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论文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老师问题

老师要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方向是根据课程指标来制定的,老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指标的深入理解,才能正确的运用口语交际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以达到口语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目的。但是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师们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对口语交际课程指标不熟悉,对理念和教学目标不了解的情况。对于学生对口语的掌握程度也不了解,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备课方面,大多数老师在口语教学之前只是做简单的备课,只有少数的老师会仔细认真的备课,更有甚者只做口头备课。

(二) 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问答方式,另一种是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除了这两种教学方式以外,很少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只通过问答、演讲、看图或播放视频三种形式进行口语教学,这种单一的口语教学方法体现的交际性并不强。通过情景对话、表演、答辩以及采访这四种教学形式所体现的交际性较强,这种口语交际方法强调要在特定的场景下,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但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其他更好的口语交际方法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使用。

(三) 时间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时间方面,存以下在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没有设置单独的口语课进行教学。口语交际的本质和新课标对口语交际都要求开设单独的口语交际课程,但现阶段的口语教学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大多数的老师认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口语交际,如:平时学生阅读过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以及老师与学生之前的对话过程等都是口语交际,因此没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口语交际课程。

另一个问题是在语文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由于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所以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都是老师自行安排的,这便没有办法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 教学内容混乱

小学老师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对教学内容不梳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老师不知道选择什么内容教学。虽然老师认识到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选择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实际话题进行教学,但是针对与这些话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问题,需要老师进行筛选和选择,但老师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认识水平出发,都是进行随机性的话题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差,对于提高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老师不善于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对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交际教学的教材而言,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老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帮助。目前的人教版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等,都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内容,但大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作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进行参考教学,没有科学的区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写作内容。

二、解决措施

(一)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前备课的准备,对要讲解的内容提前熟悉,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能力进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 创新教学方法

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他们提供均衡交际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单独开设口语交际课程

针对小学语文没有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课程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语交际教学计划。在经济上进行适当的投入,确保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运行,在力度上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口语交际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四) 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

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改进,教材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材内容具有使用性;同时教材内容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制定出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思想感受。

总结

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这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前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时间不充足以及内容混乱等问题做出改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琦. 潮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篇2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育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管理难度的加大.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许多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模块单一,灵活性差.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不具有扩充性,难以根据高校教育现实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进一步细分,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多校区的产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例如要求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功能,能够随时添加各种新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能够方便地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添加相关的业务代码[1].

1.2教务管理整合性差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有一个通病,即管理平台分散,功能单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如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但太多功能单一,例如,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只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也只能对教务进行管理,网上选课系统只能实现网上选课.这种功能单一、平台分散的情形导致各个管理系统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1.3操作过于复杂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专业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这种系统往往脱离了高校实际情况,过于追求严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来十分繁琐,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扩招,音乐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经常导致教育资源、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过设计高效快捷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统的目标

本系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了一个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系统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对授权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录入等功能,具有简单的操作界面,实现数据的高效率处理等.

2.2本系统的技术架构

高校音乐教学管理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系统用户的特点,本系统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的B/S结构,B/S和C/S结合的架构开发模式、Struts技术实现等[2].J2EE多层应用如图所示:C/S架构,该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架构如图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有教学信息、系统管理、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考试信息五大模块.各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学信息模块

教学信息模块是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务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和教学内容两个功能模块.实现学校信息的快速流通,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信息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工作量.

3.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针对系统本身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是整个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课程信息考试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这部分增加了数据备份功能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3教师信息模块

教师信息模块是与学生信息模块对应存在的,是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块.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体任课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于学生和教师需要彼此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教师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开的,供学生查询.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和考试题目、在线阅卷评分以及答疑等.

3.4学生信息模块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生信息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主要的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学生的籍贯、年龄、所在院系班级等情况,这部分基础信息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第二,课程管理模块.本教学管理系统中要完成学生选课功能,因此设置了课程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要与教师信息模块中的课程信息对应.

3.5考试信息模块

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试,考试成绩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占了教务工作人员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统设计考试成绩管理数据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学生,因此这部分是考试信息模块.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试卷的上传、考试的安排、考试、阅卷、评分、成绩查询等.

4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4.1教学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学信息模块通过四个窗体实现教务工作人员的四大操作,即学校政策窗体、考试安排窗体、教学信息窗体、通知文件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务公告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实现学校新闻、公告、招生信息等的.

4.2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该模块主要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及后台管理,包括学生、教师的相关信息以及试题部分的数据库.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登陆之后,选择相应的窗体进行有关操作.主要窗体有学生信息管理维护窗体、教师信息管理维护窗体、课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考试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教务信息管理窗体、学校通告信息管理窗体、学校学院相关政策管理窗体.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户密码修改界面、用户权限分配界面、具体权限分配界面.

4.3教师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师模块使教师登陆后通过单击不同按钮实现各种操作,主要包括资源上传窗体、信息窗体、答疑窗体、上传试题窗体、阅卷评分窗体.通过这些窗体,教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上传、信息、解答学生疑问、阅卷评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师个人课表查询界面、成绩录入界面、教师个人信息维护界面等.

4.4学生信息模块的实现

这一模块包括学生信息模块主窗体、学生基本信息输入窗体、选课窗体、资源下载窗体、答疑窗体、参加考试窗体、成绩查询窗体.通过这些窗体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输入、选课、下载学习资源、答疑、参加考试以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系统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学生成绩查询界面、学生选课界面、学生课表查询界面.

4.5考试信息模块的实现

考试信息模块主要操作窗体有登录窗体、上传试题窗体、考试窗体、阅卷评分窗体、审核成绩窗体、成绩查询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题型信息界面、设置智能组卷策略界面.

篇3

1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在搭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过程中,应该将自主探索阶段视为是最主要的前期准备阶段来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引导来围绕已设定问题展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讨论过程,并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和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阶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改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让他们对语文内容学习产生强烈渴望。因此自主探索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阶段,它也是关键阶段,能够对后继教学工作产生重要的直接性影响。

2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互动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在设计合作互动这一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部分时,应该考虑它的主旨思想,那就是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提出教学任务,并探讨合作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学生在合作互动学习阶段需要拥有自我自由表达想法的空间与时间,在相互听取并讨论意见的过程中来实现有效信息交流,最后制定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活动方案。换言之,合作互动阶段学习应该有效展示学生自我表现力,同时有效发挥他们的团结协作与融合能力,非常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分工操作、创意设计及题目练习来提升他们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1]。详细讲,教师应该首先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实际状况为学生分组,确保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把握每一学习小组成员的能力分配,要做到优劣搭配,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中等及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达到小组分配理论中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标准,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化互补效应,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有利途径。再者,应该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为每一小组成员小学生划定成员责任范围,以发挥小组成员中每一个人的个体优势,在优势发挥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为此,教师应该为每一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资料查询员以及专门发言人。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者可以运用汇报表演的形式组织开展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题材的阅读活动。由于这些题材的文章比较适合用作舞台剧的素材,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改编,使其成为音乐剧、课本剧、诗歌朗诵等活动适用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对作品进行演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的内化。以《精卫填海》为例,教学工作者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课文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对以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为主题的话剧进行编排,通过分角色扮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

3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组际交流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组际交流应该被视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更大规模的相互互动。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彼此之间探讨语文知识内涵并强化对语文学习内容认知以后,他们的发言人就会在班级内向其他组同学公布该组讨论结果,并发出提问,促成组际交流氛围。在组际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学生会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并补充和评价已发言小组的讨论结果,而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汇总每一小组的报告思路,以此来更好组织组际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强化思维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讨论与协商来向学生传授学习技巧,以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组际交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都能得以提升。具体来说,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然后,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感悟。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其通过视听体验对诗文内容中苏轼勉励友人刘景文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感悟,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围绕诗文内涵和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在组内讨论和组际交流过程中,若是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其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成果展示阶段是对上述教学流程的总结,是教学成果的收获与分享过程,同样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个案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在个案中所展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思路,最终做到统一评价标准,在统一标准过程中也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让其对语文学习认知与解题思路有所提升,这些工作都能为最终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总评创造有利条件。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也鼓励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不断辨析,通过互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思路,让他们在踊跃的发言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信息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丰富自身学习范围,在这一流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得以快速提高。

5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总结评价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总结评价阶段的主旨就在于展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果。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所有学习成果都会得以展示,并在结果中展开组内评价与组际评价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包括互动行为来给出教师总评,这其中就包括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在总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实时引导与监督,以达到协调学生课堂行为的目的,同时快速推动教学进度,特别是要对学习进展缓慢的小组做出特殊指导。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工作者既要做客观的总评参与者,也要做合作学习的总体监控者[3]。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倾向于主观技术来实施总结评价过程,主要是以更多客观数据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以此来设计更多教学情境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技巧,帮助他们理解语文知识中的相关内涵与实质,最终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合作学习阶段的组织设计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给出引导与监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合作学习流程。如果出现任何差错,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梳理问题,积极参与到监督合作学习的全流程当中,切身掌握合作学习的进度与内容。

6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必须经历一定实践过程才会见到成效。本文也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相关设计流程,希望以此来督促学生提升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在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王凤娟 高清军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经棚镇中心完小

参考文献

篇4

在课前,要提前对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鲜花与星星》教学中,老师在前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叫同学们收集知道的花的名字,知道的星星的名字,还有知道的颜色。此时,同学们便会十分好奇,在课后会比赛着进行这些任务。当然老师可以有一些鼓励的言语,比如“比比同学们谁知道的花的名字最多,谁知道的星星的名字最多”。新课标里面明确的要求便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事情,最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做法值得大家效仿。

二是教师做好充分课前准备

老师应该做好课堂的准备,在低年级的学生的课堂中,老师的准备工作更倾向于收集图片或者有趣的事物。以《鲜花与星星》的教学为例,老师提前做了的准备,准备了纸质的,可以在同学们中传看的图片资料,有星星,鲜花,其次,准备了视频资料,也是围绕鲜花与星星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

(二)有效教学课堂,引导快乐学习

教学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因为一切的准备都在这个实践中得以实现,如果实践得不好,便一切都是白费。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注重感性的,直观的教学。所以需要老师自己有自己的特色。在《鲜花与星星》的教学中:

1、课始激起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第一课时。儿童刚刚接触新的课文,对课文还没有多少了解,甚至是没有了解,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链接合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无疑可以事半功倍,取得实效。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它隐藏在课题里,它隐身于文本中……只要我们善于巧妙地链接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就可以激发儿童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儿童在愉悦积极的状态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会走路的树》教学中,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徐老师就设置了一个“回音壁”的语文小游戏,让大家听老师说一句话,看谁能完整地重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都竖起了小耳朵仔细地听。老师说了两遍“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下子就引领学生进入了美丽如童话般的课文情境中。同时这个游戏也培养了孩子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会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正是由于这个小游戏的渗透,整节课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2、有效初读文本

在预习了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朗诵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读的同时也在动脑筋,开发学生的大脑,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课中落实字词教学

对于生字的识习,不应该死板,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随文识字时编造一个可爱的故事或者用生字的形状的特点来使学生快速记得。比如在《鲜花与星星》的生字练习中,老师道“朵:上面像一个花骨朵,下面的木像根树枝,横要写长托住花骨朵,并且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颗:左右结构,左边一个果,右边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偏旁页字旁。”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记住生字,而且印象深刻。

4、课尾巧设探究疑点

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整个课堂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尾,充分利用课尾的教学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如在《鲜花与星星》的课尾设计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该堂课学习的鲜花和星星来画出一幅初夏夜晚鲜花和星星共存的美丽图画,由此来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的印象。

5、课后落实字词教学

篇5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正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外部条件。用艳丽夺目的彩图和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如《锄禾》这首诗是讲农民劳动辛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的道理。导入课文时可出示多媒体视图课件《老农锄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有感情叙述图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烈日下,一位农民爷爷手握锄头锄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头上的汗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直落。他舍不得歇一会儿,擦擦汗,继续锄起来。同学们,这位农民爷爷辛苦吗?粮食来得容易吗?今年我们就来学习《锄禾》这首诗。”

二、联系实际 导入新课

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学生往往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因素,从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如《要下雨了》一课,可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下雨之前小燕子总是飞得很低,大群大群的蚂蚁往高处搬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要下雨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三、直观演示 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因此,采用直观演示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乌鸦喝水》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教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面的变化情况。学生回答出观察的现象之后,教师谈话:“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喝到水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乌鸦喝水》。”

四、故事诱导 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月光曲》一课,教师可把贝多芬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两百多年前,一位德国少年出身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17岁就担任音乐老师。可他后来却失去了听觉,对于自己的坎坷命运他并不气馁,以超人的毅力创作了众多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成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位作曲家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月光曲》的主要人物――贝多芬。”

五、谜语引路 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如《小猴子下山》一课可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先猜中。谜语的内容是:又有脚来又有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好像一个人,爬时好像一条狗。”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猜出谜语后,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猜得很对,是淘气的猴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六、巧设悬念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司马光》一课可用这样的导语:“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几个小朋友到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上到花园的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刚好掉进假山下面的大水缸里,缸里的水满满的,旁边又没有大人,眼看小朋友有生命危险,这该怎么办呢?在紧急关头,司马光急中生智,他是怎样救出小伙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司马光》”。

篇6

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是要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或语言,或多或少会有疑难迷惑,或者表面看似无疑,但经教师点拨后又发现疑窦丛生。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惑之处,探究文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

(2)在品味赏析中探究。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用语流畅、文笔精美,或语言朴实、准确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精美得体的语词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荷花》一课写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用“冒出来”而不用“钻出来”、“长出来”?在词语的辨析中感受这满池荷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冒”字的生动传神。

2.以学情为依归,确定探究的主题

探究离不开问题,语文探究型课堂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发现产生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深读探究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因此,作为探究主题的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的广度,是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问题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但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只有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足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指导策略

1.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的最佳情境。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

2.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建构探究的操作平台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一片探索的空间。最初学生的疑问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疑工作,帮助学生对疑问归类整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给以积极的帮助,引导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3.强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渠道

探究本身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难度,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探究的成果则需要通过交流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才能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这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既成为探究问题的必需,也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亲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也才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

篇7

1 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现行的教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全部讲完。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将类似的部分放在一起串讲,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一部分不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则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习完成,教师只需要进行略讲,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

笔者对教学中等专业院校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初读。这是让学们对全本书进行阅读,从整体上对教材结构进行整理,教师可以从教材当中着手,把教材的内容还有结构详细整理出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目录不明白,那就没办法继续做学问了。目录和提纲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时候,应该从目录开始。②细读。这可以理解为,读每一个题目,还有每节课的前言,这样也会了解课程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思考列表,把一些内容盘螺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整体印象,这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 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等专业院校的课程较多,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却很少,因此要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加快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一节课的末尾就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正式上课时收集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解答,课后要布置课后练习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同时,多做课前预习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从教后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自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大课前的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样独立的思考方式会让学生能力慢慢地体现出来,学生在学习当中,慢慢地将知识融入在内容中,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预习、阅读;学会了动脑;最后把学的内容理解透彻。这便会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让学生懂得一些预习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3 精心设计开场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场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序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开场导入方式的方法有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模拟课程内容情景等。开场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要有直观性、启发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开场方式还要兼顾趣味性、艺术性,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当然,导入方式也要简洁,不能喧宾夺主,占用了主要内容的授课时间。

对于开场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 抓住领题,明确重点;2. 直截了当,省时提效;3. 以旧带新,自然过渡;4. 设疑导入,提高学习兴趣;5. 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6. 谜语导入,开拓思维 。

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除了上面叙述的以外,还有一些音乐、游戏、听故事、表演、画画等导入方法,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求变,有灵活性;2. 求精,有概括性;3. 求巧,有趣味性。

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收集相关课程资料;上课伊始,用精彩的开场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交流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和学生共同学习书本内容,探讨如何实施课本所传授的教学知识;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和讨论的心得,进行模拟教学,检验所学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课末,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学生掌握为目的,不可呆板地按部就班。

总之,教师应牢牢把握中等专业院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语文教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一、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依据市场需求明确设计方向

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包装设计离不开一定的市场意识,因此学生在进行某种产品的包装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和研究分析与此产品相关的市场背景,即,此项设计的委托方是否有整体的营销策划,是否有统一的企业识别系统,产品的功能特点,材质档次,主要面向的消费群体,销售面有多大,此项产品的同类厂家市场情况如何,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认同程度等等;通过市场来了解人们的需要、需求程度,哪些消费群体需要这种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设计。这样市场就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的包装设计更加有针对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目前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着值得我们大家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学生的市场意识淡薄,设计中存在严重的主观唯美倾向,只考虑和注重画面的美感,而忽视了市场的存在,脱离了市场实际,从而使自己的设计变成了一座空中楼阁,只能供自己欣赏。这也必然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设计实践的需要,很多观念意识与市场脱节,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造成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人才市场上又急需有市场意识的包装设计师。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应对学生强化和传授一些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知识,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化,并真正理解包装设计后面的市场关系,将包装设计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途径

1.要鼓励学生走出画室,走进市场

因为设计不同于绘画,学生在绘画中可以任意地展示个性,跟着感觉走,而从事设计工作除了应具备良好的造型基础和设计表现力外,还应了解市场。只有走进市场才能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才能从市场中发现新的亮点,才能从市场中找到与自己所要设计的对象的共同语言,才能使自己所设计的作品紧跟市场。

如果想走进市场,该怎样走进市场,又要走进哪些市场呢?这就要看你所从事的是哪个方面的包装设计了。如果所从事的是食品包装方面的设计,最好走进食品超市、商场、专卖店、杂食店以及批发市场。你要到摆满各类食品(包括酒水、饮料)的货架上去看一看,摸一摸哪种是最能吸引你的商品及其包装,因为是它最先吸引了你的视线,要琢磨一下这吸引你视线的哪一点有什么特别和与众不同(当然,这要排除摆货员人为地把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的因素)的地方。这些吸引视线的是构图的原因,是造型原因,是色彩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其中构图反映的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其表现的风格是传统风格,现代风格,还是西方风格?在表现的手法上是坚守一定规则的,还是有所独创的?

除了自己亲眼看和亲手摸以外,最好还要在购货现场进行一些随机的调查,看一看消费者为什么选购这些商品,是品牌的影响,包装设计的影响,还是价格的影响?是习惯消费的影响,还是导购员介绍的影响?

除了解了上述情况以外,还要通过商场的营业员或导购员了解此种商品销售的情况,以及这种商品销售得快还是慢,原因是价格,是包装,还是内在的质量?在这一类产品中,对每个月的销售情况以及每个品种的销售情况等都要有个大致了解,这对于搞包装设计的人员来说都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从事的是化妆品方面的设计或者是药品方面的设计以及服装方面的设计,那就要分别走进它们各自不同的市场中,和以上的方法一样,去观察,去了解,去感受。

2.要让学生走进企业或走进客户(即所服务的对象)

走进的目的就是走进生产的现场去看一看。看一看产品的特性和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形态(或造型),有些食品还必须亲口尝一尝才好。只有对所要包装的产品有个基本了解后,你才能对自己设计的包装,如何确定色彩和图案,做到心中有谱,使你的设计不脱离实际,才能受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欢迎。

当然,有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走进生产现场去了解产品的情况,那也要想法通过服务的客户对象,争取了解一些产品的情况或者对方的要求。只有把他们的要求吃透后,才能使你的设计更靠近你的服务对象。当然,不可否认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不懂行的服务对象,对这类对象也不能完全一个劲地按他们的要求办,以免使自己设计的作品太离谱。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讲道理,并说明其中的原因,然后把你所构思的意图向对方解释清楚,达到双方的沟通。这样,同样可以保证设计的作品成为双方都满意的作品。

3.要让学生关注新闻载体

这些新闻载体应是一种可视的新闻载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从这些载体中,我们会通过其中的广告画面及信息不时地看到一些产品和新的产品包装。尤其是不少载体上直接打出的“新产品、新包装、新款式、新口味”的字样。这些产品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可用的信息和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个信息渠道,有时会比商场更直接、更迅捷、更具有专题性和冲击性。所以说关注新闻载体也是走进市场的一种补充。

三、包装设计中体现市场意识的方法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市场意识,即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包装设计。这里,具体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消费者定位的设计方法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需求不同,所以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就要考虑消费对象在性别、年龄层次、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美国克同利耐克斯公司生产的卫生纸的包装设计,就是依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分成不同的品种,其中一种是针对男性消费者,一种是针对女性消费者。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包装设计采用淡粉红色底,上边有卷草花纹,字体纤细、秀丽;而针对男性消费者的包装上安排了英文字母作底纹,26个字母像26个积木块似的,字形十分粗放,红与黑的包装基色,对比强烈,标题字也很硬。这既使得不同的消费者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满足了各种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又为企业赢得了市场。

2.通过生产者的商标牌名定位的设计方法

通过生产者的商标牌名定位的包装设计的含义是,向消费者表明“我是谁”。要求在包装画面的处理上主要突出商标牌名,色彩上多是选定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的颜色来表现商标的形象,例如:可口可乐汽水、万宝路香烟、雀巢牌咖啡等的设计均是突出商标牌名。其优点在于有较强的识别性,便于记忆,并能在市场中树立企业的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3.通过生产者的产品定位的设计方法

通过生产者的产品定位的包装设计旨在使消费者知道“我生产什么产品”。一般主要从产品的产地、原料、用途、用法、特点、档次等各方面来进行定位设计,例如:奶粉的包装有的就是采用产地定位,强调产地的特点,画面多是绿茵茵的草场和奶牛,使人觉得该产品来自清新的大自然,可以放心食用;有的则采用产品特点定位,着重突出该产品冷水速溶的特点,画面可以是一杯牛奶,后边衬托一只冷水瓶等等。其优点在于能够方便消费者选购,进而达到宣传和促销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基础。因此,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由此可见,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只有把专业技能与市场意识结合起来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学》凌继尧、徐恒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篇9

首先,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欣赏课的选题,这也是我们上欣赏课的前期工作,这里我用了一对反义词:生僻与熟知,老师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体裁不用类型的音乐欣赏课题,有的耳熟能详,有的却了解甚少,但是不一定你熟知的乐曲就能上得入情入境,生僻的曲子就会索然无味,草草了事,这里最关键的就取决于我们的耳朵,多听,多听,吴斌老师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点评一课欣赏课时,他引用了一位美国大学教授的例子,我也搬来用一用:我拿到一首曲子的时候,首先是要熟悉它,在我准备决定开始上这个课的那天起,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在听这首曲子,当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之后,当这首曲子的任何一段响起我都能和着唱下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段音乐最具有表现力的地方在哪里,我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习这段音乐最有效。我想我们老师肯定也有同感,在没听几十遍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音乐是怎么回事,对音乐的理解只是表没有里,但听了无数遍之后,音乐会从我的内心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时候的理解才是发自肺腑的。

宁波市音乐教研员黄老师说过:艺术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艺术音乐一开始听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好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不知道在描述什么,但是你多听多听,会觉得越来越好听,百听不厌,灵感也就会一触即发。其实道理和我们的美国大学教授一样,前期工作就要做到:一个字,听,两个字,多听。

二、案头工作:撷取与舍去

我这里指的案头工作,就是我们下笔的工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听曲上百遍,下笔是否真有神,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会出现另一种极端,想法越来越多,资料越来越多,这个也想讲,那个也觉得该让学生知道,这个好像是重点,那个也是难点等等,各种方案各种设计涌上心头,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么取舍,结果可能会导致教学预设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超时,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撷取与舍弃。

有位教师在备课《图兰朵与茉莉花》一课时,花了三四个小时,为求一个答案:歌剧《图兰朵》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是根据3235 6516 这个曲调还是335 6116 曲调?资料一,由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的学生写的文章,认为是335,不一定是权威,资料二,图兰朵的渊源,有个截图,在外国出版的旧报纸上,外国的旅行家将其搜集到的中国的音乐写在了五线谱上,是335,而不是3235,感觉有将近100年,但思前想后,怕引起争议,抓小辫子所以还是不再钻进去,决定舍去,我认为是理智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撷取方面,选择聆听民歌《茉莉花》的环节上,这位教师选取了对比较明显的江苏和河北茉莉花,舍去了其中一首《茉莉花》,既抓住了教学重点也把握了教学的节奏,更为图兰朵的欣赏作了较好的铺垫。又如在分析对比江苏茉莉花和图兰朵中茉莉花的两个主题旋律的环节,教师在黑键上随意弹奏12356,让学生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感受旋律的神奇与优美。

这些环节的撷取与舍去都是考验我们教师的预设能力,找准重点与难点,学会取舍。

三、实践工作:

1、有效与无效

前面两项工作的预期达成只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你对作品的理解和你的教学预设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展现,而出现的教学效果有两种:有效与无效,因为这里有个主体,那就是学生,老师们都会这样想一个问题,一首作品教师听了百遍后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才能哼唱,那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我们的孩子能理解音乐吗?几年级的学生,怎样的生活经验,有多少信息储备量,需要怎样的引导与讲解,理解感悟音乐达到哪种程度等等,都是我们考虑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a)教师讲解:分为教师的讲述与教师的语言引导。其一教师的讲解必须是正确的,不能将错误的或者模棱两可的答案传达给学生。其二欣赏课中的语言引导最多的就是教师在提问后的再次追问,让学生有个问题先行,音乐充盈,追问跟进,思维碰撞的过程,自己理解音乐。

b)视频欣赏:我们较多采用的是与音乐作品相符的视频图像,且不说它有较强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音乐作品,视频的精彩剪辑运用不仅为课堂增色不少,还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探求的学习欲望。

c)主题哼唱: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中更好地把握主题的变化和重复,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d)图谱感知:小图谱,大作用。在欣赏教学中重视和强调视觉辅助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将抽象的音乐用简明的图画、线条等方式表现出来,在强化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同时还能提高音乐记忆效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e)体态律动:律动是走进音乐的另一种方式,体态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欣赏音乐,律动以即兴为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f)多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平台,很多时候情感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如果能在体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也可以起到深化理解音乐的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g)文化承载: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其实音乐创作的背后有更多更多的话可以讲,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如《蓝色多瑙河》、《1812序曲》、《沃尔塔瓦》《北京喜讯到边寨》、《春节序曲》《蓝色狂想曲》等这些好的音乐作品能真正的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深入人心,所以音乐欣赏既有感受、认知、体验的感性成分,也应该有理性的一角,通过教师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深刻挖掘,音乐所承载的文化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极大推动力。

2、卷入与跳出

刚刚所讲到的是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成功的课例,但纵观我们的很多的公开课评优课不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而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试教与研磨,所以说这个过程使我们很多老师很纠结很痛苦,两个或多个实践中有个调整,因为我们是本着一次比一次好的想法进行磨课的,这个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对反义词:卷入与跳出。所谓卷入,有两种,一种是过分依赖教参,唯书是从,当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不被理解,当教材所呈现的理念不被教师所领悟,机械地执行教材与运用教参,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得不偿失。第二种卷入是过分坚持自我,认为自己的设计已经很不错了不想再大动干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推倒重来。这样的卷入只会让我们的思维狭隘,钻牛角尖,所以这里我想说我们需要跳出,跳出原本的设计,跳出教参的束缚,这里我的一节《木偶的步态舞》让我记忆犹新,我看见书本画着学生的手指木偶,我用了50个画有木偶的手套,还设想它们去野外郊游,后来一试教效果不好,陈老师张老师都给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手套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设计也存在凭空想象牵强附会之嫌,于是我选择了“跳出”, 再设计中我通过动作猜谜导入新知——提问交流熟悉木偶特点——柯达伊手势进一步感知木偶形象——跟随音乐边哼唱边做木偶动作等手段,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在过程中形成与实现的。经过一步步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交流,从猜测到模仿,从哼唱到表现,都是一个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的过程,之后的A段、B段以及再现段的欣赏我也采取了学唱主题旋律、画画旋律线、引导想象和教师自己弹奏乐曲等多种有效手段进行了二次实践,没有手套,没有课件,我基本上了一节裸课,但是效果好多了,这个跳出的过程让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感悟,时时审视自己的教学,才能做到愤起悱发、以三隅反!

篇10

一、“吃透”教材,层层深入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确立教学目标、把握主攻方向,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我在讲《卢沟桥的狮子》中设计的一组问题是:1.北京有句歇后语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说出了它的什么特点?2.这座桥建于什么时候?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长度是多少?这两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3.这座桥上的狮子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一特点时共用了几个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4.试着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说几个句子,记住一点,要抓住特点。这个问题重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5.这座桥为什么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你怎么评价和它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个问题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知识、语言、情感、思维等方面都产生了整体的效果。

二、“吃透”学生,面向全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吃透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教学,让学生在现有认知状态下深化、提升,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情况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给学生以思维的引导。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形成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摸准学生的心理与思维障碍,在出现障碍的地方设置适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引爆学生思维,启动内驱力,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因为看谁的手举得高、举得多,或谁坐得端正、谁在走神而进行奖励性或惩罚性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针对哪些学生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他能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都要非常清楚。例如上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1.北京有句歇后语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说出了它的什么特点?2.这座桥的建于什么时候?它的结构式怎样的?它的长度是多少?这两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可以对一些学习有困难、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提问。也许叫起来发言的学生还是支支吾吾的,往往只能说上一点点,然后针对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让成绩中等的学生及时“纠错”补充。3.这座桥上的狮子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一特点时共用了几个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4.试着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说几个句子,记住一点,要抓住特点。这个问题重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这两个问题的提问要从中等生开始,再逐层请中上等学生补充。在课堂中应经常追问:“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和他不一样的请举手。”……这样面向全体,各有侧重,使得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篇11

画投影片的画笔是日本进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笔,笔的两头分别可画出极细和较粗的线条,色彩明 朗,粘性强,水不溶解,经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节油可洗掉,是绘制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笔。

画投影片的透明胶片,有成卷出售,用时根据需要剪裁。投影片画面规格是18×15cm,外加宽1c m做边框。画好胶片后,用白色硬片纸制一个双层外框,横边框4.5cm,竖边框宽2.5cm,把胶片嵌 在纸框中间,涂上白乳胶粘牢压实,以方便操作和保护画面。

二、投影片的绘制过程

由于油性彩色粘性强和快干的特性,不易在胶片上修改,因此首先应在画纸上起稿,确定后再转稿到胶片 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轮廓线,然后在画面背后大胆放手着色,色彩稍微画出线外,也不会破坏轮廓线,这种勾 线填色方法,普遍运用画投影片,画面艳丽,效果良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三、各类课业绘制投影片方法举例

1.《郊游去》记忆画抽拉片

片底胶片画一部公共汽车,坐满少先队员,车窗外飘扬着红旗。收录机播放着《这是祖国给的》欢乐歌曲 。这时移动抽拉片,银幕上出现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汽车像在前进。学生在构思,红艳艳的英雄树, 横跨珠江的海印大桥,川流不息的大小汽车,郁郁葱葱的白云山……学生彩笔在飞舞,从不同角度画出广州的 美景,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上学去》添画组合片

根据学生回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景物,用胶片分别画成单幅,诸如楼房、小汽车、鲜花、小鸟等,每 种景物用一张胶片绘出。上课时,供学生边回忆上学路上所看到的景物,边在投影器上添加,摆成上学路上的 画面。学生边摆边讨论,从中认识到画面的均衡,景物的大小前后关系,摆放的合理性。用十多张胶片各绘制 一种景物,组合起来供一个课例使用,这种投影片的设计,能更好体现电化教学优越性,学生看到这种逐渐添 加投影片,感到生动有趣,而不会像看挂图一样,产生厌烦情绪。在摆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使 他们有一种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能深入浅出地对学生渗入美术基础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

3.三原色调色原理教学器旋转片

用三张直径15cm的圆形透明胶片,把一二张胶片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 1/4透明部分,第三张透明部分同前两张大小相同,剩下3/4涂上不透明色彩,平时透明部分重叠,圆片 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

使用时只要在投影器上转动色片,能认识红黄蓝各种原色,继续转动上下调色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 能在银幕上清楚看到图片边缘的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现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 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这个原理也可把三间色调成三复色,制作方法相同。

这种调色器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以往用颜色直接调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4.古诗欣赏与绘画风景片

古诗《小池》——“泉眼无声借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导学生 欣赏这首古诗时,我使用“情景教学”手段,画了一组活动投影片,画面上阳光灿烂,垂柳轻拂水面,池中荷 立,充满生机。然后用抽拉片移动几只蜻蜓飞来,一群小鱼游过。此时又播放一首轻音乐曲《小河淌水》 。音美、形美、意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校门口的小水池,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一齐活动,受到了 美的薰陶,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画出了一幅学校门口熟悉的“美丽的小水池”风景画。

5.《大家来植树》创作画的构思片

这个课题往年学生交来的作业是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大家以教材范画临过来,名曰创作实为临摹。我改 变程序式的教法,选择了“构图与立意”的重点,创作三幅简单的胶片构图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 。

图片(1),一座学校,当空悬着一轮红太阳。

图片(2),一片荒山旷野,一条小路通向天边。

图片(3),一棵大树浓萌盖地,寂然独立。

学生围绕三幅构图,经过思考讨论,各自构思理想画面,交来的作业有三种类型;情景交融、场景壮观、 理想蓝图。构思新颖、寓意深远,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较少找到临摹痕迹。

6.人物表情复合片

小学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乐的画法比较困难,我画了几张人物表情变化复合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

第一张利用重叠片,出示一幅头像,让学生观察其表情与特征,然后喜、怒、哀、乐四幅同时出现,让学 生欣赏、分析,比较其不同表情、特点与特征。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变化最明显。同时要求背诵口诀: 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愁嘴向下弯眉头皱;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第二张利用分解复合片(简笔画),在一张片子上画出头部轮廓,再分别在四张片子上画上不同的五官表 情,只需移动五官表情片,出现了表情各异的头像。要求边看边默记五官变化特征,然后再默画出来。

7.五官位置复合片

人物画教学五官位置。在制片中,先映出一个正面人物头像,然后将五官全部拉走,留一个脸形,讲“三 停”,将复合片三停线合上,再拉动“眉”、“鼻”片,分别放在三等分的1/3,2/3线上,就映出了“ 发际线至眉线=眉线至鼻底线=鼻底线至颏底线,”这样给学生清楚地讲明什么叫三停,并掌握眉与鼻的位置 。

然后将复合片“五眼”线合上,拉动“两眼”片讲解什么叫“五眼”。再拉动“嘴”片,放在鼻底至颌底 1/3处,拉动“两耳”片,放在眉线与鼻底线之间。这样,学生对正面头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颜面 五官位置有严格的规律性,在绘制“五官”的大小比例与在使用投影片时都必须准确,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8.运动人物(速写)活动拼板人体片

小学人体画教学历来最难,学生也最怕画人物画。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纸板活动人体,人 体每个关节用按钮钉牢。

(1)开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态,让学生分析各部关节转动,并用纸板活动人体拼出三 种姿态。

(2)要求学生凭经验记忆拼出一个足球运动员踢足球姿势,并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学观看评价, 总结出一个动态优美且有力量的运动员必须符合下列三要点:肢体变化要协调,身体角度要恰当,器械位置要 合理。

经过一系列纸板活动人体“操练”,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声中,要求学生用记号笔画出一个运 动员,做到先拼后画。在15分钟内人均画出3个运动员,个个动态栩栩如生,全班没有一个雷同。

9.构图基本知识——变化与均衡活动片

片(1)映出4张学生平时作业构图通病——太小、太散、太满、太偏。让学生当小医生,指出毛病,提 出治方,让学生初步认识构图的重要性。

片(2)画出码头轮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张只画出轮船的多;第二张只画出轮船的高大。通过比较让学生 理解构图要根据绘画目的和需要而画。

片(3)映出三个排列一致的苹果,学生看后说:“构图呆板没变化”。指名三个同学在投影器前,用事 前制好的苹果排出有变化的构图,达到变化有大小、前后、掩露、聚散等效果。

片(4)映出两个同样苹果,讲解说:“这两个苹果中间的中心,两边‘重量’相等,叫做均衡”。“这 个构图只均衡没变化,显得呆板”,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又由他们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变化又均衡的构图。 学生经过看、摆、评的锻炼,较快掌握“变化与均衡”的构图基本法则。

四、绘制投影片的一些特技方法

1.白色图形和文字的绘制。用白乳胶涂在胶片上,加入透明颜色,制成透明底版,待干后用圆珠笔(没 色的)刻出图形和文字。

2.木刻效果的绘制。用广告颜色直接在胶片上写画,可以收到黑白木刻效果。若在画画的胶片上贴上彩 色玻璃纸或彩色明胶片,可以得到套色版画效果。

3.素描效果绘制。用硬一点的(HB)铅笔在用橡胶擦毛的透明胶片上作画,然后涂上一层透明胶水, 可以得到很好素描的效果,也可以着一点色,则成为铅笔淡彩教学投影片。

篇12

1.1学生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提升客观要求

从北京奥运的5个“福娃”吉祥物的设计到上海世博会的“海宝”形象设计案例,从桂林的山水文化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在到以红河水作为辐射、遍布广西的壮苗侗等少数民族乡土文化风情,无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入挖掘他们不光是文献史料学者、历史文人的专利,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当代大学生更要从提高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设计想法的角度深入挖掘民族地方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借助广西日益腾飞的旅游业走向世界。然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艺术设计类学生优势往往在于具有十分出色的想象力,但文化课相对较差,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为恼人的是,学生考上了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基础知识,闻所未闻,对设计制图工具更是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学生对于设计的构成思维训练,标志设计元素提炼,图案设计的素材把握都普遍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大多拘泥于教材,图片的小修小改,设计思维受到束缚。花山文化以申请世界遗产的花山岩壁画为代表融合了以左江领域的自然山水景观、壮族的风土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说等,为地处周边的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地户外写生、考察提供了大量原始鲜活的素材,对于学生汲取艺术营养,提高审美修养、艺术思维、设计灵感,创作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大有裨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花山文化腹地,每年都会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各种在周边文化风景区参观、学习交流,学生们都会有相机和速写的形式提取创作素材。

1.2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必须加强

地方高校就业要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自治区。在23万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居住着12个民族(另有分属于28个民族的人在广西工作落户),除汉族外,有壮、瑶、苗、侗、伍佬、毛难、回、京、彝、水和讫佬等n个少数民族。[2]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广西总人口数中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37.94%,其中壮族人口为1658.72万人,占32.15%。大招生理念下,全国各地以汉族为主的学生,久居学校的高墙校舍之内,对地方俚语,民族语言更是一窍不通,平时对接触地方文化以书刊报纸居多,机会十分有限。他们更加崇尚的是快速时尚的都市文化。艺术来源生活,且要高于生活

。尹定邦在其《设计概论》中明确指出了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必须要做文化传播者。一方面,要求我们学生在大学生活的4年要尽可能的学习和融入地方文化生活,即使就业不面向地方,也能在容和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教师大多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对于适合高校周边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人才需市场调研和定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更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就业形式的合格设计人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不少教师是少数民族,在花山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中更容易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现代设计手法,提炼设计素材,在广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课业中加以运用,部分具有民族风情和花山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奖。

2花山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方法

2.1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上下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到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小到传统的地方建筑的色彩搭配。华夏56个民族中作为主流的汉族文化与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原文明是主流,民族大融合、战乱迁徙、商业贸易往来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原文明在全国各地得以传承,地方的特色文化也得以保留,“天人合一”是千百年来华夏文明中历代哲人,诗人,画家,艺人所遵循美学原则和向往的境界。对于大部分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偏爱文学的几乎很少,对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大多一知半解,对于传统的文化学习也是浅尝辄止。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从科研向实践技能型高校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扎实的技能,一定的理论和科研能力,但空前高涨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对于提高设计文化内涵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建筑史等不容易立竿见影的课程很难重视起来。老师不重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从培养设计师的长远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很有必要。进而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用文化在设计中运用的成功案例来总结方式方法,提高审美修养和设计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多媒体视听教学法讲解与艺术关联(书法,建筑礼制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授吉祥图案,色彩,动物植物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创作。三是在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的内涵上抓深度,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渊源之后在设计。四是抓好专业考察课,不能流于形式。五是重视田野调查,探寻文化和设计作品的结合点。六是传统文化可进行专题来实施,毕业设计创作要体现文化气息。2.2其次要熟知花山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方法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直引领亚洲,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起亚汽车等都是完全的民族自主品牌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典范。而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的照抄后改装别国设计,只能沦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部件加工基地。中国的红旗汽车也历经震荡和起伏,现在部分核心部件依然依靠外国技术作为支撑。在设计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特色鲜明而又不失时尚潮流的产品更能被人接受。因此,设计的民族性特色越来越重要。由此可见,花山文化要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现完美融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知花山文化,不能之其然而不之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出好的作品,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在恰当使用现代设计的方法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3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

现代设计教育的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注重产、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符合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正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设计本科教学中,如何使得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就业的技能,又能具备较为扎实的科研能力,是摆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际设计经验的积累能否成为设计师而不是当下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以技术操作为核心的“设计蓝领”。由此可见,一个问题在于文化修养的提高与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权衡的问题;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文化内涵的问题。作为设计教育的

授者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分组进行团队设计方案和文化创思,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教师给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概念设计说明,让学生草图及方案表述。三是让学生互相探讨,老师给予总结。2)以社会项目来完成教学。社会项目中必然为人服务,蕴含丰富的文化设计内容。从文化融合到具体设计,在到实际的横向社会课题项目实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文化转化为客观实在的项目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花山文化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课业的融合点是应是多角度的、多渠道的、多样化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设计课,可以花山文化中的巫术文化来隐喻和讽刺“表现反对迷信海报设计”,要求学生选用“花山岩画”中的图案,来进行创意。要求学生开拓思路,教师要积极引导,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完成设计招贴制作。地方高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要有特色的文化土壤,对当地文化的吸收与诠释是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创新的根本。本文论述希望能对设计者重视传统文化渊源的对设计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 蒙云龙.论壮族文化的外显、内涵及其价值—以花山壁画为视角[j].传承,2013(7).

[2] 王春林,底书贵.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发展[j].人口研究,1983(3).

篇13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传授方式枯燥乏味

一份堪称优秀的教学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小学数学教材所显示的知识内容只局限于书本上的信息,也称之为静态信息。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显示内容进行规划总结然后授课,许多教师形成的一种观点既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那么他们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少将目光投向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的这些做法大大局限了学生学习范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时,教师总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导,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忽略了其实学生才是教学内容的中心这一关键因素。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顺利进行,教师往往操控一切可变元素来达成目标,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些教学设计的想法实际上就是把学生当成教学工具,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3.教材信息大量积压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将一些教学内容做优化处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然而,有些做法确实不尽人意的,现在的一些小学教师没有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设计,使人整体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条理不清晰,只是把他们要传授的所有的信息堆积在一块。当积压到学生可承受范围之外便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完善措施

1.对教材的创造性讲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领悟作者编写教材的主要目的,应该加些自己的元素,富有创新的进行讲解,要认可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在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时,对相应的练习进行设计。以此保证所选择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教师可以尝试大胆打破繁冗的教材章节,加入些创新元素,按照自己的理解,优化结构。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在传授同一圆内半径都相等这一知识点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知识。首先指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存在样等长线段的包括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且等长的线段包括3条、4条、5条……引导学生想象:将正多边形排成一排,顺序为正三角形站第1个,正方形站第2个,正五边形站第3个……最终的结果将是圆实最远方的图形。这样不仅更加形象化得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像存在的内在关系,增强对圆的认识,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及创新性。

2.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表现在只需要教师的稍加引导,学生便可以自己处理一些外界或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行为中的学习能力,认识到知识和情感表达对外在问题的解决作用。而学生的体验的历时性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亲历性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亲身体验并尝试认证是为了能够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生要想获得认知矛盾必须在教师组织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对数学知识的定义也是根据心里表象、概念及语言的传播,数学知识的认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静态梳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拓展。

我们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讲解为例,教师要创设情景,提出相应问题。如“长方体体积是否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底面积是否等于长乘宽”等,得出“底面积×高是否等于长方体体积”到已知“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逆向分析和推理求证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能够轻松获知底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得到“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思维考虑过程。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后,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思维的发散思维的聚合交错体现出来。现存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还不能使学生的思维矛盾形成,只是很乏味的对知识进行讲解,完全没有创新。由此得出结论,两个出发点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设计时,要尽最大能力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十分了解,并在教学中,充分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并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