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依然较差,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一、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段话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教学主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实际的执行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大学面对改革的浪潮无动于衷,阳奉阴违,有的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学思路,这也是多年来的积习所致,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一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改革也的确购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但这些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功能开发不彻底,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有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另外,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时数大都在18学时/周,进职称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文章、编教材。超负荷的工作以及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在全国48所院校900多位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依次列出的问题是: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8%),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由于缺乏师资,有的公共英语课只好外聘研究生讲授,教师每周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篇2
英语作为全世界被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教学方法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在这期间形成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法的提出与发展都有其时代的特点。以下介绍几种我国应用过的主要的英语教学方法。
1.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作为早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语法的学习,由于起源于拉丁语教学法,拉丁语作为世界上最难以学习的语言之一,语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语法教学法的特点就是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母语并且依靠母语讲解语言语法知识;反复进行母语和目标语的互译。
2.听说法。听说法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军队需要在短期内培养能够掌握外语的人才,听说法应运而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强化和训练士兵的听说能力,对于这种“简单粗暴”的外语学习方法,在各国引用后又加以改善,使其在英语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强调听说的重要性;强调语言是其母语者日常所说;强调语言是一系列行为习惯。听说法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
3.交际法。交际法主要理论依据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交际法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认为外语学习以需求为主;社会交际功能为语言的主要功能;而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法的特点为:分析学生会对外语的需要;教学过程要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在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语言。
二、英语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历程
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种主要的教学法我国都有过应用,尤其语法翻译法。在我国最初开始重视英语教学的阶段,国内的英语教师数量并不多,而且教师的质量也并不高,英语教学被认为与母语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语法翻译法就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法。那时的英语应用主要停留在翻译和阅读上。
随着我国和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传入了我国。由于听说法更注重实际的交流,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在交谈中。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意句型的教授,并且开始强调英语式的思维。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的过渡对我国英语教学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际法的出现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逐渐在国内受到欢迎,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始逐渐的受到重视。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英语作为“世界的语言”是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必不可少的工具。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内的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学习者的眼界开阔了,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也在提高。小学初中也都开设了英语课,这就使学生可以在英语学习的最佳阶段接触英语学习。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英语教学法的共同应用
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我国的大多数英语考试中都占据着极高的分值,所以阅读教学的策略就变得极为重要。语法翻译法虽然属于英语教学法中比较传统的老式教学法,但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依然不能忽视。英语考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生层次的增加,阅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考生在阅读文章时就会发现虽然单词的意思都理解但是整个句子的含义却无法理解。这就是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够灵活,尤其对于高中生或者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将语法的特点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将两种语言的互译作为重点,最起码要了解句子的涵义。
2.写作教学。写作教学也是国内英语考试的重点内容,而且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将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式的思维及其重要,并且要有足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办法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交际法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式思维会得到很强的锻炼。语法交际法又注重语言的互译性,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不清,中式思维等问题会得到改善。
篇3
一、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学校英语教学重视不够
(1)部分农村学校对学校开设英语课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副科”,所以在课时分配上不足,教师的配置上也不到位,对英语新课程改革抱着观望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课的开展。另外,校园里每天都在说母语,根本没人开口说英语,孩子们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缺乏实践的语言环境,怎么能快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2)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师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但目前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甚至有大量的英语教师从来没有经过英语培训,或者是其他科目教师转过来的。这些教师未受过正规英语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更缺乏应有的了解。这对处在学习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二、农村教师的问题
(1)不少农村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加之常年不出校门,得不到先进教学观念的熏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仍旧注重讲解,讲析语言点,语法及句型结构反复造句,背诵课文,背诵对话。这种教学是费时多,收效低,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真的是老师还没有把学生领进通向英语知识殿堂的大门,学生就望而却步了。
(2)重视笔试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农村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认单词—讲课文—解释语法—总结词组—朗读课文”。这种10年前的老套路授课,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不论英语语言多么优美,故事情节多么动人,学生只能学到几个无味词组和几条枯燥语法,实际运用能力很差。
三、农村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流失严重。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大气候,“上学无用论”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去工厂打工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也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此外,学校师资的不均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县城的学校往往比偏僻一些的学校师资强,所以农村家庭条件好的的学生多会转学,去县城的学校就读。
(2)教师的负担过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家里的农活。忙里忙外,从早忙到晚。有好多身边的同事得了疾病。另外,教师的心理疾病更严重,教师的攀比、嫉妒、工作思想不稳定等都是现在农村教师存在的心理。
(3)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农村,学生仍然把语文、数学当作主课,英语课当作副课来学,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现在,能用英语的地方太少,学生根本无法认识英语的重要性。刚开始时,学生由于好奇,还有点兴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日益下降。我认为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教材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4)教学评估体系落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好几年,学校对教师的评估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周围的学校评价老师,还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的。甚至,我们的评先选优完全是把教师的成绩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这样的评比,不得不使我们每天都埋头于讲课、批改作业和管理学生上。尽管目前,学校里电教设备倒是齐全,可一直在电教室冬眠,几乎没有谁在那里上过课。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所谓的教学成绩,又有谁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呢?
四、改进措施及对策
(1)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考查制度,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内容和考试评价体系纳入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年终考核中,并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其次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工作,使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加大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不高的情况,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
,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外地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另外,通过建立城乡学校交流制度和城乡学校联谊制度,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定期到城区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互相传递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针对当前农村新课程改革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各级部门应多渠道地加大农村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小学课改专项经费的支持。同时加快建设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支持农村新课程改革,教育监督部门应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4)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在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改革评价制度,其他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很难推进新课程改革。因此,要对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将小学英语考试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条例中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考试形式可多样化,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首先是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并在实践中应用,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做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进取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要勇于进取,走出自己的误区,自觉实现由“填鸭式”,“一言堂”到“交际式”和“以人为本”的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和完善自己,不断寻求最佳教学方法途径,为将来农村中小学英语成绩的全面提高共绘一片美丽的“蓝天”。
篇4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如何开展中职幼师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教学的质量,如何适应社会对幼师英语人才的需求等,都值得思考与探索。结合幼师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
一、渗透幼教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老师,读幼师的学生带有明确的专业意向。目前,不少幼儿专家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提出,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提倡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开设了英语课作为兴趣班或作为办学特色,幼师生如果一专多能,既能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懂电脑、英语等技能技巧,必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一些取胜的“筹码”,容易受到园长的欢迎。为此,老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在幼儿园听英语课的感想、体会,向学生介绍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在见习和实习中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幼儿园英语课的语言环境,了解教材、教法、教师的上课形式,或记下一些课例,写下听课心得、认识,并及时总结、归纳,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希望自己语音正确、词汇丰富、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以便将来能适应幼教工作的需要。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堂英语活动课,课上幼儿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有几个单词连我们的学生以前也没学过,如giraffe(长颈鹿)、ostrich(鸵鸟)、kangaroo(袋鼠)……学生听完课,感到自己词汇欠缺,决心下苦功扩大词汇量。
二、结合幼师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优化幼师英语教材运用
随着幼师招生制度的改革,幼师生源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报读幼师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有的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没有系统地掌握,这就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目前,幼师英语还没有材,学生暂用的英语教材不仅难度偏大,而且与今后的工作需要联系不紧密。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用,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幼师特点和将来工作需要的幼师英语教材。
所以在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的教学能力:
1、过好语音关。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向导,学生不仅要发准48个音素,还要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规则。学生音标过关就保证他们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同时也有利于单词的记忆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掌握常用生活日常用语。我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除必要的浅显英语语法外, 内容尽量贴近生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互相问候、相互介绍提供帮助、接打电话等常用日常生活用语。有时我们还把搜集整理的幼儿园常用词汇和语句打印出来,要求学生重点记忆。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结合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积极开设奥教、蒙教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课余时间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考察、实习,让学生尽早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办学模式,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些实物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等。用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说英语。例如,在教学“How much is/are…?”时,我们可以用超市广告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和超市购物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广告内容复习学过的单词,呈现本课的新句型,学生从讨论买什么商品到模拟超市购物,整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超市广告展开。
2、用学生资源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能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而且学生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设情境时用之不尽的源泉。例如在教学课题Friends and People时,我大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照片和在校参加活动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争着谈论同学的外貌、特长和爱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在课堂中介绍自己的情况和倾听他人的经历,学生的高矮胖瘦、兴趣爱好、个人资料、亲人朋友和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课堂中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内容,这些可以为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用生活创设情境。贴近生活,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英语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同时进行语言的操练和交流,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学习Helping Mum的课题时,我采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上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习惯的培养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方面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新大纲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学观念,也就是从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转向注重培养能力;从重视单项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不能一味采取那种我说你听,我讲你做,我读你跟的方法,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组织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语言的多向活动中都尽可能多听、多说,以确保他们在大量的语言操练中学懂语言并学会交际。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如下几个方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一种方法是“听力理解训练”。即在学习新课以前,先借助录音机,听课文的录音带。在学习了生词、词组和了解词义以后,再把课文中难以听清或听懂的地方提示一下,结合教师提到的几个问题,反复听几遍录音,看同学能听懂多少。接着教师结合学生所提的疑问讲解课文,学完后再听录音,让学生仔细回顾一遍所学知识点并加深理解。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复述课文(即前面提到的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表演或课堂模拟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我们职业中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制作一些与幼师专业比较相符的课件(如幼儿动画等)到语音室里上课,这不但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相关能力。
五、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听、说、读的基本训练
1、听的训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二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听力训练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三是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四是听英语磁带,学生跟读。
2、说的训练。此项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但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且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说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比如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值日生用英语作值日汇报;老师用英语就一些日常学习、生活、天气等很多话题提若干个问题,学生必须用英语回答;教材中经常有一些“speaking practice”的口语训练课, 我们可要求学生同桌或分小组进行后选出若干组在全班展示。
3、读的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课内课外跟读磁带,读音素、单词、课文,甚至儿歌、故事等。在跟读完后,教师鼓励读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表演,或经常举行朗读比赛,以激励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纯正的读音。
六、加强与幼儿教育一线的联系,客观评价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
幼师三年的学习是短暂而又紧张充实的,并给了学生大量的练习与实践机会。英语教师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在这期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英语教学,观察体验,丰富认识,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逐步由教什么学什么上升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不仅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也正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呼唤。由于没有现成的幼师英语课本,教师除了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想要在教学上有所改革的最好方式是多去幼儿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到幼儿园听课,观察评价学生的上课质量,还应立足于幼儿园的现状与近期发展做课题研究,把实际所需和学校的英语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师英语教育充满活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植根幼教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建立主动学习的机制,抓住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共同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位英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篇5
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不过,以上对于歧义的理解多把它局限于以词语、句子为单位的语言素材中,其实,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如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其中前者是说话人对于语言结构矛盾的积极利用,或一语双关,或声东击西,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后者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语病和误解有时就是无意歧义的具体体现。这样的分类,能显示语言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和因节约性而引发的消极的一面,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与英语教学
1.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s曾指出:“这种因句法规则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句法歧义是由于人们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而引起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现象,以及笔者建议的解决对策。
a.名词(动词)+动词(名词)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例如:
Our club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即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有可能被理解成:
1)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
2)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e as before.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读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如在demand前使用情态动词will,demand词尾加一般过去时的后缀;change前加a或some。也可demand前加限定词the,或在change前使用情态动词,这样使之分别呈现出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b.修饰语+名词
English teacher是在交际教学中时常引起歧义的一种现象。它既可能是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也可能是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要限定English teacher是表达1)或2)的意思,关键在于明确它是复合名词还是由修饰语加名词组成的名词短语。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靠重音模式来区分上述不同结构。如果重音模式为主重音―第三重音(primary-tertiary stress),则表示1)的意思,即English teacher是复合名词;如果重音模式是次重音―主重音(secondary-primary stress),English teacher就成为了名词短语,表示2)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在交际中使用不同的重音来强调、区别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另外,也可以通过常识和交际语境来进行推理。
c.动词词组+名词宾语
下面也是引起语言歧义现象比较典型的句子: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y head.句中的over是副词还是介词?如果是副词,则和动词组成复合动词,意为examine quickly;如果是介词,则和后面的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意为look above。因此这种句子在交际中会有两种解读方式:1)医生检查了我的头。2)医生从我头顶看去。
避免和消除这种歧义现象,可以通过提示学生over一词在句中如果用次重音并且在over前不用持续连音,那么,听者就会over理解为副词,而词组为复合动词词组;反之,over一词在句中使用第三重音,并且over之前使用持续连音,听者就会把它理解为介词,与其后的名词组成介词短语。
d.名词+修饰语+修饰语
如果名词后面紧跟两个修饰语,其中第二个修饰语既有可能修饰名词,也有可能修饰第一个修饰语。如:I visited the woman with the kid who was sick.其中who was sick是修饰the woman还是the kid?
另一种容易造成歧义的结构是修饰语+名词+名词,这时往往使人造成迷惑的是修饰语到底修饰的是哪一个名词。如:young women and men,就有两种理解方式:年轻女人和所有男人;所有年轻的男女。在交际活动中,为避免这种歧义,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停顿和连续连音,以及调整词序等方式,控制歧义现象的出现。
2.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有两种形式:具有多个义项的一个词和拼写相同的多个词。虽然孤立状态的多义词会有多个词义,但在交际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语料都有语境相随,起到制约的作用,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词义适合上下文,但如果语境对多义词制约不够严格,就会出现无意歧义。如:
She can’t bear children so she never talks about them.
可释义为1)她不能生小孩,所以也从不谈论孩子。2)她不能忍受孩子,所以也从不谈论这个话题。
词汇歧义形形,这里只略举数例:
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ark.(他们在暗中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He turned out a wounded soldier.(他赶走了一个受伤的士兵。/他原来是个伤兵。)
这几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组)。
有时,词(组)有本意和引申义之别而造成歧义:
We saw the light.(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We were standing by the moment he lay low.(他伏下身那会儿我们就站在旁边。/他下葬那会儿我们就在旁边。)
甚至有些词(组)的肯定与否定形式反而各有一解,如:
a dress that is much worn.(一种很流行的服装式样/一件穿旧了的衣服)但是:
I want a cloth that will wear.
I want a cloth that won’t wear.
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意思是:我要一种耐穿的衣料。之所以wear的意思变化无端,是因为它既有“磨损、穿破”的意思,又有“耐磨、耐穿”的意思。同样身兼相反两义的还有overlook(监视,查看;忽视,不看)等词。
二、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与英语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误解,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当语言教学中出现由无意歧义导致的语病和误解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和排除。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万事有利有弊)”,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又会产生一语双关、声东击西的效果,可帮助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蓄意歧义。
在交际活动中,最令学生感到难以琢磨的应该算是语言幽默了,而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利用语言细微的差别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下面就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讨论蓄意歧义造成的这种效果。
1.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交际效果时,同音(形)异义词(组)(homonym)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面粉)和flower(花朵),need(需要)和knead(揉面)等,他们发音相同,但意义各异,常常会使人产生误解。如一家健身房的广告是:
We have courses to make grown men young and young men groan.
这里就采用了蓄意歧义来制造幽默效果,因为grown(成年的)和groan()是一对同音异形异义词,被巧妙地用在了同一个句子中,幽默油然而生。又如: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needs the dough.”
这里利用的是need和knead这一对同音异义词,并配上dough一词的多义(面团;钱),造成了两种解读方式:1)当他揉面时;2)当他需要钱时。这里蓄意歧义形成了双关来达到幽默效果。
另外的一个例子:
A hopeless widower said,“Nothing can mend a broken heart.”
A widow answered,“Except repairing.”
“修理”(/ri?pe?藜/)和“重新配对”(/?ripe?藜/)发音基本相似,只是重音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正是这一点差别让听者有了联想的余地,而语言幽默效果也表现出来了。
2.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还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或语境不明,或故意弄得模模糊糊,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Fourth floor, 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didn’t I?”(我带你上来的,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不是吗?)
又如:
“Why the gym is not air-conditioned?”
“Because it’s full of fans.”
“为什么体育馆里不装空调?”“因为有很多电扇。”而fan也有球迷的意思,这句话还可理解为“因为有很多球迷”。
再如:
After the boss signed the document,the secretary found there was a spelling mistake.So she retyped the document and put it on the table.The boss was out at that time,therefore, she left a note.It said,“Please resign.”
很显然,秘书所写的resign应意为sign again,可是resign还有辞职的意思。这是她的疏忽,还是她的故意呢?
英国著名作家Oscar Wilde有一部作品名为“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Earnest 是名字,可它也有诚实的意思。在这部作品中,Earnest就是一语双关。
3.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句法关系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蓄意歧义的效果,即在同一句子的内部因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句法关系而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而形成蓄意歧义。比如:
For more than a year,a man had eaten in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 the sign read:“Mary’s Home Cooking”.However,he had never had never seem Mary.When he finally curiously asked the waiter why Mary was never around, the answer was“Mary was just where the sign says she is,home cooking.”
招牌上的这句话,其中的“’s”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是所有格形式,这是意思为“玛丽的家常拿手菜”;也可以是to be的缩写,这就成了“玛丽在家里做饭了”。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蓄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蓄意歧义体现了智力的优越,而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也需要智慧。在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让他们尝试在交际中自己使用一些结构,体验其效果,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对交际教学而言,由于歧义现象是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跟踪歧义的触发、显露、消除和利用的全过程,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相互协调有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形式之间有着微妙而复杂的联系,这种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全面、辩证的语言观,建立从整体上去把握语言的理念。
其次,对歧义现象的关注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歧义或暗含歧义的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于主流教学的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用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微妙关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在英语实践方面,由于歧义是由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因而在组织学生按照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而同样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也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在讲解词汇和结构形式时,不应单纯着眼于其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在不同交际环境中的内部变化和外部联系。
总之,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除;而蓄意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而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教学相联系,无疑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篇6
什么是“中式英语”?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工作过八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在她的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一书中给“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Chinglish,of course,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当然,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含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式英语也被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和干扰,将汉语的语法规则与习惯硬套入英语,从而产生的不合规范或是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先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探讨英语教学中对中式英语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于它们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贝尔―沃尔夫假说,萨贝尔―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其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在修正语言绝对论的基础上,提出虽然语言结构不能决定我们的世界观,但却能影响语言使用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看待世界。然而许多专家、学者对萨贝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质疑,如:皮亚杰以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为例,提出只有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他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尽管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论长久不衰,但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在英语学习中套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形成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中式英语表达。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对英语的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综上所述,“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不一致性,而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而欧美人重“逻辑思维”,所以使得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输出的句子与欧美本土人产出的大相径庭。如要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康,中国学生会这样说:“His body is very healthy.”这句子似乎并没有错,却让外国人啼笑皆非,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会简单地这样表述:“He is very healthy.”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不同的语言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西方人表达观点时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中国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因此中国人经常用“You first please.”来表达“您先请”,而规范说法是“After you.”。
2.语言的负迁移作用
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迁移”这个概念。他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比如,中国学生很容易记住英语句子: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句子“他来自北京”的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
另外,负迁移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
例1:我们相信他没有说谎。
Chinglish:We believe that he didn’t tell lies.
English:We don’t believe that he told lies.
按照英语习惯,当动词believe,think,suppose等引导否定意义的宾语从句时,通常将主语从句的谓语加以否定,宾语从句的谓语仍然用肯定形式。
例2:你的作文中有几处拼写错误。
Chinglish:You’ve done several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composition.
English:You’ve made several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composition.
例2中的汉英词义差别甚微,习得时的困难远大于差别明显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负迁移更易发生。英语教师和学生正视中式英语,仔细区分导致中式英语的原因,是解决英语学习难题的重要策略。
语言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克服的一大障碍,起着“干扰”作用。因为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各属一大语系,有各自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说没有丝毫亲属关系。中国学生学英语,汉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有诸多特征,中国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其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汉语中的某些习惯用语如“老少”、“新旧”等,学生总是按汉语的结构对等地翻译成“the old and the young”、“new and old”,其实,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应翻成“the young and the old”和“old and new”。
3.文化的差异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扎根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如果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按照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际,就有可能造成交际失误,从而影响传情达意。中式英语的产生无疑是中国文化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是国人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外壳结合中国特有的本土文化,对这种语言进行重新编码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式英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现实。但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不是语言的正常表达,常常令人啼笑皆非,使跨文化交际的渠道变得不那么畅通。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不了解文化的差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会导致不理解或误解,闹出笑话,甚至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样的错误比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更难以让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例如,西方人非常强调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往往对此认识不足,常喜欢打听一些个人的情况,因此,在与中国学生的交谈中,西方人有时会略带不快地感叹:“我好像去了一次警察局或移民局,因为他们总是问我‘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How about your salary in China?’。”
此外,中西颜色代表意义也存在差异,在汉语中,人们喜欢用“红”字来搭配组词,因为它象征着“喜庆、吉祥、成功、革命”。如“红榜”、“红利”、“红人”、“红装”、“”等。而在英语中“red”有“愤怒、危险、暴力、流血”之意。两个不同的民族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在英国,基督教文化等宗教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语言中,也就产生了大量的与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相关的词汇的表达方式。比如,“一贫如洗”――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同样,汉语中的阴阳八卦,佛教与孔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龙”在东方是帝王、威严、尊贵、昌盛的象征,“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的传人”等词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尊敬和喜爱。但在西方,dragon却是长着翅膀、口喷烈火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汉译英时,“龙”尽量不要译为英文中的“dragon”,如:“四小龙”(Four Tigers);“龙腾虎跃”(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full of vigor and enthusiasm);“上海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龙头”(Shanghai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二、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
1.提高教师水平
国内的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有一定的限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国内学习语言的。那么,教师避免说出中式口语或写出中式英语句子是其自身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英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些语音、语法、词汇等,而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学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语言通”,更要成为“文化通”。由于环境限制,学校应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学习、获取更多更新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促进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给学生营造出较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慢慢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收集学生的“中式英语”案例,以此来提醒学生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错误。
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母语和文化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因而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将其应用于英语学习,以至于产生了中式英语。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营造出语言环境。在听力方面,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应鼓励学生直接接触英文的原版材料,多听原版的音像、广播材料,让学生在真切、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口语方面,可以采用交际法,增强英语语感,通过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角色替换、情景对话、专题讨论、口头作文等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在其中;在阅读方面,建议他们多读原著、多揣摩、学习英语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当头脑中的素材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培养出英语的思维方式。
3.多方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著名的外语教育家王估良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我们应多了解西方的本土文化及人物风情,知晓其语言习惯,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思维差异及其表达方式,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并熟知中西方社会习俗及具体的语用环境。学习英语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只有学懂英语的文化,才能够正确使用英语。中式英语若没有造成文化冲突的尚可接受,如Long time no see;但若造成文化冲突,则一定要谨慎。如“Shanghai pixie”,在英语中,pixie这个词指童话中的小仙子、小精灵,那么Shanghai pixie就有可能被误解成“上海小精灵”,而非想表达的“上海皮鞋”,这与环境文化产生了冲突,我们要加以克服。
总之,中式英语是在英语学习者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本着客观的态度了解中英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摆脱中文影响,适应英文思维与表达。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意识到英语习惯的重要性,逐渐克服中式英语的错误。
参考文献:
[1]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篇7
英语教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直接承担英语教育专业职前培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特点的学科,也是最贴近基础教育的一门课,是学生应努力学好的一门课。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此门课不够重视,加上教法陈旧,因而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英语教法课的教学质量,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了教学法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即该课能使师范生掌握怎样教学生学好英语的技能和理论、相关的职业规范和师德;能建立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贴近基础教育;能改进师范生的修养,检验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否胜任未来的教学工作;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教学法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学术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外语教学法学科的不断进步;为即将从教的英语教师进行岗前的培训。
通过读书研究和理解专家们的观点,使学生们懂得: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教学研究素质并靠近基础教育,就是英语敦法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能使师范生通过教法课的学习找到差距,尽快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学会很多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更多地了解中学教学情况,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中
小学英语教学。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性相应地得到提高,有了钻研教学法的动力与热情。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教法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师范生在将来要教的内容,包括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英语语言学理论、英语教学史和教学流派,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
成为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水平的英语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通过让学生带着“什么是英语教法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的问题读书,写小论文和班组讨论,使学生明确了教学法研究的重点是:研究英语的本质,了解语言、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学习理论,了解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模式等;研究学生和学习成就,了解个体因素,如年
龄、性格、动机、学习能力等及学习策略对学习的影响;研究英语教学法,了解外语教学流派,中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及大纲的联系等;研究英语教学评价方法,了解终结性评价的多种方式,探讨形成性评价的有救途径等。每个学生都明确了学习重点,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学生有目标的练习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什么是教学技能”,“最需要哪些教学技能”等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使全班达成共识,即:组织课堂教学技能,它包括备课技能(备教材、各学生、备方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教学活动技能(如何导课、提问、教语音、语法、词汇和训练听、说、读、写等);课堂管理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它包括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技能,如用黑板、简笔画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包括终结性评价,如编写主、客观试题的能力,评卷、分析试卷的能力及形成评价;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评课的能力,这样,学生课上、课下的练习目标就非常集中了。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最佳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和观摩中学教师教学,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优质课的模式。同时安排班组的每个学生使用现行中学教材,进行备课和实用教学方法的讲课训练,组织全班研究和讲评。对整个教学设计、教材的把握、口头表达、板书设计、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掌握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路子。
五、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过去我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认识甚少,似乎只要解决了动机问题,自然就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不应与“娱乐”混淆,也不能被堪称是对感知的直接刺激。我们应从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既有意义又十分有趣,而不是说一些肤浅的笑话让学生取乐。同时,兴趣的概念又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中学英语课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练习应生动、幽默,带有挑战性,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二、注重创设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为了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坚持每节课前5—10分钟的两两会话或口头演讲会给学生很大的展示空间,他们一开始的演讲或对话内容可能只是关于家庭、自身、学校、班级、朋友的简单话题。时间一长,学生的思路、语言表达水平就会明显增强,话题会延伸到科学、文化、等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言语,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余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和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境。语言总是和情境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境的语言,有了情境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如2008年10月份,我们学习了有关如何制作“香蕉奶昔”的话题。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吃西餐,我将教材内容改成“制作水果沙拉”,把课堂搬到了食堂。我事先将学生分好小组,布置好工具及相关物品,在交待了学习任务之后,同学们群策群力,兴致盎然地用所学语言边叙述边动手切、拼、拌,制作了一盘盘精美的水果沙拉,惹得食堂的师傅们纷纷驻足观看。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课堂主要内容或唱一首歌曲等。
教师讲解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教师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教师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顺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双重影响,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在关注中上等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困生。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如可以依据学生开学第一次测验时的分数,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练习,多辅导,多启发,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记单词时,针对尖子生、中等生,要求他们要识记生词表中的全部生词,但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将黑体词记住即可。不论设置哪种目标,都要按照学生素质的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评价。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这样做可使每位学困生均有收获,同时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如此坚持,两极分化的速度就慢了许多。这样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是开放的、发展的。要想真正转变目前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减少两极分化,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课堂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等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情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主体是人,而人都是带着感情在活动的,故情感是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系统协调、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重要条件。能促进教学的情感是积极的情感,阻碍教学进展的则是消极情感。要用积极情感促进教学,须先了解情感的作用。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情感是跟人的需要联系着的。求知欲、对英语的热爱、英语的美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积极的情感都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完成了某一学习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欲望,驱使他去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到新的学习要求。
(二)强化和调控认识活动,提高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情感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各种成分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能激发、调控认识活动,而且能充实认识内容,使认识更加丰富,推动认识发展。学习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越学越有劲”,而学习失败后的心灰意懒、悲观失望会影响学习的进步、甚至厌学。国外有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以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可见情感对认知是多么重要。
(三)激励能力的发挥
积极的情感具有增力作用,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促进学习迁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思维敏锐,无论回忆往事还是接受新知都会比较顺利,不但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有时还会超常地发挥、解决本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当他不愉快时,则会思维迟钝,就是简单问题也可能感到困难,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
(四)保证启发成功,使教学方法取得预期效果
所谓启发,不仅是活动的启发、智慧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启发、情感的启发。没有心灵的启发、情感的启发,就很难有效地实现活动的启发、智慧的启发。因此,优秀教师都重视用积极的情感来教,用丰富、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使师生协调地配合。情感是好教学方法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不注重情感的作用,方法再好也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情感与教学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而具体的。情感始终与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密相联系,但它本身并不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内容,而是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因素。
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强调智力的发展,但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则是片面的。只有满足了学生情感上对于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才能直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并能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的过
程。而“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人更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也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多样的,也都有两极性。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发挥智慧潜力;而消极情感则往往抑制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和自信心,成为智力活动的阻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善于因势利导,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更要关心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及其智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这种积极情感,是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它能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这种饱含积极情感的课堂氛围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情感教学。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要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必须注重情感教学,努力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情动人,以情感化学生。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积极消除或减少他们在外语课堂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平时加强与学生沟通并经常进行情感交流,利用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别是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应时刻关心他们,用情感化他们,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消极影响,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比如在课上,我常鼓励一些不太开口的或基础差的学生讲英语,哪怕只会读一个单词,我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害怕情绪,树立起学好的信心。并鼓励他们要以自己的不断进步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承认。
2.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承认。以真挚情感来感化学生。教学中注意降低基础较差学生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以真挚情感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接受英语,使他们能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
3.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
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当他们不时地肯定自己,挫败感就会减少,有利于更好地接受英语。教师提的问题要有难有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越发积极地学习英语。
二、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
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地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呢?
1.教师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外在、内在形象。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则相反,会诱发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问:没有抖擞精神和勃勃生气怎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必然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地踏上讲台,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迅速集中注意,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2.微笑——沟通心灵的“催化剂”。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既是师长又
是朋友型的教师。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使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就更活了,课堂气氛就更轻松了。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能使学生适度地兴奋,既具有学好的信心,又能使智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反之,教师上课时板着脸、冷冰冰的,学生的面部表情也是冷漠的,双方都把教学当成枯燥、机械的履行义务,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如何产生学习兴趣、何来兴奋和激动?
3.亲切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的目光刺激和调节着学生的情感。教师一进课堂就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大家好”就已写在眼睛里了。讲课时也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询问他们听懂了没有。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投以慈祥、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总之,教师的目光不能漏过一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怀、爱护、期待,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信心。
4.语言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能对调节学生情感起很大作用。语言能实现“知”、“情”的交流,如果使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等跟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合,一定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维活跃的乐学场面。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上,学生们自然能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5.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积极的情感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一名好教师除要博学多才外,更要注意师德修养,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真正做到“人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亲近、值得信任、值得敬重。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教师,师生间形成融洽、默契、宽容、和谐的心理环境,才能建立情感交流的基础,否则只会有去无来、无法共鸣。教师本身素养如何是情感发挥积极作用的首要因素。
总之,要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气氛,教师带进课堂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关爱、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优美的语言、饱满的情绪,这样才会感化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并创造性地设计各种语言活动。
三.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表演、游戏、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1.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生动直观易懂的课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下载了很多三维动画的卡通人物,利用动画效果体现他们都正在进行某动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激情,个个积极抢答,并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现在进行时。
2.在课堂上多创设真实场景,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多采用表演形式以调动学英语的积极性,通过表演锻炼他们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营造一个学英语的氛围。
3.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智力抢答、辩论等活动,既可激活他们的英语思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并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持久力。
结语综上所述,可见学生对英语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英语的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贾冠杰等《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长沙
陈安福《漫谈教学的情感性》光明日报2000年7月北京
篇10
一、学生资源问题
有人肯定会说那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就出在那里。比如说,乡镇上成绩好点的学生,他们会到城里去读书,因为城里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鼓励了学生进城去读书。这样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成绩相对来说较差的。这样一来,留下的他们,是连母语都学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又怎样能学好外语呢?
二、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关系
由于实行义务教育以来,小学毕业不再有升学考试,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偏低,不能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衔接。小学英语师资缺乏,有的小学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小学没开设英语课。所以初中英语教学对象参差不齐,需要在从未接触过英语的花更多的时间。再加上初中英语内容多、任务重,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让他们复习。
三、学习态度问题
常听别的老师说,良好的学习态度就决定了他学习的好坏。开始我并不这样认为,但这句话却在后来的教学中得到应证。由于九年一贯制的实施,学生不再有升学的压力。对学习就抱着“反正也能上中学,干嘛不耍”的心态,养成了不爱学习,或要老师守着学生才会学习的习惯。这样的学习态度,使老师在上课时使不上劲,教学成绩就会差。
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兴趣才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近五年来,我们发现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极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比较喜欢英语,上课能认真地听讲,跟随老师一起读英语、说英语,专心地听英语录音,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问题,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即使在有限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只是将书本摆在课桌上,手上玩着玩具;一部分学生书本都不拿出来,呆呆地坐着,或说、或笑、或互相之间嬉戏打闹;一部分学生开学不到一个月,书本就没了;有的甚至将自己的英语书用小刀一页页的划破,好像对英语书有着刻骨仇恨。我多次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英语,礼貌的学生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礼貌的学生说:“我学不学关你什么事,不用你管。”无论怎么奉劝都不听,甚至有抵触、反感情绪。
五、有些学生认识偏低,认为学英语无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了,很多学生认为,甚至部分家长也认为,不读书也能找工作挣钱。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会花很多钱,毕业以后找不到“铁饭碗”,真的是带着希望进去,带着失望出来,所以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学习成绩差也包括英语成绩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就觉得没什么。
还有,他们认为:自己既不出国,也不会同外国人打交道,学英语干什么?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潜在经济价值和它是提高人类素质的必备武器,没有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知道英语是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
针对以上几点,作为还算年轻老师的我,真的很头疼。一方面,我了解英语对他们这一代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他们着急。而另一方面,我真的觉得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要想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职责。农村经济条件不好,作为父母选择外出务工,我们可以理解,但也得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将孩子的成长教育放在首位。父母在外地打工时,应经常打电话给孩子,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鼓励孩子要有远大理想、目标,绝不可以有“不读书,不学英语,照常能生活,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思想,甚至将其传给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远一点,鼓励孩子勤奋学习。
2、教师的关爱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较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去关爱他们,仔细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当他们生活上有困难时,应适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当学生不愿学习时或学习上有困难时,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地加以诱导,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特别是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应以适当的方法引导,绝对不可以打击孩子,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当他们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总之,给予他们关爱。
篇11
一、师范类专科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主要现状。
(1)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进入师专之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英语素养并未养成。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受过长时间的英语教育,因而英语学习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这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给英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2)综合学习能力上比较缺乏。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这一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词汇的掌握、口语表达、写作等方面均需达到一定要求,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忆,这就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死记硬背,但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就会对形成完善的英语思维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
(3)缺少扎实的基本学习能力。无论是词汇、语法、句法,还是听力、口语、写作、阅读,都需要建立在学生扎实的基本学习能力上。目前来说,大部分专科类院校的学生在这一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并且眼高手低,遇到不明白的词汇不愿意动手去查,知晓意思后不愿意去记,导致下次再出现同一词汇还是不明白词义和用法。在听力方面也无法跟上教师和音频的速度,在口语训练中表达不够流畅,这些都是师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教师教学的主要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目前就国内教育来说,无论什么年级、什么专业,都在进行积极的改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的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师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也不可免俗的存在这一问题,教师并没有根据教学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相应的创新。通常情况下,在师专英语课堂上,教师仅采用“讲授――接受”的教学形式,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使英语课堂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符合现在的教学要求,不仅无法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深入了解,还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忽略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切教学手段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与英语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但在考试的压力下,许多师专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反而将英语当成学生升学的工具,仅注重成绩,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一直处于缺乏培养的状态。
3.对学习工具(词典)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现在电子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功能越来越多,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传统英语学习工具――词典的重视性不够。
(1)学生不够重视英语词典的作用。由于兴趣、专业等因素,非英语专业的师专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忽略自身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们忽略了英语词典之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导致英语词典被束之高阁,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购买一本英语词典。对他们来说,英语词典并不是学习的必需品,只是偶尔使用罢了,是可有可无的。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对应于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不高以外,教师也有着主要责任,许多英语教师对英语词典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也就不意外他们的学生为什么对英语词典不重视了。
事实上,英语词典的作用已经远不止为使用者提供语义、语音和用法了。好的英语词典所展现的词汇网络功能十分强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的进步,许多英语词典的功能也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可以无形中提高学习的词汇量不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学生眼界,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可以这样说,再优秀的英语教师的知识面也不会比英语词典的更广。至于学生更喜欢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网络工具,其优点是便携、查询方便,但其提供的信息纷繁芜杂,规范用语与不规范用语并存,干扰信息较多,学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够,无法去伪存真,有可能会有错误识记或受到其他干扰。
(2)学生缺乏学习词汇的主动性。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好比地基对于建楼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各个部分。目前对于词汇的学习,大部分师专的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学习词汇的主动性。
二、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1.语音教学与英语教学词典。检验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口语表达。作为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语音是师专英语教学的第一关,任何一名学生在进入师专院校后都必须进行语音考核,开始上课后还需要在开设的语音课上接受系统的语音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掌握语音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发音就十分标准,因为虽然这些原理和规则可以在很多语音中得以体现,但是英语单词的发音还是存在很多特殊性,像地名、人名等等。例如gourmet学生在读它时根据一般规则会读成['g??mit],这是错误的读法,正确的发音应该是['g??meit]。还有像Roosevelt之类的人名,按照一般英文单词的字母组合规律,oo的发音是[u:],学生一般会按照这种方式去读,但实际上这个人名的正确发音中oo是读作[?u]的。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遇到人名或地名时就要勤查字典,这是一条用于正音十分有效的途径。另外,根据词典的国际音标注音来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口语表达上给对方造成的误解。例1:A: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You are so hot. B: Oh, I have come a wrong
(此处应为long) way. 例2:A: I’ve bought a big watermelon. B:How nice! A: Can you give me your knife? B: Shocked.
2.语法教学与词典。毫无疑问,英语教师在语法的应用和掌握上都是驾轻就熟的,但教师对语法的熟练掌握并不能保证学生不出现语法错误。例如,经常有学生造出以下句子:(1)I bought one kilo of apple and three watermelon;(2)I think she is not right;(3)Yesterday we have seen a film.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单纯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法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独自去查字典,找出自己造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印象才能深刻,确保对语法的正确运用。
3.词汇教学与词典。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只有词汇作为保障,语音才能发挥交际作用,语法才不是抽象的规则。对于词汇的学习,依靠词典来掌握词汇的语义和用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在学生们倾向购买比较多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这里,笔者认为《柯林斯英语词典》也是很值得推荐的教学词典,里面的词汇解释均采用完整的句子,并且基本使用口语化和简单的词语,易读易懂。例如capsule这个单词,该词典是这样解释的:A capsule is a very small, rounded container with medicine in the form of a powder inside, which you swallow.这个的的英语解释用的单词都比原单词浅显易懂,不仅让学生完整而准确的掌握词义,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造句。
综上所述,词典教学在师专英语教学中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查字典查的多了、勤了,英语思维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游d萍.英语教学词典与师专英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 2001,01:82-83+103.
篇12
教育学指出: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只有经过实际锻炼,才能变为行为,而且从体验中获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英语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营造氛围和意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他们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享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每一份快乐。
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电教手段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等。逼真的情景,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教学不能平淡如水,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二个,学生最活跃、最有兴趣的时候、也就是知识最容易掌握的时候,因此,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这就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设计教学,不仅有利于创造教学情景,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言语活动。
篇13
1.培养和学生的情感。
在学期初的时候,教师要尽快认识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多和他们接触,让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信任感,让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困难时愿意向你诉说,向你求助。这种信任的情感必定影响他们对英语学科的情感,而且对于你所讲的知识他们会更有兴趣,更愿意接受。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2.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在学期初的时候,要多和学生谈心,知道他们是否喜欢英语,是否擅长英语,了解他们在学英语方面的困难,并表示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弱点,帮助其提高,改善。
二.过音标关。
初三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单词,记单词的能力也差异很大。我以为能力差的学生主要是没过音标关,对于单词的发音规则不了解,从而导致很难记住的单词的发音,结果单词读不上,课文也就读不上,同时还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至于单词拼写不知道按发音去记忆,完全靠死记硬背,结果费了很大劲才背上的单词很快又忘了。如此时间长了,必然导致对英语兴趣的丧失。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必须帮助每个学生过音标关,因为音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拐杖,必需教会他们这个必备的工具。
我在初三一开始的时候,就用三节课的时间和学生集中复习预备教材的音标部分,反复带读,并听音标磁带,纠正规范发音。并且帮助归纳总结一些基本的发音规则。对于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我课后逐个辅导,并让其自己回家听磁带跟读。对音标的掌握要求必须人人达标,利用空余时间逐个检查。以后有半个月的时间,在每节课开头时读一遍以复习巩固。学习新单词时,让学生自己先根据音标拼读,老师再带读。就这样学生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的能力逐渐养成,为其以后的单词学习铺平道路。
三.过单词关
我经常对学生讲,正如砖头是建造高楼大厦的必备的基本材料一样,英语单词就是英语这门学科的最基本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英语词汇量的大小决定着英语水平的高低。而新课标对于词汇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单词关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掌握音标和简单的发音规律之后,他们读背单词的难度会降低很多。老师在教单词时应让学生自己先根据音标拼读,然后老师再纠正,领读。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他们会因为在老师未教的时候就能读单词而兴奋,从而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老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在会读单词的基础上,根据发音规律去记忆单词。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防止遗忘,要让学生过一段时间就复习巩固一下,并且老师要经常提背,默写,督促其背默。复习单词词语时可采用多种复习方法,词形转换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复习success这个单词时,就要求学生讲出它的形容词形式successful,它的副词形式successfully;
它的动词形式succeed。复习动词swim时,要求学生说出现在分词形式swimming,名词形式cleaner。联想记忆法也是复习词汇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可让学生根据一个中心词扩及一大片词。例如,由bybike联想到与之有关的by
bicycle,bycar,bytrain,bysea,byship,byplane,byair等。由Asia,联想到Africa,America,Europe等。还可以采取英语释义法复习单词、短语。例如,复习reach一词时,就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这个词,getto或arrivein/at;复习单词certainly时,学生可用英语sure或ofcourse来解释这个词,并区别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同异,这样复习词汇既减少了使用母语的机会,又可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构词法也是记忆单词的好办法。另外通过给单词归类来复习单词也是可行的一个好办法。对于基本的、常用的单词要每个学生过关,如:基数词、序数词、星期、月份、季节、颜色、人名、地名等。要确保学生听得懂,写得上。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找其谈心,教会其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过关。如果单词关不过,他们以后的学习将会更困难。
四.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能积极主动,才能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会有高效的学习。初三英语课因为课堂密度大,语法讲解较多,容易让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更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
英语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注重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共鸣之处,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现在用的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都谈一个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相对来说学生的兴趣较浓,老师在课堂上要引导他们多开口。可用小组讨论,两两讨论,学生单独发言等方法鼓励他们说说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我们最近学习9Aunit3TeenagerProblems,对于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先相互谈谈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再让能力强的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学生兴趣很浓。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单词,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我再教会他们一些谈这类问题常用的单词和句式,这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求知欲很强,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很快。
老师在教学中也要丰富教学手法。在教学中,除了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静的情景动起来。
老师要注重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适宜地表扬鼓励。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表扬他们的原因。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语言,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说:Verygood.Great.You’reveryclever.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于同学的掌声进行鼓励。“十次批评,不如一次表扬。”多次的鼓励性的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热爱英语课堂。
五.注重英语口语的培养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用英语这个工具与人交流。因此,从学生的未来考虑,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口语的培养。另外,明年江苏省中考将按照“人机对话”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这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应对中考这个角度来考虑也要求注重口语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在上课时,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英语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用风趣、幽默,往往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受标准发音的熏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想说英语”,增强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老师在教学中也要经常让学生听标准的英语发音,并模仿其语音、语调。这样做,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说出更地道的英语。老师还应注意随时随地给学生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感到英语无处不在,随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此来弥补缺少语言环境的遗憾。老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板报等地方贴上一些英文的标语,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例如“Studywell,andmakeprogresseveryday”,“learntolive,livetolearn”,“Knowledgeispower.”等。我以为老师还应当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可通过课前三分钟的FreeTalk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对于初学者来说错误在所难免。纠错时多激励少训斥,不同的错误施以不同的纠正方法和尺度。肯定他们的参与性,不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尽量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言的成就感,不再惧怕当众说英语。老师要多注意那些不肯开口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利用课堂提问、课后谈心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开口。对他们说明讲英语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们:“你的英语讲得很好。”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六.注重阅读题解题方法的指导。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英语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中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在文章选材方面注意,题材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注意让学生了解与外国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文章体裁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图表题等。在讲解阅读理解文章时,注意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怎样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如何确定细节和事实?如何进行推断?
对于完型填空题,有不少同学为了求速度,习惯拿到题目就做,总是边看文章边做题,结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错误百出。这种坏习惯自初一、初二时开始养成,根深蒂固,很难纠正。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求老师在学生做题和自己讲课时注意教会其正确的做题方法。强调必需先通读全文,再根据上下文找出正确的选项。在选择时注意从意思和语法双方面去考虑。在复查试卷时,再把选出来的词带到文章中仔细推敲。平常一定要多训练,强行使其入轨。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根据文章完成句子的题目,我要求学生在读完全文,了解大意的前提下,先把要完成的句子全部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结合文章定答案,对于能直接找到的答案可在文章中划出来,再抄写到答题纸上。对于不能直接找到的答案,要细看题目,再看文章,从文章意思和语法结构双方面考虑定答案。解这类题目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学生不能仅考虑意思,而忽略句法结构。一定要保证意思准确,语法正确。
对于根据文章英汉互译的题目,学生习惯于把题目直接抽出来做,而不读不顾上下文。我同样要求一定要学生先通读全文。英译汉时,先从前向后细看每个单词,搞清句式结构,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再用通顺的汉语翻译。切忌漏译、错译。汉译英时,要根据全文定时态,考虑所用的句式、短语和单词。整个句子在头脑中成形之后再下笔写。有时可从上下文中找到所需的单词、短语和句式。做完之后,再检查有无语法、语意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