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后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后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后汇报材料

篇1

根据长治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和《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和《黎城县落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我校提高政治站位,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高全体教师对做好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拓展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全面推进我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以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实际因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接下来我就对我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原则、形式、流程、内容、时间等情况汇报如下:

课后服务的范围、时间、服务对象及方式与内容

(一)服务时间

(三)加强教师管理、规范教师行为。

认真分析、合理界定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及辅助人员,可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补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行为。要以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对课后服务进行责任明确和界定,严禁变相补课。

一、坚持原则

我校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成本分担、有效监管”的原则。

1、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

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学校审核和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学生要提出参加课后服务的申请,不愿意参加的学生经家长同意,可以自动放弃。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并签订自愿服务协议书。

2、规范服务内容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及形式。坚持年级不同、学生不同、安排不同,杜绝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科性集中教学活动,严禁变相补课,坚持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个别指导的工作原则,加强监管检查力度,建立责任学生考勤及服务班工作记录机制。

3、公益普惠原则。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财政投入为主,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学校“响应学生发展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学校有责任基于现有的资源、师资等条件,通过适度的整合与拓展,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学校更有责任确保其“课外公益活动”的属性,不向学生、家长收费或转嫁任何费用。

4、安全第一原则

学校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要确保每一项活动在教师组织下有序有质量地开展切实消除在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课后服务对象

本着自愿原则,确有困难需要课后服务的在校学生。

四、服务内容和形式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强化实践、提升能力,通过答疑解惑、社团活动、图书阅览、科普宣传等形式,以学期为节点,以需求为依据以体艺活动、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自主阅读、兴趣小组、综合实践、、科普活动、团队活动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对学困生进行补缺补差。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切实做到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体教学,上新课、补课和考试训练,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4.周六下午第二节课后,以年级部为单位,以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为主体,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社团,进行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

五、课后服务时间

星期六向学生免费开放校园2. 寒假可选择1到2周开放校园。暑假原则上于8月1日以后利用不超过三周的时间开放校园。

七、课后服务实施流程(一)摸底调查,征求意见。(二)告知家长、学生申请。(三)审核公布、签约明责(四)统筹安排,分类实施。(五)稳步推进,不断完善。

三、具体操作

(一)毕业班“课后服务”

1.高三在周五晚(三个自习)和周六一天(包括早自习),教师在教室答疑解惑。周六下午2节课后按学科,教师在指定地点进行“辅优补弱”。 在这一时段中,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2.初三在周五晚(两个自习)和周六一天,教师在教室答疑解惑。周六下午2节课后按学科,教师在指定地点进行学科辅导。在这一时段中,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二)高一高二“课后服务”

高一、高二在周五晚(三个自习)和周六一天(包括早自习),教师在教室答疑解惑。周六下午2节课后以年级部为单位,以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为主体,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社团。在这一时段中,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三)初一初二“课后服务”

初一、初二在周五晚利用两个自习时间为住宿生在教室答疑解惑。周六一天(不上早自习),教师在教室答疑解惑。周六下午2节课后以年级部为单位,以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为主体,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社团。在这一时段中,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四、存在问题

1.我校学生人数多,以社团活动为主,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人数不足。

2.教师组织社团活动的经验不足,眼界不宽,水平不高,难以在深度广度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篇2

二、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一)引起听课兴趣

(课件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每年春晚上的魔术表演吗?(喜欢)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这是一只漂亮的千纸鹤,老师能让它随着自己的手中的魔笔动起来(千纸鹤和魔笔中间隔着一张较厚的白纸),最后直接用魔笔把千纸鹤吸起来。

(二)提问导入

谁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学生猜测是磁铁的原因)

想不想亲自玩一玩磁铁吸引物体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磁铁的秘密。(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魔术情境的设置,意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非常直观地引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学生猜测

(1)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游戏材料(记录表一),希望同学们在做游戏之前,先猜测一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记录员把小组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现在请小组拿出材料合作猜测。注意:材料中的铁钉、铝片比较锋利,请注意安全!(小组所有成员进行猜测)

(2)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猜测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用展台出示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3)这些只是我们同学的猜测,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样验证?(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

2.计划实验

在做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把你们刚才回答的内容总结为几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验中注意什么,然后教师再有重点地强调几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形成科学素养。

3.学生实验

现在请小组长上台领取磁铁,开始做实验。(放音乐)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师:(过渡)实验时间到,请小组长把材料放到材料盘中。

4.汇报实验结果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用展台出示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其他各小组同意他们汇报的结果吗?(同意)

5.探究结论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分析记录表上的实验结果,小组讨论一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学生回答)

(3)科学家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计划、验证、总结、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过渡: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铁,那么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铁吗?

1.老师演示

你们看磁铁与回形针之间隔着什么?(师演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空气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气体。

2.学生演示

那么磁铁隔着水能吸铁吗?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一下。(生演示)这个实验说明了(磁铁隔着水能吸铁)。我们可以把水叫做液体。

3.学生实验

(1)磁铁隔着这些物体还能吸铁吗?【记录表二】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生猜测)我们猜的是否准确呢?还得(用实验来验证)。

(2)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把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这些材料从实验盒中找出来。

(3)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学生实验。过渡:实验时间到,仍然请小组长把材料放到材料盘中。

(5)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6)我们把这些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可以统称为

固体。

气体、液体、固体我们还可以把它统称为物体。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磁铁能隔着气体吸铁,挑选个别学生演示磁铁能隔着液体吸铁,学生集体演示磁铁能隔着固体吸铁,循

序渐进地揭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

4.小结

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就是说隔着的物体薄厚不一样,也影响磁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集体演示磁铁能隔着固体吸铁时,我为每小组都准备了厚薄不同的纸片、布片、木片及塑料片,所以不仅能让学生得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还让学生发现了隔着的物体薄厚不一样,也影响磁力的大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联系生活

(1)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有磁性的性质。(门吸、铅笔盒、冰箱门、磁性白板)

(2)老师也整理了几个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3.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看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谁敢挑战的?(选三名选手)比赛的内容是看谁能够快速地把粮食中的铁屑找出来。(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比赛规则。

设计意图:学生学科学的目的是要学会用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周围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引领自己前行。

4.课外延伸

篇3

1.认识水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认识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引出目标

播放电水壶烧满满一壶水的录像,教师向学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看录像,思考问题。教师追问什么是热胀冷缩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实现学习目标

1.小组讨论改进装置

导学指要一

(1)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试管气球”实验),思考应该看到什么现象呢?(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两个试管中水的体积变化不明显。)

(2)改进装置,解决问题

通过气球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和红墨水,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小组汇报,完善实验方案。

2.水热胀冷缩的探究实验

导学指要二

(1)明确实验步骤

①将小瓶中装满清水加入几滴钢笔水,并将装置安装好。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

③每分钟将小管里水柱的高度用笔在管壁上画出,做记录。

④将烧杯中的热水倒掉,再加入冷水,将小瓶放入冷水中,重复步骤③。

(2)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4)归纳总结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二)实验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思考探究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导学指要三

(1)想不想来实验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种液体,有牛奶、酱油、醋、啤酒和红茶,请每小组像探究水的热胀冷缩那样来研究这些液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小组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液体来进行实验(3)记录员作好记录,要求实验多做几次,反复验证。

2.交流汇报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进行实验的?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

醋、饮料和酱油等加热或者受冷后都能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检测目标,反馈提升

1.买饮料时,本想选一瓶装满的,但是发现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2.你知道温度计是运用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篇4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

2、能够准确的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能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热水器方案。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

2、能够揭示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

STSE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

2、能设计出造型美观、效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

重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测不同颜色材料吸热本领的强弱。

二、课前准备:

导入用画板、分组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凡士林、火柴棍、纸杯、温度计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现场作画,不过,我不用笔,不用颜料,请大家注意看!(教师把一幅用纸画的熊猫图贴在泡沫塑料板上,用红外线灯正对着这幅图,相距大约10厘米,几秒种后,揭开纸画的熊猫图后看到,泡沫塑料板上凡是原来图画中黑色的部分凹陷下去,白色部分无变形,平整的泡沫塑料板变成了一幅“熊猫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这是老师刚学来的新招,但利用了什么原理一直想不明白,大家先来猜猜看。

(学生猜测)

2、总结,启发实验1

(1)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比较统一,认为黑色吸热快,白色吸热慢。那么,我们穿的衣服颜色是否跟这种现象有关呢?是否穿黑色的衣服就会感到热,穿白色衣服感觉就凉快些呢?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相信你的想法呢?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讨论一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实验方法设想:

一、用传热比赛的方法,用凡士林将豆子粘在黑白不同的纸板上,看哪张纸上的豆子先掉下来。

二、在两支温度计的下端分别贴上黑、白不同的胶布,用他们去测量同一杯热水,看哪支温度计升高快些。

三、用黑、白两种颜色的一次性纸杯,各放一块冰块,看那个杯里的冰融化得快。

…………

(3)分组实验,强调安全,保持清洁。

(4)汇报实验现象。

3、深浅颜色与吸热的实验。

(1)看来,大家都在实验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黑色的确比白色吸热快。实验中,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学生谈想法:变换不同颜色试试看。)

那我们抓紧时间,继续实验吧!

(2)学生实验

如:用黑色和灰色、浅红和深红、橙色和淡绿色等等不同颜色的纸片及身边现有材料进行试验

(3)汇报结果

总结:得出结论:颜色越深,吸收热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收热的能力越弱。

4、生活中的应用

(1)现在老师终于明白泡沫熊猫图的制作原理了。你明白了没有?能说说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3)总结:

教师介绍不同物体对太阳光线吸收能力不同,从而颜色也有所不同的道理。比如物体能够吸收所有的光线,看起来才是黑色,所以当然升温快些。(也可制成课件)

(4)故事中的科学

篇5

可以说,秦玲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告诉我们至少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秦玲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告诉我们,学生习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文本

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是教材文本,二是学生习作。长期以来,老师们更关注第一个文本,即“作文指导”,而忽视第二个文本,即“学生习作”,只把“批改”作文,看成一项“累死人”的工作,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要把学生习作当成“教学文本”。唯有从学生的“作文”出发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

秦玲老师的汇报课,这一点做得很实。因为月考是网评,学生只能看到分数,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心中茫然,一头雾水,而她做了以下工作:找出纸卷、精批细改、查找问题、分类析因、选点备课、拟定重点、思考难点、多次教案、制作课件、尝试上课、课后修改、二次备课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足以彰显一位语文老师“求真务实、潜心研究、扎实备课、以生为本”的良好素养。

她的讲评课,不只“研读”习作,并将“研读”后的问题,进行了教学上归纳“重整”。如果说,“研读”学生习作是教学态度使然,那么,“重整” 问题则是秦玲老师一年半教学经验的再现,她深知,学生在学习中缺的,就是老师要在课堂上强化的,这不但是教学行为的觉醒,更是教学经验的累积。老师示范,生生互动,师生互评,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这一文本,秦玲老师功课做得很足,心思用得透。

二、秦玲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告诉我们,生生间的言语学习是“无障碍”学习

生生间的言语学习,是动态的,更是教师无法预设的。有时候,似乎很随意地听,却很不“随意”地往心里“钻”。在秦玲老师的讲评课上,或让学生诵读病文或评价美文,在读“我”的习作,在评“你”的病文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生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姑且不谈秦玲老师安排上的用心,这些点评,那些修改,全来自伙伴,――“来自伙伴”的这一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样的做法就如我们阅读一本杂志,陡然见朋友的刊文总会看得特别专著、入神,难道不是吗?所以,秦玲老师是懂得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无障碍”学习的教学艺术的。

三、秦玲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告诉我们,作文讲评课应该做足两方面功课

秦玲老师的作文讲评课还告诉我们,青年教师要上好一节汇报课,应做足两方面的功课:一是切勿盲目备课,思考通透了,选点明确了,设计成型了再查找资料去备课;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资源,取他山之石来攻玉,收效非凡。

也许是无序备课,致使其多次易稿,临汇报课前,选什么课型,抓什么点还是模糊不清,当她将打印好的教案拿给我时,我手足无措,不知从何说起,如何给她建议,因为她的教案,内容不清,设计不明,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达成。在我俩的交流中,你一言,我一句,慢慢梳理,细细咀嚼,层层点拨,她的汇报课才有了雏形,接下来,可以想象,她又是一个不眠夜……

篇6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和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篇7

(二)SRTI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SRTI训练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教师将部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个个任务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各个小组“公司”,充分利用学生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在课后时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1.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多为“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总体上明显缺乏团队合作意识;2.锻炼开发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校的各种社团,目的也是为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但仅限少部分大学生参加。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普普通通,不积极也不落后,很多学生渴望参加,但缺乏推力。针对这一现状,以课程为主线的任务项目式练习,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并发挥各自优势能力,尽管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推动”,总之让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3.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每一个项目布置之后,小组需要自行思考解决的方法,策划实施的步骤,并付诸实际行动去实施,最后以书面的实行完成报名并进行现场汇报。每一步都是自己在做,教师只是对其进行“隐形”或启发式的指导。

二、SRTI训练法的实施过程

SRTI训练法主要通过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一门新课,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如自身对课程兴趣、学生对开课教师的认同或喜爱度等。这对学生的吸引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笔者利用学生对新课的新奇和青春期的好奇、好动、好胜心理,设置第一个项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如下:首先,以成立公司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并进行自主命名。这是在教师限定小组人数的前提下,各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组内成员。小组以公司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自行命名,引起学生的好奇并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明确“公司”内的员工分工,并进行现场汇报。成立公司之后,每一组自行推荐小组负责人或称公司经理,并上报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与职责,如策划、宣传、外联等。此举目的是发挥小组中每一个同学的作用,并避免个别同学滥竽充数,既是一种激励手段,也是一种督促方式。再次,管理并运营公司,参加课程中的各项比赛。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根据自身不足再去重温或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如企业的决策、计划、组织、管理等等。学生能够主动的感受专业知识的重要,而非被动的告之,既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他们对被动传授的抵触。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任务就是一个项目,每个小组都发挥各自组团的力量完成,并用现场汇报的方式参加评比。笔者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旅游本科教学主干课程之一,能够具有代表性。三、SRTI训练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导游实务》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应用性极强,需要学生不断地实践与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的热情极为重要,因此,在此课程中尝试SRTI训练法,以求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

(一)以旅游公司的形式自由组成团队,引发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

《导游实务》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员是主体,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让学生以组建旅游公司的形式,自行组合,选择成员,另外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命名,并在班级内部注册。课程中教师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将小组人数限定在6-8人。据以往的实践来看,人数过多,易产生分工不清,滥竽充数现象;人数若过少,鉴于旅游管理专业每年级学生约200人的规模,出现小组过多,而教师偏少,教师指导压力过大,且团队合作能力锻炼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限定人数之后,教师将要求说清楚,学生即进行自行组建旅游公司,选择成员。小组以公司的形式固定下来,需要自行命名并在班级内部注册。这一举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并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他们饶有兴趣地按照要求组成了6-8人的团队,并煞费苦心的设计了自己的公司名称。如“星期八旅行社”、“神马旅行社”、“Magic国际旅行社”、“豪侠旅游公司”、“造梦空间旅游公司”、“足迹旅行社”、“合唱团旅游公司”、“黑皮旅行社”、“SUNFLOWER国际旅行社”等。

(二)现场汇报各“旅游公司”职务与分工,保证项目的训练质量

为了让每个小组发挥名符其实的作用,避免滥竽充数,教师要求各小组在课堂中现场汇报各“旅游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分工。要求每组时间3分钟,每次汇报时选派发言人。学生课后必须认真组织语言材料,现场汇报时也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如“SUNFLOWER国际旅行社”侯腾腾作为公司经理,耿宗男作为公司策划总监、高戏雪担任执行总监、李美君担任外联部主任等。

(三)合理设置各个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导游实务》课程的内容,课题研究组将部分内容转化为任务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各个小组“公司”,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导游词的创作内容,教师在介绍导游词创作要求之后,让学生进行“校园导游词”创作,并现场讲解比赛,充分发挥各“旅游公司”的作用。各小组接受任务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团队讨论创作线路,在与老师的商榷下确定最终线路,并进行创作分工。各小组认真学习导游词创作的规范与技巧,认真完成初稿。之后各团队尝试讲解,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最后选派代表参加现场演讲比赛。在整个过程中,各小组皆认真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过团队摩擦,在摩擦中认识自身的角色与分工,不断进行团队磨合,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将这一项目圆满完成,体会到了完成项目的充实感,在展示作品时体会到了胜利的快乐,团队合作的快乐。诸如此类的项目如在导游服务规范一章,为了让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规范与讲解的技能,设置“特色旅游线路设计与导游讲解”项目;在介绍导游发展及趋势一章,设置“优秀导游员事迹汇报”项目等。这些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在课后时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完成项目,达到远远高于课堂讲授的效果。

篇8

课文是按照捕捉、观察(外形、运动、吃食)、饲养的思路编写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蜗牛。图中所示,在潮湿的墙角和树上可以找到蜗牛。通过捉蜗牛,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并为本课准备教学材料。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从蜗牛的外形图中可以看到,蜗牛的身体很柔软,背面有一个灰色或褐色的螺旋形的壳,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身体的前面是头;头上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长触角的尖端有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看图和观察实物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的重点是蜗牛怎样利用腹足缓慢地爬行。课文中的照片是几个学生正在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爬行的情景:把蜗牛放在手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感觉腹足的柔软,腹部(足腺)分泌物的湿润粘稠;把蜗牛放在玻璃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和腹足的样子;把蜗牛放在一根细线上,观察它怎样沿着细线爬行。教学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多有趣的方法,如观察蜗牛能否沿横着的线爬行,蜗牛能否在刀刃上爬行,蜗牛一分钟爬行的距离是多少等。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什么。在蜗牛的周围放上一些蔬菜、水果、米饭、馒头等,观察蜗牛吃哪种食物。通过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在吃食方面的一些特点,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食性,并为饲养蜗牛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教给学生如何养蜗牛。图中所示,要把蜗牛饲养在一个既能通气又不让蜗牛跑掉的容器里,在容器里放上潮湿的沙土,在沙土上放一些树枝和蜗牛爱吃的食物,把容器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布置一个适于蜗牛生活的环境。教学时,还可以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的经验,改换其他方法。饲养蜗牛的活动,要在课后进行,并设法使学生能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学习饲养蜗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饲养方面的动手能力。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蜗牛、大口瓶、沙、纱布、线。

教师准备:

分组观察所用的材料——蜗牛(供没有捉到蜗牛的学生观察)、水槽、玻璃皿、温水、玻璃片、线绳、西瓜皮、黄瓜、菜叶、馒头渣、米饭粒、肉皮、树叶等,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

蜗牛适于在温湿的环境中生活,为了在上课时能观察蜗牛,可以在课前把蜗牛放在玻璃皿(或塑料盒)里,再把玻璃皿浸在温水中,不一会儿,蜗牛的头就能从壳中伸出来。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蜗牛。

2.谈话:你们在什么地方捉的蜗牛?蜗牛又叫什么?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的外形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观察的时候,应该先看一看它的身体外面长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看看它的身体是软的还是硬的,是什么颜色的,头部长有什么?

(2)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全面地说出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通常只能说出一方面或两方面的特征,因此,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应进行引导和提示,采用分步汇报的形式。蜗牛的腹足在它的身体下面,学生一般不会进行观察;“腹足”这个词也比较生僻,可在观察蜗牛的运动时再教给学生。)

(4)教师小结:(出示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有一个柔软的身体,背上有一个螺旋状的壳,很硬;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2.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1)谈话:你们看过爬行着的蜗牛吗?它怎样爬?

(2)讲述:下面我们来观察蜗牛的爬行,重点是看它靠身体的哪个部位爬,怎样爬,爬行的快慢怎样。观察的时候,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从蜗牛身体的下面看。

(3)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教给学生“腹足”这个词。)

(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是靠腹足爬行的,爬行得很慢。

(6)游戏

①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蜗牛能在墙、树、玻璃上爬,蜗牛能拖着重物爬吗?

②讲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蜗牛负重爬高。像课本中的照片那样,把一个钥匙挂在蜗牛的壳上,将蜗牛放在立着的铅笔上,观察蜗牛能不能拖着钥匙往上爬。

③学生分组做游戏。

④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知道,蜗牛的腹足本领很大,不但可以在很多物体上爬行,还能拖着重物爬行。

3.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食

(1)谈话:

①蜗牛吃什么?

②我们怎样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

(2)讲解:我们要想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可以把各种食物——黄瓜、西瓜皮、菜叶、馒头片、米饭粒、树叶、肉皮等,放在几只蜗牛的周围,观察蜗牛爬向哪种食物,吃哪种食物。

(3)学生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

(汇报时,可以展示被蜗牛咬过的食物,还可以把各组观察的情况进行统计。)

(5)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吃植物性的食物。

4.指导学生学习养蜗牛

(1)谈话:蜗牛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我们把这些蜗牛养起来,在课后继续观察好吗?你们知道怎样养蜗牛吗?把蜗牛放在什么容器里养?喂什么食物?注意什么?

(2)讲述饲养蜗牛的方法:

①找一个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内放半瓶沙,往沙中洒一些水,使沙潮湿。

②把蜗牛放进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蜗牛喜欢吃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块纱布,把瓶子放在遮阴处。

③经常给沙喷水,保持瓶内湿润;经常喂食;经常清除蜗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粪便,过一二周换一次沙,以保持蜗牛生活环境的清洁。

(3)学生操作。

巩固

1.教师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蜗牛身体是什么样的?

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分爬行?

蜗牛吃什么食物?

篇9

1.科研研讨化,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每一个科研题目都蕴含着某种科学方法与思维方法,都体现着多种知识与技能的交叉综合运用。如将哈密瓜果啤的研制项目、阿魏菇液态培养条件优化、微生物发酵法从麦糟中制备嗜热β-葡聚糖酶技术的研究等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讨论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科研研讨化强化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设计、研究或应用能力,需要开发贴近科研与生产实际的实验教学项目。

2.生产研讨化,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发酵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是工科院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酿造行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应联系学生到啤酒厂及葡萄酒厂进行短期生产实习或参观实习,并在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探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与企业大型化生产的共同点,寻找不同点,如将啤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资料和综合整理,进行课堂讨论。如可以利用本院的葡萄酒发酵罐和橡木桶酿造葡萄酒,让学生参与酒的酿造实践,并结合工厂实际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分析原理,找出根据,从而使学生依靠实践或实验理解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解释生产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3.研讨内容安排、研讨主题设计、研讨形式

(1)第一次研讨(第一章发酵食品基础)

研讨内容:要求学生查阅发酵食品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自主学习食品发酵的历史沿革、食品发酵的特点、食品发酵的研究对象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和食品发酵的发展趋势。

研讨主题设计:研讨主题设计:安排9组学生,分别查阅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泸州老窖、四特酒、郎酒、董酒、西凤酒加工工艺的特点。

研讨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利用幻灯片汇报,让学生了解不同香型白酒的加工工艺特点。

(2)第二次研讨(啤酒、葡萄酒工艺)

研讨内容:安排学生在燕京啤酒厂参观实习,查阅啤酒工艺学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了解啤酒的工艺,课堂讨论糖化工艺中的三锅两槽体系、啤酒的功效、啤酒品评注意的问题。根据在张裕天珠葡萄酒业的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经历,查阅葡萄酒相关知识,讨论生产中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有关添加剂的种类、特点与质量要求、能陈述选择原料的基本原则、原料的种类、组成与生产过程工艺操作的关系、原料与产品质量、产品风格的关系。

研讨主题设计:通过啤酒仿真软件,结合图片、表格、动画、多媒体等,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邀请张裕天珠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郝东曙厂长与学生一起讨论葡萄酒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研讨形式:分组讨论、提问。

4.课程考核方式

(1)个人学习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讨论过程中找出目前理论研究和发酵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综述,做成PPT予以汇报。

(2)小组作业

给定一个发酵食品生产,3~5个人为一组,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工业化生产,了解掌握其生产工艺及注意事项,就工艺目前存在的难点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3)研究论文

给定目前某种发酵食品领域学术界和企业存在的难题,要求学生在目前研究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并撰写成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闫东广.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3,(14).

[2]金玉顺.多媒体技术在“材料研究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篇10

1.选定小组讨论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确定。教师在选定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前要准备充分,结合目前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章节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若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内容偏难,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内容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目前《理论力学》教材一般包括三方面知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如在静力学部分,包含的知识点有静力学概念及公理、力系的等效及简化、力系的平衡、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分析等内容。静力学部分选择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时,教师尽可能避开“力系的等效及简化”这部分内容,这是由于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多,不经教师讲解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同时这部分知识内容包含的公式推导也较多,没有一定相关知识积累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在静力学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选择“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一小节作为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这是因为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主要应用前面所学过的刚体系统的平衡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公式推导比较少。在学习过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相关知识后,学生完全可以将所学平衡问题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静定桁架分析和计算中去,所以静力学选择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是合适的。再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最好不要选择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关联不多,对学生而言,几乎是新的知识点。此外,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也非常重要,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并且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不适合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对于运动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点的速度合成知识为基础,是点的速度合成知识在刚体运动中的应用,所以选作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是合适的。对于《理论力学》的动力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这一节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且这一小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所以比较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分组讨论。将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并至少提前一周将所讨论章节内容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准备所讨论章节的知识内容。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为保证小组讨论过程的质量,可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可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在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前,要求组长制订小组讨论的详细计划,包括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次数,以及每次讨论的主要问题等,这样便于教师进行抽查和指导,保证学生小组讨论的质量。除此以外,由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在课余时间完成,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成果提出要求。例如,教师可要求组长提供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小组讨论时的照片、讨论记录等。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并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后学生要形成对所讨论章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环节完成后,针对讨论主题,小组要形成完备的PPT文件,并推选出小组讨论汇报人,以便课堂上向其他学生汇报讲解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3.学生汇报。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完成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按照小组讨论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成果的课堂汇报讲解环节。在学生课堂汇报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后提交的PPT成果进行审查和把关。教师课前要与学生汇报人进行沟通和探讨,帮助学生汇报人理清思路,掌握学生课堂汇报讲解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讲解和汇报的效率。

例如在静力学“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部分,我们安排每小组汇报讲解20分钟。这样按照我校一节课40分钟,可以安排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讲解。学生汇报讲解的内容包括小组讨论中所形成的章节知识要点、例题及存在的难点等。

4.释疑点评。学生讲解汇报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讲解章节内容释疑和点评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对所讨论章节知识点仍存有疑问,或是对所讨论知识点的重点归纳有所疏漏。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结束后,及时对学生讲解汇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对于学生疏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调。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对“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部分的章节内容,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中发现,学生对零力杆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存有疑问,理解深度不够,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中甚至未提到零力杆的判定问题。而零力杆的判定是进行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对于简化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计算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内容不能忽略。因此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零力杆判定内容进行释疑和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课下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疑惑及时点评。由于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篇11

一、活动前准备,主又苋

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关键。在《荔城街道之美》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我们学生成立了八个小组。我让学生根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做好自我准备,自找用具,并让他们知道只要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周全活动的步骤,就可以在此次活动中大显身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准备,做准备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外的。这些准备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自主性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二、选定记录方法,针对现状

实践活动选取的活动主题是深入的、多样的。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活动主题在小学实践活动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中年级学生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没书本的课程时。

我们发现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但活动的成果形式呈现比较少,成为精品的成果就更少。学生活动的热情高涨,却没有活动成果精品。什么原因呢?我想,一是因为学生觉得活动是件很容易的事,只不过是玩玩闹闹,看看走走,随意做做。二是由于没有掌握获得心得、成果的技巧。针对这种现状,我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活动形式入手,以观察记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做好记录。如:“街道美”小组的学生,选取了增城热闹的挂录广场为活动地点,根据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美、听到的美记录下来。

三、汇报形式多样,课堂活跃

小学生情感外显、好动,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各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荔城街道之美》汇报课我采取了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首先是进行“美文介绍”方面的竞赛活动。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竞赛中人人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从活动效果看,学生描写街道美的词汇相当丰富,描写街道热闹、人多的美:有“络绎不绝,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写街道商品琳琅满目美:有“现在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商品的价格更是云里雾里,让人琢磨不透,同价格比质量,同质量比价格……货比三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边感受街道美的意境,体会活动者个人丰富的想象力。

接着以组内交流形式进行“佳片有约”,要求拍摄的学生把自己摄影的片断展示给别人看,并投影显示各组推荐的最佳片断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评议议中领会了拍摄的技巧:认真观察,抓住特征,拍摄变化。

此外,还有展示相片的“相片精粹”,展示画画的“‘画’龙点睛”,展示歌舞的“载歌载舞”……这种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调动了他们以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适时课后延伸,发展能力

活动课我从学生最熟悉的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懂得活动的方法。但这只是一个起点,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探究下去,如:

活动课汇报中,学生的热情越高,对活动的责任感越强,配合度越好。尽管对知识的掌握因时间关系达不到原来预设的效果,但是对“街道美”的认识目的已经达到,而且学生活动过的“快乐感”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响应。

想当研究员的你,可以去查找资料,研究荔城街街道的特色,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想当画家的你,可以画出你心中的荔城街街道,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想当作家的你,可以用你积累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写出一条你喜欢的街道。

想当主持人的你,可以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介绍你看到的街道。

想当摄影家的你,可以用你的摄像机,把你摄影到的街道美景拍摄下来,记录当时的街道状况。

……

篇12

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意识不足,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及学生特点,决定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1,2],通过近三年来的实施发现该方法能使学生在做项目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完成项目任务,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3]。但在教学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了项目化教学的优越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适用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不足。目前大部分教材内容顺序以知识的前后逻辑顺序编排,教材中的工程图以二维为主,部分内容也较为陈旧;而且学生接触到的资料主要是教材或教参,缺乏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新的学习媒介,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小组内部讨论交流不足。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分组是为了模拟职场中的协作情境。同时,在小组中创造竞争环境,引起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主要在个别同学间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不足。

3.项目汇报。教学中要求所有学生至少进行一次汇报,一是对学生完成工作的检验;二是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三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软件使用能力等的训练;四是对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和答疑。但由于学时所限,当人数较多时,所有学生都汇报会影响教学进度。此外,在汇报质疑环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参与度偏低。

4.项目成绩评定。项目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然后分别按30%、30%、40%比例算出项目成绩,并以一定比例记入总评成绩。但发现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够客观、公正,出现成绩明显偏高或偏低,影响总评成绩。

5.项目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项目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几部分组成,期末成绩至少占50%,实验成绩至少占15%,项目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15%,项目成绩在总评成绩的比例偏低,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应进一步提高其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6.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冲压件的模具设计涉及成形工艺、模具结构、模具材料、模具制造、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尤其是模具选材及制造工艺同样重要,初学者往往缺乏足够的加工制造知识,导致所设计的模具结构加工不便或者根本加工不出来,模具的经济性较差。学生不能把多门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

二、解决对策及实施效果

1.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了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完成项目过程中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为便于学生学习,教学团队及时进行了课程建设,制作和搜集了生产现场录像、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通过三维软件对模具零件进行造型,对于难理解的材料变形过程,通过CAE技术使其可视化。同时,利用学校课程建设与辅助教学平台建设了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视频与动画,并建设了其他立体化教学资源,如电子图书、模具设计标准、设计案例、试题库等,并可开展互动教学,包括讨论、答疑等。课程网站为学生课后学习、完成项目提供了帮助,学期学生访问近2000人次。

2.课堂教学按组就坐,适时组织讨论。小组讨论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安排每组约6名学生,为避免学生内部分工后只完成自己的任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上课时要求同组的同学尽量集中就坐,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二是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一些讨论,提出问题后,交由各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的好习惯。三是上课时预留一定时间供学生讨论,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通过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引发思考,培养质疑精神,在此过程中完成自主构建知识。

3.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自学,分散与集中汇报相结合。当学生人数较多时,要保证每个同学都进行汇报需花费较多时间,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内容重点讲解,简单的内容略讲或不讲,安排自学,或者通过项目汇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共性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抓住重点,理清思路。项目汇报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每个项目安排2-3组学生分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汇报,其他组以集中汇报为主。

4.建立项目考核标准体系,加强引导,调整项目成绩构成比例。为便于项目成绩评定,从学生完成项目态度、完成质量、完成过程中的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考核标准体系。同时在评定成绩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此外,降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在项目成绩中的比例,以教师评价为主,自评成绩占项目成绩的10%,互评成绩占20%,教师评价占70%。通过采取上述措施,ρ生项目成绩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高质量的完成项目上。

5.提高项目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学生完成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如果项目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比过低,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根据第一年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项目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至18%,减少考勤、作业等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下降和项目成绩所占比例上升使得学生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的陋习,提高教学效果。

6.合理安排不同课程的教学时间,推动一体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为系统,合理安排不同课程的教学时间,比如材料成型CAD/CAM及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等课程开课时间较为靠前,使学生初步了解三维软件的使用和模具的常见加工方法,再开展项目工作。目前正在推进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一体式项目化教学实践,即以项目为纽带串联几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学到了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选材、CAD/CAM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受到了现代工程师的训练。

三、结语

项目化教学方法已证明其在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解决对策,从实践效果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原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3

(一)英语学习和使用机会缺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有限,多数学生除了有限的课堂学习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即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紧,每个学生能得到听说练习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语言学习及使用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并不能真实地体会到英语的用途和重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高,很难坚持学下去。

(二)语音语调不够清楚

由于语音语调不够清楚和准确,导致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很难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缺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信心。

(三)语言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英语的产生和使用与其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有其固有的、约定俗成的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如果学生对语言中反映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信息不熟悉、不了解,很容易出现每个词汇都认识,却不明白句子和文章整体含义的状况。

(四)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训练主要以应对考试为目的,所使用的练习材料多根据考试需要进行设计和选择,不够真实和生活化。学生缺乏在真实交际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训练,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二、网络资源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前网络资源的搜集和介绍李萌涛(2001:66)认为,语言学习应该采用立体输入的方式,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图、文、声、像等立体语言输入方式教学,可以使教学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1.教师课前根据单元主题,建议或指定学生上网搜集相关内容资源并学习如在学习到网络爱情主题时,可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电子情缘》等相关电影,并做好在课内针对已看电影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准备。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课文的相关音视频材料,并提出重点观看内容和相关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观看教师提供的音视频材料,同时注意观察和标注其在教师所给音视频中的使用情况,并加以模仿和学习。

2.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或推荐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文音视频,学生将其作为课后学习材料进行学迟,谢小苑(2013:77)认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度比较高的学习材料更能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针对所教的餐饮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其推荐了网易公开课中的《保罗教你做面包》等系列餐饮教学节目。通过课余观看和课堂分享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英语使用能力和听说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由于与其所学专业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黄慧,陈兢(2011:3)研究表明,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和把握才会完整和有意义。英文影视片可以从不同角度,鲜明而直接地反映和表达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英语语言在不同阶层、职业、场景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和把握。观看英文影视作品就是对所学语言的使用和练习,在充满兴趣和乐趣的观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和学习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地道标准使用方式和场景,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习俗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3.建立班级和小组的交流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学生由小组长负责课堂前后的分组学习和讨论。小组讨论学习要注意组员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并把每名学生都融入到英语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中,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组织

1.学生课堂的汇报讨论

课堂汇报讨论是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检测。蒋苏琴(2010:3)指出,行为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功实施,并且实现说话人的意向目的。首先,由教师从每组学生中任意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本组作资料搜集和话题讨论的汇报和展示,完成后组织其他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要对学生课前小组讨论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实施。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组讨论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练习应注重语言交际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纠结于学生语言使用的细枝末节。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出现语法和语言使用错误时,如果任课教师或其他班级同学直接打断,当场指出其所犯的错误,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影响。

2.教师的总结讲解

首先,学生讨论发表完自己对课堂给定学习任务的认识和见解后,任课教师应当场及时对学生的语言使用掌握情况和课堂表现作出鼓励性评价,以期能够强化和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并作出规范使用的示范和讲解。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归纳和总结本单元的重要词汇、表达方式及其在课文和相关音视频中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学生所使用的音视频材料和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作出提示和说明。

(三)课后学习

1.语音语调的不断学习与提高

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对成功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必不可少。学生在课后不断听并模仿自己感兴趣或教师提供的课文相关网络音视频材料,可以弥补大多数学生缺乏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英语交流的不足。不仅可以提高和维持英语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善和提高语音语调水平。英语魔方秀等应用软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2.学生英语兴趣的维持与提高

微信除了可以使用图文交流信息外,还可以使用音视频与多人同时在线交流沟通,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微信群等网络及时通讯交流工具,使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及时。教师可利用网络组织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组并与教学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在其中与大家交流其所观看和学习的网络英语音视频的观点和看法,推荐与课程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加入到课程学习交流群中,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不自信。教师可使用Skype等网络及时通信工具,邀请以英语为母语者来到课堂与学生通过网络在线交流,并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出解答,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及时通信工具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获得真实的语言使用体验。

3.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要及时分析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缺点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音视频资源观看和使用情况,并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度。

三、结语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顺应时展潮流,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选择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合理有效结合,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