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土木工程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国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中,一直没有建设统一性的土木工程成本控制机制,该问题也是我国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认为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并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实际性的利益,同时还需要建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所以对于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更多是针对工程结算阶段,而对成本预算与材料采购、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都没有给予一定程度重视。这些阶段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力度较差,不仅会提高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投入,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施工阶段应用劣质的施工材料,以偷工减料的行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严重损害了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一些建筑单位甚至还认为,只有在建设规模较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中需要进行工程成本控制工作落实,降低了对小型工程项目工程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从而对小型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以上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我国建筑领域没有建立统一性的土木工程成本控制机制,各个阶段的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严重脱节,影响了土木工程成本控制的整体性。土木工程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业主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工程成本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参建单位在土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参建单位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时,更多的是以自身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工程成本控制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工程造价整体管理目标很难有效实现。
(二)缺乏有力的工程管理管理监管机制
虽然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逐渐认识到了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列为土木工程项目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实际落实中,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是否严格履行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土木工程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具备一致性,以及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是否会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控制造成一定损害,这些问题都没有通过专业机构进行验证,也就表示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现阶段,有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较大引发的不良事件常有发生,这些建筑企业中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工程成本控制部门,但是工程质量问题仍然没有有效避免。很多建筑企业不能在施工合同规定的施工周期内完成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而且施工中没有融入绿色生态化理念,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对周围区域环境的破坏。而且一些土木工程项目还不能在工程合同规定时间周期内完成施工工作,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对周围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些不良问题出现都是因为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没有严格依据相关程序和规定,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名誉都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
(三)缺乏工程成本控制人才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各个区域都有大量的土木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实际调查了解到,我国高质量的工程成本控制人才数量较少。想要从事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长时间专业性的培训,并且要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工程造价专项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级造价工程师的职称,当然具备该职称的工程成本控制人员薪资待遇也是非常可观的。在高薪资的吸引下,很多以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盲目性的考取职称。而且一些综合素质较为良好的工程成本控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自身的专业素质良好呈现出来,甚至在利益的吸引下工程成本控制人员应用岗位职权谋取不法经济效益,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不但使土木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不能良好呈现出来,而且对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
二、提升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
建筑企业需要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去,无论是在土木工程建设前期策划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还是在后期结算阶段,对成本控制都需要给予较高的重视程度。
1.土木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会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结合现行土木工程项目设计规范,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化、全面化的设计。工程项目设计就是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灵魂所在,想要强化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必须要从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入手。设计阶段落实成本控制对提升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成本控制力度有着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对加强工程项目建设投资限额有着积极影响,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外部造型以及结构类型的选择都会对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资本投入产生一定影响。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加强工程造价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投入产出效果非常明显。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需要与设计单位更多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价值工程对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对,最终选择其中经济性较为良好的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进行审核,一定要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
2.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虽然在此阶段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投入节约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如果忽略了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很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投入超过预期设想,提升土木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需要从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等众多角度入手。要根据土木工程项目施工量控制要求合理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组织会议对成本控制责任进行明确落实,将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使参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全体人员都可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去。要注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避免对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对各项建设资源投入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存在某一施工环节人力资源投入过多,致使土木工程成本投入增加。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必须要从全局考虑,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施工进度控制计划编制的科学性。成本控制工作人员在对工程索赔问题进行处理时,一定要非常严谨,对索赔依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严格依据施工合同内的众多条款以及国家相关法规完成工程索赔处理,使得施工合同签订双方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设并落实工程成本控制监管机制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需要应用施工设备和原材料众多,而且施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会根据建筑市场供应情况出现一定的价格波动,因而需要提升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成本控制力度。要注重成本控制监管机制的建设,体制建设过程中土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需要参与,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成本控制监管建设,使得土木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可以逐渐操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提高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及时吸收外界先进的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理念,使得自身的成本控制理念可以随时展而转变。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高超的财务预算能力以及丰富的土木工程成本控制经验,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对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材料应用以及具体施工有深入的了解,在成本控制工作中灵活应用多种理论知识和成本控制技能。建筑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也需要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将企业中学习能力较为良好、有上进心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送往外界进行培训,或邀请成本控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或者比较著名的人员到企业进行培训,促进我国土木工程成本控制整体水平提升,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要想使得工程成本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土木工程顺利实施并且按期完工,保证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将工程成本控制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同时,要建设并落实工程成本控制监管机制,还要提高工程成本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我国工程成本控制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张军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二、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当中的应运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专业课程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拥有正确选择、设计方案、成功进行施工管理等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合同控制等工作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案例性等特点,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方便,那么该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运用工程案例教学呢?1.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坚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使课程知识和实际工程较好的联系起来。在课程案例的准备中,要采用当今的科学技术,例如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使案例更加形象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讲“坑基建设”时,老师参加的一项工程中坑基开挖并对其进行录像,在课程内容讲授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视屏的内容主要涉及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基坑降水有关的工程概况、场地情况、施工机械、基坑降水设备及其工作过程等内容。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工程现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2.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教师应运用案例创设相关情景,提出相应的问题老师通过对实际工程介绍,展示工程场景和具体工程参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应由学生研究、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工程案例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利用案例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坑基建设”课程的讲解中,坑基建设的排水问题和坑基建设的稳固问题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使用案例教学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重难点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运。4.利用工程案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教学利于知识系统框架的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利用工程案例讲授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有更好的理论知识素养。
三、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应运的好处
1.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形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利用工程案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工程建设的需要的能力。3.建筑事业在不断发展,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建筑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岗位对就业者能力的要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篇3
1混凝土结构定义及其特点
1.1混凝土结构定义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水泥、砂、石子、水为主要材料并辅助其他掺合材料构成的结构。混凝土结构类型可细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1.2混凝土结构特点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混凝土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并且材料价格比较低,比较容易运输;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强的耐久性能和耐火性能;同普通砖瓦结构相比较,混凝土结构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混凝土浇灌结构的整体性好,可塑性好;混凝土结构性能比较容易调节,适合绝大部分工程使用;混凝土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环保功能,这是因为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煤泥或者矿渣等作为原材料。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混凝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子、水以及其他外加剂,这些材料在进场前,混凝土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各种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比如水泥的检查工作,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水泥的型号、品种、出厂合格证检查。砂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粗砂或细砂。要控制好砂中的含泥量。石子应检查其粒径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水应使用自来水,不能使用含有杂质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然而当前部分土木工程建设单位对材料质量检查工作不够重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2混凝土调配不够规范
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比例,即配合比。但是就当前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在配置混凝土方面比较随意,比如为了能够使混凝土拌合方便,随意的添加水。混凝土内加入过量的水,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制作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混凝土配置拌合质量
2.3混凝土在施工中易出现裂缝现象
混凝土裂缝按其种类可将其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结构深层裂缝三类。但不管是任何一种类型的裂缝存在以混凝土结构中都会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混凝土结构施工不按规范规定要求有着必然联系。所以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裂缝在工程施工中出现,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工艺要求等进行施工。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3.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会受到外界气候因素和结构内部温度变化影响发生不同程度变形,如果混凝土结构变形受到阻碍,其内部会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拉应力后变便会引起裂缝问题。
3.2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如果土木工程建筑在开工前没有对是工程现场进行充分勘察或者勘察的精度不够,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比如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地基基础为软弱地基,而在施工前没有采取相关的地基处理措施,那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3钢筋锈蚀引发的裂缝
混凝土表层碳化后会对钢筋造成一定的侵蚀,钢筋发生锈蚀,随着时间的推移,锈蚀加剧造成钢筋断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会降低,相应地其承载能力也变弱,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则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裂缝。
4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策略
4.1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在采购模板时应制定模板专项方案,尽可能地选用能够二次使用的模板,这样可有效节约工程成本投入。严格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同工程实际不符的地方,应及时进行纠正和更改,避免因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同施工图纸不符发生设计变更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4.2加强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管理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要求配置混凝土的各种材料。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应按照设计中要求的拌合时间拌合,要保证混凝土拌合后均匀。避免因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不均匀影响混凝土功能性发挥,比如混凝土的均匀性差会在浇筑施工后出现裂缝。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混凝土养护不到位,那么前边所有施工环节所做的工作都将白费功夫。就混凝土养护而言,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工作的关键。这两点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的所承载的拉应力将会变大,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5结语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措施。望能够对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单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琼.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施工技术,2012(06).
[2]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装饰,2011(5).
[3]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4]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篇4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篇5
1土木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的风险成因及其风险因素
土木工程项目的进行是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而由于从事此工程建造师往往在风险程度上认知不足或者不能够确保控制其风险的不必要发生,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往往令人束手无策,而工程的进展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更是加大了其风险程度,因此,在土木工程进展中有必要的对其做一个风险管理的过程。而土木工程由于其本身自有的复杂因素、工程数量的庞大、工程风险管理的不周以及建设过程时间长等原因,使得工程的进度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工程风险管制上更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主要成因,在以下文章中对其进行一一描述。
1.1项目计划在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因素
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是推动工程有效协调、顺利进行的的重要依据。而在管理过程当中,实施有效的项目监控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因素。由于项目计划的不周全、时间预测的不准确、成本预测不精准、工作层次不全面、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项目计划的不灵活运用,是导致项目计划在实施控制中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人员管理方面,员工操作失误、指挥不当、机械设备老化等等,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会产生安全风险的各个方面考虑的不充分。在材料管理方面,土木工程施工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具体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等突然出现状况,或者操作的系统出现错误,而这些没有被设备使用者发现,设备架在摆设的时候没有确保安全。
1.2工程随时随地的变更和技术不精湛
由于在工程过程中工程变更的存在因素,捣实了工程师在勘察设计中质量存在的不全面的风险以及设计参数的取值不能符合实际过程中的需求,存在着设计者的主观要求,导致了在工程进行中施工变更而造成施工进度的影响。而设计上的变更主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变更和技术交底会的变更。而在技术方面,在工程施工中对于技术的准则也是非常严格的。如对于地基的结构上、建筑的选材上、质量的监控上以及对于恶劣环境的抵抗上等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设计的要求、勘察的效果以及施工状况上都要在这些技术水平层次上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
1.3项目质量和资金上出现的故障
项目质量上的风险对于整个工程是否能如期完成、工程检测、和市场信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在材料订购上运输当中、储存和使用当中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物资供应和外部条件的因素都会导致物资是否能供应需求,而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项目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资金的充裕是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工程项目资金出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资金是否充裕、预算精准度、以及对于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度情况。在工程建设当中工程款的发放、业主资金的是否短缺、成本超出额业证书推迟支付或不履行赔偿合同风险等等在整个是狗狗过程都会制约其工程的发展进度。
2土木工程施工对于风险的控制措施和处理对策
土木工程项目开展的特点是工作周期长、涉及范围大、人员比较分散并且涉及到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是安全隐患存在密集和集中的时间段。
2.1土木工程施工前的状况研究以及风险意识的提高
针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是工程施工前必需所做的准备,通过对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于项目的施工进度、成本计算、质量检测以及管理人行为准则上的影响程度上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制定一系列的风险措施控制方案,使其得以更好的利用。由于土地工程实施是一项周期时间极其长、影响范围极其广的一项工程,在施工项目组成立之前,建筑工程师就要对项目所施工的地域环境、人文条件进行深入调查。
施工方要及时的与当地政府和人民进行沟通和争取意见,表达施工目的和施工后所带来的一定有利条件。而在风险度上,施工人员要对于工程技术师和管理人员形成相应的合理项目机构。在施工过程当中针对于风险责任,每个项目单位都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抓实落好,并且提高每个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在材料和机械设施费上一定要合理落实好,从而降低施工风险。
2.2针对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的规章制度
风险管理对于风险程度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施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在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制度而且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再次施工之前,可以设立一个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层,在实行全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得以落实,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层次意识和方法,不仅有利于施工进展的顺利发展,从而也保障了施工人员和施工方的人身安全。
2.3针对于施工进度和施工费用的控制
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不仅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发展,更有利于优化工程成本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施工方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施工进度的大致发展方向,从而更有力的对于施工进度进行调配,从而在资源的利用上进行有效的平衡。由于在施工项目中,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其工程施工成本费用就会有所不同,因此,采用和实施成本最低的施工方案是进行施工费用得以控制的有效表现。我们对于工程质量预期成本,工程质量事故成本进而过程犹如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从而保证总工程目标得以实现,降低风险程度,更好的控制施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施工方配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实施周密的施工措施,提高效益额度,在施工进度和施工费用得以控制的前提下,使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3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风险无处不在,它们会给施工方在进度上、质量、以及成本上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针对于于施方来说,企业不仅要有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风险能力的抵御与控制是每一个施工方应有的综合能力水平。由于在在施工的风险管理当中,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需要细分的去管理,也不是所有的风险值得施工方去防范,因此,对于施工方不仅要有风险识别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引起的后果以及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从而使得土木工程施工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篇6
1)基于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在交通行业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效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形成一套教学内容动态更新、紧密结合现行规范变化以及行业发展动态的教学大纲。
2)课程大纲应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实纲、课程设计大纲,并紧密结合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的开设特色。
3)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科学安排教学周历,控制教学进度。土木工程安全评价教学周历应实现标准化,包括讲授、课堂讨论、测验、课外作业、实践报告、辅导、参考书籍要求等。
3教学资源建设
1)构建土木工程安全评价立体化课程电子教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2)建立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专用网站,定期丰富教学材料,包括“安全评价典型案例”“安全评价论坛”“教学动画”“行业前沿”等。该网站开发旨在为本课程教学创造一个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互动平台。3)为满足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习题集、模拟试题库等。
篇7
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是进行土木建设的前提保障,是减少投资成本的有效举措。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减少人力财力资源的损失,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投资成本,确保土木建设安全的实施。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在土木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根据实践制定可行性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目前存在的施工现场风险
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及危险源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必然涉及到人员的分配问题,就施工本身而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施工性质及我国的行业现状决定了一线施工人员多为城乡务工人员,人员的教育程度偏低,而大中专高校的专业学习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需要,使得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人力的问题是导致现场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我国土木工程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增加的过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减少了对机械设备的投资量,导致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年久失修,或出现故障,大大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性。还有的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成本,雇佣没有技术的施工人员,给施工人员呢自身和周边施工现场带来了安全隐患。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的危险源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能释放意外能量的危险物质,第二类就是引发这些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的各种因素。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这两种条件的共同作用。因此,要定期检查这些危险物质的存放是否符合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引发这些物质产生危险,这是每一个现场操作人员都应该熟知的。
二、定期进行机械管理
(一)施工机械在进入现场之前必须保证进行定期检查,出现问题的要及时解决,保证机械在使用之前无安全隐患。
(二)各种特定机械要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要在使用之前组织所有施工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或其他方式检查落实情况。
(三)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不仅有机械部件内部的摩擦、冲击、扭转、振动及剪切力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中温度及侵蚀的影响,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机械部件的性能下降,安全系数降低等问题,因此管理和使用各机械要适应其性能的变化,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临时性、平衡性和恢复性的修理作业,这既是对机械性能的“恢复”也是“生产”。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
(一)定期的安全检查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化的前提,不仅对于机械设备如此,对施工人员的检查也要做到严肃认真。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知识储备状况等进行检查,减少施工人员因自身状况不适而造成操作失误,给他人和自身带来伤害,另外,应保证施工人员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对应的应急措施处理,保证自身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要着重把握,深入分析,要从技术设计,安全措施,人员分配,周边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上层层把关,并将分析的结果和制度落实到现场施工中。
(三)施工人员做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应该有着对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的一定了解,才能更好的驾驭机器设备。这就要求了企业领导干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增加施工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管理者应对技术工人加大监督,聘用专业人士,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四、改善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环境的优劣可以间接影响施工安全,要避免或减少施工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就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加强管理。
(一)人为因素。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及各种材料要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切忌乱堆乱放,对于暂时不必要的材料和设备要及时清理,这样不仅有益于设备和材料的保管,而且可以使施工现场道路通畅,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二)气候因素。土木工程施工地点繁杂不一,环境因素多变,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地点的气候因素进行详细考察,考虑气候因素可能对现场物质造成的影响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要了解气候因素,如当地温度,湿度,雨季等对机械性能及施工安全防护的影响,依此对施工现场做出正确决策。
五、要制定预防紧急情况发生相应措施
由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很容易出现突发性事故,如机械设备的损坏、施工人员操作的失误等。为了预防类似情况发生,需要规划者与管理者做好机械检查、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同时制定一套预防紧急事件发生的方案,当出现紧急事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快速救援、紧急修理设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弥补设备或施工人员操作的过错。
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发展中,施工现场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管理水平不断规范的体现,也是我国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施工现场安全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不仅大大降低土木建设的使用寿命,而且给人们生命构成威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性,从施工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等多个方面加强控制与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促进我国土木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苏联模式是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注重自然科学与各专业基础知识,忽视研究性发展成果,对工程实践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学方法上也以被动式单向传授为主,缺乏培养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下,这种教育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脱离,缺乏创新性与创造的土木学子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2]
1.1.1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院系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选题,大多是假题,由于没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撑,缺乏工程的相关资料,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的工程问题。[5]从近几年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选题来看,选题设计对象主要集中于柱下桩基础,基础类型较为单一,较少涉及其他基础形式,例如筏板基础、浅基础,地下室的深基础。同时桩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大部分课程设计参与者选择方形预制桩,在实际工程中圆形桩预制桩以及钻孔灌注桩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过程中,基础形式的选择与工程实际结合度不是非常高,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1.2课程设计课时安排少,教师配置不足
在现有的课程设计模式下,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安排在一周内提交。而整个过程学生需要完成选题、分析、计算、制图等工作,学生自己思考与设计规划的时间非常少,以至于很多学生都参考往届课程设计模板,缺少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规划,难达到基础工程设计目的。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主要由两名教师负责全班的课程设计指导(全班总共45名同学),教师配置明显不足。因此,有限的教学时间分配到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少之又少,对学生的设计缺乏系统的了解,也无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最终导致所取得的课程设计成果深度不足,远未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6]
1.1.3教学方式单向输送,缺乏主动性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单向输送为主,即老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被动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适合普遍性的知识传授,讲究知识的层层拓展深入,学习的台阶式提升。[7]“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其缺点,因为在这样教学环境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现代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其洞察力和创新力的提高使得其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看法,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1.2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图纸、计算书进行评价,这种简单片面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更不能评价处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这也是目前许多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长此以往,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法和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与热心支持学校教学的设计、施工和企事业单位,或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单位,或在行业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单位合作建立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此为基础,搭建起一个广泛的、互惠互利的科研合作网络。有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撑,能有效地解决课程设计选题与实际工程脱节的问题。
2.1.2设计选题结合实际工程
在满足学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课程设计,其课程选题来源于实际工程,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实际工程的过程中,分析各种实际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了解自己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将所学的理论基本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时采用校内和校外“双导师”指导制,校外的导师比校园的教师拥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2教学方式的改革
2.2.1采取设计团队分组制度,教学对象小型化
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指导模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每个小组不超过10人,以小组为“设计团队”对该基础工程开展多种设计方案的比选与设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每位教师指导1个小组,整个设计过程实现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老师可现场答疑,也可远程指导,加上校外指导教师,全面指导学生的设计过程。实践证明,以“设计团队”分组模式不仅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多种基础设计方法,且通过比选了解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更好地掌握基础工程设计关键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更易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2.2引入微课模式,教学形式多元化
微教学概念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怀特艾伦等提出的微型教学概念(microteaching),是将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复杂的教学技能予以分解和简化为各个单一的教学技能,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并达到规范化的目的。[8]引入微课堂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设计的核心知识点,如基础选型、荷载计算、桩型选择、沉降验算、地基承载力;学生在设计者遇到的常见问题,如基础选型单一、荷载计算模糊、场地持力层确定模糊。根据这些知识点及问题,授课老师制作相关微课视频或课件,在视频或课件中详细阐述其要点、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这样能有效地解决课程中的共性问题,提高了指导效率,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2.3采用网络交流,教学时间碎片化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协作研讨教学模式,即指借助QQ、微信等交流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教学小组,实现互动教学的自由性与及时性。教师收到教学任务后可结合自己负责的小组设置一个交流群,在群里学生可随时向老师提问,而教师也能在群里给学生布置任务,总结每堂课的重点。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将教学的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而是有效地延展到课余时间。利于闲暇的碎片化时间讨论交流,既不会影响干扰教师的科研工作,也不会中断学生的设计过程,避免走弯路或做无用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CIPP评价模型是一种开放式评价手法,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与评价反馈,即以评价促进教学的改进。实现从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评价为主的转变,强调评价和教学相结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9]因此,将CIPP评价模型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价中,能创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学目标评价的研究
从背景分析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学分设置,课程大纲、课程内容等方面,以保证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根据教学目标的评价结果,结合我校现有相关的教学资源,深入探索适合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内容。
3.2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教学评价是课程输入评价中一个重要方面。采用CIPP评价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使评价贯穿在丰富、动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多元评价观为指导,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使用,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全方位了解教学质量,制定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并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及方向。
3.3教学成果评价的研究
篇9
1关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分析
1.1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指的是在建设工程工作中,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运行的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科学管理。项目管理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包括:科学组织、协调控制、经理负责和目标最优等方面。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通过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工作,实现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最优目标。
1.2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首先,单一性。由于项目的单一性,所以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如果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出现失误,那么后果就非常严重,因为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由项目管理的一次性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项目建设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进行严密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挑选项目经理人,并认真配置项目工作人员和项目设施。
1.3综合性。
土木工程项目是一个有机的生长过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这就决定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周期性。在工程管理中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阶段全过程的管理。在每个阶段中又包含有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管理,所以说,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1.4约束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的控制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确的目标、限定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既定的功能要求和质量标准,决定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因此工程项目管理是强约柬管理。这些约束条件是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不可逾越的限制条件。
2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流程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与之相关的项目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1)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写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2)编制投标书。
(3)与招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4)组建项目部和项目小组。
(5)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6)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具体的实施规划。
(7)逐一落实各项实施规划。
(8)竣工验收并移交相关资料。
(9)做出相关项目管理总结报告。
(10)企业考核项目管理工作并进行项目解体。
(11)项目回访保修。
3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3.1工程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招投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低位。首先,虚假现象严重在招投标工作中,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招投标中的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存在,造成了项目管理的秩序混乱;其次,承发包的价格不够合理,恶性竞争严重。有的是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有的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导致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不利于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3.2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相脱节。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单位要求二、三类设计变更包死,缺乏比较的灵活性,设计质量和责任挂钩相脱节。不管设计如何变更都不可调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地质钻勘不准,有的是地方要求增加的项目等。所以说,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设计的表更和增加,本来是施工单位可以控制的,但是也要求施工单位事前预测列入包干,这样就容易造成实施中的不协调,为偷工减料留下隐患,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3.3合同管理不规范。
在土木工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合同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合同不合理。在当前工程施工中,不平等条款在合同中经常存在,造成了合同一方利益的受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合同苛刻的现象严重。目前除在大型公路和水利水电项目上运用比较多以外,其他行业运用得较少,就是运用了FIDIC条款,对专用条款的修改往往对施工单位也比较苛刻。
3.4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有差距。
工程监理应该是从项目可研、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理。而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现状主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数量核准、签认工作。而且有的监理公司的监理工程师是东拼西凑而来的,有的则是有“证”而能力低,对“规范”、“规则”知之甚少,且无实际经验,造成工程质量监理不严而出问题。这几年,由于施工和监理的原因造成的桥梁、房屋倒塌、等“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4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4.1规范合同机制。
建立有序市场合同的签订应该是基于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的,合同一旦具有倾向性,那么很难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最终损害到的是工程的质量水平,是国家和民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只有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法律教育,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提出法律规范性程序,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市场上的商业投机,进而建立有序的竞争市场。
4.2分权明确。
建立正确运行机制根据项目法有关规定,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与作业层必须是分离的,两者属于授权与执行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推动项目内部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3建立合理营销机制。
保证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合理的营销机制,是保证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的有效措施和前提条件,只有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施工项目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力、物质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使用安排,才能提高整体质量,使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4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只有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素质教育,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才能对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那么也会对整个项目的管理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4.5严格把握资质审核,杜绝层层转包现象
“层层转包”、“非法转包”,既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工程建设的一种潜伏性危害,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最终执行者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资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有关部门在选择分包对象的时候把好关,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一旦施工过程当中出现任何违规管理,应立即终止施工合同。
5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靠技术的推进,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日渐明显。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与发展的核心枢纽,主导者整个工作的走势,所以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的必要。土木工程本身工程任务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对管理工作要求就很高,有关项目的管理单位更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不断地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不论是从而管理队伍的建设,还是从管理体制的改善上,都要以一种科学务实的态度去认真的解决好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地解决策略,进而能够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建设施工目标。不断推动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篇10
2)培养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利用力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力学基础;
3)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基本实现了以上教学改革目标。
2《工程力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1)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对工程应用有所忽视。土木工程传统的力学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这些力学课程注重系统理论的教学,这个优点在教学改革中应继续发扬。力学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的总结,在工程中又可以运用力学知识服务于工程,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力学原理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力学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根据工程问题简化得到力学模型。b.对力学模型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后者比较注重,前一个问题很少涉及或几乎不涉及,割断了相关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2)重视理论知识,轻视试验内容,当前很多高校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要“厚基础,宽口径”,理论课时压缩严重。《材料力学》部分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如测量应力和应变、圆轴的扭转等。当前应用型本科的力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a.由于实验设备和教师师资的限制,一些力学实验表现在以理论授课为主。b.局限于一些条件,力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一个补充。c.由于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原因,一些学生对实验教学态度不端正。d.一些老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3)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采取“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如今,计算机和多媒体发展技术日新月异,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应这种发展。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同时对于一些计算量较大的例题或是习题可以采用编程计算,也可以将一些力学软件引入到教学中,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
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结合江西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教改实验。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教学改革方式。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兴趣教学法。上第一堂课时,我们要求参加实验的老师采用兴趣教学法,先不要太快讲力学知识,而是先把土木工程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设计、施工、监理等逐一向学生讲解,然后向学生介绍力学知识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通过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例如为什么钢筋和混凝土能很好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力学性能。这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力学问题。如果直接给学生讲一些力学概念、力学理论,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但例子一来,学生兴趣就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些实际工作的力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力的概念,开展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力是力学课程中最重要的概念,很多看来和力毫无关联的概念,都可以借助力的概念来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时,一个单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一个单铰相当于两个约束、一个固定端相当于三个约束。若能结合支座反力的概念,如图1所示A处链杆可以提供一个约束反力,因此相当于一个约束;B处铰结点可以提供两个约束反力,因此相当于两个约束;C处固定端可以提供三个约束反力,因此相当于三个约束。将约束反力的概念和约束个数等效起来,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自由度和约束等概念的理解。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工程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程有机的设计了一些实验。例如结合课程性质,我们将《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有机结合,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了解主要土木工程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水泥、石子、砂子的性质,通过综合实验验证其力学性能;还可以通过《材料力学》实验验证钢筋、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最后还巩固了混凝土的配合比知识,通过配合比计算,制作实验试块,通过养护检测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强度比例。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设计,凸显力学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地位。这些做法在教学中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教学效果。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辅助部分实验实践学时。在理论教学时,如果部分内容能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该课程若能结合一些力学求解器等软件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求解器验证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的多媒体环境中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专门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购买了《理论力学求解器》《材料力学求解器》等教学软件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结构动力计算的频率分析具有较大的难度。如图2所示的两个自由度结构,在判断ωa和ωb的大小关系时,结合教学软件中的模态分析,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图2中所示两自由度结构频率的大小关系。
4)加强该课程和实际工程的结合。力学知识是伴随工程发展而诞生的一门学科,力学知识起源于工程的总结,但需要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将工程实际模型化,简化成杆件或杆系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工程结构简化成符合要求的力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梁简化成为杆件结构,如何将杆件之间的结点简化为铰结点、刚结点等连接方式,如何将梁与支座的结点简化为固定端支座、固定铰支座。这些都需要我们将简化的来龙去脉详细向学生讲解。此外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力学原理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力偶是一个较难理解的力学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司机开车两手握方向盘,实际上就是一个力偶。让学生通过一些常见现象既掌握了力偶的原理,对力偶的力学效果也加深了理解。
5)完善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需要不断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具备“双师型”能力和资历的老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把握好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较好地结合专业和工程实践,针对性较强,在课题教学中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工程实践知识。作为一名力学老师,应利用好寒暑假和平时休息时间参加工程实践,成为工程师或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篇11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开发空间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展望未来,土木工程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土木工程的现状
2.1土木工程建设成就巨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我国将有公路160万km,其中高速公路2.5万km,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将达3万km。
2.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标号水泥的大量生产,钢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快硬、高强、轻质、复合和节能混凝土的研制,复合、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钢化玻璃、多功能涂层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等建筑用平板玻璃等的发展,都带来了土木工程的结构形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新发展。而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更是土木工程在这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国内由吕志涛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及其他研究机构业已开展利用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进行加固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目前,利用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已在工程中获得应用,其前景非常广阔。
2.3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预应力技术已从单个构件发展到预应力结构的新阶段。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已扩大到大跨度、大柱网、大开间的多层与高层建筑,连续桥、斜拉桥等桥梁结构,核电站预应力安全壳、大型预应力储仓与储液池,预应力地锚与预应力管桩等特种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技术也是建造大跨度公共建筑、大型会议展览中心及大开间住宅的重要技术,也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和承受特重荷载的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预应力技术在解决大、高、重、新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难题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
此外,预应力技术还将推动建筑结构的创新,如预应力拉杆替代柱的悬挂建筑结构将获得一定的发展。在公路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对解决路面混凝土开裂和减少伸缩缝,提高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4土木工程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以安全系数作为土木工程的评价指标。然而,安全系数只是一个由确定的信息得到的一个定值,它未能考虑设计变量中任何客观存在的变异性,某一特定的安全系数值,对于不同的工程未必具有同样的意义。
考虑实际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进行随机力学分析和可靠度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向地下发展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现在正在开发地铁的城市,如哈尔滨市、沈阳市等。
3.2防震抗风与减灾
随着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许多情况下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已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因此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抗风抗震的设计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将被进一步关注。相关的研究课题将包括设计地震动及灾害性风荷载的作用机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风与抗震,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体系及抗风抗震。
3.3向高空延伸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l〕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巧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soo.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Zoo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
3.4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
美国混凝土学会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具有易灌实、易密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优越的力学性质,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等所要求性能的匀质混凝土。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与地球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经济活动”。指出对环境无害的混凝土技术的基础赖以建立的3个主要支柱是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节约、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以及混凝土技术从简约法到整体法的转变。因此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环境无害的混凝土技术,在研制各种外加剂和凝胶材料的同时,更应大力研究骨料替代、水泥替代和矿物掺料的使用等利用废弃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的方法。
3.5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方法的应用研
究将成为土木工程中的一个热门结构优化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目前已在飞机、船舶、机械等制造行业和重要的大型土木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种优化方法尚未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优化的要求也未能在规范中得到体现。
4结束语
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构性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内容。未来的土木工程可能不仅可以抗震、抗风,甚至可以抗暴、抗海啸、防火、防撞、防辐射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将带给土木工程发展的春天。
篇12
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建构高层、大规模,甚至是大跨度的建筑,并且要求既要满足工程进度以及质量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保证成本的控制。
一、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1.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建筑相关的学科,包括:力学、结构动力学、统计学等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大型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上的充分应用,包括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等,使得土木工程在强大的理论基础之上快速、全面地提升和进步。
2. 建筑设计的发展
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用概率统计来设计和分析各种数据,如: 荷载值、材料强度值。通过对风力、阳光、地震等不同自然情况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的选址、结构体系等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出可靠度极限状态的设计,得到工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等,以确保其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的需要。随着土木工程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逐步发展,土木工程的设计和规划已经改变了以往凭借经验设计工程方案的惯例,特别是大规模的土木工程,运用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趋利避害地全面考虑土木工程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所有因素。
3.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
1) 建筑材料的发展。
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等全新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应用。如: 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镀膜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钢) 、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工程材料已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在强度和耐久性上表现出优越性,为高层、大跨和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这些材料也有其缺陷,如: 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成本太高,应用范围比较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土木工程实施工艺的发展。
工程实施的设备、工具不断地向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如: 同步液压千斤顶、直升机安装技术、滑模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高层的、复杂的土木工程不断发展并得以实现。预应力技术是施工工艺中最为突出的技术之一,可以应用在大跨度、大开间等多层和高层建筑,还可应用于核电站、预应力储仓、桥梁结构、公路工程等等。
二、 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1.精密化的理论研究
未来土木工程的理论发展趋势集中在力学,利用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对土木工程的不断应用,重点为解决数学分析与处理。现阶段,有些领域还不够完善,比如: 对于结构复杂的、流体介质等受力分析,需要进一步精密研究。对于土木工程中复杂的数值问题,还需要专门化的数学来解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可以模拟更复杂的施工情况。
2.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不仅要求质量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而且随着生态型建筑理念的发展,对建筑材料造成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上要求更高,需要发展新型的、高新技术、生态建筑材料,以适应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生态建材的发展。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用生态建材是最首要和有效的途径。比如选用环保材料、净化材料、可再生材料、循环使用材料等等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建材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居住品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高的品质要求。新型生态材料的使用,在节水节电上进一步优化,节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 抗震强度高的钢材。
随着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的不断增多,对抗震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建筑结构使用的钢材逐渐向高强度化、极厚化、低屈服比、低屈服点等方向发展。日本的建筑抗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他们研究的具有高抗震设计的低屈服比和低屈服点的钢板,它们是采用调整化学成分和改建热处理工艺等方法制成。生产出来的低屈服点钢材可辅助结构和减震控震装置。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达到屈服点开始变形,吸收了地震能,从而防止主体结构的破坏。高强度的抗震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量,还为抗震提供了安全保障,是未来钢材发展的趋势。
3) 智能化的混凝土。
目前使用的高性能的混凝土,具有体积稳定性好、强度高、工作性强、耐久性好等等优点。这些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抗腐蚀性、抗冻性等优势,所以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较长时间的使用。最新设计的混凝土甚至可以使用100 年或者200 年以上。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的混凝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化混凝土工程材料是指混凝土工程材料能够接受某些环境信息,自觉地进行逻辑判断,同时做出能够相适应的混凝土相关材料。这种智能性的混凝土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维持和调整混凝土的性质,比如: 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等,这样可以防止建筑受到侵害,或者对破坏进行修补,或者当有危险时也可以警报。这种智能化的混凝土是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关键技术,但目前还比较昂贵,研究的人也不多。相信随着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材料也将逐渐进入到土木工程的市场。
3.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
近年来,信息化已经普及,并且逐渐带动工业的信息化,必然也会对土木工程造成较大影响。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这些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土木工程中,并且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全过程,不仅限于设计和施工,还有工程的物业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维护和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监控等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管道空间布线,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大型设备的整体吊装、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控制、建筑物的爆破等等。
4.防震与减灾
随着当前超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建筑物的兴起,结构设计呈现更高、更长的发展趋势。在很多的情况下,地震荷载已经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所以大型复杂的结构系的抗震设计及其相对应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包括地震动的作用机理,建筑结构的抗震机理等。
三、 结语
我国正处于土木工程大力兴建时期,而随后的30 年后,将进入建筑物的维护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将土木工程信息化做大做强,才能为今后的建筑物的维护、监控等耗费较大的工作做足准备,土木工程的全程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土木工程在科学进步和人类智慧的共同发展下将会不断地前进,并将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未来的土木工程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再创高峰。
参考文献:
[1] 庄实磊. 浅谈土木工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11) : 272.
[2] 武月刚. 浅谈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2( 3) : 156.
篇13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经验的固化,是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也是概念之间的连接。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除与人的智力条件与成长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接受的教育有关。因此,获得知识是培养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成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由这些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土木工程师职业多样化的需要,也能为土木工程师的发展提供坚实而又宽广的理论基础,为他们向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上的保障。
可以看出,实践技能也应为土木工程师所具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成任何专业技术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还需要创新、认知、社交等能力,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而且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具备比较高的能力,或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和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品质修养,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综合性的能力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三、土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
1. 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就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时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如果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将是一个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在大学学习阶段,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能够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并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2.科技开发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是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土木工程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开发能力就是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出改进设想并予以实施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主要依靠自身有意识的培养,要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能够围绕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人际活动能力,包括组织各种参与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处理各种技术交流、经济交往的能力等。
土木工程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师,应具有必要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各工种工作的协调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综合性,大量问题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工程实例来解决。土木工程师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就要依靠他们自身的各种能力。为了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灵活、有效并具创新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一般需要具备:工程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因此,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