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汽车配件营销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汽车配件营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汽车配件营销论文

篇1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篇2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篇3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 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 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4

1. 概念解析。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大客运战略强调“多”与“大”协调发展。“多”指多元化,是增加服务品种,充分利用道路运输班线客运与城市公交、出租客运、旅游客运、货运等直接业务和客货站场业务、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间接业务形成区域广、范围大、运输产品多样化发展格局,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大”指规模化,是利用道路运输与相关性业务之间相近的技术资源、互补的运输服务、交叉的运输市场及相近的经营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道路客运企业多元化大客运战略能在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减少企业投资、提高运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符合经济学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原理。实施多元化大客运战略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具备资本和发展能力,能为多元化发展提供稳健的资金保障,二是企业具有区域和行业竞争优势。传统道路客运企业的业务包含客运、货运、场站、维修等服务类别,拥有较完整的服务能力,具有多元化经营组织雏形。同时,传统道路客运企业对所在区域班线运输、客运站有较强控制能力,具有较好现金流、稳定的市场、优良的企业资信、较好的人力资源,具备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条件。

道路客运多元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综合发展各种道路客运业务,改变传统的班线客运单一模式,以班线客运为起点延伸到公交、出租、包车、旅游客运,发展城间公交快线、机场巴士、便捷巴士、城乡公交等服务方式,密切各种客运服务之间的协作,实现这些服务的管理和信息网络统一、资源共享。二是客运业务向客货运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的采购与销售、汽车配件的采购与销售,货物运输服务、物流相关业务,以及各种运输网络信息服务等运输相关业务延伸。三是客运业务向运输以外业务领域的延伸,旅游客运向旅游开发与经营延伸,客运站场服务向餐饮、住宿、销售及租赁等三产服务延伸,汽车维修向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延伸等;四是实现道路客运与铁路客运、民航客运的分工、合作与协调,构建能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体系。

2. 多元化大客运的经济原理。

(1)多元化大客运的规模经济。道路运输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联合重组和兼并合作组建运输企业集团,整合内部资源、实现规模经营。道路运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增加、服务区域网络扩大、密度提高等使运输平均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及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的成果。多元化大客运能通过延伸线网、加大班次密度、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载运量等,实现客流增加、成本降低,通过建立客户联盟,充分发挥运输网络服务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效益。

(2)多元化大客运的范围经济。运输企业提供班线运输的同时提供客运、旅游结合业务,这就是运输范围经济的体现。与单一运输企业提供单一运输服务相比,同一运输企业提供数种运输服务,可导致平均费用下降、车辆运用效率提高。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增加新业务的组合成本,低于单独提供新的运输业务的成本。如班线运输通过机动运力承接包车运输业务,增强车辆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多元化大客运的资源整合效应。

(1)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经营资源的优化组合。实施多元化大客运战略的运输企业可以在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大吸引人才、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资金集中垂直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将大型项目投资决策权集中在集团高层,使资金能够集中使用;有效提高财务管控能力,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经营资源方面,对企业客运线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理顺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利用整体优势建立集中的站务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联网售票平台,形成客运站售票与网上售票、无人售票机售票、邮政储蓄售票、售票网点、移动手机售票等相结合的现代化全方位售票系统,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程度方便旅客出行。在信息资源方面,构建服务信息系统,负责长途班线查询、公交线路查询、出租、包车、租车、驾培、修理、物流业务咨询、监督和投诉,畅通公司与旅客之间沟通渠道;成立监控中心,对营运车辆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G-BOS智能运营系统、视频监控等科技设施设备,实现企业调度、安全监管、信息服务三位一体;构建辅助决策系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建立和完善OA无纸化办公系统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促进人力资源统一调剂,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制定大件和大批量物品集中采购制度,在车辆、燃油、轮胎、保险等方面形成更强的议价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依托线网资源,大力发展小件快运、中转运输和组客等,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站场资源的有效组合。随着城市扩大和旅客出行强度加大,客运站周边交通拥堵影响到城市形象。客运站要服从城市建设拆迁的需要,在站场改扩建中,要对辖区客运站统筹布局、合理选址,充分与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衔接,考虑旅客中转换乘及住宿、购物、餐饮等综合服务配套和展现城市窗口的需要,提高客运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多元化大客运战略实施的根据地。为协调好各客运站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客运站职能划分,分枢纽站、专业站(旅游站、高铁衔接站等)和乡镇站三个层次组建客运站务公司。枢纽站重点实现客运班线与出租、公交、铁路及地铁的零距离换乘,辐射专业站和乡镇站;专业站重点为集散游客或高铁旅客集疏服务;乡镇站重点服务乡镇居民及方便城乡务工人员出行。三个层次客运站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构成分工明确的客运站网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客运站疏散能力,使旅客方便换乘,实现客运站场资源优化组合。

三、 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实践

1. 向其他道路客运业务延伸。

(1)向旅游客运业务延伸。从国外道路客运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知名道路客运企业如“灰狗”等都将班线客运向旅游客运延伸,并进一步延伸到旅游观光、住宿、购物等领域。苏汽集团根据不同旅客需求,在苏汽外事旅游客运公司基础上成立苏州旅游集散中心并创新公司化经营模式,相继收购和兼并苏州市区多个旅游客运企业,与周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合作创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客运网络,开辟旅游客运专线和季节性旅游专线,与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合作开展“车票+景点+酒店+餐饮”等捆绑营销模式,实施“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运―游结合经营模式;加强集团内部旅游客运单位之间沟通,组织市区公司与五县级市旅游客运互动,完善团队旅游、会务旅游、散客旅游服务,依托苏汽热线构建苏汽龙车网、成立旅游包车调度中心,创建了苏汽旅游品牌。

(2)向出租客运、驾培业务延伸。传统上的出租客运和驾培表现为企业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苏汽集团在安全、机务、制度、驾驶员、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进入出租客运、驾培等客运上下游领域基础条件好。苏汽集团加强出租、驾培领域的投入,通过组建出租公司投标竞争和收购兼并扩大规模,目前拥有出租车709辆、校车77辆,成为苏州规模最大的出租企业;组建的苏州交运汽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已拥有教练车122辆,建设了培训教练基地,成为苏州最大驾培企业,发挥了龙头骨干作用。

2. 向物流业务延伸。苏汽集团组建苏州交运物流有限公司,培育物流业务,设立了国际物流分公司、国内物流分公司、运输分公司、物流金融公司以及苏州交运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经营国际、国内货运、集装箱运输、危险品货物运输、城市集散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物流设备租赁、物流金融业务以及物流仓储的运营等,从体制上对客运与物流进行分离,搭建快货运输、危货运输、保税物流、仓储、配送、金融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架构。苏汽集团完善苏州大市范围物流网点布局,打造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以苏州市公共配送枢纽为核心,市、县、乡镇客运站、社会物流中心为节点,利用客车附货、货运专线车、城市配送等形成城际、城市、城乡三级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3. 向机动车维修及配套服务延伸。苏汽集团具有较强的机动车维修基础,延伸战略措施主要是开拓龙捷快修,投资车辆采购与销售、汽车配件采购与销售、汽车检测服务、汽车钢构件加工等,进行业务整合,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形成功能齐全、相互支持、统一经营的机动车保障系统。在汽车维修配套服务延伸战略中,苏汽集团建立了以“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品牌为主的苏州客车配件销售中心库,搭建了集团汽车配件信息网络平台,统一计划、集中配送;积极开拓外围客运、公交等企业客户,打造客车配件专卖品牌;组建苏州苏汽富达车身部件公司,开展“金龙”大客车生产配套加工业务;成立了苏汽龙捷快修公司,启动快修业务,形成以旗舰店为中心、社区店为支撑的汽修网络经营格局;组建汽车零配件加工与工艺设计的苏汽钢结构公司、成立销售各类大中型客车并兼营各类货车的苏汽亚飞汽车加盟连锁店公司、组建苏州狮山机动车综合检测公司,利用资金和资产优势联合重组,打造了苏州地区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检测为主的一条龙汽车服务中心企业。

4. “三产”多元化。苏汽集团围绕客运站开展“三产”多元化战略,下属的11个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和一批农村客运站形成苏州辖区客运站场网络,为“三产”延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苏汽集团在客运站设计中充分考虑商场、住宿、餐饮等功能,为客运站多种经营和多元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公平竞争,在商贸、餐饮、酒店、加油等多方面引进优秀经营者进站经营。在酒店、餐饮方面采用承包经营为主,商场经营上采用包死底数、按比例分成的政策。另一方面,苏汽集团延伸房地产、咨询、装饰、交通工程业务,采用入股合作的方式,将各方的资质、资金、资源、管理等优势集合起来,确定“以资金换市场,以市场换业绩,以业绩换资质,以资质换效益”的发展模式,取得很好绩效。

四、 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实践

1. 城市、城乡客运业务延伸。苏汽集团筹集资金开拓城市公交业务和城乡公交业务,同时积极将企业农村客运班线向公交服务形式转变,这不仅有效避免短途班线萎缩、延伸客运站服务范围,而且实现客运站与公交的“零距离换乘”,更加方便旅客。借助政府公交优惠政策扩大企业规模、树立品牌,增强企业规避风险能力,有利于密切和政府的关系。从2003年开始,苏汽集团通过资产重组与合作等形式切入城市公交客运,控股苏州吴中公交公司、交旅公交公司和相城公交公司,参股新区公交公司,在五个县级市也对公交公司进行收购兼并。

在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过程中,苏汽集团主要通过中巴车收购改造及资产重组的措施,控股或参股经营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客运。为创新城乡客运一体的运营模式,苏汽集团推进经营结构和经营体制不断改革,采用区域专营的公司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经营结构合理、经营机制优化。目前,苏汽集团农村客运公司化比率已经达到90%,集团下属的常熟市、张家港市、吴江市、太仓市客运公司经营业务中的农村客运公司化率已达100%、农村客运公司化车辆已经达到1 400辆,提高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农民群众反映很好。

2. 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业务延伸。苏汽集团重视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衔接。为了配合苏州市区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以木渎换乘枢纽站为起点,优化调整了6条公交线路,并根据客流变化规律及轨道交通的营运时间,延长部分公交线路的营运时间;苏汽太仓子公司配套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增设沪太快线;配套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开通沪浏快线,全天候与上海轨道交通对接,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中转换乘。

3. 与铁路客运衔接的业务延伸。针对高铁速度快、沿途经停站点少的特点,苏汽集团重点开发高速铁路网覆盖空白区,开辟苏州至江西、河南、安徽等省的城镇直达新班线,实施中转运输、节点运输,开拓班线客运二次转乘服务市场。同时,苏汽集团借助苏州“村村通”工程,配以农村客运站联网售票措施,发展乡镇与城市高铁站的中短途班线,在方便旅客的同时也为高铁吸引客源。根据铁路运行特点开通夜间班线;苏汽集团还积极与独墅湖、越溪大学城的学校协调,开通周末、节假日校园专线和实施周末铁路旅客分流运输,受到学生欢迎;在春节等节假日高峰期做好火车站夜间旅客分流,开通张家港、吴江、常熟、昆山、太仓、盛泽等夜间班线。

4. 与民航客运一体化。道路客运与民航客运可以找到合作领域。一是开通苏州及所辖县市至硕放机场、萧山机场、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机场客运班线,根据航班起降时间合理安排班线时刻,实现汽车客运站与机场对接;二是与航空公司合作共建异地城市候机楼,提供航班信息、机票预订、车辆接送等服务,企业负责城市候机楼的运营管理,机场给予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异地乘机旅客提供方便服务。此外,还延伸提供航空货运、机场信息服务。苏汽集团在太仓筹建交通空港,提供机票、托运及办理登机牌手续等,并与市内宾馆、酒店合作客流配载,形成民航与客运枢纽站之间的快速通道。

五、 多元化大客运战略实施结果

总之,苏汽集团通过实施多元化大客运战略,利用联合优势,使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2001年改制以来,企业资产总规模从2001年的4.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4亿元;企业总利润从273万元增加到3.56亿元;营运客车从978辆增加到4 805辆;员工数从3 300名增加到11 647名。从2010年开始,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第一名。近几年,通过实施多元化大客运战略,又主动融入综合运输体系,稳固和拓展班线客运市场,创造了与现代运输方式接驳的客运新需求,扭转了高铁发展带来的干线客运需求减少的被动局面。

六、 结论

篇5

1国内汽车业的兴起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完成608.81万辆,同比增长17.66%创中国汽车半年销量历史新高,跃居全球之首。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机动车消费市场。

由于国家的鼓励中小排量汽车的政策还在延续,刺激经济的政策方针还要延续,可以预见2010年的汽车产量仍然以增长为主。那么,每年1000多万的新车销售就意味着每年增加1000多万的旧车,增加了1000多万汽车服务的市场,这个市场庞大而且不断增长,如何分享这个蛋糕呢?

2.国外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

根据欧美国家统计,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一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美国的汽车服务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汽车整车的销售额,其中,单单一个汽车美容业年产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

3.汽车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用品销售将更加超市化专业化汽车用品超市也好,普通超市也好,总之,用品的超市化将会加剧,汽车服务中心的用品销售业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彻底分割出来。在中国风行的汽车美容业务在美国会日益萎缩。

分工更加细应该说美国汽车服务业的分工已经很细,但还会进一步加剧,一站式的汽车服务中心除非在特别的地理位置.否则空间会越来越小。在某一领域《比如说贴膜、音响等)特别专业的服务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行业的进入条件会更高这一市场已经相当成熟,除非有雄厚的资金去进行购并,否则很难打破由很多连锁网络组成的这张大网。这一市场在相当的时间内表现都会比较稳定。

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正逐步成为包括PEPBOYS、AUTOZO N E、NAPA等汽车服务商的一致选择,电子的虚拟网络与实际的连锁网络及配送网络相结合,以不可预测的倍数扩大了企业发展的空间,美国人也越来越习惯于在电子网络上接受服务并进行支付。

二、分析汽车服务市场机会

1.扫描营销环境

目前,中国的汽车服务业主要包括4S店、快修点、汽车美容、汽车用品店。

4S店,服务齐全,但规格高,由整车厂家直接的指导和培训,其服务和维修非常到位,但其由于成本较高,服务价格也偏高。但由于目前该行业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4S仍作为汽车服务的主要服务提供商。

快修店目前比较多,但真正连锁店比较少,主要是规模还不大,无法达到盈亏平衡店,因此许多店都是采用低成本的配件和服务,质量和服务难以保障。无法提供专业的品牌服务。

汽车美容都以单一店为主,主要就是洗车,条件好的店能同时提供打蜡,漆面修补等工作,但都是低质量的。

汽车用品店目前出现一些连锁的雏形,如美车饰,其提供出汽车销售以外的所有服务,但价格高,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还是连锁规模未达到。

而对于汽车服务商的对立面,消费者而言,买车后便开始了漫长的使用历程。当前中国的有车者族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简单的根据市场的导向来决定自己的采购,而更多的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整车质量已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的同时,人们已不满足于价廉物美,更看重整车的维护保养的质量和成本。

作为汽车服务公司而言,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市场中立足,建立起诚信、贴心、合理的服务(这也与现在某些汽车厂商追求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一致),并建立起品牌将有助于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并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分析消费者行为

首先,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所面对的客户是不一样的。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是第一次买车,他们对车的概念、对车的理解、对车的想法往往是不成熟的。因此,在汽车养护时,维修工程师能和车主进行充分的解释和传授经验,更容易引起车主的好感,维持客户的忠诚度。

其次,由于现在的买车族中坚力量属于有一定收入实力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特点是有钱没时间,因此,有效建立起与车主的联系,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三,由于私家车的增加,车主对维修保养时使用的零配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往往宁愿多花些钱来选用比较正宗的产品。因此,车主对价格敏感度有所下降。故我公司对汽车零部件的选用上必须以诚信的态度,不以短期利益来牺牲客户利益。

最后,由于现在的私家车主都属于事业小成的中产阶级,都又一定的文化层次,因此,在服务客户时要注重服务的态度和礼仪。

3.营销战略

可以考虑采取的营销战略是市场集中战略,竞争者分析

(1)直接竞争对手的分析

目前中国市场还是以个体的经营方式为主,各自为政,服务公司连锁还为出现,虽然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出现了部分品牌,但相对于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来说,都不大,并未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对汽车服务市场的经营方式并不大。

如果参照一下汽车行业成熟国家的经验就会发现,他们的汽车服务业大量采用”大卖场”和“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模式。在美国,一大批汽车服务连锁企业已充分发展,比如,pepboys号称是汽车用品行业的“沃尔玛”(PepBoy成立于1921年,是美国唯一一家能为汽车配件市场的整个四项领域—包括自己动手(DIY)、维修服务(DIFM)、转售(buy-for-resale)和更换轮胎(replacement tires)-提供服务的配件市场零售与服务链厂商。目前,Pep Boys在美国36个州和波多黎各地区拥有628家店,每家面积近2000平方米,被称作汽车服务行业的沃尔玛,美国的汽车连锁服务发展非常迅速,以NAPA、AUTOZ0NE和PEPB0YS为代表的三家汽配连锁经营企业,其配件销量占据美国汽配市场70%。以汽车专业维修、快速养护为主的汽车养护中心和以事故车维修、保险理赔及紧急事故处理为主的事故车维修中心是美国汽车连锁服务的两种重要业态,也是当今美国汽车服务业的主流。

在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连锁店autobacs拥有500多家分店,遍布日本和东南亚。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合理布点,统一品牌和服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同时通过统一采购、强大的物流支持,也便于管理和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汽车服务业即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劲的同行的挑战。因此,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2)潜在竞争对手:汽车制造商

巨大的汽车服务业市场,已使许多汽车制造商看得眼热。美国福特公司就明确提出:要把21世纪的福特变成为消费者服务的企业,福特要为用户提供全套的服务。东风公司也提出一个新观念:用户买车只花了20%的钱,80%的钱是在其用车过程中。但是整车公司会多大程度的控制汽车服务业还是未知,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高增长,整车还无暇顾及这一领域,对于不断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的后续服务不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还可能产生后续的利润来源。目前整车商通过整合汽车服务用品,在4S店推行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已经渐渐开始,而且涉及深度养护、改装配件、美容等不同服务内容。

(3)客户市场分析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调查公司和媒体发起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消费环境宽松,大城市将有8.4%的家庭在半年内买车,11.8%的家庭在1至2年内买车,33%的家庭在3年内买车。

目前未来可以发展的领域,包括远距离汽车诊断、汽车监控、驾驶监控、销售商系统整合。如远距离诊断,汽车监控、驾驶监控等,虽然客户存在潜在的需求动机,但现在科技发展技术还不可能达到由信息系统来解决这样水平。如果换一个角度息考,汽车服务公司指定专人对客户的汽车进行定期服务保养,对客户汽车的保养维修都了如指掌的话,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对客户的汽车故障进行远程指导,作为替代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

三、汽车服务公司的战略考虑

下面我们针对目前最有潜力的中产阶级为定位,讨论如何规划汽车养护服务公司。

1.汽车服务业公司的目标市场分析

这里引用新华信关于汽车购买几个方面的调查数据。首先,看半年内购车的消费者调查(附图)。可见,在买车过程中最看重三项内容分别是“销售商展厅的硬件设施条件”,“售后跟踪服务”,以及“人员专业知识”;其次是“定价及付款服务”,“初始车况”,“接待阶段服务”以及“提车环节”。可见目前消费者对汽车的品牌、车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买车是往往已经决定了所需的车型,因此对销售商和售后服务更为看重。

再来看售后跟踪服务,新华信连续3年的满意度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车主对于这一项的看重程度正在逐年提升。售后跟踪包含对服务投诉的处理、定期提醒用户进行保养与免费检测和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汽车已经成为他们除住房以外最大的一项投资,新华信另有调查显示,近70%的车主为首次购买轿车,他们对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能还比较匾乏,完善的售后跟踪服务体系,对他们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解除车主们的后顾之忧。

这里再做一个对比东京汽车保有量达到了800万辆,而北京300万,因此,随着汽车的普及化,售后市场也将随着汽车保有量同步递增,这也进一步证实汽车服务市场存在越来越多的机会。

2.汽车服务公司的服务特色

首先,有针对的突出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的特色化,管理的平台化,使之成为轿车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紧密的桥梁。特色服务中,可以通过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周到细致、专业化的服务。为达到此目标,如采取车管家、汽车改造美容、汽车俱乐部等方式来实现。 转贴于 车辆维修、保养的贴身的“管家式”服务以前往往面对高档的客户群,但电子平台(包括远程登录、电子诊断)等手段可以节省管家式服务的人力成本,可以覆盖到更广的客户群。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中产阶级家庭不断壮大,他们具备购买轿车的能力,但是不具备全面维修保养轿车的能力和时间。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就是要解决中产阶级这方面的矛盾,使他们从接到钥匙的一刻开始,就能有“一对一”的贴身“车管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使车主除了享受驾驶的乐趣之外消除一切后顾之忧。其服务内容包括:a.汽车保养服务,在建立并采用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车主还没有意识到要进行保养的时候提醒车主进行相关的保养,在车主意识到要保养的时候给车主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服务,这是这项服务的指导思想。b.汽车维修服务,在车辆保险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与技术过硬的维修站签定服务协议的方式,快速车主进行维修、保险理赔等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为替顾客节约宝贵的时间,开展事故维修、车险鉴定的,事故现场紧急接送等服务;常规故障分析诊断与维修,尽可能的替顾客节约维修费用和零件更换的费用;常见车辆使用问题解决方法免费培训,例如如何在车辆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借电启动.车辆过热情况下的应急降温等。

其次服务对象的细分化。面对高档车的服务对象,其定位是与为轿车企业一起提升品牌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提供事无巨细的优质服务:面对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提供满意与惊喜,在服务的同时与车主分享维修的经验和知识,驾驶的理念等,安车乐业、享受生活;面对低端的用户.主要提供的服务是方便,快捷。相对与这3种定位。中产阶级的市场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发展空间的。 针对中产阶级的需求,可以做进一步分析,如目前的情况下,即使生产厂商能开展定单式的生产,也不能满足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车主对车辆配置、外观、性能等多方面的日益加剧的个性化需求,于是部分车主自己动手,造成车辆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更新换代的加快,面对轿车生产企业更加丰富的选装配置,却很难再更新自己的配置,从而造成车辆的相对贬值。并且随着消费者对车辆的进一步熟悉,改装改造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可按照顾客需求来提供车辆美容与个性化改装、酉己置升级等服务。

由于我国的部分地区刚刚进入轿车家庭化的阶段,因此许多车主在车辆使用上也存在许多疑惑和困难,例如正确驾驶习惯的培养、冰雪路面的操控技术等。另一方面,许多中产阶级车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之后对驾驶乐趣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高速情况下的紧急变线如何操作等。同时,由于中产阶级的工作需要,许多人经常需要提供司机服务。

最后是诚信问题,在市场为成熟时,诚信一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利器。其建设也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但诚信的建设作为服务行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是必须的。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伦理经营”的态度对待资金监护人、顾客及社会其他团体。利益的增长是建立在利益有关单位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顾客满意、消费增值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与公司经营相适应的品牌、管理系统、俱乐部平台,以及实现相关人员的招募、培训和工作筹建。

3.汽车服务公司的运营平台

根据调查,买车族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因此利用网络平台作为服务沟通的主要手段,同时,某些增值服务如车辆定位,需要IT技术的支持。前面探讨过中产阶级是目标客户群众很大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大多以青壮年为主,这一代是互联网的一代,对网络的熟识和依赖,为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沟通渠道提供很好的基础。目前设想的服务技术平台的主要子系统如下图:

各个系统的功能大致如下:

(1)市场推广系统:这是服务技术平台中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在起步阶段,几乎不可能直接投放大量的平面广告,因此需要采取IT技术来让目标客户了解我们的服务。这个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A.电子邮件营销:系统可以在网上收集电子邮件,也可以购买相应的电子邮件列表,并自动抽取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广告发送给客户,以及对客户的回复进行自动分类和处理;

日.链接交换:通过与汽车服务产业的各个厂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交换广告和公司链接,统计流量,并向某些厂商收取广告费用;

C.短信营销:通过短信群发推荐产品。

(2)客户服务系统。主要作为客户接受服务的追溯,并提供客户远程登录了解自己车辆的使用保养情况,以及需要做的服务。并提供菜单式选择和远程预定。本系统提供以下功能:

A.客户服务数据管理

B客户消费行为分析

C.客户投诉处理

D.客户回访管理

(3)增值系统。可以提供销售保险公司、配件、金融服务、二手车交易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选择和定制产品与服务组合,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客户推荐产品。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A.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数据管理

B.客户需求自动分析

C.客户积分管理

D.促销管理

(4)财务管理系统。用于和供应商以及客户结算,方便支付手段,并管理内部的帐务工作,并进行利润指标分析,寻找增长较快、利润较丰厚的业务类型。

篇6

2、《汽车电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汽车电气设备中包括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照明与仪表系等系统,具有理论复杂、紧密结合实际的特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抛开时实践讲理论,冗杂难懂;脱离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仅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把各系的功能独立出来,构建出相互独立的模块,对具体功能讲解与动作示范,然后由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讨论、实践操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传统的《汽车电器》教学中均是各系功能为主线,先讲硬件结构,紧接着工作原理,然后不同类型零件性能的不同,最后进行实践。学生普遍感觉理论枯燥无味,结构难以记忆,更别提具体各种类型的特点了。等到实践的时候,所学的理论知识已忘掉十有八九,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说不上毕业以后的应用了。据项目教学法指导思想,以实现某个任务为教学环节,打破固有界限,且不管其具体顺序及性能特点,将各部份知识分解后,构建成一个个独立的学习模块,为了完成任务各取所需进行组合,在实现系统功能后,通过某零件的缺失或者调整,对所产生现象进行观测、讨论、检测,最终达到在完成项目时,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目的。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示范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借助资料去模仿性或者试探性的对各部件之间进行组合并实现起功能,学习过程将会是充满挑战性、不断成功的过程,而当各个系统功能实现之后,教学任务也全部完成。

3、实施方案

在汽车电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的基本路线,故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下几个步骤:

(一)结合实物介绍某系的作用。主要通过最主要的几个部件介绍其工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分解系统组成,将其功能实现过程及工作原理简单明了、形象贴切的呈现出来,能否找出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是决定项目教学法关键。

在学生基本了解系统功能与工作原理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教师首先对照实物对工作过程进行简要的讲解,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在结束后由小组组长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骤。

(二)首先由教师对系统进行拆解及安装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注意要点讲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选择性录像,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反复观摩学习,然后学生依然以组为单位进行,以能实现功能为完成为标志,最终老师对其拆装过程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在完成上述任务之后进行最后的项目,教师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调整项目或者维修项目对学生进行演示,加强学生对性能的理解程度,从而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缩短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距离。

4、项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从大处着眼,同时不可忽略细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当有总目标,而总目标由小目标组成的,小目标上面又有各个不同的细节,选择各个击破,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完成总目标的有效路径;学生分组是实现汽车项目教学的一大特色,由于采用分组协作的形式,组员的数量、分工甚至性格特点等将会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践证明,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5人为宜,人多容易导致意见不一;人少则难以形成讨论学习的气氛;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选择合适的教材,也是完成项目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现行教材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难以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也不利于学生课下学习。所以要求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通过学生提前预习,熟悉项目实施过程,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效果评价

对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课后习题完成情况、实践情况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样也可采取组织班级座谈会讨论。根据具体情况,列出优劣,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6、结论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的项目项目化设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静.项目导向的大学课程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5.

[2]蒋科军,刘成晔.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篇7

21世纪,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新技术产品在行业中实现广泛应用,如汽车应用中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汽车维修方式难以适应当下机电一体化的需求,现代汽车需求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用技术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各个高职院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1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因为绝大多数的汽车专业都是由中专校升级而来,由此在教学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之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虽然几经改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亟待提高,汽车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适应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不系统的特性,课程设置过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或者是对教育意义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汽车运用技术的重要性[1]。

第二,高职院校中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三段式”模式,也就是说这个教学模式表现为从《汽车构造》到《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再到《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学生,适合当前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相关单位的商量考虑。

第三,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教材建设的发展很难适应和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汽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快的一机电产品,并且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汽车运用技术教材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不过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

第四,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但是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满足和适应汽车运用技术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个高等院校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双师型”特色的师资队伍,不过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相对匮乏,有着薄弱的实践能力。

第五,实践教学力量薄弱,虽然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力量相对我若,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实验设备落后,或者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公司不断完善实训计划,以此用来指导教师中的缺乏经验的教师人员,或者加强投入力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室外活动中[2]。

2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2.1 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将行业构建成一个以发展需求为指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采用一岗多能与多岗适应能力模式为主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也为今后汽车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强动手能力、创新力的复合型综合技术人人才,特别表现为对汽车营销、运用、维修、管理以及机电合一等技术的应用[3]。

2.2 教学指导思想

今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以素质与能力为重点,并以此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现代化汽车科技的发展作为教学方向,确定汽车专业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最根本的就是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以最终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成功实现改革。

3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及解决对策

3.1 探索研究新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从当前现状分析来看,汽车专业并非窄口径专业,该专业符合一岗多能或者相近职业群岗位的需求,属于一个款专业。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的设计中,应当开发出既培养基本专业能力,又拓宽专业能力的两种专业教学磨坏,通过基本专业能力的学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术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当设置相应的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板块,通过多种专业课程的不同组合,让学生通过每一个组合的学习,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专项技能,满足多个职业岗位的需求[4]。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从而培训计划能够随着行业的变化方便的调整整个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课程模块设置中,处于不变的是基本的专业能力教学,而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则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变化,及时的调整课程,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更新,不断适应和满足行业的需求。最终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增加了机会,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成长。

3.2 在教学中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实训教师的界限与分工逐渐淡化

当前,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现在施行的专业教学方法有着明确的分工,专业理论教师只负责课堂中教学,实践实训教师则只负责实验实训的教学。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这种方式方法导致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衔接不当,或者说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由此,对于教师培养来看,应当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能力,而且也有着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中,实行理论知识与实训能力教学的综合教学,没有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的分别。课堂中,将独立章节的理论与实训教学融合一起,由一个老师担任教学,在现场将专业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验、实训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声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5]。

3.3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以不断是以满足新教学方法的需求。

在过去的考核体系中,过多的是对理论课的考核,相对来说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给予重视,这种考核体系就导致了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失去监控,从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也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所在。因此,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安排在专业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同时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保证其知识与技能均能合格。

3.4 不断改革专业课程教材,以满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市场的变化需求,及时的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但是传统的教材因为出版周期长等原因,内容落后老化,难以满足当下汽车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专业教学改革特点相机和,对一些技术变化快的专业模块,以独立的章节作为单位,对理论专业知识通过单行本讲义的形式进行更新,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节省时间,更具方便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最具前瞻性的汽车技术知识,从而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6]。

3.5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分别是:首先,教学中遵循理论与时间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应的技术维修能力,在智能与技艺两个方面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重视以能力为本、一项多能的原则,学生除了具备现代汽车维修的能力,还具备汽车驾驶、销售、计算机应用、维修技术管理等多项能力,很快的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岗位的需求;最后,适应现状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二者兼顾的原则,学校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同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岗位需求。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对此,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对策,以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汽车行业市场实际需求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之友:上旬,2007(03B).

[2]梁俊峰.浅析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

[3]陶金忠.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篇8

一、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与特点

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总共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意向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他人认为消费者应该采取何种消费行为.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norm);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消费者意向与这几方面的因素呈正相关,即消费者对于特定产品的态度越积极,来自他人的“规则”越鼓励消费者购买某产品.消费者越趋向于判断自己能控制针对该产品的消费行为.其购买该产品的意向就越强烈。第三个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诸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具体而言:态度由消费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总利益(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所决定,某一消费行为消费者带来的总利益越多,消费者采取该消费行为的态度就越强烈;“规则”由他人对产品的主观评价所决定,评价越积极.“规则”就越偏向于促进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对消费行为可控程度的判断则由消费者实现特定消费行为的信心所决定,消费者越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某一消费行为,就越感觉对消费行为具备控制权,从而购买该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结构性层次呈递进的逻辑关系,而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根本因素是第三层次的因素,即消费者得到的总利益、来自他人的产品评价和消费者实现消费行为的信心,这些因素构成了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该理论具体图示如下。

二、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启示我们,改变消费者意向是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引导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市场营销就必须牢牢围绕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周围人群针对产品的主观评价、消费者对消费行为的自主控制程度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把市场营销能力投放在其他活动或者流程上,由于抓不到顾客意向转变的关键.只能造成厂商资源的浪费。为此,有效的市场营销要求厂商做好如下工作。

(一)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进行科学测童.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互动

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非常重视对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动机的关键因素进行测量.认为这是开展营销活动的基础,并以李克特量表为基础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测量技术。

1,消费者总利益测量。该测量指标包括两项具体内容。一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支付现金数量的心理感受.间卷上相应的问题为:“如果我购买该商品,我将支付大笔现金”,依照李克特量表的要求消费者的答案共有五种:非常可能,比较可能,一般,不太可能。很不可能。接下来问卷继续询问:“为该商品花费这么多现金是一个好的选择吗?”答案亦排列五种:非常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很不好。结合这两项测量内容我们可以估计出消费者对于某一具体购买行为的总收益。

2.他人参考意见影响程度的测量。该项目亦运用问卷测量两个相关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的朋友认为我应该购买该商品”,第二个问题是“我将按照我朋友的意见购买该食品”。然后对消费者的回答分五个等级进行测量。

3.消费者控制消费行为信心的测量。该项目同样测量两个相关间题。其一是测量消费者获得和使用特定商品的便利性;其二是测量在该便利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获取该商品的信心。问题的答案同样依照李克特量表的要求分为五个等级。

(二)实现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最大化,有效牵引消费者态度

根据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态度取决于消费该产品的“投入一产出”比。因此.只有比竞争者提供更高的顾客价值,厂商才能燕得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积极态度。具体来说,厂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

1.引进“总价值一总成本”理念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根据该理念,顾客在消费某一产品时,所获收益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享受的相关服务,以及社会符号(比如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社会身份标志功能)、心理愉悦等方面的价值;顾客付出的成本不仅包括金钱,而且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顾客的纯收益为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这启示我们,要从多方面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本身考察消费者的收益和成本。许多企业只关注产品质量而忽略了顾客的其他价值需求,以为有了好产品就一定能够燕得市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产品价值只有在市场中众多产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时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的市场情况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厂商提供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越来越接近,产品同质性不断增强,如果仅仅在产品质量上与对手竞争,必然局限企业在其他方向的竞争能力,导致企业竞争力越来越低下。价值的多样性启示我们,在保证产品较高质量的同时,企业还可以在服务、顾客关系、顾客体验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差异性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种差异性的竞争策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企业吸引消费者的主要竞争手段,为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利用整合营销减少消费者价值流失。整合营销把整个市场营销过程视为一个大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购买、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都应该围绕顾客需要这个中心而展开。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成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积极态度。但是,这些环节的发展往往不平衡,存在所谓“短板”现象,而企业管理层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营销过程基本正常就能保证顾客价值的实现,忽略了对这些短板的改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消费者虽然很难记住营销过程的优点,但是对其暴露的缺点却非常敏感。一些细微之处的失误往往能抵消全部营销活动的努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追求营锣程中每个环节的优化、进而使得顾客价值最大化,应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

3.消除价值坠距(Value Gap)。价值坠距是厂商在为顾客提供价值时,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的与顾客实际要求价值之间的偏差。价值坠距总共包括四种,一是顾客要求的价值与厂商所理解的顾客价值的偏差,即企业没有真正了解顾客的价值诉求;二是厂商所理解的顾客价值与厂商制定的创造这些价值的制度之间的偏差。换言之,即使厂商准确了解了顾客价值诉求,这些诉求是否反映在了厂商的具体管理制度上?三是厂商的管理制度与制度执行的偏差;该偏差关心的是:有了好制度,能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而不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制度执行与消费者沟通的偏差,即厂商在为顾客创造了足够价值并提供给顾客后,能否及时有效地提醒、告知顾客已经为他们做的工作?以上四个方面的坠距环环相扣,有如电路中的“串联”,只有当四个坠距全部减少到最低程度,顾客价值才能最大化。

(三)有效运用社会传播,努力在消费者周围的人群中形成对产品的积极评价

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周围的人群关于产品的主观评价对消费者采取何种消费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个体处于信息不完备而又必须对某个消费行为进行决策时,来自其他社会成员尤其是交往密切成员的参考意见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1.利用消费者的社会网形成产品积极评价。所谓社会网是消费者通过社会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网络,本质上是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中国社会是人际关系取向比较强烈的社会,在商业活动中熟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往往比正式的社会契约关系更加得到人们的信赖和认可。由于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存在,在社会网中传播产品信息能比较迅速获得消费者认同,节省交易成本,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忠诚消费群。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社会网对于市场营销的促进作用,向社会网的建购、维护和扩展投人资源,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2.重视组织和社区“关键人物”在产品评价方面的引导作用。消费者一般都生活在某个组织或社区中,而每个组织和社区都存在由高到低的社会分层,居于较高地位的成员因为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而成为关键人物,他们是其他成员在消费行为上模仿和跟从的对象。由于这些人生活在消费者身边,对消费者的影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他们的言行比来自报纸、电视等媒体的间接信息能更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评价。因此营销活动应该重视对关键人物的研究,在他们中间首先传播、培育对于产品的积极态度,并形成“关键人物带动较重要人物、较重要人物带动一般成员”的产品信息传播链,在营销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产品广告宣传中处理好定位理论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关系。定位理论强调产品宣传应该高度针对目标顾客群而进行,认为广告宣传的精确性是市场宣传成功的关键。然而,这样做的市场效果有时并不明显。一些针对小众市场的企业以专业媒体为主传播产品信息,历时长、花费大,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长期低迷。失误的原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定位理论与社会关系理论的辩证关系。定位理论并没有错,但是目标顾客群井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会时刻受到他人关于特定产品评价的影响。当他们准备购买的是高档汽车、珠宝手饰等具备“社会炫耀”功能(换言之以他人的偏好为取向)的产品时,他人的意见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针对某一狭小消费群生产的产品却常常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并获得成功的原因。社会关系理论强调产品宜传不仅考虑对具体受众群施加影响,还要考虑整个社会关系对他们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位理论的不足。因此,企业在以目标顾客群为中心宣传对象的同时,应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兼顾其他可能对目标顾客群施加影响的社会成员,有时甚至可以把经销商、政府纳入宣传范围,这样能比仅仅对目标顾客群进行产品宜传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单重顾客选择,提高消费者对消费行为的控制能力

国外的营销学者曾经对劝导人们献血的公益性营销活动进行过研究,发现如果让献血者一定程度上控制献血过程,如让他们自己决定抽取哪只手臂的血,抽取量为多少,以及抽取的血液供哪类病人使用等,会大大提高他们志愿献血的积极性。相关研究还表明,在经济收人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对消费行为的控制能力是促进销售量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都从实践上证明了提高消费者控制消费行为的程度对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消费者控制消费行为的能力,企业应开展如下工作:

1.围绕信息、地点、时间三要素作好营销服务,保证商品的可获得性。该方面工作的核心就要保证消费者在需要某商品时,可以及时获得该商品的信息,并能在其希望的时间、地点方便地购买到该商品,使得消费者信息搜寻的成本和购买过程成本降至最低。企业应该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手段随时向消费者公布商品信息,销售终端的设立应力求贴近消费者居住与工作的地点,并且尽量延长服务时间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国外有些汽车配件公司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营销服务,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开通热线服务电话,并保证在顾客发出需求信号24小时内无条件解决顾客的困难。当有些顾客的汽车在边远地区如沙漠中抛锚时,公司会紧急调动直升飞机为其空投零配件和修理工具。

2.适当拓展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发展灵活制造,保证商品的可选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呈明显上升趋势,需求日趋多元化、个人化,这就要求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都应适当拉长,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够在企业的产品线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产品。此外,企业还应发展灵活制造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量身定做,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不仅能满足消费需求从而吸引、保留顾客,还有助于企业随时掌握消费者动态,发现乃至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威得市场先行者优势。

3.视顾客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让顾客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的所有威利都来源于顾客,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顾客能力竞争阶段是市场竞争的高级阶段。顾客参与企业决策、从而使得顾客意见转化为企业经营方针从根本上是最适应该竞争阶段的竞争手段之一,它不仅大大减少了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且满足了顾客自尊的需要、控制消费过程的需要,对培养忠诚顾客极为有利。国外有些零售集团的决策机构中有专门的顾客代表,这些充当了消费者代言人的角色负责向企业传达他们所收集的消费者诉求,并参与诸如服务标准、购物环境、营业地点等具体经营性事物的决策,甚至连过去一直认为应该由企业独家决定的商品价格也开始征求他们的意见,以至在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了顾客和零售企业共同制定价格的新的定价策略一分享价格策略((share price strategy)并开始得到普及,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竞争工具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运用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中小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大致经历4个时期: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第1阶段:出生期。这是企业生命体的诞生过程,包括孕育期和婴儿期,统称生长期。这是企业家的创业意图从孕育、分娩到诞生的过程,或者说是企业家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施的过程。这个时期企业生命的源头是有利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产品和市场是企业的生命。

第2阶段:成长期。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成长并不意味着同样内容的不断增加,成长是一种变革,是一种质变而不仅仅是一种量变,企业不能仅靠增加人才、资金、设备和厂房来应付其增长,它必须进行一种转变或转型。企业的快速增长需要其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专业化管理是企业家释放出新的管理资源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很多企业无法度过这个难关,最终因管理资源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的成长,这既是一个企业成长的陷阱,也是企业成长的转折点。

第3阶段:成熟期及其衰退期。一旦企业完成了向专业化管理的过渡,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计划、组织、管理开发和控制系统,这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时原有的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市场相对巩固,这是一个相对和平时期,通常也可以称为成熟期。紧接着要遇到的是企业最初的产品或生产线已经成熟,不能推动企业未来的充分发展以维持企业目前的增长率,或曾经达到的增长率,这是市场饱和现象的必然结果,也是产品自身的生命周期使然。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的内涵和特点

成长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二个时期,是企业在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期后企业各方面走上正轨的发展时期。成长期主要表现特点有:成长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规模效益开始出现,市场开拓能力也迅速加强,销售量增长快,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名声已为世人所知晓,企业开始有较多的利润。在这个阶段,企业会出现新的格局,企业产权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股权开始出现多元化或社会化,创始人雇请职业经理人,自己逐渐从管理层淡出,并逐步推行授权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但成长期是矛盾多发期,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内部可能发生哗变。在成长期的后期,随着企业资本积累的完成,企业容易掉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在成长期,企业应高度重视战略管理,使企业的业务内涵更加清晰,主业更加明确,管理更有章法;同时,使文化和组织结构更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否则,企业将会在一系列冲突与变革中提前走向衰亡。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分析

1、中小企业反应迅速、灵活。当环境变化频繁时,中小企业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如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发挥其空前的活力。

2、决策速度快。不像大企业的决策者要经过许多道程序,特别在生产经营变化非常快,要求一个迅速的反应和决策时,此时中小企业就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来,能够很快地做出反应进入某一领域。

3、低成本运作。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相对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少,相应的管理费用很低。

4、人员干劲足。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也使企业所有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关,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更容易发挥其个人能力和才智。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劣势分析

1、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由于中小企业的基金普遍短缺,资金实力不足,市场占有率不高,所以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都较小,这是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

2、技术装备落后,开发能力弱。由于生产规模和资金的原因,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研发能力都显得很落后,这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克服的问题。

3、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底子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弱,资金偿还能力差,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4、人员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中小企业为节省总成本,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通常采取成本节约的措施,以致所招聘的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转贴于

5、管理不完善。处于困难的中小企业几乎都是管理差的企业,即使个别效益好的企业也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只注重追求短期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低,在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专断化现象。

四、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期的发展战略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已度过了创业期的艰难,逐步趋于稳定,并追求做大做强,但往往由于对未来缺乏预见,造成许多处于此时期的中小企业没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出现盲目扩张,导致停滞,甚至走入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在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时,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和趋势,抓住机遇,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战略有:

(一)专一化发展战略

专一化发展战略是企业以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为主攻目标的战略思想。其战略思想体现中小企业“小、特、灵”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资源产地、经营特色、“船小好调头”等方面的经营优势,做大企业想不到或不想做的事,并以此壮大自己,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中小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应重视和发展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将其在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因素综合而形成的独有的专长,既不易被别人所模仿,还能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开发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企业以此占据并保持其领先地位。对中小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小而专、小而活、小而精、小而特”几个方面。“小而专”指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针对市场要求,专注于某一两个利基市场。所谓利基市场是指那些被大企业忽视但它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的小市场。“小而活”是指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虽规模小,但机制灵活,又符合市场细分、小额、快捷、及时化的要求,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专精的对象,这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机制方面的优势。“小而特”是指企业规模不大,但在产品、技术或管理方面具有特色。“小而精”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小”并不代表“弱”,“大”不代表“强”,中小企业应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专长部分,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厂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

(二)自主品牌创立战略

中小企业应树立现代营销理念,精耕细耘,创立自主品牌,走价值战道路。中小企业应该更好地了解市场,制定、整合、实施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应充分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创立自主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品牌、发展品牌,不断地打造品牌竞争力,才能摆脱恶性循环的价格营销,谋取更健康的营销之路。1989年,好孩子集团提出“我是第一,因为我可以是第一”的口号,立志创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通过不断地丰富与创新产品,牢牢奠定了中国童车第一品牌的地位。并且通过采取适合的国际营销策略,Geoby(“好孩子”在国外注册的商标)正在成为国外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并力争把“好孩子”品牌打造成世界名牌。

(三)产业集群战略

这一战略适合具有一定生产加工能力的中小企业及服务型企业。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的区域内由许多相同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与之配套服务的专业化的供应商和服务机构构成的集合体。从理论上讲,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既不是横向一体化的正式联盟,也不是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形态,是什么力量维系着相关企业的生存?这就是所谓的集群剩余,也就是一个企业加入集群时的利润减去不加入集群时的利润所得的差额。产业集群战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依托大企业和骨干企业集群。在依托大企业集群战略中,应注意选择产业链较长的大企业为龙头企业,这样集群的链条会更长,集群的中小企业会更多,效果会更好。如十堰、襄樊、随州等市依托东风公司发展汽车配件加工,仅十堰市白浪汽配城,就汇集了汽配厂家1200个。当然,本地中小企业如在技术、产品和管理方面达不到大企业的要求,大企业也会舍近求远。第二,依托名牌产品集群。中小企业依托这些名牌产品集群既有利于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做大做强,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003年,湖北在“中国名牌产品”榜上增加了“舒蕾”牌洗发水、“仙桃”牌精纺呢绒面料、“红双环”牌纯碱和“东贝”牌压缩机,在“中国名牌产品”榜上的位次由第25位上升到第17位。第三,依托特色和优势资源集群。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是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主要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

(四)虚拟经营战略

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程度的日益深入,使得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单纯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日益表现为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将不断被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所替代。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要求和外部供应链的竞争压力加速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进程,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流程再造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手段。中小企业必须对这一趋势有足够的认识,针对企业实际,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保持并提高在所处供应链中的优势。通过提高企业的效率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核心竞争力。虚拟企业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为赢得市场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只保留各自核心能力,将其他的功能通过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的多个法人主体组成的无明确边界的暂时性企业联合。虚拟企业的典型特点就是信任为基础、人力虚拟化、信息网络化、边界模糊化和组织动态化。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与网络组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参考文献:

1、何艳.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选择[J].株洲师专学报,2007(3).

2、宋阳,祝木伟.基于战略生态的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经营管理,2007(500).

篇10

1 高新区的创新价值链关系与创新信息需求

高新区是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它以智力密集型和开放创新环境等条件为依托,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在局部范围内实现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高新区的建设多依靠本地区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科技资源密集的部门,园区内以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为主,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

在研究中,我们对我国部分高新区采取实地调查、电话访问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份,对45个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类型、内容、获取途径进行调查,追踪企业从知识创新源头开始,直到市场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填写问卷人的身份中,企业管理人员占348%,研发人员占217%,信息服务人员占174%,销售人员87%,人员分布基本涵盖了知识创新各环节。调查所涉及的高新技术企业多集中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硬件、汽车配件等行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1 企业研发阶段的创新信息需求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包括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基础研究是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基础研究一般由政府主管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究机构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基础研究是其重要的基础创新支撑,企业在基础研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与此关系非常密切。综合而言,科学研究机构的信息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完整性,所需信息以会议文献、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专著为主,同时需要研究进展、学术研究动态信息和机构信息等。科研机构对本部门、系统和单位的信息服务机构具有依赖性,同时要求各系统实行服务协同,主要支撑机构包括NSTL,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机构,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科技信息中心等,基础研究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来源如表2所示。科研机构需要专门信息机构为其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的信息服务,需要进行网络化信息检索,数据库服务和咨询服务,同时也迫切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因而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产业动态信息也是所需的。表2 基础研究阶段的信息需求及来源

创新阶段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基础研究科技前沿信息、科技动态NSTL、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机构、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科技信息中心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成果转化信息、行业信息CALIS、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科技信息中心

应用研究强调具有实际的应用目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理论成果的应用具有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对创新信息的需求如图1所示。科学数据、科技动态、技术交易信息是用户迫切需要的,这些需求反应了研发环节的需求的多样化,从而延伸到了教育、科技服务系统的需求。在问及对这个环节的信息需求满足状况时,478%的用户满意度选择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合计占217%,这表明用户需求并没有很好的满足。

1.2 试验发展阶段的信息需求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在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试验发展的主体。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价值链实现,需要从创新源头直到产品服务进行全方位需求调整。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将创新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信息来源包括企业内部研发部门、营销、生产等各部门的信息,外部信息来源包括客户、竞争对手、合作者等渠道信息。这一阶段的信息需求和来源如表3所示。

可见,试验发展环节的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其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信息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政府信息中心、行业协会、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等。表3 试验发展信息的来源及内容

创新阶段信息需求信息来源试验发展政策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政府信息源科技前沿、科研成果、成果转化信息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信息源专利信息、标准信息等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源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专利及标准信息等行业信息源企业发展信息、经营信息等企业内部信息源

1.3 产品试制及工业生产阶段的信息需求

在基本完成了创新研究工作、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之后,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着产品试制及工业化生产。产品试制阶段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间环节阶段,是新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经过的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将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结合起来,更多的考虑市场需求和变化。试制阶段所需要的技术信息主要指与产品、工艺和材料有关的技术信息,可以使企业有效组织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用性。企业工业生产环节是进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信息仍然以市场需求为主,技术信息、供应商信息、政府的政策信息等也是关注较多的。产品试制及工业生产环节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来源如表4所示。表4 产品试制及工业生产环节的信息需求

创新环节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产品试制技术信息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供应商、技术中介、行业协会市场信息 网络及其他媒体、企业市场部门调研、消费者标准信息 科技信息机构、行业信息中心、专业数据库工业生产技术信息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供应商、技术中介、行业协会供应商信息商业咨询公司、供应商政策信息 政府公开信息、行业信息中心、专业数据库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设计试制环节对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标准信息等需求量大,这与试制阶段的目标市场定位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环节的需求满意度为726%。

1.4 市场营销阶段的信息需求

市场营销是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后一步。市场营销阶段的信息需求来源广泛、涉及面更广、更复杂。问卷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环节的信息需求集中在经销商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管理信息、消费者经济、人才信息等方面,如表5所示。表5 市场营销环节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来源

创新阶段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市场营销经销商信息企业销售部门的数据竞争对手信息咨询服务中介,企业内部情报部门管理信息产品推广的管理过程

企业内部及之间的交流消费者信息企业营销部门的调研

专业市场服务机构的数据人才信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等2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信息需求特点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知识创新不再是单个企业或者科研机构仅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的,创新的价值实现过程环环相扣,其过程是一个多维的信息过程,发现、收集、创造和共享的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着信息利用行为,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信息获取、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信息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信息需求的开放化、动态化、集成化和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知识创新环境变革的驱动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

2.1 广泛多样性

在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企业为核心的竞争范围由国内转向国际,竞争层次由单纯的知识生产向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共同作用下的创新发展。企业创新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体现在企业创新活动中需要的信息来源范围广泛、载体形式多、层次复杂。当前,企业的信息载体需求形势逐渐由印刷型向电子型、网络型等多种载体发展,数据库、直观性较强的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3]。企业用户出于职业工作的需求和知识积累与创新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服务获得从事业务工作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要求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综合化知识信息服务业务。

2.2 跨系统性

在知识创新价值链的形成和环境变革的驱动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需求表现出跨系统性。这是由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与科技、社会、经济、文化密切相联,因而企业的创新信息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生产信息需求,而是科技、经济、政策法规、产品开发投资、经贸、金融、管理和人才多方面的信息需求[4]。知识创新价值实现是多元化的过程,随着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广泛,对信息的获取呈现跨系统的特性。

2.3 主动及时性

知识创新时代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组织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创新的自主性决定了优先发展的创新战略实施从主体信息需求上看,便是需求的主动和及时。例如,对于企业,时间就是效益,在信息需求方面,要求提供的信息及时,从而保证迅速做出决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呈指数级的增长,如果组织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就有可能丧失发展机会。及时获取信息不仅可以为组织发展争取时间和机会,还能确保信息的前瞻性和新颖性。

2.4 前沿预测性

知识创新以科学技术为牵引力,推动企业发展。互联网环境的形成和知识成果生命周期的缩短,知识更新迅速,高新技术企业为实现创新发展目标需要及时地获取国际上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需要前沿性的信息。前沿性的信息不仅满足了组织对各种新理论、方法、技术的需要,还能反映某各学科领域或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中引发新的创新思想。因此,在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适时掌握反映知识的前沿,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争取未来竞争的主动权,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5]。

2.5 精准针对性

精准性是组织创新对信息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知识信息准确是决策正确的前提和基础,虚假、错误和失真的信息会导致组织的重大损失。信息精确是创新决策的保证,信息社会中信息过载现象严重,面对海量信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获取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精确的信息不仅可以减少组织处理信息的时间,而且可以针对创新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创新中的问题。

3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转型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价值实现强调分工协作与系统的优化整合。在知识创新价值实现过程中,各阶段的创新都离不开信息服务的支撑,需要通过信息流动将各环节、要素和主体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知识创新的价值。调查发现,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服务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信息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条块分割、内向服务的现象,各信息服务机构间缺乏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知识创新面临着缺少信息来源和服务支撑,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难以与企业创新发展接轨,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无法与行业创新发展实现衔接和共享。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知识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价值实现看,各创新环节的活动伴随着知识信息的流动,从而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

3.1 服务融入知识创新过程要求

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往往处于“第三方”的地位,没有融入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一方面服务机构不能跟踪了解创新主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缺乏和创新主体互动的机制。信息服务机构应该融入创新主体知识创新过程,成为其中不可剥离的一个支撑环节,加速知识创新的过程,提高协作研究中的知识激发、产生、创新、传播、融合与管理。比如针对科研人员的研究过程,从课题调研、立项,研究开展、到最终结题验收、推广应用,提供全程、持续、系统、深入的跟踪和嵌入服务,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管理,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设的上海市行业情报服务网针对中小企业的立项、研发、产业化3个环节,进行启发式的信息导航服务,值得借鉴。

3.2 跨系统全程化信息服务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价值实现涉及到多个创新主体,开放式创新成为创新发展的主流,要求基于共享数字网络和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开展跨系统、部门和行业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共享环境和协作空间。部门内、条块分割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需求,从而需要信息服务系统转变思路,提供跨系统的信息需求,服务于知识创新价值链的价值实现全过程,为知识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6]。调查发现,企业在知识创新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服务作为支撑,这从企业获取信息的目的可以体现出来,87%的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技术研发,699%的企业选择决策领导,652%选择市场需求调研,另外生产工艺改进、寻找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分析等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3.3 全方位的动态整合服务要求

知识创新价值实现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形式上固定,内容上又存在动态复杂特征,需要把研究资源和研究活动、研究人员进行恰当结合才能实现创新。研究资源包括科技文档(如技术报告和论文)、实验数据和器材。研究活动包括:调研和实验、收集参考资料、分析、讨论、评估和结果。研究活动可以通过个人或研究团体进行,可以以松散或紧凑的方式互相耦合。而这种耦合要借助个人或团队活动流,数据流和知识流才能实现,从而对信息服务提出了全方位的动态整合的要求[7]。

3.4 网络化信息沟通要求

知识创新越来越来依赖于跨部门、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和时空的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科学研究人员希望同行之间能密切合作与交流,进行专家协同工作,能够进行远程科学研讨、科学实验、工作汇报、远程参观、新闻、网络会议、学术报告等。高新技术企业希望能及时了解科研机构的前沿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指导研发与生产,实现知识成果产业化,也存在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投资机构的信息沟通要求。因此,信息服务系统应为创新成员提供多途径、多渠道信息交流和互动服务。

4 结 语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也是持续与其他创新主体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信息流动在其中发挥着创新粘合剂的作用。调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信息需求内容、来源与特点,有助于发现目前信息服务在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存在的障碍,明确了其知识创新信息服务要求,为创新信息服务的组织提供依据,下一步的研究着眼于高新技术企业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森,等.困境和出路——转型期中国开发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社,2008:10-14.

[2]胡昌平.创新型国家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0-12.

[3]肖秋红.知识创新体系中企业信息需求研究[J].情报杂志,2004,(7):34-36.

[4]Chituc C-M,Azevedo A,Toscano C.A framework proposal for seamless interoperability in a collaborative networked environment[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9,60(5):31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