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师数量不足、相当数量教师不能达到双语教师的要求是制约新疆教育发展一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于2006年牵头,组织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试点开展了“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自2010年起,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规模已维持在每年万余人次,结合新疆目前的教育现状,预计此项工作还将长期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顺利开展多年,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进一步认识实习支教的本质和作用
实习支教涵盖实习和支教两个方面。在以前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过分关注此项工作的“支教”效果,工作的进行和推进都是围绕能够发挥“支教”效果开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要做好新疆的教育工作,我们要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着重考虑大学生的实习效果问题。新疆实习支教的地点80%以上在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条件艰苦,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工作,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院校也很难派出足够的教师到实习支教地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探索实习规律,难免走入教学的弯路、歧路,降低了大学生教育实习的效果。而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新疆各师范类院校,是新疆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如果他们不能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实践锻炼指导,那么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新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无法改变农村缺乏足够优秀指导教师现状的前提下,只能由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派出院校进一步加强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质量和实习支教工作结束后的课堂模拟授课等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力求在实习支教开展之前就能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在实习支教结束后也能通过课堂模拟教学等工作来修正或巩固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二、实习支教的激励措施不足
因新疆地区存在社会稳定状况欠佳和生活条件艰苦等多种原因,致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意愿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逐渐失去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实习支教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恢复获得自治区优秀实习支教大学生荣誉的学生可享受在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加5分、硕士研究生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2.加大实习支教工作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片、美术展、文艺晚会等各类以实习支教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在整个新疆地区形成乐于实习支教、勇于实习支教、以实习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3.调整教师招聘方式,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将实习支教经历和实习支教成绩作为教师招聘的参考指标,对有实习支教经历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年龄限制等硬性条件,对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表现优异、做出突出事迹和感人事件的学生可考虑优先录取。
三、实习支教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实习支教工作具体运行的两个最重要主体分别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学校和需求学校,两者之间在学生的学科需求、性别和民族结构、课程安排、生活问题等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目前的沟通机制是由实习支教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与派出学校进行沟通,而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工作头绪多、业务量大等原因无法充分了解基层学校的真正需求,造成沟通机制不通畅,不利于实习支教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健全实习支教工作的选派机制
目前新疆地区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院校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学生和维吾尔语言等特殊专业学生,此外还发展了西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等8所省外高校,合计20余所省内外高校,每年约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结合实习支教各地报送的需求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的实习支教规模远不能满足各基层学校的需求状况,如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约35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00人左右;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人数约40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50人左右;还有新疆北疆的伊犁州等地由于实习支教学生偏少则没有被列入实习支教的受援地。
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大力拓宽实习支教选派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实习支教形式,充分发挥社会潜力。针对很多毕业后暂时无法就业而又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制定在农村基层学校参加支教工作2~3年后,即可享受特岗教师等教师招聘考试的加分政策,在支教期间可享受与实习支教大学生同等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等待遇。这样既可以缓解实习支教学生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缓解部分就业压力,起到双赢的社会效果。
五、完善实习支教工作的配套资金
自治区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标准给每名学生和指导教师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费,给每名学生购买100元保险,并承担每名学生往返交通费400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偏低。在新疆地区实习支教的地点普遍为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地点经济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现有的400元生活补助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建议将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800元/人/月。
2.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太低。从高校选派足够的指导教师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目前教育厅现行的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为400元/人/月,远远不能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在选派指导教师时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增加学校财政负担,建议将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2000元/人/月。
3.学生的往返交通费缺口较大。目前实行的实习支教学生交通费补助标准为400元/人,由于新疆地域广阔,交通费用高,并且要租赁专车为实习支教学生运送行李,大部分实习支教院校要自行补贴较大数额的交通费用,每名学生大约需要补贴400元左右的交通费,这对实习支教的派出学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够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交通费用实报实销。
在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社会、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结合新疆落后的教育现状,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也将继续长期开展。只有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支教院校的通力协作下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斌强,王慧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模式[J].教育评论,2014(04).
篇2
得知了指导老师是谁后,我在级长的帮助下找到了我的办公桌,为了尽快和同级组的老师熟悉起来,我很用心地写下并记住同一办公室甚至同级组的老师的名字,尽量做到一看到同一级组的老师就能马上喊出“某(姓)老师”,从而拉近距离并让老师们留下好的印象。在介绍会议之前,我就找到了我的化学科的指导老师并和他进行了简单交流,增进大家的熟悉度,为后面的工作交流做好基础准备。熟悉环境,了解了实习学校情况和各项常规工作后,我就正式地投入到实习支教工作中。
在实习支教工作上,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专业教学跟岗见习,包括跟随指导老师听课、说课、批改作业、学困生辅导工作等;班主任工作跟岗见习,包括了解班级情况、跟随班主任指导老师常规管理及班会课等;参加班主任会议、级组会议及帮忙级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主动请教指导老师,并积极与指导老师交流心得体会,从中学习。因为我跟的班是好班,班上的学生大多是态度好学习好的,没有很大的问题出现,初期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搞卫生时的积极性不高、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和晚修期间话多这两个问题。在每次的劳动前,班主任就做好各处包干区各项任务的人员安排并找好负责人,让负责人做最后的卫生检查,我也会到各包干区检查情况,有需要时指导学生完成清洁任务。针对学生晚修期间话多这一问题,我发现后,虽然有在班上声明要他们安静,几次下来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我向班主任反映了,班主任就在她值晚修班的时候,让班上同学不记名投票选出班上最多话的同学,提出不可投空白票的要求,并在投票后当众宣布投票结果,把票数最高的两名女生和两名男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指导教育并罚他们去做义务劳动,好让他们起好带头。我便在旁学习班主任指导老师指导教育学生的方法方式,吸取一下指导老师的经验以备用。
专业教学跟岗见习方面,跟随指导老师听课、帮忙准备演示实验的仪器用品,跟随同科组的老师听课,学习不同老师的上课形式与风格。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辅导,适时与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作业上的交流;认真按学校要求,做好作业情况的登记,向班主任反映作业缺交的情况,让班主任帮忙督促学生补交作业。好班的作业情况良好,差班的主要是缺交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班主任帮忙督促。我提前备好课,主动向专业指导老师争取上课的机会,在第四周,我初次上了两个课时的课,课后与指导老师交流并进行反思。
篇3
二、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指导
为确保实习支教工作取得实效,河北师范大学、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和指导实习支教工作。河北师范大学组织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包括中学一线优秀教师),地方组织教研室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实习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习生到县重点高中参加听课、评课,接受高水平指导。
三、强化实习支教考核管理,提高实习支教质量
实习生在做好见习、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行政工作、课外活动指导、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基础上,还要参加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实习生返校后,各学院对其进行教学验收并给出相应成绩,实习生成绩由实习学校、驻县管理教师、实习生所在学院共同负责评定,按百分比计入总成绩,实习生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优秀论文成绩计入附加分。
四、充分利用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农村教师置换培训
以“更新观念、传递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师大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开展农村学校被顶岗教师的置换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中学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展开,同时开展教学课件制作等教育技术培训;聘请中学名师传授班主任工作技巧,聘请中学名校长介绍校本管理经验;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教学方法。河北师范大学组织9个学科的教学论教师宣讲新课标,3年共培训教师1.2万人次。组建了“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专家服务团,选派50名专家、教授到50所实习支教学校进行定点帮扶,一年来举办讲座230场,听评课2400课时,个别指导3300人次。组织被顶岗的农村学校教师免费学习师大课程或到师大附中、附小跟岗进修,先后有近千名管理人员、教师进行了挂职锻炼。
篇4
在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都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高等学校,面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应该积极思考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努力探索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本文在分析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流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地、积极地与教育者进行沟通、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引导,信息的接受者有着更大的主动性。网络的交互沟通将吸引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可以不用真名,交流者自身没有任何顾忌,所以交流者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把平时不敢说的在网上都说出来。同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随时随地回答受教育者出现的新问题。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切近社会现实。在更加开放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教育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现实,或高或低的教育要求都会造成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迫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用图形、动画的形式出现,又可以用声音、场景的形式出现。形象、直观而又具有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信息表达,可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更优于单一的感官感知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通过网络对相关社会现实的了解,充分证明课堂理论的真理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心服口服,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 西方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在互联网中,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始终占据垄断地位,国际新闻流量中超过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的媒体,而在网络传媒领域英语的垄断地位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就更使少数国家可以左右整个国际舆论。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网络全球化的载体,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在网络中扩大其思想文化影响,向各国推销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其文化思想对我国的主流文化,对我国广大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民族的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它无疑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无疑会动摇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
2. 传统单向教育方式的挑战。在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就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如今,大学生每天都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同时又受西方国家主导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必定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挑战,对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三、努力开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 建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传统教育中的传道者转变为指导者,随着角色的转换,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改变工作方式,丰富知识结构,更好地运用网络技术做好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当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正视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现象,并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现代信息手段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大学生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革使青年学生养成了强烈的求新意识,同时也易对旧做法、旧思维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让大学生掌握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用的观点、立场、方法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也应该予以改进,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生动性和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只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烈的时代气息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才能激起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加强网络管理。强化对网络的安全管理,保证网络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网络信息的过度泛滥和良莠不齐,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信息选择的困难。因此,要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
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高校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建立网上信息的主动响应机制,要从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技术支持、引导机制等方面入手,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意收集、分析网上信息,保留并扩大有益信息的影响,阻止有害信息入侵校园网;要规范网络运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在校园经常开展积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文化生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外部环境,从而减少他们的迷恋,抵制和消除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根据学生特点,要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网页制作竞赛、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4. 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网络的超信息量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带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高等学校要切实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接受传播者的信息时,他们更注意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判断,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工作方法,避免简单化、行政化、发号施令的方式,实现工作方式从“信息灌输”到“信息引导”、“信息分析”的转变。同时,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到位、组织到位、覆盖到位和工作到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5. 进一步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客观地来讲,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但我们还缺少网络环境下系统的理论指导,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及时追踪网上学生正在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产生的根源,构建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网络是新兴事物,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尽快摸索形成中国特色网络系统理论教育。只有从理论上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
篇5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变得更加频繁,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极大冲击。新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地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值得认真思考、仔细研究、积极探索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科技,利用在信息资源上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兜售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灌输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道德意识逐渐弱化。
(二)低俗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和情感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内容、方式上的无限开放性使它所涵盖的广阔信息量在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获取信息与休闲娱乐等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低俗文化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粗俗搞怪、噱头包装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使大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模仿其中的思想、行为和感情[1]。低俗网络信息容易使大学生脱离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网络的“虚拟化”、“无序化”和“自由化”也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对自由的盲目崇拜和对一切权威的藐视,助长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的滋长。
(三)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挑战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直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互联网这扇大门打开后,信息开放了,打破了原来分级传达信息的模式,学生和教师获得信息是同步的,有的甚至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信赖感和权威感受到威胁。同时,随着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各方面的信息鱼龙混杂,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去主动消解和过滤负面信息,做到既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又对社会的发展负责是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新课题。
二、网络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第一,互联网具有快捷的速度优势,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第二,网络受众的广泛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凭借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大、辐射面广、冲击力强。
第三,网络运用了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紧密结合,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效果。
第四,网络的互动性改变了过去搞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单向方式。网络的交互式传播方式使大学生在通过网络接受思想教育时能及时与教育者开展思想交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在网上袒露无遗,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
三、趋利避害,依托网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用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尽快做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提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可见,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对互联网这一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全面地介入。
(一)利用网络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作为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并制约教育活动的客观现实,是一种能影响和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校园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2]。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思想内容、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通过网站进行主题讨论,在讨论中拨云见日,实现认识的统一,完成思想的升华。
(二)利用网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在道德的层面上使用自己的专长柔性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较强的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能够以批判性的视角去解读媒体信息,在教学中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媒介资源,实现教育者讲授与借助媒介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网络传媒形成一种相互补益、相互耦合的关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价值观念下对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坚定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不受各种社会浪潮的冲击。
(三)利用网络深化对大学生的“深度辅导”
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3]。“微博”、“微信”等新兴的网络沟通平台为此提供了便捷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这些新兴媒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更加方便快捷地实时互动交流,以避免少数学生与教育者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与尴尬,同时更有利于用文字展现心灵最深处的声音。借助“微博”等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健康干预,化解大学生来自学习、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4]。
(四)利用网络监管和道德自律弱化网络带来的副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2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使用者可以隐匿其在真实世界的部分或全部身份,这容易使网络使用者忽视责任归属感和社会约束感,把自己内心中一些不良东西显现出来,利用网络有目的地攻击他人和社会,或利用网络为自己谋取不当得利等,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亟须社会制约机制去约束和规范网络行为。
1.加强网络监管
学校应该联合教育、公共安全等相关部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系统的管理,通过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对大学校园网上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过滤与筛选,以确保网络畅通安全。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机构,研发网络舆情监管系统,通过调查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关注并分析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压力、心理缺陷、心理需求等,及时进行舆情研判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
2.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5]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述了道德自律的意义。在网络交往中,由于交往主体具有“匿名化”、“面具化”、“数字化”的特点,对道德自律的强调就显得尤为重要[6]。所谓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内在良心的主动行动。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文明使用网络,以个体的自律行为营造整个校园和谐健康的网络运行环境。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网络时代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和谐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晓衡,付小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
[2]方素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3]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6).
篇6
服务式教育方法是应十报告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提出的,服务式教学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要求,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依靠学生自身,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落到实处,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受传统时代教育实践单向传承机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为教育者所掌握、实施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教育过程的基本动力。受教育者只是被传授、被发展、被要求的对象,需要教育者时时代表社会提出要求,才能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这种单向式的、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否认客体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忽视客体的参与,缺乏主客体的交流互动,会导致客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抗拒或虚假接受,容易导致教育的低效性。
2.以显性教育为主导,与隐性教育方式缺乏有效衔接
显性教育又称“有形”教育,传统的显性教育即有明确目的的灌输式课堂教育。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无变化,方式陈旧,方法缺乏创意,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反而引起学生的应付心理和逆反情绪。相反,隐形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又称“无形”教育,通过场景设定和氛围营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二者缺乏有效衔接,将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机会,还将导致学生失去自我调整与实践的方向,进而造成学生知、情、意、行各轨道在更大程度上的偏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措施
1.把握形势政策课堂,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无论在课程内容设置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应兼顾理论性与思想性,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兼顾政策性与时效性,根据国内外的形势热点,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兼顾实际性与新颖性,要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教学形式,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对话互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努力,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精髓。
2.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努力做到三个贴近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我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从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其次,要将学生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此外,变管理式工作理念为服务式,变主导式工作方法为协助式。增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3.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过程中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确保各类活动满足大学生现实与自身需求,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主体意识,达到规范言行,挖掘潜力,培养个性和协作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发展空间。
4.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
为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定期提供培训,通过课程讲解、实训操作、创意激发等系统的培训,使其真正具备应有的知识储备、远见卓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为每个学生组织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化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专业指导老师的任务不是任务式和管理式教导,而是服务式和引导式协助,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和风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赋予学生正能量,积极引导,依靠学生自我调整、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的内外化过程,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克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45~846
篇7
篇8
一、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发挥出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甚至只是以政治系统为主来承担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从学校整体工作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因此存在“轻德育、重专业”的现象,而且也没有专门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即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也使其流于形式和表面。
2.高校的环境不佳
高校所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学生参与的力度、广度也不够。此外,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既不能有效的利用校内资源,更不能充分的开发校外资源。而且也没有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使得学生们的教育实践基地有待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缺乏有力的条件和保障。
3.高校的措施不足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措施不足,建设滞后,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更不能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另外,学校自身开展的德育课程单一、枯燥,方式非常陈旧,仅仅只是灌输式的说教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接受。
4.社会环境产生了变化
如今的社会非常的多元化,变化也非常大,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大学生们自然会被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所影响。同时,社会媒体中传播的信息也显得良莠不齐,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所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显得无所适从,甚至穷于应付,同时,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学校的师资队伍不稳定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还没有完全的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都是从别的学科和专业调集过来的。因此可能出现流动性大、不稳定、素质不高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1.缺乏公德心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缺乏公德心的现象,比如在思想上失衡,缺乏诚信意识和集体观念,不能为他人着想。在生活上,常常出现攀比、铺张和浪费的现象,在学习上则经常迟到、早退,考试也经常作弊,甚至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些现象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心理失态
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倾向,因为这些大学生社会经历很少,所以适应能力非常差。在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之下,他们逐渐的被急功近利、轻浮急躁的思想所影响,甚至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而且这些现象发生的机率正在逐年的上升。
3.理想和信念不坚定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惘和茫然的心态,对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渐渐的形成这样的状态,思想空虚、不知所云、游戏人生,仅仅只追求短暂的享乐。这样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奋斗观,所以不能很好的面对失败和挫折,同时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4.价值观念更倾向于利益化,厌学和失衡的心态
当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视实际利益,乐意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同时对于奉献和索取统一的要求也更加实际。有一部分学生却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只重视物质利益,轻视奉献,重视金钱,轻视理想和追求。一些学生由于产生了厌学的念头,认为接受的高等教育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不愿意老实本分的读书,甚至出现了弃学、逃避学习的念头。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整个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学生也能产生一定辐射作用。此外社会媒体所出来的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些信息也会在无意间对学生的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家庭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溺爱,使得孩子从小形成了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很低的状态,同时也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学校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没有开设过德育课程。即便是开设过这类课程,也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灌输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含糊而淡薄。
四、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
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高校需要建立网络平台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他们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学校教师可建立一些QQ 群、贴吧、飞信群、微博等,积极的开展网络教育,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最关心的就是就业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确立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并且还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学生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比如“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或者“创业大赛”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来提交参赛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以理论课程为主,还要带领学生对社会进行调查、对企业进行参观和访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
3.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思想教育工作能正常的进行。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训的内容必须是多样化的,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因为在新的时期,学生很可能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建立一个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专业的教师来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其次,教师在平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关注和关心,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5.积极的开展各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的开展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培养感情,加强交流。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社会服务相关的活动,比如“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下乡对群众进行交流和接触,活动内容既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又有慰问老人的环节。
6.加强党建工作
学校还要积极的推进党建工作,充分的发挥出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可以将党支部建立在班级里,开设学生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此外还要将一部分优秀学生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形成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最后还要开展相关的座谈会,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身,提高党性修养。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不同的思潮也逐渐涌进校园内,高校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象牙塔。同时,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个性、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改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宏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关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0):52-53.
[2]王亚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207-207,217.
[3]姚兵刘继泉.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8):235-236.
[4]高红旺冯桂梅王雷浦甲东樊熙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4).
篇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则是最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典型的旗帜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笔者参与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对辽宁近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典型示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成因。
1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 典型示范的选树原则不明确
1.1.1 典型示范远离大学生生活
在学生眼中,典型示范评选的结果都是全面发展的非常出色的特例,而学校为了突显典型的优秀一面,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甚至对先进典型的不足遮遮掩掩,对毛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您的身边有您认为的大学生典型示范人物吗?”调查这项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其中60.8%的同学认为有,37.9%的同学认为没有。可见这种完美的典型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与典型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心灵鸿沟,典型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也就失去了典型评选的真实意义。典型的选取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可以设定各种符合各个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评比,每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评比,这样可以让典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让学生有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做到典型大众化、有效化。
1.1.2 典型示范的时代性不够鲜明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仅注重思想的进步和学习的优秀。因此,用传统、古板、守旧、落伍等形象已经不足以成为典型,更何况以此来说服新时代的大学生呢!当今的典型应该能够反映并增强社会主流价值,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 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 典型示范不够大众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归根到底要有可行性,可学性。在1204份问卷中,632名学生认为可能去参加,222名学生不会去参加,可见70%的学生没有认同感,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典型示范的影响力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典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公认,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学校树立典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普通同学和一般集体,但是最终还要归宿于大众。所谓的“超人”“超级英雄”虽然感人,但不够平民化,人性化,只有共同性才能使典型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典型示范的选树机制不健全
1.2.1 典型示范的选择标准单一
不论是标兵的评比,还是奖学金的评选,都是相近的内容——选取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个同学一人获得几个奖项,而一些学习没有足够优秀,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却没有机会成为典型。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选准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心理。学校应该不仅仅单一地以学习为选准,而是针对各个方面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1.2.2 典型示范的后续培养不到位
学校选取一个典型之后,会举行颁奖仪式告之全校,但是忽略了之后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典型教育作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典型不是自然成长的,需要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成为一个长久的典型,时刻激励着大学生。然而现在典型只是昙花一现,众多典型在树立之初备受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典型逐步落伍,丧失了典型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应该给予典型一个后续的培养,经常进行后续发展活动,让大学生时刻关注着他们,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选取典型的实际意义。
1.2.3 典型示范的选取不够民主
典型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是学生的楷模,树立的典型首先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而大部分的典型都是学校在学生申报材料中选举出来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发动“大众评审团”,让学生参加选举典型的投票活动,杜绝有关人员内定的情况发生,选出让学生认可、学校满意的典型,从而增强典型的引导作用。
1.3 典型示范的推广宣传不到位
1.3.1 典型示范的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新意
目前对于典型的宣传方法过于传统,25.7%通过学校活动,16.7 %听周围学生说,52.5%的学生通过海报宣传,广播,网络等渠道。然而海报形式宣传地点局限在校园中心,学生上课、下课匆匆路过,很少会驻足,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对于新兴的宣传传媒应用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既没有时效性,也缺乏广泛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媒介,手机是接收信息的最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好网络宣传牌,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典型的事例,也可以在细微处将典型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通过微信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典型。
1.3.2 典型示范缺少传承性
“香港小姐”比赛是一种美的典型,她们在任职的一年内要担负使命前赴各地宣传香港的形象并实践香港小姐服务社会的使命,不停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且把美传承下去。与之相比,我们的典型却没有相应长期的宣传,只是一时地受人追捧,之后就被人遗忘,这些优良品质没有感染给更多的人,没有传承下来,着实是一种可惜。所以,树立典型之后,要相应地做一定的宣传,把典型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典型”把优点传承下去。
1.3.3 典型示范的互动性不突出
在“您是否接受过典型示范的大学生的帮助”调查中,66.3%学生没有得到过帮助,21.6%学生偶尔会请他们帮助,12.1%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典型被树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活动,不能够担负责任,主动发挥典型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于典型仅仅了解大致的模型,而众多的模型很难形成一个有利的整体形象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角色和情境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触到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可能真正地被感染,被吸引。因此,典型应该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向典范学习。
2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2.1 主体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西方资本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会有一些特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
2.1.1 自我化倾向
由于现代的家庭格局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多,付出的感情较少,使得他们比较自我,从而造成现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的利益和感受,认为我就是我,无需效仿别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走自己设计的路。这种习惯就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所以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典型示范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2.1.2 功利化倾向
在经济尚不发达,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生存的角度、经济的角度,却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意义和价值,教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改善人的物质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化现象,导致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从而典型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落实较为迟滞。
2.2 客体因素
2.2.1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针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也没有强化校内先进典型、营造学习示范的氛围。在典型示范上,从选择典型,培养典型到树立典型的每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机制,缺少有效的多方合作,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偶有实践,也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效果。
篇10
一、以尊重去贴近学生
事例一:毕业在即,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忙碌着,与找工作的同学一样,小朱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幸运的与一家非常不错的单位签了协议,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此时此刻,小朱的心里却掀起了别样的涟漪。
现在看来乐观积极、阳光向上的小朱是一名大三的专科学生。大一刚入校那会,小朱性格孤僻古怪,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和同学的关系处的也不好,重要的是他还有着“不太光彩”的过去。刚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同学们有了电脑,他也想有一台。周末的一天,对面宿舍的同学出去买饭了,宿舍正好没有人,看到对面的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正好在床上放着,他想这不是个天赐的好机会吗,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我要把这个电脑拿过来然后卖掉,再去买一台二手的电脑,这样大家就不知道了。可是就在此时,同宿舍的有个同学身体不舒服跟老师请了假回到了宿舍。顿时,小朱的脸一下变的通红,包的拉链还没来得及拉呢,同学说:你什么时候买了电脑了?咦,上边的流川枫(动画片中的篮球明星)头像怎么跟李明的一样啊?此时此刻,小朱无言以对了,断断续续的说:奥,奥,是吗?这样一来,小朱只好将电脑送回了对面宿舍。在小朱的恳求下,同学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同学,而是将事情告诉了自己的辅导员。
分析与对策:这件事情里面,显而易见的是小朱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他的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他的同学看到后没有把这件事广而告之,只跟自己的辅导员说明情况,并且希望老师好好的教育引导这个学生从而来帮助他,让老师来做他的思想工作是正确的。
这件事情里面,小朱的父母没有固定收入,身体也不是很好,能供应他读大学也是跟亲戚朋友借的钱,希望通过读大学来改变他的命运,可是小朱看着同学们都比自己条件好,越来越自卑,不愿和别人沟通,变得越来越孤僻,看着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电脑,他也想有一台,欲望使他作了错事。沟通之后,小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发现这件事情的同学也跟老师和小朱保证自己不会跟任何人说,还说:人都会犯错,我相信小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会改变过来的,其实我们都想和你成为朋友的。看到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包容,心里一下释然了,正视了自己的问题,再也没有犯过此类错误,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他要为了老师、同学的尊重和宽容努力奋斗,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疑,这种“以尊重去贴近”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得一个犯错的学生有了改过的机会,让他走上了正途,成为了有用的人才。
二、以真情去感化学生
实例二:班级中总是会存在一些个不和谐的“音符”,不但是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的同学。现在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小毛是出了名的调皮生,平时逃课,即使到了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课,竟是小动作,不是招惹其他的同学,就是玩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生活中,宿舍内的卫生从来不打扫,被子都很少叠,可以说是劣迹斑斑,听其言观其行都让老师头痛,但是,难道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放弃他吗?任其堕落下去吗?
分析与对策:多年的学生工作使我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积累了些许的经验。记得管建刚老师在他的《一线教师》里所说过的一句话:“人是需要温暖和温度的。一个问候,一 个抚摸,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滋润师生彼此的心灵。”作为辅导员,要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自己的细心去洞察学生的言行,而不是将他抛弃。
实质上,当学生考入大学之后,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或是舍弃了刚迈进大学校门时的抱负和理想而逐渐懒惰下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热爱学生,当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时也及时给与肯定,告知他们:你们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社会、塑造和成就自己。如果需要,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相互配合,对学生有所肯定,在学生管理中要“含有期待”,对学生有爱,贯穿在点滴中去。播种真心,收获真情,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三、用榜样去激励学生
实例四:大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突然成绩一塌糊涂,觉得失去了前进动力,觉得前途一片迷茫,精神颓废对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兴趣。
分析与对策: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他、感召他。
榜样是一中力量,是催人奋进的能量,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有精神榜样和现实榜样两种,现实的榜样是可以看得见的,可以模仿的,也是现实的,而身边的长辈、老师、朋友,这些和自己很熟悉的人如果能够作为榜样,作用肯定是很大的。以榜样为目标,勇于向前,激起同学们的热情和激情,携手创造美好明天。
四、用反例去警醒学生
实例五:一次,辅导员被学生处的老师喊了去,一进门,看到自己的一个学生和另外的一个不认识的男孩站在里面,马上问学生处的老师,说:怎么了?学生在这儿有什么事吗?学生处的老师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了,说:他们在餐厅搂搂抱抱太不文明了,因此我把他们喊来了,可是他们还不服气,说什么为什么只管我,还有其他人也这样呢……
篇11
当前新疆农村基础教育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即“教育经费短缺、合格双语教师严重不足”,集中表现为教育质量不高、师资流失严重等特征,双语师资缺口尤其严重。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较强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新模式,既是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为服务新疆农村基础教育而采取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其目的是从根本上长期、稳定地解决新疆基础教育中最棘手、也是最难解决的合格“双语师资”问题。
本文以新疆教育学院参加“实习支教”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赴和田地区进行“实习支教”整一年度的成功范例为主要考察基地,以实习支教生的实践性知识生成为切入点,来探讨师范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
二、实习支教实践情况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笔者担任新疆教育学院实习支教带队教师,分别在冬、夏两个学期共带领198名不同专业师范生,在和田地区洛浦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在此期间,笔者多次先后走访受援地6个乡镇、1县教育行政部门,45所中心小学及分校,深入中小学和实习支教学生中间,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我校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了跟踪式考察调研。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健康发展。
新华网有一则报道,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介绍,新疆“高校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自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9月全面推开。每年春、秋学期,都有数千名大学生前往新疆基层学校实习支教,既缓解了各地师资不足问题,又锻炼了高校学生能力。根据近年来的实践效果,自今年秋季开始,新疆将扩大实习支教规模,每年将有万名以上大学生“智援”基层。从2011年起,力争使每学期大学生实习支教人数保持在6000人,每年达到12000人。
自治区教育部门表示,新疆提出2015年基本实现“双语”教学全面覆盖的总体目标,大学生目前的实习支教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双语”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鉴于这一现状,新疆自今年起进一步扩大了实习支教的规模和范围。
实习支教模式和途径探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昌吉学院等新疆多个高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 分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苏,克州等地区开展实习支教活动,自2006年9月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以来,通过有效组织和积极践行,实习效果显著,深受当地领导、师生和家长的好评。新疆教育学院实习支教工作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努力提高为基础教育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拉开了实习支教工作的探索阶段。实习支教工作不仅推动了基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了当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出新的模式和途径:
第一,党委重视、深入调研,认真做好实习支教指导工作。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自治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实习支教工作扎实推进。专门指派教师驻点指导,发现问题,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基层学校沟通,及时解决。注重支教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支教工作,制定了多项管理办法,确保支教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管理。
第三,拓展宣传渠道和方式,社会效应不断扩大。自2006年以来连续多年组织实习支教学生工作汇报会,与会学生和老师累计近万人;进行实习支教图片展,展出图片近200幅;举行“实习支教工作表彰大会”,表彰学生和老师400余人;编辑实习支教周记集,教案集;出版实习支教画册。为进一步扩大实习支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在自治区教育网,各高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了实习支教网页,录制了实习支教宣传片。
三、取得的成绩与效果反馈
1.通过如上多方面的努力,实习支教工作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实习支教有效推动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尤其在教学环节上,师范生备课、说课、讲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实习支教,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能学以致用,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锻炼,实习支教生在多方面有了进步,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会了自我管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对当地教育的影响:85.9%的实习支教生认为实习支教对当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48.9%的实习支教生认为实习支教推动了当地“双语”教学工作;47.5%的实习支教生认为实习支教给当地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28.4%的人认为实习支教调动了当地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实习支教工作也为大学生了解南疆,认识南疆,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3.此外,取得了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实现了政府满意、实习学校满意、实习支教学生满意,取得了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不仅推动了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培养质量,加强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联系,提高了服务农村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同时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开齐了音、体、美、英语等过去难以开设的规定课程,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许多农村教师得到了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受到了农村中小学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此外,实习支教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激发了服务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研显示,实习支教学生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多了,去图书馆的多了,选修教育技能课的多了,就业签约率高了。不少实习支教学生毕业时主动到农村任教。
四、实习支教实践后思考
为了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实习支教任务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找到一条更又利于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实习支教工作的科学道路,为整个实习支教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在此提几点建议:
1.加强对实习支教生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建立有效的实习指导制度切实加强对实习支教生教学指导工作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逐步建立由高校、受援地中小学教研机构和受援学校共同组建的实习支教生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共同承担对实习支教生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
2.需要继续加强学生教学教法的训练,提高其把握学生和掌控课堂的能力。继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养和积累。加强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各类团结教育。
3.应认真审视实习支教学段与专业对口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实习支教生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中存在学科、学段不对口的缺憾。势必带来师范生实习支教与预期的效果出现差距,这自然影响实习支教的效果。
4.加强实习支教工作的阶段性跟踪,考核评定体系,将实习支教的研究环节注入实习支教工作的始终。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78-03
[作者简介]邢硕(1984―)男,山东商河人,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教师。
新疆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在2006年由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率先开展,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点师范类院校,肩负着为自治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也是自治区实习支教任务院校之一,在解决农村师资力量短缺及双语教师置换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成功建设了一批较成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
一、实习支教取得的成绩及现状
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进入第10个年头,共向南北疆偏远地区派送实习支教学生一万余名,所涉及的地区有: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塔城地区、吐鲁番市、昌吉市、乌鲁木齐县、乌苏市、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等,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为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学生在实习支教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和生活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实习支教取得的成绩如下:
第一,缓解了农村基层教育师资力量的紧缺并且为农村基层现有师资的培训周转提供了机会。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乡镇乃至村级校舍纷纷建起,但教师队伍的建设脚步远远未跟上,很多农村基础学校师资严重缺乏,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名教师包班上课的现象,更不用说拥有合格的双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育在农村的推广举步维艰,双语教学的质量可想而知,而大学生的实习支教极大地缓解了这一困难,一方面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让各乡镇学校腾出手来对现有师资开展培训。
第二,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习支教工作开展的这些年来,新疆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部门多次合作,逐渐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教育实习基地,如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和田地区策勒县、巴州地区和静县等多个支教点,前往较为成熟的支教点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实习支教生活,并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三,促进了民族团结,为各民族间沟通交流创造了契机。我们依靠实习支教这一契机让各民族的教师和学生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让实习支教师生融入各支教点的生活中,不分民族地交融在一起。长远来看,实习支教是一项有益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举措。
第四,增强了毕业生前往乡镇学校就业的意向,增加了毕业生考取特岗教师的机会。毕业生通过实习支教后,了解了国家对乡镇学校教育的政策,感受到了乡镇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认识到了乡镇的真实情况,部分毕业生改变了起初留在城市工作的意图,愿意去自己支教过的学校考取特岗教师,这样也拓宽了师范生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工作运行模式如下:首先由自治区教育厅安排受援地区,并将财政经费拨发给本校,然后由本校组织安排实习支教的人数且制定规划,并与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联系,各地方教育机关上报所需人数计划,最后由本校制订实习支教生分配计划并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支教各项具体工作。前往各支教地点后,由本校派遣指导教师并与地方受援学校合力监管实习支教生的工作和生活。这样的运行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给参加实习支教的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各支教点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稳定的并且受信任的实习支教点没有很好地巩固,并且尚未达到较高比例。首先,现阶段的实习支教工作中,未形成一套对基本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对实习支教工作具体的、量化的统一管理模式,各支教点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这就会使在生活上受到冷落以及在工作上碰壁的实习支教生的热情和信心大打折扣,从而对整个实习支教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同地区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乡镇学校的条件也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各个支教学校对实习支教学生的重视程度、管理模式以及指导方法大不相同。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尽力克服生活和物质上的困难,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当地学校的重视和关心,学生纷纷表示,在刚到支教点时大家会议论各自的生活和物质条件,但不久之后大家更在乎的是支教点教师对生活上所存在问题的关注以及工作上的指导。由此可见,真正影响学生工作积极性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模式上的基本统一。其次,对已合作成功的实习支教点未能做好梳理工作,在来年的实习支教学生分配中还是由地方教育部门主导,本校不能准确的挑选出已合作成功的实习点,对已有实习点的巩固工作不理想,从而没能让理想的实习支教点得到巩固以及有计划逐步提升其在所有实习支教点中的比例。
第二,实习支教指导教师选派机制不成熟,教师参加实习支教工作意愿不高,学校督促力度不够以及激励方法不当,从而导致缺乏优秀的指导教师。随着这些年实习支教工作的陆续进行,有些教师已被三次以上选派为指导教师,而有些教师尚未被选派过,加上地方乡镇生活条件的限制、教师自身家庭的制约、学院工作上的困难以及个别人投机的心理等,使得指导教师选派工作未能合理有序的开展,暴露出了学校对指导教师选派机制以及督促方法的种种问题。
第三,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合理的激励措施。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前去实习支教是因为教育部门的政策规定,而非充满热情的投入实习支教工作中,同时有关部门未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实习支教生主观意愿下降,实习支教效果也不理想。
第四,实习支教学生编队方式单一,没有将各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合理分配,导致前往支教点后,跨学科、跨专业授课较为普遍。现阶段的实习支教生主要以班级方式编队分配,到了支教点后,往往也是学校里缺什么课支教生就当哪一科的教师,个别地方还存在一个教师包班授课的现象,使得实习生所使用知识和在学校学习和训练的知识脱节,未能很好地达到实习的目的。
三、实习支教模式的改革创新
种种问题暴露出现阶段实习支教工作在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关部门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第一,以协议的形式确定各方权责,逐步积累稳定和成熟的支教点,从而确保实习支教工作的效果。虽然现今利用行政手段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建立起众多的实习基地,但会使我们的选择权大大降低,从而产生大量的问题。良好的合作要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各方应制定协议书,明确列出各自权责,例如:支教点应至少有多少人的接纳能力、应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必须有当地学校的一名教师指导、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各类前期引导、支教生至少上多少专业课、最多上多少课等。同时建立支教点白名单及黑名单,具有良好合作能力的支教点列入白名单,逐步积累和稳固,使这类支教点的比例逐步提高;将个别不能尽职尽责的支教点列入黑名单,减少合作。在发展新的支教点时,应做前期调研,排除无接纳能力的支教点。
第二,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更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改革指导教师选拔方法。在达到建立成熟稳定的支教点的前提后,学校及各地方教育部门首先应为指导教师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改善指导教师住宿条件,提高指导教师工作意愿。其次,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完善选派指导教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将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经历作为职称评选、评优、竞聘等参选的硬性条件,同时合理增加指导教师补贴,并建立指导教师休假制度,从而保障指导教师的合理权益,让指导教师的发展与实习支教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指导教师自愿报名的理想状态。再次,改革现有的学院选派指导教师的单一选拔方法,增加全校范围内自愿报名的方法,以使能够挑选出优秀的、充满热情的指导教师。最后,在支教地区当地聘请优秀中小学教师为实习支教指导教师,设立专项补贴保障当地支教教师的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改善指导教师不足的局面。
第三,正确客观地宣传实习支教工作,建立合理的学生激励机制,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保障学生的权益,从而增强学生实习支教的意愿。实习支教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渐渐走入正轨,实习支教点的环境已大大改善,学校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客观认识实习支教工作。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实习支教经历作为学生发展成长的资本,能够切实的与自身前途挂钩。例如,举办各类优秀实习支教评奖活动,优秀实习支教生可享受考研、特岗教师考试等加分政策,毕业后有愿意继续支教的学生有关部门应为其提供机会等,不将支教工作只局限在学校阶段。
第四,改革现有实习支教学生分配编队法,增加小组编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每个实习支教点分配学生人数不得少于5人。笔者认为可借助此文件规定将现有的编队方法基础上增加小组编队法,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5人合理编为一个小组,并与各地区有关部门商定,每个支教点在接纳实习支教生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接纳,即至少有能力接纳一个小组,如有更多需求可接纳两个以上的小组,这样不同专业有机结合的小组编队,在前往支教点后将会更好地发挥效力,也能大大缓解实习生跨专业授课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实习支教工作。
实习支教是适应当今中国师范教育的创新之举,发展时间尚短,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发展中寻求改革,不断完善实习支教工作,从而让其能够更好的服务教育事业,更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13
二实习支教是高师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教育,且理论教育远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缺乏兴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停留在对知识的认知阶段,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外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分析问题,结局问题的能力;部分大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认知与实际行为有较大的反差,知行不一,实践育人效果不佳。而且大学生普遍对农村教育缺乏感情,不愿到贫困农村任教[2]。广大师范生需要通过实习支教了解基层,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我校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明确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是新形势下为农村基层学校补充师资、强化大学生教育实习环节、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
2006年,新疆师范大学根据自治区推进“双语”教学的需要,借鉴内地高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在自治区高校中率先开展实习支教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校先后组织了十二批共计6014名学生和107名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苏、喀什、吐鲁番地区的22个县市的300余所中小学进行实习支教,成为参加新疆实习支教工作的所有区内外高校中派出实习支教学生最多、支教区域最广、受援中小学最多的高等院校。通过有效组织和积极践行,真正做到了大学生面向基层、深入实践、服务社会“三结合”,丰富了实践育人的途径,提升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以实习支教为途径有效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1做好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强化实践育人意识
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是否扎实到位是做好实习支教工作的前提,与疆外高师院校相比,新疆多民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有教学对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实习科目以汉语为主、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大、实习条件更艰苦等特点,所以岗前培训内容的设计上除了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模拟试教、微格教学、课堂管理、远程教育外,还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开设“初级维语”课程,对参加实习支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强化汉语授课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南疆地区双语教学的需要。同时以多种形式进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以及实习支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了《实习支教工作指南》和《实习支教工作生活和安全手册》,邀请实习支教受援地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基层教育经济发展状况,组织有经验的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实习生交流经验和心得。并在每批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举行实习支教为主题的图片展、先进事迹汇报会和表彰会等系列总结活动,目的使后续参加实习支教的师范生认识到新疆特殊的教育区情,能认识实习支教在新疆的重要意义,更能认识到实习支教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磨练意志品格、服务基层教育的良好契机,很多师范生受到鼓舞,主动提出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实习支教。
2注重实习支教过程管理和引导,确保实践育人目的
对初上讲台的实习生来讲,实习支教面临着诸多不适应和挑战,但他们可塑性强、不乏热情,所以实习支教过程的合理组织和对实习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队伍由校内指导教师和驻点指导教师构成,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法老师、辅导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构成,驻点老师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构成,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学、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关心、协调与指导。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在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生活能力、精神境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是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实习支教学生90%以上在师资短缺的乡、镇、村级小学和幼儿园、甚至在只有几个学生的教学点,根据学校的学校需要,一般要承担多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量超过15学时,有的甚至多达25学时,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出现一人承担一个班的全部课程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包班制。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教学需要,很多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课程需要重新学习、搜集资料备课、写教案,经自己内化,再进行课堂教学,实习支教解决了师范生在市区教育实习上讲台机会少的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了解基层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摸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容量,一定程度上学习到了不同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基层特殊的教育、生活环境,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实践舞台。很多学生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参与基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活动。美术学专业的学生给学校办黑板报,开创性地为当地孩子义务培训画画,举行儿童绘画展,让很多孩子萌发了想当画家的理想;音乐专业的学生结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主题节日编排各类节目,让学校的此类活动空前丰富多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负责了当地学校校园刊物的征稿、编辑、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化学专业的学生主动整理学校经久未用的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化学的神奇和精彩;双语较好的同学义务给当地老师辅导汉语,组织汉语歌曲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字书写大赛、汉语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激发了基层学校少数民族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受到了当地学校的好评。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实习支教学生还兼任了受援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团委、校长办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使实习支教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是生活能力的提高。我校实习支教学生实习学校的各项条件与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需要自己架炉子取暖、从压井里取水、自己动手买菜做饭,有些偏远的乡镇也没有澡堂,买菜也不方便,要等到每个星期的“巴扎天”才能买到,有些地方的水质不是很好,需要加工处理才能饮用,大部分乡镇学校看不上电视,也几乎没有网吧或更没有高级的娱乐场所。另外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列,形成了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尤其南疆地区,春季多大风、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夏季高温干燥;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对不适应此类气候的实习支教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感染鼻炎、支气管炎、皮肤病等。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实习支教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挑战,要经受严寒、风沙天气和寂寞的考验和挑战,大多数学生面对上述艰苦条件,在实习支教初期都不适应。但随着实习支教生活的不断深入,学生们逐渐地开始主动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经历:第一次从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炉子、第一次买菜做饭等等。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后,他们的生活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是精神境界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的关注甚少,对落后贫困地区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活使大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区基层的经济社会条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生活条件的磨练下,同学们重新审视了自我,懂得了关爱、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献,体会到了真情和友谊,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他们在当地老师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变得成熟、人格更加完善,尤其与少数民族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热情和朴实,提高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乌鲁木齐“7·5”事件以后产生的心理阴影,切实加深了维护民族团结意识。比如有的学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没有学习文具就自费给孩子们买铅笔和作业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学生午饭只吃馕饼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学生分享,有的看到孩子们汉语水平差就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义务补课,很多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还动员自己身边的同学给实习支教学校的孩子捐衣捐物,还有的同学利用“微博”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给孩子们寄去所需的学习用品……这种发自学生内心的行动是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的最直接表现,这是在学校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学到的东西。
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实习支教过程中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新疆多民族地区特殊的教育区情使实习支教学生不仅面临教学方面的挑战,还面临着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课堂管理策略、学习独立生活、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挑战,由于实习学校师资的严重不足、双语教学水平不足,对实习生的指导严重缺失。实习生遇到各种困难除了远程求助指导教师外,更激发开发自我潜能和智慧的意识,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摸索方法、自行总结规律、自行解决问题,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结束后,实习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3总结实习支教经验,扩大实践育人效果
为了更好地总结实习支教的经验,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实习支教,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激励。每年4月,我校定为“实习支教校园文化活动月”,开展实习支教图片展、汇报会、观摩课、数字故事比赛等系列校园文活动。2006年以来,我校连续六年精心策划了“情暖阿勒泰”、“在那遥远的地方”、“相逢是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用支教感动青春”、“一路支教一路情”实习支教学生工作汇报会,组织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和感受,每次报告会在校内演出3~4场,与会师生累计达到一万余人;连续六年编辑了《金山漫语》、《闪光的青春》、《大漠飞歌》、《绿洲追梦》、《胡杨情思》、《情满昆仑》6本实习支教周记选集并印发给全体实习支教学生,每本周记都记录了实习支教学生的真情实感;出版了实习支教画册《青春飞扬》;录制了实习支教电视宣传片《青春的足音》;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实习支教专题网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结合自治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支教老师来了》作为新疆各高校唯一入选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剧目,并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校园戏剧之星”和“优秀组织奖”四项大奖,并在上海和新疆多所高校进行巡演,观众累计近五千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几年,我校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宣传实习支教生活,美术专业连续两年举行“实习支教美术作品展”,我校舞蹈专业师生编排的音乐舞蹈诗歌剧《放飞天山》成为我校实习支教岗前动员的保留剧目。上述所有活动既大大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对所有即将参加实习支教的师生起到了良好的岗前培训作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实习支教的实践育人效果。
4建立实习支教基地,稳固实践育人平台
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服务南疆双语教育,加强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稳固实践育人的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我校在南疆库车县、沙雅县、伽师县、和田县和策勒县建立了五个“实习支教基地”。此类基地的建立对缓解基层师资短缺的现状、实现高校“送培下乡”、支持地方基础教育研究、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从政策、机制、经费等方面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
总之,师范生在实习支教前的全方位培训,实习支教过程中的艰苦磨砺、耳濡目染与亲力亲为,激发了其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和未来人们教师应具备的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广大少数民族师生和群众广泛接触与交流,大大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在“7.5”事件发生后显得尤其重要和宝贵;实习支教返校后开展的一系列的总结汇报活动既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没有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是高校长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试图达到却很难达到的,应当说,实习支教起到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无法企及的作用与效果,是高师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