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开放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开放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开放教育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幼儿教育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大环境的改革对幼儿教育既是促进又是挑战。幼儿园必须探索出与现阶段相适应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园长的肩上。园长建立了开放性的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为本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带领幼儿园和教师投向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使幼儿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围绕以人为本,尝试角色互换,彼此理解配合,实现自律境界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园长说了算,单一地向下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者决定目标方向,被管理者因感受不到管理目标与自己努力的关系,只会被动地执行,目标达成与否相对于管理者来说显得非常遥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由于目标的指向不同只会降低管理效力,还往往容易产生矛盾。省二保的考核管理由考核小组担任。考核小组成员有园长、年级组长、群众推荐产生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组成,考核小组组长由分管园长担任。第一线的习惯于被别人管的同志有机会调整视角,像管理者一样去观察其他同志的工作,是一个角色的更换。而考核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其他班组其他同志的优点和长处,还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考核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由于加入了考核小组,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被动工作到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到学会向先进看齐,从而找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省二保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原则、以工作质量为目标、以规范考核为途径”,将日常的工作质量要求细节化,以班组为单位,通过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考核对象层面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讨论、在考核方式上的整合、在考核策略上统一、在考核结果上的认同,实现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目标指向高质量的工作水平。通过考核质量,推进时时重视工作质量、人人明确岗位工作要求、个个参与质量考核,逐步形成内部自主管理的目标。

3、幼儿园管理对家长开放

幼儿园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幼儿园对家长敞开了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省二保实行了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他们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

家长常常基于他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来批评今天的幼儿园管理,他们不了解最新幼儿教育管理趋势、先进的管理方法。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多以儿童娱乐为主,对于普及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宣传不够。省二保也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际事例做了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开放培训

省二保园长拥有新的现代人才观,重视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让教师系统地学习,采取了各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

1、开展园本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研究孩子成长的学问,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是前提。省二保幼儿园开展了以学习、工作和研讨三位一体的“园本培训”活动,建立了高效、稳定、长期的园本培训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的幼儿园。近几年,分别开展了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幼教科研方法、园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理念等内容的培训,探索了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培训方式。计划通过园本教研、骨干教师带动、全员参与等方式,在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自培氛围,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园本培训”的主体。为了博采众长,实行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一次年级教研活动,研究分析本年级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一人先执教,大家共同分析教学的成败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完善教师培训奖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进修(高层次学历进修、特色课程培训、高级职业培训等),以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2、走出去,请进来

仅仅囿于幼儿园的小圈子或本地区的小范围是绝对不利于教师视野拓展和信息吸收的,没有与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相互作用是难以搞好本园教育的。省二保在这方面慷慨出资,分派教师赴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地,观摩、学习外地高水平幼教机构的办园特色、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方式,了解人家的课程改革进程等等。满载而归的学习者回到园里还必须对其他老师进行二次培训,把外出学习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同时他们还请有关专家到园里指导,使更多的老师能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专家高层次的思想观念使老师的原有认识受到冲撞,从而促使他们自身积极行动起来。

3、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观摩课

省二保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课、优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课题研究课、家长观摩课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观摩都分为课前讨论、课后反思、大家互评等环节。智慧地碰撞,真挚地交流,使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快速成长,新的理念在参与式培训中转化为教学行为,把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篇2

二、当前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1-面授辅导课的有效性分析

2008年1月,我校开放教育部抽取200个样本单位,对开放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有60.22%的学员认为面授课是其喜欢的学习形式。关于面授课的时间安排上,70.03%的学员认为比较合理,16.67%的学员认为次数太少,还有4.3%的学员则认为次数太多;有46.77%的学员认为面授课的质量一般有5.83%的学员认为在浪费时间。可见,学员还是喜欢与教师面x,-J面交流这种形式,但对面授课的效果及质量评价却是五五开。这也说明我们有超过一半的面授课程学员是不太满意的。

2.网上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当前网上教学最常用的手段有两种,即静态的课程辅导资源(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视屏点播)和动态的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BBS、chat等交流方式。前者是种单向服务的方式,而后者则体现出双向互动等特点。从我们对网上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其效果同样不容乐观,学员每周上网浏览网络资源的时间平均0.15小时,流媒体资源的点击率19.4%,chat这种适时答疑的在线比例为34.6%,BBS答疑与讨论的参与比例为39.7%。我校在网上展开了“无锡电大最受欢迎的网上课程”的评选,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课程学员投票仅为个位数,这充分体现了学员对我们网上教学总体上是不满意的。

三、当前教学支持服务有效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一时间,教师与教学管理者均陷入了困惑。我们提供的面授服务,学员虽然相对喜欢,但到课率30%2左右,且认为效果一般;而网上教学服务方面,学员参与程度更低,对其效果的评价也很一般。那么,学员到底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我们为开放学员设计的主要支持服务却并未得到学员的认可,如此低的参与率至少也说明这种支持服务是十分低效的。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从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甚至县级电大多层次地提供了那么多的教学资源,教学服务手段也不可谓不丰富,但使用率和有效性却如此之差呢?

1.电大教考分离的模式客观上造成基层电大教学支持服务易被学员轻视

广播电视大学多年以来坚持的教考分离的模式是电大系统的一大特色,也保证了电大办学的严肃性,从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电大教学的质量。但是这一模式同时也将基层电大的辅导教师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他们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否得到学员的认可,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有效地把握考试,而且这种把握还必须保证是就题论题的。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这一点,更不要说还有一些老师不屑于做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学员对基层电大教师提供的面授课也好,网上教学服务也好,均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利用效率低也就可以理解了。

2.辅导教师主观上以我为主的教学服务手段拉大了与学员的距离

(1)面授课教师与学员间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

学员对面授课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面授课的内容未能满足学员的需求。学员的需求是考试,而教师的面授课内容是重难点讲解,供需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也是学员对面授课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前面授课的平均出勤率也就30%左右,像小教、法学等专业甚至是个位数的到课人数。

(2)网上教学未能体现以学员为本的服务理念

当前的网上静态资源,在评估和检查的双重压力下,看上去已经很完整了,但对学员而言真正有用的有多少呢?在学员看来,大部分静态资源是东拼西凑或直接将中央电大、省电大的教学辅导内容粘贴过来,没有创新,没有教师自己的特色,这样的资源学员根本不会认真去浏览。而学员真正希望看到的像“作业辅导”、“考前辅导”等这样的栏目及资源,我们的辅导教师却未花大力气去做。另外我们当前开展的BBS讨论、CHAT答疑等方式,多数还比较随意,缺乏精心地设计,对学员缺乏吸引力,所以学员光顾一次以后往往很少回头。

四、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服务有效性的思考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教师、学员、管理人员等分别开了座谈会,也带着此问题与兄弟学校如南通电大、常州电大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的确,从学员角度反馈的问题确实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毕业;而教师和管理人员也一味地指责当今的学员如何功利,只重视结果而不愿付出过程。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抛开一些情绪化的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N-#人之常情,假定我们去做学生,可能也会这样想的。相反,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现实,一味的埋怨学生不认真、不自觉,这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将学生追求考试及格,追求毕业的动力转化到具备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一定的思考水平等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来的话,我们才可能真正有望提高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

1_考试指挥棒是实现教学服务体系有效性的基础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学生从始至终都关注着考试。考试这根指挥棒不但左右着教师的教,也当然影响着学生的学。我认为,现在导致我们的面授课、网上资源、形成性考核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失去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最终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目前大多数课程仍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这并不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促使更多的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考前的准备上和冲刺上,对平时的学习过程就有些放任自流了再加上大多数课程的考试内容也比较死板,填空名词解释、问答这些以记忆为主的考试内容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不以人为本的考试内容,最终导致学员在考场上铤而走险。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学习的终极目标均因落后的考试形式和呆板的考试内容而未能实现。

只有改变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才能解决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作者以为,一个专业选3—5门课程进行终结性考试,其余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视课程的特点而定。社会科学以应用分析为主,应该多采用开卷的形式;理工科以原理和推导为主的,可采用半开卷或闭卷。形成性考核就是要保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限定时间完成,作业题要随机,可以给3次机会。这样,可以将学员的学习过程落到实处。

关于考核,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要澄清的,这就是中央电大乃至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学员的考核持一种什么态度。是过关性考核呢还是选拔性考核?很显然,开放教育学员的考试,不存在选拔的情况,它应该是一种过关性考核,即学员只要付出了一定的学习过程,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就可视为该课程考核合格。可现实问题是,我们的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一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呢?

2.多元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手段要体现以人为本

(1)面授课应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

当前相当一部分学员还是很依赖面授课,这种依赖主要就是希望辅导老师能提供命中率高的考前复习。但大部分老师并不能直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而是我行我素地讲自己的课,这导致学员纷纷逃课。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即面授课的组织一定要考虑学员的现实需求将重点放在导考上面,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只有学员关注课堂了,教师的思想方法、理念等这些更高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实现。

(2)BBS论坛应成为学员实现自我的舞台

在面授课以外,BBS应该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很便捷的方式。一般而言,版主往往是课程的辅导教师。版主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教育以学生和学习为主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学员在这个天地自由驰骋。对老师而言,如何结合课程,释放学生思想的火花,既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还是需要一番钻研的。

(3)chat讨论要精心设计

这种实时的讨论要逐渐过渡到语音形式,并且在内容上要有所设计。以前那种老师等在那儿让学生提问,又往往来不及回答的模式必须改观,否则这种模式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电视节目中著名主持人和社会名流的面对面交流尚且要事先设计,我们辅导教师与学员的实时交流为什么就不能精心设计呢?在这种讨论中,面对学生的杂乱无章,老师应该事先将学生最可能要问的几个问题先归纳出来,然后在讨论时一条一条地解决。只有在解决了主要问题以后,可以留些时间让学员自由提问。

篇3

主持人:如果课堂上,老师恰巧也讲到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你希望老师用什么方式教给你?

马星宇:如果这部分内容是理论知识的话,我希望老师能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学过这个有什么用;对于操作的内容我希望老师最好能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当然如果在学习评价系统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文档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琢磨。

主持人:要是让你自学这些内容,你会怎么学呢?

马星宇:我会先学习知识点内容,再学习经典案例,最后自己动手来实际操作一下。通常我会到网络中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

主持人:你觉得网络中的资源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更便于你的理解,且让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的动力?

马星宇:现在网络上的教程大多数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的,以我学习Flash为例,资源都是按照Flash知识点呈现,这种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技术可能不错,但如果我是在制作Flas中要实现一些效果的话,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显然就没有以“功能”呈现更有优势。另外资源呈现的形式上,最好图片配文字,加视频结合的方式。因为文字方面看懂了,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图片、视频可以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使用它。

主持人:你认为自主学习和听老师讲课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马星宇:个人觉得自主学习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时候,效率要慢很多,知识的吸收量较少,尤其在接触到一个新软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步骤的操作失误,导致效果无法实现,但优点是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出现错误的地方,印象深刻,下次基本不会再犯了。听老师讲课会理解很多知识,但实践的机会就很少,所以我觉得两种方法应该共同使用。

主持人:首先觉得您这个学生很坦率,他对于自己想做什么非常清楚,而且可以坦率说出自己的理想。现在社会某些人有这样的论调,羞于在别人面前谈自己的理想,觉得那是难以启齿的,但我们看到,现在的开放教育资源可以让很多人离梦想更近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

陈杰:是的,我这个学生,可以在课外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来寻找答案,获取帮助。但从学生的回答和您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开放教育资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这种现象可能是很多网络使用者,在获取网上信息时常见的情景,但这只能算开放教育资源的一半特性。

主持人:另一半应该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关键。

陈杰:对,我举个百度百科的例子,“百度百科本着平等、协作、分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提倡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为用户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网络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力量,汇聚上亿用户的头脑智慧,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可以说,这个例子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典型的另一半特性,即对开放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是对知识的更新与摒弃,其实质即创新。可见开放教育资源不仅仅是把资源提供给别人免费使用,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资源的建构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主持人:不过从您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很容易理解您所说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前一部分,学生也养成了通过网络自学的习惯,但是后一方面仅仅从学生方面很难看出。

陈杰:当然,后一部分是由建设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的。我们目前开发的教育资源通常是把相关的信息挂在网上,提供给广大网友下载观看,网友通常没有修改的权限。但是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导致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知识更新,所以就引入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第二层含义,共建资源,让“我”也参与到开放资源的共建中。正如手机从砖头变为轻薄小巧,再从小变大的过程,除了确实出于提升用户体验外,也有设计工艺、材料、生产制造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味制造技术“壁垒”或者封闭,只会让技术停滞不前。同样,回到我们的开放教育资源中来,如果资源只是单纯的共享,而不是开放“共建”,我想这样的开放资源也会慢慢死去。换句话说,没有学习者参与共建的资源,犹如一潭死水。

主持人:但现在的高中生,未必都会去选择利用网络学习,所以用和不用是一个层面,会用和不会用又是一个层面,有的用和没的用也让人操心。但我想得科幻一点,假如未来人们开发出某种机器,可以将知识输入人的大脑,那我觉得即便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依旧需要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输入。如果从这方面看,开放的教育资源给了我们一条大路,通向更广阔的(科幻)世界。

但我还是要把场景从科幻片拉回到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不是未来课堂了。那么陈老师在构建这个开放教育资源的时候,是如何去考虑其核心,也就是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的?这种共建将会有谁来参与?所建设出来的内容,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

陈杰:以下是“淮南一中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教育资源”的构想:

1.搭建信息化教学设计平台。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教育资源应该能支持各种类型的教学。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挂在网站平台上,这些资源不仅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沟通,改进教学资源的设计,实现共同备课、共同构建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空余时间预览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网站上提供的资料进行相应的预习。学生对课程资源内容有疑问一样可以进行交流反馈。

2.提供互动的教学组织环境。信息技术教学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难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如何去发现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会经常走下讲台辅导和巡视,但结果是自己忙得半死,收益却甚微。

实践发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远远走在前列,他们能很快地掌握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相互帮助,可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目标,表面上看似课堂热闹非凡,其实效率也只是了了。开放资源平台应为此提供了课堂讨论、作品投票及作品互评的特色功能,给师生互动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措施。

3.过程性展示与评价的舞台。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获得成果的时候,通过机房控制软件进行作品提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且当一节课学生有多个成果需要提交的时候,教师很难对此进行有效地区分处理。开放资源平台应提供学生作品上传的功能设计,在任务设计中开启上传,指定学生上传的作品类别,并支持多任务的作品提交、评价及展播。

4.系统化的学科测评工具。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经常会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开放资源平台,提供灵活的分年级分科目类别选择功能,题型上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并通过Fckeditor在线编辑器,实现了图文混排的出题方式,使得功能上更加强大。开放资源平台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测试控制功能,可以控制测验开启和关闭。平台可以自动对学生的选择题类型的题目做到自动批改。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即时分析。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测验真正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教学检验手段。

5.个性化学习的虚拟社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安全性和教学的需要,硬盘保护卡的存在,学生的作品很难保存在电脑中,以至于在复习时候往往对学习过程缺少一种总体的把握。学生也容易遗忘曾经学过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缺少了连续性。信息技术课堂开放资源平台,应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并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开放资源平台就可以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学习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巩固自己遗忘的知识。平台将对所有的课堂记录进行整理、排序,也方便教师对所有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为今后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复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主持人:我觉得您说的这五点当中,第一点和第五点我比较感兴趣,学生是这个虚拟社区的一员,他们有权利对资源进行修改,让资源变得更适合他们学习,同时上传自己的作品。我想如果利用这个平台发挥任课老师们的积极性,学生收获得会更多。但说了这么多开放教育资源的优点,也看到了您所作的比较典型的案例,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而言,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开放教育资源呢?

陈杰: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几位国外学者的观点中得出。第一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Vijay Kumar对于“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作出的某种综合性的概括,他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应该具有本地化、重组性、适应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征,并能够及时更新。而美国莱斯大学Joel Thierstein则强调了开放教育资源的重组性,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应实现对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他们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通过传统教育方式需要15周完成的课程,学生采用网上学习方式仅需6周就可完成,而且学习效果数倍于传统学习方式。

篇4

一、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抓住小学生很想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的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

音乐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的过程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事物的各种形态,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三、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感情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的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四、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应付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科技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网络、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伸展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例如:我在教学《阿西里西》一课时,歌曲是云南彝族的一首民歌,从网上大量的寻找了一些有关云南的风土人情、名河大川、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彝族的音乐素材的资料。根据课程的需要,制作课件。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云南的黄果树瀑布、蝴蝶泉、石林等旅游胜地;了解水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还感受了彝族其他的民族音乐,体会了彝族的音乐风格。

篇5

3、资源建设欠缺总体规划设计。资源建设者在建设前缺乏完整的、科学的总体规划,对于一门学科或一门课程的资源建设到底选取何种媒体更有效,或者各媒体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等内容都缺乏必要的事前设计。

4、缺乏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放教育资源的本质是资源共享,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各开放教育机构的资源平台之间缺乏交流,兼容性较差,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只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访问,以电大系统为例,资源建设上欠缺明确分式和良性合作,地方电大平台台也未能实现互联互访。相对封闭的交流渠道也注定了我国开放教育要走上重复建设、精品课程难以推广的道路。

5、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开放教育资源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在建设完成后会经过一轮专家评审,对资源的客观性、合理性给出评价,但这种来自专家的、自上而下的俯式评价,多是从教学角度进行的,因缺少规模性用户(即学习者)使用评价,故很难看出资源实际应用效果。

6、后期更新维护不到位。我国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一般性的开放教育资源由于缺乏定期更新和维护,很快就会出现知识内容滞后、链接地址失效的情况,即便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据说也只有不到70%的课程才有自己的课程维护团队。

二、改革措施

1、提高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开放教育资源想要走得长远,资源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因此,我们在资源建设上,应该旗帜鲜明的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上,保证观点准确、态度客观、前沿专业,在教学资源的制作形式上,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丰富教学资源形式,但重实用、少花哨。

2、提升资源获取及使用的便利性。网易、新浪等新媒体强势介入教育领域,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使网友足不出户,就可成本、无障碍的学习包括剑桥、牛津、哈佛、麻省理工在内的名校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效仿网易、新浪等门户网公开课的制作办法,减化链接层级,减少鼠标点击次数,增加教育资源的易见性,让远程学习者可以快速、清楚地看到、找到和用到开放教育资源。

3、做好资源建设的事前统筹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资源建设启动前,就须明确资源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方案,确定各部门或个人在建设中的分工与职责,并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多种资源媒体综合化运用的一体化设计,媒体的选择标准要以学习者的认知习惯和媒体的使用效果出发,做到既充分发挥各媒体的自身优势,又兼顾其综合运用的实际使用效果。

4、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共建,有利用集中优秀师资力量,降低资源建设投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若进行校企共建市场化运作模式,还需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资源共享,乃开放教育资源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学习无限制性自由、开放学习的必由之路。

篇6

三十五中创建于1923年,其前身是北京志成中学,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和教授们联合创办。、邓萃英等教育名流任建校董事,并提出“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材,有志者事竟成”的办学宗旨,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的情怀成为三十五中的文化血脉。

2009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到三十五中调研,提出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两个深层次问题――杰出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成效,并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围绕总理的两个问题,我们且行且思:学校如何奠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兼顾教育的人文性与社会性?我们明确提出:中学教育不能只管学生3年或6年,而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由此,三十五中提出“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五证教育”的育人模式。“五有人才”即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义感与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五证教育”指凡是三十五中学生毕业时都要争取拿到5种证书,即毕业证书、志愿服务证书、诚信证书、体育技能证书和个人才艺证书。

同时,我们确立了三十五中的共同愿景――“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并在实践中提炼出五大办学理念――“教师第一”的教师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观,“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的课程观。

现代高中教育应有两个特征:开放与个性

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传授已有知识,培养“高分机器”;而是培养“人”,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发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发现、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步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而个体学习潜能和学习过程的差异,客观上要求教育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根据学生个性去制订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说来,多样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教育方式、评价方式、教育资源等的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

选择性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在传统的“喂养式”教育中,不同个性、爱好、潜质的学生吃同样的“套餐”。个性化教育倡导“散养式”,允许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中根据个性自主选择。

针对性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升级。为不同兴趣潜能的学生定制课程和培养方案乃至教学方式,点燃学生身上的“火种”,使他们在最佳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利于各种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

要创设多元性、选择性、针对性的课程和环境,就必须推倒“圈养式”教育的“墙”,推行“开放教育”。我们理解,“开放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理念开放。教育者必须有“大教育”的观念,看到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联系,看到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看到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联系,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

课程开放。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课程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而要延展到校园、勾连到社会,帮助学生建立联系。课程设计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学生享有一定课程选择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有一定自;教育主体多元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为此,三十五中成立了生涯教育与素质拓展中心,开发修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带着课题走出校门,观察并了解社会,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校开放。学校不能闭门造车,需加强与其他学校、社会各界、国际同行的沟通合作,寻找发展机遇,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应有作用。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交流尤为重要。

构建开放式课程教育体系,突出多元性、选择性、针对性

育人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作为北京市自主排课与会考实验校,三十五中构建了“5-8-2-5”课程架构与实施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让他们自主选择课程,并提供针对性指导,以开放式课程教育体系“为每个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奠基”。

“5-8-2-5”的第一个“5”是指“五有人才”,这是我们认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和能力,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与依据。“8”是指课程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环境与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实践活动、心理与生涯规划;“2”是指将国家必修、必选和校本课程整合为共同基础类课程和兴趣拓展类课程两大课程类别,前者实行班级授课,后者实行走班制;第二个“5”是指学部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学长制“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旨在为潜能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为发展节奏有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管理,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

今年,三十五中还将成立科技、艺术、国际、普高等学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和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与效度。学分制和走班制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程度自主选择课程,组合成学生自己的专属课程表,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每位任课教师都将担任几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师,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后可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体需求。

回应国家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的渴求,我们主动整合业内外、国内外资源,为不同兴趣、潜质的学生定制课程“套餐”和培养方案,用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篇7

评论家一致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开放教育资源报告非常好,针对性和可读性强,建议所有从事开放教育资源工作、有志于了解开放教育资源概念和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人士阅读。该报告一方面具有概述报告的特点,另一方面就如何恰当、务实地解决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些主要问题指出了方向。对全球所有对开放教育资源感兴趣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来说,该报告确实很吸引人、非常有价值。

尽管如此,特别工作组也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意见,以及支持、质疑或批评。最相关的看法或意见概述如下:

小结

最相关的一些评论意见是

A. 除了全球化、人口、管理和技术这四种变革力量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外,我们也明确了第五种重要的变革力量,即高等教育面临的第五种挑战,就是需要大幅度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当前以校园教育为主流的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巨大需求。开放教育资源和开放灵活的学习模式为此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B. 终身学习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开放教育资源使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和正规学习之间自然地衔接,其带来的机遇有助于扩大高等教育受众面,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使开放教育资源可能成为终身学习领域的最强大工具。

C. 该报告提到了公共资金。考虑到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确应免费,应将各国政府在提供高等教育(及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机会、保证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责任,作为评判政府公共资金是否有效发挥作用的标准。

D.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互联网上的免费学习内容将增强学习者在开放灵活学习环境下真正的自学,而不必(或避免)依赖于教师、课堂或教育机构。这要求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出结构合理、内容简明的学习内容,而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E. 人们也许会问,开放的基本属性是免费,还是一个可以消除所有的传统障碍的复杂系统:规定的注册、必需的文凭/资格证书、校园课堂和面授、固定的授课时间表、严格的进度、过于专业化的教学计划、庞大的教学计划内容等等。这里讲的开放远程大学的开放性特征非常重要:开放有着非常宽泛的解释,包括学习途径、地点、时间安排、进度、课程结合的开放,对公众的开放以及方法和理念的开放。将这种开放性与开放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可使开放远程学学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F. 许多开放教育资源使用者似乎都接受过良好教育。这并不奇怪,因为开放教育资源学习材料一般并非为自学而设计,在没有额外辅导和学习支持的情况下,学习者通过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必须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这意味着,开放教育资源的潜力并未被完全开发。该报告提到了来自欧洲开放与远程学学的三个开放教育资源计划,即前面提到的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荷兰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和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教育资源”计划6。这些开放教育资源研究计划可以被看做是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中的新生代(或第二次浪潮),因为他们的学习材料是明确为自主学习者设计的。与课堂学习材料相比,这些学习材料降低了自学者的学习门槛,这对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民教育”目标非常重要,也符合前面提到的普及高等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G. 开放课件应考虑到知识产权和其它文化遗产的版权问题。大家应认识到,开放课件有可能成为单方面付出。如果开放课件的索取者比提供者多,开放教育资源还会丰富吗?如果仅是以欧美为中心的教育机构提供开放课件(这很有可能),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如何在世界范围取得成果?

H. 开放教育资源的最终开放,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更加灵活的可持续和交互式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开放教育资源提供者自愿付出时间从事开放教育资源方面的工作,享受付出和回报的快乐。但是,他们成为开发教育资源提供者的兴奋感一旦消退,在高质量的情况下保持对开放教育资源学习材料的更新可能很难。

I. 该报告未能提供教育资源具体合理的经济模式。在有可能获得可观收益方面,高等教育机构的确有许多选择,但是,这些收入不是来自课程内容,而是从资格认证、考试过程,以及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支持。

J.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缺乏的地区,存在“可能的使用者被落下”的危险。因此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获得成功的前提是,使用者比较容易和比较方便地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设施,这意味着,在制定任何开放教育资源行动计划时,都应首先考虑信息通讯设施。

K. 许多英语不普及的国家,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社团,解决方法之一是多语言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这一方法令人鼓舞且非常有必要。尽管如此,语言仍是阻碍世界各地的同行之间共享经验和教训的障碍。

L. 一般说来,对学习材料进行翻译还不够,还需要改变,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本土化”过程而言,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意味着“要付出艰苦努力”。

M. 开放教育资源深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它会为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获得学习资源的机会,而以前这些学习资源仅限于特定的教育机构使用,开放远程学学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可以削减他们开发学习材料的成本。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开放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的障碍:(i)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的机会少,成本相对较高;(ii)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开发学习材料环境差别很大。本土化势在必行。

N. 报告提到了质量保证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开放远程学学利用其声誉和品牌对他们的开放教育资源教材进行标记(就像报告中建议的那样),就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在欧洲,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已经实施了名为“E-xcellence”的质量保证项目,以解决电子学习各方面的质量问题。项目成果得到普遍称赞,对于指导实际应用非常实用,可能对解决开放教育资源质量保证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六、在荷兰开放大学召开的ICDE 2007年校长常设会议成果

ICDE校长常设会议在荷兰开放大学召开,主题为“开放教育资源:实现全民教育的有效手段”,这对特别工作组而言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可以说,校长常设会议充当了特别工作组临时扩大会议,得到了反馈,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产生了设想,确定了优先发展重点,明确了ICDE及其会员进一步开展开放教育资源工作的方向。

校长常设会议是ICDE会员机构领导层(副校长、校长、主席、董事、院长)的高级别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60位代表来自全球各大洲的22个国家,其中10位是特别工作组成员。

会议安排包括全会和一系列高度互动的专题研讨会。来自学术机构、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开放远程学学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的专家在全会上作了发言。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部长出席开幕式,表明会议主题对荷兰这一成熟的知识型社会非常重要。特别工作组主席向2007年校长常设会议做了中期工作报告。

三个专题的研讨会富有成效。参会者按地域(几大洲)被分为几个小组:亚洲组、欧洲组、其它地区组。

第一个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是“ICDE会员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什么?” 重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开放远程学习机构(ICDE成员)而言,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是什么?二是所有从事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机构或者政府部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第二个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是“ICDE会员的政策、影响条件和实施”,讨论的问题是:ICDE在推动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为会员服务方面能做什么?由于参会者按地域被分成若干组,所以很容易按议题记录下提出的大量不同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一次调查,明确了与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的议题,此结果作为一项基础为会议所使用。研讨会讨论并确定了这些议题的优先顺序。版权问题、意识的提高和强化、财务问题、质量保证、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学习评估等议题,受到参会者普遍关注,但不同洲之间这些问题的优先次序有所不同。

这次专题研讨会向ICDE建议,设立信息交换或支持中心,为会员提供不同议题的信息。同时,支持中心能够追踪开放教育资源和各成员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在成员之间共享。ICDE也可以为教职员工设立在线培训项目,对开放教育资源学习材料开发中的元数据标准加以解释说明。

第三个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是“ICDE会员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对教育机构经营模式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假如内容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卖点,那么各教育机构如何营销?或者,开放教育资源是否意味着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些教育机构已经过时?这与第一个专题研讨会上的讨论密切相关,第一个专题研讨会对ICDE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进行了研讨。基于该定义,在高等教育中开放教育资源能“开放”到何种程度? “开放”意味着必须“免费”?

第三个专题研讨会的结论是,开放教育资源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单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实际情况。研讨结果表明,政府提高高等教育参与率的目标与重新定义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性的需求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这些资源由公共资助机构提供。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的学习都是向学习者免费的。结论是,基于开放教育资源学习,“开放”并不等同于所有环节都是“免费”的。再者,这次研讨会建议ICDE设立支持服务,以促进信息交流,借鉴好的做法,推动相互间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重复其他协会或团体已做的工作。

由于特别工作组提交的中期报告、各专题研讨会取得的广泛成果、以及全会上大家发表的深刻的学术见解,加之全体与会者的积极参与,校长常设会议取得了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合理明确的结论和建议。特别工作组在校长常设会议结束后,随即召开会议,审译并采纳了校长常设会议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并根据ICDE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对这些结论和建议进行了适当补充,形成了汇总意见。(未完待续)

4 以下人员对报告最终草稿提出了修改意见:Susan D’Antoni,Stuart Hamilton,Helmut Hoyer,Sally Johnstone,Frits Pannekoek,Paulina

Pannen,and Tian Belawati (代替 Atwi Suparman)。

5 See:

/oecd/display.asp?k=5L4SM3S5&CID=&LANG=en

6 See: open.ac.uk/openlearn/home.php;op-

篇8

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学会爱人,学会自我教育,学习环境的创设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没有教师的指导,学习环境会陷入一种无组织,无目的的平庸状态。

走出幼儿园,投向自然、社会的怀抱,是开放教育的主张,开放教育赵过了围墙,把孩子的生活世界分成了三个部分——自然、社会、幼儿园有机的联系起来,既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又得培养他们参与生活、改造生活、改造自身的能力。

孩子的外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计划、行动、回顾。无论在哪个阶段,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支持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计划是将目标勾勒出预期行动的过程,当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决定了要外出参观后,紧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是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篇9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1、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开放教育的师生准永久性的分离,必然要求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也必然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安徽电大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在试点项目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中又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和可选择性”。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的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强烈要求要给予“渔”,而不仅仅是“鱼”,即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涉及。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特别是开放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一种在实践中边研究、边探索、边产出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点,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开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3、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当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知道如何学、如何巩固,如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和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读书笔记,能拟出读书提纲学习,能带着问题听课和进行网络学习,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交流;三是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和温习教材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五是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学会如何交流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形成“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思——交流——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体系。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主学习、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开放教育的考核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两类,即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从形式上说也主要包括两类,即卷面和无纸化考试。这就要求,一是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基础;二是形成性考核要认真完成,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必要环节;三是期末考试要树立信心,认真对待,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最终检验;特别作为开放教育学习必要环节的形成性考核必须要求学员踏踏实实地去完成,不仅要认真地完成好书面作业,而且要完成网上学习的必要任务。对于学员熟知的期末考试则要求端正考试观,克服怯场心理和侥幸心理。并指导学员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按题意做,不漏做、多做,并仔细检查修改等。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合理安排工余时间学,要自觉地挤出时间学,要专注的不受外界干扰地学;学习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师生和生生要经常性的相互交流;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得失,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要学会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不盲目自大。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开放教育的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应有以下几条原则: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知识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形成小系统,再形成大结构,从而最终达到系统化的要求。如在经济数学中,什么是函数极限,它的存在与函数左右极限有何关系?什么是导数,它与函数极限又有何关系?什么是不定积分,它与导数又有何关系?什么是定积分,它与不定积分又有何关系?以及这些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如何运用等。把这些知识串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一般来说,成人的知识面较宽,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能持久,自觉性强,但学习干扰大,工学矛盾突出,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首先要向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侧重于数学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利用答疑电话、电子邮件、面授、小组学习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指导的方法和重点应有差异:对基础好的侧重于帮助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中等程度的主要解决学习方法问题;对基础较差的不仅要提高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使之达到自觉化、技巧化的程度。因此在面授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而是应该进行知识的点拨和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更重要的一是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上寻求并使用学习资源,强化和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应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理解和记忆定理定义,怎样归纳总结和梳理所学内容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学习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博采众长,使学生形成独立地思考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等组成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

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有效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因此,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篇10

2.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是远程教育在教育对象和教学模式上可体现出开放性特征。作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教育形态,远程教育在解决了交通干线(网络)和运载工具(媒体)的前提下,使得远距离教育得以实现的同时,让更多的学习者在校园外获得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电子化、网络化后会有更多的学习方式供学习者选择。二是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推动了开放教育理念的成熟和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形式,具有教育媒体的多元化、传播知识的开放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平均化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等特点,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无法比拟。正是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让更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无穷力量,丰富了开放教育的内涵,使得相关研究和实践得以不断深人。

二、开放教育对远程教育的几点启示

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与中小学网络化教育三驾马车并进,让社会逐步接纳并融人其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育大众化、继续化、终身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远程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借鉴开放教育的理念,弥补现存不足,让更多社会成员接受优质教育,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究的课题。

1.全方位吸纳学习者

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深人开展,基层民众对信息和新知识越来越强渴求,这为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目前,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主要还是成年在职人员和少部分在校青少年,这部分学习者必须通过人学测试或人学资格认定才可以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办学和技术设备的要求,大部分远程教育终端只传送到地(市)级城市,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能传送到县(市)级城市。处在城市的社区、广大农村以及还达不到人学资格要求的大批民众的学习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只能成为远程教育潜在的教育对象。因此,在学历层次、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远程教育需要解决教育对象较为单一的问题,逐步推广注册人学,拓展办学空间。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教育的资源配置,健全县(市)级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同时逐步向街道、农村社区、企业甚至家庭延伸,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形成远程教育网络覆盖,为教育资源全方位开放奠定基础,使广大学习者真正有条件实现‘,4W”,即实现允许任何学习者(Whoever)、随时(Whenever)、随地(Wherever)以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学习的模式,使教育民主化、终身化的崇高理想伴随着远程教育对社会的全方位开放而逐步成为现实。

2.开放和整合学习资源

我国上网人数正迅猛增长,网络与网民的数量增长势头强劲,网络正成为整个社会环境中最为直接和便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很多生活和工作领域网络甚至成为开展业务的必备工具。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宽带中国”的提出,更为远程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各高校网络学院建设了大量网络化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绝大部分只向在籍学生开放,学习者需要注册人学或参加相关培训才能有偿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大部分社会学习者无法获得远程教育学校(院)“内”的资源。远程教育应紧抓发展机遇,将各级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教育信息化系统,如“中国教育和科研网”(GER-NET),通过成熟的资源传输技术和体系,提供门类齐全、分类明确、查询便捷、信息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以此服务于社会民众,鼓励民众学习和使用专业知识,实现学习资源的开放。

3.实现学习过程开放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一般通过网络和媒体途径远程传送学习资源,辅以少量的辅导辅助学生学习。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学习者具有相当的自主学习和作业能力,仅仅是网络传输并不能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远程教育在有效传输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方面保证他们在课程内容、学习进度等方面的“自”,充分尊重学习者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给他们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地点的权利;另一方面还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尊重和发挥远程学习者的主体性,几乎是世界远程教育的共识,也能更好地实现现代人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塑造”口,。在西方,尤其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教学已经成为远程学习的主要方式,许多远程教育机构已经把学习基地转移到家庭。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充分调动和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以技术为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真正通过学习过程的开放,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4.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我国远程教育经过前期的探索已经逐步发展到了本科教育阶段,但国外的远程教育已经在硕士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实践中展开,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服务于更为广泛的领域。目前伴随着国际的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远程教育需要及时做出合理的定位,在不断完善各方面条件的同时,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科研与实践指导兼顾,在更多的层面上培养不同类型的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适应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5.走进群众生活,丰富教育内容

目前各级各类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绝大多数是为学历教育或非学历培训服务的,教育内容以专业知识建构和实践技能培养为主,很少涉及民众的业余生活,人们可访问的资源中缺少生活化的内容。教育内容过于学术,让很多普通人对原本普及程度不高的远程教育敬而远之。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人们需要不断充实和发展自身,否则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作为“教育对经济的主动回应,有关部门制定了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战略举措”〔3]。与此同时,国家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在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周边建立起多种学习场所,创造全方位的教育条件,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现代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引导人们将学习真正作为其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生活的准备。因此,远程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内容的拓展和开放不同类型及层次的教育,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让青少年的兴趣获得拓展、成年人素养的到提升、老年人闲暇生活得到丰富,让远程教育成为教育生活化的便捷渠道和改进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

篇11

从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教育的水平是由低到高发展的,教师的专业性也是逐步提高的。与其他职业不同,不是一开始就是高水平的。但是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程度在提高,教师教育的水平也在提高。

(2)教师教育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是历史的必然,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水平提高的标志。

(3)高中阶段的教师的培养始终是以开放型为主。即使设有专门师范学院的国家,也不是全部高中教师由师范学院培养。

(4)教师教育的转型的实质不是培养形式的变化,而是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得很晚,如果从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算起,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应该说,我国师范教育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并不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中就有师范学堂和师范馆;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已是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癸卯学制则把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前者属于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后者属于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1902年又在京师大学堂内创立师范馆,招收科举时的举人、贡生、廪生、监生和中学堂毕业生,修学3年,毕业后择其优异者给予中小学堂教习文凭。以后至前,几乎各省都办起了师范学堂,有的办了优级师范学堂,有的办了两级师范学堂。癸卯学制规定在初级师范学堂内可设简易科,以解决当时初等小学堂教师的急需。至1949年,全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12所,在校师范生1.2万人;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师范生15.2万人。全国院系调整以后,向苏联学习,师范教育实行三级制,即中等师范学校,招生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至三年,培养初中教师;高等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培养高中教师。在职教师进修,小学教师有各县设的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教师有各地区、市设的教育学院,高中教师则有各省的教育学院。这个系统50年来培养了千百万名教师,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系统50年如一日,没有多大变化,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首先,这个系统设定的培养教师的目标就是低水平的。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资格设定在中等教育水平上,初中教师定位在专科水平上,在世界范围内是偏低的。特别是第二次大战后,各国教师教育都逐步升格,小学教师一般都在专科以上水平,中学教师,包括初中教师都在大学本科以上水平。我国教师水准定位较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基础教育的人口基数大,要在短期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师的缺口太大,教师水准定位低一些容易达到合格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逐步调整,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有必要也有可能把教师的水准调高,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

其次,师范教育的课程内容陈旧,培养模式落后。20世纪后50年是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50年。有的学者认为,人类知识总和的90%是在这50年内创造的。但是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50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对培养教师至关重要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几十年来也有很大的突破,但很少反映到师范院校的课程之中。

第三,师范教育在我国不能说不重视,历次教育决定中都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教育部(国家教委)也召开过多次师范教育会议,但是对师范教育的认识却有偏差。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师范教育是低水平的,只要能把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另一种观点是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任何有知识的人都可以当教师。由于有这两种观点,长期以来对师范教育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在师范院校中存在着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就是对师范教育认识不同的反映。从1958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就提出向综合大学看齐的口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对向综合大学看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确想摘掉师范的帽子,把师大办成综合大学。但按我的理解,绝大多数师大的教师并不是不想培养教师,而是想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我国虽有培养教师的独立师范教育系统,但历来都不排除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当教师。“”以前,许多北大毕业生进入了中学教师队伍中。于是社会上就有一种舆论,认为北大的毕业生有后劲,即是说,开始的时候师大的毕业生教得好,因为他们懂得教学方法,但几年以后,北大的毕业生摸索到教学方法以后会教得更好,因为学科知识比师大毕业生学得多学得扎实。师大的老师就不服气。有人就说,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优秀青年不愿报考师范,师大新生的录取分数线比北大要低50到100分;同样都是四年学制,但师大学生需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过去叫教材教法),还要教育实习,当然学的学科知识就没有北大的多。与此同时,师范院校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不高,科研、经费等都得不到领导部门的支持,师范大学的广大教师有一种不服气又自卑的心态。于是向综?洗笱Э雌氲玫叫矶嘟淌Φ闹С帧N嗽谘Э浦渡媳雀叩停淌逃淖ㄒ悼纬毯脱盗繁谎顾醯阶畹偷悖逃迪坝伞拔母铩鼻暗?2周压缩到现在的6周。可以说,今天我国的师范教育,学术性、师范性都不高。让这样的师资水平在21世纪里来推进素质教育,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当然不排除广大教师都在勤奋工作,为素质教育做贡献,而且不少教师做出了成绩。但从整个国家的教师队伍的总体来讲,不是说没有问题的。

三、几点建议

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表现在:

(1)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了比较稳固的基础教育基础,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迫切要求师资水平的提高。

(2)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已经基本上得到满足,已经有条件来调整教师教育的结构。

(3)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长,人民生活进入了小康社会,已经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准,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有这样的迫切需要,也有这样的可能。

(4)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也为教师教育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因此,教师教育要抓住当前的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教育的认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先。没有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都是一句空话。教师是一行专业,不是有知识的人都能当好教师。不能用50年以前的眼光来看教师教育。由于50多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进步,教师的专业是知识增长得最快的专业之一。有了这种认识,才能真正把教师教育摆在应有地位。

第二,稳步地将三级师范转变为二级师范。这种转变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有些地区,如北京、上海等现代化城市,可以一步到位,小学教师也由大学本科生担任。但即使是这些城市,也不是所有教师都一步到位。有的同志主张保留中师的模式,不要取消中师,因为中师比较重视师范性,培养的师范生受小学的欢迎。这不是理由。小学教师由师专或师院来培养,不能改变它的性质,只是提高他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师专和师院要单独设立小学教育专业,要充分考虑到小学教师的特点,吸收中师培养模式的优点,而不是用原来培养中学教师的专业和模式来培养小学教师。

第三,开放型的教师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有利于利用一切高等教育资源。事实上,综合大学文理科的毕业生不可能全部去从事科研工作,长期以来都有一部分进入教师队伍。但是过去没有明确他们也有培养教师的任务,因而他们不重视教师的专业训练。20世纪50年代综合大学曾经设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不知是哪一年取消的。今后应该在综合大学中恢复教育专业课程,才能有资格培养教师。

教师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师范学院的领导感到一种压力或者困惑,不明确师范教育要向何处去。其实转型的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培养机构的转变或者培养模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提高。这对师范院校是一种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深入改革,努力提高培养质量。教师教育既要加强学术性,又要加强师范性。50年代后期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都实行过五年制,应该恢复。使学科专业学习能与综合大学的水平拉齐,教育专业训练能加强,特别要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少要有三个月的时间。延长学习年限,就有一个工资待遇问题,这可以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而改善。

第四,要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可以设主修和辅修,鼓励学生跨系科选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今天的教师既要在所教的学科上有深厚的基础,又要了解更宽广的知识领域。要改革和完善教育学科课程,设立多门选修课,把最新的教育理论介绍给学生。要让学生早日接触孩子,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专业是一种应用专业,要多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教育问题的实际能力。要用信息化来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第五,尽快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开放型的教师教育就要有资格证书保证。教师是一行专业,就不是任何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够担任,只有经过教育专业训练,考检合格者才能有教师资格。这也是确保教师崇高地位的保证。

第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现在职前培养是由师范院校担任,在职培训是由教育学院承担。虽然师范院校大多设有成人高校,为在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但都是学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仍是职前培养,真正在职继续教育却很少。教育学院本来是提供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但也在办学历教育。完全把事情弄颠倒了。教师在职进修主要是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或者为了知识更新,或者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是,从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来看,教育学院却不如师范院校,因而大多数教育学院事实上承担不了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任务。应该把教育学院并入师范院校,实行职前和在职教育的统一。目前是管理体制阻碍着这种合并。

第七,重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这是为中小学教师专门设立的研究生学位,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招生4年来,专业逐年增加,现在已涵盖中学所有学科,将来在适当时候还将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0年已录取7478人,我们计划在“十五”期间,授予学位能突破5万名。这件工作需要得到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有些地方和学校支持不力,他们怕影响学校工作,不愿意送骨干教师出去学习,这是一种近视的看法,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八,所有高等学校的课程和图书馆应该向广大教师开放。教师教育既要实行开放型,应该开放的程度更大些,特别是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更应该是开放的。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人们的想法过于狭窄,主要着眼于所教学科的知识更新和教材教法的研究。我认为应该放得更宽些,要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在当今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创新的时代,知识创新往往在学科的交叉点上。教师的责任不是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因此,任何学科知识对一名教师来讲都是有益的。数学教师为什么不能在继续教育中选修古典音乐?中文教师为什么不能修学信息技术?我认为完全是可以的,有利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美国佛蒙特州规定每个教师每7年必须在大学里修完二个学分,课程不限,很多教师选学了中国文化课。我想这门课与他们教数学教英语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学应该向广大教师开放。

篇12

一市场营销学全程案例教学介绍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接触面广的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科的专业必修课,中央电大与湖南省电大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都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作为基层电大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辅导教师,笔者结合网上已有教学资源和课程特点,将掌握营销规律、学会思考运用作为教学目的,摸索出了适合开放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全程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交流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笔者以教材为基础,用九个专题的形式涵盖全书十六章的重点内容,并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篇幅,节省了面授时间。在具体教学中,每个专题都是由数个案例组成,这些案例主要分为自学指导案例、课堂教学案例、课后讨论案例三个部分,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最后教师以实践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营销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既可以是实际工作的分析体会,也可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完成。

二全程案例教学中开放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市场营销学全程案例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开放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本质,充分适应了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时间紧、工作经验足、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思考、边交流边实践,在第一时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放教育教师的角色较传统教学教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开发者

开放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对象的开放,这使得开放教育教学不能和传统教学一样以教师的统一安排为主,而应该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专科的专业必修课,一直以来中央电大都会提供全面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辅导资料。但是开放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基层电大的教师不能简单地成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的研制与开发,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全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后设计开发的适合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编排,精心选择相关案例实现不同环节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体现了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2.教师成为过程的引导者

开放教育全程案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主导者地位,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安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环节:第一,自学指导案例环节。教师将自学案例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实现自主预习。第二,课堂教学案例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分析重点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交流,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第三,课堂讨论案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完善与补充,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分析、自主表达。第四,课后讨论案例环节。教师在网上开放式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QQ群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自主运用、自主交流。第五,实践案例设计环节。学生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是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案例设计,教师通过指导答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案例设计,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实践。

3.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导者

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授课为主,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开放教育有课本、音频、视频、网上辅导等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更有面授、网上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答疑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供学生选择,因此教师的重点是辅导学生学习,由教学的“独奏者”向学生学习的“伴奏者”转变。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辅导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辅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与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课堂及课后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与完善,辅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知识的含义,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第三,实践案例设计中教师在学生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师成为服务的支持者

由于教育对象的开放,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背景各不相同,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作为开放教育的教师不能像传统教育教师一样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开放教育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成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支持者,具体表现为:第一,精心选择各个环节的案例。教师在自学案例选择上通常考虑到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既要明确学习目的,难度又不能太大;在教学案例选择上会注重案例中知识点与重难点的覆盖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讨论案例的选择上会注重案例的灵活性及趣味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讨论的积极性。第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各种平台。教师在自学环节上提前把自学案例到网上方便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参与讨论交流;课后在网上讨论案例,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支持学生开展讨论。5.教师成为互动交流的参与者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权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全是接受者。但是开放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要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地位相同,大家以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中,开放教育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同时自己也参与到讨论中,在讨论中教师并不是理论权威,只是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在课后讨论中教师也与学生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并能够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更多的实际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开放教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但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我们只有主动转变观念,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够为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辛治杰.关于开放教育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模式转变的探讨——全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2]毛军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群体角色定位模型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

[3]肖俊洪.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交互活动研究——教师角色多重性对学习的积极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6(3)

[4]徐皓.理解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3(23)

篇13

一、开放教育的内涵

开放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育试点。开展这一教育试点,旨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实验。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开放教育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入学资格“开放”。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是想参加开放教育的人,只要他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

2.专业选择“开放”。入学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不会干涉和限制学习者的专业选择,也不存在某个专业在招生人数上的限制,不会出现学习者被迫无奈就读某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

3.学习过程“开放”。学习者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安排。

4.教学方式“开放”。在开放教育中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俱备,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同时开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

开放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法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一种改革,随着发展,开放教育展现出了它在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中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使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使用了大量的媒体和资源,这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并最终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上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

(一)开放教育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

1.教学方式

虽然各个电大学校具体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情况还是类似的。目前的开放教育主要以面授为主,同时辅以一定的网络教学。面授教师由学校相关系院的任课老师兼任,面授的地点在学校的教室,面授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天晚上和周末时间。网络教学包括两个层次:省级电大网络教学和市级电大网络教学。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以省级电大为主,市级电大主要负责网络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教学评价

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由各学校自行实施,占学员最后成绩的20%左右;终结性评价则以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安排实施,占最后成绩的80%左右。形成性评价主要以作业和实训为主,而终结性评价则以考试为主。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从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来看,表面上非常合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面授时学习者出勤率较低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习对象为成年人,且大多已经参加工作,家庭和工作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课堂的出勤率一直不高,而开放教育又是以面授教育为主,这必然将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研究发现,理工类课程的出勤率相对较高一些,而文管类课程则相对偏低。

出现这种现象既与学习者的工作生活有关,又与学习者的思想认识和课程的性质有关。很多学习者平时工作较忙,加班、出差、应酬较多,还要处理生活中的人情来往,可供支配的学习时间不多,导致无法前去学校听课。有的学员认为文管类课程比较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掌握,听不听课关系不大;而理工类课程则相对较难,不去听课则很难理解搞懂,最终也很难通过考试,所以出勤率相对高些。但从总体上来说,面授过程中总的出勤率是较低的。

(2)网络教学跟不上

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前去听课,那么网络学习就成了他们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学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网络教学是不够成功的,表现在网络资源的匮乏和网络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网络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奢望一步就可以建设好一个完备的课程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建设需要花费学校和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每年学校能够重点建设的网络资源有限,其它主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而教师都是来自各个院系,他们还有本职工作,上开放的课程只是兼职。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网络资源的建设上,同时开放教育中的课程既要有面授还要开展网络教学,教师往往顾此失彼。

2.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和学员的最终成绩休戚相关,因此学习者在开始一门课程的学习时,关注的不是课程的学习内容,而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就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失去了它们本身存在的意义,它们不再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考核的一种手段,而成了学习的目的,这就造成了本末倒置,这必然会影响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解决方法

1.教学方式调整

既然在目前情况下“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那么就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面授和网络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有所偏重。对于理工类需要深入讲解原理、强调操作的课程以面授为主,同时配以实训内容,网络教学只作为一个补充;对于文管类课程,则减少面授时间,重点建设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并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协作、讨论,将工作生活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使教师能够专注于开放教育,提高面授和网络教学的质量。

2.教学评价方式调整

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减少终结性评价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同时将评价的重点从学习结果上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根据学员在课堂教学及网络教学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减少对卷面成绩的依赖。这样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

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开放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在全体电大人的努力下,它必将不断完善成熟,成为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张德明,陈信,徐皓,刘文富,杨晨.上海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 2005,(0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