确定的论文评价体系比较适应两校目前的培养现状。但是双学历教育的发展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还在不断开拓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力求在新的时期发展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双学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戴宝印,查芳灵.刍议美国海外学历留学生对我国发展学历留学生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4.10.

[2] 殷君.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7.4.

篇10

考核课程

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

考核时间

实施单位

报名联系电话

通信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2018年3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6室,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240号)

2018年5月上旬

电子科技大学

自考办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电子技术(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网络(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所有实验

工业工程(本)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业工程(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及应用(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网络(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毕业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专)

所有实践课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所有技术法考试

工程造价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工程造价管理(专)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毕业论文

文化产业(本)

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本)

毕业论文

英语(专)

英语(本)

听力 、 口语

口译与听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网上报考

2018年4月21日

西华师大自考办

内江师院自考办

四川大学自考办

西科大自考办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国际贸易(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学

自考办

51100.net

028-85412537

联系人:邱老师

法律(本)

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本)

毕业论文

英语(本)

毕业论文

新闻学(本)

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本)

毕业论文

对外汉语(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

实践课程

2018年6月

电话报名

2018年7月

护理学(专)

1、生化实验2、病理实验3、药理实验4、临床实习5、生理实验

2017年12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资源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汉语言文学(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数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本)

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

环境影响与评价

有机化学(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028-84760802

应用化学(专)

微生物学

无机化学(二)

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工业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业管理(本)

物业管理与实务(实践)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学前教育(专)

幼儿教师实习指导(实践)

028-84760713

学前教育(本)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实践)

教育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网上查询细则,材料邮寄学校自考办报名

2018年3月

成都师范学院自考办

028-66054321

cdnu.edu.cn

会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网上报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财经大学自考办

028-87352955

联系人:尹晓瑾

金融(本)

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财税(本)

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本)

毕业论文

经济学(本)

毕业论文

营养食品与健康(本)

1、所有实验

2、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报名,四川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食堂4楼408办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学院自考办

0813-5505572

联系人:张老师

电子商务(专)

1、课程考核

2、课程设计

2017年12月

到学校自考办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考办

028-87077790

联系人:梁老师

小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

西华师范大学自考办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师

体育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成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处306室)

2018年3月14日报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体育学院自考办

028-85050130

数字媒体艺术(本)

所有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学自考办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与服务(本)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

电子信息技术(本)

建筑经济管理(本)

物流管理(专)

实践课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学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028-85094025

秘书学(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4月初

成都学院

自考办

028-84612006

联系人:李老师

乡(镇)村管理(专)

所有实践

2017年12月

信函、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农业大学自考办

0835-2885763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车服务工程(本)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践)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实践)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华大学

自考办

028-87721841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

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

自动控制原理(一)(实践)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实践)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网上查询细则(网址:jjy.pzhu.cn)邮箱报名(邮箱:1277155636@qq.com)、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学院

自考办

0812-3372897

信息技术教育(本)

数据库Visual Foxpro及学校应用(实践)

Photoshop图形处理(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实践)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论文)

到学校自考办(绵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一楼410房间)

2018年1月10日报到及开始实践性环节考核

2018年1月6日论文答辩

篇11

为改善我国学位体制中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学位制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国于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于1998年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和组织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的组织机构,同时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中明确规定:“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学校与工矿企业建设部门合作培养,要加强合作培养基地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1]P82自1997年设置以来,清华大学等11所大学招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发展迅速,到2008年,我国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共招收4万8千多名工程硕士生,[2]目前工程硕士学位成为专业学位中涉及面最广、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学位类型。

工程硕士是具有与工学硕士学位同等效力的专业学位,是对工学硕士学位的补充和扩展,与偏重于理论研究相配合的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工矿企业的在职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的是“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而工程硕士学位的培养要求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获得者应该掌握所从事的工程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因此,工程硕士的办学思想是“服务于工程企业,培养高级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弹性的、宽松的,能体现个性培养的全新的模式。

二、我国军工企业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困境

美国等国部队在海湾等局部战争中的胜利说明传统的机械性的武器已经被具有高科技的巡航导弹、远程空地导弹和各种隐形、夜视、激光制导等先进武器所替代,现代高技术战争已经是科技战、知识战、信息战,并进一步扩展了武器研究及生产领域,如控制、制导、光学、计算机、机械等多个领域,同时知识的交叉性要求现代军工企业的武器研究和生产必须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等壁垒,而战争的高对抗性也要求我们必须跨越式地加快知识更新和管理思想的转变。因此,在人才培养上,由于武器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性较强,保密性较高,在培养上,我们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提高军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研究能力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而从历史上来看,造成我国军工企业人才培养处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强烈的“备战”色彩使我国军工产业从建立起就被赋予特殊地位,即保密性,这种特殊性造成我国军工产业具有垄断性和特权性,使得企业经营观念僵化、落后,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缺少市场风雨的严酷洗礼,制度上的僵化直接造成人才难以系统培养和交流。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进行了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国防开支占整个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大大降低,人才培养经费的紧张直接导致了我国军工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步伐放慢,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最后,伴随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军工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企业改制与创新方面严重滞后,曾一度连续多年成为亏损行业,直接造成大批军工企业的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向“三资”“合资”等企业流动,军工产业一度出现大范围的技术人员流失和断层。

目前,全球化已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面对国外先进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我国的军工企业急需引进、消化和创新,而现有的我国军工企业难以与外国军工企业通过合资等渠道来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制度。此外,一国之中,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隔绝对彼此的发展也是一种极大的制约,国防经济只有被纳入国民经济的大体系中,两者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加速发展,军民兼容,开发技术资源,才能将大量尖端技术相互转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

国防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人才资源也是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中最宝贵的资源。今后一个时期,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吸引、保留和培养关键技术人才。多年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短缺和后继乏人等问题,同时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加强军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怎样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来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提高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实地摆在我国军工企业面前。

三、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军工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

工程硕士培养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课程学习具有针对性。主要是指根据行业和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甚至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和科研需要增加或调整相关课程,从而使高校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直接服务现实的科研和生产,因此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较大的灵活性。第二,学位论文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不同于在校的双证生的学术论文,工程硕士论文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当前工作实践,尤其在军工科研企业,即论文大多是直接来源于自己的正在进行的科研和实验,而且论文的成果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性,既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即生产和科研大多,这就限制了科研交流与合作单位的范围,以及科研应用的范围。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3]即目标管理可以把客观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并达到相关目标,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成绩。关键是两点,一是目标的确定,根据所在组织的最终目标和组织外部的环境来确定自己的小目标和组织目标;二是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以此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和“异地办班”的办学模式比较吻合目标管理的这些特点,尤其是在企业的联合培养,既不脱离工作岗位,又通过办班学习而形成一个组织,组织的目标就是全体毕业,而这又需要每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取得学位;同时学习既是组织行为,又是自己行为,因而过程是自身可控的。目标的确立需要学校和企业作为管理者通过协商和沟通来共同确定,而学员则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进行选拔。许多企业通过是否给予“公费”学习指标而来进一步实现“有责任心的人”的人性假设,从而有效实施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的工程硕士目标培养机制。

军工企业自身的特点是生产和科研的保密性,直接限制了军工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和培养专业的范围,也要求其在培养目标和选择培养单位上要求较严,范围较窄,尤其对以提高本单位技术水平和创新为目标的企业而言,合作单位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作为原兵器工业部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归属于工业与信息化部,源于哈军工,以兵器研究和教学起家的南京理工大学,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在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都与我国的军工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研究和培养兵器科技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且具有国家一级保密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认证的南理工,在与军工企业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强化这一合作关系,自1997年以来,通过与我国军工企业的长期合作办班培养工程硕士这一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为各地的军工企业培养了数百名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军工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机制。

在与军工企业合作之初,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部门根据企业情况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而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顺利地拿到学位,更为重要的是以解决企业当下的科研项目为最终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而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来说,则主要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为目标。因此,整个过程是通过调整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来具体体现,对于课程学习则不拘于原有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对口的课程学习,尤其是那些企业急需的课程,尽可能地贴近企业当下的科研项目。与此同时确定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两个地方的科研情况,共同进行理论探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培养人才,进一步实现企业和学校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合作,实现多赢的目标。

四、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馈

课程学习是基础,论文写作是关键和目标,而中期考核则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估。通过阶段性的中期考核来实现对目标实现进程的管理,这个进程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的开题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对课程学习的总结,又是论文的开始,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工程硕士通过与导师的直接交流,共同研究和深化学习目标,明确已经和即将开始的学习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科研和论文的内在关系,细化论文开题内容,并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始论文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要求直接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和职业上的局限性。首先,《方案》要求明确界定论文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这就要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论文统计,工程硕士的选题有超过40%来源于学生所在工矿企业的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其中军工企业的工程硕士论文,如兵器工程、机械工程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近65%来源于科研项目和生产实践,并且都是自己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其次,进一步明确选题范围,即“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些技术性的划定直接决定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应用研究类型,即某一工程、工艺、产品或品种,以及生产技术和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以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方案》要求和实际的培养情况,许多涉及自身生产和科研项目的论文,仅仅需要对“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进行整理和研究,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即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化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军工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时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了相关的技术水平。

在整个的培养过程中,尤其是论文写作阶段,企业和学校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相关的科研合作,通过科研合作,有效检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这就涉及军工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人才培养的价值,付出几十万的培养费,是否人有所值?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检验培养的质量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就一般而言,人才培养的成果短期是很难评估的,但在军工企业的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却可以通过科研合作,在科研过程中完成相关的论文写作,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完成学业,顺利拿到学位,又通过完成科研项目,通过解决企业的技术攻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来评估和检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短期的成效和价值。以南京理工大学与军工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校方与企业有一定的联系,或是校友、或是科研合作,通过这种联系而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其中将近70%的对口培养与科研有关,而论文的写作则有近64%是直接来源于科研,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军工企业通过评估和反馈更为广泛地加深了双方的合作。

五、结语

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军工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不仅克服了军工企业国有的专一性、保密性等自身的人才培养的难题,更较好地增加了军工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延伸了科研合作范围,尤其是解决了处在较为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军工企业人才难招、难留的困境。同时,目标管理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也为其他具有行业特点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提供了思路,也为更为广泛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篇12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篇13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一)化工专业:炼油、石油化工(含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工)、煤化工、橡胶工业、无机化工等。

(二)精细化工专业:农药、染料、涂料、颜料等精细化学品,医药(含各种原料药、药物制剂)等。

(三)化工机械专业:化工设备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等,化工企业中电气、自控与仪表、供排水、热工等。

(四)其他专业:化工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化工分析、科技信息、标准化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四)重大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内外技术信息和发展方向,积极进行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参与本单位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过科研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科研设计项目中关键的技术工作。

(二)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设计、技改项目在市以上推广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参加过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四)为主或独立承担的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预测,被主管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实践验证基本准确。

(五)制定、编写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被采纳,并用于实际。

(六)配合相关任务完成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并提出报告,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得到有关方面认可。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完成市(厅)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相关任务,成果通过鉴定、验收。

(四)完成大型1项或中型3项以上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安装等,通过鉴定或验收,并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参与编写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标准1项以上,并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六)完成3项配合重点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经使用证明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l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业文章2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一定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lO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厅)级以上授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或劳动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