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林业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调查报告

篇1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为此局成立了美溪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同时检查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前一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次底图,通过近两年遥感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登记并核实内业资料,然后对有疑义的地块到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2 林地变更调查阶段

林业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有周密地进行安排工作。

2.1 培训业务人员

首先抽调林业局业务主干工作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其次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对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现地核查。

2.2 收集档案资料、遥感影像判读卫片

由林场(所)档案员,收集本单位近年期造林更新、森林采伐、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等统计变化材料,为林地变化提供现地核查依据。根据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库,同时结合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对林地变化图斑进行判读,并设计相应表格进行记录备用。

2.3 现地核实调查阶段

对记录的林地变化图斑如实核对,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查两种方式进行,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本单位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以及其图斑属性因子,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查。如顺利河现地核查变化卫片(见图1)

2.4 检查验收阶段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牵头,资源林政及森调队联合开展检查,对林业局各个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内业和外业检查验收,对林地以抽查5%的方式来进行检查,首先对内业成果资料抽检,然后通过内业抽取百分数,实地踏查认证的方法,来测试被检单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通过对因子打分,最后加权合计得分,按区分段分为优、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制。为保证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不变。变更图斑界线与前期影像偏移不大于0.5厘米,界线不明显的不大于1.0厘米。内业判读工作合格率97.9%,外业现地核实工作合格率99%。

2.5 对数据库更新、统计调查成果、提交调查报告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要求负责数据的更新及汇总,全局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统一汇总后,再向省局提交调查成果报告。

3 分析林地资源现状变化

3.1 美溪林业局现有林地面积225139公顷,权属都为国有,其中有林地面积207351.95公顷,疏林地面积315.2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8.32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79.42公顷,苗圃地面积62.99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5932.95公顷,宜林地面积9161.53公顷,林业辅助生产世纪用地面积1527.6公顷,其他土地529公顷。

3.2 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通过对前后两期数据的对比,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主要变化地类:包括有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

3.3 林地变化原因

林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各项工程项目占地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林地地类发生了变化。主要指占用征收地类和灾害因素地类。

4 林地变更经验分析与建议

为促进了林地利用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三效益的整体优化;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也遵循了林地自然规律和林业发展经济规律,对林地重新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使不同区域林地利用发展明确方向及未来重点开发项目,提升了森林分类经营,由林地结构优化又能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效益。

4.1 主要经验分析

依照国家和省局的规范要求,经验也证实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主要通过内业核实和现地核实两种调查方法,通过前后期林地落界遥感影像卫片对比分析,对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发生变化,使林地变为其它土地的地块进行区划,在内业方面主要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核实变化图斑,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图班,要进行外业核实,按照专业外业调查核实人填写的《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重新更改数据库,形成本期新的林地更新数据库。

4.2 存在问题和建议

篇2

据了解,该主题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在林业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生态为主向生态优先、突出经济效益转变,经营管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治理集约经营转变,组织形式由全民动手向专业队伍、公司制转变;

总结了目前市的四种成功沙地治理模式,针对目前治沙存在的治理难、保护难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治理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快发展沙产业等对策;

在经济林建设方面,提出了在坡耕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大节水经济林建设力度,加强经营管理等建议;

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借鉴德援项目参与式规划、契约化管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等建设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角度提出拓宽投资渠道、理顺资金运转渠道的建议。

二是在资源保护方面,围绕当前现行采伐管理制度与林业生产实际的矛盾,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简化审批环节,规范管理三个角度提出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建议;

提出了提高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林地补偿标准等建议。

从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实际出发,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加快国家湿地保护立法步伐的建议;

从国有、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管护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护林员管理,吸纳人才强化队伍建设,改善护林员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牧民补偿机制维护公益林稳定等建议;

在规范森林公安执法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林改后如何创新机制加强森防工作,提出了建立区域间联治联检机制、建立社会化防治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基层扑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是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针对目前林产业基地化水平低、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对策。

四是在林业改革方面,调研提出了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完善管护机制,加强木材采伐监管,规范木材有序流转,转变政府职能等举措;

提出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纳入新型市场主体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出台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强扶大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篇3

2、国有场圃与森林公园情况。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0个,总经营面积16.3万亩,在职职工人数633人,离退休职工人数334人。全市现有国有苗圃4家,职工总数227人,总经营面积2400亩。全市现有森林公园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省级森林公园1家,总经营面积10.3万亩,20__年森林旅游收入537万元。

3、林业产值。全市20__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亿元,第二产业2.3亿元,第三产业0.1亿元。

从目前来看,我市林业存在的问题矛盾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小。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全省属于中等位次,但总体上偏小,人均森林面积仅0.36亩。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9个多百分点。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森林资源面临着保护与治理、开源与节流的双重矛盾。

二是林业经济效益差。我市的森林以中、幼林为主,缺乏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林业总产值占GDP不足3。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做法较为普遍,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有场圃经济效益大都较低,有的非常困难。

三是林火管理难度大。全市林区人口众多,密度大,成分复杂,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普遍较弱,野外用火点多且分散,火源管理难度非常大。森林防火交通车辆、扑火工具老化,故障率高,装备水平难以适应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

四是林木流转不规范。林木流转过程存在着随意性,流转程序还不够成熟。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此外,少数经营商在林木采伐与林地占用上未履行报批手续。

五是林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林业内部的一二三产业不能协调发展,一产林木生产比重大,二、三产业林产品加工服务比重较小。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林业科技含量低,我市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精深加工很少,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六是林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难”:森林资产评估难。在林地、林权流转方面缺乏权威的森林资产评估和转让中介机构,使流转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关信息传递难。实际工作中缺少为投资者了解和掌握林业政策、市场信息的平台。林业实用技术与投资者衔接难。林业开发者多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经营理念,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的技术服务已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合法权益维护难。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山绿了,眼红了”的现象,承包造林合同得不到充分落实,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求对策:加快我市林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统筹三大效益,主攻两大体系建设。林业既是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又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林业的两大属性、三大效益,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好,关键要建设好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一鸟两翼,缺了哪一个,林业都飞不高、飞不远,都是残缺不全的林业,都是“小林业”。当前,一是从我市林业发展自然经济条件和现状出发,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林业生产,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优化森林资源配置和林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类型多样、资源节约、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把握三大抓手,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深化林业发展内涵。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5.8,相当于耕地面积的一半,充分利用好山地和森林资源,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必须加速村庄、“四旁”、丘陵岗地、隙地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必须加快林业迹地的更新造林步伐,建立造林、采伐、更新造林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到20__年,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实现“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林业部门任重而道远。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高林业建设成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项目编报制度和项目库的储备工作。二是加大跑省跑部的力度,争取更多的林业项目落户我市。三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林业项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重点实施长江__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公益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及农田林网建设项目,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等十个方面重点项目。三是以新型产业为抓手,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一是要加强林工企业的发展。按照“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以杨树、松类、栎类、竹类等为主的、周期短、高密度的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二是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按照“东向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国有和私营苗圃为龙头,加大苗木花卉

篇4

“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是继“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之后又一个大型林业建设项目。与世行贷款项目相比,该项目内容丰富,既有人工林营造,又有天然林管理和保护地区管理内容。项目从1998年12月开始准备,前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顺利通过了立项、可行性研究、预评估、评估和项目谈判等过程。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以及欧盟、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均已批准了项目的设计方案,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在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注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先后实行了对部分地区天然林禁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NEPP)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1]。国家林业局在成功实施世行贷款“一、二、三”期项目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利用世行贷款实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SFDP),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和欧盟基金会认可,经双方协商SFDP包括3个部分:一是天然林管理(NFM)部分(欧盟赠款);二是保护地区管理(PAM)部分(全球环境基金会赞助);三是人工林营造(PE)部分(世界银行贷款)。NFM集中在天保工程的3个重点省四川、湖南和海南;PAM包括这3个重点省以及与之相邻的甘肃、贵州、湖北和云南;PE包括3个重点省和河北、辽宁、安徽、山东等省。经过省林业厅项目办积极工作,世行官员对安徽省考察十分满意,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泾县自1999年起就积极申报该项目,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0年6月省林业厅同意泾县作为安徽省20个项目县(市)之一。

泾县自2003年实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营造林项目,经过5年努力,现基本完成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任务。为全面了解项目林质量和项目实施效果,并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对项目林后期管理进行分类指导,根据省林业厅项目办“林丰办〔2008〕27号”文件精神,泾县对所有世行贷款四期项目林进行质量摸底调查,现报告如下。

1 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2007年,泾县共计完成林业持续发展项目营造林8 263.96 hm2,其中:人工新造林3 207.03 hm2,竹林垦复1 917.43 hm2,人工林抚育间伐3 139.5 hm2,新建项目中心苗圃1座。完成投资总额2 850万元。

2 摸底调查的依据

此次项目林摸底调查的依据和标准是省林业外资办下发的《安徽省世行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项目林质量摸底调查操作指南》及《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

3 摸底调查结果

经各项目乡镇林业站和国有林场进行的实地摸底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按类别为:一类林7171.86 hm2,占86.78%,二类林881.5 hm2,占10.67%,三类林210.6 hm2,占2.55%。

按林种分为:①用材林5 747.44 hm2,其中一类林4 823.74 hm2,占83.9%,二类林747.2 hm2,占13%,三类林176.5 hm2,占3.1%;②竹林2 424.42 hm2,其中一类林2 274.92 hm2,占93.8%,二类林134.3 hm2,占5.6%,三类林15.2 hm2,占0.6%;③经济林92.1 hm2,其中一类林73.2 hm2,占79.5%,三类林18.9 hm2,占20.5%。

按年度分为:①2003年共计营造1 422.16 hm2,其中一类林1 310.26 hm2,占92.1%,二类林72.5 hm2,占5.1%,三类林39.4 hm2,占2.8%;②2004年共计营造1 581.3 hm2,其中一类林1 368.8 hm2,占86.6%,二类林167.4 hm2,占10.6%,三类林45.1 hm2,占2.8%;③2005年共计营造2276.6 hm2,其中一类林2 000.4 hm2,占87.9%,二类林250.1 hm2,占11%,三类林26.1 hm2,占1.1%;④2006年共计营造2 153.9 hm2,其中一类林1 730.3 hm2,占80.3%,二类林325.8 hm2,占15.2%,三类林97.8 hm2,占4.5%;⑤2007年共计营造830 hm2,其中一类林762.1 hm2,占91.8%,二类林65.7 hm2,占7.9%,三类林2.2 hm2,占0.3%。

4 一、二、三类林分类

一类林主要是项目单位管护措施合理、工作负责,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二、三类林主要由于雪灾、火灾损失,以及抚育管护措施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同时也有部分小班存在造林树种选择不当等因素[2];另外,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造成一些项目林小班成为二、三类林。

5 后续管理措施

对一类林要加强管护,稳固扩大一类林分面积。对二、三类林,因雪灾损失林分要尽快完成雪压新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及时完成竹林雪压竹清理,适时进行林地垦复抚育,及时完成抚育间伐小班雪灾林木的清理,严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因森林火灾形成二、三类林要及时补植补造,适时抚育;对因征占用林地形成二、三类林要尽快择地重造。同时,要加强县、乡各级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加强项目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林成果,尽快使项目林发挥预期功能和效益[3]。

6 参考文献

篇5

一、全县林、果业发展情况

1.当前杨树丰产林发展现状

我县水库河道较多,群众一直有在河滩和水库周围栽植杨树的习惯。以前,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加上杨树品种更新慢、病虫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全县杨树丰产林规模小、生长慢、效益低,一直稳定在2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了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推动了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热潮。由于国家对东北、西南林区的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再加上近几年建材、家具和造纸行业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木材严重短缺,木材价格一路上涨。为了缓解木材生小陈老师工作室产危机,提高杨树丰产林生产、加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及时启动了绿染沂蒙工程,计划自2001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营造杨树林150万亩,每年拿出200万元全部实行以奖代补;去年冬天又启动了水库及河道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植树造林,计划栽植杨树丰产林12.5万亩,每亩杨树林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元。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实施的绿色通道工程也推动了杨树丰产林的发展。在市场的带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县群众栽植杨树丰产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杨树新品种107引入我县以来,它耐干旱瘠薄和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更加推动了我县杨树丰产林的发展。据林业局统计,全县目前已发展杨树丰产林8万多亩,其中在农田内栽植杨树近5万亩,今年春天新栽植杨树超过2万亩。

2.果业生产情况

到2004年底,全县果园面积53万亩,果品产量11亿斤,实现产值7.1亿元。其中,苹果18万亩,产量3.5亿斤,主栽红富士、新红星、金帅等品种;桃是我县果品生产的另一优势项目,现有面积20万亩,主栽朝辉、仓方早生、川中岛、北京九号、寒露蜜、中华寿桃等10多个品种,年产优质桃6.8亿斤。蒙阴桃具有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耐贮运等优点,产品远销南北方各大中城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板栗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优势项目之一,总面积10万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蒙阴板栗有粒大、皮薄、口感好、色泽光亮等特点,成为外商的首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2004年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30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0%。

3.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

将调查采集的各林果品种的产量、价格、成本、收益数据,取平均数折算为每年每亩的数据,列表如下:

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表

注:表中数据为2004年度数,与常年有一定出入。成本费用率: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比率;平均工值:每个投工所创纯收入值。

从调查情况看,近两年果品价格稳中有降,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造成果园管理成本上升,经济效益连年下降。

(1)桃、苹果

主要调研的a镇x村,全村共有532口人,152户,全村总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500亩,大部分栽培树种是桃,有480亩,品种是早白风、早久保、早丰王、仓方早生、朝晖等早中熟品种,年产桃近300万斤,大部分销到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全村152户家家栽植桃树,比较平均,大户在3-4亩,效益较好,人均桃毛收入2810元。村民王恒,4口人,现有小麦1亩;地瓜0.3亩;桃园4亩、179株,1999年刨掉苹果改植桃树,2001年又改接换头成早丰王。去年收获桃6000斤,销售价0.60-1.20元/斤不等,平均价格在0.80元/斤左右,总收入4800元,支出:喷药6遍、约计900元;施肥8袋艳阳天牌复合肥,1袋碳铵,6拖拉机土杂肥(120元/车),合计1420元;投工220个;实物成本2320元,不算劳务投入,亩均纯收入620元。实物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06,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82元。造成产量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缘于品种和气候问题,早丰王属早熟品种,管理期短,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但由于开花早,最怕“倒春寒”低温冻害。王吉恒家的桃园去年春天由于低温冻了花,比常年减产60%以上。今年5月3日前后的连续低温又使座果率比去年下降了70%左右,今年亏损赔本已成定局。

d镇m村共有户、口人,总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亩,并全为蜜桃一个品种,家家户户都有桃园。村民xx2004年经营桃园2.5亩、96株,1995年栽植,品种为秋风蜜、朝晖。2004年收获桃12600斤,实际销售价格最高0.6元/斤,最低0.1元/斤,平均每斤0.4元;总收入5100元。成本支出:喷药12遍、780元,施用化肥990元,因去年降水较多,仅春季浇灌1次,支出45元,投工约计140个。不计投工,纯收入3285元,亩均纯收入1314元,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81,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3.5元。

s镇f村,全村土地面积4400亩,耕地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1800亩,其中苹果面积1000亩,主要栽培品种新红星、红富士、金帅;杨树用材林500亩。村民xxx,60岁,2口人,有苹果3亩、260株,20年生;桃1亩、50株,12年生;桃园间作栽植杨树52株;小麦0.4亩;花生、地瓜1亩。苹果,有富士、金帅、玫瑰红三个品种。去年收获近2万斤,实际销售价格最低0.17元/斤,最高0.90元/斤,平均0.70元/斤左右,总收入1.5万元。去年共支出:施肥3次,2600元;喷药16次,2000元;套袋1.9万个,760元;浇水2遍,120元;雇工费1100元;总计支出6580元。纯收入8420元,亩均纯收入2800元。

(2)葡萄、板栗

f镇xxx村是我县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50户,580口人,果园总面积2300亩,其中葡萄400亩,苹果400亩,桃杏300亩,板栗1200亩。去年由于夏季阴雨时间长,给葡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加上品种落后、未推广套袋,因而烂果较多,比常年减产60%左右,低洼地减产80%以上;喷药多,造成投资偏大,品质差、价格低,相对效益低,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村支部书记x,去年种植葡萄2.7亩,板栗5亩。2.7亩葡萄(口粮田1.8亩,承包田0.9亩),收获近5000斤,销售价格0.30-0.80元/斤,平均0.60元/斤,毛收入3000元;支出:农药700元,肥料1180元,0.9亩土地承包费240元,总支出2120元,纯收入880元,亩均纯收入326元。5亩板栗15-20年生,毛收入4400元,农药肥料支出68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纯收入3420元,亩均纯收入684元。村民吴兆国,3口人,7亩耕地,其中,葡萄2亩,桃、杏1.2亩,板栗3.5亩,小麦0.5亩。去年,2亩葡萄共收获3500斤左右,平均销售价格0.45元,收入1570元。成本:复合肥3袋,尿素2袋,碳铵3袋,496元;打药15遍,500元;春季浇水2遍,6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支出总计1356元;纯收入214元,亩均纯收入107元。

xx镇xx村170户、560人,总面积1400亩,河滩杨树丰产林200亩,麦田改杨树用材林110亩,桃100亩,葡萄100亩,小麦150亩,花生、地瓜140亩。该村统一服务功能较好,村里有统一规划,各业按区域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都是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并经村民议事会决定,村民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大家和谐相处,安足乐业。村里有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本村所产葡萄直接到杭州、上海等地销售,销价往往比本地市场高一倍以上。支部书记xxx,去年种植红提葡萄近2亩,收获2100斤,销售价格最低1.00元/斤,最高2.50元/斤,平均2.00元/斤,总收入4100元。成本:复合肥2袋,尿素1袋,土杂肥3车,628元;喷药16遍,460元;套袋1500个,240元;共计1328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386元。

xx镇xx村,520户、1520人,总面积1.1万亩,板栗4100亩,苹果200亩,桃190亩,小麦70亩,地瓜210亩,板栗园间作花生

320亩。村支部书记xxx2口人,现有板栗13亩,桃2亩,花生、地瓜0.2亩。去年收板栗3200斤,销售价2.60-3.10元,总收入8900元。成本:复合肥10袋、880元,碳酸氢铵25袋、600元,土杂肥3车、330元,打药2遍、430元;共计2240元。纯收入6660元,亩均纯收入512元。

苹果、桃、葡萄等水果树种虽然相对经济效益较高,但同时也投入大,投工多,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中晚熟品种的苹果、桃,一般都需要套袋,生长管理期特别长,施肥、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喷药、套袋、除草、浇灌、解袋、采摘、分级、包装、销售等十几道工序,每亩投工一般需80个以上,非常费时耗力。并且主要管理期多在夏秋季节,果园内密不透风,暑湿闷热,令人难耐。一般晚熟品种一年须喷药12-15遍之多,每一次喷药都会是汗流浃背,湿透衣裤,药雾在喷洒果叶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抛洒到人身和随呼吸吸入体内。多数果农吃住在果园,长年累月与农药密切接触,长期生活在高农药浓度的空气环境中,必定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据桃墟镇一农资经销商测算,每年仅桃墟镇就消耗各类杀虫、杀菌剂达180多吨,硫磺200多吨。长时期、大区域内、大量施用农药,对空气、水体、土壤、生物食物链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不容忽视。

蜜桃成熟时期也是桃农们最为繁忙的季节。一处桃园一般有2-3个品种,即使只有一个品种,也不会是同时成熟,一次卖完。多数品种天天都会成熟一批,如当天不摘第二天就熟过了头,从开始销售到完毕大都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由于蜜桃不耐贮存,容易腐烂,收购环节对成熟度要求特别严格,不熟的不要,过熟的贵贱卖不了,因而须要天天采摘,天天销售。夏季时节,冒雨采摘是经常的事情。采摘后又要肩挑人抬到大路上装车运往收购点,有些地方需要到十几里远的外村销售,有时只卖三五箱桃,也需要等候一上午甚至耽误一天的时间,非常劳神费力。还要经常遭受压级压价、克扣刁难,受累又受气。除此之外,运销商户收购果品都不是现钱交易,都委托当地经纪人组织货源、信用赊购,一般到秋后或年底兑现结账。一旦运销商户经营赔本,无力清偿,造成拖欠,又会让果农蒙受损失,仍有不少果农至今还没拿到去年的果品销售款。

(3)杨树用材林

杨树丰产林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当前杨树原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苹果、桃等果品价格却在不断下滑,再加上杨树林投资少、管理简单、省力、省心,尤其受到青年农民和打工一族的欢迎。

xx镇xx村375户、1200人,总面积3200亩,耕地1500亩,其中,杨树用材林1100亩,占耕地面积的73%,其余为粮田。全村无经济林,原有110亩桃和板栗,都砍伐改植为杨树用材林。村民xxx3口人,口粮田及承包耕地9.5亩,河滩0.5亩,现有杨树丰产林7亩,其余耕地种植小麦、花生。用材林按短轮伐期设计,先挖条带,施足底肥,按3×2高密度栽植,每亩110株左右,平常管理只需每年追肥1次,浇水2-3遍,锄草2-3次,亩年活立木蓄积量可达1.2-1.8米。今年春节后,采伐5年生杨树林3.9亩,收获木材25.5米,销售价865元/米,树枝每斤0.10元,毛收入2.21万元。平均每亩年支出:化肥200元左右,浇水30元,投工3个。不计苗木等初期投入,每年每亩纯收入903元,投入纯收入比为1:3.92,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301元。xxx的7亩速生丰产林,可年获纯收入5621元,此外,他平常在本村的木材加工厂打工,业余时间管理田地林木,妻子在临沂打工,两人每年打工收入7000-8000元不等。

综合上述5种林、果的效益对比分析,总体上看,桃的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20-35%,苹果占30%-45%,板栗占15-25%,葡萄占30-80%,杨树占20%。各农户间投入多寡差距较大,管理技术水平的不同,收入也相差悬殊。由于去年降水多、阴雨时间长,各业灌溉费用比常年大幅下降,但也造成施肥量大、喷药次数多而支出增加。同时,还影响蜜桃的品质,导致口味差,销价低;特别对葡萄生产更是影响巨大,比常年减产70%以上;在往年,葡萄一般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是各果品中最高的。

通过比较分析可看出,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优势。第一,投入少,经济效益高。每年每亩只须投入肥料、浇灌费用二、三百元,一般平均每年每亩收入1300-1500元,投入产出比达1:4以上。目前,垛庄镇的一些群众正在探索试营在杨树林中养植食用菌、种药材、养鸡等多种经营模式,一旦成功,经济效益将会成倍增长。第二,投工少,管理简单,节时省事。每年只需追肥一次,平常年景浇灌一两次,锄草两三次,很少或基本不施用农药,每亩每年仅需投工3-5个。一个青壮劳力可能管不好3亩桃园,但可以较轻松地管理五、六十亩丰产林。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去从事其他产业项目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收入。第三,市场前景看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木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从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被划为生态保护区,禁伐区的森林完全停止采伐,缓冲区的木材产量也大幅度调减,全国商品材总供给量萎缩了1/3。据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木材需求3.6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至少1亿立方米;2015年木材需求达4.2亿立方米,缺口为1.6亿立方米。因此,杨树用材林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销售方便,没有卖难。近几年,杨木原材一直供不应求,各路商贩争相上门收购,农户只管谈妥价格、监督计量好数量,采伐、搬运、装卸等等一切都有商贩负责,并且现款交易,货款两清,从不赊欠。第五,抗御风险能力强。一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近两年,杨木原材价格在700-1100元/米之间波动,目前市场价:直径10厘米以上的860元/米,直径20厘米以上的1050元/米左右。杨树用材林不象果品那样,一旦成熟,不论行情好坏都必须采收销售。采伐期可视市场情况灵活调控,短轮伐期的可以通过间伐减小密度改成为中长轮伐期;一年四季都可采伐,没有收获期限制,尽可能地在行情上涨期以较高价格销售,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二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如遇较强的暴风冰雹,苹果、桃等果品可能会绝产绝收,而对杨树用材林则不会影响很大,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第六,生态环保效益特别突出。杨树丰产林的大面积栽植,可有效地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大区域范围的防护林体系,能改善农田小气候,有效缓解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率;此外,通过大面积杨树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烟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产生负离子,使空气清新宜人,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今年的果品销售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一是去年我县储存苹果的商户全部赔本,亏损严重,势必会影响今年的苹果及其它果品收购价格。二是今年我县桃的产量增长很快,将达10亿斤,增加3亿多斤,从而加大销售难度。三是果品价格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价格很难预料,人们普遍预期不高,果农非常担忧。目前,很多果农已在果园边缘间作上了杨树,作好了“杨进果退”的准备,一旦果品效益继续下滑,可能会引发刨果树风潮。

2.杨树用材林无序扩张,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品种结构单一,规划指导滞后。由于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较高,管理简单,省心省事而被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和接受,受市场效应和政府号召的双重推动形成了“杨树热”,近几年栽植面积迅猛扩展,从滩涂侵入粮田,进而扩向了山坡岭地。杨树用材林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没有规划、放任失控、无序扩展等问题,从而造成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我县土地面积少,适宜栽植杨树丰产林的面积不大,迫使农民向农田方向转移,导致大量农田被杨树丰产林侵占,影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的落实,造成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减少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无粮村”和“无粮户”,加剧了粮食安全隐患。二是杨树丰产林密度大,生长快,树干高,根系发达,树地矛盾非常明显。加上我县人均占有耕地较少,土地分散,一户栽植,十户受影响,极易引发地邻间的矛盾纠纷。三是规划管理滞后,技术指导不力。全县杨树丰产林已迅猛发展到近10万亩,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与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但与杨树用材林业高速发展不和谐的是我们的县乡政府部门至今仍没有一个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指导意见,使村级组织、村民群众面对杨树林无序扩张、侵占粮田果园而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无奈地被动栽植。同时,业务部门技术指导很不到位,品种结构、栽植规则、管理规程、病虫害防治等全由种植户凭经验操作,很少有技术人员到村入户进行指导。造林过程中,土壤养分、品种、林分密度及地下水位等诸多要素配置不尽科学合理;品种结构单一,全县绝大多数为107杨,大面积、同品种栽植,易发生病虫危害。

3.优质果率依然不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一是果品生产过于追求面积、产量,忽略质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总体好果率不足30%,优质果少,“大路货”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质水果仍是空白。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期过于集中,适合加工果汁用的水果品种较少;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对果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多,有关果树的生物特性、生长规律、化肥农药的作用机理、理化性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在生产实践中完全靠“跟着学”,不顾自己果园的实际情况,看人家打药也打药,别人施肥则施肥。施肥量、用药浓度完全凭感觉“约摸着来”。如桃墟镇安口村村民肖圣法,去年由于阴雨季节管理不到位,主要是用药不当,2.08亩葡萄烂果特别严重,毛收入仅410元,亏损720多元。还有些果农嫌喷药辛苦麻烦,为了省事或臆想将多种药物的作用一同发挥,每次打药总是把多种多样农药混合在一起施用,但结果往往是降低了药效,造成浪费,甚至产生药害。此外,多数果农用药安全意识非常淡薄,以为低毒农药无碍大事,喷药作业多无任何防护措施,更有甚者赤膊光膀上阵。另有不少农户,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劳务事务全由妻子一人承担,有关果园管理的修剪、喷药、授粉、疏花、疏果、套解袋、采摘等技术要求较高和劳动量大的事务全靠亲戚朋友帮忙或者雇工,管不了也管不好,费用支出较大,实际收益不高。三是果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我县是果品生产大县,年产果品十几亿斤,但全部都是鲜果外销,县内除多家恒温库外,几无果品深加工企业,更无大型龙头企业。全县果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精选、清洗、包装等)量少之又少,贮藏能力不到9%,加工能力更无从谈起。

4.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果农生产成本上升,投入积极性下降。今年春季以来,主要农资价格涨幅不断攀高,化肥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复合肥价格涨幅最大,氮肥相对较小。如磷酸二铵每袋(50公斤)由120元涨到150元;艳阳天牌硫酸钾复合肥(含量N.P.K45%)去年86元,现在105元;尿素从92元涨到100元。农药平均涨幅10%左右,杀虫剂价格基本持平,杀菌剂涨幅较大。由于农资大幅涨价,果农们今年大都相应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抑制了投入积极性。此外,有些农业技术人员兼做农资销售经营等第二职业,往往凭借果农对他们的信任,经常到村到户高价推销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在社会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全力以赴做好果品销售工作。

县乡村各级要把果品销售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果农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找市场、找客源。到南方城市召开果品推介会、新闻会,举办产销两地联谊会,提高蒙阴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实行“绿色通道”政策,禁止任何单位、个人,针对果品运输车辆检查和收费,保证货畅其流。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密切关注,了解掌握各地市场信息,禁止外地客商和当地收购大户连手压级、压价,最大限度地保护果农利益。

2.制定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强化措施,促进杨树用材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要把杨树用材林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要认识到杨树丰产林业已不再是副业,而是已经上升到了主业的地位。杨树丰产林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农作物的效益,同时,由此产生的产业链效应也非常巨大,从种苗繁殖、原木采伐运输到木材加工销售都可以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农民从诸多环节中都可以得到利益。

二是县乡村各级要象重视果业、畜牧业那样重视杨树产业,搞好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协调化解林-粮、林-果冲突,保持各业和谐发展。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顺应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垛庄镇营里村的经验,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划定杨树栽植区域范围,对区域内不愿栽树的农户进行耕地调整调换,及时制止随意在区域以外农田里植树造林的行为,规范农业生产秩序,减少树地矛盾的发生。

三是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林农复合经营,把林、农、牧、渔等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农林生产系统,从经济上达到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目的。实行林-果、林-药、林-草、林-林、林-菜、林-牧等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立体种植,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的综合效益。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种类,减少病虫害。

四是建立杨树技术推广和管理系统,加快杨树高新技术在我县的推广步伐。在杨树种植面积大的乡镇,以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组建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杨树种植户参加的,并得到有关专家指导的杨树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杨树各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优良树苗及有关杨树供销信息。帮助种植者了解品种特性,培育合格苗木,做好造林施工设计,制定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并监督实施;建立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积极开展综合防治。

3.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素质。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29-02

1 基本情况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农村有枹罕、南龙、折桥、城关4个乡镇,农业人口10.60万人,耕地2 320 hm2,人均耕地220 m2,人多地少,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属温凉偏干半湿润气候区,海拔1 750~2 200 m,年均气温7.1 ℃,年均太阳总辐射126.90千卡/cm2,年均日照时数2 567.80 h,全年≥0 ℃积温3 051.8 ℃,无霜期152 d,年降雨量501.70 mm。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好,适宜各种蔬菜生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和粮食作物,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60hm2(包括复种);粮食作物中地膜玉米0.16万hm2、小麦0.04万hm2、其他作物有马铃薯50万hm2、蚕豆20 hm2、油菜20 hm2。耕地中95.2 %的地为自流灌溉,水资源丰富,化肥、农药、地膜及农业机械使用水平比较高。

2 造成全市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改水改厕、提灌工程、能源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使全市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从临夏市的城市发展规模看,农村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差距比较大,农村环境难尽人意。临夏市的城郊镇部分农田、南龙镇和折桥镇大多数农田均处于灌渠下游,由于城市污水、污物等大多直接排入灌渠内,对灌渠下游的农田产生了比较大的危害。与城市环保工作相比,农村的农业环境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膜、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随着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投入品中的化肥、农药、农膜成为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使用量日益增多。据调查,2011年全市农药用量4.50 t,化肥用量7 000多t,农膜用量102 t,农民过量、不合理使用氮素化肥和有机磷类农药,造成了土壤肥力不平衡,部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上升,致使蔬菜、水果等产品硝酸盐、有机磷农药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土壤、水质、空气的污染。另外大量使用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易分解,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2 农村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和尾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临夏市大多数村社没有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设备,农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倾倒在路旁、沟渠和地头。经长期堆放,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产生刺鼻的气味,不仅影响人体的健康,而且垃圾的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同时种植农作物产生的秸秆再加工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浪费。随着该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蔬菜年产量达8.50万t,产生尾菜1.50万t,州内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富临农贸市场年交易量为21.60万t,产生尾菜0.60万t,基地和市场的尾菜到处乱推乱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2.3 畜禽养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临夏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经统计该市规模化养殖小区有13个,其余为小规模养殖场,无畜禽粪尿处理设施,饲养条件简陋,畜禽排泄物未经处理随意堆放,淋湿后流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流失的畜禽粪合计约占7 %~8 %。加之大多数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搭建畜禽舍进行散养,致使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太阳暴晒,雨水冲淋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集氧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随意排放堆积的畜禽排泄物,不仅恶臭味严重污染空气,而且滋生的大量细菌给畜禽和村民传染各种疾病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4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对下游农田的影响

由于临夏市大夏河、红水河、牛津河治理效果不明显,尚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流入河道内,造成该市南龙镇5个村、城郊镇3个村、折桥镇9个村农田灌溉水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全市农田受污染面积达0.09万hm2。

3 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夏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为目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紧紧围绕全省农环工作要点,抓机遇、创思路、精谋划、重实施,开展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农环执法等工作。

3.1 措施得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初见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临夏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等相关股(站)的人员为成员。二是加强宣传培训,营造人人关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科普宣传、农民创业培训等形式,重点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三是依托企业对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利用。临夏市创洁塑料厂在市内外乡村设立了多个固定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年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农膜600余 t,有效治理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周边的环境,使企业和社会得到了双赢。

3.2 清理整顿,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市场得到净化

市农牧局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协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市所有的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检查,重点对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18种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和23种限用农药的销售进行清理整顿,对尿素、硝铵等销量较大的氮素化肥进行抽样检查。2012年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临夏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小组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车辆20台(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 000多份,现场悬挂横幅2条,受训群众2 300多人,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38户,各类化肥5 000 t,查看检验报告25份,备案化肥10个品种,农膜28 t,查扣过期农药23袋。

3.3 科学论证,寻求尾菜处理的得力措施

积极引导蔬菜主产区农民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和直接还田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就地消化尾菜。对蔬菜批发市场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议建设尾菜处理设施,保证其产生的尾菜就地无害化处理,引导市场积极开展尾菜肥料化、饲料化等资源化利用工作。利用沼气建设将部分尾菜和食用菌菌棒作为沼气池填充料,从而进行循环利用。对长期以来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的尾菜,开展专项治理。

3.4 狠抓落实,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

篇7

经济林生产是沂县水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县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不断丰富品种资源,优化生产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建设经济林基地,用生产促进企业和市场建设,使日益完善的产业化体系带动了经济林生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07年全县经济林栽培面积达2.72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6%,经济林产量30.70万t,贮藏量4.59万t,销售果品14.00万t,年产值4.6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58.9%,农民增收1.12亿元。2007年,我局组织19个乡镇对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发展经济林产业化的条件

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北部,北纬35°36′-36°12′,东经118°11′-119°03′,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低气温-20.2℃,年平均降水量792.1mm,无霜期206天,土壤主要为棕壤和褐土,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经济林生产发展。当地所产果品色泽鲜艳,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境内群众有栽植林果的传统,发展经济林生产的热情十分高涨,在加强宏观指导的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了经济林产业化建设步伐。

2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全县经济林实行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0180hm2,其中苹果生产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00 B31007-029-90]面积计5053hm2,年产量47550t,产值14265万元;板栗生产实现良种化并且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46-91]的面积达5193hm2,年产量9133t,产值5480万元。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经济林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苹果、板栗、柿、枣、葡萄、花椒、桃、杏、桑蚕9大基地,主要分布在诸葛、高庄、院东头、崔家峪、泉庄等12个乡镇,总面积14999.7hm2,产量135187.6t。其中,板栗、柿、枣、桃等7个树种栽培面积增长显著,同2000年底相比累计增加3426.7hm2,产量增长61000t,增加产值18480万元。

3 无公害产品安全质量认证

全县经济林无公害产品种类11个,分别为板栗、茶叶、苹果、桃、李、杏、甜樱桃、葡萄、枣、花椒、香椿,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等单位进行。产地认证的总面积4526.7hm2,无公害产品品牌16个。其中板栗2个:金泉牌、旺峪牌;茶叶1个:蒙山龙雾牌;苹果2个:暖阳牌、唐王山牌;桃3个:浯河牌、唐王山牌、雪仙牌;李1个:暖阳牌;杏1个:唐王山牌;甜樱桃2个:圣母山牌、浯河牌;葡萄1个:汇泉牌;枣1个:沭河牌;花椒1个:兴高牌;香椿1个:兴高牌。品牌认证面积以高庄镇注册的兴高牌花椒和香椿面积最大,分别为1106.7hm2和1000hm2,占全县总认证面积的24.4%和22.1%。该镇是山区乡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群众大力建设“围山转”梯田,地堰上广植花椒、香椿,实行林粮间作。2005年9月25日,该镇被世界商贸发展促进会品牌委员会、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维权委员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香椿之乡”称号。桃品牌认证面积800hm2,板栗、葡萄、苹果认证面积也分别在300hm2以上,以上4个树种认证面积占全县总认证面积的43.4%,所分布的葛镇、泉庄2乡镇被沂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林果专业乡镇”。

4 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及流通体系

4.1 贮藏加工企业

全县现有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3家,拥有冷库、气调库20个,总贮藏吨位2210t,全部为内销型企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院东头、泉庄、诸葛等7个乡镇,重点企业有:院东头蒙山龙雾茶厂,从事蒙山龙雾牌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建气调库1个,贮藏吨位10t;诸葛福美仑果蔬有限公司,主要是苹果、桃等贮藏,有冷库、气调库4个,贮藏吨位400t;山东大唐枣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枣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气调库1个,贮藏吨位5t。

4.2 产品销售和批发市场

篇8

一、现代物流简介

现代物流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和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流通能有效、低成本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现代物流具有跨行业、综合性强的特点,涉及国家和地方行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等部门。在发达国家,物流管理被视为“成本经济的最后防线”和“经济领域的黑大陆”。物流管理降低成本的潜力胜过其他经营管理的手段,因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和具有极高价值创造力的领域之一,其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是经济运行的成本节约。物流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二、榆林市现代煤炭物流发展的现状

总体来看,榆林市现代煤炭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属于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类型,规范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但发展前景良好。

1.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榆林市2009年的煤炭产量达到2.0929亿吨,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6.96%,煤炭销售除神东公司生产的煤炭全部通过铁路发运外,地方生产的煤炭通过铁路发运达到2200万吨通过公路销售煤炭1.01亿吨。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2.8355亿吨,同比增长11.8%,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通过铁路和公路销售煤炭2.3亿吨,转化及其他工业用煤0.5亿吨,煤炭物流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煤炭物流企业不断发展。榆林全市现有煤炭物流企业9个,其中国有股份制6个,私营3个。年发运量可达3000万吨,营业收入可达6亿多元。另外,府谷、横山、吴堡、神木等县的新煤炭物流项目也正在筹建中。同时,煤炭物流信息中介企业也不断成立,仅榆阳区就有近百家,全年中介业务量可达数亿元。

3.煤炭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十一五”以来,榆林市仅交通运输一项就投入200多亿元,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方面,到201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万公里,特别是青银高速、榆神高速的通车,使榆林市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包西铁路复线和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开通,使榆林市的铁路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宽带用户达20多万户,本地交换机容量100多万门左右,已具备了煤炭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三、榆林市发展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煤炭物流理念尚未得到普及。大多数煤炭(矿)企业将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煤炭物流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更没有考虑过通过第三方煤炭物流来提高煤炭(矿)企业运行质量,只是注重降低销售成本,而忽视物流成本,从而失去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

2.现代煤炭物流发展的基础工作仍需加强。一是铁路运输紧张,致使煤炭物流大部分要通过公路运输,造成210国道、神盘公路经常性堵车,致使煤炭物流成本成倍增加。二是信息化程度低,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物流发挥作用很有限,而且榆林市尚未建立统一的煤炭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的、综合性的煤炭物流信息网没有形成。煤炭物流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致使榆林煤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形成长期稳定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市场体系。三是榆林市至今还没有支持现代煤炭物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致使榆林煤炭企业对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动力不足。

3.煤炭物流服务意识水平有待加强。榆林市现有煤炭物流企业大部分是铁路运输为主,由于铁路运力紧张,所以煤炭物流企业准入门槛高,造成煤炭物流企业的相对稀缺性和垄断性,致使该行业服务意识相对淡薄,大部分煤炭物流企业只负责装卸工作,其他工作基本都是由发客户来完成,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相差甚远。

4.煤炭物流环境有待优化。一是政府没有出台对煤炭物流的专门扶持政策措施,对煤炭物流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不够明确。二是没有专门的煤炭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三是煤炭物流市场秩序很不规范,针对煤炭运输车辆设立了许多收费、检查、罚款项目,还有煤矿周边村民强行参与煤炭物流项目,不按市场行情收费,无形中提高煤炭物流成本。

5.煤炭物流人才短缺。目前,榆林市煤炭物流企业普遍缺乏配送、货运、物流规划、供应链管理等煤炭物流领域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且技术培训、人才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致使大部分煤炭物流企业管理还是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煤炭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同时,榆林市还缺乏与煤炭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咨询机构,这直接影响了榆林煤炭物流业整体优化升级。

篇9

“营改增”是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并从2013年8月1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至 2016年5月1日,推广到全国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从而使营业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为“营改增”试点工作是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的,并且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是物流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因此物流企业首当其冲走到了“营改增”的前沿阵地。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影响的调研情况

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吉林市的物流企业也逐步进入税改的试点范围,并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从事货运、快递、仓储等经营业务的2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得出结果如下:

企业性质:5%为国企(一家),其余95%为民营企业;

从事的主要业务(多选):运输业(90%),装卸服务(90%),仓储管理(10%),配送服务(75%),其他(15%);

纳税人资格:一般纳税人(30%),小规模纳税人(70%);

税负变化:明显减少(25%),稍微减少(40%),基本不变(5%),稍微增大(20%),明显增大(10%);

认为报税程序:复杂了(100%);

为申报纳税而发生的办公费:增加(90%),不变(10%);

得到相关的政策指导或主动寻求税收筹划意见:有(35%),没有(65%);

面临的主要挑战:会计核算复杂,财务成本增加(20%),不知道如何进行纳税筹划(15%),可抵扣的进项很少(55%),无法取得可抵扣进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

最希望得到的支持:财税部门的政策解释和支持(35%),专业的纳税筹划意见(20%),业务往来企业的配合(30%),高专业素质的公司内部会计人员(15%)。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们对吉林市部分物流企业调研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吉林市物流企业的规模总体偏小,“营改增”过程中成本有所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多为配货站,或者国内连锁物流企业的吉林市分支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且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这些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在税改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认为报税的程序比以前复杂了,所以这些企业一方面要聘请专门的会计人员开具并管理相关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要购置相应的发票打印设备,所以办公费和人工费有所增加。

第二,“营改增”后,部分物流企业的总体税负不降反升,使企业税负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有30%税负比原来缴纳营业税有所增加,具体询问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原来缴纳营业税时,针对交通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3%和5%,但在税改后,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1%和6%,虽然可以抵扣进项税,但由于进项税抵扣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购置、运输设备加油等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时才可以进行,但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都是在税改之前完成的,且近期没有大的购置计划,而汽车加油一般也比较随机,不能及时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因此没有足够的进行税用于抵扣,最终导致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降反增。[顾庭瑜.“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4.1]( 顾庭瑜,2014)

第三,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希望得到财税部门支持,并有纳税筹划需求。税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年多,部分物流企业也在进行积极的纳税筹划,并寻求政府财税部门的政策支持,但是对于如何能够更及时地取得进行税额抵扣发票,如何能够积极合理避税还是存在疑惑,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营改增”过程中,促进吉林市物流企业发展的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对“营改增”一方面积极配合,快步跟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篇10

        1 病例资料

        患者姓名龚恒宽、男,2008年3月4日出生,足月顺产。出生24小时内由新添卫生院经过专业训练从事预防接种工作3年的护士到病房于患儿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经经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皮内接种卡介苗(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041001,有效期2008-4-20)0.1ml。观察15分钟后无任何反应,当天接种同一支疫苗的另外2名儿童接种后无任何反应。

        2008年6月12日患儿母亲偶然发现患儿左腋下有一1cm的硬结,未到医院诊治。后硬结逐渐肿大且发红,到2008年6月20日破溃化脓,脓液呈米黄色,发病后曾在县医院就诊,按淋巴结炎口服异烟肼等药物,至 月 日仍无好转,家长即带患儿到临洮县中医院就诊(同时也告之县疾控中心)。

查体患儿发育正常、营养偏差、精神尚可、心肺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流调时左腋下有2cm的肿块,顶部破溃溢脓,左上臂三角肌有以0.8cm的红色卡疤,未发烧,饮食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近期未患病,其父母无遗传疾病及传染病接种前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诊断结果:左侧腋下淋巴结炎(卡介苗接种后引起)。

        处理:用异烟肼液冲洗伤口,再用利福平喷丁粉撒于溃疡面,同时口服异烟肼50mg1次/日、利福平75mg1次/日,一周后局部溃疡收缩,分泌物减少,两周后溃疡明显愈合无分泌物,1个月后完全愈合。

        2 讨论

        接种卡介苗后并发同侧腋下淋巴结炎是预防接种卡介苗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接种卡介苗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发生的红肿和破溃,数星期后会结痂痊愈。文献报道:只有1%的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1‰儿童发生淋巴结破溃,可能与个别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1]。本例患儿接种卡介苗引起同侧腋下淋巴结炎,用外敷和口服抗结核药相结合效果很好,另外卡介苗纯化不够,运输过程及冷藏、保管存在问题,以及注射器选择不当、接种不规范等等,有可能造成个别人工感染结核病例,时有报道[2]。提示在今后接种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疫苗贮存、运输接种的各个环节,确保接种安全,杜绝此类接种现象发生。 

篇11

《森林防火条例》第三十条,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的要求,进行森林火灾统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

森林火灾调查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第二十九条,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森林火灾大小认定应按下面原则

第二十八条森林火灾分为:森林火警即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ha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即受害森林面积在1ha以上不足100ha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即受害森林面积在100ha以上不足1000ha的;特大森林火灾即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ha以上的。

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应由林业派出所、森林公安局调查

森林火灾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市)林业公安机构进行。集体林由所在县林业派出所调查,国有林由森林公安分局调查。应当根据火灾现场询问、现场勘查、技术鉴定等调查情况,作出火灾原因认定,制作《火灾原因认定书》。起火原因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查找起火点和失火原因参照《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起火点查找方法探讨》。

森林火灾受灾调查应按下列要求

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委托有林业工程师资质以上的技术人员参与进行调查。

1 火情报告:记录由谁何时发现何地火灾,防火办什么时间派出那几个人去现地核实,核实的情况怎样。报案人详细的家庭住址、电话和本人基本信息。

2 火情处置:防火办核实火灾发生后,怎样向下布置扑火任务,向上汇报火灾的发生。通知了那些人参加,那些人还没通知到位。上级领导对扑火所做的指示。

3 扑火行动:记录当天的气象情况,受灾林分情况、火势发生发展状况、扑火所采用的战术。动员那些部门多少人参与了扑救工作。现地各部门的分工和完成情况。本辖区内行政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关森林防火事宜。

4 扑救指挥:详细记录现场指挥扑火的领导和在家坐阵指挥的领导。火场指挥员的观察能力;火场指挥员的综合能力;场指挥员的应变能力。火场千变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火场。不同的火场都有特定的环境,它受地理位置、交通、水源、风向、燃烧物的性质和特点的影响。故火场指挥员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根据火场的不断变化,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和战术措施。

5 火场清理:记录大火扑灭火的时间,余火清理的方式和人员。

6 安全情况:记录扑救过程中的不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别、事故级别、事故详细经过、事故原因分析(以专家分析为准)、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参加调查人员、事故责任人。其中事故经过及施救情况要写详细,包括事故经过、施救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工种、伤害程度;事故的原因和性质,分别给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主要责任单位全称,违法事实及主要责任认定的表述,次要责任单位全称,违法事实及次要责任表述。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调查组职务、调查组成员签字。

7 受灾林分调查:林分起源、树种组成、平均年龄,调绘火场边界,调查标准地内所有树种烧死、烧伤的株数;内业时计算火场面积和烧死、烧伤幼树各占百分比。

8 经济损失:包括各种扑火物资的消耗、野外伙食花费等;还有车辆、通讯、气象、医疗救护等方面的支出;直接投入扑火人员工资、上山补贴和生活补助等;林木损失和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造成林费用、生态环境影响损失等;其次是要确定每一项损失的具体赔偿标准,对于上述所列的费用支出,可按实际支出计算。未成林造林地经济损失,人工造林费包括种苗费、林地清理费、整地费、栽植费、3年抚育费和5年管护费。用材林或防护林经济损失,此类经济损失包括烧死、烧伤幼树经济损失和烧死材积经济损失、烧伤材积经济损失、造林费或更新费折旧剩余损失,以及其它经济损失;其它损失主要有集材难度增加费、林地清理难度增加费等,具体视情况而定,一般在总损失的2%-10%。林木损失应参照林木价值的损失,即如有国家规定价格的,按国家规定价格计算,没有国家规定的价格的,按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计算,没有国家或者主管部门规定价格的,按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计算,对于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费用,应区分火烧前的不同地类。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计算,防护林和特殊用材林,每m2收取8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殊用材林,每m2收取10元;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m2收取6元;未成林造林地,每m2收取4元;疏林地、灌木林地,每m2收取3元。

篇12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学会;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2505

国内刊号:36-1109/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13

【编者按】:入团申请书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5年10月20日—2005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2005年11月11日—2005年11月30日实地调研,相关访谈,拟草稿。2005年12月01日—2005年12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12月21日—2005年12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一周内根据指导教师的点评,完善论文,并做好答辩前准备。2006年06月19日—2005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