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资源网站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资源网站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资源网站设计

篇1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中,通常利用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可视化媒体信息,以演示说明、引用案例、问题提问等形式呈现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同时网站设计者利用提供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利用论坛、讨论区等发表见解,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出现了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解释等问题,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地呈现教学内容、深化主题是教学网站的核心任务,网站定位要小,内容要精,选择的资源围绕主题涉及面可以很广,不要局限于课本进行教学,但要有所侧重,以实用为主。在网站设计过程中要求一定把重点教学内容安排在最容易引起学生视觉注意的位置,恰当地设置提示语且提示语要放在醒目位置并占用较少面积,引导学生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定位不准确

在建立主题网站时教师要做好定位,在教学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学资源无论是多还是少,资源本身并不能决定它在教学中的使用状况,教师和学生如何应用资源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应用资源的情况取决于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其中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主题资源应用中,教师由课堂上的“主角”改变为场外的“指导”,学生则由“观众”变成“主演”,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一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教师的课前准备、组织工作都大为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有丝毫轻视,甚至需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发挥,造成学生一节课下来看的资料不少,但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好地掌握。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可以从三大教学目标入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生比较全面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网站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其相关智能的发挥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的影响做出判断,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出宝贵建议。

篇2

0前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很多高校教育讲解课程的方式都是基于PPT之上,将教学方案做成PPT,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讲解,这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趋势,即教师将讲解资料、音频文件等上传到制定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设计出相关的网站至关重要。

1资源网站设计

1.1系统功能

(1)注册:学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注册为该网站使用用户,可以享受上传资源、下载资源、评价资源、推荐资源等便捷服务。

(2)登录: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登陆。

(3)在线观看:资源是给学生分享并学习的,所以网站登录后可以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4)上传资源:上传资源是用户可以享受实时更新的资源,便于学生观看最新的学习资料,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将优秀的教学作品上传网站,与其他人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5)下载资源:用户可以随意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源,用来借鉴与学习。

(6)评价资源:观看资源后可以对其进行相应观看感受,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文化交流,完善视频内容。

(7)管理资料:可以将上传过的视频删除,评论也可删除,管理资料的正确性。

(8)用户管理:注册用户可以修改密码,上传头像。

1.2网站设计框架

想要完成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网站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仅仅建设网站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优秀资源,更需要界面的设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网站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因此网站的界面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前台开发应该由Flex开发并且完成,Flex的代码量相当巨大,占据整个网站的90%以上,所以Flex在网站建设前期尤为重要。为了提升网站建设效率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基本框架应该采用Cairngorm框架,Cairngorm是RIA中的重要框架方式,对后期的扩展和维护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1.3设计系统数据库

(1)系统概念模型

系统的概念模型是针对系统用户量进行设计,在概念模型当中有四个抽象实体,分别为用户、评论、资源和热点。其中用户与资源和评论的关系都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用户可以评论或者下载分享多个资源,但是为了管理网站的评论环境,一个具体用户只能对一个资源进行一次评论。

(2)系统逻辑模型

根据相关的概念模型可以判定出相应的逻辑模型,基于SQL Server2000数据库可以详细的将其分为:用户信息表、评论信息表、资源信息表还有热点信息表。

2系统具备的相应特点

2.1随意平台浏览

网站的设计针对当前市面上适用的每一个系统,只要客户在相应的可使用浏览器上下载并且安装Flash软件,就可以自由的访问该网站资源。目前市面上的Linux、Windows以及苹果的OSX系统上所有浏览器都支持Flash插件的安装。这样就使得平台之间没有浏览障碍,网站可以得到相应的推广。

2.2交互性

传统的网络设计是基于页面开发的,但是基于RIA系统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站是不同于文本页面的,其网站展现的用户界面与UI程序界面有着复杂的界面交互元素,并且伴有相当多的特效,这使得用户应用界面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方式对用户的使用及其网站的推广都有着重要意义。

2.3支持众多格式

众多的文件给网站当中的浏览造成一定的问题,但是本网站的建设在视频播放时,其中的flv格式的多媒体文件播放时,用户不需要下载其他插件,减少繁琐度,提高观看质量。

2.4缓存功能

传统的网页界面操作异常的繁琐,将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并且返回到当前界面,随着页面的跳转,用户浏览相应的资料内容,这样的方式,在用户进行简单地浏览时服务器在传达数据时也会异常的繁琐,增加服务器的工作负荷,也会使用户的操作效率降低。但是基于RIA技术制作的网站当中,这样的问题则不会出现,网站在使用时可以大量缓存客户所要下载的数据,数据之间能够大量离线下载,缓解客户操作繁琐度,提升阅读观看效果和质量。这样,在面对广大学生群体时才能体现出相应的优势。同时也能减少服务器的负荷。

3结论

实践表明,基于RIA技术的在线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过程,具有运算速度快和界面独特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网站有着重大的革新,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界面的繁琐与复杂。通过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理解都有一定的好处,对实现先进的媒体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响.基于RIA的在线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19):31-32.

篇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网站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社会对网站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国高校在软件人才包括建站人才的培养数量上,是逐年提升的趋势,但整体的培养质量距离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多地进行理论的灌输和传授,实际操作相对欠缺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没法独立完成项目,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标准。

一、网站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具体作为网站建设所必须掌握并且熟练应用的静态网页语言、动态网页语言、数据库应用和linux基本操作等课程,在各高校都有开设,也都存在一个问题。即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技能并熟练应用。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课程作为一种技能,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另一方面因为课堂教学时间也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不能随意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进行练习,但课外练习离开教师的具体演示指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微课的特点及优势

从微课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通过视频这一直观快捷的媒体,记录了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尤其重点难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特点:一是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时长一般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二是主题突出,自主性强,微课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聚焦,可反复供学生听讲观摩,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三是指向明确,结构紧凑,微课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灵活延伸,可以继续深化,也可作为有益补充。

三、网站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根据微课特性,网站实训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具体网站实训教学中开展的核心项目的知识重难点演练讲解为中心组织编排。在网站实训教学过程中选取的微课内容应该聚焦重难点,涉及的技能包含静态网页、动态网页、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讲述内容非常广泛,从获取需求、需求分析、整体设计到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再到具体编码实现及最终测试。而作为微课内容,选取其中较难讲述清楚、学生最难理解的部分即可。基于微课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避免内容杂乱、缺乏重点的情况。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一类可以根据重难点的归属来分类,如静态网页部分、动态网页部分和数据库部分等。另一类可以根据所要建设的网站类型分类,如个人博客、企业网站和电子商城等,并且进一步细化,如静态网页部分细分为网页布局和JS特效等。还有一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把最核心、学生最难完成的操作用简练的部分归纳整理出来,作为专题。

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规范高效的整合处理。教学资源化整为零,资源的碎片化,可能会造成检索困难,学生不能马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建立资源时,要建立一定的规范标准,从资源的格式、大小到资源的命名、编号,都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要做到利于检索,方便查询使用,实现资源的碎而不乱,合理利用。

第三,槲⒖谓萄ё试刺峁┖鲜实募际鹾突ザ平台。一般多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共享到云平台上,根据需要提供手机下载和在线观看功能,以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平台还需具备一定的反馈评价机制,统计每个资源的观看下载字数,允许学生对微课资源评价,再根据评价,对微课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终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第四,网站实训微课教学资源要做到及时更新。相对于其他课程,作为IT技术前沿的网站建设技术,时刻在发生变化,相关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这就需要作为网站实训微课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必须经常性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技术。

总之,基于微课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既要实现资源的碎片化、精细化,又要做到碎而不乱,有效管理,还要保证学生的易用性,并做到及时更新。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才能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碎片式的学习,达到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篇4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教育网络,推进教育创新,加大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整合水平及学生信息素养,推动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一、网络建设现状

目前许多学校均接入了互联网,并建有不同规模的校园网,但在校园网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只注重校园网本身的先进性而对校园网建成后的应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引起初始投资和资源闲置的双重浪费,在校园网建设与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软件异常孤立,缺乏数据交换标准。目前教育部门和学校使用的应用软件很多都还不能够共享信息和交换数据,各级教育系统的数据传递缺乏标准,因此缺乏互操作性,导致重复的数据录入。(2)教育部门中心网络和学校校园网离异分存,应用脱节。网络的主要功能只是简单的获取信息和实现基本的管理。在应用方面,学校如何利用网络为自身管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服务功能太少,缺乏立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忽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建设。(3)系统建设不平衡,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功能。在网络的建设和使用中偏重管理功能,偏重信息的,对资源的理解片面化,而忽略了教育系统的核心任务――教学,可共享和使用的资源太少,不能充分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为了使网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必须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的教育城域网。

二、教育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城域网是在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学校的物理网络建设的一个区域教育信息网络,实施网络行政、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等。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区域教育特色,使它成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资源中心、远程教育中心。

1.教育管理中心(即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依托教育城域网,全面实现教育政务电子化,对区域教育进行规划设计,使区域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系统将群件、信息管理、工作流和业务重组真正有效地集成起来,很好的支持教育的整体协作,通过公文流传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教育统计系统,视频服务系统和数据报送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传输,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核心,为了集中存储和有序管理信息资源,为了方便师生从各个角度快捷地查询检索调用所需资源,可将资源库分为“资源库管理平台”和“资源库内容”,建立城域网资源中心和学校两级分布式互动式资源库平台,这样,教育城域网资源建设和校园网资源建设相结合,通过有机的资源管理平系起来,实现共建共享从而减轻城域网资源中心负担,充分发挥各校建库、管库、用库的积极性,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中心网站可托管或连接区域内师生共建的学科专题网站、学校自制与收集的教学资源库,形成庞大的资源库群为师生服务。系统可包括:资源管理系统、课件制作系统、备课系统、授课观摩系统、教学交流系统等。

3.远程教育中心。教育城域网的建成将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并可以通过中心网站提供的“远程教学”和“协作学习”等平台以及电子公告板、免费电子信箱等形式相互交流,选拔学科带头人作为平台的授课教师,在网上定期上课,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学校、教师可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疑难解答或单独辅导;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方法和相互辅导;家长通过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等。这种交流是可在任何学校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的,是跨学校的。系统包括:联合网校,智能学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自助考试系统等。

4.综合教育门户网站。通过教育城域网的构建,辅之以综合教育门户网站,形成以教育信息中心为核心,信息技术示范学校为分中心,辅助学校,连通家庭和社会,满足资源建设与共享、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学习多样化等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我们不仅要实现“校校通”,还要实现“家家通”工程。实现学校和家庭的互联沟通,树立我们的教育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三、学校如何接入教育城域网

篇5

        (5)markov转换的随机lotka-volterra竞争系统下的市场结构的演进 付桐林 杨明霞

        (8)二重积分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汤茂林

        (10)关于素数个数的又一个不等式 管训贵

        (12)不确定n重交替更新过程 姚保卫

        (20)基于holter-winter模型的我国工业水泥产量预测 陈华 范坤 冯长焕

        (24)时间序列模型在cpi预测中的应用 高玉 张裕华

        科学技术

        (27)基于msp430f169单片机的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 邵建设 郜文华 向云 熊文君

        (31)糖基修饰磁性材料制备及对芳香烃吸附性能的比较 黄莹莹 张若芳 龙涛 徐兰英

        (35)“离散数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站设计与实现 杨族桥 刘桂美

        (39)2-甲基咪唑合成原液蒸发精馏分离 余双强 张利平 曾舟华

        (43)“热浴”环境下的非平衡输运过程 陈娇

        (47)电动机正反转y-起动程序设计与仿真 张行松

        (50)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祖一康 徐妙婧

        教育教学与社会研究

        (53)地方高校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青 库在强 廖小勇 何中林 饶从军

        (57)关于选票问题古典概型的教学设计 库在强

        (59)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突破的新路径——基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视角 童三红 王锋 曹贤中

        (6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丁玲 彭锦

        (67)浅谈农科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质教育 李燕 邹庭荣

        (69)《营养与膳食》教学策略探讨 童慕南

        (7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辅助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研究 石文兵 李敬兆

        (75)黄冈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柳志生

        (78)?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酆胙锩褡逵判阄幕懈咝7⒄沽ㄔ硕牟呗?龙刚 邓建伟 夏慧

        (82)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队运动员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朱甜

        (85)从学士学位评估谈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黄小荣

        (87)地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研究 马晟 陈千勇

        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

        (89)基于coreldraw软件的石油机械图形绘制 王刚庆

        (92)爆破类论文关键词的正确使用 赵亮

        (95)医学期刊参考文献规范化问题浅析 许杰

篇6

[作者简介] 林克松(1984—),男,江西上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 linkeson@swu.省略。

长期以来,大学是师范生培养的主阵营,中小学校大多只是大学的“顾客”,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较少承担师范生培养的职责。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把被传统教师教育边缘化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的另一重要基地;把中小学校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参与师范生培养变成中小学校内在的行为,而非外在的一种嘱咐或压力,从而使中小学校和大学筑成合力共同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所决定的对“从教体验”的观照性,2010年3月起,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建设了基于该教学模式的资源网站,以期促动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双实”基地,是指高校所代表的教师教育机构将中小学校打造为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同体。而双边联动主要是指高校与“双实”基地围绕免费师范生培养而进行的教研互动与教学互动。[1]在该教学模式中,高校改变长期只将中小学校简单定位为“实习实践基地”的传统,而赋予其“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的功能,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基地学校的教学、教研有机统整,围绕免费师范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构建起教、学、研全方位,一体化,渗透式的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从模式的运行机制来看,高校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校教师输出理论知识和规范的科学实验研究范式,而“双实基地”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以及教育实验研究阵地。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中,免费师范生得以在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小学校经验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中小学校获得了高校的知识帮扶、智能支持以及相应科研经费支撑,大学则拥有了稳定的免费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场所。如此,大学、中小学校、教师、学生都能从这种关系中得益,实现共生共赢式发展。实践表明,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以“双实基地”构建为载体,以“教、学、研”联手互动为形式,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以利益联合为旨归,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小学校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内在动力,并从根本上符合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卓有成效。

二、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原则

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互动的频度、密度和效度,实现互动的全程性、实时性和便捷性,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建设资源网站的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平台支撑。而资源网站本身也成为了高校与“双实基地”共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联合阵营”。为了发挥资源网站的最优价值,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1. “双赢互惠”原则

“双实基地双边联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积极关系是建立在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则基础之上的。在共同价值取向的利益追求下,高校与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相互发展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表现为高校受益与中小学校获益的双赢互惠性。基于此,网站建设必然要体现双赢互惠的理念。网站建设的双赢互惠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的理论性资源与教学的实践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二是教学实践资源与教学研究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三是教学性资源与学习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

2. “多元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的使用者,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本网站的使用者主要是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因此网站建设尽力凸显资源的多元整合。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资源和面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显性学习资源与隐性学习资源的包容渗透。既大力开发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实用显性资源,也融入塑造从教体验、营造合作氛围、展现理念碰撞的隐性资源。三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整合互补。网站尽力避免大量理论知识的“搬迁”,着重提高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资源的比例。四是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有机融合。网站力求资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增强资源结构的立体性和鲜活性。

3. “动态交互”原则

资源网站要真正促动学习者的“学”还务必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基于此,我们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为导向,将资源网站建设纳入“教”与“学”两个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网站建设除了发挥传统的资源搜集、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外,还足够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与教的互动以及高校教师、“双实基地”教师、免费师范生等不同主体的交互。网站主张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创新性的交互方式(如公告板交互、即时交互、邮件交互等),并将这些功能有机融入资源网站的应用平台之中,从而提高资源网站的整体效能。

4. “规范易用”原则

资源网站着重关注的是资源上传与分享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信息存储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在坚持规范建设网站的前提下,考虑到“基地学校”的经济能力以及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本网站在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选择上,以稳定、实用、交互性强、易于部署的运行环境和技术为主,降低平台应用的硬件门槛,扩大平台应用的普适性。譬如,在平台架构上,我们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其不仅具有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维护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度;平台的Web服务器采用Apache,作为一种开放源码的Http服务器,Apache的应用普适性体现为可以使平台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平台选用Php作为开发语言。Php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编程软件,可以免费支持于商业和非商业用途,因此适合于教育应用;最后,在数据库选择上采用了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型网站建设,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三、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功能框架

网站以同时服务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旨,一方面致力于为免费师范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且结构良好的学习资源,培养其从教的专业态度和精神;另一方面致力于为“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辟新型的学习路径,为其提供大量平时难以获取又切合需求的教学、科研资源。此外,平台还力求推动由免费师范生、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优秀研究生共同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四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样的思路,网站构建了“四个板块、十四个模块”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

1. 联动资源板块

高校与“双实基地”在联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具有优势资源互补性。利用网站平台整合双边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养料,也可以促动“双实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免费师范生“学生”、“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双赢互惠的理念下,联动资源板块主要围绕教学资源、教研资源、学习资源的浏览、下载等功能来建设。在内容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五课”资源,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录像、课件、听课稿、课后反思、评课记录等;教研资源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课题论证书、研究报告、实验报告、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学术论文等;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中小学各科目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名师讲座、教育随笔等。在类别上,网站所建构的联动资源系统既包括外来资源,也包括自建资源。其中,自建资源是主体,外来资源是辅助。所谓自建资源是指高校与基地学校所拥有或合作开发出的资源,外来资源是来自诸如网络等其他途径的资源。

为了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该板块引入了“资源共享时录”和“资源利用排行榜”技术。“资源共享时录”主要用于动态实时地采集来自于访问者的信息。这种来自于终端用户的客观数据,比单纯的专家评价更加逼近真实情况,切合实际需求,有利于为资源建设提供真实参数。“排行榜”技术则有助于测量各种资源的现实利用程度,其所得到的指数更是可以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联动主题板块

本教学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四个校本”而展开,即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四个校本”不仅是本教学模式的活动主题,其本身也基本囊括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资源网站设置了联动主题板块,下设“四个校本”模块。联动主题板块主要发挥成果展示与成果传播的功能。一方面,网站及时地把院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以简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使活动成果按类别得以记载和永久保留,也可以让免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校,进而把这种熟悉内化为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院校双边以活动为载体在联动过程中制造了大量宝贵的学习素材,如校本培训系列活动中的专家讲座视频、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的特色课程电子资源、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中的优质公开课视频、专家精彩点评视频、院校合作课题的电子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研究报告书等,网站对这些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成果的广泛传播,发挥“双实基地双边联动”的最大效益。

三年来,伴随本教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网站内的资源不断更新、扩张,为了解决大量资源与用户需求日益专门化、垂直化的矛盾,减少寻找资源的麻烦和困难,我们在该板块增加了“站内搜索”技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资源。

3. 联动交互板块

联动交互板块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不同学习者通过交互而形成的共同学习场域,以网站为载体,使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高校研究生组成虚拟学习共同体,达成对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扩展。该板块由联动论坛、专家博客和咨询服务三个模块构成。联动论坛主要解决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方便院校交流而设置,具体包括《专家坐坛》、《资源交流》和《思想碰撞》三个栏目。《专家坐坛》栏目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在平台上解答免费师范生提出的各种学习、发展等困惑;《资源交流》栏目通过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思想碰撞》栏目延展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空间。

除了采用论坛这一协作交流工具外,平台还应用了当前流行的Blog技术,通过高校部分专家学者与基地学校优秀教师开通博客的形式吸引免费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当中。此外,为了优化服务,网站还借鉴目前风行的“互动式知识问答”技术,在该板块开设了“互动问答系统”。与传统的答疑系统不同,本系统主要采用“单问多答”的问答模式,即用户提交问题后,可以由其他用户或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来回复,并对已有的答案进行补充和评价。这种方式不但方便用户对回复的问题进行甄别,选出最优的答案,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质量。

4. 联动管理板块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集结多边智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系统。因此在网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同样强调多边主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网站管理上,我们要求高校与基地学校共同“经营”,实行“联动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免费师范生的自治式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联动管理板块主要由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新闻管理以及论坛管理四个模块构成。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网站用户身份的审核。资源管理主要完成对资源进行分类、上传资源以及审核资源等任务,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院校联动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的新闻,论坛管理主要是栏目设置以及对帖子的内容进行审核。

在四个联动管理模块中,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可用度和共享度,在资源的上传以及资源的审核上,我们严格强调资源的标准性。总体而言,我们要求所有上传的资源必须同时满足技术性和教育性两大要求。所谓技术性要求,是指上传的资源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标准。比如文本资源素材中,所有的英文字母和符号统一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汉字则采用GB码。所有资源的存储格式应当是doc、txt、ppt、pdf、caj等规范存储格式中的一种。如果资源是图像素材,则灰度图像的灰度等级至少不应低于128级,而彩色图像的颜色数则不应低于256色。如果是扫描的图像,则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72dpi。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原则规定使用WMA或者RA等流媒体格式,以规避网络传输速度慢的问题。教育性则要求所有资源应当有正规或权威的出处,要有实际的可使用价值。此外,为了促进高校与“双实基地”的远程协作,一方面我们对网站资源进行了层次分类,并赋予不同类型的用户于相应的资源空间和资源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双边管理人员随着院校联动活动的进展而及时整理、提炼与优秀学习资源,形成院校资源共享的动态机制。

四、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应用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资源网站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依托,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整合教师教育的资源,力求实现“天网、地网、人网”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活力和价值,推进本教学资源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网站的应用。

1. 拓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

“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2]因此,教学资源网站不应当是教育教学素材的简单堆积。为了真正获得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教师深层次的、专业上的支持,则需要不断深化网站服务教学的功能,扩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总体而言,我们力求让网站达到“资源进学习、资源进课堂、资源进课程、资源进科研”的理想效应。具体的举措有:

一是资源服务自主学习,开阔学习的视野和形式。不管是针对“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网站尽量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手段、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力求组建由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研究生等多主体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二是资源服务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不管是“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都可以从资源网站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下载诸如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课堂视频等以供借鉴和参考。另外,我们还以小学各个学科的各个单元为准,按照学年次序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按照主题建设成资源压缩包,并尽力完善资源压缩包的素材,以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交互技术也尽量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个体反思或群体反思的路径。三是资源服务课程建设,充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能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免费师范生需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基于“双实基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状况,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了特色课程资源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对充实“双实基地”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提高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帮助。四是资源服务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教育科研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高校的重点和亮点。因此,在本教学资源网站中,教育科研资源占有较大比例,且这部分资源主要由高校教师或者研究生负责遴选提供。

2. 建立参与网站的激励机制

为了推行资源网站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之间的应用,扩大资源的应用形式,我们对每届参与本教学模式的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旨在提高其资源创建、分类、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训的内容既包括像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分类管理等基本的应用技能,也包括基于资源网站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等内容。实践表明,恰当的培训对提高免费师范生,尤其是“双实基地”教师使用资源网站的兴趣、信心和效率非常有必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双实基地”一起建立了免费师范生、教师参与资源网站的激励机制。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上传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使用教学资源的次数和成果,三是参与网上交互的频率和密度。我们把评价与奖励相联系,对于在资源建设和使用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对网站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则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如针对免费师范生,评价结果要求占期末实践考察成绩的10%。对于“双实基地”教师,则把参与网站建设表现作为一项教学成果纳入年终考核和业绩评定之中。

3. 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范围

网站平台是高校与“基地学校”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而互动合作的有效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站只能限制于高校与“双实基地”之间。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性,不仅可以使本资源网站成为推介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窗口,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为网站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添砖加瓦。扩大网站功能的辐射性主要依靠网站链接而实现。除了高校与“双实基地”自身将本资源网站作为单位网页链接源之外,我们还与区域教研机构(如区域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等)协商,将本资源网站链接到其门户网站中,以更大地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总结与展望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三年来,在项目研究人员和“双实基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促进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成长,更带动了所选取的某所“双实基地”农村小学教师显著的专业成长速度,同时改善了大学的教师培训范式,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资源网站作为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同样功不可没。自2010年11月网站正式投用至今,网站访问量已经破千,网站存储的教学资源颇为可观,网站成为了参与本教学模式改革的许多免费师范生和“双实基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库和可靠帮手。最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参与本项目的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对网站整体比较满意。但是,网站在日常管理、资源更新等制度建设上有待完善,在资源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存储等个的开发上更是有待深入探索。此外,随着本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站的功能和内容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的有序循环,如此,方能最优实现教学资源网站的价值功能。

篇7

作者简介:赖红辉(1965-),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资源中心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如何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网上辅助教学与学习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如何重构传统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家及各个地方都在积极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时存在重复建设、数量庞杂、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2现状及问题

目前网上教育资源的呈现一般为下列3种方式:第一种是文本和静态图像,这种方式相当于书本的搬家;第二种是Powperpoint讲稿,其做法是直接将教师的Powperpoint演示文件放到网上;第三种是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同时呈现。前两种方式显然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既没有对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也没有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第三种本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变味:教学材料上出现的不是教学情境,而是将网页拆成主讲教员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加上讲稿的内容或Powperpoint。 而且制作一门视频课程需要的周期长、成本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丰富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使所有的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上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人员都能充分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物理平台建设,忽略应用系统建设。物理平台的建设是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基础,然而,许多地区在建设中往往只注重物理平台的建设,而忽略了各种应用系统的完善。结果,经过几年的滚动投入建设,物理平台越来越好,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包括学校的接入方式等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是,整个系统却没有有效地使用起来。高速路通了,却没有合适的应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2)校本教育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均衡,应用不统一。校本教育资源与区域化教育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从业务功能上有许多类似,而且最重要的要实现互连互通和开展全网应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地方的校本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都不均衡,有的是区域化教育资源很丰富,而落实到学校间却只处于初级应用,最后导致校本教育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的严重脱节。

(3)重管理,轻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偏重了管理功能,或只重视教育局等管理部门的资源,使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平台终于退化成为“教委网站”或是一个“管理系统”。但从实际而言,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类人群的工作方式和习惯的调整,所以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一时难以收效。学生不能方便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不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在现有资源平台上开展相关教学管理工作,如微格、培训等。

(4)重购买,轻自建。

3多媒体教学平台探索与实现

(1)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网上很好地实施教与学的功用, 保证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有效的结合。可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的主要教学管理行为, 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系统设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课堂授课、学习指导和对学生监控的作用, 并且要完成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课后的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工作。

(2)确定多媒体教学平台技术设计原则。①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遵循先进性原则,使项目技术水平与时代同步且系统生命周期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很好地使用及维护;②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注重功能实用、投资经济,做到设备性价比的最好综合。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③可靠性原则: 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作为系统建设方案的首要原则,为用户选择性能优异、运行稳定的系统设备及解决方案,并在使用及维护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④实用性原则: 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为出发点,对系统操作链进行优化设计,力求系统安装简单、升级容易,添加、更换设备不麻烦;控制界面简单明快、逻辑清楚,操作方便、快捷;⑤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必须支持将来的扩容和平滑升级,并在设备选型方面有一定的可替换性。在满足学校现有需求的同时,为学校将来的系统扩展奠定基础。

(3)整体架构与技术。

多媒体教学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主要应用于教育行业录播。该平台结合了微软Silverlight平台技术,可以跨平台、跨浏览器访问,支持目前所有流行的浏览器。多媒体录播平台采用交互式视频播放画面,画质更清晰、图像更真实,让可视化信息的记录与传播更具艺术性。BeyondSys+{TM}平台播放画面模式有多种选择:多媒体录播平台采用网络缓冲机制,多媒体录播信号的直播和点播效果不再受网络带宽的影响,播放更流畅,更适合广域网直播。

大规模应用时提供统一的管理和用户访问入口,具备课程资源库、媒体资源库、视频公开课、在线学习、在线培训等基础功能模块,相应权限的用户可以上传自有的教学多媒体资源、录制好的视频课程,通过审核后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针对多台录播服务器集中管理及大容量直播、点播等需求,自主开发了软硬件结合的产品,配合锐取多媒体录播等产品使用,共同组成锐取录播整体解决方案。采用B/S架构,为用户管理和访问分散设备及资源提供了统一的入口,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多台录播服务器的集中管理以及大容量直播、点播业务的开展,满足了多媒体录播系统大规模大容量应用的需要,适合用于会议、教学资源的管理。

(4)方案特点。①全面记录、同步存储、同步回放。单间教室支持多达2路高清视频信号,1路VGA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教学环境下教学可视信号的全面完整记录,方便传播及事后同步回放;②部署简单,轻松融入现有多媒体教室环境。系统安装部署非常简单,只需要配置相应的编码器,自动跟踪系统,并连接多媒体教室的各种信号线,系统即可投入使用,现有多媒体教室内的各种设备均可保留;③模块化设计,支持后期全面扩展和升级。最多可扩展到6路可视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学校多样化录制需求。其中每路视频还带视频输出,可实现视频1080P信号的独立输出显示,非常适合学术报告厅等大型学习、观摩场所全面、清晰显示教学内容需要;④与原有信息化系统(OA/E-Learning等)无缝融合。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提供增值开发包及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等管理软件,可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E-Learning等系统无缝融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功能实现。①会议室会议录播,利用录播系统实现会议室内重要会议、讲座、论坛、对外交流等会议活动的全程记录。会议录制的同时可进行网络直播,校内每间教室、办公室可通过普通电脑接收观看会议直播及后期点播;②公开示范课。录播教室内的教师对本教室学生授课时,可通过录播系统拍摄教室内的教师、学生、PPT图像并将三路图像直播出去,此时通过网络,本地区的其他学生、教师可通过电脑接收直播,实时收看录播教室内的教师授课。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③优秀视频课程点播。通过录播系统可将校内优秀教师授课全程录制成视频课件,学生、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点播教师授课的视频,可对教师教学点评、指导,教师之间可学习、交流教学手法,学生也可听到优秀师资的授课课程,而且也方便培训的干部学员通过网络学习课程;④精品课程录制。通过录播系统可实现精品课程录制,录制内容包括教师授课视频图像、学生听课视频图像、授课PPT图像。录制的视频可用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参与授课竞赛、教师评比;⑤网络远程察课、评学。领导可对录播教室内的授课情况进行察课及教学评价。以往听课、察课需要到授课教室,这样会影响学生听课和干扰正常的教学。通过录播系统察课、评学不仅不需要到授课教室,还实现了常态化教学。

(6)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要结合校园网络建设的情况,其基本架构要拥有多种安全保障机制。该平台以学院教学资源网站为用户访问的窗口,校园网用户可直接进行访问,校外用户通过VPN 接入端进行访问,网站通过后台开放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资源库、教师教育资源库、网络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及其试题库、教学视频资料库、多媒体课件资源库、教学实习资源库等系统服务集群进行链接,共享教学资源应用。

4结语

随着高校网络化建设深入, 教育技术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数字化教学技术也将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在现代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设计也应适应这些技术的发展, 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研究和探索将不断深入, 这对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如何使商科类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继续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各类高校尤其是商科类高校需要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一、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设应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部分课程编程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文科学生觉得学习有难度,难以达到相应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个别学生成绩能达到80分左右,也有不少学生因高中较少接触计算机,成绩不足20分;未开展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导致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不能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

以上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未能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措施

1.教学改革的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具体实际,通过广泛调研,集体讨论,于2008年初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改革。这次教学改革较科学地制定了非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2+X”教学体系结构及规划,并首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实施分层和分类教学。

按照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将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大学)计算机基础”(40课时/2学分)、网络技术及应用(40课时/2学分)和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36课时/2学分,课程的具体设置与专业有关)。其中第一、第二层次的课程为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通开课。第三层次课程的开设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分大类专业设课。目前,经管类专业开设数据处理类课程,如“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和“Access数据库系统”等;文法类专业开设应用软件类课程,如“常用工具软件”和“Photoshop”等课程;艺术类专业开设应用设计类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等课程;理工类专业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教学组织上,针对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实施了分级教学。

2.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见图1),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科学素养,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从源头抓起,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实行全过程监管,形成了“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实施思路。

(1)系统设计。由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承担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任务,面向的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班级是选课生成的大班。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人数多,所属专业多,体现了需求的多样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差距较大,体现了起点的差异性;必须进行系统设计,满足需求的多样性,解决差异性。系统设计包括:充分调查研究,弄清专业需求的共性和特性,了解起点的差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共性需求的课程和特性需求的课程(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2)整体推进。1)通过系统设计,形成了分层、分类组织教学的特色,使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共性需求开设“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两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按照学科门类分别开设“Access”、“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常用工具软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对起点不同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组织教学。2)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如实行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制作课件、教师听课、评课常态机制,检查布置作业情况、改革考核机制等。3)注重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优秀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的良好基础。为此,我们尽量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同时也根据我校的特点编写了具有商科特色的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效分析

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实践,通过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该校非信息类专业的2008、2009和2010级新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了测试。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国内通用试题库的测试标准进行,主要包含计算机基本知识、中文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和PowerPoint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题占20分、操作题占80分,期末也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再次测试。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其中08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到期末提高到60%;09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8%,到期末提高到81.3%。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分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三年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2.调查问卷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成效,收集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意见,2011年11月对08、09、10和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为5大部分共有14个题目,主要内容如下:

(1)分层分类模式认同度(1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

(2)分层分类教学课程设置及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3个题目)。课程设置特别是第三门课是否符合专业学习需要,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如何?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与效果分析(4个题目)。学生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习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

(4)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3个题目)。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

(5)其他(3个题目)。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满意,有何改进建议?

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对全校所有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发放了11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了有效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1)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分析。9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分类教学形式。

(2)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分类教学形式对专业学习有较好和很好的促进作用。认为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可以更快速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利于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的成效分析。1)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8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教学形式。2)“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有利于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对目前教学形式和后续课程学习的建议。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将计算机课程放在实验室来上,边讲边练,不至于教练脱节。

同时问卷调查表明,超过82%以上的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需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训练,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实用工具软件知识的讲解,提高软件使用水平。希望能开设“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基础”、“Flas制作”、“Photoshop”等课程。这些一方面说明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还了解太少。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使商科类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更注重实践、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广,孔银昌.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1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