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

篇1

体温调节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现已肯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

摄食行为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

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下丘脑内控制摄水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和抗利尿激素合成的神经元均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小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化学物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这些调节肽在合成后即经轴突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肽已知的有九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下丘脑内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在动物清醒条件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在人类,下丘脑的疾病也往往伴随着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2一、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并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5.昆虫发育若是经过四个时期消灭的时期是卵期;

发育经过三个时期的消灭是在若虫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应在幼虫时期更好的喂养。

7.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3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4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

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

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篇2

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接受学习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了, 而自主学习是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与创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仅靠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其价值必然不会被彰显出来。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要求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过逐层推理,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与其将生物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还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分析生物知识。众所周知, 生物理论学的形成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而得来的, 所以, 比起最后的理论知识, 其过程的趣味性更高。而作为教师, 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知识, 逐步引导其探究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分析生物的形成过程,不但增加了生物学习的乐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综合应用能力。当然, 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毗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耐心、细心。

例如,在讲解“DNA时,教师不要事先告诉学生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对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的资料应该包括闪八白勺主要作用、闪八白勺形成过程、闪八所包含的营养物质等等。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同时, 就是对该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 并且通过这些资料, 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再次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两个过程的逐步学习, 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就比较通透了。

二、巧妙地使用比喻, 帮助学生迁移学习

高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枯燥, 学生容易对其失去兴趣, 这就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果。而这个时候, 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比喻应用在转化词句中,是相当巧妙的, 它亦能够用幽默的语句为学生培养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三磷酸腺普时, 就可以巧妙地将三磷酸腺普比喻成硬币, 而将人体的生命运动比喻成, 将其它能量比喻成纸币。只能接受硬币而不能接受纸币就如人体的生命运动只能接受三磷酸腺普提供的能量而不能接受其它能量提供的一样。通过这一比喻, 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这一知识点, 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也会将更加深刻。巧妙地使用比喻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极深,也要求教师对生活的领悟极高,能够找到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与该知识点的联系性, 并在课堂上的比喻做到信手拈来。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帮助其分清重点

所谓辩证思维,指的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 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通俗的来讲,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应用辩证思维, 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惯性思维中走出, 通过思考生物知识的正反两个方面,从而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有时候,从一个方面思考生物知识, 其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但如果从侧面或反面进行思考, 思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我们要积极从几个方面思考高中生物学知识,进而提高对高中生物的理解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外, 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侧重点,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庞大, 如果学生盲目的在知识体系中学习, 其效率也是很低的, 还会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失去兴趣。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篇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复习是指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是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新课标》和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复习的方法,希望能给他人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借鉴。

一、熟记各个章节的标题

章节的标题,既是教材中安排知识的结构和顺序,也是对每节课所学内容的总概括,熟记每一节的标题,可以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从而为你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提供了一个知识结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记住这些标题后你就可以知道,本章的每一节都是讲不同种类的动物,主要内容是各类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性的动物,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记住标题如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就可以知道本节主要讲的是这两类动物的代表性动物水螅和涡虫,他们生活的环境,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等。在做题和考试时,能迅速判断知识点属于哪章哪节,该节的什么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

当前生物学科命题范围很广,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小知识、小资料、知识链接、课后阅读资料等内容,常常是出题的知识点,而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忽视的地方,而且这些部分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教材,同时用笔标出其中的知识点,最好是摘抄到笔记本上,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知识点,而且可以加深印象。例如:以下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就是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共6分)

(1)菜粉蝶是菜青虫的_______。

(2)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吗?

①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______。

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___,对照组叶是________。

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注重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进行复习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入实践与研究实验探究活动,整合、创造、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探究策略,对于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关探究的题目大量出现在各级各类复习资料和试卷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实验转化情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先备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明确化,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去,有效地促进学习。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回答“为什么探究”“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得怎么样”等问题,对实验探究做出整体安排,对教材中的探究可以进行拓展,重新提出不同的问题,制订出不同的计划,最好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去动手做实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思考和观察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生物学十分注重实验,根据实验观察所绘制的各种图形,能够帮助我们从直观上学习有关的知识,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都与图形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各级各类考试中,都离不开图形,看图做答题目都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往往是后面的大题,分值较高,这些图大多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课本,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插图,最好是自己亲自画图,能促进我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以下各题均出自于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的插图:

(9分)家鸽适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________型,可以_________,利行。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______,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________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分)请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知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

(2)图B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它们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里有滑液,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3)图A表示________动作,做该动作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引______绕__________活动,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而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当然,关于初中生物的复习方法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更好的方法,笔者仅仅谈了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二、过程有序

1、全力以赴,狠抓备考复习

按照本组制定的备考计划有序的进行复习:第一轮分册复习,串讲知识点并让学生过关,学生通过练习?中考新航线? 巩固知识点,老师有选择性的讲解,每复习一册课本后要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反馈的信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以?中考总复习?为指导,精讲上面习题;第三轮综合复习,主要是训练综合题,包括历年的中考题,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本组一共考了约20套综合试卷,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2、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按照学校教导室的安排,听取了向云老师的展示课,同时各组员不定时的也分别听取了其他老师的随堂课,教师们都虚心相互请教教学方法、经验,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学习新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在我校开展了第二片区生物复习研讨会。我们全组成员积极行动,认真打造了一节复习研讨课(田合云老师讲课),为本次复习研讨会提供了研讨材料;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生物新课程标准》和研读《2017年恩施州生物中考考试大纲》,细读近年的中考试题和双向细目表,制作试题,探讨、修改再探讨,团结协作,不辱使命,高质量地完成了本次命题任务,获得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好评。

篇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篇6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篇7

一、教学程序设计

1.利用图书、网络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检测多媒体教学效果,将所教的平行班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班,一组对照班。每次讲新知识的前三天,让实验班各小组学生按分配的任务从网上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帮助他们使用教材、图书、网络查找到相关资料,并学会筛选和整理。

2.通过课件展示进行课堂交流讨论:课堂上各组学生分头汇报,全体学生观看、倾听主发言人搜索的信息。每个小组汇报完,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充分锻炼学生分析、表达、总结等能力。学生展示结束后师生给予点评,有时还可以质疑或追问,让学生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交流时对于难懂的知识点,能够利用Flas进行展示,使理解更加深刻。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学习,所以学生课上愿听、会听、专心听,课堂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3.利用多媒体进行归纳总结,反馈训练:每节课后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故采用学生交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变简单学习为深入学习,应用多媒体增大了教学容量,通过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从而作出准确评价。

二、教学效果对比测试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后,将实验班与用常规方法授课的对照班进行对比测试。结果两班成绩相差很多,平均分相差23.2分之多,优生率实验班超出平行班两倍多,且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如八年级生物实验结业考试中,实验班的学生操作水平远高于对比班的学生的操作水平。

附:八年级生物结业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一览表

这些数字说明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识,综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1.利用多媒体激情导趣,调动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生物学的微观结构与其生理反应知识比较抽象、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调动,适时插入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动画、视频放大、模拟演示等功能,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可视化,学生感觉乏味的知识有趣化,困难问题简单化,这样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细胞的特点时,我用自制显微投影放大设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到细胞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多媒体的应用,使那些在实验过程中看不到、摸不到的现象变得可见,这样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2.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跨越时空界限,解决教学难点。生物学知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同时很多知识点跨越时空,短时间看不到生物规律。教学时,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时空跨越功能,把多个年代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说明一个道理,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所学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例如在生物的进化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远古时代的动物发展到现在的漫长历史过程,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进化的生物内涵,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3.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训练效率,减轻课业负担。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交互性等特点。课上教师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前设计好检测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检测,查漏补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4.多媒体的科学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搜集筛选资料,进行信息的处理,进行合作探究,这些都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了制作课件,学生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师及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他们一起分析整理,以获得实用的材料。在制作课件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还注意与其他部分承接,做到自然过渡,使小组作品的严密性、整体性得到完美体现,从而增强了学生交流、合作、表达自主见解的能力。

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展示生物现象,又可揭示生物发展的规律,在揭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应用绝不是赶时髦,而是我们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法宝,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篇8

(2)选择恰当的材料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内容时,我引用了《悯农二》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诗句的导入使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如复习血细胞一节,讲到白细胞的功能时,可以形象的比喻白细胞在人体内就像像忠实的卫士。当人的体表或体内出现病菌时,它就与那些病菌进行生死搏斗,直到最后英勇献身。就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3)课前一题,创设中考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幻灯片出示上节课刚复习章节的往年精选试题,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巩固前面所学,复习完新内容之后及时做本节课的重点习题(习题以往年本章的各地中考题为主,以便使学生把握中考方向)。

二、记牢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意能力培养

记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记”一切就无从谈起。记忆的方法其实有多种,每个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记忆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方面的知识,学生一直较难理解,我们利用农村学生家里很多种大棚的,利用家长为了提高产量是如何种植大棚蔬菜为例,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到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主要器官在叶,通过通风和浇水措施获得二氧化碳和水分等。近年来,中考题越来越灵活,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注重了知识的运用,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知识的足够理解,那么面对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当然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总结归纳,简化记忆法。学生需要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点很多,可是这些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造成记忆力差,不容易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的方面。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归类法来增加记忆,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时,关于维生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可以这样编顺口溜“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这样的方法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像血液循环复习时比较抽象,涉及到的结构也较多,选用总结法不但使内容简化还易于梳理记忆:血液循环路线不好记,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室连动,房连静,中间毛细血管交换功能少不了,房上室下,左右不相通”,这样联系在一起可以总结为“左主动"即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右被(肺)动”,即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

又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前,抛出一句“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让同学考虑字面上的意思,再加上一些巨型蝌蚪、大脖子病患者等图片让学生彻底了解该激素的功能,这样以后学生一看到有关甲状腺激素的题目,脑中自然会浮现出鲜活的画面,记忆深刻。

(2)教会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表。生物课本里有许多图片,除了给视觉带来冲击力外,利用这些图片既可以帮助我们记牢知识又可以加强理解,同时又可以摆脱枯燥的文字,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利用课本的实验插图复述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认识、区别及联系,(列图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格,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表格)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就会有比较透彻的领悟。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列表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内容容易混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种子的结构,血细胞的特点,植物的类群等,通过列表可以使相关知识一目了然,且有助于记忆。

(3)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复习知识。结业考试试题往往不单单考某一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交织的综合性题目,如果我们将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课堂中呈现一个知识点时,往往可以凭借其联系导出对其他知识的回顾,再由这些知识导出对下一个知识的探讨。如复习初二教材时就可以采用串联式构建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以“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切入点,引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吸收什么气体、产生什么气体、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各器官产生的CO2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的?从而导出对“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和“废物的排出”等内容的复习,再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出发探索尿、汗液等废物排出异常引出“免疫与健康”、“传染病的预防”等知识。如此构建起的知识网络,既能巩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以血液循环为中心的所有知识实现灵活的迁移和应用。

四、直观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每年中考前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验练习时间短,学生又遗忘多,我们采用以下措施区解决这个问题

(1)利用顺口溜简化繁琐步骤:显微镜使用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玻片二滴水,三取内皮四展平,五盖玻片六吸染,表皮细胞镜下见。

(2)加强直观操作,反复播放操作过程,我们生物组利用一个老师解说步骤,一个老师严格操作演示进行录像的方法来突破,及解决了以往教师累忙,学生看不清的弊端,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直观效果。

篇9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或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相比视频教学,微课的特点更加突出,优势更大,其主要表现是:主题明确且具针对性;短小精悍,利于传播;资源容量小,方便移动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准确理解微课的基础上,发挥微课的优势,制作并巧用微课,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利用微课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也包含在内。因此,“微课”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类型,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学习方式灵活

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让学生只学最有用的,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2)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学生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教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而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而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反复观看。更利于学生学习。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课处理教材,提高生物课堂效益

1.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微课视频能提升学生预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前预习将要讲授的知识。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生物各单元中的章节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难点。

2.发挥微课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微观领域的内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借助微课展现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的种类,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有关血细胞的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和特点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很快就认识了血细胞。通过微课的放大形式,学生也能在观察中总结其各自的特点。

3.活用微课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离不开生物实验学习。但有时生物教学实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设备、条件、时间等,教师无法演示,或没有时间操作实验。这些限制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把现实中难以操作的实验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借用微课章节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容

微课也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借用微课,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我将本单元分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这八个部分分别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通过微课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的结果。

“微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篇10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好每一门课,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你对某个事情越感兴趣,它就会越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你就会积极探索,认真钻研,该信息就容易进入你的长时记忆。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生物是一个整体,生物知识是从不同角度去描述生命现象的,所以各种生物知识之间必然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就可以将多而杂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同时每个知识点还可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随着学习和理解的深入,新的知识可以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所有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将书由厚读薄,进而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审视问题。

三、会记笔记

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知识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和笔记本上记有要点的关键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一个有效的笔记是对获得信息经过思考后记录的,而不是简单的抄写。用一些通用符号或图形代替文字,可以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听课有疑问时,做上记号,继续听课,课后再处理。一些知识可直接立足标题进行笔记,既减少文字的书写量,又简洁直观。对有些配有图解的知识,,可先画简图,再立足图解将要记的知识总结在一幅图中等方法。

四、建立错题本

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试题或同一考点的试题训练了很多次,仍有较高的错误率,先前的训练事半功倍,所以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翻开它,你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的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览无遗。要常翻错题本,而且错题要有进有出,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着手改正错误 ,解决问题,尽力做到“不过二”即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同时还可将一些典型例题、难点题、容易出错题涉及的知识与方法直接记到笔记中,让这些题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要有好的问题解决习惯

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思考和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但培养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解决问题的效果比直接问别人的要好得多,还可能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而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对学习的帮助远远超过问题的本身。如果个问题经自己的努力后还不能解决,再找一些生物高手讨论,在别人的讨论和交流中学更多的知识。若大家都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案使问题解决的更彻底。

六、积极回答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某个科目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授该科目,因为要把信息传授给别人,自己不仅要再现该信息,还得理解它,积极回答问题就包含把信息理解并再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深化重点问题的理解。同时经过回答问题你已经将知识的理解由“别人说给你明白的”低水平层次至少达到“你能将已知信息说给别人明白的”程度。再者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提高成绩。

七、理解加记忆

很多同学认为,生物知识是“易学难记”。他们重在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忽视学习中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造成“难记”和记忆量加大。因此,在生物学习时一定要形成“先理解和知识的意义建构,再记忆”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记忆技巧如谐音法、联想法、心像化等,让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进而成为长时记忆。

八、学会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包括“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4.避免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带来获取信息错误。在审题和读题时,遇到类似训练过的试题,往往会读题过快,受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先入为主”,结果忽视了试题中某些关键信息或条件,导致原本不难的试题出错。

5.复杂信息转化为图解。有些文字信息多而叫复杂的试题,可将复杂的文字信息简化为直观的图解,将极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非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有些试题虽然提供的信息较多,但其中一些信息可能与试题的回答无关,则忽略解题无关内容,紧抓答题关键信息。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3.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答案。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

篇11

因此,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相当困难,大部分学生都反映生物化学记不住,记不清。同时,高难度的学习让学生对此课程缺乏兴趣。笔者在任教生物化学之初相当苦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教学实践,为学生量身定做了记忆生物化学“六大套餐”。

一、套餐一:九大口诀“hold”住生化重点

(一)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口诀:右双螺旋,反向平行,碱基互补,氢键维系,主链在外,碱基在内。

(二)RNA和DNA的对比口诀:两种核酸有异同,腺鸟胞磷能共用,RNA中为核糖,DNA中含有胸。

(三)嘌呤合成口诀:甘氨酸中间站,谷氮坐两边,左上天冬氨,头顶二氧碳。

(四)嘧啶合成口诀:嘧啶合成先成环,再接核糖与磷酸。左是谷胺二氧碳,右中全是天冬氨。

(五)维生素A口诀:V.A视黄醇或醛,多种异构分顺反。萝卜蔬菜多益善,因其含有V.A原。主要影响暗视觉,缺乏夜盲看不见。还使上皮不健全,得上干眼易感染。促进发育抗氧化,氧压低时更明显。

(六)维生素B6口诀:B6兄弟三,吡哆醛、醇、胺。他们的磷酸物,脱羧又转氨。

(七)三羧酸循环口诀: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八)β-氧化口诀:β-氧化是重点,氧化对象是脂酰,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切掉两个碳,产物乙酰CoA,最后进入三循环。

(九)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口诀:温度底物缓冲液;辅助因子酸碱度。

二、套餐二:谐音搞定生化难点

生物化学名词复杂拗口,甚难记忆。比如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要完全记清实属不易。氨基酸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初学者极易搞混。谐音记忆是对付复杂生化名词的最好办法。

下面总结生物化学中对学生记忆知识点有促进作用的谐音:酸性氨基酸的谐音记忆:天谷酸――天上的谷子很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碱性氨基酸的谐音记忆:赖精组――懒痞组长精减裁员(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谐音记忆: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起始密码AUG的谐音记忆:哎(A)哟(U)急(G)了,开始(起始)吧。

三、套餐三:小数字,大用途

代谢反应多而复杂,把代谢重点总结成数字,罗列重点,有助于记忆。

(一)2、3、4,合尿素――尿素的合成为“鸟氨酸循环(Krebs-Henseleit循环)[1]”。为了让学生记住该循环过程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数字,记忆为2、3、4个,就可将尿素循环的难点一网打尽:2个部位:肝脏线粒体+胞液;2个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2个N尿素分子中2个N:1个来自NH3、1个来自天冬氨酸;3个重要产物: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4个ATP尿素合成是个耗能过程,每合成1分子尿素消耗4分子ATP。

(二)2、3、4,糖异生――进行部位在两地,胞液以及线粒体,要绕“能障”有三个,需要四个关键酶。

(三)1、2、3、4,糖酵解――糖原耗能是一步.葡糖耗能要两步,记住三个关键酶,生成四个ATP。

四、套餐四:横向记忆“拉关系”

生物化学中代谢途径间往往通过一个关键的物质作为“桥梁”相互联系,以下是笔者总结的生物化学中的“代谢桥梁”,拉起了代谢间的关系网:1.CoQ是线粒体中不同的底物氧化呼吸链的交汇点;2.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不同途径的交汇点;3.乙酰CoA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交汇点;4.一碳单位是氨基酸和核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五、套餐五:我们一起演“生化”

笔者曾在任教的班级中组织过一次“生物化学小品比赛”,比赛规则为:挑选书中生化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化合物角色,演出代谢途径或者生化原理。比赛过程别开生面,小品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呼吸链演成了“爱心接力”,DNA复制过程演成了“生产流水线”,把糖的有氧氧化演成了“葡萄糖的蜕变”,把蛋白质的合成演成了“盖房子”,把抑制剂对酶的作用演成了“三角关系”。小品比赛既娱乐了身心,又把生化中较难理解的代谢途径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记忆,并加深印象。

六、套餐六:让“生化”走进生活

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开放性作业《让“生化”走进生活》――用生物化学课本知识解释一个生活现象或者事件,要求详述生化原理。学生的作业非常精彩,此处列举几例经典之作:《为什么百米跑步后腿会酸》解析糖酵解快速供能和乳酸生成;《21金维他功效详述》解析21金维他中各种维生素的功用;《从维生素看食补》介绍了多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从脂质代谢看减肥》解析体内脂类物质的来源去路;《绝食后大脑的能量供应》解析糖原分解、糖异生过程;《揭秘农药中毒》解析有机磷对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和解毒机制;《安玲珑自杀之谜》解析风靡一时的《甄传》中安玲珑吃苦杏仁自杀的原因是苦杏仁中含有氰化物是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拿破仑死亡之谜》解析砷对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等等。本来古板的生物化学结合生活实例变得丰富多彩,引起学生兴趣,记忆深刻。

笔者总结的“六大套餐”不仅解决了生物化学知识点背诵的难题,同时形象生动,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对于医护类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的复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

一、巩固基础,稳步提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纲)和教材。虽然,试题素材不一定来源于教材,但考察的知识范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考察学科主干知识,尽量覆盖较多的生物学科内容仍是出题的方向。因此,复习时应该依照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灵活把握,特别应注意二轮复习不是“炒旧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能力。所以,专题复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例如,把与蛋白质有关的知识:(1)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功能;(2)核糖体、内质网等有关的细胞器;(3)含有蛋白质的结构(细胞膜、染色体);(4)生长激素、胰岛素、载体蛋白类物质的功能;(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6)蛋白质的消化等等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复习专题,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在解题时迅速提取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

同时,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应选择强化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联系综合应用,可确定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作为复习专题,如蛋白质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及有关计算专题等。(1) 自然界的氮如何进入植物体内形成植物蛋白,包括生物固氮、细菌硝化、植物根吸收氮等方式。(2)植物蛋白质转变为动物蛋白质的过程(联系蛋白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合成、转化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排出等)。另外,要将生物学同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联系,如用物理的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食物链能量转递效率与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联系,研究酸雨成因及验证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要用化学的澄清石灰水方法等,均可作为复习专题。总之,专题复习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善于寻找教材的相关知识点。

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于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在二轮专题的复习中,除了构建知识网络外,还要进行习题训练,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科学地解释自然界的生物学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发光树能做路灯吗?科学家是怎样从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中得到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这就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的基因工程技术的有关知识来作答。又如,日光温室在严冬季节封闭时间长、通风少,易使温室内CO2 严重缺乏,导致蔬菜减产。为此,温室内可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CO2 发生器) 或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温室CO2 浓度。教师就这一专题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师生共同筛选出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施农家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养殖家畜、家禽等动物呼吸生产CO2 等。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题能力,以便提高学习效率。不管什么样的复习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记忆。有些知识还可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应用遗传图谱编成识别遗传病种类的口诀:“有中生无”(夫妇双方均有病,能生出无病的孩子) 为显性,“无中生有”(夫妇双方均无病,但生出有病的孩子) 为隐性。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可记为“甲携来一本亮色书”。学生在解题时普遍对图形题、图表题感到棘手,解题技巧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分析、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氧气浓度与细胞中ATP 生成量的关系,运动时间与体内乳酸积累量的关系,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干重与时间的关系,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等,都是利用数学坐标的原理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曲线图,引导学生将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搞清楚,再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两个变量的生物学关系。再如,各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图表等图表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找出其个性和共性,基本掌握了图形题、图表题的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重视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但是,语言和思维之间又是有距离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想得到而说不出”。例如,曾经的某一高考题中,“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不少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不能确定。显然,要说明推断过程,就只要把自己的思维判断过程写出来就可以了, 而很多考生写不出,更不能做到“简要说明”。因此,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是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回答,一定要加强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训练。广东生物高考主观题作答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这方面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可以将整个生物学课程设置为几个大的专题,每个大专题还可以再划分若干小专题。专题复习是将生物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做到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一步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专题习题解答训练,提升实战能力。整个专题复习阶段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先明确每一个专题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回顾自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建构专题知识结构网络,明确重点、难点,疏通知识障碍,清理知识死角,强化理解与运用。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述复习工作,但又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作好引导,加强个别辅导,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点拨解决,注重专题总结和疑难问题讲评。

参考文献: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