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员工岗位晋升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员工岗位晋升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员工岗位晋升总结

篇1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公司员工岗位晋升工作总结

“__”期间,我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按照___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___部令__年第__号)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以规范备案登记办理、全面推行酒类溯源制度为中心,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为重点,以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为目的,切实加强对酒类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确保酒类市场的繁荣稳定。现将我区“__”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年办理酒类流通企业备案___家。其中:批发兼零售企业___家、零售企业___家、餐饮服务企业___家。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成立___

自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___》(宿政发〔__〕__号)下达后,区商务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酒类流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埇桥区酒类流通工作工作方案》,提高酒类流通市场整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围绕目标任务、运行机制、管理范围、运作和管理方式、保障措施、加强领导等方面,从全区的实情出发,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工作意见。尤其对加强领导,分工配合,成员之间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为形成合力促进酒类流通管理工作规范化,净化我区酒类流通市场,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3、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埇桥区商务局按“先城区、后乡镇,先抓批发、后抓零售”的工作方针,首先从市区批发企业着手,开展了对酒类生产、批发企业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和备案登记工作。在最炎热的夏季,埇桥区商务局___精干人员在城区范围内,挨家挨户调研我区酒类流通企业资料。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确保我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加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酒类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办法》深刻理解和认识,我区印发了酒类宣传单、宣传画册___份。广泛宣传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营造共同遵守《办法》的规定氛围,为有效地开展埇桥区酒类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依法行政,办理登记

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办理是酒类监管工作的重心之一,为搞好登记办理工作,完善登记办理程序,埇桥区商务局对经营资质、申请资料、办理手续、办理时限进行明文规定,实施阳光操作;在办法登记工作中,我们有专人负责,建立台帐,做好《随附单》的发放、领取、登记、保管等各环节的工作。做到了没有酒类批发许可证的企业坚决不能发给随附单,防止将随附单发乱,失去其控制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点多、线长,由于今年工作刚起步,加之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有:

一是实行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制和经营溯源制,是酒类流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点工作,但绝不是管理工作的全部,大量的工作是对酒类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二是建议对现有酒类管理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

四、“__五”年工作思路《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___部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酒类监管的部门规章,实施酒类经营实行登记备案制和溯源制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一项全新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实,积极、稳妥地推进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酒类经营者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自觉性,确保我市酒类流通市场的健康和安全。

二是进一步规范酒类经营行为,严格实行酒类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对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的企业要及时整改,指导企业不断完善和规范经营管理。

在酒类商品交易过程中保证质量安全,保证酒类商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健全酒类商品安全信用档案,积极推进“放心酒”工程。

三是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

“__五”期间埇桥区将___相关执法部门,对市区集中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动。对酒的名称、原料、酒度、价格、出厂日期、生产企业、厂址等进行检查。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的白酒、散装酒的销售,防止假冒伪劣和有毒假酒流向市场。

四是积极开展“放心酒示范店”工程,建立酒类商品信用档案,对各个经销企业的资信状况、良好信用、不良信用和产品信用等信息进行记录,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警戒机制,建立优秀企业的光荣。

员工岗位晋升工作总结范文篇2

时间依然遵循其亘古不变的规律延续着,又一个年头成为历史,依然如过去的诸多年一样,已成为历史的__年,同样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诸多的感慨。__年对于白酒界来讲是个多事之秋,虽然__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但整体经济的回暖尚需一段时间的过度。国家对白酒消费税的调整,也在业界引起了一段时间的骚动,紧接着又是全国性的严打酒驾和地方性的禁酒令,对于白酒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坎坷的一年里,我们蹒跚着一路走来,其中的喜悦和忧伤、__和无奈、困惑和感动,真的是无限感慨-----

一、负责区域的销售业绩回顾与分析

(一)、业绩回顾

1、年度总现金回款___万,超额完成公司规定的任务;

2、成功开发了四个新客户;

3、奠定了公司在鲁西南,以济宁为中心的重点区域市场的运作的基础工作;

(二)、业绩分析

1、虽然完成了公司规定的现金回款的任务,但距我自己制定的___万的目标,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有:

a、上半年的重点市场定位不明确不坚定,首先定位于平邑,但由于平邑市场的特殊性(地方保护)和后来经销商的重心转移向啤酒,最终改变了我的初衷。其次看好了泗水市场,虽然市场环境很好,但经销商配合度太差,又放弃了。直至后来选择了金乡“天元副食”,已近年底了!

b、新客户拓展速度太慢,且客户质量差(大都小是客户、实力小);

c、公司服务滞后,特别是发货,这样不但影响了市场,同时也影响了经销商的销售信心;

2、新客户开放面,虽然落实了___个新客户,但离我本人制定的___个的目标还差两个,且这___个客户中有___个是小客户,销量也很一般。这主要在于我本人主观上造成的,为了回款而不太注重客户质量。俗话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经销商的“实力、网络、配送能力、配合度、投入意识”等,直接决定了市场运作的质量。

3、我公司在___已运作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来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做到“重点抓、抓重点”,所以吸取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今年我个人也把寻找重点市场纳入了我的常规工作之中,最终于__年__月份决定以金乡为核心运作济宁市场,通过两个月的市场运作也摸索了一部分经验,为明年的运作奠定了基矗

二、个人的成长和不足

在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关心和支持下,__年我个人无论是在业务拓展、___协调、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心态的自我调整能力增强了;

2、学习能力、对市场的预见性和控制力能力增强了;

3、处理应急问题、对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把握能力增强了;

4、对整体市场认识的高度有待提升;

5、团队的管理经验和整体区域市场的运作能力有待提升。

三、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1、平邑市场

虽然地方保护严重些,但我们通过关系的协调,再加上市场运作上低调些,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况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证明,经销商开发的特曲还是非常迎合农村市场消费的。在淡季来临前,由于我没有能够同经销商做好有效沟通,再加上服务不到位,最终经销商把精力大都偏向到啤酒上了。更为失误的就是,商又接了一款白酒――沂蒙老乡,而且厂家支持力度挺大的,对我们更是淡化了。

2、泗水市场

虽然经销商的人品有问题,但市场环境确实很好的(无地方强势品牌,无地方保护----)且十里酒巷一年多的酒店运作,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后来又拓展了流通市场,并且市场反应很好。失误之处在于没有提前在费用上压住经销商,以至后来管控失衡,最终导致合作失败,功亏一篑。关键在于我个人的手腕不够硬,对事情的预见性不足,反映不够快。

3、滕州市场

滕州的市场基础还是很好的,只是经销商投入意识和公司管理太差,以致我们人撤走后,市场严重下滑。这个市场我的失误有几点:

(1)、没有能够引导经销商按照我们的思路自己运作市场,对厂家过于依赖;

(2)、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合适的其他潜在优质客户作补充;

4、整个__年我走访的新客户中,有___多个意向都很强烈,且有大部分都来公司考察了。但最终落实很少,其原因在于后期跟踪不到位,自己信心也不足,浪费了大好的资源!

四、__年以前的部分老市场的工作开展和问题处理

由于以前我们对市场的把握和费用的管控不力,导致__年以前的市场都遗留有费用矛盾的问题。经同公司领导协商,以“__发展”为原则,采劝一地一策”的方针,针对不同市场各个解决。

1、滕州:虽然公司有费用但必须再回款,以多发部分比例的货的形式解决的,双方都能接受和理解;

2、微山:自己做包装和瓶子,公司的费用作为酒水款使用,自行销售;

3、泗水:同滕州

4、峄城:尚未解决

通过以上方式对各市场问题逐一解决,虽然前期有些阻力,后来也都接受了且运行较平稳,彻底解决了以前那种对厂家过于依赖的心理。

五、“办事处加经销商”运作模式运作区域市场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近年来的市场状况,我们一直都在摸索着一条运作市场的捷径,真正体现“办事处加经销商”运作的功效,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市场环境要好,即使不是太好但也不能太差,比如地方保护过于严重、地方就太强等;

2、经销商的质量一定要好,比如“实力、网络、配送、配合度”等;

办事处运作的具体事宜:

1、管理办事处化,人员本土化;

2、产品大众化,主要定位为中档消费人群;

3、运作渠道化、个性化,以流通渠道为主,重点操作大客户;

4、重点扶持一级商,办事处真正体现到协销的作用;

六、对公司的几点建议

1、加强产品方面的硬件投入,产品的第一印象要给人一种“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感觉;

2、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薪酬体制,使之更能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样板市场;

4、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

总之__年的功也好过也好,都已成为历史,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__年,站在__年的门槛上,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丰收和硕果累累!

员工岗位晋升工作总结范文篇3

__年即将过去,伏案沉思,一年来,作为城区营销部负责人,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局(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决战网建”为动力,竭力追求“三满意”,加强部门管理,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与部门员工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主动向“市场经理”转型。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学习等方面汇报如下,请领导___:

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较好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1、脚踏实地,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随着网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访销员向客户经理过渡,如何在这种职能的转变中不影响销量完成部门目标任务,是我今年思考较多的问题。在局(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带领部门员工转变观念,学习___烟草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严格执行营销科的每个销售策略,在深化服务的同时脚踏实地确保销量。

首先合理地制定营销计划,将部门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到每位客户经理头上,提高了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并利用早会总结安排、要求客户经理随时对比客户销售周期变化,在拜访中帮助客户清理库存、抓住促销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补货等措施,以“不放过一个销售机会”为口号,通过细化销售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既保证了访销员的职能转变,又没有影响销量:今年__-__月完成总销量30519.21箱,占计划的___%,比去年同期上升2857.07箱,约___%。

2、抓落实,花大力气做好品牌培育工作

(1)随着工业企业的不断重组和品牌的不断精减,现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深刻认识到要解决这一症结,必须做好目标品牌的培育与推广工作。根据局(中心)“三个方向两个重点”要求,带领部门员工抓住目标品牌宣传不放松,下苦功夫做好品牌置换与新品牌的上摊工作,通过统一口径宣传、零包上摊、每天早会重点强调、选择重点经营户以点带面、借助促销活动扩大影响力及客户库存量等手段进行,并要求客户经理站在客户利益角度做好解释工作,将行业信息带与经营户,使他们转变观念,互动起来做好品牌培育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积极的工作,使“时尚宏声”、“醇香红梅”等品牌成功置换了“盖红河”,减低了市场压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前者更是由最初的___条上升到如今的___条;“红白盖天”上摊率达___%以上,其它目标品牌上摊率也达到分公司及局(中心)要求。

(2)加大重点品牌宣传力度。重点品牌是公司利益的支撑,我作为城区市场经理更是时时以提高重点品牌销售为目的,要求客户经理将重点品牌溶入到每天的拜访和客户分析中,见缝插针地宣传。不仅如此,更是要求客户经理熟悉各品牌毛利,有针对性地宣传高毛利品牌,尽最大可能创造更大经济效益。__-__月部门创利占全公司的___%。

二、以“决战网建”为动力,狠抓基础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1、严格要求,提高各项基础工作质量

我深刻地意识到,___网建“精细、严谨、扎实、创新”的作风贯穿于工作的各项环节中。因此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的营销报告、早会记录等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在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中提升质量,带领整个营销部做好网建基础工作,使雁江城区营销部的网建基础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并得到省、市网建检查的一致好评。

2、做好电话订货初期摸底工作、电子结算推广工作

作为城区市场经理,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电话订货、电子结算工作的推进。带领客户经理收集客户基础资料,做好卷烟销售系统信息维护,确保了电话订货软件正常运行。采取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紧俏品牌的吸引、耐心周到的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电子结算,距今发展在线代扣___户,圆满完成局(中心)下达的___%(___户)指标。并在提升入网率的同时积极反馈结算中存在问题,加强与银行方的联系,做好客户思想工作,努力提高结算成功率。

3、竭力追求“三满意”,大力提升服务质量

从以销量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营销部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我深刻意识到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网建质量的关键,带领客户经理随时随地处理好与客户关系,倡导“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服务理念,真心为客户:一方面积极配合厂方进行品牌宣传活动,并及时反馈销售信息,使各厂方业务员与我们合作愉快;另一方面想尽办法为零售户排忧解难,妥善处理客服矛盾,使经营户与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现客户满意度调查城区平均分值达到___分以上,其中不满多为对紧俏品牌供给不足及赢利方面,对我人员无不满现象。

4、强化专销结合工作,确保专销结合落到实处

要实现“决战网建”的目标,专销结合是关键。作为专销结合会主持人,我严格按公司要求坚持一周一次召开专销结合会,与呼叫中心、稽查中队、配送中心负责人互通信息,并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在平时也与各部门密切联系,及时处理___,并制定“有问有答”制,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全员专卖”意识,要求客户经理将自己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中掌握的市场情况及时提供给稽查员,互相配合净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客户经理的转型

加强管理,规范客户经理行为,确保工作的到位也是我今年工作的重心。观念的更新是首要因素。我首先将自己获取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传达给客户经理,使全员转变观念,培养工作自觉性;其次通过跟访、市场检查、平时工作调查等形式规范客户经理拜访行为,并分析各客户经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宣扬亮点、指导不足,尽量使全员业务素质全面提升。

为使客户经理拜访真正有价值,我通过实际跟访寻找最适合的拜访方法,拜访由最初平均每天普访___户到如今每天___户分重点和侧重点,这样既保证了客户经理每天的拜访频度,也降低了客户经理说话疲劳度,杜绝了走马观花现象,提升了拜访质量;强调临江片区客户经理在提升拜访质量的同时做好转供户管理工作;要求餐饮组在对老客户访销服务到位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市场,减小市场盲点;重视客户投诉,特别是紧俏货源分配上加强管理,将之与客户经理工作质量结合,如查实严惩不待。加强自我督促,部门全员合理制订每日、每周、每月工作安排,互相监督,使工作逐渐向程序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客户经理基本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我深知,“网建学___”,学的不仅是“形”,更重要的是“神”,要达到这一高度,真正成为一名“市场经理”、“客户经理”要的就是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为此,我制订了每周五召开部门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传达文件、市场分析、学习业务知识等,这一固定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全员综合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些举措,我部门忧患意识较高,素质有所提高,学习习惯有所加强。我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杂志了解行业动态(范本),学习收集营销知识,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努力向“市场经理”转型。

五、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起到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增强了部门凝聚力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抱以极大的热情,才能极大地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我正是用这种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企业,按照市场经理的职能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当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毫不犹豫放弃个人利益。针对城区营销部以女职工多的特点,我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首先以身作则,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不拉小团体,任何人违反原则,绝不袒护包庇,正确处理,但在他们有困难时,又积极给予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举措,把一个纪律严明、客观公正但富有人情味的部门规则烙在大家心里,规范了全员行为,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整体战斗力。作为一线销售部门负责人,“五条禁令”更是牢记在心,从未收受厂方任何馈赠,无愧于心。今年,我已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___员,始终以一个优秀党员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严于律已,起到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六、存在的不足

虽然不断学习,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经理”还有一定距离;做事认真但思维还欠缜密;干劲足,但创新意识还较少。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学习,重“内涵”,主动转型,迎接挑战;

2、加强动脑思考能力,在工作中多想办法、出点子;

3、加强___协调能力;

4、带领员工提升服务水平,帮助客户赢利,提高客户忠诚度;

5、继续加强目标品牌培育工作。

篇2

一、员工职业发展简述

员工职业发展是指员工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员工职业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就员工个人不断追求,经过企业和个人的认可找寻并适应职业角色,从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感;二是企业帮助和鼓励员工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制订个人职业目标,为员工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就员工职业发展进行探讨。

二、企业关注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吸引、激励、保留优秀员工的关键因素

哈佛大学教授哈克曼(Richaad Hackman)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具备内在吸引力和价值的工作包括五大关键因素:工作的多样性和个人发展机会;对于工作的认同感;相应工作具有意义;独立、自主;成就感。一个能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有效平台、设置清晰通道的企业往往更受优秀人士的青睐。作为国有企业,薪酬水平往往不会比外企甚至民企更具优势,关注员工成长,建立职业发展阶梯就成为吸引、保留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员工进入企业真正体验工作后,员工的个人发展机会往往比薪酬福利更能留住和激励人才。毕竟对员工来说,“拿钱干事”和“力争上游”之间还是有巨大差异的。根据美世最新的《2010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结果,除了最为流行的“非物质奖励”之外,排在第2至第4位的被最多公司采用的措施,都和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有关 。

2.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赢得员工献身精神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使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成功。企业切实关注员工职业发展,设置职业发展通道,搭建个人发展平台,为员工发展提供培训和支持,都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关注员工职业发展,给员工所需要的,将极大地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我要工作”变为“我乐于工作”。

3.是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之一

关注员工职业发展,能正确引导员工认识自我,结合企业发展找准自我定位,提高员工自身追求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缺什么,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员工学习什么;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成长成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设立通道,鼓励员工不断寻找差距,提高职业能力,有助于员工在技术、技能、管理等各方面不断提高,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实现员工自我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企业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单一

在多数企业中,员工晋升只能单纯地依靠行政职务(职位)晋升。然而行政职务(职位)晋升阶梯的数量毕竟有限,仅仅以此来促进员工的发展局限性越来越大。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就把精力转移到了谋取职位晋升方面。不擅长管理的优秀技术人员转变角色之后,容易给企业带来双重的损失:一是因为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所遭致的损失;二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管理者而遭受的损失。

2.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职业晋升阶梯有限

过少的职业晋升阶梯设置,让员工容易丧失进取和提升自我的欲望。阶梯的有限就意味着可晋升职位的减少,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位晋升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明知发展无望自然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了。而对于成功晋升的员工来说,他们的目标已到尽头,没有了目标员工往往会停滞不前。笔者所在公司员工职业晋升阶梯曾经也是十分有限,而公司年轻人又多,占职工总人数的71%,综合素质又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0%及以上。这个年龄段员工的学习和求职欲望十分强烈,而他们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以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也使他们对职业发展需求更为迫切,对职业发展空间要求更为广阔。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个人职业的发展。有限的晋升阶梯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重复固定的岗位工作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就企业而言,很多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基本上是重复劳动,挑战性不强。特别是在作业高度细分、流水线生产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可能就是每天高频率的拧一个螺丝,工作单一、枯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员工的工作激情不再,职业倦怠滋生。

4.处于职业生涯稳定期的员工发展潜力容易受阻

对与正处于职业生涯稳定期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工作岗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需要通过职业发展平台展现自我,肯定自我,以进一步激发工作潜力。如果没有有效的职业发展,员工的发展潜力将停滞不前。

四、改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从构建职业发展通道、配套人力资源制度、搭建员工发展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方面着手,给每一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发挥个人潜力并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多通道的纵向职业发展阶梯

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具有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和实际情况,为广大员工设立多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是继续保持传统的管理(职位)发展通道,员工可以走管理序列,通过走上管理岗位,承担更多应负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二是建立专业上的晋升通道。员工可以注重个人专业技能发展,通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经验和技能的提升,成长为技术专家、企业技师和首席员工。三是建立咨询服务晋升通道。员工可以依托技术的积累、经验阅历的丰富成长为专业岗位服务的咨询人才、指导专家。笔者所在公司正是这样实施的:合理设置了管理序列职位晋升接替:办事员-科员-业务主管-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同时打破了管理和非管理的界限,非管理人员也可以走向管理岗位,循级而上。同样,员工可以选择技术系列,通过职称评聘、技能考核,员工可由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家,或由技工-高级工-技师-首席员工。此外,公司员工还通过自我工作经验总结、知识的积累成为为企业“兼职培训师”、“企业培训师”、“高级培训师”。

2.拓宽横向职业发展通道

(1)在非管理岗位是实行一专多能。要求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与领会本岗位上下游的能力要求,丰富自身的技术内容,增强自己的岗位选择、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公司要求污水处理运行工除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外,还要学习一定的维修知识,以及时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简单设备故障问题。机修工不仅要求精通某一工种(如钳工)技术,同时要熟练掌握其它工种(如电工、焊工等)技术,还要涉猎污水处理知识。

(2)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通过跨单位、跨职能的横向岗位交流和轮换,增加员工工作内容,丰富工作经历,增强员工工作新鲜感,多方位提高员工素质。笔者所在公司通过“机关管理人员下沉、基层员工上派、各单位班组与班组之间、基层单位之间进行岗位轮换”等形式,盘活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广大员工积极性。

通过一专多能和岗位间的轮换,员工被给予了多样的视角,每个人都有发挥其全部潜能的空间,将有效解决员工职业倦怠问题。

3.建立与员工职业发展相匹配的薪酬体系

(1)基于企业宽带薪酬制度,设置双向工资晋升通道。根据企业的岗位(职位)合理划分岗位类别(岗位族),并科学设置岗位等级。每个岗位等级的薪酬水平不再对应为一个值,而是一个范围。员工可以通过岗位等级的纵向上升实现晋升,亦可通过岗位薪档的横向右移实现晋升。

(2)加大技术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建议通过实施岗位技能结构工资制、技能津贴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对薪酬的影响,引导员工学技术,促进员工在专业上的发展。笔者所在公司实行的是岗位结构工资制,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通过调整技能工资所占工资结构比例,由原来的5%调增到8%,加大员工技术水平对薪酬的影响。

4.建立与员工职业发展相协调的用人机制

探索推行根据员工能力、业绩、成果晋升员工的“破格式”管理机制。大力推行竞争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企业应建立健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管理制度,如岗位出现空缺,尽可能首先考虑内部竞聘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实现优胜劣汰,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5.提供培训服务,提升员工能力

员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员工自我的提升需要培训的支撑。企业应针对每个岗位设置清晰的职位描述,明确任职资格,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每年结合员工能力评价、个人发展愿望以及岗位胜任核心能力要求,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通过技术与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体验与岗位实践、短期外训等多种的培训形式,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加快员工职业发展。

篇3

对个人来讲,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职务晋升将带来员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外部选择机会等。

对企业来讲,内部职务晋升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如货币激励),晋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的长期行为。晋升前企业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组织成员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往往根据员工的短期业绩进行货币奖励。这种激励就主要是短期的激励,有可能驱使组织成员更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第二,企业从内部晋升优秀员工,能使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员工受惠于企业发展的成果。相对于外部招聘,企业从内部提拔合适的人选更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三,内部晋升的员工已经认同企业的价值观,熟知企业的运作,比外部招聘的员工有更强的适应性与融合性。第四,内部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来者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感。

但是,企业把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务晋升的等级是有限的。企业只能晋升少数员工,而不能象货币激励那样,同时奖励大多数人。第二,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即使最优秀的人才,其晋升的次数也不可能很多。而企业对员工则可经常进行货币奖励。第三,由于晋升机会不多,同事之间会因为争取晋升而产生竞争,从而可能影响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晋升具有激励与选拔管理人员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会存在冲突。奖励功能是对员工过去的优秀业绩进行奖励。选择管理人员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在现有岗位上业绩优秀的员工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有兴趣做管理工作。典型的例子是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一定能当出色的经理。在现有岗位上有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更高层的职务。但在晋升的激励下,被晋升者可能会不断要求晋升,直到最后到达力不从心的职位为止。而他(她)将会在这个力不从心的职位上完成其整个职业生涯。[2]

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晋升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为了晋升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收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当员工认为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得到了晋升,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也升迁了,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时,他们就会认为企业违反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并重新评价与调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包括降低对企业的心理承诺、增加离职的意向、寻找跳槽机会或者马上跳槽等。[3]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晋升这一重要的激励措施,又尽可能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晋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无法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的情况下,使大多数很不错的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保持敬业精神,是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坚持晋升公正性原则是发挥晋升激励作用,并消除晋升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公正性理论的发展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标准,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组织公正性(OrganizationalJustice)的研究文献中,公正(Justice)与公平(Fairness)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本文对公正与公平也不做区分。

最早研究公正性问题的是社会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企业管理学术界开始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公正性问题。组织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或分配公正性(DistributiveJustice)、程序公正性(ProceduralJustice)与交往公正性(InteractiveJustice)三种类型。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企业决策结果的公正程度的评价;程序公正性是员工对产生决策结果的过程的公正程度的判断;交往公正性则涉及人际交往的方式的公正程度。

早期的公正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果公正性。结果公正性与利益或代价的分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最关心的决策结果包括业绩评估、工资与奖励分配、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机会等。员工往往会将自己所得利益与所付代价(如工作负荷、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与工作的时间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对待。[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程序公正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不但关心决策结果是否公正,而且非常关心决策过程的公正性。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员工认为企业的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即使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员工往往也会接受这些结果。程序公正性的基本原则包括

(1)管理人员根据准确客观的信息做出管理决策;

(2)管理人员不带个人偏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3)员工有权对涉及自身的管理决策发表意见与建议;

(4)管理人员应善意听取员工对决策结果提出的不同意见,做到有错必纠;

(5)企业各项决策应符合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程序公正性理论认为,人们重视程序公正性,是因为:(1)人们相信公正的决策程序会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4](2)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员工作为团队中成员的价值;[5](3)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情感与智力的尊重与赏识。[6]

1986年,贝斯(Bies)和莫格(Moag)提出了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的公正待遇的程度。交往公正性究竟是公正性的一个独立成分,还是包含在程序公正性中的一个子成分,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贝斯(Bies)等人认为,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方式。管理人员真诚、礼貌、平等地与员工交往,能够提高员工感觉中的交往公正性。交往公正性能体现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尊重,有助于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7]

学术界对组织公正性的组成成分一直有不同观点。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和程序公正性,贝斯(Bies)和莫格(Moag)在1986年提出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之后,仍有许多学者认为交往公正性是程序公正性的子因素。Cropanzano在2001年的研究中认为:“三类公正性其实是同一类公正性”。笔者在2002年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组织公正性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确证性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都表明,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同属组织公正性的三个二阶因子。这说明,组织公正性划分为程序公正性、结果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是合理的。

同时,三类公正性既有区别,又显著相关,互相影响。但学术界对于三类公正性相互影响的方向则仍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理论分析也没有进行实证检验。从客观的角度看,公正的决策程序更有可能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而从主观的角度看,人们感觉的结果公正性也会影响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程序公正性的公平启发理论(FairnessHeuristicTheory)认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先后次序对人们感觉的公正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人们先得到决策程序的信息,后得到决策结果的信息,则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对总体公正性的影响将大于结果公正性,反之亦然。[8]因此,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是公正的,则他们更有可能认为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不公正,他们就会认真审视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并更倾向于认为决策程序不公正。交往公平性涉及决策程序与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员工(或上下级之间)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程序公正性),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尊重员工,对待员工的态度是否诚实、平等(交往公正性)。即使在决策结果出来之后,或者决策结果已难以更改,如果管理人员能耐心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也能提高员工感觉的结果公平性。因此,三类公正性的相互影响应该是双向的。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正性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交往公正性是预测员工工作满意感、归属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科洛夫斯基等人认为,组织公正性会增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9]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三类公正性的关系。

三、职务晋升决策中的公正性原则

1.员工对晋升结果公正性的判断

在职务晋升决策中,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晋升决策结果的公正感。结果公正感来自于员工认为合适的晋升人选是否最后得到了晋升。员工通过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候选人的能力与贡献进行比较形成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如果最终晋升的人选与员工心目中的人选一致,员工会认为晋升结果是公正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公正的感觉。人们的公正感是通过对比形成的,而人们在进行对比时,往往有偏袒自我的倾向,即人们很容易高估了自己的投入(业绩、贡献、能力)而低估了他人的投入。公平感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如果结果对自己不利,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相反,如果出现了对自己有利而不公平的结果,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负疚感,但不会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而会寻找种种理由让这种情况在自己心中合理化,甚至会采用某种办法维持这种情况。[8]因此,一方面晋升成功的机会少,晋升的结果通常只有一个成功者;另一方面因为人们公平感的倾向性,当晋升结果公布时,多数未能晋升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2.晋升决策程序公正性的五个原则

程序公正性指人们感觉的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在内部晋升决策中,程序公正性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公开性原则:在内部选拔前,管理人员应向员工公开选拔的标准与程序,如对业绩、技术、资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等。

(2)客观性原则:指决策者应准确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真实业绩与能力。

(3)一致性原则:选拔程序与规则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袒与偏私,并保持规则的连续性。

(4)双向沟通原则:包括员工的发言权以及管理人员的解释。在选拔过程中员工应有权参与推选候选人,并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管理人员应倾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员工解释晋升的标准、程序与结果。

(5)结果可辩驳性原则:员工有机会向管理人员提出自己对晋升结果与决策程序的疑问或异议。[9]

如果决策有误,应该加以纠正。

程序公正性保证了晋升程序的公正、公平与公开。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公正的决策程序能使员工相信企业有健全的制度,相信领导的权力是正当合法的。这种健全的制度能降低员工感觉的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

3.交往公正性的内涵

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公平对待的程度。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的形式。例如,决策者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还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决策者是郑重地向员工解释选拔标准、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还是在别的场合中不得已地顺便做一些解释。交往公平很重要,它关系到员工是否有真正的发言权以及员工是否愿意发表真实的意见。管理人员在与员工的交往中是否诚恳、礼貌、平等都会影响员工发表意见的意愿与勇气。上级在交往过程中诚实平等地对待下属,表明了对下属的尊重,能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

四、坚持职务晋升公正原则的作用

1.晋升结果公正性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感晋升结果公正性简单来说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谓合适的人就是被晋升者的管理能力、品德、贡献、个性等各方面都符合晋升职位的要求。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对于被晋升者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对其他员工也有长期的激励作用,能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期望,正确引导员工今后的行为。组织公正理论指出,结果公正性与员工对个人回报的满意度有关。个人的职业生涯往往只由几次晋升构成。公正的晋升结果能提高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满意度,晋升结果不公平则会增加员工的离职意向。􀀀

2.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晋升程序公正性是保证选拔人才质量的关键。程序公正性要求选拔程序公开、客观、接受监督,如果决策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发现,以有效防止非程序的、不合法的因素(如拉关系、拉选票、送礼行贿、造谣诬告等不正之风)干扰职务晋升过程,从而保证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被提拔到适当的岗位上。坚持职务晋升的程序公正性并不是要达到统一一致的决定,也不是要通过折衷调和每一个人的观点、需求和利益以赢得人们的支持。要实现程序公正,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要放弃他们在制订决策、规则、程序等方面的权力。程序公正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好的思路,而不介意这一思路是由很多人提出的,还是某个人提出的。因此,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3.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找到自己可遵循的晋升规律。公正的选拔程序可使每一个渴望晋升的员工理解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他想要晋升的岗位的选聘标准,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当它对人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时,就会诱发出强烈的行动动机,使人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员工从取得现在的岗位开始,就着眼于下一个职位的目标设计,并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同时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4.程序公正性能消除或部分消除得不到晋升的员工的负面情绪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人们不仅十分重视决策结果,而且同样重视决策过程。不能如愿晋升的员工会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会审查整个选拔程序的公正程度,如果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就可能加重他们的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只有当他认为晋升程序是公正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相信结果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使员工在选拔过程中有机会发表意见与建议,有机会向管理人员展示与解释自己的业绩与才能,从而增加了员工对决策过程的控制感与参与感,即使最后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也使员工对决策结果有较高的认同,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因此,如果决策体系是公正性的,无论人们在决策中获益或受损,都更可能接受决策结果并在今后工作中配合决策的实施。

5.交往公正性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晋升决策制度由企业来制定,并通过管理人员来落实与执行。程序公正性体现一个企业制度上的公正程度;交往公平性则体现企业内人际交往的公平程度。组织公正理论指出,员工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与行为。员工感觉的交往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合作精神与助人为乐的行为等。[10]晋升决策的结果往往使原来同级的同事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这种变化很容易破坏团队合作精神与原来的和睦气氛。管理人员不但应向员工解释决策过程与结果,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且要在解释与倾听的过程中做到诚实、礼貌、平等、敏感,以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情感的尊重以及对员工智力的赏识。管理人员要让员工相信,尽管他们没能获得晋升,但他们仍然是企业里有价值的、受尊重的成员。管理人员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使员工对上下级关系有较高的评价并乐意维持这种关系,同时在心目中建立起对管理人员的对等承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与承诺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信任与承诺中,从而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反之,如果管理人员在与员工交往过程中不能做到诚实公正,就会引起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样也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不满上。

五、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措施应当重视的其它问题

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并且,企业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员工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因为较高的职位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更大的权力,如果业绩优秀又未能晋升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表彰与补偿,不但会极大地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企业应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不同的晋升阶梯,[11]以体现分配公平性。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却不合适晋升到管理岗位上,从而其价值与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与报偿,他(她)就会感觉不公平。企业应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的人群制定多阶梯晋升制度。避免所有有才能的人拥挤在一条晋升阶梯上。另外,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拥有更高的管理权力,如果硬是将他们推上管理岗位,一方面他们会因为无兴趣而干不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脱离了专业技术工作,使他们经过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这种作法是用一个出色的专家换来了一个蹩脚的经理。多阶梯制度提供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一条是管理岗位的道路,另外几条是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制度使没有管理兴趣或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专业技术阶梯上升迁,既保证了对他们的激励,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六、结论

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公正性能增加员工的职业满意度。保证企业内部选拔程序公正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真正符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一晋升目的。程序公正性还能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员工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保持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晋升程序公正还能为未能晋升的员工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管理人员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改善上下级关系并倡导合作精神与互助行为。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员工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类员工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企业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丽娟.企业职位晋升中的误区及改进.领导科学,1999,(9).

[2]闵学勤.如果晋升得不到满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1):35.

[3]SuzanneS.Masterson,KyleLewisandM.SusanTaylor,IntegratingJusticeandSocialExchange:TheDifferingEffectsofFairProceduresandTreatmentonWorkRelationships.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0,43(4738-748).

[4]Konovsky,MaryA.UnderstandingProceduralJusticeandItsImpactonBusinessOrganizations.JournalofManagement,2000,26(3):496.

[5]TinaLRobbins,TimothyPSummers,JanisLMiller,WilliamHHendrix.UsingtheGroup-valueModeltoExplaintheRoleofNoninstrumentalJusticeinDistinguishingtheEffectsofDistributiveandProceduralJustice.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Leicester,Dec2000.

[6]W.ChanKimandReneeMauborgne.ProceduralJustice,StrategicDecisionMaking,andTheKnowledgeEconom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19(323-338).

[7]BowenDavidE.,GillandStephenW.,andFolgerRobert.HRMandserviceFairness:anizationDynamics,Winter1999,7-24.

[8]RussellCropanzana.JusticeInTheWorkplace—FromTheorytoPractice,Volume2b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

篇4

对个人来讲,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职务晋升将带来员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外部选择机会等。

对企业来讲,内部职务晋升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如货币激励),晋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的长期行为。晋升前企业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组织成员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往往根据员工的短期业绩进行货币奖励。这种激励就主要是短期的激励,有可能驱使组织成员更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第二,企业从内部晋升优秀员工,能使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员工受惠于企业发展的成果。相对于外部招聘,企业从内部提拔合适的人选更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三,内部晋升的员工已经认同企业的价值观,熟知企业的运作,比外部招聘的员工有更强的适应性与融合性。第四,内部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来者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感。

但是,企业把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务晋升的等级是有限的。企业只能晋升少数员工,而不能象货币激励那样,同时奖励大多数人。第二,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即使最优秀的人才,其晋升的次数也不可能很多。而企业对员工则可经常进行货币奖励。第三,由于晋升机会不多,同事之间会因为争取晋升而产生竞争,从而可能影响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晋升具有激励与选拔管理人员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会存在冲突。奖励功能是对员工过去的优秀业绩进行奖励。选择管理人员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在现有岗位上业绩优秀的员工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有兴趣做管理工作。典型的例子是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一定能当出色的经理。在现有岗位上有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更高层的职务。但在晋升的激励下,被晋升者可能会不断要求晋升,直到最后到达力不从心的职位为止。而他(她)将会在这个力不从心的职位上完成其整个职业生涯。[2]

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晋升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为了晋升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收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当员工认为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得到了晋升,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也升迁了,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时,他们就会认为企业违反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并重新评价与调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包括降低对企业的心理承诺、增加离职的意向、寻找跳槽机会或者马上跳槽等。[3]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晋升这一重要的激励措施,又尽可能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晋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无法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的情况下,使大多数很不错的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保持敬业精神,是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坚持晋升公正性原则是发挥晋升激励作用,并消除晋升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公正性理论的发展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标准,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组织公正性(OrganizationalJustice)的研究文献中,公正(Justice)与公平(Fairness)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本文对公正与公平也不做区分。

最早研究公正性问题的是社会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企业管理学术界开始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公正性问题。组织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或分配公正性(DistributiveJustice)、程序公正性(ProceduralJustice)与交往公正性(InteractiveJustice)三种类型。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企业决策结果的公正程度的评价;程序公正性是员工对产生决策结果的过程的公正程度的判断;交往公正性则涉及人际交往的方式的公正程度。

早期的公正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果公正性。结果公正性与利益或代价的分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最关心的决策结果包括业绩评估、工资与奖励分配、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机会等。员工往往会将自己所得利益与所付代价(如工作负荷、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与工作的时间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对待。[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程序公正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不但关心决策结果是否公正,而且非常关心决策过程的公正性。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员工认为企业的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即使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员工往往也会接受这些结果。程序公正性的基本原则包括

(1)管理人员根据准确客观的信息做出管理决策;

(2)管理人员不带个人偏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3)员工有权对涉及自身的管理决策发表意见与建议;

(4)管理人员应善意听取员工对决策结果提出的不同意见,做到有错必纠;

(5)企业各项决策应符合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程序公正性理论认为,人们重视程序公正性,是因为:(1)人们相信公正的决策程序会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4](2)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员工作为团队中成员的价值;[5](3)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情感与智力的尊重与赏识。[6]

1986年,贝斯(Bies)和莫格(Moag)提出了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的公正待遇的程度。交往公正性究竟是公正性的一个独立成分,还是包含在程序公正性中的一个子成分,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贝斯(Bies)等人认为,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方式。管理人员真诚、礼貌、平等地与员工交往,能够提高员工感觉中的交往公正性。交往公正性能体现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尊重,有助于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7]

学术界对组织公正性的组成成分一直有不同观点。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和程序公正性,贝斯(Bies)和莫格(Moag)在1986年提出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之后,仍有许多学者认为交往公正性是程序公正性的子因素。Cropanzano在2001年的研究中认为:“三类公正性其实是同一类公正性”。笔者在2002年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组织公正性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确证性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都表明,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同属组织公正性的三个二阶因子。这说明,组织公正性划分为程序公正性、结果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是合理的。

同时,三类公正性既有区别,又显著相关,互相影响。但学术界对于三类公正性相互影响的方向则仍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理论分析也没有进行实证检验。从客观的角度看,公正的决策程序更有可能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而从主观的角度看,人们感觉的结果公正性也会影响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程序公正性的公平启发理论(FairnessHeuristicTheory)认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先后次序对人们感觉的公正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人们先得到决策程序的信息,后得到决策结果的信息,则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对总体公正性的影响将大于结果公正性,反之亦然。[8]因此,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是公正的,则他们更有可能认为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不公正,他们就会认真审视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并更倾向于认为决策程序不公正。交往公平性涉及决策程序与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员工(或上下级之间)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程序公正性),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尊重员工,对待员工的态度是否诚实、平等(交往公正性)。即使在决策结果出来之后,或者决策结果已难以更改,如果管理人员能耐心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也能提高员工感觉的结果公平性。因此,三类公正性的相互影响应该是双向的。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正性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交往公正性是预测员工工作满意感、归属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科洛夫斯基等人认为,组织公正性会增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9]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三类公正性的关系。

三、职务晋升决策中的公正性原则

1.员工对晋升结果公正性的判断

在职务晋升决策中,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晋升决策结果的公正感。结果公正感来自于员工认为合适的晋升人选是否最后得到了晋升。员工通过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候选人的能力与贡献进行比较形成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如果最终晋升的人选与员工心目中的人选一致,员工会认为晋升结果是公正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公正的感觉。人们的公正感是通过对比形成的,而人们在进行对比时,往往有偏袒自我的倾向,即人们很容易高估了自己的投入(业绩、贡献、能力)而低估了他人的投入。公平感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如果结果对自己不利,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相反,如果出现了对自己有利而不公平的结果,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负疚感,但不会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而会寻找种种理由让这种情况在自己心中合理化,甚至会采用某种办法维持这种情况。[8]因此,一方面晋升成功的机会少,晋升的结果通常只有一个成功者;另一方面因为人们公平感的倾向性,当晋升结果公布时,多数未能晋升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2.晋升决策程序公正性的五个原则

程序公正性指人们感觉的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在内部晋升决策中,程序公正性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公开性原则:在内部选拔前,管理人员应向员工公开选拔的标准与程序,如对业绩、技术、资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等。

(2)客观性原则:指决策者应准确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真实业绩与能力。

(3)一致性原则:选拔程序与规则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袒与偏私,并保持规则的连续性。

(4)双向沟通原则:包括员工的发言权以及管理人员的解释。在选拔过程中员工应有权参与推选候选人,并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管理人员应倾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员工解释晋升的标准、程序与结果。

(5)结果可辩驳性原则:员工有机会向管理人员提出自己对晋升结果与决策程序的疑问或异议。[9]

如果决策有误,应该加以纠正。

程序公正性保证了晋升程序的公正、公平与公开。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公正的决策程序能使员工相信企业有健全的制度,相信领导的权力是正当合法的。这种健全的制度能降低员工感觉的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

3.交往公正性的内涵

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公平对待的程度。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的形式。例如,决策者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还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决策者是郑重地向员工解释选拔标准、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还是在别的场合中不得已地顺便做一些解释。交往公平很重要,它关系到员工是否有真正的发言权以及员工是否愿意发表真实的意见。管理人员在与员工的交往中是否诚恳、礼貌、平等都会影响员工发表意见的意愿与勇气。上级在交往过程中诚实平等地对待下属,表明了对下属的尊重,能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

四、坚持职务晋升公正原则的作用

1.晋升结果公正性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感晋升结果公正性简单来说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谓合适的人就是被晋升者的管理能力、品德、贡献、个性等各方面都符合晋升职位的要求。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对于被晋升者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对其他员工也有长期的激励作用,能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期望,正确引导员工今后的行为。组织公正理论指出,结果公正性与员工对个人回报的满意度有关。个人的职业生涯往往只由几次晋升构成。公正的晋升结果能提高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满意度,晋升结果不公平则会增加员工的离职意向。􀀀

2.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晋升程序公正性是保证选拔人才质量的关键。程序公正性要求选拔程序公开、客观、接受监督,如果决策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发现,以有效防止非程序的、不合法的因素(如拉关系、拉选票、送礼行贿、造谣诬告等不正之风)干扰职务晋升过程,从而保证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被提拔到适当的岗位上。坚持职务晋升的程序公正性并不是要达到统一一致的决定,也不是要通过折衷调和每一个人的观点、需求和利益以赢得人们的支持。要实现程序公正,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要放弃他们在制订决策、规则、程序等方面的权力。程序公正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好的思路,而不介意这一思路是由很多人提出的,还是某个人提出的。因此,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3.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找到自己可遵循的晋升规律。公正的选拔程序可使每一个渴望晋升的员工理解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他想要晋升的岗位的选聘标准,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当它对人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时,就会诱发出强烈的行动动机,使人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员工从取得现在的岗位开始,就着眼于下一个职位的目标设计,并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同时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4.程序公正性能消除或部分消除得不到晋升的员工的负面情绪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人们不仅十分重视决策结果,而且同样重视决策过程。不能如愿晋升的员工会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会审查整个选拔程序的公正程度,如果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就可能加重他们的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只有当他认为晋升程序是公正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相信结果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使员工在选拔过程中有机会发表意见与建议,有机会向管理人员展示与解释自己的业绩与才能,从而增加了员工对决策过程的控制感与参与感,即使最后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也使员工对决策结果有较高的认同,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因此,如果决策体系是公正性的,无论人们在决策中获益或受损,都更可能接受决策结果并在今后工作中配合决策的实施。

5.交往公正性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晋升决策制度由企业来制定,并通过管理人员来落实与执行。程序公正性体现一个企业制度上的公正程度;交往公平性则体现企业内人际交往的公平程度。组织公正理论指出,员工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与行为。员工感觉的交往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合作精神与助人为乐的行为等。[10]晋升决策的结果往往使原来同级的同事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这种变化很容易破坏团队合作精神与原来的和睦气氛。管理人员不但应向员工解释决策过程与结果,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且要在解释与倾听的过程中做到诚实、礼貌、平等、敏感,以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情感的尊重以及对员工智力的赏识。管理人员要让员工相信,尽管他们没能获得晋升,但他们仍然是企业里有价值的、受尊重的成员。管理人员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使员工对上下级关系有较高的评价并乐意维持这种关系,同时在心目中建立起对管理人员的对等承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与承诺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信任与承诺中,从而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反之,如果管理人员在与员工交往过程中不能做到诚实公正,就会引起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样也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不满上。

五、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措施应当重视的其它问题

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并且,企业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员工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因为较高的职位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更大的权力,如果业绩优秀又未能晋升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表彰与补偿,不但会极大地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企业应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不同的晋升阶梯,[11]以体现分配公平性。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却不合适晋升到管理岗位上,从而其价值与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与报偿,他(她)就会感觉不公平。企业应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的人群制定多阶梯晋升制度。避免所有有才能的人拥挤在一条晋升阶梯上。另外,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拥有更高的管理权力,如果硬是将他们推上管理岗位,一方面他们会因为无兴趣而干不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脱离了专业技术工作,使他们经过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这种作法是用一个出色的专家换来了一个蹩脚的经理。多阶梯制度提供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一条是管理岗位的道路,另外几条是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制度使没有管理兴趣或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专业技术阶梯上升迁,既保证了对他们的激励,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六、结论

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公正性能增加员工的职业满意度。保证企业内部选拔程序公正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真正符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一晋升目的。程序公正性还能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员工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保持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晋升程序公正还能为未能晋升的员工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管理人员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改善上下级关系并倡导合作精神与互助行为。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员工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类员工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企业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丽娟.企业职位晋升中的误区及改进.领导科学,1999,(9).

[2]闵学勤.如果晋升得不到满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1):35.

[3]SuzanneS.Masterson,KyleLewisandM.SusanTaylor,IntegratingJusticeandSocialExchange:TheDifferingEffectsofFairProceduresandTreatmentonWorkRelationships.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0,43(4738-748).

[4]Konovsky,MaryA.UnderstandingProceduralJusticeandItsImpactonBusinessOrganizations.JournalofManagement,2000,26(3):496.

[5]TinaLRobbins,TimothyPSummers,JanisLMiller,WilliamHHendrix.UsingtheGroup-valueModeltoExplaintheRoleofNoninstrumentalJusticeinDistinguishingtheEffectsofDistributiveandProceduralJustice.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Leicester,Dec2000.

[6]W.ChanKimandReneeMauborgne.ProceduralJustice,StrategicDecisionMaking,andTheKnowledgeEconom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19(323-338).

[7]BowenDavidE.,GillandStephenW.,andFolgerRobert.HRMandserviceFairness:anizationDynamics,Winter1999,7-24.

[8]RussellCropanzana.JusticeInTheWorkplace—FromTheorytoPractice,Volume2b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

篇5

1.2职位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教辅单位,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待遇和地位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收入是年轻馆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工龄是客观因素,无法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职称又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提升,因此,职位晋升几乎是提高收入的唯一渠道。

1.3缺乏系统的岗位胜任模型

图书馆一般会制定岗位职责或者工作细则来加强管理,但很少有图书馆制定岗位胜任条件并以其作为馆员考核的标准,也就是没有明确的素质要求来说明什么样的馆员胜任什么样的岗位。一方面,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人员流动受限于学校的统一安排,在馆员的选择上缺乏主动权,多数情况下无法招聘到理想的馆员;另一方面,即使出现空缺的管理岗位,也不知道如何测评候选人是否具备胜任该岗位的综合素质,更无法提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二、高校图书馆在人事管理中避免彼得原理陷阱的对策

2.1引导馆员做好自身职业规划

馆员应认清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要明白哪些是自己力所能及,哪些是自己能力之外的,追求进步并非只有职位晋升这一种途径。在面对晋升的机会时,如果明白晋升后的岗位不适合自己,要敢于对晋升说“不”。要明白,与其在一个自己并不合适的岗位上力不从心,不如在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岗位上游刃有余[3]。要看到图书馆工作的学术性以及其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的密切关联,发挥自己在学校教学、科研上的推动作用,考虑学术上的发展前景,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起来,善于总结和提炼工作,在工作之余以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为目标,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以工作激励、挑战自己,同样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完善薪酬制度创造多轨道晋升机会

在尚未实施绩效工资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工作的年限、职务的高低以及职称的高低有关,即工龄越长、职称越高、职务越高,收入就越高,而与个人的工作能力及岗位无关。随着物价的攀升,高校图书馆员,尤其是年轻馆员的生活压力较为明显。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年轻馆员均寄希望通过职位晋升改善收入水平。但随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逐步推进,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岗位聘用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其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并根据馆员的工作业绩核发奖金,打破原来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4]。除正常的职称评定,在管理岗位外划分不同薪酬的专业技术岗位,馆员可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选择合适的岗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样可以激励馆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使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自身的价值。只要工作出色,即使不在管理岗位上,也能得到和上级同样甚至更高的薪酬待遇。

2.3完善晋升制度建立岗位胜任模型[5]

从目前图书馆工作环境来看,多数图书馆并不能208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人力资源系统地列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胜任某一个工作岗位,即使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晋升后,也无法测评其所缺乏的能力,不能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升。因此有必要建立各个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的胜任模型,在馆员晋升之前,先按照岗位的能力要求对其进行考核,看是否达到新职位所需求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管理、协调、组织、交流、应变及开拓等能力,以及品德和工作态度,而不仅仅注重工作经验以及工作年限。通过对馆员在未来职位上的胜任情况按照、模型进行匹配,结合馆员的自身特点及匹配结果,判断是给其晋升、提供培训还是留在原岗位,以期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科学合理地利用馆内的人力资源。

2.4健全馆员培训体系,避免彼得原理陷阱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培训工作,为馆员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并鼓励馆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会议交流。(1)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使馆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并能有所借鉴和创新。(2)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馆员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培训,帮助馆员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明晰职业规划。(3)为馆员的成长和晋升做准备,使之晋升后依然能够胜任新职位,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4)以培训学习作为激励措施,加强馆员对专业技术岗位的的热情。

2.5以工作激励优化晋升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的时候说:“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6],说明工作激励在激发馆员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领导应熟悉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了解新理念、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在带领图书馆发展的同时对岗位的工作进行设计,逐渐丰富和扩大馆员的工作范围,为馆员提供其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锻炼,通过不断地翻越工作中的“山峰”,在自我挑战和自我实现中体会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工作激励的实施在晋升之前,可以通过适当的工作安排预先考察馆员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并且操作起来比固定的职位晋升更加灵活。

篇6

本研究在进行文献研究、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60份,回收率 90%;发放范围涵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5种企业类型,15 个行业,30余家单位)的基础上,运用职业高原理论对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的理论分析

1. 职业高原理论

(1) 职业高原概念

职业高原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个人流动相对停止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比较小,以及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2) 职业高原的分类

根据达到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Ference将职业高原分为个人高原与组织高原: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高原。

2. 职业高原与人才流动

本文采用Ference对职业高原的分类法,分析了组织高原、个人高原与人才流动的关系

(1) 组织高原与人才流动

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组织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和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培训状况、企业为员工设计的职业路径长短和职业路径多寡等。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员工可晋升的空间相对越大,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企业文化愈加重视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状况,愈容易发现员工在职业生涯设计上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根治,提前预防员工步入职业高原;是否重视员工培训及培训效果的好坏同样影响着职业高原产生。另外,企业提供的职业路径越长,员工越不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比如一个组织内晋升路径有多个层级,每两年就有晋升机会,个体晋升空间比较多,那么员工就不会产生职业高原现象,也不会离职。除了综上所述的因素外,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也会对员工的职业高原产生影响。当员工的努力得到奖励时,他感到自己被企业认可,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反之,员工就会减少工作表现,对工作产生懈怠,慢慢进入组织高原,严重者会跳槽离开本单位。因此, 一个公平、 合理、 具有竞争力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影响员工职业高原的重要因素。

(2) 个人高原与人才流动

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高原。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人格因素、晋升愿望、上级的绩效评价、工作投入等。本文将从上述几方面来分析西安高新开发区外语人才的个人高原和人才流动的关系。

a.年龄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到工作单位,就希望有丰厚的收入,希望受到上级重用。事实上,工作单位只对那些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委以重任。新员工只做一些例行工作。这时候,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对当前单位不满意,从而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甚至产生离职意向或离职去寻找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这次调查结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年龄已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小,离职意向越强烈,越容易离职。

b.晋升愿望和工作投入

在职业初期,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较快也较明显,承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晋升空间和机会比较多;初期过后,员工掌握了本岗位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能力提升逐渐变慢,压力也越来越大,晋升机会相应减少,工作缺乏挑战,如果企业这时不能为员工提供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他们就很容易进入职业高原。因此员工在本岗位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有些进入职业高原的员工会产生工作倦怠,工作倦怠越严重,职业高原情况越严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他们为了谋求自己职业的发展,不得不跳槽。

c.受教育水平

在中国这种比较看重学历的特定文化背景下,员工学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薪酬和晋升的机会。学历越高,薪酬越高,晋升机会越多;反之,薪酬越低,晋升机会越少。因此,高学历员工要比低学历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几率小,在职位上相对稳定。而低学历员工很容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为了谋求自己事业上的发展,不得不跳槽。

二、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

1.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规模

从流动规模的角度看,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数量日益增加,速度日益加快。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五年内被调查对象的平均流动次数为0.95次,54.5%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曾有过流动经历。

2.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主体

从外语人才的流动主体看,外语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低学历人群中。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20-29岁的外语人才中具有流动意向和流动经历的所占比率分别为70.8%,60.2%。低学历的外语人才中具有流动意向和流动经历的所占比率分别为79.1%,63.4%。

     另外,私营企业中的外语人才也是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的主体。据本调查资料显示,私营企业各类外语人才中,有流动经历的占70.6%;私营企业各类外语人才中,有流动意向的占78.8%。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比较晚,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如保险,医疗,子女教育)和用人机制还不够完善,晋升体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还不科学、合理。。

     3.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倾向

从外语人才流动倾向的角度看,西安市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将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作为理想单位首选,私营企业则位居最后。据调查资料显示,3

0.2%的人才将外资或合资企业作为期望流入单位首选, 只有3.1%的人希望进入到私营企业工作。

4.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区域

从流动区域的角度看,西安高新开发区大多数外语人才愿意留在该地区工作。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就职于西安高新区的人才占 67.3%,愿意就职于西安其它区的占21.5%,愿意就职于西安以外地区的人占11.2%。

总的来说,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还存在以下问题:流动速度快,流动量大;在人才流动方面,私营企业处于最劣势;尽管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流失问题不严重,但是该地区对外地应用型人才的吸收较少。为了加大西安高新开发区对外语人才的吸收力度,同时也为了促进该地区外语人才的合理流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三、促进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1. 对企业的建议

(1)制订公平的晋升机制

管理者通过制订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晋升体系,并严格执行,选拔优秀的员工晋升上岗。这必然会使员工相信,只要有技术、有能力都会在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前途,从而最终让员工获得心理上的公平感。

(2)构建吸引人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薪酬,以此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构建富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第二,实施利润共享.构建企业与人才的“生命共同体”。 第三,推行个性化的福利方案。第四,让人才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3)提供挑战性的工作

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员工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就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枯燥感,使其积极性得到增强。

(4)完善企业培训体系

作为现代企业, 企业应当转变观念,把对员工的培训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便留住人才。

2. 对个人的建议

(1)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员工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和能力,达到增强发展能力的目的,从而避免进入职业高原。

(2)积极适应岗位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员工应该加强对岗位要求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岗位技能,通过在目前工作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为自己职业发展赢得机会。

(3)主动与组织沟通寻求指导和帮助

员工在职业发展中遇到挫折时应当主动与组织交流想法,寻求上级的绩效反馈,全面评估自身优势和劣势,把握机会,在组织的指导下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计划。   

(4)调整心态,寻求多方位的发展

除职位晋升外,员工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立岗位目标、技术等级目标、收入目标、社会影响目标和重大成果目标等以获得全面发展,避免进入职业高原。

参考文献:

[1]陈鸿飞,李爱梅,凌文辁.面对职业高原该怎么办[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 (6):31-32.

[2]李爱梅,曾小保.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J].人才开发,2005 : 6-7.

[3]林泽炎.人才流动规则[J].中国劳动.2000(2).

[4]马远,凌文辁,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3, 26 (3):531-532.

[5]孟庆军.企业人员流失如何化险为夷——浅谈人力资源动态风险管理[J].中外管理,1999,(8):28-30.

篇7

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成本的比拼、价格的比拼、销售渠道的比拼等已经开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人才的竞争更是如此!在行业大环境背景下,人才的选、育、用、留不仅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将这种理念通过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系统的人才培训机制、完备的人才提升通道来使得企业把经营成果最大化,同时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一、建立各岗位人员层级评估系统

(一)胜任能力模型及其体系的建立

发展胜任能力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推广以胜任能力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储备、激励和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行为引导方式强化对员工的指导、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全员胜任能力水平,最终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对照胜任能力模型,我们可以明确“我的能力优势是什么?我还需要发展哪些能力?”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胜任能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1.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是在公司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若干行为描述,是每一个漳州友联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已经纳入了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在专业序列模型中不再罗列;

2.序列通用胜任能力:是一个序列内的各个岗位都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虽然我们对通用能力没有做出层级的区分,但序列内不同岗位在这些通用能力上要求具备的程度是有差异的;

3.序列专业胜任能力:一个专业序列一般包含若干个专业胜任能力维度,序列内的不同岗位可能要求其中不同的胜任能力维度组合,不同岗位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一般我们将专业胜任能力分为3-4个层级,这些层级分别与个人职业发展阶段相对应。

那么,从胜任力模型的实际操作来看,我们又把具体的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的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发展

1.能够快速获得本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本的技术和胜任力;

3.积极学习相关的专业经验和知识。

第二阶段――独立贡献

1.具有独立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能够为他人提供专业支持;

3.跟踪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动态,娴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阶段――团队贡献

1.具有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创新思想和方法;

3.作为资源为他人提供有效的指导;

4.为他人提供业务增长的机会。

(二)优才计划模型及其体系的建立

依据公司的战略规划,首先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推导出核心管理人才岗位所需的通用胜任力,然后通过研讨会等方式确定该岗位的核心竞争力,接着将该岗位核心胜任力进行行业对标分析,进而确定核心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参见下图)。

二、公司内部培训制度的规划和建设

(一)总体目标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公司基层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二)原则与要求

坚持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落实原则。2011年,高管人员参加经营管理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5次;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8次;一般职工操作技能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10次。

(三)措施及要求

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公司重点抓管理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要紧密配合培训讲师抓好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轮训及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外培与内训相结合,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三、构建公司员工的职业通道发展规划

随后,着手开发各专业系列的培训课程体系,设定每一职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体系化更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一旦建立,就可在公司内不断培养和“复制”达到胜任力要求的人力资源,并能有效地针对组织发展所需知识,技能和特质,将资源集中运用在最有效的内容上,使公司整体在人力发展和培训上能聚焦在关键领域,也使员工本人能明确地了解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适应组织发展的需求,同时获得个人职业的不断发展。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包括:理论培训、项目研究(在本部门或跨部门进行管理创新项目研究并推广)、担任教练(制定徒弟并提供“管理教练“知识的学习机会)、本岗位强化(制定直接上级为教练进行一对一帮带)、轮岗锻炼、导师辅导(倡导公司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与中高级管理岗位上的储备人员建立“良师益友”型关系)、对外实战交流等。

四、学分制度的实际应用与效果预估

培训分阶段进行后,逐步加大对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力度,为了完善培训体系,更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可以真正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培训讲师会采用以下检核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简述如下:

1.简单的考卷:考卷会结合培训课程核心内容和知识点,当场作答,一般会在20分钟左右;

2.结构化面谈:会和学员进行1对1的访谈,对学员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岗位认知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为人才推荐和晋升提供帮助; 3、工作小结:会和学员一起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对出现的工作困境进行答疑,同时重点考核员工的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 4、推荐阅读:我们每季度都会要求学员去读一些书籍,会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读书,会对学员的心得体会做出评估。

为了更好的将效果量化评估,我们引入了学分制度作为一种改革的尝试,下面简单阐述如下:

(一)学分原则

根据全方位的测评工具和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细分化的学分计算,将学分和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结合,测评出优质人才。

(二)学分与晋升联动制度

采取上级对下级岗位晋升考评,根据平时KPI考核积分与优才学分积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如下:

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级晋升周期为5年,即每年完成全年任务指标后进行晋升评审,根据每年KPI考核情况和业绩完成情况,并经过招商局工业集团相关考核,合格后晋升一级。

部门经理、副经理级晋升周期为3年(每3年1次),根据每年KPI情况和业绩完成情况,并经过公司业务课题答辩,合格后晋升一级。

总管、主管以及普通员工级晋升周期为2年(每2年1次),表现优异者可由直接领导提出特别晋升请求,进行晋升评审,根据每年KPI成绩和业绩完成情况,并经过公司业务课题答辩,合格后晋升一级。

总结

站在“十二五”起跑线上,我们需要一如既往重视人才建设,立足长远,谋划未来,“人才强企十年战略”将全面实施。在关键职务关键岗上,领导力的提升更为的迫切,这关系到公司内各基层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绩效的提高,也是企业长久发展并引以为豪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友联船厂(漳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英]琼・普莱尔[编],王庆海[译].培训与发展手册[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23-26,34-55.

[2]张志鸿等主编.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7-11,32-39.

篇8

1 准确把握成人学习特点

企业员工培训属于成人培训范畴,因此其培训机制与方法必须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1.1 成人学习动机明确

现阶段,我国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可图,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价值,拓展自我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二是现实应急,学习短缺技能,应付手头工作,解决面临问题;三是满足兴趣,通过对新知识的掌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上述三个方面中,有利可图、现实应急占主导。

1.2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性强

成人学习是一个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实际选择性的学习过程,追求自我决定、自我负责、自主学习,对外部强行施加的学习安排、内容、方式往往不愿接受,应付、排斥心理倾向严重。受自我导向作用影响,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在过程和结果上形成巨大反差。

1.3 成人学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成人学习行为发生的根本诱因在于各种动机的驱动,而动机的产生则与具体的职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新进厂毕业生,最初动机是希望通过自己优异的表现,尽快获得企业认同,以便立好脚、起好步,所以学习的热情最为高涨。对已走上专业管理岗位上的员工,随着对岗位业务掌握的日渐娴熟,及地位、身份的日趋稳定,学习的激情会慢慢淡化,甚至懒于学习。

2 培训的思路与框架

了解成人学习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的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思路与框架。

2.1 用机制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成人学习功利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必须与其个人发展、薪酬收入相挂钩。在实践中,可以围绕“晋升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做文章。通过“晋升机制”、“淘汰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习惯长久保持,将学习贯穿到职业生涯全过程中;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端正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用方法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成人自我导向性强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应尽量减少强制性、灌输式培训方法的使用。下图描述了职业发展阶段与培训方法的对应关系(如图1):

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贯穿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岗位职责描述是基础,明确培训方向和内容;岗前技能学习、在岗能力提升是日常培训的重心所在,需要正确的方法做支持;选拔上岗、绩效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奖励是培训工作的推动力、加油站,是培训工作持续运转的重要保证。

3 配套机制的实施

3.1 晋升机制

晋升机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准确了解自己技术水准达到一定标准后能够触及到的岗位高度,且这一高度是与其努力程度密切相关的。与晋升机制配套的措施是公开选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推荐人选,被推荐人选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步是公开竞聘,以竞聘大会的形式进行,参加投票的人员要覆盖到各相关层面,既要包括主管领导、本专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也要包括一线班组长、操作人员等。

3.2 淘汰机制

淘汰机制是一种强制、震慑机制,如果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不能持续满足岗位需求,则有被岗位淘汰的可能。在实践中,因淘汰机制的直接结果是岗位人员岗位丢失、收入薪酬下降,所以与晋升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相比,其难度往往更大,这主要是我们长期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在作怪。但此机制不能有效建立,慵懒、不思进取的工作氛围就会蔓延。具体到淘汰的比例,可以在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现有岗位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后备人才的多寡等多种因素后确定。

篇9

2.人才组建机制不科学。

企业中还出现很多混资历的员工,以为工龄即是工作经验,是工作能力,经常以老员工、老资历来教训别人,还抱着国企就是铁饭碗的老思想,让下面的底层员工没有晋升的机会,饱受打压。而自身却是不思进取,不对自己素质能力提一点要求。这正是因为人才选拔培养过程使用的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性,不是按统一规范的人才晋升制度,使得晋升的竞争缺乏公正性,也很难留得住优秀人才。

3.人才培养机制不够明确。

进入到国企的工作人员,在完成了本职工作之后,就不去学习本工作更加专业的知识体系,加上企业又没有明确的要求培训学习,就更加没有学习的动力了。在遇到专业的技术操作时,每次有新的难题都不能及时的解决,以为的询问有经验的员工,或者是科室内的管理储备干部,他们更加需要学习单位的管理制度。而这些都没有统一规范的人才培训方案,导致人才进入国企之后能力提高很慢。

4.绩效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绩效考核没有量化进行,使用的考核内容界定不清晰,让绩效评估变得不是很合理,造成国企一些员工对企业的不满,不能尽心尽力的为企业做事。相反的,有些员工的平时表现不怎么样,在绩效考核时也能拿到一样的薪资水平,有的时候员工的薪资被扣,也没有任何的说法。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失误,上下的沟通交流不够,没有及时的询问,上级又自认为自己的下属明白自己哪里没有做好,这会引起企业内部的不安分,绩效评估的制度意义就不存在了,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

二、提升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

1.科学管理人才,战略部署人力资源。

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性部署,最关键的是要将人才、人力作为核心的资源来看待,因为有了人才,企业才有发展的前景,增强员工成为人才的自信。并且,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人力战略部署部门,提升部门形象,让部门的人员积极的投入人力资源改革的计划中来。让人力管理人员加入到实际的生产建设中,这样可以更好的调配员工,了解员工,让员工在合适自己的岗位上发展,由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上的建议和方案。其次,要精简组织机构的层级,实现层级的扁平化,进一步明确岗位的业务,将人力资源的管理推向更加简约,合理,高效。

2.采用竞争性晋升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在招聘人才方面,采用竞争上岗,面对社会招聘的方法,不论是基层的干部选拔,还是更高层次的领导选拔,都应该公开的进行选拔,而不只是看平时的表现,或是上级领导说了算,要将员工的晋升评分因素列出表格,其中的表现评分项目内容可以包括:职称,工作绩效,个人素质等指标,每个项目指标的评分权重不一样,看工作人员是处在哪一个岗位上,根据岗位的性质来确定权重占比。不再是以往一样以为靠关系就能得到提升,或是认为自己在本岗位做了很多年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向上升职,工作年限也不再是岗位晋升的绝对指标。还可以实行一个职位向整个单位公开招聘,而不再是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科室。有竞争性的升职,只要员工发现自己在此岗位是自身所长,就可以参加晋升的选拔,这将会为企业选到更合适,优秀的人才。这就可以让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纵向发展,也可以重新选新的岗位,进行横向发展,发挥自己的潜力。在选拔的过程中,能力与素质要均衡考虑,在能力上突出但是在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上差距比较大的话,还是以素质优先。比如,在区别人才和有道德的人选择问题上,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是人才,但是人才必须要有道德,才能让其胜任岗位。特别是在电力这项高危的工作中,没有职业道德比没有技术水平更加可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水平。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县级电力企业的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做,在管理层面上讲,在已经入职的员工中,一些没有达到学历要求的员工,强制要求他们进行在教育的培训,对他们开设进修班,把准入资格的要求严格的执行。技能上要经常性的考核鉴定,加强干部储备,储备干部的选拔和提升问题,要多进行交流,实行有进有出的良好循环机制。除此之外,对于人才的培养要针对个人水平,不能一把抓,水平不同的人不能放在一起,拓宽员工的视野,再有,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区分开来。企业应多向高校伸手要人才,让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都从零做起,而不是去招一些眼高手低的经验人士,其中可以重要招收带那里企业缺乏的岗位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结构。

4.加强绩效管理制度,企业员工共同发展。

优化全体员工的工资架构,明确在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完善好绩效体系以及考核的方式,尽量用量化的指标说活,做到有凭有据,按照实际的工作能力来考核,而不是上级领导一刀切。评价的结果要及时的反馈,不能让员工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薪资为什么降低,或是哪里表现出色,薪资有所提升等。总而言之,上级领导要及时指出员工不足之处,让员工知道怎么改进,而员工有任何疑虑也应该弄明白,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长久下去就会形成隔阂。

篇10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65-02

一、绪论

1.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状况。很多企业一方面有人才外流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有效的员工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大经济环境的影响下,CYCM公司要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员工激励机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对企业的前景和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同时通过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使员工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2.选题意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建立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研究企业员工激励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CYCM公司员工激励现状

1.公司现行激励制度。CYCM公司是新组建公司,在员工激励机制建设上探索式前进,从建厂至今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在建设期和进入市场初期,由于没有产出或者产出较少,公司实行固定工资制度,按岗位性质确定工资标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固定工资制虽然在公司建设期和进入市场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规模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制造业形态凸显,该激励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求,急需改善;第二步,在公司进入成长期和稳定期,产出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公司发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对员工工资制度进行了一次变革,对生产线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并开始推行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发放劳保用品等福利制度,更大地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热情;第三步,在公司进入成熟期,公司实行全员绩效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年金制度、设立各类创新、创效奖金,组织员工定期体验、成立员工互助会,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完善员工福利体系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利用绩效结果分析员工优劣势,并作为评优汰劣的依据,对绩效优秀的员工给予回顾性奖金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前瞻性的晋级奖励;对绩效未合格员工实施绩效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公司还依据绩效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提升能力。

2.CYCM公司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考核不全面,造成考核不公平。目前公司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部门有安全质量部、市场营销部、生产部三个部门,其它部门的考核比较流于形式化。因此,这三个部门员工认为这种考核体系不公平,最重要的是绩效工资是根据考核结果确定。

(2)重物质而轻精神激励。在访谈中,员工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公司重物质激励而缺少精神激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

(3)晋升机制单一。目前公司基本上是以岗位定薪,如果岗位不变动,薪水也基本上没有变动,晋升渠道单一,晋升机制不灵活,造成许多感觉晋升无望或晋升太慢的优秀人才就会离开企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公司的晋升机制单一。

(4)缺乏员工培训机制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本次调研中,发现虽然人力资源部相关领导认识到培训对于留住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各个部门真正的培训需求是什么,虽然也有一些培训,但目前的培训成效却并不理想。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制定适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一个较大的成长空间,是公司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一步。

(5)员工福利满意度差。目前公司福利制度主要有“五险一金”以及节日费等,福利较少,造成员工对福利满意度差。

三、CYCM公司员工激励机制设计

1.公司激励机制的方案设计。方案主要有绩效考核机制、晋升机制、福利机制、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制度组成。

(1)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绩效考评是员工薪酬、提拔、晋升的依据。考评要达到使员工诚心接受,确非易事。绩效工资必须做到真正与其工作绩效相联系,有奖有惩;而绩效工资的提取,也必须实现与当年公司的盈利情况挂钩。

(2)晋升机制的建立。晋升是指员工服务一定年限后,因为工作成绩优异,由较低职位(薪酬)上升到较高职位(薪酬),能够体现公司对员工的高度认可,是对员工激励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建立一套立体式的晋升机制,总体来说,就是把员工分成行政类、专业技能类、市场营销类等几大类。行政类员工的晋升通道就是升职,比如升职成部门主管、经理等职位;专业技能类的员工则按照不同的专业级别来升职,薪酬也根据专业级别的不同而定;市场营销类的员工则分成高、中、低等不同的级别。通过这样的分类,就很好地避免了原来的晋升通道单一的问题。

(3)福利机制的设计。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福利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福利,第二部分是附加福利,第三部分是弹利。员工可以从企业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中自由选择和组合,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但要求所选择福利项目额度综合小于规定弹利额度。

规定弹利额度=基准额度×岗位系数

四、公司激励机制的实施

1.加强员工沟通。鉴于本公司新组建,员工来源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对薪酬激励理解差异大,为了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将加强与员工沟通放在首位。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公司应该特别关注与各阶层员工的沟通,通过及时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新方案的优点,明确他们可能获得的利益,才能让他们成为方案的积极推动者和配合者。只有获得员工的支持,才能使新的激励机制方案顺利实施。

2.制定定期检查、评估反馈制度。员工激励满意度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水平,从而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定期检查员工激励满意度就像为公司进行的定期体检一样重要,它是管理层了解员工需求,发现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鉴于本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存在流于传统国企形式的弊端,因此,建立公司员工激励满意度定期调查、评估、反馈制度是实现公司员工激励机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3.上级高度重视。任何制度的实施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跟上级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实施要先经过上级的批准才能得以开展。加上本公司业务明显不同于母公司业务,就决定了薪酬激励与母公司明显不同。因此,在新的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上级应要求其职能部门对本公司新的激励机制的支持。激励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上级的支持。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相关的配套制度及所需要经费也需要上级的支持。没有上级支持,就会可能出现经费跟不上,激励机制无法实施的问题。因此要使公司激励机制发挥其有效作用,就必须得到上级的支持。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从实际和应用出发,借鉴公司目前激励现状进行分析,在对CYCM公司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公司激励机制的方案设计,从绩效考核、晋升机制、福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如下结论:

1.通过对CYCM公司的激励机制调查,总结该公司各类员工对现行激励措施的需求因素、不满意因素,增加对职能部门绩效的量化考评。

2.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个人背景特征变量下员工对激励因素的偏好程度,发现性别、年龄、学历和岗位等不同背景特征的员工会有不同的激励需求和偏好。

3.对企业内部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组织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偏好,将不同的激励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激励机制的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正周著.管理激励.第一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1998.9

[2] 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译.管理学家,第7版,2004

[3]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4]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激励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92

[5] 郑国铎著.企业激励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7-49

[6] 曾明.工作激励理论研究综述.大连大学学报,2004(10):88-91

[7] 朱一佳.管理激励理论面面观.社科纵横,2005(6):38-39

[8] 林聪.有关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新盘点.中国经济评论,2004(3):16-18

[9] 吕锋,陆舟.从人力资源制度的建设到经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形成.中国人力资源工发.2005(3):13-17

[10] 李书文.浅谈如何激励知识型员1.经济师,2004(7):124-125

[11] 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12] 肖文,李仕明.激励熵与企业激励系统的预警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5):705-709

[13] 王艳梅,赵希男.团队协作最优激励模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9):1346-1349

[14]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3,(9):29-34

[15] 万青,陈万明,知识型员工创新激励困境及WSR激励框架构建[J].情报杂志,2011,30(4)“192-195

[16] 马君,权变激励与有效绩效评价系统设计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2):184-192

[17] 冯多,王世权,袁庆宏等.国有大型分公司总经理激励机制评价及实证分析――基于省级分公司的问卷调研[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9,30(9):1346-1349

[18] 廖冰,杨秀苔,张文汉等.团队激励模型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0):124-126,131

[19] 阮爱君.激励体系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作动机理论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51-156

篇11

Keywords: human management;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Cultivation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作为我国金融业主力军的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面临激烈的竞争,而银行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焦点又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现状,是进一步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的前提。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在人才队伍结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出现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找准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基础。国有商业银行从上到下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依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平台,积极寻找传统的人才观与转型期人力资源战略的契合点,构筑适合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1.人性化管理的涵义

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目前是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为什么在短短的十余年内就能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因为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能够标新立异,他提出了 “员工第一,顾客第二” 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并付诸实践。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等等。

2.人性化管理在银行业实施的必要性

在中国,作为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重视企业中人的要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下面就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谈一下人性化管理在企业招聘和选拔方面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由于其原有的国有企业性质,所以在人员任用方面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党政机关做法,在这种带有明显行政色彩的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

如:用人机制在招聘时注重学历和家庭背景讲究论资排辈,提拔时大多只注重资历等因素,使得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因看不到自身发展的前景,而丧失工作的激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各级管理人员一经提拔,通常不会被免职。这就造成管理人员只注重维持现状而缺乏进取的动力,也会造成极大的不公平,进而影响了银行的发展。同时,员工非常看重行政级别的高低,而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晋升空间相对狭窄,基本局限于管理岗位职务晋升通道,对高级专业岗位的推广仍然不够,长期来看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商业化银行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物质利益的要求外,还有着精神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说,员工除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外,都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到用人的情感因素,正如著名企业家所说:“企业应该更重视自己的员工,而不是客户。”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适当的实施人性化管理,对于员工工资普遍较低的分行和支行来说更是尤为重要。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渗透一定的人性化情感因素,实现“情、理、法”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依靠制度管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综合效应来开发员工潜能的管理行为。因此,对于商业化银行来说,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人才招聘培养体系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3.1.1优化员工招聘条件及流程,拓宽招聘渠道

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员工招聘的年龄和资历条件应当灵活处理,对于优秀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且招收的人员要趋向于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金融类人员。

3.1.2理顺工作岗位体系,拓宽人才晋升途径

使晋升的通道不仅限于管理岗位,高级业务岗位和高级营销岗位也将成为很好的晋升选择。在此可以为员工建立双向道的职位晋升体系,使不愿意在管理岗位发展的员工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得到晋升,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3.1.3与员工一起规划职业生涯

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企业应对每一个进入新单位的员工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指引,且要最大程度的尊重员工的价值观与兴趣。在员工已了解并适应了新的环境后,再根据其在短期内的表现,帮其规划中期或长期职业生涯,使其对自身形成正确的定位并对工作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

3.2建立一个使员工能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3.2.1要建立平等竞争的环境。选拔的方式一定要科学、民主,真正反映民意。应把招聘、竞聘、考核、考试、群众推荐、大家投票、组织考察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3.2.2要建立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行总行行长在2000年工作报告中就说到“双向选择,比例下岗”。不仅领导可以选择员工,员工也可选择领导,如果领导做的不好,同样也会面临下岗的威胁。双向选择还包括了所有员工都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以便于组织上安排时给予充分考虑,从而使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充分。

4.结论

篇12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构成

设计思路及原则

以员工岗位成才为基石,秉承“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培养员工立足岗位,努力成为专业人才的信念;以拓展员工发展空间为纽带,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为广大员工创建想成才、能成才、成为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搭建员工岗位成长立体平台为目标,激发员工成为智能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努力构建优秀人才的立体成长环境。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遵循以下3个原则:

(1)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融合的原则是力求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良好氛围,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员工职业发展的成功。

(2)职业指导与自我管理相统一。将职业指导和员工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为员工提升能力、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帮助,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自我管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如安排职业导师、部门负责人或者人力资源部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供发展导航,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环境,实现“争发展、促成长”的良性循环。

(3)个人发展与绩效考核、用人机制相挂钩。开展岗位竞聘,为岗位考核合格的员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定期组织对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对员工在人才成长过程的积分结果给予认定,激励员工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基本内涵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是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路径,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体现的是“纵向多通道、横向多路径”。“纵向多通道”是指在企业内根据岗位序列设计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生产技能等多条平等的晋升阶梯,根据员工发展阶段,设置成长期通道和成熟期通道。“横向多路径”是指员工在满足现任岗位绩效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引导与员工意愿相结合,满足员工个性化横向、跨专业、跨序列发展要求(图1)。多通道模式允许两条路径之间互相转换,员工可自行选择其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修正发展路线。员工晋升后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为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有效解决了不同类型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对于没有管理愿望又精通于本专业发展的专家型人才,能保障其在技术阶梯上有晋升发展空间,既满足了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更大的价值。

基本架构

多通道管理机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企业架构和员工架构。

(1)企业架构主要包括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这里所指的职责体系是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是完成企业各项目标的标准,岗位职责体系是完成部门职责的基础,把企业全部主要工作都纳入到职责体系中,确保不出现管理真空和盲区。目标体系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企业年度运营目标、企业月度计划、部门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和员工月度计划。将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应用到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和评价,实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目标。

(2)员工架构包括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成长积分卡等。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是指结合员工岗位胜任力专门设计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每名员工都有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成长积分卡是综合评价每名员工在职业发展通道上所积累的分值,是员工进入后备人才“蓄水池”和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

基本内容

(1)职责体系与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职责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实际应当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总和,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明确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目前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体系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以部门职责为主线,注重的是部门完成任务优秀率;岗位职责体系以岗位职责为着眼点,注重员工完成工作任务优秀率。②目标体系是指根据本行业及整个经济与市场的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发展愿景等制定的,促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个整体。是实现各项目标的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将职责体系通过量化指标来监控,达到目标最优化、指标最优化。

(2)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

①员工成长通道:依据企业“部门—岗位”设置标准,结合企业特点和近年来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各专业员工的典型职业成长路径,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选择的参考依据。员工在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路径时,可参照但又不受限于本专业典型职业成长路径,基于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成长路径。

②胜任力及知识培养:是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岗位,针对胜任和不胜任的情况在设计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明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和“岗位员工成长积分标准”,为员工指明改进提高的努力方向,为企业的岗位达标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职业导师制:是企业组织成立以职业导师为主体的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各专业专家和技术业务骨干对各专业的员工进行技术指导的一种机制。它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员工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形成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员工队伍结构。

④成长计划:是结合企业实际,根据本专业职业成长路径,员工和职业导师沟通后,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职业发展设想,设定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针对设定的目标分析并找出员工与目标岗位的差距,以及为弥补该差距所应做的努力,形成阶段性成长计划,从而实现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分解、“落地”。

⑤能力培训和学习:是员工根据阶段性成长计划,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岗位轮换、技术交流、外出考察、自学等多种可行的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提高知识、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获得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做准备。

⑥考核与评估:是定期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对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果给予认定。同时,分析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个人与组织评价之间的平衡,找到企业与员工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⑦成长积分:员工成长积分包括基础积分、日常绩效积分和亮点加分三个部分。通过积分掌握每个员工的成长状态,并定期公开同一目标岗位员工的成长积分情况,使员工不仅可以查阅自己积分情况,还可比较分析,及时审视不足、确定努力方向,直至达标,使企业可有效甄选人才,有序建立后备人才梯队,满足企业管理发展和上级单位选拔人才需要。

⑧后备人才“蓄水池”: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满足现实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备用结合、资源共享的要求出发,对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统一培养,加强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建设与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岗位达标评价管理工作,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员工作为后备人才,初步形成关键核心岗位的后备人才“蓄水池”;通过培养选拔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中长期发展的后备干部队伍。

⑨竞聘选拔:公司结合实际,定期对部分岗位组织竞聘,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展示平台。员工通过竞聘正式获得目标岗位后,员工可与职业导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目标,调整长期职业生涯计划以及制定下一阶段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真正实现人岗优化配置。

信息平台设计的落地

为了提高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管理手段,达到实时更新、在线监控的目的,公司自主开发建设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达到了目标确认、责任落实、信息采集、问题反馈、效果评价、奖惩兑现全过程在线管理的要求。

(1)提供了向导式操作界面。界面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提供向导式操作,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工作方法处处指导,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清晰规范,能够让员工快速查询到本部门和本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时通过系统完成相应的工作。

(2)实现了实时自动刷新、数据自动采集功能。信息平台自动提取公司本部及基层企业员工通道的指标数据,自动刷新,实时展现。

(3)体现了三级管控模式。严格按照三级责任主体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坚持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规范化,实现了对各层级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的严密监控。

(4)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为开放式,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可积累的电子档案库,实现了可学习、可应用的综合知识库管理系统。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创新点

创新管理模式,由以往单一管理向梯级管理转变

公司总结实践经验和管理规律,建立了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将传统的单项管理提升为梯级管理,将员工发展的单一通道上升为多通道发展,实现了梯级管理和多通道发展的有机融合。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是通过设计多条平等的职业发展路径,与企业年度目标、部门年度和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员工月度计划及职责体系挂钩,通过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将员工的胜任力、成长通道、职业导师、能力培训、成长积分融为一体,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实现了发电企业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年度目标与部门职责脱节、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衔接不畅、岗位职责与员工成长不统一、忽视员工能力提升培训和实践锻炼空间等管理缺陷,避免了根据上期工作成绩设定下期工作目标的不公平性,消除了单一目标线考核造成激励不足等问题。

创新员工发展通道,由专业渠道向多渠道方向发展

公司建立以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为出发点,以责任体系、目标体系为流程监控点,明确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和考核对象,实现了对全部岗位的全面覆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现了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晋升路线。一是根据职责体系明确多种晋升通道,每种晋升通道分为7个层级,实现了各个通道不同层级之间在层次和待遇等方面的基本对等;二是对每一个通道以及其中每一个层级进行描述说明,明确各通道的特点和差别,并确定对应的岗位级别和薪酬待遇水平;三是在机制中,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个人成长积分情况,找到影响个人晋升的每个环节、影响工作成效的原因、责任及考核标准,坚持用数据说话、用实绩说话、用标准说话,从而实现了准确评价和确认,为员工个人晋升和企业帮助晋升提供了修正机会。

创新考核机制,形成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常态化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将职称、、专业成果等因素作为专业素质条件,并设置不同的标准和分值,以实现对申报者专业素质条件的量化评分。通过设置各个级别对应的目标分值,评估申报者各个因素的得分,得出最终得分。若达到目标分值,则可以晋升为该级别;建立多通道晋升的复审程序,对享受专家待遇的技术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一旦专业素质不能持续达到公司要求,便取消其所享受的待遇;建立畅通的转换途径。对不同通道的转换途径进行定期的审视与评价,当员工希望全面发展或认为当前的职业通道不适合自己时,可以选择转换职业通道,避免了员工因实效选择的不同而有从一而终的遗憾;建立晋升评审常态化激励机制,实现通道中员工看得见的晋升目标,知道努力的方向;建立对外系统进行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引入外系统高级技术人员充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的不足,有效地发挥了激励机制作用,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监控手段,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信息平台成功落地

在平台设计开发过程中,公司创新应用了评价系统、培训系统、实践系统和动力系统,将复杂化的工作任务转化为简单的量化监控,实现“一目了然”的轨道化过程监控,做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可追溯、可量化、可操作。评价系统是采集员工的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培训系统是针对性能力培训和绩效辅导;实践系统是指员工达到轮岗、挂职、晋升的机会;动力系统是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薪酬奖励。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实施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实施,不但使各部门认真思考部门的价值定位及管理责任,也促使每个岗位的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履行好职责,更促使员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积分和发展通道,大大提高了员工岗位竞争能力;在人才开发上,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并科学、合理提出中远期人才开发战略,适应员工职业发展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

员工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业务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员工的职位晋升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升了员工对外竞争力;能够更科学地评价员工的胜任力,更好地做到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统计数据表明,在员工适岗率、满意度、培训达标率、核心人才流动率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调动了员工岗位成才和专业成才积极性和主动性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全部主要管理活动、全部关键性指标、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履职关键点及全部岗位人员集成在一个多维系统中,实时展示,动态刷新,并使各基层企业和员工在同一个参考系内同时展示工作业绩,员工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到自己与同岗位的员工在部门和岗位上的任务量和工作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能够促使员工及时针对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修正和改进,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还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和管理人员对等地位,激发了沿技术梯阶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工作潜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总体业绩不断提升。

篇13

人才评价与激励改革工作总结

人才激励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向高风险、高强度、高技术岗位倾斜,向有能力、有水平、有贡献的人才倾斜。确保作出较大贡献的医卫人才劳有所得,获得应有的薪酬回报。吸引、激励、稳定重点岗位优秀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于人才评价与激励工作,目前已制定并实施《重点岗位人才激励方案(试行)》、《“星系奖”系列人才激励实施方案(试行)》、《高学历人才激励方案(试行)》、《关于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关于做好职工子女高考关心关爱工作的实施方案》,人才队伍积极性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措施,达到对各类、各层次优秀人才的全覆盖和有针对性激励。制定《人员聘用与离职管理规定(试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聘任管理规定(试行)》、《公派出国访学进修管理规定》、《新进员工管理规定》;正在征求意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实施方案(试行)》等,从人员的培训、学习、晋升、聘用等不同层次对人才给与激励。

2020年9月,按照薪酬制度改革要求,对医院2018年制定《重点岗位人才激励(试行)方案》和2019年制定《“星系奖”系列人才激励(试行)方案》结合试行中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修订后的《**重点岗位人才激励方案》和《**“星系奖”系列人才激励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人才激励的力度和广度。

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在评先评优、学习培训、科研课题、职称晋升、提拔任用等方面向骨干人才倾斜,为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