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保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心腹之患。做实个人账户,从现收现付式过渡到部分积累式以及实现做实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金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需要落实一系列的财政与金融政策。社会保障费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需要严密的法律规定。税比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费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
1.2有利于减缓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据有关数据表明,国家给企业和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负担,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12%,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临界点,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够逐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走出社保支付的困境。
1.3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制度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障费才便于政府在更大的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目前的省级统筹只能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形式,全国统筹才是终极目标,毫无疑问,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将为全国统筹创造有利条件。
1.4对社会保障税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更具科学性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税的健康运行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费管理的监督机制,增强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形成社会保障的收入、支出、管理分别独立的科学管理系统。
1.5有利于与国际的税制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的发展
目前。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制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成为了各国除所得税外的第二大税种,我国依国际惯例开征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收协议中可以相互抵免,有利于协调国家之间社会保障支出的负担,有利于维护国家及本国居民的权益,促进国际间的开发与交流。
2社会保障税与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相配合的问题
我们知道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这三种模式。就这三种模式的选择,我们要将社会保障税与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征缴模式相结合,考虑在开征社保税后,在主要的几个税目上。养老保险税、医疗保险税、工伤保险税中(当然还应包括生育险和失业险,就主险分析可概括其他),只有基本养老保险税目涉及累积模式的选择问题(医疗和工伤基本采取现收现付的形式),因为养老保险是具有长期稳定积累期的保险,只有此项保险才会面临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支付危机。目前我们必须在养老保险上采取部分积累制,这是由其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所决定的: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性原因,国家对“老人”和“中人”欠下的巨额养老金缺口隐性债务需要偿还,而财政拮据对缺口弥补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依靠“新人”即目前的在职职工承担一部分责任。
那么就统帐结合的这种征缴模式来看,我们应在社会保险预算内建立两个帐户:社会统筹帐户与个人帐户。在资金问题上。个人纳税全部进入个人帐户,统筹税金则按一定比例分别缴入两个帐户。各项基金分开管理,独立核算。
3社会保障税的设计要与相关税种相协调,避免重复课税
(1)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的搭配。这两种税同属于对收益所得客税,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是两税的共同基本税基,这就必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可采用社会保障收支税务处理的办法,即纳税人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受益收入不纳入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同时,还可以采用“税收递延”优惠,既将纳税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列入个人工资支出范围,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税前扣除,以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做也符合我国职工工薪收入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
(z)社会保障税与企业所得税的配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对必要劳动的补偿,是为劳动者“生产”的一种未来保障产品,企业在这种“生产”中,即使不求盈利,也必须讲求等价补偿,才能使再生产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因此,应允许企业把社会保障税计入生产成本,允许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
4积极开拓杜保基金的筹集渠道
(1)减持国有股。首先,国有股减持仅仅是补充社保基金的多种途径之一,而且在开始的几年,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国有股减持的数量,等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承受能力增强后,再逐步增加减持的数量;其次,政府可以规定将国有股减持的所得大部分转为社保基金,再逐步放宽社保基金入市的限制,这样从股市套现的资金将重新回流到股市。因此只要我们政策操作得当,完全可以将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社保基金的实力则会不断壮大。
(2)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根据财政部统计,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为90964.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6748.4亿元,总量显然十分可观。
(3)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财政平衡压力很大。因此,这种方式只能作为转制成本消化的补充方式,而不能作为主要方式。在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考虑对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统一切块,如10%,永久性地纳入社保基金。
(4)发行特种长期国债。这种债券期限可定长一些-以便能将债务负担分散在今后二三十年中,避免对政府造成太集中的赎回压力。但须注意的是,这种特种国债的年发行数量及期限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严密测算,即要考虑养老金欠账的多少,又要考虑政府未来的偿还能力。
(5)征收特种税,将税收所得用于消化部分转制成本,补充社保基金。政府可考虑征收遗产税、奢侈消费税(娱乐、美容等),以及从已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税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补充社保基金。
篇2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超级秘书网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篇3
3.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十五”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造成许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完全解决因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失业人员增长和退休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没有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此外,社会保障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固态化,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这些都不利于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当前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基金通过税务机构实行社会化收缴。
社保基金税务征收实现的几大转变
1.“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转变。原来实行的“差额缴拨”,就是企业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机构应拨付给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相抵消以后,收大于支的企业,差额上缴;收不抵支的企业,差额拨付。那么收支相抵的部分,就其本质而言,收缴和发放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企业。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的让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挪用、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原来的差额收缴模式,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日趋困难,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征缴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发放,不得不以支促收,实行“差额缴拨”,这也是权宜之计。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将企业的收缴责任分离出来,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落在税务机关身上,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使发放机构不能以发放促征缴,更有利于实现了“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彻底转变。
2.收缴责任由企业向政府的转变,是健全政府职能还出的重要一步。原来的征缴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责任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政府委托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缴和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发放是硬的,一旦发放出现什么问题,受保障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政府就会给社会保障机构施加压力,但其征缴社会保障基金的手段是软的,只是收费的形式,缺乏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缺乏强制性,它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难以全额收缴和发放。社会保障机构为了完成职责,只好转移压力,就是第二层关系,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保障,手中可以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于是你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不上来,我也没法发放给你,只好采取“差额缴拨”的办法解决,把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的压力推给企业。实质上说,企业收上来就发,收不上来就发放不了,社会保障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使社会保障的功能大大减退,让会保障的本来意义受到严重的扭曲。
实行税务征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在税务机关,发放的责任落在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企业的收缴责任实现了向政府的转变。企业既不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也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任务。社会保障机构不再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实现这种责任转变以后,企业分离了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险机构消除了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压力转移到税务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承担起了社会保障的筹资工作,承担了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健全了政府职能。
3.社会保障资金实现由收支一体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转变。原差额缴拨的模式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是混在一起的,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缺陷:企业的层面上,除差额缴拨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是由企业收缴、企业发放的,也就是说企业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或者企业在收缴时因为困难收缴不足,保证不了发放;或者企业收缴的资金难以用于发放,而是被挪作它用,造成养老金发放拖欠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险机构的层面上,社会保障机构也是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缺乏有效地监督,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失。
实行税务机构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由税务机构承担,收入上缴财政。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依靠财政拨款。企业已经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没有直接的组织责任关系,没有掌握和挪用资金的渠道。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障资金。这样,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就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试点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较之原来的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了全额缴拨。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金,改变了与缴拨单位的基金缴拨方式,即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杜绝了“协议缴费”等不规范作法,做到收支分开、帐实相符、真实准确。
2.提高了征缴率。实行税务征缴以后,许多省市的收缴率达到或超过了90%,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记帐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同时,
地税部门更加具有优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借助对欠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客观掌握,加大了清理企业欠费的力度。
3.促进了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工作的开展。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为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地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60%,个别地市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而且,这项工作的推开,有利于促进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目前试点省市初步形成“税务收、财政管、社保用”的基金运行管理体制,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安全运转。
5.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提高了基本养老基金的负担能力,有利地促进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地促进了“两个确保”的落实。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较之以前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必然受到传统体制及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其试点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目前社会保障税务征缴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落后,使得征管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稽查力度缺乏有效的依据,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有效监督,致使在征管过程中漏缴、少缴的情况难以有效遏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另外,改革必然带来部门利益的调整,使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地税部门对基本养老金基数的确定存在意见分歧,地税部门为了更好地取得工效挂钩成绩,存在人为减少缴费基数的情况,导致缴费基数不统一。
2.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仍设“收入过渡户”。财政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设“收入过渡户”。但绝大多数试点地区仍旧设立“收入过渡户”,有悖于财务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运行环节及在途时间,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3.税务征收权不完整。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地方行政性法规,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只能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并对责任人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而实行税收保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力的征收手段则缺乏法律依据。在征收程序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计划和缓交审批均由经办机构认定,地税部门处于“代征”的地位,难以发挥地税部门“依法征费”的作用。
4.税务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征收管理落后。目前税务征缴职能末完全到位,关系未完全理顺,收缴工作还是由社保机构、税务机构两家管理,缴费单位既要经办机构确认,又需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交纳的工作量,延长了交纳时间,有些出现“压票”现象。另外“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税务收缴的社保费没有直接上缴财政,导致使资金划拨周转环节过多,影响资金划拨效率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缴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短期建议。
1.规范、细化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操作办法。目前,许多省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一些地方正在积极酝酿实施。但是,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仅在有关政策文件上作了原则规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办法。针对这种情况,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及时交流征缴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规范和细化的具体办法,要点是:第一,各级政府年初要确定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地税部门就根据确定的基数、费率等相关政策具体实施征收;第二,企业按地税部门的征管程序办理缴费业务;第三,社会保险费实行属地化征收;第四,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不设“收入过渡户”;第五,经办机构建立缴费单位和个人的资料档案及台帐;第六,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等。这样,使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健康运作。
2.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从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缴费基数和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由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同时,也要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责任与税收责任同等重要,增加税务机关的收费意识和压力,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理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机构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形成税务管征缴、财政管资金、社保管核拨、银行邮局管发放的机构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监管工作日益重要。按照“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方法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所有社会保障的收入项目都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规范管理,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的浪费、流失,对于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中长期建议。
1.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依法确立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等要素,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统筹项目,纳入税务征管范围,并通过立法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征收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措施。
2.建立健全养老金的融资体系,保证养老金收入充足。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有步骤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扩充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将利息税、遗产与增与税等的收入,专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债券和彩票等。总之,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基础数据体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将企业应该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人员的资料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且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和工资社会化发放普遍推开,及时与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联网,多方配合核实,促进征管基础数据体系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税务征管的数据基础。这样,才能为税务机关全额征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依据,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才有可靠的保证;这样也可以与社会化发放的数据库联网,促进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
篇4
2.水土流失问题
水利工程在其运行中水土流失是最为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也要考虑到水土保持,特别是在生态问题严重的地区,更应该注重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水利工程的优越性,实现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3.社会及人文资产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社会与人文资产有着不小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在利用水源河流的同时迫使该地区人民背井离乡,对新环境的适应也考验着水库移民群众的心理与身体承受能力,新移民与原居民的习俗的融合程度等问题随之而来。同时很多水库大坝选址区存在大量的文物古迹,一旦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损毁人文资产,而这些资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初就对该地区的文物遗产转移到其它处或博物馆内,并对一些地质遗产进行录像,保证日后的研究。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和选址需要慎重决策,尽量不去迁移群众和破坏人文资产。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1.生态对水文过程分析
目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并没有广泛融人生态学,只仅仅考虑到工程水文学,只有更好的将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相互融合,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宝贵经验和事实依据。生态水利工程的涉及服务对象分布范围比较广,比如农、林、牧、副、渔、草原、湖泊、湿地等所有需要生态用水的自然领域,以及工业、城镇、居民等所有的经济生活用水领域,我们必须掌握生态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准则,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符合科学规律,顺从经济发展原则。
2.关注重点生态敏感目标
水利工程在选址是应尽量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易受影响重要的生态目标,在工程规划环节要给予更多关注。目前在很多水利工程的设计都忽略对流域生态敏感目标的考虑。比如三江平原在早期建设的防洪治涝工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跨流域排水问题,直接导致的恶果就是水资源明显退化,这成为了忽视重点生态敏感目标的典型教训。
3.结合环境工程设计
在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要充分引进工程与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达到水量与水质同步优化配置的目的,同时有效处理好生产废水污染防治以及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弃碴等问题。因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挑战与阻力。为了进一步缓和旱田排水过程中夹带淤泥和其他污染物流人下游湖泊或湿地,需要在进入湖泊或湿地前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对于水田排水沟渠,在其两边种上水生绿色植被来增强水质处理的效果,也可通过人工沟渠湿地可以处理一些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借鉴于用自然稳定塘处理水污染的理论与工艺来丰富设计思路。要积极探索融合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控制工程的科学方法,建设生态环保的水文系统。
篇5
1.2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时无招标业务费,建设资金管理不便
工程实施招标需要招标业务费用,在水土保持方案编规中独立费用的计算并没有招标业务费,而在水利工程概算编规中有此项费用,这笔费用在招投标中是肯定发生的,如果不计此项费用,那招标业务费只能从工程费用中支出,因为独立费用中的各项费用各有所用,这样会导致建设管理单位违规使用资金,不利于建设资金的管理。
1.3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常导致中标合同价款突破
现在的荒山有的是集体所有,有的已承包给农民,在工程实施中协调问题是大事,在招标文件中虽规定占地、占道等问题由施工单位自己协调并承担相关费用,但是中标单位进入现场时,有些老百姓不让动自已的山和地,如果没有乡政府和村委会去做协调工作,施工单位也是无计可施的,这样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管理费用也会相应提高。我们在坡耕地实施中就遇到此问题,要想使工程顺利实施,由项目所在地的水利站和乡政府给予支持作好协调工作是必须的。但有些工作是需要资金的,如国家坡耕地治理工程,所治理的区域涉及很多农户;各家的地界在哪、实施前实际有多少亩地,都得乡政府组织项目所在地的农民去做这项工作,协调发生的费用怎么算,由谁支付?尽管我们在报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时要有项目所在地乡政府协调用地承诺,可乡政府每年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承包商施工有利润可得,乡政府不会情愿自己出经费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如果遇到招标文件中的措施布置图中实地位置立地条件发生变化或不宜进行施工时,要发生变更事项。如若因发生变更可能导致费用的增加,增加这笔费用从哪里出?如果要想使工程顺利实施,最终会导致中标合同价款突破。
2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几点建议
2.1省级进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应明确与批复
资金对等的招标清单工程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专项治理报送水土保持方案时就按中央和省配套、市县配套全部投资来报送,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把中央+省投资和市县投资工程量分别批复。如果投资全部到位并达到规模标准,到计划批复后,就可以顺里成章的组织招标。如果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则按中央和省配套投资招标,把招标的工程视为一期工程施工;对市县自筹资金全部或部分到位的市县,可以对剩余工程进行二期施工。只有这样,中标施工单位按中标条件去施工,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工。但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市县配套投资不到位,中央和省投资总和不到200万元,那招标就不是必须的了。
2.2报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时按编规计取招标业务费用
不论什么性质的水利工程,只要招标就有招标业务费,该费用以工程投资为基数计算的,所以水保工程招标的招标业务费在独立费用中应该计取,在这方面上级水保主管应有明确的规定。
2.3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明确基本预备费
在水保方案编规中有基本预备费这项费用,基本预备费主要为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上级批准的设计变更和国家政策性变动而增加的投资及为解决意外事故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工程项目和费用。本人认为在水保工程概预算中计取此项费用相当重要,因为水利工程的不确定性很大,变更对水保工程也不例外,同时因工程施工需要的协调费用也可以从此项费用中支出。基本预备费用能把投资控制在预算内,在招标中此项费用可等同于预留金。为了使这项费用使用更规范,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中明确基本预备费额度,并且水保上级主管部门应明确使用此费用的相关规定。
篇6
二、富于激情追求新颖、独特、时尚
据我们所知,法国40%的设计家工作于包装工业,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香水包装领域在不断地增长、上升,每一个品牌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开发新产品,或者改造旧包装,以适应新的潮流。香水设计师尤其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是新?“新”的概念是细微地改进,还是革命式的断裂;是一种渐进式改革,以提高目前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还是发展新产品去征服未来市场。包装的改变可以是细节上的小小改变,也可能是完全新产品的开发,以一种复杂的革命性的外观和全新的技术支撑。
法兰西人重视创新理念,以其富于创造激情及想象力的气质,经常能够设计出充满灵性的产品,创造与想象并重,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别出新意、制造潮流。他们认为,设计家应该能够多多少少打破习俗惯例,开创新的设计符号,这样产品才能从琳琅满目的香水货架上凸显出来,打败竞争者,取悦消费者。所以法国的香水设计,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前卫和浪漫著称,对创意元素毫不吝啬,大胆的变化多端的颜色、千变万化的瓶身造型,精细的局部设计足以让人叹赏。三、擅长吸收艺术的历史文化营养
例如法国许多香水的设计思路来源于如雷诺阿(Renoir)、维亚尔(Vuillard)、方坦-拉图尔(Fantin-Latour)、欧迪隆·雷东(OdilonRedon)等艺术家的作品集。艺术和包装设计之间存在深厚的关联,艺术之于设计和设计之于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原创性、启发灵感”。从一些产品来看许多成功的包装设计曾经受到艺术的影响(包括外部平面装潢和容器结构),反过来它们自身对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设计师艾尔萨·西雅帕列利(ElsaSchiaparelli)就非常重视艺术给她带来的灵感。她对绘画、雕塑、音乐、美术、喜剧都非常感兴趣,特别对当时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极端性、探索性、冒险性非常喜爱。马歇尔·杜尚(MarcelDuchamp)、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曼·雷(ManRay)、毕加索(PaulPicasso)、拉乌尔·杜菲(RaoulDufy)、让·科克图(JeanCocteau)、昂德雷·布鲁东(AndréBreton)等著名艺术家都是她的朋友。所有这些人影响了她的设计风格,使之充满幻想和幽默,色彩艳丽、丰富而奇妙。
“艾尔萨了解超现实主义的幽默,也认识现代艺术的精神,她因此和其它的艺术家交往,从他们那里取得灵感,发展新的设计。⋯⋯艾尔萨从来都希望造成震撼的效果,她的企业标志、服装品牌、包装都采用强烈的粉红色,她认为粉红色才能造成足够的震撼力。⋯⋯她在1938年推出的香水品牌是《震撼》(Shock2ing),这个香水瓶是请一个艺术家雷奥诺·汾尼(LéonorFini)设计,形状是女艺人玛耶·威斯特(Mae·West)的身体翻造的模型。”[3]这款香水非常有个性,以人体曲线为主要设计元素,整体瓶型是一个穿着胸衣的女人体,正好配合令人震撼的粉红色的时装会。瓶子顶部装饰着一簇花。这款惊世骇俗的香水一面世就给艾尔萨打开了成功的大门,销售一直非常好。之后,她又推出了《睡眠》(Sleeping),香水瓶型用水晶制成,形似一直蜡烛,随后,又推出一款《气息》(Snuff),形似一根笛子。她所有的香水包装都非常奇特、鲁莽,而且微带戏谑的味道,和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大胆、魔幻、超越现实如出一辙,在这些艺术家的影响下,艾尔萨的香水设计完全背离了当时的装饰艺术运动潮流。
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2vadorDali)不仅创作艺术作品,也有设计作品,其中尤以香水设计闻名于世。他谈到:“在所有的感官中,无疑的,嗅觉最能赋予我们永恒不朽的灵感。”所以他把他的艺术才华倾注在香水包装设计上,从容器到外部平面装潢,务求尽善尽美,使他设计的香水,就如同艺术品般都是独一无二的。达利与法国香槟省法兰克斯国际香水公司合作出品了一系列的达利香水,数量不下10款。达利利用玻璃容易造型的特点,使容器具有了雕塑的美感。每一款瓶子都富有原创性,以华丽的色彩、优雅的触感及迷人的熏香倾倒众生,如《达利之花》(Daliflor),香水瓶的外轮廓和凸起部分形成一个曼妙的女性躯体,富有动感,姿态婀娜。另外,《达利之水》(EauDeDali),瓶身上便是达利绘画中的维纳斯的鼻子和嘴的结合体,香水装在透明光滑的粉红色唇型玻璃瓶中,加上鼻子形状的瓶盖上,更显华美浪漫。
四、全方位考量消费者的人文感知
从视觉感知来看,首先是外在形式,设计家可以选择传统的对称形式或者非对称形式,或者以他的大胆的和自由的形式令消费者惊讶。然后是颜色,它们以其象征性来传达一种安静的或者强大的氛围,显示产品的真正本质。另外是印刷效果,字母的大小型号,凸出还是凹进,标题的位置,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其次,产品的大小和它在货架上的位置也要考虑进去,通常意义上视觉水平线上的产品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其被选择的机会更大。另外,材料的特性如反光、密度、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也是设计师考虑的重要方面。
从嗅觉感知来看,气味和芳香是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一个重要因素,香水产品的这一特征尤其重要。因此包装应该能够体现芳香的特征而不是隐藏它,能够反映到人们的脑海里而不会被环境的气味和其它临近产品的气味冲掉,要让包装把产品独特的芬芳传达出来,不论是直接的方式还是间接的方式。
从听觉感知来看,当开启香水瓶时发出声音是必然存在的,喷洒香水时发出声音也是如此,声音成为一种再确认,一种交流的方式,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交流。显而易见,声音也有某种吸引力,这也是法国设计师在设计香水包装时经常注意的问题。
从触觉感知来看,印刷文字是凸出来还是凹进去,会给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触感。而材料,就像是可以触摸的、敲击的皮肤,给人柔软、温热、冷峻或者光滑等不同感觉。消费者握住产品,建立起与产品的感觉联系。另外,人体工程学在今天是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去抓握产品,它让人感觉重或者滑溜吗?它容易开启、关闭吗?对于各年龄阶层的人适用吗?什么样的手势、姿态符合消费人群的习惯,让人们觉得简单,是否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舒适感?所有这些都是法国设计师在包装造型时注重的细节。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01-02
1 保定城市水系的变迁
宋淳化三年李继宜任保州知州后,疏浚一亩泉河,沿城浚壕,此即护城河。应该说城市建成之始,水系基本就有了雏形。张柔重建保定城时,经过勘察,引鸡距泉和一亩泉水入城,绕经东城分为两支,后“双流交贯,由小北门而出”,开挖新渠,特色鲜明,造福无穷。不仅解决了居民吃水问题,而且为城市绿化美化带来了无限生机。到了清朝,府河因年久失修,上游诸泉淤塞,河道水位下降,难以行舟。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继任直隶总督时,保定城内明水贯流,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河道,建有众多的桥梁,素有“七十二座桥梁”之称。护城河水由西水门入城,经西河沿至莲花池,再由莲花池东出,越南大街至东城左回,由鼓楼西向北流经紫河套,出北水门人护城河。城内众多的河道不仅影响交通,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废水排放日增,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对河道进行了整治。这次整治,将莲花池以东的明河都改为暗沟排水出城,使城内污水贯流的状况有所改观,交通也愈加便利。同时,将府河上游诸泉和下游河道一并疏浚,建堤闸多处,加大了府河流量,便利了航运和灌溉。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加大,消耗了大量地下水,一亩泉逐渐千涸,府河也就成为了纳污河道。一亩泉水源逐渐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2000年西大洋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后,增加了市区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提高了供水的保证率。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大水系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2 保定水系形成伴生出丰蕴的水文化
(1)历史胜迹文化。莲池为全国历史十大名园之一,在开凿莲池时引一亩泉河水人园,河水由城西水门经西渠入池,向南流出莲池为东渠,经莲池书院伴池过南水门注入清苑河。自莲池开凿以来,院内的水一直是活水,常年清澈见底。由于水,莲池郝经在《临漪亭纪略》中记“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官衣,清风戛然,迥不知署。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古莲花池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扑中有奇,实为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2)城市景观文化。引水入市后,人们栽树种花,挖湖建塘,种荷养鱼。著名的湖塘有南湖、北潭,西溪、柳塘、云锦口,一到夏秋之交,荷芰如秀,绽彩斗艳。整个保定城是“渊绵舒徐,青绿弥望”呈现出一片江南胜景,美色宜人。水网密布,建桥十座,以通往来;还在桥上建有来青、浮空、熏风、分潮四楼,供人游憩;利用城中之水建四处园林:西称种香、北称芳园、南称雪香、东称寿春。古城保定八景其中就有莲漪夏艳、西刹秋涛、鸡水环清、东皋春雨四景与水有关。
(3)生活与生产文化。太行山东麓古河道多有泉水出露,著名的满城鸡距、尚泉等泉也因泉灌而成著名的水稻产区,自北宋至清代就引泉人塘泊,成为当地有保障的灌溉水源。元好问的《顺天府营建记》中有水既出朝宗门,又将引蒲水为稻田于西南波,乃合九龙之末流。患其浅漫而不能载舟也,为之十里一门闸,以便往来。每闸所在,亦皆有灌溉之利焉,使农业灌溉得到保障。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方面,在引泉水入城之前,州民饮井泉碱卤之水,难以饮食。一亩泉水引入城市以后,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一亩泉以水质甘甜清冽而闻名遐迩,是保定市的主要水源。
(4)城市防御文化。据记载李继宜知保州,筑城浚壕。以益守卫。明弘治五年,都指挥张溥重修城池时,护城河深三丈阔五丈。护城河的主要用途有防止敌人攻城器械靠近城墙,减少敌方士兵靠近城墙的机会,护城河可以控制进出城的通道数量,控制敌兵的进入,守卫城池,平时护城河还具有排泄雨洪的作用。
(5)航运文化。淳化三年,造船一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保定府河在铁路、公路未建之前,是省城对外的主要交通要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出“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现在一些老人对对此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3 以大水系建设打造优秀水文化
(1)保护开发好历史水文化。一亩泉、府河与保定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养育了保定人民,应该说一亩泉就是保定市的“龙眼”,府河是“龙身”,是保定市水文化的载体。现在一商泉虽然干洞,府河成为排污河道,古城水文化渐渐流失,但还存在一亩泉、府河和及其遗迹和文化遗产,结合大水系建设要保护好这些水文化遗产。还可以结合水网的连通,实现莲池的活水工程,再现当年莲池风貌。同时还要对水文化遗产的整理,使之发扬光大。
(2)体现保定市城市生态水文化。从古至今,城市河流水系都在为人们提供不可或缺的水源和生态服务,一条河流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命运,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荣辱兴衰,赋予了城市以勃勃生机和秀美灵气,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灵魂。河流与城市文明、城市经济、城市布局、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息息相关。河道生态景观工程除了完善传统的水利功能外,还要完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接近河流的自然状态,展现自然河流的美学价值,发掘河流的人文历史精神,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良好的水生态文化。
(3)建成具有活力的最观水文化。在城市水系建设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水利粗、大、灰、冷、单纯追求安全性的建设模式,对水环境的建设要突出其文化性、艺术性、亲水性。水系工程结合文化古迹的保护修缮,不仅弘扬历史文化,而且增加对水的亲近感。水工程的造型与措施要与周围的环境美化相协调,河道两侧可采用植被形成亲水绿化带,河岸的防护也应首选生物措施或天然材质。以利水生动植物、特别是水底栖生动物的生长,便于人们走近河道、接近大自然。城市防洪堤可适当扩大断面,在堤顶布设雕塑、观水亭台等,与堤坡草地、滩地护堤林、河滩湿地一起,构成城市绿色生态区。整个水流通道在市内应以明渠为主,把防洪堤、市内河道、公园等连接起来,使河道水流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改善环境,形成具有活力的水景观文化。
(4)形成广泛群众基础的节水文化。实现两库连通,并不意味着保定不缺水了,保定市属于水资源极度缺水地区。没有水,大水系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形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形成一种节水氛围,成为一种节水文化。节水文化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使节约用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为,成为每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建立系统的节水制度做起。
参考文献
[1]蕞辅通志,河渠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篇8
(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早期研究
早期研究首先涉及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过程。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认社会救济制度,而随后德国的历史学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社会保障税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马克思(1885)则从社会必要扣除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他认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前必须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扩大生产的部分和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马克思的必要扣除理论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确立了指导思想。
篇9
(3)色彩调和传递的要素。主色与背景色,形象与色彩、配合得当趋于一致就能赋予产品强烈的感染力,好信息的交流应该是简单而直接的,没有章法的对色彩进行堆砌只能适得其反,盲目的增加色块不一定能提高包装的设计效果,将饮料包装简化的同时加强色彩的表现力,才是色彩传达的最高追求。
2对水果色彩心理因素的分析
当消费看到水果色彩时,潜在意识会调动对该水果的各种记忆,同包装传递出的信息中感受到饮料的口味。
(1)消费者对水果色彩信息的感知。消费者接受了色彩的视觉刺激,将接收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神经经过记忆和联想会形成味觉感知,能给消费者带来明确的感知暗示。该暗示包含了水果的口感和味觉等信息,令消费者对产品通过视觉信息产生味觉感知。例如,看到红色草莓感觉是甜的,黄色芒果是酸的等,成功的包装能在色彩上体现口感的味觉特征,简洁明了的向消费者传递味觉信息。
(2)消费者对水果色彩的联想。人的大脑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观察、感受、记忆、联想等心理活动。例如,看见绿色会联想到西瓜,再联想到它的口感,产生清凉解暑的感受,水果色彩本身具有固定口味感受,有助于快速拉近消费者的亲近感。
(3)消费者对不同色彩的味觉感知。有文献表明,不同的颜色会传递给消费不同的味觉感受。例如,红色、奶白色会让人想到甜味,绿色、柠檬色会让人觉得酸,如果酸甜口味的饮料可以用柠檬色配以清新的白色向人传递出甜中带酸的口味信息。
3水果色彩的设计原则
(1)以商品的属性为设计依据。每种饮料商品都具备自己的属性色彩,同类商品要对口味和性质加以区分,往往离不开色彩的识别。商品的属性特点包括用色、构图和表现手法,根据消费者对物品形成的固有色彩印象,采用形象化的色彩设计令消费者在购物时产生对该物品的记忆,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
(2)以消费群体为设计依据。每类商品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消费人群的购物喜好是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具体也可以通过年龄段进行划分,在孩童时代,都喜欢高纯度的暖色调。例如,红、黄、橙等,对暗沉的冷色调就没多少人喜欢,在成年时代往往开始喜欢高、中明度的色彩。例如,卡其、冰蓝、冷灰等色调。也可以通过产本自身的属性来划分,如果汁类主要针对女性消费者,设计上可以使用偏柔和的色调。
(3)以地域的习俗为设计依据。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色彩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引发不同的情感色彩。因此,商家在拓展自己市场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域之间的审美差异性,里面包含了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因素。在饮料包装的设计中,对色彩的应用要综合的考虑当地的审美因素、民族心理等问题。
4水果色彩在饮料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把握好印象的象征颜色。经过加工的饮料在外观色彩上与原材料还是有明显差异。因此,为了通过包装更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出味觉信息,我们可以直接选择原材料的象征色,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潜意识的将各种色彩与相应的口味配对起来,通过色彩就能识别各种口味的饮料。例如,伊犁有不同口味的优酸乳,用不同颜色作为主色调,形象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2)学习挖掘产品的概念色。在商场里的畅销产品往往见包装就能知晓其特征,这都是成功的概念色设计对商品特性的塑造,所谓的概念色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商品的个性特征。某些知名品牌就很注意对包装色彩有层次的进行运用,统一大面积的使用一个色彩会加深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同时也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百事在商场促销时,会采用大面积的蓝色背景为渲染。
(3)要注重图文并茂。在饮料的包装中,除了对色彩的合理使用外,穿插一些有设计感、形象化的文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可以传递出商品的属性和特征,也可以增加商品的趣味性和表现力。例如,畅销饮料脉动,在冰蓝色的背景中添加了醒目的“脉动”作为品牌标识,令商品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是饮料包装中成功的设计案例。
篇10
1.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粗略
受专业背景知识的限制,编制人员不能完全理解生产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技术特征,难以从水土保持角度论证设计方案合理性,只进行粗略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许多方案报告中缺少项目有无限制性因素、提出或认定推荐方案、确定弃土(石、渣)场等具体内容。
1.2外业勘测和调查没有针对性
许多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编制人员接到设计任务后,匆匆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对项目建设区域植被仅做粗略了解,不具备针对性。
1.3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随意
很多方案直接采纳主体工程的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不调查,也不从水土保持角度进行权衡。方案中土石方调配只有挖方及填方的简单计算,看不出土石方调配与弃土(石、渣)场、取料场布置的联系。
1.4表土保护和临时措施安排片面、零星
很多水保方案片面、零星的安排表土保护和临时措施。水保方案中未能全面地指出剥离保护表土的面积,计算剥离量,提出表土剥离的施工工艺,表土利用的区域,临时堆放表土的防护措施。表土资源十分珍贵,临时措施不足或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5植物措施设计不合理
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中,工程措施一般为小型工程,设计一般较简单,而植物措施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涉及到合理的选择树种、草种,还需考虑周边区域植物群落对实施区域的影响。许多方案植物措施设计不合理,设计树种过于多样、盲目选用“洋”品种,不切实际的营造园林景观。
1.6水保投资概算失控
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总体投资偏少,可用于水保治理的资金一般较紧,实践中,很多水保方案投资偏大,导致项目实施时无法全部完成水保治理措施。独立费用所占比例大,不切实际的列取技术评估费。
2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对策
2.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编制水保方案报告书应组成3人以上的项目组,配备植物类和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安排足够的时间了解主体工程。采取阅读设计招标书,与业主单位工作人员和主体工程设计人员座谈,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参观类似项目等多种方法,充分掌握主体工程的多种可能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分析评价需要把握“一个总体,三项具体”,即总体上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比较主体工程各种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的优劣,推荐合适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式,有水土保持制约因素的,要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协商沟通修改。三项具体是指土石方调配,弃土(石、渣)场,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以土石方调配为例说明水保分析评价:应以主体工程的土石方调配为基础,查阅项目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挖填方的施工时段、土石方组成、运距、剥采比及回填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取土弃渣流向,注意实方和松方换算时松实系数的选取。对于弃土弃渣和取料场优化调整后所需增加或减少征地的面积、性质予以详细说明。从施工方法、工艺、进度、时序安排等方面分析是否存在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因素,对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土石方调配提出合理化建议。
2.2勘测和调查
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中的勘测和调查主要应包括项目区地形测量,项目区及周边植被调查,项目区经济社会情况调查,弃土(石、渣)场勘察等内容。项目区及周边植被调查应特别注意立地条件调查,森林群落调查,确定合适的调查面积,调查项目区及周边树种,灌木、草种,分析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勘测和调查通常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收集资料,包括项目区地形图,林业部门的调查资料,当地的统计年鉴,水利部门的相关资料等;第二,实地勘测与调查,项目区地形补充测量,周边植被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弃土(石、渣)场勘察。
2.3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
在土石方调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区内和项目间的土石方利用,尽量减少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数量和规模。在公路等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最优土石方调配方案通常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选择运距最短、费用最省的挖填平衡的最佳方案。而在水保方案编制时应考虑有无其它项目参与调配的可能,添加弃土(石、渣)场,取料场治理因素进行试算,综合考虑水土流失、建设费用等因素,优选合理的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位置,弃土(石、渣)场宜选择交通方便的山坳荒地。
2.4全面恰当的安排表土保护和临时措施
表土保护包括表土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和表土回填,应划定各个防治分区表土剥离的区域,设计剥离的方法,指定表土临时堆放点,设计临时堆放措施。指定表土回填的区域,说明回填的方法,表土剥离和回填一般不宜碾压。临时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措施,形式有填土草袋(编织袋),土埂、干砌石挡墙、钢(竹栅)围栏等。临时排水措施,可分为土质排水沟、砖石排水沟、种草排水沟等。临时覆盖措施,包括草袋覆盖、砾石覆盖、苫布覆盖、防尘网覆盖、塑料布覆盖。临时措施设计要指出采取措施的区域,简要叙述材料选择、断面设计、施工要求等设计要点。特别要注意主体工程施工时开挖,堆放、运输过程的临时措施,开挖时,干旱少雨季节开挖面要及时洒水降尘。临时堆放过程中,要在渣体四周设计临时排水沟及临时拦挡措施,弃渣采用土工布遮盖,在运输过程中,要采用密封车辆运输或洒水、苫布覆盖运输。临时措施布置要与永久措施相接合,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可以较方便的计算出开挖边坡截水沟、挡渣墙等工程措施的位置,结合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绿化要求,提前布设这些措施或在临时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可减少二次扰动。
2.5植物措施设计
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中,要坚持植物措施为主的思路,南方一般宜采取“乔、灌”结合的方式,要求在表土回填后种植。树种一般选择市场上容易购买的乡土树种,并注意与周边的植物群落协调,考虑将来周边树种草种的入侵,演变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乔灌树种一般选择2~3种,并说明备选树种,一般情况下,不宜采取大树移栽或夏季种植。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治理面积一般不大,树种设计多样,每种数量太小不宜施工单位购买和种植,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可考虑适当的园林树种,用于营造景观。
2.6水土保持投资控制
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来控制水保投资,如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需修改主体工程设计时,做好利于水土保持的调整,从而降低水土保持投资。优化措施设计,如某矿设计挡土墙时,利用煤矿开采产生的碎石作垫层,增大基底摩擦系数,减少了挡土墙的设计断面,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废弃碎石处理的费用,降低了水保投资。临时措施紧扣施工作业面,部分措施的工程量较大,建设和拆除均有不少工程量,若与永久措施结合布置,可节约水保投资,选择价廉的乡土树种也可节约水保投资。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设计一般不列技术评估费。
篇1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工程中的节能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而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是建筑节能节水中最为明显和直接的部分,做好了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就意味着做好了整个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以下我们就对给排水设计中的预防水质污染、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中水的有效利用和对污水的处理等方面对建筑的环保问题进行分析。
1 预防水质污染
对不同用途的用户和设备应供应不同的水质。对与人体直接接触和饮用的,如饮水、开水、烹饪、盥洗、沐浴等应供应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此外如洗涤、冲洗卫生器具、汽车冲洗、绿化、浇洒道路、空调冷却等用水,可采用非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很复杂,根据不同生产过程、产品性质有不同的水质要求,应根据工艺需要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水质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原则上在工程设计中应把不同水质的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是防水质污染最为彻底的措施。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采用的管材、配件、设备、接口材料等不应对水质有所污染。非饮用水管道接出的龙头、阀门等应有明显的标志。
(2)给水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清洗和封闭。
(3)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小便器等直接连接。在可能的情况下,可用非饮用水(如中水)冲洗卫生器具。
(4)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其具体的措施为:给水管配水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给水管配水出口高出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配水出水口处给水管管径的2.5倍;特殊器具和生产设备在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采取各种不效办法进行隔断处理,如在防污染隔断器、断流水箱、进压力容器前加设止回阀等;生活饮水管道应避开有毒或可能被污染区,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对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如对管道做防护处理,将管道外加设防护套管或敷设于封闭管沟内;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以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两种管道连接处,应采取断流和其它防水质污染的措施,如采用防污染隔断阀,采用加设两个阀门,其间加设排水短管和阀门,使生活饮用水管道水压高于生产水管水压等。
(5)室内地下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得小于10m,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生活贮水池不被污染的措施。如提高贮水池标高,使其高于化粪池;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6)防止生活饮用水池(水箱)及附件的水质污染,在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为:水池(水箱)材料和内涂材料不应对水质有污染;人孔盖应密封并加锁,通气管应有防止昆虫进入的过滤网等;溢流管不应直接接入排水系统,应有断流措施,如加设断流水箱(池),防污隔断阀,溢流管的溢流水更不能排入生活饮用水池。
2 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按排除的污水性持分为粪便污水排水系统、生活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粪便污水排水系统主要排除大、小便器以及与此相似的卫生设备排出的污水;生活废水排水系统主要排除洗涤设备。沐浴设备、盥洗设备及厨房等废水;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是排除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的合流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主要排除屋面的雨雪水。为了保证污水不会对周边的居住及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就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
2.1 排水系统的划分
排水系统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其中分流制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在建筑物内分别排至建筑物外;合流制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在建筑物内合流后排至建筑物外。
2.2 排水系统的选择
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要根据污水性质、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制度和有利于综合利用及处理要求等确定。当城市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采用合流制排出;当城市与无污水处理厂时,粪便污水一般与生活废水采用分流制排出,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当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时,根据中水的用水对象及所选用的原排水水质分质排出;当冷却废水量较大而需循环或重复使用时,宜将其设置成单独的管道系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按污水净化标准或按处理构筑物的污水净化要求允许或需要混合排出时,可合流排出;密闭的雨水系统内不允许排入生产废水及其它污水;在居住建筑物和公共建筑物内,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一般均单独设置,粪便污水不得和雨水合流排出;在室外为合流制,而室内生活污水必须经局部处理后才能排入室外合流制下水道时,有条件时应尽量将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分别设置管道,公共食堂的污水在除油前应与粪便污水分别排除;在无生活污水排水管道时,洗浴水可排入工业废水管道;比较洁净的生产废水如冷却水和饮水器的废水可排入雨水管道。
3 中水的利用
建筑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中水利用是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中水系统设计规模可以分为城市集中处理、小区相对集中处理和建筑物分散处理等三种。城市集中处理方式适用于严重缺水城市,由于其处理规模大、投资高、系统复杂,一般很难实现。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由于处理规模较小,投资相对较少,系统建设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均不太复杂,建设难度不大,故其适用范围较广,在国内缺水城市应用较为普遍。
3.1 中水水源的选择
中水水源的选择是中水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应根据以下的要求选用:
(1)中水水源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来确定。例如原水和回用水的水量不仅要平衡,原水还应有10%—15%的余量;原水水源要求供水可靠;原水水质经适当处理后能达到回用水的水质标准等。
(2)中水水源一般为生活废水、生活污水和冷却水等。医院污水(尤其是传染病和结核病医院的污水)、生产污水等由于含有多种病菌病毒或其它有毒有害杂质,成分较为复杂,不宜做为中水水源。
(3)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不等一般分为六种类型,选择中水水源时可以根据处理难易程度和水量大小按照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的顺序进行排列。实际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多为上述六种原水的组合,一般可分为三种: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进也包括冷却水)组合,该组合称为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水质最好者,应优先选用;盥洗排水、沐浴排水和厨房排水组合,该组合称为杂排水,其水质与优质杂排水相比要差一些;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3.2 中水应用及要求
中水不同于生活饮用水,根据中水水质标准的规定,中水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目前在国内中水主要回用于冲洗厕所、绿化、洗车、浇洒道路和冷却用水等作杂用水使用。中水回用除了满足水量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1)首先应满足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水质。
(2)卫生标准是中水回用的重要指标,卫生上应安全可靠,必须达标。卫生指标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3)中水还应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既无不觉,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主要指标不浊度、色度、臭味、表面活性剂、油脂等。
(4)中水回用的水质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主要指标不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3.3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中水处理流程应根据中水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及中水回用对水质的要求进行选择。进行方案比较时还应考虑场地状况、环境要求、投资条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经过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由于目前中水处理范围多为小区和单独建筑物分散设置类型,在流程选择上不宜过于复杂,宜按下列要求进行:
(1)尽量选用定型成套的综合处理设备。这样可以做到简化设计,布置紧凑、节省占地、使用可靠、减少投资。
(2)对于中小型规模的中水处理站,不可能配置较多的运行操作人员。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在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宜采用既可靠又简便的流程以减少运行人员。
(3)中水处理设施一般设在人员较为集中的生活区(如居住小区、建筑物内部),在设置地点的选择上要考虑嗅味、噪声等周围环境的影响。故一般中水处理站多设在地下室、自成独立的建筑物或采用地埋式处理设备。
(4)中水处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是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不使用不够广泛的主要原因除了节水意识较差外,主要是初期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原水水源选择,可以根据回用要求,尽量选择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以便简化流程减少一次投资,降低处理成本。另外还要考虑处理后的回用水能够充分利用,以避免无效投资。
4 污水处理
由于医院和工厂排出的污水病毒、有害物质较多,不能做用于中水的水源,因此这些污水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4.1 工艺流程选定原则
处理后污水排入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的医院污水,应与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处理后污水排入无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或地面水域时,应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应与雨水分流。放射性废水、重金属废水及其它特殊废水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如放射性废水应采用衰变贮存池处理,重金属废水可采用化学法或离子交换法处理。
4.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2.1 一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一级工艺处理通常包括化粪池、沉淀池或调节池等设施。化粪池出水经过格栅、计量池或调节池,通过计量装置定比投加消毒剂后进行接触池。
4.2.2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当污水一级工艺处理出水不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时,采用二级处理工艺流程,通过生物处理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由于水质得到改善,可以减少消毒剂用量,提高消毒效果。二级处理工艺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塔式生物滤池法、射流曝气法等。
结束语:只要在给排水设计中对预防水质污染的途径、排水系统的选择、中水的有效利用、污水的科学处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设计,建筑的给排水环保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篇12
1节水
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节约用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筑给排水中节水的重点在于:卫生器具及其给水配件;屋顶水箱浮球阀;建筑中水等方面。
1.1采用新型卫生器具及其配件
老的卫生器具特别是大便器冲洗水箱耗水量大,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经常造成“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新型的卫生设备,如JS型虹吸式高效节水型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仅为5升,可节水50%;公共浴室采用单管恒温供水配合脚踏阀淋浴器、光电淋浴器、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等比一般双管淋浴器可节水20~50%;而陶瓷芯水龙头密封性能好,开关数万次无滴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1.2屋顶水箱浮球阀
屋顶水箱浮球阀继阀芯两步到位的配重逆开式浮球阀之外,有出现了双筒浮球阀、液压式浮球阀和呼吸阀。最具特点的是导阀控制型浮球阀,兼有浮球阀、减压阀、止回阀、流量控制阀、泄压阀等多种功能。这些新式浮球阀克服了传统产品开关不灵的现象,减少了溢流。
1.3建筑中水
“节流”也需“开源”,建筑中水使污、废水处理后回用,既可节约用水,又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起到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作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最近颁布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中水水源、水质标准、中水系统、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预计正式实施后,对中水利用将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建筑中水系统在济南市的南郊宾馆、玉泉森信大酒店都有应用且效果不错。目前,中水处理设备已有定型产品供设计选用。
2节能
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节能的就是环保的。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除对系统进行合理布置、精心计算外,二次供水设备的选择和热水供应系统是节能的重点。
2.1二次供水设备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水泵-水箱供水方式中水质易受污染,所以二次供水已越来越多的被气压罐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所取代。其中变频调速设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供水方式,它采用变频器改变电机的供电频率,根据用水量的大小实现对水泵的无级调速和循环软起动。变频设备已从最初的恒压变量供水发展到变压变量、变频气压供水等方式,根据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设备的节约特性,合理的选择设备,其节能效果是十分突出的。一般的,因为在用水低谷时偏离设计工况最严重,设备的组成必须满足低谷用水量变化的特点,设备必须在系统用水低谷时效率要高。当低谷用水量不及单台水泵最大流量20%的时候,宜设置小流量泵进行小流量时的自动切换;当低谷用水量是断续的小流量时,宜设置适合于断续供水的压力供水装置。
2.2热水供应和太阳能利用
热水供应系统可采取的节能措施主要有:降低使用温度(热水在管道和设备中的热损失与配水点要求的水温成正比,降低使用温度可减少能耗);减少热水耗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流率;采用高效能保温材料减少热损失;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采用节能型产品;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安全的新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利用太阳能的直接加热设备有真空管式和热管式,其集热效率高,保温性能好,受环境影响小,全自动运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全年使用。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集热器的选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抗冻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承压能力等因素。(2)寒冷地区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方式。(3)集热应因地制宜综合应用串联、并联方式使水流平衡。(4)必要时采取辅助加热方式。超级秘书网
3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
由于城市供水体制的原因,二次供水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保证水压的必然措施,但因此也增加了贮水设施、供水设备等中间环节,增大了水质污染的可能性。要防治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在设计上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1系统
在确定供水系统时,应作多方案比较,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如在市政管网允许的情况下,供水设备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而不设贮水池;尽量采用变频调速设备,取消高位水池(箱)。
3.2水池(箱)
有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设贮水池(箱),水池(箱)中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本体、附件、停留时间过长。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水池、水箱由于表面粗糙,极易滋生青苔、微生物、细菌;钢板水箱则易锈蚀,使水质下降。建议采用不锈钢、搪瓷钢板或达到卫生要求的玻璃钢水箱代替传统钢板水箱,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时宜加内衬。
水池(箱)检修孔、溢流管等附件极易封闭不严造成水质污染,在设计上应采取在溢流管上加防鼠网等措施。
有资料表明,水在水箱中贮存24h后余氯为零,超过24h后,水质会严重恶化,而生活消防合用水池中水的停留时间大都超过24h。为解决这个问题,除尽量单设生活水池外,应在水池中补充加氯或采取其他消毒方法。
3.3管材
篇13
公路运营时期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服务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洗车污水、突发性事故产生的污水、路面沉积物。因此,公路运营管理时期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应是对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加油站、洗车场所等产污场所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管理。首先,在区位选择上,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洗车场所应尽量避绕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田地、河塘湖库、泉瀑等水体;其次,在设施配套上,洗车场所及加油站应配备单独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隔油池,服务区应设置污水沉淀池或化粪池,缺水地区要注意对再生水的有效使用;再次,在日常管理上,生活污水应先排放到沉淀池或化粪池上,含油污水要经过隔油池的处理,生活垃圾及路面垃圾应定点堆放集中处理,及时防止装载泄漏、散装及超载的车辆上路,做到:不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公路沿线的水体、不让垃圾落入沿线水体;最后,在组织管理上,要注意及时有效地维护水环境保护设施,要能迅速有效地组织人手及时处理突然性水污染事故,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安全、环保等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三、公路沿线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由于公路水环境污染的时空特性,公路沿线水环境检测应贯穿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两个时期,施工建设期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指标有:高锰酸钾指数(Codman)、石油类、悬浮物(SS)。地面水环境监测的监测频次:每季监测1次,每次监测2天,每天2次。运营管理期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指标有:pH值、高锰酸钾指数(Codman)、溶解氧、石油类、悬浮物(SS)。监测频次:每年监测2次、每次连续采样监测3天。鉴于监测工作的繁复,公路沿线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应积极采用水信息学等新技术。水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着重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S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并结合传统水科学和工程学的方法,研究与水环境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模拟、预测和结果显示等问题。水信息学的许多技术对公路环境信息的评价分析益处颇大,基于3S技术的公路环境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公路环境评价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实时管理体系使公路环境信息从简单的文字表格形式向图形报表有机结合的数据可视化分析方面迈进一大步;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和水域快速监测系统进行大江、大河及大面积湖库的水环境监测与水体富营养评价实现了、拓宽了水环境监测、管理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基于GPRS技术的水质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对水质参数的远程检测、实时监控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水体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