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积金中心科室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积金中心科室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积金中心科室工作

篇1

1 扩大培训规模,拓展培训领域

扩大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率是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要标志之一。“十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受教率4个100%和3个95%的好成绩。全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市、县(区)覆盖率,按登计制度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市、县(区)医疗机构的比率,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市、县(区)医疗机构,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学科覆盖率均达到100%;省、市、县(区)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受教率,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人员获得规定学分的比率,省、市、县(区)医疗机构中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率均达到95%。同时,根据国家对农村卫生工作、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调整拓展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培训领域。

1.1 扩大培训规模

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加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数量是扩大培训规模的主要方法。“十五”期间,我省共开展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43项,培训3 867人次,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数和培训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2005年分别为140人次、428人次、666人次、1 260人次和1 373人次);开展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80项,培训22 470人次(2001~2005年分别为2 962人次、3 526人次、4 232人次、4 518人次和7 232人次)。中医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和参加理论课考试的10 269人次(2001~2005年分别为1 011人次、1 668人次、2 307人次、2 382人次、2 901人次)。

1.2 拓展培训领域

为提高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贡献率,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培养中医药人才,我们将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领域作为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一项战略举措。经考核合格者均授予相应的中医药继续教育Ⅰ类学分。

自2003年启动了“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培训计划”,将中医药继续教育向农村延伸,培训期2年。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厅颁发“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证书”。目前,已有87人获得证书,在培人员416人。

自2005年实施了“浙江省乡村医生中医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招生对象为本省已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具有中专学历或医士证书的乡村医生。

开展了具有中医背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将中医药继续教育向社区卫生服务延伸。培训对象为具有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的成人高校本、专科学生。毕业前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综合水平测试,成绩合格者,由浙江省卫生厅统一核发“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2003年以来,共培养具有中医背景的全科医师419名。同时,《全科医师中医药诊疗技术培训》作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面向基层开展培训。

2 建设特色项目,创新培训模式

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就必须及时引入中医药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新成果,充实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还必须根据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吸收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建设目标明确、特点鲜明、管理规范,经费保证、注重实效的特色项目。这既是我们“九五”期间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体会,也是“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2.1 注重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培训项目

“十五”期间,我省共有1 103名中、高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技人才列入各类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共承担各级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456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计划5项,国家“863”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课题33项。近两年来共获得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项136项,其中2项获中华中医药奖,2项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2005年级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十分注重将这些中医药科技新成果转化为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促进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2.2 实施“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项目”

为加快我省中青年临床高级人才培养,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2005年在省级医院选拔了27名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医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读经典、搞临床、跟名师,3年培训期满,终结评审优秀者,由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称号。

2.3 实施“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

2005年,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中选拔了107名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中医专业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丰富、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临床工作满20年的基层中医业务骨干。培养方式与途径主要是读典经、搞临床、跟名师,培养周期3年。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中医学术渊源、有较高学术造诣、有特色诊疗方法的基层名中医。

2.4 坚持以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的多种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

我省具有特色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有:第三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二批省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我省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的培训和管理,15名优秀中青年临床中医师与邓铁涛先生等享誉全国的中医临床大家的师承教育,337名青年中医师研究生课程班教育,759名西医师参加的西医学习中医班教育等,这些模式推动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地向前推进。

3 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把中医药继续教育全面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是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

3.1 完善规章制度

2002年初,我们协助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五”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试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5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统计制度、评估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我省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纳入各中医药机构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卫生行政部门要把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各中医药单位要落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经费。把接受和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作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晋升、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这些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保证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行。

篇2

的理论与实践》、《信息网络时代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社交沟通艺术》《扎实推进强基工程着力建设单位文化》等八个课题逐一进行了深入阐述。培训结束后,分中心及时组织全体员工复习消化,并召开了春训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

交流会上,同志们对于单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统一了认识,并且围绕主任提出的单位文化建设纲要积极展开讨论,现就同志们的发言总结如下:

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历经盛衰,屡受侵略仍然傲然立足于世界,并发挥着和日益重要的影响力,靠的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世界各知名企业能历经各种危机转危为安,越做越强,靠的是坚韧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从名不见经传、无人关注的小科室发展到今天成为管理着近百亿资金,下设十多个管理处室和三个分支机构的正处级单位,业务品种不断创新,增值收益屡创新高,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政府的住房保障、住房金融、住房小康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靠的也是艰苦奋斗、创新图强、与时俱进的单位文化。

所以说,文化建设在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功不可没,并且还将继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如今,我们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实现了事业进入新阶段、单位迈上新台阶、个人上了新平台的目标,中心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都急待提升。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发展动力和扎实基础,面对着宏观经济增速预期放缓、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艰巨调控任务,面对资金规模快速增长和创新业务大量应用的风险管理压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前十八年的经验教训,理清思路,与时俱进地调整单位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单位文化建设,中心主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设纲要,即应该结合中心自身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围绕价值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创优文

化、环境文化和服务文化这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升华。

一、奉献敬业为取向的价值文化,是新时期中心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主任提出了“三房”“三度”“三本”的价值理念,着重阐述了公积金中心组织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提高要与单位的进步发展相结合,单位的进步发展要与政府的住房保障、住房金融以及群众的住房小康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永续”。

2011年,分中心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学习型单位创建,拟通过建立“分中心学习园地”,邀请劳动模范和市先进单位代表介绍经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学习提高;择机召开“我是单位主人翁”的主题讨论会,重点培养干部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在单位内部开展“比和看”活动,形成比学习提高,比服务效能、比爱岗敬业、比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市政府做好沟通,了解市政府在住房保障,住房金融,住房小康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做到快速响应,积极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精细化管理为取向的制度文化是新时期中心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近二十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并形成手册,又引进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全面覆盖了中心管理和运作的各个层面,实现了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运作和行为都有制度规范可循,有记录可查,为中心今后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分中心将继续对照《质量手册》的标准梳理单位日常管理和业务操作,进一步将体系管理日常化,把各项制度和《质量手册》标准的执行列入科室和个人的目标考核,与考核成绩挂钩,增强体系管理的执行力度。

三、规范执行为重点的行为文化是中心文化建设的动态体现。

规范的服务行为体现了中心作为一个服务单位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规范的工作行为体现了中心员工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规范的生活行为体现了中心员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取向。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心作为一个单位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建设成效。

分中心将继续抓好“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对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标准,深入发掘本单位干部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先进事迹,树立道德模范标杆,归纳总结服务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为的各方面规范,做到党员干部带头学,全体职

工参与学,全面提升分中心道德建设的水平,全方位塑造分中心规范有序的社会形象,在全市“效率创品牌、机关服务争最优”活动中,全力打造“住房公积金”的服务品牌。

四、开拓奋进为前提的创新文化是中心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的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们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进步完善中,各级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也

在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逐步转化,群众的需求也在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发生着变化,住房公积金系统自身的政策、机构、人员也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创新”就成为了住房公积金中心作为一个社会事业的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才能保持活力,适应新时期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开拓奋进,以创新的文化来做为单位物质层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单位的先进文化,保持住房公积金中心这个机构的生命力。

2011年,在市中心领导的帮助下,分中心通过积极努力的沟通,终于促成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各类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是的住房公积金事业得到政府认可、获得政府支持的历史性突破。我们将再接再厉,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市的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扩面新举措:一是要继续做好与市政府的沟通,争取早日将住房公积金工作列入到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目标考核中去;二是要深入各镇区,与镇区企业服务中心和劳保所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扩面奖励机制,借助其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做好政策宣传和扩面建缴工作;三要加强和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的横向联系,促成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努力争取实现联合执法,加大扩面工作的依法推进力度。

五、宽容和谐为核心的环境文化是单位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宽容和谐的环境,在单位内部,包含单位组织上下级之间、各不同业务科室之间、员工相互之间等多个方面的层次;在单位外部,包含窗口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社会各界和住房公积金中心之间等层次。

2011年,分中心将把着力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一是要在分中心内部全面开展“换位思考”主题活动,举行“假如我是中心领导”、“假如我是一般员工”“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讨论,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换位思考”加强沟通理解,增强凝聚力,提高制度执行力。二是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做好宣

传,邀请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座谈会,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了解企业现状和职工需求,促进互相理解,达到改进服务,增强扩面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可操作性的目的。

六、为民利民为主题的服务文化是单位文化的直接体现。

篇3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在分支机构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汇总核算,以得到整个中心的相关财务数据,即实行二级核算制。这种管理模式,造成了部门臃肿,财务人员重复设置,财务系统重复购置,并且数据合并不仅会使数据滞后,由于各分支机构核算口径的差异,也会使数据失真。而对于各分支机构的资金,中心并没有统筹调配权,无法发挥其规模效应,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较大,不利于廉政建设和防范资金风险。

一、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机构臃肿,资源浪费

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每个分支机构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安排专人来负责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住房公积金专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工作。公积金管理中心也要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对所有分支机构再进行汇总核算,同时也要对整个中心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并且每个分支机构及公积金中心都要建立一个自己的财务电算化系统。部门及人员的重复设置、系统的重复安装,致使整个住房公积金中心机构冗杂,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效率低下,风险丛生

分支机构,即要做业务工作,又要做财务工作,再加上风险防范、资金管理等工作,工作种类多,难度大,而往往分支机构又同时面临工作人员少,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刚刚调过来,对住房公积金并不是很熟悉的情况。面对如此大的业务量,如此高难度的工作,容易造成分支机构既不能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并且多数分支机构还缺少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度和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这就造成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和财务隐患。

(三)资金分散,收益受损

各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账户及资金管理权限,这造成了资金分散。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虽然表面上资金充裕,但是资金全部分散在各分支机构账户中,不能实现全市资金的充分汇集,发挥规模优势;也不能实现全市资金的有效分配,实现效用最大化;无法发挥出住房公积金作为整体进行资本运作时所能获得的巨大增值收益。另一方面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分散,各住房公积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资金管理风险点多、风险面广,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较大,不利于廉政建设和防范资金风险。

(四)报表失效,数据失真

各分支机构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期末所有业务完成,对账无误后,编制本分支机构的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住房公积金中心再将所有分支机构的报表进行汇总,得出整个中心的报表及相应数据。任一分支机构财务核算未结束,中心的报表无法编制,数据无法获取;任一分支机构的财务核算不准确,整个中心的核算也就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具体的核算方式、方法不相同,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中心统计汇总的报表数据及统计数据失真情况严重。

二、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探索――“大财务”管理模式

针对财务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为顺应住房公积金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使财务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一种“大财务”的管理模式来对全市住房公积金财务工作进行有效、有序的管理。

(一)理顺机构,保证中心机构统一

2006年,淄博市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进行了规范理顺,在原市、区(县)、高新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齐鲁石化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淄博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在齐鲁石化公司设立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齐鲁石化分中心;在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淄矿集团分中心,规格均为副处级。在各区县、高新区设立管理部,规格均为科级。

(二)管营分离,科室与分中心、管理部各司其职

中心成立之后,对各科室、各分中心、管理部的职能进行了统一安排,实行“管营分离”。成立市直管理部,将市中心科室负责办理的市直机关单位的住房公积金业务,下放至市直管理部,由市直管理部负责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并进行财务核算;其他住房公积金业务下放至相应的分中心、管理部进行业务办理和财务核算。

将所有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账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报表编制、数据分析等全部集中到财务科,而分中心、管理部重点负责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开展,集中精力做好住房公积金归集、贷款、服务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重点,抓要点。

(三)理顺财务关系,确保财务数据准确无误

对各分中心、管理部的历年来所有账务、凭证、报表、数据逐年进行检查,核对住房公积金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是否一致,财务数据与银行存款对账单是否一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记录的单位余额与单位记录的余额是否一致等,对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逐一核查、解决;对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统一各分中心、管理部的核算模式和数据获取口径;每月将各分中心、管理部的对账无误的数据进行合并,模拟形成“一套账”并进行试算平衡,确保财务数据准确无误,为建立“大财务”管理模式做好数据准备。

(四)确定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办法

一是确定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分中心、管理部之间的资金调拨、公积金转移等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要如何设置;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收入、支出等等的会计科目如何设置。

二是确定会计核算办法。制定各种住房公积金业务的核算办法。例如分中心、管理部之间的资金调拨、公积金转移、交叉贷款等业务如何进行核算;“大财务”核算之后各种收入、支出预提如何进行核算等等。为“大财务”管理模式做好核算方法准备。

(五)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主体,建立“一套账”

各分中心、管理部分支机构不再作为核算主体,不再单独设置账套,进行会计核算,只负责各自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业务的办理。将各分中心、管理部的账套进行合并,试算平衡后,形成“一套账”,以后所有分中心、管理部的业务均在该账套内进行财务核算,即整个中心作为唯一一个核算主体,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所有业务均在这一个账套中进行核算、反映。

(六)研究、设计、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

在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系统中,研究、设计、开发新的适应“大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核算系统,形成了中心新的核算体系。一是确定了“大财务核算模式框架”。二是将框架逐步进行细化,设立十二个大模块,六十个小模块,近百个菜单,并提出财务核算模块的详细功能需求说明,将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嵌入财务系统中。三是对开发完成的财务系统中逐个菜单、逐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未达到中心要求部分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四是整个财务系统测试达标后,将核对无误的数据导入新的财务系统,开始上线运行。

三、实行“大财务”管理模式的初步成效

(一)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安全得到保障

中心财务科对全市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筹调配,充分实现结余资金的有效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规模优势,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中心财务科统一对所有收支业务进行资金核算,分中心和管理部只负责本辖区内公积金的归集、提取、个人贷款等业务的受理工作,这遏制了银行对分中心、管理部大力公关揽储的行为,有利于廉政风险防范,大大减少了资金滥用、挪用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无忧。

(二)集中进行资金运作,实现增值收益最大化

中心开通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以中心为主体进行资金运作。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计财科可以实时掌握资金的总体状况、各分支机构的收支状况以及结余状况。可以实现结余资金在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有效流动,最快满足中心各分支机构的提取、放贷等资金需求,并将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资金“化零为整”,留取一定金额备用金外及时进行定期转存,确保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大化。

(三)组织机构优化,工作效率提高

“大财务”管理模式下,中心财务科对分中心、管理部的业务进行统一核算,一方面分中心、管理部不需要再设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组织机构得到优化;另一方面能够使分中心、管理部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各项业务的开展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在“大财务”管理模式下,分中心、管理部的之间的业务不再需要双方进行计息、记账,仅需确认双方的资金变动,这就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各分支机构因其往来款项核对不及时,出现管理漏洞,降低了财务风险。

篇4

篇5

二、品牌名称

心中尽急工,业精人情浓。

三、品牌标识

图案采用红色,详见附图。

四、标识释义

标志由公积金拼音首字母GJJ和一颗心组成,其中3个字母中的2个J上下相向连接,并构成半个弧形,合成一个略有变形的G,3个字母有机融合在一起,寓意着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心型图案位于字母组合的中间,从外观上看,一颗心与上下两横合起来恰好构成了一个“工”字,揭示公积金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同时也寓意公积金中心一心一意为职工工作。

五、品牌内涵

心中尽急工,体现出我们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即一切服务工作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以职工满意为落脚点,要求服务到位,工作到家。“心中”的“心”字,蕴含分中心提出的“以心换心”服务理念,对待办事职工要将心比心,以人为本;“尽”指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是对分中心工作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急工”指要求做到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更好更主动地为广大职工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业精人情浓,体现了服务水准和服务环境要求。“业精”指工作人员需精通公积金业务,提高职业素养;“人情浓”指大厅和科室的服务环境和谐,充满人情味,指要为前来办事的职工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断融洽服务双方关系,待职工如亲人。

为了易记且上口,品牌名称可以倒过来读成“公积金中心,浓情人敬业”。

六、创建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创建工作,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创建工作,各科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各科配合创建工作。

2.全面部署动员

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创建服务品牌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认识,使工作人员认知并深刻理解品牌名称、内涵、创建目的,自觉参与到品牌创建活动中。协调进驻服务大楼的银行和担保公司,联动开展创建活动,共同做好创建工作。

3.营造创建氛围

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向社会推介服务品牌。布置服务环境,充分展示品牌标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促使工作人员牢记品牌名称、内涵,让职工来到分中心感受到温暖,并有利于职工关注品牌的实施情况并实施监督。

4.开展学习培训

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服务思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更好地为职工提供人性化服务。

5.主动延伸服务

深入有关镇区、社区、企业调研,召开服务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改进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在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市重点企业服务台帐,实施动态跟踪,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

6.自觉接受监督

在公积金网站上增设品牌创建专栏,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职工群众对分中心服务工作的监督。定期开展大厅服务工作现场满意度评定和社会满意度测评。

7.评选服务之星

开展分中心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挖掘典型事迹,发挥先进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8.强化管理考核

进一步完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工作差错问责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分中心内部月度百分考核,并与年度考核等第、年度评先相挂钩,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创建责任意识。

9.与其他相关活动有机结合

将品牌创建活动与“我为世博作贡献、争当世博主人翁”、“为繁荣港建功立业”竞赛、机关科室(窗口)“作风效能建设示范点”创建、“五好党支部标兵”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相融互动、相互促进。

七、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共分5个阶段:

(一)组织动员、申报阶段(4月)

公布服务品牌名称,制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将品牌名称、标识、内涵及实施方案向市创建办申报。

(二)宣传推广阶段(5月)

通过多种途径推介服务品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进行服务环境布置,展示品牌标识。

(三)组织实施阶段(5-9月)

按照方案制定的创建措施,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服务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四)迎接检查阶段(10月)

篇6

2015年我们财务科全体财务人员尽职尽责,严谨认真的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现将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亮点汇报如下:

一、 科学合理调配资金,优化组合资金存贷,实现增值收益最大化。

2015年,财务科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和监督,定期清理并及时移送各种有价证券进入保险箱保管。在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执行较好;在规范业务、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根据资金的沉淀情况,征求管理部意见,与银行协调后定期存款在同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达到最大最佳比例上浮,实现了资金的最大效益,2015年增值收益达到15209.28万元。

二、 全面清理银行专户计息,建立网上银行账户存款余额日志账。

与受委托银行定期对账,经核查部分银行专户未按签订的协定利率计息,存在少记或漏记利息的问题,发现后要求整改,共计追回少计利息33.56万元,同时清理撤销了多年未用的账户2个。为了监督资金实时运行情况,保障资金安全,建立了网上银行账户存款余额日登记台账制度,为资金调度及各项报表数据提供准确及时数据,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

三、 综合编制会计业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及时、严谨、准确。

认真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会计业务报表的编制及综合分析,每日、周、月、季、年及时向省监管办报送各类报表数据,准确及时向中心班子报送财务月、季、年度报表,并对其进行较好的分析说明,针对报表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 全面清理固定资产实物,补登固定资产明细账。        

财务科2015年的工作亮点之一,在阳总的带领下,财务科人员通过晚上和周末加班完成了单位自成立以来的固定资产清理和补登,联合综合科、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心及县市区管理部固定资产进行了详尽的实物盘底,完善补登了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财政局年度固定资产报表提供准确数据。

五、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对内加强监督,对外加强联系。

篇7

二、目标任务

通过扎实推进归集扩面“百日攻坚战”活动,确保新增归集扩面人数人以上,确保当年提高工资人员汇缴基数和新增人员公积金缴存及时调整到位,使全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由2014年度的%提高到%以上,年度归集率稳定在90%以上,努力使更多的职工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优惠。

三、工作分工

成立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领导小组,分三个工作组:

第一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是:针对全市应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单位但尚未建立的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普查,掌握全市应建未建的原因、单位性质、应建人数等,并利用“百日攻坚战”时间,具体分工,明确职责,使更多单位建立公积金制度。

第二组:由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针对已经在工行建立公积金帐户的单位进行一次普查,掌握这些单位的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公积金缴纳比例,摸清正常缴纳的帐户情况,是否存在欠缴、少缴,欠缴的具体情况,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要将这些基本情况形成表格,将每月变化情况上报给公积金中心。

第三组:由建行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与工行要求一致。

根据目标要求,对全市已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单位按归集科现有人数分解任务如下:

XXX:负责户

XXX:负责户

XXX:负责户

XXX:负责户

XXX:负责户

四、时间要求和方法步骤

这次“百日攻坚战”活动从2015年4月1日开始,到2015年6月30日结束,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10日)。扩大公积金政策法规宣传,营造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住房公积金各项政策法规和归集扩面管理动态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使公积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维护自身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

2、调查摸底阶段(4月11日—4月30日)。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每个单位建立一个台账。根据归集政策法规规定,对现已建立公积金制度单位性质进行区分(机关、事业、企业),未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单位是什么性质。具体分工要形成动态管理,制度化管理,实行上报制度,归集科要落实到每人。与公积金委托银行进行数据核对,并按中心报表制度要求向有关科室提供相关数据,做到不推诿、不拖延,保证中心统计工作的有效进行。调查摸底后应知道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多少单位已建立公积金制度、未建立公积金制度。

3、完善制度阶段(5月1日—6月20日)。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努力营造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管钱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堵塞管理漏洞,实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百日攻坚战”以发放联名卡为契机,在联名卡发放100天内,对不符合条件而未发放联名卡的单位起到促进作用,以此为切入点,使各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完善提取操作规程,使公积金提取更具人性化。为进一步简化提取业务办理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在保障资金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我科将修改完善提取操作规程,整合业务票据,合并相关表册,简化操作手续,并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公积金缴存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制度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有效性。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全市欠缴单位进行电话催缴、上门催缴,使全市各类单位做到应建尽建、应缴尽缴,普遍建立起公积金制度。三是创新调研工作制度,促使调研工作重点围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探寻发展举措等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公积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同时对初步形成的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要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各项制度的出台,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营和管理,从而创造一个规范、文明、有序的工作环境,切实推动公积金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4、检查验收阶段(6月21日—30日)。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按照这次活动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整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这项活动贯穿全年的主要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规定的所有用工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每个在职职工依法享有的权益。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有效解决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家庭住房困难,不断提高职工居住水平,是关注民生、纾解民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衡量城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重视和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2、落实措施,应建尽建。根据规定,新设立单位自工商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办理缴存登记手续,开设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单位录用职工,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由用工单位为其办理开户或转移手续,从次月起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凡正常生产经营而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在本方案下发后尽快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办理缴存开户手续,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加大公积金执法力度,巩固已建单位,督促新建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适当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扩大了公积金覆盖面,稳步提高全市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总量。

篇8

弥勒县自2003年开始,在县本级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政统发工资,工资全额实行了财政统发,有力保障了全县5000多名干部职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顺利推进财政统发工资改革工作,弥勒县人民政府批准了《弥勒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为财政统发工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县财政局制定了《弥勒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管理办法》、《弥勒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纳入财政统发工资改革的人员范围,统发工资的项目,统发工资软件系统。

(二)明确职责,标准运作。 财政统发工资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编制、人事、财政、银行四个部门,为了达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目的。按“编制部门核准人员编制、人事部门核定工资标准、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银行到个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管理原则。对四个部门的具体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是预算单位在工资系统(单位版)上准确无误地做好工资数据,并向编制、人事、财政部门报批,若有人员、工资变动还需报人员、工资变动情况表;二是编制部门核定预算单位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三是人事部门按国家有关工资政策逐一核对工资标准;四是经编制、人事部门核对后报财政部门汇总再送银行;五是银行负责将实发工资发放到职工个人账户,代扣款项划到财政指定账户;六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

(三)注重宣传,强化培训。 一是召开财政统发工资改革动员大会,传达财政统发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做法。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纳入统发单位了解、理解、支持财政统发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为财政统发工作创建良好氛围。三是及时举办培训班,详细讲解财政统发工资系统(单位版)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编写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傻瓜”式《财政工资统发软件操作步骤》、《财政工资统发软件操作的几点补充说明》,做到人人会操作。

(四)做实基础,动态管理。积极做好财政统发工资的基础工作,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按标准程序做好统发过程中出现的增人增资金、减人减资、正常工资变动、离退休人员正常增加退休金等问题。

(五)注重核对,强化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是财政统发工资的前提。为确保统发数据准确无误,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核对机制,强化了监督。一是财政部门与银行核对。利用工资条对发放至个人卡上的金额进行核对;利用银行返回财政部门的代扣回单与委托代扣的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社保缴费等数据核对;二是预算单位与公积金管理中心核对。预算单位公积金扣款名册与住房公积金中心收到的数据核对,确保个人住房公积金及时准确入账。三是每季度结束,预算单位、银行、财政部门、人事部门要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账务核对,确保工资发放准确无误。

二、主要成效

(一)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统发工资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政策,按行政在职、行政离退休、事业在职、事业离退休分四类人员性质,规定了统一的工资支出项目,执行了统一的发放标准,较为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工资管理中的“吃缺”和“滥发”等问题,规范财政支出的管理。同时,为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奠定基础。

(二)促进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增强支出的透明度。财政统发工资数据由预算部门提供单位编码和支出功能科目,并与部门预算数据相衔接,确保在有预算安排的情况下发放。并通过统发工资系统掌握每月工资数据的异常变动,把握了工资统发工作的主动性。工资的发放在财政部门的监控下,促进了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增强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

(三)实现了财政部门内部资源共享。通过财政内部的局域网,各有关业务科室都可登录统发工资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在系统中直观地看到每个统发工资单位的工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需要在系统中汇总不同的信息。

(四)加强了工资、薪金所得税征管。 财政统发工资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起征点和税率,设置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并统一代扣代缴统发单位在职人员的个人所得税,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八年间累计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333万元,加强了工资、薪金所得税征管。

三、存在的问题

篇9

二、相关措施及办法

(一)继续执行年单位日常公用经费保障范围和标准,以满足全额拨款单位的正常运转需要。按照全额拨款单位在职人员的人均定额标准和核定的车辆编制数,计算日常公用经费数额。具体标准为:

办公费:主要内容是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及文件印刷、电脑耗材等支出。标准为:每人1000元/年包干使用。

水费:每人360元/年包干使用,在行政办公中心的部门不安排。

电费:按每人720元/年包干使用,在行政办公中心的部门不安排。

电话费:副科级以上预算单列的单位,每个单位安排一部手机每年包干3600元,同时按每20人包干使用一部公用电话每年包干3600元话费,副县级以上领导手机费按每人每年6000元核定。

车辆燃修费:按照年核定的编制数,每辆车每年20000元(不含车辆保险费)。

差旅费:每人每年包干600元。

单位负担医疗保险金:仍按年办法执行。

公用取暖费:除行政办公中心外,其他单位不安排。

(二)对有非税收入的全额拨款单位,其日常公用经费所需支出,首先从其征收的非税收入中安排,不足部分,再用预算内资金安排。考虑到非税收入征收单位支出费用偏大的实际,县政府将适当给予安排征收经费。

(三)进一步核实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的非税收入征收成本。在年核定征收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征收成本,以增强政府统筹能力,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四)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一是各部门要准确预计各项非税收入,杜绝少编、漏编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二是为激励单位增收,对超额完成收入任务的单位进行超收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照苍政办发〔〕41号文件《县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单位有非税收入项目而年初不上报非税收入计划、预算执行中又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全额收缴县财政,不再给予单位奖励。四是按非税收入实际完成数和核定的成本比例,按月拨付非税收入征收成本。单位申报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后,可在其非税收入项目经费控制数中列支,年底剩余的项目经费控制数不再属于征收单位,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五是年底完不成非税收入征收任务的单位,相应扣减其年初预算指标,当年度收不回的从下年度资金中扣减。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不缴存财政专户,转为往来款、私自存放、坐收坐支的,一经查出,全额收缴县财政。

(五)大力调整优化项目支出结构,建立“公共项目库”。除必保的项目外,年初预算不再安排项目经费。年初预算时,根据往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当年财力,预留一定数额“公共项目库”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确需实施的项目,采取“部门申报、财政评审、政府审批”相结合的办法,由单位提出申请项目经费的报告,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单位报送的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资料齐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报县政府批准后,从“公共项目库”资金中列支,以减少预算追加,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六)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各预算单位要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年需要办理政府采购的项目,都要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具体实施时,由县政府采购办公室统一办理政府采购,资金拨付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项目所需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单位,以减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未编制政府采购支出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七)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编制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地方教育费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彩票公益金和育林基金等在内的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年度各项基金收入完成情况以及对年相关情况分析,合理编制各项基金收入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支出预算,报经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八)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项目实施后,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对套取或挪用项目资金的,一经查出,将全额没收,当年度收不回的从下年度预算资金中扣减,以后年度将不再安排项目经费。

三、编制内容

年各预算单位主要编制以下内容:单位基本信息表,单位机动车辆明细表,非税收入征收计划表,人员经费支出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表,一次性抚恤、遗属补助、安家费等支出明细表,政府采购支出预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重点项目申报表,非税征收成本表和相关附表等。

四、编制方法

(一)单位基本信息:依据单位的真实情况,据实填报,有增减变化的要作出相应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各单位要根据年非税收入实际完成情况,综合考虑年增减变动因素,据实测算本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计划,准确编制非税收入预算。在无政策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年征收计划原则上不得低于年完成数(罚没收入按照苍政办发〔〕45号文件《县罚没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包括在非税收入征收计划范围内。)。

(三)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在职人员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金、职工福利费、独生子女费、遗属补助、特岗补贴、抚恤费、丧葬费、安家费等。

在职人员工资:统一按照工资执行标准计算;

养老保险金: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30%计算;

失业保险金:按照事业人员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2%计算;

住房公积金: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8%计算;

工伤保险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执行的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0.5%计算;

职工福利费: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每人96元/年计算;

独生子女费:按享受人员每人60元/年计算;

遗属补助: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复的实有人数和应享受的标准计算;

特岗补贴:统一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批复执行;

抚恤费、丧葬费及安家费等一次性的项目,统一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当年的批复执行。

(四)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根据定员定额标准计算;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电话费、燃修费、差旅费和单位负担的医疗保险金。

办公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1000元/年计算(学校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水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36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电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72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电话费:副科级以上预算单列的单位(不含学校),每个单位安排一部手机每年包干3600元,同时按每20人包干使用一部公用电话每年包干3600元话费,县级领导每人每年6000元。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燃修费:全额拨款单位(不含学校)按年核定的车辆编制数,每台20000元/年计算(不含车辆保险费。车辆保险费由县财政统一办理,列政府采购支出预算);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差旅费:全额拨款单位按每人60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单位负担的医疗保险:全额拨款单位在职人员统一按照工资总额的2%计算,差额单位和退休人员统一按照工资总额的4%计算,全额拨款单位的离休人员按每人2.8万元计算。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五)单位非税收入征收成本: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以外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以及其他必要的成本性支出,具体包括:

人员工资性支出:按照认定的工资发放人数及标准核定支出。

日常公用经费:按照上述确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及其他必要的支出:按上级确定的上缴比例或上年实际支出数核定支出。

五、编制时间和报送程序

部门预算按照部门编制、财政审核、政府同意、人大批准、财政批复的完整步骤进行,实行“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具体如下:

(一)“一上”阶段。由单位自行编报,重点完成“人员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及非税收入征收成本”的提报,按先后顺序分别报送县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后,再报预算科复核,有非税收入的单位要先报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计财科审核收入计划,再报相关业务科室。

(二)“一下”阶段。由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修改后,归口汇总报预算科汇总复核,预算科结合全县财力测算情况,提出“一下”控制数,经财政局党组研究后下达单位。

(三)“二上”阶段。由各预算单位根据“一下”控制数完成具体支出项目核对后,报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汇总,预算科复核后汇总,完成“二上”。

(四)“二下”阶段。由财政局预算科汇总后向财政局党组汇报,并根据财政局党组研究的意见修改后,分别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下达单位,完成“二下”。

篇10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1、HIS信息系统配置差,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

大部分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机构,HIS信息系统配置较低,自动化程度及兼容性差,数据传输、分析还需借助手工,手段较原始,效率低下;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医院流程,设计出的软件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异,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成本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制约了成本核算的发展。

2、物质管理体制不规范,造成成本数据失真

目前部分医院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包括:第一,有些资产因原始资料不全或年代久远,金额、使用年限不清,资产价值只有估计;第二,接受的捐赠设备,因捐赠方没提供原始凭证,大多都没有登记入账;第三,财务科没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直接由总务或其他人员兼管总账、明细账,医院缺乏监管机制,造成物资管理混乱,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物资管理不规范、资产数据不真实,使成本核算缺乏最根本的数据基础,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成本核算不全、不规范

医院单纯的为核算奖金而进行成本核算,只重视临床科室消耗使用的直接医疗成本,职能部门的成本及公共费用未全部考虑,成本核算模式不全,比较片面、单一。另外,有些成本项目,比如办公用品、卫生材料等物资实行以领代销模式,当月领用成本代替消耗成本全部计入当期费用,通常情况下领用金额不完全等于当月使用金额,由于记账的不规范造成当期收入与成本不相配比,数据有失真实性。

(三)管理费用及公共费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行政及后勤人员的成本消耗,在医院总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开支比例较高,对于该部分成本费用,准确的测算目标成本较为困难,费用归集全靠会计人员经验判断,行政科室的直接成本与公共费用难以区分,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加以管理。

(四)间接成本归集、分摊标准不统一

由于医院会计制度的局限,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模式及系数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口径,各个医院根据自身特点来定,主观随意性大,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致使成本核算数据不实、虚假性盈亏,与同级医院模向比较没有可比性,造成成本核算信息利用价值不高。

(五)内部服务科室成本不易划分

功能检查、手术室等医技科室,不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都是与其他科室合作间接提供服务,因此与其他科室的收入、成本不易划分,收入和成本如何在合作科室间转移也是一个难点,有待寻求一种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成本核算管理小组

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控制体系。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培养全员意识,让成本核算由被动变为主动管理。在全员的共同参与下,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成本核算管理小组, 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全院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并督促落实成本考核执行情况。财务科配备专职核算员负责成本核算具体事务工作。各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单元,配备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科室成本数据的搜集、汇总分析工作,并定期向成本核算管理小组报告。

(二)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建设

1、完善更新计算机信息网络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自动化建设,是保证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准确、高效的基础。医院应建立一套功能完备的计算机HIS信息系统,包括设立“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建立临床路径及OA办公系统等,成本核算系统与财务系统、HIS系统三者相对接,以便更加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信息保障。

2、加强医院物资管理,做好成本核算运行的基础工作

健全物资验收入库、领用、盘存制度,定期进行清产核资。配备专门的物资管理会计,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建立固定资产、库存物资二级明细分类账,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当月领用未耗用完的物资实行假退料制度,月底红字冲销,下月初再转回,保证资产数据的准确性。

(三)规范间接费用分摊,实行全成本核算

虽然各个医院间接费用的分摊模式不尽相同,但医院各科必须统一核算口径,在同一期间才有可比性。医院应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对管理、医辅、医技等科室成本,分项、逐级的摊入各临床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费用及公共费用可按照科室业务量或人员比例进行分摊,锅炉房、洗衣房等科室成本可采用内部服务价格进行分摊,功能检查科室、手术室等成本可按照临床科室开单收入比例进行分摊,成本分摊后能最终体现临床科室的医疗成果,让临床科室能够更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

(四)制定内部服务价格,解决成本转移问题

医院内部各科室间相互提供服务及物资,可制定内部服务转移价格进行结算,即测算临床每百元的收入需承担多少医技成本,按照这个比例将医技科室的成本转入临床科室,让临床科室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医技科室以此成本确认收入,这种有偿服务的模式能提高全院各科的劳动效率,合理解决内部服务科室间的成本转移问题。

(五)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确保成本数据准确性

成本核算对象是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化劳动和人力劳动耗费的总和。主要包括:

1、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职工社保费、离退休人员费用、住房公积金、医疗补贴等;

2、物资及材料耗费(指当期使用的,不是领用数)。包括医院进行诊疗、护理工作而耗用的一切向外购进的药品、器械设备、医用材料及各种办公用品、库存物资等;

3、医院的能源支出。包括医院耗用的水、电、气及各种燃料;

4、固定资产折旧。房屋、建筑物及各种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提取的累计折旧;

5、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按照医疗收入千分之三预提的医疗风险基金;

6、其他日常运行维护费,包括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印刷费、差旅费及会务费等。

不能计入成本范围的有: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各类基金中开支的项目;对外投资;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支出。

以上成本为医院总成本,为更精细的反映成本单元的工作业绩,可将该成本按科室、病种、项目、诊次、床日等再进行归集,测算每一项的具体成本。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只有成本核算对象明确,才能更加准确的计算科室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帮助科室测算盈亏平衡点。另一方面,准确的数据基础也是制定科室目标成本的有力依据。

(六)经济与责任结合,加大考核力度

成本核算不仅要分析,更需要考核,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考核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对成本进行考核时首先应做好成本指标的制定,指标可参考上年同期水平或同级医院水平。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细则,将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分配的依据,实行量化管理,这种将成本核算与科室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增强员工成本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成本核算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成本核算执行情况,保证考核到位,避免走形式。

三、实行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加强医疗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实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既让病人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又能相应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不应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而使病人利益受损或降低医疗服务质量。

(二)实施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国家、医院和职工个人等多方面经济利益的调整,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兼顾公平,既要考虑国家和病人的根本利益,又要兼顾医院、医务人员利益,应该积极、稳妥地进行。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实行成本核算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医院成本核算,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且与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病人负担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医院成本核算顺利实施,促进医院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姚爱姹.关于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年第7期

[2]强成本控制是建设节约型医院的有效途径[R].创力网,2008.4

[3]鲁晓蕾.对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4]张聪.论医院成本管理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1)

篇11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财政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

二、报送渠道与录入级次

1.部门决算报表应严格按照“一个单位执行一套会计制度、编制一本决算”的原则编制。预算单位按照上述原则编制后,报送主管预算单位,主管预算单位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局相关支出科室。

2.各单位当年收到的财政拨款与财政部门提供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在决算报表的财政拨款收入中反映。

3.对非财政预算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由拨款的预算单位代编。

4.主管部门在汇总过程中的应剔除重复计算的拨款数、支出数,以避免虚增收入、支出数。

5.乡镇所辖的预算单位可以以一级预算单位分户录入。

三、*年部门决算具体填报说明

1.封面按编制说明填报。需要注意的是: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本项可不填列。

2..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该表根据相关报表自动生成,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和基本建设类资金。

3.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收入、支出、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实际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需注意的是:

(1)“基本支出结余”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余(原“事业单位未分配结余”在此填列);

(2)“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

(3)根据《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等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应进行结余分配。

4.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实际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需要注意的是:

(1)财政拨款项目填报的是和财政部门提供的对账单核对一致的财政拨款数,未纳入部门预算的市级特定大专项、中央专款等财政拨款由市财政代编决算,单位不需填报;

(2)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和事业收入中的预算外资金包括单位未缴留用的预算外资金,但需附说明;

(3)其他收入中的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是指不同部门之间财政资金转拨款,而非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政拨款;

(4)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根据行政事业账实际资金来源分别填入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栏目;

5.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需要注意的是:

(1)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按照基本建设账实际支出数在“项目支出”栏下反映。

(2)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项目支出填列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6.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需要注意的是: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7.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需要注意的是:

(1)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2)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3)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各级非发展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8.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实际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9.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需要注意的是:

(1)表内指标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对应分析填列,具体指标填列方法参见“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国有建设单位)”。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需在本表填列;

(2)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年度由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实际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10.财政性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财政性资金结转数;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本年度基本建设账实际收到的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性资金;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实际支出数。本栏仅反映基本建设账实际支出数。

11.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1表)。需要注意的是:

(1)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年度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2)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结余资金应按照《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28号)规定进行核算并填列本表。单位本年如动用以前年度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应在“本年支出”和“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栏目反映。

12.资产负债简表(财决08表)。需要注意的是:

(1)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2)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来源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如有基建借款,则借款金额需按比例扣减已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资产应承担的基建借款份额后填列。

本表填报口径请参见《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13.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财决附01表),实行国库制度改革的市、区级单位均应按要求填报。

14.事业单位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财决附03表)。需要注意的是:

(1)职工福利基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中“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应在“本年增加”栏反映。

(2)住房基金:本栏包括事业单位自管住房出租收入、留归单位使用的售房收入、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资金利息收入、发放的购房补贴支出、自管住房维修管理和改造支出等住房资金,不包括在“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中核算的由财政预算拨付和财政专户拨付的住房改革资金。

15.资产情况表(财决附04表)。需要注意的是:本表根据单位有关明细账和实物台账分析填列,不包括基本建设账的资产。

16.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财决附05表)本表反映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征缴情况以及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收支情况。根据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实际征缴情况及有关明细账分析填列。

17.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6表)。需要注意的是:

(1)单位人员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开支人员经费的,机构和人员数不得重复填列。机构数应填列在主要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下,人员按实际开支基本工资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填列,其他科目不再重复反映。合计行为单位年末实际机构和人员数;

(2)经费自理编制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经费自理事业编制人数,包括经费自理编制人数和企业化管理编制人数。

(3)年末学生人数:填列经国家批准按统一计划招收的各类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留学生、中等教育学生、初等教育学生以及干部进修和培训等人数。其中,干部进修和培训指三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培训,培训人数按年度累计人次计算。

18.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7表)。需要注意的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或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在部门决算中应列为独立核算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单位,由于其作为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不变,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编报决算;实行乡财县管,由乡镇中心小学集中核算的村办小学(不包括学校派出的教学点和教学班),可作为独立编制机构,而不作为独立核算机构编报决算。

19.学生学员统计表(财决附08表)。需要注意的是:不包括干部进修、培训人数,应小于等于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6表)学生人数。

20.非税收入征缴情况明细表(财决附09-1表)。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收入填列单位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乡镇自筹收入等;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执收职能的单位,应将收费收入与上缴国库及上缴财政专户的数据逐一核对,并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代码分部门、分项目填报,项目编号可以从决算软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库中选择,主管部门应注意审核是否有漏报收费项目。地方预算单位在“其他收费”项下填数,则需对此进行说明(包括收费依据、资金规模等)。

21.住房公积金财务收支决算表(财决房补01表),本表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填报。

22.中央单位填报的三张报表(财决行补03、04、05表)地方单位不需填报。

四、决算软件与决算编审

1.*年度部门决算继续使用久其软件公司开发的财政部会计报表软件,各单位可从网上直接下载。

2.*年决算的审核公式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平衡公式:必须满足;逻辑性公式:原则上须通过;核实性公式:考虑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可酌情对待(合规性与真实性相结合),未通过计算机审核公式的需提供文字说明。

3.各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做好对所属单位的决算布置工作,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决算应组织验审,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审核功能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工审核。

4.审核程序:数据库维护-完全汇总-枚举字典检查-报表的完整性检查-全审;横向过录表查询及数据有效性审核。

篇12

财政;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地方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呈现持续扩张势头,财政支出对象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达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基层财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基层财政预算项目具有分部分散、金额小等特点,难以对其全面覆盖财政监督工作,从而影响了基层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因此,应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加强预算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有效性的目的。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提出“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在国家法律的层面首次提出预算应遵循绩效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依法治国主题,要求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政府资金管理“绩效”入法,为基层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型奠定了法理基础。基层财政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预算相适应、以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动基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荥阳市积极响应财政部推出的各项财政改革,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摸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新思路、新方法,从推进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到实行全口径预算、政府投资评审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要使基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需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预算绩效舆论引导

基层预算绩效工作刚刚起步,要破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点,关键是要引导社会公共关注和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预算单位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更加关注财政支出结果,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要积极培训绩效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社会影响,逐步把科学理财和依法用财的绩效理念引入人心,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花钱讲绩效”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管理是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是预算绩效管理整个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当前很多地方开展的预算绩效管理,基本上都局限于绩效评价,而缺少事前的目标约束,导致管理效果不够明显,为此必须把绩效目标管理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要求预算单位在申报支出预算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等因素,细化预算编制内容,科学合理的测算资金需求,并提出具体的、有据可循的绩效目标;作为财政部门,要强化对绩效目标的认真审核,重点审核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的相关性、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及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设置县级财政资金拨款限额标准,从源头上推进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2013年,荥阳市根据中央及河南省、郑州市财政部门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预算管理试点工作。在编制2013年部门预算时,市直各预算单位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至少从本单位专项支出中选择1个项目开展绩效管理自评试点,财政局每个业务科室至少选择2个项目作为预算绩效财政重点评价试点。试点项目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从教育、科技、农业、文化、环保、医疗、社保、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资金、“十大实事”、产业引导等专项资金中选择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对确定的试点项目要认真填报《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并针对试点项目设立具体、可衡量、与项目实施结果高度相关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2014年我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各预算单位在编制2014年部门预算时,对部门预算安排50万元以上的专项支出实行绩效管理,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跟踪问效,做好绩效自评。对确定的绩效评价项目,要参照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和郑州市财政局印发的《支出绩效评价个性指标分类体系》,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认真填报《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财政局各业务科室对单位上报的绩效目标做好审核,并与统计评价科共同选择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项目、实事项目、重点项目实施财政绩效评价。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到2015年各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10%,各级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20%。荥阳市力争达到此目标。为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郑州市财政局已委托上海闻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发“郑州市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资料管理、项目库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中期预算管理、查询分析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目前信息系统已开发部署完毕,将在编制2017年部门预算系统时正式启用。荥阳市已经申报作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试点单位。

三、强化预算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的掌握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完善绩效目标的跟踪问效机制。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一旦出现与绩效目标的偏差,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问题严重的应暂缓和停止项目的执行。荥阳市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稳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我们选择部门资金规模大和社会关注度高的发展类、民生类项目,如两免一补资金,新农合补助资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住房公积金等,已涉及教育、卫生、农业、民政、科技、社保、环保、水利等支出领域。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并逐步提高纳入评价范围的资金量占财政资金的比重,认真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综合评价,并建立奖惩机制,促进部门或项目实施主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13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说明人们对同一事项、同一事件、同一客体所掌握的信息存在质和量的差异,即信息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人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由于信息占有的不均衡,使得信息主体之间因为利益满足差异而产生一定的意见分歧,甚至引起极大的矛盾。

信息的不对称,促使信息沟通成为必然要求。在高校财务活动及其财务关系中,由于高校人员所扮演的财务角色不同,决定了各自对相关财务信息的传递渠道、传递数量、质量获悉不同,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状况。而这种不对称导致高校人员存在财务利益满足的不均衡性,使得高校财务部门常常陷入协调各相关财务主体利益的纠纷中,和谐财务关系难以创建,最终影响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郭宏提出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由学校经济政策决策层、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学校经济运作部门以及教职员工几个层次组成,且纵横相通。沿着财务分层的思路,笔者以财务信息占有优劣程度将各财务主体划分为:财务信息占有相当优势的人员,如高校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信息占有相对优势的人员,如对经费具有负责并有审批权的人员;一般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员,如对经费具有审批权的学校校级领导,经常性财务报销人员,即处、部、院等二级财务核算人员,部分一般老师和学生;信息占有劣势的人员为非经常性财务报销的人员,如大多老师和学生。

基于财务沟通所涉及内容较多,可作以下分类:

一是按财务职能分为业务型财务沟通和非业务型财务沟通。业务型财务沟通,主要依据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财务主体的业务职能往来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相对稳定、职责清晰的财务沟通关系。如一二级财务管理主体之间的财务管理沟通,财务部门与人事、学生、后勤管理等部门专项业务沟通,以及学校财务与上级主管部门包括财政、教育、物价、税务、公积金中心、审计等部门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财务沟通。非业务型财务沟通,主要是针对某项与财务相关的事项,就财务问题进行沟通。

二是按财务沟通形式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财务沟通主要指在沟通场合、沟通的财务内容、沟通形式等方面场合固定、准备资料充分、参与人数较多、讨论议题明确、沟通程序规范的财务沟通。而非正式沟通则限于一个或两三个人、场合不限、沟通手段简单、临时特点显著,往往就一些临时性的财务问题进行沟通解决。

三是按财务沟通主体的相对身份划分为学校校内财务沟通和校外财务沟通。相对而言,校内财务沟通主要指财务部门内部各科室、各岗位,财务部门与学校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与单个师生的财务沟通,在沟通人员、沟通形式上较为稳定,沟通频率大,沟通主体间熟知度高,沟通场合和时间随意性大。而校外沟通,包括各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沟通时间短,个别性强,沟通难度大。

二、高校财务沟通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沟通,整体上讲就是要确保高校各相关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信息渠道畅通,财务部门与其他财务主体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财务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实现共有财务,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沟通有利于进一步增进财务部门与各相关财务主体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

一方面,财务部门借助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充分反映每一笔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来龙去脉,为各相关财务主体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财务部门通过资金预算、会计审核、会计内部控制等管理手段,把好各个资金关口,监督资金流动,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收益。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财务主体对财务管理特点、财务原则、财务政策不熟知,不理解财务管理的刚性要求,将财务监管误解为损害其自身财务利益,与财务部门产生分歧。因此,必要的财务沟通,有利于提高财务主体对财务部门监管的认识,同时能进一步增进对财务工作、财务部门的理解,树立财务责任意识,自觉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共同维权。

(二)财务沟通有利于增强各相关财务利益者的监督意识,加强内控

过去,很多财务主体过多地抬高财务部门的地位,滋生了财务部门不良的机关作风,相应也忽视了对财务部门的监督。近年来高校财务部门因职责分工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财务干部、贪污受贿,财务人员利用职责之便,挪用公款、做假账、套取现金等财务舞弊问题如最近发生的泸州某职业学院财务领导利用职权之便,偷盖财务印章,套取公款事件。财务部门非净土,需各相关财务主体的监督。各相关财务主体在沟通中可经常性核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检测财务部门是否认真严格落实财务预算,严控资金使用,既维护了自身财务权益,又监督了财务部门完善财务制度,改进财务管理手段,公开财务信息。

(三)财务沟通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包括财务部门各岗位、学校各部门之间往往因为职责分工问题,相互之间不协调,遇事相互推诿,推脱责任,使得各项财务管理业务十分混乱。财务沟通,就是要求财务部门主动将各相关财务岗位、财务主体通过业务往来链接成数个较为完整的财务体系,每个财务体系由无数个相关财务职能环节搭建。财务部门根据财务体系上承担的不同财务职能,落实财务任务。各个财务主体自觉明确各个流程环节上的财务职责,认真履行财务政策,理清各环节上的制度障碍和人为障碍,畅通财务渠道,进而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某高校财务部门的学生财务管理工作研讨会,专门讨论了学生收费、欠费催缴等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理顺了学生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实现作业化、标准化财务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财务沟通是财务人员与各相关财务主体之间情感、人格魅力、信任感传递的重要途径

西方哲学流派胡塞尔强调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充满着“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交互主体”就是要达到主体间的互识与主体间的共识。在长期的财务业务往来过程中,财务人员与各财务主体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单笔业务的交流、财务权益的维护和实现过程,而是潜在一种情感,即从不熟知到相识,相识再到相知,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共识,然后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让双方之间清晰感知到对方为人处事的原则、信用维护程度、责任履行意识、人格魅力。那么,这种从财务业务关系到个人关系,从个人关系再融入到财务关系,推而广之,逐步建立起和谐的财务关系。

三、加强财务沟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重视财务沟通,增强财务沟通意识

良好的财务沟通,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根本保障。财务部门是财务信息的缔造者、掌握者,因此财务沟通需从财务部门做起。财务领导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主动增强财务沟通意识,积极向学校一级财务决策群做财务汇报,让他们了解学校财务状况,做好财务预测。同时,财务领导在财务部门内部注重灌输财务沟通思想,引导财务人员注意日常的财务沟通,各科室、岗位之间经常交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求财务人员做好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信息沟通,减少分歧,赢得其他财务主体的信任和理解。

(二)创造条件,为财务沟通提供必要的沟通基础

财务沟通必须依托于一定财务沟通平台的建立、财务沟通渠道和沟通内容的规范。郭宏将财务信息沟通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笔者则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立足于财务信息特点,建立辐射到上级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其他财务个体三个层面的财务沟通平台(如图1)。

实现流程式的财务沟通渠道。以财务业务流程为载体,按照财务流程环节进行财务信息沟通,每个流程环节就是一个财务沟通指示点,各财务主体沿着财务流程,依次进行财务信息分解,各自获取财务信息。相应的,各财务主体将上达或下传的财务信息进行消化、验证、充实,又顺着财务流程反馈到各流程环节的关键部门,从而达到财务沟通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财务沟通的效果,也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又强化了各流程环节的部门责任。

财务沟通内容的规范,要求财务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清晰性。财务信息具有严肃性、原则性强、影响力大、保密要求高等特点,一旦财务信息公布,必然会产生与财务权益相关的财务行为。因此,财务沟通的信息须经得起考验,不得随意公开。财务沟通内容包括财务预决算报表信息、财经制度规范、业务通知、财务流程、财务资金状况等反映学校财务收支、财务工作状态、教工权益的信息。在财务沟通内容时,务必要求各项财务内容客观、公正、合法、有效,财务内容清晰、严肃,具有权威可信度。

(三)注重财务沟通语言的通俗化、易理解

财务语言具有专业性特点,财务部门出台的相关财务报告、报表相对于其他财务主体来说比较陌生,信息摘取比较吃力。在财务沟通时,往往由于财务专业语言和语言符号的特殊性而影响了沟通效果。因此,财务人员在财务沟通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俗化财务语言,将专业的财务信息表达清晰、容易理解。在财务沟通平台信息时,也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话语描述,让每个财务主体能够轻松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财务信息,同时也可以学习到有用的财务知识。如办理借款业务,财务语言为借方――其他应收款,贷方――现金或银行存款,通俗化则表达为用现金支付给借款人的暂借款,需要借款人到时回来办理报账退款业务。

(四)普及高校人员财务知识,缩小各财务主体之间的沟通距离

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人员,建立层级性高校人员财务知识普及体系,完善和制作必要的财务知识普及读本。具体包括财务知识普及读本、财经指南或财经手册、财会知识百问等,将财务制度、财务流程融为一体。利用财务专网,采取政策讲解、专题培训和业务指导等方式,进行财务知识普及,让各相关财务主体熟悉高校财务,缩小沟通距离。

【参考文献】

[1] 干胜道.信息不对称引入与财务理论创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2007.