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生值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篇2
在如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初中生显然是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当然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是得到重要保护的群体。然而,越来越多属于这个群体的生命消失在宇宙中,这些还没完全开放就被中途折断的花朵,是我国生命教育的失败。生命是一次性的,失去了就不会再重新来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漠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呢?生物课程应该怎样开展才能让中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呢?这些问题构成了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已经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究。
1.初中生物生命教育中的缺失及原因
1.1 父母对孩子的忽略导致初中生缺少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生命教育理应也有父母的一份,但生活的快节奏让太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养家,本是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心意,却没想到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的初中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心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慢慢失去了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出不可挽救的事情。
1.2 封建思想的残留、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导致的家庭暴力,也是导致初中生漠视生命的重要原因。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对生命极其不尊重的做法,不仅给孩子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为孩子做出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形成了不正常的生命观,产生暴力倾向,易冲动,易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最后酿成大错。
1.3 学校的压力和老师的忽视让初中生忽视了生命的重要性。学校是知识的天堂,同时也是我们形成人格的地方。在中国的历史上,学校一直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老师是我们最敬佩的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学率成为众多学校之间竞争的标杆,学生作为主体,当然会被重点培养,只是教育不再是知识与素质的结合,它很"单纯"地变成了学生的考试成绩。生物课堂不再是美丽的生命的展现,而是一道道生物题目的讲解。沉重的压力使得学生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繁发生,还在如花一样年纪的初中生,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也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初中生正是生理和心理都开始成熟的阶段,学校是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老师是他们的指路灯,周围的同学则构成了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要开始学着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和老师、和同学以及和学习的关系。在各种关系处理不好,老师也没给出关心和引导,甚至还做出体罚等行为时,部分同学开始使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生命。这是悲哀的事情,却也是确确实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
1.4 社会的冷漠让初中生的生命意识逐渐消失。社会风气和媒体文化给初中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忽视。网络信息的发展给了暴力信息大量传播的机会,这些信息侵蚀了未成年人的本真,引导他们做出出格的事情。媒体过度宣扬暴力凶杀事件,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滋生。网络游戏和视频,导致初中生过度迷失自我,沉浸在虚拟的凶杀世界中不能自已,最终在现实中伤害了他人的生命。
1.5 自身的软弱让初中生对未来失去信心。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包容,容易使初中生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独生子女的增多,让他们自我意识过强,不懂得与他人交往,遇到挫折就心慌意乱,面对失败、被人嘲笑,他们害怕并且逃避,最终因压力过大结束生命。
2.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改革方案
2.1 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生命教育的具体含义是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积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总之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初中生学会尊重生命,并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并保护生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重视初中生的生命教育,从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开启对初中生的引导,加大力度宣传生命的可贵和亵渎生命的危害。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校园暴力的危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引导他们敬畏生命、爱护生命,而不是一味地提高成绩。另外,采取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教导他们如何珍爱生命。
2.2 创设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关乎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父母应该放慢工作的脚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会让他们对生命的产生爱的情怀。老师作为教育者,以身作则更有说服力,才能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另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初中生的法律观念,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同时,教导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应该全心全力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他们体验生活的意义,学会感恩,感谢生命带来的美好。
2.3 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初中生的经历较少,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解决发生在生活当中的各种矛盾。因此导致他们压力过大,产生逃避的心理。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开设心理咨询课堂,宣传健康向上的内容,及时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帮助,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失败,乐观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坚强地生活学习。
总结:生命是美好的事物,正是生命让我们体验到爱的力量,体验到大千世界的繁华,体验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初中生是一个青春的群体,是世界的活力,作为世界的未来,要爱护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会宽容世界,学会坚强地面对未来。对于教育者,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要给他们增加过多的压力,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吧。
参考文献:
篇3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
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一节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初中生物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角”位置,以及我们从“填鸭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提倡的是把有效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支配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例如,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性章节时,如果只是用抽象的文字一味去讲,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肯定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性。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生物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有效、实用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让学生自己来支配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让学生自己表达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而让他们在自主、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篇4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篇5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篇6
一、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有的理论基础
(一)视觉教学论
1928年,在《图像在教育中的价值》一文中韦伯阐述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视觉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中仅仅使用语言会使同学的兴趣减弱,容易导致言语主义,照相技术的改进使学习者的教材环境得以扩充。而实验教育也已证明,视觉教具使得课程形象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二)“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
爱德加·戴尔作为视听教学领域的专家在1946年出版了《视听教学法之理论》,对视听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发展出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在经验之塔中,视听媒体,比语言、视觉符号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且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二、电影电视资源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時候学生对生物课堂的认知就是需要大量的记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得不承认的是,电影电视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将电影电视资源引入课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以一种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而影视作品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物现象进行精彩的演绎,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也就是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这极大地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在课堂当中引入电影电视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生物学习的视野全面打开,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生物知识和学科体验,丰富学生进行生物思考的角度。
(三)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收的知识都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的,而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资源,学生自身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始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身的经验世界以及理解和思维的过程内化而形成,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把握电影电视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生物课堂当中引入电影电视资源,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谨慎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作品。并非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可以随便在初中生物课堂当中应用,在进行影视资源选择时教师一定要谨慎仔细,尽量选择那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影视作品。第二,把握教学重点,不可本末倒置。我们必须明确引入影视资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绝非是教学目标,切不可舍本逐末,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本质作用。第三,注意影视资源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影视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学内容与影视作品完全脱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二)利用电影电视资源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导入不太成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投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当中,因此把握好课堂导入的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的多次课堂实践证明,利用影视片段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具有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周围的生物世界》时,教师可以选取《海底总动员》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课程导入,使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生物产生一个宏观的印象,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引入生物学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利用电影电视资源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人体的健康的,而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电影电视资源的教育意义则更为直接而深远。例如,在学习《传染病》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的措施,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预防艾滋病》,在影片当中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呈现,使学生对艾滋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观看影片过后,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主题班会,使学生共同总结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并通过适当的言语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艾滋病患者。
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体验的学科,而电影电视资源恰恰能够带给学生这些东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
篇7
■
运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中的描述分析法,对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总情况进行统计,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均值为3.46如表1所示,处于一般水平;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均值为3.31(如表2所示) 7个维度按均值排序依次为:学习结果(3.43)—学习过程(3.40)—学习动机(3.36)—学习时间(3.35)—学习环境(3.28)—学习内容(3.24)—学习方法(3.22)。从排序结果可知,自主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均值最低,且低于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均值3.31,说明初中生不善于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并在自主学习目标设置及内容选择方面存在困难,没有完全掌握地理自主学习的方法。
2.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为了全面考察不同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本文利用spss18.0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学习成绩的被试者其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及其显著性。
(1)不同性别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比较。表3所示,不同性别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女生均值高于男生,P=0.023
(2)不同民族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比较。表3所示,不同民族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主要体现在朝鲜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朝鲜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强于汉族学生,P=0.002
(3)不同生源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比较。表3所示,在城市中学就读的不同生源被试者其自主学能力,城市被试者高于乡镇被试者,而P=0.0040.05,差异不显著,其他6个维度的P值都小于0.05,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城市生源的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强于乡镇生源的学生。
(4)不同成绩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比较。为了考察地理学习成绩与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参考初中地理会考划分成绩等级标准,按照被试者七年级期末成绩从高到低分别用1(≥90分)、2(75-89分)、3(60-74分)、4(≤59分)表示不同地理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ANOVA显著性检验。
■
表4所示,不同地理成绩被试者在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00
二、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结果
(1)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体情况一般(3.46)。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均值(3.31)低于总体水平,是有待提高的主要方面;数据表明,各方面均值大于平均水平3,因此,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2)延吉市初中生不同性别、民族、生源、成绩被试者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在时间计划与管理、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总结与评价方面明显强于男生;朝鲜族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及学习环境方面优于汉族学生;城市生源被试者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强于乡镇生源被试者;地理学习成绩在自主学习能力的7个维度上都呈现显著性差异,并且与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地理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地理成绩越高。
(3)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外部影响因素(3.60)状况一般。高于自主学体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但未达到较好的程度,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与外部因素均在0.0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相关,其中教材因素、同辈因素相关性最强。
(4)外部因素能联合预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2.9%的变异量。其中教材因素、同辈因素预测力最强,具体表现在普遍认为教材内容偏难,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障碍或者难于自主完成活动内容等问题;同辈群体中,在观察和学习他人有效方法上表现不积极,在学习求助中不善于运用合作形式解决。
三、提高延吉市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篇8
一、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前的引导是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翻转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以及准备工作,提升教学效果。[1]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应用。这一节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记住显微镜的组成以及作用,并且运用显微镜观察图像,养成规范使用及爱护实验工具的实验习惯。教师在课前通过视频文件让学生引入细胞的概念,并指出要观察这种基本单位的行踪,就必须使用显微镜,因此我们要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掌握显微镜由哪些部分构成?应该怎么使用显微镜?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的一些优秀视频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一些动画进行演示,在课前做好实验开展的准备工作,以便迅速进入正式实验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作快速测评,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内容,总结问题和难点,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题目进行测评,从而确定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在确定问题后,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周边事物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情境问题,开始独立的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中进行探究、讨论,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实验结束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全部参与到成果展示的环节,要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参加,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就能将知识内化。教师根据成果展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继续探究。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的身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2]在显微镜案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预习的内容,并随机进行提问,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将显微镜使用规范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学生再根据规范利用显微镜观察10分钟载玻片上放置的图像。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学生扮演教师监督另外一名学生的实验过程,对于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和记录。观察完毕后,还要对比显微镜呈现出来的物像和载玻片上放置的原图像,从而发现显微镜所呈现的是原图像的倒像。还可以进一步观察一种生物细胞,通过目镜以及物镜的更换,结合图像变化的过程验证显微镜的放大效果,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相乘所得的积。
三、总结反馈
课堂实验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结果反馈情况将成为教师教学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要做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开展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下,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设计的效果都要通过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得到体现,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实验结论进行肯定性与鼓励性的评价,并从中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的困难及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将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再总结答案。学生合作所得到的结论,教师要给予客观的总结与评价,突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显微镜实验案例中,教师在实验开始前的检测也是一种总结。实验开始后,教师要来回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状态,鼓励优秀,纠正问题,实验结束后,根据规范表格了解学生的操作实际情况。根据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的情况检查,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纠正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3]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值人生美好年华,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开拓视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体的下一代,为了塑造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国家公民,激发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和问题进行提炼、拓展,通过实验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实验成果的提炼中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在教师心目中逐渐树立与学生的“主体间意识”更加重要,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在人格尊严上平等的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真正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这才是翻转课堂真正有效而无形的保障。
作者:高培丽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良好的技能水平需要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说”数学是一个将内心思考活动过程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外化”呈现的活动进程.它是建立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技能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说”数学能力水平进程中,要将数学学习技能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在新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新知内容要点,在探知新知内容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提供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对学生问题条件分析内容、解决问题思路探寻以及解答问题策略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进程的指导和点拨.在培养初中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同时,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技能.从而为初中生在“说”思考分析过程、“讲”解答问题方法、“评”学习实践效能等活动中,形成和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
三、强化初中生高效“说”数学的活动指导
篇10
1 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的地位
1.1 初中实验地位普遍较低的原因分析
实验拥有着丰富的内容以及生动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期间起到了独特的影响力尤其是针对初中生,能够促进初中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实验器材得到了多方面的改进,学校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教学也变得更加娴熟,根据大量调查资料得知大多数初中教学的实验条件都符合国家对学校设施要求的指标,但是对设备的使用频率却不是很高,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初中实验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初中实验不受到重视甚至是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教材已经将学生实验和老师教学实验划分为两个层次,相比于传统教学还是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老师不在像以往一样拿出大量时间去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变成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时间,新课改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内容不相符的现象,流程也愈加繁琐等等一系列改动,所以让众多老师不知该如何随之进行相应改变。第二,初中教学注重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流程,但是不根据教材内容的探究不利于让初中生更理解实验的内容所在,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困难程度。第三,虽然目前初中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实验条件得到了改进,但是所配发的实验设备以及处理材料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损坏程度也不断加强,再加上学校相关专业人士不足,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故障的排除与修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度,从而导致实验教学逐渐被忽视的现象。
1.2 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地位的提升方法
初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教材的改革也志在必行,这样就可以全方位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流程以及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提升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彻底将教育部提出的要准备书面的思想总结贯彻实验的整个流程之中,还要有序地执行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作为基础,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做重要环节。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增加创造性实验的机会,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改进效率,尤其针对广大的初中生,实验教学一直是教育机构重点投入的项目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教育机构每年向初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充实验器材,改良教学环境等等。所以只有增加创造性试验的机会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弥补时间上的不足。其次,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要制定好计划以及实施准则,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到最大的效益,这就给初中生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来完成实验要求,学生应细读实验指南,确定正确的操作步骤,再合理安排操作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逐渐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要想成功完成以上流程,还需要教师的细致教导以及严格的要求,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应积极配合学生,这样在多方面的督促下,初中科学教学的实验教学地位才不能被弱化或是忽略。
2 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的现状
2.1 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第一,随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实验室的数量相应减少来达到增加学生教室的目的,从而导致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场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学校经费有限,又不能第一时间完善实验设备,增添实验器材,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便有所削减,初中生的科学素质也受到不小的影响。第二,学校教师虽然能达到充分应用实验教学器材的基本功能,促进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初中生对实验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实验老师偏重于应试教育的现状,因为教师受到升学压力大的影响,大型考试对实验内容的考核大多是笔试项目,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途中往往只演示教材上的必考实验,而扩展实验或是创新实验便不受到重视,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上课效率也得不到提高。第三,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提高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也有不小的作用,因为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观察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使得课堂上更具有凝聚力,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却往往受到忽视。大多是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便不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比如说,使用学生电源时无法分清正确的接线柱等等,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随着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初中实验教学一定会用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2.2 初中实验考查的现状
通过加强学校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提高了实验管理意识,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度得到提高,然而众所周知,在实验考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却直接影响了实验考查的积极影响力和获取的成绩。首先,大多数教师未考虑到实验考查给初中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所以课堂上往往缺少一些实际操作的现代教学方法。其次,实验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的考查形式则是一种资格考核,即考查结果不被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内容里,所以大多数初中生对考查并不重视,上课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安排的内容,在考查临近时才进行突击复习从而应付过关。所以改进实验考查的内容便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相信适当增添实验考查项目,灵活地处理考查的形式,最终的效果一定会有所突破。
3 结论
本篇论文从两大层次对初中实验进行论述,分别是初中实验在科学教学所处地位以及现状问题,只有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实验在教学中地位的目的。实验在初中教学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茁壮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11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会主动考虑在课堂上给学生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也鲜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其实,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主动的积累、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才能够得出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本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探究能力.平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会给学生一些提示,甚至会将实验结果直接告知学生,这种被动方式对学生学习实验十分不利.例如,教师演示操作一个关于弹性钢片被弯曲的物理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小钢球不会随着塑料片飞出去,弹性钢片被弯曲.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小钢球与塑料片都具有惯性,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全部完成了有关力学知识的学习.然而在观察这一实验的时候只看到塑料片飞出去,小球静止不动,对于弹性钢片是否发生变化的情况完全忽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总是给学生提示,当不给提示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当塑料片飞出去的时候,学生也没有分析为什么塑料片会飞出去,因此塑料片是受到了力的作用,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只是会照本宣科,没有真正领悟到实验的本质与力的真正作用.
1.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十分随意,没有相应的规则来进行行为规范,教师也没有明确指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哪些注意点,导致学生只会记忆最后的实验过程,死记硬背,达不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选择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然后将这三者的中心都调整到一个相同的高度.进而根据实验要求改变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像的大小,倒正的变化.学生所要观察的现象其实在实验之前都是制定的,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观察到.如果仔细观察像,会发现像点很亮,其边缘有阴暗区,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探究意识,不把实验现象当做一回事.可见,教师在操作实验前就把实验的目的与实验所要观察到的现象阐述清楚,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教学目标明确,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时候就是奔着实验结果去的,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根本不重要.
2探索精神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1融入探索精神,使实验更逼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探索精神的首要步骤就弱化老师在教学中的权利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真实存在.例如,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实验,现在让初中生观察沸腾现象,老师不要再像以往那样,把实验的全部内容都进行演示一遍,再让初中生展开模仿式的练习,而只是把主要实验应当注意的部分向初中生讲解后,便让初中生展开自主实验、自行观察以及自主研究,老师会发现即使初中生没有完全达到实验目标的要求,但是表现出了良好的迹象.准备阶段,初中生依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准备了实验用品,并且依据实验示意,展开了实验前的装置.由于没有老师在实验前过多的讲解,初中生在布置实验过程中,通过运用旧知识,知道了烧杯应该怎么使用以及酒精灯的正确用法等等.有的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小组中的其他学生还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实验阶段,初中生依据教材中的引导,将酒精灯点燃,并且对烧杯中水的变化以及温度计度数的变化进行细心观察,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在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初中生观察到水经过不断加热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声音的变化以及气泡的变化等等.初中生还根据自己记录下的情况,知道了水加热后的情况,并且得出当水温达到100℃时,温度便不会变化的结论.在交流总结阶段中,老师可以指导初中生展开实验的交流,将实验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相互纠正,让学生掌握水的吸热规律.
2.2融入探索精神,使实验更有趣
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过程中,初中生依据实验步骤以及操作方式展开了积极的实验,初中生依据教材的引导,选择了毫米刻度尺以及一块规则的模板,开始了实验.当初中生拿出刻度尺展开一次测量后,并且将数据记录下,在这个时候初中生会认为已经完成了实验,但又不知道下一步应当如何做时,初中物理老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展开了测量,而且用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同学将0作为起点进行测量,有的同学用尺子中的整数作为起点,但是只是测量一次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初中生在听到老师的疑问后,有的学生会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翻阅教材,有的学生会再次展开测量.在此之后,学生们会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们会慢慢得出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避免误差等结论.最后老师引导初中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让其掌握正确控制误差.之后,老师还可以问学生:“现在想要测量一枚一元钱硬币的周长,同学们觉得应当怎么样测量最准确?”学生们又进入了思考和讨论中.从中不难发现,将探索精神融入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使得实验更加有趣.
篇12
1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英语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用来交流的语言。而我国的初中生们习惯了汉语的听说读写,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加重视的是应试而非实际运用能力,由此,英语听力教学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往往处于被忽视的教学内容,且教学难度不小。同时,我国初中生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多,也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构成阻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建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
1.2英语教学条件的限制:第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近十年来,高校扩招,大学入学门槛降低,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但精英人才较少,英语专业能力不足,且大量毕业生不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因而英语教学缺乏人才。第二,学生们学习英语缺乏实践。我国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测试以试卷形式为主,听力能力测试分值较少,要求较低。同时,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是汉语而非英语,英语听力能力无法得到锻炼提高。第三,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我国初中对于英语听力的训练仅限听力练习册,内容单一,方式乏味,易令初中生们产生反感。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坚持一直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也减少了初中生们的英语听力能力训练的机会。
2新形势下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方式
2.1建设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要加强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视,建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听力教学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初中生们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多购买英语文化相关知识的书籍,鼓励初中生们阅读交流,有效提高初中生们英语听力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们英语听力能力得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整体提高初中生们的英语能力。
2.2多方式打破教学条件的限制:首先,可以想方设法引进外教。外国教师英语文化底蕴浓厚,发音纯正,能为我国初中生学习英语营造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外教与国内英语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探讨,也可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其次,多方式结合训练初中生们的英语听力能力。除了完成传统的听力训练题,听英语磁带这样的听力训练方式,英语教师们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们多听多看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视频资料,鼓励学生之间多用英语交流,推荐好的英语电影英语歌曲,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2.3减少初中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心理压力:初中生对英语听力学习有心理压力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来自初中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影响。初中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强,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状态不佳,都会对英语听力训练学习的结果产生影响。因而,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初中生们的心理影响。我们要尽力为初中生们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听力训练学习环境,减轻初中生们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们转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融入英语听力学习的氛围。
2.4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注意英语口语的发音。要想训练初中生们的听力能力,教师们的口语发音十分重要。教师发音纯正,能够让初中生们打下基础,因而,教师们应该格外注意口语发音各项细节。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词汇基础。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才能更加理解句型句意,同时能够对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有帮助。第三,加强对语法句型的认识。对语法句型的认识掌握,区别各项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有利于初中生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分析,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听力水平。第四,注意日常用语的使用。听力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常常出现口语化语言,学生们单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分析很容易出现错误,因而,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增加日常用语的训练。最后,着重培养初中生们的听力技巧。掌握英语听力技巧才能使英语听力学习事半功倍。比如捕捉关键词,对听力材料注意力分配等,最重要的是播放听力材料时学生们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3总结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当前新形势下,英语听力受到了重视,可是相对成熟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形成,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阻碍也有很多。因而,在充分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后,针对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戚辉.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34):29.
篇1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10
初中语文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初中生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正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争取培养出具备较强语文功底和高尚道德水平的中学生。语文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形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探讨改进策略,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比较随意,往往是想到哪里就提问到哪里,提问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导致初中生对提问并不重视。即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缺乏层次性。而且,语文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往往挑选语文优等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快速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但是,这样就使优等生学习更好,差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比如,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诗词意境。但是,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提问一直在围绕着诗词的翻译进行,这样的提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无法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提问过多过杂,没有逻辑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误区,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设计了许多缺乏提问价值的问题,使语文课堂变成了“提问的课堂”,导致初中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有的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脱离实际,没有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接二连三的提出问题,造成初中生不能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就挑选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另外,有一些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把设计的问题一股脑地抛给学生,使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无法衔接,跳跃性过大,给初中生学习语文带来了困扰。
(三)课堂提问后没有及时进行评价
在课堂提问过后,教师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提问没有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很多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是当学生回答问题以后,就接着提问下一个学生,至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也只用对或错评价,缺乏真实的感情交流和学习技巧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本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但是,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都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失去了师生互动的乐趣,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改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课堂提问内容,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为他们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清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在课堂提问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问策略,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在提问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学生自主回答或者分小组回答,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学习了王安石《伤仲永》以后,我首先提出自主回答问题: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然后,我还提出了互助探究式的问题: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这样的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片面课堂提问的弊端,保证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
(二)结合实际学情,使课堂提问内容体现精练简洁
其实,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精炼、简洁的提问内容,可以给初中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初中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课堂之初我提问:这个题目哪个词让你最感兴趣?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也就是从乐园走到了书斋,你们从这两个地方读出了哪些感受呢?然后,我选择学生到黑板上讲讲他们的感受。学生的回答不一定被认同,学生之间可能对彼此的理解有争议。对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不求意见的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即可。接下来在讲解完课文以后,我进行提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准备把自己的学习乐园建成什么样子?这个提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造能力。
(三)对提问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信心
语文教师在提问以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针对语文教师忽略课堂评价的现象,我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不要立即给予批评,而要鼓励他继续思考,找到另一种答题的思路。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要想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初中生的参与度。尤其在语文课堂提问时,语文教师更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