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五年级数学知识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4、平移几格并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新图形之间的空格数,而是指原图形的关键点平移的格数。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对称
1.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案;(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
(3)平移,描出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基本图案;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选好关键点,并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都是整十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二)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最小的是6。)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一定是15的倍数,最小的是15。)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一定是30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它也一定是3的倍数。
㈣找因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1、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2、运用除法算式,思考这个数除以几能整除,那么除数和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找一个数的因数,通常用列举的方法,可一对一对的写出来,也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
㈤找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㈥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
㈠比较图形的面积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
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补充知识点: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
㈡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知识点:
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
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
将图案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
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
补充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㈢动手做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
补充知识点: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
(二)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三)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 (a+b)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㈠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1”的含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整体“1”。
分数的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几,整体就被分成了几份,分子是几,就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即分数具有相对性。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
㈡(真分数与假分数)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数值小于1。
假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特点: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分数值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 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补充知识点: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㈢分数与除法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的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㈣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即比较量÷标准量= ,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㈤找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㈥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 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分子与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两个不同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
㈦找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㈧分数的大小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分数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知识点:了解组合图形: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知识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数方格的方法:满格记为1,少于半格记为0,大于半格记为1。
尝试与猜测
鸡兔同笼 知识点:运用列表的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折中列表法)解决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也可用“方程”来解决。
点阵中的规律 知识点: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在“点阵中的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第七单元 可能性
1、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要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通过游戏所列的条件,推测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2)能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推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篇2
一、从教学方案中着手重视学生的主置
按照传统习惯,我们都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迫接受知识的。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把学生放到教学课堂的主要位置,从而强化学习质量。就拿数学中的因数、倍数知识点来说,我们不能采用之前的灌输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之后就是让学生来自主分析学习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个数问题,当然也可以适当设置组队讨论等环节。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而且可以培训他们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常见的东西的引用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掌握,当然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抽象思维不完善的小学生的。通过这种引用类比,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就拿“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来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和平移旋转有关的事例,诸如车在直路上行进就是相当于平移,我们玩的风车工作起来就是在进行旋转等来引出相关的概念。这样既简单又直观有趣的例子就是情境教学,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而不是只是单纯地记忆概念,这样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篇3
二 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至五年级数学教材的改革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1957年卫星上天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随之而来对数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后来公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指出的,“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发展和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必须为他们学习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从事实际活动,为他们学习较高水平的课程(物理、制图、化学等)以及进一步在高等学校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1958年以后,美欧各国的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对于苏联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影响。
1964年末开始了起草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工作。1967年初公布了小学(改三年制)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中吸收了赞可夫以及其他专家的实验研究成果。1968年公布了中学(四至十年级)数学教学大纲(草案)。1969年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1970年四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后来对大纲曾做了一些修订,相应地各年级数学课本也做了一些修改。
(一)这一时期一至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
一至三年级:在算术方面,除教学多位数四则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外,还增加了一些作为口算加、减、乘、除法的基础的运算性质,如和加上一个数,一个数减去和,和乘以、除以一个数等。新增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如不等式,用字母表示数,求代数式的值,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同原来的大纲相比,增加了圆的认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但删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移到中学)。
四、五年级:除了把原来的中学算术内容学完(只教正比例),在代数知识方面,增加正负数,一元一次方程;在几何知识方面,增加的比较多,如合同图形,角的二等分线,补角,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对称,平移,简单的尺规作图等。此外,还增加了集合的初步知识,如子集、交集、并集、集合的分类等。
可以看出,前五年不再单纯地学习算术,而编入一些代数,几何的一部分知识,并适当增加现代、近代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综合的数学课程。这同原来的算术课程相比,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另外同欧美各国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后的五六年级相比,数学水平仍是比较高的。
(二)这一时期一至五年级数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减少整数的循环。例如在小学取消了20以内的四则运算这一圈,删去20以内的乘除法,而把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入100以内的加减法;把原来小学四年级的整数四则运算的系统整理并入新的四年级(中学第一年)。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算术、代数和几何齐头并进,相互配合。在小学,以算术知识为主,适当出现一些代数、几何初步知识。讲10以内加减法时,就出现最简单的方程,如x+5=8,x- 3=5。以后还出现列方程解一步应用题,二、三年级逐步增加难度。一年级还出现直线、线段、多边形、直角。二年级出现折线、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等。三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四、五年级则以算术和代数知识为主,配合几何知识,把算术和代数打通,按照数概念的发展统一编排,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四年级首先讲自然数和自然数四则运算,结合除法出现分数概念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时配合出现等式、不等式、解方程、角、长方体体积。然后讲小数概念和小数四则运算,配合出现米制计量单位、百分数、比例尺、统计图、角的度量、三角形内角和及面积、尺规作图等。五年级先讲正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大到全部整数。配合出现集合的运算、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对称、平移、几何作图等。然后讲有理数,以正分数运算为主,适当出现一些负分数四则运算,还配合出现比例、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一些几何作图。在具体安排每一部分内容时也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改变传统的加减分编的方式,使有关的加减法互相穿插和对应。对简单应用题,则把有联系的加以分组,适当集中教学。
3.按照理论知识指导数学概念和计算的原则来安排教学顺序。有些概念如角、邻补角、合同图形等用集合观点来定义,把这些知识放在集合的初步知识之后。讲口算加减法是以“和加一个数”、“一个数减去和”等运算性质作为算理的依据,就先通过直观讲有关的运算性质,然后再讲口算方法。
4.统一了编写体例。60年代,小学算术课本基本上采用习题汇编的形式,对新知识举例讲解比较少;而中学算术专有课本系统地讲解新知识,另外有一本习题汇编供做练习用。这次统一采取了以习题汇编为主、适当讲解新知识为辅的形式,只是四五年级讲解的部分比小学的稍多一些。
这套大纲和课本经过几年的使用,出现了不少批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增加的内容,学生难接受。例如,一年级要求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二年级出现含有两步运算的方程,如72-(54-x)=52,学生形式地接受了,但不理解。四五年级教学集合的概念,并用集合的观点定义一些概念等。有些专家认为,“不应该把集合理论作为阐述中学数学的基础。”第二,教学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第三,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所削弱。
1978年开始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课本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主要有:一年级完了只要求学好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能解答简单应用题,不要求必须学会解答两步应用题,同时把列方程解应用题移到二年级;二年级删去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三年级删去和差积商的变化,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四五年级数学涉及中学数学全部课程内容,由不同单位拟订了几个大纲的修改方案,因为争论比较大,没有确定下来。
三 80年代一至五年级数学教材的改革
进入80年代,苏联对一至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和课本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1981年,苏联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纲目。一至三年级,强调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学习自然数的算术运算及其对最简单的量的应用,直观地介绍几种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这就是说,代数初步知识不再作为小学的一项主要教学任务。只在教求每种运算的未知项时出现方程的形式。同时对除数是二、三位数的笔算除法适当降低了要求。四五年级数学课程的任务,强调“对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发展,为学生学习系统的代数和几何课程做准备,学习代数和几何的极其初步的知识。”这就是说,降低了代数、几何的要求。具体调整的内容有:删去了有关集合的知识,等式的性质,几何的变换,较难的尺规作图(如把线段二等分,作角的平分线,根据所给的条件作三角形)等;简化了对称、解方程(改按已知数和得数间的关系来解),增加了最大公约数、球的认识,以及已知两点的坐标求它们的距离。1982年公布了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再以集合论的观点处理中小学数学,较多地注意发展和巩固计算技巧。具体内容与1981的教学纲目基本相同。
1984年,苏共中央制定了《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决定把小学学制延长一年,提早到6岁入学。1985年2月苏联公布了普通学校(小学4年,中学7年)的标准教学计划。稍后,又颁布了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其中四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在原三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要求和程度基本相同,但是为了适应四年制小学提早入学的特点,把教学进度放慢,大体上把三年制小学前两年的内容安排在三年内学完,一年级改为每周4课时。二、三年级改为每周5课时。四年级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与三年制小学三年级的基本相同,每周都是6课时。此外,大纲中还有以下几点修改:1.在10以内数的认识前面加强了准备课,主要增加比较物体大小、长短、形状,认识空间方位,初步认识时间,物体群的比较等;2.把11—20各数的认识和计算单划为一个阶段,加强了进位加法表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3.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教口算的同时增教笔算;4.进一步简化方程,小学只出现最简单的,如x-356=478,6×x=426之类,用方程解应用题也只限一步的;5.适当加强了简便算法;6.有些内容推迟出现,如大于号、小于号改在二年级教20以内加减法时出现,线段和用字母表示点、线段、角移到四年级。经过这样修改,切实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习负担。但是目前仍是少数小学试行,大多数小学仍实行三年制,七岁入学。在制定四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同时,对三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的修改(第一部分准备课没有变动)。新学制五、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则在原来四、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有:1.删去对称、合同图形;2.增加反比例的概念;3.增加计算器的初步知识。
1986年起,按照新大纲编写新课本陆续出版了一部分。这些课本除了在内容上符合新大纲要求外,初步看到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的编排更加系统,前后联系更加紧密。比过去的课本重点更为突出。例如,过去几何安排较乱,同算术知识联系较差,现适当集中,同算术知识联系有些改进。2.增加了例题,加强了新知识的讲授。四年制小学课本还部分地改变了习题汇编的形式,教学新知识与学生的练习适当分开,题量也适当减少。3.注意适应学生的差异。如另编有练习册或在原课本中编有难易不同程度的练习题,供选择。
总的来看,80年代苏联一至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要求,发生以下几个较大的转变:1.从算术、代数、几何基本上并重转为以掌握系统的算术知识为主,学习一些代数、几何初步知识,为系统地学习代数、几何做准备;2.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技能、技巧转为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并重;3.从强调用集合论的观点、变换的思想等处理教学内容转为删去这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转变并不意味着恢复到六十年代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前的情况。由于加强了算术和代数、几何之间的联系,采取了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并重,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注意了降低难度、减轻负担,不是使改革全部后退,而是使改革更符合当前苏联的实际,同大改前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前进和提高。
四 近二十年来一至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苏联一至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
篇4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诱导学生成功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而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须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最后达到成功。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出了这样一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了3厘米,宽减少3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面积一样吗?这一问,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争着回答。一部分学生说一样大,另一部分学生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又不知怎样才能说明,便都把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得知结果。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因为此时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大脑在兴奋期里最容易爆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在练习纸上画画拼拼比较,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正确答案。结果并不重要,而过程却是创新能力的经验。因此,要进一步地引导。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兴趣很高,继续动手、动脑、讨论、探索。纷纷成功地答道:所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如果长与宽之差越小的长方形面积越大;当长、宽相等时,便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
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五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十分有益的。
如: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后,老师在讲解应用题型:“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应用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有了成就。
第一向层次思维: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
第二向层次思维: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向层次思维: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成就:
(1)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多向思维,是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出结果,不是教师的直接说出,关键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三、用好现有教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五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反思能力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引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应用题“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①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②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③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还可将问题改为:①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②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③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篇5
一、认真备课
本学期我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及课标,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时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着重进行每节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认真上课
本学期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其他教师协作
在工作中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课时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本学期我布置作业努力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制定和收集学生的错题(即错题集)。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表扬,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五、辅导工作
本学期我努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对优秀、中等、潜能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综上所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顾本学期工作,我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领悟新课标精神,教学观念有转变。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扎实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保证。
本组教师都能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平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关系融洽,碰到难题能互相讨论协商,老教师能关心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勤奋好学,尊重老教师。本组教师能进步转变观念,继续探索适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变革教学过中,师生的互动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都能得到发展。
3.教研组织健全,活动扎实有成效。
我教研组的实践活动也搞的有声有色。首先,本学期初步进行了教研活动的改革,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上半阶段,由每个年级各派一位教师上教研组实践课,这样使得大家精力比较集中,不像以往全面铺开(每人都上),避免了大家精力有限,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而不求质量。课后,能进行认真的研讨,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其乐融融。下半阶段,每位数学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人人听课磨课研讨,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几何教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一堂堂评优课都能较好地体现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演绎,展示了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教学机智。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深知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本学期中,组织每位教师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开展讨论,从而制定我校学生学习数学习惯条例。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并从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等几方面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教研氛围浓
在数学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中,尽可能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带动数学组成员进行教研、教改工作,并把数学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每位数学教师能依照教研组计划,教法灵活地向课堂要质量,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提高对实践本身(实践过程)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
“教育的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把它作为工作信条,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全组上下将会更加勤奋踏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打造团队的品质,使我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第二次执教北师版的五年级数学,对课堂教学多了一份从容。从容来自经验,来自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当中同伴的支持。因为不管我有什么疑惑,我总能找个人来说道说道,来解释解释,以求明白。
本册教材有7个单元,重难点是分数乘除法问题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分数乘法又是解决分数除法与百分数乘除法的基础。所以,立足发展,我重点抓了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通过与整数乘法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两种意义。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也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另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读题、审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明显的效果。
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是本册难点之二。这方面内容的学习,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操作的基础上辅助推理。比如体积单位一课,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1立方分米,直观感知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再通过计算来证明我们操作的结果,最后类推1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思考,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以上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下面说说教学方法的问题。由于是农村学校,有些小科教师因为被学校外派公干,所以会多出一些意外的数学课,课时相对充足。利用这些时间,结合我们潜江市的单元练习题,我采用了不间断的短时复习。在每一小单元后,都引导学生自己办数学小报,对一单元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整理复习与反思。这样的小范围复习,让学习更加扎实有效,提升了单元学习效率。这样长期的坚持,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整理的能力。学生办的小报,有对一个单元知识梗概的罗列,有自己喜欢的数学趣题,有自己学习的疑难问题,还有一些数学史料。小报办得丰富多彩,择优在班级进行展览。唯一的不足是,多数学生不能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网络,选择相对应的项目举例说明。
前面的内容是本学期做得比较有用和有成效的地方,做得不足的是辅差工作。自从去年接班,四年级的学困生有8个在五(2)班落户,其中三类智残生有4个。进班后,组建了结对子互助组,一个小老师带一名学困生,还有我专项辅导的两个孩子。在这些数学成绩都在50分以下的8个孩子中,夏进步最明显,每次单元测评都稳定在80几分左右。阳稳定在60几分,李和邹由30分上升到50分,这4个和其他几个比起来,都有或大或小的进步。而刘若冰、黄紫怡一直不能突破30分,就这样跟着全班往上“拖”。因为有这几个学困生,班级的平均分总是上不去,综合评分受影响,这是我心底的隐痛。另外还有3个留守孩子,家中无人管理,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班级的学风有待转化。作为数学老师,我如何帮助他们,在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之后,我累且茫然!愿学生与老师同心,提升我们的数学成绩,培养我们彼此的自信与自尊。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期是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小学英语之难之累。正因为如此,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如下:
1.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2.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3.自身的学习
鉴于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没有经验,我抓紧一切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用心收集有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活动。同时多听录音磁带,让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标准。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课堂操作欠灵活,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尤其是后进生工作,由于客观原因,做的不够,以致于成绩不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足,也会不耻下问,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如学习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跟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最后得出了三种算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篇6
一、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
在小学五年级的教学中,知识点相对于小学其他年级的学习中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地改正学生学习习惯中的不良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无穷的乐趣。要求学生不断探索,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中双方都可以提高,对于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不断探索,小学五年级数学在课程当中有了新的知识,比如,小数与小数之间的运算,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首先看清楚题目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就是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灵活作用,就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只有活跃的运用,才可以深刻的记忆,比如:一个圆柱形管子的横截面的边长是为1米的正方形,长度是3.5米,如果想用铁皮包住这个圆柱形管子,那么,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在这道题中,题目考查的便是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牢牢记住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把这些公式灵活的记忆,才可以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数学的应用就是对公式的套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学生记忆,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喜欢枯燥的背公式,老师要引领学生把公式分类,需要记住的公式其实没有几个,其他的都是这些公式演变而来的,学生要学会总结和思考,思考的过程才是提高成绩的过程,学生要坚持不懈,才会更快更好地达到学习成绩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开始不喜欢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从而达到学生喜欢学习的目的,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老师可以通过画面,运动的图像,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的图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或者让学生看其他老师讲课的视频,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老师还可以不断改变教学管理,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幽默的言语,可以增添故事性的环节,数学不仅仅知识数字之间的简单组合,数学加上美丽的语言才能表现出数学的无穷魅力。这些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欢快、娱乐的学习环境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改变旧的学习方法,探究新思路
在学习中学习方法很重要,改变旧的学习方式,比如,填鸭式灌输性的教育模式便是教育领域所不倡导的,因为在课堂的学习中,在老师不断的灌输老师的思想,老师只是一味地把自己解题的思路不断向学生传达,然而忽略了要挖掘学生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学生是否有所回应,这个时候,课堂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就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老师和学生不断互动,在不断的互动中,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这样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较高的提高,比如,老师在讲述以下题目时:小芳要想知道一个铁球的体积,于是她把这个铁球浸没在一个正方体水槽的水中。当她把这个铁球拿出水面时,槽里的水面下降了4毫米。她再将一块正方体铁块浸入这水槽的水中,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水槽里的水面上升了2毫米,问题是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不断的板书,添加简单的图画讲解,有的学生或许听不懂或者产生不了兴趣于是不听,长时间如此的恶性循环,会造成学生的成绩大幅度下滑,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老师要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及时的改变思维形式,改变讲课的方法,改变讲题的模式,可以首先通过将学生小组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道题目思考以后才会更好地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时候老师讲课才可以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五年级即将升入六年级,然后要步入初中,初中学习又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程在家里复习、预习,对不懂的问题要善于思考,不会的回到学校要主动询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不断探寻知识的动力。小学五年级数学的课程添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用计算机运算,平均数的计算和运用,用字母表示数,化简和求值等基本运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帮助其他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再次的系统地为其他学生讲解出来,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中各方面的关系,理解数学的奥妙,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努力,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取得双赢的结果。
五、要求学生创新思维,脚踏实地,细心地做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容易灰心丧气,没有耐心,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会坐不住,有自己的想法,这对老师的要求很严格,老师对学生要负责任,学生在这个时候是成长的关键时刻,性格决定命运,老师要积极主动的找学生谈心,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者生活当中的问题,老师要对学生不断的鼓励,鼓励学生要努力,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这个时候应该认真教育,要对学生不断地灌输脚踏实地的思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才会有回报,学习尤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创新自己的思维能力,做到细心,因为小学的题目并不难,有的学生会但是却不能得到高分,原因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粗心大意,从而丢掉了许多本应该得到的分数,不细心才是失败的原因。在做题的时候,对于简单的题目要做到细心,不粗心大意,一步一步认真地做,面对提高成绩稍微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做到有耐心,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绩。而且,虽然数学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却不是唯一的,所以,老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讲课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求异思想,目的是要求学生从小就培养这种多加思考的意识,数学的解题过程有难也有易,在考试的时候,学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做题,争取时间检查其他的题目,从小学就要培养这种意识,到考试的关键时刻,学生就不会没有思路了。
总之,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其中的过程并不容易,在各方面要迎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6).
篇7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以“拿出你的笔的几分之几”这个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有几支笔,然后选取其中有2支、4支、6支、8支笔的同学上台,要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笔的1/2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大家就清楚地看到以上笔的1/2分别是:1支、2支、3支、4支。接着,我抓住时机问:“都是拿出1/2,但为什么笔的支数会不一样?”学生回答:“因为每个人笔的总数不同。”我及时表扬了学生,并板书: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继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笔,四人小组按以上的活动方式进行“拿笔”活动,可以拿出笔的1/3、1/4等。我还利用手中的数学书及《惠城年鉴》,指名学生分别翻到书的1/2,让学生亲眼看到书的厚度不同,翻出的1/2也不同,再次形象地认识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设计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交通”等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实践,让他们在“玩”中学数学、用数学。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中,教材就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一是“制作一张长方形的纸条,以它为单位测量教室中的某些物品的长度”,二是“设计一张16开的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对于第一个活动,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一般,只有不到一半人按要求将预先做好的纸条带来。但有几个同学的纸条做得很漂亮,我就用其中一个同学的纸条量了量我的课本,并让同学们也用尺子量,看量的尺寸是否与他的纸条一样。经此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动手做纸条,量教室的物品。
而在第二个活动做数学报中,更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效果。蒋梦瑶,一个思维能力较差,又因基础较差而没有自信的孩子,做出的数学报让我吃惊,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用色,都非常好,她的绘画能力让大家刮目相看。我着实表扬了她一番,并拿她的手抄报做例子,让同学们分析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这节课,大家学得认真极了,许多同学都能大致地说出答案。
三、用周记记录身边的数学
从四年级开始,我就坚持让学生写数学周记,内容由学生自定。周记可以写新学的知识内容和学后的感受;可以总结一段时间所学的数学知识和遇到的难题;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学生交来的数学日记,形式多样,有记叙式的,有摘录式的,有表格式的,还有线索式的……通过这一途径,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习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在学数学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1.测量活动
如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引导学生开展“有多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五年级下册开展了测量实物长、宽、高并求其表面积的活动。
2.作数学记录
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注意观察、周密严谨的数学品质,我常让学生作数学记录,如记录天气等。在冬季,课室里放置一温度计,让学生记录上午8点、11点半、下午2点、下午5点时的温度,并每周指明一名学生作为天气报告员,方便同学们记录。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记录活动。如五年级上册学生就开展了种蒜苗和测量蒜苗高度的活动。在学习统计前两周,我就为学生准备了几斤蒜头,分发给他们栽种,并讲明记录要求,分好活动小组,选好小组长,在上新课时让各小组根据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学习,之后绘制统计图。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统计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开展调查活动,收集数学信息
篇8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自问"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哪一种方法最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教师在教会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数学问题,避免学生只看题目是否做对或做错,真正让学生掌握自我反思方法。
在解决某个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总结,寻找思维规律。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例题:光明小学四年级有学生250人,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多20%,比六年级少40%,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先解答。我在评讲时,问学生解决这道题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回答:"先求五年级有多少人?我发现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0%,这道题就是求250的1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再求六年级有多少人?我发现是已知了六年级人数的60%跟五年级的人数相等,就是已知了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求单位'1'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或列方程解答。"这样,学生就获得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讨论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我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课堂上先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该如何达到这些目标。通过自我评估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学会评判自己的作业中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满意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当是正常教学的一部分,在一节课中可以进行多次,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可以进行,使教学过程与评估过程同时进行,也便于老师及时检测出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所得,还应包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过程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各个方面的真实水平。这样,就可以促进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善于抓住反思机会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与新知识有内在的联系的旧知识,还可以反思与学习新知识类同的学习旧知识的学习方法等,从而获得启示,主动地产生联想和迁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头脑的认知不断地同化,产生归属作用,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例如:六年级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再学习百分数应用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分析问题方法上的迁移。
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新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五年级学习组合图形时,引导学生观察用七巧板拼成的小船,想一想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个小船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成的,从而理解组合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梯形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
在学习新知识后,我善于引导学生在这个时候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收获和学习习惯,回顾自己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例如:学习了六年级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课之后,我马上让学生回忆,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是怎样研究的?我们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时,在一般情况下,必须知道圆的什么条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反思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新知识,初步建立起有关圆的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理解解决圆的面积计算的思想方法。
在课堂练习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本课的难点与疑点、解题思路与方法等。另外,教师还应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思想方法的形成处,思维碰撞的关键处引导学生反思。抓住需要通过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新知的机会让学生反思,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同时得到"鱼"和"渔"。
三、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讨论学习过程及结果、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及进步状况。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习惯,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最满意的作业;每次爱做错的题;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了哪些进步;在哪些方面还需进行努力等。
篇9
一、结合实际,创建特色班级
作为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学习他人的优秀方法,依照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去建设自己的班级,使其具有独特性。比如,课下,笔者会认真研究其他优秀班级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取一些有效管理班级的知识。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可针对性地成立一些兴趣活动小组,举办一些小型的文艺汇演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又能使他们找到了自己作为集体一分子的价值。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在共同合作中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
二、注重技巧,深入沟通
管理好班级,首先需要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为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提供事实依据。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从而打消抵触的情绪,建立一种自然亲近的师生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小学生沟通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班主任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交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消除学生对其的隔阂,让学生愿意打开心扉,说出真实想法。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斟酌,不能言辞过激,也不能过于绝对。对于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兑现。让师生都能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和谐发展,为共同提高数学教与学效率,为促使班集体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班主任可以身作则,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去感染学生。同时,班主任也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寓言故事、名人事迹,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作为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数学教师,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力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例如,在“一商店里卖出两筐苹果,第一筐重20千克,第二筐重为30千克,而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那么,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呢?(用两种方法解)”这道题中提示有两种解题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换一种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更易理解,更简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四、要“偏爱”后进生
小学数学比起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习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部分学生统称为――后进生。后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弱,习惯差,这些因素常导致他们自卑感强。作为数学教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通过爱心去唤醒沉迷的学生,获得学生对班主任的充分信任,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比如,我班的A同学是出了名的双差生。我通^日常观察,找清楚了A同学成绩差的原因:学习的主动性差,跟不上全班同学的节奏。久之,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就对他格外关心,先帮他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自信,让他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有进步。下课后及时给他补习功课,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补起。在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举手就先让他回答,回答正确时大力表扬他,让他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他也逐渐开始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并主动去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好,成绩也逐渐理想起来,在一次摸底考试中考了80多分,尽管与优等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的情况明显有了好转,而且还成为班级中的大“红人”,成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榜样。
总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热忱于班主任工作,热爱数学学科,并且还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教学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不断努力,让班级都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篇10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教学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这话提示我们,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我们不是照本宣科,我们应该结合时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提取真实、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充实教学内容。如:“小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小数;又如: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说说自己体重的一半,即1/2是多少,学生一下就能明白,整体不一样,部分也不一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素材,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联系生活的教学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我课前让学生动手量硬币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至少量五个不同的硬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好地正解π值的意义。又如: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课上让学生玩公交车上下车游戏,先让10名学生搭在一起“开车”,到站了,下去4名同学,再上来6名同学。现在还有多少人?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阐述:“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提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为生活实际服务。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我有关,和我的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让他们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其思维达到最佳状态;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如:教学“圆的认识”,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广场上看演出时,为什么,观众会自然的围成圆形呢?我校地处山区,多数学生有围成圆形观看演出的经验,学生易感知到圆上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进而明白“同圆中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能更好地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篇11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科期末教学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科期末教学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2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同学基础比较薄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四、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3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中能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并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教学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对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1、重视备课环节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精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思考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预设解决方法。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每一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反思与总结。
2、注重上课过程
(1)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不同坡度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感兴趣,参与性高,这为今后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口算抢答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尽量让学生掌握技巧,鼓励学生多练、多想、多问,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而又蕴涵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培养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及时复习。新知识上完后,旧知识已基本遗忘。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然后又回过头来复习旧知,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样让旧知及时得到巩固。
(3)每单元进行整理复习,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学生经历了教材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二、强化自我“充电”意识。
1、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有问必解。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2、积极参加远程培训和校本教科研活动,钻研教学理论著作。
通过学习,填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修养。
三、提升作业批改质量。
对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布置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求学生要认真做作业,尽量做到不出错,提高正确率。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作业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重视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上去。对后进生分层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鼓励的态度,从而打破学困生上课不发言的死气沉沉局面。这样,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并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往往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关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同,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我还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供学生选学,培养他们学数学能力。
总之,我在教学工作中都力求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立足现在,放眼末来,努力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努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4一、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观看数学教师用书配置的教材分析光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二、努力进行教师角色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学期数学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教学定位于活动的教学,把教学过程视为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使自己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过程”的参与者。
如教学中经常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向、相对、相背这几种运动方向,我创设小品活动:让两个学生分别表演出详细、相对、相背运动的情形,学生在前台上的表演引来了同学会心的欢笑,学生在笑声中轻松的理解了知识,掌握了几种运动方向。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如在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后,我并不是叫学生按书上的习题进行练习,而设计这样一道题目:任意写出真分数、假分数各三个。这道题目给学生以较广阔的思维空间,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不同的真分数、假分数,真正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
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又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使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再如让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将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数学小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与困惑
本学期工作中,由于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同学获取了校五年级数学竞赛团体第一名,囊括了全部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平均分和优生率在同年级遥遥。但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衡量,我感觉还有许多不足与困惑。
1.由于课改力度大,对旧有教学观念冲击较大,虽然理论上明白要怎样做,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变样,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法,但在实践中有时总会束手无策。
2.新教材配套的辅助材料及教具、学具不能到位,影响了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不够,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新教材优势的发挥。
4.在“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很难走出“应试”的阴影。
学生作业负担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减轻。
“没有,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5一年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汇报: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两个班79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
篇1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2-01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更多是要求学生思维的反复操练和强化,而不是对公式、概念、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可以说,“主动思考”是小学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依属,是建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情感和素养的本质特征和途径。可见,主动思考和自我建构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和方式,还是实现“数学现实”“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一、激活思维,让个性表征成为学生思考的“活载体”
小学数学作为偏向数理逻辑思考的课程,必须充分借助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思维精神,才能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寻得平衡,求得联结。因此,要发挥学生主动思考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的动能,教师应当心怀个性形象,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表征和张力,改变刚性传输数学知识经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个性表达和思考意识得到解脱,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活载体功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时,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并不是直接通过例子的讲演,将结论“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来掌握,而是精心创设一个情境,设置一个问题探究情境来教学。如,西天取经路上,悟空找来了12个苹果,师徒四人一人吃2个后,还剩4个。你能根据题目列出关系式吗?你列的算式是否正确?实际上,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我能力和个性的环节,解题的核心在于学生的独特思考,看学生是否能明白其中的关系式。
二、精益求精,让问题场域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源”
没有思考,没有质疑,人类将永存于本能时代。思考的动机和欲望来源于问题的存在和刺激,小学数学是一门侧重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学科,内生的逻辑和结构化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没有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便无从下手。因此,为了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热情,教师应当精益求精,对各种数学问题事先进行精心创设和组合,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提供思考所需的问题域,在询问中了解学生的数学需求,在设问中引导学生的数学认知和冲突,在反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和能力,在追问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时,教师先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体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和程序,再出示例题“■-■”,但教师已退出课堂的主动角色,以“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难题,那我们首先应当做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通分”,再以“请大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通分呢”,让学生陷入沉思并作出各种回答,在学生得出答案“■”和“■”时,教师还应当再设置一个问题“这两个得数哪一个最简便,你认为应实现怎么的转化,才能让“■”转换为“■”呢?这一系列的问题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问题场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有关知识。
三、循循善诱,让启发教学成为学生思考的“启明星”
实践表明,如果以陈述方式向学生硬性灌输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那一般只会导致一种结果,即学生只通晓按部就班之理,对于知识的迁移,对于疑问的思索意识等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有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建构中体验基本的演算流程、计算技巧、解题思路、错误思维及矫正,学生才能明晰其中的本质特征,摆脱教师依附的定势心理,激发自身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质疑的意识。而要达到此目的,则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秀品质,做好预设,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盲点冲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动机和思维,并帮助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假设,在自我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总结,以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中真正明晰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性方式和思维法则。
篇13
一、问题提出
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其着眼点由关注教师的“教”转而日益重视学生的“学”。教育者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学习策略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把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看作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初等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980年,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就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的口号,并且主张“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效的有效标准”。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应用题解决既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应用题解决的学习心理也一直为心理学界所关注。
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困难(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MD)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延续到成年。因此,很有必要从学龄早期就开始关注数学学习,特别是关注应用题解决困难的问题。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决过程中表征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这对揭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好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分析和教育干预,帮助那些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基本设计为:2(学生类别:数优生、数困生)*2(试卷类型:A卷、B卷)*3(年级:4年级、5年级、6年级),其中学生类型和试卷类型为被试间设计,学生年级变量为被试内设计,最后测量的因变量为使用表征策略的类型和数量。通过分析三个年级数优生和数困生在不同试卷类型试卷上使用表征策略的类型和数量差异,探讨小学4~6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表征策略的使用特点及数优生和数困生的问题解决差异。
二、研究过程
(一)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在某实验小学中选取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别随机选取由同一数学老师任教的两个班,共六个班364人。其中四年级116人,五年级119人,六年级129人。在测验结束后,对测验试卷进行处理,剔除无效问卷共16份(其中四年级6份,五年级5份,六年级5份),剩余有效被试共348人。根据数学学习困难的操作定义: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比根据其智力潜能达到的水平显著落后,而且他们可能同时在学习、品德和社会性上存在问题。这样,本研究选择数困生的标准为:(1)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居全班第二十个百分位内(后20%);(2)让任课教师根据MD的操作定义和特点,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指出班内哪些学生属于MD;(3)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排除智力落后(IQ130);没有明显躯体或精神疾病。这样每个班级各挑出10名数困生。为了考察数优生和数困生在解题上的差异,我们又相应在每个班选出了10名数优生,以做对照研究。
(二)研究材料和工具
1.智力量表
采用张厚粲等人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c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该量表经国内多次使用,已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数学成绩
采用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类别的划分指标。
3.应用题测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算术应用题主要分为变化题、合并题和比较题三种类型。据此,自编小学数学应用题两套(A卷和B卷),经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共同讨论和小规模试测,删除了过难的题目和四年级没有学到的分数知识等内容,并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较大修改,最后每套各保留了十道相对应的题目。
A卷是常规类型题,即问题表述与教材和平时练习题目相同。B卷的题目在题目内容、基本数量关系和计算难度上与A卷保持一致,但题干表述与常规类型题目不同,这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在问卷的最后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使用的表征策略进行选择,问题是“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题目的条件的?请选择(可多选)A根据老师平时讲的套路、B根据公式、C多读几遍题、D画图、E记住主要的数字、F找出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将策略归为四类:凡是选择“根据老师平时讲的套路”和“根据公式”的归为直接迁移策略;凡是选择“多读几遍题”的归为复述内容策略;凡是选择“画图”的归为结构表征策略;凡是选择“记住主要数字”和“找出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的归为关键信息策略。
正式施测前再次的小规模预测表明两套题目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研究程序
1.自编数学应用题测验的施测
每个年级的两个班同时进行,随机选取一个班施测A卷,另一个班施测B卷。每个学生一份测题,独立完成,时间为50分钟,到点收卷。指导语是:“同学你好!这些题目是为了了解你在解应用题时的一些具体步骤,不是考试也不是测验,答案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详细地写出你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你可以使用任何帮助你思考和解题的方法,对你的回答我们会严格保密,不会向任何人公布。”强调不是考试,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利于更好地解题。正式计时前先由主试以一道应用题的解答为例详细讲解做题要求和基本步骤。每次测验时,每班都有一名主试(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班的班主任在场维持秩序,以保证测验的顺利进行。
测验后根据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使用的表征策略选择进行归类分析。
2.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瑞文智力测验
同时,查阅学生成绩档案,选取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成绩,以平均分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标准;访谈每个班的数学任课老师,请他们根据MD的操作定义确定数困生,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同样选择标准确定数优生。
以自然班为单位全体施测是为了营造自然氛围,避免单独抽出数优生和数困生带来的实验效应。智力测验和数困生、数优生的选择最后进行,并要求该班数学老师回避测验整个过程等做法,是为了避免实验者效应和教师期望效应。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各年级表征策略使用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四年级报告的应用题表征策略最少,五年级最多。事后回溯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四年级学生由于概括和自我反省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总结和归类自己曾使用的表征策略,加上题目(特别是B卷)对多数四年级学生有相当难度,没做的题目较多;而六年级表征策略报告少的原因在于,A卷对多数学生而言比较简单,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什么表征策略就直接完成了题目,故没有报告。
3*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在策略使用特点上,不同年级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6)=18.876,p=0.004。具体而言,四年级虽然使用结构表征策略的只有6人次,但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五、六年级。五年级关键信息策略的使用比例高于四、六年级,六年级内容复述策略的使用比例高于四、五年级。
数据还反映出三个年级使用结构表征策略频次均较低,而且表征策略的使用并不是随年级升高而必然提高,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不同年级表征策略使用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四年级不管是数优生还是数困生所报告的应用题表征策略都偏少,且数量上没有差异。原因前已述及,主要是由于学生概括和自我反省能力较弱和没做的题目较多。
两个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3)=2.420,p=0.490,B卷班:χ2(3)=2.333,p=0.506)。由于策略使用次数较少,使用特点都不明显。
从表3可以看出,五年级数优生的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χ2(1)=6.696,p=0.010),体现了数优生策略使用的优势。
两个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3)=0.277,p=0.964,B卷班:χ2(3)=5.156,p=0.161)。结合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关键信息策略和模式匹配策略使用较多,B卷班数困生还较多使用了内容复述策略。
从表4可以看出,六年级数优生的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χ2(1)=4.909,p=0.027),也体现了数优生策略使用的优势。
2*3和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2)=4.844,p=0.089,B卷班:χ2(3)=2.075,p=0.557)。结合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表征策略使用较少,其他三种都有较多使用。
四、讨论
结构表征策略对题目结构的正确表征能够对解题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形象表征,形象表征有助于减少记忆负荷或提高贮存能力,以更具操作性和简化复杂关系的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结构表征策略是最有利于正确解题的策略,但三个年级被试都使用不多,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关键信息策略也是注重对应用题已知条件之间关系的表征,而对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细节很少关注,它所占用的工作记忆容量也较小,并且由于在一些题型中这种表征方式也能够导致正确的解题,因此它也应该成为较多学生使用的策略。而模式匹配策略和内容复述策略对A卷之类常规题的解决比较有效,但从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看,对二者较多的使用反而是思维层次不高的表现。
因此,还是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表征策略和关键信息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解题效果。而且从年级间的差异看,六年级策略的使用层次反而低于四、五年级,说明策略的使用和形成不随年级的升高而自然提高,更需要尽早加强训练。
总体而言,在问题表征策略的使用上,所抽取的这两类学生共同表现出很少使用对解题最佳的结构表征策略,机械的、刻板的策略使用较多的特点,张庆林、管鹏[1]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无论对数优生,还是对数困生都应该加强问题表征策略方面的训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表征策略的训练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
五、结论及教育建议
第一,在表征策略的使用上,对于能够减少记忆负荷的结构表征策略三个年级的学生使用都较少,而且表征策略的使用并不是随年级升高而必然提高。这说明,在小学生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除了概念和规则的教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策略,自己学会学习数学,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五年级报告的表征策略最多,其次是六年级,四年级最少。四年级结构表征策略使用的数量虽少但比例较高,五年级使用关键信息策略比例较高,六年级使用内容复述比例较高。以往研究发现,到小学四年级时,小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表征类型,已经基本度过“表征由无到有”的阶段,接下来的就是进一步的水平发展,即小学生尤其是数优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优势表征策略来解决应用题[2]。因此,让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表征策略成为学生的优势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引导。
第三,总体而言,在问题表征策略的使用上,数优生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要优于数困生,因此应特别注重对数困生的补救教学。数困生不同于其他学生那样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生成一些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需要更为具体的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教师应在了解数困生和数优生应用题表征策略使用不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哪种表征策略在哪个年龄段学习是最有效的,以便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训练。
国内目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来帮助每一个数困生。国外的一个成功经验是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个主流班级教育之外的教育场所──资源教室[3]。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在固定的课外时间进入资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教师的专门辅导。这种辅导与当前数学教育中强调的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数困生在小组学习中完成了社会建构和个人建构。
此外,有研究表明[4],合作学习对数困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后进生能在优生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作业,不仅在坚持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弥补知识的缺陷,而且能够模仿并掌握优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同时能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细致的方法和技术,如强化法、榜样示范法、策略训练和自我指导训练等[5]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庆林,管鹏.小学生表征应用题的元认知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11-14.
[2]郑琳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类型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李新宇.小学数困生加减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
[4]张红梅,朱丹.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