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活动目的:
母校是我们都难以忘怀的,嘎嫩母校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回访母校,了解现在90后心中的大学,了解他们心中的大学是怎么样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出一代代的优秀人才.
一、调查情况及内容:
xx年1月24日 这天中午,我从南京回到贵港,就离开赶往我们的母校,来到学校里,感觉什么都变了,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变漂亮了,变大了,几栋现代学生公寓起来了,新教学大楼、体育馆、二食堂政治紧张的建设中,学生们都在紧张的学习中。我联系了班主任后,想老师做了询问做了记录,然后以发问卷的方式在学校里做了调查,与学生们做了交流,在学生中反映效果很好。现将做的调查作如下总结:
(一)学校学生情况:在校的学生都是90 后,大家所谓的非主流,他们的思想进步 ,很多学生了解社会形势,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很现实,要求也高.由于基本是独生子女,大部分的生活条件都好,据调查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没有了.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是知道自己要学习,只是重视程度不一样.两极分化不明显.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到大学他们都很期望.
教师情况:通过和班主任的交流,对学校的教师情况有了了解.由于学习的发展,高起点高发展.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老师.师资队伍更加雄厚.
(二)、问卷调查结果:
1、 关于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深造:有40%的同学选择经济与管理,10%选择电子,10%选择计算机,英语 通讯 艺术舞蹈专业没有人选择,40%学生所选专业没有涉及。
2、进入大学后 培养方向:18%选择专业知识能力。55%选择培养社会实践能力,18%口才与交际能力,9%选择管理与理财能力 .
3、填志愿看重个大学的哪些方面:17%看重学校的环境,17%看重专业设置,33%看重师资力量,17%看重社会知名度,16%看重学校所在地.
4、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喜欢的大学:9%通过高考指南,55%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喜欢的大学,18%通过老师,18%通过招生考试报.
5、是否知道广西师范大学:80%知道.
6、进入大学后自己的奋斗目标:55%要考研,45选择了其他.
7、是否经常通过网络了解大学:80%偶尔,20%没有.
二、社会实践心得: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让我受益很多,见到班主任,她还是那么热情,那么的和蔼,使我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又与班主任谈谈了宗自己的情况,自己的奋斗目标,老师给我讲解了很多奋斗的实列,给我鼓劲,让我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克制住,坚持到最后,不要放弃自己,最后给了我一段寄语:希望你一直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来的事业上,保持有远大的理想,终身学习,热爱生活.强调了热爱生活,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在学习,还有更多的人在后面努力,看见母校的学子们都在努力奋斗着,自己为什么已经没有当年那股奋斗劲?很值得我思考,大学不是我的终点,还需奋斗.我们的老师还是那样和蔼可亲,当年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花了很多的心血,然而我们并没有给他们什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奋斗,懂得回报!
寒假母校行的社会实践报告二: 2月18日上午,由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组成的校友回访团回到母校开展母校回访活动,为高三学子答疑解惑,学生与回访团队员积极交流沟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篇3
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闭门读书, 而要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
质。为提高竞争力,建设祖国不懈努力。
(二)施恩不记,受恩勿忘
离开高中母校已有一年半,虽然每个假期都有回母校看望老师,但是都从未有组织有计划地回访母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
师们曾经用半生的知识浇灌我们,如今,我们已经成长即将步入社会,最应该感谢的是一直教导我们的老师。
现在我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高考经验和大学学习经历方面的总结已经较为成熟,我认为,这个寒假正是我回访母校的好
时机。我不仅可以用我的高考经验,和从学弟学妹那收集的经验为今年的考生答疑解惑,我还可以用我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
经历唤起沉浸在书海的高三学子对大学生活实践的渴望。曾经也有学长学姐这么热心的帮助过我,我也要将这份帮助传递下去。
二、母校益阳市第一中学概况
岁月悠悠,百年沧桑;桃仑教泽,源远流长
我的中学母校益阳市一中始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初名“信义中学堂”,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现为湖南省重点中学,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母校益阳一中素以治校严谨,教学质量高,“学绍湘贤”而蜚声中外。百年历
史,铸就了学校“勤谨,求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和“严、精、活、实”的教学特色。学校北依资水,西傍会龙,校园古
木参天,绿瓦红墙,环境幽雅,书声琅琅,是益阳市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
(一)文化底蕴厚重
益阳市一中1906年由挪威人创办,是湘北地区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学,百年办学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积淀
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万千计的杰出人才。如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的理论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
任教育部长何伟,“国际义人”--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的何凤山博士
(二)办学条件优越
目前,学校拥有现代化的科教实验楼,多功能的图书馆,全省一流的体育馆、田径场、攀岩、文化广场,高标准的学生公寓。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教室都安装了空调,配备了“三机一幕”和电视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校园建立了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千兆网,建立了电脑办公、阅卷和管理网络,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设施齐
全,在全省居先进行列。
(三)师资力量雄厚
益阳市一中的师资力量在全市所有中学中是最强的。早在80年代初,市教育局就从全市抽调了50多名最优秀教师集中到市
一中教学。近10年来,学校在全市重点中学中考录了近百名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到学校任教。市一中教师业务精湛,教学水平高
,在全省十大名校联考命题中多次获得好评。学校被市教育局定为全市课程改革示范校。
(四)助学机制齐全
学校实施了优生工程,加大了对优生的选拔力度、培养力度、奖励力度。选拔就是在全市中选优生;培养就是明确班级、教师
定点培养;奖励,就是重奖成绩居年级前茅的学生。我校设立了“动感地带”杯奖学金,还有特困生救助机制。确保学生不因家
庭贫困而中止学业,特优生能凭奖学金完成学业。
三、 拜访校长及问候班主任
今年寒假,我有幸被学校挑选,成为回访高中母校益阳市第一中学赠送新年礼品的代表之一。我们的任务是将xx理工大学的
纪念贺礼送交到母校副校长张先珍女士的手中,与校长交流并表达我们的感谢。
正月十五后,学校领导老师都陆续上班开始了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时间段拜访校长和老师。刚到副校
长办公室,就看见副校长在与学生家长处理事情,于是我在门外等候。在门外等候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以前副校长都是在台上
给我们高三学子做高考的动员演讲,她激昂的语调,振奋的词句都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她让我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审
视自己的理想,科学自己的行为。时光飞逝,如今我已经是走出母校的大学生了。看到张副校长处理完事情,我走进了办公室,
表明来意后,张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她要我传达她的谢意,并关切地询问了我在大学的情况。当我告诉她我在大学里认真学
习,成绩名列前茅,并努力参加实践锻炼自己的时候,她欣慰的点了点头。我自豪的说:“我们一中人各个都是学校的骄傲。
拜访完张副校长之后,第二天我约上几个同学找到了高三班主任孙老师的办公室,没想到孙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他放下了手中
的批改的试卷,像父亲一样与我亲切的交谈。我把大学生活里的一些经历和挫折与老师分享,说出了自己一些无助与困惑。孙老
师微笑着不急不慢地为我解答困惑。他告诉我,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就要学会独立,尤其是女孩子要自己照顾
好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当然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不要盲目攀比。
听完老师的教导我受益良多。得知我们此行的计划后,孙老师特意抽出了他的一节课,让我们在他现在带的高三班上做宣讲
。他说,大学毕业后都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现在就要多实践,为以后打下基础。他还鼓励我们多回母校开展这样的实践
活动。
四、宣传大学母校xx理工大学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教室里,孙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后,我们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每个校友轮流上台发言,各自介绍自己大学的情况。下面的同学都合上了书本,放下了手中的笔,听得心驰神往。轮到
我时,我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我的大学母校xx理工大学的详细情况。这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兼备的多学
科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本科一批优秀考生。学生宿舍设置齐全,学习气氛浓厚。因为我们宣讲的班级是
文科班,所以我着重介绍了一下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我的专业。目前,学院设有财务会计系、企业管理系、金融系、经济贸易
系等。
爱好经济的同学可以有广泛的选择。同时,金融专业现在是个热门专业,就业好,竞争大,最好是数学底子好对数学和经济感兴
趣的同学进修,这样在学习中较为轻松,以后的就业竞争力也大。
五、与高三学生交流心得
接下来的环节是为高三同学答疑解惑,分享大学生活心得。大家在这个环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纷纷踊跃举手提问,我们
校友轮流回答问题。
也许是高三同学课业压力大的原因,他们都很关心是不是到了大学由于生活学习没有了父母老师管,一切都很轻松自在这个
问题。我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和我的经历给他们做了解答: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起点,虽然离开了父母老师的管束
,但是我们却要自己面对社会现实的残酷,只有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来才能有立足之地。一些同学本来生活得逍遥
自己,但是毕业考研找工作面对现实压力时,只能后悔。我不希望你们后悔,我希望你们展露你们的才华,找到自己的位置。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高考,他们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高考压力普遍较大。我们告诉他们,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场小战役,
不必太紧张,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问心无悔。
最后,我们各自总结了一下自己怎样应付高考紧张情绪的方法,填报志愿的经验,和刚到大学的注意事项。
六、实践收获与体会
这次做完回访母校的活动,收获体会颇多。
最让自己满意的方面,是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和感想能够帮助到曾像我一样处于迷茫时期的高三学生。当自己曾经也面临这
样的压力的时候,正是有回母校的学长学姐的精彩动员,才使我的内心倍受鼓舞。施恩不记,受恩勿忘。如今我已经有能力传递
这份关怀,虽然力量微小,但这却是一份责任。我开始明白,只有在助人为乐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已经成人成才的我们,是老师们尽心教导的结果。这次回母校,班主任仍然不忘对我们细心教导
,为我们拨开云雾。都说老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次实践活动后,我有深深的感触,我认为,我们不仅应学习老师的
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学习老师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对个人而言, 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事业也当成一项精神去
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作为大学生,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专业,热爱我
们即将从事的工作。
最后,通过这次回访母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都很很大的提升。从最初的拜访张副校长
、班主任老师,到最后向高三同学进行宣讲为他们答疑解惑,这些都是对我自己当众发言胆量的考验对词语组织能力的考察。虽
然在演讲时,自己会因为紧张而忘词,但是有几次自己都巧妙地化解了尴尬,这也是对应急处理问题的锻炼。
再次回到校园,心态已和之前大不一样,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繁重的课业,心态自是比以前轻松。但是,站在教学楼窗
口往远处眺望时,我深深的明白,我的世界再也不是唯一的一场高考,也不是眼前目之所及之风景。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
一份责任、一份信仰。
站在高考倒计时牌前,感慨万千。其实,我们虽然已经安安稳稳在大学里读书生活,但是,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缺少了朝着一
个明确目标的奋斗心态。即使在大学,我们也应该把每一天都当做是高考倒计时来过,珍惜每一天,奋斗每一天,让自己的大学
四年都没有遗憾。像高考一样,成功地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不仅是高考考生,你我都需要一个胜利的“V”
附:宣讲底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益阳市第一中学07级文科班学生,今天很荣幸给大家进行演讲。
高考怪物有那么不可打败吗?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该何去何从?接下来我将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这三
个方面。
首先,对于高考,大家不要把它想成是洪水猛兽。爱玩游戏的同学就把它当成是人生路上一个小小的闯关。装备精良技术娴熟就
一定能够胜利。而这装备就在于我们对知识的储备,技术就是我们对于储备的知识的运用。
然后,你用最坏的打算来看待高考,假如高考失利了怎么办?本来是一本的结果成了二本。其实我想说,没关系!有实力的人在
哪都能走得通,你可以出国留学,你可以考研,你可以创业,你可以让考上一本的同学给你打工,这个世界有千千万万种可能。
当你做好最坏的打算后,也许你面对高考时就能不会那么紧张,反而更自信了。
篇4
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校友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资源的总和,校友资源是高校重要的人力与教育资源[1]。2003年,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富饶的人才资源”。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校友是高培养的成果,校友的社会影响力,人格魅力反过来激励和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从校友自身而言,多数校友都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意愿。因此,校友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又是一种社会和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发挥校友资源的育人功能,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实现高校和校友的长效、良性互动。
1 校友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优秀校友的经历、创业经验、品德就是对在校生德育、专业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对母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友作为一支潜在的、教育资源,正以独特魅力和显著的教育效果,发挥着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友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激励和引领作用
校友以其人生经历的实践性、生动性、丰富性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认同性,从而克服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弊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著作用。通过校友中先进事迹感召大学生,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使英模形象走进课堂,英模精神走进学子之心[2]。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面临一些来自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经常采用的是心理咨询,但学生面对咨询都比较敏感,收效一般。若邀请知名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召开校友与大学生的座谈会,提高挫折容忍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心理自控能力。校友资源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也发挥着桥梁作用,不仅在对就业信息的反馈和收集方面,还体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纽带。
1.2 校友对学校教学具有折射和促进作用
校友是学校的“品牌”,这不仅表现校友在工作中的专业水平代表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表现在校友综合素质是一所高校最重要的社会评价尺度[3]。优秀校友的数量既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校友们在高校学习多年,了解母校的办学特色、特点;他们既有相关专业的高校教育背景,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更加了解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相关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具有更多的真知灼见。通过听取校友对母校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培养出社会广泛认可的人才有重要作用。
通常做法是组织校友及所在单位的回访,通过校友及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不足,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我校卓越工程师班创新改革的探索时期,通过对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和总结,及时调整,通过校友,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我校充分利用拓展就业市场之机,走访校友所在企业,了解校友在企业的发展,通过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及行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与这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建立学生见习、实习基地,从而为我校卓越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培养,提供了导向和平台。
1.3 校友对教育资源的引进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
校友因其专业特长及其在领域的影响力,可为学校吸引和推荐专业人才、提供教育教学器材。通过校友引荐,积极引进各种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校友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办学资金,拓宽办学的资金来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另一方面,校友同样也是学校良好的师资力量。校友中,不乏有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充分调动这些人才,能充实学校的教师资源。
2 发挥校友育人功能,反哺学校教育教学的思路
2.1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联合开展学校人才培养
校友的社会实践和工作阅历是其发挥育人功能的基础,校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1.1发挥校友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
大学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种特色是学校长时间积淀的。通过将校史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开展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交流等模式,可将学校的特色化为学生的处世方式、精神气质,并届届相传,为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才会让每一届毕业生在学校文化熏陶出的精神气质带到工作岗位上。学生在校时只有真正具有校友情结,才能把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带向社会。
2.1.2利用校友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奋发成才
充分利用校友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宝贵的社会经验,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自我与社会,客观进行就业定位,帮助大学生职业规划,还可以缓解就业的心理压力。高校要抓住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后的契机,在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时融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培养成就、杰出校友先进事迹等的介绍,从而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定明确的规划。学校可广泛收集和宣传校友先进事迹,编辑校友风采录,举办《校友论坛》,把优秀的校友陆续请回母校,分享经历。学校还要把校友资源融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就业教育的实效性。
2.1.3加强学术交流,建立校友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开办“校友大讲堂”“校企论坛”等,加强学术交流的同时,让校友无形中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学校可设立校友导师制,聘请有学术造诣的专家校友或知名优秀校友为兼职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授课、做报告、讲座或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等,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还可以弥补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能够将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
此外,学校以实业界校友为依托,与校友合作研究,提供就业机会。部分校友活动在世界学术前沿,一些校友成为单位的核心或领头人,他们可以和母校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作用,为提高母校的学术地位做贡献。不但能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影响力,而且促进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科学研究、实验、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2.2 利用校友单位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2.1开展大学生走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利用寒暑假的实践,选派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小分队,进行寻访校友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访优秀校友,学生可以参观校友企业,在校友企业中看到校友创业艰辛的历程。在优秀校友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条件艰苦的岗位,可以看到校友为工作付出的艰辛、取得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队精神。
2.2.2在校友所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友企业和校友所在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还可以和学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毕业生到校友企业参观和实践。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培养优秀学生,从而缩短学生成长的进程,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价值。
2.2.3加强校友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一是可以利用多种管道,加强校友活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利用好网络交流平台,增进联系,通过向广大校友群发电子版校报、电子邮件,母校新闻、校友动态,吸引校友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校友可以通过校友信箱和总会联系,也可以通过邮件相互传递信息,从而激发校友热爱母校,更大限度地调动校友支持母校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要通过校庆、院系庆、校友联谊会、校友年会、毕业周年纪念等活动,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激发校友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强化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是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的指标。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毕业生追踪调查管道,及时反馈人才培养信息,从而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学校的改革提供依据。通过校友座谈会,信函联络等方式收集校友对母校的意见、以促进教学改革。通过校友走访、就业调研、校友回访、校友接待、校友信息员定期联系等,加强与校友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成为学校对外开放的重要管道和为母校、为校友、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3 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在中国科技城·绵阳,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万余人。办学60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育了十万英才,大部分已成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机电、农业等行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学校被誉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农业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工程师的摇篮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促进校友在学生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学校成立了校友总会,设立了校友工作办公室(挂靠招生就业中心)。目前学校在全国各地共成立了51个校友分会。学校在开发校友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
一是在校内设立校友林,开展校友捐赠树木、石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校友情结,提前培养学生的校友意识。
二是建立校友与学校的良好沟通管道。在刚毕业的学生中选拔校友联络员,负责联络学校和毕业校友。校友总会与各地校友利用书信、明信片、现代网络等方式保持与校友的联系。
三是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举办论坛、主题演讲、参加座谈会等。西南科技大学历来重视校友工作和典礼文化,利用校庆、值年返校等大量校友聚会之机,邀请50余位校友举行校友报告会,这50余位校友分别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的年龄阶段,满足报告会的针对性。将优秀校友的报告进行系统的组织协调,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安排校友资源,学校以校团委为牵头,各学院团委为落实单位,统一协调全校的报告会,以素质拓展认证来解决上述问题。素质拓展认证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和组织各位活动的综合认证,是参与综合测评、学校评优评奖的依据,因此学生将会主动的选择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校友报告会。但这项工作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同一校友被频繁邀请、校友回校报告但是听众有限、校友报告宣传和影响力度不够等问题[5]。
四是开展校友访谈活动,激励学生成才。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党校委宣传部、校友总会和校团委联合开展了三届“访谈校友,启迪人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全国各地校友进行采访。2011年至今,由西南科技大学学生组织的校友访谈队伍共访谈历届校友1200余人,5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校友资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与校友企业的实践基地、人才输送和培养、人才选拔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尝试。学校校友会搭建了成都校友会与学校研究生部、MBA培训中心的桥梁,在成都设班开展MBA教育;与自贡校友会、云南校友会、北京校友会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就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同时与一些校友企业,如:四川杨子集团、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等校友所在企业共同建立了学生的实习、见习基地。学校正尝试通过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改革项目,比如:卓越工程师班、MTI等与校友资源开发相结合,引进相关行业的杰出校友,在实践环节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促进校友资源反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程。校友资源如何实现与校内教育资源无缝整合,需要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校友育人功能也需要进一步跟进监控。因此,实现校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创新开发平台建设,尚需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贺美英,郭樑,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78-82.
[2] 邓国林.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2):39-40.
篇5
1.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成倍增长。而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数量。因此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地点和工作待遇上的期望值明显偏高。一项调查表明: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来自中小城市的毕业生有44.7%希望在大城市就业,来自乡镇农村的毕业生有98%不愿意回乡就业。[1]
大学生就业的高期望值与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果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和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
2.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甚至连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都不清楚。2008年,西南大学心理协会曾在重庆7所高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并不强,61.7%的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甚至“大学毕业时”才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更出人意料的是,仅13.9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有25%以上的大学生采取“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面积撒网,毫无针对性,增加了就业难度。[2]
3.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
大学生还处在思想和心理不够成熟,分析能力存在欠缺,理性意识不够坚定的青年时期。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矛盾与困难面前没有主见,对于有些问题存在从众出发的心理,而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的以大多数人或者父母的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也有一些大学生害怕面对就业竞争,一旦遇到失败就丧失信心,而寄希望于家人能够为自己安排好工作。
4.就业道德缺失,诚信意识淡薄
受社会大环境和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较复杂,呈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中的消极思想渗入就业中,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与学校的声誉等。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在制作个人简历和推荐表时弄虚作假,甚至伪造材料,签订就业协议之后随意毁约或者不去报到。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高校辅导员从哪些方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1.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改变就业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误导,大学生往往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择业过程中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挑地区,选单位,好高骛远,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3]这些因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偏差,就业观念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大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就业观念,使他们充分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让大学生成为“具备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从而淡化其特殊性与白领意识,减少其优越感,做好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就业的思想准备,树立“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的自主观念,把追求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要来选择和调整自我的职业发展路径,积极主动就业。
2.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4]辅导员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就业指导策略。对大一新生来说,应重点指导他们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四应重点加强择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研究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3.树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意识
广泛收集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并反馈给毕业生,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另一方面要增加信息途径,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
4.跟踪调查意识
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资料是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和宝贵的资源。与毕业生保持必要的联系、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业务能力、单位评价进行回访与统计是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跟踪调查与回访,有助于发现典型,进行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使毕业生关注母校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母校的热情,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以便总结经验,增强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说服力。
在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准确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怀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篇6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员辐射作用
通过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及政治学习加强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专题党课教育,发挥他们对团员、普通同学的辐射作用。在进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学习经验交流会上,许多普通同学自发的参与谈论,并发表了他们的学习心得,很好的体现了党员、班委等学生干部的辐射作用。
2、贴近青年 服务青年 引领青年——贯彻学习校第四次团代会议精神。
5月27日,我校第四次团代会胜利召开,会后05级各团支部与会代表认真组织支部全体同学贯彻学习第四次团代会的会议精神,遵照“贴近青年服务青年 引领青年”这一宗旨,结合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实际,使每一位团员都受到了团代会精神的鼓舞和鞭策。
3、以学代会为契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6月份我院召开第三次学代会,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对院学生会的关注,加强学生们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着重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学代会期间,各班与会代表认真讨论研究了《院学生会工作制度》、《学生会干部的考核评定细则》等制度,同时各代表团还对院学生会的工作宗旨、院学生会的文化建设等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教育活动使学生会组织与广大同学联系更加密切,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
4、配合学校、学院要求,进行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本学年各班进行了如:“清春、责任、梦想”大学生论坛、“读山东名人,品山大精神” “树荣辱观,建新道德”——学习“八荣八耻”等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积极心。
5、形式政策教育
根据学校和院党总支的安排,本学期对20__级全体学生进行了三次集中的形式政策专题教育。邀请了专业老师针对“三农问题”、我国国际政策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引导各团支部自主开展形势政策学习,每期一个主题。通过学习文件、讨论、交流心得、进行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关心国情,了解国内外时势。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1、制定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在学习学校、学院的相关文件基础上,制定各班级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班级出现应急事件有条不紊。
2、落实责任制
以宿舍为最基本单位落实责任制,各班级、宿舍内的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委、学生会干部等学生干部都有责任对班级、宿舍的危机事件进行汇报,知情不报都应负有连带责任。
3、深入宿舍不定期检查
为确保学生不出现晚归及夜不归宿现象,基本上每周末我都去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的归宿情况,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4、逐一排查,重点关注
通过召开班委会、宿舍联系人会议,对班级个别性格孤僻、情绪化较重的同学,安排专人特别关注。通过班委、宿舍联系人保障信息畅通,争取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一手信息。
班级管理工作
尽管本学期工作任务增加许多,在各项工作中,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管理始终应放在首位,在确保班级稳定有序的前提下,协调开展其他工作。
(—)班级日常管理
(1)稳步做好班委换届工作
本学期为新学年的开始,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稳步开展班委换
届工作。大多数班级班委只是微调,新任班委与事前调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逐步强化班级的自主管理
由于自己所带学生已步入二年级,班级相对比较稳
定,同学们对大学的环境已经比较适应,所以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依靠主要学生干部,同时加强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尤其是新一届班委等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学生干部例会、班级学生干部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着重学生干部的辐射作用。(3)整体把握班级间、同学间人际关系
二年级是问题的爆发期,大量的矛盾、问题在积累一年后,会大量爆发。因此,本学期我特别关注班级间、宿舍间、同学间的关系。通过深入班级、宿舍多方了解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及个别谈话,本学期妥善处理了四个学生宿舍、三个班级间的矛盾。使一些问题在萌芽中得到解决,避免了大量矛盾的激化。
(4) 班级文化建设
各班都设计确定了自己的班期、班歌、班徽、记录班史、制作电子版刊,并通过特色主题活动逐步丰富、完善各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各班级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总结,把班级的文化建设进行一次梳理,制作成电子档案,让班级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为班级建设所做的“历史性”的贡献,这样的传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
班级特色活动:
1、05法学3班——“学雷锋环境清洁行动”
3月5日为“学习雷锋日”,开学伊始,05法3班全体同学来到学校北面的金海滩,进行了“学雷锋环境清洁行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热心劳动,充分的展现了我院同学向雷锋学习,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的精神。开学之初,全班同学来到沙滩,一方面学雷锋公益行动,另一方面让假期归来的同学互相沟通感情,交流假期心得,可谓是一举两得。类似的活动,既有活动的意义,又能得到同学们的普遍参与和积极响应,非常有价值。
2、大一,我们这样走过——05级法学四班“感动法四”活动
6月8日,临近期末,为纪念大一的历程05法学四班组织了班级学年总结性的活动——“感动法四”。 整个晚上,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感动中,每份感动都带让我有不一样的感触。“感动法四”人物有勇于拼搏潇洒帅气的男篮女篮,比赛中为班级受伤的王军,一直默默服务同学的周宇,把同学当作亲人关心的杨成,3000米中坚持不懈的陶思凝,给大家带来无数欢笑的孙国立以及为班级为同学无私奉献、带领班级走向辉煌的班长何浏。我也被评为了“感动法四特别人物”。同时也为即将转专业离开班级的李开训同学送去了班级每一位同学的祝福。我与同学们一起用心回忆了他们大一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
这种形式的学年总结性活动不仅包含了班委的学年述职报告,同时在回忆中让每一位同学了解班委工作,了解身边的同学,在感动中增强班级的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本次活动后,我要求其它班级的班委述职报告也采用类似的形式,让每一位大一同学都有所回忆,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3、防艾滋建和谐 法苑学子先行
疾病控制中心携手05、06级法学三班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
威海一中、社区、媒体关注 同学社会责任心
4、崇法尚德 走进社会——05法四普法宣传暨秋游活动
10月28日,05级法学四班成功举办了秋游暨普法宣传活动,二十一位同学骑着自行车,带着法律小常识走近市区、走近市民。
华联购物广场,赞助商“古装苑”前继续进行普法宣传,对市民提高法律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效果,树立了我院学生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5、05法四英语学习成果大演练
11月24日下午4点,05级法学四班英语学习小组(dgse)在学院楼358教室,进行了阶段性学习成果大练兵(group study in english competition)。
提前准备英语四级考试 烟台大学05法学三班回访。
6、05社工“提醒‘爱’——感恩节特别行动”顺利举行
幻灯片回放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现了05社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成果,“蜡烛许愿”,对于05级社工的班级建设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同学们的集体向心力和责任感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所带学生步入二年级,也是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时期。本学年,针对同学们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认识自我,我对三个专业的320名同学分专业进行了六次专题指导。并通过e—mail、班级qq群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同学们的自我定位、自我认知、做好职业规划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
二、学生会工作
(一)学生会文化建设
本学年学生会工作的重心着眼于承袭优良传统,注重品牌特色,展现我院学生文化。法学院第三届学生会注重对先前经验的传承,同时注重开拓我院新鲜的学生文化。
本学年,学生会工作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月一个主题,每月有计划,有回顾;学生会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针对学生会的组织定位及工作宗旨进行了讨论。
(二)学生会干部培训
学生会组织换届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引导各部部长、副部长注重其自身领导、统筹能力培养,注重其大局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引导他们对干事的帮扶、培养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干事尽快适应学生会环境、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能力等。
(三)成立院记者站
由于学生会秘书工作压力大,人员比较紧张,学院决定成立院记者站。记者站后主要承担了学院学生工作的相关通讯报道、人物访谈、相关网站专题建设等。记者站的成立加强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影
响力。(四)本学年学生会组织的特色活动
1、“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系列活动
为加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3·15”当天与威海市消协联手,在威海市区组织了义务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得到了市区人民的一致好评。
2.“情系母校 梦翔未来”——毕业生系列活动
精心开展毕业生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e网情深——毕业生网上问答”、毕业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毕业生系列活动,同时毕业生也自发组织了“真情回馈母校”的爱心捐赠活动,丰富了毕业生离校前的生活,为广大毕业生积极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3、“走进象牙塔”——新生系列活动
迎新工作是本学期学院学生工作的首要工作。学生会认真组织和筹备迎新工作,先后组织了“新生家长座谈会”、师生、新生团体辅导课、开学典礼、新生班级对抗赛等活动,为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青春 责任梦想”——庆祝国际大学生节系列活动
庆祝国际大学生节活动是我院的一个特色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大学生的文化风貌。本学期学生会以“青春 责任 梦想”为主题,举办了十佳大学生访谈、大学生论坛、大学生系列电影展播、走访威海市儿童福利院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广大同学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我院的特色学生文化。
5、“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
今年“12·4法制宣传日 ”学生会同学在校园内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弘扬法制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签名活动,以提高广大同学的法制意识。同时在高区管委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开展调研和公益性普法活动。
三、党支部建设
1、成立党支部及支委会
20__年10月份,经院党总支研究,报校党委组织部批准,成立法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由我担任支部书记。支部召开第一次支部大会,在会上选举产生了学生二支部的支部委员:支部李益同志担任组织委员,支部叶邵佳同志担任宣传委员。
2、第三批入党积极分子
20__年11月4日,学生二支部进行了20__级第三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工作。经过个团支部推优、党支部评议最终有26名同学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
3、第二学生支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20__年11月到12月,按照校党委组织部的部署,在党总支的指导下,学生二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文件、撰写心得体会、讨论交流、观看影片等形式,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助困工作
本学年是06-07学年助困工作的关键时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按照规定程序,深入调查,班级评议,本学期共资助经济困难学生83人次。详细情况见下表:
受资助情况
人次
额度(元)
国家奖学金
6
24000.00
国家助学金
12
18000.00
减免学杂费
12
220__.00
助学贷款
27
465000.00
勤工助学
12
24000.00
生活补贴
12
21600.00
总计
81
574600.00
五、科技创新工作
科技创新活动一直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我院的一项传统特色活动。为组织好此项工作,我认真学习并及时传达学校相关文件;通过开设网上专题、下达书面通知、团支部负责人培训、“挑战杯”获奖人物访谈等形式向全院学生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同时对我院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社团,较有竞争力的同学予以重点指导,重点动员高年级、研究生参加“挑战杯”活动。
最终学院共有立项作品25件,最终获立项作品13件,占申请立项数的65%(除去研究生作品)获拟立项资助基金9700元。作品数、立项数在各学院中列第三位。参加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初赛作品49件,最终报送校团委作品35件。参赛同学数在各学院中列第二位。
六、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暑假,根据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及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要求,我大力鼓励05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由05级学生组成4个实践团队分别赴潍坊、威海、临沂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我作为“传情尚德,温暖沂蒙山;送法下乡,服务新农村——赴临沂社会实践团”及“公共政策与外资投资——以威海韩资企业为例”的指导老师,深入沂蒙老区,进行了支教、普法、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活动。最终“传情尚德,温暖沂蒙山;送法下乡,服务新农村——赴临沂社会实践团”被评为校优秀实践团队。
问题与不足
1、本学年由于工作任务较重,事务有些繁杂,明显感到精力不是很充沛。
由于经验不足,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还不够,有时会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希望以后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尽快提升自己。
2、在繁琐的工作中,自己的心态调整不够及时,不能够静下心进行思考、
研究,对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
3、学生会文化建设不够。本学期学生会工作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生会的文
化建设,虽然有所体现,由于传统方法及工作经验不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学生会风格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我院的学生文化逐步显示出来了。
意见与建议
1.建议学院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各项制度由专人负责。逐步完善助困、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相关制度。
2.关注低年级同学的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向低年级传达相关就业状况信息,同时充分发掘、利用学院校友资源,为低年级同学就业提供信息及机会。
下学期工作要点
一、学生管理
1、 班级管理依靠学生自主管理 强化学生干部培训
2、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
浓厚的学习氛围,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3、 密切关注宿舍关系,尽量消除、缓解矛盾
4、 5、6月份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加强心理辅导
5、 提前准备韩语班出国工作争取做到有条不紊
6、 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规划,做好自我定位
7、 大力动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做好07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动员工作
8、 注重挖掘、利用03级优秀毕业生资源,注意利用优秀毕业生榜样力量
9、 提前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提前熟悉环境,注意关注社会。
10、 提升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注重交流思想,注重与专业相结合
二、学生会工作:
1、继续完善学生会文化建设,总结本学年的成功经验
2、完善学生会相关工作制度
3、协助做好毕业生工作
4、注重学生干部培训 副部长的宏观意识、干事的工作效率、方式方法
5、做好学生会干部工作内部调整
6、下一届学代会问题
三、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
1、制定、完善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制度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为普及教育。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加上全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面临考验。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的教师,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利条件
(一)辅导员的角色优势
当前,高校辅导员一般由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不仅在知识背景、年龄、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相近,而且有的教师甚至与学生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专业背景,这就为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将就业指导融入常规工作具有效率优势
辅导员的常规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大学生所关心的敏感问题。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不仅能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三)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他们长时间与学生接触,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家庭状况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改变就业观念受传统观念的误导,大学生往往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择业过程中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挑地区,选单位,好高骛远,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大一新生来说,应重点指导他们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四应重点加强择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研究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三)树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辅导员要量体裁衣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服务者,经常与学生接触,容易与学生沟通,易得到学生的信任,较熟悉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根据各种就业信息,分析大学生个体与就业信息的匹配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大学生开展有效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
(四)树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意识
1、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就业信息,如利用网络平台、招聘会、就业QQ 群等资源收集各类信息。2、增加信息途径,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高校辅导员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种就业信息途径,相互补充,方能做到就业信息及时、便捷地到学生手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五)跟踪调查意识
篇8
一、新时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
1、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在大学时代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生涯辅导本身具有发展的特性,强调终身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的就业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与人生教育的一体化。不仅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求职,发挥短期价值,而且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成才起到长效作用。过去我们为提高就业率,只重视毕业生择业前期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的培训提高,旨在进行“成品包装”。尽管就业率提高了,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频频跳槽、毁约,导致社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诚信产生怀疑,这对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众多研究学者在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后指出:大学四年应该是一个由“产品设计”到“产品制作”再到“产品包装”的系统过程。就业指导的重点应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制作”。设计的主体应该是双重的,即教师与学生本人。教师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学生本人主动参与个人发展目标及人生目标的设计,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大学生择业时的盲目从众。
2、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Super认为,所谓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份。”Super进一步解释说,人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与职业相关的任务,一个人能否适当的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任务,就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地展开。笔者曾对本校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进行过求职准备情况的调查研究,也曾对刚工作不久的毕业生进行过回访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求职准备方面呈现出几个明显倾向:第一,在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许多大学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倾向,呈现出明显偏差;第二,在职业信息的了解上,大学生们过于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却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第三,在职业准备的投入上,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这些现象可以粗略的说明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远没有达到应有标准,这本身又会妨碍他们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因此,以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作为生涯辅导的目标和任务,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选择机会,顺利渡过职业准备期进入职业领域。
3、培养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
Super指出,两种能力即信息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会影响到职业探索任务的实现,而计划执行能力决定职业规划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认知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了解工作、职业、生涯等方面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主要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了解决策的原则,熟悉决策的实践过程,并将决策的原则应用到选择决策中,以使“选择结果明确化”;在选择明确化之后,进入选择的实施阶段,此时计划执行能力彰显其重要性。因此,根据生涯规划大师Super的思想,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体现在信息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提高上。
二、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
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具体分为五大模块,即自我认识、工作世界探索、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职业决策、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许多高校通过举办讲座、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就以上五个方面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做出的生涯规划报告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目标和方案过于理想化,指导教师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需要等。为此,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生涯辅导方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查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目前,在职业生涯辅导的一系列环节中,最薄弱的就是诊断,诊断不清,甚至没有诊断,就会导致缺乏针对性,进而使以后的指导和评价都失去意义。要迅速提升诊断的质量,就要通过可靠的诊断工具,快速有效的确定辅导对象的症结所在。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比较成熟的诊断工具就是Crites(1978)修订的《职业成熟度评估》(Career MaturityInventory,CMI)量表,它可以用来判断来访者的职业决策准备状态,也可以用来明确咨询辅导所应关注的焦点,以便来访者能知晓或训练他获得职业决策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最近,国内学者龙立荣等人先后对CMI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其信效度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笔者建议,职业生涯辅导老师可以参考修订的《职业成熟度评估》,对大学各年级学生进行定期的诊断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针对其成熟度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从总体上提高其辅导质量。
2、先定向后定位
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确定职业目标,但对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一开始就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职业,显然不现实,那么怎么来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呢?笔者建议生涯辅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先定向再定位”的职业目标确定方法。先定向,就是根据现在所学的专业或个人的兴趣志向,来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对此,你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吗?你毕业后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就业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基本确定你的职业方向了。比如将来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职业就是一种定向。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必须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你可以通过转专业,或通过辅修、选修专业课程,或者通过跨专业考研来调整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果你定了向,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定位的问题了,你需要对已确定方向的职业群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逐步缩小职业的选择范围,可以通过提前参加招聘会、兼职和实习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和工作体验,感受意向职业是否适合你自己,是否与个人的主观想象一致。比如决定将来成为心理专栏编辑或记者就是一种定位。笔者认为生涯辅导老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在一、二年级开始定向,在三、四年级着眼于定位,循序渐进,操作性更强。
3、设立网络在线问答、在线职业测评与专家咨询辅导三位一体的生涯辅导体系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时间跨度长,人数多,而且问题千差万别,仅靠职业指导课、讲座、拓展训练等一刀切的方式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达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尽可能挖掘所有资源,利用网络、测评工具、职业咨询等方式,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涯辅导体系,发挥“1+1>2”的效用。具体来讲,可以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开设“就业与生涯辅导论坛”,论坛中设立“在线问答”、“在线职业测评”、“在线专家咨询与辅导”等栏目,学生可以自助进行职业测评,了解自我;如果对测评结果有疑问或不解之处,紧接着可以进入虚拟专家咨询室,就测评结果请教咨询专家或预约面谈,请专家科学解读测评结果,通过咨询发掘学生具体的生涯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弥补单纯的职业测评工具的不足之处;在线问答栏目可以讨论有关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应聘心得、签约注意事项、毕业手续流程等问题,除个别隐私问题外,网站上的所有信息实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问题,也为更多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4、创建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大学阶段的教育应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具体来讲,可以组织开展同专业新老生交流会、优秀实习生报告团、优秀毕业生报告团、在校学生追访毕业校友报告团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访谈,相互交流心得。不仅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提前感知将要面对的一系列任务,而且可以促进高年级学生不断反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迷途知返。除此之外,还可以参照国外和香港模式,推行“义务职业指导员”活动,即在往届校友中征求愿意回馈母校的志愿者,将他们的职业和联系方式公布出来,使那些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其他双方约定的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获得学习、求职准备等各个方面指导,而这些受益的学生毕业后也会积极参与到对在校学生的指导中去,形成一种极好的良性循环。学校层面,可以通过提供免费的职业咨询和技能培训来回馈“义务职业指导员”的积极性,促进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高教论坛,2006.4(2).
篇9
1.1理论背景
1.1.1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市场营销学在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在该阶段主要研究广告、分销等问题,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②应用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初步形成一定框架体系,但还未进入以市场需求为研究导向的阶段。③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西方经历了一场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的“市场营销革命”。④创新阶段。80年代至今,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各种新兴理论层出不穷。
1.1.2“品牌”及“大学品牌”概念发展
品牌概念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虚化过程。大学品牌是从品牌中衍生出的概念。对于大学品牌的分析主要存在三种分析角度——识别符号;文化载体;社会公众认可。王文鹏对大学品牌做了如下定义:大学品牌是凝聚在大学表层信息中如校名、校址、标志性建筑等标志性信息,用于识别不同大学内涵如质量、品质、信息和文化特质等,并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整合体。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展现了一个大学的软实力和其综合能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流下,高校品牌战略已成了高校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为大学品牌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贺尊在《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一书中研究了大学品牌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关系,郭曰铎提到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大学品牌一定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他还指出建设名牌大学必须突出办学特色。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的转型和市场化的深入,必然加剧大学之间的竞争。大学如何对自身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如何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是每所大学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将成为大学的必然选择。
1.1.3市场营销和大学品牌相结合与其实用性
大学品牌战略在大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品牌战略顺应了品牌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现代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转型和整体提升。并且它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何将大学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优化和市场营销相结合,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大学的绝对竞争优势和相对竞争优势,为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既是历史推动的结果也是现实需要的必然导向。郭翠梅将市场营销策略分为四个方面: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的竞争战略。将其与大学品牌的塑造相结合,不难发现二者的关联性。从产品策略来讲大学的品牌营销除了外部人员,对于大学内部教职工,学生等都有同样的价值。让大学本身成为品牌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师资,办学质量的对比。大学品牌的优化过程中,产品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精品课程,高校特色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师资力量的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由于大学的名称、校徽、校歌等标志性内容都是既定的,优化大学品牌形象可以打造高效特色,有助于提升高校形象和品牌宣传,扩大大学声誉。人员推销、广告等促销形式同样适用于大学品牌建设。促销是企业通过沟通引起消费者注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手段。对于大学而言,即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生源,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办学质量,增加科研成果。大学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业的竞争,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战略,以明确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目的性地制定竞争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1.2现实背景
1.2.1中国高校的品牌意识现状分析
纵观中国高校品牌现状,目前存在三大问题:①大学品牌意识薄弱。我国高校在20 世纪90年代通过高校扩招与合并得到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一些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部分大学借此机遇大力发展自身品牌形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在招生方面取得很大优势。相比之下,有些大学在扩招和合并后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在知名度等方面不如前述学校。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品牌管理对于大学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甚至是优化大学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扩大大学品牌影响力,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②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我国目前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同样存在于大学与学生之间。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建设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优化大学品牌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高校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对于大学来说,可以扩大招生,提高生源的多元化。③高校竞争激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这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中。高校之间在招生,科研,师资力量竞争激烈。良好的大学品牌形象使高校的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国内一些大学通过品牌建设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办学质量,在生源质量上也获得了比较优势。
1.2.2东南大学品牌意识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国立中央大学几经整改后形成现在的东南大学。从历史渊源上看,东南大学是具有辉煌办校历史的高校典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中国“211工程”及 “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从学校规模和师资力量上看,东南大学是极具竞争力的实力型高校。从科研成果和学科实力上看,东南大学的教学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多个学科名列前茅,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经调查发现东南大学的知名度远低于同类其他学校,甚至就在东南大学的所在地南京,东南大学的知名度也仅仅和厦门大学与武汉大学齐平。而从社会美誉度上来看,极具实力的东南大学,在各类学校排名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名次上下浮动过大,不稳定,总体上排名落后于东南大学的实际实力;第二,单科排名远远优于整体排名。
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东南大学现有学科实力、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提高缓慢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地提高东南大学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在高校林立的中国大学圈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显得至关重要。从创新性上来看,现有的研究虽然也有从市场营销角度来出发,解构和分析大学品牌的,但大多数都是泛泛而谈,通过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品牌来类比,得出来的结论虽然具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却没有结合具体高校来分析的案例,更没有针对具体高校对症下药的文章,往往导致研究流于表面,过于宽泛,反而失去了可取性。本文从东南大学出发,研究东南大学在构建和维护自身品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良方案,也可以为其他高校构建自身品牌所借鉴。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三大研究方法:①查阅文献。围绕东南大学办校百年的历史,详细查阅各个历史阶段东南大学的历史地位和教学科研实力,从不同的维度分别和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南开大学作对比,取得的一系列对比数据和资料。②实地考察。调查小组分别赴南京、武汉、厦门和天津,实地调研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校园规模,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等,并围绕这几所大学及其周边发放了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得到了感性的认识和大量的调研数据。③问卷调研。最主要的数据均来自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3种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分别面向东大学子、其他学校学子和其他社会人士。得到的数据在本文的下一部分会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
3.1校方因素
3.1.1品牌符号
校名、校徽等显著高校品牌符号在被调研的5所高校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问卷调查显示99.7%的东南大学学生可以准确而快速地辨认出东南大学的校徽,97.9%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写出自己学校的校训(包括国际交流学生),64.8%的学生会唱东南大学的校歌,领先于其他4所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南大学的学生内心对自己学校的认可和热爱。这里还要关注的是高校的简称,在我们看来,高校的简称是高校品牌符号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由于其简洁性和便于流传性,简称的重要性甚至相当于校名本身。而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中国高校林立,确实可能面临简称重合的窘境。不管是东南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还是现在的东南大学,都面临着简称被抢的尴尬境地。“中大之争”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的“东大”之争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实,从实力和历史沿革上来讲,东南大学自称“东大”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从本文的调查来看,一个确定的无异议的简称在宣传方面的优势作用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86.7%的东南大学的学生认为“东大”的简称可以提高东南大学的知名度,83.1%的东南大学的学生认为“东大”的简称可以提高师生们的凝聚力,而只有6.9%的学生觉得简称无足轻重。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校方应该对“东大”这个简称足够重视,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
3.1.2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提高高校知名度最便捷的方式,但也相对具有不稳定性和短暂性。在选择名人效应推广时,“名人”典型的选择是关键,应当具有话题性和长效性,话题性是可以大范围推广的保证,而长效性则保证了在一定时间内推广的有效性,南方科技大学的失败就在于时任校长朱清时并不适合作为一个长期树立推广的典型。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东南大学最知名的校友是谁?至少写三个。”,从得到的反馈来看,最为人熟知的名人应该是吴健雄女士(37.9%的学生的选择),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41.4%)无法写出3个知名校友。反观南京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南大知名校友前三名分别是匡亚明(56.9%)、杜厦(31.4%)和蒋树声(27.3%),从多样性上来看,前三名包含了学者、商人和政治家,而东南大学科学家占绝大多数。而武汉大学则给了另一个思路,即用短暂性的高频次曝光的名人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如“樱花女神”黄灿灿。抓住网络时代曝光度高和网友猎奇爱美的特性,通过武大校花这样的字眼迅速吸引大家的眼球,同时通过一些高收视率的电视网络节目达到推广目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所有人(5校4地共2769人)中,黄灿灿以46.1% 的知名度帮助武汉大学达到了最高的名人知名度。
3.1.3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和文化,被认为是高校品牌最核心的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东南大学比较低调务实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一同被调查的4所学校中,数据显示东南大学知名度最低(24.0%),而校风较自由善于营销自己的武汉大学则知名度最高(77.3%)。数据显示校园环境和校园建筑对高校的知名度也有巨大的影响。在受调查的人群中,厦门大学最受欢迎,其中风景优美是主要因素,而武汉大学也以自己的樱花而出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过5所学校的人(约353人)来看,认为“东南大学最美”“南京大学最美”“厦门大学最美”“武汉大学最美”“南开大学最美”和“都美,无法比较”的比例分别为17.6%、16.1%、17.3%、18.1%、9.1%和21.8%。可见,实际上至少对5所学校都看过的人来说,东南大学校园风景和建筑环境等并不差,但没有去过东南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受访者觉得“厦门大学应该比东南大学美”的却占69.9%,可见在高校品牌的宣传方面存在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
3.1.4品牌广告和大事件营销资料显示,高等院校如985或者211学校,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可投放于传媒端的广告,而经常活跃在荧屏上的如蓝翔挖掘机学校的知名度就超过了我们所调查的5所全国名列前茅的高校。可见传媒广告在流传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空白或许需要更多更大胆的高等学府来填补。
3.1.5其他
影响高校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建校历史和学校所在地等,由于这类因素没有明显的优劣或者影响原因复杂,作用方式不详,在这里不做讨论。
3.2非校方因素
3.2.1地方机构协助宣传
优秀高校往往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汇聚大量的社会资源,由于很多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这类社会资源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很多机构却苦于没有类似的资源汇聚。若运用得当,双方合作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厦门大学和厦门旅游局的合作,双方相互宣传甚至捆绑宣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功。
3.2.2相关人士协助宣传
高校最多的资源就在于广大而坚实的校友群体,提高学生群体对学校的认可度,并辅以一定的引导和交流,通过“回访母校”等社会实践在中学中扩大宣传。再辅以合适而富有创意的宣传广告或者视频,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2.3全民协助宣传
高校在地方乃至于在国家层面上的号召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品牌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从中国现有的高校品牌来看,只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能够达到全民为之宣传的地步。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实力和品牌名声的匹配,东南大学要想达到全民宣传的效果,恐怕要先拥有冠绝全国高校的实力。因此,或许最优先要提高的是南京地区乃至于江苏地区广大民众对东南大学的认知,其次才能是骄傲和对外宣传的热情。
4总结和建议
结合调查和营销学理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