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自我认知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我认知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自我认知总结

篇1

首先,是团日活动,本学期,我们班跟兄弟班级xxxx支部和xxxx支部一起组织了“文明修身,团结你我”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与会嘉宾是孙紫薇孙老师,此次活动我们就大家最关心的“旷课”问题就行研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老师空间的日志感动大家,用最朴实的交流影响大家,当晚同学出勤率达到90%,我也相信大家在那次团日活动收益不少。就在那次团日活动中,我学到了,我们都不是堕落的孩子,我们只是有些缺乏意志力而已,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埋藏的理想,它们在萌芽……只有用心去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只有真诚的想要帮助他们,他们不会拒我以千里之外,他们会感动,他们懂得理解我的工作并且支持我的工作。

篇2

范文二: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公司同步发展。

范文三:

本人工作认真、热忱,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好,合作精神佳。本着集思广益,不断进取为原则。为自己及集体努力工作,为末来创造更多的才富而不楔奋斗。

个人性格特点:自信、乐观、诚恳、稳重。

本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善于与人沟通有团队精神.我非常想得到一个能够发挥我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工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本人性格:为人踏实,忠厚

篇3

四、人本意识不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人事编制工作的灵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本人在工作并未真正体现这一个点。“以人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认真加以研究,从而去握人的本质特点和个性特征,正确看待人才、公正评价人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借助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打算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加强学习。在学习途径上,要向书本学、向班子成员学、向同志学、向服务对象学。在学习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党方针政策。要把读“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结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在学习方法上,要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

二、相互配合。人事编制工作就是要围绕重点抓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各项工作都能既突出重点又力求全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今后,无论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对全局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要擅于抽丝剥茧,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公务员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就像三个轮子,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是四大版块.我决心在转动的轮子中当好一个螺丝钉,为版块添彩.

篇4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一种重要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都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加大,单位人力资源投入产生的效益和产出越来越小。所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要将人员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既能够确保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又能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某国有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是国内首家具有“A+H”股两个融资平台的上市农机企业,由30多家专业厂和全资、控股子公司组成,是集农业机械、动力机械、零部件装备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国有农机企业。A公司作为国内农机行业的排头兵,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市场的起伏波动非常大,生产淡旺季较为显著,人力资源的“财富作用”或“包袱现象”时常发生着变化,所以,如何合理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劳动效率,一直都是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寻求突破的课题。

一、人员总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影响,A公司缺乏自主进行人员总量管控意识,人员总量调控方式方法落后,导致企业劳动效率不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 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意识薄弱

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生产组织部门普遍缺乏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意识,以事为重心、为人找位、为事配人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生产旺季时,单纯依靠增加人员依然是解决产能不足、满足市场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 新增人员数量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生产旺季时,用人单位、生产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简单根据产量增加的比例确定新增人员数量,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相关劳动经济指标测算和对比分析,导致由于人工成本增长失控,企业经济效益增幅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由于新增人工成本远远超过新增实物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反而导致企业产生亏损的极端现象出现。

(三) 员工未能做到动态管理,退出通道不畅

由于员工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导致A公司员工数量增速较快,企业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生产淡季时,大量人员被安排轮休,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部分岗位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其他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二、 构建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方法措施

针对人员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A公司从2012年年初就着手建立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一)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012年年初,A公司在人力资源系统创新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来开展,将劳动经济指标持续优化改善作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标准。这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对人员总量控制的传统理念和意识,也为构建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 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

A公司在对比分析各用工单位近3年来(2009—2011年)平均从业人员总量与实物劳动量、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数据的基础上,寻找指标数据和人员总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再结合当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和人均工资增长等因素,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指导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年度人员总量计划,有序开展月度的人员总量自我调控[1]。同时,根据测算结果,A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提出了人员总量控制目标:主要产品实物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小于1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原则上不增长;在满足满负荷工作条件下,增幅在10%(含10%)—2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增幅小于3%;增幅大于20%(含2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增幅不超过实物量增幅的15%—20%;主要产品实物量对比上年同期减少的单位,从业人员总量减控比例不低于主要产品实物量减少比例的30%—50%。

(三)运用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法测算新增人员,确定用工方式

生产旺季因任务量增加,现有人员无法满足而需新增人员时,我们指导用工单位运用对比投入产出分析,开展人员总量自我调控。通过对比分析3年来基本生产人数、实物劳动量、实物劳动生产率、劳动分配率,计划新增人数、预计新增人工成本和新增经济效益等指标,参考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确定需求人数,对比分析使用正式用工、劳务派遣人员和技校顶岗实习生之间的人工成本差异,以便科学确定新增人数、使用期限和用工类型,将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例如,某单位接到一笔生产订单,经过投入产出测算,需新增N个人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时,他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能要多少人就要多少人,而是把人员总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要适时开展新增人员需求计划准确性和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单位,要及时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四) 明确人均工资增长目标要求

A公司在推进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人均工资增长目标的要求,确保了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有效实施。要想实现人均工资增长目标,就必须增加工资总额或控制人员总量,当出现企业经济效益无增幅或经济效益下滑而没有增量工资时,就必须依靠人员总量控制来实现人均工资增长的目标。同时将人均工资增长目标与单位经营层年薪挂钩考核,单位人均工资无增长时经营层年薪不得增长,经营层年薪增长幅度不得高于单位人均工资增长幅度,极大的增强了单位经营层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控制人员总量的积极性。

(五) 盘活内部人力资源潜力

生产旺季时,用工单位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增加人力资源,而是在盘活内部现有人员存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内部和单位之间的人力资源余缺调剂,安排非一线人员和待岗人员充实到生产岗位或辅助岗位顶岗操作,充分挖掘内部人员潜能,有效控制人员总量增长。

(六) 积极开展淡季人力资源培训

在生产淡季,积极策划组织开展各项专题培训,特别是要将技能人员的培训与符岗符级、职业技能等级等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大工种、宽作业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通过技能和素质提升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生产旺季储备高效的人力资源。

(七) 通过绩效考核实施员工素质调整

完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绩效考评加大员工素质调整力度,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及时安排转岗或进行培训,经过调整岗位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通过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开展员工素质调整,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员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结构的优化。

(八) 科学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加强与产品工艺、设备管理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将人员总量与设备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流程优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合理调控人员总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加强与生产部门的联系,综合考虑动能费用、人工成本、人员休息休假等因素,将“集中生产、集中休息”与“均衡生产”两种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安排班次,科学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九)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开展人员总量控制,并不是说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才的引进,而是要在公司经营业务和战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成熟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解决公司在管理、技术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提升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加大对重点本科院校和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做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十) 建立劳务派遣人员常态转招机制

劳务派遣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劳务派遣人员和企业合同制员工同岗同工同酬的同时,建立劳务派遣人员常态转招机制,每年进行1—2批次的劳务派遣人员转招工作,对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过硬、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任职资格等符合企业转招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转招为企业的合同制员工,既增强劳务派遣人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稳定了员工队伍、优化了技能人员结构,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同时也符合国家将于今年7月1日执行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对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要求[2]。

三、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取得的效果

1.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制定了科学的人力资源总量预测模型和确定新增人员数量的方法,为实施人员总量调控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2.通过建立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引导用工单位自主开展人员总量控制,增强了单位规范人员总量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3.通过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极大的减少了人力资源浪费,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经济性用人的要求。2012年,A公司平均从业人员总量较上年同比下降4%,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了7%,在全年工资总额增长不足3%的情况下,员工平均工资增长了8%,为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4.2012年,通过建立劳务用工常态转招机制,累计转招了劳务用工170余人,增强了劳务用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降低了高素质技能人员的流失和企业劳务用工风险,进一步健全了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四、总结

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核心要点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和经济性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劳动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开展多样化的人员总量控制,有效提升企业人员总量管理水平、优化员工结构,在为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提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的同时,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员工收入水平,实现人均收入与企业效益增长相匹配,确保了十报告中关于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目标要求。

篇5

(一)疫情防控方面。疫情防控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顾自己、不顾全局,尤其是近期,随着防控等级的下降,滋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控工作按部就班、流于形式,执行过程中打折扣,政治觉悟不够,没有很好的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比如很简单的公司要求每日上报体温制度,就没有很好的执行。

(二)“双三基”建设。三基建设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党建工作上,重视程度不够,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

(三)工作作风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航班量大量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也相应减少,但是个人也从工作中出现松懈思想,工作作风不够严谨,只想着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缺乏前瞻意识。

二、整改措施

篇6

一、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 H. Flavell)于1976年在他的《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根据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在自身认知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解悟和反思,是自我意识在认识活动中的体现,是认知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

二、元认知理论对声乐学习的意义

在声乐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这时培养元认知意识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增强自身的元认知意识,才能有效自觉或不自觉渗透元认知要素于声乐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声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人的认识结构中,元认知是最主要、最高级、最核心的决定性成分,它是认知活动中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行监控和调节的最高层次的控制过程。元认知作为一种对认知的认知,在个人的所有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在自身认知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针对声乐学习的特点把它们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进行运用,使之成为提高声乐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声乐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声乐学习中展开基于元认知的的基本方法及策略

(一)声乐学习中元认知体验、认知监控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的任一时刻,它所经历的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繁可简。元认知体验最有可能发生在思维活动水平较高的状况下。例如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和收获,都可能伴随着成功的喜悦;而遇到暂时无法逾越困难时,则可能感到困惑和沮丧。在音乐表演技能的学习中,一般来说,上述这类情绪体验会一直持续到整个认知过程的结束。

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元认知知识不但有助于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活动进行自觉的监控,指导人们有效地选择、评价、修正和放弃认知的任务和策略;而且它也能引起有关自身目的相应的各种元认知体验。通过各种元认知体验,人们可以补充、删除或修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个体认知结构中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声乐学习的特点决定学习者必须经常自我反省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特别需要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作出及时总结,即自我反省。

声乐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用于歌唱的“乐器”是自身的声带,即使人对自身的生理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声带也不能完全受人的意愿所支配,尤其是用于歌唱的声音,不是用脑子想明白就能做到,这也是声乐学习的不易之处。对教师正确声音示范的模仿,是声乐学习常用的方法。声音的发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需要声带与有关生理器官进行有机的配合才能获得。教师示范的用意,是告诉学生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学生只有对教师正确示范的声音反复听取、反复模仿,才能形成固定的声音感应和反映。模仿性的学习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进行掌握和控制的过程。实践之后的认识、再认识过程,就是个体元认知的积极自我总结、自我反省的过程。

有些声乐学习者歌唱的热情非常高、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演唱的过程没有任何心理意和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声乐学习者对演唱过程的积极自我总结、自我反省,是声乐学习进步的导航器。要善于分析“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总结、反省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总结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认识自己的声音,还要揣摩别人的声音,反省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自我观察,才能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例如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要精准演绎“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乐句,演唱者的眼神视线一定要开阔,好象看到白云在飘、马儿在动。那怎样的眼神视线是开阔的?演唱者必须有明确意识,在演唱过程中还要及时自我反省,使演唱能完全进入白云飘、马儿跑的情景,让草原无限美丽风光的画面通过声音、眼神、手势等音乐语言完整地传递给观众。演唱结束后,演唱者还要对整个演唱过程进行总结,以备再次演唱时能继续发扬优点,进一步改善存在问题。

(三)声乐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自我监控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带着自主的理念去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懂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何获得帮助,能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能反思学习欠佳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不仅可以促进声乐学习,而且可以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激发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声乐学习较一般的知识性的学习而言,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并非追求结果的一致性,而是立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声乐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演唱中的优点和某些不足,从而选择最利于自身进步的学习方式,获得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元认知的这种自我认识监控,才使个体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得到个性化的结果,闪耀出个性的光芒。例如不同的学生演唱同一首歌曲时,其声音色彩、情感处理等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声乐课堂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论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就是找不到应有的歌唱感觉,导致老师着急、失去耐心,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声乐课无疾而终。结合元认知的自我监控原则,声乐学习者应有效地选择老师传递的重要、恰当的信息加以注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的咬字要保持高位置,字头清晰、声音圆润,其中高位置和字头清晰是注意的重点,而不是要去注意歌词唱的内容、要摆什么形体动作等。有些教师会增高或降低声音,来表明要说的关键信息,有些教师可能使用手势,眼神、形体动作等方式去重复表达同样的信息,学习者要从中引起高度注意,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以便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四)声乐的学习和实践是不断自我调节的过程

声乐学习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如果没有自我声音美的展示,声乐学习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增长,随着个人演唱能力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无论是表演技能的发展或是综合艺术能力的全面提高,都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

声乐课堂是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的,各种形式的声乐观摩、声乐大课上的演唱示范、声乐教学汇报演出、各种开放的中小型卡拉OK表演等,学习者根据实况的录音、录象进行分析,可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进一步调节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如改变学习方法、调整学习预期、控制注意力等。经过监控调节后,如果在实践中效果有所提升,这种学习行为就会延续,反之,新的调整计划又将重新开始。不断实践和不断调节是声乐学习的最大特点。

四、结语

声乐学习有着自身的诸多特点,较其他学科而言,它的学习更需要元认知的涉入,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依样画葫芦”,既不能保障具备正确的评价他人的能力,也看不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不具备自身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也不会根据自己发现的方方面面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不会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产生的足够的内驱力。元认知作为对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在声乐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就必须将元认知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他它们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进行运用,这样它才能促进学习,使之成为提高声乐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及策略。 参考文献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创新为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2011SJD880062)和201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与探索”(项目编号:JG00511J8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84-02

随着创新知识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以元认知为出发点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一、元认知的概念、特点及培养方法

1.元认知的概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是指人类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的产物,它具体指能使认识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这种操作和能力包含在所有的人类认知活动中,如信息的获得、理解、验证等过程中无不包含认知的成分,计划的制订、执行、可行性评价及修改等认识过程也包含了认知的成分,对输入信息的识别、注意、编码、贮存和提取同样蕴含着认知成分。“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在《认知发展》中将元认知明确定义为:元认知即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的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选择有效认知策略来指导、调节自身认知或认识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识或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其他学者对元认知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H.Roediger等人指出,元认知是指个体知道如何使用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能力。C.Wortman等人认为,元认知是指反映个体监控自己思想的能力。我国心理学家及学者也对元认知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汪玲等在总结概括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元认知的实质进行了探索,指出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

2.元认知的特点。关于元认知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回答,但对元认知实质的认知大体相同,即元认知是以认知活动本身为对象的一种认知现象,这也是元认知最根本的特征。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以监测和控制这两种基本活动为特征的活动过程。监测是指个体获得认知活动的进程、状态、效果等信息的过程;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活动作出计划、反馈、调整的过程。这种观点目前是普遍被大家接受的一种观点。大学生元认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元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第二,大学生对元认知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与其元认知监测和控制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第三,大学生元认知能力与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有很高的相关性。第四,元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以提高。

3.元认知的培养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水平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获得: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而自发地获得;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三是通过专门训练获得。显然,对于现有的教育模式来说,第一种是学生自身的提高,教育本身并无作为;第二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值得提倡;第三种虽然最为有效,但受现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普遍推广。由此,笔者认为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这一具体教育过程中进行元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训练需要三种途径相结合,互为补充,才是目前最为现实、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科学意识和批判精神,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每种能力使用频度和重要性不一样,排序结果是: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是在现有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上,通过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而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排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演绎、归纳、判断、类比、假说等方法是科学发现、理论形成、科学验证等过程中所必备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它贯穿科学活动的全过程;良好的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基本素养,有助于高效地管理文献和发现知识;实践能力是检验科技创新成效必不可少的过程和手段;语言处理能力是表现科技创新的最佳方式,科学研究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将研究成果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难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方案―申请立项―实践论证―得出结论―撰写报告―结题答辩”等步骤。这些步骤是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两种基本活动而实现的,即大学生自身获得对科技创新过程这一认知活动的进程、状态、效果等信息,同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做出计划、反馈、调整。因此,元认知能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其他构成要素中,它渗透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结合大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强化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元认知研究对于解决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认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策略也是一个元认知的问题。总的来说,进入大学阶段的大学生的元认知状态都处于中等水平,且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九个维度,其发展度依次为:意识性、计划性、准备性、执行性、方法性、激励性、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

元认知理论把人看成主体,看成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学习者能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直到完成预设的任务。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元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元认知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体针对措施如下:

1.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导大学生适时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科技创新目标,确认不同时段的科技创新对象和科技创新任务,能够更有效地指引自己的科技创新进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目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价值,树立科学研究的目标,坚定科技创新信心,端正科技创新态度,从而帮助和指导学生转变科技创新观念,使大学生愿意科技创新、乐于科技创新。

2.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和监控是大学生激励自我主动学习、善于创新、勤于研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克服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障碍的过程。作为教师的重要责任,首先,要帮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基础和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适时变更和确立科技创新目标;其次,要帮助他们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中,选择达到科技创新目标的最适当的手段;再次,帮助他们善于评价和反思科技创新目标的达成情况,并采取高效的调控措施;最后,帮助他们总结自己达到科技创新目标的成功方法和手段,并提出新的展望和目标。

3.通过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科技创新准备和总结习惯。大学生需要做好科技创新前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技能准备与心理准备。学校要提供环境、平台、师资的有效支撑,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于相应的知识难点和要点,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再通过引导,养成做科研总结的习惯,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可增强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和思维能力。

4.通过具体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执行力和计划性。执行力,它反映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时,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科技创新任务的具体能力。在具体的科技创新过程中,执行力也体现在如何有效处理与同学和教师的关系上,以及在科技创新进程中的情绪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及坚持性上。计划性则反映了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目标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和时间安排的情况。只有计划好自己的科技创新进程和时间安排,才能合理有效地保证补救性、准备性、总结性,才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控制性和方法性,才能有效地保障充足科技创新时间和必要的科技创新效果。教师应该合理指导大学生制订一定的、切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有执行保障的科技创新计划,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效能。

[参考文献]

[1]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2]韩蔓莉.元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篇8

调控是英语学习策略指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一定理解感知基础上的学生个体自我计划、调整与评价的心理活动。越是多元化策略,越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调控策略指导,能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利于他们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计划安排做起,注重过程调控与结果总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

一、自我预设计划,确定目标

引导学生自我设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在明确一定的学习目标、方向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生成点,能使得他们的预学形成科学体系。引导学生自我预设相应的学习机会,利于学生在主动生成目标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原动力。学生自我预设计划,对合理分层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的“Reading B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中,结合“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就语篇表达主旨、词汇理解识记、语句表达等方面进行预想,帮助他们理清课文的整体感知体系。针对学生在“The different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China”“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in the article”中得到的阅读感知,引导学生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适当的计划安排,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感知目标和方法。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能使得学生在明确相应阅读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觉整理学习思维,帮助他们整体理解感知文本教材。注重任务引导、互动探究、总结反思等方面的预设引导,让他们在主动规划和积极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样板,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感知。

二、自由合作探知,深化体验

让学生成为调控的主角,引导他们在自由合作的过程中主动找出相应的方法,使得他们的理解感知更加丰富和深刻。在指导学生自由合作中,多关注学生的不同,剖析问题及对策,让他们能够根据方法指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对策。借助任务化合作探究活化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探究和尝试机会。例如,模块六Unit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引导中,围绕学生对健康的不同理解,建议学生就“How did you do for your health”和“Do you think the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us”等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能够结合各自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帮助他们深化感知。通过自由化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得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体验,为他们积累知识奠定基础。自由合作探究,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遵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任务指导、互动探究、交流得失等方面进行引导,更能使得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知。

三、自觉总结反思,提升语用

建立在自我总结反思基础上的调控,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运用机会。引导学生自觉总结,让他们在主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思维方法,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起到一定内化促进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利于他们在自觉反思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例如,在模块三的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就“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进行总结,引导他们就“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和“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进行总结,让他们在主动反思的过程中主动查缺补漏,帮助他们修正完善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自觉总结反思,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让他们在主动调整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指导总结反思时,应多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来主动调整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裁量和主动修正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就各自的问题和得失主动修正完善,让他们能在自由化表达中不断丰富认知思维。关注学生总结中的共性问题,帮助他们剖析原因,探析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四、结束语

运用调控策略指导,让学生在主动尝试和积极运用中获得更多自我调整运用的机会,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适应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在主动调整自己学习思维过程中增强学习探究力,有更多的自我调适与运用机会。在调控指导中,突出学习认知预设引导、过程调整完善与总结反思,让学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优化学习策略方法,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二、元学习理论 元学习是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最近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课题。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而元学习则研究人是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学习的。元学习理论相信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人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正因为人有元学习的潜力,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十分可行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方式方法;善于检测达标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一个新的启示:即教师要善于系统地传授地理学习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习自我激励从序言课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认学习地理的价值(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涉及信息量很多的知识就是地理),并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念。

2.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无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偶然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解决问题时,目标不明确,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行为,而不能达到“顿悟”水平。因而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中:哪些是泛泛了解(许多例子和解释性的句子);哪些是必须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气旋、反气旋等);哪些需要记忆(如地名、重要的地理数据等);哪些学会初步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哪些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运用(如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等)。

3.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最恰当的学习方法:(1)对于应该“了解”的知识,应采用“提要”方法去加以筛选和浓缩,使知识更凝炼。如对内蒙古高原一段文字的叙述“提炼”出四个字——坦荡开阔。(2)对于要“理解”的知识,可将它们与自己熟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它们。如太阳高度角与获得热量多少,可和生活中手电筒直射与斜射光的明暗来理解。(3)对于要“记忆”的知识,可以采取一系列“记忆术”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谐音串联法、歌谣口诀法、形象直观记忆法等。(4)为了初步学会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就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并多读图、用图、绘图。(5)为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就要采取各种适当的“纲要法”来组织所学知识,善于前后联系,综合分析。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彰显,其中尤以生源基础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欠佳等最为突出。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 尤其是数学学习困难生(简称数困生) 也大大增加了。 作为工具的数学,学习如果存在障碍,其它学科定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现在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安排,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选择和采用一些学习策略等,数困生往往不能根据学习要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因此,从元认知的角度,分析数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由此可见,元认知是个体以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和想象都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和想象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

二、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1.元认知知识相对缺乏。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基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数优生具有较多的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方面的知识,并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以达到目标。数困生则相反,他们在学习方法方面的知识却比较缺乏,也不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的缺乏致使学习没有目标,多绕弯路,导致学习数学困难。

2.元认知体验相对消极。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的前提。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死套公式、定理,死记方法、技巧,用模仿代替创造,用简单重复过程代替丰富多样的知识发生过程仍被某些教师当作制胜法宝,其结果制约了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享受不到学习快乐。再加上教师对数困生的偏见,批评多,表扬少,致使数困生学习数学时成功体验少,失败体验多。

3.元认知监控不够自觉。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信息加工的过程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懂得如何采取措施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元认知监控是数优生经常使用的认知策略,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监控能力的匮乏导致中等以上难度的数学问题成为数困生不可逾越的障碍。

三、以认知理论为导向的转化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划和安排,提出正确的学习目的。计划和安排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和计划、安排学习时间,预测学习困难以及解决途径等。例如,在学习前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目标。在每堂数学课中,都要让学生明确目的,这不但包括教材内容,更要包括综合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首先应当指导学生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数吗?画张图或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离,能否把它们写下来……让学生明确问题目标,即明确应该达到什么终结状态,然后使学生明确:为了达到问题目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会失败。这样,通过目标的激励和目标强化,学生就能自觉地确定解题目标,订出解题计划,设计解题策略,调节解题进程,也即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2.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调节训练

在学习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学会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学习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强化、维持或中断,修改学习计划,调整学习方法。

(1) 课堂教学,及时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提出自我监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自我监控。通过不断地提问,不断做出及时评价和合理调节,使学生认识到监控的重要性。当然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需要个体的一个内化的过程。最终要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水平。

(2)单元自测,定期评价。教学中我还设计和制定了自我检查评价表,指导学生每单元填写一次,这也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有效方法。自测表可包括以下内容:①是否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②有无学习计划;③本单元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④能否说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⑤能否分清本单元知识与旧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⑥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⑦学习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⑧在自己的学习方法上有何改进;⑨对自己的能力是否更有信心,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满意,等等。通过填写自测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3)加强检验和反思,评价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结束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小结,对他们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引导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训练他们的反思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想象、联想和多反思、回顾。数学问题解决方案正确与否?是否最佳?能否找出另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的迁移?其他同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我借鉴?我如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通过总结、回顾和反思使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反馈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被他人畅所欲言地评价。这样,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自我反省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开发,并且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调整,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通过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学习现状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及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另外,平时还应引导学困生写“反思性数学周记”,对感兴趣的问题,曾有疑惑的问题和学习心得及时总结、反思,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

总之,数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应确立不同目标,且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要进行调控,达到激活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不断改变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提高元认知能力上狠下功夫,让每个学生都能爱学数学。

参考文献:

篇11

一、设疑引导,启迪元认知

有了疑虑才能产生认识冲突,激发认识需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即“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路线前进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处于被动状态,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被动的接收方式,而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应用数学,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将新知识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讲授函数概念,设置如下一些问题:

(1)y=1与y=0x+1是不是“同一个关于x的函数”?

(2)y=1和y=sin2x+cos2x是不是“同一个关于x的函数”?

(3)画出y=1与y=sin2x+cos2x的图像

(4) 请分析函数y=x2,

x∈{-1,0,1}和函数y=│x│,x∈{-1,0,1}是否为相同函数?

(5)通过上述两个具体问题的讨论,谈谈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谈谈函数图像在认识函数中的作用?对照函数概念论述你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设计,呈现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元认知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探索。

二、一题多解,加强元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实现方案,培养学生元认知。如例题2的解答过程:

设a∈R,函数

f(x)=2x3-3(a+2)x2+12ax+4.若f(x)在(-∞,1)上为增函数,求常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先求

f’(x)=6x2-6(a+2)x2+12a≥0即f’(x)=6(x-2)(x-a)≥0。当a≥2时f(x)的增区间为(-∞,2)和(a,+∞),再求出当a

解法二:由f(x)在(-∞,1)上是增函数可得

f’(x)=6x2-6(a+2)x+12a≥0对x∈(-∞,1)恒成立,这样就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使最小值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得a≥1.

解法三:因为f(x) 在(-∞,1)上为增函数,所以只要使得f’(x)在区间(-∞,1)大于0即可,又因为

f’(x)=6x2-6(a+2)x+12a 是一元二次函数,所以当(1)Δ≤0时得a=2,(2)当Δ>0时,即a≠2时,有a+2>1且f’(1)≥0,可得a≥1且a≠2综合(1)、(2)得a≥1。

[点评]: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归纳由函数的单调性求字母范围的基本方法:①已知区间是所求单调区间的子集;②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③一元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让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使我们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元认知。

三、适时渗透,激活元认知

通过激活问题,把原来题目的一湖平静变得波涛汹涌,从而激发学生把问题想得广、想得深。激活解法,核心是在于思维的“多层性”与“创造性”,在于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使思维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厦门六中的杜幼兰老师在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就很好的 演绎了这点。整堂课就由一道题不断渗透,层层深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元认知。

四、重视归纳小结,加强元认知能力提升

Flavell指出,元认知指的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对自身知识体系再认识,是对认识的升华,在此基础上对自身认识能力进行调节和监控。总结的过程中既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巩固,同时,也是自身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所以总结能够加强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总结过程可以包括两个方面:

(1)通过总结实现已有知识体系的系统认识和复习。元认知既然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自身认知能力包括了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即成为了元认知的初级阶段和必经步骤,提高元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的总结和系统化非常重要

(2)通过总结提高对自身知识体系和认知活动的认识。元认知过程终究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总结的过程适当的对自身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反馈和调节,对自身知识体系和知识体系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促使知识体系总结基础上的升华,加强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每章内容学完均安排有小结,小结是一章重要知识的总结。一章内容讲授完,及时小结,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系统化、结构化的高度去把握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更完整、系统。

有位哲人说得好:“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应强化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变“学习数学”为“研究数学”,自觉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2

一、前言

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个时间范围开始,我国学者和专家就对英语的学习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至今为止只是过去了十几个春秋,元认知学习研究在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开始把元认知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外语的重要策略。元认知学习是一种能最大化地将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提高他们本身自主的学习意识,发展他们自身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认识元认知学习策略

西方国家对元认知的研究较早,从1956年塔斯基引入关于元的概念开始,到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佛拉维尔根据元的概念提出了元认知的术语并给元认知下了定义,至此对于元认知理论的研究相继多了起来。从元概念的提出至今为止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元认知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拉维尔对“元认知”所下的定义为:元认知是指作为人的个体,对自身的学习、思维活动所进行的认知、监测和控制的过程,是人类具有的自我认知和调节功能,它的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学习策略是一个整体的学习系统的总称,认知策略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在人类进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认知工作,帮助人们更快地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在认知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规划、监测、控制、评价等方法对语言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不同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认知,而元认知策略就是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它具有协调其他学习策略的功能,对个体产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功能,使学习者产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和内容,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大学英语教师运用元认知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更新教学的理念。在当今的新时期下,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积极主动转变以往“说课”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能力的标准,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确立以学生为英语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互动、合作学习的力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现有的条件和创造更多地条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力首先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元认知学习的对学习者产生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和总结。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教师要参与到规划和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了解,定期对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的调整。

(二)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和元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比较吃力,那么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进行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可以选用联想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和对比记忆等方法加强语言的输入,对自我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整理和记忆。

四、大学教师运用元认知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英语教学措施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所以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制定不同学习步骤以培养这项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课程要求,然后分析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量身制定大学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其次在英语教学进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课堂的学习和讨论,通过掌握学生阅读的实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在阅读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对整节英语课进行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从中学习认知成功的地方和认知不足之处,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反馈模式,为下次的认知活动提供参考。

(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英语写作是最能反映学生总体掌握英语知识的环节,因为英语写作不仅涉及单词的记忆、句子的运用以及语法的知识等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写作问题运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可以将展示实例的方法结合讲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写作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五、结束语

运用元知理论进行指导和应用元认知学习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认知、调节和反馈过程,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不应只是注重“授人以鱼”,还要着重“授人以渔”,所以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时候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监督、控制和反馈,运用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合作的力量,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系效率。

参考文献:

篇13

1.自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反省:我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学习的程度如何?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培养对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自我总结。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我总结的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后。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基点,那么课后的反思就是以“思想方法”为核心,从而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活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当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的规律。

3.自我记录。为了使学生的自我反思内容能保存下来,经常进行回顾、借鉴,可以引导学生把自我反思到的内容,通过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数学反思日记的内容主要有:数学学习过程、收获、体验、困难、提出的问题等。让学生把学习中的体会写下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和内心活动的状态,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同伴的反馈信息影响反思性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决定了学生思考过程中的不完善、不完整。因此,在交流中让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他们的数学反思能力。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吸收来自同伴的反馈信息是直接的、有效的。学生依据同伴的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思考。会有效促进反思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影响反思性学习

1.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学生反馈的条件与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反馈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为他人畅所欲言地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反思习惯。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做到有条理性、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