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33-02
1 问题的提出
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教学思路的显性化过程,有利于教师对课程设计的梳理。在阅读中学教案设计大赛的教案过程中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所编写的教案普遍存在有悖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设计点,对这些错误点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进一步对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集和网络中所出现的教案进行检索分析后发现,这种普遍性存在于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中。对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师编写的教案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中学教案编写的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教师会坚持每次课前编写教案以此来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显性化。教师会编教案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和学期教案审核时。鉴于对教案本身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持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和教案编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种种原因,多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会将其视为备课的必须步骤。缺少教案引导的教学可能会使教学过程发生种种意外,教师偏离教学目标,同时不利于后期教师的自审,阻碍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平常缺少教案编写的锻炼,关键场合(公开课、技能大赛)下,所编写的教案存在很多的教学设计理论上的错误点。
中学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比较统一,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师比例较高。但从收集的具体教案上来看,中学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本身的掌握情况不是很乐观,具体体现在教案中的是设计的不合理和描述性的错误。
3 中学教案常见问题分析
教案中涉及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较多,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教案里出现的概念性错误比较多,并且呈现出知识点上的聚集效应。教案在形式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从收集的教案来看其形式呈现多样化,但教案所涉及的本质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本文把常见的问题汇总为教学设计知识错误点和整体设计不合理两大方面,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和说明。
教学设计知识点错误
1)教材分析环节。在对教材的分析中,有些教案不指明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和所要讲解的章节,只对所要讲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更多的是只说明教材名和课程的章节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做分析和解释。
2)教学目标分析环节。
片段一:教案《写秋抒情――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学会对文字进行分离;学生能够对选定的帧进行翻转,并理解其原理;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
②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Flash的其他功能,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任务去探究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Flash的作用,用该软件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述片段一的教学目标阐述中出现几种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习者[1],“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此教学目标的主语却是教师。“过程与方法”阐述的应该是过程方法类的教学目标,但在很多教案中,编写中不能明确区分过程和结果,易将结果表述为过程。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结果而非过程。
此外,对各教学目标的排序混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教案在对教学目标阐述过程中缺少层次性,没有遵循教学目标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1]。片段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帧翻转”比“认识和使用橡皮擦工具”这一教学目标更具有难度,且对帧翻转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会用橡皮擦工具的前提上的,而片段一对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表述违反了递进原则。
3)学情分析环节。
片段二:教案《我要做策划――数据的简单计算、统计和直观表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具有学会和掌握Excel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对学情的分析中,由于对学情分析的理解不够,常会出现着重阐述同一年龄或群体的共有特征,而忽视具体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忽视对教学前学生所拥有的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及环境的分析,即忽视入门技能和从属技能的分析。上述片段二对学情的分析看似是说出学习者的特征,但并不符合学情分析所要真正阐述的含义,只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特征的概括,没有具体说明教学班级的学生特征,同时对该教学对象没有进行教学前的从属技能分析,即没有分析这些七年级学生对Excel这个软件在教学前是否接触和学习过,以及该学校学生所处的计算机环境如何。
4)教学方法分析环节。
片段三:教案《用数据来说话》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示范模仿、小组合作。
混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是教案中常见的错误点,在具体的教案编写中经常出现两者互相取代。如上述片段三所示,对教学方法的概括中所提到的示范模仿就是一个教学策略而非教学方法。
有些教案的教学设计中会脱离教学内容,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做术语解释。如下片段四所示,对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做了一个简明的解释。教学策略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应用过程会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案编写时应着重解释具体教学时对策略的采用和设计,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术语解释。
5)教学策略分析环节。
片段四:教案《故乡》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实行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三步曲,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放松的情境中学习。
教案中概括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应用的教学策略不相同也是教案中常出现的问题。最易混淆的是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重难点,很多教师在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其本质和区别,导致在教案中发生相互混淆,影响教案的科学性。
以上几种教案编写中常见的错误点的本质原因都是对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提高中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是提高中学教案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整体设计思想不合理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只提出课时所用时间,不对时间进行过程细分;对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前准备和教学后总结所分配的时间过长;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时间不好分配,给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学难点分配时间过多,给简单的教学重点分配时间过少,不易强调出教学重点;分配的时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2)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导入新课时,缺少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所教新课内容进行联想的关键引导语,使得整个课前引导案例与课程脱离,从而没有实际性的引导用途;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没有连贯性,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案例单独存在、没有联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完整连贯,教学缺少层次感;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情况没有做估计和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阐述过于理想化,增加了实际教学时的难度;教学任务和教学的次序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次序,使得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所教学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相应地增加新知识,单纯性地巩固知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引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设置解答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构建。
3)教学总结缺少科学性。教师自己做总结,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性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让学生做总结,教师没有进行总括性的归纳,使得知识的传授缺少聚焦点。
4 总结
教案中出现问题群聚的现象反映的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提高教案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用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的能力[2]。学校在教师正式入职前应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统一培训,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评价和审核教案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小结
教学过程:
分明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了解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自由发言。列举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总结,并对同学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
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
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例一、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一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
”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例二、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
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
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
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05年6月10日12时2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发生火灾,至15时30分大火被扑灭,造成31人死亡,23人轻伤,3人重伤
。
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沙兰镇小学被冲,死亡人数109人,其中学生
105人。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有多少人无故的丧命于这些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我们不能说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万无一失,一点危险都没
有,但是起码能够将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
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
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
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
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
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
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
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
、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
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
“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
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
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
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
),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
,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
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
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
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
(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
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
地面的落差。
(3)
“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
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
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
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
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
.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
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
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
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
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篇3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案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中学英语教案编写普遍存在空洞化,刻板化的倾向
由于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时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教科书或他人的教案,因此他们的教案中必然充斥着教学参考书编写者对课文的权威性解读,或是他人的观点,甚至可能成为教学参考书、教科书和他人教案的翻版,而教师自己对课文的独到见解和发现却往往退居其次甚至了无踪影。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几百个教案网站,而且许多教案网站的点击率还非常高,这无疑说明许多教师对现成教案的依赖,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这些网站上的教案的内容几乎是教参的翻版,而许多教师却还是对之奉若至宝。可以想象,当前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斥着的就是这种无“人”、空洞的教案。
(二)对英语教案的性质、目的认识不清
表现为混淆了写教案和备课的关系。许多教师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他们写教案的时间几乎与备课的时间相等,开始写教案了,就意味着备课开始,教案写完,也就宣告备课结束。其实,备课与写教案是不等同的。备课包括写教案,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部,它只是对备课的部分内容的记录。一个教师能不能上好课,关键在于是不是“备”好了课,而不在于是不是“写”好了教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简单地把两者划上等号,以写教案取代备课,必然导致备课时间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备课的质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案自主化是教案创新的方向
教案,作为旧课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痼疾,亟待广大教师予以突破。英语课程改革在召唤着教案创新,我们认为教案自主化是教案创新的方向。
(一)自主化教案的内涵
教案自主化意味着对传统模式化教案的反思和超越。自主化教案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案,教师对教案的内容,形式享有充分的自,在教案中有他们自己对教材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还应该是一种动态化的教案,避免预设答案,不以教师或某一个人的观点去克制别人的观点,能激发并容纳学生动态性、灵性的思维的产生。在过去指令性课程模式下,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是国家官员和专家学者,由他们设计好规范的课程文本,再由教师去实施。因此,教师的教案受到很大的限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都要按照国家课程规定的模式去实行,教师没有多少自。他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基本不能超越大纲、教材的范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大多以教参的解释为依据,没有多少自己独到的见解。
新课程打破了过去一统化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的出现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我们应该知道,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他们有着许多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能用统一化和确定性的教学来对他们进行同化;同时,我们所教的内容也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英语,它强调是接受性和生成性,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不能进行太多的预设,不能以教师或某一个人的观点去克制学生可能生成的不同观点。
篇4
知识目标:通过对肖像漫画的学习,认识漫画的特点。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肖像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肖像漫画创作。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肖像漫画的基本表现方法、肖像漫画的创作。
课前准备:
师:准备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相声演员的节目视频,收集不同形式的漫画。
生:各种笔和颜色工具,自己收集的漫画人物肖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课件展示几幅演员的肖像漫画),照片和漫画像放在一起。请同学们分析和对比一下他们的不同点。
生:漫画像把人物的形象夸张了,脸更圆、嘴唇更厚、眼镜夸张处理等
师:漫画像比肖像画更有情趣,揭示课题。
2、师板书课题:夸张有趣的脸——肖像漫画
师:这是一节的关于肖像漫画的美术课。肖像漫画最大的特点是:夸张、有趣,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画出这张夸张有趣的脸。
学生把作品贴到板展示、交流。
二、合作探究:
欣赏图片
学生边看图片边总结归纳漫画的特点(“肖”和“漫”)
肖像漫画的多种表现形式(线条,素描,色彩)
通过人物照片和肖像漫画的对比,总结如何才能使肖像漫画特征突出,性格鲜明呢 ?(抓住人物性格,脸型,五官特征来夸张,把人物头像夸张成几何形,甚至可以丑化相貌的缺点等)
师:我们来学画肖像漫画。其实画肖像漫画并不难,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跟着老师玩一个几何形的游戏!这个游戏只要四步。
三、 精讲点拨:
①、师生互动:
第一步:画一个几何形。
师板演,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画一个任意几何形。
几何形根据教学现场任意变化,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水滴等
第二步:在几何形的中间画一个鼻子(如灯泡、胡萝卜、圆圈等)。
第三步:在鼻子的上方画一个眼睛(圆点、短线等),下方画嘴巴(可以画成微笑、忧愁、愤怒或大笑等)。
第四步:加上耳朵、皱纹、头发、衣服等,一个肖像漫画就完成了。
师板演,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耳朵、皱纹、头发、领带等。
分析人物脸型特征,学生任选一人创作肖像漫画。
人物造型要夸张、有趣,长的更长,高的更高。
2、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把创作好的肖像漫画贴到板上,展示交流。
四、知识反馈:
请你给老师、同学或喜爱的明星画一幅肖像漫画。
五、学生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学生把创作好的肖像漫画贴到板上,展示交流。
篇5
2012年3月14日
活动内容: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一)行走安全
1.读材料:
2.学习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提问: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二).乘车安全
学习乘车安全知识: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二、校园安全
(一)学习课间安全知识
课间上下楼梯时靠右行,在楼道内不得拥挤,嬉戏、打闹。禁止滑楼梯栏杆,在教室内不能乱跑乱跳防止桌凳撞伤。课间不得做危险的游戏,如用棒相互殴打,带刀到校相互比拼等。
(二)学习上下楼梯要安全知识
提问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总结: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师强调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求学生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师解释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篇6
对教案设计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预先决策和超前把握。教案设计从它的形成过程讲,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教案设计阶段
教案,即教学之方案,教案设计的基本依椐是教材,即新课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其基本前提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感知、理解和把握,只有清晰的感知、透彻理解和充分把握,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思想、方法以及教学认识的特殊性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设计、形成教案。与认识的从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相似,教案设计也需要经历一个从粗略到精细、从笼统到系统的逐步具体、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做以下两方面工作:
1.思路设计
所谓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椐教学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课程基本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编制出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课题、激发动机――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思维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明周运用、强化记忆”。教学思路的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只是原则的、笼统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还相当贫乏,缺乏具体,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才能明确、丰富和充实。
2.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指教学各阶段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业方式的确定,即师生双方在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任何教学思路的展开都必须通过活动来实践。如果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共性,那么,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同一种教学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课题的教学可以用“教师讲”的活动方式展开。也可以用“教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展开。就前者来说,其活动过程简单易控,只要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特出、难点突破,学生接受讲解的结论也不困难,可要让学生信服这些结论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物理学的结论往往是相悖的。
二、教案心理模拟阶段
教案的心理模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从系统结构优化角度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各层次、各种关系进行全面协调。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排除障碍、理顺思路。大多数教师多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们重温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时总会感到原本很完善的教案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障碍、或难以确定的东西。比如,课题的导人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还是从例举事实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那些用于转折、衔接的词语:“因为、因而、但是、然而、所以、因此”哪个更合适;对一个新获得的结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用“这是什么”来启发学生思考,哪种设问指向更确切。(2)充分想象,优化活动结构。我们知道,教学设计最终是要转化为外显的教学行为,而外显行为的具体性和复杂性是难以用教案语言,甚至是内部语言表达的,往往要用表象或想象来设计和模拟。例如,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虽然我们对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序可以给出原则性的表达。但其中更为具体、精确的活动过程却需要通过表象和想象才能说明清楚。对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设想和模拟,即从量上看,在心理模拟阶段想象的教学活动要比实际教学多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应变自如地调整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结构达到最优组合。
篇7
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安全警示牌挂图和制作的美好生活的课件,以及歌曲《祝你平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双语学校七年级三班《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列举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并出示美好生活的课件)。
1、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2、校园就像一个家,安全文明靠大家。平时走路不奔跑,课间休息不骂人,不打闹。
3、出现拥挤时,等一下。这是我们少先队员要牢记的,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4、 教师先列举一些校园文明和不文明、安全和不安全的例子,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校关于安全文明的感受。
5、先分小组进行讨论,组长负责记录,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并总结。
三、学习安全知识
1、了解安全警示牌
因为不文明会使我们受到伤害,所以大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学校、马路边等许多公共场所张贴了各种警示牌,提醒我们时刻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受伤。但许多警示牌上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所以我们还得学认警示牌。(出示安全警示牌挂图)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教师随后讲解。
2、学习用电小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3、掌握当遇到火灾时该怎样办
临危不乱、暗记出口
。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要临危不乱,才能安全逃生。
4、学习校园安全
在我们的校园和教室里边发生过以下情况吗?它对吗?
a、用小棍打闹或用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如铅笔。
b、 在校园里、教室里互相追赶。
4、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我们学校里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同学平时最注意安全,并借势在班里评选出“安全小标兵”,让大家学习。
四、感恩教育
1、我们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使他们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使他们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还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角落。我们该不该孝顺他们?我们该不该保护他们?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又谈何保护他们呢?(激起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
2、那好,我们都要保护自己的亲人。那么,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那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背割伤了你会包扎吗?
篇8
课时
第1(共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地理环境的含义;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初步学会分析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了解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和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并培养唯物辨证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难点
判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关模式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人地思想关系变化图,让同学们思考人地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讲授新课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一、地理环境的含义
狭义: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就是指自然环境,它包括地貌、气候、陆地水、植物、土壤和动物等六个要素。
广义:地理环境除自然环境还包括人类改造后的环境,如农田、城市、工矿区、风景游览区等。
二、人地关系的内涵
③
①④
②
①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从地理环境中得到各种自然资源。
②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③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影响环境。
④
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对人类社会产生反馈作用。
四大全球性问题(PRED问题):
人口(
People)、资源
(
Resource
)、环境
(
Environment
)、
发展
(
Development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二、臭氧层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
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的破坏与减少
六、沙漠化与荒漠化
七、大气污染
八、水污染与水短缺
九、海洋污染
十、固体废物
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主要
体现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原因
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①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你知道《京都协定书》吗?
讨论一:发达国家多出钱,你认为合理吗?
三、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酝酿、提出及发展——资源
大山居民的生存选择
经调查,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密林中的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生存方式。
一、一些村民本着“靠山吃山”的思想,为了致富而非法砍伐林木、猎X野生动物,最终因为触犯国家法律,过上了“铁窗”生活;
另一些村民则在山坡上垦荒种粮,维持温饱。因为森林植被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村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二、一些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中,守着祖辈留下的片片农田,过着平静而贫困的生活。
村民们极力反对在家门口修筑公路,反对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坡地越开越多,生活越来越贫困。
三、一些村民为了开发当地的喀斯特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让外地、外国旅游公司介入,当地的旅游开发被这些公司所操纵,他们将当地村民排斥在管理层之外,占有了旅游开发的全部经济收入。
当地村民依然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或仅仅是为旅游公司充当简单的劳动力,他们把旅游业看成是与自己不相干的外来物,经常与旅游公司和旅游者发生冲突。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丧失,土地被占用,村民生活水平下降。
四、一些村民积极修筑道路,多方集资,合作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加工工艺,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绿色植物资源和传统手工艺品。
许多村民从事旅游业或进入乡镇企业,提高了收入。企业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你认为大山居民的哪一种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讨论二:
为什么我国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零增长”
国际学术界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其核心在于必须实现和保持人口数量、能源和资源消费以及生态和环境退化速度的三个零增长。中国科学院《199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认为,中国要真正跨进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就必须跨越三个台阶:
2030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的零速率。
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的坎。新增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加上国民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道障碍。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每年约22.3%的新增GDP被新增人口的消费所抵消。因此,只有当人口的增长率降为零,人口的规模得以保持常量的状况下,才能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
第二道坎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
中国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从总体而言居于世界的前列,但人均资源量明显位于世界后列。如水资源,人均排在世界第88位左右,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加上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平衡,水资源问题日益明显。
再如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排在世界第53位。从2010年开始,2/3的主要矿产将处于或进入短缺状态,金、银、铜和石油将短缺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是具备战略意义的能源,也是衡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人均的51.3%,石油只有11.3%,天然气为3.87%。中国未来能源的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匮乏,使能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中国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的1/3,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经济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
-
10000美元时,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最大。
第三道坎是生态环境的退化,包括长期性的基本生态退化和短期的环境污染。
中国必须面对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如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等。而短期环境质量的改善,则必须面对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而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可持续发展遵循的3个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小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即可以用较少的社会代价和资源代价取得较快的社会经济发展。
4、作业布置:
(含课内课外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v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公平性原则
v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持续性原则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反思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只能课后写)
利用谚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授课教师:汪艳英
授课班级:高一(
12~16)班
篇9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後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至于教师科学、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支配课堂时间,有条不紊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学情、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学案,把教案和学案的形式混淆,将教案简单的汇编成电子稿,重新印制,认为就是学案,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案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的教学规划与实施方案,更多的偏重于怎么教,并没有突出怎么学,教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进行点拨、引导。
学案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怎么学,其本质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导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通过学案降低学生在疑难问题上的学习难度,为学生的学习铺垫台阶,要体现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学案栏目的设计要进一步着眼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扫除认知障碍,并在课上导学环节突破难点,在课后知识梳理环节进一步反思学、巩固学。
在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也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些练习要么是为了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对概念进行再创造。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如教师在介绍“求函数y=(x2-x+2)/(x+1)(-10)的最小值;(3)求函数y=(x2-x+2)/(x+1)(x>-1)的最小值。容易看出这些练习循序渐进,它们虽然解法相同,但却能起到深化概念内涵的作用。所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外部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渐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从而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也是脱离了“机械练习(drillandexercise)”,“死记硬背(rotelearning)”,“灌输式教学”等的教学方式的典型,它能够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
而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数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出答案。在数学概念教学别强调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理解概念的外延。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1)先给出实例:设火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千米)与行驶的时间(时)有怎样的关系?(2)问:其中哪些量数值保持不变,哪些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由此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3)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4)创设情境引入函数的概念。可以看出学案数学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而且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理性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并通过提出内在的思想方法使之成为“可以学到手的”和“可加以推广应用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学案”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教案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2)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3)对培养教师养成课前备课的良好习惯有督促的作用。
(4)对树立教师的威严有促进作用。
学案的优势:
(1)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造就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篇10
随着我国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得到进一步完善,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发现、总结、概括能力。而学案式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往的教案式教学模式提出的最新教学模式,是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自主感受数学规律的推理过程,在学案式教学模式学习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全面,或者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等的局限导致学案式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初中数学中落实学案式教学。
首先,理解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在全面把握学案式教学与传统教案教学之间的本质区别之后,教师在推进学案教学时才会考虑更加全面。我国基础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学习模式,打破学生的机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初中生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应变能力。但是,我国很多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采用教案式教学,教案式教学存在两个方面典型问题:一是教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综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没有参与到教案的制定中。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把学生排斥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没有自己发现问题和主动思考的机会,只有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规定性学习,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和教案式教学对比,有助于把握学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我们发现学案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探索,兼顾学生的学情之后制定出的符合学习自主探究需求的学习辅导资料,学案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资料,而是师生共享的教学内容,学案的有序性和知识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之间的衔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因此,学案式教学侧重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快速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思维的创造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达到完善教学过程的目的。这就是学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教师掌握之后就会避免以自己为主导设计教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案的引导和线索作用,更会注重学案的不断完善,还会为推动数学课堂走向完美而尽力。
其次,学生的主体性是推进学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开展的内容,这既是学案式教学的必要目标之一,也是重要的开展形式。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思考、解决数学难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概括数学章节的难点和重点。主体性直接关系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案式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第一,学生自主设计学案,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性格、情绪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小组划分,小组成员里面必须体现层次性,使小组内部可以自行解决部分难题。教师让小组在学期初始就抽签决定自己负责的章节学案设计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设计学案,并且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学案的层次和要求之后,把部分学案设计权利下放,学生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先自主学习,了解自己负责章节的基本内容,而小组内部成员会在预习的时候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可以把疑问汇总之后交给老师,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补充完善学案内容。
第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学案自主预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升,同时会遇到一定的挑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关注作业的质量,把预习任务作为必要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这是开展学案教学的基本准备,教师还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基本的学案预习要求,使其能够在学案预习中增强主观能动意识。
第三,开展学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学案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教师启发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解决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学生在掌握全等的基本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在遇到以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还是会产生疑惑,“已知三角形ABC,AB等于AC,点D是边BC上的一点,AD为角A的角平分线,求证角B等于角C。”学生虽然基本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里实际上是先要求求证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然后证明角B和角C相等。但是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发现这一点,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角平分线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信息,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列举出来,在这个启发下,学生就会自主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继而自主解决问题。
篇11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较少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形成“上好历史课就等于学生好好听讲”的状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写的接受学习使学生难以消化所学内容,从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及学生主体论的广泛传播,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日益重要,在这种背景之下,以学案导学为指导思想的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刮起了“杜郎口旋风”,而学案、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等等各种各样的导学材料随之产生。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
导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物。导学案是由教师课前设计,师生课堂共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案,它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导学案是区别于教案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从使用者来看,导学案是为师生所共同使用,而教案则是教师所专用的;从内容来看,导学案是把知识问题化的学习方案,教案则是教师上课过程的预案。从功能来看,导学案主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样学”的作用,教案则是帮助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虽然两者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两者都是教学方案设计,都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之下,导学案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迎合了当前教育改革趋势,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决策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内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们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导学案的研究上成果颇丰。教育教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导学案的构成、编写原则等方面,而处于工作一线的教师则多是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于具体导学案的具体设计、学案的实施步骤以及导学案教学反思等方面。
导学案的理论依据。范增民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綦桂杰的《“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易瑜的《中学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等硕士论文中对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做出阐释。他们认为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最近发展区、人本主义等教育理论。
导学案的设计。对导学案设计的研究,包括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应注意问题等等。科学性、导学性、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是普遍被认同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学生,要使学生明确目标,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导学案的实施。导学案实施的研究基本上是中小学教师自身日常教学过程的再现。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对于导学案在课堂中的使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基本上都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步骤。课前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做好自主预习;课上教师以导学案为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及时复习。
不少学者与中小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也对导学案进行了反思研究。刘敬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陈红星的《践行学案导学的收获与反思》、吴永军的《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肖鹏的《关于优化历史教学的在思考》等文章都对导学案的应用做出反思与评价,其中多数人是持支持的态度。
篇12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140-1.5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小学的美术课是非常好上的。而美术课的备课、写教案也是很容易的事,是任何非美术专业的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工作。普通人都会觉得他们无非就是写写“先讲什么”、“再画什么”而已。因此,美术课在很多中小学和家长心目中是不受重视的,更何谈如何写好美术课的教案了。
在美术教学中教案设计是重中之重,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预先写好当堂课的教案。有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美术教学也是如此,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既要学到知识,又要活动思维,还要确定其价值观等等要求,可说是难上加难。这一系列的难度凸显了美术教案的重要性,它要求教师上课前要有充足的准备,预设好教学课程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是否能完全解决当堂课的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所以说,一个成功的教案设计是一堂课是否能成功完成的关键。
一般在美术教学中,教案设计大体可分为八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度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①。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按三维目标各自的特征来分述: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②
在这里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把一节课分成三个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它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所以在实践层面上必须三位一体。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情感、态度倾向的,有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我们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课程的人文性,使课程更具有教育价值。
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三维目标中,相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然而,知识与技能也同样重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与技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实际授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与发展,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通常就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下,有时也可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而学生却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控的知识或技能,通常也包含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中,与教学重点有必然的联系。③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其实是两个部分,有很多新教师会对其理解错误,造成教学上的混淆,使学生根本不明确本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提出的所要学习的任务,需要教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而教学难点则是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常常是因人而异,需要教师能准确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教与学相互依存④。教学过程中的文案,就是把在上课过程中要讲的和要做的一切具体内容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写出来。教案通常根据详略程度分为“详案”和“简案”,对于初等台的新教师应认真写好详案,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设想和明细的安排,这样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之后的自我评价和针对课堂上教学的不足之处的自我分析。一般包括:陈述课堂上教学的效果,自己对这一节课的效果满意与否及其理由;对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中的得失;分析和总结造成得失的主要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新思路和措施等。
美术教案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是一系列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结构体系、各个环节和各教学活动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负责,从而成为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案时,由始至终都要考虑各环节、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等。从而要保证我们的设计思路是清晰的、明确的,整个教案的结构是严谨而有效的。
综上所述,笔者并没有就美术教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论述,仅是挑选了四个新教师可能思考不全面的重点环节来论述,希望能对阅读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也期待能为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注释】
①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②王大根著:《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月版。
篇13
Key words: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ode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experience
作者简介:孟凡兵(1966―),男,江苏盱眙人,地理专业本科毕业,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及地理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规划项目:“‘1+1’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同“教案”相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而设计的一系列递进性问题的集合。是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递进性问题,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真知的学习程序或学习方案。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依据“学案”所提供的信息,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老师的“总结提升”,以及“当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研讨而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革除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迅速推广,同其自身的特点相关。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然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学,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衡量一个民族科技发展水平重要标志,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具有“两面性”。它具有上文提及的优点,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的教学风格难以充分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音量及其变化;教师的板书、简笔画;教师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及其变化,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它们往往和所传授的知识“捆绑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相对减少,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的机会被“压缩”,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发挥。教师备课通常是在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难以预料。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增加或缩减例题及引导性材料,提高教学效果。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生利用老师编好的相同的学案来学习和探究。教师难以增减导学内容和调节课堂节奏,影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影响具体学科教学特征的体现。不同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探索的指导性依据是学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案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是容易产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觉。“当堂检测”往往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获取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一过问、逐个检测,通常以书面练习的形式来检测,这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造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高低反映掌握知识的多少”的假象。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注意的问题
地理学本身、中学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运用“学案导学”模式不能忽视预习这一环节。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前,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第二,“学案”中的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若将其编写到“学案”之中,自然成为地理教育的良好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也需要运用地图、简笔画、地球仪、经纬网模型、对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编写“学案”时,学生探究、教师总计提升等环节要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四,“学案”要采取适宜的检查方式。一是检查题目的难度适中;二是检查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三是检查要运用适当的题型,尽量少用填空题,多用问答题、讨论题。
第五,要同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不足,可以将其同课堂讲解、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结合,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