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习态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但是认真去对待学习、自愿去对待学习,用一种高兴的心情去对待学习的话,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渐渐地迷上学习.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对待学习态度有很多种,主要是要看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了.只要你对学习的态度好,学习的时候就很容易记住!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啦!!
至于学习态度嘛,也就是对于学习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而另一个意思,就是人对待学习的举止神情!
学习,能从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而你怎样对待学习,就是怎样对待你自己!你怎样看待学习,就是怎样看待你自己!!所以,珍惜学习,就是珍惜你自己!!
篇2
学习是分两种的。或者说,学习这个事情有两种含义。第一个意思指的是广义的学习,也就是包含了生活中一切方面的知识的难以量化的积累。第二种是指狭义的学校的学习,也就是以年级和考试计算的量化的知识积累。现代教育学的伟大目标是通过某种科学的教学安排合这两种学习为一体。当然,以今天的状况看,路遥遥其修远兮。
我认为就个人来讲,学习态度是很容易发生偏离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以考试为中心的环境中。我个人认识的一些同学止学课内的材料,对于课外的各类知识不闻不问。一开始可能是出于害怕自己浪费时间的恐惧心理,只是强压着自己的兴趣保持专注。到后来有些人就发展为十分恶性的心态了:他们对课外的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连看也不想看。想到事实上“课外”“课内”本身分野脆弱的虚伪性,我不禁为这些同学担心。如果说“课”这个概念一消失,是不是人生就什么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完全不是。绝对不是。想到媒体上看到的许多大学生生活空虚,没有人生方向的新闻,虽然我没有调查过,但是还是不由地想将狭义的学习错当成了广义学习的后果就是这样吧。
同时,还有一些同学“破罐破摔”。课内的东西学不好,对课外的一切知识都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而失落的找不到方向。要么就是对“义务教育”冷嘲热讽,十分“看透红尘”地批评现行的教育方法。我觉得这些作法都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人生贵在拼搏。如果说对于学习上的这些东西,或者说人生头20年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勇气面对,那么以后的更大的挑战又如何呢?受到批评和嘲讽是别人强加的,而放弃是对自己说的。永远不要放弃才是真的勇敢者。当然,这并不等于蛮干,什么都求胜。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才应该努力追求。如果说自己真的没有兴趣,与梦想相悖的事情,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最好。但是生活往往不完美,人总是需要多少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啊。对于义务教育的种种缺陷,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很清楚,但是讥讽改变不了让你感到作呕的东西。事实上,将时间用于讥讽还不如投入行动中。总有人说义务教育差劲,让人学习没有目的。我的回答便是你为什么不把改革教育作为你学习的动力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么?既然现在身在这个游戏中,为何不先按着它的规则去玩呢?如果你有能力,照样也可以玩得很好来使它成为你能力的一个小小注脚。当然,除非你坚定地认为玩它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总的来说,我的学习态度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生活就是学习。生活何其大,何其复杂!学习也是一样的。从一件事情里可以学到那么多的东西,各种方面的,各种意义上的,各种层次的,就看你的思维力如何。我从来没有认可过我小学受的教育,但我也同时决不会说我白白浪费了六年的时间,因为我确实学到东西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至少,我经常嘟囔着“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学生......”,说的多了,连自己都真的信了。我不敢妄称自己的学习态度就一定优越,但是或许也有某种参考价值吧。
篇3
二、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养成耐心检验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准确性的关键。教育学生要坚持“一步一查”,即做一步检验一步,这样随时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检验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能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检验方法,要注意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这是培养耐心检验习惯的途径。
三、培养估算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要重视估算,不少教师认为估算很少作为考试的内容,就算考的内容也很少,往往会忽视这类型知识的教学。而估算是保障计算正确的快捷手段。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
四、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观察、操作、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数学的概念,公式定律不应满足于会背诵。而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它能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请教,不耻下问,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对问题要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并积极去分析解答,如果百思不解,就应质疑问难,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质疑释疑后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5、读一书,增一智。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1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2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篇5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感受才会奏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行为,这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对课堂学习,接受新知识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紧密相关的。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法中应该以怎样的教学态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现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时,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失,就打通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的思维大门也为之大开。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涨、精力充沛、旺盛,对学习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敏捷、思路宽广、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增强,接受课堂新知识的灵敏度也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时态度冷漠,把自己和学生都当成静止的,只是机械的输出输入知识,这种低调的教学态度很难感染学生,学生也不愿意听课,课堂气氛很沉闷,对学习学生是提不起热情的。或者,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在课堂教师神色严峻、语言尖刻甚至呵斥不断,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从而妨碍师生间感情交流,阻塞学生的思维,学生便会产生消极、抑制的学生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对教师怀有一种本能而潜在的厌恶感,从而给学生的心理及学业带来不良影响。
二、注意学生自信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对学习表现出的兴趣,态度也不同。素质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悟、接受得快,能很好的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作业,并且能对教学过程中某些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对这类学生也特别的喜欢、看重。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价值受到教师的认可、肯定、自信心强、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相反,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也强迫自己专心听课,但由于基础差、前后知识连接不上,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比较困难,学起来感到吃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这类学生教师不应歧视及放弃而应该耐心教育,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活动。比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不同层次提出问题,使好、中、差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同学能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欢乐感和胜任感,增进他们学习的勇气及信心。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老师不相信他能解决某个问题,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发展下去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创造条件他们在表现中获得成功。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自信心都很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相应提高,教学效果就很好。
篇6
关注质量,精益求精
静心思考,积极作答
及时反思,虚心求教
篇7
1.对象按系及专业整群抽取2007级三专学生10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60人。
2.方法和基本情况: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在寝室或教室接受调查,实行不记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策略与方法、课余生活安排、图书馆建设等方面。
1.你否很喜欢学习?
对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人数为43人。
对学习持不喜欢态度的有10人
回答还可以(一般)的有35人,(其中回答没办法不学也不行的人有7人。)
只喜欢一科(或某两科),对其他不喜欢的有5。
2.你喜欢学习,但是你对各科是否都感兴趣?
对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中各科都感兴趣的20人。21人对某一科完全不感兴趣,9人某一科听不懂。
对其中一科(或两科)感兴趣的学生50人。
3.你平常阅读的时间有多久?
阅读一小时以下的有68人
阅读一到两小时的有12人
阅读两到三小时的有15人
阅读三小时以上的5人
4.周末会选择看书还是选择做户外运动?
书多些的有30
运动多些的有37人
其他的(如看电视玩游戏等)的有33人
5.你平常有做课上笔记的习惯吗?
所有课都有笔记的有35人
会做几门课的笔记40
起来才会记的有20人
从来不记的有5人
6.上能集中精神吗?
可以始终集中的有20人
多数时间集中的有50人
一会儿小差20人
不能集中思想听课的有5人
8.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吗?
很清楚的有30人
短期目标清楚的有20人
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有13人
9.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通常会怎么做?
向老师请教的有43人
自己研究的有27人
和同学探讨30人
10.在课外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吗?
会的有48人
想过的有32人
没有打算的有20人
11.你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很好的期望?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40人
否的有60人
12你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是否满意?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30人
否的有70人
13你现在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认识?选项是否(空)有效
是的有60人
否的有40人
14.你认为大学的课安排是否合理选项是否(空)
是的有39人
否的有61人
15您认为保持现在的学习方式是否足够应对以后的就业?选项是否
是的有20人
否的有80人
16你对自己上个学期所学知识还有印象?选项是否
是的有89否的有11人
17在宿舍里,您会?开课外书籍的有40人
看专业书籍的有37人
觉得无所事事23工作
18你上课经常会?
与同学聊天的有30
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的有35
和发呆自己看书
19对于未来步出校园,您会
兴奋的有10人
无所谓25
手足无措35人
害怕40人
20在大学期间我感到自己学到很多专业以外的东西
完全符合85人
不清楚10人
比较不符合5人
自述原因:
喜欢或感兴趣学科的原因:学习让我充实、有成功的喜悦、有意思、好玩、老师和蔼不会说我笨、可以自由发挥。
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原因:对某科失去信心了、压力太大没空闲时间、太难、学不进去听不懂、磨叽,很多时候觉得学校的。
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学校把我们三专的和五专的混在一起管理,他们是未成年人,而我们是成年人,很多时候把我们管得太严,根本就不像大学生活,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学校争论这些事情,这也是对学习没有太多兴趣的原因之一。
环境多学习的影响也不小,很多同学来到这里,觉得这里没有理想中的大学那么好,甚至有些中学都比这里好,所以不免产生低级,失望,悲观的情绪。
问题1:
上述问题表明,1.学习有积极正确态度的同学占少部分,多数同学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不是没能力而是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其中学生对某科的感兴趣与否就是情感成分的体现。个人态度的形成,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最后形成不易转变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
分析:
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有
(一)传递者方面影响因素:威信、立场、意图和吸引力;
(二)沟通信息方面:信息差异、畏惧、倾向性和提供方式
篇8
1研究目的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心理学家把学习态度看作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它调节个体的学习行为,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1,2]。
按照态度的结构理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显然,一个人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的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行为倾向性将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描述性分析上[1],以及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年级与性别差异[3]和对影响学习态度的诸因素的探讨方面[4]。而作为主观的、内隐的学习态度与客观的、外显的学习行为的关系,尤其是学习态度内部的不同成分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一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也就是尽管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我们还不能确定认知、情感和意向三者究竟哪一个因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最大,这样,我们就很难有效地进行学习态度的转变工作。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态度内部的不同成分与学习行为的具体关系,以发现对学习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为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提供直接的指导。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选取样本时,考虑到由于生源和教学水平的差异,不同学校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行为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选择了3所不同的小学,城区2所,郊区1所。为了避免因对问卷题目阅读与理解困难而造成测验信度的降低,我们将被试限定在四、五、六年级,每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被试总人数为350人,其中男生176人,女生174人。具体情况见表1。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为工具。该问卷共分四个维度,即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分别考察小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对学习所抱有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投入意愿的大小和实际的学习行为。前三个维度是关于学习态度的,每个维度由15题组成,合计45题;后一个维度是实际的学习表现,用以考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每题共有五个备选答案: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对,非常反对。
《小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的原始题目为106题,经两次试测,删去无区分度和内部一致性差的题目,最后用以实测的题目为55题。经统计分析,该问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5]。
3研究结果
3.1学习态度的测试结果
表2是不同年级学习态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满分为225分。表3是不同年级学习态度内部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它反映了学习态度内部的构成情况。
从总体上讲,学习态度水平的高低呈正态分布。就年级因素来看,通过Scheffe法进行比较,四年级的学习态度要明显好于五、六年级,而五、六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态度内部的三个维度来看,每个年级的认知得分明显高于情感和意向,这说明在小学的中高年级中,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要好于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投入的意愿。另外,就性别因素来看,男生的总分平均值为172.83,标准差为25.77,女生的总分平均值为179.41,标准差为20.81。对男女生的得分差异用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女生的学习态度总的来说较男生更为积极,得分也更为集中,而男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的得分都要比女生分散一些,说明男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幅度更大一些。
3.2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
为考察总体学习态度及学习态度内部的不同维度与学习行为的关系,我们将所有被试学习态度的总分、学习态度内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与他们学习行为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
其中,γa为总分与行为的相关,γb为认知与行为的相关,γc为情感与行为的相关,γd为意向与行为的相关。从表中可以看出,学习态度问卷的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同学习行为都有显著的相关,但从数值来看,学习态度的各个维度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之间存在这样的大小关系:γb
为了检验上述的不等式是否存在统计意义,也就是学习态度的三个维度同相应学习行为的相关是否确实存在差异,再分别对认知、情感、意向得分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两两逐对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5。
由相关系数的逐对t检验结果可推测,在《小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中,学习态度中的各个维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不同,意向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显著地大于情感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而情感和意向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又都分别极其显著地大于认知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4讨论
首先,学习态度内的三个成分与学习行为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上得分越高,其学习就越积极,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显然,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情感和投入的意愿,能明显促进学习行为的改进。
第二,就学习态度的构成来看,在所研究的三个年级中,认知方面的得分始终要高于情感和意向。在对像“如果长大了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现在就必须努力学习。”“如果个人没有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便会一事无成。”等问题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这说明学生已从老师和家长那里接受了足够多的有关学习重要性的教育,他们已经对学习意义和知识的价值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而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投入的意愿则要逊于对学习的认识。
第三,尽管小学生总体上对学习的认知要好于对学习的情感和意向,但对学习效果影响大的恰恰是后面两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对有关学习意义的回答中,能得到很高的分数,而当他们回答诸如“我对新的知识总有一种遏制不住的好奇心。”“我能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中感到莫大的快乐。”等有关对学习情感体验方面的题目和“我总想在学习上超过其他同学。”“对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努力钻研,直到弄懂为止。”等有关对学习意向的题目时,常常得分不高,这样的学生实际的学习行为大都处于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对学习认知的得分普遍高于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的意向,而在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上,认知又低于情感和意向。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高,学生学习态度及各组成成分虽然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情感和意向的作用依然是显著地高于认知的作用。可以认为,情感和意向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是长期的,稳定的。
总之,更能影响学习行为的是对学习本身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准备倾向。这就意味着不断地施加压力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喜爱与专注才是改进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对教师来讲,一方面既要向学生阐明科学文化知识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认知上对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这里需要注意是,情感的培养不同于认知的发展,对后者而言,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即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但对前者而言,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本身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来实现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感染”的过程。另外,认知的转变可以很快完成,学生只要对一个问题“想通了”,新的认知也就形成了,情感的培养比认知的转变要慢得多,也复杂得多,它需要教师把教学变成一门艺术,通过内容的精彩生动、方法的丰富多样、讲解的深入浅出,以及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来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情感一旦产生,就会构成学习态度中的一个非常稳定且对学习行为影响很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陶德清.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优势型模式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14(3): 33~37
2 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篇9
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还要主动学习。但事实上,有不少同学学习是被动的,在家被养着父母压着学,到学校则是老师压着学,都不是主动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因为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篇10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效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儒家历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儒家理论中关于学习态度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勤奋好学。学习的首要要求便是好学。儒家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有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子路在《论语》中首次出现便是在“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的场景中。另外孔子提倡“疑思问”、“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要求学习者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坚决反对那种“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的虚假态度。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儒家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好学乐学精神。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子路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的老师,回来后告诉了孔子,孔子自己的概括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和对弟子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学习看得比吃饭、睡觉还重要,要做到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正因如此,孔子在看到宰予昼寝后,对他很失望。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对宰予昼寝一章有这样的论述:“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论语》中还屡有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的斥责,直到康有为仍把‘禁懒惰’作为‘四大禁’之首。”可见从孔子到康有为的儒学家们对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视。
二是专心有恒。儒家所强调的另外一个学习态度的范畴就是要有一颗恒心、一个顽强的意志。它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让学习者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坚定不移地达到最终目标。《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曾子直接提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同时路程遥远,到死方休。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孔子对学有恒心、孜孜不倦的颜渊极力赞赏,感慨地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并称赞他说:“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孟子所说的“舍则失之”正是不能有恒的弊害。“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在《劝学》篇中更是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儒学家朱熹指出:“《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强调学习不可间断。
当今,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丰富,学习者面对众多的学习渠道更应该秉持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学习方法
儒家的学习方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范畴。
一是广取博收。广取博收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不是天赋的,是靠后天学习发展起来的,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基础,就要博采诸家,重视点滴知识的积累。孔子提倡博学:“君子博学于文。”(《论语·子罕》)也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吸收与存储大量的书本知识。同时孔子认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超出书本的范围,多见、多闻、多问、多识,这些都是博学的基本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也就是说,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便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次序。《中庸》中提出的学习方法中,也是把博学放在第一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儒学家张载强调勤学博文的重要性,他说:“孟子亦只言存养而已。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语文,以求义理。”意思是存心养性的功夫并非由聪明思虑之力所能生效,必须通过广泛地学习来寻得义理。所以他又说:“勤学所以修身也,博文所以崇德也。”为什么要勤学博文,因为“学愈博则义愈精微”,可见张载认为要想明义理,必须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历代的儒学大师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建树,和他们学习初期的博学根基有很大的关系。后儒学者对博学内容进行了论述。朱熹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朱子语类·卷八》)“博学之,是学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事也。”(《颜元·存学编·卷一》)“不阅四方上下,则不知何者为中;不鉴古今中外,则不知何者为宜;不穷飞潜动植,鬼神物怪,则不知人道;不遍考诸子各教,是非得失,则不知圣教。盖物多连贯而成者,不博及群书,不能明一义;不为普通学,不能事专门。但泛滥而当知归,勿流荡而至忘返耳。”(康有为:《孟子微》卷六《贵耻第十四》)同时,儒学家也指出,博学不是毫无目的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博学要有方向、有中心、有标准,正如荀子所说:“多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也就是说学习如果只求多而没有中心、方向,爱好实施变化,这样学习的人是不值得肯定的。
博学的范围在古今当然有很大差异,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今人仍然适用。学习越是广博,获得的知识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想象就越丰富,对于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就能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理性认识,发展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进行广泛地学习,则必然会孤陋寡闻,知识经验甚少,也就不能丰富自身、提高自我。
二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是被孔子用作教学方法的。颜渊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见孔子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施教,这也可从《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中体现,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在教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习中也应贯彻实行。荀子认为为学必须循序渐进,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呼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劝学》)汉代儒学家王充也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久在炭炉,铦锋利刃,百熟炼厉。”(《论衡·状留》)宋代的张载说:“若始求太深,孔自兹愈远。”(《张子语录中》)强调学习伊始不要搞的太深太难。宋代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这一概念,“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并且对循序渐进进行了举例说明。朱熹在介绍读书之法时多次提到学习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规律,他所:“比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子语类》卷八)并且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订学习计划,严格遵守,他说:“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日日以此积累功夫。”
循序渐进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教育中,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知识储备循序渐进;作为学习者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学习,制订学习计划,由浅入深,量力而行,不能贪多务广。
三是学思结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主张学思并重,如果学思脱节就容易产生一些弊病。关于这一点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同时,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可见思考如果不以学为基础就只能是空思冥想。当然学也离不开思,思有助于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在这里不仅强调了思考的必要,而且隐含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他主张读书者必须有疑、存疑,即使对于儒家经典也应如此:“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离娄上》)后儒学家在治学中一直秉承者孔子、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朱熹、王夫之等都有一些关于学思的论断,并且能在治学过程中实践它。朱熹主张“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如吃果子一般,……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并且还要能背诵,“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这之后就要“精思”,反复思考寻绎文义,“这功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认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船山遗书·四书训义》)学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儒家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是经实践证明的符合学习规律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现代教育让学生学的多,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因此儒家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四是身体力行。中国古籍中关于力行的记载出现很早,《古文尚书》中就说:“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左传》中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可见力行的重要性。身体力行是对自己“已知能知”的学习经验进行检验的行动、行为和实行的过程。
孔子在强调学思结合的同时,又强调学习必须与“笃行”相结合,孔子所说的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行动,更主要的是把学到的应用到道德修养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论语·卫灵公》中有子张问行的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荀子继承了孔子重行的思想,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宋明理学集儒家修养理论之大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也是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道德实践在宋明理学中得到很大重视。朱熹说:“知、行常相须(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他还说:“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朱文公集》卷五四)可见,儒家教育家普遍重视力行,因为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怎样的道德认识,最终都要付诸道德行动,并且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境界。
现代教育逐步重视对实践环节的教育和实施,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加大了实践力度,这种思想和儒家身体力行的学习思想是一致的,是对儒家身体力行学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现在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是现代教育应当加强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朱子文集大全.北京:中华书局,1936.
[4]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
[5]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篇11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想提高自己的学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那么,请听听我以下的经验、心得与领会:首先,同学们应好好地利用早晨。“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在家吃早餐的时候可以听听英语录音带,多记几个单词,在空余时间可以读有关学习的书。第二,同学们在课前应做好预习,认真地读几次课文,理解课文的要点,抓住重点与难点,这样可以利于上课时对课文的理解,上课的时候应认真听讲,不随意开小差,善于分析老师的讲课,将老师教的知识牢记于心,并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提高学习的一个好办法。课后同学们应积极和同学或老师分析难题,复习所学知识。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应按时按质完成。接着,在学习方面同学们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学习目标,并找一个学习竞争的对手。平时同学们应该时刻向着自己的目标,与对手竞争,树立起“我要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的信念,毫不松懈。最后,同学们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适当地阅读一些有利于身心的课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使我们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两全其美。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份地缚束自己,该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应全心投入,而改玩耍的时候就尽情玩耍,有时还可以从玩耍中学到知识,这也是学习的乐趣。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的方法有许多,如听音乐、郊游、聊天等适当地玩一些小游戏,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我们玩耍与学习应分轻重,不应过于沉迷。
同学们,这只是我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真正的学习当然要靠你们自己。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我的学习心得中加以借鉴,也希望可以帮助那些成绩稍差的同学改正学习态度。
同学们,你们并不笨,只要你们从今能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能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们的成绩一定就会逐步提升,你们的未来也将会是一片光明。
祝同学们
篇12
我带过的初中班,新入学时我并非急于讲新课,一般我都要用一周的时间在兴趣上下功夫,通过一些形象、生动、有趣的语文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比如,用相互调侃的对联故事――“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能者多劳,跑断四条狗腿子,下流,露出一点乌。”前者不但让学生知道苏黄逗趣之事,而且还让学生学会“谐音”这一语文知识。后者既让学生懂得“熊、卞”二姓斗智之事,又让学生学会拆字的方法。
通过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确实对语文学习热情高涨,语文成绩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儿都不假。
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天资愚笨的学生常常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而叹不如人,甚至责怪父母不把自己生得更聪明一些。于是渐渐地觉得学习太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首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克服困难,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可以通过一些天资愚笨而通过勤奋学习有所成就的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不但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而且让学生听了故事之后,自身受到故事中人物成就事例的鼓舞,自觉地找到自信心进而去努力学习。如,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就因他生了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不是学戏的料子而拒收为徒。可是梅兰芳并未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勤奋练活自己的眼睛,最后成为著名的京戏大师。再看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也是这样吗?他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力低下的人”,在校只上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学校。但他并非怨气,在母亲的帮助下,以顽强的毅力勤奋学习,最终成为大发明家。
教师把这些名人成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激情:梅兰芳、爱迪生能通过勤奋学习而有所成就,难道我们就真的天生愚笨而无所作为吗?这样激励学生,让他们也学着这些名人的做法去勤奋努力学习,做到平时别人玩时我学习,别人休息我做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悲观,真正做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地步。相信自己也会因为勤奋而终成大器。
三、教育学生认真学习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会对学生说:“请你们认真学习好吗?”的确,实践告诉我们,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往往都是好的;而平时马虎懒散、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成绩则是不理想的。所以强调学生认真学习实在重要。既重要,那我们就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认真学习、认真做事。
首先,向学生讲清认真的好处。比如做题要认真才不会出错。有些同学做题之前不认真审题,解题答题不仔细,做完题不认真检查;最终导致容易的题也做错了。再如作文,如果书写认真总会得到教师的好评。
其次,以马虎招损的例子来启示学生,让他们学会认真学习、认真做事。比如,银行工作人员做账时,如果不小心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或多添了个把“0”都会招致巨大的损失。再次,给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而认真学习的思想意识。
不管怎么说,认真学习是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表现。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来,甚至做到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他在学业上终会有所成就的。
四、教会学生虚心求教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已经成为至理名言,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学生在学习上是否虚心也是一个态度问题。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所以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教会学生虚心求教。一些学生因为平时自己成绩好,总是自满得意、高高在上。这样的学生,不久他的成绩马上会下降。只有虚心学习,肯向别人求教的人他的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会虚心求教。
篇13
一、不容忽视教师的影响力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改变过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教育观念,应把课堂交回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让学生从你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方面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这样,一方面老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良好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调整学生的情绪。当然,还要适当的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润物细无声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造成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等方面的成因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该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取得与家长的配合,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慢慢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比较好,自尊心很强,但上课呢?有意和老师唱反调。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和他聊天,了解一下为什么课堂上要这样做?在交谈中得知这是他对父母、教师让他背负着沉重学习压力的一种反抗。了解后,我马上联系家长把情况说清楚,和家长商量好对策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我在课堂上有意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后及时对他进行表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上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成绩进步很快,整个人变得开朗多了。所以我们面对问题学生一定要在深入了解病因后,才能准确地对症下药,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三、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所以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改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那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善于发现同学中具有良好学习态度的人和事并让他们进行经验介绍,在班里举行有关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作用,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等主题班会,学习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从内心里意识到正确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创设愉快的学习竞争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气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班风,会让学生感受到熏陶和感染;而师生关系融洽,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勉励,互相促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达到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第一、让班里的学生配对比赛,形成良好的竞争气氛。将班里的同学成绩相近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在平时的作业、回答问题、背书、测试等方面进行互相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班风,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第二、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上,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把每天那组同学完成效果最好的一组奖励一朵红花,在规定时间内,红花最多的那组可以获得一些奖励。这样做能很好地督促了一部分懒惰的学生,因为不完成作业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会影响到整个组的利益,组内的成员之间就会进行互相督促。这样做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五、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学生不愿学习,怕学习的很大方面原因是因为他尚未感受到学习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而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段没完没了的痛苦路程,没信心、没毅力走下去,干脆就放弃了。但深究他们没信心、没毅力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到科学的方法学习。那么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用脑的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学习;如何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会如何做到专心听講等等。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我就拿语文课每课所学的生字词来介绍一下我的经验!我是如何教学生进行记忆的呢?首先,在课堂上利用猜谜语、编谜语、講故事,快速记忆等趣味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生字的认记。然后,利于课余时间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考查,让学生把还未掌握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好记号,进行记忆的强化。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学越有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因此老师要做好各项工作来端正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