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债务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债务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债务管理论文

篇1

委托理论源于现代公司制度下的两权分离,由于利益出发点不同,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问题”。委托人会根据人的经营业绩来进行激励或者惩罚,因此,为使得企业披露的盈余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进而获得更高的报酬,人会使用各种手段来粉饰企业业绩。基于这样的动机,使得委托理论成为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根源。

2.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契约被用来约束企业行为,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契约的“刚性”特性决定了契约一经订立,不得随意更改。因此,企业为了平衡契约各方的利益,只能通过调整会计信息,而不是通过修改契约来实现。为了影响最终的契约结果和利益分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

(二)与债务融资相关的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指外部投资者根据企业传递出来的信号来衡量企业的优劣。在众多传递出的信息里面,公司规模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信号。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公司规模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公司规模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因此他们也愿意接受更低的债务成本。信号传递理论给管理者和外部投资的启示是,一方面,企业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传递企业经营状况,以使债权人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对企业传递的信号应当正确分析处理,理性决定债务融资成本和规模。

2.融资优序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存在一种顺序:经理人会最先选择内部融资,当内部融资不足以满足融资需求时,会转而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债务融资,如果上述两种方式还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经理人才会选择股权融资。融资优序理论的研究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并且考虑了融资成本。由于内部融资相比于外部融资,无需支付任何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优先利用内部留存,只有当内部留存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外部融资。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研究

Healy&Wahlen(l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者构建真实交易来变更财务报告,用以误导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Healy(1985)指出,若将管理人员的奖金设定在一个区间内,此时管理人员更可能选择降低收入的盈余操纵;若不存在一个限定区间,管理人员更多地会选择向上的盈余管理。Watts&Zimmerman(1986)指出,当债务相对较高时,管理者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债务条款违约的可能性。Magnan,Nadeau&Corniier(1999)以1976-1992年17家申请反倾销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企业为得到外贸法庭支持,在被调查年份会通过操纵短期应计项目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幅度超过了报告期总盈余的50%以上。陆正飞和魏涛(2006)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前普遍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关注在银行信贷过程中,银行是否重视客户的会计信息,以及关注的何种会计信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对客户的会计信息非常重视,尤其是客户的长短期借款、应收账款和利润总额等会计信息。

(二)与债务融资相关的研究

Diamond(1991)研究发现,债务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以获得较低的借款成本。Shleifeeta(l1997)指出,治理结构越好的公司,其债务融资成本也越低。罗进辉和万迪日方(2009)研究了债务融资决策与第一大股东终极持有的现金流量权比例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负债能够有效约束非国有大股东的行为,但并不能有效约束国有大股东的行为。黄文青(2010)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水平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相对于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能够更好地监督制约上市公司经理层。钟海燕和冉茂盛(2010)对比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的负债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前者的负债治理效应显著强于后者。

三、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

(一)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影响,即债务融资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二是消极的影响,即债务融资成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以下对这两种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公司出现了两权分离。由于委托人与人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不同,使得他们之间产生“问题”。人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可能在日常管理或者做出相关决策时违背委托人的要求,甚至从事一些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问题。而引入债务融资能够形成一种激励机制,降低行为的发生。当公司存在债务时,债权人拥有优先于股东利润分配的权力,使得公司不得不先还本付息,再进行资金投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率的投资,约束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支出。作为公司的人,经理人员必须勤勉工作才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可以说,适度的债务能够有效制约经理人员的行为。在众多会计信息中,公司的盈余信息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资本市场会基于公司的盈余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分析师会根据公司的盈余对其进行价值预测。对投资者来说,盈余信息计算简单,容易理解,能够帮助投资人了解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既然投资者判断人经营效果效率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盈余,那么为了获取额外的激励和报酬,管理人员便存在粉饰盈利的动机。在债务契约中,盈余信息同样被广泛应用。由于公司债务融资的获得、定价、信用评级以及债务契约的签订等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报告的盈余,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或者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公司往往有动机来操纵盈余。

(二)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同样会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管理者操纵公司盈余的行为被传递给债权人后,债权人对公司披露的盈余进行调整,进而做出相关决策。但是债权人能够对披露盈余进行调整的前提是市场是有效的。在不同的市场效率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强势有效市场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强势有效市场是指公司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资本市场得到反应,包括未公开或保密的信息。当公司不能满足债务契约条件时,往往会操纵盈余。而在强势有效市场下,一旦公司盈余纵,这一信息将迅速在市场公开,市场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将可能改变,银行等债权人会通过诸如不发放贷款、减少发放贷款、提高贷款利率、加强限制性条款等手段来应对公司的操纵行为。这不仅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提高债权人的风险回报,而且也使得债务人企图通过操纵盈余来获得债务融资或者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在强势有效市场中,债权人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决策,而债务人则必须付出公允的代价。

2.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除了市场交易数据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外,已公开的与企业发展前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在股价中得到反应。在弱势有效市场中,市场交易数据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可以在股票价格中得到反应,弱势市场的效率最低。在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中,虽然全部公开的信息能够被资本市场所反映,但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盈利属于非公开的信息,债权人不能及时准确对此做出反应,甚至做出与强势有效市场中完全不同的决策。如果债权人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那么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可能就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更廉价的贷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中,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四、政策建议

(一)给债权人的建议

第一,从多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企业盈利是评价企业的基本依据,因此为了获得融资,企业会通过各种盈余手段来操纵盈利。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债权人应当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而不是单纯依靠企业盈利信息。这样,企业操纵盈利的动机也就降低了。第二,对盈余管理进行事前评估。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契约之前,应当对企业进行评估和资信调查。在对企业进行调查评估的一套体系中,应当包含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事前评估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有助于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给管理人员的建议

第一,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长远来看,盈余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债权人承担与股东相同的风险,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债权人对企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将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以保障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建议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监督评价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环节。

篇2

keyword:Old-ageinsurance;Recessivedebt;Responsibilitymainbody;Enterpriseresponsibility

一、重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IPD)的责任空间

在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但两者出现冲突时,应当强调公平的优先性。因为其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强调公平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不公平状况的过度发展,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安定。但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公民只有在履行缴费义务后才能获得,它强调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同时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有一个效率问题,所以在责任划分上,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兼顾,在特殊情况下优先考虑公平”的保险原则,保证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妥善解决。

(一)重塑企业责任

企业责任主要表现为为其职工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体现的是雇主责任本位思想,不是政府行为,企业中养老保险应以公平与效率兼顾为原则,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而建立,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的退休收入保障,强调了企业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直接责任,有利于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成统一性和灵活性的保障制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

(二)规范政府责任

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即意味着隐性债务的浮现。对于这种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由于政府没有明确承诺自己是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的承担者,也没有明确的偿债计划并公之于众,以至于有关研究称之为明债暗偿。政府本身就是制度的设计者,对于改革过程中与原有制度的衔接和从原有制度向现有制度的平稳过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国家承办、国家保底、面向全体公民、保障基本生活、强制执行和实现社会共济等特征,所以说基本养老保险应是政府行为。国家在老年保障制度中的责任包括三个方面:

1.法律责任。国家有制定并健全老年保障的法律体系、实施强制性的养老保险、确定企业和职工必须履行的缴费义务、保证养老金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支付、同时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规范、依法处理养老保险争议的责任。

2.政治责任。国家有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社会收入分配差别的责任。国家有责任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3.财政责任。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重积累、轻消费的政策。这时期劳动

者只获得维持再生产的必要的收入,而生产的剩余劳动则以利润的形式上交财政,支援了国家建设。或者说他们劳动的剩余价值已并入国有资产中,基本不具有养老金积累,因此,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偿还这部分人的养老金及债务,也就是实现保障承诺。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实现其保证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基本手段,可见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三)加强个人责任

尽管承担转轨成本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考虑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改革以来国民收入向个人的倾斜以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过早、替代率过高等问题,适当进行责任分解,让各代人分担部分制度改革成本也是合理和必要的,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压力。

1.改革“老人”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明确养老金的调整与物价指数挂钩,而不是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挂钩。基本目标是在保证老年人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全面控制支出水平的增长。当然,在适当时期提高老人的待遇水平,使他们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2.对“中人”并入新制度前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计算,应采取累计确定法,即在制度改革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工龄,结合过去不同年限的实际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物价指数,并给予一定的回报率进行测算。而不应该简单地参照现有的待遇标准、工资水平及工龄进行折算。这样,用以补充“中人”个人账户的成本也会有所降低。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如阿根廷,承诺给每个转向新制度的职工发补偿养老金,因为补偿养老金在职工整个退休期内逐渐付清,所以延迟了需要现金的时间。又如智利和秘鲁,对“中人”发行认可债券承认他们过去的缴费,在退休时兑付,这种债券具有法律效力,由国家信用做担保,因而较为安全。

3.将新人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拿出一块来补充“老人”的养老成本,但数量应限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考虑根据“老人”的实际养老金需求数额的一个固定比例来划拨,或者在能够维持社会统筹养老系统正常运转的费率核定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个很低费率的追加缴费来划拨,直至“老人”的养老

成本全部消化。

二、培育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中新的责任主体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独立性日益增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依据中国法律体系,非营利组织大致可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此外中国的事业单位也从广义上纳入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中国非营利组织独立性的增强,使社会多元化、民主化气氛空前高涨,也使其成为解决IPD的重要力量。

(一)资金募捐力:保障IPD后备资金的保值增值

基金会作为一类重要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向社会募捐的功能,起着公资和私资间的桥梁作用,在解决IPD问题上也可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基金会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手段募捐社会闲散资金,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储备积累。把其中的稳定部分用于其志愿宗旨,既有利于资金的保值和增值,又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反过来又可成为国家解决IPD的坚强后盾,以备不时之需。

(二)文化制胜力:强化公众参与解决IPD的社会认同

非营利组织因其自由结社、慈善事业和社会优先传统而具有独立的人文生态,将其作为培育中国新社会文化机制的摇篮,发挥文化渗透力对公共价值观和新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塑造,从而强化公众对IPD偿还的认同意识,达到共同参与解决IPD的目的。

(三)社会服务力:补充政府在IPD上的事务管理职能

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等价值取向,使其具有天然的广泛参与和监督职能。在IPD的事务管理上非营利组织可以在以下方面大显身手。不仅有效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弥补国家对IPD管理的漏洞。而且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其广泛的民间力量不断吸纳新的农村的劳动力参与到城市中

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来,从而保证了缴费与支出的平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起到解决IPD问题的作用。

(四)善用农民与农民工资源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他们已经逐步转移到其它行业,逐步走向城市,并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从IPD的问题解决上看,据相关分析,如果从现在开始有计划的逐步将进城工作的农村年青劳动力纳入养老保险体系,花十五年时间将所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他们缴费时间假

篇3

1.2三亚市家庭旅馆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业主方存在问题家庭旅馆的业主一般都是个体投资商,他们在三亚购置房屋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获取丰厚的利润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所以他们在经营家庭旅馆时会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对物业不会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物业的是流动性极大的旅客,仅依靠小区的保安是不能保障旅客居住安全的,所以经常会发生旅客在入住家庭旅馆期间财物失窃的现象。此外,因为家庭旅馆使用者复杂多变给小区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文娱活动室等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1.2.2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物业公司对家庭旅馆这一特殊使用人群的管理没有单独的一套物业管理办法,也没有对入住小区的旅客有任何规定要求,这不仅会给小区其他业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小区的公共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

1.3三亚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第三方存在问题

所谓物业管理第三方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政府物业相关主管部门,他们在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1房地产开发公司存在问题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要严格实施“建管分离”,但通过对三亚市众多小区的调查发现,三亚市前期介入的物业公司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己的物业公司或是和房地产开发商长期合作的物业管理公司,没有进行严格的招投标,鉴于三亚市业主组成的特殊性,物业前期介入后几乎就不在更换物业公司了,所以就形成了“谁建谁管”的不良局面。1.3.2政府物业相关主管部门存在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物业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像三亚这种本土居民、候鸟居民、旅游暂住居民混居,旅游物业优于普通物业发展的特殊物业发展情况,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和广度都要加大,但据三亚目前的状况而言,政府的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2三亚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三亚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1业主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业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多关心小区的建设,应该意识到成功的小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业主的居住水平,还可以让物业保值增值。在业主对现代物业管理全面认识和了解以后就会逐渐的改变对物业公司的态度进而接受现代物业公司入驻小区。2.1.2物业公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物业公司在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分析一下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明确公司定位。针对普通小区这个尚待开发的物业市场,物业公司应看到它的前景,积极的做好物业管理的宣传,普及居民的物业管理知识,开拓低收入阶层市场,为将来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2“候鸟”人群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2.1业主方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业主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合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应该认识到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可以检查、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管理工作,召集和主持业主大会,对小区内物业管理问题处理方案进行表决,同时也可以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进行沟通,是业主维权的主要法人代表,也是业主和物业公司沟通的桥梁,所以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小区的和谐建设是很有必要的[1]。2.2.2物业公司存在问题解决对策①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物业公司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物业公司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多与业主沟通,及时了解业主所需,及时向业主反馈房屋托管的情况,适当时也可以在小区宣传栏张贴物业公司成功的房屋托管案例,以优化物业公司在业主心目中的形象。②增大物业服务透明度。物业公司应定期向业主公布《物业费使用明细表》,对于小区公共设施维修费用的收取应列预算表,打消业主的顾虑,树立物业公司服务业主,不以公谋私的良好形象。③采用智能化办公。通过电脑网络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收取网络信息使用费和各种服务费,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档次和社会地位。④对员工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物业公司要在其员工上岗前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锻炼他们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让物业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⑤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物业公司要意识到仅仅依附于房地产公司是不能让公司持续发展下去的,只有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才能让公司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才能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2.3三亚市家庭旅馆物业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3.1业主方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业主方应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跟小区物业协作,安装独立的保全系统,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提供家庭旅馆旅客的相关信息,在保障小区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2.3.2物业公司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物业公司应积极地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针对家庭旅馆这一特殊物业制定出一套适合其居住人群高流动性、高复杂行特征的物业管理模式,加强小区治安管理,给旅游人群和正常居住业主提供一个可以和谐共处的环境。

篇4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准则由总则、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共四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1.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延长偿还期限等(不包括上述1、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指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形式)。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6)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减值准备,以冲减后的余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3)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减值准备,以冲减后的余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减值准备,以冲减后的余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5)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方式的规定处理。

4.有关披露

债务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

(3)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或者实收资本)增加额。

(4)或有应付金额。

(5)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债权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有关债务重组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

(3)债权转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该投资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4)或有应收金额。

(5)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二、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1.新旧准则的定义不同

旧准则的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不论哪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和偿还时间,均作为债务重组。所以旧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实质条件。这样,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但不调整偿还金额和时间,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2.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

新准则中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变化,但新准则的表述更为简洁易懂。

3.新旧准则中会计处理的不同

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现举例说明新旧准则中会计处理的差异。

例:2005年2月10日,顺达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天意公司,同时收到天意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当年8月10日,天意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兑现票据,经双方协议,顺达公司同意天意公司用一台设备抵偿该应收票据。这台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2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元,评估确认的原价120000元,评估确认的净价95000元,天意公司发生的评估费1000元,对此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9000元。顺达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超级秘书网

解析:债务人天意公司按新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81000

累计折旧3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000

贷:固定资产12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81000+1000=82000(元)

债务重组收益=应付票据账面价值(面值+利息)—转让设备公允价值=103500—95000=8500(元转让设备收益=设备公允价值95000—评估费1000—设备账面价值(120000—30000-9000)=13000(元)

借:应付票据103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2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8500

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13000

债务人天意公司按旧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资本公积=应付票据账面价值(面值+利息)103500—评估费1000—设备账面价值(120000—30000-9000)=21500(元)

借:应付票据103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500

由此可见,新准则的处理比旧准则多确认收益21500元(8500+13000),从而使当期利润增加21500元。

债权人顺达公司按新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固定资产95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8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债权人顺达公司按旧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固定资产103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由此可见,新准则的处理比旧准则多确认损失8500元,从而使当期利润减少8500元。

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原准则计人资本公积),所以执行新准则后,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当期利润、减少债权人当期利润。

参考文献:

篇5

在别墅、排屋、高档公寓的居住环境中,植物造景除了设计主题与建筑风格必须统一外,还必须与其所处位置、地理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和原生植物环境相互和谐是主要的,因此植物造景的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建筑也是户内不同格局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体。户内不同格局是指户型空间、隔墙、过道、走(电)梯间等未来理想人居的客观空间。户内不同格局的制定主要是设计师通过户型内面积的分配,生活、休闲空间的规划,在充分考虑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上,强调居住的舒适性来实现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观制约性。外在形式是指门、窗、阳台、檐口、屋顶和外立面线条、色彩等意蕴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设计师在户内不同格局定势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的物质手段,通过点、线、面,黑、白、灰及色彩等物质因素的存在,转化为感性外观的“人化的景观”,因而具有很大的主观创造性。

高品质社区必须包含一些良好的居住元素,比如户型、建筑设计、社区配套、环境、通风、采光、密度、居住氛围等等,由于项目规模大,加上有可利用的江景、山景景观资源,开发商可以有较大的空间来雕琢产品。为了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对户型、装修、配套、环境等极为挑剔。

如果说植物是高级住宅区最为自然天成的组成部分,那么建筑则是人工气息最浓的部分。因此,植物造景对于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极其重要。植物柔软弯曲的线条可以打破建筑的平直和呆板,以不同手法配置花草树木与形象丰富的园林建筑相配合,可以产生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一、主题性原则

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是其神之所在,这一处植物景观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有时要比怎么样来表现主题显得更重要。拿园林本身来说,植物造景的变化使高级住宅区的内容、形式、风格、功能与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高级住宅区具有美化、教育、保健、防护、改善环境、游憩等功能。同时,由于高级住宅区是为广大业主服务的,它的主要功能最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居住环境,所以,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体景观,强调植物的配置,如表现植物层次、轮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要求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因地制宜。

现代高级住宅区一般比较开敞,不设高墙,在造园手法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追求自由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个人参与等。在植物景观上,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在建筑用地上,追求大尺度,即总用地面积大、地下车位大、商铺及各种形式的住宅空间大。在利用空间上追求高境界,即大面积环绕水景、亲水景观带构筑自然生活,规模宏伟的景观架空层和超大景观露台创新立体景观。在构筑专业品质上追求纯自然,即体现景观架空层、花园水系、商铺屋顶花园、空中露台构筑立体花园的多重景观。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造景上追求低容积率和高绿化率,完美实现人景观建筑城市的有机融合。

在主题性原则的体现上,出现了不少成功楼盘,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在建筑形态上采用“马头墙、白墙黑瓦、庭院”等古建筑元素,在园区景观设计上沿用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味,用以体现“飘逝岁月,重现眼前”。如“江南水乡”,由庭院别墅、独立别墅及联体别墅构成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园区。江南水乡承延江南独有的古典建筑文脉,再现水乡积攒千年的人居精华,在建筑形态上采用“粉墙黛瓦、月洞花墙、天井”等江南建筑元素,在园区景观设计上原汁原味地再现江南传统园林与庭院一脉相承的江南风味,以一句“中国花园,一世情缘”的广告语,重新唤起人们对中式别墅园区的传统文化的印记,被誉为“江南传统建筑在现代别墅中应用的典范之作”。如“金都华府”,开工建设于2004年,以“传承杭州的文脉、体现杭州的特质、和谐杭州的生活、讲述杭州的故事”为主题。为了体现其“王气”和历史人文的内涵,在建筑形态上采取了具有传统意象的基调,外立面非常简洁,且挺直大气,色彩以灰白色作为主基调,建筑顶部采用退台的方式,加上深蓝色的线条和传统建筑风格的重叠檐口,保留了杭州传统建筑的“粉墙黛瓦”的城市意象。在小区主入口的设计上,更突出“府”的景象,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从而再现了杭州传统民居的“墙门文化”的神韵和归属感。在园区景观设计上营造了“五院一庭一中心”的传统氛围,并以一句“人文的月光照庭院”的广告语,重新唤起人们对市中心庭院生活的向往。金都华府在表现杭州文化特色方面不是完全的复古,同时还创新地将高科技产品应用到住宅中,建造出既是“文化的”又是“科技的”的舒适性住宅,成为“人居科技创新之作”。

二、美学原则

植物在自然界蒙天地之孕育,阳光雨露之滋润。一经配置于园林,同样须承日月风雨、阴阳寒暑之调和,才能与山池路桥房舍相协调形成园林景观。从这个角度出发,植物就反映了自然代表了自然,欣赏其间就可以“法天而立道”,抒发心志体现人的价值。

赏心悦目的景物,除了个人特殊的嗜好外,最受欢迎的是色彩动人,其次才是香味、体形美、线条美等等。

园林中的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但若园林中只见绿色,则难免单调,如何以色彩美的理念来进行植物造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1.对比色

绿地用色必须与当地背景的景象相互调和。一些现代化建筑物或人工设施,若直接应用于自然环境中不一定合适,甚至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莫大冲击。因此,强调绿地的色彩安排,必须先考虑背景的景象,研究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是否能够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和谐如画的整体景观。

对比色的配色平常被用得很多,因为可以得到现代、活泼、明视性高的效果,在高级住宅区用对比色相的植物,即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对比色相的配色,要注意明度差与面积大小的比例。例如以大森林为背景的漆红建筑物,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红绿、红蓝是最常使用的对比配色,但两色的明度较低,彩度都较高,甚至有相互渲染的问题存在,所以至少要降低一方的彩度,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对比色相调和,若应用于植物造景上,容易产生清新活泼之感。例如,在花坛配色及花境配色上,同一花期的花卉最好安排对比色,以便引起住户的兴趣。如果花坛中没有对比色,就会失去颜色的强度,以致毫无生气。例如一个被冷色调统一的花境,原先种了蓝花、白花、暗紫等,看起来一派寂静,但是稍加了一些金黄色的花卉,立即使得花境热闹活络起来,因为橙与黄,黄与蓝紫都是对比色。

有些花卉色彩多样、冷暖俱全,如杜鹃、非洲凤仙花、大理花、矮牵牛、四季秋海棠、三色堇等,种在同一个花坛或花境中不能混杂在一起,应该按冷色系和暖色系分开,或按花期、高矮等分块种植。这样可以发挥花卉品种的特性,并且避免给人以混杂凌乱的感觉。

绿地用色必须与背景景象取得协调。绿地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栏杆等,可以适当利用作为背景,衬托前景的花卉、树木等,使之更为鲜明、突出、轮廓清晰,甚至展现艺术效果。如,绿色背景,前景运用红色或橙红色、紫红色的花木;明色的花坛则搭配白色的雕像,感觉尤其清爽,这在欧洲是很常见的景致;松柏常绿的主色调,如果与灰、白两种色泽搭配,就会呈现出既清新脱俗又古典雅致的气息。

在具体实施中,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常绿植物和观叶植物等,最好选择枝繁叶茂、叶色浓密、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必佳。

2.渐变和条纹配色。彩虹之所以美,是因为色光渐“变”的自然规律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一种色多而不杂、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组合,使人有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同样,在植物造景时,尤其是应用五颜六色的花卉,可以借鉴彩虹的“渐变”原理,如花坛和绿化带的配置上,避免色彩多而杂乱无章。

当然,仿效彩虹的渐变配色理念,虽然广泛应用于色泽鲜艳的花卉,但对于数量多、色数少的树林,则无用武之地。这个时候,不妨采用条纹状配色的手法,仍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条纹状配色,是美学原则(组合规律)中的对比、反复、韵律等多种原则所呈现出来的美,综合起来达到最基本的原则多样统一的整体和谐。比如以黄绿红绿褐绿来实现植物配置的循环往复,就可在整个园区内形成色彩的显著差异,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有秩序。

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还有一些来自非生物方面的山石、土壤、河湖水面等,也同样可应用这类手法进行有效配置。

三、艺术原则

植物造景往往要与立地环境综合考虑,并与建筑设计同时交错进行。多数情况下,也并非孤立地运用某种处理手法,而是紧密地结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画面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等统一考虑,并遵循一定的艺术性原则。

1.衬托与对比

建筑、雕塑周围的植物景观也有衬托与对比的问题,如浅色的、亮度高的雕塑宜采用深绿色叶的植物作背景,而用浅色的背景植物,则雕塑与植物之间会产生“渲染”的现象。如果考虑到秋、冬季落叶的问题,明朗的天空亮度也很高,最好配植以深绿色的常绿树。如在实施温州万通玫瑰花园绿化工程时,在建筑及水池两旁种植严谨对称的树木,映衬着喷泉和水池更显得深远。

2.节奏与韵律

犹如音乐中不能一个调唱到底一样,植物造景也不能一个调“畅游天下”,否则就显得单调乏味,而应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

同样的树种或某种植物在同一绿地中重复如同苗圃一样,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试着作一个改变,有些地方补种一些树,而另外一些地方则调整一些树种,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则节奏感应运而生,而不同的节奏感又会产生一定的韵律。如在南京实施青龙山人居工程时,就运用大色块的手法,将香樟、女贞、南方枳木具、枫香、杜英、红果冬青、喜树、乌桕、香椿等植物大面积片植,形成了丰富而有韵律的景观带。

在某些重复的硬质景观的坐凳或小型建筑前种下一定的树木和花草,在自然光影下产生的造型,也会使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节奏,并产生亲切柔和的气氛,有组织地重复高低变化,会引起人们的节奏感;将植物布置得三五聚散、错落有致,有规律、有起伏,深浅浓淡的变化都会激起人们的韵律感,给人们以美的感觉。

四、生态性原则

城市居住环境园林植物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适地适树,栽植管理简便,易成活,耐修剪,生长速度适中,卫生,寿命长。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增加优良树种的美化色彩;提高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针对性;树种选择上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而且更应兼备优良的观赏性状;加强对彩叶植物、珍稀物种等的开发与应用。

就江浙而言,季相景观要求突出的多用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枫香、元宝枫、乌桕、鸡爪槭、黄连木、红枫、红叶小蘖、金叶女贞、法国梧桐、水杉、重阳木、香椿、青枫、山膀胱、红花檵木等;以观花、观果为重的景观多用梅、桃、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樱花、梨、杜鹃、广玉兰、棣棠、郁李、火棘、贴梗海棠、月季、合欢、紫藤、石榴、柿树、桅子花、茶花、茶梅、金丝桃、紫荆、黄馨、迎春花、桂花、美国凌霄、紫花泡桐、木绣球、八仙花、构骨、紫玉兰、白玉兰等;以追求清涵宁静环境的住宅区多用高大乔木,如香樟、榉树、黑松、柳杉、水杉、竹类、栾树、朴树、法国梧桐、桂花、杜英、木兰科植物、槭树科植物、合欢、喜树、乌桕、重阳木、黄连木、七叶树、无患子、樱花等等,同时,配置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如构骨、山茶、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杜鹃、剑麻、书带草、麦冬、沿阶草、葱兰、槭木、十大功劳、水蜡、腊梅、海桐、杜仲、火棘、常春藤、枸杞、六月雪等。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各种生态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生态关系。

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热带植物如椰子、橡胶、槟榔等要求日平均温度在18℃以上才能开始生长;亚热带植物如柑桔、枫香、含笑、香樟、油桐、竹等在15℃左右开始生长;暖温带植物如桃叶李、槐等在10℃,甚至不到10℃就开始生长;温带树种紫杉、白桦、落叶松、云杉在5℃时就开始生长。一般植物在0-35℃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生长加速,随温度降低生长减缓。一般来说,热带干旱地区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极限温度为50-60℃左右,原产北方高山的某些杜鹃花科的小灌木,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白头山顶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在雪地里都能开花。

调查显示,常绿树无冻害且抗寒性强的有:凤尾兰、石楠、杉木、湿地松、油茶、柏木、龙柏、广玉兰、海桐、柳杉、罗汉松、匍地柏、杨梅、构骨、黑松等。

落叶树无冻害且抗寒性强的有:池杉、紫薇、白玉兰、泡桐、水杉、紫荆、国槐、白鹃梅、紫玉兰、凌霄、贴梗海棠、青枫、红枫、合欢、无患子、红叶李、紫叶桃、马褂木、鸡爪槭、银杏、柿、木槿、郁李、梧桐、柳树、枫杨、法梧、枫香、木绣球、金银花、爬山虎等。

因此,植物造景应掌握适地适树原则,通常的做法就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就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如椰子在海南岛南部生长旺盛,结果累累,到了北部则果实变小,产量显著降低,在深圳不仅不易结实且经常有落果现象。杭州浣沙路上化巨资引进的加拿利海枣也因无法适应本地的气候而纷纷凋落。

五、文化性原则

如何通过植物造景来体现传统文化?又如何通过植物造景来体现现代思潮?最早人们栽种植物是取其功能用途,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生态、属性。受“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影响,出现了许多吟诵植物的雅事,很多植物被赋予了人的性格,还被冠以人的称号。列举一些常用植物所寄予的美好意境如下,以备植物造景取材之用。

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木兰:白居易诗赞,“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艳风吹腻粉开。悟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槐、楸:《朱子语类》中有:“国朝殿庭,唯植槐楸”,《全唐诗话》中:“槐花开,举子忙”等等,槐与楸都是高贵、文化的象征。

合欢:申时行有诗:“隙地不栽无果树,中庭那有合欢花。”

梧桐:梧桐是被古人看作祥瑞物的。晋郭璞《梧桐赞》:“桐实嘉木,凤凰所栖,爱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

榆:明代吴宽曾作诗赞,“始我种三榆……,生钱闻可食,贫者当瓜果……”

女贞:是富于性格的树。明张羽《杂言》,“青青女贞树,霜霰不改柯。”是赞其形,也是颂其志。

柳:柳是春的象征,又是极富感情的树,古人多以“折柳”为送别之词。陆游曾作诗,“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来频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桂花: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李商隐曾作诗,“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树种,是讲学圣地同义词,也是夏祠之圣果。《庄子.渔父》中:“孔子游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枣:枣是财富,又给人以温饱,是一种美果良材。欧阳修的七律则盛赞枣的红艳、可口。“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甘辛楚国赤萍实,大落韩嫣金弹丸。聊效诗人投木李,敢期佳句报琅玕。嗟予久苦相如渴,却忆冰裂慰齿寒。”

枇杷:四季常绿,冬花夏实。明高启有诗赞道:“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

柿:柿子浑红而味甘,干高且叶肥,是颇具特色的果树。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称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无怪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柿子树要立牌保护,并成为西溪的一个主要景观。

石榴:春花秋实,花果俱丽,四季有景。晋代潘尼盛赞石榴:“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朱芳赫奕,红萼参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川;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

梅:梅是古来传诵的名花,被喻为清高、韵胜、格高。纵览古今之咏梅诗篇,何止万千,均以褒为主,绝少贬语,这和名士诵扬有关。其中赞梅的冲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元代杨维桢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而林和靖的七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则可谓“梅以韵胜”的千古名句。

兰:兰是善,兰是君子。《家语》孔子曰:“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虽属草本,但其覆盖效果之大,却是许多植物无法与之比拟的。

竹:竹也是古人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早在晋代,戴凯之便写出了世界上关于竹的最早专著《竹谱》。继而白居易又写了《养竹记》,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苏轼也有“不可居无竹”之说。

:可称是老少皆知的。上自先秦,下迄近代,总是歌颂其雅洁,特别是魏晋时期更将推崇至极,无不以吟咏为雅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紫薇:在绿苔斑斑的庭院中,点植几株红艳紫薇,正应了王安石的诗句:“紫薇花对绿苔斑”;而王十朋的诗句“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也是紫薇在园林中广泛应用的明证了。

桃:桃是古老的植物,早在《诗·周南》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也是理想世界的花,这在陶潜的《桃花源记》可窥其梗概,后世即把理想境界称之世外桃源。另外,桃还与避斜、逃凶等传统风俗有许多联系,至今仍能在农村见到红纸画桃符张贴门上以趋吉避凶。

海棠:花叶丰茂,婀娜含娇的海棠花,是最惹人喜爱的花之一。唐代贾耽称之为“花之神仙”,所以名儒巨贤的清辞丽句极多。宋代陈思《海棠谱序》中有:“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丰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之下。”

诸如杜鹃、芍药、迎春、荷花、茶花、樟、白杨、牡丹、李、木芙蓉等植物也被付予了美好的寄寓,这里不一一枚举。

六、环保科技性原则

在当前宏观调控大势下,开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节约型社会更上升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确保开发楼盘的质量、提升楼盘的品质,已成为房地产企业能否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住宅建设已不单纯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并且开始承担起改变城市形象、改变社会结构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作为2005年10月9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地产品质高峰论坛”的主旨,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首先,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型住宅,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次,弘扬住宅规划设计的合理化创新,全面提升住宅品质;第三,引领住宅技术创新,促进成果共享;最后,开阔住宅建设视野,体现当代住宅水准,努力保持与世界发展同步。以“品质是一种方向”的坚实口号为处于“后宏观调控时代”的房地产企业指出了一条生存之道。在住宅科技方面,以环保和节能为两大主题。在环保方面,一是通过双层中空玻璃和新风系统的有效结合,隔声、防尘、消除室内外的污染空气;二是整个小区采用变频、变压集中供水、保证生活水质量;三是利用外部先天的环境优势,将景观设计在高级住宅中完美展现,充分借鉴国际景观设计中重视组团及宅间景观的传统,在空间上追求序列变化,整体布局和谐统一。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墙体保温节能体系,结合阻断式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门窗,对建筑物形成整体的保湿隔热体系,部分室外照明还采用太阳能路灯系统。在植物造景中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手法,并合宜运用水景,调节住宅区微气候,改善水循环,并通过水的不同形态来营造水景,以丰富住户的听觉与视觉感受。

篇6

证券的两种主要门类为债券和股票,两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调节资金余缺的功能。债券是发行者为了筹集资金,向债权人发行的,在约定时间支付按本金一定比例计量的或者以其他方式计量的利息,并在到期日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债券是通过设置合理的利率及利息的支付时间结构来基本满足资金借者与资金贷者之间利益的分配,但是一旦资金从资金贷者转移到借者时伴随着资金使用权的转移,这种使用权同时伴随着绝大部分的资金的控制权,这样使得资金供给双方在资金的控制权方面极为不对等,资金的贷者虽然能拥有资金的所有权,但却丧失了绝大部分的控制权。利用这种控制权上的不对等,资金借者往往会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甚至损害资金贷者的行为从而产生了股东(这里考虑的资金借者主要指股份制公司,并且往往是上市股份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问题,比如资金借者将资金用于债务合同规定以外的投资项目,或者违反原先债务合同的规定借入其他借款而提高了债务在公司资本结中的比例而使得原先债务合同的风险提高等等。这种矛盾必然会不利于利用债券调节资金余缺来发展经济。

一、债券中成本问题存在与现行解决办法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解决债券中股东与债券人的成本问题,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促进这种融资工具的发展从而促进资金余缺的调节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加强立法,从法律角度上对股东对资金的控制权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资金借者利用控制权上的优势做出损人利已的行为,从而保护资金贷者的利益。这种措施的有效性显然依赖于法律进行限制的强度,限制越强则越有利防止资金借者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并且由于法律的严肃性问题导致立法的阶段性,使得立法的建立往往会晚于现象的产生。另外更重要的是这种限制过强可能会限制资金借者正常的控制权,这样反而会阻碍债券这种融资工具的发展。因此这个措施需要立法者的智慧。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债务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减小道德风险。这就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缓慢前进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的不断努力。最后也是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对普通的债券进行改造。对债券的改造大致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在债券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或者约束性条款,如对于发行债券所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

第二类是债券本身属性的改变,主要包括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到期日以及利息支付方式的改变,比如收益公司债券是只有当公司获得赢利时方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债券,这也会改变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

第三类也是最重要和可行的一类,是运用金融工程学的方法其他金融工具结合到普通债券中,比如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债券,就是将期权衍生工具结合到普通债券种,从而改变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

对于第三类方法主要是研究如何将一些非债券金融工具结合到普通债券上去,包括可转换债券以及附认股权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附认股权债券是附带允许债券持有人按特定价格认购公司股票权利的债券。这两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主要的区别是在于可转换债券是有权利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票从而资金贷者由债权人转变为股份公司股东,而附认股权债券是直接的债券加认股权,债权人可以利用认股权追加资金投入成为股东而同时保留债券。由于两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很多研究成果均适用于两者,但目前研究实用较多的是可转换债券,并且主要为上市公司所实际应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利用可转换债券可以降低债权人与股东之间成本问题。当公司通过普通债券方式融入资金后,由于债权人与股东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债权人仅能获得固定收入而无法分享公司利益高涨带来的利益。另外正如上文提高的股东对通过债券融入的资金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他们在有限责任的庇护下,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而放弃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从而产生资产替代,导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问题。但如果是可转换债券的话,由于可转换债券可以按预先确定的转换比率将债券转换为股权,这就提供了一种融资的“协同效应”(Brennan,1982)。当股东放弃低风险低收益项目而选择高风险高收益项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项目投资成功获得了高收益,这将导致公司价值较大提高从而使公司股份价值较大提高,由于可转换债券可以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往往是按债券发行时股票的价值计算),因此持有者可以按较低的转换价格将债权转换为股权,从而分享高风险项目投资成功带来的风险收益;二是项目投资失败造成损失,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化性是债券持有者的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不进行转换而获得事前确定的债券利息收益,风险损失将由股东独自承担,以作为对其投资债务合同规定以外的风险项目的惩罚。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实务期权的运用

这种可转换债券在理论上比较好地解决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成本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问题。一是对于转换比率的设定,转换比率的值直接关系到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利益的分配,只有合理的转换比率才能发挥可转换债券的优势,使之对双方都有吸引力。但合理的转换比率同样需要制定者的智慧,并且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二是公司往往是为某个项目进行融资并以项目产生的收益来支付利息和本金,但在为某个项目而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中,由于债券可以转换为公司的股票,而公司股票的价值是与公司所有的项目相关,这就产生了不匹配的问题。三是随着期权思想的不断的深入,人们对项目的评价越来越多地由以往单纯使用NPV法向NPV结合项目包含的实物期权价值的方法,这种对项目评价方法的改变对于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产生了影响。张宇和宣国良(2002)指出随着实物期权法的运用,公司股东可能会选择某些风险较大,但净收益为负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提高股东收益的价值是有益的,但是对债权人的利益却可能造成损害。

正是这些问题,特别是第二和第三点的出现使得可转换债券在解决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成本问题中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在债券中结合实物期权来解决可转换债券无法克服的问题。

投资于实物资产经常可以增加投资人的选择权,这种未来可以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而非义务是有价值的,它们被称为实物期权。实物期权实际上是金融期权思想在实物投资领域的应用,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物期权是严格的与特定项目相关的,金融期权中的各种变量,特别是标准Black-Scholes公式中的变量:标的资产现价(S0),执行价格(K),到期期限(T),价格波动率(δ),无风险利率(r)都可以在实物投资项目中找到对应的并且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参数。常见的实务期权有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扩张期权是一种对于未来扩大项目投资而获取风险收益的看涨期权,时机选择期权是一种关于项目何时进行的选择权的看涨期权,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并不意味着立即开始总是最佳的,有时候等一等更好,特别是对于前景不明朗的项目。放弃期权是一种看跌期权,其标的资产价格(ST)是项目的继续经营价值,而执行价格(K)是项目的清算价值。比如扩张期权,一般以第二期项目或者后期项目距离第一期投资开始的时间作为期权到期期限(T),以第二期或后期项目的投资额在第一期初的现值为执行价格(K),以第二期或后期项目的经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标的资产现价(S0),以项目经营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一般参考同类项目)为价格波动率(δ),以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r)。由此可以看出实物期权的价值严格的依赖于项目本身,这与可转换债券不仅依赖于项目而且依赖于整个公司所有的项目以及其他各种经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债券中合理结合债券发行目标项目的实物期权,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公司为某个项目进行融资并以项目产生的收益来支付利息和本金,同时附带有以项目实物期权价值计的可部分归属于债权人利益的价值,这样就不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了。

另外将期权的思想引入实物资产投资领域使以往的NPV项目评价方法变得不再绝对适用:一个项目用NPV法进行评价其净现值可能为负,但如果该项目同时具有很大的正的实物期权价值,那么可能会使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实物期权价值之和为正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按照NPV法则公司不会进行项目投资,但如果结合实物期权,那么公司可能会进行项目投资。如果股东决定进行项目投资那么债权人将部分承担这个项目的风险,则他们无法获得与此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另外张宇和宣国良(2002)从项目实物期权对公司整体资产价值方差的影响入手,认为一个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虽然减小了公司的价值,但股东权益的价值反而增加了,这就极大地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对普通债券进行修改。既然是由于实物期权引起的改变,那么可以考虑将实物期权加入到普通债券中构成合成复杂的债券来平衡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

在债券中加入实物期权构成组合可以解决前述可转换债券遇到的第二问题,同时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组合将有可能解决第三个问题。但这种一定的构成方式将会遇到可转换债券同样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个如何组合的问题,这同样需要组合制定者的智慧。这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总之,正是由于可转换债券在协调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利益分配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使得无法进行合理协调双方的利益分配,使得股东仍然有机会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而有利于股东的行为,同时考虑到许多债券筹集是以特定项目为标的的,而项目的进行中包含了很多实务期权的内容,因此可以构造由债券和项目实物期权构成的新型债券来克服这些问题,使得债券人获得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应得收益,尽可能解决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问题,从而促进债券这种投融资工具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4 结论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4]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5]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篇8

1959年《财政法组织法》(LOLF)确立了法国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期间,该法令虽多次被修订,但仍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布了新《财政法组织法》,明确提出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方法编制的预算案。该法案被认为是法国公共财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给法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变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国的公共行政从传统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从此也开始面临一连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的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代表的、等级深严的传统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后,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服务的、企业化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欧美国家,最早由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提倡推行。随后该理论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在其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论,并强调“再造政府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①]戴维·奥斯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力不从心,窘态百出工商管理论文,因此该模式应当被改革。戴维·奥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当拥有一定的公共企业精神,并学习或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运用私人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用结果指标来评估绩效,让政府更具活力及竞争力。

在戴维·奥斯等学者的推动下,新公共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经合组织(OECD)的会员国,相续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绩效政府”的理念。法国在这方面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也出台了相关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民主,增强地方民选机构的权利等等。

2.改善法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从法国国内看,法国的公共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历届政府站。200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达到了66.8%。同时,西方各国政府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财政管理,而法国却相对滞后,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从2000年以来,法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上升、国内投资与需求大幅度减少,这造成了法国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为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又大规模投入资金。这导致法国公共债务规模明显扩大。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1959年以来形成的预算体制相比,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变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的绩效的管理。在过去,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议会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拨付。在这样的机制下,预算项目很难体现各种计划的性质也很难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新《财政法组织法》运用绩效机制来推动财政预算,重新建立了财政预算机制。新机制使得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国家政策连贯而紧密。该机制把财政预算分为“任务”(mission)、“项目”(programme)、“行动”(action)。“任务”是财政预算的最高级工商管理论文,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若干个“项目”组成了某个“任务”。“行动”又把项目的各项计划具体化。

新《财政法组织法》规定,各级、部门必须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计划与工作安排;同时,每项具体计划的效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并把结果反映到年度绩效考核报告中。

2. 项目的行政负责人责任更为明确、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另一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不能触动人员工资之外,只要能保证项目目标圆满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可按实际情况自由调度资金预算。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负责人的公正、廉洁,该法案还规定必须强化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职能,使每个公共政策项目执行者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3.强化了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民主监督力度。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后,议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对财政预算的监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预算更为透明。根据新《财政法组织法》第五十条规定,当政府向议会提交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报告的时候,必须同时提供相关数据与证据的来源,以供议会调查、审议,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其次,扩大了议会对预算批准的范围。得益于财政预算的分任务管理与绩效管理机制,议会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公共政策与发展策略来决定对某项任务是否赋予相关财政预算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议会的决策者的角色。在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前,议会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与手段,只能针对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投票。只有约占6%的财政预算真正被议会深入讨论研究。新法案实施之后,“任务”、“项目”、“行动”与它们所需要的财政预算一目了然,议会成员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讨论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与财政预算捆绑进行表决,提高了议会地位和权利。一方面,决算法草案的审议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

四.新《财政法组织法》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

配合新《财政法组织法》,法国从希拉克政府到萨科齐政府,都对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渐进式改革。萨科齐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管理论文,无法考察其最终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应当承认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减少了财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显上升,威胁到了法国的财政与金融安全,萨科奇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称为“公共政策全面修订” 的全面改革计划,旨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结构性削减站。这项计划确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现代化;改善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确保公务员能够因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广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体目标是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该计划是法国政府全面转型的范例,它由370项经过开支审查筛选出的举措组成,同时,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节约开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减少了公务员数量与规模:法国公务员的数量从2003 年开始减少,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介于7万到8万人之间,而该年就裁减了1万5千 个职缺。[②]如今,萨科奇政府实行每两名公务员退休后只补充一名新公务员的政策。行政人员的开支从而大大减少。

3.对公共部门进行分类改革。现有的公共服务部门被分成三大类:一是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教育、公共卫生等部门,将继续由国家管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具有一定商业色彩的军工、航天和核电等部门,国家将继续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的其它的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垄断将被打破,私人资本获准进入。

4.行政部门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预算法采取“目标管理”原则,各行政部门将根据目标制订预算;二是对政府各部门引入外部审计,同时对岗位任务和人员设置等深入调研并提出现代化管理建议。

5.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各项公共事务分为“任务”、“项目”、“目标”、和“指数”。“任务”是指各项社会事务,如交通、社会治安等。“项目”是指细化后的各项“任务”,如在就业“任务”中,就有增加就业的“项目”;“目标”是每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增加就业的“项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目标”。最后,“指数”是指量化后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估各项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等等。

法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法国内政部为例, 2005年法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低于5000人,与2002年相比受伤者减少了25%,而死亡率则减少了36%,创历史之新低。与2002年相比,违法活动减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违法活动则减少了20%。[③]

五.借鉴与启示

法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论文,其公共部门颇具特色,它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不能引入他们的所有做法,但他们绩效考核的理念、严格的责任机制,对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公共部门监管。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法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早就是一个现实。在我国,一方面,民众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开始寻求公民参与的过程来充实公民生活,来有目标地表现公民意识,并学习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扩张,经常造成公共部门逐渐远离其所服务的社会大众,忽视民众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绩效改革问题,其基本点还是应当立足于对公共部门,包括对事业单位权利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在上层建筑中确立了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充分竞争,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没有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作为社会子系统和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政府、事业单位不能既当游戏的裁判又做选手,它们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到保护公正与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2. 重新认识公共部门的本质。高绩效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以绩效评估体系为标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它强调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产出的最终标准。法国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为公众更好的服务站。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在我国,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改革工商管理论文,不能不首先从理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所以它们的绩效应当是“公共、公平和责任”。

3.绩效考核制度应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从法国经验看,财政绩效管理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法国2006年执行的新预算案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新的结构。新结构分为“任务”、“项目”、“行动”三级。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政负责人。这就使得各部门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它与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匹配。

4.应当强化公众与人大对事业单位绩效的监督与评估作用。法国议会是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为新《财政法组织法》而强化。议会有权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由此可以具体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在我国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过程中,绩效指标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具备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可以借鉴引用的办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官绩效”“一言堂”。因此,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多维度考核,以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让学校、医院所在的社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绩效评价中来,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任青霞: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研究,2004(1).

[2]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ierrick Le jeune:la function publique face a la culture de resultat[M].Bruylant,2006.

篇9

在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历史性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比较多,尤其集中在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方面,对预测性会计信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IPO公司和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研究,对管理层的预测性信息研究相对较少。

预算信息作为一种预测性信息,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现有有关预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只有少量的规范性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文献对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及其可靠性进行实证研究。在盈利预测信息由强制性披露改为自愿性披露的情况下,笔者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预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找出影响预算可靠性的因素,可以发现公司预算的质量和水平,反映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预算信息披露作为一种预测性信息,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盈利预测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下面经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外部环境变动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预测是一种基于目前客观性情况推测未来趋势的主观性行为。对于预测的准确性,一方面取决于预测所涉及的预测期间的长短,预测期越长财务管理论文,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从而预测的准确性也就越差。另一方面,公司预测期间的盈利变动幅度(程度)也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盈利变动程度越大,代表盈利越不稳定,即盈利增长幅度或降低幅度越大,预测的误差就大,则难以对下期盈利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由于预算活动属于预测行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外部环境变动幅度与预算的可靠性负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2、股权集中度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传统理论认为,股权结构越分散,单个股东就无力去监督经营者,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就更有动力和能力去监督经营者,提高经营者管理效能,从而减少成本。但是,在股权过度集中的情况下,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就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大股东较容易操控上市公司,这样,大股东实际上成为上市公司的“内部人”。Laporta等(1999)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Fan(2002)分析东亚国家股权结构与盈余信息含量时指出,控股股东运用控制权对中小股东进行“掏空”时,控股股东会操纵盈余信息,这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时,控股股东为避免外部股东的密切监督,也会降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假设2:公司股权集中度与预算可靠性负相关。

3、会计事务所审计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会计事务所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公司盈利预测报告进行审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盈利预测的实现。相对来说,声誉越高、规模越大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较高,致使公司预算的误差较低。由于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声誉较高,他们对上市公司具有更严厉、更广泛的信息披露要求(Graswell和Taylor,1992),通常认为经“四大”会计事务所审核的预算报告比经“非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预算报告的可靠性要高。蒋义宏、魏刚(2001)研究认为会计事务所审计对预测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

假设3:经过“四大”会计事务所审核的预算报告的可靠性较高。

4、财务杠杆与预算信息可靠性

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公司面临较多的市场风险。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公司的资本来源在考虑资本成本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论文,通常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再是股权融资,最后才是债务融资。但内部筹资有限,配股和期权融资受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影响,外部债务融资面临的风险较大。从而公司有操纵盈利预测和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预算的可靠性也就越低。

假设4:资产负债率与预算可靠性呈负相关关系。

5、公司治理机制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公司治理机制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特征。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等公司治理变量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和预算信息披露可能产生影响,通常认为,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监控和约束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降低CEO或董事长控制董事会的可能性,促进信息的透明化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参与公司决策,会促使公司管理层披露更多的信息,从而对预算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显然也会影响到预算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假设5:公司治理特征对预算可靠性有系统影响论文格式范文。

6、成本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笔者在研究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中,预期成本与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负相关,并得到了实证检验,即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预算信息。通常情况下,成本能影响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从而也对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假设6:成本对预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统影响。

7、信息性质与预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信息披露能向外界释放有关公司基本信息和私人信息的信号,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投资者理性投资和决策,减少成本。管理层在有利好消息时,通常会向投资者披露更多信息(Clarkson,1992)。笔者在研究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中,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信息性质与预算披露行为正相关的结论,即公司有利好信息时,管理层对公司前景持乐观态度,也更愿意披露来年的预算。因此,信息性质对盈利预测披露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也造成盈利预测误差存在差异(张翼、林小驰,2005)。

假设7:信息性质对预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统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深市和沪市的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共4年的年度公开数据。在原来研究预算自愿披露行为的3595家样本中,我们筛选出对预算进行披露了的公司,有1215家。经过数据整理财务管理论文,剔除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1189家样本公司。所有样本都剔除了金融类公司和PT公司。预算数据来自于各年度财务报告中的披露,笔者从其“董事会报告”一栏中一一查出,并经手工整理。财务报告主要从巨潮网中下载,其他如公司理治、董事会特征、会计事务所审计等变量的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

2、变量设计

笔者将会用到的变量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归类,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指标的选取都参考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取舍和适当修正,使得各指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各具体变量及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表

变量名称

变量指标描述

度量

因变量

Error

预算误差,代表预算的可靠性(也可称之为预算编制松弛)

(营业收入预算数-当年营业收入实际数)/当年营业收入实际数的绝对值[2]

自变量

Cost

成本

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

News

是否拥有“好”消息

哑变量:有取1,没有取0。收入预算数大于当年收入实际数,为好消息,否则为坏消息[3]

Ceodual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由同一人担任

哑变量:是取1,否则取0

Board

董事会规模

为董事会成员数

Ourdir

独立董事规模

为独立董事人数

Supervise

监事会规模

为监事会成员数

Environ

外部环境变动幅度

为小行业营业收入年度增长率

Audit

财务报告是否由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

哑变量:是取1,否取0

Square

股权集中度

赫尔芬德指数,等于公司前10位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Liability

财务杠杆

资产负债率

控制变量

Size

资产规模

为公司总资产的对数。

Year

年份虚拟变量

哑变量:若年度为2006,Year=1,否则取Year=0,依次类推

Industry

行业

哑变量:若为制造业,取1,否则取0

3、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预算的可靠性。

Error=a0+a1Environ+a2Cost+a3Ceodual+a4Board+a5Ourdir+a6Supervise+a7Audit+a8News+a9Square+a10Liability+a11LgSize+a12Industry+a13Year+ε

四、统计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国证监会于2004年12月31日条款规定,若公司公开披露过本年度的盈利预测,其利润的实际数较预测数低10%以上或较预测数高20%以上,要求公司详细阐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于鹏(2007)将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范围定义为预测误差在10%以内论文格式范文。本文将预算相对误差进行分类,不管是预算数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只要误差绝对值位于0-10%、10%-20%和20%以上的,就分别认为预算是准确的、比较准确的和不准确的。

表2报告了预算相对误差的分布情况。从各年份和整体上看,预算误差在0-10%范围内的公司比例在06年、07年和08年分别为50.99%、44.31%和42.83%,三年的平均值为45.33%,可以看出,我国有近一半上市公司的预算是准确的,但公司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预算误差在10%-20%范围内的上市公司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预算误差在20%以上的公司比例没有太大波动,各年份和整体平均值的公司比例保持在25%-30%之间;预算误差在10%-20%范围内和20%以上的公司比例在各年份和整体平均值上都是相当的;各年度的预算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55%、16.16%和17.23%,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三年整体的平均值为16.24%财务管理论文,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预算总体上是比较准确的,可靠性一般,但可靠性越来越差。

表2 预算相对误差统计表

年份

预算误差范围

各年度预算误差均值

0-10%

10%-20%

20%以上

2006年

155(50.99%)

72(23.68%)

77(25.33%)

304(14.55%)

2007年

148(44.31%)

91(27.25%)

95(28.44%)

334(16.16%)

2008年

236(42.83%)

165(29.95%)

150(27.22%)

551(17.23%)

合计

539(45.33%)

328(27.59%)

322(27.08%)

1189(16.24%)

表3反映了各变量的基本信息。在1189家样本公司中,预算误差均值为16.24%,从整体上看,预算准确性比较好,可靠性一般;外部环境变动均值为25.47%,公司面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成本均值为7.85%;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样本有124家,占10.43%,董事会规模平均有9.5人,独立董事人数平均为3.3人,监事会规模平均为4.2人;公司财务报告由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有67家,占5.65%,说明绝大部分公司还是选择“非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审计;有利好消息的公司共996家,占83.77%,说明绝大部分公司有利好消息;股权集中度均值为19.08%,最大值达70.29%,说明我国“一股独大”现象非常严重;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2.14%。

表3 描述性统计

变 量

均值(1/0或总数)

中位数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Error

0.1624

0.1127

0.1673

0.0000

0.9892

Environ

0.2547

0.1943

0.4694

-0.3395

12.5749

Cost

0.0785

0.0610

0.0767

-0.1498

0.9809

Ceodual

124/1065

Board

9.5374

9.0000

1.9660

2.0000

17.0000

Ourdir

3.3263

3.0000

0.7405

1.0000

6.0000

Supervise

4.2330

4.0000

1.4744

1.0000

13.0000

Audit

67/1122

News

996/193

Square

0.1908

0.1652

0.1226

0.0099

0.7029

LgSize

9.3429

9.3102

0.4210

7.9667

11.2749

Liability

0.5214

0.5252

0.2339

0.0348

5.0638

Industry

806/383

2、变量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只是揭示了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4]。本文的相关性分析结论如下:公司具有的信息性质与预算误差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预算误差显著正相关;外部环境变动指标与预算误差正相关,但在Pearson系数下统计不显著;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监事会规模、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与预算误差负相关,但统计不显著;成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分别与预算误差正相关,但统计都不显著;单变量相关分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揭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相关分析表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小(都小于0.5),不存在高度相关性,表4中的每个变量的VIF值都小于5,故模型中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3、回归分析

在利用Eviews、SPSS软件回归检验中,利用怀特检验,我们发现模型有异方差现象,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消除了异方差。又模型的D-W值为2.047,说明模型没有自相关现象。模型的F值为39.833,在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同时,修正的R2值为0.314财务管理论文,说明模型成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解释力。

我们发现,成本与预算误差显著正相关,即成本越大,预算越不准确,预算的可靠性就越低;通常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预算信息,同时,对预算信息披露了的公司,成本越大的公司,预算的可靠性也比较差。具有“好消息”的公司与预算误差显著负相关,即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预算的误差越小,其可靠性就越高;通常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预算信息,同时,对预算进行了披露和具有“好消息”的公司,预算的可靠性比较高。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与预算误差显著负相关,即经过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预算的误差较低,可靠性相对就高,这些与本文的预期相一致,假设得到了检验。资产负债率与预算误差显著正相关,即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虽然自愿披露了预算信息,但预算的误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就低,这也与本文预期相一致。

在董事会特征变量中, 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都与预算误差正相关,但统计不显著。由于我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大股东有较强的控制权和表决权,董事会成员内部存在普遍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不完善财务管理论文,独立董事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精力和态度严重影响到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运行,致使独立董事制度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董事会治理效率和作用并没有显著提高。监事会规模也与预算误差不显著正相关,通常情况下,监事会只起到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控,但无权加以干涉,所以,监事会对预算可靠性没有实质性影响。

此外,公司规模、行业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也与预算误差正相关。公司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就不同,资产的配置也不一样,故预算的可靠性也就不同。样本在各年度由于公司不同、数量不同、环境不同,故各年度的预算可靠性也不一样论文格式范文。

表4 回归检验表

Variables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Collinearity Statistics

B

Std. 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Constant

0.290***

0.044

6.607

0.000

Environ

0.006

0.004

0.044

1.462

0.144

0.635

1.575

Cost

0.063***

0.023

0.078***

2.682

0.007

0.682

1.466

Ceodual

0.006

0.004

0.042

1.325

0.185

0.562

1.778

Board

0.001

0.002

0.043

0.825

0.410

0.211

4.748

Ourdir

0.005

0.004

0.058

1.149

0.251

0.229

4.362

Supervise

-0.001

0.001

-0.032

-1.060

0.289

0.641

1.560

Audit

-0.031***

0.007

-0.106***

-4.194

0.000

0.902

1.109

News

-0.069***

0.005

-0.340***

-13.048

0.000

0.848

1.179

Square

0.072***

0.016

0.125***

4.578

0.000

0.769

1.301

Size

-0.021***

0.005

-0.137***

-4.466

0.000

0.611

1.637

Liability

0.093***

0.008

0.301***

11.156

0.000

0.796

1.257

Industry

0.014***

0.004

0.113***

3.858

0.000

0.675

1.482

06Year

0.020***

0.004

0.161***

4.705

0.000

0.492

2.030

07Yeay

0.032***

0.004

0.274***

7.212

0.000

0.399

2.505

R Square

0.322

Adjusted R Square

0.314

F Change

39.833

Sig. F Change

0.000

Durbin-Watson

2.047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4、稳定性测试

在稳定性测试中,我们可以从总样本中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样本数,再进行回归检验,看回归结果是否与总样本回归结果一致[5]。在1189家披露了预算信息的公司中,我们随机抽了350家公司对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文上述的结论基本一致(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回归结果表),所以本文通过了稳定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在描述统计方面,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的预算误差维持在10%以内,预算误差均值为16.2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预算的可靠性较一般;且预算误差逐年上升,预算的可靠性越来越差。

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中,我们发现,成本与预算误差显著正相关,即成本越大,预算越不准确,预算的可靠性就越低。具有“好消息”的公司与预算误差显著负相关,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预算的误差越小财务管理论文,其可靠性就越高。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与预算误差显著负相关,经过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预算的误差较低,可靠性相对较高。财务杠杆与预算误差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虽然披露了预算信息,但预算的误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越低。在董事会特征变量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都与预算误差正相关,但统计不显著。监事会规模也与预算误差不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规模、行业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也与预算误差正相关。

对后续预算信息披露的研究,笔者认为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公司由于面临更严格的市场监管和信息需求,预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应该较高,故样本选择可以扩展到B股上市公司,进而比较A股与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差异。再者,地区市场化水平不同,面临的环境和市场竞争程度也不同,从而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把这些因素引入预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蒋义宏,魏刚.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

[2]唐跃军,程新生.信息披露机制评价、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业绩-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调查[J].管理评论.2005(10):8-16.

[3]叶少琴,胡玮.IPO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影响因素与准确性[J].金融研究2006.9.

[4]张翼,林小驰.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层盈利预测[J].中国会计评论,2006,12.

[5]Clarkson,P.A. Dontoh,G. The voluntary inclusion of earningsforecasts in IPO prospectus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Spring):601-626.

[6]Chen,C.J.P. Jaggi,B.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non-executive director,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285-310.

[7]Fan,J.P.H. T.J.Wong.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2,(33):401-425.

[8]Ferris,K.R.D. C.Kayes. Some evidence on determinants of Profitforecast accurac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1987,(16):27-36

[9]Craswell,A.Taylor S.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of reserves byoiland gas companies: an eco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2(19):295-308.

篇10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条件,为此所发挥的“社会费用”,须从受益企业的生产费用中扣除,从而形成具有强制性的纳税义务。

因此,国家以收缴各种税费的形式,与企业之间产生财务关系,企业应照章纳税。是一种强制性分配关系

2.企业与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要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同时,拥有参与或监督企业经营、参与企业剩余权益分配,并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企业利用资本进行营运,对出资者有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实现利润后,应该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其所有者支付报酬。一般而言,所有者的出资不同,他们各自对企业承担的责任也不同,相应对企业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也不相同。

因此,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与共和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剩余权益分配关系,体现着一种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人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除利用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要按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调度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

因此,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债务----债权关系。

4.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债权----债务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企业在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和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供、产、销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要计价结算。

这种在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中的权责关系、利益分配关系与内部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加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根据经营者的职务能力和经营能力高低,根据一般职工业务能力和劳动业绩大小,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薪、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

企业与职工之间是以权、责、劳、绩为依据的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8.企业与董事会、监事会的财务关系

董事会决定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弥补亏损和增减注册资本等方案,企业要为董事会支付董事会经费,因此,企业与董事会之间发生经济利益关系。监事会负责检查企业财务,企业执行董事会决议的一切财务收支,都要接受监事会的检查监督,同时企业也要支付一部分监事会经费,因此,也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关系的发展规律

1.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有诸多规律在其中发生作用,推动着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发展。其中必有一种规律是基本规律,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规律发生作用程度。财务关系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充分协调和发挥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财务关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确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财务关系发展的具体规律

财务关系的形成、运作、发展有其特定的具体规律,这些具体规律反映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1)财务关系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完善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变化通过经济体制反映生产关系的特定内容和要求。财务关系的处理为经济体制和生产关系的健全和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家与企业的财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作为财务主体建立新的财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财务权利的代表承担监督管理宏观和微观财务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财务关系发展适应理财环境变化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要与特定的理财环境相适应,理财环境是财务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宏观环境对财务关系影响是广泛的、间接的,而微观环境尤其是企业内部理财环境对财务关系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具体的。不同理财环境因素对财务关系影响的程度、范围、方式和方向各不相同。

(3)财务关系的发展一定要适应财务活动变化规律。财务关系是资本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财务活动的价值形成、实现、增值的活动是借助于筹资、耗资、收入、分配等具体环节实现的。

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紧密相连,构成现代财务的基本内涵。财务关系受制于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对财务活动的变化具有反作用。

(4)财权与物权的统一与背离规律。财权与物权是从两个方面对财务实行管理,即实物形态上的财产管理和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对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财权与物权既统一、又分离,独立财权是现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财权是前导,物权是基础,财权与物权适当背离的现象有利于协调财务关系,促进财务运行的良性循环与周转。

(5)财务责权利相统一的规律。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主体要求企业财责、财权、财利相统一,在责权利中责是核心,利是动力,权是保证。这一规律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体制,对于各个财务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给出明确而合理的规范;适应财务体制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使各方责权利关系的处理具有详细,具有可操作性;适应经济发展及财务关系的变化调整,改革财务体制使财务责权利关系协调运转;要建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法律、法规制度。

 

财务关系的内容和发展规律相关文章:

1.财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和必要性

2.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篇11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历史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自己的上市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法治企、规范运作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准确地讲,国企上市这个概念应该既包括子公司上市,又包括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但由于在过去,最流行的国企上市模式是子公司上市,以至于国企上市这个概念本身大都指的是子公司上市。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因为子公司上市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差别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现实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子公司上市通常是将不良债务、富余人员等历史包袱剥离给国企集团,这种做法对证券市场微观基础改造确有积极作用,但此时的国企集团却往往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形成了国企上市最典型的“小船逃生、大船搁浅”现象。实际上,小船也不能轻易逃生,许多集团无法生存时,就通过关联交易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最后小船大船一起沉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非常深刻。因此,只有整体上市,才能避免过去大量存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促进国企的整体搞活和长远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上市国企的现状

1.行业覆盖面宽

目前,共有92家国有集团公司的157只股票进行上市交易,在数量上占A股总数的8.1%。上市国企主要集中在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汽车、重型机械、有色钢铁、航运、地产、农业、旅游、纺织、建材、医药等14大行业,覆盖面较宽,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是上市国企较多的5大行业。

表1 上市国企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

航天军工

信息技术

石油化工

电力煤炭

汽车

重型机械

有色钢铁

其它

股票数量

36

19

14

17

9

13

16

行业

航运

地产

农业

旅游

纺织

建材

医药

2

股票数量

9

7

2

2

1

6

5

2.发行规模不大

国企上市公司的发行规模普遍不高,总发行股本5572亿股,占A股总发行股本32017亿股的17.4%,总流通股本2542亿股,占A股总发行股本22471亿股的11.3%;总股票市值56799亿元,占A股总市值238740亿元的23.8%,总股票流通市值26502亿元,占总股票流通市值152413亿元的17.4%。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汽车、建材、医疗等行业以中小盘股居多,大盘股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航运、地产等行业。由表2可见,国企上市公司流通市值主要集中在200亿元以下,其中100亿元以下的为109只,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为28只,200亿元—1500亿元之间的为20只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表2 上市国企流通市值分布情况表

3.盈利能力较低

截至2011年3月(一季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上市国企中亏损企业家数为24家,占总数的15.3%,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24倍,远远超于A股30倍的水平。由表3可见,有67%的上市国企每股收益在0.3元以下,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表3 上市国企每股收益分布情况表

二、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目标

(一)数量精简

国资委计划在2010年将现有的129家国企减少至100家,这为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定下了减量的基调,但这并不是唯一指标和最终目标,减量是为了整合那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和主营业务不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产业布局调整和升级换代要求的国企,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合理配置。

(二)质量提高

有针对性地剥离不良资产,合理注入优质资产,使重组后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资产负债率达到50%以下,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

(三)模式转变

十二五后,国企“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将被颠覆,国资委未来的目标是要消灭集团公司,逐步消化包袱,只保留中间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作。

三、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路径

(一)上市国企之间进行整合

国家直接监管的100多家企业中,少数垄断行业外,多数企业是处于同一竞争行业,国企之间横向联合、 纵向重组的空间很大。 国企之间合并的模式有三种:

1.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第一,主营业务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着力整合旗下子业,发挥主业拉动作用,如中化集团,在能源领域,已发展为具有国际化经营特色、营销能力突出的国家石油公司,承担着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任务,并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发油气资源。

第二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壳资源重组。寻找壳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集团中定位不清晰,国资委所持股权比例低的公司。(2)集团内部整合难以提升价值的公司。(3)当前涉足主营业务与政府产业政策相违背的公司。(4)负债比例低、诉讼少、没有B股的公司。如上海国企重组中可关注的壳资源就有上海金陵、飞乐音响、飞乐股份、金丰投资、锦江投资、中西医药、上工申贝和*ST二纺等。2010年11月,友谊股份以每股15.57 元向百联集团发行3.024 亿股,收购集团持有的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股权;并以1 股百联股份换0.861 股友谊股份之比例吸收合并百联股份,合并组建新百联。

第三,全行业合并重组。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设定了节能减排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其中钢铁、电力行业等是实现全社会、各行各业减排的重要桥梁,为此钢铁、电力行业实现全行业重组迫在眉睫。

以电力行业为例,其重组的趋势有三:一是基于国资委已经明确提出未来央企的整合要求从150家减至100家左右的政策导向以及目前电力行业结构过于分散的事实,未来第一、二、三梯队各发电集团有可能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进行整合,以提高行业集中度。二是各大发电集团公司为降低经营风险、加快业务扩张而对外的收购兼并活动。具体包括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比如煤炭企业以及对中小电力企业(电源点)的收购。三是各大发电集团内部,以整体上市为目的、以资产注入为手段的集团内部资产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正在酝酿将旗下电力、煤炭板块的两家上市公司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电力”)和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新集”)合二为一,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国投整体上市的资本平台。

(二)地方国有企业合并重组

国务院国资委于2011年4月18日公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与同时废止的2006年《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5号)相比,此次公布监督办法细化了指导和监督的具体事项,并进一步完善指导监督的方式和途径。新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地方国有资产的总量大于中央企业,因而可供注入上市公司的地方国资潜在数量更加惊人。新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改制上市步伐、推动不同地区和层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合并与重组,随着新办法的施行,地方国资将再掀重组热潮。

(三)民营、外资企业收购国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如何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五章第三节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优化外部环境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改善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明确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目前,民企对国企进行整体并购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协议转让法”,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双方“一对一”谈判订协议实现产权交易。另一类是“市场拍卖法”,即让民营企业在自由竞标的状况下收购国企。

此外,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在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内容包括,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等等。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态,以全球视野看待外资并购。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轻视它。首先要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其次,要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并购方式发展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占涛,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技术开发,2009.11

2.李栋,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

篇12

(1)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会越多,由此因为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税后利润即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企业负债规模增大,势必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2)负债的利息率

负债的利息率是衡量借人资金增值量的基本单位,即借入资金的增值同借入

资金的价值之比。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额越高,必然引起财务杠杆系数增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企业财务风险也同时加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人资金的相对比例结构。一般情况下长期资金通常采用长期融资方式筹集,短期资金通常采用短期融资方式筹集。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长期资金却采用短期融资方式(主要是短期借款)筹集,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具体表现为:第一,使用长期融资方式来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使用短期融资方式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并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人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入资金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短期借款融资速度快,通常利息率水平较低,筹集金额较少,虽然对企业影响期限较短,但偿债风险较大。而长期借款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但偿债风险相对较小些。

(二) 引起筹资风险的外部因素分析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财务杠杆系数为r,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并用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加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荡然无存,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会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处于破产的境地。

(2)预期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人及流出,是企业现金的动态反映。而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现金净流量。许多企业尽管账面上表现出丰厚的利润,却因无力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而陷人财务困境,仍然摆脱不了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企业则可能账面利润表现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及偿债能力强,却能够不断地发展。因为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企业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偿还本息,取决于企业预期的现金净流量是否足额及时。现金净流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3)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及潜在偿债能力。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非现金资产的变现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该资产转化为现金的必要时间,二是该资产变现时变现价格的确定程度。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

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从而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4)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性商品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提供场所,另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提供一种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合理流动。企业的筹资活动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再次融资利息费用会剧增,导致利润下降,甚至有些企业会因为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5)经济环境

企业筹资的经济环境很多,一般有宏观经济政策、物价变动和周期变化等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在鼓励一部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另一部分企业的发展,这就有可能加大这类企业的筹资风险。物价水平的剧烈变动会广泛地影响到所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从而加大筹资风险。经济周期对企业筹资活动影响也很大,在经历若干次从投资膨胀、生产高涨到控制投资、紧缩银根而步人正常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的企业筹资风险差异较大。例如,在控制投资和紧缩银根时期,社会资本紧缺,利率飘升,企业筹资活动非常困难,筹资风险非常大,甚至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起筹资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可以说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能引起筹资风险。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当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在负债利息率及期限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就更复杂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认真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另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净流量、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在企业开展筹资活动时会间接地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大,负债利息越高,会导致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从而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虽然引起筹资风险的各种因素复杂多变,难以预料,但是通过开展各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仍然能使许多企业在负债比率较高的情况下,经营业绩平稳发展,经营风险不断降低,即使在市场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其他同行企业更高的利润水平。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不断加大时,企业却毫无准备,更谈不上应对措施,结果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虽然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于一些处于高速成长时期的企业,因其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境况欠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防止因商业风险加大而增加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危机发生机率。

(四)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并使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保持在安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人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减轻企业偿债压力。

(五) 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

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引起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减少筹资活动,不得不筹的资金,应尽量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以降低筹资成本。

 

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因素及防范措施相关文章:

1.试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的策略

2.浅谈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规避与研究论文

3.什么是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成因介绍

篇13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来源于自有资金,包括股东所投入的资本以及企业的留存利润,这些费用主要用来支付取得土地的价格以及前期的税费等一些房地产开发的前期费用。其次是来源于借入资金,借入资金主要通过向一些金融机构贷款等如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等。按国家相关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还包括销售回款(含预售房款),销售回款在开发企业的资金中占有较大比重,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企业前期建设资金及逐渐偿还银行贷款。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 

1. 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一般具有比较长的周期,要开发一块地需要涉及方方面面,同时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分散,相对而言资金管理难度大,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比其它企业更为复杂。 

2.资金运筹的互补性 

不管是房地产方面的开发还是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分阶段的投入自然也会产生分阶段的收入,这些都保证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互补性。回收的资金可以继续进行投资,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负债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时往往有着庞大的资金链,缺少项目资金是当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少有企业能够依靠自有的资金来实现公司的整体运营,我国对于房地产企业的IPO和股权再融资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为了进行融资,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款来实现,这就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率。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之高,象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如万科和绿城等,都具有高达70%的负债率,其中2012年的负债率达到了80%,甚至有些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达到90%。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虽然能够取得比较大的利润但是也具有很大风险,在这种高负债率的情况下,一旦国家政策或者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发生改变就会无法形成有效的资金回笼,从而造成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现象,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融资形式比较单一 

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形式比较单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强,政策也在随时改变,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限制,银行一直在调整其相应的信贷政策,对贷款方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与风险控制,提高了贷款的标准和条件,对于那些自由资金和相关证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拒不提供贷款,同时还严格限制了资金的使用。综上所述,这种单一的融资形式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资金断裂的现象。 

3. 资金回款问题 

上面介绍过房地产企业的回款资金主要来源于购房款,但是这种回款来源并非稳定,房地产的销售状况直接影响回款金额,当政府出现限价或者限购、限贷的调控时,或者一些当地政府实施一些资金管理制度时,就会造成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回款不稳定,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加大资金回笼的速度,不得不考虑降价,而降价幅度决定于资金要求。 

(四)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管理 

1.加强项目开发进度管理,按时完成计划进度 

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程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开工后的施工建设阶段和项目销售、产证办理等,整个周期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左右,这种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使企业在对项目管理时必须要严格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房地产企业实施销售之前,都是处于资金纯投入的阶段,包括房地产开发成本以及其它相关费用,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资金链。对整个项目开发的进度进行控制对于保证房地产企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资金回笼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根据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整个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尽量按原有计划进行项目的开发,做好资金的配置,减少资金积压现象,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