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篇1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在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长期以来,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 在高校里一直存在轻视管理工作的偏见。具体表现在: 第一,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待遇偏低, 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向教学大量倾斜,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更是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第二, 年轻的、学历和职位高的人员, 认为行政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即使有些从事行政管理的高学历、高职称管理者, 则都是教学、管理双肩挑, 甚至是教学、科研、管理三肩挑, 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第三, 专职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 或学历偏低, 管理水平也较低。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脱产进修学习, 或者攻读学位, 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这种机会, 或者机会很少, 造成管理人员的学历很难提高,而这种低学历的现象, 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在高校中的地位, 更直接影响到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内部行政人员队伍素质低下

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行政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员。但是在高校中,行政人员的素质问题却往往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有些领导认为,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安排上,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气质、品质、特长以及爱好,这导致许多行政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压抑个性的成长,每天只是消极的应付工作,而无法从中找到乐趣。

篇2

3.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由于高校隶属于事业单位,再加上传统的管理思想的限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象,有些事情教务处和校党委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管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多管理模式,导致了谁都没有管,有了成绩不同部门相互表功,出问题就相互推诿。这种权责不清,办事重复的管理模式自然会影响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几点措施

1.完善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遵循下面四个原则:第一,必须构建符合本校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从而做到行政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教职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第二,制度体系要逐步完善。由于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紧密结合高校发展状况,分步骤的进行完善,减少制度改革阻力,提升行政管理执行力。第三,制度内容要明确、细节化,做到权责分明,规避交叉管理,同时完善相应激励制度,实现科学的奖惩原则。第四,以制度为准绳进行执行。对此高校高层领导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够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执行力。

2.加强思想建设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加强思想建设,同时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有效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并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要采用人才激励制度和选拔制度以及培训制度,通过人才激励制度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自我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而通过选拔制度则能够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优秀的人才委以重任,甚至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来选择专业性的行政管理人才参与高校的行政管理,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水平。而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有效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提升执行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3.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行政管理能否高校执行,关键就在于中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因为中层干部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加强对中层干部管理,构建完善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来对中层干部的工作进行约束,从而促进他们执行力的提升。

篇3

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因此,对于这些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与进一步的优化对于开展学校行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合理的安排,还可以更好的发挥出优势课程的影响力,对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加强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

二、进行行政管理时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强。我国大多数艺术高校中的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按照政府的相关机构人员编制建立起来的,因此其内部的结构和政府机关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机构中的人员也比较多[1]。但是部分机构对人员的职责描述却有限,为每个人员设定的职责并不精确,因此造成了工作效率低的缺点。这些工作人员大多都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存着我不做自然也会有人做的思维,严重的阻碍了对于艺术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二)部门间缺乏合作。在艺术高校中,其机关内部部门较多,常采用功能分块化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与沟通,这些部门之间本应该密切的合作,但是在实际的行政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只注重做好自己的工作,缺乏一定的合作沟通,使得整个行政管理工作整体衔接困难,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2]。

三、改进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系。目前来看,艺术高校的相关管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这是从整体上看的,在管理方面的一些细节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应该对于行政管理的细节性的方面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管理中,保证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有其自身的职责,并且管理的整体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够十分的精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提出对于管理的质量要求,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管理依据。第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严格的规则作为参照,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有所依靠。第三,实现管理职责以及管理方法的尽可能的细化,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使得员工清晰。(二)建立电子档案。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使用电子技术对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记录进行备份显得十分必要。所以,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计算机来对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建立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并且将其进行归档处理,尽量的保证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精细化。

四、注意事项

(一)全员参与。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应该只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是全校的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对艺术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工作,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学校的行政管理出一份力,因此应该致力于进行全员参与。同时,师生的全员参与也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更好的沟通,有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二)重视科学性。为了实现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应该重视管理的科学性,不能够盲目的进行管理,应该按照实际的需要制定相关的计划。但是在对工作具体划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不能够随意的划分,应该将具有关联性的工作放到一起,进行优化的管理,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是,管理工作的优化不是一步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思想,根据管理工作地特点以及实际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进行合理性的创新[4]。现在的艺术院校的地位在逐渐的上升,人们对其关注度也逐渐的升高,艺术高校中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直接的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对艺术高校进行行政管理,主要还是应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对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性。

参考文献:

[1]李哲昕.艺术类高校行政人员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培训:1.

[2]王娇.民办艺术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13.

篇4

二、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

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原”有根本之意,“则”为规则之意,原则即处理问题的根本规则。高校行政管理中,面对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要体现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合理,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利用等各项指标要客观公正,全面体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潜能,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二)普遍与特殊原则如前所述,高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各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普遍与特殊关系原则。对不同的岗位要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学校战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业绩要重点强调,充分发挥权重的导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普遍性,做到整体均衡,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三)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原则,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各种相关信息的取得要便于操作,同类信息之间要易于测算,评价程序要具体规范,评价方法要科学、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可操作性原则还要注意避免“大民主”的操作方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家”管理。

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

(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环节,是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保证。进行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首先要分析岗位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岗位的性质特点、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可量化的书面报告。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为绩效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科学性和客观性岗位说明,使得每一个具体人员对自己所处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加明了,对自己的工作行为有了依据的标准,更有利于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岗位分析也为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完善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现科学定岗定编。在进行岗位分析时,必须考虑每个学校的战略发展及具体的办学目标,这样的岗位分析才能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可信赖的依据。

(二)明确绩效目标现阶段,我国不少高校对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很少考虑,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中只是规定了抽象的工作职责,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要求从部门职能出发,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管理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绩效目标。每位行政管理人员应在把握学校战略发展及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所在部门在学校的地位及其作用,根据学校确定的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及实现目标的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有服务大局意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学校确定的整体目标来制订各自的管理目标,个人要要按照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来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其次,目标的难度要适当。绩效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校确定的整体目标、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根据岗位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太高,以免没有可执行性;也不能太低,否则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目标要难度适当,具有可行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确定后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再次,注意目标的协调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部门之间要避免重复,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还要避免交叉,防止出现推诿扯皮,降低行政效率;同时,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还必须互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出现有事无人管的局面。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绩效考评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考评能够检验前期岗位分析及行政管理部门、个人绩效目标是否合理、有效,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另一方面,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能够发现各部门及个人绩效表现与其制定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进行奖惩,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因此,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然而,长期以来,在地方某些高校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绩效评估不够重视,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量化,致使许多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年一度的年度考评,考核的随意性很大,是否优秀并没有和实际工作挂钩,且考核结果除了优秀,几乎都是称职。这种流于形式的绩效评价办法,很难达到奖优惩劣的作用。笔者认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应注重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胜任力进行评价,建立基于胜任力特征的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评价办法。首先,确定胜任力指标及其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为:一是行政管理人员自信心、灵活性、情绪控制等个性特征,权重占15%;二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品、奉献精神、纪律性、责任心、进取心等价值观,权重占25%;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认知水平,权重占20%;四是行政管理人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接人待物及沟通协作等人际关系,权重占15%;五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工作主动性、工作效率等工作能力,权重占25%。其次,建立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打破主要在部门内考评、根据部门的建议确定评价结果,建立部门内部考评与部门间的互评相结合,部门领导考评与服务对象考评相结合的多角度、全面的考评方法,力求考评的客观公正性,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服务质量。

(四)有效运用考核结果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绩效考核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有效运用。然而,不少高校缺乏考核结果反馈与运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以后就万事大吉,结果束之高阁,或者人为淡化考核结果,使绩效管理大打折扣。为使绩效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必须有效运用考核结果。首先,及时将考评结果反馈于考评对象,注意与考评对象的交流、沟通,督促考评对象总结经验及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篇5

《规划纲要》在谈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时提出:“要加快解决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事前的制度设计影响或改变着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和方式,以发挥维持、推动、反馈、调整、保障和促进工作发展的功能。理清职责、理顺关系只是规章制度建立的基本出发点,其收效如何,贵在执行和落实。只有把制度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发挥好,高校的管理才会进入一个良性状态。管理实践中,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机制在“动力、活力和约束力”上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没有起到彻底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感、事业心的效果。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测评和竞争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动力

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倦怠、敷衍和应付心理,甚至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态度。针对这种现象,为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可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促使管理人员自觉将工作精力集中到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二)建立长效的联动、沟通和协作机制,使管理工作更有活力

管理部门之间不和谐,缺少沟通和理解,遇到问题甚至互相推诿和指责,导致管理工作没有活力。比如,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出现的分歧比较大、利益诉求比较强烈的问题,为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升管理质量,可以通过校领导接待日、民主生活会、工作咨询会等沟通机制有效激发管理工作的活力。

(三)建立反馈、督查和问责机制,充分发挥管理规范的约束力

比如,针对个别单位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规范约束力;针对重大工作失误,可以通过座谈会、检查报告、公开检讨等问责机制来解决处理。

三、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关系到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所以,搞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是加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讲,衡量管理人员素质高低无非两个主要标准,即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目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认识观念、工作态度和综合能力等方面与师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一)在自律中求提高

一些管理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过于功利,面对社会的影响和收入上的反差,心理失衡,工作消极,缺少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工作态度不够敬业,责任心不强。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贯穿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到“改进作风、加强自律”。

(二)在流动中求发展

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长了,某些惰性自然就会出来,很容易疲沓,对外界的信息刺激就会处于麻痹状态。要尽量为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换岗机制、轮岗机制等增强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篇6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主要是指高校行政管理各职能部门应该以教师员工、学生等利益相关人员的需求为目标,以教师员工、学生等利益相关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更加完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为教师员工、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教育人、引导人、帮助人、关心人。其根本内涵就是肯定并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并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往往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放在一边,不管不顾,甚至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当成手握大权的官员,经常强迫教师和学生,淡化职责,要求教师和学生服从命令。这是一种缺乏以人为本精神内涵的具体表现。高校行政管理以人为本的最根本意义就是把教师、学生的人格尊严、自由、利益、个性给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保护,把教师、学生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效的管理应该是服务型而不是强制型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2.2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都是以强制性的方式来执行的,行政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力过度集中,这种管理方式势必会引起教师、学生的不满,长期下去自然会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要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要大力构建以服务型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推进行政服务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立公开透明的校务院务制度,健全相互回应的制度,使教师在遇到相关的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得以解决,还要建立完善行政管理的监督机制以及服务综合能力的评价机制,有了这种机制不但能约束行政管理人员,更能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水平。

2.3提升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无论在学历、职称、思想、行为上都要要提升自己,通过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使自己完全处在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能完全适应高校的发展。行政人员要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师生及相关利益者服务。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要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分工明确,提升管理水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培训教育,更新一些管理新的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解决在实际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积极地面对困难,使自身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水平,充分提升自己,使自己能完全适应高校的发展。

篇7

(二)自身发展诉求与传统社会观念的冲突。当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满足于在家相夫教子,她们也希望能像男性一样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是,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人们大多认为男性天生具有管理才能,而对女性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虽然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拥有与男性同样的工作机会的同时,女性仍然被期待在养育孩子、操持家务上多一些付出。青年女性行政人员,正处于适婚年龄,选择组建家庭孕育孩子势必对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中断,进而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估量,成为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障碍。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高校制度设计的冲突。高校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管理体制一直以来制约了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甚至有人笑称“机关便是年轻人的坟墓”。虽然,高校一直提倡三支队伍(教学科研人员队伍、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教辅人员队伍)共同发展,但是在以教学科研水平衡量大学水平的社会导向下,学校仍然在政策导向、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工资福利、考核激励等方面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往往也紧张忙碌,而作为职场新人,她们中的大多数能够任劳任怨,干劲十足。然而,学校相对于教学科研人员,在对行政人员上显得缺乏认可和重视,现有考核制度又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员工的优劣等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使得部分青年女性行政人员开始在工作中懈怠。另外,在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下,女性大多处于基层管理岗位,在职务晋升上竞争激烈,而职称晋升、工资福利方面又是不平等的待遇,导致她们容易在岗位上停滞不前。

(四)社会性别刻板意识与组织需求对青年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大多数人们意识中,女性表现为“温柔、体贴、细心、善于合作”,而男性表现为“强壮、干练、统筹协调能力强”,更适合作为领导者,因此,在组织选取人才的时候,特别是职务晋升上,男性往往更受亲睐。事实也证明,目前高校女性中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仍然很低。另一方面,女性“柔弱”的社会印象,更让组织者出于“怜香惜玉”的考虑,很多时候把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交给男性同事,而让女性承担较为简单的工作,这让女性失去了很多在工作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机会,使得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高校青年女性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对策

(一)社会方面:首先,政府应倡导男女平等,通过各种传媒及教育媒介,向民众传播性别平等意识,化解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误区,在社会各个适合女性胜任的领域应考虑女性的比例。其次,应加快促进家务社会化和现代化,同时,要倡导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务,帮助青年女性从家务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工作。

篇8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生态定位

2.1社会生态定位生态学向度与社会学向度均属于社会生态学,在社会生态学中社会向度主要是为了体现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当以生态问题的根源为主要角度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社会向度揭示了国家、民族、阶层、个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具有差异性的;当以构建生态社会为主要角度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社会向度主张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理念。因为生态学向度给予的价值观、方法、原则具有一定差异性,所以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目的就不再局限于以人类社会的福利为核心,而是更注重自然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即以达到现代科学生态化为主要目的。由此可见,高校行政管理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阔,不再局限于独立空间。在高校社会生态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态,行政管理不仅属于高校社会生态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因素,而且也属于社会生态的子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职能定位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高校的规模随之不断扩大,其内部职能、部门也不断增加,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为密切。面对这些新环境和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高校必须要建设专门处理和解决日常事务的行政部门和机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根据部门的要求和制度,充分运用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和资源,来实现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的目的。

篇9

(2)适当分散权力,变垂直管理为扁平化管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和思路将高校权力重心慢慢下移,要实行民主决策的方法,让每高校管理人员都能平等、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决策中的不同意见和见解,允许参与者发表与领导或大多数人不同的意见。

(3)推行行政职能监督问责制,落实责任划分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执行部门进行监督,评估,分析,另外推行责任问责制度,有效的推动高校内部决策的贯彻落实和实施,提高高校内部行政办事效率,改善一些官僚体制的弊端,减少一些错误的出现。

(4)提高行政管理者与参与者的自身素质,对管理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培养,增强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弊端,管理者与参与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欠缺,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低。但是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各种决策的制定和政策执行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组织的建设和实施中,又需要管理者和参与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些都需要具有专业化知识和科学化素养的精锐队伍来完成。行政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行政管理者和参与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对本校的管理队伍进行改造,压缩行政人员的内部编制,减少冗员和推诿扯皮,精简行政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管理队伍的培养,要根据才能,能力,知识来用人,裁减一些无能人员,还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者的各自的责任与风险,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并且推行奖惩制度。

(5)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的科学决策机制真正做到决策民主,广开言路,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参与人员各抒己见。并且领导者要宽宏大量的听取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声音。

篇10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当中,还存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深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重教学、轻管理”,商务学院也一样,近年来,尽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行政管理的水平依然没有起色,导致行政管理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发展,被忽视的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行政机构内部权力泛化

高校的行政机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权力泛化现象,这一现象也是目前高校行政部门中的严重问题之一。泛化现象使得高校的教师业务诉求得不到满足,意见和建议也得不到重视和采纳,学术权力日益下降。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学术管理的权利都是独立的、自治的,不容侵犯,但行政机构的内部权力泛化,无形之中就严重影响了学术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较低

从事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学历和素质都比其他领域的行政人员低,在高校教育分配制度不断改革的情况下,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不少行政管理人员还有教学工作,使得高校行政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不少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学历低,在高校氛围中,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刺激和挫伤,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五)高校的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目前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逐层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深受传统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墨守成规,严重影响了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效率。[3]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一)精简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

尽管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有对行政管理机构多次精简,但又重新陷入膨胀之中。因此,商务学院要想有效地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一是撤除那些业务能力差、没有工作责任心、素质偏低的行政管理人员;二是将行政管理机构中职能比较接近的部门撤除,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合;三是制定严格的行政人员定员、定岗制度;四是采用行政干部任用期、轮岗制度以及退休制度等方式;五是进行行政机构的精简和调整,减轻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行政管理机构中,不少行政管理人员深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物质、权力的诱惑,在行政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丧失了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商务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十分重视。一方面,商务学院需要通过教育、规章制度等方式增强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商务学院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办事理念,增强对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构建完善的行政权力制衡机制

不少学术界的人员认为,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对立的,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事实上,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所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会对学术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商务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证学院健康发展,需要对行政机构的权力进行控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权力,制衡、压制行政机构内部权力的泛化,为学术权力的执行和开展留下一定的空间。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各大高校要想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理念,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行使权力转变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为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为高校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五)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

高校要想留住行政管理人员,避免行政管理人才的流失,就需要让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对行政管理的经费投入,缩小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另一方面,高校在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薪资的基础上,采用激励制度、评职称制度等方式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让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找到个人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

篇11

首先,护理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队伍建设不够先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行政管理工作也要破除原来的陈旧观念,目前的管理理念还维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无法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在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护理学院都在努力吸收各方面的人才,但是就现状来说,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还相对偏低,无法满足要求。其次,行政管理人员的进步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长期以来,在高校当中,科研和教学任务完成比较出色的老师们往往会得到学生和社会更多的认可,而不参与科研、教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往往会受到一些偏见和轻视,并且由于对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无法和承担较多科研和教学任务的教师们相比,这大大的损害了行政管理者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意识。另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的行政管理者们还是靠大量的手工劳动来完成管理任务,这极大的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相比于教学岗位的员工,在高校护理学院从事行政管理岗位的员工往往不会具有太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的管理方法一般靠前辈的指导和自身经验的积累,由于缺少专门的培训和先进的知识技能的支撑,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宁愿凭着落后的经验来进行管理,也不愿学习甚至拒绝学习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甚至对高校护理学院的长期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3提升高校护理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行政管理者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行政管理者要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工作和与人交往中坚持原则,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来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要认真的学习党的方针和政策,用的观点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成为具有伟大追求的行政管理人员。

(2)要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完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完善和充实学习。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纰漏的案例数不胜数,如何尽可能少的出现这类问题,就需要行政管理这门时刻的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不足,立刻学习和补充,不断的提升自我。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反复的学习和补充、丰富阅历和见识,才能提高行政管理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

只有通过树立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使高校护理学院的运转更加流畅和健康。与此同时,良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提高,在高效运转着的外在环境中,行政管理者们也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当自身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时,他们会自发的进行学习和补充,最终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大幅的提升。因此,良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与行政管理者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4)优化行政管理队伍素质结构,加强管理制度改革。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人事制度的改革。要以实际为出发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辅助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增加岗位的流动性,目的是让适合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合理调配和使用。

篇12

长效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长期研究和追求的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建立长期有效和科学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构建高效的管理平台,最大化地实现组织目标,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早在20世纪一些学者就对激励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等,这些理论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1.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

波特—劳勒期望激励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莱曼•波特和爱德华•劳勒在1968年出版的《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来的。波特和劳勒认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受到精神的、物质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激励”的运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责任心与兴趣。这种激励模式主要强调员工在努力工作后会得到“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两方面的报酬,外在的报酬主要指工资、地位、安全感等,而内在报酬侧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感。对行政人员进行激励,就必须满足其外在的物质需求,同时实现其内在价值。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的,赫茨伯格与他的同事对11个工商业机构的200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工作满意度与从事本项工作的成就大小、被认可度高低、工作本身是否具有创造性、责任感强弱和发展空间大小等因素有关;员工不满意与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任务、资源分配是否合理,人事政策是否恰当,报酬是否公平合理,工作条件是否满足基本需求及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3.成就激励理论和公平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对成就需要做了大量研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他认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还有权力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和成就需求。因此,要适当地给员工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美国学者亚当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仅是受到工作任务难度高低或者是否机械重复操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种公平心理的影响,如自己的付出与所得的比例,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差距,以及现在收入与过去收入的比较等方面,这些都构成影响员工工作激情的制约因素。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和管理者,其职能就是组织和管理高校的各项事务性工作。但是,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却不尽完善,直接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服务质量下降,制约着高校教学科研的健康发展。

1.工作量繁重,办事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大,高校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从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和工作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较之以前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内容。就其工作性质而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繁杂琐碎,具有单一性,专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这样的工作内容和状态很容易使人高度紧张且心理压力较大,重复的工作程序,如“操作工”般机械的工作模式让长期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感到厌烦,导致其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2.缺乏工作激情,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虽然目前普通高校都实行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但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难以量化,绩效考核制度又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容易流于形式,必然挫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形成“干好干差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员工没有工作成就感和认可度。部分员工长期处于被动服从的工作状态中,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职业成长方向,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热情,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严重影响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质量。

3.有限的晋升空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晋升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得到认可的一种激励制度,对有志于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员工而言,晋升的空间比薪酬的高低更具有激励效果。但是高校沿袭了传统“论资排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常常给行政管理人员一错觉,总认为现在自己没有晋升是因为自己还年轻,资历还不够,等上级到了退休年龄自然就会轮到自己晋升。这造成了高校行政人员“守株待兔”的心理,导致“干好干差都一样”的心态,容易使得高校行政人员(尤其是公立高校)产生职业倦怠。

4.不合理的待遇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职业声望和薪资待遇是衡量一个职业社会地位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在薪资待遇方面,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相对固定,随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向教学倾斜,行政人员在津贴方面不如教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这个群体中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与薪资方面的不平等,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产生一定的不平衡感,打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激励的归因分析

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存在各种弊端,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1.客观上,高校人事制度陈旧,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作为一支为师生服务的团队,受传统绩效管理思想的影响,绩效管理常常流于形式,管理者往往将传统的绩效考核简单地等同于绩效管理,用定性的主观描述性语言来评定工作表现,考评结果也容易失真,难以得到行政人员的认同和信赖。

2.主观上,部分行政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就是服务型岗位,应具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面对一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难以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目前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态度傲慢,且容易产生厌烦的工作情绪,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其后果直接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工作热情,严重制约高校管理机构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五、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存在的效率不高、服务质量较低等各种问题,高校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寻求一条能够改变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必须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1.构建以“以人为本”为理念的新型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认为:“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以促进人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辩证统一为原则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追求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作用,学会尊重人、团结人,做到管理识人,用好人才。高校管理更应该彰显“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激励机制的内涵中去,构建一个新型的激励机制。

2.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运用成就激励和目标激励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该摒弃传统的用人制度,坚持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应该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用、责酬一致的原则,强化岗位管理,规范用人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公开考试和招聘,借鉴企业的人才引进方式,录用富有专业水平和管理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上岗。在用人过程中加强聘期考核和合同制度管理。此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一群“知识型”员工,除了物质激励外,更重要的是自我发展需要的激励,因此需要运用成就激励和目标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设定难度适中的工作目标,丰富工作内容,创造和给予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3.重视员工培训,完善员工的培训及晋升机制

每个人都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高校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给予员工机会,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员工参与科研课题研究,鼓励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培训中提升自我,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促进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建立一套集学历、能力、资历和道德等于一体的适合高校管理岗位特点的干部晋升机制,给予员工一定的目标刺激和行为激励,这比薪酬激励更具有激励意义。要不断加强高校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校行政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自信心。克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真正建立起具有长效性的激励机制。

篇13

3.绩效考核只注重奖惩而忽略的调节改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最大的作用就是奖励那些工作积极、工作成果较大的员工,同时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果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然而,却并没有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这就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奖惩,当对于未来的工作改善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绩效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4.绩效考核缺乏可持续性绩效管理的作用是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改善工作。这就需要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管理效果,更要成为未来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在不断的考核与改善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然而,实际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并未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了可持续性,难以发挥其不断促进行政管理发展进步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责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更能够在运用绩效管理时,方便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一旦岗位职责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就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进行绩效考核时,便能够更方便地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仅使得绩效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更能够通过考核结果直接地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2.明晰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反映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进行保持,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及时调节改正。而不能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失去其本质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考核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绩效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合理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全面反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真实情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加强绩效指导与沟通,及时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调节绩效管理注重的不仅是工作的结果,同时也应当正确反映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期间,应当以绩效考核作为参考,及时地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中,应当制定合理的沟通与指导制度,丰富沟通与指导的形式,使绩效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即时的沟通,对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使行政管理达到更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