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普通话考试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口的开合联系。张嘴时像打哈欠(打槽牙、挺软腭),闭嘴时如啃苹果(松下巴),练习主要是为口的开合打基础,要领是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不要像平时真的打哈欠一样,两嘴角尽量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嘴稍放松,舌自然放平。每天坚持练习50次左右。
咀嚼练习。张开嘴咀嚼和闭上嘴咀嚼反复循环进行,口部松弛,舌头自然放平,多次练习。
唇部操(一)喷。双唇紧闭,堵住气流,突然放开发出PO音。注意不要满唇用力,把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O PO”的音。(30 次)(二)咧。顾名思义,我们就要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20次)(三)撇。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交替进行。(20次)(四)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左右各15个)
舌部操(一)伸。把口开大,提颧,要感觉鼻孔略微张开一些,然后努力地把舌头往外伸,舌尖越尖越好,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伸完了以后,再往回缩,缩到最大的程度。(15个)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二)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这样反复进行。(15个)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三)捣。把一个像枣核一样的物体,竖放在舌面上,比如说,一个橄榄核,一个枣核,或者一小块糖,两尖,两头正对着前舌,这是竖放,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起来,反复进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注意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
篇3
一、明确普通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增强学生普通话意识
如果教学情形不集中,一方面不利于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另一方面对普通话教学方式的改革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优化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也是普通话高效教学课堂搭建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内容是,在教学全进程中时刻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在发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打好基础。
《口语交际》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学版本,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读单音节词”的课堂上,对学生开展声调训练工作,以协助学生深刻掌握调值的内涵及方法,继而对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最基本的发声、发音技能。当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教师必须做好“倾听”这一教学工作,告诉学生倾听可以视为口语交际基础性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专心地倾听教师的讲解、耐心地做好倾听记录、细心地对倾听的内容进行辨别。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教师应加强对“鼻音n与边音l”的训练工作,同时反复向学生讲解“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之间的差异。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扩招政策,所以有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对方言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那么积极培养其普通话意识是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做好《普通话与方言》的授课工作[2],使学生切身认识到普通话在日常交际中承担的角色;当然增强学生的普通话意识可以采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中,在与他们交流时使用普通话,逐渐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提高他们对普通话的喜爱程度。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意识,是语音教学工作前进的动力,也是丰富他们普通话基础知识的根本。
二、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
过去的普通话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死板,教师一味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却没有得到信息反馈。而为了优化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组织各类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在《读单音节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与声母有关的发音知识,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首先为学生讲解“平舌音z、c、z与翘舌音zh、ch、sh”之间的联系,继而向学生传授“吐字归音”这一发声技能的要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坚持“交谈”的原则,即礼貌、坦诚、谦虚、避讳。除了分层教学以外,分组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大幅度地提高了普通话的教学效率。
三、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是大专生与中专生,相对于大专生,中专生普通话基本功更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此时授课教师可以参照普通话教学大纲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相关标准,对学习定期地开展测试与学习效果评价这一工作内容。如对学生开展“单韵母与复韵母”的测试项目;借助开展“自我介绍”活动检测学生对“单音节字词”这一基础普通话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为了做好“双音节字词”的测试工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比赛,看看谁说出的普通话异读词、多音多义字、容易误读词个数多的途径落实测试工作。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多采用肯定的语句,使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此时增强对普通话基础知识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为其毕业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四、不断加大机械测试考试技巧的教学力度
当前阶段,大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内部学生会在普通话考试中出现大量的失误问题。由于机器测试过程中第四项中的语言播报与人工的语言发音测试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机械测试考试技巧。首先,教师要帮助班级学生学习并了解普通话的相关等级标准及相关“说话”测评项目的具体评分规则。主要包括:其一,语言发音读档;其二,语法及相关词汇;其三,普通话朗读的流畅性;其四,在实际朗读文本过程中,注重发音标准;其五,离题,主要包含直接跑题与间接跑题这两种类型。其次,职业教育院校内部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构成过程中,不断引导班级中学生进行话题学习训练活动。在人工测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学生第一时间内听到考试内容后对考生的考试行为进行监管,在学生听到第四项考试内容时已经对班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前三项考试表现会直接影响测试员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机器检测学生普通话比起人工普通话测试评判标准更为精细、严格、客观、全面等。普通话测试难度随着机器测试的出现相应得到提升。为此,学生必须在不断提升自我普通话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机器测试应对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训练,以此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育院校需要积极培训普通话精英教师
当前阶段,普通话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语言类型,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提升职业教师掌握与教学普通话能力则是普及学生普通话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具备较高教学水准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普通话水准超高的学生。为此,教育院校要求校园内所有教师发挥好自我表率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从现阶段我省的普通话普及情况看,可以看出普通话普及工作发展时间比较短,普及经验比较不充分,大部分教师无法全程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因为普通话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为职业教育院校内部学生普通话学习发展带来诸多的阻碍。当务之急,需要解决普通话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职业教育院校可以采用聘请专家座谈的形式,对校园内部教师进行短期的教学培训,同时可以选取一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到有物质基础的教育院校中进修。教育院校需要尽自我最大努力培训普通话教学师资队伍。以此从根本上保证校园内部具备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素养高的教师队伍,进而不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说好普通话,伴我行天下”。总之,做好普通话教学工作是极重要的,它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了使普通话教学得以优化,可以采用的对策很多,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种之外,教师可以借助“情景会话”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锻炼自己的胆量。教无定法,只要教师明确普通话教学目标,把握好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实施趣味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那么长期坚持下去,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质量势必会有重大的突破。
篇4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从1994年开展以来,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与提高,在推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和参加测试的人数迅速增加,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当前普通话推广是时代的需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一、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语言规划,通过语言来推进国家战略。因此,采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普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在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同时,还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是加强语言的国际推广,宣传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专门针对语言学习的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在类似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话推广的深度和广度。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语言文字“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2007年1月上海市和安徽省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后,2008年全国机测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至08年底,参加计算机辅助测试的人数已达55.6万余人次,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已逐步在全国推广。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
二、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优势
采用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可准确的自动评测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首先,测试站来说,可以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测试业务档案,加强对测试员的能力考核,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难度大幅降低,考试过程将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有序进行,测试手段智能化,对测试站、测试员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普通话测试的公信力和客观性得到提升,打人情分、测试员疲劳、测试员测试水平差异等人为因素得到有效防止。对于测试员来说,测试效率将会大大为提高,同时减轻了测试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测试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考生来说,报名、查询分数等一系列工作更加方便,可获得全真的模拟测试和培训服务,通过“以测促学”提升普通话水平。此外,高一级的测试中心依托管理系统可加强对全省各测试站的管理力度,开展普测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
三、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新特点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特别是考试流程方面的培训更为重要
由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新变化,普通话培训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与人工测试相比,以往考生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如若出现考试流程不熟悉,声音太小,考试过程失误时,测试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醒,促使考生完成考试,但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操作,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测试的失败,如佩带耳机不正确,对测试操作不当,时间把握不当等。因此,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普测的培训内容除了以往考试内容本身的培训外,对考生进行考试流程的培训和考试技巧的培训与以往相比更为重要。
2. 可以实现课堂培训与课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考生除了参加必要课堂培训外,可以登陆畅言网(省略),这个网站与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配套而行,登陆这个网站后,考生既可以通过在线模拟测试,获得测试报告,轻松了解自己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和存在的主要发音问题。同时可在线进行“基础语音”、“对比语音”、“综合”、“大纲短文”、“听辨音训练”和“我的课程”等内容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课堂培训相结合,快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3. 对管理者和测试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有所提高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对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而且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这个系统分为省级中心管理系统和测试站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在国家和省市测试中心,实现的是对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安装在测试站,使测试站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正是由于此系统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对于管理者和测试员,特别是对管理者在使用此系统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
四、当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
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对于说话项的评分由测试员来完成。在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测试员对说话项打分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的测试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上传速度缓慢,测试高峰期大批数据上传时,易发生网络拥堵现象;只能给出机测前三项的总分,不能显示每一项得分,也不能显示具体错误、缺陷记录,无法进行更好的对比;评测的精准度不够理想,面对一乙以上三甲以下应试群体时,人机评测的一致率不够吻合,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分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测试员在缺乏前三项参照的情况下,对第四项命题说话进行评测,增加了准确判断与打分的难度;学生面对计算机进行测试,出现前三项评测失败;第一项跳行漏读;第四项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时缺少有效提示和引导;由于畅言网(省略)提供的在线学习和模拟测试,很多考生在摸拟的过程,找到计算机评测前三项给出高分技巧,导致有些考生过分看中技巧,本末倒置,而忽视了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篇5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热门思想汇报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精选优秀普通话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四天的普通话培训学习,真的是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尤其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优美流利的普通话,更激发了我学好、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容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应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提高!
精选优秀普通话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本次学习,我感觉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敢于说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
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掌握音变,比如说,轻声、儿化、变调、变音等等。
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
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
篇6
2.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影响有:(1)加强方言学生普通话词汇、语法训练。旧考试大纲对普通话词汇语法运用的考查没有专项考查,只在说话评分细则中有所体现,而新考试大纲设专项考查,且所占分值不轻,占10分。(2)加强方言地区学生普通话语感,尤其在音节舌位动程、词的轻重音等方面训练。由于普通话发声法和方言发声法不同,方言地区学生常受方言发声法影响,在说读普通话时常出现偏前或偏后的语音缺陷、且没有轻重音、儿化韵。(3)加强朗读、说话中普通话发声法的掌握,并尽可能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在测试中常出现这样情况,方言学生在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这两项中,方言难点音把握不错,但在后两项中暴露非常明显,导致有些学生因此达不到应达到的水平。
二、通过教与学提高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
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的提高,可通过教法改进和学法改进来取得。改进普通话课堂教法,提高高师普通话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教提高师范生正音能力
第一,突破方言发声定势,掌握普通话发声法;第二,掌握方言难点音的纠正方法;第三,巧记难点音常用字词。
普通话的发声法与方言的发声法不同:普通话发声法是喉部放松,上下后牙槽打开,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挺直,打开口腔(口腔打开不是指两唇张得很大,而是嘴里的空当稍大),气流集中地打到硬腭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在硬腭前部;方言发声特点一般是喉部肌肉比较紧,上下牙槽合拢,舌头后部松平,前端隆起,对着上齿龈,气流打到上齿龈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点在上齿龈前部。由上可知,方言发声共鸣点比普通话的共鸣点偏前,这就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时出现发音偏前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用方言发声法发普通话的语音,就易犯发音偏前的语音毛病,尤其在发普通话中发音部位在后的声母及舌位后的韵母。如“舌面音、舌尖后音、舌根音”及“合口呼、e 、o-i[∫]、u为韵尾的韵母及后鼻韵母等”。因此,方言区人学好普通话,说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必须突破方言发声法,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如何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首先,通过音像展示口腔示意图,教会学生掌握普通话发声的主要部位,如:上齿背、硬腭前部、舌根、软腭。接着,结合声乐的练声法,用打哈欠的方法,找后槽牙打开的感觉及喉部放松的感觉。然后用这种感觉连发“嘿”音,锻炼舌根肌肉与软腭肌肉的弹性,方言区人发不准翘舌音声母和后鼻韵母主要在于方言区人因方音发声法造成舌根与软腭肌肉疲软,造成方言区人在发舌位后音时舌头不易伸缩。练读声韵调时,要求学生发声时喉部放松,后槽牙打开,舌根挺直,打开鼻腔通道,掌握普通话共鸣点,改变方言偏前的音色,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
在纠正方言难点音上,本人认为教师要吃透普通话语音音理,在给学生分析其语音难点音的音理时不能只照书搬,而需要琢磨难点音发音舌位动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舌尖后音时,书本音理所言是“舌身微缩,舌尖翘起抵住或对着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方言区学生因受方音影响发音时共鸣点偏前,故觉得舌头难以后缩,难以发好这一组音。假如老师在讲明如何使“舌身微缩”的技巧,此组音学生就易掌握了。按上文所言,普通话的发声法要求发音时喉部放松,后牙槽打开,舌根挺直。发舌尖后音时,舌身后缩的着力点应在舌根,即舌根隆起往后缩,如不说明这一点,方言区学生往往按方言的发声习惯为着力点在舌的中部,造成舌身后缩力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后缩,发成偏前音或错误音。
巧记难点音字词上,本人主张采用读记。本人要求学生每周练读两篇《指南》中的朗读材料,朗读要求按时间段的不同有所不同。上半期,要求学生把方言难点音注音并读熟课文读准字音;13、14周要求学生按词连读,词按普通话词格来读,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14周以后,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材料的基调,有感情练读。采用朗读中记难点字词,主要吸收古人认字的理念,古人认字采用读中认字,一来可通过字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增强人的记忆,二来增强人的语感,提高人的文学修养。
2.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同是技能课,语音教学与体育、美术、书法有很大的不同。语音教学主要通过听音与模仿,而体育、美术、书法可以同过视角和模仿来获得,通过听音来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辨音能力,要不就听不出自己的发音与所要模仿的音的差别,尤其在方言难点音上,由于受方音影响,方言地区学生通过摹音来纠正自身语音错误和缺陷都比较困难,而教师所讲授语音原理又比较抽象,因此有些方言地区学生学了一个学期普通话后,普通话正音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使用增强了普通话语音理论教学的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正音能力。本人自2001年开始在普通话教学中采用自作的课件授课。开课之初,通过摸底测试调查所授课班级学生普通话操用水平,确定本学期训练的重难点内容,以此为依据,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授课课件。课件一般分理论讲授、语音示范、方言难点音训练、课后练习内容等四部分。理论讲授重在用动画展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原理,以及方言难点音正误音的发音区别,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增强语音原理的直观性,增强学生正音能力;语音示范分正音示范和正误音对比示范:每一个语音知识点讲授后通过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语句练习进行正音示范,通过标准音范读,增强学生正音能力,根据方言的难点及缺陷音编制正误音表,并进行正误音对比范读,增强学生的辨音能力;方言难点音训练主要依据方言学生在难点音上易错的音节,制定克服这些难点音节的训练方案,编制有关训练材料;课后练习按方言难点布置学生强练自身的难点音,通过课堂抽查、推普员的记录掌握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及效果。
3.以测促学,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学习兴趣
以测促学的教学观点在普通话教学中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人提出并实施,本人吸取前辈的教学经验,结合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对之发扬及拓展,更适合方言区高师普通话的教学。本人的做法为:一是开学之初,通过摸底测试,了解所教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方言情况,确定本学期训练重点及难点。并按方言区编制学生的座位,要求学生按座位表入坐。二是确定本学期授课内容的程序,尽量做到授课及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拓展,把学生的难点音训练贯穿于各个环节中。三是明确各个环节的测试目标及测试的范围,让学生训练明确,看得见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4.改变学生学习普通话方法,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篇7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 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 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 %,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 。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篇8
一、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引路人,如果自身字音都混淆不清,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学生读错不纠正,那么又如何来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普通话技巧,充分意识到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感。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搞好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回答、讲解等工作。努力学好语言基础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坚持做到四勤,既勤动手(查字、词典)、勤动脑(加强记忆,找到或摸索出汉语拼音拼读的规律,学习普通话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勤动口(坚持每天练习普通话,用普通话朗读一些文章和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勤修正(多加强朗读中的语言和因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而产生的语音错误的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学生方面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坚持用普通话认字,读课文,提出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普通话不仅仅只是用在课堂,生活中也坚持用普通话交流。要求学生勤查字典,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教会他们查字词典的方法,查认识的字的意思,一般使用拼音索引,如“黄”查“huang”;不认识的字查部首检字表,如“草”查“艹”字头再查6画;不认识的字又辨别不清部首的字,可以查“难检字笔画索引”如“戳”字查18画。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发言训练,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方言口语太浓,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比如“清”(qing)跟“亲(qin)”。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战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普通话情景模拟、绕口令比赛之类的。
三、家庭环境方面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首先,父母在自身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应该尽量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融入一个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如果父母自身普通话水平教低,或根本就不会普通话,那么就要慎思而行,因为一旦给孩子的普通话发音造成负面影响,养成习惯,那么就很难纠正。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听听新闻广播之类的,播音主持的普通话发音都是比较标准的,可以让孩子学习。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在课外时间多朗读一些诗歌美文,用普通话多给自己讲讲学校中的事情,这样不仅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加强了孩子的普通话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项实践活动,搞好普通话教学看似简单,但实则不易,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再加上家长对我们教学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篇9
1 PSC及其性质、目的、意义
PSC的提出是国内普通话推广应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具体考察应试人普通话运用过程中所用语音、词汇、语法是否准确规范,是否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PSC检测就是在应试人用普通话表达过程中,考察其词汇、语法和语音是否准确、规范,基于考察结果衡量应试人普通话能力等级。普通话口语能力测试是由国家语委和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发起,以深化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程度,提高全社会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口语测试项目。PSC不仅应用于高职院校普通话能力训练中,同时也是教师、主持人等职业语言人资格认证的一个单项鉴定。单就普通话教学而言,我们首先要需要厘清一些概念:PSC是针对应试人母语(汉语)标准语水平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它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测试,也不是外语测试,而且与文化考试也有一定差异。PSC是基于个体测评情况来整体评价群体推广普通话的效果。它的目的是参考标准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通过测评对应试人普通话能力等级进行评定与认证,这是本国普通话推广和普及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PSC的全面开展能够促进全社会语言规范化建设,而且会对全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 PSC的内容简介
根据现阶段国内最新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基于本省普通话推广应用的工作要求及其百分制的测评要求,可按PSC的内容将其细化为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朗读、说话四个模块,以便综合测评应试人的普通话应用等级,提高测评工作的科学性。声、韵母及声调的发音能力的测评是读单音节字模块的测评重点。读词语是基于声韵调测试,进一步考察轻声、儿化、变调的发音,难点音、主要音变的辨别能力是重点考评项目。测试员基于单音节字和多音节字的测评能够对应试人的语音概貌有概括的认知。朗读模块除了考察应试人通篇朗读是否流畅、速度把控是否得当以外,还考察语气、语调、声韵调读音、连续音变、停顿、断句等内容;说话就是应试人在不参照文字的情况下考察其普通话表达是否规范、流畅,其中,说话者词汇语法规范度、言语流畅度和语音标准度是该环节重点测评项目。
3 PSC的培训策略创新思考
3.1 普通话培训的基本原则
3.1.1 针对性强,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在培训前结合受训学生所学专业和成长地域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步骤、内容、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训练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辅导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强化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能力等级。
3.1.2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教师应该根据课时数量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科学规划普通话培训内容。重点讲授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注重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课时的利用率。普通话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见成效,培训的目的在于入门训练,使之成为继续训练的起点。
3.2 普通话培训的具体方法 普通话培训是一个短期集中组织行为,因此,普通话教学所面临的对象复杂性、时间紧迫性、任务艰巨性都比较大。笔者认为,在培训实践中不妨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3.2.1 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在普通话教学培训中,学生往往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老师讲授的都是以前小学拼音知识的重复,所以多数人最初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语音面貌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对测试产生轻视和自满情绪,不能认真对待测前培训,其结果是在测试中不能突破自我,难以发挥最佳水平。而有部分学生因为根深蒂固的方音影响而导致语音面貌较差,因此在培训中表现出羞涩和自卑情绪。这些心理状态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能主动参与训练,从而影响培训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培训教师要用生动、贴切的语言巧妙地导入课程,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视频音频文件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多采用顺口溜、方言与普通话对说、绕口令接力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无形中融入到课堂中来。
3.2.2 精讲多练,实践为主。培训阶段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际的发音和正音。①基于语音理论,对普通话的声、韵、调和各种音变进行全面概括的分析。培训时,先让学生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整体的认知,而后由浅入深,通过有关发音的讲解和示范逐步接受声、韵、调的发音训练。②找出母语方音和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能使普通话学习事半功倍。发音训练时,教师应着重讲解普通话中的声、韵母与母语方音的差异,并借助常用字举例来讲授个别难点音,以强化记忆,增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知程度。③针对常见的轻声词、多音多义字、难读字和儿化词等特殊字词,在培训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强化的训练。
3.2.3 传授技巧,培养语感。依据笔者多年测试经验,大部分普通话水平在临界状态( 三甲至二乙段、二乙至二甲段、二甲至一乙段)的应试人由于不了解测试评价依据和应试技巧,往往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从而取得应该取得的等级。因此,在普通话培训教学内容中应试技巧的讲授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课上应详细讲述应考时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进入预备备考室的15分钟内,如何突出重点,做好临考前的最后准备。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仅仅把读准单个音素或音位作为学习目标,而应该建立习得语言语感,形成良好的语音面貌。在普通话学习中,包括轻声、儿化、变调在内的语流音变,是形成语感的重要因素,是普通话的特色。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训练,通过不断的模仿和演练,使学生养成读轻声、儿化、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及“啊”音变的习惯,不断提高普通话语感,从而全面提升语音面貌。每个人的有声语言(外部语言,即“读”与“说”)都是内部语言的自然流露与外化。如果学生内部语言是方言,那么测试中的“读”和“说”就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与外化,因而测试时难免出错。普通话测试测前培训课程的课时有限,更多的训练必须由学生自己在课后去自发完成。因此,在培训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课下要坚持用普通话思考、表达或处理语言信息,不断强化能力训练,逐步实现方言向标准普通话的转变,从而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同时树立语言规范意识,进而达到规范整个社会的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合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仲哲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A].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刘兴策.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指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贺桂兰.普通话课程的教与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37.
[7]张志伟.建构主义理论与语言教学[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117.
[8]罗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中心开拓普通话教学新思路[J].陕西教育(高教),2011(3):48.
篇10
为了更好地促进测试工作的推行,提高测试的公正性、准确性,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于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简称机测),并在全国陆续推广使用,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入到了机测时代,普通话水平测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推广,我们看到了机测普通话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面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机测普通话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研发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对除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并可以自动检测发音者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使用者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和组织难度,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测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自动化评测。测试现场不需要安排专业测试人员,只需3~4名工作人员即可。考生测试结束,即可得知除命题说话部分的评测结果。(2)学生操作简单。测试流程由计算机控制,考生根据计算机语音提示即可完成测试。(3)管理方便。监考人员通过监考机可以全程监控考生的测试过程,了解每位考生的测试情况。(4)灵活实用。测试系统提供网络版、单机版两种方案,测试单位可以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测试,最大限度地降低应用门槛。
2 机测普通话带来的问题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站于2008年正式使用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经过五年的测试,我们发现机测普通话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是人工测试时很少或几乎没有发生过的。
(1)测试时间增加。机测普通话使测前准备工作相对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测试时间相对变长。人工测试时,一组测试员每天约测试40人,测试时间约6小时。机测时,一组10名考生同时进机房测试,必须等最后一名考生测完后,这组考生才能离开,下一批考生才能进入机房测试。一台机器测试40人约需9小时。同时,还会出现突况,例如有些考生不参加考前辅导,造成测试时不懂操作流程,耽误大量时间。测试过程中网络环境的不通畅,导致电脑死机,考生必须重新进行测试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测试时间。(2)应试心理不稳定。机测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变化,对测试成绩有较大的影响。考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语言背景复杂,语音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语音面貌较差、自卑心理过重的考生,面对考试机心理过度紧张,说不出话来,直接影响测试成绩。有些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觉得自己普通说得很好,没有认真参加培训,考试过程中对测试流程不熟悉,造成紧张心理,影响成绩。(3)应试技巧欠缺。人工测试时,考生的测试流程由测试员控制,考生只需按照测试员的提示进行相应部分的朗读。机测则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度,在对考生的说话部分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考生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失误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测试成绩。
3 机测普通话对教学的影响
高师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大帮哄”,应该针对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往,教师在授课时,都是针对人工测试情况下考生应注意的问题。面对机测的新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做出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
(1)根据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建立分流机制。高师院校的学生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高低不平,因此在教学之前需要摸清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方言背景,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遵循摸底分配与学生自测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分流机制。有异议时应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满足各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然后再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2)在分流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教学。在分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语音面貌及等级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方言背景与普通话接近程度较高,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教学中对他们应侧重语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包括来自北方方言区但方音较重的考生,以及来自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较好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侧重其说话、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感; 第三层包括语音系统问题较多语音面貌较差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基础知识和普通话口语训练,使其找到自身语音的问题,纠正方言习惯,提高普通话思维能力。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接受目标训练。
3.2 教学内容改革
(1)基础知识培训。倪宝元曾指出“必须运用语音知识理论来指导语音实践”。首先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语音理论,使学生了解音素发音的条件、部位、方法等。根据之前建立的分流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有选择地教学,不能“一锅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对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要分析其与普通话的差异,对于经常犯的错误要讲清楚讲透彻,多示范,多练习,鼓励学生多开口说和读。(2)应试心理培训。经过多年机测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机测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对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造成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比较陌生,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成绩的预期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紧张情绪。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消除紧张情绪。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机测的流程,介绍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测试,熟悉测试环境和流程。其次,要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3)机测应试技巧培训。在机测过程中,测试程序完全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控制,教学中要注意应试技巧的讲解,避免因对测试程序的操作失误而影响测试成绩。例如,在试音过程中,学生的音量要控制好。有的学生试音时声音很小,导致试音失败;有的声音很大,导致在答题时不能保持同样的音量而不能被系统识别,造成答题失败。因此,除常规的普通话教学内容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对机测流程以及测试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做相应的培训。
在机测普通话的背景下,机测这种全新的测试方式给我们的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它使普通话测试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让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面对测试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妥善的对策,完成普通话测试的目的,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申向阳.试论普通话测试中心理因素的负效应及调控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篇11
普通话测试内容分为四项:单音节字词(10分)、多音节字词(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从分值的分配可见,第四项“说话”分值最高。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学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练习,而对学生命题说话训练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测试时第四项丢分较多,据统计被测学生中约有50%说话项失分在7~8分之间。在“说话”项测试中,学生暴露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本文的主旨是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通过“说话”项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标准程度。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音面貌,还要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的自然流畅的程度。它是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说话”最能体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近几年的测试实践,尤其是机辅测试中,我们发现“说话”实际与测试要求存在偏差,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在测试实践中,很多学生按照命题说话题目提前准备好稿子,测试前将稿子背熟,测试时以“背稿”代替“说话”。背稿能增加流畅度,还可以减少词汇和语法的错误,掩饰了学生许多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根据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的表现”视情况酌情扣0.5或1分,而“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要扣1到2分。因此学生为了少扣分,测试中用背稿子增加流畅度,减少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以前人工测试时,两个测试员考一个学生,学生不能作弊只能将准备好的稿子背熟,而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一些学生测前用手机上网,搜到成篇的“说话”内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掏出手机对着电脑将三分钟“说话”变成朗读。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无效话语指的是测试中考生所说话语和考试题目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些内容,无效话语在机辅测试中容易出现,以往的人工测试,遇到学生说到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时,测试员给以适当的提示,并对其予以引导。机辅测试是学生面对电脑的单向说话,被测学生自己可以看到电脑下面的时间条进度,可以估算出还差多少时间满三分钟,当其把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剩余时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会出现说话与题目无关联的内容,例如与测试无关的自言自语、重复读准考证背面的考试注意事项、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反复读考试电脑页面提示语、倒计时数秒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都称为无效话语。无效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录音中。
3.离题与雷同。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目共有40个,有些学生往往把内容相近的题目先归类,如《我熟悉的地方》、《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家乡》,然后用一个内容套在上述多个话题上,出现雷同或离题现象。学生开头两三句用所考题目相关的语言,随后便把话锋转到事先准备的同一个内容上。有时几个人抽到不同话题,说话内容却是一样,造成雷同。在测试实践中,有些同学的“说话”雷同与离题同时存在。如《我的学习生活》、《我的兴趣爱好》、《我的业余生活》,学生开篇说几句,随之便大段的背诵歌词、古典诗词或别人的文章,用这些内容来填充测试的三分钟时间,以致于造成全篇离题和雷同。
以上三类问题在普通话测试“说话”项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不足。也为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除注重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辨正外,更应该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说话”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充足,思维要敏捷,应变技巧要具备。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说话”的训练内容要拓宽。如果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仅仅围绕测试规定的40个话题,即使学生“说话”很流利,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好,也只是表面现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拓宽“说话”的训练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如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经典影视作品,看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求每人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复述作品,谈一谈观后感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评析、欣赏。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后,应对测试的40个话题就不再是难事。
2.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就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生活、学习中得到锻炼。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即兴演说,让所有学生有“说”的机会。学生讲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话题,容易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话题采取即兴方式给学生新鲜活泼的感觉,学生乐于表达,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3.根据学生的不同方言区分组强化训练。先把不同方言区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方言区的用词和语法特点,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在朗读中学生一般不会暴露方言、方音,但在测试“说话”项时由于没有文字凭借,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会下意识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要通过口语表达训练,纠正不同方言区的习惯用语。如河北、东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将普通话的“什么”说成“啥”;河北的部分县市将“昨天”说成“夜个儿”、“早晨”说成“早清儿”、“下午”说成“后半晌儿”等。根据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将发音、说话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集中纠正偏差,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领会“说话”的要求,首先语音要正确;其次内容具体、完整;最后说话内容要合乎逻辑、有条理。通过训练,让学生说起话来用词恰当、语句连贯、不重复嗦、有条理。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思缔,黄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技巧[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8).
篇12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工作和人际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很多相关专业都已经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自1994年开始实施至今,这项测试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考核方式也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测试转变为机测,考试更趋于客观公平,应试的难度也有所提升,新的形势同时也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顺利通过考试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
一、了解测试的基本性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标准参照考试。它重点是从语音的角度来考查应试者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熟练、规范和标准程度 ,应试者在测试中表达是否有感染力,口才好不好, 不列入考察范畴。所以应试者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流程之后,吃透评分规则,有针对性地备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了解测试的评分要求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占10分。要求每个音节的声、韵、调必须饱满,每个音节要独立,字字分明,读题时音节中只要有一个成分错误,该字就被扣0.1分,如有缺陷(发音介于正误之间),被扣0.05分。声调缺陷按四声分别量化。应试者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要求在3分半钟内读完题,超时1分钟内扣0.5分,1分钟以上扣1分。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测试工作14年,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此题失分严重的是读上声的字,失误原因往往是把上声字的调值读成21,时值太短。
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占20分。要求读出音变。应试者如有声韵调,轻声、儿化、变调、轻重格式等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缺陷扣0.1分。应试者读题时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限时3分钟,超时1分钟内扣1分,1分钟以上扣1.5分。此题应注意词语应连读,如出现字化倾向要扣分,还有末尾是上声的音节,例如“调整”,应试人往往把后一音节的声调读成半上(调值)。另外要注意不要把儿化词的“儿”单独念成一个音节,如“好玩儿”不应读作hao wan er而应读作hao wan r。
第三题是短文朗读,占30分,从60篇中抽取。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漏字、添字、回读每个音节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酌情扣0.5-3分,语速过快或过慢扣1分,停顿不当每次扣0.5-1分。限时4分钟,超时30秒以上扣1分。此题要注意准确熟练。因为按规定,停顿、断句、语速不当均被扣分,而不熟练造成的漏字、添字、回读同样被扣分,这些失误对成绩的影响不小,此题所占分比重较大,扣分点也较多,况且它毕竟是有文字凭借的作品,应作重点练习。
第四题是命题说话,占40分。从30个谈话题目中抽签决定。测试时当场抽签,每张题签上有两道话题,应试者从中任选一题单向说话3分钟。
此题分别从语音面貌、词汇语法、自然流畅三方面评分,其中语音面貌占分比重最大――30分。
根据语音失误的多少和方言语调程度的不同,语音面貌评分按六档评判。一档:28-30分。二档26-27。三档:25-24分。四档:23-22分。五档:21-19分。六档:18-16分,分别对应三级六等。 说话是四项测试内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也是技巧性最强的一项。对于母语是方言的应试人来说,说话时既要表达流畅,又要语音标准,的确不易。建议注意下列几点:
1.避免方音,力求规范。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尽可能用普通话交谈,应试者要尽量绕开自己的难点音,换一个字或词语,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说话要口语化,语气语调自然,不要“背”或“演”,口头禅要尽量避开,不能出现方言词汇或语法,少用不规范的、表述有语病的时髦语和网络语;
篇13
2021年9月12日-18日是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第24届全国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以“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全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学校高度重视“推普周”工作,成立了“推普周”工作领导小组,由杨燕辉校长担任组长,直接领导“推普周”工作,下设办公室,使整个“推普周”工作开展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规划,有措施,责任落实。
二、加强语言文字管理
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是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用字规范化,关系到学校形象和教育形象,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学校用字的管理,特别要求做到:
(一)凡是悬挂、张贴或以其它形式展示的标语、指示语、警示语、启示、通知等一律使用正楷体,做到字体规范,无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简化字。
(二)教师的教案、考试的试卷、学校办的报刊、教师讲课的板书、作业批语、学生的作业、练习等必须做到字体规范,书写正确。
(三)组织学生注意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分辨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每学期开辟一期“语言文字”专栏,对常见错别字,不规范的用字集中曝光。通过活动,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提高他们鉴别、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