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工程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
1.革新观念和认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工程知识的理解与深入,需扩展渠道实现工业工程知识的传播与认识,以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为载体,让工业工程知识被大众所熟知;开展宣讲会、设培训班,加强企业中高层领导对于工业工程内容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扩展年会功能,在年会上总结工业工程所达成效,对有关人员进行嘉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理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己用。要以工业工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推广工作为首要任务,有关工业工程学会以及理论界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加以引导。
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通过高校教育积极培养工业工程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并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并未跟上企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有关数据显示,至2000年我国工业工程人才仅仅被分配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内蒙古、哈尔滨等近十个省份并未进入一个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外合资企业就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这一方面呈急剧增长模式,如若国家未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中国将持续处于落后状态,在人才方面输在起跑线。
3.整体化规划和设计。企业要全面实施从规划、设计、诊断至改造等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发展模块,优化从资本、业务到组织视图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整改方案。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企业自身系统必须据其随时进行整改,协调系统目标、功能形态、输出与输入功能,根据科学方式进行企业改造而不盲目随意跟进、照本宣科,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
(二)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1.引入外来技术,加强实践学习和创新能力。积极加强与国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其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此外,还要推动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业工程的实用效率。国内外的互动学习不仅包含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还包含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国际拥有先进水平的优质企业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合作,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飞速提高,实现企业质的飞跃,使企业效益得到空前发展。
篇2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指实施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计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群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应按内部各岗位和作业层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再次,应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进行责任成本控制,并承担成本风险。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共8个环节。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进行服务。企业的盈利目标有赖于项目成本的降低。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促使工程项目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运行,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能够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1、工程项目成本预测
项目成本预测是通过成本信息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实质就是工程项目在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满足业主和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是工程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计划管理的工具。它是以货币形式编制工程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一般来讲,一个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应该包括从开工到竣工所必需的施工成本,它是该工程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可以说,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通过成本控制,使之最终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的成本目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在施工项目从招投标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4、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形成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它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工程施工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出工程项目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取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5、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剖析总结工作,它贯穿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主要利用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以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减少施工中的浪费,促使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财务纪律,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工程项目的全员成本管理。
6、工程项目成本考核
所谓成本考核,就是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工程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工程项目成本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才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在各自的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是对下一个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工程忽视成本的管理
推行项目法施工,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管理层虽然重视成本但鞭长莫及,且其更偏向于利润中心角色。项目是成本中心,但其首先必须满足工期等条款约束,以免超期罚款,更兼季节性施工问题,无暇顾及成本盈亏,效益向生产低头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责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更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三)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成本管理只有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成本。目前不少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成本管理方面各部门、岗位、各工序之间的责任不清、管理权限不明,企业无法对各部门、岗位、工序的人、财、物耗费实施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在利益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难以有效实施。
(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1)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或以大代小造成材料积压和浪费。
(2)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不落实,不能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
(3)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窝工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重点抓好在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1、在建过程中按照各自的责任目标搞好成本控制和分析
(1)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开支,加强人工费的管理。
(2)精简处机关机构,压减科室冗员和机关附属单位的人员,使在岗人员达到一专多能。对项目管理人员人数,要根据投资数额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和施工能力来确定。采取竞争上岗、定岗、定职、定人、定岗位风险系数;
(3)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
(4)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
(5)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行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6)选好施工企业工人,要择优选择那些有专业特长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过硬的包工队,公平竞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尽可能少雇包工队,把自己单位的职工放在施工线上,发挥职工的最大积极性,创造不菲的效益,减轻包袱。
2、材料费用的控制
(1)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至70%左右。因此材料费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节余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余,而且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对钢材、水泥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
(2)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同样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确定材料价格,必须组织工程、物资、财务等人员到材料供应地进行充分的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代应商;但并不是材料价格越低越好,还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把握好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现场材料员要把好所进材料的质量关不能盲目地追求低价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
3、现场管理费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
(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由执行负责人负责;
(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
(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防、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进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二)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废品损失
工程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检测成本、质量事故成本、过剩投入成本等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由此带来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要达到质量的要求,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质量的检验和保障工作,其二是质量失败的补救工作,这两项工作都要发生费用,有时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损失是十分惊人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质量规范要求施工,尽量避免和减少返工、报废等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项目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每一事故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施工项目的停工损失,而施工发生次数的减少以及施工严重程度的降低,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
1、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革落后的传统工艺和作法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因减少人工、材料以及设备的投入等,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如泵送混凝土也是一种全新的施工工艺,与传统的使用塔吊吊运料斗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浇注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塔吊的使用率提高,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机械设备与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从总体上有效降低了成本;同商品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的价格优势是明显的。合理地采用适合项目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施工中的科技含量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
2、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可使施工时投入的材料(如架管、模板等)机具等大量减少、劳力减少、工期减短,会给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每个项目施工之前,充分调动技术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附墙爬升脚手架、滑模、早拆模技术,一次成活技术,落地砂浆再利用,筛余“砂头”、碎砖、废石利用等.同时将施工结果与相关施工者的经济利益挂钩,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技术措施条条落实,收到实效。
(五)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首先,应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应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应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六)加强沟通管理,做到在建工程成本管理运转有序
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注意沟通,各行其是,互相掣肘,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沟通得好,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有序,可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项目沟通有许多种方法,项目会议是项目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的重要途径。一般可以采取“三会”制进行沟通。“三会”即:由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办公会”;由生产系统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产调度会”;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业务会”。其中:“业务会”负责进行计划成本编制、实施、经营核算和及时处理计划成本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业务工作;同时,结合实行计划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完善和规范劳动工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业务管理制度。“生产调度会”负责对现场的工期、安全和质量进行协调管理,并按经理部下达的计划成本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办公会”负责经理部各项管理措施的决策,处理业务会和生产调度会提交的需由经理部决策的问题。通过“三会”制,把经理部决策层、生产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经理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坚强的整体,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紧跟现场生产节奏,秩序井然地进行。
(七)使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和聘用、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企业可以参照国际惯例,采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并对人员实行了动态弹性管理,做到“勤者留,懒者走”。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和惩罚机制,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资格审查或相应的考试,以确保雇员的素质;考核机制是指雇员上岗后,由人事部门及部门负责人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雇员进行奖励或惩罚的基础;赏罚分明的机制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效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八)建立健全在建工程的跟踪监控制度,强监督控制,完善在建工程成本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跟踪监控制度,及时纠正、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避免铸成大错,造成损失,秋后算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由公司纪检、审计、工程等部门组成监察大队,由书记带队,每两个月检查审核一次,主要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拨款支付情况,在确认没有问题时,项目经理可继续任职,否则应立即撤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通过对企业的跟踪监控,进一步保证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使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减亏。
结束语
总之,要实行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切实解决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成本意识,健全全企业在建过程管理,使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兰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储.企业的成本管理[M].上海财会出版社,2002.
[3]李永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M].中国财会出版社,2001.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龚卫民,张国君.如何降低工程成本[J].中国公路,2002,4.
[8]黄莉,赵胜.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快报,2005,5.
[9]薛建斌,张仁青.建筑业企业预算管理探测[J].集团经济研究,2005,2.
[10]李雪梅.浅谈工程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施工,2006,2.
[11]张承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J].现代会计,2006,4.
篇3
1.1.1监理企业引起的风险
监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主要存在违法转包,违约,投标文件写明的管理人员与实际参与管理人员不符等原因引起的。监理企业利用各种人事经济关系承揽到监理业务后非法转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从中渔利,但是对转包后的监理项目却从不过问,非法承包的单位和个人因管理水平有限,对管理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部分监理公司投标时将最有经验,最有业绩的人员在投标文件中标明,一旦中标,却是将资历较差,管理经验有限的人员派驻到现场进行管理,这一方面为监理企业的工作增加了风险,另外也损坏了企业的信誉。
1.1.2监理工程师个人的风险行为
监理工作提供的是一种技术服务,监理工作的好坏最终会落在基层监理人员身上,因此监理人员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对监理工作的内容、法律依据、程序及工作方法等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只有经过监理培训,取得监理执业资格的人员才能参与监理工作。同时,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一名监理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监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尽职尽责,就会给监理企业带来巨大的责任风险。
1.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监理单位缺乏相应的工程监理经验,而对未知的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探索性所呈现的风险,或是监理企业自身资质难以匹配所承担的监理业务而导致的风险。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也向着新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对监理企业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实施,监理单位尚未有相应的监理细则和规范,所以这其中肯定会存在难以规避的风险。
1.3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
在所有可控风险中,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中带来的风险最为显著,因为,建设单位首先是工程中最具有话语权的主体,同时,也是监理单位的委托方,所以监理在工作中常常受制于建设单位,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合同风险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签订的监理合同中监理的范围和内容不明确,对合同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限未作出明确界定,过于草率和简单化,条款规定不明确,职责分得不清:合同风险大,业主处于主动地位,监理则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有的业主在监理招标文件中提出不符合法规的“霸王条款”,监理单位为了能够承揽到项目只能被迫接受“霸王条款”,结果导致监理企业的风险大大增加。
1.3.2监理中遭遇过多的干预
由于建设单位在工程中的主体地位,且监理单位对工程的直接建设并没有贡献,因此,建设单位认为委托监理单位只是国家相应的规定,而在监理工程中过多的干预监理的实际工作,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监理单位听命于自己,要求监理单位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让步,这无疑增大了监理单位的风险。另外,如果建设单位建设资金难以到位,要求承包商垫资,则监理单位还要受制于施工单位,这样就完全丧失监理的作用。
1.4监理企业之间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规范,监理业务也随着发展越来越壮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监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竞争就有风险。但监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不得不采取相互压价,且所报的价格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企业为了能获取利益,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采取更换上专业知识不扎实的监理人员,这样就使监理工作不能正常运行,缺兵少将,监理效果大打折扣,直接损害了业主的利益,同时也使监理组织的责任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幅度都大大增加。监理工作中还有环境风险,自然风险,经济风险,资源风险等等,可以说监理工作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此,如何学会分析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2监理企业在风险应对中应采取的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监理工作中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有来自监理企业自身的风险,来自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来自技术方面的风险,来自监理行业内部竞争的风险,还有来自自然,环境,经济,资源等等各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若不加以控制和应对,会对自身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风险的种类繁多,若各个分类,单独应对,不仅工作繁重,执行难度极大,而且难以被企业和员工接受,所以,应对风险应从主要的方面着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员工素质
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这两方面缺一不可。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要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执行、监督和考核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公司内部的不足,与时俱进,随着监理行业的发展而进一步改善。然而,建立健全制度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是能够推行,能够实行,在内部管理中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最终使员工形成一种习惯。这些规章制度,不仅要有日常管理制度,还要包含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提高员工的素质,一是员工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格把好入职关,引进一批专业素养深厚的员工,同时定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公司内部培训制度,建立新老员工之间的帮扶,加强跟外部培训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得到系统的培训,还可以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对于员工,要加强对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这样才能对新工艺的监理要点有所领悟。另外员工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做到敢说敢做,不卑不亢。
2.2学习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武器去规避自己的风险
在监理单位的风险中,可以说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与业主或是承包商之间的责任不清不楚,相互推诿扯皮引起的,因此,处理好扯皮问题,对监理单位的风险减少了相当的一部分。这部分风险也比较难规避,但也不是不可避免,学会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才能更好的规避这部分风险。首先,企业本身应在法律范围内执业,做到按照自己的资质标准承揽业务,在监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时时处处讲依据,讲标准,这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其次,认真分析合同,确定自己的责任范围。这就要公司须有专业的合同分析人员,认真分析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到那些是自己的责任,那些责任应该自己独自承担,那些责任应当共同承担,那些责任自己是首要承担,那些责任自己处于次要地位,那些责任自己是连带责任,那些自己没有责任。只有分析清楚了,发生问题时,才能据理力争,减轻自己的损失。再次,在监理工程中,学会保存证据。在监理工作中,签署各种各样的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在签署文件之前,要认真阅读,查看是否存在漏洞,是否与实际相符合,签署之后,将所签署文件妥善保管,不能遗失,同时,认真做好拍照对照等工作,一旦发生扯皮事件,这些将是有力的证件。
2.3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就是设法将某种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转移风险仅将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风险。在监理行业,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工程保险。由于专业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自身的职业行为是一种责任,所以监理企业的保险标的是对责任的保险,并不像建筑工程险种一样,标的是实物。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险,是对从业中不可避免的工作疏忽或是过失对对方或是第三方造成的损害进行投保,一旦发生担保范围内的事故,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保险只能对监理委托合同中所列的范围进行担保,且发生的职业疏忽和过失必须是主观无意。目前对于保险中职业责任还有待细化。
篇4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重点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等。第三,测算使用机械及费用。投标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第四,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占总成本的15%~20%左右,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三、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控制工程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管理单位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心核实,找出原因。如属工程量追加,则积极协调业主、监理、设计搞好签证追加。如属材料价格上涨,则由成本控制中心报请施工企业承担差价部分。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左右,作为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工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要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3)机械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在施工中,自有机械应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外租机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4)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四、注重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篇5
1.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管理
从建设项目开工到交付使用,业主的主要任务是按工程建设计划和工程承包合同,组织工程施工,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按相关规定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形成固定资产并将资产交付使用。项目业主面对复杂的建设项目,首先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明确建设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分析辨别建设项目的子系统及其界面,再进行建设项目管理规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①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促使参建单位完成子系统目标;②处理好子系统之间的界面,综合管理整个子系统,保证建设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1.3抓好项目竣工验收与评价
①全面竣工验收结束后,项目业主应及时将项目及其相关资料移交生产使用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民用与公共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备案。②项目后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时段或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后的某一时点,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将建设成果和影响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反复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反馈给投资决策部门的工作。
2实例分析业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2.1工程概况
某项目总建筑面积496969m2,地下2层(最多),地上15层(最高)。其共分五期开发,自2006年底开始施工,2012年6月份完成项目的全部建设并交付,项目总共历时5年半。其中,在2010年3月~2012年6月项目的施工阶段,加强了业主方的工程管理,下文即对其做了具体分析。
2.2业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2.2.1建筑工程施工前期
(1)严把招标关在项目实施之前,业主应严把招标关,选择实力过硬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
①项目建设实施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技术管理水平高,则业主管理施工现场相对容易。
②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管理者,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应选择信誉度可靠的监理单位,要求监理单位派驻责任心强有注册证书的人员担任总监理工程师。
③设计单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着重筛选。
(2)强化施工前管理在施工开始之前,业主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①强化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的审批,避免出现由于手续未办理造成停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②业主应做好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建设意义与用途,各个细节考虑周全,降低项目建成后的投资风险。
③业主应在施工前审核设计施工图纸,看图纸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细节部位是否处理得当,对不符合要求处积极协调设计变更,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问题也应积极协调设计处理,组织设计交底。
2.2.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1)做好对各参建单位的管理
①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应与各参建单位保持密切的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召开周例会、月度例会,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促进各方信息传递,加强沟通协调。业主应组织参与召开会议,促进各方交流、协调各方关系,统揽大局,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②业主应紧抓监理、总承包商管理者,促进其管理现场积极性。同时,业主必须积极了解施工现场进展,施工中遇到哪些阻碍,需要业主协调解决的应积极配合,如果是承包商自身原因,业主应督促其积极整改完成,避免延误工期。
③业主还应积极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时间约定完成施工计划。项目建设中,可能由于施工单位人力、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资源欠缺导致施工进度滞后,此时业主方应要求施工单位增加上述资源,确保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滞后导致项目开盘时间滞后给业主方带来损失。
(2)派遣业主现场代表为了加强业主对于施工现场的控制,业主方应从社会选用部分优秀工程管理人员担任现场代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现场代表必须经常巡视施工现场,核实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以免监理、总承包商谎报、漏报施工问题,避免给建筑产品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勤于记录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做到工程建设可追溯性。各个工序施工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通知总包、监理、业主、政府监督做好质量验收,特别是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更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业主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一方面,施工材料进场必须认真核查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一致,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存在以低代高的现象,需要复检的材料必须进行复检。如钢筋应抽样检测其抗弯、抗拉性能,混凝土应现场制作试块达到试验要求后做抗压试验等等。另一方面,业主方应尽量避免“甲指乙供”,应通过招标方式采购质量可靠的产品。
(4)配置专人管理施工安全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前提,为此业主方必须配置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同时要求参建各方配备专职安全员管理施工现场。其次,做好安全风险识别工作,针对风险编制应急救援计划,确保施工安全。新进场员工应组织“三级安全教育”,做好消防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努力做到确保所有参与工程建设人员能安安全全回家。
(5)做好施工记录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意义重大,特别是工程建设中一旦出现索赔现象,就必须拿出相关证据证明是否是己方原因导致的工期滞后,此类证据通常都是来源于平时的施工记录。施工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天气、施工单位人力机械投入情况、工地是否停电等等细节。
2.2.3项目施工完成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从建设阶段转入投产使用阶段的必经程序,主要是项目业主的任务。项目业主必须主动、及时做好大量细致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其次,业主方应总结施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作为下一工程建设的经验。
2.3工程施工效果
通过以上管理动作的实施以及落实,该项目的施工质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交付后4个月间报修的质量问题较少。经过实践验证,本项目在完善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改进工程质量等方面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项目圆满收官。
篇6
1.2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我国建筑业引用工程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高素质专业人管理人才的培训,从而导致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未能确切的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工程管理技术及理念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贯彻。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各大目标的实现。
1.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缺乏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管理理念的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是与时俱进走向信息化。但我国建筑业的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刚刚开始,只是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在建筑企业,大多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信息化的了解,未能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及物力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中。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只追求高利润而缺乏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认识,使得开发出的软件难以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拖慢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缺乏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设计及监管工作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企业承包三方、工程总承包方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相互脱节,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也时常出现,这也是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这些状况的存在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1.5重建筑工程进度
轻工程质量管理随着国家对建筑业的重视,国家建筑工程也日益增多,因为利益的驱使某些建筑企业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及控制,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差,不合格,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仅仅损坏了整个企业的声誉,更加阻碍了本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不例外,需要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求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最大利益化,与世界接轨。
2.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首先建筑业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建筑工程管理者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合理有序的展开各项管理工作。其次,要时时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及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面对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我们应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建立一套既适合我们国情的且又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及系统。
2.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需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懂得工程管理相关知识,也要具备法律、合同、设计及经济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国内具备这种条件的专业管理人员极少,因此建筑业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定期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会,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筑业应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各个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信息化,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优势,从而为自身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4建立管理责任制,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因许多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程序较为繁琐,从而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应的管理任务,做到每项施工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防护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工程安全生产,争取零事故,提高工程质量。
篇7
(二)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水平待于提升
工程预算是每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预算不够合理,缺乏专业的人员对该项目投资的有效预算,造成该项目的工期、施工质量等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例如:某事业单位临时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由于缺乏对工程项目的充分了解,管理人员与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沟通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管理等高于或者低于工程预算,使得工程项目造价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会对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投资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对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预算、概算审核,保证工程投资与使用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工程多余项目存在
事业单位的建设资金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支付的,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部门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事业单位工程的造价。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事业单位工程投资的浪费与国家财政的增加。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误区,例如:事业单位在财政拨款之外,会通过自筹基建款,在科技改革的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有一部分要通过单位的自筹款才可以完成的附属项目,这个时候也最容易产生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所以,不管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是事业单位自筹基建款,都要加大对工程款的合理使用,保证事业单位工程投资的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与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机制
在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单位工程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注重战略性管理,以全局为重,明确工程建设的意义与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了解市场,找寻受众的目标,在不断的努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事业单位工程各行项目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事业单位工程管理要以成本控制、制度完善为核心,加大对财政支出的高效利用,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二)加大对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控制
加大对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控制,保证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的科学性,首先需要事业单位工程管理确定一个科学的管理目标。在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要通过质量目标责任制、项目施工周期目标、项目投资目标的优化,来实现事业单位工程项目与工程计划的优化提升。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管理计划的制定。其中,工程进度的控制内容有: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工程项目进度年度计划等等。另一个投资计划则是在具体的工程施工当中,同事业单位的工程管理构成一个系统。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事业单位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大对事业单位工程投资目标的科学设置与优化。
(三)提升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
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每一个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首先,需要加大对工程项目进程、工程资金投入、施工周期的控制与管理。其次,要加大对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为重点,有效的避免工程超标等问题的发生。再次,内部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从内部管理质量抓起,为工程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为事业单位工程成本控制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
当前,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评价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成果可作为以投资者为主体,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理论的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为决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在结构内容上,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征并回顾传统方法在处理项目投资决策问题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特性以及期权特征,并构建基于推迟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投资决策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此章节中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于此次研究提出了其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通过文献综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实物期权等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现状,并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投资决策方法两方面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其中轨道交通项目阐述包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简介、分类及特征,重点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特征和投资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在投资决策方法综述中,重点分析和对比了传统项目评价方法及实物期权方法。首先是对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的阐述,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后,对实物期权方法做了系统介绍,最后总结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文第三章着手于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的期权特征,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 推迟期权模型,指出了该模型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四章中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前面两章的模型构建和验证,初步总结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结论,并指出本次研究中未能考量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将来进行完善和开拓研究方向。
最后,在不足之处上,关于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如下:
1、 模型参数的确定较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增长率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以客流量增长率近似代替。实际上,决定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的因素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增加、沉没价值计算等都将影响项目价值。另外,价值增长率的方差难以直接获得,利用类似项目历史年数据近似代替的手段无法考量项目未来年的不确定性。因此,模型参数的确定仍需有更准确的测算方法。
2、 在构建推迟期权定价模型中,未能准确得到推迟期权的时间,并将其量化为公式进行计算,给项目确定决策操作时机带来较多不便,而这正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所决定的。
篇9
1.2三北防护林工程
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始于2001年,截止2012年底累计实施完成省、市下达指标0.24万hm2,范围涉及四镇四个涉农办事处69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7%。其中属集体权属(荒山、荒滩、荒地等)的营造林面积为0.16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66.7%;属个人权属(耕地)的营造林面积为0.08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33.3%。根据市、区两级政府有关林业工程要和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要求,从2004年以后,三北防护林工程除兼顾山区绿化外,更加注重了郊区绿化,包括道路、近河堤等地类逐步的纳入了工程实施范围。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进入三北防护林工程范围的道路、近河堤绿化折合面积约0.02万hm2,占总体造林任务的11.1%,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周边的环境,为全市“创建”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1.3天然林保护工程
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较少,仅在2008年和2012年分两次下达区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02万hm2,截止2012年底已其全部完成造林任务并通过了上级验收。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荒山造林保存率差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对荒山造林和退耕地造林国家补助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群众对退耕地造林热情很高,而对荒山造林少人问津。荒山荒地又大多属于村组集体所有,同时由于立地条件、地处偏远等原因,即使村组集体造了林,也无力进行有效管护,造成荒山造林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苗木保存率只有32%左右。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虽然不区分退耕地和荒山,只执行一个标准,但是,国家规定的单位造林投资标准仍然和现实相差甚远,造成了有些村组贷款造林,这样就加重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负担。
2.2郊区林木管护难度大
区属市三个城区之一,市区22.4km的北坡段全部位于辖区境内,沿坡居住的市民量大,单位众多,加之近年来北坡公园、代家湾生态示范区及“农家乐”的建立,使人流往来更加频繁,给坡面林木管护及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2.3陡崖绿化步伐缓慢
市区北坡段经过多年绿化,除罗家塄、福临堡、北坡公园、代家湾示范区及蟠龙坡头等几处节点植被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外,其它地方仍给人一种黄土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陡崖没有绿化。据粗略统计,北坡段陡崖大约有三十几处,其中高度超过10m的陡崖就有十几处。代家湾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曾搞过陡崖绿化试验,栽植了约100m2的迎春花,由于代价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三、建议
3.1实施专业队造林,确保工程质量
区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专业队造林所占比重并不大,据统计造林面积只有约0.06万hm2,只占全部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9.5%左右,而且大部分为荒山造林。通过近年来的观察,这些造林地块苗木保存率等指标普遍高于村组造林地块,这说明一点,就是实施专业队造林是一个解决荒山造林难度大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被外县区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3.2进一步加强林木管护,确保造林成果
建议在市区北坡段成立专门的林木管护单位,具体负责该区域的林木管护工作,护林人员由各行政村推荐,镇街部门审核后报区林业局备案,由区林业局统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资发放和管护效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护林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篇10
1.1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应承担以下3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任务:1)巩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由多个实践训练单元串联起来,构成专业工作能力的训练体系;3)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1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2]。
1.2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各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是对实践参与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直接激励。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实践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开展实践,这是评价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但传统的实践评价体系多以学生答辩环节的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单位评价的柔性指标。这种评价体系无疑向外向型的学生倾斜,不容易体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收获。
1.3实践环节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严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本应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接触、碰撞,并在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缺乏全过程的实时监督,而评价体系又过于宽松,让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可乘、蒙混过关。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气又延续到下一届。
2实行实践教育多样化
2.1实践理念的多样化
2.1.1培养导向的多样化在实践环节中,究竟以什么作为导向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环节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的岗位能力还是面向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研究能力。显然,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不论哪种答案都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实现实践环节教育的培养导向多样化:既要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学生的职场能力打基础,又要为走向更高层次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作铺垫。
2.1.2培养重点的多样化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知识平台。各个学生在兴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怎样设置实践环节的重点,以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实践中发挥特长,而不是千人一面。学校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后期运作各个方面[3]。学校怎么在实践中对这4个方面权衡取舍。答案也只有多样化地开展实践。
2.2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2.2.1校内校外均应重视学生在校内实践更容易组织和交流,而在校外实践能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东西:两者各有所长。许多高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也有校外自己的实践基地,这两种方式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2.2加强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给了课堂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声光色一体的现代技术能够对现实世界尽可能地仿真。照片、录像等在课堂的应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多媒体应用到某些实践项目,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节约经费,比如远程教育的开展。不仅如此,在一些实践项目中,开发出一套像网游一类的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实践,也可能成为实践的一种方式,甚至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3开展方式的多样化
2.3.1团体实践和个人实践并重团体实践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个人实践更注重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两种形式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3.2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均可利用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必修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安排。而学校也似乎忽视了选修这种形式的存在。如果在实践环节设置一些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2.3.3学校实践基地与学生选择实践地点结合学校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保障,但有时也成为局限。比如大多数学校在大四时会有一个为期不短的实习。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直接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一个月后一起回校。但是实践基地的内容单一而且重复,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超级秘书网
2.4实践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2.4.1允许多种实践成果形式评价体系应该对不同的实践结果有宽容精神。实践日记、实践答辩等均应作为且只应作为实践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等均应进入评委视线。
2.4.2评委来源多样化评委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难免会受自身立场的影响,如果在评定过程中邀请不同身份的评委诸如其他学校老师、在职人员,甚至学生来参与不同权重的评审,会更好地体现学生实践的收获。
3多样化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样化实践的重点。实践的多样化不应该是盲目的、无序的,而应该是有前有后重点突出的。如前面提到的工程管理专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运用,侧重点应该是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学校实践应该加大这两个阶段所需知识的权重,如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等。另外,各个高校的重点也应不尽相同,应尽量发挥其特长。
2)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实践,学生只需完成给定的题目,递交相应的材料完成答辩即可。而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形式、题目。这对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能有效地避免作假舞弊,而且我们相信,这种自主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3)经费问题。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个体更为细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对经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的高校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校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可能是一条出路。
4结语
国外的教育在实践所占的比重为40%~50%,而我国仅仅为30%。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和研究机构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建筑业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实践环节开展较为困难,于是笔者提出了多样化的举措。但我们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多样化也会有一些问题,甚至问题也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坚信,那不会挡住我们探索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成微,翟林炜.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及工程管理师认证体系的发展[C].见:何继善.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382441.
篇11
施工项目一般通过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等工作程序,就能制订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成本实施性文件。其中成本预测是确立目标成本的重要手段;成本决策是通过对成本预测数据的细致分析,在规避经营风险的原则下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预测与成本决策的结果,所编制的在合同计划工期内完成生产费用、成本投入及降本增效的措施和方案。是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基础。比如,某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合同价格为425935035.00元,假如经理部经过成本预测与盈亏分析,在成本决策与成本计划的基础上预定的目标利润率是合同实施价的3%,则经理部将按下表1所示,最终确定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
3工程项目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确定后,对总目标成本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解,大致包括如下几种分解方法。
3.1根据费用类别的不同进行分解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将成本费用分解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和税金等六大类,并作为实施建造合同财务核算的经营依据。比如上述公路工程项目的目标总成本可在成本测算的基础上进行分解。
3.2根据成本费用包含的内容或来源的不同进行分解
目标成本各项费用还可以在以上方式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本身内容和来源的不同进行明细分解,以便于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进行分类控制。
3.2.1人工费
主要包括各种性质的劳务工资性费用支出。人工费可分解成劳务工资支出与当地劳务工资支出两大类,其中劳务工资又可分解为企业在册职工工资和聘用合同工工资两项。这样的分解可便于监测各种劳务类型的结构比例,为今后的人力资源计划与控制提供依据。
3.2.2材料费
主要指项目实施中消耗的各项材料费用支出,可按两条线路进行分解:一是按材料在施工项目的使用及属性分解成主材、辅材、小型机具型材料和周转材料,以便于成本控制时重点监测主材的消耗,做到抓大放小;二是按采购来源的不同分解成企业统一集中采购和当地采购两类。这样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分别监控不同来源的材料的市场变化情况,以便于今后的材料计划和控制。
3.2.3机械费
主要指设备购置费及项目实施中的相关机械费用投入,可按两条线路进行分解:一是设备购置费、配件修理费及杂费等三大项分类,这样可明晰机械费用来源的发生比例,使今后的目标成本控制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按采购来源的不同分解成企业统一集中采购和当地采购两类。
3.2.4其他直接费
工程项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不同,将营地建设费、分包性管理费支出、风险损失预估费、不可预见费等纳入其他直接费进行分别测算与分析,因为这些费用既不能明确的划归生产直接性支出类别,也不属于纯粹的间接性投入,须在认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费用测算与目标确定,以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
3.2.5间接费
主要按上缴企业的产值管理费、各项基金及管理费、办公管理费、员工伙食费、各项福利费用、差旅费、医疗药品费、保险费、宽带设备及租用费、设备进出场费、财务费等类型进行分解,这样可掌握各项目标成本费用包干的超支情况,便于及时调整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2.6税金
一般按当地计缴与国内计缴、及相关规定的税率进行分解。
4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
4.1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成本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的控制;是减少施工项目成本的一项必要措施,通过成本管理可以间接增加企业利润,确保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同时,成本管理也可以避免施工过程的混乱和无序,以及腐败及舞弊等不良行为,所以施工项目中,对成本进行合理有效控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4.2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司的管理链条较长。
(2)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不明确。
(3)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落后。
(4)成本控制管理不严格。
(5)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原则与措施。
4.3成本管理的原则成本管理的原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实用原则。
(2)先进性原则。
(3)可控能动性原则。
(4)全员与分级控制管理原则。
(5)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原则。
5成本管理的措施
明确成本管控的内容;建立成本的控制责任制;做好成本的预算和过程监督;通过对目标成本分解,形成项目成本运营的“监测窗口”。成本管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到实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分解,形成项目成本运营的一个“监测窗口”,使得项目随时处于“受控”的管理状态;二是项目的管理、核算与成本控制应成为一种集合模块,统一协调,方向明确。重点是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与风险损失成本目标的基本控制措施。
(1)人工成本的控制:若通过监测窗口发现人工费超出相应阶段的标准范围,可考虑通过优化工种结构配置、强化当地用工、优化施工资源组合及方案、提高工效等手段,降低人工成本投入。
(2)材料成本的控制:若通过监测窗口发现材料费用超出相关预算,可考虑通过市场手段,调整相关主材或大宗材料的采购渠道,通过货比三家,尽量购进价廉物美的产品;同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一次性合格率,减少材料浪费。
(3)机械成本的控制:若通过监测窗口发现机械费用超支,须认真分析超支项目出自哪个环节,若是购进设备性能的问题,须在后续机械设备选型及采购渠道方面进行调整;若是发生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环节,须找准问题的症结,加强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与检修力度,注重对操作手的培训,做好备品备件管理,强化修理水平,努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水平。
(4)风险成本的控制:若通过监测窗口发现相关风险损失超标,应有针对性地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以便做好规避风险的预案。比如原材料涨价、劳动力价格的提高等因素都是构成风险损失的主要成因,在市场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控制手段通常有两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与施工方案,提高人员工效与机械效能,控制压缩基本直接费与间接费的支出;二是认真研究合同,做好基础性经营索赔工作,加强索赔的力度,通过工程费用补偿的方式调补风险损失。
6施工项目成本的考核
成本考核的目的,主要是管理者通过量化成本与经济指标,采取奖优罚劣的手段,让作业层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与目标,促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将责任与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形成全员参与的合力,以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国际工程项目通常采取以下两种考核的方式:
(1)签订《年度目标成本与经营指标责任书》方式。
(2)实行项目内部成本效益核算方式。通过目标成本核算,可以为施工项目开展内部经营成本核算提供数据平台。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效;而且提升了各单位的生产管理与组织能力,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杜绝了“二级库”的产生,减少了材料浪费,强化了目标成本管理的效果。比如某项目在土方基层施工环节制订的人员配置结构目标是:自有劳务汽车司机和当地劳务汽车司机的比例为3∶7,自有劳务重机司机与当地司机的比例为1∶5等等。但由于项目针对内部各厂队与班组实施了成本效益核算,各作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益收入,在施工中便主动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或施工方案,积极改变用工理念,自觉地使用人工成本较低的当地劳务。这些工作成果不但推动了项目本土化的用工与管理水平,同时也为项目做好目标成本控制提供了保证。
7成本控制的奖励兑现
按照目标成本控制考核方式的不同,项目决策层应根据相关的条款,在对各责任单位实施目标成本的考核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奖优罚劣的原则适时进行奖罚兑现,以体现目标成本管理的严肃性。实施内部成本效益核算的项目,应根据每月的核算结果兑现落实,真正体现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目标成本考核的作用。
8目标成本与建造合同的关系
施工项目财务会计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定合同收入时,一般以经营预测确定的预计合同总收入与预计合同总成本为基本参数。施工项目测算的目标成本,在预期收入与成本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将预计合同总成本按照费用类别进行分解,并将项目合同总金额或委托实施总价作为预计合同总收入,目标总成本总额作为合同总成本,然后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的相关方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依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核定累计实际完成的收入;依据当期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核定当期实际完成的收入。
篇12
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工程施工越来庞大,每一个工程量非常庞大,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非常之多,工程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由专业技能人才参与施工,但是很多的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工程的高技术要求无法全面得到完全的落实,这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诸多的部门和环节,每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认真落实,做好管理,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要做好有效的协调,如果相关环节不能做好有效的协调,各个管理部门不能做好有效的配合,都可能会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3、工程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包括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安全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安排,对工程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会存在问题做好有效的预测,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施工技术不达标会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在选择原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的数量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同时作为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督如果不能够严格地按照质量标准全方位的监督检测,都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工程庞大,工期较长,部门较多,环节繁杂,施工过程一点的疏忽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不善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浪费,增强工程成本。
二、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策研究
1、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好人员的配备,确保各种施工人员的技能化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选择善于市场运作的人员参与招投标制度,确保工程招标和理性竞争,确保所选择的开发商符合资质要求和施工要求,严格检查他们的施工资质。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实现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成本方控制等方面的有效配合,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够对工程施工各个方面各个程序以及各个部门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对工程监督部门做好有效的整改,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出现重大的安全问题。对于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很好地预测并制定有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训练,确保工程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于工程质量严把质量关,增强开发商和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始终把工程的高质量和管理的零风险作为整个施工工程的终极目标。
2、注重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
工程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在于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把各种各样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高质量完成。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科学高效,实现施工过程能够真正地按照,合同要求和技术要求,符合技术指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做好整个工程施工的团队配合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在发挥自主能力的同时能够和其他部门做好有效的衔接配合,无论是作为开发商还是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还是作为监管部门以及,各个监理单位,都要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有效的配合和协作,才能够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确保科学有序才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有效按照预定的进度安排保证工作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把各个管理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点施工过程中。
篇13
2当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基建工程管理不到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管理人员自身,部分电力基建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法律意识较为薄弱,责任心较差,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责不是很清楚,时常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导致管理不到位,给工程质量留下较大的隐患;其二是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方法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不能更好的对自身的管理职责进行履行。
2.2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电力基建工程中合同纠纷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在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需要签订合同,由于在合同签订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部分合同条款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之合同本身存在较大的漏洞,甚至部分合同在签订时还存在着互相欺瞒的情况,从而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2.3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从而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2.4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电力基建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这对于电力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势必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给电力基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3基层供电企业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思考
3.1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3.2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强化基建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管理人员自身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的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能更好的确保基建工程的质量,更好的应对风险。所以对于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对其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能够完全落实到位。
3.3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管理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
3.4严格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因为基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为了确保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资质审查,只有具备相关的资质才可以上岗,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核查,严禁虚假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的保障。
3.5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要想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还应该加强思想工作的开展,因为工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要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法制观念,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上抵制不良风气的滋生。充分的发挥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