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

篇1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生物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时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家长和教师忽视实验教学,家长认为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时浪费经历,减少了学习的时间。高中生物实验在生物教材中占很大一部分,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实验展示,但有些教师认为这些知识点通过讲解也能让学生理解,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生物实验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实验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验证相关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更好的了解相关理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高中生物教材中存在许多实验,教师可以选择合适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只有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其涉及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实验内容,通过展示实验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实验时需要仔细研究书本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实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进行所有的实验,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内容,选择便于进行实验的内容。例如对于“豌豆杂交试验”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实验时存在难度,笔者就没有选择该内容进行实验。

三、完善验条件

完备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许多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对此投入的资金较少,实验条件价差,缺乏充足的实验设备。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向学校建议,努力争取学校最大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也需要发挥自己能力,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可用实验器材,在实验时如果发现手边没有需要的器材,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代替。例如笔者在一次实验中需要用量筒量取相关的液体容量,但手边正好没有,于是笔者用身边带有刻度的注射器量取了既定量的液体,顺利完成了实验。

四、结合多媒体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篇2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法比较普及,应用广泛

目前进行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较普及的一种方式。大部分中学里都设有生物实验室,并且定期进行生物实验,由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实验步骤,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有的甚至直接将生物实验列为考试项目进行重点测验,或者在试卷中列出实验性题目,借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法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教学方法依旧以教师授课为主

虽然生物实验教学法在高中比较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教

师口头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教育

界,高中生物也不例外。虽然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大多数时候教师已经将实验的步骤、原理甚至答案讲解给了学生,学生只需要对生物实验过程和原理进行强行记忆就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有的甚至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这都是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法的改革与建设

1.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验证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这几个步骤:接受任务;理解要领;进行实验,获取结果;探讨与总结;归纳并得出报告。它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和结果的探讨,要求学生锻炼自主动手能力,教师要注意,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对课程《显微镜的使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具体操作进行示范,而后再让学生自主操作。对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包括:结构与作用的讲解;操作要点解析;学生模仿动作等等。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学习。

2.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程序有:总结归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步骤;实验探究,获取信息;自主讨论,归纳结论;延伸探究,互相交流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就在于思考的方法。它既需要精确的操作,也需要缜密、发散的思维。因为首先要全面提出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提出过程验证这些可能的结果。它主要有这几种活动方式:课内完成;课外设计,课内探究并得出结论;课内设计,课外实践寻求结论。这要求对过程和结果都要具备充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对于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

3.实验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验证型教学法与探究性教学法都有自身的不足。验证型教学法主要是验证一下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探究与鉴定等,众多实验并没有一步步地分析考证,只要回归到课本就是正确的,不然就是错误,这容易取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探究性教学法也有缺陷,比如教学实验时间越来越少,而实验又要求同时注重过程与结果,有

复杂性和艰难性,部分学生能力不足,在自主完成实验时有较大困难。而结束阶段的评价方式、内容又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面临许多问题等等。

总之,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态度,也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先进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进行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是提升高中生物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广泛开展,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篇3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树立以“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真正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的作用尤其要体现在引导高中生思考,寻找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方法,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为高中生提供启发性的探究模式。我们要积极鼓励高中生自由表达,并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问题展开探究。要引导高中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并重新思考自己的解答思路。我们要了解高中生的想法,不断引导他们关注生物学习的重要问题,及时总结归纳那些出现在高中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探究实例。

二、高中生物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

首先,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要敢于摆脱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其次,知识结构要更新,从新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知识内容。有的内容是我们学过的,也有的内容是我们都没有接触过的。为了适应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我们首先应通过自学,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能力。高中生物学科的开设,综合实验课的设置,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了解生物学,了解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价值,了解生物在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效应用等。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精通生物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综合性知识有所掌握。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会更加个性化,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三、高中生物教师施教能力的有效提高

篇4

1.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模型构建教学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常,生物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数学模型、抽象模型、实物模型及物理模型四类,其中数学模型法指的是以符号、公式等数学语言来表征生物学的知识、现象;抽象模型法指的是通过抽象得到生物原型方面的本质属性而使研究对象得以简化;实物模型是采用相关实验器材或者自制器材来形象展示教学相关内容的方法;物理模型指的是依照类似原理,将真实事物依照一定比例缩小或者放大成为模型,其状态变量与原事物保持一致,但是能够通过其模拟该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更加形象地来解释认识对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述三种模型已经开始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此方式,需首先了解和把握各类模型的本质和演变方法。

2. 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新授课程

"形象大于思维"。对于新授课程,学生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模式图、实物标本、形象化图片等具象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细胞教学内容为例,本文体会到:教材上描述的均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胞结构,对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缺乏形象化认识。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制作"细胞立体结构模型"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实物模型不仅能够诠释生物科学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事物的原貌,对其记忆、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实物模型组织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把握知识重点,避免产生杂乱感、琐碎感,提升教学效果。

2.2 复习课程

生物教学中,复习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 授课程。实际上,在复习课上,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抽象模型能够实现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的目标。这样构建的抽象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生命运动的形式及规律,而生命运动属于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运行形式,只有将其纳入一个系统或者模型之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联系。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思路将知识循着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基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同时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过程,从而建构激素的概念;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3 习题课程

在习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思想解答题目或者指导学生基于题干条件自主构建模型解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生物现象限于客观条件,不能通过直接实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习题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我在必修二的多堂习题课上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将解答内容转化为图示或者公式形式,以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来描述解题思路。例如,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中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以及概率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的乘积。

3. 正确认识模型构建的地位

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高中学生构建模型均以清晰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构建模型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的统一,在构建活动中实现主体的体验、思考和创造,实现对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把握。简言之,模型教学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拓展模型构建主体的思维,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可见,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意识到此点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

综上,在生物教学中融入模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学生思维。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模型构建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运用假设、归纳和演绎、实验等方法构建模型,发挥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44-02

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不像物理或者数学一样那么严谨,因此我们教学时可以适度从技术的培养偏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思维能力中,归纳思维方法是学生需要不断掌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实验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共同规律并进行假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人类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产物,更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予以重视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每种方法下又分为不同的方法,因此它是学生在生物学习乃至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联系生活,讲解概念

概念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又因为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所以很多生物概念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常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概念。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糖类以及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并能够明白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体现 C 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上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而是问他们说:“同学们仔细想一下,你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糖类都有哪些呢?”这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纷纷列举:白糖、冰糖、葡萄糖,等等。之后笔者又问他们:“根据你们的化学知识,在你们列举的这些糖类中你们能够写出几种糖类的化学式吗?”让学生稍加思考之后,笔者请了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下他们刚刚想到的化学式。之后,笔者指出他们在认知上犯的小错误并进行更正,然后进一步讲解本节课要学的糖类以及它们的化学式。这时,笔者仍然没有将糖类的概念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这些糖类的化学式,让他们自己尝试对糖类进行定义。学生发现这些分子式中均含有 C、H、O 元素,经过归纳推理,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较规范地定义糖类。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没有直接将糖类的概念讲解给学生,而是联系生活常识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推理,逐步形成概念。这样做不但能够较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意识。

二、制作图表,比较异同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细碎,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加以整理、总结,那么就会非常容易混淆甚至记不住一些知识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制作图表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比较异同,以方便他们记忆。

比如,P者在讲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以及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能力。上课时,笔者简单讲解这些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做几道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结果发现学生错得很多。他们纷纷表示知识点很混乱,分不清。这时,笔者没有责怪他们。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本节知识,让他们每个人都按照笔者的要求自己制作一张表格,这张表格要将之前讲解过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浓度梯度、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实例进行对比总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笔者让学生先互相参考并完善表格。之后,笔者又让学生做了几道题目,这次学生的整体情况比之前改善了很多,不但做题的准确率大有提高,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图表,比较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较大地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在自主完成这个表格的过程中,不但回顾了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归纳能力。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必然也离不开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生物实验数量多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实验探究。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增殖》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细胞增殖的方式,并重点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会涉及一个实验,即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这是本学期学习过程中较难的一个实验,因此,笔者没有直接在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带他们去实验室,而是先按照两人一组进行分组,让学生先行预习。笔者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实验报告,让他们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先预习这个实验。结合之前做过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回顾归纳染色的步骤,并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思考以下问题:(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丙酮代替么?(3)若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原因是什么?(4)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么,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应提前知晓或者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因此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都开展得很顺利,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成功观察到了有丝分裂现象。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预习,减小了实验失败的可能性,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归纳实验操作知识的习惯,对他们日后的实验探究大有助益。

四、提取信息,高效解题

由于学科的人文性与生活性,高中生物的题目有时不像数学一样那么简洁,冗长的题目往往会成为影响学生做题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归纳思维提高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高效解题。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并能够阐述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类和特点。上课时,在已经讲解了基本的知识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习题训练,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 A、B、C、D 共四组实验……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什么组;(2)B 组和 A 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D 组和 B 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 /mL 200 800 200 800

这道题目非常冗长,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时我们要鼓励他们不要被题目的表象所迷惑,要利用自己的归纳能力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X得较难的地方可以来问老师或者进行小组交流。在学生的努力下,终于攻克了这道题目,也大大鼓舞了学生。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不要惧怕较长的题目,主动进行归纳,提炼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归纳思维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联系生活常识可以更高效地讲解生物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图表比较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知识,通过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之前进行实验归纳可以降低实验失败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有效提取信息更能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升华学生生物素养的不竭助力。

【参考文献】

篇6

1.创新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课程内容设置和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创新问题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引入二战时期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所造成的生命危害,通过引入话题,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这种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的最终目的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活跃课堂氛围中掌握课程内容。

2.以问题为主贯穿教学过程

在进行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梳理,促进学生参与到问题导学的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课程中,选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细胞中有丝分裂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索解答,进而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第一,在一个完整的章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需要针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课程的归纳和总结,并将章节的重点作为问题导学的主线,验收和检验学生对章节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将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构图,将知识点呈现在构图中,形成知识网络图,而这种归纳总结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问题导学的模式,能够使学生针对知识重点进行有效学习。

二、完善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的建议

1.及时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成果

对于合理的引入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课前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便在引入课程问题时,学生都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回答,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将课前预习与问题导入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组织对课堂中的问题、答案进行探讨,并以书面形式进行笔记,以便巩固课程内容,及时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

2.把握互动方向

在问题导学应用到生物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针对教材章节的课程内容重点进行问题的设置,合理地将问题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把握课堂互动的主体方向,实现课程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促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重点。通过教师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提出对学习内容的疑问,从而开阔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生作业的相互监督和检

为了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教师要对课程内容布置习题作业,以便发现学生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同时,对于学生作业的检查和监督,不但可以依靠教师进行审阅,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和监督,促使学生能够在相互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程知识的学习。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集中问题进行教学,实现针对性的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4.明确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适用范围

尽管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较为显著,还是需要针对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的范围进行明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范围包括课程实验、新课程讲解、章节总结等,通过引入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课程复习则不适用。只有明确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范围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篇7

作为一门重观察实验的学科,生物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通过生物实验,来研究与探讨生物知识,是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的不二方法。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教学就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性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帮助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归纳记忆能力。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其观察、思维、总结能力。观察是所有知识的首要获得方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决定着其生物实验的基础,而动手操作能力则决定了其实验结果,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首要条件。

同时,实验操作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内的一项,对于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也有很大帮助。高中阶段初级的实验操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打下日后生物学研究的高级实验操作基础。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1.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原则

在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属于被动的实验操作者。只需要把学校准备好的全部材料、试剂、工具等在教师的演示下逐步模仿操作好即可。这种方式不容易出现实验失败等情况,但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实验的探究机会。没有经过思维的过程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得到应有的实验结果,只能是意味着学生创新与动手机会的丧失。这种教学也就无法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基于此,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应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实践创新的空间。教师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应予以充分肯定,教师只需把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进行讲解,然后按安全原则进行相应的操作注意事项说明即可。把课堂留给学生进行自我发挥,让学生自主研究实验的原理与结论,自

主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操作,让学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而且允许实验的失败与不完美,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思维训练与归纳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回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在实验全部结束后,进行点评与讲解,让学生明了自己的方法与教师的方法存在哪些差别,实验结果又有哪些不同,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归纳出生物实验中的原理。

2.讲解实验仪器原理的方法

进行生物实验首先就要用到相关的实验仪器,由于其专业

性,教师应进行专项的讲解与操作演练,以便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手法,方便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学生对生物实验仪器的掌握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在实验中得出相关实验结论的程度。

如,在进行“显微镜的构成与使用”讲解中,学生在听明白其构造与原理后,落实到实验过程中时,还是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由于光线过暗而看不到观察目标的情况,当教学中遇到这种状况时,教师没有必要亲力亲为给学生去调节显微镜,而应该让学生首先进行故障排查,再结合教师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其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时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显微镜要想观察到实验对象,必须有相应的光源条件。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是通过反射光源才能被肉眼看到。所以,如果观察不到实验目标,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显微镜中专门用来反射光源的反光镜没能提供足够的光源条件。那应该如何进行调试呢?这时学生就会联想起课本知识中所说的反射镜的原理,把反射镜对准光源,让足够的反射光源通过通光孔,还可以把光源调亮,适当放大光圈,进而更好地观察实验目标。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学生对于高倍镜有着直观的喜爱,认为高倍镜就意味着放大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所以相应的对于观察目标的辨别效果也应更好。所以都是直接先用高倍镜观察。这时教师没有必要直接打断学生操作,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很多学生用了高倍镜以后就发现,居然看不到观察目标了,这时教师应利用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引导:高倍镜是意味着更好的辨别效果,但同时,高倍镜的观察面积小,进行观察时的操作调整面积也小,在没有找到观察目标的时候直接使用高倍镜就无法继续观察下去。所以,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先使用低倍镜进行目标寻找,再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节观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明白了课本上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

入,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也就更浓厚。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生物实验知识时,应以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探索与理解实验仪器为什么这样操作、为什么那样操作不对。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抱紧书本,死记硬背,不给学生留下思维与理解的空间。要知道,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3.如何讲解实验的设计原理

目前来说,高中的生物课本对于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而是把其分散于教材的实验内容中,要求教师以自己的理解与讲课方式去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设计原理。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案编写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与发现教材中的潜在信息,设计好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生物实验的设计原理。

如,在进行“物质的鉴定”实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步骤要领分析,把实验的每一步安排进行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步骤设计的原理与科学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由于物质的鉴定实验总会涉及相似物间的分辨,教师应抓住课本信息重点,引导学生形成设计实验对照组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严谨的对照组设计方法。

三、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于创造性能力的意义

只要是做实验,就总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视性,会造成其下意识忽略不同实验操作手法下的不同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缺乏对于异常现象的分析能力。这时教师应意识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成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重点。

逆向思维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而逆向推导出实验操作与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了学生对于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总结能力。如,在教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果学生进行实验后所操作的色带并没有很好地分离,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首先,可以让学生从所选取的材料上进行推导,是否是叶片选取不成功,是否叶柄未去掉,是否把较粗的叶脉也一起进行了实验,等等;其次,可以回想实验操作中的步骤是否出了问题,是否忘记剪去滤纸条两个角,造成了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进而造成了实验失败等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提出不同的质疑,让学生再次进行原因的分析与实验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的理解度,也就能提高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验操作能力。

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接受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却是既听不懂又想不明白。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在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操作。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用创新手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发挥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1.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模型构建教学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常,生物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数学模型、抽象模型、实物模型及物理模型四类,其中数学模型法指的是以符号、公式等数学语言来表征生物学的知识、现象;抽象模型法指的是通过抽象得到生物原型方面的本质属性而使研究对象得以简化;实物模型是采用相关实验器材或者自制器材来形象展示教学相关内容的方法;物理模型指的是依照类似原理,将真实事物依照一定比例缩小或者放大成为模型,其状态变量与原事物保持一致,但是能够通过其模拟该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更加形象地来解释认识对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述三种模型已经开始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此方式,需首先了解和把握各类模型的本质和演变方法。

2. 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新授课程

"形象大于思维"。对于新授课程,学生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模式图、实物标本、形象化图片等具象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细胞教学内容为例,本文体会到:教材上描述的均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胞结构,对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缺乏形象化认识。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制作"细胞立体结构模型"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实物模型不仅能够诠释生物科学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事物的原貌,对其记忆、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实物模型组织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把握知识重点,避免产生杂乱感、琐碎感,提升教学效果。

2.2 复习课程

生物教学中,复习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 授课程。实际上,在复习课上,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抽象模型能够实现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的目标。这样构建的抽象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生命运动的形式及规律,而生命运动属于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运行形式,只有将其纳入一个系统或者模型之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联系。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思路将知识循着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基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同时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过程,从而建构激素的概念;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3 习题课程

在习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思想解答题目或者指导学生基于题干条件自主构建模型解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生物现象限于客观条件,不能通过直接实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习题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我在必修二的多堂习题课上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将解答内容转化为图示或者公式形式,以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来描述解题思路。例如,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中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以及概率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的乘积。

篇9

一、学好高中生物课的要求

(1)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2)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使自己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篇10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高中生物课程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激发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高中的衔接呢?

1.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关爱生命、热爱生物、热爱生物教育,站在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更加积极、热情、认真地对待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去影响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课堂内、外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关爱学生的心智成长,联系社会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并正面引导。如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用药观;正确对待疾病或疫情的态度;抗生素滥用、乙肝歧视、灰霾、沙尘暴、海洋之争等问题;这些话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问题探讨、正文、图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思考与讨论、课后练习、生物实验等。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3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如对校园绿化树种进行挂牌和分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植物结构、了解植物的分类;办生物小报,让同学们交流分享成果;举行课前5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活动,增加阅历;开展实践活动如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等,使学生感悟到生物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在活动中进行爱护绿化树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教材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着重于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个点”,建构知识网。“三个点”分别是:连接点即在初中学过且已掌握,高中必备的知识点;间断点即初中学过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深化点即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的知识点。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为例进行说明:

知识网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花的结构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动植物进化的系统树;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联系等。

如何落实好“三个点”,并构建知识网络?具体策略如下:

2.1通览初高中的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互补和递进关系,明确高中生物学习必备的初中基础知识。主要衔接点举例:

2.2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高中问题的研究。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学校可以给生物教研组配一套高中生物教材,以便组织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在集体备课中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在教学中把这些衔接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在导学案中设置“知识链接”栏目,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这些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必备的。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充分发挥本地“名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教研员为轴心,充分利用教师工作群,分享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展示优秀的导学案、课件等,交流教学、衔接教学,培养、培训教师,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教研合力,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术先行、方法创新、求真务实的教师团队,迎接生物教育的春天。

3.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生物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并向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应付结业会考,教师圈范围、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存在,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故初中生物教学要在建立稳定、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武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学方法有创新并更趋成熟。

3.1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和方法,并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语言要准确并专业。如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接地气,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复杂的结构问题、动态问题,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巧用小诗歌、成语、俗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运用谐音记忆、口诀记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的准确度。

3.2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使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得出,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5个共同要素:⑴新颖的导入;⑵以生为本的活动与展示;⑶多感官参与;⑷非同一般的反馈;⑸充满快乐元素。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4个特点:⑴生本,以学生为中心;⑵有效,效率高、效果好;⑶有情,渗透情感,充满快乐;⑷有变,有变化,有活动,有生成。

3.3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提高使用效率。学校要加强生物专用实验室建设与投入、配备实验员而不是保管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中感悟真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指导学法上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并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4.1阅读。认真、全面地阅读理解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教材主要是为同学们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生物教材至少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文字、图像、练习系统。读书要三个系统一起读,配合起来读;读书要拿起笔,做合适的记号,每读一次要做一种记号;读后要有一个反思过程,本节内容有哪些专业术语、重点语句、重点图形、生理过程、实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读出问题、读出感觉、读出收获来。

4.2听课。听课要有准备,它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听讲要听思路,教师授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可能是演绎的方法,也可能是归纳的方法,或两者兼而有之,要在思路中受到启发,培养科学的、有条理的、又是灵活的思维习惯。听课要听出问题,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并没有理解而成为问题的问题,这是最普通的,也可称为初级性的问题;二是诱发的新问题,即诱发产生的已超出本次课题范围的问题;三是对教师的讲解或教科书的叙述不满足、挑刺儿性问题。听课要适当笔记,笔记不一定要有笔记本,可以在教材的空白、旁批栏适当记载,或先草写在草稿纸上,课后再整理到笔记本上,笔记不是对老师展示内容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再思考加工过程。

4.3整理。学生在学习一节、一章、一书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方法有概念图法、提纲法、列表法。概念图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区别相似的概念。教师可先给学生构建大的概念图再让学生去添加枝叶,可列出表格的比较项目让学生完成,以逐渐训练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益。

4.4答题。知识储备是答题的基础,学会答题的根本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的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阶段的很多题目相似,往往设置了层层关卡,需要拨开云雾才能见真理,这需要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一是适当记号,细细读题,不需一味求快;二是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把碰到的与平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当做新题来做;三是要准确读题,在读题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出哪些是有用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同时也要找出哪些是隐含条件,要将之利用,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试卷或练习的评讲,要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把握题目信息。非选择题,需要学生用相关术语、语句来描述现象、过程、结果、结论,往往是学生的拦路虎,这需要在平时适当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重视起来,有的放矢的对一些重点知识块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5.会考导向上的衔接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考题类似,也要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突出“基础与能力相融”,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要在考查内容、题型设置、考查方向、重难点等方面都逐步衔接生物高考,服务于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初中会考中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服务于高中的“神经调节”、“食物链食物网”的内容在高考“生态部分”也是重点。如突出核心概念、重视图文转换和实验考查,这对高中生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一、探究之前做好知识的准备工作

任何探究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时候,无论是选择探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等环节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在实际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才能够依据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探究的指导,保证探究实验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开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绿叶中色素可以溶解于无水的乙醇中,因此用它来提取色素。色素能够溶解于层析液中,然而,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相同。溶解度高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相对较快,反之则扩散的较慢。类似这样,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就明确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原理,这样,在接下来具体怎样设计实验,如何进行探究活动等学生就会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出现大方向的错误。

二、选择恰当的探究课题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中,选择探究课题是第一步。由于探究性实验中,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的课题既要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同时又要是处于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课题。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细菌”、“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这些探究课题,无论是在探究价值还是探究难度上都比较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只有选对了探究课题,接下来的探究实验才能够有效的开展。

三、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整个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的设计工作是其中的重点部分。然而,很多教师在这个环节往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管的太多,要么管的太少。一些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时候,不敢对学生放手,尤其是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采取一手包办的方式,把实验的每个步骤都明确地列出来,然后让学生照着实验步骤一步步地进行实验操作。要知道,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验的设计部分是整个探究活动的核心,如果这个环节由教师一手包办,那么也就失去了探究性实验的意义。而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还有一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管的太少,该指导的地方也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事实上,在高中阶段,大部分的探究性实验在单纯依靠学生能力的情况都很难设计实施,因此,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与适当的指导。总之,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管的太多,也不能完全放手,而是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就是说,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四、重视实验后的评价活动

长久以来,探究性实验之所以不受重视,与缺乏对探究性实验进行评价的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在完成实验以后,教师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于是很多教师只能简单的用“好”与“不好”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究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在评价中无法体现。事实上,在新课标中,对于实验技能的评价有案例表格,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时候,就可以模仿这个案例表格来对每一项实验技能进行具体的评价。这样,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后,实验后的评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

总之,探究式实验作为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要形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开展。当然,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模式中,在实施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然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到,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只要坚持下来,生物教学活动必然会在探究性实验的帮助下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徐江余.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年03期.

篇12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篇13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已取得的进展

1.开展互动式教学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学校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增加到了日常教学内容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递进的方式融合进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相影响,以一种互动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得心应手。

2.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这样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由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理解演变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备课,在课堂上将相关素材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第一眼了解到知识的正确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性知识容易理解错误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汲取知识。

二、新课改环境下对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1.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融入生物学教学中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怎样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实验室,敢于创新,结合探索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协作式探索型教学

协作式探索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依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研究任务,以学生分组的方式将研究任务细化,同时使用多种试验工具来辅助任务的完成,最后撰写报告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方式。

3.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掌握生物学知识。而建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无疑迎合了这样的理念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提升自己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在兴趣中探索、发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作为课堂的延伸,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及实践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及反思

虽然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增加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比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味地以学生为主导而不去纠正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很容易影响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避免在探究问题时对于探究对象的选择上犹豫不决;②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收集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验不足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只有将学生朝正确的方向上引导,掌握起知识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将课堂与实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多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