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语文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职语文教学

篇1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礼仪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礼仪教学中人文性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把礼仪教学穿插于语文教学中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感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更有活力,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当然,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融人语文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从教师“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文化的伟大、知识的浩瀚,从而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读中职之前从未离开父母,独立参与社会交往,所以普遍存在社交能力差,内心封闭,词不达意等问题。但对于既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据本人了解,很多中职学生意识到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但其实内心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篇2

一、 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

在中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探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面对这些困惑和疑问,要深刻地思考,认真地研究,仔细地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教师教学要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 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需求,将语文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中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性。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学习,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之而来。

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这也是职业学校与普通中高中最显著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要体现灵活性、多元化。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树立信心。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劳动者。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状况,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语文的“适应性”。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中职学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和相互关联,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了德育渗透之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当实时互动,融为一体,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作为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和教学同等重要的。有一句这样的话: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作为教师,自我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重点难点应耐心细心讲解,可以一语带过之处就应当言简意赅。中职学生中多数人一味地放纵自己的缺陷,却看不清自己的优点。而教师却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让他们自己看到和切身感受到。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清形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改革教材,突出实用性,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语文包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能够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教师的知识和阅历能够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的水终究会汇集成小溪,汇聚成江河。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语文也要尽量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语文教学找到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3

1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表达观点靠语言,写出思想靠文章”。这其中就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学不好语文,那么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就会存在困难,他想写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会存在种种障碍。语文在中职院校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1 语文是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下去的基本途径就是语文。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思想观点;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繁荣与衰落;通过语文,学生可以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遣词造句方式。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教会学生怎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可以交给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给对方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语文,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应该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坚实的文化功底。

1.2 中职院校语文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中职院校的语文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而开设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日常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比如,会计专业开设的语文课程改名为“财经应用文写作”,通过语文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会写自我介绍、工作总结、收据和借据、合同等。中职院校通过开设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方面

中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比较重视专业课的设计、投入。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校认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校索性减少语文教学课时,有的学校甚至停止开设语文课程。他们认为,减少语文课时或停止开设语文课程可以不用聘请语文老师,减少一大笔薪酬福利。另外,也不用投入资金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中职院校只开设与专业技能有关的课程,其他边缘学科基本上都被大刀阔斧地砍掉,语文虽然是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也被毫不吝惜的丢弃掉了。

2.2 教师方面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教学能力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包括学历低、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差等。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比如讲解阅读理解,通常是采用老套的讲课方法,即先让学生划分段落,然后讲一下文章采用什么叙述方法、什么修辞手法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误人子弟,而且不能将真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3 学生方面

首先,中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来到学校就是学习一技之长,从思想上坚决抵抗学校开设语文课程,认为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而且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可以看到学生从思想上就比较轻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其次,因为对语文存在片面之见,所以许多学生不愿意去上语文课,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即使有的学生去上课,听课不到几分钟便昏昏欲睡。所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缺乏兴趣是当前存在的很大问题;再次,老师布置的写作、阅读等作业,学生不按时完成,总是拖拖拉拉。有的学生甚至不参加最后的语文考试,非让班主任死拉硬拽的才能把他拉进考场,勉强参加考试。这种现象不是偶尔才会出现,而是小概率以上事件,几乎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3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是指,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另外,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还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保证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还可以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主要包括:(1)明确课程目标。中职院校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课程,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应以培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较高的人才为目标,所以语文课程应紧密配合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针对具体专业开设语文课程;(2)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应该增加实用性。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外,更多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写作、如何交流等。另外,课程内容还应符合企业的要求,只有满足企业需要,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3.2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方法是指,将整个语文的教学分成几个模块,根据模块严格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基础阅读模块,是指教师通过选择各类精美的散文、诗歌、古文、故事等来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或朗诵,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普通话标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各种应用文,尤其是专业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写作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是指导学生学习日常礼貌用语、恰当表达观点的方式方法、张扬个性的方法等,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以后找工作、自我推荐、阐述观点、人际交往等提供保障。

3.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离开了教师一切改革都是空谈。要想推动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多进行些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历,学历是最宝贵的资本,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二、措施

1.转变观念

诚然,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但要想学好专业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中职生在走出校门之后直接面对的就是社会,所以拥有好的语文素养,也利于未来的生产和生活。只有全面发展,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中职语文在中职教学课程中不仅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还是一门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只有让中职生充分认识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转变以往的错误观念,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此,每次在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上,笔者总要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意识到在中职学校学习语文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是普通教育模式的失败者,但中职教师却是普通教育模式的受益者和成功者,教师心中遗留着太多对传统观念语文的理解,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笔者及同事们虽然是中职老师,但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角色转变,师生对立就不可避免。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十分重要。

2.转变角色

知己知彼,才能教学两益。在以往的普通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一言堂。而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最需要和重视的是实效,他们能乐于接受对自己事业或者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否则,便认为是没用的。学生的这种观念当然是不正确的,要改变他们的观点,首先要完成我们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师先要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就得按他们的所需所想来决定教什么。教师的作用是主导,由原来的面面俱到变成懂得取舍,成为有职教特点的新型老师。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篇章,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做到正确引导;对他们不愿读的文章,几言掠过,只讲精华。调动他们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们成为了语文教学实践的主体。

三、转变模式

1.由以往单一科目教学转变为与专业科目相结合

现阶段中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与相关的专业科目相结合,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本领。让他们学得有味、有劲,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相关专业的探究热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2.由以往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与现代化高科技相结合

想让中职学生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让他们将目光集中到讲台上,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种声音、图像、视频等对他们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全面刺激。改变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原有印象,重新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3.由以往只注重理论转变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们说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而中职生由于生活阅历太少,对于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突出实用内容,关注学生未来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和谐之境。

4.由以往课上教学转变为与各种课外活动相结合

篇5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领域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职语文教学实际上要实行三化:人文化,工具化,专业化。人文化指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增强中职生的人文素养,让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工具化指的是让学生把语文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学习语文,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服务;专业化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实用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理论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编目,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例如电子文秘专业,应注重公文书的写作等这些内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可以增加汽车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文章。“听说读写”的训练上更应该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说”上,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要模拟一些工作场景进行训练,在“读”上,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着重进行教学生看产品说明书等项目训练。在“写”上,教学内容要重点放在如何写信、写请假条、写自荐材料等应用文写作上,确保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将意思表达清楚。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作业,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要灵活

我们除了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求职的模拟训练,在“求职”这个项目中,首先要进行求职信的写作,这可以训练写作能力,其次,要进行求职的模拟训练,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可以进行“说”的训练,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学生的语文知识不知不觉地增加了。此外,探究性学习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充分感知文本,引导质疑探究;拓展课外阅读,培养探究习惯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借着《荷花淀》教学的机会,指导学生在课外以“人物分析”为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主要分析人物的对话概括人物的性格,主要观察身边的东西。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他们上网查资料,进行“分小组讨论,改编‘夫妻话别’的对话,通过改编水生嫂的语言重塑人物性格,改后人物性格为泼辣且识大体顾大局。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心灵的充实,体会到发现的快乐,这正是“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的过程,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最生动体现。这是一条充满活力的探究之路。实践证明,这是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考核方式要全面

课程考核是对于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传统的考核办法就是书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的检测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所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要强调多元化,使评价更为全面、真实。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综合化,既要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能力的提高、拓展情况,例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还可以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50%的计算方法得出该门课程的成绩。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篇6

语文是中职各专业学生所必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习得基础的语文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与熏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又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语文发挥最大的优势,以便为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充足的保障呢?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上述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科学的中职语文教育。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运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并自以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范围、丰富见识,还能大大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学组织形式。殊不知,此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一来将学生置于了非常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二来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尊重与保护,长期以往,将严重制约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严重违反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诸多理念。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以人文本,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成长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充分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意识与观念,彻底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组织形式,还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而灵活的运用现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优秀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模式,这样才能既有效避免以往“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教学状况,与此同时还能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必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此,才能有效避免统一、整体划一的教育标准对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压制局面的出现,须知,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特征,才能促进他们健康而快乐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增强“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满足中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语文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交际工具,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是语文学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而这也就决定了掌握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是满足学生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系统而专业的知识教学不断满足中职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发展需求。

1.通过语文教学,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于其他学生,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踏入社会参加工作,而能否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则是制约他们职业生涯是否得以长远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着重进行培养与发展,如此,既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形象,同时更是有效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与能力,为满足他们日后就业的实际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凸显中职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发展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在毕业、踏入社会之后,无论是沟通社会关系、面试工作还是同他人进行业务洽谈等,都需要运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语文工具性的这一特征,大力发展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既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三、“以专业为本”为指导,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进步。

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积极性,却反而格外重视各自的专业课程。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展开语文知识教学,就必须在“以专业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将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形成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二来更可以促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广泛运用,这对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将产生非常有力的影响。

例如,体育专业的学生大都运动细胞比较发达,但是在感性思维方面却稍显欠缺。因此,在教学“诗歌散文欣赏”这一单元时,我就带领学生深入诗歌与散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细细品味作者的创作思想感情。如此,就使得体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感性思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效弥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缺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以专业为本”这三大理念,并以其为指导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语文教学活动既充分适应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更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以及人文修养,进而为其日后的顺利毕业、就业、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二、扩大语文教学空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将无法完成,广阔的社会课堂才能帮助他们完成从接触、体验到领悟、升华的蜕变过程。语文教学空间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克服了书本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笔者深切地感到,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空间,将之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利用教材、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要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就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注重知识的传播,又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当下的语文教材,无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中华历史坚韧朴实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教材,古今中外的先贤志士们为追求真理、寻求科学而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引导学生与优秀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尚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着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2.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矿山”,要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网络攫取具有时代性人的知识。事实上,网络上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和文章,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过滤能力,就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涉猎。互联网拉近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文学的距离。有什么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呢?人们通过互联网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寻求知识,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综合素养和行为方式。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文学宝库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名著、名篇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经典名篇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可以塑造其健全人格,逐渐使之构建起适应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文课不是枯燥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美感人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例如,教材中的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关怀。

篇8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之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须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篇9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策略

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必须在充分了解中职教育现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改革,以切实承担自身的教育使命。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迁移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作为一名职业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思考着,并且做了些创新尝试!

自去年我带了两个班的职高生,自从开学伊始,我就发现语文课上竟然容忍不了一首诗,这真使我感到痛苦。怎么会这样?有人说这些已不适应时代了,那么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可以移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语:这是最好的年月,还是最坏的年月;这是智慧的时代,还是愚蠢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语文一直以来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出现睡觉;不注意听讲;不摸课本的现象!语文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方面又有不可估量的责任,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语文呢?首先,教师应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羞涩和厌学感,有利于焕发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再次,教师应注意在“够用,实际”的原则指引下,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本重新整合,进行字,词,句,文的认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照搬照套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毋庸讳言。比如我现在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我把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标分别分开来上课,开设了速记课,普通话演讲课,美读欣赏课,书法课。课堂上往往是轻松愉悦的,职高语文课堂在“量”上和“速度”上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基础不太好,所以要循序渐进,要兴趣性和社会实用性相结合教学。

篇10

为此,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查明原因,转变观念

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平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其实学生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们传播知识的途径。中职的学生已经是普通教育模式下的失败者,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厌烦或者恐惧。但我们中职教师却是“普教模式”的受益者和成功者,我们心中遗留着太多对语文或者说是传统观念中语文的理解,老师教给我们的那种方式多多少少在左右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虽然是中职老师,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角色转变,师生对立就再所难免。有文章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也师,败也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十分重要。”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

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型教师,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和观念转变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我们的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知己知彼,才能教学两益。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需要的不是风花雪月的诗情也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他们重视的是实效,能对自己的事业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他们便乐于接受,否则,便认为是没用的。学生的这种观念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改变他们的观点,首先要完成我们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普教模式肯定不适合中职的学生。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按他们的所需所想来决定教什么。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导,抛掉原来的那种唠唠叨叨、费力无效的“一言堂”和以重知识以考学为目的的普教模式,由原来的面面俱到变成懂得取舍,成为有职教特点的新型老师。思想决定行动,这是中职语文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语文教师花较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准备上,充分了解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常记教学札记,记录课堂内外有关学生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多方查找资料,备课、写教案、选择常规教学手段或现代声像工具等不再是单纯的应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笔者在教读《再别康桥》一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上网找到徐志摩和剑桥大学的照片,到音响店找到电视连续剧《人间六月天》,用系统软件截录部分情景,还找到歌曲《再别康桥》作为朗诵的相配音乐,精心制作了课件《再别康桥》,此课件后获省课件大赛二等奖。因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对诗歌理解力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诗歌意境之中。精心制作课件,可以结合音、画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原来学生对诗歌有的深奥、艰深、难以理解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诗歌鉴赏的程式,积累诗歌鉴赏的常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的能力。

3 调节好情绪,用心教授,在教授中重视情感教育

中职班的课堂纪律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环境也不那么好。教师走进中职班时,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教师授课的情绪是否饱满是影响学生听课的一大因素。上课时,只要教师往讲台一站,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由教师的衣着、眼神、举止、表情所表现出来的仪表和情绪,教师情绪不好时,课堂气氛就会消极低沉,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表达能力、学生的听课接受能力,这就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教师精神饱满,上课情绪热烈,学生听课热情就会高涨,课堂气氛就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步入课室进入课堂教学,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受班中不良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坏情绪带到课堂中。在授课时,教师用心地讲授,用精确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情绪,引导学生学习。

除了教师以饱满情绪生动幽默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情感教育。中职学生因为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知识素质都较差,大多有叛逆心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都不得有抗拒心理。要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出自真心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关怀,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意味着对学生的了解、重视和喜爱,都会对学生有激励和鼓舞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善意情感,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回报与激励,使学生产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喜爱的态度,愿意听老师所教的学科,愿意跟老师说出心中的苦与乐。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付出感情,学生热爱教师,信任教师,就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接受教师的教学知识,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4.1 活动式。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表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创设出一定情境,适当地引进活动式教学,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展示他们的才能,将会让他们听课的“内驱力”变得强烈,听课的行为变得“乐此”而“不疲”。如上普希金的长篇叙事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笔者就引入了活动式的教学。在上完第一课时,让学生大概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就分组让他们自己编写一小节的剧本,然后由小组成员分角色饰演课文人物。在其中的一个小组的表演中,还要求他们来一个打破常规的表演,找女生反串老渔夫,找男生反串老渔妇,找小组中最高大的男生饰演小巧玲珑的金鱼。结果,引发阵阵笑声,使课堂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4.2 讨论式。我国教育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然后相继引进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4.3 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兴趣的“点”,在于它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当然,这种教学法要收到有趣的效果,首先是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任务展示,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例如在教学应用文《单据》时,笔者布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对案例《借据错写一个字,还钱得等一万年》的讨论,二是对错误单据的辨析纠错,三是情景写作训练。由于学生对这些任务兴趣盎然,上台展示又得到老师的肯定,结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5 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教材,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篇1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1]。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立足职业教育,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笔者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中职语文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融入职教特点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距甚远。要适应时代进步,适应课程改革,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新的中职教育质量观,要求文化基础课必须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质服务,不能简单以普通高中对文化课的要求来衡量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质量。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高低、顺利实现就业与否的结果之中。如果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为中职教育质量体系的形成给予充实与支撑,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之中。

二、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

由于许多中职学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听说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是:(1)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的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不能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3)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

面对这种状况,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张志公认为“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灵敏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2]。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开设普通话课程,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知识短文《说话要文明礼貌》时,我联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经营汽车维修保养”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我在教学《荷花淀》时,以人物语言与性格间的关系为赏析小说人物语言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沟通技能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人物语言来欣赏小说,体味人物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口语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拓展练习和情景模拟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进行沟通的技巧,为学生进行高效语言沟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三、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篇12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54-01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职高学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汉字的规定,及学生作文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情况,大抓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训练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堂课课后回顾,每堂课前检查。

(二)强化普通话的训练,注重口语表达训练。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学完一定语文知识后,最终还是要把这些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的生活。所以语文课和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生物实验课一样,也应该有一种语言实验课或叫语言实践课。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这种语言实践能力更加重要。人教社职专语文教材的编辑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每一册的语文书中都安排了若干个口语训练内容,如应聘、讲解、演讲、辩论等。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口语训练项目进行授课,也可以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增加课外口语训练内容,如朗诵、推销、主持、采访等。

(三)注重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应用文的模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握日常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形式。抓应用文写作,是因为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专业性特别强而又非常讲究实用的学科,是职高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再讲这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扮演一个节目主持人。比如在讲应聘信时,我请学生和我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把这些情景重现,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还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大气包容的理念渗透到创新教学的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予以否定,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变相体罚学生。

三、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职高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基础很差,有的恶习难改,有的懒惰成性,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心智不常。教师必须因这些特殊之“材”而施特别之“教”,相对来说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在文化课的教学上相应要低起点、宽要求,更注重趣味性。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共同提高。针对不同的文章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同时,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想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对白、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如我在教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学生把“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的“藉jiè”读成了“jí”。我指出字音读错了时,有位同学就认为在这里应读“jí”才对,因为这首诗每节都押“i”韵,假如读“jiè”反而不押韵了。同学们经过查找对比,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大家认为可能是舒婷在写这首诗时也误以为在这里“藉”是读“jí”的。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对”或是“错”,而是说“也许有这可能。但这要舒婷本人才说得清楚。不过,这首诗并未因这个字的读音而影响它的艺术成就。”同时,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爱动脑和敢于向教材、向诗人质疑的优点。

六、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

篇13

中职教学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然而,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现状堪忧:

1.较差的交际能力。中职学生在课堂、会场、招聘会等场合,总表现出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说话毫无观点,甚至沉默无语。

2.欠缺的阅读能力。诸如文字理解力、总结归纳力、综合应用力……

3.较低的写作能力。在中学写作的影响下,中职语文写作仍以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

究其因,一是学生感到语文课的知识要么是太深学不了,要么是生活气息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少;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在阅读中重讲解轻指导。以阅读为例:视学生为容器,用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用分析取代学生的理解。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常说:“学生基础太差,启而不发。”言外之意只有灌了,越灌学生越不想学。殊不知,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思维、情感、语言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任务全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能力单靠讲解是形成不了的。

抓住了学生的能力之本,中职语文教学本位的回归便有了指南。教学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为了回归的可操作性,姑且划出以下几个紧密相连的关节:

1 回归教师之本分

1.1 转变角色,改变观念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心理学研究结果证明,良好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思维,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是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对他们的一些幼稚、不成熟甚至错误的看法,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粗暴指责。

1.2 挖掘课文意蕴,创新教学手段。

1.3 因“专”施教,贴近发展

2 回归课堂之本真

本色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

2.1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依托课文,走出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要大胆去掉“难、繁、旧、偏”的课文,将生活气息浓、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外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

2.2 拓宽课堂教学空间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小社会,社会是大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3 回归阅读之本色

3.1 阅读应是“文”与“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章是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文章的内容,即“说什么”,更要读文章的形式,即“怎样说”。让学生透过文字,再现形象,触动感情,使之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获得审美愉悦,再引导达到悟道的最高境界。如《荷花淀》中水生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后,水生嫂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里的句号就不能改为逗号。如果改为逗号,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是假,拖后腿是真,采用句号,一方面,水生嫂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另一方面又需要丈夫的理解和爱怜。前者刁滑,后者温柔而多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研究内容,更要在语言表达等形式上花功夫。

3.2 指导自主阅读

能自主阅读,感悟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轻松的阅读课外书,不仅张弛有度,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也得以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可以先降低门槛,由浅入深,经常用真诚、鼓励的语言激发每个学生自主阅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安排一个晚自习作为自读课,让学生自带读物进教室,并引导他们读情调高雅,再对有意义的精彩片段认真勾画和摘取。

4 回归写作之本能

张志公先生主张:“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不断自行提高之,用时髦的说法,教给他们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需要的能力。”

4.1 解决最难情绪。从最简单开始,从最常用的文体入手。

4.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辨识生活中真、善、美,再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启发,开拓写作思路和视野。

4.3 结合课文,设置灵和多样的写作训练。

4.4 改变评改方式。传统的精批细改,学生很被动。

5 回归评价之本意

基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之本位,建构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

5.1 考核内容专业化

针对不同专业,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兼顾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如《沁园春・雪》,幼师专业的考朗诵、复述和欣赏能力;音乐专业的则考其给朗读配乐的能力或理解、表演能力等。把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提高其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